《二十届三中全会前瞻系列之二:历届三中全会改革回顾-240708(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届三中全会前瞻系列之二:历届三中全会改革回顾-240708(17页).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专题研究专题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2024.07.08 Table_Authors 黄汝南黄汝南(分析师分析师)010-83939779 登记编号 S0880523080001 刘姜枫刘姜枫(研究助理研究助理)021-38031032 登记编号 S0880123070128 汪浩汪浩(分析师分析师)0755-23976659 登记编号 S0880521120002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联储“大红人”Waller 的降息门槛 2024.05.27 通胀如期回落,零售小幅
2、走弱 2024.05.19 不是终点是起点 2024.05.18 30-10y 国债利差反转的必要条件 2024.05.13 美国就业降温幅度有限,持续性有待观察 2024.05.13 历届历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改革回顾改革回顾 二十届三中全会前瞻二十届三中全会前瞻系列之二系列之二 本报告导读:本报告导读:历届三中全会均承担着定调发展模式、改革体制机制的重要任务。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市场化、外向化改革为主,注重经济发展效率,塑造外循环带动内循环、“出口-地产”双轮驱动的模式;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城镇化、法制化改革为主,注重协调规范发展,缓解社会矛盾,夯实发展动能;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市场化、现代化的多维度多
3、层次的改革为主,注重内循环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拉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序幕。摘要摘要:Table_Summary 历届历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定调发展模式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定调发展模式、改革体制机制、改革体制机制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则为十四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基本框架;2003 年十六届三中全会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十四届三中全会:构建十四届三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市场经济框架 改革改革措施措施:
4、市场化、外向化,注重经济发展效率市场化、外向化,注重经济发展效率。会议提出市场体制、金融体制、财税体制、土地制度、对外经济制度等多个方面的体制改革,均服务于市场机制建设和提升经济发展效率,自此中国经济开始了 30年的腾飞。改革影响:改革影响:塑造塑造外循环带动内循环、“出口外循环带动内循环、“出口-地产”双轮驱动的发展地产”双轮驱动的发展模模式式。一是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民营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二是通过支持鼓励建设出口企业、建立结售汇制度、建立推动商品房制度、以分税制改革财税体系等措施,中国经济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力军,以出口为导向、以结售汇和锚定美元的货
5、币制度为保障、以地产为内需融资载体的发展模式。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市场经济框架 改革改革措施措施:城镇化、法制化,注重协调规范发展城镇化、法制化,注重协调规范发展。会议一方面继续深化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化、外向化改革,另一方面增加了对城镇化、法制化和民生保障的要求。改革影响:改革影响:缓解缓解社会矛盾,夯实发展动能社会矛盾,夯实发展动能。一是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流动人口权益的保障措施等对十四届三中全会形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的社会矛盾如失业等进行有效缓解;二是通过促进城镇化、规范地方财政预算,巩固了“出口-地产”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十十八
6、八届三中全会: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改革措施措施:市场化、现代化,多维度多层次的改革市场化、现代化,多维度多层次的改革。会议在改革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进一步提升,对于细节的阐述更加丰富详细。重点着眼于市场与政府两个方面: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市场化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主要针对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对症下药”。改革影响:改革影响:注重内循环注重内循环,拉开高质量发展序幕,拉开高质量发展序幕。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刘易斯拐点”与全球贸易规模见顶使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挑战。一方面着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向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