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贸发会议: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23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合国贸发会议: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239页).pdf(2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贸易和发展报告贸易和发展报告联合国联合国联 合 国 贸 易 和 发 展 会 议联 合 国 贸 易 和 发 展 会 议 2023 年,联合国全世界版权所有关于复制摘录或影印的请求应提交至 的版权许可中心。所有其他有关权利和许可,包括附属权利的咨询应联系: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405 East 42nd StreetNew York,New York 10017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电子邮件:publicationsun.org网站:https:/shop.un.org/本出版物所采用的名称及其图表内
2、的材料的编写方式,并不意味着联合国对于任何国家、领土、城市、地区或其当局的法律地位,或对于其边界或界线的划分,表示任何意见。本出版物提及任何公司或特许工艺并不意味着联合国对其表示认可。本出版物经外部编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印发的 联合国出版物UNCTAD/TDR/2022eISBN:978-92-1-002166-1ISSN:0251-8015eISSN:2412-1452iii目录Table of contents目录概述.I-XIII第一章全球趋势和前景.1A.险象环生.21.危机频发的一年.22.全球滞胀:向过去的岁月倒退.43.全球滞胀再现:险兆临门.9B.穿越战争和通胀迷雾的增长前
3、景.111.全球增长和通胀展望.122.多重负面供给冲击.193.本地化的需求压力.224.工资和加价.25C.被货币乌云遮蔽:迈向更可持续的议程.28D.各区域的走势.31参考文献.37第二章国际市场趋势.41A.导言.42B.全球金融环境和发展中国的脆弱性.421.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流入:阻力日增.432.紧缩时代的外债可持续性.483.国际社会的政策应对.51C.国际贸易趋势.54D.大宗商品市场.58参考文献.67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iv第三章脆弱世界中由南方主导的一体化.69A.过去和现在错误的长期阴影.70B.要害问题:不平等环境厄运循环
4、加剧.711.不平等衰退循环.712.财政和货币政策.723.信贷和资本形成之间的关系被打破.794.国际收支脆弱性.805.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节节败退.83C.另一种前景的经验教训.881.区域金融安排.902.引导世界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903.情景比较:气候灾难还是气候变化?.944.情景比较:贸易、金融和宏观经济稳定.965.情景比较:经济增长和纠正全球失衡.1016.情景比较:就业、分配和国家的作用.104D.结论.107参考文献.107第四章区域一体化:要害问题.113A.导言.114B.区域主义:概念、沿革、挑战.115C.发展型区域主义:主要的挑战.1181.贸易和发展
5、型区域主义:要害问题.1182.机构适应力:区域发展融资例证.1193.金融化和公司控制对区域一体化的挑战.122参考文献.124v目录第五章贸易区域主义与发展.125A.导言.126B.近来的区域贸易格局:区域化的发展影响.1261.货物贸易.1282.服务贸易.134C.面向发展的贸易一体化和区域价值链.138D.区域一体化的新挑战:数字经济和气候变化.1411.数字经济:数据治理的挑战.1412.气候变化.144E.走向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的互补关系.149参考文献.151第六章区域发展融资:进展和挑战.155A.导言.156B.危机时期的区域外汇流动性提供者.1571.反周期且反直觉?新
6、冠疫情与区域融资安排 未利用的流动性.1592.区域融资安排的影响.1613.对抗美元霸权.162C.长期融资:区域和多边开发银行的新角色.1651.长期区域金融新格局.1672.危机期间区域开发银行的作用:新冠疫情期间的 反周期应对措施.169D.扩大资本化和能力:区域开发银行的新资金来源.1731.通过区域开发银行回收利用未使用的特别提款权.1742.接下来是哪里?.175E.结论和政策建议.180参考文献 .182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vi第七章跨国企业、发展与公司套利.187A.导言.188B.公司控制权、投资与跨国企业扩张.1901.公司战略
7、、国际化生产和区域发展.1902.公司内部金融化.1913.中间子公司.194C.监管的复杂性和公司的分散化.1961.监管的复杂性是监管分层的副产品.1962.使用子公司的法律影响.202D.公司套利与发展:绘制公司股权链地图.2051.绘制公司股权链地图.2062.结果解读.211E.结论和政策经验.214参考文献.216vii目录图目录1.1 2022 年 6 月相较于 2021 年 6 月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的国家.31.2 1970 年 1 月至 2022 年 4 月的原油实际价格.51.3 1965-2020 年的能源密集度.61.4 1980-2022 年的劳动收入份额.61.5
8、 1970-2020 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71.6 1990-2022 年具有通胀目标制央行的国家数目.71.7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5 月若干新兴经济体的名义利率.91.8 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冲击之前和之后的全球经济增长周期.141.9 2016-2023 期间新冠疫情后复苏与疫情前走势的比较.151.10 20 国集团 2023 年的产出缺口预测.161.11 国际货币基金对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全球消费者通胀率的 估算和预测.171.12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主要新兴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181.1
9、3 2006-2022 年美国的 10 年期实际利率.191.14 美国半导体和电子元件的生产者价格指数.191.15 德路里世界集装箱指数运价.191.16 2014 至 2022 年(4 月)大宗商品价格指数.201.17 2014 至 2022 年大宗商品粮食价格指数.201.18 1970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的化肥价格指数.211.19 2014-2022 年欧元区能源价格指数.211.20 2019-2021 年若干发达和新兴经济体的政府借款与消费价格指数 .231.21 2015-2022 年的美国实际工资.231.22 2007-2022 年美国就业/人口比率.2
10、41.23 美国私人消费和住房投资.251.24 每就业人员的单位劳动成本.261.25 2017 年第一季度至 2021 年第二季度的美国加价总量.272.1 2007 至 2022 年新兴市场收益率分解 .432.2 2018 至 2021 年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442.3 2022 年 1 月至 7 月部分发展中国家对美元名义汇率贬值.472.4 2010-2021 年发展中国家外债总存量与出口收入之比.502.5 2010-2021 年发展中国家和组别公共外债和公共担保外债偿还成本 与政府收入的比率.512.6 2005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542.
11、7 2005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世界商品贸易.552.8 2020 年 1 月 1 日至2022 年 6 月 7 日按船舶分列的世界出口公吨数.572.9 2015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按大宗商品组别分列的大宗商品日价指数.603.1 2000-2022 年选定国家和国家组的实际人均 GDP.703.2 1971-2022 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主要收入分配.723.3 1980-2022 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政府的商品和服务支出.73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viii3.4 2009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12、 月发达经济体主要央行的资产和负债.743.5 2000 年第一季度至 2022 年第一季度选定国家未偿国际债务证券.753.6 2006 年第二季度至 2021 年第四季度流向新兴经济体的 投资组合净额和名义广义美元指数.763.7 1999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美元兑欧元汇率和原油价格.763.8 2009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发展中国家主要央行的资产和负债.773.9 1970-2022 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私人投资.793.10 1985-2021 年选定国家的国内信贷存量和固定资本存量.803.11 2004-2020 年选定国家名义汇率和新兴市场
13、债券指数的年度变动.823.12 1970-2022 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843.13 1975-2022 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的碳强度变化.843.14 2018-2021 年全球原油产量和 2012-2021 年原油价格.893.15 1990-2030 年两种模拟情景下的全球环境结果.953.16 发展中经济体与贸易协定相关的制造业出口份额.983.17 2000-2030 年发展中区域对外净头寸.993.18 2020-2030 年发展中区域的汇率和通胀收益.1003.19 1990-2030 年选定国家组在不同情景下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0
14、23.20 1990-2030 年选定国家组在不同情景下的经常账户余额.1033.21 1990-2030 年选定国家组在不同情景下的就业率.1053.22 2020-2030 年选定国家组在不同情景下的劳动收入份额.1064.1 1958-2021 年按类别组分列的区域贸易协定.1174.2 1995 和 2020 年的全球贸易份额.1185.1 1995-2020 年选定国家组的选定商品出口构成.1295.2 1995-2020 年非洲选定商品出口总额构成.1345.3 1995-2018 年选定国家组和选定产业商务服务出口构成.1365.4 1995-2018 年全球贸易隐含二氧化碳排放
15、量和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 及排放强度的变化.1465.5 1995-2018 年选定国家组不同来源的最终需求隐含碳排放量占比.1475.6 1995-2018 年选定国家组不同来源的人均最终需求隐含碳排放量.1486.1 全球金融安全网内的主要区域融资安排.1586.1 1994-2018 年全球金融安全网的演变.1596.2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12 月按选定收入组别分列的有效央行货币 互换和来自基金组织和区域金融安排的贷款.1606.3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12 月部分地理区域的有效央行货币互换 以及来自基金组织和区域金融安排的贷款.1606.4 2018
16、 至 2020 年按机构分列的向发展中国家发放的多边贷款.1676.5 2016-2020 年按贷款类型分列的国际金融机构对发展中国家承诺 和发放的贷款.168ix目录6.6 2018-2020 年按收入组别分列的区域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向 发展中国家发放的贷款.1686.7 2016-2020 年对发展中国家发放的双边和多边贷款 .1697.1 一家美国非金融公司的全球结构.1937.2 2022 年的当前国际投资协定示意图.1977.3 1957-2022 年国际投资协定的变迁.1987.4 1957-2022 年各类国际投资协定.1997.5 2022 年的当前区域贸易协定示意图.2007
17、.6 直接和间接所有权模式.2027.7.A 法国在全球南方的间接投资.2087.7.B 德国在全球南方的间接投资.2087.7.C 日本在全球南方的间接投资.2097.7.D 大韩民国在全球南方的间接投资.2097.7.E 英国在全球南方的间接投资.2107.7.F 美国在全球南方的间接投资.2107.8.A 2018 年全球最终所有人所在各区域和管辖区内公司集团中外资 股份占比.2127.8.B 2018 年全球最终所有人所在各区域和管辖区内通过第三方管辖区 间接持有的外资股份占比.2127.9 2018 年全球最终所有人所在各区域和管辖区内排名前 100 的跨国 企业之中构成“幻影外国直
18、接投资”的直接和间接股权投资占比.213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x表目录1.1 1991-2023 年的世界产出增长率.132.1 2022 年年中被认为处于或接近债务困境的发展中国家.462.2 2008-2022 年世界初级商品价格.594.1 1944-2022 年多边发展银行体系的沿革.1196.1 全球金融安全网内的主要区域融资安排.1586.2 1944 年至今多边开发银行格局的演变.1666.3 2019-2020 年选定区域开发银行承诺和支付的贷款.1707.1 2018 年各区域内和各类别股权投资安排中幻影外国直接投资的分布.213插文
19、目录1.1 华尔街的流浪者:影子银行与金融脆弱性.71.2 美国的需求驱动通胀和供给驱动通胀.211.3 谷物杀手:打击大宗商品市场投机.302.1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紧缩.472.2 2022 年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违约和重组.522.3 乌克兰战争:对全球粮食体系的过度冲击?.643.1 全球价值链和工资份额:从全球和区域趋势中吸取了哪些经验教训?.846.1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长期势力.1636.2 地区主义对南方牵头的新银行意味着什么?.1706.3 区域银行和项目:多边发展银行如何资助新冠疫苗.1726.4 给银行更多空间:削弱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1776.5 金融监管是否限制了开发银
20、行的放贷能力?.1787.1 公司财资业务的上升.1957.2 投资保护与气候变化.2017.3 竞争型国家和离岸金融中心.2047.4 CORPLINK 研究及其发展研究的局限性.206图表目录1B2.1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以个人消费支出指数衡量的美国消费 通胀率分解.222.B1.1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482.B2.1 2022 年发展中国家进行中的主权违约和债务重组情况.533B.1 国外最终需求激活的国内收入和工资.863B.2 1995-2018 年国内和国外最终需求来源激活的工资份额轨迹.87I概述概述险象环生2021 年,全球经济从疫情中迅速恢复,但
21、恢复不均衡,2022 年面临新的多重冲击,波及能源市场和金融部门、实体经济和供应链、气候和地缘政治。通货膨胀已成为政策制定者的主要关切,紧缩银根已成为应对价格上涨的主要政策工具。发达经济体在政策上达成了共识,认为央行可以引导它们实现软着陆,避免全面衰退。这一政策立场伴随着短期和长期风险。从短期来看,紧缩银根将导致工资下降,就业和政府收入减少。从中长期来看,货币主义道路将彻底扭转疫情时做出的承诺,即建设一个更加可持续、更具韧性和包容性的世界。这些风险会在全球造成不均衡的影响。在一个被疫情削弱的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尤其受到发达国家政策决定的影响。贸发会议担心,发展中国家的形势远比国际金融界认为的要脆
22、弱,从而削弱全球金融安全网的作用。由于粮食、燃料和借贷成本高,46 个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财政压力;两倍多的国家易受到至少其中一项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确实有可能爆发大规模债务危机并经历“失去的十年”,到 2030 年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风险也是切实存在的。应对这些风险和避免进一步连锁危机的政策措施众所周知,但具体实施还需要政治意愿和多边协调。一个重要步骤是运用政策工具的组合来应对通胀压力。另一套措施涉及国际金融体系,包括更公平持久地使用特别提款权,以缓解国际收支的制约,减少财政压力。还应考虑其他安排,如通过货币互换应对货币不稳定;关于处理债务重组的多边法律框架的讨论也应启动,并
23、让所有官方和私人债权人参与。新冠疫情的经验表明,大胆转变政策是可行的,尤其是发生全球危机时。尽管目前遇到一些挫折,但2022年不断增加的压力为更广泛的改革提供了契机。2010至2012年,世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时也是一个改革的好时机,但基本错过了。对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充其量是局部的,且没有处理经济体内部和经济体之间的结构性问题。十年过去了,世界经济更加不稳定,如果不抓住当前多边改革的时机,多边体系仍将面临进一步分裂的风险。A.笼罩全球的通货膨胀阴影始于 2021 年下半年的增长放缓和通胀加速,让人联想到 1970 年代的滞胀。政策制定者似乎希望短期、剧烈的货币冲击 正如 1970 年代末开
24、始的那种 能够锚定通胀预期,而不会引发 1980 年代初那种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失去十年的深度衰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II然而,当前的情况与 1970 年代大不相同:金融化程度加深、市场集中和劳动力议价能力大幅下降带来的结构和行为变化,改变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对通货膨胀的政治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与 1970 年代相比,驱动 2022 年全球核心通胀的部门更少。第二,以实际价格衡量,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到目前为止尚低于 1970 年代。第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密集度自 1970 年代以来大幅下降,削弱了能源价格上涨对通胀的影响。
25、第四,名义工资增长赶不上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上涨;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工资都出现了停滞或下降,从而排除了工资价格螺旋上升导致通胀的可能性。第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都负债累累,且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债务是以外币计价的短期债务。第六,与1980年代初相比,现在有更多独立运作的央行,明确将维持通胀目标和“透明”的货币政策规则作为优先事项。与此同时,在一个监管宽松的市场中,金融创新的传播和私人信贷的扩张创造出一个庞大且不断扩张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即影子银行体系。过去十年,影子银行业在发达经济体持续扩张,在发展中经济体亦有重大发展。在当前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监管不足的金融市场
26、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带来了新风险。如今,通货膨胀的驱动因素也发生了变化。尽管始于 2021 年底的通胀飙升浇灭了人们对通胀不会长久的希望,但并无证据表明这一飙升来自财政政策的进一步放松或工资压力。相反,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成本上涨(尤其是能源成本)以及投资增长长期疲软导致的供给反应迟缓。在高度集中的市场中拥有定价权的公司又放大了这种影响,因为它们提高了成本加成,以便从两个难得的机会中获利,一是 2021 年全球复苏导致需求激增,二是 2022 年在全球对燃料供应的担忧之下,投机交易激增,虽然实际需求或供给未发生实质变化。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给世界各地的家庭带来了巨大挑战,加上陷入这一
27、旋涡的化肥价格上涨压力,可能对家庭造成持久的伤害。乌克兰战争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大宗商品市场十年来一直处于动荡状态,且在 2021 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上升趋势。迄今为止,投机者在其间推波助澜的作用尚未引起充分关注,尽管投机者在期货合约、商品掉期和交易所交易基金中的过度参与引发了疯狂押注。由此引发的价格飙升往往是短暂的,但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造成了沉重打击,数亿人再度陷入极端贫困。本报告将提出一套应对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影响的政策措施,以提高这些活动的透明度、加强监督和监管。就目前来看,持续的货币紧缩几乎不会对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产生直接影响。相反,货币紧缩将通过抑制投资需求和防范任何初
28、期的劳动力市场压力,来重新锚定通胀预期。更直接的影响可能体现为资产和大宗商品价格的迅速调整,从加密货币到住房和金属。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困境日益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复杂的意外冲击仍然是一个真实的和现实的危险。因此,货币紧缩给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造成双重风险:鉴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借贷成本上升可能导致不良贷款急剧增加,引发一连串的破产事件。由于政治上不可行,排除了直接控制价格和成本加成的可能性,如果货币当局无法迅速稳定通胀,政府可III概述能将不得已采取额外的财政紧缩措施。这只会加速更严重的全球衰退。对于公共和私人债务高、外汇风险大、高度依赖粮食和燃料进口且经常账户赤字高的新兴经济体而言,美
29、联储的紧缩政策将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无法以社会可接受的成本降低通胀。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产业和就业政策,应对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短缺,并在中期增加关键产品的供应;还应辅以持续的全球政策协调和(流动性)支持,帮助各国出资和管理这些变革。与此同时,政策制定者应当认真考虑其他降低通胀的途径,以符合社会期许的方式遏制通货膨胀,包括战略性的价格控制、加强监管以减少主要市场的投机交易、为弱势群体提供定向收入支持以及减免债务。B.穿越战争和通胀迷雾的增长前景根据联合国全球政策模型,2022 年世界经济预计增长 2.5%。相对上一年调低预期主要有三个原因:事实证明,2020 年和 2021 年实
30、施的政策刺激未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在从衰退恢复的过程中,财政和金融刺激措施的规模小于预期,对增长的影响也较弱。这导致随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收紧可能导致衰退,如果复苏更加强劲,则不至于此。关键货物和大宗商品的供给不足以满足解封后的需求激增。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意外;许多政府不愿意增加公共投资和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导致除当前的“政策缩减”(以便将央行过剩资产变现)外,又采取了应对通胀压力的加息措施。乌克兰战争带来的意外阻力减缓了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的经济增长,引发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目前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都造成了负面的供给冲击。经济活动放缓导致无法提供体面的工作,无力创造收入来克服遗留的(过
31、大的)债务负担,又因不稳定而无法提供经济发展的长期前景,还导致收入和财富不平等不断加深,而这种不平等甚至在疫情来袭之前就已经根深蒂固。对发展中经济体而言,经济放缓尤其值得警惕。除中国外,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的增长率预计为 3.0%,低于疫情前 3.5%的平均水平,缩小了人均收入的上升空间。相比之下,在 2000 年代初,即最近一个工业化和发展持续进展的时期,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年增长率为 5%。虽说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长将继续高于其他国家,但也将放缓,预计 2022 年比 2021 年下降 4 个百分点,降至 4%,预计 2023 年将加速增长,是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发达经济体预计 2022 年增长 1
32、.7%,2023 年增长 1.1%。平均而言,比疫情前的平均值低 0.5 个百分点,比全球金融危机前的平均值低 0.9 个百分点。英国和欧盟,尤其是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经济放缓尤为明显。正如贸发会议之前的报告和本报告上一节中讨论的,这说明政策制定者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来管理经济走向。虽然全球通胀加剧引发了对一些经济体经济过热的担忧,但对于二十国集团中的大多数经济体,预计直到 2023 年底,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都将低于疫情前的趋势。按照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IV2016-2017 年的平均增长展望未来,我们认为,2023 年世界经济增长仍将比疫情前至少低 3
33、个百分点,而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能够在近期缩小这一差距。当前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状况将发展中经济体置于脆弱地位,因为它们越来越频繁地受到大宗商品市场、资本流动、通胀爆发、汇率不稳定和债务压力的冲击。与此同时,南南贸易走弱,而与地缘政治有关的贸易中断、市场集中度上升和政策空间受限正在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许多流动性紧张的经济体正在将有限的财政空间分配给紧急价格补贴,牺牲了对基础设施和福利项目的公共投资,而发达经济体则再次发出财政悬崖警告,并提出了看似合理的紧缩政策的扩张效应假说。乌克兰战争和地缘政治紧张的风险日益上升,正将世界推向一个脱节的多极格局,削弱了建立一个更加合作的全球秩序的希望
34、,至少目前是这样。我们对 2022-2023 年增长放缓的预测介于乐观的软着陆与悲观的地缘政治紧张和军事升级之间。截至 2022 年年中,假设乌克兰战争演变成政治和军事僵局,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员伤亡,但不会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进一步的负面经济影响,我们预计通货膨胀将在 2022 年末到 2023 年初下降。欧洲经济衰退以及美国和中国更大程度的增长放缓将更迅速地拉低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减轻通胀压力。与此同时,加息推动的美元升值可能会在发展中经济体产生衰退冲击,导致全球产出增长和价格上涨在 2023 年进一步放缓。这些趋势有相当大的偶然性。尽管存在这样的政策趋势,但克服当前经济挫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35、的途径仍然存在。这需要在应对迫在眉睫的生活成本危机的同时,为实现更公平、更绿色的经济推进必需的结构转型,再通过促进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分配措施提振当地市场并提升企业和家庭的信心,以应对越来越黯淡的增长前景。C.债务困境随着金融状况自 2021 年第四季度开始恶化,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净资本已降为负数;今年,约有 90 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兑美元汇率走弱,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货币贬值超过 10%;债券利差在上升,越来越多债券给出了比美国国债高出 10 个百分点的收益率,外汇储备在下降。目前有 46 个发展中国家受到金融冲击的严重影响,另有 48个国家受到较重影响;全球债务危机的威胁不容忽视。发展中国家 2
36、022 年已拿出约3,790 亿美元的储备维持汇率,几乎相当于最近一轮特别提款权分配(不包括中国)中新获得的特别提款权的两倍。全球金融状况,包括美国进入货币紧缩周期,使许多发展中国家 即便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 本已脆弱的债务可持续性雪上加霜。鉴于出口收入对偿还外币债务的重要性,外债总额与出口额(货物和服务,包括旅游收入)的比率可以作为国家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对于所有收入组别(世界银行收入分类下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该指标从 2010 年的平均 100%上升到 2020 年的 159%。2021 年下降到 127%,说明当年出口收入的增长比外债存量的增长强劲得多。这仍比 2013
37、年缩减恐慌危机最严V概述重时的平均值(108%)高出 18 个百分点,但低于 2016 年第一轮货币紧缩开始时的数值(142%)。当前金融状况的一个根本危险是,最近的积极发展将会出现逆转。三大因素将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进一步推入金融险境。首先,美国过去十年多次宣布加息,之后货币政策进入明确的紧缩周期,2020 年年中到 2022 年年中,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增长了近 5 倍。第二,部分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上涨加大了全球范围的通胀压力。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大宗商品进口商不利,但对一些出口商有利。虽然目前天然气(美国)、小麦和石油价格已基本回落到战前水平,但乌克兰战争的持续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大宗
38、商品价格仍不确定。第三,许多国家仍然饱受疫情困扰,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尚未得到解决。2022 年第二季度,资本从发展中经济体向更安全的资产和地区的逃离有增无减,到2022 年 6 月底达到与疫情开始时相当的水平。新兴市场主权债券的利差数据证实了这一点。由于美联储为减轻人们对国内通胀的担忧,在货币政策正常化方面采取了更激进的态度,这些债券的利差 主权金融风险和困境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 2021 年9 月至 2022 年 7 月大幅上升。此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和新冠疫情高峰,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实际下降时,新兴市场主权债券的利差经历过几段急剧上升,与当时相反,现在新兴市场债券利差与美国国债
39、收益率曲线同步变化,这清楚地表明了美国2022 年年中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周期发挥的核心作用。早在疫情爆发前就已经面临严重国际收支制约和高度外部脆弱性的经济体受打击更大。例如,2002 年 6 月外币主权债券处于违约级别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债券收益率在 2019 年年中已高于最普遍的基准 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 10 个百分点以上(包括埃及、土耳其共和国、巴基斯坦、乌干达和赞比亚)。相比之下,市场更大、流动性更高、具有投资级评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主权债券利差较为稳定。应对这一挑战首先需要解决发展中国家金融状况恶化的问题。目前来看,国际社会最近几个月做出的政策和财政承诺还不够。需要积极响应以下
