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网&蛋壳研究院:2023康复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5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网&蛋壳研究院:2023康复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57页).pdf(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康复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政策持续利好院外康复和早期康复趋势明显Preface前言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将康复医学推向前所未有的浪潮,60岁以上有2.64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18.70%,这一比例比10年前高了5.44%,而且,随着生育率的降低,这个数字会更高。老龄化来得猝不及防,接踵而来的政策诠释了国家的重视度。从“活着”到“健康地活着”是接下来的时代人们的追求,然而,康复治疗师的匮乏和参差不齐的水平无法平衡这一需求。从康复到辅助,康复机器人方兴未艾。技术创新不断、产品获批不少,商业化依旧是难题,国外同样坎坷,康复机器人将遵循着怎样的“道”和“术”,在时代的命题中给出答案?带着问题,我们
2、与超过16家企业、近30位专家进行沟通,撰写了2023康复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主要探讨康复机器人的商业化现状及未来趋势,就产品、场景和康复阶段方面,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适应范围拓宽与功能扩展成产品发展趋势,舒适性与智能化持续迭代。目前的康复机器人主要针对的部位是上肢、下肢、关节、手部,接下来可能针对脊柱及其他适应症如骨质疏松等,同时在功能上进行拓展和整合,目前针对的人群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拓展到行动不便的人,功能上实现评估训练一体化等。未来,提高舒适性、安全性、个性化、智能化将是产品进化方向,如新材料、新能源的使用,自适应的探索。同时,产品将更加轻量化、交互性更强。应用场景开始由院内拓展到院
3、外,社区和居家或成必争之地。基于“9073”养老模式,政策的鼓励、资本的加码,国内企业也开始布局社区、居家,提供康复治疗的一体化方案。C端消费级市场充满想象,未来,随着人们康复意识的加强,众多产品将推向居家,居家和社区康复中心将是大而全企业的必争之地。针对居家场景,产品多元化是必然,在安全性的基础上,外观、轻便、舒适将是重点,同时,数字化将赋能康复全周期。早期康复被纳入考核项,床旁康复的发展机会较大。早期康复的卫生经济学效益更高,随着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控指标(2022年版)发布并被纳入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早期康复介入率上升为三级医院的考核项;2023年2月,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
4、安全改进目标指明了提高早期康复介入率的核心策略。未来,这一政策具体如何实施、临床和康复将以怎样的方式联动,人员、设备的分配会怎样是重点。另外,针对早期康复的产品如床旁康复机器人将是机会,目前,床旁康复机器人相比上肢、下肢在三甲医院的普及度更低,且针对不同科室的早期康复差异化需求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未来,针对神经科、骨科、ICU等科室需提供不同的早期康复解决方案。Content目录 第一章 概况:政策春风持续吹来,融资回暖1.1 政策:技术、资源、模式三箭齐发1.2 市场:复合增长率57.5%,国内增速更快1.3 行业回暖,2023年融资创历史新高 第二章 技术:软硬结合,人机交互2.1 核心
5、:传感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走向智能化2.2 应用:新型镜像疗法实现患健协调、VR增加康复趣味性2.3 获批:部位愈加丰富、功能实现多元 第三章 商业化:产品进化、模式多元、院企共促3.1 现状:产品进化,企业走向大而全3.2 模式:需结合三级诊疗资源与各场景特点3.3 院端:早期康复得到重视,FRG支付模式处探索期3.4 企业:数字化赋能康复全周期 第四章 趋势:场景拓展至院外,临床康复趋向一体化4.1 技术:提高舒适度,走向智能化4.2 场景:由院内到院外,数字化将赋能更多4.3 院端:临床康复一体化,床旁康复是机会 第五章 企业案例5.1 程天科技领航外骨骼机器人5.2 安杰莱科技专注
6、脑科学应用的智能机器人5.3 邦邦机器人提供全新智慧出行解决方案5.4 华鹊景医疗专注智慧康复医疗整体解决方案5.5 司羿智能打造智慧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1368 12121618 2525273133 37373738 414143454749Chart Content图表目录图表 1 康复治疗效果与国内外中风致残率图表 2 康复机器人相关政策盘点图表 3 康复机器人相关政策盘点图表 4 康复机器人行业国内市场规模图表 5 我国康复治疗供需严重失衡图表 6 近年康复机器人及相关产品的企业融资盘点图表 7 康复机器人的三要点图表 8 三大系统的核心要素、制约因素、目标功能图表 9 力、肌电、脑电
7、传感的对比图表 10 康复机器人智能化的维度与特点图表 11 上肢康复机器人与相关产品获 批盘点图表 12 下肢、上下肢康复机器人与相关产品获批盘点图表 13 手部与关节康复机器人与相关产品获批盘点图表 14 康复机器人产品发展特点图表 15 康复机器人及相关产品的企业布局图表 16 结合康复阶段的三级诊疗体系图表 17 细分康复阶段与时间图表 18 各场景的产品核心需求、关注点、主流商业模式图表 19 国际康复医疗器械巨头打造竞争优势策略图表 20 美国各阶段医疗支付模式的优缺点图表 21 数字化赋能康复全周期图表 22 “9073”养老模式图表 23 程天科技悠行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图表 24
8、 安杰莱科技的LiteStepper图表 25 邦邦机器人的代表智能产品图表 26 华鹊景医疗的WisebotX5图表 27 羿生脑机接口手功能康复机器人2356781213131518202125272828293133343842434547491CHAPTER I概况:政策春风持续吹来,融资回暖第一章柳叶刀显示,我国有康复需求的患者主要包括老年人群、术后人群、慢病人群、残疾人群,共计约4.6亿人。康复医学作为四大医学之一,不仅能消除和减轻病伤残患者的功能障碍,还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以脑卒中为例,中国卒中中心报告2020显示,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卒中挑战。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
9、显示,2019年我国新发卒中394万例,卒中患者达2876万例,卒中死亡人数为219万例。此外,卒中也是我国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的首位原因,2019年卒中所致DALYs达4590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另一方面,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护理配合显示,康复治疗可以使90%的脑卒中患者恢复步行和自理生活,使30%的患者恢复较轻的工作;若不进行康复治疗,仅有6%恢复步行和自理生活,5%恢复较轻工作。供需严重不平衡,康复机器人应运而生。首先,我国的康复人才与康复机构存在较大的缺口,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年中国康复执业(助理
