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添加好友搜索关注公众号 “三个皮匠”,后台回复【2018年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白皮书】免费获取报告
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北京市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布局,并具备电子、通信、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具有在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政、产、学、研、用配套体系,科研创新能力强,产业基础雄厚、人才优势明显,为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原文来自皮匠网,关注“三个皮匠”微信公众号,每天分享最新行业报告)
重点领域优势突出
北京市在自动驾驶系统、出行服务、测试示范等领域具备国内领先乃至世界先进的优势。百度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全球首款L4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量产下线;滴滴在超过400 个城市为4.5 亿用户提供出行服务,日订单超过2500 万,全球60%网约车订单来自于滴滴出行服务平台。北京企业还建设了全球首条智能网联汽车潮汐试验道路,开发的低速无人环卫车已经服务于雄安新区,累计测试超过30万公里。
面临挑战
整体来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与技术研发相对薄弱,尤其在整车研发、传感器、计算平台等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标准、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道路交通智能化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晚。
北京市在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一是在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智能网联汽车核心电子件、车载智能化软硬件平台、智能感知部件、先进能源动力平台、车载通信系统等方面,关键技术掌控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二是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及配套体系仍需完善,传统汽车制造领域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积累与产品研发方面存在局限性,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制造的新型智能化汽车制造能力尚有不足。三是传统汽车设计制造与计算、通信等能力的融合与协同还需加强,从而进一步适应快速发展的汽车网联化、智能化需求。四是智能交通还需加强统筹规划,在智能路网、云管云控平台、应用示范等方面有待统一标准、提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