40、三个多边行动领域:提供官方发展援助、分配和有效部署特别提款权、实施应对发展中国家债务困境的政策。2021 年,官方发展援助达到 1,789 亿美元,相当于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民总收入的 0.33%。这个数字还不到既定承诺 0.7%的一半。过去 50 年,由于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未达到这一目标,发展中国家失去了逾5.7万亿美元的发展资金。此外,由于赠款比例下降,而捐助国内的难民费用预计增加,分配给最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受到威胁。2021 年 8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组织)分配了 6,500 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发展中国家积极利用了它们获得的份额。至少 69 个发展中国家已将特别提款权纳入政府预算或
41、用于财政目的,自本轮拨款以来已利用 810 亿美元。然而,迫切需要额外资源,包括发放新一轮特别提款权,改革现有的分配规则,以及贸发会议长期倡导的特别提款权分配与发展相关联。提供短期债务减免的零碎措施不足以应对债务国在现有负债和未来融资需求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行动应该集中在两大领域。首先,需要一个处理债务重组的多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VI边法律框架,以便在所有官方(双边和多边)和私人债权人的参与下,及时有序地解决债务危机。该框架有助于基于债务可持续性评估,提供债务减免,将评估长期资金需求,包括为实现2030 年议程和巴黎协定所需的资金。第二,需要一个公开
42、的发展中国家债务数据登记册,以解决债务透明问题。按照贸发会议促进负责任的主权放款和借款原则,该登记册将在具体交易层面整合借贷双方的债务数据,确保直接和间接报告来源的数据之间的互操作性。D.国际市场趋势尽管存在紧张局势和政策风险,预计 2022 年全球贸易将与全球经济几乎同步增长,增幅在 2%至 4%之间。这将意味着 2021 年以来的急剧减速,主要原因有供应链持续中断、耐用消费品需求减弱、过于激进的货币政策和货物运输费用上涨。2022 年以后,贸易前景仍将黯淡,呼应了上一章讨论的关于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也表明将回到疫情前低迷的长期趋势。在国际贸易治理层面,虽然世界贸易组织第 12 届部长级会议
43、达成的协议似乎传递了积极信号,但围绕充分有效运作的争端解决体系仍有许多未决问题,这对多边主义构成了持续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有价值的成果主要涉及粮食安全和新冠疫情方面的应急措施,尽管一些发达经济体拒绝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有关豁免决定,而这一决定本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乌克兰战争爆发时,正值各类大宗商品的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冲突加剧了全球市场2022 年 2 月之前业已存在的价格上涨压力。由于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在国际粮食、矿产和能源供给中的重要地位,这场战争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了真正的全球性影响。乌克兰和俄罗斯联邦加起来提供了全球约 30%的小麦、20%的玉米和 50%以上的葵花籽油。俄罗
44、斯联邦和邻国白俄罗斯约占全球化肥出口的 20%。战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生产中断、运输链中断和经济限制性措施,严重限制了这三国对上述货物的供应,从而导致全球供应短缺和价格飙升:2022 年 3 月至 4月大宗商品价格总指数上涨了 15%。能源价格涨幅最大;战争爆发两个月内上涨了25%。世界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直接受到影响,布伦特原油价格在入侵前一天略低于100美元,两周后迅速上涨到 120 美元以上。不过,由于美国释放了 1.8 亿桶战略石油储备,加上中国和印度愿意接受俄罗斯联邦的石油出口,以利用俄罗斯乌拉尔牌原油与其他基准价格的价差,足以确保全球石油供应不会进一步吃紧。鉴于许多欧洲国家依赖俄罗
45、斯联邦的天然气,天然气市场对俄乌冲突特别敏感。输送天然气需要固定的配送系统(即管道),因此很难立刻找到替代品。德国决定暂停穿越波罗的海的北溪 2 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欧盟承诺在年底前减少三分之二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量,以及俄罗斯联邦间歇性关闭向欧洲大陆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引发了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2022 年 4 月的价格是 2021 年 4 月的四倍多。天然气的替代品 液化天然气的价格在2022年6月比2022年1月高出近30%,是2021年6月的两倍多。VII概述价格变动增加了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成本,还有可能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无法获得它们赖以满足其能源需求的液化天然气。尽管小麦和
46、玉米价格上涨,但一系列大宗商品的价格自 2022 年 4 月起大幅下降,缓解了对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担忧。到 2022 年年中,谷物价格已经回到战前水平。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回落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主要是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的幅度超出预期,随后经济增长减速,从而削弱了这些原材料的全球需求。同样,中国经济扩张的急剧放缓也抑制了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在工业金属方面尤其如此,因为中国占了全球需求的很大一部分。在供给方面,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 2022年 7 月中旬签署并于 11 月续签的一项协议允许乌克兰在黑海的一些港口重新开放,以装运谷物和其他原料,也有助于缓解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压力。除去这些实物需求因素
47、,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也是推动价格变动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大宗商品日益成为一种金融资产,全球市场每天有大量资金投入到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投资者的决定对价格有巨大影响。事实上,最近的价格回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发达国家的货币紧缩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然而,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最近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并没有明显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对这些产品价格的压力,发达经济体突然收紧货币政策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进而导致国内能源和主粮产品的价格继续保持高位。最终,发展中世界的贫困家庭继续难以维持基本需求,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因提供大量能源和粮食补贴,原本有限的财政资源已消耗殆尽。因此,“回归常
48、态”似乎越来越难。以往危机遗留下来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制约交织,加上政策应对措施不足,预示着一连串可能威胁经济、环境和政治体系的危机将接踵而至,造成连续的危机,削弱到 2030 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能性。其他政策立场似乎更加无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有意义的进展,哪怕只是些许进展。即便有可能,全球南方国家也必须采取措施,围绕不同于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原则进行政策协调。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经济体将需要借助工业化程度最高、经济实力较强的经济体的参与。要想获得如此程度的政策协调,需要基于许多层面的共同利益,拿出政治意愿。E.分裂世界中的体制建设挑战随着影响全球经济的危机变得越来越复杂,多边体
49、系的各级政策制定者都在寻求解决方案,以防范未来的冲击,并纠正全球经济中现有的不对称。对许多受制于国内市场规模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长期以来,与邻国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一直是发展政策议程的组成部分。迄今为止,成果参差不齐,只有东亚在较为持续地建立成功的区域联系和合作。政府协调某些领域政策的政治意愿是建立区域一体化的先决条件。在这方面,发展型区域主义,即由相关区域的国家协调实施的一套积极主动的政策和制度,曾证明有助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VIII于建立能够在全球市场上竞争的有韧性的经济体,同时维持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目标。经历了一连串的出师不利和失望后,有迹象表
50、明,这种一体化在发展中世界的一些地区得到了支持。发展中世界的区域一体化论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这些努力,将取决于区域治理机构能否兼顾实现国家和区域发展目标与应对高度不对称的全球经济的挑战。1.贸易区域主义加强贸易、投资和产业政策的一致性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一些贸易规则越来越倾向于鼓励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工资制约和污染外包,而不是通过资本形成和可持续的生产率增长来提高成本竞争力。世贸组织协定中的某些规则和条例限制使用产业和环境支持政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许多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的规则和条例更是如此,而这些支持政策是发展中国家推进结构转型和减少能源和原材料产量所必需的。在一个不
51、平等日益扩大、自然灾害和环境灾难增加的世界里,如果不继续支持和适用特殊与差别待遇原则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展中国家将很难向多样化和附加值更高的活动过渡。设计合理的贸易区域化有助于减少贸易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995 年至 2018 年,贸易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 90%,主要是因为发达地区污染外包和区域外进口增长,发达地区的人均排放量仍然是发展中地区的 10 倍左右。与此同时,贸易一体化不应局限于贸易自由化,而应成为促进区域专业化、规模经济和经济相互依赖的更广泛的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同时不妨碍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国家一级的跨部门联系,以建立利润、投资和出口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每个经济体都
52、能够实现生产基础的升级和多样化。建立起生产率提高经济复杂性增加区域内贸易增长的良性循环,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围绕随着经济相互依赖加深而涌现出的非贸易问题进行合作,并解决参与国之间新出现的不平衡和分歧,这些不平衡和分歧如果持续存在,可能会破坏区域安排的稳定性。制定贸易政策时地缘政治考量的上升,反映了全球层面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这种紧张局势正在动摇多边主义的根基。进一步的分裂还会导致利益分歧。因此,区域身份认同和由来已久的规范和价值观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塑造独特的区域政策秩序。在这样一个多中心的世界管理经济的相互依赖性,需要在全球机构和区域安排之间建立更加协同的关系。因此,稳妥之举是呼吁加强“开放
53、的发展型区域主义”,因为这不会胡乱压缩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空间。与深度的自由贸易协定或最近的超大型区域协定相反,开放的发展型区域主义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声,加强南南合作,以实现更加面向发展的国际贸易治理。开放、积极的区域贸易治理,即它倡导与邻国更紧密的生产联系(包括通过区域价值链),也可以保护发展中经济体不受到负面的全球影响。IX概述在规则制定方面,开放的发展型区域主义只要求对边境措施做出有约束力的承诺,同时依靠合作和制定灵活的政策,实现边境后贸易措施的区域协调,正如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模式所示。开放的发展型区域主义依托发展型国家等体制结构,得益于非贸易领域的合作和管理全球与区域经济衔接的区域监
54、管框架,因此可以方便对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不同利益和敏感问题进行管理,以实现更加包容和发展的国际贸易治理。要想让区域主义助力多边主义,应妥善管理区域治理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需要改进世贸组织的某些规则,而经验表明,修改和加大履行世贸组织承诺的灵活性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例如,本可通过以下方式加大灵活性:(一)建立一个快速解决方案,应对2001年授权的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对强制许可药品出口的限制,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修正案经过 15 年才生效,而且修正案本身也被认为不可行;(二)同意更长的过渡期,例如发展中国家在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中作为执行问题提出的更长的过渡期,可是尽管有
55、 2001 年授权(包括可以作为多哈回合的早期成果),最终并没有就此达成一致;或(三)允许脱离最不发达国家类别的国家在“毕业”后 12 年内继续享受最不发达国家待遇,但也没有得到同意。2.区域发展融资除了区域生产和贸易网络,发展型区域主义还需要得到资金充足的区域金融体系的支持,包括货币协调机构和金融危机解决机构。这些安排可分为以下几类:弥补短期国际收支差额的区域基金。实际上,近三十年来已证明所有这些基金的规模都太小,不足以抵御国际收支危机。减少汇率波动风险并促进区域间贸易的区域支付系统。大多是在交易成本上做文章的关税同盟和支付系统。尽管讨论了很久要在非洲引入,但区域支付系统主要还是在拉丁美洲。
56、着眼于长期贷款并承担广泛经济任务(而不只是金融任务)的政府出资的区域开发银行,这些银行认识到许多发展挑战都超越了国界。鉴于私人资本市场提供的金融和技术支持在规模和种类上不尽如人意,要想在本十年的剩余时间里实现2030 年议程和低碳(或零碳)承诺,可能需要此类区域发展融资机构发挥关键作用。需要扩大这些融资安排意味着应通过某种程度的跨境合作和协调来筹集和投入资金。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公共发展融资机构的记录显示,机构建设、融资和变革性愿景等方面呈稳步增长势头。然而,需要推行一些重大政策改革,赋予公共发展融资机构必要的能力和政策空间。在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展中国家探索并创造
57、了一些区域解决方案,作为“首选贷款人”,从而补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几十年间,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区域型基金,并最终出现了不同国家央行之间的双边货币互换,所有这些都是为全球金融安全网添砖加瓦。这些方案在这些年不断扩大,到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X2020 年,发展中国家可调用的资金达到之前的十倍,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有各种各样的提供方、条款和条件可选。这些区域机构和机制本可发挥扭转局势的作用,但在疫情期间并没有得到广泛利用,这一点值得关注。全球金融危机时曾大量利用区域机构,而疫情期间,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是央行之间的双边信用违约互换相比,区域融
58、资安排提供的资金有限。贸发会议的早期研究表明,这与一些基金的机构设置有关: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揽子计划的基金以及治理结构不太均衡或自主性较低的基金都很少被调用。因此,大量依赖小型自主基金,而规模更大但结构不太均衡的基金则较少使用,或根本不用。至于政府不愿意向本国的开发银行提供充足和可靠的资金所带来的影响,早就应该进行公开讨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重新审视对政府所有的银行提出的 AAA 级信用要求,因为这限制了银行使用手中资本的方式,或者建立新的更适合对公共发展融资机构进行评级的信用评级机构。最近的一个积极动态是,有可能通过区域开发银行将未使用的特别提款权重新分配给有需要的低收入国家。采取这
59、一政策的一个有力理由是,特别提款权分配作为现有的全球机制,在新冠疫情期间证明有用,而区域开发银行正是重新分配特别提款权的不二人选。因为这可以将区域开发银行当前的公共任务、工具和经验与特别提款权普遍分配背后的政策目标相匹配。因此,与其创造新的解决方案,不如通过获取新信息 有哪些可能性和哪些需求,来扩大这种联系。这些融资方案可能比区域资本市场等其他选择更有前途。虽然亚洲和其他地区的经验表明,区域市场可以发行数十万亿美元的本币债券,但募集的资金通常没有被导向2030 年议程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所需的投资类型。限制它们在区域层面作用的另一个因素是,这种支出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发展计划和目标、规则和条例
60、,并就如何划分各自的成本和收益达成一致。此外,区域一体化的市场需要参与国完全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而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开放资本账户被视为一种有风险的战略,结果很难说。假设继续依赖公共银行和基金,则它们可能需要有更明确的授权和更强烈的意识,知道相关政府希望从其贷款活动中获得什么。这些可以通过愿景声明、设立这些机构的法规或报告要求和绩效指标来表达。3.对抗公司套利区域化承诺带来的发展收益还面临另一方面的障碍,即企业部门的金融化。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的全球金融和公司治理结构中特别脆弱,有两个原因。首先,在全球政治经济层面,监管的复杂性促成了“分散企业”的出现。现代跨国公司是由母公司直接持有或通过股权间接
61、持有的实体组成的网络,但相互之间“好像”是独立的公司一样进行交易。贸发会议和其他组织的估计表明,如今三分之一到大约三分之二的全球贸易是公司内部贸易,即同一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或附属公司之间的贸易,其中许多处于不同的国家。XI概述第二,间接形式的投资区分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和直接所有者,因此可能对政府掌控投资制度构成重大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中的技术、金融和监管转变带来的一些变化,间接形式的公司所有权意味着,不论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的宏观金融数据如何,国际投资的经济实质,包括在发展中国家,往往很像资产管理的一种变体。这对国家和区域层面的发展成果都有影响。我们的研究考察了全球 100 强跨国公司的子公司的职能。我
62、们发现,全球南方有四分之一的大型跨国子公司只维持资产负债表,说明它们在东道国不从事、或几乎不从事经济活动。这与全球北方一些经济体的子公司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些经济体中,几乎所有直接控股的子公司都公布损益表 反映实际经济活动的一个指标。通过这种价值创造业务登记方面的不同操作,跨国公司能够利用某些管辖区提供的金融、会计和监管基础设施,而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则因此在抽租和争夺资本的过程中处于结构性劣势。这不仅对国家一级,而且对区域(和多边)一级的决策者产生了多重影响。使用中间子公司造成外国直接投资账户的统计异常,因为通过第三国的中间子公司进行的投资不可避免地造成外国直接投资统计数据的不一致。外国
63、直接投资头寸的总量数据通常基于直接资产所有权,因此该数据对国际金融联系、资产所有权分布以及投资相关风险的衡量可能存在偏差 对母国和东道国都是如此。通过在第三国使用中间子公司,实体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或合同的当事方可以选择在他们的居住地或工作地、或实体持有的基础资产的所在地注册这些子公司。这一点很重要,原因有很多。虽然区域贸易和投资协定可以很好地鼓励对本区域的投资,但通过子公司进行投资的方式对投资的经济影响十分重要。跨国公司可以(也确实)通过中间子公司间接安排这些投资,并确保相当一部分经营活动在别处进行。这样做可能是因为某些国家提供了更好的监管环境、更低的税收或其他优势。由于与公司层面的财务和法律创
64、新相关的统计异常,这些结果都没有体现在外国直接投资统计中。成功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本身不足以使外来资本为东道国经济服务并提高其生产能力、就业和福利水平。大型公司集团可以通过特定的组织结构,使当地子公司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经济优势,而公司集团中位于其他管辖区的其他子公司则通过利润本地化、低税收和其他类型的公司套利促进价值提取并从中受益。在宏观经济层面,利用子公司进行收益剥离会影响东道经济体的财政空间。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向投资者征收更高的股息、利息和资本收益税,抵消企业所得税收入方面的很大一部分直接损失,因为随着全球范围内规避企业所得税的比率越来越高,股息、利息和资本收益也会提高。相比之下,发
65、展中国家通常不太可能以这种方式弥补大量损失。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还面临另一劣势,即借贷成本比发达经济体高。目前,还没有一套全球范围内制定的监管标准和系统监管框架,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带头在国家一级建立相关的财务、会计、法律和数据专长。这反过来将是在区域集团层面加强沟通、协调和监管的重要一步,无论是老牌区域集团,还是新兴区域集团。负责监测、分析和监管区域内运营的子公司行为的政府部门可以开展工作,在国家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XII区域层面提高公司行为的曝光度。这有助于克服当前区域主义治理结构中的监管不足,推进打击各种形式的公司套利的多边努力。F.结论全球经
66、济已呈现出令人担忧的不对称和不平等,面对 2022 年的主要挑战 通货膨胀、全球经济放缓、债务困境和潜在的金融危机,如不采取正确的政策,将会加大全球经济进一步分裂的风险。鉴于还面临许多其他政策挑战,当务之急是防止通胀恐慌占据政策制定者的全部注意力。尽管解决生活成本危机刻不容缓,但还是有办法战略性地利用当前时机,朝着共同繁荣的方向前进。目前供应链面临挑战,不确定性上升,仅靠货币政策无法确保降低通胀,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依靠务实的精神,而不是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指导下一步政策行动。问题是,贸易的地缘政治风险、市场集中度提高、政策空间缩小和尚未解决的气候问题正在进一步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因
67、此,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将眼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挑战与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目标投资联系起来。根据以往报告中提出的建议,贸发会议提出,有关政策方案应围绕以下要素制定,并因地制宜加以调整:(一)遏制通货膨胀(而不是削减工资)。政策制定者应避免过度依赖货币紧缩,并承诺绝不过早地恢复紧缩预算。除了通过暴力加息降低通胀外,还可以采取务实的组合。通过补贴降低生活成本在短期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控制价格和加成,这样可以实现期待已久的实际工资增长。这需要加强反垄断措施,并重新考虑对特定市场的监管。可以在区域层面上加强这些政策,以避免单个国家受到汇率变动和资本流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二)管理扩张(而不是错误地管理繁荣和
68、萧条)。需要更好地调整货币和财政规则,不仅是为了应对冲击,也是为了支持经济中亟需的结构性变化,如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化和能源转型。维持持续的创造就业和产业升级,需要政府有充足的财政空间来进行必要的投资,并持续采取支持措施。应始终允许为那些可保证在中长期提高收入和税收的发展项目创造流动性。这不仅需要重新思考中央银行独立于任何发展和社会目标的问题,还需要酌情考虑新的区域安排。(三)投资、投资、还是投资。需要增加对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以促进就业、提高生产力、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以共同的全球目标为中心开展国际协调。但要拉动私人投资,就需要驾驭金融机构,确保它们为更广泛的社会
69、利益服务。产业政策将需要着眼于所需的部门并指导投资,而资本更充足的公共银行必须致力于拉长私营企业的投资周期,包括通过对再投资利润进行生产性利用。(四)向上拉平。促进生产力增长的反垄断措施和收入政策有助于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而再分配政策则可以缓解不平衡的结果。这些政策包括加强提XIII概述供公共服务和累进税改革,如财富税和暴利税,同时减少有利于富人的减税和漏洞。打击企业和高净值个人利用避税港的行为,需要在国家和国际层面采取立法行动。这方面的临时措施可包括建立一个全球金融登记册,记录世界各地金融资产的所有者。(五)抑制公司套利。法律和金融基础设施在公司套利和价值提取中的核心作用对所有层面的发展构
70、成了特殊挑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能力不足以解决跨国公司活动涉及的法律问题。因此,要想协调监管政策和抑制公司套利机会,可将整合区域监管层面的可用资源作为重要的第一步。(六)建立更强的南南联系,以避免环境恶化和促进创造就业。在这一战略中,贸易、金融、信贷和宏观经济政策将得到协调,并有助于实现创造就业(特别是在一些发达经济体)和发展绿色产业(特别是在全球南方)的总体目标。得益于产业化与农业发展目标的联动,贸发会议提出的南方主导的产业化和协调战略可在全球范围内增加5.3亿个就业机会(按照目前的模式,如果政策不变,估计将增加约 3.3 亿个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是,设想的变革将为发展中国家释放急需的
71、政策空间,使它们能够成功实现能源转型。(七)建立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呼吁国内政策制定者拿出更大的雄心,就需要从发展的角度重新思考全球经济治理。距离在新罕布什尔州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已将近 80 年,国际金融架构仍在艰难地应对全球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和不平等问题。一个稳定的多边货币和金融体系将需要更及时的国际收支和流动性支持,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互换机制,一个公共信用评级机制,以及管理主权债务危机的规则。要想更大胆地扩大公共发展融资规模,需要增加多边金融机构的基础资本,同时重新评估这些机构的贷款空间和优先事项,并采取更有力的基于价格和数量的控制和激励措施,以确保有更多私人资金投
72、入到生产转型中。当务之急是拿出政治意愿。机会的大门仍然敞开,但各国需要认识到世界面临的多重危机的系统性,共同承担起应对危机的责任。第一章全球趋势和前景I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2A.险象环生1.危机频发的一年在 2021 年经历了快速但不均衡的复苏后,世界经济正处于接踵而来、愈演愈烈的危机之中。由于许多主要经济体的收入仍低于 2019 年的水平,各地的增长都在放缓。生活成本危机正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家庭造成伤害。关键部门的受损供应链依然脆弱。政府预算面临来自财政规则和高度动荡的债券市场的压力。受债务困扰的国家,包括半数以上的低收入国家和大约
73、三分之一的中等收入国家,正越来越接近违约。随着对某些资产类别可靠性的质疑越来越多,金融市场变得紧张不安。疫苗的推广已经停止,使脆弱的国家和社区面临疫情新爆发的风险。在这一令人不安的背景下,气候压力正在加剧,脆弱国家遭受的损失和破坏越来越大,它们缺乏应对灾难的财政空间,更不用说投资于自身的长期发展了。在一些国家,这些相互叠加的危机带来的经济困难正在引发社会动荡,有可能迅速升级为政治不稳定和冲突。由此产生的政策挑战令人望而生畏,特别是在不信任感不断上升的国际体系中。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治理机构自 1945 年以来的任务是减缓全球冲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和提供全球金融安全网,但由于资源不足以及政策工具和
74、选项“僵化过时”,这些机构受到了阻碍(Syed,2022;Yellen,2022)。尽管发达经济体的增长放缓幅度比去年报告所预期的更大,但政策制定者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通过限制性货币政策抑制通胀压力,希望央行能够引导经济软着陆,避免一场全面衰退。这种政策补救措施的影响不仅在工资、就业和政府收入下降方面很可能比经济疾病本身更糟糕,而且所走的这条道路会逆转疫情期间作出的建立一个更可持续、更具复原力和包容性的世界的承诺(第三章)。正如去年的报告所指出,疫情对发展中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害大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损害。此外,由于财政空间受到挤压,多边金融支持不足,这些国家在 2021 年的反弹证明是不均衡和脆弱的
75、,在许多情况下依赖于外债的进一步积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近期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达经济体采取的应对政策。借贷成本上升和资本流动逆转,加上中国增长引擎放缓幅度超出预期,以及乌克兰战争对经济的影响,已经在抑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复苏步伐,陷入债务困境国家数量不断增加,有些已经违约。46个发展中国家已经严重面临粮食、燃料和借贷成本高企带来的金融压力,而至少面临其中一种威胁的发展中国家的数目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以上,因此,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蔓延的可能性是非常现实的,这唤起了人们对 1980 年代的痛苦记忆,打破了在本十年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希望。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的通货膨胀加速(图
76、1.1),甚至在该年最后一个季度经济增长开始放缓时仍在继续,使得许多人将此与 20 世纪 70 年代的滞胀状况相提并论。尽管没有出现那十年特有的工资价格螺旋式攀升,但决策者似乎希望短期的剧烈货币冲击 像保罗沃尔克领导下的美联储(美联储)所追求的那样,即便幅度有所不同 将足以锚定通胀预期而不会引发衰退。然而,鉴于许多经济体发生了深刻的结构和行为变化,特别是与金融化、市场集中度和劳动力议价能力有关的变化,埋首过去时代的纷繁枝蔓不太可能。3全球趋势和前景图1.1 2022年6月相较于2021年6月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的国家69个经济体的通胀率经确认达到两位数,占世界人口的21亿,2022年6月(消费
77、者价格指数,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变化)23个经济体的通胀率经确认达到两位数,占世界人口的不到9亿,2021年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变化)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数据、Refinitiv 以及各国资料计算。1注:对于 2022 年(上图),已有 182 个经济体中 164 个经济体的最新月度数据,其中 9 个经济体的数据是 2021 年底某个月的数据,另外 10 个经济体的数据是利用各种资料得出的估计数。在 69 个通胀率达到两位数的经济体中,有 18 个经济体的通胀率(至少)自 2019 年底以来显示为两位数。对于 2021 年(下图),在 23 个通胀率为两位数的