10、)医师数有4.9万名,仅占中国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1.2%。2021年6月卫健委、医保局等八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指出,力争到 2022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6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0人,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按照意见规划中2025年的目标,我国康复医师缺口6.4万,康复治疗师缺口10.9万,人才匮乏较严重,巨大的人才缺口难以在短期内填补。其次,传统的康复器械需要依赖康复治疗师的经验才能得到较好的康复效果,而国内康复治疗师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借助传统康复器具保证康复效果。康复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的中风致残率达75%,而欧美
11、只有30%。最后,传统康复器具缺乏量化评价指标,患者在使用后难以感受到康复效果,容易导致其失去信心,放弃康复治疗。2CHAPTER I6%5%未康复治疗90%30%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效果恢复步行、自理恢复较轻工作75%中国30%欧美中风致残率图表 1 康复治疗效果与国内外中风致残率图片来源:蛋壳研究院基于供需的严重不平衡,康复机器人应运而生。康复机器人作为医工结合的产物,目标是辅助康复治疗师,简化传统“一对一”的繁重的治疗过程,提高康复治疗效率,帮助患者重塑中枢神经系统。康复机器人从功能上可分为康复和辅助。康复类主要适用于脑卒中、脑部损伤、脊柱损伤、神经性损伤、肌肉损伤和骨科疾病等原因造成的上肢
12、或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帮助患者对大脑运动神经进行重塑,恢复大脑对肢体运动的控制,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康复为核心功能的康复机器人以适应症为基本需求,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目标;以辅助为核心功能的康复机器人用于为残障人士或行动不便的人提供特定的生活辅助,以安全、舒适、方便为基本目标。康复机器人的临床应用优势主要在于三个方面:(1)替代康复治疗医师的机械重复操作。康复机器人具有机械设备优势,可进行高强度、重复性训练,将医师从繁重、反复的训练中解脱出来、更专注于治疗方案的改进,同时也为远程康复及集中化康复医疗提供可能。(2)精准控制康复治疗过程。利用康复机器人提供的各类传感器测量人体运动学、生理学数据
13、,可为医师改进和优化康复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后,康复机器人的治疗强度及不同训练模式主要由算法计算而得,更加贴合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3)结合反馈系统和交互式设计,可为患者设置任务导向,激励其主动运动意识,同时可以提升治疗过程的趣味性、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从而提高康复治疗的依从性与康复效果。政策:技术、资源、模式三箭齐发1.13CHAPTER I从技术到资源再到模式,近年政策愈加密集。近年来,国家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康复治疗十分关注,正积极推动康复领域发展。总体来看,政策主要在三个方面有所侧重:技术上、资源上和发展模式上。技术上主要强调康复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鼓励新技术如人机交互、
14、脑机接口、柔性技术等在康复机器人上应用;资源上逐步增加康复医疗服务机构的投入、鼓励民营资本流入,医保也逐步覆盖;发展模式上鼓励发展新的模式和场景。从技术到资源再到模式,体现了国家对康复机器人的持续关注,并且近年的政策愈加密集、力度增大、落地性增强。例如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提出:将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医疗中心,增加辖区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同年10月,规划在2022年将15个省份作为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地区,这极大地促进了康复医疗的发展。具体的政策盘点如下:年份名称
15、内容20232021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提高住院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率。医疗机构建立由康复医学科与骨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组成的早期康复介入多学科团队,按照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展开工作;医疗机构参照四肢骨折等 9 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等,制订符合本机构的住院患者早期康复介入方案及标准化诊疗流程;医疗机构逐步建设康复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早期康复介入的实时、动态管理;明确相关质控数据提取、监测方法及评价机制,将目标改进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加快推动多模态量化评估、多信息融合情感识别、柔顺自适应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辅助等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
16、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验证。鼓励养老领域相关实验基地把机器人应用作为实验示范重要内容,研发推广科技助老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研究制定机器人助老助残技术应用标准规范,推动机器人融入养老服务不同场景和关键领域,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2021研发临床逻辑、传感测控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融合的保健康复装备,发展基于机器人、智能视觉与语音交互、脑-机接口、人-机-电融合与智能控制技术的新型护理装备和康复装备,鼓励实施公益性康复辅助器具适配项目“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 方案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图表 2 康复机器人相关政策盘点图片来源:蛋壳研究院4CHAPTER I年份名称
17、内容20212021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于2022年全年将15个省份作为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地区,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床位数量、加强康复医疗学科能力建设、加强康复医疗专业人员培养培训、创新开展康复医疗多学科合作模式以及加快推动居家康复医疗服务发展。2021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积极支持研发和创新一批高智能、高科技、高品质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和康复治疗设备等,加强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能力建设。将康复医疗服务价格纳入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统筹考虑,做好相关项目价格的调整和优化工作指导各地落实康复综合评定等29项医疗康复项目。发
