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60ms

对外贸易分析报告-PDF版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对外贸易
  • 亿邦智库:发现新增量-2023新兴市场出海生态洞察报告(28页).pdf

    发现新增量2023新兴市场出海生态洞察报告发布单位:亿邦智库(亿邦动力)2023.9亿邦智库亿邦智库跨境电商系列报告前言不确定环境下,全球市场分化依旧明显,外贸持续承压,挖掘新增量开拓新市场已成为出海企业共识。RCEP与“一带一路”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东南亚、拉美、中东及非洲等地区逐渐成为中企出海新机遇和突破口。我国与新兴市场产业互补性优势凸显,进一步激发贸易业态模式创新活力,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轮驱动,成为外贸增长新亮点。本报告是亿邦智库2023全球化新品牌洞察报告系列报告的子报告,聚焦新兴市场出海现状与挑战,探讨及呈现可行落地的本土化策略,助力出海企业在策略选择、用户洞察、本土经营及金融服务等方面提供参考与指引。CNTENTS04 金融科技赋能贸易出海03 货贸服贸出海双轮驱动02 新兴市场彰显韧性活力01 三大趋势引领行业方向三大趋势引领行业方向/01本土经营:扎根新市场,价值输出打开信任空间新兴市场各国的经济环境、政策法律、宗教文化、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对本土化经营提出更高要求。出海商家需要扎根当地市场,在产品开发、品牌建设、营销推广、物流仓储、供应链、经营管理等全套运作体系方面强化本土化运营的能力,减小对目标市场的认知偏差,通过持续地价值输出不断构建信任。更深的市场洞察更爆的适配产品更准的营销策略更厚的销售渠道更近的本土服务更好的用户体验产品本土化深刻理解当地风俗文化、购买习惯、消费偏好等,推出适合当地用户的本土化产品销售本土化需要针对不同市场及特色人群,拓宽多元化销售渠道,构建品牌认知营销本土化选择合适及优质的海外社交媒体及广告媒体等,洞察用户话题及流行趋势,开展本土化营销服务本土化组建本土化运营团队,招揽当地人才,适度下沉构建信任社交圈层,提升用户体验-5-得益于数字技术广泛运用于生产、物流、营销、支付等环节,出海企业运营效率得以大幅提升。与此同时,第三方服务机构凭借自身资源及科技优势持续创新丰富产品,紧抓新兴市场红利不断拓宽业务边界,推动货贸服贸协同发展,为出海企业提供数智化工具及一站式解决方案,快速响应市场新需求。全链路全场景数智化驱动数据分析支持精准决策数字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多样化方案满足个性需求云计算数智驱动:全链路全场景加速渗透,快速响应市场新需求B2B外贸不间断高效服务提升体验产品研发精准营销用户运营金融支付物流履约本地服务大数据物联网5GIoTAI游戏航旅留学线上货物贸易线上服务贸易物流-6-B2C跨境电商独立站合规发展:构筑创新发展基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合规发展知识产权商标专利包装产品说明产品品质资质许可产地证明ESG知识产权合规生产合规税务VAT法律法规贸易规则平台规则市场合规本土牌照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反欺诈金融合规伴随行业高质量发展,各国监管趋严,合规化经营成为有效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出海过程中企业应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政策、法规、文化、风险等,从产品、技术、支付、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强合规管理,打造长期竞争力。合规化熟悉本土法律经营有效保证多元化满足多市场多渠道业务合规需求透明化人工智能提升数据分析及风控能力,实现全流程安全可控-7-新兴市场彰显韧性活力/0230.2岁东南亚人口平均年龄50% 35岁以下人口占比2022年东南亚总人口6.8亿,主要六国人口达6亿,35岁以下人口占比超50%,网民用户规模4.6亿,互联网渗透率超75%。预计到2025年,东南亚数字经济规模将从2022年的近2000亿美元增长至33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20%。数字经济包括电商、旅游、食品和运输及线上付费媒体行业,其中,电商为主要推动力,2025年市场规模达21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7%,是出海企业关注的重点赛道。11213121181744192239222436202120222025E电商旅游食品和交通线上付费媒体东南亚市场:2025年数字经济达3300亿美元,电商年复合增长率达17%人口多:东南亚主要国家人口分布(百万人)新加坡5.9越南98.6泰国70.1马来西亚33.0菲律宾111.8印尼277.7资料来源:e-Conomy SEA 2022 report,eMarketer,Worldometers,We are social网民多:2022东南亚网民用户规模(百万人)爱社交:2022东南亚社交媒体渗透率高人口红利68.90 x.10.20.40.50.70%印尼越南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市场潜力超千亿:2021-2025东南亚数字经济交易规模(单位:千亿美元)低渗透:2021-2026东南亚电商渗透率37 11942.10.70.70(.50 .60.908.50&.20%东南亚中国美国201620212026E3302022-2025复合增长率(%)-9-460M2022年东南亚网民规模100M过去三年网民增长人数75% 网民占东南亚总人口8.9.4.0.5.4.4.2.5.0$.1).9%全球10.秘鲁9.加拿大8.越南7.印度尼西亚6.哥伦比亚5.墨西哥4.印度3.马来西亚2.菲律宾1.阿根廷增速快:2023E全球零售电商增长率TOP10面临挑战:用户需求差异化明显,提供本土化服务势在必行东南亚国家中,印尼和马来西亚以伊斯兰教为主;泰国及越南以佛教为主;菲律宾以天主教为主;新加坡则更加多元化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其他支付多样化21.855.519.450.512.848.10.98.813.816.920202025E卡国内支付手机钱包先享后付其他方式(如货到付款)渠道差异化宗教多元化本地物流体系细碎化多山、多岛、多林的复杂地形,对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挑战各国海关规定不一致,信息缺乏透明度印尼物流成本高,几乎占印尼GDP的 25%各国物流市场较为分散,最后一公里配送差异化较大1705x%折扣和优惠券网站零售网站线下传统零售社交媒体第三方电商平台第三方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线下商超及零售网站渠道多元化发展从银行卡到电子钱包,再到帮助客户分摊成本的先享后付,清晰且匹配的本地支付策略有助于提升用户转化2020:687亿美元2025E:1798亿美元2020-2025E东南亚地区支付规模(十亿美元)资料来源:iKala,IDC-10-东南亚国家具有丰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及消费习惯,用户需求差异化明显。出海企业需要提供本土化服务、做好本土化运营,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实现长效增长。【连连国际】东南亚本土支付解决方案助力商家链接全球商机连连国际基于连连在全球的60余张支付牌照搭建的全球支付网络,精准切入东南亚市场,打造了全球收单 国际钱包的产品解决方案,为东南亚本地线上线下商户、跨境电商企业、外贸企业、服务贸易企业等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全链路的本地支付、跨境支付及增值服务,助力东南亚商家全球化、数字化进程,连接全球商机。本土化资质本土化团队印尼、泰国、越南和新加坡四国设立办公室组建服务能力更强、更懂当地市场的本土化团队,提供中文、英语等多语种客服支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本土化贴心服务本土化支付泰国本土一站式综合支付解决方案:多款产品满足境内外企业支付需求本土生态资源连接能力联合当地优质生态合作伙伴,提供物流、营销、知产等增值服务,提供从0-1的全链路跨境贸易解决方案通过线下展会、沙龙等多样化活动,为客户精准捕捉商机、抢占先机基础服务 高效收付兑支持包括印尼盾,泰铢、马拉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越南盾在内的东南亚各币种及28种主流自由兑换币种的收、汇、付功能构建多款东南亚本土支付产品提供本土店铺收款、本地留学缴费服务、连连外贸支付东南亚本地收款账户等多个东南亚本土化产品,助力企业安全、高效收款、付款、汇款持有东南亚三国牌照,合规高效2019年,获得泰国央行(BOT)颁发的“银行卡支付”牌照和“授权支付”牌照2021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授予大型支付机构牌照(Major Payment Institution)2022年,印尼支付牌照落地2021年,连连泰国面向当地市场正式上线泰国本土一站式综合支付解决方案通过深厚服务经验、合规风控能力,本土化快速响应能力,全方位满足境内外企业的支付需求提供线下商户收款、线上独立站/APP收单、本地支付结合跨境收款、代付等多款产品率先接入麦当劳、Shopify等知名企业及平台,有效降低了企业所承担的跨境支付综合成本,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语言难:多使用葡萄牙语及西班牙语,日常运营及沟通难度较大物流难:拉美各国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承运能力差异较大,运输时效及成本较难掌控支付难:本地支付方式多样化,如即时支付PIX、现金支付Boleto等。支付方式零散,为跨境电商收款时聚合所有支付方式增加了难度人口红利多拉美总人口 6.5亿语言:西班牙和葡萄牙语网购人数多 3亿互联网渗透率 75%社媒渗透率 64%资料来源:AMI,Statista,The World Bank盘子大潜力足增速快257848763082920222023E2024E2025E巴西人口:2.15亿拉美第一大经济国墨西哥人口:1.3亿拉美第二大经济国30%中国拉丁美洲2022-2025拉美市场电商市场容量(千亿美元)拉美市场在全球电商市场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2022年,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三国进入全球电商增长率TOP10。得益于拉美地区网购人口及消费需求双高,2022年至2025年,拉美电商市场容量将从3780亿美元增长至8290亿美元的规模,保持25%的增长速度。拉美市场:人口基数大,发展持续向好的蓝海市场核心要点:提升本土化经营能力是出海企业的制胜关键面临主要挑战预计到2025年,拉美社交电商交易规模将从2022年的62亿美元增长至130亿美元6.217.9510.1813.0320222023E2024E2025E2022-2025拉美社交电商市场规模(千亿美元)相对于中国近30%的渗透率,拉美市场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12-专家观点专家观点【连连国际】专业扎实的拉美本土化金融服务助力企业长效经营连连国际拉美市场本土化四大能力布局拉美多年,本地部署成熟携手有资质的合作伙伴,打造省心、便捷、高效的跨境支付体验打通境内外资金结算通道,通过技术迭代令支付成功率与客户转化率明显上升,有效降低了支付综合成本,提升资金周转效率构建服务能力更强、更懂当地市场的本土化团队,提供本地化贴心服务提供中文、葡语、英语等多语种客服支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破解语言难、物流难等痛点高效收、汇、付:支持包括墨西哥比索在内的全球28种主流币种全球收单,接入多种本地支付方式:巴西子公司接入以Pix、Boleto为代表的多种新兴本地支付方式,帮助商户触达更多潜在买家全链路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境内外优质金融机构合作,打造了纯线上化的全链路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提供金融及外汇相关服务安全合规,高效省心一站式解决方案,让出海更简单本土化团队本土化支付本土化资质本土化服务,解决经营痛点聚合资源,抢占先机本土化合作伙伴上线美客多Mercado Libre平台墨西哥及巴西本土店收款服务,夯实本土化经营携手美客多Mercado Libre平台打造闭门沙龙、招商大会等各类深度活动、助力企业出海拉美,抢占先机依托在拉美市场的多年布局,连连国际凭借本土化资质、本土化支付、本土化合作伙伴及本土化团队,构建专业扎实的本土化金融支付服务,助力出海企业高效增长。中东市场:处于快速起步阶段,购买力强且客单价高中东地区累计人口超4.9亿,超过50%的常住人口为年轻人,平均年龄25岁,人口红利明显。预计2025年,中东电商交易规模将从2020年的220亿美元增长至500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10%。沙特和阿联酋是该地区最大、增长最快的电商市场,购买力强劲且消费水平高。同时,支付和物流环节是制约电商发展的主要痛点,需要本地化的服务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阿联酋沙特经济水平高2022年阿联酋人均GDP超5万美元,位居全球第17位,高于德国和英国2022年沙特人均GDP超3万美元,位居全球第34位,高于西班牙和葡萄牙0 50 100 150 200140100150英国沙特阿联酋中国美国150150消费水平高社交化无处不在本地化要求很高高品质要求90%产品依赖进口中东地区交易规模22050020202025E110%市场洞察阿联酋互联网渗透率高达100%,网购比例超68%沙特互联网渗透率高达92%,网购比例超62%线上渗透率高-14-支付方式多样化电商支付方式中,信用卡占据了31%的市场份额,数字钱包占17%,银行转账占16%,货到付款占14%,借记卡占13%线下销售场景中,现金支付占有率第一,信用卡成为仅次于现金的第二大支付方式人口非常年轻资料来源:Statista,The World Bank,Bain,WorldPay&FIS中东客单价与发达电商市场对比(美元)货贸服贸出海双轮驱动/03政策及市场红利叠加,激发中企出海新兴市场政策红利加持下,新兴市场在行业市场红利基础上,不断释放数字化转型红利及模式创新红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输出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将“中国模式”的可行性经验成功复制到新兴市场,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助力本土经济发展,实现互惠共赢。2023年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RCEP从降低货物贸易关税、规范投资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跨境贸易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吸引更多跨境企业入局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自2013年以来,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强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经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0到2022年,东盟已连续三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超过欧盟和美国RCEP协定加强贸易往来,助力区域内国家贸易提速换挡“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巨大机遇行业市场红利低电商渗透人口年轻化高度移动化消费升级化数字化转型红利物流金融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红利短视频/直播社交游戏-15-资料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公开资料收集货贸出海:2023年上半年我国对非洲、东盟及拉美出口同比增速位居前三以中国供应链优势为重要支撑,2023年上半年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货物贸易规模不断提升,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达6.89万亿元,同比增长9.8%,高出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比重达34.3%;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值3.0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出口1.81万亿元,增长8.6%;对非洲、拉丁美洲出口分别增长23.7%及6.0%;对欧盟出口与同期持平;对美国出口同期下滑12.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7.5%占我国外贸进出口30.8%对东盟进出口贸易额6.89万亿元同比增长9.8%占进出口总值比重34.3%进出口贸易额3.0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出口1.81万亿元增长8.6 231月-6月资料来源:海关总署消费电子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美妆个护汽车家具家居服装橡胶制品纺织原料金属制品蓄电池电子元件对非洲及拉丁美洲同期对比对欧盟及美国同期对比对欧盟出口持平0%对美国出口下滑12.0%对非洲出口增长23.7%对拉美出口增长6.0%服贸出海:新服务、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满足多样化场景需求31,358.4亿元8.5%同比增长其中:13,639.2亿元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服务贸易信息服务旅游服务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留学教育人力资源当前,数字技术加速渗透催生跨境出海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及技术密集型升级,以信息服务、物流运输、留学教育、旅游服务、金融服务等为代表的服务贸易焕发蓬勃生机。2023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14万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提升至43.5%。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下,中国与RCEP区域内国家的服务贸易往来有望得到较大幅度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服务贸易合作潜力将进一步释放。43.5%占服务进出口总体比重新服务新技术新场景资料来源:商务部-18-2023年1-6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服务出口 7923.4亿元同比增长16%服务进口5715.8亿元同比增长7.5%金融科技赋能贸易出海/04以技术、场景、产品创新为驱动,产业级金融服务生态加速构建在新兴市场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并举发展的背景下,便捷高效的跨境支付与资金管理需求猛增。据亿邦智库调研,出海企业对跨境金融服务的受关注度高达34.19%。以数字技术及消费场景洞察为驱动,跨境金融服务机构基于出海企业多主体、多市场、多场景、多币种、多维度的服务需求,围绕本土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协同生态伙伴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构建产业级金融服务新生态。产业级金融服务新生态基础跨境收付兑提供收款收单、实名支付及购汇多样化金融服务提供融资、风控服务、多币种现金管理、外汇、保理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系统大数据分析基于支付系统大数据分析,提升多平台数字化经营及风控能力运营端增值服务提供开店培训、营销推广、ERP及财税、物流售后及本地化服务全场景支付服务品牌企业(独立站)第三方平台卖家外贸企业服贸企业针对服务贸易场景化需求,提供航旅、留学教育、国际物流、MCN等个性化金融支付解决方案-20-34.19%出海企业关注跨境金融服务资料来源:亿邦智库调研新产品【连连国际】全链路数智化金融支付服务体系,助力企业高效合规出海针对不同类型出海企业服务需求,连连国际结合自研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构建起可服务全球企业的数字金融支付服务体系,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全球收单/收款支持银行转账、本地钱包和信用卡收单,支持使用货币种类130 全链路数智化金融支付服务体系收管兑付人民币购汇跨境高效合规的人民币购汇出境账户管理支持按照业务类型开设多个账户,统一入口体系化管理,便捷实现不同账户间的资金调拨和不同账户的收付款对象管理,实时对账汇兑服务7*24小时汇率实时报价,专业高效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案委托交易、锁汇等功能一应俱全全球付款支持电子账单支付、信用卡支付、本地分发和跨境汇款,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及地区API开放敏捷输出遍布全球的业务网络成熟跨境贸易服务经验全球合规本地化经营能力KYC/KYB审核反洗钱/反欺诈底层技术与风控模型资金安全隐私保护 顺应服贸出海数字化发展趋势,2022年连连国际正式上线服务贸易行业解决方案,即依托发展成熟的跨境全链路收付兑能力和境内外双边持牌资质,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支付及复杂资金处理场景,为国际物流、旅游行业、留学教育、薪资分发、跨境医疗等不同出海行业的客户提供安全合规、高效低成本的支付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本增效,破解跨境服务贸易支付难题。【连连服贸】全场景服贸行业综合解决方案破解跨境支付难题全场景定制化全球收付及账户管理旅游行业国际物流留学教育服务佣金广告行业薪资分发技术服务跨境医疗场景多、碎片化支付多头对接资金归集难对账分账效率低跨境贸易支付痛难点可以实现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完成全球收付兑,助力用户降本增效,破解跨境服务贸易支付难题-22-连连国际服务贸易行业综合解决方案连连一站式薪酬支付解决方案支持为人力资源企业、用工平台以及国内外公司全球薪酬发放、利润结算,满足欧美、东南亚等主流地区币种支付需求,同时支持电子账单支付、信用卡支付、超过15个国家/地区的本地分发和全球180个国家的跨境汇款。一站式薪酬支付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新加坡德丰船务公司DEFENG INTERNATIONAL LINES PTE.LTD薪金支付痛难点50-60%薪金占整个公司业务支付比例高频高额支出支付与管理难连连薪酬支付解决方案 一站式 合规化 数智化针对德丰多部门薪酬发放问题,线上薪酬管理与支付优化方案助力企业高效完成薪酬发放,降低成本 主营业务: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国际船舶管理、船员管理业务,同境内外多家知名船东有深度合作。公司部门:德丰设有船员部、业务部、证件部、船管部及综合行政部等主要部门数字化程度低且依赖大量人工操作与计算多元化收款/收单方式覆盖国际信用卡和本地支付方式收单,使用虚拟信用卡充值方便,收付灵活多渠道全球分发支持全球20 币种首付款,适用境外推广佣金,薪资等结算汇率无忧 成本可控透明汇率,外汇风险管理工具锁汇,多重机制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方案灵活 满足所需支持API/直连企业资金中心/财务系统,支持私有化部署东南亚本地留学缴费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伴随经济发展,东南亚家庭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海外留学趋势愈加明显,众多中国留学机构着手将国内成熟的服务经验拓展至东南亚地区。为更全面服务留学机构业务,连连国际正式上线东南亚本地留学缴费服务,为在欧美澳等主流国家和地区留学的东南亚学生提供支付服务,支持学生通过本国原币种完成留学费用汇款。留学机构缴费痛点渠道多管理难资金到账慢跨境支付涉及场景多,多渠道资金管理不便传统电汇流程繁琐,易出错,到账慢收款方需求复杂海外院校收款需求多样,国内渠道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汇损风险高外汇持续波动,影响企业利润 面对东南亚本地如新加坡、印尼、泰国等留学生,支持学生通过本国货币缴款 留学机构提供多样化缴费方式,满足不同国家院校需求 支持企业以更优汇率换汇,并最快当日到达境外学校账户 一对一专属服务,全线上操作连连东南亚本地留学缴费服务-24-跨境收付兑解决方案直击航旅支付三大痛点2023年1月-6月,中国旅行服务进出口5525.4亿元,同比增长65.4,是增长最快的服务贸易领域。针对出境游、入境游及境外游三大场景,连连国际可为机票代理商、酒店代理商、出境社、入境社、租车公司、批发商、OTA(在线旅游提供商)及TMC(商旅服务商)等旅游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场景化支付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长效经营。机票代理商酒店代理商出境社入境社连连旅游行业跨境支付与账户管理解决方案入境游境外游三大航旅场景TMC企业综合账户体系人民币跨境、境内外收付一体 境内外分发一体统一管理后台全球首款、全球收单、全球付款、多渠道资金分发支持私有化部署API、直连企业资金中心、财务系统产业链相关企业批发商OTA连连能力输出租车公司旅游企业无实体商品,在审查贸易的真实性和交易价格的合理性上往往困难重重在传统香港银行账户开户和贸易款项的结算都比较困难面临申报材料多、流程长、资金周转率低等诸多难题不涉及到实体商品,限制多,基本依靠离岸银行收付款在线航旅支付三大痛点出境游面向零售、跨境电商和产业互联网行业,进行专业研究、趋势前瞻是企业创新、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的重要参考,由亿邦专家级发布人召开双线发布会,全网传播下载,多家媒体分发重点报告:未来零售、跨境电商、产业互联网等系列发展报告依据客户个性化需求,针对性帮助客户完成符合需求的行业研究,真实展示客户的行业趋势洞察和引领能力,为相关合作伙伴企业决策提供专业的研究参考适用对象:有行业创新引领能力的企业梳理企业商业模式,提炼企业产业互联网、跨境电商或新消费品牌价值,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面向人群:产业互联网、跨境电商、新消费品牌企业决策人由亿邦智库署名发布的研究性文章,基于事实研究,协助企业讲透商业价值,展示创新引领能力,积极影响上下游客户和资本市场的高维产品适用场景:Pre IPO、股权融资、合作伙伴的专业沟通场景亿邦智库部分研究成果面向零售、跨境电商和产业互联网创新企业形成有行业引领效应的媒体联合传播,并将成果分享给风险投资机构、券商、基金及产业政策研究部门参考关于亿邦智库 亿邦智库是亿邦动力旗下产业研究咨询机构。亿邦智库以“更懂行业”见长,以“专业、专注和专家”为特色,有敏锐的新观点洞察,有一线调研数据,有鲜活企业案例,有电商及产业数字化方法论,在未来零售、跨境电商、产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领先的智库品牌影响力。亿邦智库也是长期为商务部、发改委等国家部委及各级政府,提供电子商务及产业数字化政策研究服务的知名专业机构。关于连连国际 连连国际(LianLian Global)是连连数字旗下核心品牌,是中国跨境贸易中支付金融与服务领域的综合创新型企业。连连国际凭借合规安全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搭建了畅达全球的支付金融网络与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贸易服务网络。围绕跨境企业核心需求,连连国际联合行业生态伙伴,打造了集一键开店、全球收付款、收单、全球分发、汇兑、融资服务平台、退税等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跨境贸易服务平台,助力中国品牌扬帆出海,货通全球。全球收单电商平台/外贸收款批量付款卖家保险融资服务平台锁定汇率币种管理国际付款连连卡提前收款跨境结售汇#1DTC品牌商多平台卖家初创卖家合规、安全、高效、低成本全链路一站式供应链/产业带对接知识产权服务投融资对接财税顾问海外对接出口退税VAT付款平台索赔人才培养品牌出海选品工具ERP工具海外广告物流推荐直播课程全球开店建站/店铺运营相关服务由连连国际合作机构提供汇率报价由合作银行提供综合以上能力,连连国际还提供专业的服务贸易行业解决方案旅游行业国际物流留学教育服务佣金广告行业薪资分发技术服务跨境医疗全球支付网络跨境贸易服务网络致力于成为全球贸易企业首选的一站式服务平台#1#2#1#2#1#1#1#1#1#1#1#1报告编写组亿邦智库 首席分析师樊 飞报告主笔报告指导亿邦智库 董事长郑 敏亿邦智库亿邦智库 执行院长亿邦动力 联合创始人王 姗刘 宸

    浏览量49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20 2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2023内贸集运行业格局优势、需求潜力及重点公司分析报告.pdf

    2023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目目录录一,一,如何理解内贸集运行业的投资机会,格局优势如何理解内贸集运行业的投资机会,格局优势,需求潜力需求潜力,7,一,内贸集运的商业逻辑,71,内贸集运的行业特征,.

    浏览量22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13 4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毕马威: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与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2023)(67页).pdf