78、经济体中,有 16 个经济体的通胀率(至少)自2019 年底以来显示为两位数。1 本出版物所采用的名称及其图表内的材料的编写方式,并不意味着联合国对于任何国家、领土、城市、地区或其当局的法律地位,或对于其边界或界线的划分,表示任何意见。10%-15%15%-20%20%-60%60%-100%大于 100%10%-15%15%-20%20%-60%10%-15%15%-20%20%-60%60%-100%大于 100%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4事实上,最近这一波通胀的起源是独特的。疫苗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成功推广以及新冠疫情限制的解禁,加上政府
79、对家庭和企业的持续支持,导致 2021 年上半年的需求压力超过供给反应,造成了瓶颈,包括在汽车等一些关键市场。从去年年底开始的通胀飙升证明,希望这会是一种短暂的麻烦是错误的。然而,证据并没有表明这种激增是财政政策进一步放松或工资压力造成的,而主要是因为成本,特别是能源成本增加,以及投资增长长期疲软导致的供应反应迟钝造成的(第三章)。高度集中的市场中的定价公司提高了它们的加价,以求从两个罕见的机会中获利 在 2021年是全球复苏导致的需求激增,在 2022 年是与对特定能源可得性的全球担忧相连的投机交易激增,而总体需求或供应并没有实质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央行加息和资产负债表正常化持续实行的
80、货币紧缩对通胀的供给源几乎没有直接影响,反而会通过进一步减少投资需求和先行抑制任何初显的劳动力市场压力,间接地重新锚定通胀预期。更直接的影响可能是,包括从加密货币到住房和金属在内的资产和大宗商品发生大幅价格调整。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纠纷日益全球化,错综交织的意外冲击,包括金融恐慌或极端价格波动的爆发,或多种外部触发因素的组合,是一个现实的危险。货币紧缩给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带来了额外的风险:鉴于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率,借贷成本上升可能导致不良贷款急剧增加,并引发一连串破产。由于直接的价格和加价控制在政治上不可接受,如果货币主管机关无法迅速稳定通胀,政府可能就会采取额外的财政紧缩措施。这只会加速
81、更严重的全球衰退。最后,对于公共和私人债务高企,外汇敞口巨大,高度依赖粮食和燃料进口,经常账户赤字较高的脆弱新兴经济体,美联储收紧政策的影响看来可能更加严重(第二章)。根据最近的一项估计,美国利率每上升 1 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三年后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 0.5%,新兴经济体将减少 0.8%(Iacoviello and Navarro,2019)。2 这些影响相当于美国利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对国内的影响,在 11 个季度之后,会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近 1%(Fair,2021)。因此,2 至 3 个百分点的更大利率升幅将使新兴经济体已经停滞的经济复苏再下降 1.6 至 2.4 个百分点。2
82、.全球滞胀:向过去的岁月倒退全球供应链的中断、主要大宗商品生产地区的武装冲突、经济增长放缓、股票市场的动荡和通货膨胀的加剧,都与 20 世纪 70 年代的滞胀时期有相似之处(BIS,2022;World Bank,2022;Wolf,2022)。因此,建议的政策行动是激进的货币紧缩,旨在先发制人地锚定通胀预期,避免与长期加息相连的高昂经济成本,就像 1979 年至 1981 年期间世界痛苦地经历的那样,当时美联储推出了一系列加息措施,幅度接近9个百分点。2 美联储经济学家 Akinci 和 Queralto(2021)使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获得了大致相似的结果:美国利率上升 1
83、个百分点,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0.5 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0.45 个百分点。新的通胀环境改变了风险的平衡。以低于通胀的速度逐步提高政策利率意味着实际利率下降。这很难与控制通胀风险的需要相协调。鉴于过去一年释放的通胀压力程度,实际政策利率将需要大幅提高,以减缓需求。推迟必要的调整加大了未来需要更大规模、代价更高的政策加息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通胀成为家庭和企业行为以及通胀预期的一个重要因素的情况下。5全球趋势和前景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清算银行(BIS,2022:26)明确定义了央行行长面临的任务:“新的通胀环境改变了风险的平衡。以低于通胀的速度逐步提高政策利率意味着实际
84、利率下降。这很难与控制通胀风险的需要相协调。鉴于过去一年释放出的通胀压力,实际政策利率将需要大幅提高,以减缓需求。推迟必要的调整加大了未来需要更大规模、更高成本的政策加息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通胀成为家庭和企业行为以及通胀预期的一部分的情况下。”这些政策建议,以及呼吁出台财政政策,通过清理公共财政解决投资者的关切(World Bank,2022:69),很像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主导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在经济增长、不平等和贫困方面证明是灾难性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TDR,2021)。阻碍人们充分理解过去危机的主要经验教训的主要认知障碍仍然是,人们普遍认为和相信货币政策能够以中性方式减少产
85、出波动并确保市场经济的稳定和持久增长,而不会影响所涉经济体的潜在产出增长(Goodfriend,2007;Blanchard,2018)。事实上,20世纪 80 年代初激进的货币紧缩引发了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深刻分配变化,而在今天,重复这一方针具有同样的破坏性。此外,尽管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听到 20 世纪 70 年代的回声,但当时和现在有着重大的不同 这些差异应当让我们有所警觉,避免机械地吸取政策教训。首先,以实际价格衡量,近期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迄今低于 20 世纪 70 年代。图 1.2 显示的是全球油价的实际涨幅。其次,自 1970 年代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强度大幅下降(图 1.3),减
86、轻了能源价格上涨的通胀影响。图1.2 1970年1月至2022年4月的原油实际价格(每桶美元调整价格)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22)。注:实际石油价格是迪拜、布伦特和 WTI 价格的平均值,按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扣除通胀率(使用2022 年 3 月=100)。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020406080100120140160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6第二个显著区别是,与 20 世纪 70 年代相比,驱动 2022 年核心全球通胀的部门较少。3 1979 年至 1980 年,全球总体通胀率(一
87、个更宽泛的衡量指标)和全球核心通胀率(不包括粮食和能源等波动性较大的项目)两者相当:分别为 15.2%和 15.3%。但在 2022 年,全球核心通胀率为 2.8%,而全球总体通胀率要高得多,为 7.5%。4第三,也是很多关于这两个时期相似之处的论述中不够重视的是,名义工资增长赶不上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通胀,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工资都在停滞或下降,排除了工资价格螺旋上升作为通胀润滑剂的可能性。这并不奇怪,因为近几十年来,有组织的劳力和工人议价能力的影响力一直在下降(ILO,2022)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也是这一现象的体现(图 1.4)。第四,1970 年代与当前危机之间的最后
88、一个结构性差异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私营和公共部门今天的负债水平都显著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大多以外币和短期债务计价(第二章)。1980 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5%,其中半数是主权债务,另一半是私人部门债务(图 1.5)。当美联储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为应对美国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而收紧货币政策时,引发了“第三世界”债务危机。今天,在高负债率的背景下,许多新兴经济体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金融形势(第二章)。2022 年头五个月,15 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已经受到主权债务降级。在这样的情况下,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很有可能引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
89、经济体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第二章)。图1.3 1965-2020年的能源密集度(兆焦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图1.4 1980-2022年的劳动收入份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资料来源: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2022)。资料来源:联合国全球政策模型数据库。注:劳动收入份额按雇员报酬及混合收入之和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3 根据 BIS(2022),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正在高速扩展。4 基于 2022 年 1 月至 4 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对 66 个国家使用了全球通胀率平均值。1965197519851995200520150246810所
90、有能源石油天然气63626160595857565554发达经济体(左轴)发展中经济体(右轴)5756555453525150494819801982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7全球趋势和前景插文1.1 华尔街的流浪者:影子银行与金融脆弱性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履行许多与受监管银行相同的基本职能,5 但不受监管。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被称为影子银行系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信贷提供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包括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回购交易、证券化产品、货币市场基金、私人货币掉期及其他场外交
91、易和资产负债表外活动的市场,这些市场通常由官方银行发起或拥有。在那之前人们基本上没有注意到,不受监管的信贷中介机构的庞大网络、它们与官方银行之5 包括贷款、吸收存款和创造信贷的类似业务。最后,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相比,今天有更多的央行是独立的,具有优先考虑通胀目标(图 1.6),并遵循“透明”的货币政策规则的明确任务。一些评估(如 World Bank,2022)称,货币政策的这场“革命”更有利于锚定通胀预期,核心通胀降低了对(意外)通胀的冲击敏感度,提高了韧性。这种说法所遗漏的是,商业银行的金融地位在其间的那些年里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监管宽松的市场环境中成为信贷提
92、供者(插文 1.1)。主管机构对这一不断发展的“影子银行”系统基本上置之不理(或者加以鼓励,那就更糟),直到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这一体系极大地增加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复杂性(第三章)。十多年后,影子银行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稳定带来了新的风险。图1.5 1970-202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图1.6 1990-2022年具有通胀目标制央行的国家数目 资料来源:World Bank(2022)。注:基于多达 153 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样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权平均值。资料来源:World Bank(2022)。197019801990200020102
93、02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总量政府私人020401990200020102022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1142844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8间不透明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隐藏的风险,是全球金融内爆的核心。那场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相对孤立的部分,通过影子银行渠道蔓延,因对冲基金的投机和涉及复杂、不受监管的金融产品的其他业务而扩大,并威胁到正规银行部门的生存。2007 年至 2008 年期间,影子银行系统不仅危及商业银行,还加重了试图防止银行倒闭的政府提供的公共救助负担。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遏制和监管部分非银
94、行金融,但在过去十年里,全球影子银行的规模、地域和多样性都有所扩大。全球影子银行机构持有的全球金融资产份额从 2008 年的 42%增加到 2019 年底的近 50%。2020 年,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抵押贷款是影子银行机构发放的,它们持有的企业贷款份额几乎等于银行持有的份额(Kelleher and Basil,2022)。疫情期间,影子银行部门在全球金融资产总额中的相对份额从 49.7%降至 2020 年的 48.3%,尽管如此,但在 2021 年,影子银行控制了 468.7万亿美元总额中的 226.6 万亿美元资产(FSB,2021)。在发达经济体,影子银行平均占金融资产总额的 56%(新
95、兴市场为 27%)。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影子银行部门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发达经济体,特别是依赖短期融资的非银行实体提供的贷款。根据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数据,2021 年,(在略高于 468.7 万亿美元的总额中)影子银行控制着 226.6 万亿美元的资产。影子银行实体控制的超过 57 万亿美元的资产是其信用创造功能的结果,如短期市场融资、信用中介和证券化基础融资(FSB,2021)。这种持续扩张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系统性和金融稳定性风险。在美国,2008 年危机和 2020 年疫情期间,当融资市场全部关闭时,美联储介入,提供数万亿美元支持,作为几乎所有资产类别的后盾。这使得美联储成
96、为“首选做市商”和资产支持证券(ABS)市场的买家(Kelleher and Basil 2022)。当前,类似的压力正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不断增加,此前减少影子银行部门的努力并没有降低金融脆弱性。地方银行通过国内影子银行设施积累的债务,以及国际债务敞口,正在对中国 2022-2023 年的增长前景形成威胁。换言之,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不仅没有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得到解决,反而在随后的十年里被放大了。今天,影子银行给金融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可能需要央行在2022-2023 年进行新的干预。在全球增长前景不确定和高通胀预期的背景下,这种干预可能不会像前两次金融危机期间那样迅速。发展中国家的情况
97、更加严峻。影子银行业的巨大作用意味着,在金融体系的大部分领域,央行控制信贷扩张的能力有限。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的央行更是如此,因为它们的金融体系更脆弱,以外币计价的债务更高,受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的影响更大。事实上,其中不少央行已经在 2021年末开始加息(图 1.7),但通胀压力并没有减轻,金融脆弱性继续增加。最近对 1985 年至 2018 年期间 129 次货币政策紧缩事件的分析表明,当货币紧缩之前出现一轮(家庭)负债增长时,很可能会发生硬着陆 就像现在这样(BIS,2022)。历史上,硬着陆也与紧缩周期开始前的低实际利率有关。准确地说,在以硬着陆告终9全球趋势和前景的紧缩周期开始时,平均实际利
98、率为 0.4%,而以软着陆告终的紧缩周期开始时,平均实际利率为 1.4%。鉴于实际利率在当前货币紧缩周期开始时相对较低,从初步条件中看不出软着陆的预示。图1.7 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若干新兴经济体的名义利率(百分比)资料来源: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2022)。今天,通胀是由全球供应链中断、运输(集装箱)成本高昂、战争对关键行业的影响、更高的价格涨幅、大宗商品市场投机者以及疫情演变的持续不确定性等因素相互交织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无法以社会可接受的成本降低通胀。相反,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短缺需要适当的产业政策来增加关键项目的中期供应,这
99、必须辅之以持续的全球政策协调和(流动性)支持,以帮助各国资助和管理这些转变(TDR,2022;Gallagher and Kozul-Wright,2022)。与此同时,政策制定者应认真考虑以合乎社会期望的方式降低通胀的替代行动路径,包括战略性价格控制、改善监管以减少关键市场的投机交易、为弱势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收入支持以及债务减免。然而,如果发达经济体的货币紧缩政策在未来一年继续下去,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就更大,即使比1980年代宽松,也几乎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发展中经济体的潜在增长率。不仅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将受到巨大的永久性损害,而且,到 2030 年实现更美好世界的雄心壮志也行将破灭。3.全球
100、滞胀再现:险兆临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年期把全球经济拖入了目前这种险境。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资本形成水平低、生产率增长疲软(在许多情况下还在下降)、工资停滞和总需求疲软。自 2010 年以后,政府预算一直受到严格控制(TDR,2021)。然而,金融市场依然活跃,2021年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22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024681012南非巴西墨西哥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10因为央行维持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努力是短暂的,在某些情况下(如 2013 年的缩减恐慌)还适得其反。利润也保持在高水平,并向大型公司倾斜,这得益于乏力
101、的监管和旨在降低生产成本的政策环境,尤其是工资几乎没有上扬的迹象,即使失业率下降也是如此(第三章)。在这种高利润低投资的环境下,金融工程成为寻租行为的工具,特别是在大型国际公司中。这类公司利用自身的市场力量,经常从制造稀缺品而不是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中获得收入(TDR,2017;2018)。这种行为通过知识垄断、合并和收购、政府采购合同等方式蔓延,同时又追求系统性的避税,包括通过海外避税地转移利润、随之加大非法资金流动以及广泛使用杠杆收购和股票回购手段。在许多情况下,这导致现金充裕的大公司和现金短缺的小公司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并出现与之相伴的市场更加高度集中的趋势(Akcigit et al.,
102、2021)。这些趋势锁定并在某些情况下扩大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就出现的高度不平等(TDR,2017;2018;2021)。这些趋势的疤痕效应反映了一些观察人士所称的“超级滞后现象”,即外部冲击不仅会导致衰退造成的长期性产出损失,还会导致潜在增长率的长期性下降,因为资本形成(和总需求)的下降会降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一威胁因工业化进程停滞(在某些情况下是过早的去工业化)而被放大,而这种停滞的根源是 20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结构调整计划下资本和经常账户的快速自由化,这反过来导致了更大程度地依赖大宗商品出口作为外汇来源。正如前几份贸发报告所指出,该十年期后五年的增长放缓几乎
103、没有抑制金融市场的非理性繁荣,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并造成了新的脆弱性来源。这种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脱钩在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尤为明显,因为在追求更高收益率的驱动下,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入在 2013 年突然止步后又加大了力度。到该十年期结束时,从各种各样的债务可持续性指标看,有明显的迹象表明未来的麻烦会越来越多,除非增长大幅加快或可以就重大债务减免达成协议(TDR,2019)。新冠疫情一爆发,这两种情况都没实现。2015 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 29 个低收入(符合减贫与增长信托基金条件的)国家归类为违约风险高或已经违约的国家;到 2019 年有 52 个,在 2022 年,
104、这一数字再次上升,达到 59 个(UNDESA,2022)。2020 年 3 月的新冠疫情冲击立刻和可预见地以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为标志,迫使主要央行在年底前向金融市场注入前所未有的 9 万亿美元,约为 2008 年末至 2009 年间注入量的九倍。这包括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支持,对企业的直接信贷额度,以及就美联储而言,将货币互换额度扩大到其他国家的特定央行,从而有点夸张地赢得了全球最后贷款人的称号(第三章)。然而,美联储的举措稳定了金融市场。在新冠疫情面前,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其支出重点,因为公民的健康和安全优先于相较狭隘的经济目标。在自愿社交距离和强制性封控(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并存的情况下,各国
105、政府别无选择,只能通过刺激性支票、提高失业福利和住房支持为家庭支出托底,并通过税收减免、贷款担保和就业保留计划来扩大对企业的财政支持。尽管各国之间在这方面的差异很大,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反映出财政空间和主权债务发行能力的不同,但总体上各国政府的开支因此激增,其中主要是增加了对家庭和企业的转移支付。11全球趋势和前景尽管这些方案规模庞大和对处于最不稳定经济状况的人提供了支持,但它们几乎没有产生再分配方面的影响,反映的是原本就存在的不平等和利益(Tooze,2021)。尽管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在许多情况下为负)并且央行愿意承担私人部门风险,但公共和私人投资依然低迷,进一步锁定了过去十年期
106、中出现的各种供给侧弱点。此外,随着央行的支持引发股市飙升,繁荣向特定行业的大型企业倾斜,特别是高科技和制药行业,而老式经济中的许多企业仍处于困境,进一步推动了过去十年期的两极分化(TDR,2022)。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增长放缓和价格上涨的结合植根于我们这个时代金融化资本主义的种种局限和矛盾,与 20 世纪 70 年代的管理资本主义大不相同。政策议程需要推出相应的对策,首先要采取更加务实的方法降低通胀压力。B.穿越战争和通胀迷雾的增长前景新冠疫情冲击两年半后,世界经济的许多部分仍在与疫情作斗争,新一轮冲击使政策局面变得复杂。疫情冲击和复苏先后交错形成的V字形态势导致许多全球供应链中断,引发大范
107、围库存波动和多个生产瓶颈。在疫情的第一阶段,商品需求激增,服务需求崩溃。此后,随着各国放松对经济的卫生相关限制,商品需求仍然保持高位,而服务需求也得到了恢复。这两个过程甚至在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前就都已经给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带来了上行压力,将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推高到超出既定货币目标的水平,也使许多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达到了自上世纪 90 年代初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不能排除病毒再次变异的风险,但遏制通胀的努力已经压低了公共卫生在经济政策优先事项清单上的排位,特别是在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的上扬引发了一场辩论,究竟应对疫情的刺激政策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在美国是否过了头,抑或这个问题是否
108、是当前为了适应疫情后新的生产和消费结构的举措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最终,对此做出的回应更多的是由政策套话和政治权宜之计所驱动,而不是以审慎的评估为依据。从 2021 年年中期开始,通胀压力导致一些国家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不平衡复苏的次级影响(插文 2.2)。货币紧缩在 2022 年初取得了势头,当时乌克兰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又一场不利的全球供应冲击。已在上涨的燃料和粮食价格进一步飙升。就石油来说,这显然是投机交易的结果,因为价格涨幅远远超过供应和消费的任何变化。一些关键谷物和化肥的供应中断,各地的消费价格加速上涨(第二章)。截至 2022 年年中期,即使是以前的低通胀经济体也面临着通胀压力,危险地
109、向两位数接近,在没有其他政策措施的情况下,这迫使其央行以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速度提高短期利率。在 2022 年下半年,预期更高的短期利率和停止实行任何剩余的疫情相关财政和金融刺激会进一步抑制全球经济大部分地区的收入增长,导致“增长衰退”通常定义为按市场价格和购买力平价价格计算的年度全球产出增长率低于 3%。这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情形相似,当时许多国家迅速紧缩预算,结果抑制了萌芽状态的经济复苏。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12但与那时不同的是,今天的局面是由货币紧缩导致的,在债务水平上升和不平等加剧的背景下,形成了加剧宏观经济波动和扩大国家间差异(这使得美联储加
110、息的影响因国家而异)的威胁。2021 年初的经济政策辩论的核心是,为实现包容性复苏和建设抵御力以应对未来冲击制定共同的雄心政策议程,与那时相比,协调政策计划以便让全球经济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前景已经暗淡。除了美国的部分例外,能源过渡计划基本上已被搁置,同时各国争相增加供应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控制燃料和电力价格,尤其是在欧洲。高粮价通胀和汇率波动破坏了数百万人的生计,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颠覆了任何解决高度不平等的计划。许多流动性受限的经济体正在将有限的财政空间分配给紧急价格补贴,牺牲基础设施和福利项目的公共投资,而发达经济体再次发出财政悬崖的警告,并提出荒谬的紧缩扩张效应主张(第三章)。最后,
111、乌克兰战争和日益加剧的中美对抗正在将世界推向一个充满冲突的多极格局,削弱了(至少在目前)一个更具合作性的全球秩序的希望。尽管存在这些政策趋势,但克服当前经济挫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道路仍然存在。这要求同步应对生活成本危机的紧迫性和推进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同时提振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分配措施以支撑本地市场和增强企业和家庭的信心,从而改善日益恶化的增长前景。下文 C 节和第三章将进一步讨论这一方案的内容。1.全球增长和通胀展望根据联合国全球政策模型,预期 2022 年世界经济将增长 2.5%(表 1.1)。这比2021年贸易和发展报告中对今年的预测低 1.0 个百分点,但与我们 3 月份的更新
112、(TDR,2022)大体一致。在去年基础上的下调修正出于三个因素:一、2020 年和 2021 年实施的政策刺激证明不如预期有效。特别是,在从衰退中反弹方面,财政和金融刺激措施的规模小于预期(TDR,2021:插文 1.1),对增长的作用较弱。这使得随后的政策收紧(财政和货币两者)具有的衰退效应大于在复苏更强劲条件下的衰退效应。二、关键货物和大宗商品的供应不足以满足封控解除后的需求激增。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许多政府不愿意增加公共投资和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造成一种为应对通胀压力而提高利率对于正在进行的“政策缩减”(清算央行过剩资产)起了雪上加霜作用的局面。三、乌克兰战争带来的意外阻力降低了俄罗
113、斯联邦和乌克兰的增长,也引发了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现在大部分已经减缓),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两者都造成了负面的供应冲击。持续的乌克兰战争和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了经济焦虑。2022年3月的 贸易和发展报告更新已经考虑到了可能的后果:能源和大宗商品冲击、贸易中断、金融和汇率不稳、通货膨胀压力、被迫移民和不稳定的汇款流动。由于这些后果中的大部分已经如所预料地发生了,我们的预测与 6 个月前相比大体不变。但这也提醒我们,当今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关键问题在乌克兰战争发生之前就已经存在。13全球趋势和前景表1.1.1991-2023年的世界产出增长率(年度百分比变化)比对贸发报告3月份的更新对2022年做的
114、修正国家组19911999a20002009a20092019a20152019a2019 2020 2021 2022b2023b2022年3月报告对2022年的修正世界93.33.03.02.6-3.45.82.52.22.6-0.1非洲2.45.53.02.92.8-2.65.12.72.41.8+0.9北非(包括南苏丹)3.05.21.63.83.1-3.77.43.02.42.2+0.8南非2.04.01.71.00.1-6.34.91.41.31.1+0.3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包括南非和南苏丹)1.96.34.32.83.3-1.03.72.82.61.8+1.0美洲3.42.52.
115、11.91.8-4.35.82.11.02.4-0.3拉丁美洲和加勒比3.33.41.60.40.0-7.26.62.61.12.3+0.3中美洲(不包括墨西哥)和加勒比2.94.43.43.12.3-8.67.83.72.53.5+0.2墨西哥3.01.92.72.1-0.2-8.34.81.81.41.3+0.6南美洲3.53.91.0-0.5-0.3-6.67.02.70.72.4+0.3阿根廷4.63.80.9-0.3-2.0-9.910.24.1-0.84.6-0.4巴西2.93.60.7-0.41.2-3.94.61.80.61.3+0.5北美洲3.42.32.22.32.3-3.
116、55.62.01.02.4-0.4加拿大2.82.32.12.01.9-5.24.63.22.23.0+0.2美国3.52.32.22.32.3-3.45.71.90.92.4-0.4亚洲(不包括塞浦路斯)4.45.65.14.73.7-1.16.23.54.13.8-0.2中亚-4.48.25.13.93.5-1.55.23.63.50.2+3.5东亚4.45.65.24.84.10.46.53.24.33.9-0.7中国11.010.67.56.76.02.38.13.95.34.8-0.9日本1.20.91.20.9-0.2-4.51.71.01.82.0-1.0大韩民国6.84.93.