18、展基于机器人、智能视觉与语音交互、脑-机接口、人-机-电融合与智能控制技术的新型护理康复装备,攻关智能康复机器人、智能助行系统、多模态康复轮椅、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等智能化装备。促进传统保健康复装备系统化、定制化、智能化发展。2020关于印发中医药康复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到2025年,依托现有资源布局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三级中医医院和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分别达到85%、70%。2018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独立设置康复医学学科以及诊疗科目,重点加强康复医学等学科建设,加强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培训。2019
19、加大力度推导社会领域供给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支持社会力量深入医疗领域,在康复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服务机构,推动开展老年人医疗、康复、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2021“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将康复机器人列为机器人拓展新兴应用的方向之一。拓展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康复、养老助残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医疗、养老等领域机器人准入标准制订、产品认证或注册,鼓励企业建立产品体验中心。探索建立新型租赁服务平台,鼓励发展智能云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2017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强临床、科研数据整合共享和应用,支持研发医疗健康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医用机器人
20、、大型医疗设备、应急救援设备、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和可穿戴设备。2018“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类,发展和加强康复、老年病、撑起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5CHAPTER I年份名称内容20172017“十三五”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围绕功能代偿、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需求,重点突破柔性控制、多信息融合、运动信息解码、外部环境感知等新技术,开发系列智能护理机器人、外骨骼助行机器人、多模态康复轮椅、智能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康复系统、肢体协调动作系统等康复辅具。重点开发智能康复机器人、智能助行系统、多模态康复轮椅、外骨骼机
21、器人系统等产品,重点突破人体运动意图识别、人机交互、外骨骼柔性控制、不同适应症康复运动模式优化等关键技术。201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支持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产品中的集成应用,支持外骨骼机器人、照护和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产品研发,形成一批高智能、高科技、高品质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2015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对公立医院资源过剩地区,要求将部分资源转为康复、老年护理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6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未来,机器人公司将以康复机器人、助老助残机器人、外科机器
22、人为发展主线,发展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康复机器人、智能康复机器人以及护理机器人、陪护机器人、智能轮椅等先进医疗机器人产品。图表 3 政策对康复机器人的主要关注点图片来源:蛋壳研究院技术资源人机交互脑机接口柔性技术增加康复医疗服务机构的投入鼓励民营资本流入医保逐步覆盖模式推广新模式探索租赁服务平台推动居家康复社区康复、居家康复的补贴、支付模式也在逐步规范中。2021年10月,上海市民政局全面推进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的工作,对本市户籍,75周岁(含)以上或60周岁以上低保、低收入的老年人给予一定的康复辅具租赁服务补贴。补贴金额为上海市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产品目录(2021年)中康复辅具租赁
23、服务价格的50%,单次租期6个月,每人每年补贴最多不超过3000元。6CHAPTER I图表 4 康复机器人行业国内市场规模数据来源:沙利文,蛋壳研究院制2023年1月,浙江省发布关于完善居家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该政策于同年2月1日开始执行。该政策完善了“家庭病床建床费”内涵并明确一个建床周期收一次家庭病床建床费、增设“上门服务费”项目、删除家庭病床巡诊费和出诊项目。同时,规范居家医疗服务收费行为,并对家庭病床服务和非建床患者上门医疗服务统一了医保支付的政策。除此之外,2022年,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控指标(2022年版)发布并被纳入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旨在提高早期康
24、复介入率,促进临床康复一体化。早期康复介入率被纳入三级医院的考核指标;2023年2月,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发布,指明了提高早期康复介入率4个核心策略。分别是建立多学科团队、制定介入方案及标准化诊疗流程、建设康复信息化管理系统、明确质控数据并纳入科室考核。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接下来,具体实施方案如何制定、相关考评如何规范将至关重要。总体来看,康复服务的落地、医保的逐步覆盖和对康复质控的考核意味着康复医学逐步走向正轨。市场:复合增长率57.5%,国内增速更快1.2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中国康复机器人市场自2017年起步,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2.1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
