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研究深度报告:具身智能万亿赛道落地元年-250310(3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行业研究深度报告:具身智能万亿赛道落地元年-250310(33页).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浪潮国际深度报告:国产浪潮,又红又专浪潮国际深度报告:国产浪潮,又红又专证券分析师王紫敬S具身智能具身智能:万亿万亿赛道,落地元年赛道,落地元年2025年3月10日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深度报告计算机投资要点投资要点具身智能(具身智能(Embodied AIEmbodied AI)是指有物理载体的智能体,在与物理世界的交互过程中,通过感知、控制和自主学习来积累知识和技能,形成智能并影响物理世界的能力。根据头豹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186亿元。随着大模型端的技术突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增长有望逐渐提升,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328亿元。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具身智能
2、: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具身智能:2025年3月5日,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同时还提到,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具身智能技术不断创新,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布局:具身智能技术不断创新,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布局:具身智能在各大企业的推动下正快速发展,技术不断创新,应用场景日益广泛。从软硬件解耦技术到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再到与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具身智能正逐步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
3、支。特斯拉、谷歌、英伟达、Figure one、华为、宇树科技、智元、小米、优必选、科大讯飞等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均在具身智能领域积极布局,并已取得显著进展。具身智能涵盖多元产品与应用场景:具身智能涵盖多元产品与应用场景:具身智能在工业制造、服务业、医疗康复、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均有广泛应用。主要产品方面,具身智能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任务和环境需求选择合适的智能实体形态,其中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典型代表,被视为实现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之一。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凭借先进的传感器、算法和控制技术,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执行复
4、杂任务,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还推动了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相关标的:相关标的:紧抓具身智能产业化浪潮,关注三个核心赛道:具身智能+应用场景:能科科技(军工)、麦迪科技(康养)、东土科技(工业)、梅安森(煤炭)、国安达(消防)、辰安科技(消防)、天玛智控(煤炭)、景业智能(核电)、中控技术(工业);机器人:中科创达、科大讯飞、软通动力、海康威视、道通科技、汉王科技;核心供应链:云天励飞、虹软科技、索辰科技、奥比中光、智微智能。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相关政策不及预期;各类型企业IT预算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目录目录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提速政府工作报告首提,配套政策逐步完善技术不断创新,国内外知
5、名企业积极布局相关标的风险提示具身智能涵盖多元产品与应用场景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提速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提速4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物理实体机器人等物理实体数据来源:36kr,东吴证券研究所具身智能具身智能(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AI)是指有物理载体的智能体,在与物理世界的交互过程中,通过感知、控制和自主学习来积累知识和技能,形成智能并影响物理世界的能力。具身智能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任务和环境需求选择合适的智能实体形态,其中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典型代表,被视为实现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之一。图:图:具身智能的主要产品类型
6、具身智能的主要产品类型5具身智能:四大核心要素具身智能:四大核心要素具身智能主要依赖于本体具身智能主要依赖于本体、智能体智能体、数据和学习进化框架四大核心要素数据和学习进化框架四大核心要素。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在于智能体通过物理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来实现感知、理解、决策和行动。图:图:具身智能的四大核心要素具身智能的四大核心要素6数据来源:36kr,东吴证券研究所具身智能产业正逐步走向产业应用具身智能产业正逐步走向产业应用具身智能经历具身智能经历5个发展阶段个发展阶段,正步入应用阶段;正步入应用阶段;1950-1980年年,为具身智能概念萌芽阶段,图灵在其论文中提出了人工
7、智能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具身智能的概念奠定了基础。1980-1990年年,为早期探索与理论发展,罗德尼 布鲁克斯和罗尔夫 普费弗等人的研究为具身智能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2000-2010年年,为跨学科融合与技术突破阶段,具身智能研究开始融合跨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如机构学、机器学习、机器人学等,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学科分支。2011-2020年年,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2021年至今年至今,为产业应用阶段。具身智能受到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众多科技巨头及高等学府纷纷投入相关研究。如今,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正逐步走向产业应用,推动专用机器人向通用机器人发展。图:图:
8、具身智能的产业发展历程具身智能的产业发展历程7数据来源:36kr,东吴证券研究所全球具身智能提速发展全球具身智能提速发展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高度重视具身智能的发展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高度重视具身智能的发展,不断提升细分领域关注度不断提升细分领域关注度。图:图:各国具身智能发展现状各国具身智能发展现状8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东吴证券研究所国家国家发展现状发展现状中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具身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成为各省布局产业规划的关注重点。2024 中关村论坛年会“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北京市海淀区发布了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三年行动方案。美国紧抓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保持具身智能领域的前沿
9、领先地位。2024 年 4 月,美国高校联合发布新版“国家机器人路线图”,旨在重振机器人技术领先地位。日本正在将机器人纳入社会并使机器人成为其社会基础的关键部分8。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持续聚焦机器人应用以升级制造业生产和替代人类服务。2024 年丰田研究所推出软机器人 Punyo 定位于服务人类日常生活,配备内置传感器结合柔软肢体实现全身协同操作。韩国韩国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以机器人和自动驾驶为核心的具身智能技术创新。2023 年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擘画有关行业中长期发展蓝图。在战略中提出到 2030 年在各领域推广使用百万台的目标。具身智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具身智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具身智能市场
10、规模不断扩大具身智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186亿元。随着大模型端的技术突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增长有望逐渐提升,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328亿元。图:图: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测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测9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政府工作报告首提,配套政策逐步完善政府工作报告首提,配套政策逐步完善10“具身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具身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数据来源:36kr,东吴证券研究所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具身智能: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具身智能:2025年3月5日,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2025年
11、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同时还提到,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图:图:具身智能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具身智能相关政策不断出台11日期日期部门部门名称名称主要内容主要内容2025年3月5日国务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同时还提到,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2025年3月3日深圳市
12、科技创新局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到2027年,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2025年2月2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4部门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要加快实现具身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人工智能发展新赛道,预计到2027年底,实现不少于100项规模化应用,量产总规模率先突破万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并成立产业创新中心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并成立产业创新中心数据来源:36kr,东吴证券研究所2023年11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
13、导意见,提出到到2025年,人形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年,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的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经济增长新引擎。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突破人形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产品。突破机器人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仿生感知与认知、智能灵巧手、电子皮肤等核心技术,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产品的研制及应用。多地开始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多地开始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具身智能基础模型、仿真应用等发展。推
14、动具身智能基础模型、仿真应用等发展。图:图:多地多地成立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成立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12上海:“具身智能”是未来五大关键领域之一上海:“具身智能”是未来五大关键领域之一数据来源:36kr,东吴证券研究所具身智能是具身智能是上海上海“模塑申城模塑申城”方案五大关键领域之一方案五大关键领域之一。2024年5月,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落地上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发布了全球首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建立了OpenLoong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联合15家企业构建了“十八金刚”人形机器人阵列,围绕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具身智能分级分类等领域,制定了全国首批团体标准,