117、12.92.2-0.74.12.22.01.7+0.5南亚4.86.45.85.93.1-4.56.84.94.14.0+0.9印度5.97.26.97.04.5-6.68.25.74.74.6+1.1东南亚5.35.45.14.94.3-4.23.84.13.83.4+0.7印度尼西亚4.85.25.35.05.0-2.13.74.34.44.4-0.1西亚(不包括塞浦路斯)4.05.04.02.71.5-3.56.24.12.93.4+0.8沙特阿拉伯1.74.03.41.40.3-4.13.26.63.94.8+1.8土耳其3.95.05.94.30.91.811.02.42.42.50
118、.0欧洲(包括塞浦路斯)1.42.21.62.11.8-5.95.51.20.50.9+0.2欧洲联盟(欧盟27国)1.91.81.52.21.8-5.95.42.00.61.6+0.4欧元区1.91.61.32.01.6-6.45.42.00.61.7+0.3法国1.81.61.31.71.8-7.86.82.01.02.4-0.4德国1.61.01.81.81.1-4.62.91.10.01.4-0.3意大利1.50.70.11.10.5-9.06.62.50.51.6+0.9俄罗斯联邦-5.96.21.61.22.2-2.74.7-7.41.3-7.3-0.1英国2.62.02.12.1
119、1.7-9.37.42.6-0.91.3+1.3大洋洲3.63.22.72.62.1-2.24.83.62.13.0+0.6澳大利亚3.73.32.62.52.0-2.14.83.92.33.3+0.6备忘项:发达经济体(M49,包括大韩民国)2.32.21.92.11.8-4.55.21.71.01.8-0.1发展中经济体(M49)4.96.45.04.43.7-1.76.83.73.93.70.0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联合国全球政策模型、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总量数据库以及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WESP):截至 2022 年年中的更新、ECLAC,2022、经济合作与发
120、展组织(OECD),20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22 年 6 月、经济学人信息部 EIU 国家数据数据库、JP 摩根全球数据观察和各国资料来源计算。注:国家总量计算的依据是以 2015 年不变美元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a 平均值。b 预计。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14目前的增长表现指向了全球金融危机后十年期观察到的一个令人不安的模式,其中政策应对的时机和规模使复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了动力。贸发会议的评估是,这一趋势正在恶化,预计增长率将在 2023 年进一步放缓至 2.2%。2022 年的增长率估计为 2.5%,还不到 2021 年 5
121、.6%的一半。2021 年,在人们记忆中最严重的衰退过后,经济活动开始恢复。今年增长减速的部分原因是可以想见的,因为一旦疫苗计划推出和封控放松,各国的闲置产能就会用尽。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也出现了类似的波动,先是在冲击过后的一年里出现了强劲的复苏,随后就发生了放缓。当前态势的显著特点是规模的放大。到目前为止,2020 年和 2021 年的下行和上行摆幅分别大于 2009 年和 2010 年,预计 2022-2023 年的反弹后减速会比 2011-2012 年更为突然(图 1.8)。图1.8 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冲击之前和之后的全球经济增长周期(百分比变化)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联合国全球政
122、策模型计算。预期 2023 年的世界产出增长将因为全球实际利率的进一步上扬而降低,政治分歧继续阻碍发达西方经济体采取补偿性财政行动,外汇限制对许多发展中经济体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这些因素将使情况更加恶化。贸发会议预计,2023 年世界经济将仅增长 2.2%,但如果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状况恶化,并蔓延到新兴经济体,则有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如果这种低增长情景持续两年或两年以上,世界产出的扩张速度将会变得比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更慢,而当时许多经济体都降低了增长(表 1.1)。我们的预测指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即经济活动的放缓无法提供体面的就业,不足以产生收入来克服遗留的(和过大的)债务负担,太不稳定而无法提
123、供经济发展的长期前景,将会深化甚至在疫情袭击之前就已经根深蒂固的收入和财富不平等。T年-3T年-2T年-1T年T年+1T年+2T年+36543210-1-2-3-4全球金融危机(T年=2009)新冠疫情(T年=2020)15全球趋势和前景对于发展中经济体来说,这种减速尤其值得警惕。除了中国以外,这一群体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 3.0%,低于新冠疫情之前 3.5%的平均水平,人均收入的上升空间正在缩小。形成对照的是,这组经济体在 2000 年代即上一个工业化和发展持续进步的时期之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5%。中国也将放缓,估计比 2021 年低 4.2 个百分点。但预计中国的增速将继续高于其他国家,
124、2022 年为近 4%,并会在 2023 年提速,是少数几个预计能做到这一点的国家之一。当前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状况使发展中经济体处于脆弱地位,它们面临大宗商品市场、资本流动、通货膨胀爆发、汇率不稳定和债务困扰日益频繁的冲击。与此同时,南南贸易已经减弱,友岸外包、市场集中度提高、政策空间缩小以及以北方为中心的气候政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发达经济体预计在 2022 年增长 1.7%,在 2023 年增长 1.0%。平均而言,这比新冠疫情之前的平均值低 0.5 个百分点,比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平均值低 0.9 个百分点。英国以及欧盟的经济放缓尤为明显,特别是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如前几份
125、报告和上一节所述,这是决策者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控制经济走向的反映。虽然全球通胀加剧引发了对一些经济体经济过热的担忧,但在二十国集团的大多数经济体中,预计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3 年底将低于新冠疫情之前的趋势。基于2016-2017 年的平均增长率预测未来,我们认为 2023 年的世界经济仍将比新冠疫情之前的走势低 3 个百分点以上(图 1.9),并且没有迹象表明这一差距会很快缩小。图1.9 2016-2023期间新冠疫情后复苏与疫情前走势的比较(指数,2016=100)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联合国全球政策模型计算。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1251
126、2011511010510095国内生产总值疫情前走势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16在 20 国集团经济体中,预计明年只有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阿根廷的增长率会高于趋势水平,原因是一些没有明确持续性的特殊因素。在土耳其,持续的通胀使当前高于趋势水平的增长变得脆弱。预计短期内会有一些限制性的宏观经济调整。在沙特阿拉伯,快速复苏与世界石油市场的波动有关,而波动折射的是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价格和沙特产量的增加。在阿根廷,高于趋势水平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向均值的回归,因为在疫情之前的 3 年里,阿根廷经济每年收缩了 0.6%。其余 20 国集团国家将在 2023 年
127、继续部分复苏,俄罗斯联邦的缺口最大,因为战争对俄罗斯经济产生了持久的负面影响(图 1.10)。贸发会议对 2022-2023 年缓慢增长的预测是有条件的。国内政治决策和国际合作(或缺乏国际合作)可以改善(或恶化)局面。朝可持续发展目标方向采取的渐进和协调的政策行动仍然有可能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道路(第三章)。图1.10 20国集团2023年的产出缺口预测(百分比)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联合国全球政策模型计算。从不利的一面看,乌克兰的持久战争、持续的高通胀、对实际利率的沃尔克式冲击和加剧的金融动荡可能会将世界经济推入更深的衰退,随后是长期滞胀,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的
128、宏观金融会出现复杂情况,特别是欧洲,能源危机在那里造成的困难可能最大(Thompson,2022),而货币上的联盟和财政上的不一致两者相加,放大了一些政府在危机时期承受的风险溢价。贸发会议对 2022-2023 年缓慢增长的预测介于乐观的软着陆情景与悲观的围绕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军事行动加剧的情景这两者之间。截至 2022 年年中,假设乌克兰战争变成政治和军事僵局,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员伤亡,但不会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进一步的负面经济影响,我们预计通胀将在 2022 年下半年和 2023 年初下降。欧洲经济衰退以及美国和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将会更快地拉低大宗商品价格,并进一步减轻通1050-5-10
129、-15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亚南非日本巴西大韩民国意大利美国欧元区 加拿大中国墨西哥法国德国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 6.95.32.4-0.5-2.4-2.6-2.8-3.4-4.1-4.5-5.1-5.4-5.7-5.8-6.6-6.8-6.8-7.8-9.2-12.6俄罗斯联邦17全球趋势和前景胀压力。与此同时,在提高利率的推动下,美元升值可能会在发展中经济体产生衰退性冲击,使世界产出和价格在 2023 年进一步放缓。围绕这些趋势有相当大的偶然性。然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全球年度消费者通胀率将在 2022 年第三季度达到 9%的峰值,然后在 2023 年底前迅速降至 4%(图
130、1.11)。图1.11 国际货币基金对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全球消费者通胀率的估算和预测(百分比)资料来源:货币基金组织(2022)世界经济展望(7 月更新版)。与全球金融危机相比,新冠疫情后的复苏通胀性在发达经济体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通胀率较高。在发达国家,通货膨胀是高度相关的(Schnabel,2022)。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从2019年1月的1.5%上升到2022年5月的8.5%;欧洲联盟的消费价格指数从2019年1月的1.4%升至2022年5月的8.8%。2022年5月,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分别为 8.7%、5.8%和 9%,而加拿大 20
131、22年 5 月的通胀率为 7.7%。6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通胀抬头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供应链中与新冠疫情相关的瓶颈(Schnabel,2022)。因此,在这些国家,不包括能源价格在内的通胀率远低于(整体)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然而,尽管输入型通胀已经消退,但大宗商品价格仍居高不下,供应链压力指数也是如此(第二章),这表明消费者价格和名义工资仍有继续攀升的空间。在欧盟,很大一部分工资是以多年期合同形式确定的,名义工资的调整慢于劳动合同期限较短的美国。图 1.12 显示了若干发展中国家的月度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从 2019 年 1 月到 2022年 5 月)。这些数字普遍高于发达国家,
132、而且除了一些明显的例外,都上扬得更早。图中的经济体都是相对较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平均而言,从 2018 年到 2020 年,大宗商品占其进口(以美元计算)的比例略低于三分之一。6 然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异很大,2022 年 7 月日本的年通胀率为 2.6%,但爱沙尼亚接近23%。2020年1月4月7月10月 2021年1月4月7月10月 2022年1月4月7月10月 2023年1月4月7月10月0246835147910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18图1.12 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主要新兴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百分比)资料来源:关于巴西
133、、中国、智利、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南非和土耳其的资料来源为美联储经济数据库;关于阿根廷的资料来源为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发展指标数据库);关于尼日利亚的资料来源为国家统计局(综合消费者价格指数);关于埃及的资料来源为埃及中央银行(通胀数据)。大宗商品在中国和埃及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为 38%,而印度逾 50%的进口是包括粮食和燃料在内的(初级)大宗商品。因此,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通过进口对国内价格产生巨大影响。最近对过去 50 年的估算表明,油价上涨 50%(约为 2021 年的涨幅)与通货膨胀率上升 3.5 至 4.4 个百分点相关连,滞后时间约为两年(Choi et al.,2018;Ha e
134、t al.,2019)。这些发现表明,与发达经济体一样,新兴经济体在 2021-2022 年经历的相当大一部分通胀是由大宗商品(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过去一年的高通胀可能含有不幸中的万幸:它将实际利率压入了负值区域,至少对发达经济体而言是这样(图 1.13)。因此,如果名义利率不攀升太多,在去通胀过程后,公共债务的净成本(实际利率减去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可能继续为负或为零,这就能缓解对主权债务的担忧,并为包括能源转型在内的支出计划提供更多空间。706050403020100土耳其阿根廷01-1903-1905-1907-1909-1911-1901-2003-2005-2007-2009-20
135、11-2001-2103-2105-2107-2103-2105-2101-2203-2205-2207-222018161412108642001-1903-1905-1907-1909-1911-1901-2003-2005-2007-2009-2011-2001-2103-2105-2107-2103-2105-2101-2203-2205-2207-22南非尼日利亚埃及121086420-201-1903-1905-1907-1909-1911-1901-2003-2005-2007-2009-2011-2001-2103-2105-2107-2103-2105-2101-2203-2
136、205-2207-22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01-1903-1905-1907-1909-1911-1901-2003-2005-2007-2009-2011-2001-2103-2105-2107-2103-2105-2101-2203-2205-2207-22巴西智利墨西哥12108642019全球趋势和前景图1.13 2006-2022年美国的10年期实际利率(百分比)资料来源: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2.多重负面供给冲击如2021 年贸易和发展报告所指出,新冠疫情导致世界经济的突然停止和逐渐重新开放,对全球供应链、贸易物流和关键的国际价格造成了严重破坏。冲击的第一部分显然是通货紧缩,尤其是对
137、城市服务业而言,需求和供给同时下降。然后,随着经济开始适应卫生强制封控,商品需求复苏,在世界各地造成了供应和物流瓶颈,表现为价格波动。两个关键价格指数说明了这一点,一个是半导体价格指数(图 1.14),另一个是货运价格指数(图 1.15)。如第二章所述,世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也受到了商品价格深度 V 型波动的推动。目前,当然可以说新冠疫情的第一冲击是粮食、燃料和矿产品的通货紧缩,但这一阶段并没有持续多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大宗商品指数在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4 月下跌 30%之后,几乎不间断地攀升,直至 2022 年初,在三大主要力量的推动下,累计涨幅达到187%(图1.16)
138、。第一,后疫情时代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的繁荣是商品密集型的。图1.14 美国半导体和电子元件的生产者价格指数(指数,1984=100)图1.15 德路里世界集装箱指数运价(40尺集装箱美元单价)资料来源: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资料来源:德路里供应链顾问。201420162018202020225453.554.55555.55656.55757.55858.55920202021202202,0004,0006,0008,00010,0000.0-0.50.51.01.52.02.5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
139、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20图1.16 2014至2022年(4月)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指数,2016=100)图1.17 2014至2022年大宗商品粮食价格指数(指数,2016=100)资料来源:货币基金组织初级商品价格数据组。资料来源:货币基金组织初级商品价格数据组。第二,最初为对抗疫情所致衰退而降低全球名义利率的举措,刺激了投资者利用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任何金融资产进行投机。2020 年和 2021 年的量化宽松导致资产市场出现从加密货币到石油、粮食和矿产的更多投机和通胀。第三,在全球利率较低的背景下于 2022 年初发生的乌克兰战争,进一步推高了燃料和粮食价格。截至 2022 年年中,美国
140、的货币紧缩和世界产出减速似乎已经阻止了大宗商品全球通胀趋势。围绕乌克兰战争对粮食和燃料价格的影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在高利率和需求增长放缓的情况下,2023 年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跌,尽管跌速可能会较小。然而,由于这一去通胀趋势的起点非常高,以世界人均收入衡量的大宗商品相对价格在短期内将继续保持高位。事实上,尽管大宗商品粮价格指数近期有所下降,但在 2022 年 6 月仍比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高出 64%(图 1.17)。粮食价格上涨给发展中经济体的家庭带来了重大挑战,使之将收入的更大一部分用于粮食。粮食价格上涨意味着大多数低收入工人的实际收入大幅下降,他们的工资没有随
141、着通货膨胀而增加,并可能使数百万人陷入贫困。据估计,与疫情之前的趋势相比,2022 年仅较高的粮食价格就使陷入极端贫困的人增加了 7,500 万至 9,500 万(Gerszon Mahler et al.,2022)。乐施会(Oxfam,2022)警告说,更高的粮食和能源价格以及持续的危机状况可能会使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数在 2022 年增加 2.63 亿。粮食价格上涨也迫使新兴经济体的家庭降低自己在非粮食项目上的支出,因此,对制成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会下降。结果即便不是衰退,也会造成非初级部门的增长放缓,滞胀很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粮食骚乱,特别是在外汇紧张的粮食净进口国。201420162018
142、202020220501001502002014201620182020202205010015021全球趋势和前景理论上,高位的相对价格能刺激今天的投资和明天的更多产出,因此当前的粮食价格上涨应会在 2023 年减弱。实际上,由于全球变暖的长期影响和高化肥价格对下一个收获周期的短期影响(图 1.18),世界粮食市场的正常化远非理所当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情况尤其令人担忧。除了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粮食供给能否适应需求的不确定性之外,乌克兰战争对小麦和化肥造成了不利的供应冲击,迫使一些国家限制这两种产品的出口。在缺乏全球协调的情况下,东欧的局部战争会导致全球粮食市场的贸易战。乌克兰战争和对俄罗斯联邦的
143、经济制裁也在欧洲造成了重大冲击,2022 年电力和燃料价格创纪录上涨,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实行配给制(图 1.19)。图1.18 1970年1月至2022年6月的化肥价格指数(指数,2010=100)图1.19 2014-2022年欧元区能源价格指数(指数,2015=100)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大宗商品价格数据(粉单)。资料来源:美联储经济数据数据库。注:数据指的是月度消费价格统一指数:欧元区能源(19 个国家),该指数未经季节调整。插文1.2 美国的需求驱动通胀和供给驱动通胀在最近的一项分析中,旧金山美联储银行(Shapiro,2022)将消费价格通胀分解为需求驱动、供给驱动和构成模糊通胀。需求
144、驱动的产品是那些价格和数量朝同一方向发生意外变化的产品。以此类推,供给驱动型产品是那些价格和数量朝相反方向发生意外变化的产品。不属于这两类中任何一类的都标注为含混,也就是说,是供求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图 1B2.1 显示了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指数的结果,可总结如下:新冠疫情的第一个影响是负面(反通胀性)需求冲击。供给部分在2020年初也有所下降,但仍为正值(通胀性)。1970198019902000201020200501001502002503002014201620182020202280100120140160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22 美国个人消
145、费支出指数通胀的需求驱动部分在 2021 年初转为正值;截至 2022 年年中,这一通胀率为每年 2%,这是该国的长期通胀目标,是新冠疫情之前的两倍。尽管美国需求驱动的通胀最近激增,供应冲击仍然是美国消费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在2022 年 6 月得出的个人消费支出指数年通胀率 6.1%中占了 50%以上。这引起了人们对以提高利率为基础的通胀对策的关切,这种对策主要对需求因素有效,但对发展中国家有严重后果。图1B2.1 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以个人消费支出指数衡量的美国消费通胀率分解(百分比)资料来源: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注:数据指个人消费支出指数总体通胀率的同比变化。3.本地化的需求压
146、力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的差异,并未显示出应对新冠疫情危机的财政对策力度差异。图1.20。A 勾画的是主要发达经济体 2019-2021 年期间政府净借款(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表示)与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的关系。政府净贷款与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14,在统计上不显著。新冠疫情之后对经济过热的大部分担忧都集中在美国,原因有三。第一,由于新冠疫情的初始通缩影响和平均实际收入的增加(由于低薪工人大量失业),美国的实际工资在 2020 年初比趋势水平高出 6%,并在全年保持高位。然后,在 2021 年,随着经济复苏,价格开始加速上涨,实际工资开始下降。这一过程仍在进行当中,但截至202
147、2 年年中,美国工人的购买力已经比新冠疫情之前的趋势下降了 3%(图 1.21)。20176.56.05.55.04.54.03.53.02.52.01.51.00.50-0.520182019202020212022需求驱动通胀含混供给驱动通胀23全球趋势和前景图1.20 2019-2021年若干发达和新兴经济体的政府借款与消费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美联储经济数据数据库、欧洲委员会宏观经济数据库 AMECO 和欧统局数据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21 年 10 月、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及各国资料来源计算。注:圆点代表每个国家一年的观察值,选定的发达经济体是加
148、拿大、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选定的新兴经济体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国、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尼日利亚、南非和土耳其。图1.21 2015-2022年的美国实际工资(指数,2015年12月=100)资料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0-551015876543210-1-2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46810121416026050403020100-10政府净借款(国内生产总值占比)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A.发达经济体B.新兴经济体政府净借款(国内生产总值占比)2015-Q42016-Q12016-Q22016-Q32016-Q42017-Q12017-Q22017-Q32017-Q42018-Q
149、12018-Q22018-Q32018-Q4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11110910710510310199每小时收入实际工资2016-19年的线性趋势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24第二,美国经济看来已经恢复了充分就业。2022 年 7 月,美国全部劳动力的失业率仅为 3.6%,与 2020 年 2 月基本持平,当时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劳动力市场过热了。由于上一次失业率峰值是 2007
150、 年初的 4.5%,当时次贷危机尚未开始显现,因此,任何低于 4%的数字都被认为蕴含着危险的通胀压力。然而,黄金年龄工人(25 至 59 岁)的就业与人口比率展现了一幅不同的画面。截至 2022 年年中,美国的这一比率仍比2007 年初低一个百分点,并且在明显下降(图 1.22),对于没有大学学位的人来说,情况更糟。第三,美国消费者对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需求以及住宅投资在新冠疫情冲击后激增,但对服务的需求尚未恢复到疫情危机前的走势(图 1.23)。换言之,家庭支出的构成似乎发生了变化,这在短期内造成了生产瓶颈和广泛的库存波动,并将持续,直到最终按照有效需求完成供应的调整。截至2022年年中,消费
151、品销售似乎已经稳定在高位,住宅投资正在快速下降。这两个变化都将减少美国的进一步通胀压力,而在 2023 年,美联储的货币紧缩、失业迫近增多及消费者信心水平的下降预计将会消除新冠疫情冲击造成的任何剩余需求压力。新冠疫情危机之后,一些新兴经济体的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税收减少,导致公共预算赤字增加。2020 年(2021 年)政府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墨西哥的 4.5%(4.2%)到印度的 12.8%(11.3%)不等。最大一类直接财政救济是各种现金转移。平均而言,这类转移相当于每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 30%,持续时间平均为三个月。与发达经济体非常相似,新兴经济体应对新冠疫情危机的财政对策力度差异