25、以57.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3年约达20.4亿元,2026年约79.5亿元。20.4 79.5 2.1 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202420252026E单位:亿元7CHAPTER I老龄化趋势、政策春风是驱动市场增长的强劲因素。康复机器人的市场增长驱动因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强,另外,政策的推动、民营康复医院的兴起起到了积极影响。从需求端来看,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是推动康复行业的根本。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我国60岁、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上升了5.44、4.63个百分点。2020年,60岁以上的人有2.64亿,约占
26、全部人口的18.70%,65岁以上的人有1.91亿人,而老年人在康复医疗服务人群的占比中接近30%。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预测,2025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老年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国民物质水平的提升,国民康复意识和支付能力也随之提高,成为推动康复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银发经济”这一市场将被愈加关注。另一方面,康复医院的数目与床位数不断增加。据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我国康复医院共637个,2021年增至810个。其中,民营康复医院已经从2018年的485个增至2021年的628个,CAGR为10.9%。此外,中国康复学科床位数量也
27、在不断增加,2020年,中国康复医学床位数量达到30万张,而2011年仅有8.37万张,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院端的资源投入逐渐增加。但是,我国的康复治疗师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并且康复师的地位不高,收入低,水平参差不齐,康复的标准化水平不够。因此,对康复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多。外部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政策。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密集的政策逐步将康复推向实践,这部分在上文中已做了分析,资源开始向康复端倾斜。图表 5 我国康复治疗供需严重失衡图片来源:蛋壳研究院康复治疗供给不足康复医师培养周期长康复治疗师水平参差不齐收入低社会和医院重视度不高职业地位不高传统康复器具缺乏量化评价指标患者感受不到效果康复治疗
28、需求大且逐年上涨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康复治疗占比大康复医院康复科增加建设8CHAPTER I整体来看,国内的发展速度较国外会更快。就行业发展而言,虽然国内企业起步较晚,但因技术上的研究同步进行,所以与国外的发展差别并不大。目前,主要是医工结合的程度有差异,表现在产品上就是基本功能都有,但完整度还不够、和治疗方案的结合不够好。未来,在政策、资本的催化下,国内康复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将进入黄金阶段。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研究预计,全球康复机器人市场2022-2029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43.6%。近年,康复行业在变热,投资频率升高。近年,越来越多的
29、科技型企业作为新鲜血液为市场注入活力,同时,综合性企业纷纷布局康复机器人赛道。传统康复器械企业如翔宇、伟思也开始布局康复机器人赛道,新松、埃斯顿、微创、乐普、威高等关联企业也开始布局。大企业如科大讯飞、三星、松下、美的等跨界加入了这一领域。融资方面,仅2022年就10起左右,这是近几年康复机器人及相关产品融资上的再次崛起。上次融资密集时是在2018年,主要是在2014年国外有3家企业上市,以色列REWALK、美国EKSO、日本Cyber-dyne,风卷国内,我们看到多数企业成立时间在2015-2017年。不同的是,这次的崛起不管是技术上还是产品上都上升了一个台阶,虽然国内起步较晚,但与国外差距
30、并不大。如今,在老龄化的背景下,国内康复机器人进入爆发的关键期。我们对近年康复机器人及相关产品的企业融资进行了盘点,不完全统计如下:融资:行业回暖,2023年融资创历史新高1.3图表 6 近年康复机器人及相关产品的企业融资盘点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蛋壳研究院制年份名称内容天愈B轮未披露20182015颈椎康复机器人、脊柱康复机器人科力投资傅利叶智能D轮4亿20222015上肢、下肢解决方案、运动于平衡 解决方案、物理因子治疗系列、智能康复港软银愿景基金2期、Prosperity7 Ventures、元 资本璟卓道医疗OT与上肢康复解决方案、PT与下肢康复解决方案丹麓资本、恒旭资本、顺为资本代
31、步出行系列、智能训练系列清池资本、博远资本、零一创投、长岭资本邦邦机器人B轮近亿元20222016B轮超亿元20232015企业简称最新融资轮次融资金额最新融资时间成立时间目前核心布局资方9CHAPTER I年份名称内容极智医疗A轮数千万元数千万元20222014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软件、踝关节康复训练系统中国新兴资产、乾道集团华鹊景医疗A轮数千万元20232019上肢、手指、认知、言语和脊柱智能康复机器人深创投臻泰智能A轮未披露20222018“BCI+VR+机器人”脑机智能康复整体解决方案胡杨林资本司羿智能A轮亿元20232017脑机软体手功能康复机器人、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软体 康复机器人
32、国生资本、道远资本布法罗A轮20182016下肢外骨骼、上肢关节主被动训练器、智能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上海电气数百万美元远也科技A轮20202018消费级可穿戴机器人、核心零部件BV百度风投、高瓴创投、线性资本、乔贝资本、智慧基石数千万元金矢机器人Pre-A轮20222016下肢、上肢康复机器人、认知康复机器人、床旁康复机器人苏州融享进取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数千万元下肢康复机器人、手部外骨骼机器人、助行机器人威高集团迈步机器人战略融资20222016数百万元富伯医疗天使轮20202019手功能康复训练设备水木创投数千万元大艾机器人Pre-A轮20182016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金科君创资
33、本、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数千万元安杰莱科技Pre-A轮20222017智能神经康复机器人十月资本、上海蓄元程天科技下肢外骨骼、床旁外骨骼、助行机器人、核心元器件、康复云平台、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评估系统、远程康复达晨财智、安信证券、保利资本、蓝驰创投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源码资本、基石资本、耀途资本、磐谷创投下肢智能训练机器人、下肢智能康复训练系统、上下肢运动康复训练系统、智能康复平台西安军融电子卫星基金投资有限公司、中航联创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诺威立行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创世A+轮数千万元20222017轻量化个人助行设备、消费级可穿戴动力外骨骼、行业版外骨骼普曼资本、潍坊中谷健康产业基金、小