    1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与海湾国家经贸合作日益紧密,带动双边贸易额实现迅猛增长。巨大的经济互补性不断激发双边贸易潜力,一方面,中国是海湾国家重要的能源进口国,与海湾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另一方面,高性价比的中国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和玩具等工业产品可以对海湾国家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形成补充,很好地满足海湾国家的消费需求。油气资源是海湾国家长期以来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海湾国家也纷纷出台经济转型规划,推动从依赖能源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转型。除了在能源领域改革之外,制造业、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以及旅游等非石油产业也是其转型的重点领域,通过出台一系列加大对外开放的政策,不断改善营商环境,积极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这将给中国企业赴中东地区拓展业务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了解海湾国家的经济形势、投资环境和行业机遇,毕马威中国推出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与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报告,聚焦海湾六国,对海湾地区的经济社会结构、贸易转型、营商环境、主权基金投资布局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并从中国与海湾国家的贸易投资现状以及具有投资吸引力的行业领域出发,探讨中国-中东经济合作的广阔前景。多年来,毕马威中国和海外成员所已经协助不少中国企业进入和拓展中东市场。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毕马威全球网络和行业经验及专业优势,结合我们的合作伙伴在中东当地的资源,为中国企业进入中东市场搭建体系化的交流平台,为中国企业和中东企业探索“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创新合作提供资源途径,为双方投资项目的落地以及可持续的经营和发展保驾护航。序言江立勤毕马威中国客户与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3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目录01海湾地区国家经济概览040402海湾国家加快向非能源贸易转型1603国际资本加大对海湾地区投资2604中东资本对外投资4405中国与中东经贸合作展望544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海湾地区国家经济概览015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数据来源:IMF,World Bank,UNCTAD,毕马威分析国家国家面积面积(万(万平方平方公里)公里)人口人口(百万百万)平均经济平均经济增速增速(20112011-20222022,%)国内生产国内生产总值总值(十亿美(十亿美元)元)人均人均GDPGDP(美元)(美元)失业失业率率(%)外商直接外商直接投资投资(20222022,百万美元)百万美元)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排名排名(20202020)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22536.23.51,108 31,850 5.67,886 62阿联酋阿联酋8.410.53.6508 51,306 2.822,736 16卡塔尔卡塔尔1.22.73.1225 84,425 0.176 77科威特科威特1.84.81.6185 38,329 2.5758 83阿曼阿曼314.62.7115 24,772 2.33,716 68巴林巴林0.11.52.744 28,785 1.41,951 43中东北非地区(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MENA)位于“一湾两洋三洲四峡五海”之地,东起波斯湾东部的伊朗,西至大西洋东岸的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是全球互联互通的关键枢纽之一,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重要地区。这一地区共包含22个经济体,总面积为1,472万平方公里,人口5.5亿,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其中,地处阿拉伯半岛的海湾国家近年来更是不断提高营商环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从依赖能源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的转型,积极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贸易投资展现出强劲的活力。我们通过聚焦海合会6国,分析中东地区经济发展趋势,探讨中国-中东经济合作的广阔前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简称:海合会,GCC)是中东地区重要的多边政治经济组织,旨在协调各国政策,推进经济一体化,加强地区防务和安全合作,缩小各国间社会、文化及教育差距。该组织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六大经济体。海合会地区陆地面积为2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6,000万,经济总量达到2.1万亿美元。其人均GDP达到3.4万美元,约为世界人均GDP的3倍(1.1万美元),也高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平均水平(1.4万美元)(表1)。表 1|海湾6国主要经济指标概览综述6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数据来源:英国石油公司(BP),毕马威分析0 0Pp 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占OPEC比重占全球比重得益于丰富的油气资源,能源及相关产业是海湾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数据,海湾地区(不含巴林)石油产量占全球的20%,占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比重超过60%(图1)。除阿联酋和巴林之外,石油和天然气相关产业占海合会国家GDP的比重超过40%。在财政方面,IMF于202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海合会国家政府从油气相关产业中获得的财政收入大约是非油气产业的8倍1。2022年OPEC和其他主要石油生产国协商提高石油产量,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推升国际原油价格,海合会国家的经济增长从2021年的3.1%加速至2022年的6.5%。其中,沙特和科威特在2022年经济增速分别达到7.6%与8.7%,是自2011年以来的最高增速。2023年3月,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简称: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公布2022年全年财务业务,公司净收入1,611亿美元,同比增长46.5%,创自上市以来最大增幅。此外,其他海合会国家经济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1The Future of Oil and Fiscal Sustainability in the GCC Region,IMF,February 2020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Departmental-Papers-Policy-Papers/Issues/2020/01/31/The-Future-of-Oil-and-Fiscal-Sustainability-in-the-GCC-Region-48934图 1|海湾5国(不含巴林)石油产量占比,%经济结构7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数据来源:IMF,毕马威分析-6-4-202468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实际GDP增速非石油领域GDP增速值得注意的是,石油收入的高增长和疫情限制措施放宽对海湾国家非石油部门产生积极的效应,并进一步加速经济反弹(图2)。在迪拜世博会、卡塔尔世界杯等重要世界活动的带动下,海湾国家旅游业持续回升。2022年四季度,海合会国家(除科威特外)旅客人数较2019年增长20%。目前,海合会国家正在评估一项地区“申根式”签证计划的可行性,希望通过这项举措能够延长国外游客在成员国停留时间,进一步促进海湾国家旅游业发展。图 2|海湾6国GDP增速,%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也值得关注。得益于活跃的国际能源市场、国外资本的流入和明显改善的财政情况,海合会国家也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能源、电力、水务和交通基础设施、商业和住宅房地产等。例如,自2010年取得世界杯举办权以来,卡塔尔对道路、桥梁、机场及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大量投资,总投资额高达2,200亿美元,2022年世界杯也因此被称为“最昂贵的世界杯”。此外,得益于良好的财政状况和经济转型的战略愿景,沙特在基础设施领域也开展了更多的建设。2022年3月,沙特对外公布超过60个水务项目,包括海水淡化、海水淡化 热电联产、污水处理、储水、输水管网等领域,计划在未来五年中分批分类招标,总投资约93.3亿美元。8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数据来源:IMF,毕马威分析-10-50510152000200420082012201620202024海湾国家全球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从经济发展前景来看,根据IMF的相关数据,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后服务业复苏提振影响的消退,石油需求下降,石油价格回落,低碳减排成为全球共识等因素影响,海湾国家经济增速趋于放缓,但受益于经济结构日趋多元化、能源转型步伐加快、以及平衡的外交战略和积极的经济政策,IMF预期海湾国家在2023至2027年期间仍将保持3%-4%的平均增速(图3)。图 3|全球实际GDP增速比较,%实际值预测值9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数据来源:IMF,毕马威分析注:该数据以各国人口数量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01020304019801983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200720102013201620192022从人均收入水平来看,得益于丰富的油气资源收入,2022年海合会人均GDP高达3.4万美元,全部为高收入国家,明显高于新兴市场经济体1.4万美元(图4)。但海合会成员国内部也存在较大差距,卡塔尔的人均GDP达到8.2万美元,排名全球第5,而阿曼的人均GDP则为2.3万美元,排名全球第46位。综合来看,海合会六国的人均GDP在绝对水平上处于全球前列,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消费市场前景广阔。尽管近年来全球经济和贸易活动有所减缓,通货膨胀持续存在,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海合会依托日益走高的天然气与石油价格、健康的公共财政和具有前瞻性的经济政策,已逐步发展为全球新兴产业的生产聚集地和重要的高端消费市场。图 4|海湾6国人均GDP,千美元10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数据来源:UNWPP,毕马威分析65etqptv55&)0&$%0 0%世界高收入国家海合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15-64岁人口其他年龄段人口从人口结构上来看,海合会国家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约为4,307万,占总人口的74%(图5),明显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65%)。人口抚养比为3:1,人口结构较为年轻。2根据这一制度,外籍劳工在该国居留或就业,需要取得本国“担保方”、即个人或企业雇主的许可;本国雇主对外籍劳工的就业自由享有相当大的控制权,不经雇主同意,外籍劳工不得离职、换工作或离开所在国家。图 5|海湾国家人口分布,%不过海合会国家总体劳动参与率2021年仅为69%,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66%)。主要是因为女性劳动参与率较低,仅为42.5%(全球为52%),女性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0%左右。海合会国家本国公民主要在政府部门或大型国企就业,来自南亚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外籍劳工是海合会国家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据海合会统计数据,本地区就业公民占就业总人数的1/3,而外籍劳工占比高达近2/3(图6)。其中卡塔尔外籍劳工占比高达94.3%。为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海合会各国纷纷出台政策,保护外籍劳工权益,提高外籍劳工待遇。沙特阿拉伯在2030年愿景(Vision 2030)中明确提出,努力改善外籍人士的居住和工作条件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外资提供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卡塔尔于2020年8月宣布废止“卡法拉”制度2,以保障外籍劳工权益。社会结构11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数据来源:GCC-STAT,科威特中央统计局,毕马威分析图 6|2021年海湾国家劳工占比,%在地理位置上,海湾地区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南接印度洋,控制霍尔木兹海峡与迪拜、科威特、吉达等多个重要国际港口,交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时,海湾国家地处热带,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水资源十分匮乏,粮食主要依赖进口。中东、北非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格局及各种安全挑战,给海湾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近两年,由于油价上涨、干旱等气候灾害和新冠疫情后农产品需求的恢复,全球粮价已经不断上涨。俄乌冲突卷入了世界上两个主要粮食出口国,也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供应危机。35.65.717.418.024.128.344.664.494.382.682.075.971.755.4020406080100海合会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阿曼巴林沙特阿拉伯本国公民占比外籍劳工占比12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海湾地区主要经济体概况沙特持续推动经济多元化进程以替代石油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支配地位。2016年4月,沙特正式发布2030愿景和2020国家转型计划,旨在改变产业结构从过度依赖石油经济向新能源、矿业、旅游业、农业、娱乐业等多样化领域拓展,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工业装备制造本地化等工业制造业发展,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并增加数字化服务种类。为实现这一愿景,沙特在政策执行层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快私有化进程、加大经济开放力度、减少政府补贴。2021年11月,沙特对外公布了规模达万亿级的国家投资战略,并表示这一战略将助力国民经济增长并推动实现2030愿景的诸多目标,包括将非石油政府收入从1,630亿沙特里亚尔增加到1万亿沙特里亚尔,外国直接投资(FDI)占比增加到占GDP的5.7%,非石油出口对GDP的贡献从16%升至50%,同时失业率降至7%。专题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王国是西亚北非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其地理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均占海合会各国总额的50%及以上,石油产业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从人口来看,沙特阿拉伯人口总量约为3,617万,劳动力人口占比70%以上,人均GDP高达4.7万美元,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从自然资源来看,沙特阿拉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其原油探明储量2,662亿桶,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探明储量9.42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丰富的油气资源和俄乌冲突后高企的国际油价极大程度带动了沙特阿拉伯经济增长。13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阿联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地处海湾地区进入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哈伊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万七个酋长国组成,是中东和北非第三大经济体(以美元汇率计算),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在自然资源方面,阿联酋油气资源丰富,原油探明储量978亿桶,居世界第七位,天然气探明储量6.09万亿立方米,排在全球第八位。石油化工产业是阿联酋的支柱产业,巨额稳定的石油收入是阿联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使其成为海湾地区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在人口方面,阿联酋人口950万,外籍人占88%,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国,人均GDP为4.77万美元,居民消费能力较强。在投资方面,得益于友好商业环境和优良基础设施,2021年阿联酋吸引外国资本流入量约464亿美元,是海合会中吸引外国资本和外国直接投资额最多的国家。为减少对石油产业的依赖,降低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阿联酋致力于推行经济多元化政策,支持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数字化转型投资,重点发展5G、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现已逐步发展成为中东地区的金融、商贸、物流、会展、旅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迪拜作为阿联酋石油储备最少的酋长国,其通过大规模融资和吸引外来人口,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旅游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等非石油经济,并取得相当成就。在旅游业方面,作为中东旅游市场的重要目的地之一,迪拜2023年一季度接待467万人次的国际游客,是疫情以来同期最高水平。2023年1月,迪拜公布了其新的经济发展计划“D33”,该计划将通过100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项目为迪拜增加数十亿迪拉姆收入,旨在2033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将迪拜打造为经济实力排名全球前三的国际化城市,并跻身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列。14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科威特科威特位于亚洲的阿拉伯湾(波斯湾)西北岸,与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相邻,同伊朗隔海相望。根据科威特中央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初,科威特总人口(包括外籍人口)约433.6万人,其中外籍人口294.4万人,占总人口的67.9%,主要来自印度、埃及、菲律宾、孟加拉国、叙利亚、斯里兰卡等国家。其中,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55.5%,外籍人口劳动力占总劳动力人口的82%。2022年科威特人均GDP为3.8万美元。科威特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不仅石油资源丰富,而且政局稳定,法律健全,市场需求较大,主权信用较高,开放水平居该地区前列,对外国投资者有较强的吸引力。石油、天然气工业是科威特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科威特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015亿桶,占世界储量的6.9%,居世界第6位;天然气储量为1.7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1%,居全球第18位。2021年,科威特石油及其副产品出口额575.7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91.6%。科威特信息产业在海湾地区排第三位,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近年来,科威特政府在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行业的同时,强调发展多元化经济,着力发展金融、贸易、旅游、会展等行业。科威特制订了2035国家愿景战略计划,旨在发挥私营企业在科威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生活全面均衡发展,实现社会公正。14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15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卡塔尔位于阿拉伯湾西海岸中部,政局稳定,社会治安良好。据卡塔尔规划和统计局数据,截止至2021年6月,卡塔尔常住人口总数为250.5万,其中卡塔尔籍公民约占15%,外籍人口约占85%,主要来自南亚、东南亚以及阿拉伯非石油出口国家,人均GDP居世界前列。卡塔尔油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262亿桶,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气储量25.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多年保持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地位。得益于丰富的油气资源,卡尔塔支柱产业是石油、天然气及与之相关的石化产业,长期以来占卡塔尔GDP的50%以上。卡塔尔能源公司于2017年宣布取消北方气田(North Field)禁令,启动了规模巨大的扩张计划,并于2022年和壳牌、埃克森等国际能源公司签订合资协议,旨在进一步提升液化天然气产能。受益于世界杯的积极影响,加之俄乌冲突后,卡塔尔出口欧盟国家的天然气激增,仅2022年上半年,卡塔尔的天然气收入就实现了翻倍式增长。得益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全民疫苗接种的快速推进和海外断交事件的和解,卡塔尔的旅游业等非石油经济部门表现亮眼。自2008年卡塔尔公布2030国家愿景起,卡塔尔就在力图使经济多元化,逐步减少对油气产业的依赖,通过加强与油气产业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发展、以及发展以创新为核心动力的知识经济,增强私营部门的作用与竞争力。目前,卡塔尔交通运输、媒体和金融行业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非油气部门在GDP中的占比已超过50%,经济转型成效斐然。卡塔尔15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16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海湾国家加快向非能源贸易转型0217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数据来源:OEC,毕马威分析0 0Pp095200020052010201520202021矿物燃料及相关产品黄金等贵金属化学品机械金属塑料和橡胶其他海湾国家贸易结构及发展趋势海湾地区六国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石油和天然气是其主要的支柱产业,制造业等非石油产业对外依赖较为严重,因此海湾国家货物贸易长期呈现出以能源换取工业制成品的模式。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以原油为主的矿物燃料及其相关产品仍然是海湾国家对外出口最多的商品,在整体货物出口中的占比常年维持在60%以上,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86%下降到2020年的54%和2021年的61%(图7)。由于石油出口收入与国际油价变动密切相关,如果国际油价频繁波动,石油出口收入也将不稳定,2014年和2020年以来的两轮油价的大幅下跌使得海湾国家石油出口收入锐减,在出口贸易中的占比也有所下降。近年来,全球能源转型给严重依赖油气收入的海湾国家带来严峻挑战,海湾各国纷纷出台经济转型规划,加快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的步伐,希望能逐步摆脱对油气出口的过度依赖。图 7|海湾国家货物出口商品结构,出口额占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数据来源:OEC,毕马威分析0 0Pp095200020052010201520202021机电产品机械设备黄金等贵金属交运设备矿物产品金属化学品纺织品其他进口商品结构方面,长期以来海湾国家工业化主要由炼油、石化和冶金工业主导,其他工业发展水平不高,海湾国家货物进口商品结构比较稳定,机电产品、机械设备、车辆等交运设备、钢铁、化学品以及纺织品是海湾国家进口的主要商品,这6类商品占海湾国家总进口额的50%以上。此外,海湾国家黄金珠宝等贵金属进口额快速增长,在全部商品进口金额中的占比已由1995年的4.1%大幅增加至2021年的15.3%(图8),这主要是由作为全球领先的黄金贸易中心的阿联酋拉动的,2021年阿联酋黄金和珠宝进口额增长了30%,并超过了700亿美元。图 8|海湾国家货物进口商品结构,进口额占比,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数据来源:OEC,毕马威分析0 0Pp095200020052010201520202021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美国其他贸易伙伴方面,从海湾国家的货物贸易结构就可以看出,其主要的贸易伙伴是具有较大能源需求的国家。2000年之前海合会6国50%以上的商品贸易都是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进行的,但是进入21世纪,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制造能力的崛起以及对能源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海合会与中印两国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自2018年以来,中国和印度分别位列海合会第一大和第三大货物贸易伙伴。特别是中国,占比快速提升,从1995年的2%上升至2021年的16%(图9)。欧盟、日本和美国货物进出口的比重已分别从1995年的19%、20%和13%降至2021年的11%、6%和4%,其三者在海湾国家货物贸易中的重要性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不过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与海湾国家货物贸易的减少也与发达国家在石油进口方面致力于实现多元化,逐步摆脱对中东地区的依赖有关。图 9|海湾国家主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货物贸易总额占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数据来源:EIA,毕马威分析以石油贸易为例,70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促使美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以降低美国能源市场风险,带动石油进口量快速增加,到1977年达到一个峰值,当时主要进口来源地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占美国全部石油进口量的70%(图10)。1977年之后,美国自OPEC和海湾国家的石油进口占比整体呈现下滑态势,特别是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认识到推行能源安全战略的紧迫性,主张减少对OPEC、中东地区的石油依赖,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加拿大以及非洲等地的新油田,并加大对国内页岩油、页岩气的开发。2021年美国在OPEC进口石油份额已下降至11%,在海湾国家进口份额下降至6%。与之相对应,90年代以来美国自加拿大进口石油量显著增加,加拿大逐步取代OPEC成为美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地,2021年占美国石油进口量的51%(表2)。图 10|1973-2021年美国石油进口来源地变化,千桶每日表 2|美国2021年和1977年石油进口来源地,石油进口量占比,%数据来源:EIA,毕马威分析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97319791985199119972003200920152021总进口OPEC海湾国家加拿大进口来源地1977年2021年加拿大6Q%墨西哥2%8%俄罗斯0%8%沙特16%5%哥伦比亚0%2!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当前美国已基本实现能源独立,据EIA数据显示,美国自1949年开始汇总石油进出口数据以来,已连续在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实现石油出口量大于进口量,成为石油净出口国,页岩油的大量开发以及增产石油使得美国本土石油生产能力快速攀升,2021年美国石油产量已高达每天1,877万桶,较2008年时的每天778万桶显著增加。虽然美国现在可以实现石油自给,但依然会从中东特别是沙特进口石油,目前美国仍有5%左右份额的石油会从沙特进口,沙特作为美国在中东的盟友,也是OPEC的核心成员,美国不仅需要沙特来平衡石油供需关系,还需要沙特来平衡复杂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由于中东地区在美国对外能源战略中的重要性有所削弱,海湾国家也开始多方面发展规避单一依靠美国的风险,中国成为其实现经济多元化转型的重要伙伴。21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22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20%-10%0 0P%海湾国家东盟非洲拉丁美洲欧盟美国韩国日本英国20212022中国与海湾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国与海湾国家的货物贸易往来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进入21世纪,随着中阿合作论坛的成立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双方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期,2022年海湾国家已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且中国自2018年开始就超过欧盟成为海湾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新冠疫情之后,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双边贸易表现非常亮眼,继2021年创下44.3%的增速新高后(图11),2022年再次录得27.1%的高位快速增长,遥遥领先于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及美国的增速,也快于中国与非洲、拉美等新兴经济体贸易发展的总体速度。进入2023年,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外需疲软,一季度中国与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增速均转为负值,但中国与海湾国家、东盟、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贸易增速仍保持了正增长,成为中国外贸的新亮点。图11|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增速,#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87.3 72.4 32.1 22.1 17.2 1.8 020406080100沙特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出口进口数据来源:EIA,毕马威分析沙特,17%阿曼,9%阿联酋,6%科威特,6%卡塔尔,2%伊拉克,11%俄罗斯,15%安哥拉,8%刚果,2%利比亚,1%其他,2%巴西,6%哥伦比亚,2%美国,2%其他,2%亚太,4%欧洲,5%中东中东,51Q%非洲非洲,13%西半球西半球,12%沙特和阿联酋为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前两大贸易伙伴,中国与这两个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占中国与海湾地区贸易总额的比例常年维持在70%左右。其中,2021年,中国与沙特双边贸易总额达到873亿美元(图12),占中海贸易总额的37.5%;与阿联酋贸易总额达到724亿美元,占比为31.1%。中国与海湾地区六国,除了对阿联酋和巴林为贸易顺差之外,对其余四国均长期处于逆差地位,这是因为沙特、阿曼、科威特和卡塔尔是中国主要的原油进口来源国,2021年中国从这四个国家合计进口原油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34%(图13),规模庞大。此外,阿联酋虽然也是中国主要的原油进口来源国,但阿联酋从中国进口产品涉及范围较广,总体进口规模也较大,因此是中国在海湾地区的主要贸易顺差国。图12|2021年中国与海湾国家的贸易往来,十亿美元图13|2021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进口份额占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数据来源:OEC,毕马威分析0 0Pp0 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原油气体燃料非油气商品中国与海湾国家双边贸易体现出巨大的经济互补性,一方面,海湾国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主要以能源相关产业为主,对于工业制成品和终端消费品的需求旺盛,中国具备完备的工业体系,商品种类丰富;另一方面,海湾地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地(40%)。从具体的商品结构来看,中国自海湾国家的进口以原油和天然气为主,当前两者仍占中国与海湾国家全部进口金额的70%以上。不过近几年中国自海湾国家进口非油气商品的规模也在逐步增加,2015年之后占比提升至20%以上(图14),未来非油气商品出口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体现出双边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更趋平衡。中国向海湾国家出口商品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主要有机电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金属、化学品、塑料橡胶以及交运设备等(图15)。图14|中国自海湾国家进口商品结构,进口额占比,%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数据来源:OEC,毕马威分析0 0Pp0%沙特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机电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金属杂项制品化学品塑料和橡胶交运设备岩石和玻璃鞋帽其他随着中国与中东地区双边贸易的持续升温,人民币结算在中东地区贸易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年2月,伊拉克央行宣布允许以人民币结算与中国的进口贸易,虽然此次不涉及石油贸易,但也打破了伊拉克之前一直采用美元结算自中国进口的局面。沙特和阿联酋等其他中东经济体也都在探索使用美元以外的货币建立非石油贸易体系。在油气大宗交易方面,在去年12月的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中国提出将继续从海合会国家持续大量进口原油,扩大进口液化天然气,并希望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目前,我国已先后与伊朗以及阿联酋开展了原油和天然气的人民币结算,虽然短期内打破石油美元计价体系难度很大,但从长远来看,以多种货币定价原油将是未来的大趋势。中国可以在原油开采、交易、定价等方面加深与沙特等OPEC石油输出国的关系,推动更多出口至中国的石油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图15|2021年中国向海湾国家出口商品结构,出口额占比,&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国际资本加大对海湾地区投资0327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506070809010020162017201820192020阿联酋巴林沙特阿曼卡塔尔科威特数据来源:World bank,毕马威分析营商和投资环境持续改善随着巴黎协定的深入推进,各国加速绿色低碳化转型,海湾国家正致力于从石油经济向多元化经济转型发展,吸引海外投资,进一步增强经济体的综合实力。尽管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海湾地区外商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海湾地区6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指数在过去5年间稳中有升(图16)。阿联酋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2020年在19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6位。与此同时,该国在商业效率方面排名第一,在政府效率方面排名第二,在经济表现方面排名第七。巴林由于在税收、施工许可和信用可得性等9大指标上均有所进步,是营商环境得分提升较多的经济体,排名也从2019年的62位上升至2020年的43位。沙特由于在过去几年降低了企业所需最低资本要求,以及引入重组结构,改革了之前的破产框架,营商环境得分有明显的提升,排名从92位上升至62位。科威特、阿曼和卡塔尔在过去5年营商环境得分也有小幅提升。可以看出,为吸引更多海外投资,海湾国家正在努力营造更好的营商和投资环境。图 16|海湾国家经济体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得分百分制28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开放程度上,阿联酋的第二大酋长国迪拜是海湾地区最早破除贸易壁垒的地区,开放的市场使迪拜逐步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中心,很多跨国企业将中东地区的总部设立在此。近年来,各国加速绿色低碳化转型,海湾国家也深刻意识到高度依赖石油产业的经济结构并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10余年是海湾国家实现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推进经济多元化发展,海湾地区经济体正在进行改革,包括开放娱乐业和旅游业、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等,逐步摆脱石油经济,实现经济结构多元化。2016年,沙特推出2030愿景。愿景的支柱之一是使沙特成为全球投资强国,实现国家收入的多元化,包括注重外来和私人投资,推进社会改革,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经过7年的发展,沙特政府按照2030愿景落实改革开放,在不少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比如沙特逐步放宽了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包括批发零售、工程、房地产和运输服务等行业,开放本国市场。促进外国投资者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参与教育、能源、运输、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近期,沙特启动了经济特区计划(Special EconomicZone),重点关注可再生能源、云计算、物流和数字经济等非传统投资领域。该计划旨在通过创造更有利的投资环境,包括有吸引力的公司税收、加快签证程序和财政激励等措施,在关键领域吸引高质量的外国直接投资。近年来,卡塔尔为推进经济多元化发展,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为外国企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并致力于成为开拓中亚、南亚和非洲等高增长市场的外资区域中心。卡塔尔政府于2019年7月宣布成立投资促进署(InvestmentPromotion Agency),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一体化投资解决方案,推进行业性投资促进活动,与政府各部门协同开展投资推广,以及提供政策咨询。阿曼政府2016年出台了坦菲兹计划(Tanfeedh),以制造业、旅游业、交通运输、能源采掘、农业和渔业为战略产业,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阿曼政府于2020年成立经济特区和自由区公共权力机构,促进经济特区、自由区和工业城市协调发展,加大阿曼同海外产能合作。根据加拿大智库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关于全球经济自由度的分析,海湾地区经济体自由度平均水平为7.02,好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75,以及东盟和拉美地区的平均水平,自由开放程度较高(图17)。在全球160个经济体中,巴林、阿联酋和卡塔尔属于第二梯队(排名2550),经济自由度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沙特、科威特和阿曼分列第86位、第88位和第93位,属于第三梯队。值得注意的是,沙特经过过去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自由度大幅上升,从2016年的102位上升至2020年的86位,并且好于世界平均水平,是进步最大的海湾地区经济体。外商投资政策29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6.757.027.006.707.477.476.996.786.736.656.26.46.66.87.07.27.47.6世界海湾国家东盟拉美巴林阿联酋卡塔尔沙特科威特阿曼数据来源:Fraser Institute,毕马威分析图 17|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基础设施方面,海湾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及两河流域之间,多面环海,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重要战略高地,港口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发达。海湾地区共拥有42个港口,其中阿联酋有16个港口,沙特有9个港口。根据世界银行关于全球集装箱港口表现指数的排名,海湾地区的港口运营效率较高,在全球348个港口中,有2个港口排名进入前5名,分别是阿曼的萨拉拉港口(Salalah),阿联酋的哈利法港口(Khalifa),并有10个港口排名进入前100名3。空运方面,海湾地区共拥有67个民用机场,其中沙特27个机场,阿联酋21个机场,卡塔尔有5个机场。卡塔尔的哈马德国际机场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球最佳机场,有效连接全球160多个目的地。数字基础设施上,海湾地区经济体互联网普及率较高,95%以上的人口使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超过100%,有利于数字经济业态的发展。此外,卡塔尔拥有全球首个商用5G网络,信息化程度较高,将有效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根据联合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2022年海湾地区6个国家在电信基础设施指数上的平均分为0.82,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0.57,较2016年0.65的平均水平有显著提升(图18)。其中阿联酋指数为0.93,排名全球第9名。电子政务总体排名上,海湾国家的平均分达到了0.79,同样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0.61。基础设施3The Container Port Performance Index 2022,Open knowledge repository,May 2023,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entities/publication/6a51b12c-77cd-4236-be5b-13e468fe0cca30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0.70.80.70.60.70.80.70.80.60.80.00.20.40.60.81.0综合电子政务在线参与在线服务人力资本电信基础设施海湾国家全球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毕马威分析图 18|全球电子政务指数值得注意的是,自2030愿景启动以来,沙特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致力于成为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主要运输和物流枢纽。疫情后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带动石油出口国经济持续复苏,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基础设施发展得到了稳定的资金支持,交通运输、电力、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发展提速。根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的“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沙特基建发展指数在71个经济体中排名第5位,较上年提升6位,是指数涨幅最大的经济体。海湾国家税收制度相对简单,税收便捷度较高。然而,税务当局正通过对立法进行实质性修改,力求向更成熟的税收制度迈进。例如我们看到阿联酋已开始实施企业所得税,巴林也可能会引入企业所得税。根据毕马威2022年中东和南亚税务指南,从当前的企业所得税来看,巴林没有企业所得税,阿联酋从2023年6月起开始征收9%的企业所得税,卡塔尔企业所得税为10%,阿曼和科威特则是15%,均为全球税率较低的经济体。沙特的企业所得税为20%,与全球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图19)。税收制度31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随着税收环境和立法的不断变化,当前税务领域的管理者正面临独特的挑战。他们既需要引进高端税务人才解决专业问题,同时也要采用关键税务相关技术来提高效率,在两者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毕马威在中东各国的成员所都配有税务专家,他们拥有服务中国企业的经验,可以为解读该地区的税收立法提供进一步协助。”毕马威中东、南亚及里海地区税务主管合伙人 Zubair Patel一些中东国家已经与他国商定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预计将签署生效。这表明中东地区的税收制度正在发展,政府意识到需要向成熟的税务管辖区看齐。对在中东各国都有业务的国际化企业来说,中东各地推行新税法初看会给他们带来挑战,但鉴于各国都是朝着符合国际原则的更先进的税收制度发展,我们预计企业可以顺利地将各地的新税法要求融入其税收系统。数据来源:毕马威2022年中东和南亚税务指南,美国税务基金会(Tax Foundation),毕马威分析20%9%0%0%5 %0%沙特科威特阿曼卡塔尔阿联酋巴林全球:25.4%图 19|海湾国家企业所得税率,2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沙特的企业所得税率在海湾地区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但其也为企业提供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比如沙特对在6个不发达省份的投资,且投资总额不少于26.6万美元的项目,给予十年的税收优惠。此外,对培训、雇佣沙特本土员工的企业也存在一定的税收减免。对工业投资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要求在扣除培训和雇佣沙特员工费用后进行,此项优惠可以跨年度结转,直到达到优惠总额或者优惠年限上限为止。长期以来,阿联酋实行的是免税制度,但自2023年6月1日起,阿联酋开始征收企业所得税,在税收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由于石油开采的可持续性降低,以及全球加速绿色低碳转型,这一税收改革反映了阿联酋政府为了减少对石油相关产业收入的依赖,以期实现财政收入可持续多元化发展。尽管企业所得税从0%提升至9%,但9%的企业所得税依然是全球相对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与此同时,阿联酋企业所得税法也规定了一些免税制度,比如,对社会结构和经济具有巨大重要性和贡献的政府控制的实体、优质的公益实体、公共或私人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基金、合格的投资基金可享受免税政策。年营业收入在300万迪拉姆(82万美元)以下的小企业可以申请税收减免。此外,为推动自由区经济发展,对于合格自由区企业的合格收入同样可以免税。据标准普尔评级机构估计,从2025年起,阿联酋企业所得税或为该国政府增加1.5%1.8%的收入4。4UAE begins corporate tax roll-out,with free zones exempted,Reuters,June 2023,https:/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毕马威阿联酋协助客户应对新的企业所得税挑战国内某领先的技术创新科技公司在阿联酋深耕多年,其在阿联酋的自由区设立的公司是整个中东区域的总部,从事货物分销并提供服务,同时控股分布在中东区域不同国家的多家子公司。对于能否满足合格自由区人的条件以适用0%所得税税率,该企业急于在新的所得税生效前得到答案,以便做好内部业务评估和规划。在毕马威中国的推荐下,该客户聘用了毕马威阿联酋的税务团队。在了解了客户的阿联酋公司的业务运营情况、财务状况以及未来业务规划之后,毕马威团队根据客户提供的财报、试算平衡表、营业执照和合同,设计了所得税评估的调查问卷,并与客户管理团队进行了业务访谈,对阿联酋所得税的适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包括应纳税人的确定、合格自由区人的评估、应税收入的预估、可抵扣的费用、特殊抵扣规则的利息费用、代扣税、所得税组、外国税收抵免等。其中针对客户最为关注的合格自由区人,毕马威团队详细评估了适用的条件,以及收入来源和类型,并从税务角度审视当前的集团结构,确定任何潜在的风险领域,以及从税收成本和行政角度确定潜在的规划机会,以提高税收效率。毕马威团队还协助企业确定需进一步考虑的税务优化机会,就这些机会的可行性和实施后可能产生的风险提供意见。在毕马威阿联酋税务团队的协助下,该客户获得了一份清晰、明确的所得税评估方案,以及后续税务架构的筹划安排。毕马威提供的专业的分析消除了客户对新税法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并且协助客户提高了税收效率,确保了规则的准备识别以满足遵从要求,避免税务风险。案例:案例一“中国企业需慎重应对新开征的阿联酋企业税,应审视公司实际的业务活动,识别集团现有转让定价安排中的风险,基于现有结构和拟议结构进行所得税影响的比较评估,并合理利用税务优惠条款,建立更有效率的税收模型。同时考量税务会计政策的调整,建立可以支持税金核算和报税的ERP系统,以全面实现税收遵从,为中东业务的成功保驾护航。”毕马威阿联酋企业税主管合伙人 Wassim Chahine34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数据来源: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毕马威分析注:A类经济体指人均GDP大于40,000美元的经济体。0246810创业融资总量创业融资获取容易度政府扶持创业政策税收扶持政府扶持创业项目专业学校创业教育大学创业教育研发转移商业及专业基础设施行业开放流动性行业限制程度基础建设社会文化创业氛围阿联酋沙特卡塔尔A类经济体均值满分数字经济时代,具有竞争力的初创生态系统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海湾地区已成为全球初创企业的重要枢纽。政府支持创新创业,并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提供商业加速器、融资服务和赞助计划。根据全球创业观察2022年报告,在全球51个经济体中,阿联酋被评为对全球初创公司和企业家最友好的生态系统,其次是沙特,卡塔尔排名第10位(图20)。2022年7月,阿联酋政府推出“NextGenFDI”倡议,旨在吸引全球数字化公司和高科技人才移居阿联酋,以知识驱动经济增长。通过简化企业注册流程,“NextGenFDI”倡议的实施预计将进一步吸引世界各地的创新和高科技公司迁往阿联酋。沙特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创业氛围日趋浓厚。90%的成年人认为在沙特创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并相信他们有能力在沙特创业。从行业上来看,沙特拥有约3600万人口,其中有近50%的人口是在30岁以下,消费能力较强。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显示,近90%的创业者将商业模式设定在消费领域,网上零售市场发展潜力较大。卡塔尔社会文化包容性较高,拥有超过85个不同国籍的常驻人口,有效将阿拉伯传统文化和世界现代文化融为一体。此外,卡塔尔教育相对发达,拥有全球排名第五的优质教育体系,能够为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是初创生态系统的一大优势。创新生态图 20|海湾国家初创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35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数据来源:UNCATD,毕马威分析4.3%6.6%-0.8%6.7%1.9.57.7%6.4.4%-12.3%4.8.1%-20%-10%0 0P 10-142015-192020-22全球中国东盟海湾国家全球对海湾地区投资现状2021年全球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4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3.7%。其中海湾地区经济体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达到452亿美元,较2020年提高182亿美元,同比增长67.5%。尽管受到俄乌冲突、高通胀和高公共债务压力的影响,2022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12%,海湾地区吸收外资步伐也有所放缓。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区2020-2022年的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平均增速达到了18.1%,显著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图21)。与疫情前相比,海湾地区正在成为全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最快的地区。分国家来看,由于沙特大力发展非油产业、阿联酋进一步加大在高科技、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外资吸引力,他们是该地区吸引外资最多的经济体。图 21|全球主要经济体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增速,6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数据来源:Haver,毕马威分析美国 11%中国 5%印度 3%日本 1%其他 7%匈牙利30%荷兰12%意大利7%瑞士5%德国3%卢森堡3%法国3%其他10%欧洲73%从投资存量上来看,截至2021年,海湾地区6个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存量达到了3,300亿美元,较2013年的1,360亿上升了近2,000亿美元,其中阿联酋投资存量接近2,500亿美元,占比达到了75%。欧洲是海湾地区经济体最主要的合作伙伴。截至2021年,欧洲对海湾地区的投资存量总额达到了2,400亿美元,占比超过了70%;其中匈牙利、荷兰、意大利、瑞士、德国对这六个国家的投资存量总额均超过100亿美元(图22)。此外美国和中国也是海湾地区主要的合作伙伴。截至2021年,美国对海湾地区投资存量总额约380亿美元,占比11.4%。中国对海湾地区投资存量总额为154亿美元,占比4.6%。图 22|海湾国家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分布,截至2021年投资存量占比,%从行业分布来看,由于海湾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因此全球主要经济体在这一市场上以能源和石油行业的投资为主,比如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炼油和石化项目等。此外,海湾国家正在加速发展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欧洲、美国、中国在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占比同样较大,包含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的修建。比如法国的建筑公司在卡塔尔承担了道路、桥梁等多个重要基础设施项目;而德国西门子公司在海湾地区参与了多个电力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与此同时,城市发展的规划和建设也吸引了来自欧洲、美国和中国投资者的目光,加大在商业地产、住宅项目和旅游地产的开发建设,房地产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之一。作为传统的金融服务提供商,欧洲和美国的金融机构也在海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提供财富管理、投融资支持等服务,促进海湾国家金融体系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海湾地区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旅游等商贸服务业、智慧农业、可再生能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正在吸引着海外投资者在此地区加大布局。根据卡塔尔投资促进署的数据,2022年有297.8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卡塔尔的135个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为商业服务以及信息、通信和技术(ICT),分别占到项目总数的33%和27%,而能源领域的投资仅有7个项目。