152、,在它们的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差异上并没有表现(图 1.20.B),政府净贷款与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8,没有统计意义。图1.22 2007-2022年美国就业/人口比率(百分比)资料来源:劳工统计局。注:年龄范围为 25 至 54 岁。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8179777573716925全球趋势和前景图1.23 美国私人消费和住房投资(指数,2019=100)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4.工资和加价即使高通胀的源头在供给侧,主流经济理论也建议收紧货币,以阻止供给方面的
153、冲击影响工人的期望值和强化提高的工资要求,因为这可能造成不利稳定的价格工资螺旋。在更务实的层面上,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投机和金融套利成本,高美元利率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产生负面压力,并有助于美国和其他地方的反通胀,但这通常会在失业和放弃的产出方面付出巨大的社会代价,这取决于紧缩的规模和经济状况。因此,为了分析当前货币紧缩的影响,我们必须检查经济活动的状况,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这一般是通过对名义工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加以比较来完成的。事实上,如果单位劳动成本 以平均工资与生产率之比衡量 大幅上升,货币紧缩力度就需要加大,才能对通胀产生影响,并对产出增长和就业造成重大损害。此外,在正常时期,在增长平衡、
154、相对价格稳定和加价固定的情况下,名义工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之差应该等于通胀。然而,在危机和调整时期,变化的相对价格和变动的加价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其他短期决定因素。提高利润率是造成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当企业上调设定的利润率时,货币紧缩是一种特别低效和不公平的回应。经合组织关于单位劳动成本的数据显示,在 2020 年的新冠疫情冲击期间呈现了一种共同的模式,但此后的行为有所不同。更具体地说,新冠疫情危机对大多数企业的第一个经济影响是压低了生产率,这在名义工资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单位劳动成本。然1401301201101009080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
155、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耐用品非耐用品服务住房投资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26后,随着经济复苏,劳动生产率上升,单位劳动成本下降。这种周期性模式在 2020年初至 2021 年初期间出现在主要经合组织经济体中,但随后各经济体的表现出现分化(图 1.24)。在美国,名义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推动单位劳动成本在 2021 年底和 2022 年初大幅上升,尽管实际工资有所下降。2022 年第一季度,单位劳动成本上涨 7.1%。相比之下,在欧洲联盟,2022
156、年初,单位劳动成本的年增长率为 2%,符合该区域的长期通胀目标。在日本,单位劳动成本在 2020 年初几乎保持稳定(零增长率),这也排除了劳动力市场的过度需求压力。最显著的例子是英国,单位劳动成本增长率在 2020 年封控期间飙升至两位数,然后在重新开放期间暴跌至负两位数。英国单位劳动成本在 2022 年上半年继续下跌,名义工资年增长率比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低近 3 个百分点。图1.24 每就业人员的单位劳动成本(与上年同季度相比的百分比变化)资料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172018201920202021202242024681023456
157、720172018201920202021202246202468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01550510152025美国欧元区(19个国家)日本英国27全球趋势和前景然而,单位劳动成本的变化不会自动转化为价格水平的变化。它们的传播取决于公司对生产成本加价的决定。理论上,当单位劳动成本下降时,价格仍然可以上涨,只要公司提高毛利率(EBITDA:未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费用的收益)的速度快于单位劳动成本下降的速度。使用公司利润与生产总值(包括中间消费)的比率作为总体加价幅度的替代指标,美国经济的近期表现显示,在 2020 年初疫情第一次冲击期间出现下滑,随后在 20
158、21 年迅速复苏。到 2022 年年中,企业利润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 7%,而在疫情之前为 6.25%(图 1.25)。估计在 2020 年至 2022 年期间,美国非金融部门平均价格上涨的 54%可归因于较高的利润率,而在此前 40 年中这一比例仅为 11%(Bivens,2022;Konczal and Lusiani,2022)。高工资成本和非工资成本(能源和燃料)不能完全解释美国最近的价格加速上涨。顺周期加价是一个主要因素。在这方面,竞争政策和价格控制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非工资成本和利润率的数据是不完整的,但有两个因素表明,类似于美国的动态可能在起作用。首先,
159、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份额总体下降,表明(实际)单位劳动力成本下降(第三章)。其次,在 2020 年第一次疫情冲击后很可能再次出现了疫情前时期(TDR,2018)推高利润率的因素。图1.25 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二季度的美国加价总量(百分比)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经合组织数据计算。注:数据指公司利润与生产总值的比率。2017-Q12017-Q22017-Q32017-Q42018-Q12018-Q22018-Q32018-Q4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76.756.50
160、6.2565.755.50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28C.被货币乌云遮蔽:迈向更可持续的议程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年里,世界经济错过了一个走上更加稳定、更可持续和更具包容性增长道路的机会。恐慌刚一被扑灭,银行体系刚刚得到支撑,增长有所恢复的时候,发达国家政府就立即动手削减支出,而央行则继续通过从私人部门购买资产(量化宽松)来刺激金融市场。在这种支持下,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大扩展了它们的投资组合(第三章),而大公司则沉溺于股票回购和收购竞争对手的公司。然而,资本形成疲软、工资停滞以及不受控制的财富和收入不平等阻碍了强劲和包容性复苏。尽管金融压力甚至在新冠疫情
161、冲击之前就不断加大,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所有经济部门不断上升的负债水平使经济保持了运转。近期由供给驱动的通胀上升,已将许多政府推入一种有些混乱的策略。以提高利率为重点,通过税收减免和补贴进行不同程度的调节,加上扩大军费开支和削减社会项目的错位混搭,希望把部分经济“冷却”下来就能抑制工资增长和阻止价格失控。所指望的是发达经济体实现软着陆和回归到新冠疫情之前的常态(第三章)。在发展中国家,财政整顿看起来没有那么含混:它可能具有更强的紧缩性,希望稳定金融市场,遏制资本外流,停止贬值,提振投资者信心。如本章所概述,所有这些都含有很大的一厢情愿成分。虽然提高利率可以扛住暂时的通胀压力,并有助于抑制
162、预期,但如前文所述,提高利率也会加大家庭和企业成本(Deleidi and Levrero,2020)。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利率将对生产性经济造成损害,并增加未来发生供给侧冲击的风险,固化金融市场优先于非金融企业的政策行动路线。这一点尤其令人担忧,因为目前的政策组合并没有始终如一地包含一项消除生产瓶颈、提高投资率、提高生产率和逐步重新平衡预算的战略。理论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主要央行的协调货币行动有助于降低金融冲击的风险,并在冲击发生时限制蔓延。但如果或多或少以近期历史为借鉴就可以看出,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政策行动“太少、太晚”,是在危机爆发后才采取的,而且严重偏向债权人利益,对发展中国家而
163、言尤其如此。世界正面临一场系统性危机,只有系统性行动才能解决。只专注于货币政策方法 而不解决贸易、能源和粮食市场的供给侧问题 确实有可能加剧生活成本危机。在当前供应链挑战和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仅靠货币政策无法安全地降低通胀,需要用务实主义取代意识形态整合来指导下一步政策行动。世界主要经济体以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为主导达四十年之久,带来的后患是国家能力和国际协调状况不佳,这使得挑战变得更加复杂。幸运的是,机构有快速适应的能力,对新冠疫情的初步反应证实了这一点。应当着眼于将眼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挑战与提振29全球趋势和前景可持续发展目标投资联系起来,并借鉴以往报告中的建议,围绕以下要素构建适合本地经济
164、环境的政策计划:一、遏制通货膨胀(而不是削减工资)。政策制定者应避免过度依赖货币紧缩,并承诺绝不过早地恢复紧缩预算。除了通过暴力加息降低通胀外,还可以采取务实的组合。通过补贴降低生活成本在短期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控制价格和加成,这样可以实现期待已久的实际工资增长。这需要加强反垄断措施,并重新考虑对特定市场的监管(插文 1.3)。可以在区域层面上加强这些政策,以避免单个国家受到汇率变动和资本流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二、管理增长(而不是错误地管理繁荣和萧条)。需要更好地调整货币和财政规则,不仅是为了应对冲击,也是为了支持经济中亟需的结构性变化,如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化和能源转型。维持持续的创造就业和产
165、业升级,需要政府有充足的财政空间来进行必要的投资,并持续采取支持措施。应始终允许为那些可保证在中长期提高收入和税收的发展项目创造流动性(TDR,2021:插文 1.3)。这不仅需要重新思考中央银行独立于任何发展和社会目标的问题,还需要酌情考虑新的区域安排(第六章)。三、投资、投资、还是投资。需要增加对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以促进就业、提高生产力、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以共同的全球目标为中心开展国际协调。但要拉动私人投资,就需要驾驭金融机构,确保它们为更广泛的社会利益服务。产业政策将需要着眼于所需的部门并指导投资,而资本更充足的公共银行必须致力于拉长私营企业的投资周期
166、,包括通过对再投资利润进行生产性利用。四、向上拉平。促进生产力增长的反垄断措施和收入政策有助于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而再分配政策则可以缓解不平衡的结果。这些政策包括加强提供公共服务和累进税改革,如财富税和暴利税,同时减少有利于富人的减税和漏洞。打击企业和高净值个人利用避税港的行为,需要在国家和国际层面采取立法行动。这方面的临时措施可包括建立一个全球金融登记册,记录世界各地金融资产的所有者。五、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呼吁国内政策制定者拿出更大的雄心,就需要从发展的角度重新思考全球经济治理。距离在新罕布什尔州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已将近 80 年,国际金融架构仍在艰难地应对全球经济
167、结构的不平衡和不平等问题。一个稳定的多边货币和金融体系将需要更及时的国际收支和流动性支持,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互换机制,一个公共信用评级机制,以及管理主权债务危机的规则。要想更大胆地扩大公共发展融资规模,需要增加多边金融机构的基础资本,同时重新评估这些机构的贷款空间和优先事项,并采取更有力的基于价格和数量的控制和激励措施,以确保有更多私人资金投入到生产转型中。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30插文1.3 谷物杀手:打击大宗商品市场投机大量证据表明,投机是导致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第二章)。随着新千年第一个十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与大银行建立可交易大
168、宗商品指数相关的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已经显而易见。这些价格变动的细节已在此前的报告中讨论过,结论是,越来越多的金融投资者出于纯粹的金融动机参与商品交易,是价格上涨的一个因素(TDR,2011:第五章)。今天,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金融投机和商业对冲之间的脱节是推高能源、粮食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投机者和商业对冲者之间的平衡对于受监管金融市场中的价格发现和持续流动性是必要的(理想情况下,这一比例约为 3 比 7),但大型金融机构 投资银行、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 对大宗商品价格押注的参与已经超出了商业对冲者的角色。2002 年以前,美国石油期货市场中非商业投机者的平均比例为 20%;20
169、09 年,这一比例上升至约 50%。最近的估计是在 70%到 80%之间(Greenberger,2018a)。所有主要的石油公司、美国主要银行以及以 Vitol、Trafigura、Mercuria 和 Glencore 为首的私营能源交易公司都参与了投机性能源交易(Juhasz,2022)。过度投机的影响是油价的压倒性波动,往往推动每桶原油价格比市场基本面决定的价格高出25至30美元(Juhasz,2022)。同样,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和养老基金的投机活动推高了小麦价格(插文 2.3;Kornher et al.,2022)。随着这些基本必需品的价格飙升,这些公司所享受的超额利润与发达国家和
170、发展中国家的家庭所经历的经济困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无碍于金融工具提高这些市场的流动性和降低对冲成本的积极作用的前提下,贸发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减少这些工具可能带来的扭曲和波动的市场层面改革(TDR,2011)。其中包括:通过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大宗商品信息,如石油和大宗农产品的闲置产能和全球库存,包括种植面积、预期收成、库存和短期需求预测,提高有形市场的透明度。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中信息的更好流动和获取,特别是关于不同类别市场参与者持仓情况的信息。对金融市场参与者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如设定持仓限额,以减少金融投资者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例如,可以因利益冲突禁止参与客户对冲交易的金融机构从事自营
171、交易。可以授权市场监督机构通过买卖衍生品合约,偶尔直接干预交易所交易,以避免价格崩盘或缩小价格泡沫。这些方面的进展一直缓慢,或者根本没有进展,从而在监管体系中留下了缺口和漏洞(Greenberger,2018b),并限制了决策者减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空间(Larsen,2022)。与此同时,金融创新和套利策略,特别是那些在金融互换合约的场外交易中使用的策略,使得商业对冲和金融投机之间的概念区分更具挑战性(Chadwick,2017)。31全球趋势和前景D.各区域的走势1.美洲美国经济正在减速。增长率将从 2021 年的 5.7%降至 2022 年的 1.9%,然后继续下滑,在 2023 年达到
172、 0.9%。这种减速由三种力量驱动。首先,为降低通胀而提高实际利率已经在减缓需求,尤其是住房投资和消费需求。第二,美国救援计划财政刺激的逐步退出给美国需求增加了负面推力。第三,资产价格因利率提高而作的调整给美国公司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资本损失,暂时压缩了私人需求。大部分增长减速将发生在2022 年年中至 2023 年年中,2023 年末将出现小幅复苏。预计加拿大将跟随美国的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小,因为利率引起的资本损失对加拿大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2022年至2023年,衰退动态也在墨西哥发挥作用。预计2022年的增长率将达到1.8%,尽管在 2021 年严重衰退后的 2021 年复苏才刚刚过半。经
173、济放缓的部分原因是经济政策,因为墨西哥政府在疫情之后没有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2023 年,由于与美国商业和货币周期的密切联系,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进一步减速,增长率为1.4%。同样,在 2021 年短暂复苏后,巴西经济现在面临突然减速的风险,2022 年增长率将达到 1.8%。无论 2022 年的选举结果如何,2023 年很可能会出现负面的财政刺激,加上货币紧缩的滞后效应,预计 2023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降至仅 0.6%。从最近的事态发展看,重新审查以前的建议并考虑更激进的监管措施将是及时的。即使在现有立法范围内,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也可以通过收紧能源期货市场的持仓限制来遏
174、制投机者,例如,限制交易商或任何关联交易商和投资者团体可以拥有的股票或衍生合约的数量。除了实行持仓限额,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还应提高保证金要求,迫使交易员在一定数量的头寸下持有更大的资本储备,从而加大试图垄断市场并从投机中获利的成本。还需要对清算平台进行更好的监督和控制,以便有可能禁止那些有过度投机倾向的交易 类型。彻底禁止商品指数基金和对复杂金融工具实行强制性上市前政府许可(Chadwick,2017),也可以成为强有力的监管工具集的一部分。这样就有可能转而要求那些寻求通过有关特定金融工具交易获利的人就所带来的社会效用和风险承担举证责任。以往的经验表明,这些建议要想有效,就需要与旨在保护世
175、界人口中最弱势群体免受金融投机、企业套利和市场操纵所引发的危机的其他机构措施相配合,系统地加以实施。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32阿根廷也正在走向增长衰退。即使 2021 年的增长势头有助于在 2022 年实现 4.1%的强劲增长,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的急剧减速也将导致 2023 年经济收缩约 0.8%。除了国际实际利率上升造成的全球逆风,阿根廷的掉头还反映了汇率贬值的衰退影响。经济有陷入高通胀和实际收入大幅下降陷阱的风险。智利和哥伦比亚的经济结构相对更为多样化。它们各自政府的目标是将经济政策转向社会包容和创造就业,但全球货币紧缩和拉丁美洲经济体的国际收支局
176、限缩小了他们的财政空间。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的其他经济体将跟随较大经济体的趋势,今年适度增长,2023 年减速,但彼此之间存在一些差异。2.欧洲联盟法国经历了两个季度相对强劲的增长,特别是在农业和工业部门,但预计到 2022 年下半年,受全球需求放缓、已经波及到住房投资的利率上升以及能源成本上涨的影响,法国经济增长将放缓。法国是该地区少数几个电力生产 90%以上依赖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国家之一,然而,燃料价格的上涨对商品和服务的私人需求造成了明显的影响。法国预计在 2022 年增长 2%,在 2023 年增长 1%。德国的电力生产对化石燃料依赖程度较高,24%的电力来自煤炭,18%来自天然气,
177、总共约 44%的电力来自化石燃料。能源危机和可能的天然气配给预计将影响制造业活动、就业创造,并通过成本上升影响家庭的实际支出。与此同时,在利率上升的环境下,德国的出口部门 长期以来的增长动力 预计将受到全球需求放缓的影响。2022 年德国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外部需求和财政政策,而私人部门一直在大幅减少在实际产出中的占比。2022 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1.1%。2023 年,随着财政刺激的减少,预计经济不会增长。在第一季度持平后,意大利经济在 2022 年第二季度出现了增长反弹,主要是因为在3 月份取消了最后一些新冠疫情相关限制后,对服务的需求增加,以及在国家补贴的推动下,建筑业活动强劲。工业生
178、产仍是一个积极因素,但由于能源和零部件成本上升以及全球需求疲软,预计工业生产将放缓。由于能源进口的价格上涨,净对外头寸已经变成负数。总体而言,我们预计意大利经济将在 2022 年增长 2.5%,在 2023 年增长 0.5%。总体而言,由于能源成本上升和全球需求疲软,欧盟经济增长预计将放缓,德国和意大利尤其受到影响。德国和西班牙的通胀率最高,收入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德国2019 年第四季度为-0.2%,西班牙为-2.5%)。成员国在国家一级采取了各种措施缓解生活费用上涨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措施的资金来自对能源公司征收的暴利税。虽然复兴措施基金继续发放资金,发放的 7,238 亿欧元中包括
179、 1,000 亿欧元的贷款和赠款,但尚未宣布在整个欧洲联盟范围内提供应对能源危机的资金。33全球趋势和前景3.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2021 年俄罗斯经济的强劲反弹是短暂的。该国在 2022 年 2 月入侵乌克兰后受到制裁的全面影响尚不明朗。虽然金融制裁的影响已经显现,但预计贸易限制的影响将在2022 年末变得更加严重,届时公司将耗尽其进口库存。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的石油禁运将于 2022 年晚些时候生效,会使联邦预算收入面临压力。这种不确定性的反映是,对 2022-2023 年俄罗斯联邦衰退的深度和持续时间的估计各不相同。但是,尽管国家继续对一些行业提供支持,将出口从欧洲和其他传统市场转移
180、,预计 2022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规模为 7%。更悲观的解读是,在关键部门严重依赖进口的经济体中,如果没有增长刺激,战前的增长一直由消费者需求推动,那么衰退将持续到 2023 年。贸发会议预计,在 2022 年大幅收缩后,俄罗斯经济可能在2023 年实现 1.3%的微弱增长。由于制裁和物流链断裂导致出口收入损失,预计 2022 年白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约 4%。虽然对俄罗斯进口的依赖有助于限制危机对个别部门的影响,但信息技术和对外部门在 2022 年已经减弱。2023 年,白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可能不会超过 1%。除了人道损失之外,乌克兰还面临着估计每月 100 亿美元的战争费用,其中大约
181、一半由外部资金支付。对这场战争最终经济成本的估计各不相同。虽然在冲突持续的时候不可能提供确切的估计,但经济的复原力显然正在减弱。4.英国2021 年,英国经济快速增长 7.4%,但仍无法弥补新冠疫情冲击造成的 9.3%的收缩。虽然增长势头持续到2022年第一季度(年增长率为3%),但一系列逆风正在影响前景,有些是英国退出欧盟的结果,有些来自国际环境。自 2017 年以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实值实际上一直停滞不前,仍处于低迷状态。全球需求疲软、汇率不稳定和尚未解决的英国退出欧盟的缺失导致的外部不利因素正在加剧经常账户挑战。2021 年年中,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政府支出刺激力度开始减弱,所有迹象表明,
182、财政紧缩将成为常态。与此同时,由于生活成本危机,消费者需求正在减弱。鉴于这些情况,尽管2022 年经济将呈现 2.6%的年增长率(紧随继承而来的增长势头),但 2023 年可能会收缩 0.9%。5.东亚东亚地区在 2021 年出现强劲复苏,但贸发会议估计 2022 年的增长率会有所放缓。我们的基线设想是,今年经济增长 3.2%,而 2021 年是 6.5%。一系列因素 包括该地区进口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全球对该地区出口需求的疲软和国际货币环境的收紧 正在拖累整个东亚国家的增长。对于 2023 年,我们预计增长率将温和回升至 4.3%。贸发会议预计,2022 年中国经济活动将大幅减速,从 2
183、021 年的 8.1%降至 3.9%,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封控。尽管主管部门放松了信贷条件,但持续的不确定性拖累了消费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34者支出。房地产行业陷入了一场不断演变的金融危机。虽然某些出口行业表现强劲(最明显的是半导体行业),但由于国际需求在通胀压力和货币紧缩的影响下减弱,其他出口行业的对外销售正在放缓。国家支持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的供给侧。政府一直依赖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为企业提供支持,同时放松对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尽管国内通胀有所抑制,但货币政策刺激有限。主管部门已经降低了抵押贷款的 5 年期贷款优惠利率,并指示银行增加放贷。虽然这
184、些政策措施将有助于支撑增长,但规模与过去两年实施的刺激措施不同。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5.3%,略低于有关部门设定的5.5%的年度目标。日本 2021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 1.7%,而 2020 年为负 4.5%。据估计,在 2022年第二季度出现相对强劲的正增长率后,接下来几个季度将出现正值但不稳定的增长,导致 2022 年的年增长率为 1.0%。该国经济继续依赖出口增长,受到中国增长减速、更普遍的全球贸易放缓和进口商品价格高企的影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表明,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在 2023 年达到 1.8%,这使得经济活动水平只有到 2023 年底才会超过 2019
185、年的峰值。在大韩民国,增长预计将在 2021 年强劲反弹后放缓,达到 4.0%,当时活跃的出口部门和持续的财政和货币支持措施有助于推动经济活动。对于 2022 年,我们预计增长速度将放缓至 2.2%。高企的家庭债务和不断加剧的通胀正在抑制消费支出。由于通胀主要是输入性的,货币紧缩对价格的影响可能非常有限。我们预计,由于外部需求疲软影响了出口部门,2023 年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至 2.0%。此外,更具限制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预计将抑制消费和投资支出。6.东南亚东南亚2021年的增长率相对贫弱,为3.8%,远低于近些年来的增长率。就2022年而言,该区域的经济表现迄今较为强劲,尽管不平衡。贸发会议估计
186、,2022 年该区域将增长 4.1%,但不断增长的通胀压力和随之而来的国内货币政策收紧,以及成本更高的国际融资条件,将抑制经济活动。就 2023 年而言,我们预计,在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和国内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影响的背景下,由于该区域易受金融和汇率不稳定的影响令决策者担忧,增长率将放缓至 3.8%。贸发会议预计,印度尼西亚经济在 2021 年出现相对乏力的复苏后,将在 2022 年增长4.3%。2022 年较为强劲的增长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消新冠疫情限制、出口部门的有利条件和中央银行的宽松立场的结果。然而,国内粮食和能源价格的显著上涨受到了棕榈油出口临时禁令和能源补贴增加的影响。至于 2023 年
187、,由于印度尼西亚商品出口价格持续高企的积极影响将被更具限制性的货币政策所抵消,从而抑制经济活动的增长,贸发会议估计增长率为 4.4%。贸发会议预计,马来西亚的经济活动将从 2021 年的 3.1%升至今年的 5.4%。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财政收入的增加 该国大宗商品的出口缓冲了进口通胀和对某些农产品实行的出口禁令。由于其相对较高的外债水平,该国容易受到国际金融条件收紧的影响,使这种总体积极的前景有所暗淡。因此,我们预计 2023 年的增长将放缓至35全球趋势和前景3.5%,因为成本较高的国际融资条件只能在部分上被该国商品出口持续有利的贸易条件抵消。在泰国,尽管 2022 年的预期增长率为 3.