34、米集团联合创始人黄江吉、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胡郁及晨晖创投、浩方创投、高秉强教授英汉思动力Pre-A轮5000万元20222018A+轮数亿元20222017奇诺动力A轮亿元20212015企业简称最新融资轮次融资金额最新融资时间成立时间目前核心布局资方10CHAPTER I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已融资3起,金额共计超2亿元,在融资频率和平均金额上均创历史新高。其中,A轮及以下企业占比63.2%。总体来看,国内康复机器人行业处于蓝海阶段,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综上,老龄化背景下,政策春风持续吹向康复医学,各方资源投入加大,加之技术与产品的创新,融资回暖,2023年已获3起融资
35、,总体A轮及以下的企业过半,市场方兴未艾,预计近年以57.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政策上主要从技术、资源、模式三个方向对康复机器人产业发展给予支持,于2020年人口普查后愈加密集。近年的力度增大、落地性增强,医保在不断覆盖中。预计康复机器人行业未来几年将以57.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3年将达20.4亿元,2026年将达79.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融资事件共10起,是继2018年以来的再次崛起;同时,2023年已融资3起,金额共超2亿元,在融资频率和平均金额上均创历史新高。目前,新兴康复机器人企业最高融资轮次为D轮,最新融资轮次以A轮及以下居多,占63.2%。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36、格局未定,处于蓝海阶段。本章小结11CHAPTER I12CHAPTER II技术:软硬结合,人机交互第二章核心技术是智能康复机器人的关键,仿生设计、续航能力是加分项。智能康复机器人主要包括3个方面:核心技术、仿生设计和续航能力。核心技术是康复机器人实现系统功能的主导,主要体现在三大系统上:传感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这三大系统互相作用,以实现整个机器人的协调运动,其中涉及传感技术、机械设计、智能控制、人体力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任务。仿生设计主要是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适应关节和肌肉形状和生理运动的部件或组件,目标是提高舒适度及安全性,核心突破点是使用的材料,目前的软体外骨骼使用
37、人工肌肉等材料制作,更贴合人体。比如,司羿智能的羿生EasyWalk下肢软体外骨骼结合仿生结构设计和人工智能控制算法,其结构轻盈舒适便捷,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自适应穿戴者的需求提供最优的助力策略。续航能力方面,院内以康复为核心功能的移动式下肢康复机器人所用电池的续航能力一般在4-8小时,充电时间1-2小时,由于其大多在室内使用,对续航能力不敏感;坐位式上肢康复机器人多为插电使用,对续航能力同样不敏感。相比之下,生活辅助用的康复机器人因有室外场景使用,对续航能力更敏感,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能源消耗是关键。这里,新能源是未来的方向,比如,如何利用生物能等其他能源,将人抬腿放下的能量储存起来等是接下
38、来要突破的方向。图表 7 康复机器人的三要点图片来源:蛋壳研究院核心技术传感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系统功能核心:传感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走向智能化2.113CHAPTER II图表 8 三大系统的核心要素、制约因素、目标功能图片来源:蛋壳研究院传感系统收集运动相关的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处理传递来的信号转化为运动的指令,再传递到驱动系统,最终由驱动系统带动康复机器人的行动。在此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存在着相应的技术难点,影响康复机器人的形态、反应速度、随动能力、舒适度、智能化程度等性能特征。具体来看,传感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的核心要素、制约因素及目标功能如下:传感器传感系统控制系统驱动
39、系统算法伺服电机、减速器单一性医工脱节 材料及控制技术稳定、准确智能动态响应快、轻便核心要素制约因素目标功能图表 9 力、肌电、脑电传感的对比图片来源:蛋壳研究院传感系统是对患者和环境信息的感知,主要分为力传感、肌电传感和脑电传感。目前,力传感是应用最多、最成熟的,肌电传感和脑电传感能够实现更好的交互,但存在识别信号不稳定性的问题。肌电传感主要是传递肌电信号,肌电信号是肌肉收缩过程中,被激发的运动神经元放电形成的叠加信号,日本的HAL最早使用。用脑电传感的脑机接口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侵入式的有创、易感染,但准确率高;非侵入式的无创、易采集,但准确率低,目前脑机接口的应用尚处于应用的初期阶段。
40、总体来看,力传感、肌电传感、脑电传感的信息类型、获取意图方式、原理、问题及成熟度如下:信息类型获取意图方式问题成熟度物理间接滞后性,在进行一些动作时容易有阻碍感关节力矩和肌电信号不能一一对应,传感器容易脱落、异位,测量结果易受干扰生物直接灵敏度欠佳,降噪、建模和校准较困难信号来源力传感肌电传感脑电传感生物直接原理通过人和机器人之间的交互力判断通过人的脑电信号来判断采集位置、角度、压力、扭矩等物理信息,判断使用者的步态周期14这里,脑机接口是让人的大脑和机器进行连接和通信,无创脑机接口一般通过分析脑电波(EEG)或大脑皮层的氧合血红蛋白的变化(NIRS),能够“知道”患者在想什么;进而帮助患者指
41、挥机器,对患体进行康复训练。在这样的反复训练中,大脑和患体之间可以逐步建立有效地连接,达到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但脑机接口只能提供“是/否”的定性命令信息,对运动不能给出定量的判据。控制系统是康复机器人的中央枢纽。以下肢康复机器人为例,控制系统通过对传感系统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规划步态模式,对驱动系统实现闭环控制,其中涉及传感器融合算法、控制算法等一系列软件模块。在生物信号处理上,AI可以让康复机器人直接感受到人体运动意图,实现更好的人机交互;对于每个人高矮胖瘦不一样的体态特征,AI通过智能学习,可以根据不同人定制最合适的步态,进行更好的人机交互和步态训练;在康复过程中,AI还可以根据人体数
42、据优化机械机构,使机械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贴合人体生物曲线,提升使用体验。如中航创世的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采用6大类高精度传感器,以嵌入式采集和软硬件处理核心模块,建立了高准确率患者康复状态综合评估模型,模仿正常人步态,建立正确步行模式。驱动系统执行控制系统传递来的具体任务。驱动系统位于机器运行的末端,负责带动机械结构,执行控制系统传递来的具体任务。根据驱动形式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种驱动方式:电机驱动、气压驱动、液压驱动,目前,电机驱动应用最广泛。相比之下,电机驱动的刚性外骨骼机器人能承重但穿戴不够舒适,气压驱动的柔性外骨骼机器人较轻便舒适但承重不够。所以,目前刚性外骨骼机器人主要应用在下肢、上肢