可以看到,数字经济相关业态在这一地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7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41%8%4%1%29%4%7%2%4%0 0P%能源采掘业制造业商品贸易信息技术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20132021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毕马威分析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美国在海湾国家投资布局分布正在从能源开采制造转向商品贸易、信息技术和服务等新兴领域。其中商品贸易投资占比从2013年的4%上升至2021年的7%,而2021年美国在信息技术和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领域的投资也均较2013年实现了翻倍(图23)。图 23|美国在海湾国家投资存量行业占比,%此外,2020年荷兰与阿联酋成立合资企业,在阿布扎比沙漠中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农场,以期解决热带地区由于极端气候而造成的农业种植限制。在俄乌冲突背景下,这一项目也将有利于解决海湾地区面临的粮食危机。为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安全、加快经济转型,海湾地区国家也高度重视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发,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加快与欧洲、美国、中国公司联合开发一系列新能源、绿色技术试点项目。38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500%-400%-300%-200%-100%00 0%-1,00001,0002,0003,0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阿联酋沙特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海湾国家增速(%,右轴)中国对海湾国家投资现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2003年的28.5亿美元快速上升至2016年的1,962亿美元,之后有所回落,2021年中国对外投资1,788.2亿美元。根据UNCTAD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高达2.6万亿美元,占全球总存量的6%,排名从第25位上升至第3位,我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跨国直接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海湾地区作为全球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中国也正在不断加大对该地区的投资布局。目前我国已经同6个海湾地区国家分别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国对海湾六国的投资流量也从2003年的0.1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17亿美元(图24)。图 24|中国对海湾国家直接投资额,流量,百万美元39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多年来,毕马威中国已协助许多能源、基建、工业制造等行业的中企在中东进行投资,项目落地后,毕马威在中东地区的成员所继续为中企在当地的运营提供审计、税务、风控、合规、数字化转型等服务。当前,中东已成为“一带一路”重点投资区域,我们预计中企与海湾国家企业的合作将更为紧密,投资从传统的油气、基建等行业向高科技、数字化等新兴领域拓展。”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 毕马威中国海外投资并购交易咨询合伙人 李瑶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9.84 3.52 0.85 0.79 0.29 0.01 024681012阿联酋沙特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巴林截至2021年,我国对海湾六国的投资总存量为154亿美元,为其第5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从投资伙伴来看,阿联酋和沙特是中国在海湾地区的主要合作经济体。其中,中国对阿联酋的投资总存量为98.4亿美元,其次是沙特,投资总存量为35.2亿美元,两者占中国对海湾地区投资总存量的比重达到了87%(图25)。图 25|中国对海湾国家投资存量,截至2021年,十亿美元国有企业是中国投资中东地区的主要投资主体,投资领域集中在能源、地产、基础设施等。同时,随着海湾地区市场加大对外开放,民营企业在中东地区的投资也在迎头赶上,主要投向信息技术、金融服务业、商品零售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40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根据美国企业协会中国投资跟踪系统数据5,自2005年起,中国在海湾六国投资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个数达到240个,总计1,217.6亿美元。从行业分布来看,海湾国家石油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能源的开采和加工是双边投资合作的重要领域。该领域的79个项目的总投资额达到581亿美元,占比达到33%,主要分布在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图26)。其次是房地产领域,近年来,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家均在加强新城开发和住房建设,并鼓励国际投资者在该领域投资。中国参与房地产投资的项目个数逐年上升,截至2022年底达到了54个,投资总额为206亿美元。此外中国企业深度参与海湾国家铁路、公路、港口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39个交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53亿美元,主要集中在阿联酋和沙特。5 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AEI,https:/www.aei.org/china-global-investment-tracker/能源,33%房地产,23%交通,16%公共事业,8%化工制品,5%其他,15%数据来源: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毕马威分析图 26|2005-2022年中国在海湾国家投资行业分布,项目投资额占比,%随着中东地区大力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中国企业“出海”中东也正进入新阶段。基建和能源项目依然强劲,在制造业、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投资也增长迅速。例如,2020年11月,深工新材总投资8.9亿美元的沙特塑胶光学智能电子产业制造基地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以沙特石油炼化产品资源为基础,研发和生产航空、汽车等特定行业需要的塑胶配件,并配套研发生产半导体LED光源,AI控制模块及智能家电等产品,未来致力于在沙特打造塑胶新材电子光学产业园。41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在新能源领域,海湾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照条件,发展光伏项目可以帮助优化其电力能源结构,减少对石油资源的消耗。中国作为拥有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经济体,在新能源领域的双边合作也正在进一步深化。2020年,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组件供应商晶科能源与法国电力公司合作,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开发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Al Dhafra,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吉瓦(GW)。Al Dhafra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可满足约16万户阿联酋家庭的用电需求,使阿布扎比光伏装机总容量提高到3.2GW,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过360万吨。此外,晶科能源在2022年中标沙特Saad地区300兆瓦(MW)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76 亿千瓦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变革,海湾地区国家也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中国企业凭借在数字化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加速进入这一市场,同海湾国家开展务实合作。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都在当地与电信服务商达成合作6。2022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与沙特电信合资成立云计算公司7。新公司的成立将有助于沙特发展数字基础设施,为在沙特运营的公司提供先进的数据存储服务和解决方案。2022年10月,华为与沙特签署备忘录,将进一步加强在该国的云计算和智能基础设施投资,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国际投资进入沙特,同时可以更好地为进入中东地区的中国公司发展助力。6 出海中东,中企掘金正当时,钛媒体,2023年3月,https:/ 沙特电信宣布与阿里云成立合资公司,阿里云,2023年6月,https:/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中东的新能源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资源禀赋好,市场空间广阔,同时竞争激烈。中国企业具备技术和成本优势,加之当前中国正在深化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中企抢抓中东新能源投资机遇恰逢其时。然而在交易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尽职调查等手段,充分识别海外投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对投资价值做出合理判断,积极并理性地参与中东的新能源投资。”毕马威中国交易战略与并购融资服务合伙人 张佳宇毕马威中国协助国内某大型能源企业收购中东某国光伏资产股权国内一家大型能源央企拟参与中东某国光伏项目的股权竞标,聘请毕马威中国为其财税顾问提供“一站式”并购咨询服务。毕马威中国团队协助客户制定项目流程和时间表,把握整体交易安排,牵头管理尽职调查过程,协助管理和协调客户项目团队以及各专业顾问团队(财税、市场、法律等)的沟通。毕马威中国团队和海外团队紧密合作,针对该国三家运营期的光伏项目公司开展财务和税务尽职调查、税制分析及税务架构筹划工作,识别财税主要风险并提出解决方案。基于目标公司的财务预测及与客户讨论的调整,毕马威团队完成了投资价值分析,从商务、财务、税务、市场、融资的角度分析项目需要关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风险管理方案和缓解措施。同时,毕马威并购专家向客户提供了报价策略及技巧方面的建议,并协助准备约束性报价函,以及协助客户及法律顾问审阅股权转让协议,分析尽职调查相关发现及其对商业、财务及税务相关条款的影响,并对条款修改提出建议。毕马威作为财税顾问,通过以往交易经验和专业知识,以及对电力市场和行业的了解,帮助客户对于项目风险和价值做出了合理的判断。案例:案例二43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国家国家所属行业所属行业360mea Ltd360mea Ltd阿联酋科技Aramco Gas Pipelines CoAramco Gas Pipelines Co沙特能源Aramco Oil Pipelines CoAramco Oil Pipelines Co沙特能源ElkasoElkaso阿联酋科技Fenix Technologies LtdFenix Technologies Ltd阿联酋消费FlexxPayFlexxPay FZ LLCFZ LLC阿联酋工业iMile Delivery LLCiMile Delivery LLC阿联酋工业KitopiKitopi Catering Services LLCCatering Services LLC阿联酋科技Magpie ProtocolMagpie Protocol阿联酋科技MelltooMelltoo FZEFZE阿联酋科技SaryS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沙特科技SwvlSwvl for Smart Transport for Smart Transport Applications&Services LLCApplications&Services LLC阿联酋科技Tabby FZTabby FZ-LLCLLC阿联酋金融TarabutTarabut Gateway WLLGateway WLL巴林金融TraveazyTraveazy DMCCDMCC阿联酋消费ZidZid HoldingHolding沙特消费ZywaZywa Technologies LtdTechnologies Ltd阿联酋科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股权投资机构也在加入投资中东的热潮中,国内机构投资人前往迪拜、阿布扎比、利雅得等城市,寻求好的项目和投资机会。伴随着海湾国家经济多元化的转型,中国投资者希望可以把中国市场里成功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带到中东,实现“中国方案 本土产能”的双赢局面。据Refinitiv统计,2018年以来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参与了海湾地区17家企业的股权投资项目(表3)。从国家来看,主要分布在阿联酋和沙特,分别投资了12个和4个项目。从行业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业。还有一些项目涉及电子商务、循环经济等。随着中国从疫情中重新开放,后续将会有更多的项目落地海湾国家。数据来源:Refinitiv,毕马威分析表 3|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在海湾国家投资项目44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中东资本对外投资0445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数据来源:SWFI,毕马威分析主权基金名称主权基金名称资产规模资产规模(十亿美元十亿美元)区域区域国家国家创始创始年份年份资金来源资金来源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1372欧洲挪威1990大宗商品中投公司中投公司1351亚洲中国2007非大宗商品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1020亚洲中国1997非大宗商品阿布扎比投资局阿布扎比投资局853中东阿联酋1976大宗商品科威特投资局科威特投资局750中东科威特1953大宗商品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690亚洲新加坡1981非大宗商品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沙特公共投资基金650中东沙特阿拉伯1971非大宗商品香港金融管理局投资组合香港金融管理局投资组合514亚洲中国香港1993非大宗商品淡马锡公司淡马锡公司497亚洲新加坡1974非大宗商品卡塔尔投资局卡塔尔投资局475亚洲卡塔尔2005大宗商品海湾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布局海湾国家凭借其丰富的能源资源、战略地理位置以及不断推进的经济多元化政策,成功地积累了大量的资本。由于海湾国家各国主要资产来自于大宗商品交易,近年来疫情后经济复苏以及俄乌冲突等原因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各国政府持有的国家主权基金资产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5月份,全球前10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海湾国家主权基金就占据了4席(表4)。阿布扎比投资局、科威特投资局、沙特公共管理基金、卡塔尔投资局的资产规模分别达到了8,530亿、7,500亿、6,500亿和4,750亿美金,分别位列全球主权基金规模的第4、5、7、10名,占规模前10名的资金总额的33%。这种规模庞大且快速增长的趋势对海湾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能够利用这些资金进行国内发展、支持关键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对外投资来获得更高的回报率和国际影响力。表 4|全球主权基金规模前10名情况46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数据来源:阿布扎比投资局,毕马威分析327775502214215151210101077505101520253035404550发达经济体权益新兴市场权益政府债券私募股权另类投资(含风投与期权)房地产现金信贷基金基建小型公司权益从投资产品来看,海湾国家的主权基金投资版图广阔,赛道多元。发达经济体的权益产品、国债等传统投资项目最受中东国家的青睐。比如,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2021年的财报显示,在其国际资产投资类别分布中,发达经济体的权益产品就占到三分之一及以上,叠加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权益与政府债券则最高可占到到全体投资比重的的70%左右(图27)。从2019年到2021年的数据变化显示,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局势的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降低,新兴市场权益类产品、政府债券、信贷基金的投资占比小幅度收缩。而随着私募股权市场的复苏,私募股权的投资占比呈逐年扩大的态势,可投区间从2019年的2%8%,提升至2021年的7%。而基建的可投资占比也有所增长从2019年的1%5%,提升至2021年的2%7%。图 27|阿布扎比投资局2021年的资产类别分布区间,%与阿布扎比投资局追求稳定的投资策略不同,另一家同样位于阿联酋、全球排名第13名的国家主权投资基金穆巴达拉(Mubadala),更倾向于追求高收益,对公私募股权有着浓厚的兴趣。由阿布扎比政府全资持有的穆巴达拉成立于21世纪初,相比较于阿布扎比投资局,穆巴达拉的战略专注于为阿布扎比带来强劲的财务业绩和切实效益的长期资本密集型项目。目前,该主权基金拥有资产规模2,875亿美金,私募股权投资占比约为36%,公开募股占比27%,二者之和超过了六成(图28)。此外,其另类投资占比也达到了约六分之一。可以看到,主权基金投资项目的日益丰富,能够规避被传统投资赛道所束缚的风险。47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数据来源:穆巴达拉年报,毕马威分析私募股权,36%房地产与基建,15%公开募股,27%另类投资,16%信贷基金,6%图 28|穆巴达拉2022年资产类别分布,%从投资模式来看,以往海湾国家的投资策略较为被动,更偏向于选择更懂得当地情况的外国基金公司,仅出资担任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如沙特公共投资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和卡塔尔投资局都通过软银集团旗下的愿景基金(Vision Fund)间接对中国的初创高科技企业进行风险投资。但2019年以来,海湾国家各国陆续宣布新的投资战略。新战略将基于积极的主动管理模式,扩大其在各国驻地的团队,例如成立该国主权基金的域外办公室,增设驻地全权董事会代表等,以便直接参与投资公司的董事会日程,或直接派人参与所投公司的经营和再投资业务,减少之前作为有限合伙人的决策限制。新的投资模式使海湾国家主权投资基金能够更深入地参与经营和投资,可助力国家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战略。从地域上看,海湾国家的主权投资基金传统上普遍青睐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一方面缘于中东资本注重投资信用与成熟体制,而欧美发达经济体的资本运作历史悠久,机制成熟,信用良好。另一方面,欧美地区的投资产品丰富完善,且有多样化的运作模式,如各级代理投资,合伙人制度等,供海湾国家进行投资选择。此外,在世界经济波动加大的时候,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资产避险能力较强,有助于投资者维护自身的权益和财富。在阿布扎比投资局的组合中,对北美投资比例区间由2019年的35P%增长至2021年的45%(图29)。而在阿曼投资局的组合中,北美地区的投资在40%以上,欧洲地区的投资也占到四分之一左右(图30)。48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数据来源:阿布扎比投资局年报,毕马威分析451515603030010203040506070北美欧洲其他北美,44%西欧,24%亚太地区,12%中东及北非,6%拉丁美洲,5%全球通用资产,4%中亚及中东欧,4%非洲,1%数据来源:阿曼投资局年报,毕马威分析图 29|阿布扎比投资局2021年的投资地区分布区间,%图 30|阿曼投资局2021年的投资地区分布,I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数据来源: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年报,毕马威分析电信,26%房地产,23%金融服务,23%能源工业,12%冶金采矿,7%农产品,3%体育娱乐,2%其它,4%从行业分布来看,以往海湾国家的投资集中于本土和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优势行业,例如传统能源、金融和房地产行业。近10年开始,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崛起,海湾国家主权基金的投资策略不约而同地发生了变化。包括沙特 公 共 投 资 基 金、阿 布 扎 比 投 资 局、巴 林 主 权 基 金 穆 塔 拉 卡 特(Mumtalakat)、科威特投资局均宣布了对其投资策略进行改革,称其为“向未来投资”。具体来说,海湾国家的资本在持续加码已投项目外,亦在积极地寻找新的投资目的地与项目机会。同时通过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和朝阳产业的投资来拓宽投资领域并尝试寻求新的增长突破口。因此,这些主权基金也在持续不断加仓高净值、高增长行业,如通信科技、金融服务等。例如,根据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的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其主要投资的领域为电信、房地产以及金融服务,各占比约25%左右。除此之外,其在能源工业、冶金采矿业的占比分别为12%和7%(图31)。可以看到,沙特深知过度依赖传统能源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力图通过投资电信、房地产和金融服务等高科技或附加值高的产业,分散投资风险,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图 31|沙特公共投资基金2021年的投资行业分布,P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海湾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大、增速快、投资赛道更加多元,而且目前各基金对亚太区的配置比例明显低于欧美等发达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雄厚的制造能力以及快速提升的创新能力,对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预期中东地区的主权基金将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在“一带一路”倡议等区域合作框架下发现更多合作机会。50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近些年来,为了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以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中东国家不断在全球范围内投资新能源、人工智能、金融等新兴领域。中国也成为中东资本看好的投资目的地,已有多家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设立了中国办公室并在组建本土投资团队。近来一段时间,在中国的一级和二级市场已经可以看到许多中东资本活跃的身影,专注于对中国的新能源、高科技、互联网、生物医药等行业的领先企业进行投资。这些投资不仅有望为中东资本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长远来看,这些被投企业的创新业务和技术,还可以被引入到中东国家,助力当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毕马威中国私募股权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 黄晓悦51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海湾资本东进“淘金”热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中国科技正在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为包含海湾国家在内的各国寻求高科技产业转型提供良好的模板以及潜在的合作机会。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商务和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原因。外国资本投资中国科技行业,不仅可以促进两国之间技术交流和共享创新资源,还可以通过中国庞大的市场和消费需求,实现双方的商业成功,获得投资回报。近年来,海湾国家对华投资总体保持平衡稳定的增长。在响应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海湾各国的政府和企业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巨大的消费市场的重要性,不断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力度,为双边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数据显示,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是海湾国家中对华投资的主要贡献者,其中沙特在2017-2021年间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达到了1.88亿美元,占全部海湾国家投资的56%;阿联酋在5年间对华投资保持稳定,每年保持在2,000-3,000万美元左右,占海湾国家比重达到33%;科威特在5年间的占比达到了9%(图32)。尽管近年来海湾国家对于中国的投资在逐步增多,从现有规模上看,与欧美、东亚等已经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经济体相比,海湾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仍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扩大规模的空间。海湾国家对华投资现状数据来源:Wind,毕马威分析187.5111.028.57.90.30.1050100150200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阿曼巴林卡塔尔图 32|2017-2021年海湾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流量总计,百万美元52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从行业分布来看,海湾国家以往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相关产业和房地产业,近年来则转向新材料、新能源、休闲娱乐等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与全球趋势基本一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对能源化工产品的巨大需求,海湾国家也正加大中国能源化工业的投资,以更好地满足本地客户的需求。比如,2023年3月27日,沙特阿美以36亿美元收购中国荣盛石化10%的股份,双方计划在贸易、精炼、化学品生产、原有储存和技术许可方面进行合作。这笔交易达成将有助于稳定我国的石油供应链。由于荣盛石化负责运营全球最大的单体炼厂,稳定的石油供应对其日常持续运营至关重要。此交易达成后,荣盛石化将获得来自沙特阿美每日48万桶的长期稳定原油供应,可满足其年度总体加工能力的60%。此外,该笔交易的达成也有助于我国石化产品生产技术向高端转型。长期以来,我国石化行业主要表现为基础化工原料产能相对过剩、高端化学品供应不足。荣盛石化致力于将高端石化新材料领域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而沙特阿美同样力求打造全球领先的化工产品,投资的达成有望进一步加强双方技术研发及业务合作,形成协同效应,加速石化产品的高端化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沙特阿美成熟的全球销售网络,有助于荣盛石化未来进一步拓展海外销售渠道。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52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53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此外,随着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快速迭代的数字化技术以及丰富的产品矩阵,中国新能源汽车拥有巨大的发展优势,也吸引了来自海湾国家的目光。在海湾国家发展多元化产业的版图中,存在着新能源和智能化交通转型的需求,因此其也在加大对中国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的投资。2023年6月,中国新能源车企蔚来汽车宣布与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签订股份认购协议8。根据协议,CYVN Holdings将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和老股转让的方式向蔚来进行总计约1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交易完成后,CYVN Holdings将持有蔚来总发行股份的约7%。这笔投资不仅给蔚来带来了资金,还将有助于其开拓国际业务。此前,沙特投资部与华人运通签署了价值56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而卡塔尔投资局、阿联酋穆巴达拉等主权投资基金也入股小鹏汽车9。这些投资也给中国新能源智能化车企带来了新的现金流,在其研发新的技术和推广更大的市场空间中加码一笔来自海湾国家的力量。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53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8蔚来获阿布扎比投资机构11亿美元投资,澎湃新闻,2023年6月,https:/ 小鹏汽车再获3亿美元融资,腾讯网,2020年8月,https:/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中国与中东经贸合作展望0555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高层加深对话促进双边交流与合作2022年12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举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沙特、卡塔尔、巴林、科威特等21个阿盟国家领导人共同出席峰会。峰会发表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宣布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此外,在峰会期间,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举行会见,双方将尽快建立中海战略伙伴关系,完成中海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建立中海自由贸易区、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统筹推进双方经贸利益,提升务实合作水平。同时,在峰会期间,中国与沙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对接实施方案,推进两国的合作。峰会的举办将中国与中东的合作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高层加深对话,将进一步促进双边经贸往来,加强合作与交流。一方面阿拉伯国家是全球最大的油气出口国,丰富的能源供给对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至关重要,双边将进一步加大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另一方面,中东地区不断推动从依赖能源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发展转型,阿拉伯国家同样希望借鉴中国经验,推动经济实现快速转型。峰会的举办有利于延续中阿文明千年以来的友好交往,助力双边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56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中东推动经济多元化转型,带来众多行业发展机遇首届中阿峰会强调,双方要聚焦经济发展,促进合作共赢。既要巩固经贸、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合作,同时也要做强绿色低碳、健康医疗、投资金融等新增长极,开拓航空航天、数字经济、和平利用核能等新领域,应对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重大挑战。2023年6月,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企业家大会在沙特举行。本届企业家大会是首届中阿峰会的延续与落实,20余个国家的逾3000名代表参会,围绕贸易、金融、基础设施、能源、绿色产业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凝聚共识、增进务实合作。此次大会上,中阿之间签署了价值100亿美元的30项投资协议,涉及可再生能源、农业、房地产、矿产、供应链、旅游和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可以看到,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正在从传统的油气合作延伸到了更多领域。制造业在中东国家的发展愿景中,提振制造业是其经济发展的一大重心。通过实现工业化转型升级,在满足本地区产品需求的同时,推动出口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中东地区对于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与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以形成很好的匹配,从而支持中东的产业体系建设。而中东地区拥有较高的国民人均收入水平,较大的消费市场潜力,以及发达的地缘枢纽,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同样是其拓展海外市场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发展地区之一。数字经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变革,海湾地区国家也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云计算、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正在这一地区快速发展。中东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较高,但数字生态系统尚未完全形成,例如电子商务市场有待扩大,数字支付普及度同样有待提高。中国企业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领导者,能够通过采用先进适配技术,把在中国市场上发展成熟的业务模式带到中东国民日常生活中去,有利于当地数字化产业的发展,以及双边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57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新能源全球能源转型在持续推进,中东不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同样丰富。在其多元化转型战略中,推进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在沙特2030愿景中,其目标是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到50%。阿联酋发布的2050能源战略中,目标是到2050年阿联酋能源结构中44%为可再生能源,总投资预计达1,600亿美元。而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较快,在风能和光伏发电领域均拥有一定的技术和成本优势。预计双方将在新能源领域深入交流,在太阳能、风能、氢能、储能等多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医疗健康医疗健康同样是中东国家鼓励国际投资者参与的领域,以期为国民提供高质量的医药产品和医疗服务。随着我国医药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国产创新药“出海”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而大多数中东国家在医药监管方面,标准与国际接轨,具有一定的研发优势,有利于中国药企在当地开展临床实验、申报上市、生产和销售。而这些国家尚存巨大的药品需求未被满足,是国内医药企业“出海”的重要地区。除了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科技领域的合作也是双边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新材料新材料是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材料,是化工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也是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中东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力求打造全球领先的化工产品。而国内化工新材料也在加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发、设计、生产、应用体系,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中国与中东有望进一步加强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形成协同效应,加速双边石化产品的高端化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中东石化企业拥有相对成熟的全球销售网络,双边的合作同样有助于我国企业未来进一步拓展海外销售渠道。58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全球新兴市场对中国生物科技创新呈现巨大潜力,通过整合布局和协同利用生态体系资源,建立多方共建的平台,能够为中国企业进军国际生命科学市场提供高效的市场进入和扩张模式。毕马威中国的战略举措之一就是助力这些企业在新兴市场实现国际化布局,通过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协助企业制定国际化战略规划和实施路径,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促进生态体系的多方参与者实现共赢。”毕马威中国及亚太风险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生命科学行业合伙人 梅放全球新兴市场对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尖端技术日益关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整体政策和产业资源的支持下,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也加速在新兴市场探索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作为“一带一路”重点区域,近年来中国与中东密切互动,展现出两地深化合作、共促发展的多元化发展未来与广阔市场前景,也是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关注的重点投资目的地。然而,机遇背后挑战亦不少,比如海外市场的法规体系和监管要求、市场格局、竞争态势、医保体系、人才需求、以及本地文化融入等问题,这些都是中国企业落户中东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此背景下,今年5月毕马威中国举办了为期五天的“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出海中东实地研讨会”,甄选了14家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由企业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科学家组成24人代表团,前往阿联酋和沙特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拜访了某国际领先制药公司驻迪拜的新兴市场办公室、迪拜科技园、迪拜医疗城、迪拜酋长国经济部和旅游部、阿布扎比G42医疗、沙特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利雅得市皇家委员会、沙特阿卜杜拉国王国际医学研究中心等,对中东市场主要国家的市场环境、监管体系、法规框架、研发和临床研究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深入了解,并针对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市场准入机会、商业模式、技术合作潜力等重点领域与当地相关方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参会的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表示,此次中东之行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中东主要国家的法规、规划和发展方向,并为其识别潜在的合作机会和合作伙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研讨会期间,毕马威中国代表也与参会的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分享了跨国制药企业在制定业务发展战略时通常应用的管理框架,包括与战略相匹配的业务模式、运营模式、组织平台和能力建设等,旨在为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与跨国药企的潜在合作中提供参考;同时也梳理了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成功进入海外市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准备工作,比如对目标市场的监管环境、市场动态、竞争格局和潜在客户群体进行深入研究,甄别可以提供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熟悉当地文化、语言、法规和商业惯例的本土化人才体系,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发展定制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建立强大的供应链能力,通过本地化的生产和分销模式确保高效地向目标市场提供产品等。毕马威中国举办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出海”中东实地研讨会案例三59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中东有望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投资中东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大、增速快、投资领域日益多元化,而且目前对亚太区的配置比例明显低于欧美等发达市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雄厚的制造能力以及快速提升的创新能力,对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预期中东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在“一带一路”倡议等区域合作框架下发现更多合作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雄厚的制造能力快速提升的创新能力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消费群体,近年来也高度重视发展国内消费市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扩大内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与此同时,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政府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群聚集效应,完善物流体系,释放我国下沉消费市场潜力。广阔的市场腹地和众多的消费者群体,对中东国家投资中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国的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链基础深厚。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达到4.87万亿美元,占全球总体的30%。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的总和。相对完整的工业链条可以使企业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更加高效、更好地控制成本。雄厚的制造能力也是外商投资的重要考量。创新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十四五”期间,政府强调要实施自立自强的科技政策,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不断加大对重大装备、重要基础零部件、新材料等关键领域产业链的攻关,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新产业新产品增势良好。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更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同样将吸引中东国家的投资。60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中国企业“出海”中东前景广阔,但也需要积极应对挑战面对广阔的中东市场,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面临一系列挑战,海外市场进入战略、税务筹划、成本控制、文化融入、数据安全合规等,均是中国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在进入中东市场之前,企业需要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途径,对目标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国家战略规划、行业发展趋势、消费市场需求、竞争者格局等关键条件进行研判,制定清晰准确的市场进入战略和定位。同时,寻找到具有协同效应的当地合作伙伴,利用其本地知识和资源,也可助力企业快速平稳地进入新市场。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需要对投资目的国的税收制度、税务合规、监管流程等进行充分调研了解,评估拟投资项目的税务成本和风险。在当前国际税收监管力度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正确履行合规义务、及时识别税务风险、提前做好税务筹划、充分利用税收优惠及税收激励政策,从而在履行税务合规的同时,合法合理地避免不必要的税务成本、争取税务效益及项目回报的最大化。文化融合是中企在中东地区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宗教氛围浓厚,中企在当地运营需要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模式等方面需避开触碰宗教禁忌,并加入受当地欢迎的本土特色。同时,如何在当地建立起跨文化团队,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中国企业必须处理得当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中东各国数字化愿景推动下,当地消费者对智能化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领先经验可以在当地得以复制和推广。然而遵守中东国家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规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海湾六国为了维护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已纷纷制定全面的个人数据保护立法,中国企业的运营、产品和服务均需确保个人数据的安全使用。61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针对中企在中东地区投资与运营所面临的挑战,毕马威中国和当地的成员所携手,借助专业技能和行业经验,发挥所在地资源和渠道优势,协助客户解决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同时,毕马威中东成员所还设有中资客户服务平台,配备会讲中文的专业人士,成为中企客户与当地业务团队之间的沟通桥梁。”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 毕马威中国海外投资并购交易咨询合伙人 李瑶“中东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变化,我们持续关注相关的监管政策并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向客户提供预警情报并提供持续的合规支持。”毕马威中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咨询合伙人 郝长伟总体来看,中东地区的经济多元化和市场开放程度逐渐增加,许多行业对中国企业都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如何让中国企业更了解中东市场,打造出满足当地需求、更受当地欢迎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双方互利共赢,是中国企业在中东经营成功的关键所在。第三方咨询机构在中国企业走进中东的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协助企业精准、高效、专业地应对中外合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国内某大型汽车集团企业欲进一步拓展中东市场,面临当地的汽车行业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合规挑战,因而聘请了毕马威中国协助其对沙特、科威特、巴林、阿联酋、卡塔尔等中东国家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进行研判。毕马威中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咨询团队深入分析了各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的执法案例和指引规范,结合客户的组织架构、业务特点、销售模式和智能网联功能等具体因素,为客户量身定制了一套数据保护合规解决方案,包括完善产品合规和建立数据保护管理体系等措施以应对内外部合规管理要求,协助客户加速在中东地区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布局。毕马威中国协助国内某大型汽车集团企业应对中东地区数据保护合规要求案例四62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结语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海湾国家的多元化转型,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从合作机制上看,双边高层互访频繁,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在基建、贸易投资、人民币跨境使用、科技和文化交流等多领域签署多项合作文件和备忘录,为加强双边友好合作提供制度保障。从经济互补性来看,当前我国和海湾国家都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双方在传统能源、新能源、石化、基建、制造、数字经济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能合作具有较大互补性。随着双边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海湾国家的资源和地缘优势能够与我国的产能优势更好地结合,中国企业“出海”中东前景广阔。不过,面对广阔的中东市场,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也面临地缘政治、安全合规、行业竞争以及跨文化等方面的挑战。中国企业在进入中东市场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和投资者,了解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消费者习惯,致力于在行业中打造出差异化竞争优势。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加入,可以作为中国企业和海外市场的桥梁,让双方能够互相去理解和认同。63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关于毕马威中国毕马威中国在三十一个城市设有办事机构,合伙人及员工超过15,000名,分布在北京、长春、长沙、成都、重庆、大连、东莞、佛山、福州、广州、海口、杭州、合肥、济南、南京、南通、宁波、青岛、上海、沈阳、深圳、苏州、太原、天津、武汉、无锡、厦门、西安、郑州、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这些办事机构紧密合作下,毕马威中国能够高效和迅速地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毕马威是一个由独立的专业成员所组成的全球性组织,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专业服务。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的成员所以毕马威为品牌开展业务运营,并提供专业服务。“毕马威”可以指毕马威全球网络内的独立成员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毕马威成员所。1992年,毕马威在中国内地成为首家获准中外合作开业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2012年8月1日,毕马威成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中首家从中外合作制转为特殊普通合伙的事务所。毕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场的先机以及对质量的不懈追求,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中国多家知名企业长期聘请毕马威提供广泛领域的专业服务(包括审计、税务和咨询),也反映了毕马威的领导地位。64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关于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GCP)总部位于北京,在全球近60个投资热点区域组建专业团队,其中包括欧美澳等传统投资目的地以及东南亚、拉美、中东和其它“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热点投资地区,致力于协助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以及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和拓展业务。我们的团队已经成功地协助中国企业完成了众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对外投资交易,同时还向有对华投资意向的外资企业推荐合适的中国业务合作伙伴,使他们能够更顺利地拓展中国市场。在“十四五”开启的“新发展阶段”,外资企业作为中国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亦应考虑如何为中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并获得成功,我们将协助其调整在华商业策略,以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准备面对新的挑战。通过GCP,毕马威与中外客户并肩前行,支持和帮助他们理解复杂的营商环境、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寻求合适的合作伙伴、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以及制定和实施长期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战略。65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联系我们毕马威中国毕马威中国江立勤江立勤客户与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 86 10 8508 康琦明康琦明交易战略与并购融资合伙人毕马威中国 86 10 8508 梅放梅放风险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生命科学行业合伙人毕马威中国 86 21 2212 张庆杰张庆杰数字化赋能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 86 10 黄晓悦黄晓悦私募股权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 852 2522 康勇康勇首席经济学家毕马威中国 86 10 8508 李瑶李瑶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中国业务负责合伙人海外投资并购交易咨询合伙人毕马威中国 86 10 8508 黄伟光黄伟光企业并购税务服务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 86 10 8508 侯春熠侯春熠生命科学行业业务发展合伙人毕马威中国 86 10 8508 郝长伟郝长伟网络与信息安全咨询合伙人毕马威中国 86 10 8508 张佳宇张佳宇交易战略与并购融资服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 86 10 8508 66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转型中的中东经济|中国中东经贸合作前景广阔联系我们毕马威毕马威中东中东ZubairZubair PatelPatel毕马威中东、南亚及里海地区税务主管合伙人毕马威科威特税务及企业服务主管合伙人毕马威科威特 965 2228 7531zpatelkpmg.ComHananHanan TariqTariq总监中资企业平台负责人毕马威科威特 965 2228 7550mhtariqkpmg.Com王长丰王长丰高级经理中资企业平台毕马威科威特 965 2228 李媛媛李媛媛并购和国际税务经理毕马威阿联酋 971 4403 WassimWassim ChahineChahine企业税主管合伙人毕马威阿联酋 971 4356 研究团队:曾远、郑亚男;孙艺航(实习生)、林飞扬(实习生)、周承哲(实习生)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王嘉报告设计:朱政本刊物所载资料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情况而提供。虽然本所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数据,但本所不能保证这些数据在阁下收取本刊物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本刊物所载资料行事。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