188、0%,但复苏势头仍然有限。经济对旅游部门的过度依赖继续给经济活动带来压力:与旅游相关的服务出口不足,加上能源进口成本增加,导致经常账户收支状况恶化,而这恰恰是因为外部融资条件变得更加昂贵。在国内方面,事实证明,通胀压力的增加伤害了家庭的购买力,政府补贴只是部分抵消了这种影响。2023 年,我们预计增长率为 4.0%,这主要得益于旅游流量开始恢复疫情前的水平。贸发会议预计越南 2022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强劲增长 6%。随着跨国公司继续在该国开展生产性业务,制造业出口和服务业的活力将推动扩张。尽管私人消费疲软将抑制增长,能源和粮食价格将处于高位,但我们预计2023年的增长将保持强劲,约为6.5%
189、。7.西亚2022 年,西亚区域将取得 4.1%的相对强劲的增长率,大大高于疫情之前。根据欧佩克+协议逐步放松产出限制的精神,石油产量大幅增加,进一步推动了能源出口收入。然而,燃料和粮食的进口费用增加,给该区域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而国际融资条件的收紧又加剧了这种情况。与此同时,在本区域的大宗商品出口国,能源出口带来的财政收入增加使各国有更多的资源用于缓解家庭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但在本区域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家庭受到挤压,特别是受到粮食价格的挤压,而国家的支持非常有限。我们预计,2023 年该地区的增长将放缓至 2.9%,因为国际需求放缓和日益紧缩的货币政策将抑制经济活动的扩张。贸发会议估计沙特
190、阿拉伯 2022 年的增长率为 6.6%。强劲的业绩将由石油部门按照欧佩克+协议的增产规定推动。对于 2023 年,我们预计增长将放缓,但仍将保持 3.9%的强劲增长。石油出口收入增加带来的财政收入将继续帮助为政府雄心勃勃的公共投资计划供资,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2023 年为应对美国政策而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将会拖累增长。土耳其在 2021 年实现了 11.0%的超常增长,预计将在 2022 年急剧减速至 2.4%。全球需求减弱和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导致经常账户赤字恶化,与此同时,到 2022年年中,通胀率将突破 70%,这将抑制消费增长。里拉的急剧贬值进一步增加了价格上涨的压力,并增加了该
191、国以外币计价的巨额债务的还本付息成本。对于 2023 年,我们预计增长将保持在 2.4%的水平,因为外部需求进一步走软,加上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将继续使增长前景复杂化。8.中亚在中亚地区,贸发会议预计 2022 年增长 3.6%,因为外部需求将趋于疲软,但欧洲化石能源库存的重建和国际油价的上涨将继续有利于该区域的能源出口国。预计 2023年的增长率为 3.5%,因为在紧缩的货币环境下,财政支持变得更加不确定,外部需求减弱。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36哈萨克斯坦恢复了增长,2021 年达到 4.0%。化石能源出口有助于缩小经常账户赤字,但干旱和全球
192、能源价格上涨加剧了通货膨胀。尽管通货膨胀和持续的货币紧缩将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但高能源出口和收入预计将使 2022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高达2.7%。2023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为 3.5%。9.南亚贸发会议预计,南亚区域 2022 年将以 4.9%的速度增长。能源价格高企导致通货膨胀上扬,加剧了国际收支紧张,迫使一些国家政府(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限制能源消费。此外,在放宽疫苗相关知识产权方面进展有限且滞后,这继续让该地区容易受到未来疫情爆发的影响。对于 2023 年,贸发会议预计该区域的增长率将略微放缓至4.1%。2021 年,印度经济增长 8.2%,是 20 国集团中增长最快的。
193、随着供应链中断的缓解,国内需求的上升将经常账户盈余转化为赤字,增长放缓。政府推出的与生产挂钩的激励计划正在刺激企业投资,但化石能源进口费用的上升正在加深贸易逆差,并侵蚀外汇储备的进口覆盖能力。由于经济活动受到融资成本上升和公共支出疲软的阻碍,预计 2022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降至 5.7%。展望未来,政府已宣布计划增加资本支出,特别是在铁路和公路领域,但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将面临减少财政失衡的压力,这可能导致其他领域的支出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预计 2023 年经济增速将降至 4.7%。10.大洋洲在大洋洲,贸发会议预计 2022 年增长 3.6%,2023 年增长 2.1%。
194、该区域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经济体澳大利亚的表现,该国占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 80%以上。澳大利亚经济在 2021 年反弹 4.8%,部分原因是外部需求复苏,此后,澳大利亚经济进一步受益于 2022 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像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劳动力市场看起来很紧张,但不平等程度很高,贫困率也在上升。2022 年,澳大利亚预计将增长 3.9%。然而,随着长期挑战和新的逆风共同侵蚀国内需求,以及外部需求放缓,2023 年的增长将放缓至 2.3%。11.非洲继 2021 年反弹 5.1%之后,预计 2022 年非洲经济活动将温和增长 2.7%。这反映了一些新的挑战,包括国际粮食和燃料价格
195、高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力度超过预期造成的金融冲击以及本区域许多地方粮食不安全的严重风险。因此,到 2022 年,将又有 5,800 万非贫困的非洲人陷入极端贫困,加入由于疫情而已经陷入极端贫困的5,500 万非洲人行列(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2022 年)。在欧洲和其他贸易伙伴严重疲软的背景下,非洲大陆的增长将继续减速,到 2023 年将降至 2.4%。在尼日利亚,2022 年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 3.1%,而 2021 年第四季度为 4.0%。这标志着经济连续第六个季度扩张,部分原因是非石油部门(包括服务业和农业)吸收37全球趋势和前景了石油出口收入。2022 年,尼日利亚经济预计将增
196、长 2.9%,原因是投资不足背景下的技术和安全障碍导致石油产出疲软。在埃及,在旅游业、非石油制造业和贸易活动的推动下,2022 年初国内经济活动继续相对快速扩张。然而,该国在 2022 年 3 月面临新的金融压力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一项新计划请求。在今年剩余时间里,由于乌克兰战争的负面影响,经济活动预计将放缓,导致年增长率预测为 4.0%。在南非,2022 年第一季度的增长令人惊讶,尽管由于该国东南部发生洪水而预计第二季度将出现严重放缓。虽然私人投资在经济复苏后有所加强,但公共部门投资仍然疲软。家庭支出继续扩大,但随着通胀上升、资产价格下降和利率上升,今年下半年可能会放缓。与此同时,随
197、着时间的推移,旅游业、酒店业和建筑业应该会出现更强劲的复苏。其他不利因素包括投资和商业情绪低迷,粮食和主要进口投入价格上涨,中产阶级负债累累,资本流动波动性增加,这些都加剧了较长期的挑战,如高失业率和不平等。因此,2022 年和 2023 年,经济将分别呈现 1.4%和 1.3%的疲弱增长率。加纳和突尼斯正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紧急贷款进行谈判。2022 年 5 月下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认为 16 个低收入非洲国家面临债务困扰的高风险,而 7个国家 乍得、刚果共和国、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索马里、苏丹和津巴布韦 已经陷入债务困扰。科特迪瓦和卢旺达等亮点预计将在2022年出现快速
198、增长。然而,33 个非洲国家需要外部粮食援助,其中 18 个经济体的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会恶化。参考文献Akcigit U,Chen W et al.(2021).Rising corporate market power:Emerging policy issues.Staff Discussion Notes No.2021/001.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Available at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Staff-Discussion-Notes/Issues/2021/03/10/Rising
199、-Corporate-Market-Power-Emerging-Policy-Issues-48619(accessed 18 August 2022).Akinci O and Queralto A(2021).How does US monetary policy affect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Liberty Street Economics.17 May.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Available at https:/libertystreeteconomics.newyorkfed.org/2021/05/
200、how-does-us-monetary-policy-affect-emerging-market-economies/(accessed 19 August 2022).BIS(2022).Chapter 1 of the Annual Report 2021/22:Promoting Glob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Available at https:/www.bis.org/about/areport/areport2022.htm(accessed 18 Augus
201、t 2022).Bivens J(2022).Corporate profits have contributed disproportionately to inflation.How should policymakers respond?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21 April.Blanchard OJ(2018).Should we reject the natural rate hypothesi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32(1):97120.Chadwick A(2017).Regulating excess
202、ive speculation:Commodity derivatives and the global food crisis.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66(3):625655.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38Choi S,Furceri D,Loungani P,Mishra S and Poplawski-Ribeiro M(2018).Oil prices and inflation dynamics:Evidence from advanced and developing econ
203、om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82(C):7196.Deleidi M and Levrero ES(2020).The price puzzle and the hysteresis hypothesis:SVEC analysis for the US economy.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32(1):2229.Fair RC(2021).What do price equations say about future inflation?Cowles Foundation.New Hav
204、en:Yale University.Available at https:/fairmodel.econ.yale.edu/rayfair/pdf/2021c.pdf.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2021).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on 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21.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Basle.Available at https:/www.fsb.org/2021/12/global-monitoring-report-on-non-bank-financi
205、al-intermediation-2021/(accessed 18 August 2022).Gallagher K and Kozul-Wright R(2022).The Case for a New Bretton Woods.Polity Press.Cambridge.Gerszon Mahler D,Yonzan N and others(2022).Pandemic,prices,and poverty.World Bank Data Blog.13 April.Available at https:/blogs.worldbank.org/opendata/pandemic
206、-prices-and-poverty(accessed 18 August 2022).Goodfriend M(2007).How the world achieved consensus on monetary policy.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1(4):4768.Greenberger M(2018a).Closing Wall Streets commodity and swaps betting parlors:Legal remedies to combat needlessly gambling up the price of c
207、rude oil beyond what market fundamentals dictate.University of Maryland Francis King Carey School of Law.Available at https:/digitalcommons.law.umaryland.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2248&context=fac_pubs.Greenberger M(2018b).Too big to fail banks regulatory alchemy.Working Paper No.74.Institute
208、for New Economic Thinking.Available at https:/www.ineteconomics.org/research/research-papers/too-big-to-fail-banks-regulatory-alchemy.Ha J,Kose MA,Ohnsorge F and Yilmazkuday H(2019).Sources of inflation:Global and domestic drivers.In:Ha J,Kose MA and Ohnsorge F,eds.Inflation in Emerging and Developi
209、ng Economies:Evolution,Drivers,and Policies.World Bank.Washington,D.C.Iacoviello M and Navarro(2019).Foreign effects of higher U.S.interest rat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95:232250.Available at https:/ Social Protection Report 2020-22:Social protection at the crossroads in pursuit
210、of a better future.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Geneva.Juhasz A(2022).Why are gas prices so high?These obscure traders are partly to blame.The Guardian,28 April.Kelleher D and Basil P(2022).The Increasing Dangers of the Unregulated Shadow Banking Financial Sector.Banking Report.Better Markets.24 Marc
211、h.https:/bettermarkets.org/analysis/report-release-the-increasing-dangers-of-the-unregulated-shadow-banking-financial-sector/.Konczal M and Lusiani N(2022).Prices,profits,and power:An analysis of 2021 firm-level markups.Research Brief No.6.Roosevelt Institute.Kornher L,von Braun Jand Algieri B(2022)
212、.Speculation risks in food commodity marke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2022 price spikes Implications for policy.ZEF Policy Brief No.40.Center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University of Bonn.Available at https:/www.zef.de/fileadmin/user_upload/ZEF_Policy_Brief_40_eng-_27_4_2022.pdf.Larsen J(2022).How Wall S
213、treet speculation is driving inflation and how the Democrats can fix it.Salon.16 June.39全球趋势和前景Oxfam(2022).First crisis,then catastrophe.Briefing.Oxfam International.12 April.Available at https:/www.oxfam.org/en/research/first-crisis-then-catastrophe(accessed 18 August 2022).Schnabel I(2022).A new a
214、ge of energy inflation:Climateflation,fossilflation and greenflation.Speech given at a panel on“Monetary Policy and Climate Change”at The ECB and its Watchers XXII Conference.Frankfurt am Main.17 March.Available at https:/www.ecb.europa.eu/press/key/date/2022/html/ecb.sp220317_2dbb3582f0a.en.html.Sh
215、apiro AH(2022).How much do supply and demand drive inflation?Economic Lette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Available at https:/www.frbsf.org/economic-research/publications/economic-letter/2022/june/how-much-do-supply-and-demand-drive-inflation/(accessed 18 August 2022).Syed M(2022).Now is no
216、t the time to neglect developing economies.Financial Times.3 August.Thompson H(2022).A winter reckoning looms for the west.Financial Times.19 August.Tooze A(2021).Shutdown:How Covid Shook the Worlds Economy.Allen and Lane.London.UNCTAD(TDR,2011).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2011:Post-Crisis Policy C
217、hallenges in the World Economy.(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ales No.E.11.II.D.11.New York and Geneva).UNCTAD(TDR,2017).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2017:Beyond Austerity Towards a New Global Ideal.(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ales No.E.17.II.D.5.New York and Geneva).UNCTAD(TDR,2018).Trade and Develo
218、pment Report 2018:Power,Platforms and the Free Trade Delusion.(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ales No.E.18.II.D.7.New York and Geneva).UNCTAD(TDR,2019).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2019:Financing a Global Green New Deal.(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ales No E.19.II.D.15.New York and Geneva).UNCTAD(TDR,2
219、021).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2021:From Recovery to Resilience The Development Dimension.(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ales No.E.22.II.D.1.Geneva).UNCTAD(TDR,2022).Tapering in a time of conflict: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update.UNCTAD/GDS/INF/2022/2.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UNDESA United Nat
220、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2022).Financ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22.New York.UNECA(2022).Economic Report on Africa 2021:Addressing Poverty and Vulnerability in Africa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Addis Ababa.Wolf M(2022).Policy errors of the 1970s echo in our times.The Fi
221、nancial Times.14 June.Available at https:/ 18 August 2022).World Bank(2022).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June 2022.The World Bank Group.Washington,D.C.Yellen JL(2022).A special address by US Treasury Secretary Janet L Yellen.Atlantic Council.13 April.Available at https:/www.atlanticcouncil.org/event/sp
222、ecial-address-by-us-treasury-secretary-janet-l-yellen/(accessed 18 August 2022).一第二章国际市场趋势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42A.导言全球经济的严重分裂及其对增长和稳定的影响是世界各地政策制定者都面临的紧迫问题 而且没有明确的答案。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呈现出僵化和脆弱的局面。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且恶化,对发展中国家可能产生巨大的破坏性 影响。许多发展中所依赖的主要国际市场变得更加集中,也更加不稳定,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脆弱。正如贸发会议以往的报告所述,金融市场
223、尤其如此,但在当前环境下,有一点显而易见:期货和期权合同、互换、衍生工具等形式的创新金融工具使得少数市场投机者能够影响粮食和能源等关键大宗商品的价格。我们缺乏全球安全网来缓冲新冠疫情等意外冲击的打击并修复损害,同时缺乏政策协调来确保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国家在努力推行本国的政策议程时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脆弱性,而这些都让发展中国家更加脆弱。上一章概述了全球经济正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有鉴于此,一个紧迫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债务困境已达到非常危险的水平。下一节将讨论这个问题。C节解释了供应链的崩溃如何引发对贸易流动强度和方向更广泛的关切,而 D 节则转而讨论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化问题。B.全球金
224、融环境和发展中国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 15 多年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对外金融头寸恶化,起初是逐渐恶化,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更是急转直下。截至 2022 年年中,基金组织评估认为 55%符合“减贫与增长信托”(PRGT)贷款资格的国家7 面临高风险或已经陷入债务困境,而 2015 年这一比例不到 30%。总体而言,基金组织警告称,大约十分之六的低收入国家以及十分之三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已陷入或接近陷入债务违约。有三个直接因素是将这些国家进一步推向金融悬崖的重要推手。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过去十年里美国对于货币政策一直敷衍了事,但现在美国货币政策已进入坚定的紧缩周期,致使2020年年中至2022
225、年年中,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增长了近6倍(图2.1)。鉴于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继续占主导地位,如上文所述,这有可能逆转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特别是美元对发展中国家货币升值,会导致这些国家以美元计价的外债总值增加,借贷成本上升,从而引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危机。7 有资格申请货币基金组织减贫信托基金的 69 个国家中,根据世界银行的收入分类,有 25 个低收入国家,有 35 个中等偏低收入国家和 9 个中等偏高收入国家。根据基金组织债务可持续性框架,截至2022年5月31日,这69个国家中有30个被认为面临债务困境的高风险,8个已经陷入债务困境。43国际市场趋势其次,部分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上涨加大了
226、全球范围的通胀压力。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大宗商品进口商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宗商品出口商有利。虽然目前天然气(美国)、小麦和石油的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恢复到接近战前的水平,但乌克兰战争的持续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仍不确定。第三,许多国家的新冠疫情迟迟未能消退。疫情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沉重债务负担仍未得到解决。图2.1 2007至2022年新兴市场收益率分解(百分比)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基于洲际交易所/美国银行新兴市场外部主权指数计算。注:新兴市场外部主权债券的隐含收益率等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与洲际/美银计算的利差之和。平均利差(在此期间一直在 3%左右)为两条平均收
227、益率曲线之间的差额。1.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流入:阻力日增这些因素叠加,导致 2021 年 9 月以来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再度呈现负值,令 2020年第四季度之后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的反弹势头戛然而止(图 2.2.A)。88 资本流动为非居民净流入减去居民净流出,包括私营部门和官方资本流动。024681012全球金融危机Covid-192007-H12007-H22008-H12008-H22009-H12009-H22010-H12010-H22011-H12011-H22012-H12012-H22013-H12013-H22014-H12014-H22015-H12015-H22016-H
228、12016-H22017-H12017-H22018-H12018-H22019-H12019-H22020-H12020-H22021-H12021-H22022-H12022-H2利差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10年期美国国债平均收益率新兴市场平均收益率新兴市场隐含收益率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44图2.2 2018至2021年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百万美元)资料来源:贸发会议根据各国数据计算注:发展中国家为按世界银行收入组别分类的中等偏低收入国家。按区域分列的各组国家如下。东亚和太平洋(不包括中国):柬埔寨、斐济、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
229、西亚、蒙古、菲律宾、萨摩亚、泰国、东帝汶、汤加、瓦努阿图、越南。欧洲和中亚: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共和国、北马其顿、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共和国、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阿根廷、伯利兹、多民族玻利维亚国、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中东和北非:埃及、伊拉克、约旦、摩洛哥、巴勒斯坦国。南亚: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撒哈拉
230、以南非洲:安哥拉、佛得角、斯威士兰、冈比亚、几内亚、莱索托、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卢旺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南非、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赞比亚。最初的反弹由多种因素共同推动。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以及2021年第一和第三季度,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外资净额增加,这是这一复苏阶段的主要特征(TDR,2021)。相比之下,寻求收益率的全球投资者仅在 2020 年最后一个季度就引发了组合证券投资创纪录的 930 亿美元的净流量,推动在疫情早期导致净资本流动恶化的组合证券投资净值在 2020 年最后三个季度出现了初步反弹,但在 2021 年全年保持低迷且大幅波动(TDR,2
231、021)。这种模式主要由流向发展中国家的非居民组合证券投资推动。然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居民的投资组合的多样化已成为组合证券投资净流量动态中越来越重-150-100-50050100150200250撒哈拉以南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欧洲和中亚中国南亚中东和北非东亚和太平洋(不包括中国)私营资本净流动-250-2002018-Q12018-Q22018-Q32018-Q4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150-200-250-100-500501001502002502
232、018-Q12018-Q22018-Q32018-Q4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直接外资组合证券投资衍生品差错与遗漏其他投资私营资本净流动B.按国家或国家组别A.按资本流动类型45国际市场趋势要的组成部分(JP Morgan,2022)。最后,记录在“其他投资”项9 下的官方资本流动净额在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的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2021 年 8月的特别提款权分配以及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紧急贷款是这一类别在 2021 年第三季度做出积极贡
233、献的主要驱动力。然而,随着 2021 年 9 月之后全球金融状况恶化,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净资本量在 2021年最后一个季度再次转为负值,达到负 523 亿美元,相当于新冠疫情高峰观察期内(2020 年第三季度)最高净资本负流入量的 60%。2022 年第一季度较这一趋势略有复苏,直接外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抛售发展中国家债券和股票造成的几乎创纪录的 1,088 亿美元组合证券投资流出量,乌克兰战争是部分原因。只有 2020 年第一季度新冠疫情开始时组合证券资本的外逃规模超过了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最初的反弹以及最近资本负流入的冲击并没有均衡地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区域(图 2.2.B)。正如往
234、年的报告所强调的那样,这不仅是净外债动态变化的反映,也反映了以中国为首的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居民积累的外国资产(TDR,2019;2021)。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1 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其他投资”流出(涉及海外存款、海外银行贷款和贸易信贷及预付款)占了发展中国家“其他投资”流出的大部分。从 2020 年底新冠危机被视为逐渐得到控制时,到 2022 年第一季度,流入南亚的累计净资本最多,达到1,790亿美元,主要是“其他投资”项目的大量流入。东亚和太平洋(不包括中国)地区录得 703 亿美元的净流入,主要与这一时期直接外资大量流入有关。中东和北非的净流入量较小,为 362 亿美元,主要是“其
235、他投资”项目的流入。在此期间,其余区域的净资本流动波动更大,波动模式也各异。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呈现出积极的模式,自 2020 年底以来有 1,215 亿美元的净资本流入,其中大部分发生在 2021 年第三季度以后。仅 2022 年第一季度,流入该区域的直接外资就超过了组合证券投资净流出,实现了 407 亿美元的资本净流入。而 2022 年前三个月,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资本净流入仅为 99 亿美元,其他地区的数字则在零附近徘徊,中国的资本净流入由于组合证券投资外流而呈现极大的负值。从 2020 年底到 2022 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唯一资本净流出的地区,总额为 109 亿美元,原因是组合证券投资
236、和其他投资外流超过了官方资本和直接外资流入。鉴于该区域外部脆弱性较高,这尤其令人担忧。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前景依然黯淡。根据(部分)发展中国家可获得的最新数据,2022 年第二季度,资本从发展中经济体向更安全的资产和地区的逃离有增无减,到2022 年 6 月底达到与疫情开始时相当的水平(IMF,2022b;Wheatley,2022)。新兴市场主权债券的利差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如图 2.1 所示,由于美联储为减轻人们对国内通胀的担忧,在货币政策正常化方面采取了更激进的态度,这些债券的利差 主权金融风险和困境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7 月大幅上升。此前,在全球
237、金融危机之后和新冠疫情高峰,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实际下降时,新兴市场主权债券的利差经历过几段急剧上升,与当时相反,现在新兴市场债券利差与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同步变化,这清楚地表明了美国 2022 年年中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周期发挥的核心作用。9 其他投资包括货币和存款、贸易信贷和预付款、私营和官方贷款(包括基金组织贷款和特别提款权)、担保计划和其他股权。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46早在疫情爆发前就已经面临严重国际收支制约和高度外部脆弱性的经济体受这种金融状况恶化的打击最大。例如,2002 年 6 月外币主权债券处于违约级别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债券收益
238、率在 2019 年年中已经高于最普遍的基准(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10 个百分点以上(包括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乌干达和赞比亚)。相比之下,市场更大、流动性更高、具有投资级评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主权债券利差较为稳定(Curran,2022)。这种情况现在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巴西和哥伦比亚等其他一些较大新兴经济体的外币主权债券的利差也在增加,即便还没有降至违约级别(表2.1)。鉴于人们对 2023 年美国(欧盟)将出现经济衰退的预期越来越强烈,最有可能出现的情景将与早期的危机点类似,即主权债券利差进一步上升,同时 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继续下降。但这仅反映了那些发行外币计价主权债券
239、的规模超过了纳入相关指数所需的最低门槛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和金融困境。其他评估标准包括基金组织针对有资格申请减贫与增长信托基金的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报告,当然还有截至 2022 年 7 月已经违约或正在进行主权债务重组的国家。表 2.1 提供了在编写本报告时符合其中一项或多项标准的国家概况。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情况也导致2022年上半年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货币贬值(图2.3)。国内货币贬值除了扩大发展中国家对外主权债券的利差之外,还进一步增加了以外汇计价债务的还本付息成本。总共有 90 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出现名义贬值,其中 34 个国家的贬值幅度超过 10%。大幅贬值的国家要么是粮食净进口国,要么
240、是外部脆弱性一直很高的国家,要么两种情况兼有。货币仅出现小幅贬值的国家是大宗商品净出口国或先于发达经济体进入货币紧缩周期的国家(插文 2.1),因为利率差距扩大创造了套利交易机会。表 2.1 2022 年年中被认为处于或接近债务困境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出现 债务违约截至2022年6月30日正在进行 主权债务重组截至2022年6月30日债券收益率接近高出10年期 美国国债收益率10个 百分点或更高截至2022年5月31日货币基金 组织对有资格申请减贫与增长基金的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评估(已陷入债务困境或风险很高)低收入国家赞比亚乍得、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乌干达、赞比亚阿富汗、布隆
241、迪、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几内亚比绍、马拉维、莫桑比克、塞拉利昂、索马里、南苏丹、苏丹中等偏下收入国家黎巴嫩、斯里兰卡埃及、巴基斯坦喀麦隆、佛得角、科摩罗、吉布提、加纳、海地、肯尼亚、基里巴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毛里塔尼亚、密克罗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塔吉克斯坦、赞比亚、津巴布韦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苏里南多米尼克、格林纳达、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汤加、图瓦卢未分类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基金组织债务可持续性框架(截至 2022 年 5 月 31 日)、路孚特公司以及2022-2023 年世界银
242、行收入分类计算。注: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巴西主权债券(10 年期,以便与 10 年期美国国债比较)的利差为 9.9%,哥伦比亚债券利差为 8.4%(均高于上一年 6 月 30 日的同期数据)。47国际市场趋势图2.3 2022年1月至7月部分发展中国家对美元名义汇率贬值(百分比)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基于路孚特公司数据计算。注:2022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7 月 8 日期间对美元名义汇率的百分比变化估计数。插文2.1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紧缩发达经济体上调政策利率,国内通胀率上升,货币贬值,这些因素层层叠加,严重限制了发展中国家货币当局的政策空间。这种复杂的背
243、景解释了新冠疫情早期阶段的货币政策为何与 2022 年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 72 个发展中国家中,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中位数从 5.0%降至 4.5%。其中至少有 52 个国家在此期间降低了利率,以支持应对疫情的措施。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5 月期间,同一国家组的政策利率中值从 4.0%升至 4.9%。在此期间,至少有 51 个国家提高了政策利率(图 2.B1.1A)。发展中国家普遍收紧货币政策,限制了主管部门在新冠危机后实现经济持续复苏的努力。在当前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政府面临的最重要风险之一是国内货币政策收紧过度。
244、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从 2021 年下半年便开始提高本国利率,是预期美国将提高政策利率,因而试图先发制人(TDR,2022)。然而,美国的货币紧缩政策经由国际收支危机和货币贬值将通货膨胀压力传递给了发展中国家,再加上核心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直到最近才有所回落),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主管部门在压力下不得不延长紧缩周期,包括通过加息和延长持续时间(World Bank,2022a)。而国内的高通货膨胀率导致许多国家实际政策利率为负,因此大体为宽松政策。对 56 个发展中国家情况的分析表明,在至少 35个国家,尽管在截至2022年5月的过去12个月中上调了名义利率,但政策利率已为负(图2.B1.
245、1A)。这又要求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这种思维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央行对未锚定通胀预期和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可感知的风险保持警惕(BIS,2022)。出于这种风险偏好,即便缺乏工资物价螺旋长期上升的斯里兰卡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加纳土耳其苏丹马拉维阿根廷南苏丹 埃及巴基斯坦塞拉利昂海地77.834.432.131.429.725.423.120.319.817.517.315.62.3_New.pdf 1 30/12/2022 00:51:15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482.紧缩时代的外债可持续性显然,这种全球金融局势 以及美国货币紧缩周期 导致许多(尽管不是
246、所有)发展中国家已经脆弱的债务可持续性进一步陷入严重险境(UNCTAD,2021)。从以下对发展中国家外债可持续性两个核心指标演变的简要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第一个指标 外债总存量与出口额(商品和服务,包括旅游收入)的比率 显示了一国的对外偿付能力,因为出口收入对偿还外币债务非常重要。对于所有收入组别(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根据世界银行收入分类,不包括中国),这一指标从 2010年的平均 100%上升到 2020 年的 159%(图 2.4.A)。到 2021 年,这一数字再次降至127%,反映出今年出口收入的增长比外债存量的增长强劲得多。这仍比 2013 年紧缩恐慌危机最严重时期该指标的
247、平均数(108%)高出 18 个百分点,但低于 2016 年第一个货币紧缩周期开始时的数字(142%)。最近的这种积极事态可能发生逆转恰恰是当前紧缩金融局势最核心的危险。证据,同时存在引发国内经济急剧下滑的重大危险,央行仍倾向于进一步加息(Storm,2022)。这一动态凸显出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解决国内通胀压力常常各不相同的根源问题是无效的(TDR,2022)。图2.B1.1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基于路孚特公司数据计算注:图 A 包括截至 2022 年 5 月可获得的 72 个国家的数据。图 B 包括截至 2022 年 5 月可获得的 56 个国家的数据。实际政策利率为
248、 2022 年 5 月政策利率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差。政策利率包括报告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贴现率或回购利率。ALBAGOAZECOLCRIDOMEGYGEOGHAGTMINDJAMJORLSOMWIMYSMEXMNGNAMZMBNPLNGAPAKPRYPERPHLRUSRWASRBZAFTUNUKR-10-9-8-7-6-5-4-3-2-1012个月内政策利率变化实际政策利率(2022年5月)8765432105352019年6月2020年5月2021年6月2022年5月政策利率净下调政策利率无变化政策利率净上调15521851A.2020-2022年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变化 (国家数)B.
