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2024国家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之八通信基站机房节能降碳技术大中型通信机房节能降碳技术(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信部:2024国家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之八通信基站机房节能降碳技术大中型通信机房节能降碳技术(11页).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国家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4 年版)之八:通信基站、机房节能降碳技术(大中型通信机房节能降碳技术)(一)间接蒸发冷却制取冷风技术1.技术适用范围技术适用范围适用于通信机房空调系统。2.技术原理及工艺技术原理及工艺该技术采用高效低阻的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通过湿通道中的工作气流将室内高温回风冷却,制取冷风。该技术有 3 种运行模式:当机组在干模式运行时,室内回风与室外新风在芯体内部热交换,实现降温;当机组在湿模式运行时,室内回风通过芯体干通道与间接蒸发冷却芯体湿通道上经蒸发冷却降温的室外新风热交换,实现降温;当机组切换到混合模式时,室内回风通过芯体干通道与间接蒸发冷却芯体湿
2、通道上经蒸发冷却降温后的室外新风热交换,进一步通过机械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进行降温。技术原理如图 1 所示。2图 1 间接蒸发冷却制取冷风技术原理图3.技术功能特性及指标技术功能特性及指标采用露点间接蒸发冷却芯体,利用室外干球与湿球温差进行换热,使空气出风温度逼近露点温度,湿模式条件下蒸发效率更高,新风工作气流少,风阻小,能耗低。(1)干模式换热效率56.5%;(2)设备干模式能效比7.6;(3)湿模式换热效率76.5%;(4)设备混合模式能效比4.0。4.应用案例应用案例(1)项目基本情况:技术提供单位为澳蓝(福建)实业有限公司,应用单位为乌海联通数据中心。该项目为新建项目,乌海空气相对湿度低,
3、气3候干燥,该数据中心项目面积约 470.4 平方米,单层结构,层高约 6.5 米,建设配套的制冷系统。(2)主要技术改造内容:采用 4 台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ASK-J500A(3 用 1 备)进行制冷,设计总制冷量 600 千瓦,单台制冷量 210 千瓦,额定功率 39.5 千瓦,蒸发冷却功率 25.8 千瓦。建设周期 1 个月。(3)节能减碳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据统计,4 台机组年节电率可达 53%,年节电量 39.2 万千瓦时,折合年节约标准煤 121.5 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23.2 吨。投资额为 70 万元,投资回收期为 1 年。4(二)智能双循环(氟泵)多联模块化机房空调技术
4、1.技术适用范围技术适用范围适用于通信机房空调系统。2.技术原理及工艺技术原理及工艺该技术采用氟泵双环路技术及室外机集成技术,系统根据冷负荷总体需求,由室外主机模块集中制冷。压缩机制冷循环和氟泵组件各设置一套独立的控制器,控制总制冷量,通过电子膨胀阀及控制器,精确控制制冷剂流量。经第一环管和第二环管,将制冷剂按需分配至多个室内制冷末端,保证空调系统多场景适配性。工作原理如图 2 所示。图 2 智能双循环(氟泵)多联模块化机房空调工作原理图3.技术功能特性及指标技术功能特性及指标具有独立全变频压缩机和氟泵两个制冷系统,可根据需求实现机械制冷、自然冷却、混合制冷三种运行模式。(1)全年能效比(AE
5、ER)16;5(2)节约占地面积28%;(3)节约占地空间36%。4.应用案例应用案例(1)项目基本情况:技术提供单位为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应用单位为中国联通河南郑州二长通信云机房。该机房共 20 层,建筑高度约 95 米。机房楼空调采用风冷直膨式空调,室外机布置在北侧室外机平台,由于功率密度提升,室外机平台热岛效应明显,室外机经常出现连锁性停机保护。(2)主要技术改造内容:总共改造 2 个机房,新增 456 架服务器机架,其中 52 架单机架功耗为 12 千瓦,404 架单机架功耗为 4 千瓦。采用智能双循环(氟泵)多联模块化机房空调进行制冷,每个机房配置 15 台(13 用 2 备
6、)室内机,每台室内机显冷量不小于 90 千瓦,机房内采用“房间级空调+封闭冷通道”相结合的方式,将冷、热气流完全隔离。项目改造周期 6 个月。(3)节能减碳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据统计,电能利用效率(PUE)由 1.8 降至 1.28,空调系统年节电量为 298 万千瓦时,折合年节约标准煤 923.8 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457.3 吨。投资额为 635 万元,投资回收期为 1.2 年。6(三)基于低阻无耗材净化系统的新风自然冷却节能技术1.技术适用范围技术适用范围适用于通信机房空调系统。2.技术原理及工艺技术原理及工艺该技术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减少空调使用时间,降低通信机房的冷却能耗。使用低阻