    浏览量124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04 6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普华永道:2023年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白皮书(24页).pdf

    Reimagine OMS W#imm:lT lp.f#J fnJ Mrk7i 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1前言前言02出海现状观察出海现状观察03出海驱动力04出海现状05问题与挑战06普华永道普华永道Reimagine OMS解决方案解决方案07Reimagine OMS业务场景08打造Reimagine OMS09Reimagine OMS-管好订单11Reimagine OMS-管好订舱13普华永道普华永道Reimagine OMS案例分享案例分享15普华永道普华永道Reimagine OMS未来展望未来展望18总结总结21联系我们联系我们22目录在外贸出口受到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中国企业出海依旧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海关总署于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外贸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5%,达到23.97万亿元人民币。面对当前复杂多变、差异化明显的全球市场,如何高效应对海量及不稳定的订单处理,斩获更多市场份额,是每一个寻求高速发展的出海企业亟需解决的课题。普华永道认为,通过数字化协同平台帮助企业实现订单业务管理的全流程覆盖,可有效解决大量订单冲击下系统功能脱节及业务支撑疲软的问题。根据多年协助企业出海及订单管理的项目经验,结合先进数字化技术,普华永道打造了Reimagine OMS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该方案可实现业务数据自动化流转,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订单管理。同时,以数据整合为驱动力,Reimagine OMS亦能帮助客户提升订单交付的及时率和准确率。前言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2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3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4当前,全球经济尚处于艰难复苏中,贸易争端和地缘军事冲突更加剧了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诸多风险难以预测。不过,鉴于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且有着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对外贸易依旧维持增长态势。一季度,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达3.68万亿元,增长12.7%;进口额达2.78万亿元,增长2.2%。面对多重挑战,企业出海贸易整体趋势仍然向好。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多重政策引导企业目光投向海外。2020年4月我国提出“双循环”发展战略,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2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其中提出的针对企业对外投资范围明显扩大、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并建立起投资便利化促进机制等举措为国内企业出海投资提供了很大便利。企业出海,正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环。地缘政治冲突带来出海新机遇。海关总署7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6月,中国对俄出口522.84亿美元,增长78.1%;俄主要从中国进口机械、设备、车辆、化工产品和纺织品,且贸易中的本国货币结算规模仍在持续扩大。在“一带一路”提出十周年之际,沿线国家进出口占我国外贸整体的比重已从2013年的25%提升到2022年的32.9%。中国企业出海趋势从传统的欧美发达国家逐步转向亚洲、中东和非洲新兴市场。当前中国经济恢复向好态势,消费增速由负转正,外贸进出口增速逐月提升,企业“出海”热度高涨。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伴随国内产品竞争加剧、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等趋势,诸多领先制造业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出海不仅可以探寻新市场和新的盈利空间,错位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还可保持业务的稳定增长;通过出海实现市场多元化和风险分散;随着中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增长,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力、产业链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全球化布局可帮助企业探寻优势市场,优化生产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视野与布局亦有助于中国企业在生产创新方面不断突破;“中国智造”为国内制造企业出海提供了底气。截至2022年,中国在主要国家灯塔工厂中的占比达到37%。中国出海企业积极借助技术在海外实现产品升级和品牌升级,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不断深耕海外市场,丰富品牌内涵。出海驱动力出海驱动力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5总体现状总体现状地缘政治风险加大,对出海业务的影响正在扩大。中国企业不仅在进入欧美国家时面临更严苛的投资审查,已进入的企业也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合规要求;多重下行风险叠加,对供应链的稳健和灵活提出了新要求。出海企业需要有针对复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并打造韧性敏捷、全球协同的供应链体系,构建全球一体化运营;商业合规和ESG(环境、社会及治理)合规是当前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尤其应当重视的问题,亟待建立全球合规和风控体系;亟待构建统一平台管控出海业务,支持全球化决策;提升品牌营销和客户体验,构建核心竞争力。行业视角行业视角制造业出海对供应链管理效率要求较高。为了以较低的成本将货物及时送至消费者,需要企业在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仓储管理、物流管理和市场销售等环节实现全线联产联动,形成有效闭环;相较于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行业细分领域多,且具有科技含量高这一特性,因此受地缘政治因素和区域准入条件限制的影响更加明显,由此对企业辨识当地法规政策,制定完备且可执行的入场方案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区域视角区域视角对于工业品,北美的需求规模较大,欧洲的需求相对分散且更加多样化,同时不同区域的商业合规要求也有相应的差异。出海现状出海现状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6看不清业务看不清业务因全球不同区域业务运作方式以及复杂度差异较大,出海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对多套运营模式,缺乏运营模式的覆盖能力,疲于应对;另外出海业务交易链路较长,涉及的相关方较多,业务交叉复杂,难以理清业务;再次,出海企业通常会面对多套系统,数据难打通,无法看清业务运营的健康度,更无法做到对业务的有效管控。管不住业务管不住业务出海业务交易链路较长,出海企业缺乏有效的精细化运营能力,同时,业务流程不清晰,难以兼顾业务运营与业务管控。对于制造业企业出海,梳理和理清从接单、采购、生产到报关、发运的完整交易链路至关重要,否则容易引起业务管控风险;难以适应全球不同区域的合规和风控体系,无法有效规避出海业务运营风险;未能打造韧性敏捷、全球协同的供应链体系,缺乏全球一体化运营能力。无法支撑持续增长无法支撑持续增长企业海外供应链的灵活性对于其在海外发展至关重要。而部分企业由于流程、系统脱节及技术支持能力不足,导致全流程协同能力难以跟上业务的快速增长。企业出海后,原先构建的供应链能力难以复制扩展到新的环境,业务很难融入到新的生态。不仅如此,由于不同区域之间的管理体系、数据等难以打通,直接导致出海企业所布局的全球供应链难以发挥有效的能力。无法支撑持续增长无法支撑持续增长供应链灵活性不足,难以应对变化出海能力难以复制,难以适应新环境管理粗放,业务运营缺乏精细化管不住业务管不住业务业务流程不清,指挥不畅,管理混乱商业合规风险管控(产品、流程、文件等)能力不足对业务运营健康度缺乏可视,对风险预计和应对能力不足看不清业务看不清业务多套运营模式,难打通订单流程不清晰,缺乏线上跟踪线下多台账,易错,难以支撑业务指标多系统运营,效率低下问题与挑战问题与挑战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7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8Reimagine OMS业务场景业务场景基于前述对出海业务现状和挑战的理解,普华永道Reimagine OMS将从支持出海销售订单业务起步为您提供帮助。Reimagine OMS主要适用的业务场景以出海贸易公司为主体,连接出海企业的供需链条,并支撑端到端的销售订单业务流程,覆盖从接单、采购、生产到报关、发运的完整交易链路。出库装船订舱采购下达订单接单到港终端运输陆运发运计划出口清关进口清关客户收货 销售开票支持系统内挑选对应订单制定发运计划支持系统内挑选对应订单进行订舱第三方物流商及时反馈物流信息第三方货代及时更新客户收货信息支持终端物流信息及时反馈第三方货代及时更新到港信息,提供目的港交付检验信息获取订单变更订单变更更新更新更新第三方货代及时反馈装船信息更新更新理顺业务流程关键节点系统支撑系统支撑更新系统下单FOBDDPDDPFOBDDPDDP订单订单变更变更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9Reimagine OMS是出海企业订单管理的一站式平台,相关业务人员可在该平台实现针对出海企业销售订单全链路业务的闭环管理,不再需要切换多个不同系统。Reimagine OMS基于对销售订单全链路的流程梳理与优化,将与销售订单不同阶段与业务运营紧密相关的功能从原有的应用系统中进行解耦,并进行功能上的整合,实现对传统OMS系统的重构。Reimagine OMS的两大业务核心模块包括订单管理和订舱管理。订单管理模块:支撑订单接入管理,订单处理管理(供需拉通能力、订单承诺能力等),订单变更管理,订单全链路跟踪管理等;订舱管理模块:主要涵盖排柜计划,订舱管理,订舱预配管理,货物装箱计划与管理,以及复杂业务场景的变更管理(如插单、急单、补单、加单、消单等),集成关务管理,物流跟踪管理,合规管理(文件、信息、流程),危险品与质检管理,收入确认时点管理等。现有系统新建系统ERPCRMOMS作为集团核心内部管理系统,管理订单、交货、库存、财务记账订单交易记录交易记录平台作为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平台,管理内部与客户在营销、销售和服务上的交互作为集团订单管理的主要运营平台,承接和处理各前端系统内部、外部客户订单订单业务运营业务运营平台订单交付库存管理财务管理客户管理商机管理报价订单追踪销售合同订单接入订单处理订单下发订单执行跟踪装运执行跟踪中国工厂,贸易公司,海外子公司,中国销售公司主要用户:财务、供应链海外子公司,中国销售公司主要用户:销售、商务贸易公司,海外子公司,中国销售公司主要用户:商务系统定位主要功能适用范围打造打造Reimagine OMS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10Reimagine OMS基于出海企业销售订单运营过程中的管理需求,在如下方面支撑销售订单的运营管理:Reimagine OMS对订单销售业务数据进行沉淀,支持主要管理考核指标的呈现,从而形成业务管理抓手。例如,基于预配信息对货代考核、订单交付准确性考核,以及发货资源利用率等,促进运营优化。Reimagine OMS对销售订单关键链路进行跟踪,以运营指标为抓手,助力出海企业提升业务可视能力,清晰把握业务健康度。Reimagine OMS支持敏捷的业务模式,其中包括多种需求模式(例如按订单销售以及按库存销售),可满足企业多种采购形式(工厂自制、委外加工,以及部分委外等场景),并支撑多种报关形式(自营报关,以及委托报关等)。Reimagine OMS支持对销售订单管理及订舱管理模块的解耦,从而实现单独部署订舱管理模块,对接企业现有的业务系统,以精准匹配出海企业需求,提升企业运营效率。Reimagine OMS支持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可打通供需实现需求可视,提升订单承诺的准确度,管理交付计划,管理订舱装运过程中的复杂变更,并将风险纳入可控的业务流程中,从而准确把握货物的风险转移,提升收入确认准确度,优化运费追踪能力。此外,通过回款进度跟进,实现对回款的及时跟踪。综上所述,基于在企业出海及订单全链路解决方案领域的多年深耕,普华永道以提升业务效率为动力,管控业务风险为基本,促进业务持续快速增长为目标,对传统OMS进行重构,助力中国出海企业。简而言之,普华永道将助您看得清业务,管得住风险,帮得上增长。帮得上帮得上支持多业务模式(供、需、交付、关务等),助力业务对变化的快速响应识别业务风险,助力管理决策多维度、多环节管控,节约运营成本一站式平台,助力业务提效协同业财,及时入账管得住管得住商业合规风险管控(产品、流程、文件等)订单交付及时性多维度、多环节考核货代及时率考核整合排柜软件,支持一站式排柜计算,管理集装箱利用率最大化自动规则结合人工干预管理业务变更看得清看得清订单全流程可视供需可视交付及时可视交付协同可视业务变更可视入账回款及时可视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11Reimagine OMS 管好订单管好订单基于企业的业务模式和流程场景构建OMS的平台,逐步建立适合未来发展的订单管理能力。同时在OMS的设计中,考虑未来业务流程的变化,提供关键且灵活的系统支持,如可用性检查,交期确认等,提升销售与供应链的协同能力。状态信息页签状态信息页签销售订单状态信息页签记录各个状态变化,状态确认方及状态更新日期,实现全流程节点实时追踪记录。订单状态栏订单状态栏贸易贸易ERP系统系统开票完成后回传开票信息同时更新订单开票状态。工厂工厂ERP系统系统工厂实际发货后更新订单发货状态。工厂工厂ERP系统系统订单下达成功后回传工厂销售订单信息。质检系统质检系统质检完成后质检系统更新订单质检状态。贸易贸易ERP系统系统回款完成后更新订单回款状态。关务系统关务系统报关完成后关务系统回传报关信息并更新订单报关状态。订单沟通订单沟通已确认订单下达订单下达已下达订单质检订单质检已质检订单报关订单报关未报关订单发货订单发货未发货订单开票订单开票未开票订单回款订单回款未回款订单完成订单完成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12通过搭建OMS平台,可以厘清从接单、采购、生产到报关、发运的完整交易链路,对现有销售订单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与优化。接单方面,通过与客户系统搭建EDI完成订单的自动接入,确保订单录入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提升接单及订单处理的效率,减少手工录单可能引起的滞后与错误。OMS平台最大化提供订单全流程的可视,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在订单上设置销售订单流程的关键节点,实时展示订单处理进度与所处环节。同时OMS可为内部工厂或外部供应商提供采购需求的可视,内外部供应商可登录OMS门户网站,实时查看采购需求。OMS平台通过数据隔离设置,在确保销售订单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为供应商提供采购需求的可视。同时,与EDI自动接单能力相似,OMS同样提供与内部工厂或外部供应商搭建系统对接的能力,实现采购订单的线上传递,以确保订单下达至供应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对于按库存销售的业务模式,OMS可将在途库存纳入计算规则,提升订单承诺的能力与准确性,在客户需求无法满足的场景下,为客户提供准确的交付日期,提升客户体验。OMS平台可以依据业务要求,对不同的日期设置规则与逻辑(如客户要求交付日期、实际交付客户日期、要求工厂交付日期和工厂实际交付日期等),为企业内部考核,以及对供应商和三方货代等的交付考核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通过报表对比分析体现业务运营较为薄弱的环节,将其作为优化重点予以关注。企业在订单业务运营中遇到的痛点与难点,部分是由于系统的功能脱节与技术支持能力不足而造成,另外或往往由业务规则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导致。因此,在构建OMS能力的同时,普华永道团队也会根据业务场景与流程的梳理结果与优化方案,对企业的销售OTC业务管理规范提出建议与要求。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13Reimagine OMS 管好订舱管好订舱针对出海型贸易业务,订舱出运是另一大关键业务环节。在这一方面,普华永道打造的ReimagineOMS最大化提供了出运全流程可视功能。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可在订舱单中设置出运流程的关键节点,实时展示出运处理进度与所处环节。为实现出运流程的精细追踪,OMS基于企业需求可对接三方业务系统和工具(如排柜系统、关务系统、工厂系统、三方物流平台和财务系统等),实现数据更多维、更精细、更实时地交互和流通。通过与排柜系统对接,OMS可实现一站式、高效准确的排柜计算支持,可最大限度利用集装箱的可用空间,并以此结果指导后续订舱与装柜计划,实现发运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用户可管理多个订单出运时的货物拼装和拆分,以灵活满足运输要求和客户需求。通过与报关系统集成,OMS可实现订单数据与关务平台的交互,在减少人工干预和数据输入错误的同时,确保数据准确性与合规性,降低出海关务的复杂性,提高报关流程的可溯性与效率。另外,OMS通过系统对接实现与工厂实时沟通,可准确指导工厂装箱计划与发运日期。对插单、急单、补单、加单、消单等复杂业务场景提供便捷变更支持,变更成功会自动触发通知,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为销售端与工厂端的联动提供便利。通过对接三方物流平台,OMS可及时跟踪物流状态和位置,确保运输与交付流程的高透明度。物流信息的实时对接也为账务确认节点的自动化提供数据支持。排排柜柜计计算算基础信息基础信息 订舱数据 物流配置信息 航次信息报关明细报关明细 物料信息 报关要素 清关要素装箱明细装箱明细 装运方式 报关信息 仓库信息 集装箱信息 物料包装信息 关联订单信息 运费信息 合规信息其他信息其他信息 物流信息 单据状态信息 变更历史OMS订舱结构订舱结构关关务务系系统统仓仓库库WMSERP系系统统第第三三方方货货代代OMS对接外围系统对接外围系统联动销售订单,高效联动销售订单,高效合理安排订舱出运合理安排订舱出运整合多方平台,实现一站式订舱流程与信息管理,整合多方平台,实现一站式订舱流程与信息管理,实现订舱流程可溯、订舱业务高效、业财融合实现订舱流程可溯、订舱业务高效、业财融合在与三方系统紧密对接联动的同时,OMS支持订舱管理。用户可在OMS生成订舱托书,在平台中管理发送文档,且支持对预配信息进行记录,还可为后续货代考核提供数据支持。另外,OMS可在交付文件合规、出运信息合规、业务流程合规方面为企业提供可靠支持:交付文件方面,OMS支持通过统一模板生成交付文件(如装箱通知单、结汇单据、清关单据),可有效解决手动创建文件时模板不统一,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出运信息方面,OMS提示危险品与质检相关信息,提示业务注意相关规则差异;业务流程方面,OMS可在操作层面规范业务,将相关工作规则自动安排给负责特定业务流程中的特定步骤人员,为跨部门工作提供便利;业财协同方面,基于关键节点透明与准确对接,OMS可设置收入确认时点的可填写区间的相关规则,确保结算时应用正确的账务期间,实现流程与效率的优化;另外,OMS通过对关联交易方的紧密关联,可实现数据一致性与内外部清晰对账,并为订单业务相关的财务及成本处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源,是企业内控体系完整的体现。总体而言,OMS在打通信息壁垒的同时,为用户带来了良好的应用体验,并实现了在统一平台进行订单出运全流程监控追踪,更为数据汇聚与赋能带来了更多可能性。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14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15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16某客户是一家电动工具全球供应商,海外业务营收占有较大比例。随着全球业务的快速发展,其订单管理相关支撑系统逐渐显现短板,不能很好适应新的需求和业务变化,同时也需要对现有订单管理体系进行升级和完善,以保障前端业务良好运行,并为公司降本增效。通过部署Reimagine OMS,简化人工操作、优化现有销售订单业务流程、提高订单处理效率、支持未来灵活的业务流程变化,构建销售与供应链的协同能力,并管控全流程关键业务风险,从而助力业务持续增长。提升订单交付效率与能力提升订单交付效率与能力自OMS平台上线以来,该企业的订单交付及时率有了较大提升。通过对企业OTC流程端到端的重新梳理与关键流程节点的设置,将订单交付拆分为接单及时率、工厂交付及时率以及货代交付及时率三个部分。对由于交付不及时而产生罚金的订单,可以更好地追溯与分析哪个交付环节出现了问题,需要集中力量攻坚,从而提升该环节的业务能力。OMS上线半年来该企业内部的交付及时率统计显示,工厂交付及时率提升了约工厂交付及时率提升了约20%,货代交付及时率提货代交付及时率提升了升了11%。针对有罚金的大客户,罚金金额的频次也逐步减少,在有疑问的罚金上,企业借助OMS提供的交付及时率数据判断罚金的准确性,与客户交涉。从企业考核角度而言,OMS平台提供了清晰透明的数据支撑,帮助企业实现对订单交付及时性多维度、多环节的考核目标,协助企业将任务更好地落实到小组及个人。订单交付及时率接单及时率工厂交付及时率货代交付及时率实际接单日期计划接单日期实际工厂交期计划工厂交期实际出运日期实际客户交期提升签单效率提升签单效率,及时入账及时入账与此同时,针对企业内部交易流程中分子公司需要创建ASN进行收货通知的环节,OMS为企业实现了线上化的ASN功能。同时,仓库接收订单后,分子公司间的订单自动签收与开票功能也做到了线上化,大大减少了业务人员的手动工作,提升了ASN发送和签收及时率。据企业内部统计,ASN创建的及时性创建的及时性较较OMS上线前提升上线前提升22%。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ASN发送不及时造成仓库收到实物后无法成功入库的发送不及时造成仓库收到实物后无法成功入库的情况情况。仓库入库后,订单签收流程的自动化也提升了财务做账的及时性,为财务按时关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订单订单订舱ASN入库签收签收签收海外海外 ERPOMS贸易贸易ERP自动程序接入订单1基于实际出运创建订舱2OMS发送发送ASN至至海外海外ERP3海外ERP基于仓库实际签收进行入库45海外海外ERP将签收信将签收信息传递息传递OMS6OMS将签收数据定时将签收数据定时传递传递贸易贸易ERP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17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18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19Reimagine OMS同时在持续支持出海企业业务可持续发展从出海到支撑海外本地销售,其对应的Reimagine OMS核心流程在现有支撑出海业务的基础上,还扩充了本地销售业务。海外本地销售订单履行能力主要关注销售订单的接单、校验和交付及时承诺,以及与物流供应商的协同能力和销售订单的全链路可视化能力。就未来OMS如何向海外本地销售公司提供销售订单履约能力支撑这一点,站在海外销售公司的视角看,下面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待解决问题:海外本地销售公司销售订单交付的及时性海外本地销售公司销售订单交付的及时性海外销售公司会通过不同方式接收客户下单,例如EDI、线下邮件等。不同的下单方式都会存在如何回应客户关于需求交货日期的问题:如何通过客户需求交货日期推导出物料的可用日期,再基于此推导出计划的发货日期。计划发货日期的准确与否为仓库带来很多困扰,导致仓库可能不按照ERP传递给WMS的发货日期作为指导,而是按照经验,在此日期的基础上额外加上一定天数进行发货准备,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发货的延迟。如何定义订单交付的优先级,平衡下单旺季时仓库能力不足,同时在接到大量发货通知时,无法给予准确指示以决定哪些订单优先发货。存在多个Hub仓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销售订单的快速寻源。销售订单订舱单发货单排柜计划排柜计划(可选)销售订单发货单排柜计划OMSERPOMS开票开票ERP排柜计划订舱单海外本地销售公司销售订单的可视与追踪海外本地销售公司销售订单的可视与追踪对于海外本地销售公司,其ERP系统通常没有提供清晰的OTC流程追踪功能,ERP的状态也无法清楚表明订单目前处于哪个节点,不同的流程节点在ERP中可能对应相同的状态,同时需要跨越不同的系统,而海外销售公司的销售订单链路,又不同于出海贸易公司的销售订单链路。有鉴于此:针对海外销售公司,如何利用现有系统的数据与能力,构建销售订单的全链路跟踪能力?如何协同OMS,WMS以及ERP的发货指令,如何快速分析出差异,快速定位到流程卡在哪个环节?如何管理销售订单全链路使用整单交付还是散单交付模式?如何管理销售订单的变更,就不同阶段允许的变更内容,如何基于订单变更支持内外部合作伙伴的协调?Reimagine OMS在支持出海贸易的基础上,通过最小化的扩展应用功能,支撑最大化的业务价值实现。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Reimagine OMS平台也实现了业务价值的持续迭代,逐步实现出海企业订单的一站式运营和统一平台管理,支持全球化决策。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20总结普华永道凭借在企业出海业务领域的多年深耕,以及对销售订单履约能力的积累,与中国出海企业共创共赢,持续不断打造Reimagine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致力于解决企业出海过程中面临的切实问题,以提升业务效率为动力,管控业务风险为基本,促进业务持续快速增长为目标,助力中国企业扬帆远航。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21联系我们Reimagine OMS 出海全渠道订单协同解决方案22黄启佳黄启佳普华永道中国数字化与科技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邮箱:李临生李临生普华永道中国数字化与科技咨询服务合伙人邮箱:王欣宇王欣宇普华永道中国数字化与科技咨询服务合伙人邮箱:刘思平刘思平普华永道中国数字化与科技咨询服务高级经理邮箱:孙逸孙逸普华永道中国数字化与科技咨询服务合伙人邮箱:李昕李昕普华永道中国数字化与科技咨询服务合伙人邮箱:魏鸿儒魏鸿儒普华永道中国数字化与科技咨询服务高级经理邮箱:本文仅为提供一般性信息之目的,不应用于替代专业咨询者提供的咨询意见。2023 普华永道。版权所有。普华永道系指普华永道网络及/或普华永道网络中各自独立的成员机构。详情请进入

    浏览量51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31 2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安永:2023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报告(28页).pdf

