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三个皮匠官方微信【www3mbang】,回复【2018前三季度电影内容景气报告】免费获取报告
2018前三季度电影内容景气
中国VS北美:前三季度票房增速略超北美,观影人次多出北美4亿人次
中国VS北美票房:前三季度(截至9月20日)中国票房约70亿美元,与北美87亿美元相差约17亿美元,差距进一步缩小。票房同比增长14%,约超北美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中国观影人次约13.5亿,比北美多4.2亿人次。
国产VS进口:国产片竞争力增强,前三季度份额超进口片30个百分点
国产片VS进口片:前三季度(截至9月20日)国产片票房310亿元,份额65%,超进口片30个百分点,国产片强势崛起。前三季度票房TOP50中,国产片27部,贡献282.1亿元票房,平均单片票房约10.4亿元,进口片23部贡献147.6亿元票房,平均单片票房约6.4亿元,国产片单片竞争力超越进口片,票房TOP50影片中,国产片场均人次22,超过进口片的场均15人次。
内容供给:国产故事片总量平稳上升,上映率偏低不足五成
产量较大,上映率偏低:近年来国产片生产总量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但上映率一直未突破50%,近两年新上映国产片数量出现下滑趋势。
放映空间有待进一步释放:中国银幕数及观影人次均多于北美,但与北美年映700多部影片的市场容量相比,新映影片总量仅占北美的60%多。北美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分线发行模式,而中国影片放映趋于同质化,影院放映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
投资趋势:前三季度国产片总投资超90亿元,中成本以上投资产出较高
投资产出趋势:2018年前三季度新上映的200多部国产影片总投资预计90多亿元,单片平均成本约4千万元,单片平均票房约1.2亿元。中成本以上影片数量占比相比2014年提升4个百分点,平均票房从2014年的2.3亿元上升至6.9亿元,中成本以下影片单片票房几乎停滞不前。较高投资成本为电影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拉动影片产出规模提升。
投资规模:66%投资额流向高成本,影片投资结构需优化
投资规模及产出能力:国产电影66%流向高成本及以上影片,票房同样也集中在头部,高成本及以上投资规模影片票房份额约占62%。从票房盈利来看,高成本及超高成本影片盈利近三成,高于小体量投资的影片,电影高投资、高回报趋势明显,但也要避免盲目投资。腰部与尾部影片投资结构失衡,中、中高成本影片以14%的投资额贡献了26%的票房,而小、中小成本影片投资额占比20%,票房占比约为12%,电影投资结构待优化。
类型供需趋势:动作、喜剧仍供不应求,科幻、奇幻亟待突破
影片类型供需趋势:剧情、喜剧、动画、动作、爱情类为前三季度上映数量最多的五大类型,其中动作、喜剧类票房占比最高,显示供不应求。代表工业化的典型类型如奇幻、科幻、动画等整体表现欠佳,近年来国产影片不断尝试科幻、奇幻类影片的探索,部分奇幻类影片崭露头角,但国产科幻始终难有突破,类型化创作仍有待深入。
类型投资回报:喜剧、动作、奇幻盈利居多,国产科幻、惊悚亏损为主
影片类型票房盈亏现状:从不同类型电影投资回报情况看,2018年前三季度喜剧、动作、奇幻类影片盈利数量占比居多,国产科幻、惊悚以亏损为主。喜剧片《唐人街探案2》、动作片《红海行动》均为超高成本投资影片,票房纷纷超30亿。另一部超30亿影片《我不是药神》是剧情片中投资回报最高影片,也是今年以小博大的典型影片。
类型地域市场:三四五线城市更偏爱喜剧,动作、剧情更受一二线欢迎
类型地域偏好:2018前三季度票房TOP50国产影片中,喜剧、动作、剧情为票房贡献最多的三大类型,从不同级别城市观众来看,城市级别越往下沉,喜剧的票房贡献度越高,而动作片和剧情片在一二线城市的贡献度则明显高于三四五线城市。
典型案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同地域的类型偏好不是绝对的,只是一种大概率趋势,因为不同类型影片受到档期的影响较大。以2018前三季度国产票房TOP5影片为例,同样是喜剧片,春节档上映的《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记2》在三四五线城市的票房占比明显高于其它三部影片,而暑期档上映的《西虹市首富》则在一二线城市占比略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