7、、无耗材的空气洁净系统,直接利用自然冷源,保证机房室内的空气洁净度,空气阻力更小、后期运维成本低。技术原理如图 3 所示。图 3 新风自然冷却节能技术原理图3.技术功能特性及指标技术功能特性及指标充分利用室外自然冷源为通信机房降温,节电效果好;滤膜无须定期更换,可长期使用。(1)风量 3000m3/h;(2)PM2.5 过滤效率可达 99%。4.应用案例应用案例7(1)项目基本情况:技术提供单位为山东雪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应用单位为青岛市李沧区百通花园通信机房。该机房面积为 167.2 平方米,20202022 年的耗电量分别为 42.6 万千瓦时、41.7 万千瓦时、42.2万千瓦时,其中空
8、调系统耗电量约为 35%。(2)主要技术改造内容:采用 7 台低阻无耗材净化系统的新风自然冷却设备对机房进行冷却系统进行改造。项目改造周期 8 个月。(3)节能减碳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按照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测算,该技术在青岛地区的全年节电率为 65.7%,项目综合年节电量为 9.7 万千瓦时,折合年节约标准煤 30.1 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80.1 吨。投资额为 19.6 万元,投资回收期为 2.9 年。8(四)智能化能碳综合管控技术1.技术适用范围技术适用范围适用于通信基站、通信机房能源管理系统。2.技术原理及工艺技术原理及工艺该技术运用大规模采控技术对场景中温场传感器、能耗计量设备、制冷设
9、备等进行数据采集和调控,运用气流组织优化技术对现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提高温场交换效率;定制化配置蒸发冷空调,氟泵空调进行老旧设备改造或替换,支撑远程采控;通过人工智能调控制冷设备运行,协同运用光伏、储能等,实现一体化节能降碳管理能力。智慧碳能管控平台以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为支撑,实现对能量流、碳足迹等信息的采集监控、智能分析,支撑运营管理、事件预警、辅助决策。技术原理如图 4 所示。图 4 智能化能碳综合管控技术原理图93.技术功能特性及指标技术功能特性及指标具备储能远程调控能力,支持微电网场景下供能智能调度。(1)平台监测响应时间5 秒;(2)重要生产场景覆盖率 100%。4.应用案例应用
10、案例(1)项目基本情况:技术提供单位为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应用单位为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该公司为响应国家和集团对省公司数据中心及核心通信机楼节能降耗的要求,对省内 1126 个机房空调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2)主要技术改造内容:采用智慧碳能综合管控技术对其中 355 个机房空调系统进行改造,主要内容包括部署前传感设备、能耗计量设备,安装和调试制冷设备。项目改造周期 5 个月。(3)节能减碳效果及投资回收期:制冷设备整体能耗降低 6.28%,项目综合年节电量为 221.9万千瓦时,折合年节约标准煤 687.9 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829.8吨。投资额为 1200 万元,投资回收期为
11、5 年。10(五)基于运维策略模型的空调精准调控技术1.技术适用范围技术适用范围适用于通信机房空调系统。2.技术原理及工艺技术原理及工艺该技术通过机架实时功率、冷通道压差与温度等信息,调入通信机房节能运维策略模型,按照模型专家逻辑与边界条件自动生成动态优化控制策略,调整开度、频率等关键控制参数,对空调系统的风量和冷量进行合理控制,实现贴合 IT 设备负载的整体动态调优。系统架构如图 5 所示。图 5 基于运维策略模型的空调精准调控节能系统架构图3.技术功能特性及指标技术功能特性及指标将负载波动用于机房空调的实时调控,结合节能运维策略模型,按策略规则分配冷量,实现供需平衡。(1)空调智控比例80
12、%;11(2)机柜环境检测覆盖率 100%。4.应用案例应用案例(1)项目基本情况:技术提供单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应用单位为佛山移动三水数据中心第二通信机楼。该数据中心第二通信机楼改造前电能利用效率(PUE)为 1.57,空调系统能效偏低。(2)主要技术改造内容:采用基于运维策略模型的空调精准调控节能系统对机房空调系统进行改造,主要内容包括能源监管平台建设、中央空调冷源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建设、中央空调末端精细化管理控制系统建设等。项目改造周期 3 个月。(3)节能减碳效果及投资回收期:通过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认证,投入运行至今平均节能率为 13.4%,按照改造前每年用电量 5317 万千瓦时计算,项目综合年节电量为 712.5 万千瓦时,折合年节约标准煤 2208.8 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5875.4 吨。投资额为 1660 万元,投资回收期为 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