    2023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2023年8月14日Click for EnglishOverview of China outbound investment of H1 202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增长态势,海外并购继续萎缩但拉美和大洋洲录得逆势增长2023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第2页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已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上半年经济增长5.5%1,基本符合预期,企业“走出去”动能也进一步增强,对外直接投资保持增长态势。今年下半年即将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等活动也将进一步为中企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交流合作平台。此外,近期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鼓励民营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有序参与境外项目”,并提出将“更好指导支持民营企业防范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长臂管辖等外部挑战。强化部门协同配合,针对民营经济人士海外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防范化解风险协作机制。”安永认为这必将为民营企业大胆“走出去”提供更多信心和保障,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向好发展,今年下半年中企“走出去”有望提速。然而,出海企业也需警惕一些外部环境的挑战,如国际市场需求持续放缓,全球经济复苏弱于预期,外国直接投资审查趋严的趋势仍在持续,以及人民币近期波动较大也需加强关注汇率风险等。周昭媚周昭媚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第2页资料来源:1.中国统计局2023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第3页本期摘要本期摘要本期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并购海外并购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承包工程安永推荐阅读安永推荐阅读资料来源:1.中国商务部;2.Refinitiv、Mergermarket,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对外并购交易,数据包括已宣布但尚未完成的交易,于2023年7月5日下载;安永分析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753.6亿美元,同比增长9.6%;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1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仅为117.3亿美元,为十年同期最低,同比下降14%;宣布的交易数量为224宗,同比下降13%,其中二季度宣布的交易宗数环比大幅下降33%,为近年来单季新低。从行业角度,按金额计电力与公用事业跃升为第一大热门行业,金融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与运输业分别位列二和三,前三大行业占总额比例达54%。电力与公用事业逆势大幅增长;按交易数量,前三大热门行业为TMT*、先进制造与运输以及金融服务业,占总量的58%。从区域来看,拉丁美洲本期宣布的并购额最大,本期各大洲中仅有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交易金额录得增长,交易数量仅有北美洲录得增长。海外并购海外并购2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946.7亿美元,同比下降8.6%;完成营业额707.3亿美元,基本持平。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承包工程1*TMT行业包括科技、媒体和娱乐以及通信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第4页对外直接投资(ODI)本期摘要本期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并购海外并购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承包工程安永推荐阅读安永推荐阅读对外直接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增速较快对外直接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增速较快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753.6亿美元亿美元,同比增长9.6%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22.9亿美元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5.7亿美元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占同期总额的18.6%主要投向东盟、阿联酋、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注:图表数据统一保留至整数位,并由于四舍五入的缘故,其合计数未必与总计数相等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月度简明统计数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亿美元)210582031781504051,4651,4521,3291,171264 257 318 343 405 310 292 396 345 349 296 458 358 380 301 322 381 397 05001,0001,50020192020202120222023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38 42 44 53 58 30 39 52 48 58 32 49 53 56 50 48 54 53 05010015020020192020202120222023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1167542023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第5页海外并购(M&A)本期摘要本期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并购海外并购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承包工程安永推荐阅读安永推荐阅读拉美地区并购金额逆势大幅上涨,二季度海外并购数量骤降至近年单季新低拉美地区并购金额逆势大幅上涨,二季度海外并购数量骤降至近年单季新低2023年上半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仅为117.3亿美元亿美元,为近十年同期最低,同比下降14%,宣布的交易数量,宣布的交易数量为224宗,同比下降13%二季度宣布的交易宗数环比大幅下降33%,为近年来单季新低注:图表数据统一保留至整数位,并由于四舍五入的缘故,其合计数未必与总计数相等资料来源:Refinitiv、Mergermarket,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对外并购交易,数据包括已宣布但尚未完成的交易,于2023年7月5日下载;安永分析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金额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金额(亿美元)(亿美元)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宗数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宗数648534535582416782169731674738 7693798880 285 90 197 95 252 160 139 86 020040060080020192020202120222023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317117141 123 140 121 134 156 153 122 137 90 171 118 138 140 180 140 135 147 020040060080020192020202120222023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5452242023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第6页海外并购(M&A)(续)本期摘要本期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并购海外并购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承包工程安永推荐阅读安永推荐阅读2023年上半年:按交易金额计,电力与公用事业电力与公用事业,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以及先进先进制造与运输业制造与运输业,共占总交易额的54%。其中,电力与公电力与公用事业用事业大幅增长438%,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酒店与建造也录得一定增幅。今年二季度宣布大型交易包括:1.中企收购位于秘鲁的两家配电业务和能源服务公司(合计约29亿美元),此项投资将帮助该中企扩大并巩固拉美市场2.中企收购英国某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约10.3亿美元)按交易数量计,热门行业为TMT、先进制造与运输业先进制造与运输业和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TMT继续成为第一大热门行业,宣布了69笔交易,占总交易量超三成,远超其他行业。资料来源:Refinitiv、Mergermarket,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对外并购交易,数据包括已宣布但尚未完成的交易,于2023年7月5日下载;安永分析按交易金额按交易金额按交易数量按交易数量行业行业分析分析电力与公用事业26%金融服务20%先进制造与运输14%房地产、酒店与建造10%采矿和金属8%TMT8%医疗与生命科学6%消费品5%其他3%前五大行业前五大行业宗数宗数同比同比增长率增长率1 TMT69 3%2 先进制造与运输31-11%3 金融服务29-9%4 消费品28 40%5 医疗与生命科学17-43%TMT31%先进制造与运输14%金融服务13%消费品12%医疗与生命科学8%采矿和金属6%电力与公用事业6%房地产、酒店与建造5%其他5%前五大行业前五大行业金额金额(亿美元)(亿美元)同比同比增长率增长率1 电力与公用事业30.5 438%2 金融服务16.4 11%3 先进制造与运输16.0-7%4 房地产、酒店与建造12.5 64%5 采矿和金属11.9-18 23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第7页海外并购(M&A)(续)本期摘要本期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并购海外并购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承包工程安永推荐阅读安永推荐阅读区域分析区域分析金额宗数大洲大洲亚洲16.3亿美元87宗欧洲29.6亿美元61宗北美洲19.5亿美元49宗大洋洲13.9亿美元12宗非洲6.1亿美元6宗拉丁美洲32亿美元9宗资料来源:Refinitiv、Mergermarket,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对外并购交易,数据包括已宣布但尚未完成的交易,于2023年7月5日下载;安永分析2023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第8页海外并购(M&A)(续)本期摘要本期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并购海外并购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承包工程安永推荐阅读安永推荐阅读区域分析区域分析中企在拉丁美洲宣布的并购金额在近十年首次排名第一。近年来,中国在拉美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巴西总统访华;洪都拉斯与中国建交,其总统首次访华;中国与阿根廷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这些都促使中拉经贸关系不断推进。此外,今年下半年还将在北京举办第十六届中拉企业家峰会,预计将进一步推动中拉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赢发展。预计今年拉美主要国家中墨西哥、秘鲁、巴西经济将分别增长2.6%、2.4%和2.1%,领先其他拉美国家,阿根廷经济将衰退2.5%1。同比增长 1,7372 亿亿美元美元同比下降 40%9 宗宗拉丁美洲拉丁美洲中企在欧洲宣布的并购金额为近十年同期新低,超四成并购金额投向金融服务业,其他热门行业还包括采矿与金属业和房地产、酒店与建造业。主要目的地为英国和德国,并购金额分别逆势上涨117%和91%,两国合计并购金额占中企在欧洲宣布的并购总额的86%。近期中欧高层互访频繁,中国在经贸方面十分重视欧洲市场。今年6月,中国总理李强就任后的首次出访选择了德国和法国,德法两国也均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脱钩”,并且欢迎中国企业前往投资。未来,中国将与德法两国深化在汽车制造、高科技、新能源、数字经济、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2023年,欧洲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疲弱,通胀水平依然较高,欧元区预计今年仅增长0.9%,远低于全球平均的3%,尤其是德国预计将衰退0.3%1。同比下降 44).6 亿美元亿美元同比下降 24a 宗宗欧欧洲洲资料来源:1.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7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4月2023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第9页海外并购(M&A)(续)本期摘要本期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并购海外并购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承包工程安永推荐阅读安永推荐阅读区域分析区域分析本期唯一交易数量有所增长的大洲,虽然同比并购金额有所下降,但交易活跃程度有增无减,其中TMT行业交易量大幅增长150%,主要投向软件开发和电子元件等领域。中企在医疗与生命科学和TMT行业的并购额占中企在北美洲并购总额的75%。目前,美国通货膨胀率已降至3%左右1,据预测,美国经济今年将增长1.8%,消费者支出增长强劲,IMF在其7月最新预测中将美国经济预期上调了0.2 个百分点(较4月预测)2。同比下降 28.5 亿美元亿美元同比增长 11I 宗宗北美洲北美洲主要投向南非和埃及的先进制造与运输业。二季度的主要交易为中企收购南非某水泥生产商,是该企业积极推进海外发展战略,布局新兴市场的又一关键举措,预计将强化其在该区域的领先地位。中国已成为非洲第四大投资来源国,并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4。近期,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中国成功举办,签约成果和数量为历届之最,中非经贸合作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预计今年东非国家将保持较高经济增长,如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将分别增长6.1%、5.3%和5.2%2。同比下降 61.3亿美元亿美元同比下降 3 宗宗亚洲亚洲主要投向澳大利亚的采矿与金属业,房地产、酒店与建造和消费品行业。同比增长 225.9亿美元亿美元同比下降 45 宗宗大洋洲大洋洲同比下降 24%6.1 亿亿美元美元6 宗宗非洲非洲前三大并购目的地为越南、新加坡和日本,合计占总并购金额的64%,其中对越南投资逆势上涨,投资金额和数量增幅都超过200%。整体来看,中企在东盟的并购活跃度有所上升,并购数量同比增长35%。中企在亚洲并购的主要行业为房地产、酒店与建造,金融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与运输业。预计印度和东盟五国3将在今年分别增长6.1%和4.6%,其中菲律宾和越南将分别以6%和5.8%的经济增长领跑东盟2。同比下降 14%资料来源:1.美国劳工部,2023年6月数据;2.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7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4月;3.注:东盟五国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新加坡;4.中国政府网;2023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第10页海外并购(M&A)(续)本期摘要本期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并购海外并购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承包工程安永推荐阅读安永推荐阅读区域分析区域分析2023年上半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前十大目的地年上半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前十大目的地(按交易金额,亿美元)(按交易金额,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前十大目的地年上半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前十大目的地(按交易数量,宗数)(按交易数量,宗数)资料来源:Refinitiv、Mergermarket,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对外并购交易,数据包括已宣布但尚未完成的交易,于2023年7月5日下载;安永分析目的地目的地2023年年上半年上半年2022年年上半年上半年同比同比增长率增长率1秘鲁30.3/2英国21.29.8 117%3美国19.326.4-27%4澳大利亚13.94.1 234%5越南4.71.5 217%6德国4.12.2 91%7埃及3.8/8新加坡3.211.7-72%9日本2.44.0-39南非2.3/目的地目的地2023年年上半年上半年2022年年上半年上半年同比同比增长率增长率1美国4137 11%2新加坡3119 63%3德国1613 23%4日本1320-35%5澳大利亚1220-40%6英国1017-41%7韩国917-47%8加拿大87 14%8意大利84 100越南72 250法国79-22马来西亚76 17 23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第11页对外承包工程(EPC)本期摘要本期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并购海外并购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承包工程安永推荐阅读安永推荐阅读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持续下降,完成营业额基本持平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持续下降,完成营业额基本持平2023年上半年,中企对外承包工程中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946.7亿美元亿美元,同比下降8.6%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签合同额476.4亿美元亿美元,同比下降8.8%,占同期总额的50.3%。完成营业额707.3亿美元亿美元,基本持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完成营业额400.8亿美元亿美元,同比增长4.4%,占同期总额的56.7%。二季度中企在海外新签EPC大项目1包括:1.阿联酋某单体公寓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0.07亿美元)2.东非原油外输管道项目(合同金额约8.06亿美)3.沙特某石化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金额约7.2亿美元)4.埃塞俄比亚工业园项目(合同金额暂约 6 亿美元)注:图表数据统一保留至整数位,并由于四舍五入的缘故,其合计数未必与总计数相等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月度简明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亿美元)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亿美元)1.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2023年年上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营业额(亿美元)额(亿美元)506554535 474 432 553 518 569 562 515 408430492 435 11361052989 1,060 01,0002,0003,00020192020202120222023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2,6039472,5312,5552,585331 280 301 290 317 372326378416391 31830739536470864747548005001,0001,5002,00020192020202120222023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7071,5501,5491,7291,5602023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第12页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网络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Network(COIN)COIN在美洲、EMEIA(欧洲、中东、印度及非洲)和亚太各大区现有的中国业务团队的基础上,将全球的安永专业人员连接在一起,在海外投资的各个阶段,从投资计划到执行和投后整合,为中国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国际化背景和本土化专业人才国际化背景和本土化专业人才多种语言的无缝专业服务多种语言的无缝专业服务丰富的跨国服务经验和全面的服务领域丰富的跨国服务经验和全面的服务领域全球服务网络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协助开展海外业务的中企数量服务中企的海外项目数量*以上为过去三年的数据协助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业务的中企数量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协助中企参与的项目数量服务网络覆盖的“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70 3,200 74,000 90%1,600 34,000 美洲区美洲区加拿大美国加勒比地区以色列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牙买加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亚太区亚太区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卢森堡荷兰挪威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乌兹别克斯坦巴林埃及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印度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利比亚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南非南苏丹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欧洲、中东、印度及非洲区欧洲、中东、印度及非洲区2023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第13页我们的全球COIN网络如欲取得更多有关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的信息,请浏览我们的网站 2629 香港吕晨吕晨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税务主管 86 21 2228 2798 上海苏丽苏丽大中华区战略与交易咨询服务主管 86 21 2228 上海朱亚明朱亚明大中华区能源资源行业联席主管华北区战略与交易咨询服务主管 86 10 5815 3891 北京郝进军郝进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税务中心联合主管 86 10 5815 北京刘国华刘国华大中华区财务会计咨询服务主管 86 21 2228 上海 美洲区美洲区肖楚强肖楚强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加拿大主管 1 416 943 加拿大多伦多张晓青张晓青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美洲区主管 1 617 375 美国波士顿张嘉琪张嘉琪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南美洲主管 55 11 9625 巴西圣保罗徐清华徐清华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EMEIA区主管 33 1 4693 4363qinghua.xu-法国巴黎孙轶孙轶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欧洲西部主管 49 211 9352 德国杜塞尔多夫李素雯李素雯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英国、爱尔兰主管 44 20 7951 英国伦敦亚太区亚太区许润翔许润翔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东盟区主管 65 6309 新加坡李强李强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大洋洲区主管 61 2 9248 5008 澳大利亚悉尼海外海外区域区域张毅强张毅强审计合伙人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 86 10 5815 北京 欧洲、中东、印度及非洲欧洲、中东、印度及非洲(EMEIA)区区陈凯陈凯安永中国主席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全球管理委员会成员 86 10 5815 北京张顺源张顺源国际及并购重组税务咨询合伙人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86 21 2228 上海大中华区大中华区蔡伟年蔡伟年大中华区国际及并购重组税务咨询主管 86 10 5815 北京谢明发谢明发大中华区区咨询服务市场拓展主管 86 21 2228 上海安永是指 Ernst&Young Global Limited 的全球组织,加盟该全球组织的各成员机构均为独立的法律实体,各成员机构可单独简称为“安永”。Ernst&Young Global Limited 是注册于英国的一家保证(责任)有限公司,不对外提供任何服务,不拥有其成员机构的任何股权或控制权,亦不担任任何成员机构的总部。请登录 。2023 安永,中国。版权所有。APAC no.03017983ED None.本材料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编制,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of China outbound investment of H1 2023EY 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Network 14 Aug 2023点击浏览中文版2023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Chinas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maintains growth momentum,overseas M&A in Latin America and Oceania surges despite the total continues to declineOverview of China outbound investment of H1 2023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Chinas economic societies have resumed normal operations,and the economy has continued to recover,with a 5.5onomic growth in the first half1,meeting expectations.The momentum for Chinese companies to go abroad has also strengthened,as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ODI)continues to grow.Upcoming event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such as the third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he inaugural China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Expo,will provide further platforms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Chinese companies.Additionally,the recent releas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Opinions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Private Economy explicitly encourages private enterprises(POEs)to expand overseas operation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It also outlines support for guiding and assisting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ountering external challenges such as trade protectionism,unilateralism,long-arm jurisdiction and enhancing coordination among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establish risk prevention and resolution mechanisms for the safety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and their overseas interests.EY believes that these measures will give confidence and assurance for POEs to boldly go abroad.A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inues to accumulate momentum,Chinese companies overseas expansion is expected to accelerat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However,companies should remain cautious about external challenges,such as continuous slowdown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demand,weaker-than-expected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increasing scrutiny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and the recent volatility in the RMB exchange rate,which requires more attention.Loletta ChowGlobal Leader of EY 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NetworkPage 2Source:1.China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Overview of China outbound investment of H1 2023SummarySummaryODIOverseas M&AsOverseas EPCSources:1.China MOFCOM.2.Refinitiv;Mergermarket,including data from Hong Kong,Macau and Taiwan,and deals that have been announced but not yet completed,data was downloaded on 5 July 2023;EY analysisODI1Chinas overall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ODI)reached US$75.4 billion,up 9.6%year-on-year(YOY);Non-financial ODI amounted to US$62.3 billion,up 14.8%YOY,of which non-financial investment in Belt and Road(B&R)countries reached US$11.6 billion,growing by 15.4%YOY.Overseas M&As2Chinese enterprises announced a total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value of only US$11.7 billion,the lowest in a decade,declining by 14%YOY;there were 224 announced deals,dropping by 13%YOY,with a sharp decline of 33%quarter-on-quarter(QOQ)in the number of deals announced in the second quarter,reaching a new low for recent years.Sector-wise,power&utilities ranked as the top sector in terms of deal value,with financial services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mobility ranking second and third,respectively.The top three sectors accounted for 54%of the total deal value,and power&utilities sector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surge.In terms of deal volume,the top three sectors were TMT*,advanced manufacturing&mobility,and financial services,accounting for 58%of the total volume.Regionally,Latin America recorded the largest M&A deals in this period,with only Latin America and Oceania showing growth in deal value,while North America was the only region with an increase in deal volume.Overseas EPC1Newly-signed contracts for China overseas 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EPC)projects amounted to US$94.7 billion,declining by 8.6%YOY;completed turnover was US$70.7 billion,remaining relatively stable.*The TMT sector refers to technology,media&entertainment and telecommunicationsPage 3Data reveals that in H1 2023,Overview of China outbound investment of H1 2023ODISummaryODIOverseas M&AsOverseas EPCODI continued to show stable growth,with a faster pace along the B&RChina overall ODI(US$billion)Data reveals that in H1 2023,China overall ODI reached US$75.4b,up9.6%YOY.China non-financial ODI reached US$62.3b,up 14.8%YOY.The B&R non-financial ODI reached US$11.6b,up 15.4%YOY.Accounting for 18.6%of the total.These investments were mainly directed toward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ASEAN,the UAE,Kazakhstan,and Russia.China non-financial ODI along the B&R(US$billion)Note:Due to rounding,some totals may not correspond with the sum of the individual quarters.Source:Monthly Statistics in Brief,China MOFCOM117.1132.9145.2146.515.017.820.321.0Page 426.425.731.834.340.531.029.239.634.534.929.645.835.838.030.132.238.139.705010015020192020202120222023Q1Q2Q3Q43.84.24.45.35.83.03.95.24.85.83.24.95.35.65.04.85.45.30510152020192020202120222023Q1Q2Q3Q475.411.6Overview of China outbound investment of H1 2023SummaryODIOverseas M&AsOverseas EPCOverseas M&AsLatin America witnessed a significant surge in M&A deal value,while overseas deal volume in Q2 hit a new lowIn H1 2023,The value of announced China overseas M&As deals was only US$11.7b,down 14%YOY to a recent quarterly low.The volume of announced deals was224,declining by 13%.Moreover,deal volume announced in the second quarter dropped significantly by 33%QOQ,reaching a new low for a single quarter in recent years.Value of announced China overseas M&As(US$billion)Volume of announced China overseas M&As Note:Due to rounding,some totals may not correspond with the sum of the individual quarters.Sources:Refinitiv;Mergermarket,including data from Hong Kong,Macau and Taiwan,and deals that have been announced but not yet completed,data was downloaded on 5 July 2023;EY analysisPage 516.97.316.74.73.87.69.37.98.88.028.5919.79.525.216.013.98.602040608020192020202120222023Q1Q2Q3Q414112314012113415615312213790171118138140180140135147020040060020192020202120222023Q1Q2Q3Q478.241.658.231.711.7648534535545224Overview of China outbound investment of H1 2023Sector analysisIn H1 2023,In terms of M&A deal value,the top three popular sectors in H1 2023 were power&utilities,financial services,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mobility,together accounting for 54%of the total deal value.Power&utilities experienced a substantial growth of 438%,whil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real estate,hospitality&construction also recorded certain increases.Notable large transactions announced in the second quarter this year include:1.A Chinese enterprise acquiring two power distribution businesses and energy service companies in Peru(totaling approximately US$2.9 billion),which will help the Chinese enterprise expand and consolidate its presence in the Latin American market;2.A Chinese enterprise acquiring a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in the UK(approximately US$1 billion).In terms of deal volume,the popular sectors were TMT,advanced manufacturing&mobility,and financial services.TMT remained the top hot sector,announcing 69 transactions,accounting for over 30%of the total deal volume,far surpassing other sectors.Overseas M&As(contd)SummaryODIOverseas M&AsOverseas EPCPage 6P&U26%FS20%AM&M14%RHC10%M&M8%TMT8%HCLS6%CP5%Others3%By deal valueBy deal volumeTop 5 sectors*Value US$mYOY%1 P&U3.1 438%2 FS1.6 11%3 AM&M1.6-7%4 RHC1.3 64%5 M&M1.2-18%Top 5 sectors*VolumeYOY%1 TMT69 3%2 AM&M31-11%3 FS29-9%4 CP28 40%5 HCLS17-43%TMT31%AM&M14%FS13%CP12%HCLS8%M&M6%P&U6%RHC5%Others5%*AM&M refers to advanced manufacturing&mobility;RHC refers to real estate,hospitality&construction;HCLS refers to health care&life sciences;FS refers to financial services;CP refers to consumer products;P&U refers to power&utilities;M&M refers to mining&metals.Sources:Refinitiv;Mergermarket,including data from Hong Kong,Macau and Taiwan,and deals that have been announced but not yet completed,data was downloaded on 5 July 2023;EY analysisOverview of China outbound investment of H1 2023Overseas M&As(contd)Regional analysisSources:Refinitiv;Mergermarket,including data from Hong Kong,Macau and Taiwan,and deals that have been announced but not yet completed,data was downloaded on 5 July 2023;EY analysisSummaryODIOverseas M&AsOverseas EPCPage 7ContinentDeal value Deal volumeAsiaUS$1.6b87EuropeUS$3b61North AmericaUS$2b49OceaniaUS$1.4b12AfricaUS$610m6Latin AmericaUS$3.2b9Overview of China outbound investment of H1 2023The announced M&A deal value by Chinese companies in Latin America ranked first for the first time in nearly a decade.In recent years,Chinas circle of friends in Latin America has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ing,with Brazilian presidents visit to China in H1 2023,Honduras establish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China,and China and Argentina signing a cooperation plan under the BRI.These developments have facilitated the progress of China-Latin America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Additionally,the 16th China-Latin America Entrepreneurs Summit is scheduled to be held in Beijing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is year,which is expected to further promot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Latin American companies for mutual development.The economic growth of major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this year is expected to be 2.6%for Mexico,2.4%for Peru,and 2.1%for Brazil,leading other Latin American nations.However,Argentinas economy is expected to decline by 2.5%1.EuropeThe announced M&A deal value was the lowest for the same period in nearly a decade.Over 40%of the M&A deal value was invested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sector,with other popular sectors including mining&metals and real estate,hospitality&construction.The main destinations for investments were the UK and Germany,with M&A deal values rising against the trend by 117%and 91%,respectively.The two countries combined M&A deal values accounted for 86%of the total announced M&A deals in Europe.Lately,high-level visit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have been frequent,and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uropean market in terms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In June this year,Chinese Premier Li Qiang made his first official visit to Germany and France after taking office.Leaders from both Germany and France expressed their opposition to any form of“decoupling”and welcomed Chinese companies investment in their countries.In the future,China is expected to deepen cooperation with Germany and France in areas such as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high technology,new energy,digital economy and semiconductors.In 2023,the overall economic growth of European countries will be weak,with relatively high inflation levels.The Eurozone is expected to grow by only 0.9%this year,far below the global average of 3%,and Germany is expected to decline by 0.3%1.Latin AmericaOverseas M&As(contd)up 1,737%YOYUS$3.2bdown 40%YOY9 dealsdown 44%YOYUS$3bdown 24%YOY61 dealsRegional analysisSummaryODIOverseas M&AsOverseas EPCPage 8Sources:World Economic Outlook update,IMF,July 2023;World Economic Outlook,IMF,April 2023 Overview of China outbound investment of H1 2023Overseas M&As(contd)Regional analysisNorth America is the only continent where the M&A deal volume has increased.The TMT sector saw a significant growth in transaction volume by 150%,mainly directed toward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s.M&A deals in the healthcare&life sciences and TMT sectors accounted for 75%of the total M&A deal value by Chinese companies in North America.Currently,the US inflation rate has decreased to around 3%1.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US economy will grow by 1.8%this year,with strong growth in consumer spending.The IMF has revised its forecast for the US economy by 0.2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the April forecast2.down 28%YOYUS$2b49 dealsNorth Americadown 61%YOYUS$1.6b87 dealsAsiaMainly invested in South Africa and Egypts advanced manufacturing&mobility sector.A major transaction in Q2 was the acquisition of a South African cement producer by a Chinese company,which was a key move in the companys active oversea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will strengthen its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region.China has become the fourth-largest source of investment in Africa and remains the largest trading partner4.Recently,the third China-Africa Economic and Trade Expo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China,with the number of signed agreements reaching a record high.China-Africa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is moving towards a new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This year,East African countries are expected to maintain high economic growth,with Ethiopia,Kenya and Tanzania expected to grow by 6.1%,5.3%,and 5.2%,respectively2.down 24%YOYUS$610mdown 14%YOY6 dealsOceaniaup 225%YOYUS$1.4b12 dealsAfricaThe top three M&A destinations in Asia were Vietnam,Singapore and Japan,accounting for 64%of the total M&A deal value,with investments in Vietnam showing a counter-trend increase,with both the investment amount and number of deals increasing by over 200%.Overall,investment activity has increased in ASEAN countries,with a YOY growth of 35%in the number of M&A deals.The main sectors for Chinese M&A in Asia were real estate,hospitality&construction,financial services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mobility.It is predicted that India and the ASEAN-53countries will grow by 6.1%and 4.6%respectively this year,with the Philippines and Vietnam leading ASEAN with economic growth rates of 6%and 5.8%,respectively2.up 11%YOYdown 3%YOYThe investments were mainly in Australias mining&metals,real estate,hospitality&construction,and consumer products sectors.SummaryODIOverseas M&AsOverseas EPCPage 9down 45%YOYSources:1.U.S.Department of Labor,June 2023 data;2.World Economic Outlook update,IMF,July 2023;World Economic Outlook,IMF,April 2023;3.Note:ASEAN-5 includes Malaysia,Indonesia,Thailand,the Philippines,and Singapore;4.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Overview of China outbound investment of H1 2023Overseas M&As(contd)Regional analysisTop 10 destinations of China overseas M&As in H1 2023(By deal value:US$million)Top 10 destinations of China overseas M&As in H1 2023(By deal volume)Sources:Refinitiv;Mergermarket,including data from Hong Kong,Macau and Taiwan,and deals that have been announced but not yet completed,data was downloaded on 5 July 2023;EY analysisSummaryODIOverseas M&AsOverseas EPCPage 10DestinationH1 2023H1 2022YOY%1US4137 11%2Singapore3119 63%3Germany1613 23%4Japan1320-35Zustralia1220-40%6UK1017-41%7South Korea917-47anada87 14%8Italy84 100Vietnam72 250France79-22Malaysia76 17stinationH1 2023H1 2022YOY%1Peru3.0/2UK2.1 1.0 117%3US1.9 2.6-27Justralia1.4 0.4 234%5Vietnam0.5 0.2 217%6Germany0.4 0.2 91gypt0.4/8Singapore0.3 1.2-72%9Japan0.2 0.4-39South Africa0.2/Overview of China outbound investment of H1 2023EPCChina overseas EPC showed a continuous decline in newly-signed contract value,while completed turnover remained stableIn H1 2023Chinese enterprises newly-signed EPC contracts worth US$94.7b,down 8.6%YOY.Among them,B&R new contracts amounted to US$47.6b,up 8.8%YOY,which accounting for 50.3%of the total for the same period.Chinese enterprises overseas EPC completed turnover reached US$70.7b,remaining relatively stable.B&R completed turnover amounted to US$40.1b,up 4.4%YOY,constituting 56.7%of the total for the same period.Notable new overseas EPC projects signed by Chinese enterprises1in Q2 include:1.A residential tower project in the UAE with an investment of about US$1 billion;2.An East African crude oil export pipeline project with a contract value about US$806 million;3.A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in Saudi Arabia with a contract value about US$720 million;4.An industrial park project in Ethiopia with a contract value about US$600 million.Source:1.Public domain informationValue of newly-signed China overseas EPC contracts(US$billion)260.3255.5258.5253.1Value of completed turnover of China overseas EPC contracts(US$billion)172.9156.0154.9155.0SummaryODIOverseas M&AsOverseas EPCPage 11Note:Due to rounding,some totals may not correspond with the sum of the individual quarters.Source:Monthly Statistics in Brief,China MOFCOM50.655.453.547.443.255.351.856.956.251.540.843.049.243.5113.6105.298.9106.0010020030020192020202120222023Q1Q2Q3Q494.733.128.030.129.031.737.232.637.841.639.131.830.739.536.470.864.747.548.0010020020192020202120222023Q1Q2Q3Q470.7Overview of China outbound investment of H1 2023COIN links EY professionals around the globe,building on the existing China Business Group in the Americas,EMEIA and Asia-Pacificareas,and provides Chinese clients with one-stop services,covering all stages of overseas investment,from planning to executionand post-deal integration.Global reach and local expertiseMultilingual seamless service teamsExtensive cross-border transaction experience and full coverage of services70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in the EY global service network3,200 Clients assisted globally74,000 Overseas engagements*Data from the last 3 years90%1,600 Clients assisted in B&R countries34,000 Projects assisted in B&R countries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B&REMEIA AreaAmericas AreaCanadaUnited StatesCaribbean RegionIsraelBoliviaEcuadorJamaicaMexicoPeruVenezuelaArgentinaBrazilChileAustriaBelgiumCzech RepublicDenmarkFinlandFranceGermanyGreeceHungaryItalyKazakhstanKyrgyzstanLuxembourgNetherlandsNorwayPakistanPolandPortugalRomaniaSpainSwedenSwitzerlandTurkeyUnited KingdomUzbekistanBahrainEgyptKuwaitSaudi ArabiaUnited Arab EmiratesIndiaAlgeriaAngolaCameroon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EthiopiaLibyaMozambiqueNigeriaSouth AfricaSouth SudanUgandaZambiaZimbabweAustraliaNew ZealandJapanSouth KoreaBruneiCambodiaIndonesiaLaosMalaysiaMyanmarPhilippinesSingaporeSri LankaThailandVietnamAsia-Pacific Area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Network(COIN)Global networkPage 12Overview of China outbound investment of H1 2023China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Network(COIN)global contacts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EY COIN,please visit the website at or contact:AmericasAsia-PacificEMEIAQinghua Xu-pionchonEMEIA Area COIN Leader 33 1 4693 4363qinghua.xu-Paris,FranceYi SunEurope West COIN Leader 49 211 9352 Dusseldorf,GermanySuwin LeeThe United Kingdom and Ireland COIN Leader 44 20 7951 London,UKJohn LiOceania COIN Leader 61 2 9248 Sydney,AustraliaShau ZhangAmericas Area COIN Leader 1 617 375 Boston,USAEric XiaoCanada COIN Leader 1 416 943 Toronto,CanadaFernanda ChangSouth America COIN Leader 55 11 9625 San Paulo,BrazilAdrian KohASEAN COIN Leader 65 6309 SingaporeLoletta ChowGlobal COIN Leader 852 2629 Hong KongErica SuStrategy and Transaction Services Leader,Greater China 86 21 2228 ShanghaiJesse LvGlobal COIN Tax Leader 86 21 2228 2798 ShanghaiAlex Zhu Energy&Resources Co-leader,Greater ChinaStrategy and Transaction Services Leader,China North 86 10 5815 BeijingJulie HaoCo-LeaderChina Tax Outbound Center 86 10 5815 2805 BeijingLawrence Lau Financial Accounting Advisory Services Leader,Greater China 86 21 2228 ShanghaiWood ZhangAudit PartnerErnst&Young Hua Ming LLP 86 10 5815 BeijingJack ChanChairman,ChinaRegional Managing Partner,Greater ChinaMember of The Global Executive 86 10 5815 BeijingSoon Yen ChongInternational Tax and Transaction Services PartnerErnst&Young(China)Advisory Limited 86 21 ShanghaiAreas/RegionsAndrew ChoyInternational Tax and Transaction Services Leader,Greater China 86 10 5815 BeijingEric ChiaGreater China Consulting Markets Leader 86 21 2228 3388 Shanghai Page 13EYCOINFollow us on WeChatScan the QR code and stay up-to-date with the latest EY news.EY|Building a better working worldEY exists to build a better working world,helping to create long-term value for clients,people and society and build trust in the capital markets.EY embraces innovation and adopts advanced technologies,helping clients identify market trends,capture opportunities and accelerate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through integrated high-quality services.Working across assurance,consulting,strategy,tax and transactions,EY teams ask better questions to find new answers for the complex issues facing our world today.EY refers to the global organization,and may refer to one or more,of the member firms of Ernst&Young Global Limited,each of which is a separate legal entity.Ernst&Young Global Limited,a UK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does not provide services to clients,nor does it own or control any member firm or act as the headquarters of any member firm.Information about how EY collects and uses personal data and a description of the rights individuals have under data protection legislation are available via member firms do not practice law where prohibited by local laws.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our organization,please visit .20 Ernst&Young,China.All Rights Reserved.APAC no.03017983ED MMYYThis material has been prepared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is not intended to be relied upon as accounting,tax,legal or other professional advice.Please refer to your advisors for specific

    浏览量131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15 2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新加坡经济发展:2023新加坡出海指南(31页).pdf

    新加坡出海指南新起点新征程目录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寄语,乘风破浪,决胜千里01国际化的自我评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02千里之行,始于ACRA,轻松搞定企业结构到公司命名06线上操作,远程无忧,手把手教你注.

    浏览量132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01 3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Nativex:出海ing:2023新兴市场增长白皮书-南美 东南亚 中东(33页).pdf

    目录前言 03Go Brazil!巴西 04巴西市场概览 05用户画像速览 06热点赛道解读 08如何用好 Kwai 实现巴西市场增长?13Global Talk 巴西本土营销专家说 15Go Indonesia!印尼 17用户画像速览 18热点赛道解读 19如何用好 Kwai 实现印尼市场增长?21Global Talk 印尼本土营销专家说 22Go Saudi Arabia!沙特阿拉伯 24中东标签:年轻人多,宗教氛围浓厚 25热点赛道解读 27Global Talk 中东本土营销专家说 29关于 Nativex 31关于 Kwai for Business 32关于扬帆出海 3303前言2023 年,尽管国际市场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仍然没有放慢出海步伐,拓展新的发展机遇还是热点话题。而如今的出海竞争更为激烈,渠道、玩法和文化等因素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一趋势下,南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互联网市场因为其快速增长的态势和自身的发展潜力,而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兴市场。而这些地区的用户正在经历着快速的经济变革,他们的消费习惯和行为也在不断变化。了解当地市场的文化和消费习惯、利用创新的技术和工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搭建成熟的运营机制成为了决定出海征途能否扬帆远航的关键因素。在征服新兴市场之路上,蕴藏着大量的机遇和全新的挑战。全球领先的营销专家 Nativex 联合 Kwai for Business、扬帆出海推出出海ing 新兴市场增长白皮书,从巴西、印尼、沙特阿拉伯这三个新兴市场国家出发,分析南美、东南亚和中东市场的前沿洞察和潜在机会。在南美洲大陆,巴西的存在让人瞩目。作为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世界上人口第五大国家,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一方面,出海企业在巴西市场上表现不俗;另一方面,巴西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为出海企业融入市场提供了更多机遇。印尼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之一。得益于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人口红利,近年来,印尼经济正快速发展,尤其表现在移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领域。印尼也被誉为亚洲的下一个腾飞之地,未来可期。高 GDP 水平、庞大的年轻群体、经济多元化、掌握着全球三分之二石油量.拥有着众多标签的的中东被越来越多出海企业视为“潜力股”。作为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沙特阿拉伯是中东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其丰富的资源和资本储备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身处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地区,沙特阿拉伯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Go Brazil!巴西作为拉丁美洲最大的市场,巴西人口位居世界第七,达到 2.13 亿。庞大的消费者群体、高度的城市化、多元的社会文化以及蓬勃发展的贸易经济令其成为掘金的沃土:从早年的华为、联想、小米等手机厂商,到后面字节跳动、腾讯、快手,都将巴西视为全球扩张旅程中的关键据点。05Go Brazil!巴西巴西市场概览01以热情著称的巴西,同样也是新兴市场的“尖子生”:2022 年,巴西人均 GDP 再创新高,达到 8,857 美元,约为印度尼西亚的 2 倍、印度的 4 倍,长期位居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高度城市化也带来庞大的消费人口,其中超半数人口被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人群。有别于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巴西在语言、人口、宗教等维度上均有其特点:巴西葡萄牙语是巴西的主要语言。由于人口主要由来自欧洲、中东和亚洲的移民组成,巴西称得上是文化大熔炉。在宗教上,大部分巴西人都信奉罗马天主教,相对保守。数据来源:Investopedia;countrymeters;United Nation;IBGE巴西人口构成06Go Brazil!巴西用户画像速览02巴西是南美洲互联网第一大本营,2022巴西网民数量就已达到 1.67 亿,预计在2028 年能实现近 2 亿的数量。作为全球第五大手机市场,预计到 2025 年,智能手机使用率将接近九成。巴西网民玩手机的时间大多花社交媒体上:人均每日花费时间接近 4 小时,平均每月使用的社交平台数量超过 8 个,其中,用户使用 Kwai 系列产品的时间占日均使用社交媒体的 1/4。数据来源:Deloitte Digital Media Trends 2022;Data.ai State of Mobile Report 2022;GWI Brazil 2022;Newzoo Brazil Digital Report 2022;eMarketer Latin America Social Network Users 2022;Statistics 2022 Kwai 系列产品的时间占日均使用社交媒体的 1/4巴西人均每日花在媒体上的时间07Go Brazil!巴西用户画像速览02得益于年轻化网民结构,巴西用户对以直播为代表的应用形式接受度很高。巴西人观看直播时长也不断增长,其增长率高达 34%,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1.5 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巴西市场,安卓端仍占主流,安卓占有率达 86%,而 iOS端仅 14%,游戏厂商应重点投入提升安卓适配性。根据 Kwai for Business 平台统计,巴西用户更倾向于观看有趣的、热门及 Vlog相关内容。以安卓设备为主的移动网络流量占比数据来源:Deloitte Digital Media Trends 2022;Datareportal Brazil Report 202208Go Brazil!巴西热点赛道解读039,470 万玩家、23 亿美元的年消费总额,让巴西成为当今世界上不可忽视的游戏市场之一。2021 年巴西市场手游下载量达到 45.7 亿次下载,位列全球第三。不仅如此,巴西玩家相比较于其他地区,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年轻化和女性向特点:1834 岁之间的用户占比接近 6 成,女性比例达 52%。在游戏类型上,根据汇量科技2023 H1 国内手游出海白皮书数据,2023 上半年巴西市场头部收入手游类型占比分布上看:消除类游戏占比最大,约为 20%左右,在巴西市场最为畅销,比较经典的消除游戏,如Candy Crush Saga、Gardenscapes、Royal Match、Fishdom等均榜上有名;模拟类游戏仅次于消除类游戏,占比在 16%左右,Roblox、Township、Hay Day在巴西受欢迎度较高;除此之外,射击、策略、体育、动作等在巴西也有较高的付费意愿。2023 年 16 月巴西市场手游收入 Top 30 类型占比分布数据来源:Sensor Tower游戏09Go Brazil!巴西热点赛道解读03与巴西市场领先的手游下载量排名相比,其手游市场玩家的付费意愿则相对保守。根据 Statista数据,2021 年巴西当地 45.4%的手游用户为“0 付费”用户,而整体 ARPU 值也同样远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这种现象与当地相对复杂且严峻的货币支付环境有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西市场支付的电子化与便利性正在逐步提升,为其游戏市场的增长潜力带来了新机遇。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大多数巴西人都不会使用英文,本地化对于游戏而言非常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欧洲葡萄牙语和巴西葡萄牙语有所差异。越来越多游戏厂商意识到深度本地化的创意素材的重要性。根据热云数据统计,葡语素材在巴西市场的占比明显上升。对于出海厂商而言,寻找一个深扎本土的团队支持,是扩大巴西市场的必选项。Nativex 旗下 TopWorks 全球创意工作室在巴西拥有本土团队能力,帮助出海厂商产出高质本土真人及动画素材,包括本土模特、配音、创意等。地铁跑酷(Subway Surfer)里约版本10Go Brazil!巴西热点赛道解读03除了遥遥领先的手游,巴西工具类应用在 2022 年下载量超过 9 亿,其次分别是金融科技、娱乐和摄影应用。有趣的是,在 iOS 平台,摄影应用的下载量位居第二。2022 年各平台领先应用类别(巴西)社交和通信应用占据了用户大部分的时间数据来源:Data.ai 2022;GWI 2022数据来源:Apptopia工具11Go Brazil!巴西热点赛道解读03除了娱乐休闲类应用,金融类应用正在成为巴西市场冉冉升起的新星:2022 年金融科技应用增长幅度可观,同比增长 33%。这种增长趋势一直持续到 2023 年,与 2022 年 1 月相比,2023 年 1 月的会话量增长了 13%。巴西用户很快就接纳了金融科技应用,该国监管政策支持创新,允许数字银行利用关键新技术来实现业务增长。其中一些热门应用包括 Nubank(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数字银行)、Creditas、PicPay 和 C6 Bank。除了金融应用,巴西的天气应用人气也很高,因为这里气候多样,并且天气多变。人们使用这些应用了解天气情况,并据此规划日常活动,尤其是在雨季。20212022 年应用会话年同比增长(巴西)12Go Brazil!巴西热点赛道解读03巴西是拉美地区最大、最发达的电商市场,其销售额排名全球第十,并且增长潜力巨大。预计到 2025 年,巴西零售电商销售额增长率将排名全球第一,超过美国和日本。超高的智能手机使用率推动了移动电商的强势增长。在消费渠道方面,跨境电商平台上的买家日益增加,成为巴西人习以为常的购物渠道。在支付方式上,巴西市场也迎来变革:出于健康安全考虑,现金支付大幅减少,数字支付获得了大量消费者的青睐,尤其在 Z 世代的年轻人身上转变最为明显。全球最大经济体零售电商销售额 CAGR(20222025 年预测)数据来源:Statista 2022电商13Go Brazil!巴西如何用好 Kwai 实现巴西市场增长?04策划品牌挑战赛,激发 UGC 创作,引爆社交媒体,为游戏的转化沉淀流量。定制专属 Hashtag,凝聚社交关注度创新魔法表情,激发 UGC 创造力品牌开屏引流,高效引导转化本土达人齐发力,营造话题活动氛围小小蚁国金属对决品牌挑战赛、达人营销、信息流广告、私域流量达人营销、魔法表情、开屏广告手游手游作品量挑战赛上线三日曝光量 视频播放量播放量巅峰挑战赛作品活动曝光量46w 2.2 亿 2.9 亿 3.4 亿 4.1 亿 8.2 亿 14Go Brazil!巴西如何用好 Kwai 实现巴西市场增长?04利用品类达人营销,高效触达消费群体借助“狂欢节”话题,提升内容发酵度品牌开屏广告 合约广告助推曝光C&A品牌挑战赛、达人营销、信息流广告品牌以达人营销为切入点借#lookdocarvanal 话题,引发 Kwai 用户对“穿什么参加狂欢节”进行讨论,最终实现内容裂变加强品牌形象。提供媒介购买、创意素材、达人营销、品牌推广、账号代运营服务,助力开拓新兴市场。联系 Nativex15Go Brazil!巴西Global Talk 巴西本土营销专家说05拥有丰富的剧目内容的 TeleKwai 或许能成为品牌或开发者开拓巴西市场的增长平台。作 Kwai for Business 在巴西推出的短剧营销产品为,TeleKwai 能辐射不同性别、年龄、圈层及消费偏好的用户群体。通过具有戏剧冲突、生活化的故事情节,TeleKwai 以短剧的形式加强品牌与当地用户的连结,实现高曝光、强互动的品效双赢。从“内容供给”、“用户触达”到“营销场景”,TeleKwai 能为品牌和开发者打开增长全链路。品牌可以将 IP 自然植入内容,借助爆点打造来实现品牌的互动和转化。Kevin FordNativex Senior Marketing ManagerTeleKwai 的内容展示01#TeleKwai 话题聚合页TeleKwai 内容创作者之一TeleKwai 内容创作者之一16Go Brazil!巴西Global Talk 巴西本土营销专家说05社交媒体因极高的使用率而成为出海厂商的主要营销渠道。无论是作为初期的品牌曝光,还是后期的转化增长,社交媒体都能覆盖用户的生命旅程。社媒营销和用户参与的提高也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和用户黏性。因此,通过与当地热门社媒平台合作和本地化内容可以帮助进一步取得更高的曝光率和影响力。对于想要进入巴西的品牌来说,本地化是使之获得长效增长的秘诀。深入的本地化不仅体现在推广上,更体现在产品上。大多数巴西用户没办理流量套餐,开发者应应该针对低带宽方案和中端设备进行优化。以此前我们服务的某吃鸡类手游为例,其就将游戏人数从 100 人减少至 50 人、不提供过高画质、加速游戏流程,在降低配置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游戏核心要素。此外,结合当地重要时间节点和文化特色进行营销可以提高用户参与度。例如,狂欢节是巴西最著名的庆祝活动。我建议品牌或开发商使用差异化的运营策略,例如邀请本土达人、推出巴西狂欢节主题皮肤以及对应活动。直播在巴西市场的走红也带动了达人行业的蓬勃发展,可以在此期间邀请达人共创推广内容,提升话题度。巴西全年营销节点02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尼市场拥有巨大的增长与消费潜力,是亚洲的下一个腾飞之地。印尼人口位居世界第四,达到2.74 亿,其中年轻人口占比高达 58%,该指标中美比例仅为 46%。根据 Statista 统计数据,2023 年印尼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约 1.6 亿,渗透率超过 50%,是东南亚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人口红利显著。除此外,印尼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在东南亚“五小龙”中排名榜首。Go Indonesia!印尼18Go Indonesia!印尼01以“千岛之国”著称,印尼也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多元性:拥有 17,508 个岛屿和 1,300 个民族,主要宗教就有 6 种,还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语言方面,印尼官方语言是印尼语 Bahasa,但一共有 800 种语言,大多数印尼人掌握超过两种语言。在人群分类上,不同年龄的用户也显示出了巨大的差异性:最活跃的网民和新媒体受众84%的 Gen Z 世代对未来抱有积极的态度,比例远超其他人群。成熟并关注可信度的电商购物者大多数人群对数字渠道、电子商务等平台并不陌生,对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务实派,追求稳定性和健康尽管人们认为 Gen X 用户更偏爱线下渠道,但自从疫情爆发以来,Gen X 凭借高购买力和网络渠道参与度的提升,已经成为电商品牌的理想目标客群。Gen Z 世代:1824 岁千禧一代:2534 岁Gen X 时代:35 岁用户画像速览19Go Indonesia!印尼热点赛道解读02印尼作为东南亚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即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游戏市场。纵观印尼移动游戏头部市场,国际化程度较高,中国的出海品牌 MLBB、PUBG 一直是印尼最受欢迎的游戏。目前,印尼已是中国游戏厂商出海发展的关键阵地之一。据 Sensor Tower 报告,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手游下载量最大的市场,2023 年第一季度贡献了近 38%的东南亚手游总下载量。根据汇量科技2023 H1 国内手游出海白皮书数据显示:印尼 2023 年 H1 休闲买量游戏占比仅三成,依旧保持增长问答类、卡牌类新增游戏占比远超其他成熟市场印尼竞速游戏投放试玩广告数量环比增长率飙升 560 22 年 H2 2023 年 H1印尼买量产品量&投放素材展示量走势2023 年 H1印尼手游买量占比分布 TOP5 类型手游20Go Indonesia!印尼热点赛道解读02印度尼西亚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3 年的 529.3 亿美元增长到 2028 年的 868.1 亿美元,预测期内(20232028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10.40%。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涌现,电子商务行业呈指数级增长。印尼用户热爱网购,其中有 95%的消费者喜欢用手机进行网购,网购的热门品类包括时尚配饰、美妆个护、电子产品、食品杂货等。在网购大潮中,社交媒体平台正在电商领域崭露头角:80%的线上商家都在通过社群电商来拓展销售。此外,Shopee 通过积极大胆的促销活动(如返现、包邮、折扣活动)在印尼获得高人气,并在疫情期间成功取代本地电商平台 Tokopedia 的市场支配地位。电商数据来源:Mordor Intelligence印尼电商市场规模21Go Indonesia!印尼如何用好 Kwai 实现印尼市场增长?04快消印尼国宝级明星出境完播率 UP曝光率超过实际预期10%两轮 EyemaxFlow抢占先机广告视频平滑过渡官网实现高转换为了能够加深用户心智,与用户之间建立长期值得信赖的关系,得力选择了在拥有 4,300 万月活的 SnackVideo 上进行 2 轮 EyemaxFlow 投放。EyemaxFlow 作为一款能平缓过渡落地页,完成转化的品牌广告,是大多数有品宣需求品牌主的首选。在创意上,得力投放了其品牌代言人 AGNEZ MO 的视频作品。作为国宝级明星,AGNEZ MO 拥有着多重身份。她是一名歌手,同时也是舞者、演员、主持人和作曲家。目前,她仍是在印尼国内获奖次数最多的艺人。AGNEZ MO 这种在多领域齐开花,永远保持饱满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的状态,与得力的品牌价值不谋而合。作为一个超过四十年的老品牌,得力一直都希望为全球用户带来更有趣、更新颖、更有创作力的产品。得力SnackVideo22Go Indonesia!印尼Global Talk 印尼本土营销专家说05注重将印尼手游本地化营销策略结合到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习惯中,以提高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电竞崛起带来新机遇,印尼的手游电竞比赛数量在东南亚地区数一数二,MOBA 类游戏对玩家和观众有着强烈吸引力,建议开发者在营销策略中重视短视频和流媒体。语言本地化是游戏长效增长的基础,基本上长效游戏都会本地化为 Bahasa官方语言。除了游戏产品,买量素材等部分也需深度本地化。了解本土独特文化风俗是素材爆量的关键,印尼用户格外偏爱明艳色彩和大胆创意的广告设计。同时,绿色也是很多广告素材会使用的颜色,因为它与穆斯林文化有着较强的关联性。Intan AgustinaNativex Senior Client Growth Manager01提供媒介购买、创意素材、达人营销、品牌推广、账号代运营服务,助力开拓新兴市场。联系 Nativex23Go Indonesia!印尼Global Talk印尼本土营销专家说05实现营销增长需关注印尼消费者的自身特点。印尼用户多为价格敏感型,对价格的考量远超其他因素,因此促销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增长剂。但同时建议广告主应关注留存,培养用户对产品品牌忠诚度。尊重本土宗教因素至关重要,伊斯兰教是最大的宗教。例如在本地化过程中,应注意一些敏感的动物形象:狗和猪在伊斯兰教中意味不洁,京东在印尼就把小狗的 logo 改为小马。印尼人对韩剧的爱不可估量,韩国文化在印尼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韩国明星被选为印尼公司的代言人和品牌大使,适当将流行文化融入广告可以高效地提升品牌知名度。02对于希望在印尼希望获得进一步增长的广告主来说,还应该注意营销节点,利用热闹的气氛来促进转化和增长。斋月每年伊斯兰教历的第九个月是印尼本地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与斋月传统的送礼习俗有关,电商 App 成为斋月最受欢迎的应用品类之一。同时,游戏在此期间也成为增长重点领域。斋月期间,人们工作时间减少、容易饥饿困乏以及购物场所关闭都让人们倍感无聊,对游戏的需求也相应提升。除了斋月,每个月 25 号是印尼发薪日,除了支付账单和购买生活必需品之外,印尼的消费的兴趣也在这个时间点飙升,不少人会趁这个节点奖励自己。03中东,这个过去充满“冲突与变迁”的地区,如今逐渐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高 GDP水平、庞大的年轻群体、经济多元化掌握着全球三分之二石油量的中东,被越来越多出海企业视为“潜力股”。作为最早推出商用 5G 服务、世界最大的数据市场之一,中东地区坐拥领先世界水平的互联网连接速度。其中,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阿曼组成的“海湾六国”,更是以其令人瞩目的经济表现,成为中东地区的“淘金圣地”。Go Saudi Arabia!沙特阿拉伯25Go Saudi Arabia!沙特阿拉伯中东标签:年轻人多,宗教氛围浓厚01随处可见的土豪,是大家对中东的第一印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数据,中东人均 GDP 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海湾六国”(简称GCC)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则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GCC领跑中东”也毫不夸张。中东地区整体人口年轻化,年龄中位数为 28.2 岁,30 岁以下的人口占比6080%,庞大的年轻群体 快速的人口自然增长形成了“青年膨胀”,为中东的互联网及消费领域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互联网渗透率与普及率维度上,中东地区同样位居前列。其中海湾六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的平均互联网渗透率超过90% ,远超全球平均水平(57%),其中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更为靠前。阿联酋、沙特网民占总人口比例(2022 年)数据来源:Datareportal 202226Go Saudi Arabia!沙特阿拉伯中东标签:年轻人多,宗教氛围浓厚01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年轻人口占比大、互联网渗透率高,让中东市场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出海厂商争夺的焦点。想让探索中东的欲望落地变现,除了摸清增长机会点,还得跨过“多元文化冲突”这道大坎儿。宗教文化是中东地区的文化核心,其中伊斯兰教是主流。伊斯兰教的教义色彩鲜明,对于“可”与“不可”有着更为严格的规定,穆斯林的衣食住行无不受到宗教规范的影响。在语言方面,阿拉伯语是大部分国家的官方语言,但他们同样也用英语作为日常语言。在阿联酋,英语比阿拉伯语更为常见。相比之下,沙特人更坚持他们的阿拉伯根源,所以在当地阿拉伯语比英语更常见。因此,出海中东市场选择一个可靠的营销代理商便十分重要。理解当地文化和风俗不仅能避开很多坑,更能显著提升增长效果。以 Nativex 旗下创意工作室 TopWorks 此前为一款出海中东的棋牌手游打造的创意广告为例。基于对客户产品的深入了解与目标拆解,Nativex 锚定阿拉伯人喜爱的广告形态 短视频。在新冠疫情期间,在家里满足娱乐需求、维持与家人朋友之间的连接,是大部分阿拉伯人的诉求,TopWorks 团队将创意设定在亲人关系之中。为了让视频更接地气,Nativex 中东本土团队特地使用了沙特阿拉伯语配音,让每一个片段、细节都融入中东文化的影子。27Go Saudi Arabia!沙特阿拉伯热点赛道解读02根据 Newzoo 数据,2022 年中东的游戏市场收入同比增长 10.8%,部分国家预计将达到 14.2%的复合年增长率,而热门的北美游戏市场同比增长率仅达到了 0.5%。可见,中东的游戏市场犹如“吸水的海绵”,规模以强劲的势头迅速扩张,增速遥遥领先其他地区。吸引全球各地游戏开发者开拓这片市场的原因,除了不断攀升的年轻人口,更在于其强劲的消费力。以沙特为例,沙特手游玩家在游戏中消费颇高,领先富裕的西欧玩家一大截。来源:Newzoo Global Gaming Market Report 2021 来源:Sensor Tower 2021;Pocket Gamer;GWI 2021游戏 互联网渗透率升高、中产阶级壮大、智能手机普及中东市场的基础条件为中国厂商出海提供了天然的“黑土地”。根据 data.ai 的数据,中东用户在移动设备上的每日平均使用市场逐渐升高,沙特阿拉伯的增速更是达到了 68%,成功挤入 2022 年日均使用移动应用程序时长榜的 TOP 3。中东用户对移动设备的依赖催生了一系列移动生态下的文娱需求,其中以游戏、电商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最为亮眼。沙特的手游玩家在游戏中花费颇高(%网络用户群体)沙特享受世界最高的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ARPPU)沙特阿拉伯VS.中国$270$3228Go Saudi Arabia!沙特阿拉伯热点赛道解读02随着数字技术和电子支付的普及,中东地区的电商销售额自 2018 年以来实现了80%的增长,并预计将以每年 4%的幅度持续增长,其中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占据“大头”。中东消费者钟情于网购电子产品,对于流行时尚和美妆个护的需求日益上升。但由于电商发展起步较晚,中东市场存在着“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问题,中东市场仍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除了纯电商平台,社交购物(即社交媒体 电子商务)在中东市场正蓬勃发展。中东地区的社交购物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3 年达到 25 亿美元,44%的消费者表示自己会利用社交媒体来进行购物。在社交购物兴起的当下,越来越多广告主在社交媒体上,通过达人营销塑造品牌影响力,创造转化增长。以 TikTok 美妆博主为例,他们通过创造多样的闪耀内容吸引大量用户注意。而专业美妆师加入,让内容更专业和有价值。跨境品牌可利用这些专业意见领袖的身份和声音,提升品牌在目标市场的影响力和好感度。电商 在品类选择上,以沙特阿拉伯为例,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 SLG 和 RPG 两大重度游戏外,射击类和益智类游戏也同样受欢迎。沙特玩家更钟情于能够调动玩家“主观能动性”的游戏,例如融合了开放世界、射击、大逃杀、策略等多种特色的 PUBG Mobile。值得一提的是,在 2022 年,射击类游戏在全球范围内的游戏时长降低了 20%,而沙特阿拉伯市场却逆势增长了 45%。29Go Saudi Arabia!沙特阿拉伯Global Talk 中东本土营销专家说03实现中东市场增长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比起其他市场,要想打开中东市场的大门,显然需要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调查。比如,不同的穆斯林派别对于颜色有着不同的偏爱,涉及猪、酒、十字架等伊斯兰禁区更是要体现尊重。品牌应格外注意避免在广告创意中使用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形象。比如,“阿拉”通常指伊斯兰教中的神。尝试多种推广形式,与当地知名社交媒体平台合作随着社媒平台的日渐丰富和用户粘性上升,“社媒 ”的推广形式(广告投放 内容营销 社媒运营)成为首选。在广告创意制作时,需从当地受众视角出发,深度融合当地文化,打造极具代入感的广告,才能巧妙调动观众兴趣。Intan AgustinaNativex Senior Client Growth Manager010230Go Saudi Arabia!沙特阿拉伯Global Talk中东本土营销专家说03结合当地传统节日特点为内容推广造势斋月(Ramadan)具体日期每年不同,今年将于3 月 22 日 4月21 日期间开展,所有穆斯林在日出至日落期间禁止饮水、进食、吸烟等活动。人们将这段时间用于精神深思、祈祷、做好事以及与亲朋好友共度时光。斋月期间,中东地区的社会娱乐活动受到限制,穆斯林用户对在线优质内容的需求更加热切。以 Snapchat 为例,斋月期间用户观看斋月内容的时间增长33%,发布内容量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斋月也是伊斯兰历法中的一个大型购物季节,人们倾向于提前做好准备,提升购物频率和数量。捕捉到用户的内容需求后,如何呈现更具斋月特色的内容和广告,从而吸引点击并提升转化?建议在素材创意上多下功夫,比如:结合斋月主题,表达快乐和希望的感情在素材中融入灯笼、新月等与斋月相关的元素设计符合斋月风格的背景音乐03提供媒介购买、创意素材、达人营销、品牌推广、账号代运营服务,助力开拓新兴市场。联系 Nativex31关于 Nativex作为全球领先的营销专家,基于国内外全渠道流量,Nativex 提供代理投放、创意素材、达人营销、社媒账号代运营服务,助力客户实现跨区域增长。拥有 17 个全球办公室,Nativex 为来自世界 60 国家与地区的 3,000 客户提供卓越服务。覆盖全球各类流量,以全球本地化战略驱动,Nativex 通过策划、投放、创意、达人的一站式营销服务,为全球开发者和品牌的跨区域增长提供动力。围绕三大增长诉求,Nativex 提供全周期确定性增长日均触达设备业务覆盖国家和地区全球办公室客户增长验证9.5 亿 200 173,000 全球增长旅程全球增长应有尽有媒介采买品牌传播本土创意素材全球主流大媒体特色垂直媒体OEM 广告渠道SDK 广告平台DSP 效果平台品牌广告品牌代言人主题挑战赛社媒账号运营.TopWorks创意工作室 触达用户全球达人营销影响转化长效品牌隶属于汇量科技 Mobvista 集团32关于 Kwai for BusinessKwai for Business 为快手出海营销品牌,致力于为全球广告主提供一站式的营销方案。作为全球头部短视频平台,快手在海外打造的两款短视频出海产品 Kwai 和 SnackVideo 已分别在拉美、东南亚市场位居TOP 5,拥有海量活跃用户。营销层面,Kwai for Business 也已上线品牌广告、信息流广告、品牌挑战赛、魔法表情等多种社交广告产品,能满足品牌主不同阶段的营销需求。现如今我们的合作伙伴遍布世界各地,期待与您的合作。Kwai for Business 快手出海营销是快手在海外推出的一站式广告营销品牌。目前我们的产品用户已覆盖 30 多个国家,主要业务市场为拉美、东南亚、中东。Kwai 产品遍布 30 多个国家业务聚焦拉美、东南亚、中东巴西下载量排名印尼月活TOP 24,300 万33关于扬帆出海扬帆出海致力于服务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全球化,目前平台合作企业 15,000 ,链接出海企业CXO高管10,000 ,已成功帮助数千中国企业成功将业务推向海外。扬帆出海战略合作商业伙伴目前已突破 300 家,其中包含 Facebook、Google、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百度、Twitter、汇量、小米等全球 Top 互联网企业。推动中国互联网出海企业全球化,培育中国互联网出海精英人才,是扬帆出海的公司使命。