249、2021-2022年发展中国家实际政策利率和 名义政策利率变化(百分比)49国际市场趋势将这些数据按收入组别分列,低收入国家始终面临最严重的制约,2021 年,其外债存量仍是出口收入的 2 倍。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外债可持续性大幅下降,其外债总量与出口的比率从 2013 年相对较低的数值(例如与现阶段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相比)急剧上升至 2021 年的 118%(2020 年为 1.5 倍)。不出所料,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表现较好,但在过去十年里,它们通过出口收入偿还外币计价外债的能力也有所下降。然而,最重要的是,这种组别平均值掩盖了一个事实,即在每个收入组别中,都可能存在显著的“异常值”即有那么
250、少数几个国家,往往是较小的国家,它们的情况要比平均水平糟得多。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评估发展中国家债务困境的严重程度需要考虑到各国的情况。因此,图 2.4B-D 从国家层面提供了 2016 年(货币政策首次收紧)至 2020 年(可获得国家数据的最近年份)之间外债总存量与出口收入之比率的更详细的变化情况。每个收入组别中的国家往往在制度历史、现行政策框架和人均收入水平方面都有着巨大差异,而这些图相当清楚地表明,在每一个收入组别中,都有相当数量的国家在这个指标方面情况恶化(即图 2.4B-D 中 45 度线以上的所有国家)。第二项核心指标是公共外债和公共担保外债的偿债成本与政府收入的比率。该指标大致等
251、同于政府持续偿还公共(而非全部)外债的能力,不仅反映了政府为此目的调动国内资源的能力,也反映了偿还这些债务的不断变化的成本。如图 2.5.A 所示,2010年至 2020 年期间,偿还公共部门外债所需动用的政府收入份额急剧增加。平均而言,所有发展中国家(即根据世界银行收入分类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和特定收入组别都是如此,这清楚表明许多发展中国家为融入国际金融市场而付出的代价。对于许多国家,特别是较贫穷和脆弱的前沿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情况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外部融资限制亟需缓解,却无法通过多边渠道轻易获得融资,而主要由私营部门资金提供。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再)融资可以说导
252、致了这些经济体的外部融资限制恶化,因为它们因此需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以及随之而来的高度不稳定的高偿债成本。虽然 2021 年这种情况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有所改善 如果不利的全球金融局势持续下去,这种改善也有可能很快逆转 但在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几乎没有任何缓解。到 2021 年,平均而言,与 2013 年的缩减恐慌或 2016 年开始的货币紧缩相比,这些国家的公共部门仍然面临巨大压力,需要将越来越多的政府收入用于偿还外债。如图 2.5.B 所展示的 2020 年的数字(国家一级可获得的最新数据),在这方面,不同收入组别的单个国家的经验同样能够说明问题且有重大意义。显然,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
253、家的公共外债偿还成本已经大幅上升,远远超过其政府收入的 20%。这不仅不利于这些国家未来的增长前景,更不用说它们应对更包容和更可持续增长基准的能力,还注定会对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增长前景产生负面影响。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50图2.4 2010-2021年发展中国家外债总存量与出口收入之比(百分比)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基于世界银行国际债务统计计算。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50200150100500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中低收入国家,不
254、包括中国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ALBARGARMBRACOLCUBDMADOMECUGEOJAMJORKAZMDV TONBIHGTMZAFCRIPRYROUMYSMDATURPERIRQRUSSRBMKDLBYGNQTHACHNFJIAZEBWA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外债与出口收入比例(2020年)外债与出口收入比率(2016年)GABBLRBGRTKM45 度角线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5004003002001000外债与出口收入比率(2020年)BENSWZSLBKHMCMRBOLHTIWSMBLZTUNEGYAGOSENNPLZMB
255、KENCOMCPVPAKLKAKGZBTNMNGSLVTZAIDNNICUKRLAOMRTZWEVUTUZBLSOCOGPHLTLSMMRDJIINDDZAIRNHNDNGABGDMARGHACIVVNM45 度角线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外债与出口收入比例(2020年)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5004003002001000外债与出口收入比率(2020年)外债与出口收入比率(2016年)GNBSLENERSOMMOZBDIRWAUGAETHMDGTGOCODMLITCDCAFGINBFA低收入国家外债与出口收入比例(2020年)45 度角线050
256、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5004003002001000外债与出口收入比率(2020年)外债与出口收入比率(2016年)A.收入组别平均数B.中等偏上收入国家C.中等偏下收入国家D.低收入国家51国际市场趋势这些数字表明,发展中国家外债可持续性的恶化比基金组织低收入国家债务可持续性框架所显示的更加普遍。然而,如前所述,在这三个国家组别中处境特别危险的国家主要是在新冠疫情之前就已经面临外债压力的经济体。疫情加上越来越多的与气候相关的冲击、乌克兰战争以及当前全球金融局势的收紧,导致它们濒临债务危机或违约的边缘。这意味着,当前的局势虽然非常令人担忧,但
257、与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的情况不同,当时只有少数几个非常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金融和债务危机。图2.5 2010-2021年发展中国家和组别公共外债和公共担保外债偿还成本与政府收入的 比率(百分比)资料来源:贸发秘书处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3.国际社会的政策应对上述分析强化了联合国全球粮食、能源和金融危机应对小组最近提出的警告。有 94个发展中经济体至少在上述相互关联的危机中的一个方面受到严重影响,涉及 16 亿人口。该小组强调,如果不首先解决发展中国家金融状况恶化的问题,就无法应对这一挑战。令人遗憾的是,国际社会最近几个月所作的政策和财政承诺并无法达到要求(United Nat
258、ions,2022a)。基于这种新出现的紧迫感,需要在以下三个相关的多边行动领域进一步采取措施。包括提供官方发展援助、分配和有效部署特别提款权以及实施政策有效化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困境。12108642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中低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国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低收入国家索马里斯里兰卡安哥拉加蓬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多米尼加共和国莫桑比克土库曼斯坦刚果黑山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拿马加纳马尔代夫塞内加尔牙买加格鲁吉亚约旦斐济突尼斯0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A.收入
259、组别平均值B.2020年比率最高的20个国家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52首先,迫切需要发达国家履行其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同时保障关键领域包括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和气候承诺的援助水平,特别是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2021 年,官方发展援助为 1,789 亿美元,相当于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民总收入的 0.33%(OECD,2022)。这个数字的问题至少有两个方面。首先,它还不到既定承诺国民总收入 0.7%的一半。过去 50 年中,由于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长期未能兑现承诺,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少了逾 5.7 万亿美元的发展资金(OXFAM,2020)。其次,由于赠款比例
260、下降,而捐助国内的难民费用预计增加,分配给最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受到威胁(Eurodad,2022)。第二,2021 年 8 月,基金组织分配了 6500 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发展中国家积极利用了它们获得的份额。至少 69 个发展中国家已将特别提款权纳入政府预算或用于财政目的,自本轮拨款以来已利用 810 亿美元(CEPR,2022)。仍需要可以通过不同机制部署的额外资源。包括落实承诺,将特别提款权重新分配给基金组织减贫与增长信托基金以及新的复原力和可持续性信托基金,在 2022 年发行新一轮特别提款权,并按照贸发会议的长期倡导,在特别提款权分配中建立特别提款权发展联系(UNCTAD,1965)。第
261、三,通过零敲碎打的措施提供短期债务减免与债务国家在现有负债和未来融资需求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不相符。行动应该集中在两大领域。首先,建立一个关于债务重组的多边法律框架,促进在所有官方(双边和多边)和私营债权人的参与下及时有序地解决债务危机(TDR,2015)。这一框架将促进提供与债务可持续性评估挂钩的债务减免,纳入长期资金需求,包括实现 2030年议程 和 巴黎气候协定 的资金需求(TDR,2019)。其次,为发展中国家建立一个可供公开查阅的债务数据登记册,以应对债务透明度挑战。这样的登记册应遵循贸发会议关于促进负责任的主权借贷的原则,允许在具体交易层面整合借贷双方的债务数据,确保直接和间接报告来
262、源的数据具有互操作性(UNCTAD,2012;Rivetti,2021;Eurodad,2019)。插文2.2 2022年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违约和重组全球金融状况的恶化并没有导致 2022 年上半年主权违约或进行债务重组的国家数量急剧增加。总共有五个国家被归类为违约国家 黎巴嫩、斯里兰卡、苏里南、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和赞比亚,截至 2022 年 7 月另有三个国家正在进行债务重组 埃塞俄比亚、乍得和莫桑比克。除斯里兰卡外,所有进行中的违约和重组都是几年前便开始了。在违约的国家中,违约事件时长均低于过去50年的平均违约时长,估计为58个月(图2.B2.1.A)。相比之下,在债务重组的情况下,
263、仍在进行的重组事件持续时长已经超过历史平均水平,估计为 11 个月(图 2.B2.1.B)。这些国家面临的情况引发了三个紧迫的问题。首先,债务困扰已经在这些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混乱。进一步拖延纾解债务困境会使它们面临更大的经济产出损失风险(Asonuma et al.,2019)。第二,债务水平上升、利率上升以及全球经济放缓或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些因素相结合,增加了再次爆发系列债务危机的风险,上一次是在1980 年代(World Bank,2022a)。大量国家可能因此事实上无法动员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为它们在这个十年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努力应对债务困境的后果。第三,53国际
264、市场趋势现有的“不成系统”的主权债务解决系统不适合解决这些问题(Ocampo,2017)。在债权人基础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受债务困扰的发展中国家受到战略性债权人选择的束缚,这些选择更能应对国家间反复出现的债权人间争端,而无法应对具体债务重组谈判的经济和发展考虑。在这种背景下,加强二十国集团共同框架的努力可视为朝着常设全面债务重组机制又前进了一步,但不能取代这一机制(United Nations,2022a)。在 2022 年已经违约或正进行重组的八个国家中,有四个有资格加入共同框架。这包括乍得、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和莫桑比克。2021 年初以来,前三个国家已选择参与该倡议。但迄今为止公共框架在加
265、速参与国债务危机解决进程方面进展甚微,只有赞比亚是例外,最终于 2022 年 6 月 16 日在共同框架下为该国成立了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官方债权人委员会,随后该委员会迅速采取行动,帮助向该国发放了 13 亿美元的基金组织贷款(Cotterill and Wheately,2022)。对于着重以官方双边债权人优惠作为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多重外债挑战的主权债务重组方法,以往的贸易和发展报告报告已经提出了关切(TDR,2015)。举例来说,赞比亚仍需就共同框架下债务减免的确切条件进行谈判,并找到让私营债权人以类似的条件参与进来的方法。图2.B2.1 2022年发展中国家进行中的主权违约和债务重组
266、情况资料来源:S&P Global Ratings(2022);Asonuma and Trebesch(2016).注:A 栏包括截至 2022 年 7 月被标普全球评级归类为违约的国家。a 1978至2020年间,Asonuma and Trebesch(2016)定义的从违约到债务交换的违约后重组平均时长。B栏包括正在进行债务重组,包括参与二十国集团共同框架的国家(乍得和埃塞俄比亚),或正面临诉讼但评级机构未将其归类为违约的国家(莫桑比克)。重组日期为向二十国集团共同框架提出申请和开始诉讼的日期。b 1978至2020年间,Asonuma and Trebesch(2016)定义的严格意
267、义和勉强意义上的预先债务重组的平均时长。A.违约的发展中国家B.2022年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重组2019年12月2020年3月 2017年11月2020年10月2020年11月2022年5月2021年1月2021年2月重组时长历史平均值b埃塞俄比亚乍得莫桑比克重组开始后的月数1020030违约时长历史平均值a斯里兰卡苏里南赞比亚黎巴嫩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0204060违约发生后的月数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54C.国际贸易趋势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联邦遭到制裁,同时中国的持续封锁对上海造成尤为严重的影响,尽管如此,2022 年上半年世界贸易仍呈现
268、出了复原势头。在上述新挑战出现之前,人们曾经认为自 2020 年以来阻碍全球商品流动的其他困难将逐渐缓解。2021 年第三季度后运费开始下降,而国际供应链和其他物流的中断在2021 年底达到顶峰后也有所缓解(图 2.6)。图2.6 2005年1月至2022年6月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偏离平均值的标准差)资料来源:Benigno et al.(2022).注:该指数为标准化指数,零表示指数处于平均值,正值表示指数高于平均值的标准差(负值则相反)。强劲的商品进口 主要来自欧洲、美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不包括中国的新兴亚洲国家”和“拉丁美洲”支撑了 2022 年上半年商品贸易的增长(图 2.7)。这
269、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疫情遗留下来的积压的需求,与在疫情推动下支出从服务转向早先由于供应瓶颈而需求无法获得满足的商品有关。还有一些积极因素也推动了这种增长,如美元升值,欧洲区域内贸易保持了相对的活力,以及一些大型新兴经济体因能源价格上涨而获得有利的贸易条件。在其他地方,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则较为低迷。中国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其月度数据显示,2022 年 1 月至 5 月的商品进口比上一年同期平均水平低 5.6%。与此同时,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的估算也表明,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东欧/独联体”组别的进口显著收缩。出口方面,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在发达经济体内部,到 2022 年年中,亚洲出口
270、远远超过新冠危机前的水平。这与美国尤其是英国形成了对比,这两国的出口仍远低于历史最高水平。欧洲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则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略高于新冠危机前的水平。在新兴经济体内部,情况也是喜忧参半。在中国、“其他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和拉丁美洲,实现了极其迅速的 V 型复苏,而出口在此之后继续增长。因此 2022 年前 5 个月这几个地区的平均水平比新冠疫情前的最高水平高出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0-1.000.001.002.003.004.005.0055国际市场趋势了
271、 6%至 14%不等。与此同时,在“非洲和中东”以及“东欧/独联体”,同期数字仍然比疫情前的峰值低 5%左右。图2.7 2005年1月至2022年5月世界商品贸易(指数,2010年均值=100)资料来源: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世界贸易监测数据库。注:国家组别分类依据 Ebregt(2020)。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世界发达经济体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新兴经济体
272、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欧元区不包括日本的亚洲发达国家日本联合王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美国其他发达经济体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273、2019202020212022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中国不包括中国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东欧/独联体出口进口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56根
274、据上述进展合计,如果取出口(3.0%)和进口(5.5%)之间的简单平均数,2022 年前五个月世界贸易实际平均同比增长 4.3%。分析出口构成可以更好地理解总量背后的基础模式。就货物而言,通过实时跟踪海运商品贸易各自的船舶,Cerdeiro 等人(2020 年)对世界海运出口量的估计显示了以下情况。对于三类主要船舶,即集装箱船、散货船和石油/化学品船10,数据显示 2022年第二季度出现显著的同步反弹(图 2.8.A)。除了这三类主要船舶之外,2022 年上半年,天然气运输和汽车运输也有所增长。这与粮食形成对比,粮食运输船是这一时期唯一表现不佳的船舶类型(图 2.8.B)。主要原因是黑海谷物出
275、口被封锁,影响了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粮食净进口国,因为其中一些国家高度依赖来自目前交战两国的谷物(United Nations,2022a)。不过,7 月下旬,与俄罗斯联邦签署了协议之后,来自乌克兰的谷物海运再次恢复。目前,尚不清楚出口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正常化,但包括小麦和玉米在内的主要谷物价格当时立即下跌,如今已经回到战前水平。关于服务贸易,这一“包罗万象”的总类别的一些子部门在受到疫情重创之后,近期的发展模式呈现出相当积极的景象。首先旅游业继续强劲复苏。作为服务贸易的最大组成部分,该部门可谓获益巨大,2019 年旅游业占服务贸易总量的四分之一,2020 年和 2021 年新冠疫情期间,其比重
276、下降到十分之一。更准确地说,国际旅游业在2022年的前五个月出现了强劲反弹,抵达人数几乎达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的五成。按地区来看,欧洲和美洲继续引领复苏。欧洲迎来的国际游客数量是 2021 年前五个月的四倍多。在美洲,同期游客人数增加了一倍多。尽管强劲反弹,但欧洲和美洲的抵达人数仍分别比 2019 年的水平低 36%和 40%。中东和非洲也出现强劲增长,2022年 1 月至 5 月比 2021 年增长约 150%,但仍比 2019 年水平低约 50%。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抵达人数几乎翻了一番,但人数仍比 2019 年低 90%,因为部分国家的边境仍然对非必要旅行关闭(UNWTO,2022a)。
277、在此背景下,由于 2022 年第一季度的表现强于预期,世旅组织上调了对 2022 年的预测。该组织预计,根据对 2022 年剩余时间各种情景的设想,当年国际游客抵达人数将达到 2019 年水平的 55%至 70%。与此同时,认为 2023 年国际游客抵达人数可能恢复至 2019 年水平的专家比例从 2022 年 1月的 32%增加到 5 月的 48%,反映出世界各地旅游业专家日益乐观,这种乐观情绪建立在强劲的积压需求基础之上,特别是欧洲内部旅行和美国至欧洲旅行的积压需求(UNWTO,2022b)。约占服务贸易总额六分之一的运输业在 2021 年全年和 2022 年初持续复苏。关于航空客运服务,
278、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数据显示,几乎所有主要航线经季节调整的国际收费客公里数 反映付费乘客旅行公里数的航空业指标 自 2022 年初以来稳步增长,在 2022 年第二季度末都超过了 2019 年的水平。但有两个重要细分航线的表现与上述令人鼓舞的发展大相径庭:即“亚洲欧洲”和“亚洲北美”。对于这两条路线,10 以公吨货物计算,集装箱运输约占世界海运的一半,而散货和石油/化学品运输各占总量的比例略低于五分之一。57国际市场趋势国际收费客公里数仍然极度低迷(2022 年 5 月),比 2019 年的水平低约 65%,尽管与2022 年 1 月时低 80%的水平相比有持续上升。11与此同时,航空货运呈现出
279、几乎相反的发展趋势。在 2021 年前三个季度经历了远远高于疫情前趋势的密集活动之后,这个服务贸易部门在 2021 年底和 2022 年初同比下降了近 10%。总体而言,根据目前的情况估算,商业航空公司 2022 年的客运收入预计将为4,980亿美元,而2019年为6,070亿美元,而货运收入预计将从2019年的1,000亿美元增加到 2022 年的 1,910 亿美元。12图2.8 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7日按船舶分列的世界出口公吨数(指数,2019年均值=100;31天中心移动平均值)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基于 Cerdeiro et al.(2020)和 MarineTra
280、ffic 收集的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可查阅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监测看板)的计算结果。注:31 天中心移动平均值的基础数据截止 2022 年 6 月 22 日。其他广泛的服务贸易类别继续全面复苏,2021 年的出口收入超过了 2019 年的数字,但建筑业除外,该行业仍比疫情前的水平低8%。“信通技术”以及“保险和养老金服务”的贸易在这两年中增长最快,约为 30%。同期,“金融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增长了 12%至 18%不等。尽管 2022 年上半年出现了这种积极的发展,但随着全球经济在年中行至重要的十字路口,国际贸易的前景仍相当严峻。2022 年下半年,经济仍主要呈现
281、下行风险,预11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五月航空旅客市场分析,7 月 7 日,可查阅 https:/www.iata.org/en/iata-repository/publications/economic-reports/air-passenger-monthly-analysis-may-2022/12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2022),2022 年 6 月行业数据概况介绍,6 月 20 日,可查阅 https:/www.iata.org/en/iata-repository/publications/economic-reports/airline-industry-economic-perfo
282、rmance-june-2022-data-tables/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50607080901001101201305060708090100110120130散货集装箱石油/化学品A.三类主要船舶B.其他部分船舶类型粮食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车辆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58计贸易增长将放缓。这是不同因素共同作
283、用的结果,包括供应链持续中断、需求减弱抑制了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过于激进的货币政策以及运费上涨等。从 2022 年 7 月低迷的库存和新出口订单数据中已经隐约可见这种担忧,这两个都是贸易的先行指标。除了中国的新订单数在近期封锁后有所反弹,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新订单数已经下降至或稳定在划分改善和恶化的 50 这一门槛以下。因此,尽管未来存在广泛的不确定性,但预计 2022 年全球贸易将几乎与全球经济同步增长,即在 2%至 4%之间。与 2021 年的数字相比这意味着大幅减速,因为根据目前的估计,取决于考虑世界出口还是进口,按不变价格计算,2021 年的数字在 7%至 10%之间,考虑到许多国家尚未提
284、供 2021 年的最终数字,贸易统计学家也难以获得这些变量的可靠价格指数。2022 年之后的贸易前景依然相对暗淡,呼应了上一章讨论的关于经济增长减速的预期,也意味着将回到 Covid-19 之前的长期低迷趋势。当然,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二届部长级会议结束时的宣言提供了一些积极的因素,达成协议也表明多边贸易体系在困难和繁荣时期都仍同样重要。但是,这些积极因素中有许多因细节问题悬而未决而尚无定论,在不久的将来它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仍有待观察。对发展中国家有价值的成果主要涉及对粮食不安全和新冠疫情的紧急应对举措,尽管一些发达经济体一直拒绝同意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相关规则方面的豁免,而这本可
285、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此外,围绕充分有效运作的争端解决体系的问题未能解决,对多边主义构成了持续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一个包容、透明和有利于发展的多边贸易体系,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服务,并让发展中国家有足够的政策空间来推行适合当地条件的务实发展政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报告第四章认为,为实现这一目标,对多边主义采取建设性和合作性的立场仍然必须是重中之重,但开放的发展型区域主义可以为转型提供支持。D.大宗商品市场虽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一直以价格剧烈波动为特征,但自 2020 年初疫情开始以来,价格波动不仅幅度惊人,而且在变化轨迹上经常出现突然性逆转。必须注意的是,这些价格的突然变动不仅影
286、响了国际投资者的回报,于它们而言,大宗商品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金融资产。更重要的是,这些国际价格的波动对经济体和个人,尤其是发展中世界产生了沉重的真实影响。发展中国家不仅经常账户余额受到这种价格波动的巨大影响 经常账户余额恶化需要融资,而眼下正是国际融资越来越稀缺和高价的时期,因而情况愈加复杂 其国内通胀压力也遭受了不成比例的巨大冲击,因为这些原材料在发展中国家消费篮子中所占的份额远高于发达国家。最后,这种突然的价格波动对全球一些最弱势群体的福利和生计产生了直接影响,他们既是小规模生产者,也是这些基本商品的消费者。59国际市场趋势即便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十年,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便已非常剧烈,多重冲击
287、导致国际价格大起大落。这与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推动大宗商品需求激增,致使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大幅持续上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加剧,而过去两年里,供需两方面共同受到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导致这种波动有增无减。2020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致使全球范围内实行封锁,经济活动放缓,加速了大宗商品价格的突然下跌。从 1 月到 4 月,大宗商品价格总指数下降了 25%(图 2.9)。虽然商品价格普遍下跌,但能源商品跌幅最大(54%),其次是金属(16%)和粮食(9%)。此后,经济活动迅速反弹,以中国为甚,加上供应、运输和物流的严重中断,推动
288、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升。2020 年 4 月至 12 月,综合指数涨幅略高于 50%,2020 年底水平比2019 年底高出 10%以上。2020 年下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一直持续到 2021 年。2021 年全年综合指数的年增长率为 54.7%(表 2.2),能源商品再次录得最大涨幅(85.8%),其次是粮食(29.9%)和金属(20.7%)。价格上涨的压力一直持续到 2022 年的前两个月,所有商品组别都出现了进一步上涨。表 2.2 2008-2022 年世界初级商品价格(同比百分比变化)大宗商品组别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
289、019202020212022a所有商品b33.4-31.624.328.6-3.0-3.7-7.9-36.2-9.417.416.0-7.4-15.854.755.7非燃料商品c22.2-17.826.118.9-12.7-6.5-8.0-18.92.39.1-2.20.14.233.914.3非燃料商品(以SDR计价)c18.3-15.626.915.1-9.8-5.9-8.0-11.93.09.1-4.23.03.531.119.2所有粮食32.6-10.412.024.0-6.5-9.6-0.8-15.63.6-1.3-6.5-2.06.629.923.9粮食和热带饮料31.1-2.2
290、11.623.6-9.9-9.13.8-14.22.2-1.6-6.70.33.621,022.3热带饮料19.21.119.831.2-22.4-19.824.1-10.3-3.3-3.1-8.5-5.14.828.349.8粮食34.9-3.29.121.1-5.6-6.0-1.2-15.44.0-1.2-6.11.93.319.015.1植物油籽和植物油35.2-24.113.024.80.7-10.5-9.6-18.87.0-0.5-6.2-6.913.749.026.5农产原料8.4-16.437.024.5-19.2-8.8-11.8-13.3-0.45.3-1.8-3.9-2.1
291、13.55.5矿物、矿石和金属19.7-12.933.620.5-6.9-9.5-12.8-17.24.611.31.36.215.520.75.3矿物、矿石和非贵金属17.5-25.439.012.2-16.8-2.0-14.6-24.81.425.72.63.43.743.67.9贵金属23.47.527.530.83.4-15.8-11.0-9.97.10.40.08.926.33.62.5燃料商品37.9-38.623.132.0-0.5-1.2-7.5-44.4-17.525.927.5-12.6-32.085.891.2备忘项目:出口单位价值d10.9-9.44.411.9-2.3