43、,柔性主要用于手部。核心元件不是壁垒,已实现国产替代。不管是电机驱动还是气压驱动,目前的康复机器人的核心元件主要是伺服电机和减速器,这两个已不再是壁垒,不算“卡脖子”。与进口相比,虽然大多国产元件在噪声、寿命和重量上和进口略有差别,但功能都可以实现,并且在成本上有很大优势,只是需要短期的时间验证。目前,核心元件已实现了国产替代,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和国内头部元件商合作。同时,国内已有企业实现核心元件的量产并成功出海。比如,对于电机、减速机的模组体系,程天科技的电机能量密度高,减速机可集成到很小的体积并实现3倍持续过载,和力矩传感器、驱动器协同设计,实现动力总成的最优性能且大幅降低了成本,目前已实
44、现量产并出海34个国家及地区。目前,康复机器人在技术发展上存在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说,难点主要集中在控制系统内,包括多传CHAPTER II感器融合技术、意图识别、重心调节、关节自由度和建模复杂程度的平衡等,这些是软件层面的难点;由于材料影响电机的性能,进而限制了机器人的可应用场景,这是硬件层面的难点。目前也有材料方面的探索,比如有仿生肌肉驱动、智能材料的创新应用等,以及基于软体结构的柔性驱动技术等这也是未来的应用方向。未来,康复机器人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主要表现在以下维度:训练个性化、智能康复策略、评估数字化、智能交互。训练个性化:可以根据不同患者自适应。根据不同的患者的身高体重等情况自
45、动调节方便穿戴,检测不同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的特征参数,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学习并自动优化参数等来自适应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强康复效果;智能康复策略:当前医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检查、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效果参差不齐。智能康复机器人可以自动检查评估患者病症,通过大数据、专家知识库等技术自动产生康复策略,并对康复结果进行量化分析、优化康复方案;评估数字化:当前康复检查评估判断方式主要以个人经验为判断依据或采用量表的方式,大多数量表也是个人主观判断打分,同一患者不同医生评估结果差异大。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数字化、评估量化,避免人为主观因素,评估结果更科学精准。智能交互:当前的康复
46、设备是在治疗师的辅助操作下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也是医生发现患者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操作设备来完成。智能康复机器人可以通过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感知识别患者的信息,并有智能判断决策执行的能力,快速响应患者的需求。图表 10 康复机器人智能化的维度与特点数据来源:安杰莱科技智能化训练个性化智能康复策略评估数字化智能交互自动检查评估患者病症自动产生康复策略对康复结果进行量化分析优化康复方案通过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感知患者智能判断决策执行快速响应患者需求根据不同患者自适应自动优化参数实现数字化实现评估量化15CHAPTER II16应用:新型镜像疗法实现患健协调、VR增加康复趣味性2.2
47、基于理论和相关技术的应用让康复机器人的功能更丰富。康复机器人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主要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神经系统可塑性与功能重组、“动力系统”及强制性主动使用等理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看到这些理论结合技术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在康复治疗中,和康复机器人搭配或者融合使用。比如基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的镜像疗法应用在上肢和下肢康复机器人中、VR设备融合在康复机器人中或搭配使用。基于这些理论和技术,康复机器人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上更加丰富。其中,镜像神经元是指能够直接在观察者大脑中映射出别人的动作、意图、情绪等的一类具有特殊映射功能的神经元,所有镜像神经元构成了镜像神经元系统,提供统一动作感知和动作
48、执行的“观察-执行匹配机制”。该系统不仅在个体执行动作时兴奋,而且在观察其他同类执行相同或相似动作时也兴奋。因此镜像神经元在动作观察、动作模仿、运动想象、运动再学习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镜像疗法以神经可塑性理论和镜像神经元系统为基础,具有显著疗效。镜像疗法目前已用于治疗幻肢痛、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脑卒中、周围神经损伤、偏侧脑性瘫痪、单侧忽略等病症。传统的镜像疗法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健侧活动通过视觉反馈诱发患侧的活动,达到消除异常感觉或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但存在不足,具体如下:依靠镜子的反射,受到装置的限制,训练的规范性、统一性较难量化,影响治疗效果的稳定;传统镜子方式比较单调、训练内容简单、
49、动作单一,患者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大多数情况下要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完成任务,治疗效果受到治疗师水平和经验的影响。新型的镜像疗法可实现健侧和患侧的协调。以上肢为例,新型的镜像疗法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患者健侧运动数据,外骨骼机械手根据健侧运动数据辅助患侧手臂运动,实现了患侧镜像跟随健侧运动,即健患肢双侧同步镜像运动训练。外骨骼机械手辅助患侧运动,一方面比基于镜子的方式来得更真实,患者看到自己的患侧在运动,增强了康复信心;另一方面,避免了由于患侧肢体的肌力以及耐力不足,导致患侧肢体不能活动或长时间活动的问题。当然,新型的镜像疗法也可用于下肢。比如安杰莱科技的LiteStepper单下肢偏瘫康复机器人,通过
50、采集患者健肢运动步态信息,判断运动意图,学习健肢步态以带动患肢与健肢交互步行,使成患者完CHAPTER II17成双侧联合的运动再学习行走,临床效果极其显著。以任务导向训练为基础的镜像治疗疗效比单一镜像疗法效果更显著。认知双重任务训练相比单任务训练更具有挑战性,可增强脑区皮质执行领域启动功能,加快大脑神经元突触信号传导速度,进而明显改善患者注意力和执行能力。比如,华鹊景医疗研发的三维上肢镜像康复机器人WisebotX5在执行训练任务时,会记录训练的时间、动作速度、强度等参数,搭配趣味性、挑战性、激励性的双重任务导向情景训练项目,显著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度及镜像疗法的效果。结合康复机器人与虚拟现实
51、技术的训练系统可提升康复效果。根据脑神经可塑性理论,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可以得到更好的康复效果,所以,如何提高依从性是关键。临床上,康复医师大多是徒手或者借助简单的辅具对患者进行连续被动训练或简单的辅助训练,反复引导患者下肢运动,刺激大脑皮层相关下肢运动功能区域的恢复,直到患者可以独立完成正常或者趋于正常的动作。这种传统一对一的运动康复疗法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局限性:(1)医师劳动强度大,导致康复效率降低;(2)单一重复的训练方法使病人产生消极的情绪,患者消极的治疗情绪不利于训练的进一步展开;(3)康复医师无法直接得到客观的训练效果,主观的评价不能全方面反映患者的训练情况。虚拟场景有以下特点:真