    浏览量172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31 3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萃弈(TTD):2023年中国企业出海智能电视大屏 CTV 营销指南-中国首席营销官(CMO)调研报告(11页).pdf

    年中国企业出海智能电视大屏营销指南中国首席营销官,调研报告,本报告专注于研究中国大陆们的海外市场营销策略,分享中企出海品牌建设洞察,此报告是北亚区调研报告的一部分,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开展.

    浏览量35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31 1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安信成CRM:2023外贸B2B海外社媒营销获客白皮书(44页).pdf

    详细了解产品和功能,请点击阅读官宣,与,母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企业,详细了解产品和功能,请点击阅读无限制加好友,用这个神器突破人脉限制,还能获取潜客邮箱,附上产品优势介绍的链接,客户感兴趣可以直接.

    浏览量142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11 4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联合国贸发会议: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239页).pdf

    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贸易和发展报告贸易和发展报告联合国联合国联 合 国 贸 易 和 发 展 会 议联 合 国 贸 易 和 发 展 会 议 2023 年,联合国全世界版权所有关于复制摘录或影印的请求应提交至 的版权许可中心。所有其他有关权利和许可,包括附属权利的咨询应联系: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405 East 42nd StreetNew York,New York 10017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电子邮件:publicationsun.org网站:https:/shop.un.org/本出版物所采用的名称及其图表内的材料的编写方式,并不意味着联合国对于任何国家、领土、城市、地区或其当局的法律地位,或对于其边界或界线的划分,表示任何意见。本出版物提及任何公司或特许工艺并不意味着联合国对其表示认可。本出版物经外部编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印发的 联合国出版物UNCTAD/TDR/2022eISBN:978-92-1-002166-1ISSN:0251-8015eISSN:2412-1452iii目录Table of contents目录概述.I-XIII第一章全球趋势和前景.1A.险象环生.21.危机频发的一年.22.全球滞胀:向过去的岁月倒退.43.全球滞胀再现:险兆临门.9B.穿越战争和通胀迷雾的增长前景.111.全球增长和通胀展望.122.多重负面供给冲击.193.本地化的需求压力.224.工资和加价.25C.被货币乌云遮蔽:迈向更可持续的议程.28D.各区域的走势.31参考文献.37第二章国际市场趋势.41A.导言.42B.全球金融环境和发展中国的脆弱性.421.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流入:阻力日增.432.紧缩时代的外债可持续性.483.国际社会的政策应对.51C.国际贸易趋势.54D.大宗商品市场.58参考文献.67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iv第三章脆弱世界中由南方主导的一体化.69A.过去和现在错误的长期阴影.70B.要害问题:不平等环境厄运循环加剧.711.不平等衰退循环.712.财政和货币政策.723.信贷和资本形成之间的关系被打破.794.国际收支脆弱性.805.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节节败退.83C.另一种前景的经验教训.881.区域金融安排.902.引导世界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903.情景比较:气候灾难还是气候变化?.944.情景比较:贸易、金融和宏观经济稳定.965.情景比较:经济增长和纠正全球失衡.1016.情景比较:就业、分配和国家的作用.104D.结论.107参考文献.107第四章区域一体化:要害问题.113A.导言.114B.区域主义:概念、沿革、挑战.115C.发展型区域主义:主要的挑战.1181.贸易和发展型区域主义:要害问题.1182.机构适应力:区域发展融资例证.1193.金融化和公司控制对区域一体化的挑战.122参考文献.124v目录第五章贸易区域主义与发展.125A.导言.126B.近来的区域贸易格局:区域化的发展影响.1261.货物贸易.1282.服务贸易.134C.面向发展的贸易一体化和区域价值链.138D.区域一体化的新挑战:数字经济和气候变化.1411.数字经济:数据治理的挑战.1412.气候变化.144E.走向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的互补关系.149参考文献.151第六章区域发展融资:进展和挑战.155A.导言.156B.危机时期的区域外汇流动性提供者.1571.反周期且反直觉?新冠疫情与区域融资安排 未利用的流动性.1592.区域融资安排的影响.1613.对抗美元霸权.162C.长期融资:区域和多边开发银行的新角色.1651.长期区域金融新格局.1672.危机期间区域开发银行的作用:新冠疫情期间的 反周期应对措施.169D.扩大资本化和能力:区域开发银行的新资金来源.1731.通过区域开发银行回收利用未使用的特别提款权.1742.接下来是哪里?.175E.结论和政策建议.180参考文献 .182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vi第七章跨国企业、发展与公司套利.187A.导言.188B.公司控制权、投资与跨国企业扩张.1901.公司战略、国际化生产和区域发展.1902.公司内部金融化.1913.中间子公司.194C.监管的复杂性和公司的分散化.1961.监管的复杂性是监管分层的副产品.1962.使用子公司的法律影响.202D.公司套利与发展:绘制公司股权链地图.2051.绘制公司股权链地图.2062.结果解读.211E.结论和政策经验.214参考文献.216vii目录图目录1.1 2022 年 6 月相较于 2021 年 6 月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的国家.31.2 1970 年 1 月至 2022 年 4 月的原油实际价格.51.3 1965-2020 年的能源密集度.61.4 1980-2022 年的劳动收入份额.61.5 1970-2020 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71.6 1990-2022 年具有通胀目标制央行的国家数目.71.7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5 月若干新兴经济体的名义利率.91.8 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冲击之前和之后的全球经济增长周期.141.9 2016-2023 期间新冠疫情后复苏与疫情前走势的比较.151.10 20 国集团 2023 年的产出缺口预测.161.11 国际货币基金对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全球消费者通胀率的 估算和预测.171.12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主要新兴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181.13 2006-2022 年美国的 10 年期实际利率.191.14 美国半导体和电子元件的生产者价格指数.191.15 德路里世界集装箱指数运价.191.16 2014 至 2022 年(4 月)大宗商品价格指数.201.17 2014 至 2022 年大宗商品粮食价格指数.201.18 1970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的化肥价格指数.211.19 2014-2022 年欧元区能源价格指数.211.20 2019-2021 年若干发达和新兴经济体的政府借款与消费价格指数 .231.21 2015-2022 年的美国实际工资.231.22 2007-2022 年美国就业/人口比率.241.23 美国私人消费和住房投资.251.24 每就业人员的单位劳动成本.261.25 2017 年第一季度至 2021 年第二季度的美国加价总量.272.1 2007 至 2022 年新兴市场收益率分解 .432.2 2018 至 2021 年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442.3 2022 年 1 月至 7 月部分发展中国家对美元名义汇率贬值.472.4 2010-2021 年发展中国家外债总存量与出口收入之比.502.5 2010-2021 年发展中国家和组别公共外债和公共担保外债偿还成本 与政府收入的比率.512.6 2005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542.7 2005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世界商品贸易.552.8 2020 年 1 月 1 日至2022 年 6 月 7 日按船舶分列的世界出口公吨数.572.9 2015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按大宗商品组别分列的大宗商品日价指数.603.1 2000-2022 年选定国家和国家组的实际人均 GDP.703.2 1971-2022 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主要收入分配.723.3 1980-2022 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政府的商品和服务支出.73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viii3.4 2009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发达经济体主要央行的资产和负债.743.5 2000 年第一季度至 2022 年第一季度选定国家未偿国际债务证券.753.6 2006 年第二季度至 2021 年第四季度流向新兴经济体的 投资组合净额和名义广义美元指数.763.7 1999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美元兑欧元汇率和原油价格.763.8 2009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发展中国家主要央行的资产和负债.773.9 1970-2022 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私人投资.793.10 1985-2021 年选定国家的国内信贷存量和固定资本存量.803.11 2004-2020 年选定国家名义汇率和新兴市场债券指数的年度变动.823.12 1970-2022 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843.13 1975-2022 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的碳强度变化.843.14 2018-2021 年全球原油产量和 2012-2021 年原油价格.893.15 1990-2030 年两种模拟情景下的全球环境结果.953.16 发展中经济体与贸易协定相关的制造业出口份额.983.17 2000-2030 年发展中区域对外净头寸.993.18 2020-2030 年发展中区域的汇率和通胀收益.1003.19 1990-2030 年选定国家组在不同情景下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023.20 1990-2030 年选定国家组在不同情景下的经常账户余额.1033.21 1990-2030 年选定国家组在不同情景下的就业率.1053.22 2020-2030 年选定国家组在不同情景下的劳动收入份额.1064.1 1958-2021 年按类别组分列的区域贸易协定.1174.2 1995 和 2020 年的全球贸易份额.1185.1 1995-2020 年选定国家组的选定商品出口构成.1295.2 1995-2020 年非洲选定商品出口总额构成.1345.3 1995-2018 年选定国家组和选定产业商务服务出口构成.1365.4 1995-2018 年全球贸易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 及排放强度的变化.1465.5 1995-2018 年选定国家组不同来源的最终需求隐含碳排放量占比.1475.6 1995-2018 年选定国家组不同来源的人均最终需求隐含碳排放量.1486.1 全球金融安全网内的主要区域融资安排.1586.1 1994-2018 年全球金融安全网的演变.1596.2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12 月按选定收入组别分列的有效央行货币 互换和来自基金组织和区域金融安排的贷款.1606.3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12 月部分地理区域的有效央行货币互换 以及来自基金组织和区域金融安排的贷款.1606.4 2018 至 2020 年按机构分列的向发展中国家发放的多边贷款.1676.5 2016-2020 年按贷款类型分列的国际金融机构对发展中国家承诺 和发放的贷款.168ix目录6.6 2018-2020 年按收入组别分列的区域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向 发展中国家发放的贷款.1686.7 2016-2020 年对发展中国家发放的双边和多边贷款 .1697.1 一家美国非金融公司的全球结构.1937.2 2022 年的当前国际投资协定示意图.1977.3 1957-2022 年国际投资协定的变迁.1987.4 1957-2022 年各类国际投资协定.1997.5 2022 年的当前区域贸易协定示意图.2007.6 直接和间接所有权模式.2027.7.A 法国在全球南方的间接投资.2087.7.B 德国在全球南方的间接投资.2087.7.C 日本在全球南方的间接投资.2097.7.D 大韩民国在全球南方的间接投资.2097.7.E 英国在全球南方的间接投资.2107.7.F 美国在全球南方的间接投资.2107.8.A 2018 年全球最终所有人所在各区域和管辖区内公司集团中外资 股份占比.2127.8.B 2018 年全球最终所有人所在各区域和管辖区内通过第三方管辖区 间接持有的外资股份占比.2127.9 2018 年全球最终所有人所在各区域和管辖区内排名前 100 的跨国 企业之中构成“幻影外国直接投资”的直接和间接股权投资占比.213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x表目录1.1 1991-2023 年的世界产出增长率.132.1 2022 年年中被认为处于或接近债务困境的发展中国家.462.2 2008-2022 年世界初级商品价格.594.1 1944-2022 年多边发展银行体系的沿革.1196.1 全球金融安全网内的主要区域融资安排.1586.2 1944 年至今多边开发银行格局的演变.1666.3 2019-2020 年选定区域开发银行承诺和支付的贷款.1707.1 2018 年各区域内和各类别股权投资安排中幻影外国直接投资的分布.213插文目录1.1 华尔街的流浪者:影子银行与金融脆弱性.71.2 美国的需求驱动通胀和供给驱动通胀.211.3 谷物杀手:打击大宗商品市场投机.302.1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紧缩.472.2 2022 年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违约和重组.522.3 乌克兰战争:对全球粮食体系的过度冲击?.643.1 全球价值链和工资份额:从全球和区域趋势中吸取了哪些经验教训?.846.1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长期势力.1636.2 地区主义对南方牵头的新银行意味着什么?.1706.3 区域银行和项目:多边发展银行如何资助新冠疫苗.1726.4 给银行更多空间:削弱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1776.5 金融监管是否限制了开发银行的放贷能力?.1787.1 公司财资业务的上升.1957.2 投资保护与气候变化.2017.3 竞争型国家和离岸金融中心.2047.4 CORPLINK 研究及其发展研究的局限性.206图表目录1B2.1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以个人消费支出指数衡量的美国消费 通胀率分解.222.B1.1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482.B2.1 2022 年发展中国家进行中的主权违约和债务重组情况.533B.1 国外最终需求激活的国内收入和工资.863B.2 1995-2018 年国内和国外最终需求来源激活的工资份额轨迹.87I概述概述险象环生2021 年,全球经济从疫情中迅速恢复,但恢复不均衡,2022 年面临新的多重冲击,波及能源市场和金融部门、实体经济和供应链、气候和地缘政治。通货膨胀已成为政策制定者的主要关切,紧缩银根已成为应对价格上涨的主要政策工具。发达经济体在政策上达成了共识,认为央行可以引导它们实现软着陆,避免全面衰退。这一政策立场伴随着短期和长期风险。从短期来看,紧缩银根将导致工资下降,就业和政府收入减少。从中长期来看,货币主义道路将彻底扭转疫情时做出的承诺,即建设一个更加可持续、更具韧性和包容性的世界。这些风险会在全球造成不均衡的影响。在一个被疫情削弱的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尤其受到发达国家政策决定的影响。贸发会议担心,发展中国家的形势远比国际金融界认为的要脆弱,从而削弱全球金融安全网的作用。由于粮食、燃料和借贷成本高,46 个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财政压力;两倍多的国家易受到至少其中一项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确实有可能爆发大规模债务危机并经历“失去的十年”,到 2030 年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风险也是切实存在的。应对这些风险和避免进一步连锁危机的政策措施众所周知,但具体实施还需要政治意愿和多边协调。一个重要步骤是运用政策工具的组合来应对通胀压力。另一套措施涉及国际金融体系,包括更公平持久地使用特别提款权,以缓解国际收支的制约,减少财政压力。还应考虑其他安排,如通过货币互换应对货币不稳定;关于处理债务重组的多边法律框架的讨论也应启动,并让所有官方和私人债权人参与。新冠疫情的经验表明,大胆转变政策是可行的,尤其是发生全球危机时。尽管目前遇到一些挫折,但2022年不断增加的压力为更广泛的改革提供了契机。2010至2012年,世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时也是一个改革的好时机,但基本错过了。对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充其量是局部的,且没有处理经济体内部和经济体之间的结构性问题。十年过去了,世界经济更加不稳定,如果不抓住当前多边改革的时机,多边体系仍将面临进一步分裂的风险。A.笼罩全球的通货膨胀阴影始于 2021 年下半年的增长放缓和通胀加速,让人联想到 1970 年代的滞胀。政策制定者似乎希望短期、剧烈的货币冲击 正如 1970 年代末开始的那种 能够锚定通胀预期,而不会引发 1980 年代初那种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失去十年的深度衰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II然而,当前的情况与 1970 年代大不相同:金融化程度加深、市场集中和劳动力议价能力大幅下降带来的结构和行为变化,改变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对通货膨胀的政治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与 1970 年代相比,驱动 2022 年全球核心通胀的部门更少。第二,以实际价格衡量,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到目前为止尚低于 1970 年代。第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密集度自 1970 年代以来大幅下降,削弱了能源价格上涨对通胀的影响。第四,名义工资增长赶不上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上涨;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工资都出现了停滞或下降,从而排除了工资价格螺旋上升导致通胀的可能性。第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都负债累累,且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债务是以外币计价的短期债务。第六,与1980年代初相比,现在有更多独立运作的央行,明确将维持通胀目标和“透明”的货币政策规则作为优先事项。与此同时,在一个监管宽松的市场中,金融创新的传播和私人信贷的扩张创造出一个庞大且不断扩张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即影子银行体系。过去十年,影子银行业在发达经济体持续扩张,在发展中经济体亦有重大发展。在当前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监管不足的金融市场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带来了新风险。如今,通货膨胀的驱动因素也发生了变化。尽管始于 2021 年底的通胀飙升浇灭了人们对通胀不会长久的希望,但并无证据表明这一飙升来自财政政策的进一步放松或工资压力。相反,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成本上涨(尤其是能源成本)以及投资增长长期疲软导致的供给反应迟缓。在高度集中的市场中拥有定价权的公司又放大了这种影响,因为它们提高了成本加成,以便从两个难得的机会中获利,一是 2021 年全球复苏导致需求激增,二是 2022 年在全球对燃料供应的担忧之下,投机交易激增,虽然实际需求或供给未发生实质变化。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给世界各地的家庭带来了巨大挑战,加上陷入这一旋涡的化肥价格上涨压力,可能对家庭造成持久的伤害。乌克兰战争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大宗商品市场十年来一直处于动荡状态,且在 2021 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上升趋势。迄今为止,投机者在其间推波助澜的作用尚未引起充分关注,尽管投机者在期货合约、商品掉期和交易所交易基金中的过度参与引发了疯狂押注。由此引发的价格飙升往往是短暂的,但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造成了沉重打击,数亿人再度陷入极端贫困。本报告将提出一套应对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影响的政策措施,以提高这些活动的透明度、加强监督和监管。就目前来看,持续的货币紧缩几乎不会对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产生直接影响。相反,货币紧缩将通过抑制投资需求和防范任何初期的劳动力市场压力,来重新锚定通胀预期。更直接的影响可能体现为资产和大宗商品价格的迅速调整,从加密货币到住房和金属。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困境日益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复杂的意外冲击仍然是一个真实的和现实的危险。因此,货币紧缩给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造成双重风险:鉴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借贷成本上升可能导致不良贷款急剧增加,引发一连串的破产事件。由于政治上不可行,排除了直接控制价格和成本加成的可能性,如果货币当局无法迅速稳定通胀,政府可III概述能将不得已采取额外的财政紧缩措施。这只会加速更严重的全球衰退。对于公共和私人债务高、外汇风险大、高度依赖粮食和燃料进口且经常账户赤字高的新兴经济体而言,美联储的紧缩政策将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无法以社会可接受的成本降低通胀。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产业和就业政策,应对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短缺,并在中期增加关键产品的供应;还应辅以持续的全球政策协调和(流动性)支持,帮助各国出资和管理这些变革。与此同时,政策制定者应当认真考虑其他降低通胀的途径,以符合社会期许的方式遏制通货膨胀,包括战略性的价格控制、加强监管以减少主要市场的投机交易、为弱势群体提供定向收入支持以及减免债务。B.穿越战争和通胀迷雾的增长前景根据联合国全球政策模型,2022 年世界经济预计增长 2.5%。相对上一年调低预期主要有三个原因:事实证明,2020 年和 2021 年实施的政策刺激未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在从衰退恢复的过程中,财政和金融刺激措施的规模小于预期,对增长的影响也较弱。这导致随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收紧可能导致衰退,如果复苏更加强劲,则不至于此。关键货物和大宗商品的供给不足以满足解封后的需求激增。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意外;许多政府不愿意增加公共投资和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导致除当前的“政策缩减”(以便将央行过剩资产变现)外,又采取了应对通胀压力的加息措施。乌克兰战争带来的意外阻力减缓了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的经济增长,引发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目前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都造成了负面的供给冲击。经济活动放缓导致无法提供体面的工作,无力创造收入来克服遗留的(过大的)债务负担,又因不稳定而无法提供经济发展的长期前景,还导致收入和财富不平等不断加深,而这种不平等甚至在疫情来袭之前就已经根深蒂固。对发展中经济体而言,经济放缓尤其值得警惕。除中国外,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的增长率预计为 3.0%,低于疫情前 3.5%的平均水平,缩小了人均收入的上升空间。相比之下,在 2000 年代初,即最近一个工业化和发展持续进展的时期,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年增长率为 5%。虽说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长将继续高于其他国家,但也将放缓,预计 2022 年比 2021 年下降 4 个百分点,降至 4%,预计 2023 年将加速增长,是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发达经济体预计 2022 年增长 1.7%,2023 年增长 1.1%。平均而言,比疫情前的平均值低 0.5 个百分点,比全球金融危机前的平均值低 0.9 个百分点。英国和欧盟,尤其是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经济放缓尤为明显。正如贸发会议之前的报告和本报告上一节中讨论的,这说明政策制定者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来管理经济走向。虽然全球通胀加剧引发了对一些经济体经济过热的担忧,但对于二十国集团中的大多数经济体,预计直到 2023 年底,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都将低于疫情前的趋势。按照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IV2016-2017 年的平均增长展望未来,我们认为,2023 年世界经济增长仍将比疫情前至少低 3 个百分点,而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能够在近期缩小这一差距。当前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状况将发展中经济体置于脆弱地位,因为它们越来越频繁地受到大宗商品市场、资本流动、通胀爆发、汇率不稳定和债务压力的冲击。与此同时,南南贸易走弱,而与地缘政治有关的贸易中断、市场集中度上升和政策空间受限正在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许多流动性紧张的经济体正在将有限的财政空间分配给紧急价格补贴,牺牲了对基础设施和福利项目的公共投资,而发达经济体则再次发出财政悬崖警告,并提出了看似合理的紧缩政策的扩张效应假说。乌克兰战争和地缘政治紧张的风险日益上升,正将世界推向一个脱节的多极格局,削弱了建立一个更加合作的全球秩序的希望,至少目前是这样。我们对 2022-2023 年增长放缓的预测介于乐观的软着陆与悲观的地缘政治紧张和军事升级之间。截至 2022 年年中,假设乌克兰战争演变成政治和军事僵局,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员伤亡,但不会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进一步的负面经济影响,我们预计通货膨胀将在 2022 年末到 2023 年初下降。欧洲经济衰退以及美国和中国更大程度的增长放缓将更迅速地拉低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减轻通胀压力。与此同时,加息推动的美元升值可能会在发展中经济体产生衰退冲击,导致全球产出增长和价格上涨在 2023 年进一步放缓。这些趋势有相当大的偶然性。尽管存在这样的政策趋势,但克服当前经济挫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仍然存在。这需要在应对迫在眉睫的生活成本危机的同时,为实现更公平、更绿色的经济推进必需的结构转型,再通过促进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分配措施提振当地市场并提升企业和家庭的信心,以应对越来越黯淡的增长前景。C.债务困境随着金融状况自 2021 年第四季度开始恶化,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净资本已降为负数;今年,约有 90 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兑美元汇率走弱,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货币贬值超过 10%;债券利差在上升,越来越多债券给出了比美国国债高出 10 个百分点的收益率,外汇储备在下降。目前有 46 个发展中国家受到金融冲击的严重影响,另有 48个国家受到较重影响;全球债务危机的威胁不容忽视。发展中国家 2022 年已拿出约3,790 亿美元的储备维持汇率,几乎相当于最近一轮特别提款权分配(不包括中国)中新获得的特别提款权的两倍。全球金融状况,包括美国进入货币紧缩周期,使许多发展中国家 即便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 本已脆弱的债务可持续性雪上加霜。鉴于出口收入对偿还外币债务的重要性,外债总额与出口额(货物和服务,包括旅游收入)的比率可以作为国家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对于所有收入组别(世界银行收入分类下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该指标从 2010 年的平均 100%上升到 2020 年的 159%。2021 年下降到 127%,说明当年出口收入的增长比外债存量的增长强劲得多。这仍比 2013 年缩减恐慌危机最严V概述重时的平均值(108%)高出 18 个百分点,但低于 2016 年第一轮货币紧缩开始时的数值(142%)。当前金融状况的一个根本危险是,最近的积极发展将会出现逆转。三大因素将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进一步推入金融险境。首先,美国过去十年多次宣布加息,之后货币政策进入明确的紧缩周期,2020 年年中到 2022 年年中,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增长了近 5 倍。第二,部分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上涨加大了全球范围的通胀压力。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大宗商品进口商不利,但对一些出口商有利。虽然目前天然气(美国)、小麦和石油价格已基本回落到战前水平,但乌克兰战争的持续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仍不确定。第三,许多国家仍然饱受疫情困扰,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尚未得到解决。2022 年第二季度,资本从发展中经济体向更安全的资产和地区的逃离有增无减,到2022 年 6 月底达到与疫情开始时相当的水平。新兴市场主权债券的利差数据证实了这一点。由于美联储为减轻人们对国内通胀的担忧,在货币政策正常化方面采取了更激进的态度,这些债券的利差 主权金融风险和困境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 2021 年9 月至 2022 年 7 月大幅上升。此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和新冠疫情高峰,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实际下降时,新兴市场主权债券的利差经历过几段急剧上升,与当时相反,现在新兴市场债券利差与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同步变化,这清楚地表明了美国2022 年年中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周期发挥的核心作用。早在疫情爆发前就已经面临严重国际收支制约和高度外部脆弱性的经济体受打击更大。例如,2002 年 6 月外币主权债券处于违约级别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债券收益率在 2019 年年中已高于最普遍的基准 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 10 个百分点以上(包括埃及、土耳其共和国、巴基斯坦、乌干达和赞比亚)。相比之下,市场更大、流动性更高、具有投资级评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主权债券利差较为稳定。应对这一挑战首先需要解决发展中国家金融状况恶化的问题。目前来看,国际社会最近几个月做出的政策和财政承诺还不够。需要积极响应以下三个多边行动领域:提供官方发展援助、分配和有效部署特别提款权、实施应对发展中国家债务困境的政策。2021 年,官方发展援助达到 1,789 亿美元,相当于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民总收入的 0.33%。这个数字还不到既定承诺 0.7%的一半。过去 50 年,由于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未达到这一目标,发展中国家失去了逾5.7万亿美元的发展资金。此外,由于赠款比例下降,而捐助国内的难民费用预计增加,分配给最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受到威胁。2021 年 8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组织)分配了 6,500 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发展中国家积极利用了它们获得的份额。至少 69 个发展中国家已将特别提款权纳入政府预算或用于财政目的,自本轮拨款以来已利用 810 亿美元。然而,迫切需要额外资源,包括发放新一轮特别提款权,改革现有的分配规则,以及贸发会议长期倡导的特别提款权分配与发展相关联。提供短期债务减免的零碎措施不足以应对债务国在现有负债和未来融资需求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行动应该集中在两大领域。首先,需要一个处理债务重组的多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VI边法律框架,以便在所有官方(双边和多边)和私人债权人的参与下,及时有序地解决债务危机。该框架有助于基于债务可持续性评估,提供债务减免,将评估长期资金需求,包括为实现2030 年议程和巴黎协定所需的资金。第二,需要一个公开的发展中国家债务数据登记册,以解决债务透明问题。按照贸发会议促进负责任的主权放款和借款原则,该登记册将在具体交易层面整合借贷双方的债务数据,确保直接和间接报告来源的数据之间的互操作性。D.国际市场趋势尽管存在紧张局势和政策风险,预计 2022 年全球贸易将与全球经济几乎同步增长,增幅在 2%至 4%之间。这将意味着 2021 年以来的急剧减速,主要原因有供应链持续中断、耐用消费品需求减弱、过于激进的货币政策和货物运输费用上涨。2022 年以后,贸易前景仍将黯淡,呼应了上一章讨论的关于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也表明将回到疫情前低迷的长期趋势。在国际贸易治理层面,虽然世界贸易组织第 12 届部长级会议达成的协议似乎传递了积极信号,但围绕充分有效运作的争端解决体系仍有许多未决问题,这对多边主义构成了持续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有价值的成果主要涉及粮食安全和新冠疫情方面的应急措施,尽管一些发达经济体拒绝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有关豁免决定,而这一决定本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乌克兰战争爆发时,正值各类大宗商品的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冲突加剧了全球市场2022 年 2 月之前业已存在的价格上涨压力。由于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在国际粮食、矿产和能源供给中的重要地位,这场战争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了真正的全球性影响。乌克兰和俄罗斯联邦加起来提供了全球约 30%的小麦、20%的玉米和 50%以上的葵花籽油。俄罗斯联邦和邻国白俄罗斯约占全球化肥出口的 20%。战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生产中断、运输链中断和经济限制性措施,严重限制了这三国对上述货物的供应,从而导致全球供应短缺和价格飙升:2022 年 3 月至 4月大宗商品价格总指数上涨了 15%。能源价格涨幅最大;战争爆发两个月内上涨了25%。世界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直接受到影响,布伦特原油价格在入侵前一天略低于100美元,两周后迅速上涨到 120 美元以上。不过,由于美国释放了 1.8 亿桶战略石油储备,加上中国和印度愿意接受俄罗斯联邦的石油出口,以利用俄罗斯乌拉尔牌原油与其他基准价格的价差,足以确保全球石油供应不会进一步吃紧。鉴于许多欧洲国家依赖俄罗斯联邦的天然气,天然气市场对俄乌冲突特别敏感。输送天然气需要固定的配送系统(即管道),因此很难立刻找到替代品。德国决定暂停穿越波罗的海的北溪 2 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欧盟承诺在年底前减少三分之二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量,以及俄罗斯联邦间歇性关闭向欧洲大陆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引发了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2022 年 4 月的价格是 2021 年 4 月的四倍多。天然气的替代品 液化天然气的价格在2022年6月比2022年1月高出近30%,是2021年6月的两倍多。VII概述价格变动增加了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成本,还有可能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无法获得它们赖以满足其能源需求的液化天然气。尽管小麦和玉米价格上涨,但一系列大宗商品的价格自 2022 年 4 月起大幅下降,缓解了对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担忧。到 2022 年年中,谷物价格已经回到战前水平。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回落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主要是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的幅度超出预期,随后经济增长减速,从而削弱了这些原材料的全球需求。同样,中国经济扩张的急剧放缓也抑制了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在工业金属方面尤其如此,因为中国占了全球需求的很大一部分。在供给方面,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 2022年 7 月中旬签署并于 11 月续签的一项协议允许乌克兰在黑海的一些港口重新开放,以装运谷物和其他原料,也有助于缓解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压力。除去这些实物需求因素,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也是推动价格变动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大宗商品日益成为一种金融资产,全球市场每天有大量资金投入到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投资者的决定对价格有巨大影响。事实上,最近的价格回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发达国家的货币紧缩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然而,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最近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并没有明显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对这些产品价格的压力,发达经济体突然收紧货币政策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进而导致国内能源和主粮产品的价格继续保持高位。最终,发展中世界的贫困家庭继续难以维持基本需求,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因提供大量能源和粮食补贴,原本有限的财政资源已消耗殆尽。因此,“回归常态”似乎越来越难。以往危机遗留下来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制约交织,加上政策应对措施不足,预示着一连串可能威胁经济、环境和政治体系的危机将接踵而至,造成连续的危机,削弱到 2030 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能性。其他政策立场似乎更加无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有意义的进展,哪怕只是些许进展。即便有可能,全球南方国家也必须采取措施,围绕不同于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原则进行政策协调。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经济体将需要借助工业化程度最高、经济实力较强的经济体的参与。要想获得如此程度的政策协调,需要基于许多层面的共同利益,拿出政治意愿。E.分裂世界中的体制建设挑战随着影响全球经济的危机变得越来越复杂,多边体系的各级政策制定者都在寻求解决方案,以防范未来的冲击,并纠正全球经济中现有的不对称。对许多受制于国内市场规模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长期以来,与邻国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一直是发展政策议程的组成部分。迄今为止,成果参差不齐,只有东亚在较为持续地建立成功的区域联系和合作。政府协调某些领域政策的政治意愿是建立区域一体化的先决条件。在这方面,发展型区域主义,即由相关区域的国家协调实施的一套积极主动的政策和制度,曾证明有助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VIII于建立能够在全球市场上竞争的有韧性的经济体,同时维持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目标。经历了一连串的出师不利和失望后,有迹象表明,这种一体化在发展中世界的一些地区得到了支持。发展中世界的区域一体化论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这些努力,将取决于区域治理机构能否兼顾实现国家和区域发展目标与应对高度不对称的全球经济的挑战。1.贸易区域主义加强贸易、投资和产业政策的一致性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一些贸易规则越来越倾向于鼓励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工资制约和污染外包,而不是通过资本形成和可持续的生产率增长来提高成本竞争力。世贸组织协定中的某些规则和条例限制使用产业和环境支持政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许多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的规则和条例更是如此,而这些支持政策是发展中国家推进结构转型和减少能源和原材料产量所必需的。在一个不平等日益扩大、自然灾害和环境灾难增加的世界里,如果不继续支持和适用特殊与差别待遇原则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展中国家将很难向多样化和附加值更高的活动过渡。设计合理的贸易区域化有助于减少贸易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995 年至 2018 年,贸易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 90%,主要是因为发达地区污染外包和区域外进口增长,发达地区的人均排放量仍然是发展中地区的 10 倍左右。与此同时,贸易一体化不应局限于贸易自由化,而应成为促进区域专业化、规模经济和经济相互依赖的更广泛的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同时不妨碍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国家一级的跨部门联系,以建立利润、投资和出口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每个经济体都能够实现生产基础的升级和多样化。建立起生产率提高经济复杂性增加区域内贸易增长的良性循环,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围绕随着经济相互依赖加深而涌现出的非贸易问题进行合作,并解决参与国之间新出现的不平衡和分歧,这些不平衡和分歧如果持续存在,可能会破坏区域安排的稳定性。制定贸易政策时地缘政治考量的上升,反映了全球层面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这种紧张局势正在动摇多边主义的根基。进一步的分裂还会导致利益分歧。因此,区域身份认同和由来已久的规范和价值观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塑造独特的区域政策秩序。在这样一个多中心的世界管理经济的相互依赖性,需要在全球机构和区域安排之间建立更加协同的关系。因此,稳妥之举是呼吁加强“开放的发展型区域主义”,因为这不会胡乱压缩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空间。与深度的自由贸易协定或最近的超大型区域协定相反,开放的发展型区域主义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声,加强南南合作,以实现更加面向发展的国际贸易治理。开放、积极的区域贸易治理,即它倡导与邻国更紧密的生产联系(包括通过区域价值链),也可以保护发展中经济体不受到负面的全球影响。IX概述在规则制定方面,开放的发展型区域主义只要求对边境措施做出有约束力的承诺,同时依靠合作和制定灵活的政策,实现边境后贸易措施的区域协调,正如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模式所示。开放的发展型区域主义依托发展型国家等体制结构,得益于非贸易领域的合作和管理全球与区域经济衔接的区域监管框架,因此可以方便对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不同利益和敏感问题进行管理,以实现更加包容和发展的国际贸易治理。要想让区域主义助力多边主义,应妥善管理区域治理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需要改进世贸组织的某些规则,而经验表明,修改和加大履行世贸组织承诺的灵活性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例如,本可通过以下方式加大灵活性:(一)建立一个快速解决方案,应对2001年授权的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对强制许可药品出口的限制,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修正案经过 15 年才生效,而且修正案本身也被认为不可行;(二)同意更长的过渡期,例如发展中国家在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中作为执行问题提出的更长的过渡期,可是尽管有 2001 年授权(包括可以作为多哈回合的早期成果),最终并没有就此达成一致;或(三)允许脱离最不发达国家类别的国家在“毕业”后 12 年内继续享受最不发达国家待遇,但也没有得到同意。2.区域发展融资除了区域生产和贸易网络,发展型区域主义还需要得到资金充足的区域金融体系的支持,包括货币协调机构和金融危机解决机构。这些安排可分为以下几类:弥补短期国际收支差额的区域基金。实际上,近三十年来已证明所有这些基金的规模都太小,不足以抵御国际收支危机。减少汇率波动风险并促进区域间贸易的区域支付系统。大多是在交易成本上做文章的关税同盟和支付系统。尽管讨论了很久要在非洲引入,但区域支付系统主要还是在拉丁美洲。着眼于长期贷款并承担广泛经济任务(而不只是金融任务)的政府出资的区域开发银行,这些银行认识到许多发展挑战都超越了国界。鉴于私人资本市场提供的金融和技术支持在规模和种类上不尽如人意,要想在本十年的剩余时间里实现2030 年议程和低碳(或零碳)承诺,可能需要此类区域发展融资机构发挥关键作用。需要扩大这些融资安排意味着应通过某种程度的跨境合作和协调来筹集和投入资金。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公共发展融资机构的记录显示,机构建设、融资和变革性愿景等方面呈稳步增长势头。然而,需要推行一些重大政策改革,赋予公共发展融资机构必要的能力和政策空间。在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展中国家探索并创造了一些区域解决方案,作为“首选贷款人”,从而补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几十年间,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区域型基金,并最终出现了不同国家央行之间的双边货币互换,所有这些都是为全球金融安全网添砖加瓦。这些方案在这些年不断扩大,到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X2020 年,发展中国家可调用的资金达到之前的十倍,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有各种各样的提供方、条款和条件可选。这些区域机构和机制本可发挥扭转局势的作用,但在疫情期间并没有得到广泛利用,这一点值得关注。全球金融危机时曾大量利用区域机构,而疫情期间,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是央行之间的双边信用违约互换相比,区域融资安排提供的资金有限。贸发会议的早期研究表明,这与一些基金的机构设置有关: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揽子计划的基金以及治理结构不太均衡或自主性较低的基金都很少被调用。因此,大量依赖小型自主基金,而规模更大但结构不太均衡的基金则较少使用,或根本不用。至于政府不愿意向本国的开发银行提供充足和可靠的资金所带来的影响,早就应该进行公开讨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重新审视对政府所有的银行提出的 AAA 级信用要求,因为这限制了银行使用手中资本的方式,或者建立新的更适合对公共发展融资机构进行评级的信用评级机构。最近的一个积极动态是,有可能通过区域开发银行将未使用的特别提款权重新分配给有需要的低收入国家。采取这一政策的一个有力理由是,特别提款权分配作为现有的全球机制,在新冠疫情期间证明有用,而区域开发银行正是重新分配特别提款权的不二人选。因为这可以将区域开发银行当前的公共任务、工具和经验与特别提款权普遍分配背后的政策目标相匹配。因此,与其创造新的解决方案,不如通过获取新信息 有哪些可能性和哪些需求,来扩大这种联系。这些融资方案可能比区域资本市场等其他选择更有前途。虽然亚洲和其他地区的经验表明,区域市场可以发行数十万亿美元的本币债券,但募集的资金通常没有被导向2030 年议程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所需的投资类型。限制它们在区域层面作用的另一个因素是,这种支出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发展计划和目标、规则和条例,并就如何划分各自的成本和收益达成一致。此外,区域一体化的市场需要参与国完全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而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开放资本账户被视为一种有风险的战略,结果很难说。假设继续依赖公共银行和基金,则它们可能需要有更明确的授权和更强烈的意识,知道相关政府希望从其贷款活动中获得什么。这些可以通过愿景声明、设立这些机构的法规或报告要求和绩效指标来表达。3.对抗公司套利区域化承诺带来的发展收益还面临另一方面的障碍,即企业部门的金融化。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的全球金融和公司治理结构中特别脆弱,有两个原因。首先,在全球政治经济层面,监管的复杂性促成了“分散企业”的出现。现代跨国公司是由母公司直接持有或通过股权间接持有的实体组成的网络,但相互之间“好像”是独立的公司一样进行交易。贸发会议和其他组织的估计表明,如今三分之一到大约三分之二的全球贸易是公司内部贸易,即同一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或附属公司之间的贸易,其中许多处于不同的国家。XI概述第二,间接形式的投资区分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和直接所有者,因此可能对政府掌控投资制度构成重大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中的技术、金融和监管转变带来的一些变化,间接形式的公司所有权意味着,不论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的宏观金融数据如何,国际投资的经济实质,包括在发展中国家,往往很像资产管理的一种变体。这对国家和区域层面的发展成果都有影响。我们的研究考察了全球 100 强跨国公司的子公司的职能。我们发现,全球南方有四分之一的大型跨国子公司只维持资产负债表,说明它们在东道国不从事、或几乎不从事经济活动。这与全球北方一些经济体的子公司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些经济体中,几乎所有直接控股的子公司都公布损益表 反映实际经济活动的一个指标。通过这种价值创造业务登记方面的不同操作,跨国公司能够利用某些管辖区提供的金融、会计和监管基础设施,而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则因此在抽租和争夺资本的过程中处于结构性劣势。这不仅对国家一级,而且对区域(和多边)一级的决策者产生了多重影响。使用中间子公司造成外国直接投资账户的统计异常,因为通过第三国的中间子公司进行的投资不可避免地造成外国直接投资统计数据的不一致。外国直接投资头寸的总量数据通常基于直接资产所有权,因此该数据对国际金融联系、资产所有权分布以及投资相关风险的衡量可能存在偏差 对母国和东道国都是如此。通过在第三国使用中间子公司,实体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或合同的当事方可以选择在他们的居住地或工作地、或实体持有的基础资产的所在地注册这些子公司。这一点很重要,原因有很多。虽然区域贸易和投资协定可以很好地鼓励对本区域的投资,但通过子公司进行投资的方式对投资的经济影响十分重要。跨国公司可以(也确实)通过中间子公司间接安排这些投资,并确保相当一部分经营活动在别处进行。这样做可能是因为某些国家提供了更好的监管环境、更低的税收或其他优势。由于与公司层面的财务和法律创新相关的统计异常,这些结果都没有体现在外国直接投资统计中。成功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本身不足以使外来资本为东道国经济服务并提高其生产能力、就业和福利水平。大型公司集团可以通过特定的组织结构,使当地子公司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经济优势,而公司集团中位于其他管辖区的其他子公司则通过利润本地化、低税收和其他类型的公司套利促进价值提取并从中受益。在宏观经济层面,利用子公司进行收益剥离会影响东道经济体的财政空间。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向投资者征收更高的股息、利息和资本收益税,抵消企业所得税收入方面的很大一部分直接损失,因为随着全球范围内规避企业所得税的比率越来越高,股息、利息和资本收益也会提高。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通常不太可能以这种方式弥补大量损失。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还面临另一劣势,即借贷成本比发达经济体高。目前,还没有一套全球范围内制定的监管标准和系统监管框架,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带头在国家一级建立相关的财务、会计、法律和数据专长。这反过来将是在区域集团层面加强沟通、协调和监管的重要一步,无论是老牌区域集团,还是新兴区域集团。负责监测、分析和监管区域内运营的子公司行为的政府部门可以开展工作,在国家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XII区域层面提高公司行为的曝光度。这有助于克服当前区域主义治理结构中的监管不足,推进打击各种形式的公司套利的多边努力。F.结论全球经济已呈现出令人担忧的不对称和不平等,面对 2022 年的主要挑战 通货膨胀、全球经济放缓、债务困境和潜在的金融危机,如不采取正确的政策,将会加大全球经济进一步分裂的风险。鉴于还面临许多其他政策挑战,当务之急是防止通胀恐慌占据政策制定者的全部注意力。尽管解决生活成本危机刻不容缓,但还是有办法战略性地利用当前时机,朝着共同繁荣的方向前进。目前供应链面临挑战,不确定性上升,仅靠货币政策无法确保降低通胀,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依靠务实的精神,而不是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指导下一步政策行动。问题是,贸易的地缘政治风险、市场集中度提高、政策空间缩小和尚未解决的气候问题正在进一步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因此,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将眼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挑战与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目标投资联系起来。根据以往报告中提出的建议,贸发会议提出,有关政策方案应围绕以下要素制定,并因地制宜加以调整:(一)遏制通货膨胀(而不是削减工资)。政策制定者应避免过度依赖货币紧缩,并承诺绝不过早地恢复紧缩预算。除了通过暴力加息降低通胀外,还可以采取务实的组合。通过补贴降低生活成本在短期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控制价格和加成,这样可以实现期待已久的实际工资增长。这需要加强反垄断措施,并重新考虑对特定市场的监管。可以在区域层面上加强这些政策,以避免单个国家受到汇率变动和资本流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二)管理扩张(而不是错误地管理繁荣和萧条)。需要更好地调整货币和财政规则,不仅是为了应对冲击,也是为了支持经济中亟需的结构性变化,如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化和能源转型。维持持续的创造就业和产业升级,需要政府有充足的财政空间来进行必要的投资,并持续采取支持措施。应始终允许为那些可保证在中长期提高收入和税收的发展项目创造流动性。这不仅需要重新思考中央银行独立于任何发展和社会目标的问题,还需要酌情考虑新的区域安排。(三)投资、投资、还是投资。需要增加对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以促进就业、提高生产力、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以共同的全球目标为中心开展国际协调。但要拉动私人投资,就需要驾驭金融机构,确保它们为更广泛的社会利益服务。产业政策将需要着眼于所需的部门并指导投资,而资本更充足的公共银行必须致力于拉长私营企业的投资周期,包括通过对再投资利润进行生产性利用。(四)向上拉平。促进生产力增长的反垄断措施和收入政策有助于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而再分配政策则可以缓解不平衡的结果。这些政策包括加强提XIII概述供公共服务和累进税改革,如财富税和暴利税,同时减少有利于富人的减税和漏洞。打击企业和高净值个人利用避税港的行为,需要在国家和国际层面采取立法行动。这方面的临时措施可包括建立一个全球金融登记册,记录世界各地金融资产的所有者。(五)抑制公司套利。法律和金融基础设施在公司套利和价值提取中的核心作用对所有层面的发展构成了特殊挑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能力不足以解决跨国公司活动涉及的法律问题。因此,要想协调监管政策和抑制公司套利机会,可将整合区域监管层面的可用资源作为重要的第一步。(六)建立更强的南南联系,以避免环境恶化和促进创造就业。在这一战略中,贸易、金融、信贷和宏观经济政策将得到协调,并有助于实现创造就业(特别是在一些发达经济体)和发展绿色产业(特别是在全球南方)的总体目标。得益于产业化与农业发展目标的联动,贸发会议提出的南方主导的产业化和协调战略可在全球范围内增加5.3亿个就业机会(按照目前的模式,如果政策不变,估计将增加约 3.3 亿个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是,设想的变革将为发展中国家释放急需的政策空间,使它们能够成功实现能源转型。(七)建立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呼吁国内政策制定者拿出更大的雄心,就需要从发展的角度重新思考全球经济治理。距离在新罕布什尔州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已将近 80 年,国际金融架构仍在艰难地应对全球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和不平等问题。一个稳定的多边货币和金融体系将需要更及时的国际收支和流动性支持,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互换机制,一个公共信用评级机制,以及管理主权债务危机的规则。要想更大胆地扩大公共发展融资规模,需要增加多边金融机构的基础资本,同时重新评估这些机构的贷款空间和优先事项,并采取更有力的基于价格和数量的控制和激励措施,以确保有更多私人资金投入到生产转型中。当务之急是拿出政治意愿。机会的大门仍然敞开,但各国需要认识到世界面临的多重危机的系统性,共同承担起应对危机的责任。第一章全球趋势和前景I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2A.险象环生1.危机频发的一年在 2021 年经历了快速但不均衡的复苏后,世界经济正处于接踵而来、愈演愈烈的危机之中。由于许多主要经济体的收入仍低于 2019 年的水平,各地的增长都在放缓。生活成本危机正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家庭造成伤害。关键部门的受损供应链依然脆弱。政府预算面临来自财政规则和高度动荡的债券市场的压力。受债务困扰的国家,包括半数以上的低收入国家和大约三分之一的中等收入国家,正越来越接近违约。随着对某些资产类别可靠性的质疑越来越多,金融市场变得紧张不安。疫苗的推广已经停止,使脆弱的国家和社区面临疫情新爆发的风险。在这一令人不安的背景下,气候压力正在加剧,脆弱国家遭受的损失和破坏越来越大,它们缺乏应对灾难的财政空间,更不用说投资于自身的长期发展了。在一些国家,这些相互叠加的危机带来的经济困难正在引发社会动荡,有可能迅速升级为政治不稳定和冲突。由此产生的政策挑战令人望而生畏,特别是在不信任感不断上升的国际体系中。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治理机构自 1945 年以来的任务是减缓全球冲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和提供全球金融安全网,但由于资源不足以及政策工具和选项“僵化过时”,这些机构受到了阻碍(Syed,2022;Yellen,2022)。尽管发达经济体的增长放缓幅度比去年报告所预期的更大,但政策制定者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通过限制性货币政策抑制通胀压力,希望央行能够引导经济软着陆,避免一场全面衰退。这种政策补救措施的影响不仅在工资、就业和政府收入下降方面很可能比经济疾病本身更糟糕,而且所走的这条道路会逆转疫情期间作出的建立一个更可持续、更具复原力和包容性的世界的承诺(第三章)。正如去年的报告所指出,疫情对发展中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害大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损害。此外,由于财政空间受到挤压,多边金融支持不足,这些国家在 2021 年的反弹证明是不均衡和脆弱的,在许多情况下依赖于外债的进一步积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近期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达经济体采取的应对政策。借贷成本上升和资本流动逆转,加上中国增长引擎放缓幅度超出预期,以及乌克兰战争对经济的影响,已经在抑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复苏步伐,陷入债务困境国家数量不断增加,有些已经违约。46个发展中国家已经严重面临粮食、燃料和借贷成本高企带来的金融压力,而至少面临其中一种威胁的发展中国家的数目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以上,因此,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蔓延的可能性是非常现实的,这唤起了人们对 1980 年代的痛苦记忆,打破了在本十年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希望。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的通货膨胀加速(图 1.1),甚至在该年最后一个季度经济增长开始放缓时仍在继续,使得许多人将此与 20 世纪 70 年代的滞胀状况相提并论。尽管没有出现那十年特有的工资价格螺旋式攀升,但决策者似乎希望短期的剧烈货币冲击 像保罗沃尔克领导下的美联储(美联储)所追求的那样,即便幅度有所不同 将足以锚定通胀预期而不会引发衰退。然而,鉴于许多经济体发生了深刻的结构和行为变化,特别是与金融化、市场集中度和劳动力议价能力有关的变化,埋首过去时代的纷繁枝蔓不太可能。3全球趋势和前景图1.1 2022年6月相较于2021年6月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的国家69个经济体的通胀率经确认达到两位数,占世界人口的21亿,2022年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变化)23个经济体的通胀率经确认达到两位数,占世界人口的不到9亿,2021年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变化)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数据、Refinitiv 以及各国资料计算。1注:对于 2022 年(上图),已有 182 个经济体中 164 个经济体的最新月度数据,其中 9 个经济体的数据是 2021 年底某个月的数据,另外 10 个经济体的数据是利用各种资料得出的估计数。在 69 个通胀率达到两位数的经济体中,有 18 个经济体的通胀率(至少)自 2019 年底以来显示为两位数。对于 2021 年(下图),在 23 个通胀率为两位数的经济体中,有 16 个经济体的通胀率(至少)自2019 年底以来显示为两位数。1 本出版物所采用的名称及其图表内的材料的编写方式,并不意味着联合国对于任何国家、领土、城市、地区或其当局的法律地位,或对于其边界或界线的划分,表示任何意见。10%-15%-20 %-60%-100%大于 100%-15%-20 %-60%-15%-20 %-60%-100%大于 100%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4事实上,最近这一波通胀的起源是独特的。疫苗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成功推广以及新冠疫情限制的解禁,加上政府对家庭和企业的持续支持,导致 2021 年上半年的需求压力超过供给反应,造成了瓶颈,包括在汽车等一些关键市场。从去年年底开始的通胀飙升证明,希望这会是一种短暂的麻烦是错误的。然而,证据并没有表明这种激增是财政政策进一步放松或工资压力造成的,而主要是因为成本,特别是能源成本增加,以及投资增长长期疲软导致的供应反应迟钝造成的(第三章)。高度集中的市场中的定价公司提高了它们的加价,以求从两个罕见的机会中获利 在 2021年是全球复苏导致的需求激增,在 2022 年是与对特定能源可得性的全球担忧相连的投机交易激增,而总体需求或供应并没有实质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央行加息和资产负债表正常化持续实行的货币紧缩对通胀的供给源几乎没有直接影响,反而会通过进一步减少投资需求和先行抑制任何初显的劳动力市场压力,间接地重新锚定通胀预期。更直接的影响可能是,包括从加密货币到住房和金属在内的资产和大宗商品发生大幅价格调整。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纠纷日益全球化,错综交织的意外冲击,包括金融恐慌或极端价格波动的爆发,或多种外部触发因素的组合,是一个现实的危险。货币紧缩给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带来了额外的风险:鉴于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率,借贷成本上升可能导致不良贷款急剧增加,并引发一连串破产。由于直接的价格和加价控制在政治上不可接受,如果货币主管机关无法迅速稳定通胀,政府可能就会采取额外的财政紧缩措施。这只会加速更严重的全球衰退。最后,对于公共和私人债务高企,外汇敞口巨大,高度依赖粮食和燃料进口,经常账户赤字较高的脆弱新兴经济体,美联储收紧政策的影响看来可能更加严重(第二章)。根据最近的一项估计,美国利率每上升 1 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三年后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 0.5%,新兴经济体将减少 0.8%(Iacoviello and Navarro,2019)。2 这些影响相当于美国利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对国内的影响,在 11 个季度之后,会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近 1%(Fair,2021)。因此,2 至 3 个百分点的更大利率升幅将使新兴经济体已经停滞的经济复苏再下降 1.6 至 2.4 个百分点。2.全球滞胀:向过去的岁月倒退全球供应链的中断、主要大宗商品生产地区的武装冲突、经济增长放缓、股票市场的动荡和通货膨胀的加剧,都与 20 世纪 70 年代的滞胀时期有相似之处(BIS,2022;World Bank,2022;Wolf,2022)。因此,建议的政策行动是激进的货币紧缩,旨在先发制人地锚定通胀预期,避免与长期加息相连的高昂经济成本,就像 1979 年至 1981 年期间世界痛苦地经历的那样,当时美联储推出了一系列加息措施,幅度接近9个百分点。2 美联储经济学家 Akinci 和 Queralto(2021)使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获得了大致相似的结果:美国利率上升 1 个百分点,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0.5 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0.45 个百分点。新的通胀环境改变了风险的平衡。以低于通胀的速度逐步提高政策利率意味着实际利率下降。这很难与控制通胀风险的需要相协调。鉴于过去一年释放的通胀压力程度,实际政策利率将需要大幅提高,以减缓需求。推迟必要的调整加大了未来需要更大规模、代价更高的政策加息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通胀成为家庭和企业行为以及通胀预期的一个重要因素的情况下。5全球趋势和前景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清算银行(BIS,2022:26)明确定义了央行行长面临的任务:“新的通胀环境改变了风险的平衡。以低于通胀的速度逐步提高政策利率意味着实际利率下降。这很难与控制通胀风险的需要相协调。鉴于过去一年释放出的通胀压力,实际政策利率将需要大幅提高,以减缓需求。推迟必要的调整加大了未来需要更大规模、更高成本的政策加息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通胀成为家庭和企业行为以及通胀预期的一部分的情况下。”这些政策建议,以及呼吁出台财政政策,通过清理公共财政解决投资者的关切(World Bank,2022:69),很像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主导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在经济增长、不平等和贫困方面证明是灾难性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TDR,2021)。阻碍人们充分理解过去危机的主要经验教训的主要认知障碍仍然是,人们普遍认为和相信货币政策能够以中性方式减少产出波动并确保市场经济的稳定和持久增长,而不会影响所涉经济体的潜在产出增长(Goodfriend,2007;Blanchard,2018)。事实上,20世纪 80 年代初激进的货币紧缩引发了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深刻分配变化,而在今天,重复这一方针具有同样的破坏性。此外,尽管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听到 20 世纪 70 年代的回声,但当时和现在有着重大的不同 这些差异应当让我们有所警觉,避免机械地吸取政策教训。首先,以实际价格衡量,近期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迄今低于 20 世纪 70 年代。图 1.2 显示的是全球油价的实际涨幅。其次,自 1970 年代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强度大幅下降(图 1.3),减轻了能源价格上涨的通胀影响。图1.2 1970年1月至2022年4月的原油实际价格(每桶美元调整价格)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22)。注:实际石油价格是迪拜、布伦特和 WTI 价格的平均值,按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扣除通胀率(使用2022 年 3 月=100)。