292、0.8-1.2-11.9-4.05.16.7-2.6-0.515.0n.a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贸发会议网上初级商品价格统计资料的计算结果;以及贸发会议数据库。注:以现值美元计价,除非另有说明。a 2022年1月至5月和2021年1月至5月的平均数之间的百分比变化。b 包括燃料商品和贵金属。汇总时使用2014-2016年平均权数。c 不包括燃料商品和贵金属。SDR=特别提款权。d 发达国家商品出口的单位价值(M49)。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60图2.9 2015年1月至2022年7月按大宗商品组别分列的大宗商品日价指数(指数,2015=100)
293、资料来源:贸发秘书处基于路孚特公司数据的计算结果。注:除了“天然气(欧洲)”对应汉堡国际经济学院(HWWI)天然气欧洲价格指数,以及“铁矿石”对应瑞信商品基准(CSCB)铁矿石 TR 指数,价格指数均对应道琼斯商品指数。因此乌克兰战争爆发时,各种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而这场战争只是加剧了价格上涨的压力。此外,这场战争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了真正的全球性影响,因为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在国际粮食、矿产和能源供应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俄罗斯联邦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也是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以及铝和镍的主要供应国。谷物能源所有商品工业金属400350300250200150100500201
294、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4003503002502001501005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镍铁矿石铝铜6005004003002001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天然气(欧洲)天然气原油3002502001501005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大麦大豆玉米大宗商品组别工业金属能源谷物61国际市场趋势同样,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也是多种谷物的主要全球供应商。这两个国家提供了世界大约 30%的小麦出口,以及 20%的玉米出口和超过 50%的
295、葵花籽油出口(United Nations,2022b)。而或许更重要的是,俄罗斯联邦和邻国白俄罗斯占据了全球化肥出口的约 20%。战争产生的一系列因素,包括生产中断、运输中断 特别是乌克兰在黑海的港口关闭 以及对白俄罗斯(战前)和对俄罗斯联邦实施的制裁,严重限制了这些国家向世界供应这些物资。尽管对俄罗斯联邦的制裁明确将粮食和化肥排除在外,但这些商品的出口仍由于对私营部门(外国保险公司、贷款人、贸易商和托运人)的“寒蝉效应”而下降,害怕声誉受损和进一步报复行动的私营部门经常过度遵守规矩,并“实施自我制裁”;一个明显的结果是以利率和保险费为形式的贸易交易成本显著增加,来自俄罗斯联邦的货物包括谷物
296、和化肥的运费也大幅增加。如前所述,市场投机行为和金融化也发挥了重大作用(见插文 1.3)。最终结果是是国际供应短缺,价格急剧上涨,反映为战争爆发后的两个月内大宗商品综合价格指数上涨了 15%(图2.9)。虽然价格上涨是普遍现象,但某些大宗商品比其他商品受到的影响更大。能源商品价格的飙升最为明显,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的两个月里,价格上涨了 25%,这符合惯例,也符合俄罗斯联邦在全球能源供应中扮演着的重要角色。最初对该国的制裁并没有针对俄罗斯联邦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正是出于对全球能源市场动荡的担忧。然而,来自俄罗斯的供应可能中断,加上石油交易商因担心可能违反对俄罗斯经济实施的金融制裁而避不进口俄罗斯
297、原油,敲响了石油市场的警钟,特别是在全球石油供应紧张已经对价格产生了巨大上行压力的情况下,而这主要是由于根据 2020 年 4 月达成的协议,欧佩克+成员国放松产量限制的步伐非常缓慢,尽管自那以来全球石油需求的上升速度超过了预期。结果,布伦特原油基准价格在战争前夕还不到 100 美元,战争爆发仅两周后便迅速上涨到 120 多美元。随后,美国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联邦进口石油,联合王国宣布到年底逐步停止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欧盟宣布到 2022 年底禁止经由海运从俄罗斯联邦进口石油,并禁止为该国石油出口提供航运保险,石油市场遭受了进一步的压力。然而,美国释放 1.8 亿桶战略储备石油,同时中国和印度表示
298、愿意接受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利用该国乌拉尔品牌原油相对于其他基准价格的大幅折价获益,这些足以确保全球石油供应不会进一步收紧。由于许多欧洲国家依赖来自俄罗斯联邦的天然气供应,因此天然气市场对战争特别敏感。输送天然气需要固定的传输系统(即管道),因此这些能源产品并不容易找到现成的替代供应源。天然气仍然存在不同类型的定价:固定价格、管制价格或与成本挂钩的机制;与原油或石油产品挂钩的价格;市场价、现货价或港口价。在美国和英国,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私有化和基于市场的定价机制已经展开。在欧洲联盟,这一进程开始得较晚:2005 年,其近 80%的天然气售价与石油挂钩,到 2018 年,这一数字下降到
299、 25%左右,75%的天然气以现货或港口价格出售(管制价格实际上已经消失)(Stern and Imrisovic,2020)。基本上,即使是长期合同也是根据现货市场上最近交易的原油价格来为整笔买卖定价。相反,在乌克兰战争之前 70%至 75%的液化天然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62气依靠进口的亚洲市场,仍然基本上以与石油挂钩的定价或固定定价为主(Stern and Imsirovic,2020)。全球范围内,2019 年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由于大量供应而下跌。在欧盟,这影响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通过管道传输的天然气价格,使欧盟成员国获益良多。之后,在
300、 2021/22 年冬季到来之前,亚洲经济体争相签订新的长期合同,以提前锁定更大的供应量,减少对现货的依赖。因此,早在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前,在 2019 年对欧洲而言的好买卖在 2021/22 年就已经变成了坏买卖,尽管长期合同充分保障了天然气的供应(Stern and Imsirovic,2020;Sharples,2021)。所以说,天然气市场的自由化和选择市场定价而不是与生产商商定的基于成本的协议价给欧洲造成了问题,而亚洲国家尚未这么做。欧洲天然气现货价格暴涨,俄罗斯联邦和美国是主要受益者,欧洲刚刚成为美国液化天然气世界最大的进口者,但仍无法避免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供应的依赖(Cel
301、i et al.,2022)。反过来,那些得以与生产商建立更公平长期合同关系的国家,现在正享受着更低的能源价格和可靠的供应。那些能够掌控国内能源公司和/或其零售价格形成模式的国家也能够将国内通货膨胀对销售的影响维持在可控范围内(Storm,2022),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私营最终消费支出平减指数之间的差异便反映了这一点。德国决定停止波罗的海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欧洲联盟也承诺在年底前将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减少三分之二,俄罗斯联邦当局又间歇性地切断对欧洲大陆的天然气供应,引发了欧洲天然气价格的飙升,4 月份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 4 倍多(图 2.9)。此外,由于欧盟减少对俄罗斯天然
302、气供应依赖的承诺意味着欧盟需增加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液化天然气价格在战争爆发之后也面临越来越大的上涨压力。6 月份液化天然气价格与 1月份相比上涨了近 30%,是 2021 年 6 月份水平的两倍多(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日本液化天然气进口价格指数的数据计算)。这些价格变动进一步增加了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费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有可能因价格过高而无法获得它们所赖以满足能源需求的液化天然气。战争对发展中国家最具破坏性的影响可能就是粮食价格的急剧上涨。然而,即便是在战争爆发之前,粮食价格也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对全球最弱势群体造成了不利影响。战前,粮食不安全预计影响了全世界约 8
303、亿人的生活(FAO,2022)。因为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分别是第三和第七大农产品生产国,这场冲突对全球粮食供应和价格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虽然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联盟,能够通过利用区域生产商或替代来源来弥补某些农产品进口的短缺,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并非如此,它们缺乏区域合作伙伴和全球势力,无法确保在全球供应紧缩时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储备。战争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巨大影响反映在 2 月至 4 月间谷物综合价格指数的大幅上涨,涨幅略高于 16%(图 2.9)。这两个国家在全球小麦供应中的关键角色,导致这一时期国际小麦价格飙升逾 30%。此外,来自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的小麦供应的短缺对非洲和中东的打击尤为
304、严重,因为这些地区的小麦进口有很大一部分依赖这两个国家。玉米价格也在战后急剧上涨,在两个月里上涨超过了 20%。从年初开始,大豆价格63国际市场趋势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大体与战争无关,而是由于阿根廷、巴西和美国等生产国的不利气候条件。为了应对国内主食价格日益增长的压力,一些国家实行了粮食出口限制,以降低价格。虽然这些措施可能在短期内缓解了国内的压力,但它们加剧了国际上的价格上涨压力。影响当前和未来粮食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战争造成的全球化肥供应中断。如前所述,俄罗斯联邦和邻国白俄罗斯占全球化肥出口的很大一部分。2021 年对白俄罗斯碳酸钾(化肥的关键成分)国际销售的制裁加剧了自 2020
305、年中期以来已经急剧的价格上升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从 2020 年 5 月到 2022 年 6 月,粮食综合价格上涨了近 80%,而同期化肥价格上涨了近 230%(World Bank,2022b)。此外,中国颁布了化肥出口禁令,试图缓解国内价格压力,但这只会加剧国际供应紧张的状况。化肥的稀缺和价格的急剧上涨对粮食市场有重要影响,因为这些因素将不可避免地转化为农民对化肥使用的减少,从而降低作物产量并引发粮食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小规模生产者而言,情况甚至更糟,因为他们无法获得化肥,或化肥价格高得令人望而却步,这将直接导致饥饿和贫困率上升。与能源和粮食市场的形势一样,自 2
306、月底战争爆发以来,工业金属价格也急剧上涨。4 月至 2 月间工业金属指数在上涨了 9%,铝和镍录得大幅增长(俄罗斯联邦是这两种金属的重要全球供应商)。一些分析师甚至预测将出现另一个与 21 世纪头十年类似的超级周期,然而,与过去两年的各种突然逆转一样,关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趋势的言论很快偃旗息鼓,因为从 4 月份开始,一系列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4 月至 7 月期间,大宗商品价格综合指数下跌 12%,工业金属和谷物价格分别下跌 28%和 21%。到年中,谷物价格已回到战前水平,而工业金属价格下跌后已接近 2020 年初疫情前的水平。至于能源商品,4 月至 7 月间的跌幅较为温和,仅为
307、 1%。然而,比较 6 月初峰值和 7月底时的能源价格,可以看到有 18%的大幅下降,只有欧洲天然气价格是特例,一直保持在历史高位附近(图 2.9)。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背后的原因众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幅度超出预期,且随后经济增长减速,削弱了全球对这些原材料的需求。同样,中国经济扩张急剧放缓,部分原因是为应对新的新冠肺炎疫情而实施的严格封锁,同时也因为某些关键经济部门面临更长期的挑战和疲软(见第一章 D 节),进而抑制了对商品的需求。对于工业金属来说尤为如此,因为在全球对工业金属的需求中,中国的需求占有巨大比重。在供应方面,由联合国斡旋的两项与俄罗斯联邦、土耳其及乌克兰
308、的协议 关于从乌克兰港口运输谷物的黑海谷物倡议,以及俄罗斯联邦和联合国秘书处关于推动俄罗斯粮食产品和化肥进入世界市场的谅解备忘录,成功缓解了这些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并带动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连续 5 个月下降。然而,与这些实物需求因素同样重要的是近期价格变动背后的金融因素。最近的价格下跌表明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大宗商品日益成为一种金融资产,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64全球市场每天都有大量资金在大宗商品期货上交易,投资者的决定对价格有巨大影响。事实上,最近价格的下跌有一部分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密切相关(见插文 2.3
309、)。3 月至 7 月间美联储连续加息,共计 225 个基点,导致实际利率大幅上升。因此,美国国债 4 月份的实际收益率自 2020 年 3 月以来首次回到正区间,并继续上行,促使投资者将金融投资从大宗商品转向这种正收益率资产。这些金融动态在最近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到了年中,各种大宗商品组别的价格都回到了接近战争爆发前的水平,但必须牢记的是,这种价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高位。此外,最近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并没有转化为这些产品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国内的价格上涨压力的显著缓解,因为当地货币迅速贬值 发达经济体突然收紧货币政策不可避免的后果 使许多能源和主食产品的本地价格保持
310、在极高的水平,往往高到令人望而却步。其结果是,发展中世界的贫困家庭继续难以支付基本需求,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已经有限的财政资源由于提供大量的能源和粮食补贴而被蚕食。展望 2022 年下半年和 2023 年,供需两方面的不确定性加剧将转化为大宗商品市场的持续波动,而特别容易受到这种价格波动影响的发展中经济体的情况将进一步复杂化。总体而言,增长放缓和需求抑制的共同作用将被持续的供应和运输限制所抵消,因为战争造成的中断预计将对来自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两国的原材料供应产生长期影响,因而 2022 年和 2023 年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保持高位。插文2.3 乌克兰战争:对全球粮食体系的过度冲击?乌克兰战争
311、有力地提醒人们,局部动荡局势也可能带来全球性后果。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是重要农业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国,包括小麦、玉米和葵花籽油以及化肥(United Nations,2022a)。这些市场遭受的干扰增加了国际粮食供应链的压力,而需求、购买力、分销和生产甚至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面临压力。这场战争爆发之前,全球粮食市场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动荡。动荡期始于 2007 年至2013 年间的几次粮食价格高涨和波动。2015 年后,饥饿发生率开始上升,尽管中国取得了显著进展(FAO,2020)。随后,Covid-19 对各种营生造成冲击,扰乱了全球和地方的粮食系统,尽管粮食工人很快被认定为“必不可少”,一些地方
312、体系也能够迅速适应变化的情况,并继续供应粮食。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也在经济封锁后立即向其公民提供疫情救济,为粮食分配系统提供了帮助。这场战争造成了供销冲击。例如,乌克兰的谷物还在那里,随时准备出口,但是经由黑海的主要出口路线突然关闭。最初对战争将持续多久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地推高了价格。现有合同失效,买家和交易商争相寻找新的供应商。供应冲击对中东和北非的直接影响尤为严重,该地区的大部分谷物都进口自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在这场突变的背后,该地区农业生产和储存面临的长期威胁日益突出。战争还导致能源价格飙升,影响了化肥生产成本,因为白俄罗斯(战前)和俄罗斯联邦的化肥出口均被切断。高企的能源价格也使得整个
313、价值链更加昂贵,包括粮食储存、加工和配送的成本。65国际市场趋势该地区出口的重要性以及战争将持续多久的不确定性也助长了投机行为。对大宗商品市场的过度投机很可能放大了乌克兰战争开始后谷物价格的上涨(Russell,2022)。小麦期货价格的变化甚至更为极端,2022 年 2 月,具有全球价格影响力的芝加哥期货市场价格上涨了 50%,随后在 3 月下跌了 18%。期货和远期合约是正常的市场工具,可以通过帮助参与生产、交易或消费这些商品的各方在未来某个确定的时间点安排一个固定的价格来改善流动性条件。投机者的目标则不同,他们押注于价格走向。如果许多投机者带着对作物、气候和政治条件的相同假设进入农产品市
314、场交易时,就会放大价格波动,而这种波动是与实际和预期供需脱节的。德国研究机构 ZEF(2022)发现,2022 年初,持有(购买)硬小麦和玉米多头头寸的非商业交易者(投机者)比例大幅上升至 50%,这种情况通常对应着价格的飙升。调查性新闻非政府组织灯塔报道(Lighthouse Reports)报告称,2022 年 4 月,投资者向两大农业交易所交易基金(跟踪一篮子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注入了12亿美元,而 2021 年全年才为 1.97 亿美元。农产品价格指数通常只占交易所交易基金价格指数总额的一小部分,但当能源价格在交易所交易基金指数公式中占有更大权重时,农产品价格会追随能源价
315、格的趋势。2009 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和欧盟对实物大宗商品期货合约方面的金融投机行为实施了一些管制,但这些管制后来被削弱。对于生活在低收入、依赖进口的国家的人们来说,过度的价格波动即使短暂,也会对粮食价格产生长期影响,增加粮食不安全的发生率。价格波动与供应脱节,尤其是被投资者的预期放大时,会扰乱对未来作物和粮食供应的规划。此外,供应链的不透明和高度集中导致消费者价格确实有可能继续处于历史高位,尽管农场价格和出口价格已经开始下降。分散风险的新方法,包括建立粮食储备和鼓励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文化条件的更多种类的谷物,将提高粮食供应和价格的稳定性。有关供应链的更全面的信息可能有助于上述进程。农产品市场
316、信息系统是二十国集团在2007-2008 年粮食价格危机后建立的,目的是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尽管在东盟主持下的亚洲和西非在区域粮食储备方面有一些重要的经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各国利用储备来解决国内市场的供应问题。虽然很难收集关于粮食库存的确切信息,但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报告称,“从 2000 年代中期到今天,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储备增加了一倍多,以有维持大规模公共储备传统的国家为首,例如中国和印度(FAOSTAT,2020)。”当然,仅仅建立粮食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可以利用它们稳定市场。可持续粮食体系国际专家小组报告说,关于任何时间点世界任一地区有多少粮食的知识,私营公司掌握的最多,特别是谷物交易商的
317、“ABCD”:艾地盟(Archer-Daniels Midland)、邦吉公司(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Farchy and Blas,2021)。鉴于这些公司占据了全球谷物贸易的 70%至 90%,它们的储备可能相当可观。随着大宗商品投机的增加,它们有明显的动机继续持有储备,直到价格被认为已经见顶(IPES Food,2022)。在需求方面,乌克兰战争开始后,金融投机者立即涌入小麦期货、商品掉期和与农业相关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投机者在小麦期货合约买方中的比例从 2018 年 5 月未平仓合约的 23%增加到 2022 年 4 月的
318、72%(Agarwal et al.,2022)。到 2022 年 4 月,小麦期货合约的买家中有十分之七是投资公司、投资基金、其他金融机构和商业非对冲者,它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66们的目的是从价格上涨中获利;Agarwal et al.(2022)发现,巴黎小麦期货市场买方中投资公司的比例存在增长,从 2018 年的 4%增加到 2022 年 4 月的 25%,投资基金的比例则从 1%增加到 21%。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数据也显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投机活动增加,这一点从 2022 年与农业大宗商品相关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强劲增长中可以明显
319、看出。金融投资者正从不断上涨的粮食价格中获利。公共粮食储备可以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抵消大型私营贸易商集合的力量。在关于国际粮食安全和储备的辩论中,有两种观点常常争锋相对,一种认为应使用自由贸易和全球市场作为最终储备,另一种指出国家公共储备作为一种久经考验和值得信赖的粮食安全机制有着悠久的历史。事实上,储备和贸易可以有效成为互补策略。如果说在完美的自由贸易条件下,公共储备会造成市场扭曲,那么在实际的开放贸易条件下 一个充满市场失灵和扭曲的环境,包括市场势力高度集中 可以认为公共储备会提供重要的好处。理想情况下,公共储备将以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方式融入商业市场,以限制政府或私营部门制造大范围价格冲击
320、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在经济政策中,公共储备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同时涉及商业和公共利益,并且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冲突。只有认识到两者需要共存的政策才能有效,完全让私营部门掌控,或是完全由政府控制,效力都不及此。公共储备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提供某种形式的抵押品,在进口恢复之前弥补缺口,从而防范供应冲击意外削减进口。2013 年世贸组织各成员国同意,在农业协定的规则修改到令所有世贸组织成员满意之前,不会对印度为其公共储备计划采购粮食的方式提出责难,就是遵循上述方针所取得的进展。第一步必然是谈判达成这样一种解决办法。农业协定的规则中应包括保障措施,以确保公共储备不被倾销到国际市场,否则会损害其他国家的
321、农民和粮食生产。乌克兰危机也引发了出口国对粮食颁布新一轮出口禁令和限制。2022 年春天之后,情况有所缓解,但世贸组织在这方面的规则仍然不够充分,粮食净进口国之前已经对将粮食安全托付给国际市场感到不安,如今这种不安进一步加深(Espitia et al.,2022)。加深粮食和燃料价格上涨影响的其他因素包括债务危机深化:这一问题从未真正消失,但由于疫情,而且一直未能迫使债权人采取措施解决公共债务对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影响,债务危机再次急剧上升。据估计,60%的最不发达国家和其他低收入国家很有可能或已经陷入债务困境,用于偿还外债的出口收入平均达到 16%,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比例更是超过 32%(
322、见上文 B 节)。2022 年,这些国家的粮食进口成本上升,而它们的支付能力因为偿债成本上升而受到侵蚀,利率上升、美元升值以及大宗商品期货和债券市场波动性加剧导致的风险溢价上升是造成偿债成本上升的原因。乌克兰战争引发的危机以及随后对全球谷物和化肥供应造成的冲击,让人们认识到各国实现关键粮食作物种植多样化的必要性。正在发生的气候灾难表明,需要实现所种植作物的多样化,以应对日益不稳定的气候,改善营养多样性。在这些问题上展开全球合作,并在市场、贸易和储备监管方面加强协调,有助于增强韧性,抵御未来必然会发生的冲击。67国际市场趋势参考文献Asonuma T,Chamon M,Erce A and Sa
323、sahara A(2019).Costs of sovereign defaults:Restructuring strategies,bank distress and the capital inflow-credit channel.Working Paper No.19/69.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Available at https:/bit.ly/3o66bEk.Asonuma and Trebesch(2016);Sovereign Debt Restructurings:Preemptive or Post-Default.Journal of
324、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14(1),175214.Updated dataset(2020).Available at https:/bit.ly/3RxMp1W.Benigno G,di Giovanni J,Groen JJJ and Noble AI(2022).A new barometer of global supply chain pressures.Liberty Street Economics.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4 July.Available at https:/www.newy
325、orkfed.org/research/policy/gscpi.BIS(2022).Annual Economic Report 2022.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Available at https:/bit.ly/3P5WBgw.CEPR(2022).Special Drawing Rights:The Right Tool to Use to Respond to the Pandemic and Other Challenges.Center for Economic and Policy Research.Available at ht
326、tps:/bit.ly/391cwgq.Cerdeiro DA,Komaromi A,Liu Y and Saeed M(2020).World seaborne trade in real time:A proof of concept for building AIS-based nowcasts from scratch.Working Paper No.20/57.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Cotterill J and Wheatley J(2022).China agrees landmark debt relief for Zambia.Bloomb
327、erg.30 July.Curran P(2022).EM credit sell-off unlocks pockets of value,but more pain could be in store.Sovereign analysis.Tellimer,20 June.Daoud Z,Johanson S and Boingotlo G(2022).Today Russia,Sri Lanka.Tomorrow Who?Bloomberg.8 July.Ebregt J(2020).The CPB World Trade Monitor:Technical description(up
328、date 2020).Background Document.CPB Netherlands Bureau for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The Netherlands.Eurodad(2019).Transparency of loans to governments.Available at https:/bit.ly/3Kf8Qp7.Eurodad(2022).An assessment of ODA in 2021:Rise in overseas aid still fails to meet needs of global crises.Briefing
329、 paper.Available at https:/bit.ly/3RzjFFX.FAO(2022).The State of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in the World 2022.Repurposing food and agricultural policies to make healthy diets more affordabl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Rome.IIF(2022).External Risk in Frontier Markets.Economic Views.Institute
330、of International Finance.7 June.IMF(2022a).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April 2022.Available at https:/bit.ly/3NhVg5d.IMF(2022b).G-20 Surveillance Note.G-20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Meetings.1516 July,Bali,Indonesia.IPES Food(2022).Another Perfect Storm?Special report,May 202
331、2.available at https:/ipes-food.org/_img/upload/files/AnotherPerfectStorm.pdf.JP Morgan(2022).Global Economic Research.Global Data Watch.17 June.Ocampo JA(2017).Resett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Non)Syst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NU WIDER.Oxford.Available at https:/goo.gl/HruxNS.OECD(2022).ODA l
332、evels in 2021 Preliminary data.Summary note.Available at https:/bit.ly/3yLkvH4.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68OXFAM(2020).50 years of Broken Promises:The$5.7 trillion debt owed to the poorest people.Briefing note.Available at https:/bit.ly/3yLgeDp.Rivetti D(2021).Debt Transparency in Developing
333、Economies.World Bank Group.Washington,D.C.S&P Global Ratings.(2022);Default,Transition,and Recovery:2021 Annual Global Sovereign Default and Rating Transition Study.Available at https:/bit.ly/3AOonJX.Storm S(2022).Inflation in the time of corona and war.Working Paper No.185.Institute for New Economic Thinking.Available at https:/bit.ly/3z6ijLy.UNCTAD(2012).Principles on Promoting Responsible S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