15、开设了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同时,上海正在实施“模塑申城”方案,重点在智能终端、科学智能、在线新经济、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五大关键领域,对制造、金融、教育、医疗、文旅、城市治理等六大重点行业开展供需联合攻关,以超级场景牵引应用迭代。图:图:部分大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的主要布局部分大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的主要布局13技术不断创新,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布局技术不断创新,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布局14产业端:科技巨头布局具身智能生态产业端:科技巨头布局具身智能生态具身智能技术不断创新具身智能技术不断创新,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布局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布局。具身智能在各大企业的推动下正快速发展,技术不断创新,
16、应用场景日益广泛。从软硬件解耦技术到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再到与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具身智能正逐步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特斯拉、谷歌、英伟达、Figure one、宇树科技、智元、小米、优必选、华为、科大讯飞等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均在具身智能领域积极布局,并已取得显著进展。图:图:部分大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的主要布局部分大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的主要布局15数据来源:36kr,东吴证券研究所产业端:科技巨头布局具身智能生态产业端:科技巨头布局具身智能生态国内具身智能浪潮的玩家主要包括科技大厂、传统机器人公司和新生代的具身智能公司等。其中,数量众多的创业公司 们正将最前沿术研究与产品研发相结合,为
17、具身智能市场释放无限想象力。图:图:多地多地成立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成立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16数据来源:甲子光年,东吴证券研究所人形机器人:关注头部厂商量产定点催化人形机器人:关注头部厂商量产定点催化数据来源:36kr,CyberDaily,东吴证券研究所特斯拉特斯拉optimus量产在即。量产在即。Optimus已经在特斯拉工厂内承担起了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无需人工干预地分类4680电池单元。2025 年年初进行小批量生产,率先在特斯拉内部年年初进行小批量生产,率先在特斯拉内部使用;当年年底,特斯拉工厂将应用数千台使用;当年年底,特斯拉工厂将应用数千台 Optimus;2026 年,特
18、斯拉将大幅度提高年,特斯拉将大幅度提高 Optimus 产量,并向外部产量,并向外部出售出售。华为赋能产业链创新:华为赋能产业链创新:2024年11月,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首批与乐聚机器人、兆威机电、深圳市大族机器人、墨影科技、拓斯达、自变量机器人、华龙讯达、中坚科技、埃夫特、北京创新乐知信息技术、北京中软国际教育、浙江强脑科技、佛山奥卡机器人、禾川人形机器人等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图:图: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代表性产品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代表性产品17四足机器人:商业应用场景持续拓宽四足机器人:商业应用场景持续拓宽数据来源:公司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四足机器人(机器狗
19、):四足机器人(机器狗):应用场景拓宽,出货量有望高增应用场景拓宽,出货量有望高增宇树、云深处等头部公司已在科研、教育、工厂等场景落地。宇树、云深处等头部公司已在科研、教育、工厂等场景落地。2023年宇树的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占据全球销售份额的69.75%。我们预计2025年宇树出货量有望实现50%以上增长。云深处自研的X30四足机器人和数字化技术,已经成功交付新加坡能源集团电力隧道巡检解决方案。军用场景持续拓展。军用场景持续拓展。2022年,军用国产机器狗在珠海航展首次亮相,2024年珠海航展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展出了自主研制的机器狼,未来四足机器人有望在军用领域拓展更多品类和应用场景。
20、我们预计随着下游应用场景拓宽,机器狗产业链需求有望高增。我们预计随着下游应用场景拓宽,机器狗产业链需求有望高增。图:图:机器狗应用于电力巡检、消防救援、军事机器狗应用于电力巡检、消防救援、军事18上游供应商打开成长新空间上游供应商打开成长新空间数据来源:36kr,东吴证券研究所具身智能上游硬件和原材料产业基础好,部分环节技术壁垒较高,具身智能上游硬件和原材料产业基础好,部分环节技术壁垒较高,2025年关注可能进入头部主机厂供应链、具备一定技术壁垒的厂商。年关注可能进入头部主机厂供应链、具备一定技术壁垒的厂商。芯片:芯片:目前机器人的“大脑”主要采用AI芯片,海外头部厂商,如英伟达、AMD等处于
21、领先地位,未来国产化大势所趋。传感器:传感器:目前力传感器、目前力传感器、IMU惯性传感器是国产替代重点。惯性传感器是国产替代重点。力传感器能够测量智能体与环境的接触力和力矩,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和价值量高,国内多家厂商,如柯力传感、安培龙、东华测试等均已开始布局。IMU惯性传感器能够测量物体的角速度和加速度,主要负责姿态控制和定位导航。芯动联科、华艺科技等多家国内厂商都在加速研发替代。电机:伺服电机国产化有望加速。电机:伺服电机国产化有望加速。空心杯电机(主要用于灵巧手)未来需求量大、存在一定技术壁垒,国内目前鸣志电器、兆威机电等厂商已经布局,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AI算法:算法:机器人专用的
22、大模型,需要持续数据训练和优化,目前厂商一般选择接入头部大厂大模型,并根据应用场景采集数据、进行调优,通过大模型,机器人可以学会叠衣服、分拣归类等具体操作,大模型大模型的应用未来将成为具身智能在具体行业落地的重要前提。的应用未来将成为具身智能在具体行业落地的重要前提。图:图:具身智能产业链具身智能产业链19大模型是现阶段“大脑”的最佳解决方案大模型是现阶段“大脑”的最佳解决方案PIE方案为具身智能的实现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技术框架。该方案将具身智能划分为三个关键模块,包括具身感知、具身想象以及具身执行,为具身智能的可行性提供了完整的流程解决方案。图:图:具身智能技术算法架构具身智能技术算法架构2
23、0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大模型是现阶段具身智能“大脑”的最佳解决方案大模型是现阶段具身智能“大脑”的最佳解决方案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具身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提供了历史性的突破机遇,在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过程中,机器人将更全面、精准、敏捷的进行环境感知、任务理解和准确执行,不断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泛化水平将不断提升。图:图:多地成立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多地成立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21数据来源:甲子光年,东吴证券研究所具身智能涵盖多元产品与应用场景具身智能涵盖多元产品与应用场景22具身智能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具身智能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数据来源:维