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020406080100120140160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6第二个显著区别是,与 20 世纪 70 年代相比,驱动 2022 年核心全球通胀的部门较少。3 1979 年至 1980 年,全球总体通胀率(一个更宽泛的衡量指标)和全球核心通胀率(不包括粮食和能源等波动性较大的项目)两者相当:分别为 15.2%和 15.3%。但在 2022 年,全球核心通胀率为 2.8%,而全球总体通胀率要高得多,为 7.5%。4第三,也是很多关于这两个时期相似之处的论述中不够重视的是,名义工资增长赶不上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通胀,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工资都在停滞或下降,排除了工资价格螺旋上升作为通胀润滑剂的可能性。这并不奇怪,因为近几十年来,有组织的劳力和工人议价能力的影响力一直在下降(ILO,2022)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也是这一现象的体现(图 1.4)。第四,1970 年代与当前危机之间的最后一个结构性差异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私营和公共部门今天的负债水平都显著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大多以外币和短期债务计价(第二章)。1980 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5%,其中半数是主权债务,另一半是私人部门债务(图 1.5)。当美联储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为应对美国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而收紧货币政策时,引发了“第三世界”债务危机。今天,在高负债率的背景下,许多新兴经济体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金融形势(第二章)。2022 年头五个月,15 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已经受到主权债务降级。在这样的情况下,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很有可能引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第二章)。图1.3 1965-2020年的能源密集度(兆焦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图1.4 1980-2022年的劳动收入份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资料来源: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2022)。资料来源:联合国全球政策模型数据库。注:劳动收入份额按雇员报酬及混合收入之和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3 根据 BIS(2022),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正在高速扩展。4 基于 2022 年 1 月至 4 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对 66 个国家使用了全球通胀率平均值。1965197519851995200520150246810所有能源石油天然气63626160595857565554发达经济体(左轴)发展中经济体(右轴)5756555453525150494819801982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7全球趋势和前景插文1.1 华尔街的流浪者:影子银行与金融脆弱性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履行许多与受监管银行相同的基本职能,5 但不受监管。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被称为影子银行系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信贷提供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包括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回购交易、证券化产品、货币市场基金、私人货币掉期及其他场外交易和资产负债表外活动的市场,这些市场通常由官方银行发起或拥有。在那之前人们基本上没有注意到,不受监管的信贷中介机构的庞大网络、它们与官方银行之5 包括贷款、吸收存款和创造信贷的类似业务。最后,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相比,今天有更多的央行是独立的,具有优先考虑通胀目标(图 1.6),并遵循“透明”的货币政策规则的明确任务。一些评估(如 World Bank,2022)称,货币政策的这场“革命”更有利于锚定通胀预期,核心通胀降低了对(意外)通胀的冲击敏感度,提高了韧性。这种说法所遗漏的是,商业银行的金融地位在其间的那些年里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监管宽松的市场环境中成为信贷提供者(插文 1.1)。主管机构对这一不断发展的“影子银行”系统基本上置之不理(或者加以鼓励,那就更糟),直到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这一体系极大地增加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复杂性(第三章)。十多年后,影子银行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稳定带来了新的风险。图1.5 1970-202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图1.6 1990-2022年具有通胀目标制央行的国家数目 资料来源:World Bank(2022)。注:基于多达 153 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样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权平均值。资料来源:World Bank(2022)。19701980199020002010202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总量政府私人020401990200020102022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1142844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8间不透明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隐藏的风险,是全球金融内爆的核心。那场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相对孤立的部分,通过影子银行渠道蔓延,因对冲基金的投机和涉及复杂、不受监管的金融产品的其他业务而扩大,并威胁到正规银行部门的生存。2007 年至 2008 年期间,影子银行系统不仅危及商业银行,还加重了试图防止银行倒闭的政府提供的公共救助负担。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遏制和监管部分非银行金融,但在过去十年里,全球影子银行的规模、地域和多样性都有所扩大。全球影子银行机构持有的全球金融资产份额从 2008 年的 42%增加到 2019 年底的近 50%。2020 年,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抵押贷款是影子银行机构发放的,它们持有的企业贷款份额几乎等于银行持有的份额(Kelleher and Basil,2022)。疫情期间,影子银行部门在全球金融资产总额中的相对份额从 49.7%降至 2020 年的 48.3%,尽管如此,但在 2021 年,影子银行控制了 468.7万亿美元总额中的 226.6 万亿美元资产(FSB,2021)。在发达经济体,影子银行平均占金融资产总额的 56%(新兴市场为 27%)。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影子银行部门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发达经济体,特别是依赖短期融资的非银行实体提供的贷款。根据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数据,2021 年,(在略高于 468.7 万亿美元的总额中)影子银行控制着 226.6 万亿美元的资产。影子银行实体控制的超过 57 万亿美元的资产是其信用创造功能的结果,如短期市场融资、信用中介和证券化基础融资(FSB,2021)。这种持续扩张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系统性和金融稳定性风险。在美国,2008 年危机和 2020 年疫情期间,当融资市场全部关闭时,美联储介入,提供数万亿美元支持,作为几乎所有资产类别的后盾。这使得美联储成为“首选做市商”和资产支持证券(ABS)市场的买家(Kelleher and Basil 2022)。当前,类似的压力正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不断增加,此前减少影子银行部门的努力并没有降低金融脆弱性。地方银行通过国内影子银行设施积累的债务,以及国际债务敞口,正在对中国 2022-2023 年的增长前景形成威胁。换言之,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不仅没有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得到解决,反而在随后的十年里被放大了。今天,影子银行给金融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可能需要央行在2022-2023 年进行新的干预。在全球增长前景不确定和高通胀预期的背景下,这种干预可能不会像前两次金融危机期间那样迅速。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加严峻。影子银行业的巨大作用意味着,在金融体系的大部分领域,央行控制信贷扩张的能力有限。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的央行更是如此,因为它们的金融体系更脆弱,以外币计价的债务更高,受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的影响更大。事实上,其中不少央行已经在 2021年末开始加息(图 1.7),但通胀压力并没有减轻,金融脆弱性继续增加。最近对 1985 年至 2018 年期间 129 次货币政策紧缩事件的分析表明,当货币紧缩之前出现一轮(家庭)负债增长时,很可能会发生硬着陆 就像现在这样(BIS,2022)。历史上,硬着陆也与紧缩周期开始前的低实际利率有关。准确地说,在以硬着陆告终9全球趋势和前景的紧缩周期开始时,平均实际利率为 0.4%,而以软着陆告终的紧缩周期开始时,平均实际利率为 1.4%。鉴于实际利率在当前货币紧缩周期开始时相对较低,从初步条件中看不出软着陆的预示。图1.7 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若干新兴经济体的名义利率(百分比)资料来源: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2022)。今天,通胀是由全球供应链中断、运输(集装箱)成本高昂、战争对关键行业的影响、更高的价格涨幅、大宗商品市场投机者以及疫情演变的持续不确定性等因素相互交织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无法以社会可接受的成本降低通胀。相反,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短缺需要适当的产业政策来增加关键项目的中期供应,这必须辅之以持续的全球政策协调和(流动性)支持,以帮助各国资助和管理这些转变(TDR,2022;Gallagher and Kozul-Wright,2022)。与此同时,政策制定者应认真考虑以合乎社会期望的方式降低通胀的替代行动路径,包括战略性价格控制、改善监管以减少关键市场的投机交易、为弱势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收入支持以及债务减免。然而,如果发达经济体的货币紧缩政策在未来一年继续下去,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就更大,即使比1980年代宽松,也几乎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发展中经济体的潜在增长率。不仅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将受到巨大的永久性损害,而且,到 2030 年实现更美好世界的雄心壮志也行将破灭。3.全球滞胀再现:险兆临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年期把全球经济拖入了目前这种险境。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资本形成水平低、生产率增长疲软(在许多情况下还在下降)、工资停滞和总需求疲软。自 2010 年以后,政府预算一直受到严格控制(TDR,2021)。然而,金融市场依然活跃,2021年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22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024681012南非巴西墨西哥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10因为央行维持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努力是短暂的,在某些情况下(如 2013 年的缩减恐慌)还适得其反。利润也保持在高水平,并向大型公司倾斜,这得益于乏力的监管和旨在降低生产成本的政策环境,尤其是工资几乎没有上扬的迹象,即使失业率下降也是如此(第三章)。在这种高利润低投资的环境下,金融工程成为寻租行为的工具,特别是在大型国际公司中。这类公司利用自身的市场力量,经常从制造稀缺品而不是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中获得收入(TDR,2017;2018)。这种行为通过知识垄断、合并和收购、政府采购合同等方式蔓延,同时又追求系统性的避税,包括通过海外避税地转移利润、随之加大非法资金流动以及广泛使用杠杆收购和股票回购手段。在许多情况下,这导致现金充裕的大公司和现金短缺的小公司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并出现与之相伴的市场更加高度集中的趋势(Akcigit et al.,2021)。这些趋势锁定并在某些情况下扩大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就出现的高度不平等(TDR,2017;2018;2021)。这些趋势的疤痕效应反映了一些观察人士所称的“超级滞后现象”,即外部冲击不仅会导致衰退造成的长期性产出损失,还会导致潜在增长率的长期性下降,因为资本形成(和总需求)的下降会降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一威胁因工业化进程停滞(在某些情况下是过早的去工业化)而被放大,而这种停滞的根源是 20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结构调整计划下资本和经常账户的快速自由化,这反过来导致了更大程度地依赖大宗商品出口作为外汇来源。正如前几份贸发报告所指出,该十年期后五年的增长放缓几乎没有抑制金融市场的非理性繁荣,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并造成了新的脆弱性来源。这种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脱钩在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尤为明显,因为在追求更高收益率的驱动下,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入在 2013 年突然止步后又加大了力度。到该十年期结束时,从各种各样的债务可持续性指标看,有明显的迹象表明未来的麻烦会越来越多,除非增长大幅加快或可以就重大债务减免达成协议(TDR,2019)。新冠疫情一爆发,这两种情况都没实现。2015 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 29 个低收入(符合减贫与增长信托基金条件的)国家归类为违约风险高或已经违约的国家;到 2019 年有 52 个,在 2022 年,这一数字再次上升,达到 59 个(UNDESA,2022)。2020 年 3 月的新冠疫情冲击立刻和可预见地以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为标志,迫使主要央行在年底前向金融市场注入前所未有的 9 万亿美元,约为 2008 年末至 2009 年间注入量的九倍。这包括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支持,对企业的直接信贷额度,以及就美联储而言,将货币互换额度扩大到其他国家的特定央行,从而有点夸张地赢得了全球最后贷款人的称号(第三章)。然而,美联储的举措稳定了金融市场。在新冠疫情面前,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其支出重点,因为公民的健康和安全优先于相较狭隘的经济目标。在自愿社交距离和强制性封控(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并存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别无选择,只能通过刺激性支票、提高失业福利和住房支持为家庭支出托底,并通过税收减免、贷款担保和就业保留计划来扩大对企业的财政支持。尽管各国之间在这方面的差异很大,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反映出财政空间和主权债务发行能力的不同,但总体上各国政府的开支因此激增,其中主要是增加了对家庭和企业的转移支付。11全球趋势和前景尽管这些方案规模庞大和对处于最不稳定经济状况的人提供了支持,但它们几乎没有产生再分配方面的影响,反映的是原本就存在的不平等和利益(Tooze,2021)。尽管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在许多情况下为负)并且央行愿意承担私人部门风险,但公共和私人投资依然低迷,进一步锁定了过去十年期中出现的各种供给侧弱点。此外,随着央行的支持引发股市飙升,繁荣向特定行业的大型企业倾斜,特别是高科技和制药行业,而老式经济中的许多企业仍处于困境,进一步推动了过去十年期的两极分化(TDR,2022)。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增长放缓和价格上涨的结合植根于我们这个时代金融化资本主义的种种局限和矛盾,与 20 世纪 70 年代的管理资本主义大不相同。政策议程需要推出相应的对策,首先要采取更加务实的方法降低通胀压力。B.穿越战争和通胀迷雾的增长前景新冠疫情冲击两年半后,世界经济的许多部分仍在与疫情作斗争,新一轮冲击使政策局面变得复杂。疫情冲击和复苏先后交错形成的V字形态势导致许多全球供应链中断,引发大范围库存波动和多个生产瓶颈。在疫情的第一阶段,商品需求激增,服务需求崩溃。此后,随着各国放松对经济的卫生相关限制,商品需求仍然保持高位,而服务需求也得到了恢复。这两个过程甚至在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前就都已经给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带来了上行压力,将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推高到超出既定货币目标的水平,也使许多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达到了自上世纪 90 年代初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不能排除病毒再次变异的风险,但遏制通胀的努力已经压低了公共卫生在经济政策优先事项清单上的排位,特别是在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的上扬引发了一场辩论,究竟应对疫情的刺激政策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在美国是否过了头,抑或这个问题是否是当前为了适应疫情后新的生产和消费结构的举措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最终,对此做出的回应更多的是由政策套话和政治权宜之计所驱动,而不是以审慎的评估为依据。从 2021 年年中期开始,通胀压力导致一些国家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不平衡复苏的次级影响(插文 2.2)。货币紧缩在 2022 年初取得了势头,当时乌克兰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又一场不利的全球供应冲击。已在上涨的燃料和粮食价格进一步飙升。就石油来说,这显然是投机交易的结果,因为价格涨幅远远超过供应和消费的任何变化。一些关键谷物和化肥的供应中断,各地的消费价格加速上涨(第二章)。截至 2022 年年中期,即使是以前的低通胀经济体也面临着通胀压力,危险地向两位数接近,在没有其他政策措施的情况下,这迫使其央行以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速度提高短期利率。在 2022 年下半年,预期更高的短期利率和停止实行任何剩余的疫情相关财政和金融刺激会进一步抑制全球经济大部分地区的收入增长,导致“增长衰退”通常定义为按市场价格和购买力平价价格计算的年度全球产出增长率低于 3%。这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情形相似,当时许多国家迅速紧缩预算,结果抑制了萌芽状态的经济复苏。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12但与那时不同的是,今天的局面是由货币紧缩导致的,在债务水平上升和不平等加剧的背景下,形成了加剧宏观经济波动和扩大国家间差异(这使得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因国家而异)的威胁。2021 年初的经济政策辩论的核心是,为实现包容性复苏和建设抵御力以应对未来冲击制定共同的雄心政策议程,与那时相比,协调政策计划以便让全球经济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前景已经暗淡。除了美国的部分例外,能源过渡计划基本上已被搁置,同时各国争相增加供应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控制燃料和电力价格,尤其是在欧洲。高粮价通胀和汇率波动破坏了数百万人的生计,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颠覆了任何解决高度不平等的计划。许多流动性受限的经济体正在将有限的财政空间分配给紧急价格补贴,牺牲基础设施和福利项目的公共投资,而发达经济体再次发出财政悬崖的警告,并提出荒谬的紧缩扩张效应主张(第三章)。最后,乌克兰战争和日益加剧的中美对抗正在将世界推向一个充满冲突的多极格局,削弱了(至少在目前)一个更具合作性的全球秩序的希望。尽管存在这些政策趋势,但克服当前经济挫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道路仍然存在。这要求同步应对生活成本危机的紧迫性和推进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同时提振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分配措施以支撑本地市场和增强企业和家庭的信心,从而改善日益恶化的增长前景。下文 C 节和第三章将进一步讨论这一方案的内容。1.全球增长和通胀展望根据联合国全球政策模型,预期 2022 年世界经济将增长 2.5%(表 1.1)。这比2021年贸易和发展报告中对今年的预测低 1.0 个百分点,但与我们 3 月份的更新(TDR,2022)大体一致。在去年基础上的下调修正出于三个因素:一、2020 年和 2021 年实施的政策刺激证明不如预期有效。特别是,在从衰退中反弹方面,财政和金融刺激措施的规模小于预期(TDR,2021:插文 1.1),对增长的作用较弱。这使得随后的政策收紧(财政和货币两者)具有的衰退效应大于在复苏更强劲条件下的衰退效应。二、关键货物和大宗商品的供应不足以满足封控解除后的需求激增。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许多政府不愿意增加公共投资和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造成一种为应对通胀压力而提高利率对于正在进行的“政策缩减”(清算央行过剩资产)起了雪上加霜作用的局面。三、乌克兰战争带来的意外阻力降低了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的增长,也引发了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现在大部分已经减缓),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两者都造成了负面的供应冲击。持续的乌克兰战争和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了经济焦虑。2022年3月的 贸易和发展报告更新已经考虑到了可能的后果:能源和大宗商品冲击、贸易中断、金融和汇率不稳、通货膨胀压力、被迫移民和不稳定的汇款流动。由于这些后果中的大部分已经如所预料地发生了,我们的预测与 6 个月前相比大体不变。但这也提醒我们,当今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关键问题在乌克兰战争发生之前就已经存在。13全球趋势和前景表1.1.1991-2023年的世界产出增长率(年度百分比变化)比对贸发报告3月份的更新对2022年做的修正国家组19911999a20002009a20092019a20152019a2019 2020 2021 2022b2023b2022年3月报告对2022年的修正世界93.33.03.02.6-3.45.82.52.22.6-0.1非洲2.45.53.02.92.8-2.65.12.72.41.8 0.9北非(包括南苏丹)3.05.21.63.83.1-3.77.43.02.42.2 0.8南非2.04.01.71.00.1-6.34.91.41.31.1 0.3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包括南非和南苏丹)1.96.34.32.83.3-1.03.72.82.61.8 1.0美洲3.42.52.11.91.8-4.35.82.11.02.4-0.3拉丁美洲和加勒比3.33.41.60.40.0-7.26.62.61.12.3 0.3中美洲(不包括墨西哥)和加勒比2.94.43.43.12.3-8.67.83.72.53.5 0.2墨西哥3.01.92.72.1-0.2-8.34.81.81.41.3 0.6南美洲3.53.91.0-0.5-0.3-6.67.02.70.72.4 0.3阿根廷4.63.80.9-0.3-2.0-9.910.24.1-0.84.6-0.4巴西2.93.60.7-0.41.2-3.94.61.80.61.3 0.5北美洲3.42.32.22.32.3-3.55.62.01.02.4-0.4加拿大2.82.32.12.01.9-5.24.63.22.23.0 0.2美国3.52.32.22.32.3-3.45.71.90.92.4-0.4亚洲(不包括塞浦路斯)4.45.65.14.73.7-1.16.23.54.13.8-0.2中亚-4.48.25.13.93.5-1.55.23.63.50.2 3.5东亚4.45.65.24.84.10.46.53.24.33.9-0.7中国11.010.67.56.76.02.38.13.95.34.8-0.9日本1.20.91.20.9-0.2-4.51.71.01.82.0-1.0大韩民国6.84.93.12.92.2-0.74.12.22.01.7 0.5南亚4.86.45.85.93.1-4.56.84.94.14.0 0.9印度5.97.26.97.04.5-6.68.25.74.74.6 1.1东南亚5.35.45.14.94.3-4.23.84.13.83.4 0.7印度尼西亚4.85.25.35.05.0-2.13.74.34.44.4-0.1西亚(不包括塞浦路斯)4.05.04.02.71.5-3.56.24.12.93.4 0.8沙特阿拉伯1.74.03.41.40.3-4.13.26.63.94.8 1.8土耳其3.95.05.94.30.91.811.02.42.42.50.0欧洲(包括塞浦路斯)1.42.21.62.11.8-5.95.51.20.50.9 0.2欧洲联盟(欧盟27国)1.91.81.52.21.8-5.95.42.00.61.6 0.4欧元区1.91.61.32.01.6-6.45.42.00.61.7 0.3法国1.81.61.31.71.8-7.86.82.01.02.4-0.4德国1.61.01.81.81.1-4.62.91.10.01.4-0.3意大利1.50.70.11.10.5-9.06.62.50.51.6 0.9俄罗斯联邦-5.96.21.61.22.2-2.74.7-7.41.3-7.3-0.1英国2.62.02.12.11.7-9.37.42.6-0.91.3 1.3大洋洲3.63.22.72.62.1-2.24.83.62.13.0 0.6澳大利亚3.73.32.62.52.0-2.14.83.92.33.3 0.6备忘项:发达经济体(M49,包括大韩民国)2.32.21.92.11.8-4.55.21.71.01.8-0.1发展中经济体(M49)4.96.45.04.43.7-1.76.83.73.93.70.0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联合国全球政策模型、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总量数据库以及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WESP):截至 2022 年年中的更新、ECLAC,202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22 年 6 月、经济学人信息部 EIU 国家数据数据库、JP 摩根全球数据观察和各国资料来源计算。注:国家总量计算的依据是以 2015 年不变美元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a 平均值。b 预计。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14目前的增长表现指向了全球金融危机后十年期观察到的一个令人不安的模式,其中政策应对的时机和规模使复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了动力。贸发会议的评估是,这一趋势正在恶化,预计增长率将在 2023 年进一步放缓至 2.2%。2022 年的增长率估计为 2.5%,还不到 2021 年 5.6%的一半。2021 年,在人们记忆中最严重的衰退过后,经济活动开始恢复。今年增长减速的部分原因是可以想见的,因为一旦疫苗计划推出和封控放松,各国的闲置产能就会用尽。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也出现了类似的波动,先是在冲击过后的一年里出现了强劲的复苏,随后就发生了放缓。当前态势的显著特点是规模的放大。到目前为止,2020 年和 2021 年的下行和上行摆幅分别大于 2009 年和 2010 年,预计 2022-2023 年的反弹后减速会比 2011-2012 年更为突然(图 1.8)。图1.8 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冲击之前和之后的全球经济增长周期(百分比变化)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联合国全球政策模型计算。预期 2023 年的世界产出增长将因为全球实际利率的进一步上扬而降低,政治分歧继续阻碍发达西方经济体采取补偿性财政行动,外汇限制对许多发展中经济体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这些因素将使情况更加恶化。贸发会议预计,2023 年世界经济将仅增长 2.2%,但如果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状况恶化,并蔓延到新兴经济体,则有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如果这种低增长情景持续两年或两年以上,世界产出的扩张速度将会变得比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更慢,而当时许多经济体都降低了增长(表 1.1)。我们的预测指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即经济活动的放缓无法提供体面的就业,不足以产生收入来克服遗留的(和过大的)债务负担,太不稳定而无法提供经济发展的长期前景,将会深化甚至在疫情袭击之前就已经根深蒂固的收入和财富不平等。T年-3T年-2T年-1T年T年 1T年 2T年 36543210-1-2-3-4全球金融危机(T年=2009)新冠疫情(T年=2020)15全球趋势和前景对于发展中经济体来说,这种减速尤其值得警惕。除了中国以外,这一群体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 3.0%,低于新冠疫情之前 3.5%的平均水平,人均收入的上升空间正在缩小。形成对照的是,这组经济体在 2000 年代即上一个工业化和发展持续进步的时期之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5%。中国也将放缓,估计比 2021 年低 4.2 个百分点。但预计中国的增速将继续高于其他国家,2022 年为近 4%,并会在 2023 年提速,是少数几个预计能做到这一点的国家之一。当前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状况使发展中经济体处于脆弱地位,它们面临大宗商品市场、资本流动、通货膨胀爆发、汇率不稳定和债务困扰日益频繁的冲击。与此同时,南南贸易已经减弱,友岸外包、市场集中度提高、政策空间缩小以及以北方为中心的气候政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发达经济体预计在 2022 年增长 1.7%,在 2023 年增长 1.0%。平均而言,这比新冠疫情之前的平均值低 0.5 个百分点,比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平均值低 0.9 个百分点。英国以及欧盟的经济放缓尤为明显,特别是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如前几份报告和上一节所述,这是决策者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控制经济走向的反映。虽然全球通胀加剧引发了对一些经济体经济过热的担忧,但在二十国集团的大多数经济体中,预计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3 年底将低于新冠疫情之前的趋势。基于2016-2017 年的平均增长率预测未来,我们认为 2023 年的世界经济仍将比新冠疫情之前的走势低 3 个百分点以上(图 1.9),并且没有迹象表明这一差距会很快缩小。图1.9 2016-2023期间新冠疫情后复苏与疫情前走势的比较(指数,2016=100)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联合国全球政策模型计算。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12512011511010510095国内生产总值疫情前走势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16在 20 国集团经济体中,预计明年只有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阿根廷的增长率会高于趋势水平,原因是一些没有明确持续性的特殊因素。在土耳其,持续的通胀使当前高于趋势水平的增长变得脆弱。预计短期内会有一些限制性的宏观经济调整。在沙特阿拉伯,快速复苏与世界石油市场的波动有关,而波动折射的是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价格和沙特产量的增加。在阿根廷,高于趋势水平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向均值的回归,因为在疫情之前的 3 年里,阿根廷经济每年收缩了 0.6%。其余 20 国集团国家将在 2023 年继续部分复苏,俄罗斯联邦的缺口最大,因为战争对俄罗斯经济产生了持久的负面影响(图 1.10)。贸发会议对 2022-2023 年缓慢增长的预测是有条件的。国内政治决策和国际合作(或缺乏国际合作)可以改善(或恶化)局面。朝可持续发展目标方向采取的渐进和协调的政策行动仍然有可能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道路(第三章)。图1.10 20国集团2023年的产出缺口预测(百分比)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联合国全球政策模型计算。从不利的一面看,乌克兰的持久战争、持续的高通胀、对实际利率的沃尔克式冲击和加剧的金融动荡可能会将世界经济推入更深的衰退,随后是长期滞胀,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宏观金融会出现复杂情况,特别是欧洲,能源危机在那里造成的困难可能最大(Thompson,2022),而货币上的联盟和财政上的不一致两者相加,放大了一些政府在危机时期承受的风险溢价。贸发会议对 2022-2023 年缓慢增长的预测介于乐观的软着陆情景与悲观的围绕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军事行动加剧的情景这两者之间。截至 2022 年年中,假设乌克兰战争变成政治和军事僵局,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员伤亡,但不会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进一步的负面经济影响,我们预计通胀将在 2022 年下半年和 2023 年初下降。欧洲经济衰退以及美国和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将会更快地拉低大宗商品价格,并进一步减轻通1050-5-10-15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亚南非日本巴西大韩民国意大利美国欧元区 加拿大中国墨西哥法国德国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 6.95.32.4-0.5-2.4-2.6-2.8-3.4-4.1-4.5-5.1-5.4-5.7-5.8-6.6-6.8-6.8-7.8-9.2-12.6俄罗斯联邦17全球趋势和前景胀压力。与此同时,在提高利率的推动下,美元升值可能会在发展中经济体产生衰退性冲击,使世界产出和价格在 2023 年进一步放缓。围绕这些趋势有相当大的偶然性。然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全球年度消费者通胀率将在 2022 年第三季度达到 9%的峰值,然后在 2023 年底前迅速降至 4%(图 1.11)。图1.11 国际货币基金对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全球消费者通胀率的估算和预测(百分比)资料来源:货币基金组织(2022)世界经济展望(7 月更新版)。与全球金融危机相比,新冠疫情后的复苏通胀性在发达经济体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通胀率较高。在发达国家,通货膨胀是高度相关的(Schnabel,2022)。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从2019年1月的1.5%上升到2022年5月的8.5%;欧洲联盟的消费价格指数从2019年1月的1.4%升至2022年5月的8.8%。2022年5月,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分别为 8.7%、5.8%和 9%,而加拿大 2022年 5 月的通胀率为 7.7%。6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通胀抬头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供应链中与新冠疫情相关的瓶颈(Schnabel,2022)。因此,在这些国家,不包括能源价格在内的通胀率远低于(整体)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然而,尽管输入型通胀已经消退,但大宗商品价格仍居高不下,供应链压力指数也是如此(第二章),这表明消费者价格和名义工资仍有继续攀升的空间。在欧盟,很大一部分工资是以多年期合同形式确定的,名义工资的调整慢于劳动合同期限较短的美国。图 1.12 显示了若干发展中国家的月度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从 2019 年 1 月到 2022年 5 月)。这些数字普遍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除了一些明显的例外,都上扬得更早。图中的经济体都是相对较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平均而言,从 2018 年到 2020 年,大宗商品占其进口(以美元计算)的比例略低于三分之一。6 然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异很大,2022 年 7 月日本的年通胀率为 2.6%,但爱沙尼亚接近23%。2020年1月4月7月10月 2021年1月4月7月10月 2022年1月4月7月10月 2023年1月4月7月10月0246835147910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18图1.12 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主要新兴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百分比)资料来源:关于巴西、中国、智利、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南非和土耳其的资料来源为美联储经济数据库;关于阿根廷的资料来源为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发展指标数据库);关于尼日利亚的资料来源为国家统计局(综合消费者价格指数);关于埃及的资料来源为埃及中央银行(通胀数据)。大宗商品在中国和埃及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为 38%,而印度逾 50%的进口是包括粮食和燃料在内的(初级)大宗商品。因此,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通过进口对国内价格产生巨大影响。最近对过去 50 年的估算表明,油价上涨 50%(约为 2021 年的涨幅)与通货膨胀率上升 3.5 至 4.4 个百分点相关连,滞后时间约为两年(Choi et al.,2018;Ha et al.,2019)。这些发现表明,与发达经济体一样,新兴经济体在 2021-2022 年经历的相当大一部分通胀是由大宗商品(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过去一年的高通胀可能含有不幸中的万幸:它将实际利率压入了负值区域,至少对发达经济体而言是这样(图 1.13)。因此,如果名义利率不攀升太多,在去通胀过程后,公共债务的净成本(实际利率减去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可能继续为负或为零,这就能缓解对主权债务的担忧,并为包括能源转型在内的支出计划提供更多空间。706050403020100土耳其阿根廷01-1903-1905-1907-1909-1911-1901-2003-2005-2007-2009-2011-2001-2103-2105-2107-2103-2105-2101-2203-2205-2207-222018161412108642001-1903-1905-1907-1909-1911-1901-2003-2005-2007-2009-2011-2001-2103-2105-2107-2103-2105-2101-2203-2205-2207-22南非尼日利亚埃及121086420-201-1903-1905-1907-1909-1911-1901-2003-2005-2007-2009-2011-2001-2103-2105-2107-2103-2105-2101-2203-2205-2207-22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01-1903-1905-1907-1909-1911-1901-2003-2005-2007-2009-2011-2001-2103-2105-2107-2103-2105-2101-2203-2205-2207-22巴西智利墨西哥12108642019全球趋势和前景图1.13 2006-2022年美国的10年期实际利率(百分比)资料来源: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2.多重负面供给冲击如2021 年贸易和发展报告所指出,新冠疫情导致世界经济的突然停止和逐渐重新开放,对全球供应链、贸易物流和关键的国际价格造成了严重破坏。冲击的第一部分显然是通货紧缩,尤其是对城市服务业而言,需求和供给同时下降。然后,随着经济开始适应卫生强制封控,商品需求复苏,在世界各地造成了供应和物流瓶颈,表现为价格波动。两个关键价格指数说明了这一点,一个是半导体价格指数(图 1.14),另一个是货运价格指数(图 1.15)。如第二章所述,世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也受到了商品价格深度 V 型波动的推动。目前,当然可以说新冠疫情的第一冲击是粮食、燃料和矿产品的通货紧缩,但这一阶段并没有持续多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大宗商品指数在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4 月下跌 30%之后,几乎不间断地攀升,直至 2022 年初,在三大主要力量的推动下,累计涨幅达到187%(图1.16)。第一,后疫情时代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的繁荣是商品密集型的。图1.14 美国半导体和电子元件的生产者价格指数(指数,1984=100)图1.15 德路里世界集装箱指数运价(40尺集装箱美元单价)资料来源: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资料来源:德路里供应链顾问。201420162018202020225453.554.55555.55656.55757.55858.55920202021202202,0004,0006,0008,00010,0000.0-0.50.51.01.52.02.5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20图1.16 2014至2022年(4月)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指数,2016=100)图1.17 2014至2022年大宗商品粮食价格指数(指数,2016=100)资料来源:货币基金组织初级商品价格数据组。资料来源:货币基金组织初级商品价格数据组。第二,最初为对抗疫情所致衰退而降低全球名义利率的举措,刺激了投资者利用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任何金融资产进行投机。2020 年和 2021 年的量化宽松导致资产市场出现从加密货币到石油、粮食和矿产的更多投机和通胀。第三,在全球利率较低的背景下于 2022 年初发生的乌克兰战争,进一步推高了燃料和粮食价格。截至 2022 年年中,美国的货币紧缩和世界产出减速似乎已经阻止了大宗商品全球通胀趋势。围绕乌克兰战争对粮食和燃料价格的影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在高利率和需求增长放缓的情况下,2023 年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跌,尽管跌速可能会较小。然而,由于这一去通胀趋势的起点非常高,以世界人均收入衡量的大宗商品相对价格在短期内将继续保持高位。事实上,尽管大宗商品粮价格指数近期有所下降,但在 2022 年 6 月仍比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高出 64%(图 1.17)。粮食价格上涨给发展中经济体的家庭带来了重大挑战,使之将收入的更大一部分用于粮食。粮食价格上涨意味着大多数低收入工人的实际收入大幅下降,他们的工资没有随着通货膨胀而增加,并可能使数百万人陷入贫困。据估计,与疫情之前的趋势相比,2022 年仅较高的粮食价格就使陷入极端贫困的人增加了 7,500 万至 9,500 万(Gerszon Mahler et al.,2022)。乐施会(Oxfam,2022)警告说,更高的粮食和能源价格以及持续的危机状况可能会使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数在 2022 年增加 2.63 亿。粮食价格上涨也迫使新兴经济体的家庭降低自己在非粮食项目上的支出,因此,对制成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会下降。结果即便不是衰退,也会造成非初级部门的增长放缓,滞胀很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粮食骚乱,特别是在外汇紧张的粮食净进口国。201420162018202020220501001502002014201620182020202205010015021全球趋势和前景理论上,高位的相对价格能刺激今天的投资和明天的更多产出,因此当前的粮食价格上涨应会在 2023 年减弱。实际上,由于全球变暖的长期影响和高化肥价格对下一个收获周期的短期影响(图 1.18),世界粮食市场的正常化远非理所当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情况尤其令人担忧。除了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粮食供给能否适应需求的不确定性之外,乌克兰战争对小麦和化肥造成了不利的供应冲击,迫使一些国家限制这两种产品的出口。在缺乏全球协调的情况下,东欧的局部战争会导致全球粮食市场的贸易战。乌克兰战争和对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制裁也在欧洲造成了重大冲击,2022 年电力和燃料价格创纪录上涨,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实行配给制(图 1.19)。图1.18 1970年1月至2022年6月的化肥价格指数(指数,2010=100)图1.19 2014-2022年欧元区能源价格指数(指数,2015=100)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大宗商品价格数据(粉单)。资料来源:美联储经济数据数据库。注:数据指的是月度消费价格统一指数:欧元区能源(19 个国家),该指数未经季节调整。插文1.2 美国的需求驱动通胀和供给驱动通胀在最近的一项分析中,旧金山美联储银行(Shapiro,2022)将消费价格通胀分解为需求驱动、供给驱动和构成模糊通胀。需求驱动的产品是那些价格和数量朝同一方向发生意外变化的产品。以此类推,供给驱动型产品是那些价格和数量朝相反方向发生意外变化的产品。不属于这两类中任何一类的都标注为含混,也就是说,是供求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图 1B2.1 显示了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指数的结果,可总结如下:新冠疫情的第一个影响是负面(反通胀性)需求冲击。供给部分在2020年初也有所下降,但仍为正值(通胀性)。1970198019902000201020200501001502002503002014201620182020202280100120140160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22 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指数通胀的需求驱动部分在 2021 年初转为正值;截至 2022 年年中,这一通胀率为每年 2%,这是该国的长期通胀目标,是新冠疫情之前的两倍。尽管美国需求驱动的通胀最近激增,供应冲击仍然是美国消费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在2022 年 6 月得出的个人消费支出指数年通胀率 6.1%中占了 50%以上。这引起了人们对以提高利率为基础的通胀对策的关切,这种对策主要对需求因素有效,但对发展中国家有严重后果。图1B2.1 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以个人消费支出指数衡量的美国消费通胀率分解(百分比)资料来源: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注:数据指个人消费支出指数总体通胀率的同比变化。3.本地化的需求压力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的差异,并未显示出应对新冠疫情危机的财政对策力度差异。图1.20。A 勾画的是主要发达经济体 2019-2021 年期间政府净借款(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表示)与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的关系。政府净贷款与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14,在统计上不显著。新冠疫情之后对经济过热的大部分担忧都集中在美国,原因有三。第一,由于新冠疫情的初始通缩影响和平均实际收入的增加(由于低薪工人大量失业),美国的实际工资在 2020 年初比趋势水平高出 6%,并在全年保持高位。然后,在 2021 年,随着经济复苏,价格开始加速上涨,实际工资开始下降。这一过程仍在进行当中,但截至2022 年年中,美国工人的购买力已经比新冠疫情之前的趋势下降了 3%(图 1.21)。20176.56.05.55.04.54.03.53.02.52.01.51.00.50-0.520182019202020212022需求驱动通胀含混供给驱动通胀23全球趋势和前景图1.20 2019-2021年若干发达和新兴经济体的政府借款与消费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美联储经济数据数据库、欧洲委员会宏观经济数据库 AMECO 和欧统局数据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21 年 10 月、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及各国资料来源计算。注:圆点代表每个国家一年的观察值,选定的发达经济体是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选定的新兴经济体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国、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尼日利亚、南非和土耳其。图1.21 2015-2022年的美国实际工资(指数,2015年12月=100)资料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0-551015876543210-1-2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46810121416026050403020100-10政府净借款(国内生产总值占比)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A.发达经济体B.新兴经济体政府净借款(国内生产总值占比)2015-Q42016-Q12016-Q22016-Q32016-Q42017-Q12017-Q22017-Q32017-Q42018-Q12018-Q22018-Q32018-Q4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11110910710510310199每小时收入实际工资2016-19年的线性趋势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24第二,美国经济看来已经恢复了充分就业。2022 年 7 月,美国全部劳动力的失业率仅为 3.6%,与 2020 年 2 月基本持平,当时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劳动力市场过热了。由于上一次失业率峰值是 2007 年初的 4.5%,当时次贷危机尚未开始显现,因此,任何低于 4%的数字都被认为蕴含着危险的通胀压力。然而,黄金年龄工人(25 至 59 岁)的就业与人口比率展现了一幅不同的画面。截至 2022 年年中,美国的这一比率仍比2007 年初低一个百分点,并且在明显下降(图 1.22),对于没有大学学位的人来说,情况更糟。第三,美国消费者对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需求以及住宅投资在新冠疫情冲击后激增,但对服务的需求尚未恢复到疫情危机前的走势(图 1.23)。换言之,家庭支出的构成似乎发生了变化,这在短期内造成了生产瓶颈和广泛的库存波动,并将持续,直到最终按照有效需求完成供应的调整。截至2022年年中,消费品销售似乎已经稳定在高位,住宅投资正在快速下降。这两个变化都将减少美国的进一步通胀压力,而在 2023 年,美联储的货币紧缩、失业迫近增多及消费者信心水平的下降预计将会消除新冠疫情冲击造成的任何剩余需求压力。新冠疫情危机之后,一些新兴经济体的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税收减少,导致公共预算赤字增加。2020 年(2021 年)政府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墨西哥的 4.5%(4.2%)到印度的 12.8%(11.3%)不等。最大一类直接财政救济是各种现金转移。平均而言,这类转移相当于每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 30%,持续时间平均为三个月。与发达经济体非常相似,新兴经济体应对新冠疫情危机的财政对策力度差异,在它们的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差异上并没有表现(图 1.20.B),政府净贷款与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8,没有统计意义。图1.22 2007-2022年美国就业/人口比率(百分比)资料来源:劳工统计局。注:年龄范围为 25 至 54 岁。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8179777573716925全球趋势和前景图1.23 美国私人消费和住房投资(指数,2019=100)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4.工资和加价即使高通胀的源头在供给侧,主流经济理论也建议收紧货币,以阻止供给方面的冲击影响工人的期望值和强化提高的工资要求,因为这可能造成不利稳定的价格工资螺旋。在更务实的层面上,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投机和金融套利成本,高美元利率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产生负面压力,并有助于美国和其他地方的反通胀,但这通常会在失业和放弃的产出方面付出巨大的社会代价,这取决于紧缩的规模和经济状况。因此,为了分析当前货币紧缩的影响,我们必须检查经济活动的状况,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这一般是通过对名义工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加以比较来完成的。事实上,如果单位劳动成本 以平均工资与生产率之比衡量 大幅上升,货币紧缩力度就需要加大,才能对通胀产生影响,并对产出增长和就业造成重大损害。此外,在正常时期,在增长平衡、相对价格稳定和加价固定的情况下,名义工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之差应该等于通胀。然而,在危机和调整时期,变化的相对价格和变动的加价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其他短期决定因素。提高利润率是造成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当企业上调设定的利润率时,货币紧缩是一种特别低效和不公平的回应。经合组织关于单位劳动成本的数据显示,在 2020 年的新冠疫情冲击期间呈现了一种共同的模式,但此后的行为有所不同。更具体地说,新冠疫情危机对大多数企业的第一个经济影响是压低了生产率,这在名义工资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单位劳动成本。然1401301201101009080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耐用品非耐用品服务住房投资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26后,随着经济复苏,劳动生产率上升,单位劳动成本下降。这种周期性模式在 2020年初至 2021 年初期间出现在主要经合组织经济体中,但随后各经济体的表现出现分化(图 1.24)。在美国,名义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推动单位劳动成本在 2021 年底和 2022 年初大幅上升,尽管实际工资有所下降。2022 年第一季度,单位劳动成本上涨 7.1%。相比之下,在欧洲联盟,2022 年初,单位劳动成本的年增长率为 2%,符合该区域的长期通胀目标。在日本,单位劳动成本在 2020 年初几乎保持稳定(零增长率),这也排除了劳动力市场的过度需求压力。最显著的例子是英国,单位劳动成本增长率在 2020 年封控期间飙升至两位数,然后在重新开放期间暴跌至负两位数。英国单位劳动成本在 2022 年上半年继续下跌,名义工资年增长率比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低近 3 个百分点。图1.24 每就业人员的单位劳动成本(与上年同季度相比的百分比变化)资料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172018201920202021202242024681023456720172018201920202021202246202468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01550510152025美国欧元区(19个国家)日本英国27全球趋势和前景然而,单位劳动成本的变化不会自动转化为价格水平的变化。它们的传播取决于公司对生产成本加价的决定。理论上,当单位劳动成本下降时,价格仍然可以上涨,只要公司提高毛利率(EBITDA:未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费用的收益)的速度快于单位劳动成本下降的速度。使用公司利润与生产总值(包括中间消费)的比率作为总体加价幅度的替代指标,美国经济的近期表现显示,在 2020 年初疫情第一次冲击期间出现下滑,随后在 2021 年迅速复苏。到 2022 年年中,企业利润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 7%,而在疫情之前为 6.25%(图 1.25)。估计在 2020 年至 2022 年期间,美国非金融部门平均价格上涨的 54%可归因于较高的利润率,而在此前 40 年中这一比例仅为 11%(Bivens,2022;Konczal and Lusiani,2022)。高工资成本和非工资成本(能源和燃料)不能完全解释美国最近的价格加速上涨。顺周期加价是一个主要因素。在这方面,竞争政策和价格控制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非工资成本和利润率的数据是不完整的,但有两个因素表明,类似于美国的动态可能在起作用。首先,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份额总体下降,表明(实际)单位劳动力成本下降(第三章)。其次,在 2020 年第一次疫情冲击后很可能再次出现了疫情前时期(TDR,2018)推高利润率的因素。图1.25 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二季度的美国加价总量(百分比)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经合组织数据计算。注:数据指公司利润与生产总值的比率。2017-Q12017-Q22017-Q32017-Q42018-Q12018-Q22018-Q32018-Q4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76.756.506.2565.755.50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28C.被货币乌云遮蔽:迈向更可持续的议程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年里,世界经济错过了一个走上更加稳定、更可持续和更具包容性增长道路的机会。恐慌刚一被扑灭,银行体系刚刚得到支撑,增长有所恢复的时候,发达国家政府就立即动手削减支出,而央行则继续通过从私人部门购买资产(量化宽松)来刺激金融市场。在这种支持下,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大扩展了它们的投资组合(第三章),而大公司则沉溺于股票回购和收购竞争对手的公司。然而,资本形成疲软、工资停滞以及不受控制的财富和收入不平等阻碍了强劲和包容性复苏。尽管金融压力甚至在新冠疫情冲击之前就不断加大,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所有经济部门不断上升的负债水平使经济保持了运转。近期由供给驱动的通胀上升,已将许多政府推入一种有些混乱的策略。以提高利率为重点,通过税收减免和补贴进行不同程度的调节,加上扩大军费开支和削减社会项目的错位混搭,希望把部分经济“冷却”下来就能抑制工资增长和阻止价格失控。所指望的是发达经济体实现软着陆和回归到新冠疫情之前的常态(第三章)。在发展中国家,财政整顿看起来没有那么含混:它可能具有更强的紧缩性,希望稳定金融市场,遏制资本外流,停止贬值,提振投资者信心。如本章所概述,所有这些都含有很大的一厢情愿成分。虽然提高利率可以扛住暂时的通胀压力,并有助于抑制预期,但如前文所述,提高利率也会加大家庭和企业成本(Deleidi and Levrero,2020)。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利率将对生产性经济造成损害,并增加未来发生供给侧冲击的风险,固化金融市场优先于非金融企业的政策行动路线。这一点尤其令人担忧,因为目前的政策组合并没有始终如一地包含一项消除生产瓶颈、提高投资率、提高生产率和逐步重新平衡预算的战略。理论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主要央行的协调货币行动有助于降低金融冲击的风险,并在冲击发生时限制蔓延。但如果或多或少以近期历史为借鉴就可以看出,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政策行动“太少、太晚”,是在危机爆发后才采取的,而且严重偏向债权人利益,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如此。世界正面临一场系统性危机,只有系统性行动才能解决。只专注于货币政策方法 而不解决贸易、能源和粮食市场的供给侧问题 确实有可能加剧生活成本危机。在当前供应链挑战和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仅靠货币政策无法安全地降低通胀,需要用务实主义取代意识形态整合来指导下一步政策行动。世界主要经济体以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为主导达四十年之久,带来的后患是国家能力和国际协调状况不佳,这使得挑战变得更加复杂。幸运的是,机构有快速适应的能力,对新冠疫情的初步反应证实了这一点。应当着眼于将眼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挑战与提振29全球趋势和前景可持续发展目标投资联系起来,并借鉴以往报告中的建议,围绕以下要素构建适合本地经济环境的政策计划:一、遏制通货膨胀(而不是削减工资)。政策制定者应避免过度依赖货币紧缩,并承诺绝不过早地恢复紧缩预算。除了通过暴力加息降低通胀外,还可以采取务实的组合。通过补贴降低生活成本在短期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控制价格和加成,这样可以实现期待已久的实际工资增长。这需要加强反垄断措施,并重新考虑对特定市场的监管(插文 1.3)。可以在区域层面上加强这些政策,以避免单个国家受到汇率变动和资本流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二、管理增长(而不是错误地管理繁荣和萧条)。需要更好地调整货币和财政规则,不仅是为了应对冲击,也是为了支持经济中亟需的结构性变化,如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化和能源转型。维持持续的创造就业和产业升级,需要政府有充足的财政空间来进行必要的投资,并持续采取支持措施。应始终允许为那些可保证在中长期提高收入和税收的发展项目创造流动性(TDR,2021:插文 1.3)。这不仅需要重新思考中央银行独立于任何发展和社会目标的问题,还需要酌情考虑新的区域安排(第六章)。三、投资、投资、还是投资。需要增加对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以促进就业、提高生产力、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以共同的全球目标为中心开展国际协调。但要拉动私人投资,就需要驾驭金融机构,确保它们为更广泛的社会利益服务。产业政策将需要着眼于所需的部门并指导投资,而资本更充足的公共银行必须致力于拉长私营企业的投资周期,包括通过对再投资利润进行生产性利用。四、向上拉平。促进生产力增长的反垄断措施和收入政策有助于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而再分配政策则可以缓解不平衡的结果。这些政策包括加强提供公共服务和累进税改革,如财富税和暴利税,同时减少有利于富人的减税和漏洞。打击企业和高净值个人利用避税港的行为,需要在国家和国际层面采取立法行动。这方面的临时措施可包括建立一个全球金融登记册,记录世界各地金融资产的所有者。五、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呼吁国内政策制定者拿出更大的雄心,就需要从发展的角度重新思考全球经济治理。距离在新罕布什尔州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已将近 80 年,国际金融架构仍在艰难地应对全球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和不平等问题。一个稳定的多边货币和金融体系将需要更及时的国际收支和流动性支持,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互换机制,一个公共信用评级机制,以及管理主权债务危机的规则。要想更大胆地扩大公共发展融资规模,需要增加多边金融机构的基础资本,同时重新评估这些机构的贷款空间和优先事项,并采取更有力的基于价格和数量的控制和激励措施,以确保有更多私人资金投入到生产转型中。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30插文1.3 谷物杀手:打击大宗商品市场投机大量证据表明,投机是导致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第二章)。随着新千年第一个十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与大银行建立可交易大宗商品指数相关的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已经显而易见。这些价格变动的细节已在此前的报告中讨论过,结论是,越来越多的金融投资者出于纯粹的金融动机参与商品交易,是价格上涨的一个因素(TDR,2011:第五章)。今天,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金融投机和商业对冲之间的脱节是推高能源、粮食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投机者和商业对冲者之间的平衡对于受监管金融市场中的价格发现和持续流动性是必要的(理想情况下,这一比例约为 3 比 7),但大型金融机构 投资银行、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 对大宗商品价格押注的参与已经超出了商业对冲者的角色。2002 年以前,美国石油期货市场中非商业投机者的平均比例为 20%;2009 年,这一比例上升至约 50%。最近的估计是在 70%到 80%之间(Greenberger,2018a)。所有主要的石油公司、美国主要银行以及以 Vitol、Trafigura、Mercuria 和 Glencore 为首的私营能源交易公司都参与了投机性能源交易(Juhasz,2022)。过度投机的影响是油价的压倒性波动,往往推动每桶原油价格比市场基本面决定的价格高出25至30美元(Juhasz,2022)。同样,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和养老基金的投机活动推高了小麦价格(插文 2.3;Kornher et al.,2022)。随着这些基本必需品的价格飙升,这些公司所享受的超额利润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家庭所经历的经济困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无碍于金融工具提高这些市场的流动性和降低对冲成本的积极作用的前提下,贸发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减少这些工具可能带来的扭曲和波动的市场层面改革(TDR,2011)。其中包括:通过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大宗商品信息,如石油和大宗农产品的闲置产能和全球库存,包括种植面积、预期收成、库存和短期需求预测,提高有形市场的透明度。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中信息的更好流动和获取,特别是关于不同类别市场参与者持仓情况的信息。对金融市场参与者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如设定持仓限额,以减少金融投资者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例如,可以因利益冲突禁止参与客户对冲交易的金融机构从事自营交易。可以授权市场监督机构通过买卖衍生品合约,偶尔直接干预交易所交易,以避免价格崩盘或缩小价格泡沫。这些方面的进展一直缓慢,或者根本没有进展,从而在监管体系中留下了缺口和漏洞(Greenberger,2018b),并限制了决策者减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空间(Larsen,2022)。与此同时,金融创新和套利策略,特别是那些在金融互换合约的场外交易中使用的策略,使得商业对冲和金融投机之间的概念区分更具挑战性(Chadwick,2017)。31全球趋势和前景D.各区域的走势1.美洲美国经济正在减速。增长率将从 2021 年的 5.7%降至 2022 年的 1.9%,然后继续下滑,在 2023 年达到 0.9%。这种减速由三种力量驱动。首先,为降低通胀而提高实际利率已经在减缓需求,尤其是住房投资和消费需求。第二,美国救援计划财政刺激的逐步退出给美国需求增加了负面推力。第三,资产价格因利率提高而作的调整给美国公司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资本损失,暂时压缩了私人需求。大部分增长减速将发生在2022 年年中至 2023 年年中,2023 年末将出现小幅复苏。预计加拿大将跟随美国的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小,因为利率引起的资本损失对加拿大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2022年至2023年,衰退动态也在墨西哥发挥作用。预计2022年的增长率将达到1.8%,尽管在 2021 年严重衰退后的 2021 年复苏才刚刚过半。经济放缓的部分原因是经济政策,因为墨西哥政府在疫情之后没有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2023 年,由于与美国商业和货币周期的密切联系,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进一步减速,增长率为1.4%。同样,在 2021 年短暂复苏后,巴西经济现在面临突然减速的风险,2022 年增长率将达到 1.8%。无论 2022 年的选举结果如何,2023 年很可能会出现负面的财政刺激,加上货币紧缩的滞后效应,预计 2023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降至仅 0.6%。从最近的事态发展看,重新审查以前的建议并考虑更激进的监管措施将是及时的。即使在现有立法范围内,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也可以通过收紧能源期货市场的持仓限制来遏制投机者,例如,限制交易商或任何关联交易商和投资者团体可以拥有的股票或衍生合约的数量。除了实行持仓限额,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还应提高保证金要求,迫使交易员在一定数量的头寸下持有更大的资本储备,从而加大试图垄断市场并从投机中获利的成本。还需要对清算平台进行更好的监督和控制,以便有可能禁止那些有过度投机倾向的交易 类型。