52、实感极强的场景和视觉、听觉、触觉等信息的反馈,很容易让患者沉浸在设计的场景中进行训练。虚拟场景还可以和患者进行人机交互,患者把自己的主观意愿融进到虚拟场景中,极大地增强了患者积极参与训练的信心。虚拟现实技术能增强患者训练过程中的趣味性。虚拟现实技术可让康复治疗师实现结合康复阶段设计不同场景及游戏等,让患者的康复练习更有趣,主要体现在以下疗法中:运动学习疗法。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运动的困难程度选择合适的场景,并在场景中选定相应的训练难度,这样,患者就可以在接受康复治疗的同时沉浸在选定的虚拟场景中,以让患者的训练更快乐,提高患者主动参与度。CHAPTER II18 生物信息反馈疗法。传感器系统可以把
53、患者数据信息实时反馈给机器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把这些信息传递到康复系统的虚拟场景中,虚拟场景系统用这些信息控制虚拟场景角色。这样就可以把患者康复训练的数据通过虚拟场景的图像或者声音的方式传递给患者,患者可直接从虚拟场景的信息了解自己的训练和康复情况。促进神经发育的疗法。在训练过程中,治疗医师可以通过主动训练方案选取相应的虚拟场景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这样的虚拟场景中,患者可以与自己在场景中的角色及其他元素进行实时交互。通过视觉或者听觉的反馈,患者可以了解实时运动信息,通过刺激患者对感官信号的灵敏度,加强患者的协调控制能力。接下来,我们对获批的康复机器人及其相关产品按部位进行统计,主要根据上肢、
54、下肢、手部和关节这些部位统计,部分获批产品可用于上下肢。由于康复机器人是近年兴起,在获批的命名上未形成标准化,按照机器人的定义,要有两个以上关节或单关节多维协调控制,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里统计的获批产品除康复机器人外还有相关产品。截止2023年3月8号,获批的康复机器人及相关产品不完全统计如下:其中,下表是上肢康复机器人及其相关产品的获批情况,代表企业包括傅利叶智能、卓道医疗、华鹊景医疗等。在产品的功能上,有用于康复训练的,也有用于训练评估一体化的,同时在训练模式上增加了主动被动模式。获批产品的数量在2021年迎来高峰,共10个,占比33.3%,2022年有8个,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已
55、经有3个产品获批。获批:部位愈加丰富、功能实现多元2.3图表 11 上肢康复机器人与相关产品获批盘点数据来源:NMPA,蛋壳研究院制年份名称内容012021序号湘械注准20212190856长沙傅利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肢关节训练系统022021湘械注准20212191239上肢康复训练系统032021湘械注准20212191318上肢关节训练系统052022湘械注准20222190903上肢医用康复训练仪042021湘械注准20212191316上肢关节训练系统注册证编号获批年份企业名称产品名称CHAPTER II19下肢的康复机器人与相关产品获批的最多,下表中共有33个下肢康复机器人及相关产
56、品,同时,后11个产品用于上下肢。从下肢获批的产品看,尺寸上增加了儿童版、结构上除了双下肢外还有单下肢,由安杰莱科技于2022年获批,同时,场景上有床旁下肢、坐卧式多关节下肢等,技术上有脑机接口,产品愈加丰富。CHAPTER II年份名称内容062019序号沪械注准20192190087上海傅利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华鹊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鹊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肢关节训练系统232020粤械注准20202191847橙象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上肢康复训练系统072021湘械注准20212191893上肢评估与训练系统082022湘械注准20222190334上肢评估与训练系统102023
57、粤械注准20232190256上肢评估与训练系统092023粤械注准20232190255上肢评估与训练系统上海卓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12018沪械注准20182190338上肢康复训练系统132021沪械注准20212190561上肢综合康复训练系统122020沪械注准20202190607下肢康复训练设备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152017粤械注准20172191092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142016粤械注准20162190446上肢训练与评估系统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172019豫械注准20192190825上肢反馈康复训练系统162018豫械注准20182190913上肢关节
58、康复器湖南英特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92022湘械注准20222190587上肢主被动运动康复训练设备182021湘械注准20212191663上肢康复机器人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埃斯顿(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12022川械注准20222190030上肢康复运动训练器202021川械注准20212190118上肢关节主被动训练器222020苏械注准20202190951上肢康复训练系统242021沪械注准20212190194上海电气智能康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肢康复训练系统262022豫械注准20222190047希迪克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肢康复机器人山东泽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52
59、021鲁械注准20212191006上肢反馈训练与评估系统282022苏械注准20222190679苏州好博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广州虹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72022粤械注准20222190595上肢康复训练系统302023苏械注准20232190106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肢运动康复训练系统力迈德医疗(广州)有限公司392022粤械注准20222191921上肢反馈训练系统注册证编号获批年份企业名称产品名称20012021序号湘械注准20212190586迈步机器人科技(长沙)有限公司迈步机器人科技(河北)有限公司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182018鲁械注准201821