24、科网,东吴证券研究所具身智能在工业制造、服务业、医疗康复、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均有广泛应用。图:图:具身智能主流应用场景具身智能主流应用场景23工业制造是具身智能率先落地的场景工业制造是具身智能率先落地的场景数据来源:甲子光年,东吴证券研究所工业制造流程的特点使得该场景在具身智能技术落地应用方面占据先发优势,如柔性生产需求迫切、工作环境结构化程度高、成本效益优势突出等需求特点,刺激着工业制造场景客户对工业具身智能的应用更加期待。图:图:具身智能主流应用场景具身智能主流应用场景24工业制造是具身智能率先落地的场景工业制造是具身智能率先落地的场景数据来源:甲子光年,东
25、吴证券研究所长期看,机器人在C端的应用具有更大市场。短期来看,任务相对聚焦,对泛化能力要求不高工业制造场景下的任务正在快速进入商业化阶段。在工业制造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之后,海量机器人的具身数据叠加算力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能力将循序渐进逐步解锁,并向商用服务、家庭服务等更开放的场景进行延伸。图:图: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各类应用领域的市场空间分布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各类应用领域的市场空间分布25产品产品多元,机器人占据重要位置多元,机器人占据重要位置主要产品方面,机器人占据了重要地位,包括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凭借先进的传感器、算法和控制技术,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执行复杂任务,不仅提
26、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还推动了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图:图:具身智能技术算法架构具身智能技术算法架构26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不同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节奏不同不同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节奏不同数据来源:觅途咨询,东吴证券研究所因技术成熟度差异使得商业落地存在异步性。因技术成熟度差异使得商业落地存在异步性。在机器人领域,一方面,通用型机器人如轮式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凭借其相对较低的成本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工厂、物流、医疗等领域实现了初步商业化应用。这些机器人能够在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环境中高效完成任务,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等高端智能体则面临着更大的商业化挑战。2
27、7图:图:具身智能各类应用场景入局者众多具身智能各类应用场景入局者众多相关标的相关标的28相关标的相关标的紧抓具身智能产业化浪潮,关注三个核心赛道紧抓具身智能产业化浪潮,关注三个核心赛道:相关标的:相关标的:具身智能具身智能+应用场景:应用场景:能科科技(军工)、麦迪科技(康养)、东土科技(工业)、梅安森(煤炭)、国安达(消防)、辰安科技(消防)、天玛智控(煤炭)、景业智能(核电)、中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机器人:中科创达、科大讯飞、软通动力、海康威视、道通科技、汉王科技;核心供应链:核心供应链:云天励飞、虹软科技、索辰科技、奥比中光、智微智能。29风险风险提示提示30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相关政
28、策不及预期:相关政策不及预期:相关政策推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节奏和力度可能不及预期;各类型企业各类型企业ITIT预算不及预期:预算不及预期:IT 预算将会影响软件供应商项目进度;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业务模式多样,可能吸引更多公司参与行业竞争。31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研究报告仅供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及作者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任何后果负任何责任。
29、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经授权刊载、转发本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并注明本报告发布人
30、和发布日期,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未经授权或未按要求刊载、转发本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 投资评级基于分析师对报告发布日后6至12个月内行业或公司回报潜力相对基准表现的预期(A 股市场基准为沪深 300 指数,香港市场基准为恒生指数,美国市场基准为标普 500 指数,新三板基准指数为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北交所基准指数为北证50指数),具体如下:公司投资评级:买入: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上;增持:预期未来
31、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15%之间;中性: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5%之间;减持: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15%与-5%之间;卖出: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下。行业投资评级: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基准5%以上;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基准-5%与5%;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弱于基准5%以上。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比重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如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等,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东吴证券研究所苏州工业园区星阳街5号邮政编码:215021传真:(0512)62938527免责声明免责声明东吴证券 财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