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消费现状
1、人均粮食消费量有所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就中国的粮食消费情况来看,2013年-2019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持续下降,由148.71千克每人下降至148.71千克每人。就具体的品类消费结构变化来看,三大粮食作物(玉米、稻谷、小麦)的人均消费变化情况差异较大。其中,谷类类粮食作物人均消费量呈现出下降趋势,豆类粮食作物呈现出上升趋势,而薯类粮食作呈现出小幅波动增加趋势。
2013年-2019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分别为:148.71千克/年、141.04千克/年、134.5千克/年、132.82千克/年、130.12千克/年、127.23千克/年、130.11千克/年。
2013-2019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单位:千克/年)

2013-2019年中国细分粮食品种人均消费量(单位:千克/ 年)

2、国民膳食结构更加均衡
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人们的膳食结构改变,整体向着更加均衡合理的膳食结构进行调整。
就中国膳食结构变化来看,2013年-2019年,粮食、蔬菜及食用菌、瓜果类是中国人民食用的最多的食物,但是,在这几年间,粮食、蔬菜及食用菌的食用量均有所下降,瓜果类的食用量上升,食用量由2013年的11.26%上升到了2019年的15.23%。除此之外食用油的摄入量也相对减少,肉类、水产品、奶类、禽类、蛋类、食糖的摄入量均有所上升。
就合理膳食结构标准来看,中国人民的膳食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
中国膳食结构变化(单位:%)

合理膳食结构金字

3、合理膳食结构
和其他的粮食作物相比,大豆因为本身的特性,还具备了炼油及应用于饲养工业的用途,这些将会增加对大豆的需求。除此之外,大豆油因为营养成分较好,性价比高、精练技术成熟,口感好、没有杂味等优点成功的获得了中国大多数居民的喜爱,当前,大豆油是中国包装食用油当中最主要的消费品种。
2019每年,中国的大豆油消费占包装食用油消费总量的35%,压榨消费占到大豆消费总量的 84.07%。
2019年我国大豆消费结构(单位:%)

2019年我国包装食用油消费结构(单位:%)

数据来源:《前瞻:全球粮食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48页).pdf 》
推荐阅读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2021年中国与全球粮食政策报告-重新思考后新冠病毒世界的农业粮食体系(英文版)(96页).pdf》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38页).pdf》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价值数千亿美元的机遇 — 转变农业支持用途促进粮食体系转型(23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