60、90003山东海天智能工程有限公司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022022湘械注准20222192119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032022湘械注准20222192120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052021冀械注准20212190662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042021冀械注准20212190787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062017粤械注准20172191695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082019粤械注准20152190092儿童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072019粤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61146号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102018川械注准20182190140下肢步行外骨骼092019粤
61、械注准20192190389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122021川械注准20212190117下肢反馈训练器112020川械注准20202190203减重步态训练器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42022浙械注准20222191006下肢坐卧式康复训练器132020浙械注准20202190269下肢外骨骼步行康复器162022鲁械注准20222190089脑机接口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系统152021浙械注准20212190103下肢外骨骼步行康复器172022鲁械注准20222190090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器202018京械注准20182260229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
62、置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192018京械注准20182260230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222020陕械注准20202190123下肢智能康复训练系统中航创世机器人(西安)有限公司212019陕械注准20192190048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242020鲁械注准20202191331山东泽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肢反馈康复训练系统上海金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232020沪械注准20202190535下肢康复运动训练器262020豫械注准20202191656希迪克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坐卧式多关节下肢康复机器人创世纪智能机器人(河南)有限公司252020豫械注准20202191386下肢康复机器人
思源电气公司深度报告:伴电力系统成长享业绩行稳致远-221115(52页).pdf
颖泰生物:国内具备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仿制农药领先企业-221115(17页).pdf
中复神鹰-碳纤维乘风而起助力神鹰搏击长空-221115(32页).pdf
苏文电能-优质EPCO供应商双碳政策助力长期增长-221114(22页).pdf
用友网络-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以BIP铸数字化“大国重器”-221115(78页).pdf
中国零售行业:巨子生物登陆港交所重组胶原龙头产业前景广阔-221114(16页).pdf
食品饮料行业专题:各经济体疫后消费观察-221115(29页).pdf
食品饮料行业动态分析:糖酒会交流反馈理性的厂方和耐心的经销商-221115(15页).pdf
医药生物行业原料药板块系列报告2:寻找新增长曲线多肽API-221114(15页).pdf
农小蜂:一文读懂中国农业产业概况(2022)(26页).pdf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约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14页).pdf
中证指数:2022境内外上市公司分红行为与红利指数化投资报告(22页).pdf
人权观察(HRW):2021年世界报告:2020年世界大事件回顾(英文版)(386页).pdf
新冠肺炎疫情限制措施在西非的影响(英文版)(85页).pdf
OXERA:2020年欧盟数字市场对创新的影响报告(英文版)(38页).pdf
RollWorks:2021年市场营销六大预测趋势报告(英文版)(39页).pdf
迈克菲(McAfee):2020年金融服务领域的云计算使用报告(英文版)(16页).pdf
柬埔寨市场最新消息:新冠肺炎爆发对食品价格的影响(英文版)(15页).pdf
美世咨询(Mercer):2020-2021年全球人才趋势报告(英文版)(64页).pdf
5G的全球经济影响报告(英文版)(22页).pdf
世界宣明会:2019-2020年委内瑞拉危机应对报告(英文版)(21页).pdf
美世咨询(MERCER):2021年市场展望报告:经济复苏之路(英文版)(24页).pdf
包容性难民教育的全球成本调查报告(英文版)(92页).pdf
国家运输委员会(NTC):解决驾驶员注意力分散问题:开发技术中立的道路规则(英文版)(122页).pdf
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医院安全架构研究报告(48页).pdf
动脉网&蛋壳研究院:2021外周介入行业研究报告(71页).pdf
动脉网&蛋壳研究院:2021互联网医院报告(64页).pdf
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医联体商业价值报告(60页).pdf
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全球医学影像专利分析报告[35页].pdf
动脉网&蛋壳研究院:2021智慧医院创新白皮书(50页).pdf
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医疗器械研发外包服务行业报告[39页].pdf
动脉网&amp蛋壳研究院:2021中国数字疗法行业白皮书(31页).pdf
机器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机器人+”系列:机器人研究框架-230131(106页).pdf
动脉网&蛋壳研究院:2021年H1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报告(32页).pdf
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连锁茶饮第一股(724页).pdf
线上健身第一股-keep招股说明书(463页).pdf
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33页).pdf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完整PDF.pdf
QuestMobile:2022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7页).pdf
Quest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30页).pdf
町芒:2022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47页).pdf
小红书:2023年度生活趋势报告(34页).pdf
QuestMobile:2021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0页).pdf
锐仕方达&薪智:2022年薪酬白皮书(105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