彻底禁止商品指数基金和对复杂金融工具实行强制性上市前政府许可(Chadwick,2017),也可以成为强有力的监管工具集的一部分。这样就有可能转而要求那些寻求通过有关特定金融工具交易获利的人就所带来的社会效用和风险承担举证责任。以往的经验表明,这些建议要想有效,就需要与旨在保护世界人口中最弱势群体免受金融投机、企业套利和市场操纵所引发的危机的其他机构措施相配合,系统地加以实施。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32阿根廷也正在走向增长衰退。即使 2021 年的增长势头有助于在 2022 年实现 4.1%的强劲增长,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的急剧减速也将导致 2023 年经济收缩约 0.8%。除了国际实际利率上升造成的全球逆风,阿根廷的掉头还反映了汇率贬值的衰退影响。经济有陷入高通胀和实际收入大幅下降陷阱的风险。智利和哥伦比亚的经济结构相对更为多样化。它们各自政府的目标是将经济政策转向社会包容和创造就业,但全球货币紧缩和拉丁美洲经济体的国际收支局限缩小了他们的财政空间。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的其他经济体将跟随较大经济体的趋势,今年适度增长,2023 年减速,但彼此之间存在一些差异。2.欧洲联盟法国经历了两个季度相对强劲的增长,特别是在农业和工业部门,但预计到 2022 年下半年,受全球需求放缓、已经波及到住房投资的利率上升以及能源成本上涨的影响,法国经济增长将放缓。法国是该地区少数几个电力生产 90%以上依赖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国家之一,然而,燃料价格的上涨对商品和服务的私人需求造成了明显的影响。法国预计在 2022 年增长 2%,在 2023 年增长 1%。德国的电力生产对化石燃料依赖程度较高,24%的电力来自煤炭,18%来自天然气,总共约 44%的电力来自化石燃料。能源危机和可能的天然气配给预计将影响制造业活动、就业创造,并通过成本上升影响家庭的实际支出。与此同时,在利率上升的环境下,德国的出口部门 长期以来的增长动力 预计将受到全球需求放缓的影响。2022 年德国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外部需求和财政政策,而私人部门一直在大幅减少在实际产出中的占比。2022 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1.1%。2023 年,随着财政刺激的减少,预计经济不会增长。在第一季度持平后,意大利经济在 2022 年第二季度出现了增长反弹,主要是因为在3 月份取消了最后一些新冠疫情相关限制后,对服务的需求增加,以及在国家补贴的推动下,建筑业活动强劲。工业生产仍是一个积极因素,但由于能源和零部件成本上升以及全球需求疲软,预计工业生产将放缓。由于能源进口的价格上涨,净对外头寸已经变成负数。总体而言,我们预计意大利经济将在 2022 年增长 2.5%,在 2023 年增长 0.5%。总体而言,由于能源成本上升和全球需求疲软,欧盟经济增长预计将放缓,德国和意大利尤其受到影响。德国和西班牙的通胀率最高,收入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德国2019 年第四季度为-0.2%,西班牙为-2.5%)。成员国在国家一级采取了各种措施缓解生活费用上涨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措施的资金来自对能源公司征收的暴利税。虽然复兴措施基金继续发放资金,发放的 7,238 亿欧元中包括 1,000 亿欧元的贷款和赠款,但尚未宣布在整个欧洲联盟范围内提供应对能源危机的资金。33全球趋势和前景3.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2021 年俄罗斯经济的强劲反弹是短暂的。该国在 2022 年 2 月入侵乌克兰后受到制裁的全面影响尚不明朗。虽然金融制裁的影响已经显现,但预计贸易限制的影响将在2022 年末变得更加严重,届时公司将耗尽其进口库存。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的石油禁运将于 2022 年晚些时候生效,会使联邦预算收入面临压力。这种不确定性的反映是,对 2022-2023 年俄罗斯联邦衰退的深度和持续时间的估计各不相同。但是,尽管国家继续对一些行业提供支持,将出口从欧洲和其他传统市场转移,预计 2022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规模为 7%。更悲观的解读是,在关键部门严重依赖进口的经济体中,如果没有增长刺激,战前的增长一直由消费者需求推动,那么衰退将持续到 2023 年。贸发会议预计,在 2022 年大幅收缩后,俄罗斯经济可能在2023 年实现 1.3%的微弱增长。由于制裁和物流链断裂导致出口收入损失,预计 2022 年白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约 4%。虽然对俄罗斯进口的依赖有助于限制危机对个别部门的影响,但信息技术和对外部门在 2022 年已经减弱。2023 年,白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可能不会超过 1%。除了人道损失之外,乌克兰还面临着估计每月 100 亿美元的战争费用,其中大约一半由外部资金支付。对这场战争最终经济成本的估计各不相同。虽然在冲突持续的时候不可能提供确切的估计,但经济的复原力显然正在减弱。4.英国2021 年,英国经济快速增长 7.4%,但仍无法弥补新冠疫情冲击造成的 9.3%的收缩。虽然增长势头持续到2022年第一季度(年增长率为3%),但一系列逆风正在影响前景,有些是英国退出欧盟的结果,有些来自国际环境。自 2017 年以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实值实际上一直停滞不前,仍处于低迷状态。全球需求疲软、汇率不稳定和尚未解决的英国退出欧盟的缺失导致的外部不利因素正在加剧经常账户挑战。2021 年年中,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政府支出刺激力度开始减弱,所有迹象表明,财政紧缩将成为常态。与此同时,由于生活成本危机,消费者需求正在减弱。鉴于这些情况,尽管2022 年经济将呈现 2.6%的年增长率(紧随继承而来的增长势头),但 2023 年可能会收缩 0.9%。5.东亚东亚地区在 2021 年出现强劲复苏,但贸发会议估计 2022 年的增长率会有所放缓。我们的基线设想是,今年经济增长 3.2%,而 2021 年是 6.5%。一系列因素 包括该地区进口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全球对该地区出口需求的疲软和国际货币环境的收紧 正在拖累整个东亚国家的增长。对于 2023 年,我们预计增长率将温和回升至 4.3%。贸发会议预计,2022 年中国经济活动将大幅减速,从 2021 年的 8.1%降至 3.9%,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封控。尽管主管部门放松了信贷条件,但持续的不确定性拖累了消费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34者支出。房地产行业陷入了一场不断演变的金融危机。虽然某些出口行业表现强劲(最明显的是半导体行业),但由于国际需求在通胀压力和货币紧缩的影响下减弱,其他出口行业的对外销售正在放缓。国家支持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的供给侧。政府一直依赖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为企业提供支持,同时放松对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尽管国内通胀有所抑制,但货币政策刺激有限。主管部门已经降低了抵押贷款的 5 年期贷款优惠利率,并指示银行增加放贷。虽然这些政策措施将有助于支撑增长,但规模与过去两年实施的刺激措施不同。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5.3%,略低于有关部门设定的5.5%的年度目标。日本 2021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 1.7%,而 2020 年为负 4.5%。据估计,在 2022年第二季度出现相对强劲的正增长率后,接下来几个季度将出现正值但不稳定的增长,导致 2022 年的年增长率为 1.0%。该国经济继续依赖出口增长,受到中国增长减速、更普遍的全球贸易放缓和进口商品价格高企的影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表明,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在 2023 年达到 1.8%,这使得经济活动水平只有到 2023 年底才会超过 2019 年的峰值。在大韩民国,增长预计将在 2021 年强劲反弹后放缓,达到 4.0%,当时活跃的出口部门和持续的财政和货币支持措施有助于推动经济活动。对于 2022 年,我们预计增长速度将放缓至 2.2%。高企的家庭债务和不断加剧的通胀正在抑制消费支出。由于通胀主要是输入性的,货币紧缩对价格的影响可能非常有限。我们预计,由于外部需求疲软影响了出口部门,2023 年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至 2.0%。此外,更具限制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预计将抑制消费和投资支出。6.东南亚东南亚2021年的增长率相对贫弱,为3.8%,远低于近些年来的增长率。就2022年而言,该区域的经济表现迄今较为强劲,尽管不平衡。贸发会议估计,2022 年该区域将增长 4.1%,但不断增长的通胀压力和随之而来的国内货币政策收紧,以及成本更高的国际融资条件,将抑制经济活动。就 2023 年而言,我们预计,在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和国内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影响的背景下,由于该区域易受金融和汇率不稳定的影响令决策者担忧,增长率将放缓至 3.8%。贸发会议预计,印度尼西亚经济在 2021 年出现相对乏力的复苏后,将在 2022 年增长4.3%。2022 年较为强劲的增长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消新冠疫情限制、出口部门的有利条件和中央银行的宽松立场的结果。然而,国内粮食和能源价格的显著上涨受到了棕榈油出口临时禁令和能源补贴增加的影响。至于 2023 年,由于印度尼西亚商品出口价格持续高企的积极影响将被更具限制性的货币政策所抵消,从而抑制经济活动的增长,贸发会议估计增长率为 4.4%。贸发会议预计,马来西亚的经济活动将从 2021 年的 3.1%升至今年的 5.4%。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财政收入的增加 该国大宗商品的出口缓冲了进口通胀和对某些农产品实行的出口禁令。由于其相对较高的外债水平,该国容易受到国际金融条件收紧的影响,使这种总体积极的前景有所暗淡。因此,我们预计 2023 年的增长将放缓至35全球趋势和前景3.5%,因为成本较高的国际融资条件只能在部分上被该国商品出口持续有利的贸易条件抵消。在泰国,尽管 2022 年的预期增长率为 3.0%,但复苏势头仍然有限。经济对旅游部门的过度依赖继续给经济活动带来压力:与旅游相关的服务出口不足,加上能源进口成本增加,导致经常账户收支状况恶化,而这恰恰是因为外部融资条件变得更加昂贵。在国内方面,事实证明,通胀压力的增加伤害了家庭的购买力,政府补贴只是部分抵消了这种影响。2023 年,我们预计增长率为 4.0%,这主要得益于旅游流量开始恢复疫情前的水平。贸发会议预计越南 2022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强劲增长 6%。随着跨国公司继续在该国开展生产性业务,制造业出口和服务业的活力将推动扩张。尽管私人消费疲软将抑制增长,能源和粮食价格将处于高位,但我们预计2023年的增长将保持强劲,约为6.5%。7.西亚2022 年,西亚区域将取得 4.1%的相对强劲的增长率,大大高于疫情之前。根据欧佩克 协议逐步放松产出限制的精神,石油产量大幅增加,进一步推动了能源出口收入。然而,燃料和粮食的进口费用增加,给该区域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而国际融资条件的收紧又加剧了这种情况。与此同时,在本区域的大宗商品出口国,能源出口带来的财政收入增加使各国有更多的资源用于缓解家庭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但在本区域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家庭受到挤压,特别是受到粮食价格的挤压,而国家的支持非常有限。我们预计,2023 年该地区的增长将放缓至 2.9%,因为国际需求放缓和日益紧缩的货币政策将抑制经济活动的扩张。贸发会议估计沙特阿拉伯 2022 年的增长率为 6.6%。强劲的业绩将由石油部门按照欧佩克 协议的增产规定推动。对于 2023 年,我们预计增长将放缓,但仍将保持 3.9%的强劲增长。石油出口收入增加带来的财政收入将继续帮助为政府雄心勃勃的公共投资计划供资,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2023 年为应对美国政策而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将会拖累增长。土耳其在 2021 年实现了 11.0%的超常增长,预计将在 2022 年急剧减速至 2.4%。全球需求减弱和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导致经常账户赤字恶化,与此同时,到 2022年年中,通胀率将突破 70%,这将抑制消费增长。里拉的急剧贬值进一步增加了价格上涨的压力,并增加了该国以外币计价的巨额债务的还本付息成本。对于 2023 年,我们预计增长将保持在 2.4%的水平,因为外部需求进一步走软,加上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将继续使增长前景复杂化。8.中亚在中亚地区,贸发会议预计 2022 年增长 3.6%,因为外部需求将趋于疲软,但欧洲化石能源库存的重建和国际油价的上涨将继续有利于该区域的能源出口国。预计 2023年的增长率为 3.5%,因为在紧缩的货币环境下,财政支持变得更加不确定,外部需求减弱。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36哈萨克斯坦恢复了增长,2021 年达到 4.0%。化石能源出口有助于缩小经常账户赤字,但干旱和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加剧了通货膨胀。尽管通货膨胀和持续的货币紧缩将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但高能源出口和收入预计将使 2022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高达2.7%。2023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为 3.5%。9.南亚贸发会议预计,南亚区域 2022 年将以 4.9%的速度增长。能源价格高企导致通货膨胀上扬,加剧了国际收支紧张,迫使一些国家政府(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限制能源消费。此外,在放宽疫苗相关知识产权方面进展有限且滞后,这继续让该地区容易受到未来疫情爆发的影响。对于 2023 年,贸发会议预计该区域的增长率将略微放缓至4.1%。2021 年,印度经济增长 8.2%,是 20 国集团中增长最快的。随着供应链中断的缓解,国内需求的上升将经常账户盈余转化为赤字,增长放缓。政府推出的与生产挂钩的激励计划正在刺激企业投资,但化石能源进口费用的上升正在加深贸易逆差,并侵蚀外汇储备的进口覆盖能力。由于经济活动受到融资成本上升和公共支出疲软的阻碍,预计 2022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降至 5.7%。展望未来,政府已宣布计划增加资本支出,特别是在铁路和公路领域,但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将面临减少财政失衡的压力,这可能导致其他领域的支出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预计 2023 年经济增速将降至 4.7%。10.大洋洲在大洋洲,贸发会议预计 2022 年增长 3.6%,2023 年增长 2.1%。该区域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经济体澳大利亚的表现,该国占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 80%以上。澳大利亚经济在 2021 年反弹 4.8%,部分原因是外部需求复苏,此后,澳大利亚经济进一步受益于 2022 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像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劳动力市场看起来很紧张,但不平等程度很高,贫困率也在上升。2022 年,澳大利亚预计将增长 3.9%。然而,随着长期挑战和新的逆风共同侵蚀国内需求,以及外部需求放缓,2023 年的增长将放缓至 2.3%。11.非洲继 2021 年反弹 5.1%之后,预计 2022 年非洲经济活动将温和增长 2.7%。这反映了一些新的挑战,包括国际粮食和燃料价格高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力度超过预期造成的金融冲击以及本区域许多地方粮食不安全的严重风险。因此,到 2022 年,将又有 5,800 万非贫困的非洲人陷入极端贫困,加入由于疫情而已经陷入极端贫困的5,500 万非洲人行列(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2022 年)。在欧洲和其他贸易伙伴严重疲软的背景下,非洲大陆的增长将继续减速,到 2023 年将降至 2.4%。在尼日利亚,2022 年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 3.1%,而 2021 年第四季度为 4.0%。这标志着经济连续第六个季度扩张,部分原因是非石油部门(包括服务业和农业)吸收37全球趋势和前景了石油出口收入。2022 年,尼日利亚经济预计将增长 2.9%,原因是投资不足背景下的技术和安全障碍导致石油产出疲软。在埃及,在旅游业、非石油制造业和贸易活动的推动下,2022 年初国内经济活动继续相对快速扩张。然而,该国在 2022 年 3 月面临新的金融压力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一项新计划请求。在今年剩余时间里,由于乌克兰战争的负面影响,经济活动预计将放缓,导致年增长率预测为 4.0%。在南非,2022 年第一季度的增长令人惊讶,尽管由于该国东南部发生洪水而预计第二季度将出现严重放缓。虽然私人投资在经济复苏后有所加强,但公共部门投资仍然疲软。家庭支出继续扩大,但随着通胀上升、资产价格下降和利率上升,今年下半年可能会放缓。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业、酒店业和建筑业应该会出现更强劲的复苏。其他不利因素包括投资和商业情绪低迷,粮食和主要进口投入价格上涨,中产阶级负债累累,资本流动波动性增加,这些都加剧了较长期的挑战,如高失业率和不平等。因此,2022 年和 2023 年,经济将分别呈现 1.4%和 1.3%的疲弱增长率。加纳和突尼斯正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紧急贷款进行谈判。2022 年 5 月下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认为 16 个低收入非洲国家面临债务困扰的高风险,而 7个国家 乍得、刚果共和国、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索马里、苏丹和津巴布韦 已经陷入债务困扰。科特迪瓦和卢旺达等亮点预计将在2022年出现快速增长。然而,33 个非洲国家需要外部粮食援助,其中 18 个经济体的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会恶化。参考文献Akcigit U,Chen W et al.(2021).Rising corporate market power:Emerging policy issues.Staff Discussion Notes No.2021/001.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Available at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Staff-Discussion-Notes/Issues/2021/03/10/Rising-Corporate-Market-Power-Emerging-Policy-Issues-48619(accessed 18 August 2022).Akinci O and Queralto A(2021).How does US monetary policy affect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Liberty Street Economics.17 May.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Available at https:/libertystreeteconomics.newyorkfed.org/2021/05/how-does-us-monetary-policy-affect-emerging-market-economies/(accessed 19 August 2022).BIS(2022).Chapter 1 of the Annual Report 2021/22:Promoting Glob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Available at https:/www.bis.org/about/areport/areport2022.htm(accessed 18 August 2022).Bivens J(2022).Corporate profits have contributed disproportionately to inflation.How should policymakers respond?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21 April.Blanchard OJ(2018).Should we reject the natural rate hypothesi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32(1):97120.Chadwick A(2017).Regulating excessive speculation:Commodity derivatives and the global food crisis.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66(3):625655.一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38Choi S,Furceri D,Loungani P,Mishra S and Poplawski-Ribeiro M(2018).Oil prices and inflation dynamics:Evidence from advanced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82(C):7196.Deleidi M and Levrero ES(2020).The price puzzle and the hysteresis hypothesis:SVEC analysis for the US economy.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32(1):2229.Fair RC(2021).What do price equations say about future inflation?Cowles Foundation.New Haven:Yale University.Available at https:/fairmodel.econ.yale.edu/rayfair/pdf/2021c.pdf.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2021).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on 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21.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Basle.Available at https:/www.fsb.org/2021/12/global-monitoring-report-on-non-bank-financial-intermediation-2021/(accessed 18 August 2022).Gallagher K and Kozul-Wright R(2022).The Case for a New Bretton Woods.Polity Press.Cambridge.Gerszon Mahler D,Yonzan N and others(2022).Pandemic,prices,and poverty.World Bank Data Blog.13 April.Available at https:/blogs.worldbank.org/opendata/pandemic-prices-and-poverty(accessed 18 August 2022).Goodfriend M(2007).How the world achieved consensus on monetary policy.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1(4):4768.Greenberger M(2018a).Closing Wall Streets commodity and swaps betting parlors:Legal remedies to combat needlessly gambling up the price of crude oil beyond what market fundamentals dictate.University of Maryland Francis King Carey School of Law.Available at https:/digitalcommons.law.umaryland.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2248&context=fac_pubs.Greenberger M(2018b).Too big to fail banks regulatory alchemy.Working Paper No.74.Institute for New Economic Thinking.Available at https:/www.ineteconomics.org/research/research-papers/too-big-to-fail-banks-regulatory-alchemy.Ha J,Kose MA,Ohnsorge F and Yilmazkuday H(2019).Sources of inflation:Global and domestic drivers.In:Ha J,Kose MA and Ohnsorge F,eds.Inflation in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Evolution,Drivers,and Policies.World Bank.Washington,D.C.Iacoviello M and Navarro(2019).Foreign effects of higher U.S.interest rat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95:232250.Available at https:/ Social Protection Report 2020-22:Social protection at the crossroads in pursuit of a better future.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Geneva.Juhasz A(2022).Why are gas prices so high?These obscure traders are partly to blame.The Guardian,28 April.Kelleher D and Basil P(2022).The Increasing Dangers of the Unregulated Shadow Banking Financial Sector.Banking Report.Better Markets.24 March.https:/bettermarkets.org/analysis/report-release-the-increasing-dangers-of-the-unregulated-shadow-banking-financial-sector/.Konczal M and Lusiani N(2022).Prices,profits,and power:An analysis of 2021 firm-level markups.Research Brief No.6.Roosevelt Institute.Kornher L,von Braun Jand Algieri B(2022).Speculation risks in food commodity marke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2022 price spikes Implications for policy.ZEF Policy Brief No.40.Center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University of Bonn.Available at https:/www.zef.de/fileadmin/user_upload/ZEF_Policy_Brief_40_eng-_27_4_2022.pdf.Larsen J(2022).How Wall Street speculation is driving inflation and how the Democrats can fix it.Salon.16 June.39全球趋势和前景Oxfam(2022).First crisis,then catastrophe.Briefing.Oxfam International.12 April.Available at https:/www.oxfam.org/en/research/first-crisis-then-catastrophe(accessed 18 August 2022).Schnabel I(2022).A new age of energy inflation:Climateflation,fossilflation and greenflation.Speech given at a panel on“Monetary Policy and Climate Change”at The ECB and its Watchers XXII Conference.Frankfurt am Main.17 March.Available at https:/www.ecb.europa.eu/press/key/date/2022/html/ecb.sp220317_2dbb3582f0a.en.html.Shapiro AH(2022).How much do supply and demand drive inflation?Economic Lette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Available at https:/www.frbsf.org/economic-research/publications/economic-letter/2022/june/how-much-do-supply-and-demand-drive-inflation/(accessed 18 August 2022).Syed M(2022).Now is not the time to neglect developing economies.Financial Times.3 August.Thompson H(2022).A winter reckoning looms for the west.Financial Times.19 August.Tooze A(2021).Shutdown:How Covid Shook the Worlds Economy.Allen and Lane.London.UNCTAD(TDR,2011).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2011:Post-Crisis Policy Challenges in the World Economy.(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ales No.E.11.II.D.11.New York and Geneva).UNCTAD(TDR,2017).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2017:Beyond Austerity Towards a New Global Ideal.(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ales No.E.17.II.D.5.New York and Geneva).UNCTAD(TDR,2018).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2018:Power,Platforms and the Free Trade Delusion.(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ales No.E.18.II.D.7.New York and Geneva).UNCTAD(TDR,2019).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2019:Financing a Global Green New Deal.(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ales No E.19.II.D.15.New York and Geneva).UNCTAD(TDR,2021).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2021:From Recovery to Resilience The Development Dimension.(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ales No.E.22.II.D.1.Geneva).UNCTAD(TDR,2022).Tapering in a time of conflict: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update.UNCTAD/GDS/INF/2022/2.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UNDESA U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2022).Financ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22.New York.UNECA(2022).Economic Report on Africa 2021:Addressing Poverty and Vulnerability in Africa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Addis Ababa.Wolf M(2022).Policy errors of the 1970s echo in our times.The Financial Times.14 June.Available at https:/ 18 August 2022).World Bank(2022).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June 2022.The World Bank Group.Washington,D.C.Yellen JL(2022).A special address by US Treasury Secretary Janet L Yellen.Atlantic Council.13 April.Available at https:/www.atlanticcouncil.org/event/special-address-by-us-treasury-secretary-janet-l-yellen/(accessed 18 August 2022).一第二章国际市场趋势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42A.导言全球经济的严重分裂及其对增长和稳定的影响是世界各地政策制定者都面临的紧迫问题 而且没有明确的答案。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呈现出僵化和脆弱的局面。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且恶化,对发展中国家可能产生巨大的破坏性 影响。许多发展中所依赖的主要国际市场变得更加集中,也更加不稳定,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脆弱。正如贸发会议以往的报告所述,金融市场尤其如此,但在当前环境下,有一点显而易见:期货和期权合同、互换、衍生工具等形式的创新金融工具使得少数市场投机者能够影响粮食和能源等关键大宗商品的价格。我们缺乏全球安全网来缓冲新冠疫情等意外冲击的打击并修复损害,同时缺乏政策协调来确保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国家在努力推行本国的政策议程时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脆弱性,而这些都让发展中国家更加脆弱。上一章概述了全球经济正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有鉴于此,一个紧迫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债务困境已达到非常危险的水平。下一节将讨论这个问题。C节解释了供应链的崩溃如何引发对贸易流动强度和方向更广泛的关切,而 D 节则转而讨论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化问题。B.全球金融环境和发展中国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 15 多年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对外金融头寸恶化,起初是逐渐恶化,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更是急转直下。截至 2022 年年中,基金组织评估认为 55%符合“减贫与增长信托”(PRGT)贷款资格的国家7 面临高风险或已经陷入债务困境,而 2015 年这一比例不到 30%。总体而言,基金组织警告称,大约十分之六的低收入国家以及十分之三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已陷入或接近陷入债务违约。有三个直接因素是将这些国家进一步推向金融悬崖的重要推手。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过去十年里美国对于货币政策一直敷衍了事,但现在美国货币政策已进入坚定的紧缩周期,致使2020年年中至2022年年中,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增长了近6倍(图2.1)。鉴于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继续占主导地位,如上文所述,这有可能逆转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特别是美元对发展中国家货币升值,会导致这些国家以美元计价的外债总值增加,借贷成本上升,从而引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危机。7 有资格申请货币基金组织减贫信托基金的 69 个国家中,根据世界银行的收入分类,有 25 个低收入国家,有 35 个中等偏低收入国家和 9 个中等偏高收入国家。根据基金组织债务可持续性框架,截至2022年5月31日,这69个国家中有30个被认为面临债务困境的高风险,8个已经陷入债务困境。43国际市场趋势其次,部分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上涨加大了全球范围的通胀压力。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大宗商品进口商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宗商品出口商有利。虽然目前天然气(美国)、小麦和石油的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恢复到接近战前的水平,但乌克兰战争的持续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仍不确定。第三,许多国家的新冠疫情迟迟未能消退。疫情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沉重债务负担仍未得到解决。图2.1 2007至2022年新兴市场收益率分解(百分比)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基于洲际交易所/美国银行新兴市场外部主权指数计算。注:新兴市场外部主权债券的隐含收益率等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与洲际/美银计算的利差之和。平均利差(在此期间一直在 3%左右)为两条平均收益率曲线之间的差额。1.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流入:阻力日增这些因素叠加,导致 2021 年 9 月以来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再度呈现负值,令 2020年第四季度之后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的反弹势头戛然而止(图 2.2.A)。88 资本流动为非居民净流入减去居民净流出,包括私营部门和官方资本流动。024681012全球金融危机Covid-192007-H12007-H22008-H12008-H22009-H12009-H22010-H12010-H22011-H12011-H22012-H12012-H22013-H12013-H22014-H12014-H22015-H12015-H22016-H12016-H22017-H12017-H22018-H12018-H22019-H12019-H22020-H12020-H22021-H12021-H22022-H12022-H2利差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10年期美国国债平均收益率新兴市场平均收益率新兴市场隐含收益率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44图2.2 2018至2021年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百万美元)资料来源:贸发会议根据各国数据计算注:发展中国家为按世界银行收入组别分类的中等偏低收入国家。按区域分列的各组国家如下。东亚和太平洋(不包括中国):柬埔寨、斐济、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蒙古、菲律宾、萨摩亚、泰国、东帝汶、汤加、瓦努阿图、越南。欧洲和中亚: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共和国、北马其顿、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共和国、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阿根廷、伯利兹、多民族玻利维亚国、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中东和北非:埃及、伊拉克、约旦、摩洛哥、巴勒斯坦国。南亚: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撒哈拉以南非洲:安哥拉、佛得角、斯威士兰、冈比亚、几内亚、莱索托、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卢旺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南非、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赞比亚。最初的反弹由多种因素共同推动。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以及2021年第一和第三季度,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外资净额增加,这是这一复苏阶段的主要特征(TDR,2021)。相比之下,寻求收益率的全球投资者仅在 2020 年最后一个季度就引发了组合证券投资创纪录的 930 亿美元的净流量,推动在疫情早期导致净资本流动恶化的组合证券投资净值在 2020 年最后三个季度出现了初步反弹,但在 2021 年全年保持低迷且大幅波动(TDR,2021)。这种模式主要由流向发展中国家的非居民组合证券投资推动。然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居民的投资组合的多样化已成为组合证券投资净流量动态中越来越重-150-100-50050100150200250撒哈拉以南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欧洲和中亚中国南亚中东和北非东亚和太平洋(不包括中国)私营资本净流动-250-2002018-Q12018-Q22018-Q32018-Q4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150-200-250-100-500501001502002502018-Q12018-Q22018-Q32018-Q4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直接外资组合证券投资衍生品差错与遗漏其他投资私营资本净流动B.按国家或国家组别A.按资本流动类型45国际市场趋势要的组成部分(JP Morgan,2022)。最后,记录在“其他投资”项9 下的官方资本流动净额在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的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2021 年 8月的特别提款权分配以及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紧急贷款是这一类别在 2021 年第三季度做出积极贡献的主要驱动力。然而,随着 2021 年 9 月之后全球金融状况恶化,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净资本量在 2021年最后一个季度再次转为负值,达到负 523 亿美元,相当于新冠疫情高峰观察期内(2020 年第三季度)最高净资本负流入量的 60%。2022 年第一季度较这一趋势略有复苏,直接外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抛售发展中国家债券和股票造成的几乎创纪录的 1,088 亿美元组合证券投资流出量,乌克兰战争是部分原因。只有 2020 年第一季度新冠疫情开始时组合证券资本的外逃规模超过了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最初的反弹以及最近资本负流入的冲击并没有均衡地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区域(图 2.2.B)。正如往年的报告所强调的那样,这不仅是净外债动态变化的反映,也反映了以中国为首的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居民积累的外国资产(TDR,2019;2021)。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1 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其他投资”流出(涉及海外存款、海外银行贷款和贸易信贷及预付款)占了发展中国家“其他投资”流出的大部分。从 2020 年底新冠危机被视为逐渐得到控制时,到 2022 年第一季度,流入南亚的累计净资本最多,达到1,790亿美元,主要是“其他投资”项目的大量流入。东亚和太平洋(不包括中国)地区录得 703 亿美元的净流入,主要与这一时期直接外资大量流入有关。中东和北非的净流入量较小,为 362 亿美元,主要是“其他投资”项目的流入。在此期间,其余区域的净资本流动波动更大,波动模式也各异。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呈现出积极的模式,自 2020 年底以来有 1,215 亿美元的净资本流入,其中大部分发生在 2021 年第三季度以后。仅 2022 年第一季度,流入该区域的直接外资就超过了组合证券投资净流出,实现了 407 亿美元的资本净流入。而 2022 年前三个月,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资本净流入仅为 99 亿美元,其他地区的数字则在零附近徘徊,中国的资本净流入由于组合证券投资外流而呈现极大的负值。从 2020 年底到 2022 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唯一资本净流出的地区,总额为 109 亿美元,原因是组合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外流超过了官方资本和直接外资流入。鉴于该区域外部脆弱性较高,这尤其令人担忧。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前景依然黯淡。根据(部分)发展中国家可获得的最新数据,2022 年第二季度,资本从发展中经济体向更安全的资产和地区的逃离有增无减,到2022 年 6 月底达到与疫情开始时相当的水平(IMF,2022b;Wheatley,2022)。新兴市场主权债券的利差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如图 2.1 所示,由于美联储为减轻人们对国内通胀的担忧,在货币政策正常化方面采取了更激进的态度,这些债券的利差 主权金融风险和困境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7 月大幅上升。此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和新冠疫情高峰,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实际下降时,新兴市场主权债券的利差经历过几段急剧上升,与当时相反,现在新兴市场债券利差与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同步变化,这清楚地表明了美国 2022 年年中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周期发挥的核心作用。9 其他投资包括货币和存款、贸易信贷和预付款、私营和官方贷款(包括基金组织贷款和特别提款权)、担保计划和其他股权。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46早在疫情爆发前就已经面临严重国际收支制约和高度外部脆弱性的经济体受这种金融状况恶化的打击最大。例如,2002 年 6 月外币主权债券处于违约级别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债券收益率在 2019 年年中已经高于最普遍的基准(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10 个百分点以上(包括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乌干达和赞比亚)。相比之下,市场更大、流动性更高、具有投资级评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主权债券利差较为稳定(Curran,2022)。这种情况现在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巴西和哥伦比亚等其他一些较大新兴经济体的外币主权债券的利差也在增加,即便还没有降至违约级别(表2.1)。鉴于人们对 2023 年美国(欧盟)将出现经济衰退的预期越来越强烈,最有可能出现的情景将与早期的危机点类似,即主权债券利差进一步上升,同时 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继续下降。但这仅反映了那些发行外币计价主权债券的规模超过了纳入相关指数所需的最低门槛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和金融困境。其他评估标准包括基金组织针对有资格申请减贫与增长信托基金的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报告,当然还有截至 2022 年 7 月已经违约或正在进行主权债务重组的国家。表 2.1 提供了在编写本报告时符合其中一项或多项标准的国家概况。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情况也导致2022年上半年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货币贬值(图2.3)。国内货币贬值除了扩大发展中国家对外主权债券的利差之外,还进一步增加了以外汇计价债务的还本付息成本。总共有 90 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出现名义贬值,其中 34 个国家的贬值幅度超过 10%。大幅贬值的国家要么是粮食净进口国,要么是外部脆弱性一直很高的国家,要么两种情况兼有。货币仅出现小幅贬值的国家是大宗商品净出口国或先于发达经济体进入货币紧缩周期的国家(插文 2.1),因为利率差距扩大创造了套利交易机会。表 2.1 2022 年年中被认为处于或接近债务困境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出现 债务违约截至2022年6月30日正在进行 主权债务重组截至2022年6月30日债券收益率接近高出10年期 美国国债收益率10个 百分点或更高截至2022年5月31日货币基金 组织对有资格申请减贫与增长基金的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评估(已陷入债务困境或风险很高)低收入国家赞比亚乍得、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乌干达、赞比亚阿富汗、布隆迪、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几内亚比绍、马拉维、莫桑比克、塞拉利昂、索马里、南苏丹、苏丹中等偏下收入国家黎巴嫩、斯里兰卡埃及、巴基斯坦喀麦隆、佛得角、科摩罗、吉布提、加纳、海地、肯尼亚、基里巴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毛里塔尼亚、密克罗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塔吉克斯坦、赞比亚、津巴布韦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苏里南多米尼克、格林纳达、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汤加、图瓦卢未分类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基金组织债务可持续性框架(截至 2022 年 5 月 31 日)、路孚特公司以及2022-2023 年世界银行收入分类计算。注: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巴西主权债券(10 年期,以便与 10 年期美国国债比较)的利差为 9.9%,哥伦比亚债券利差为 8.4%(均高于上一年 6 月 30 日的同期数据)。47国际市场趋势图2.3 2022年1月至7月部分发展中国家对美元名义汇率贬值(百分比)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基于路孚特公司数据计算。注:2022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7 月 8 日期间对美元名义汇率的百分比变化估计数。插文2.1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紧缩发达经济体上调政策利率,国内通胀率上升,货币贬值,这些因素层层叠加,严重限制了发展中国家货币当局的政策空间。这种复杂的背景解释了新冠疫情早期阶段的货币政策为何与 2022 年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 72 个发展中国家中,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中位数从 5.0%降至 4.5%。其中至少有 52 个国家在此期间降低了利率,以支持应对疫情的措施。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5 月期间,同一国家组的政策利率中值从 4.0%升至 4.9%。在此期间,至少有 51 个国家提高了政策利率(图 2.B1.1A)。发展中国家普遍收紧货币政策,限制了主管部门在新冠危机后实现经济持续复苏的努力。在当前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政府面临的最重要风险之一是国内货币政策收紧过度。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从 2021 年下半年便开始提高本国利率,是预期美国将提高政策利率,因而试图先发制人(TDR,2022)。然而,美国的货币紧缩政策经由国际收支危机和货币贬值将通货膨胀压力传递给了发展中国家,再加上核心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直到最近才有所回落),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主管部门在压力下不得不延长紧缩周期,包括通过加息和延长持续时间(World Bank,2022a)。而国内的高通货膨胀率导致许多国家实际政策利率为负,因此大体为宽松政策。对 56 个发展中国家情况的分析表明,在至少 35个国家,尽管在截至2022年5月的过去12个月中上调了名义利率,但政策利率已为负(图2.B1.1A)。这又要求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这种思维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央行对未锚定通胀预期和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可感知的风险保持警惕(BIS,2022)。出于这种风险偏好,即便缺乏工资物价螺旋长期上升的斯里兰卡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加纳土耳其苏丹马拉维阿根廷南苏丹 埃及巴基斯坦塞拉利昂海地77.834.432.131.429.725.423.120.319.817.517.315.62.3_New.pdf 1 30/12/2022 00:51:15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482.紧缩时代的外债可持续性显然,这种全球金融局势 以及美国货币紧缩周期 导致许多(尽管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已经脆弱的债务可持续性进一步陷入严重险境(UNCTAD,2021)。从以下对发展中国家外债可持续性两个核心指标演变的简要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第一个指标 外债总存量与出口额(商品和服务,包括旅游收入)的比率 显示了一国的对外偿付能力,因为出口收入对偿还外币债务非常重要。对于所有收入组别(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根据世界银行收入分类,不包括中国),这一指标从 2010年的平均 100%上升到 2020 年的 159%(图 2.4.A)。到 2021 年,这一数字再次降至127%,反映出今年出口收入的增长比外债存量的增长强劲得多。这仍比 2013 年紧缩恐慌危机最严重时期该指标的平均数(108%)高出 18 个百分点,但低于 2016 年第一个货币紧缩周期开始时的数字(142%)。最近的这种积极事态可能发生逆转恰恰是当前紧缩金融局势最核心的危险。证据,同时存在引发国内经济急剧下滑的重大危险,央行仍倾向于进一步加息(Storm,2022)。这一动态凸显出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解决国内通胀压力常常各不相同的根源问题是无效的(TDR,2022)。图2.B1.1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基于路孚特公司数据计算注:图 A 包括截至 2022 年 5 月可获得的 72 个国家的数据。图 B 包括截至 2022 年 5 月可获得的 56 个国家的数据。实际政策利率为 2022 年 5 月政策利率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差。政策利率包括报告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贴现率或回购利率。ALBAGOAZECOLCRIDOMEGYGEOGHAGTMINDJAMJORLSOMWIMYSMEXMNGNAMZMBNPLNGAPAKPRYPERPHLRUSRWASRBZAFTUNUKR-10-9-8-7-6-5-4-3-2-1012个月内政策利率变化实际政策利率(2022年5月)8765432105352019年6月2020年5月2021年6月2022年5月政策利率净下调政策利率无变化政策利率净上调15521851A.2020-2022年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变化 (国家数)B.2021-2022年发展中国家实际政策利率和 名义政策利率变化(百分比)49国际市场趋势将这些数据按收入组别分列,低收入国家始终面临最严重的制约,2021 年,其外债存量仍是出口收入的 2 倍。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外债可持续性大幅下降,其外债总量与出口的比率从 2013 年相对较低的数值(例如与现阶段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相比)急剧上升至 2021 年的 118%(2020 年为 1.5 倍)。不出所料,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表现较好,但在过去十年里,它们通过出口收入偿还外币计价外债的能力也有所下降。然而,最重要的是,这种组别平均值掩盖了一个事实,即在每个收入组别中,都可能存在显著的“异常值”即有那么少数几个国家,往往是较小的国家,它们的情况要比平均水平糟得多。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评估发展中国家债务困境的严重程度需要考虑到各国的情况。因此,图 2.4B-D 从国家层面提供了 2016 年(货币政策首次收紧)至 2020 年(可获得国家数据的最近年份)之间外债总存量与出口收入之比率的更详细的变化情况。每个收入组别中的国家往往在制度历史、现行政策框架和人均收入水平方面都有着巨大差异,而这些图相当清楚地表明,在每一个收入组别中,都有相当数量的国家在这个指标方面情况恶化(即图 2.4B-D 中 45 度线以上的所有国家)。第二项核心指标是公共外债和公共担保外债的偿债成本与政府收入的比率。该指标大致等同于政府持续偿还公共(而非全部)外债的能力,不仅反映了政府为此目的调动国内资源的能力,也反映了偿还这些债务的不断变化的成本。如图 2.5.A 所示,2010年至 2020 年期间,偿还公共部门外债所需动用的政府收入份额急剧增加。平均而言,所有发展中国家(即根据世界银行收入分类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和特定收入组别都是如此,这清楚表明许多发展中国家为融入国际金融市场而付出的代价。对于许多国家,特别是较贫穷和脆弱的前沿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情况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外部融资限制亟需缓解,却无法通过多边渠道轻易获得融资,而主要由私营部门资金提供。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再)融资可以说导致了这些经济体的外部融资限制恶化,因为它们因此需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以及随之而来的高度不稳定的高偿债成本。虽然 2021 年这种情况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有所改善 如果不利的全球金融局势持续下去,这种改善也有可能很快逆转 但在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几乎没有任何缓解。到 2021 年,平均而言,与 2013 年的缩减恐慌或 2016 年开始的货币紧缩相比,这些国家的公共部门仍然面临巨大压力,需要将越来越多的政府收入用于偿还外债。如图 2.5.B 所展示的 2020 年的数字(国家一级可获得的最新数据),在这方面,不同收入组别的单个国家的经验同样能够说明问题且有重大意义。显然,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公共外债偿还成本已经大幅上升,远远超过其政府收入的 20%。这不仅不利于这些国家未来的增长前景,更不用说它们应对更包容和更可持续增长基准的能力,还注定会对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增长前景产生负面影响。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50图2.4 2010-2021年发展中国家外债总存量与出口收入之比(百分比)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基于世界银行国际债务统计计算。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50200150100500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中低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ALBARGARMBRACOLCUBDMADOMECUGEOJAMJORKAZMDV TONBIHGTMZAFCRIPRYROUMYSMDATURPERIRQRUSSRBMKDLBYGNQTHACHNFJIAZEBWA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外债与出口收入比例(2020年)外债与出口收入比率(2016年)GABBLRBGRTKM45 度角线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5004003002001000外债与出口收入比率(2020年)BENSWZSLBKHMCMRBOLHTIWSMBLZTUNEGYAGOSENNPLZMBKENCOMCPVPAKLKAKGZBTNMNGSLVTZAIDNNICUKRLAOMRTZWEVUTUZBLSOCOGPHLTLSMMRDJIINDDZAIRNHNDNGABGDMARGHACIVVNM45 度角线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外债与出口收入比例(2020年)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5004003002001000外债与出口收入比率(2020年)外债与出口收入比率(2016年)GNBSLENERSOMMOZBDIRWAUGAETHMDGTGOCODMLITCDCAFGINBFA低收入国家外债与出口收入比例(2020年)45 度角线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5004003002001000外债与出口收入比率(2020年)外债与出口收入比率(2016年)A.收入组别平均数B.中等偏上收入国家C.中等偏下收入国家D.低收入国家51国际市场趋势这些数字表明,发展中国家外债可持续性的恶化比基金组织低收入国家债务可持续性框架所显示的更加普遍。然而,如前所述,在这三个国家组别中处境特别危险的国家主要是在新冠疫情之前就已经面临外债压力的经济体。疫情加上越来越多的与气候相关的冲击、乌克兰战争以及当前全球金融局势的收紧,导致它们濒临债务危机或违约的边缘。这意味着,当前的局势虽然非常令人担忧,但与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的情况不同,当时只有少数几个非常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金融和债务危机。图2.5 2010-2021年发展中国家和组别公共外债和公共担保外债偿还成本与政府收入的 比率(百分比)资料来源:贸发秘书处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3.国际社会的政策应对上述分析强化了联合国全球粮食、能源和金融危机应对小组最近提出的警告。有 94个发展中经济体至少在上述相互关联的危机中的一个方面受到严重影响,涉及 16 亿人口。该小组强调,如果不首先解决发展中国家金融状况恶化的问题,就无法应对这一挑战。令人遗憾的是,国际社会最近几个月所作的政策和财政承诺并无法达到要求(United Nations,2022a)。基于这种新出现的紧迫感,需要在以下三个相关的多边行动领域进一步采取措施。包括提供官方发展援助、分配和有效部署特别提款权以及实施政策有效化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困境。12108642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中低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国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低收入国家索马里斯里兰卡安哥拉加蓬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多米尼加共和国莫桑比克土库曼斯坦刚果黑山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拿马加纳马尔代夫塞内加尔牙买加格鲁吉亚约旦斐济突尼斯0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A.收入组别平均值B.2020年比率最高的20个国家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52首先,迫切需要发达国家履行其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同时保障关键领域包括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和气候承诺的援助水平,特别是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2021 年,官方发展援助为 1,789 亿美元,相当于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民总收入的 0.33%(OECD,2022)。这个数字的问题至少有两个方面。首先,它还不到既定承诺国民总收入 0.7%的一半。过去 50 年中,由于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长期未能兑现承诺,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少了逾 5.7 万亿美元的发展资金(OXFAM,2020)。其次,由于赠款比例下降,而捐助国内的难民费用预计增加,分配给最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受到威胁(Eurodad,2022)。第二,2021 年 8 月,基金组织分配了 6500 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发展中国家积极利用了它们获得的份额。至少 69 个发展中国家已将特别提款权纳入政府预算或用于财政目的,自本轮拨款以来已利用 810 亿美元(CEPR,2022)。仍需要可以通过不同机制部署的额外资源。包括落实承诺,将特别提款权重新分配给基金组织减贫与增长信托基金以及新的复原力和可持续性信托基金,在 2022 年发行新一轮特别提款权,并按照贸发会议的长期倡导,在特别提款权分配中建立特别提款权发展联系(UNCTAD,1965)。第三,通过零敲碎打的措施提供短期债务减免与债务国家在现有负债和未来融资需求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不相符。行动应该集中在两大领域。首先,建立一个关于债务重组的多边法律框架,促进在所有官方(双边和多边)和私营债权人的参与下及时有序地解决债务危机(TDR,2015)。这一框架将促进提供与债务可持续性评估挂钩的债务减免,纳入长期资金需求,包括实现 2030年议程 和 巴黎气候协定 的资金需求(TDR,2019)。其次,为发展中国家建立一个可供公开查阅的债务数据登记册,以应对债务透明度挑战。这样的登记册应遵循贸发会议关于促进负责任的主权借贷的原则,允许在具体交易层面整合借贷双方的债务数据,确保直接和间接报告来源的数据具有互操作性(UNCTAD,2012;Rivetti,2021;Eurodad,2019)。插文2.2 2022年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违约和重组全球金融状况的恶化并没有导致 2022 年上半年主权违约或进行债务重组的国家数量急剧增加。总共有五个国家被归类为违约国家 黎巴嫩、斯里兰卡、苏里南、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和赞比亚,截至 2022 年 7 月另有三个国家正在进行债务重组 埃塞俄比亚、乍得和莫桑比克。除斯里兰卡外,所有进行中的违约和重组都是几年前便开始了。在违约的国家中,违约事件时长均低于过去50年的平均违约时长,估计为58个月(图2.B2.1.A)。相比之下,在债务重组的情况下,仍在进行的重组事件持续时长已经超过历史平均水平,估计为 11 个月(图 2.B2.1.B)。这些国家面临的情况引发了三个紧迫的问题。首先,债务困扰已经在这些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混乱。进一步拖延纾解债务困境会使它们面临更大的经济产出损失风险(Asonuma et al.,2019)。第二,债务水平上升、利率上升以及全球经济放缓或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些因素相结合,增加了再次爆发系列债务危机的风险,上一次是在1980 年代(World Bank,2022a)。大量国家可能因此事实上无法动员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为它们在这个十年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努力应对债务困境的后果。第三,53国际市场趋势现有的“不成系统”的主权债务解决系统不适合解决这些问题(Ocampo,2017)。在债权人基础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受债务困扰的发展中国家受到战略性债权人选择的束缚,这些选择更能应对国家间反复出现的债权人间争端,而无法应对具体债务重组谈判的经济和发展考虑。在这种背景下,加强二十国集团共同框架的努力可视为朝着常设全面债务重组机制又前进了一步,但不能取代这一机制(United Nations,2022a)。在 2022 年已经违约或正进行重组的八个国家中,有四个有资格加入共同框架。这包括乍得、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和莫桑比克。2021 年初以来,前三个国家已选择参与该倡议。但迄今为止公共框架在加速参与国债务危机解决进程方面进展甚微,只有赞比亚是例外,最终于 2022 年 6 月 16 日在共同框架下为该国成立了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官方债权人委员会,随后该委员会迅速采取行动,帮助向该国发放了 13 亿美元的基金组织贷款(Cotterill and Wheately,2022)。对于着重以官方双边债权人优惠作为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多重外债挑战的主权债务重组方法,以往的贸易和发展报告报告已经提出了关切(TDR,2015)。举例来说,赞比亚仍需就共同框架下债务减免的确切条件进行谈判,并找到让私营债权人以类似的条件参与进来的方法。图2.B2.1 2022年发展中国家进行中的主权违约和债务重组情况资料来源:S&P Global Ratings(2022);Asonuma and Trebesch(2016).注:A 栏包括截至 2022 年 7 月被标普全球评级归类为违约的国家。a 1978至2020年间,Asonuma and Trebesch(2016)定义的从违约到债务交换的违约后重组平均时长。B栏包括正在进行债务重组,包括参与二十国集团共同框架的国家(乍得和埃塞俄比亚),或正面临诉讼但评级机构未将其归类为违约的国家(莫桑比克)。重组日期为向二十国集团共同框架提出申请和开始诉讼的日期。b 1978至2020年间,Asonuma and Trebesch(2016)定义的严格意义和勉强意义上的预先债务重组的平均时长。A.违约的发展中国家B.2022年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重组2019年12月2020年3月 2017年11月2020年10月2020年11月2022年5月2021年1月2021年2月重组时长历史平均值b埃塞俄比亚乍得莫桑比克重组开始后的月数1020030违约时长历史平均值a斯里兰卡苏里南赞比亚黎巴嫩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0204060违约发生后的月数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54C.国际贸易趋势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联邦遭到制裁,同时中国的持续封锁对上海造成尤为严重的影响,尽管如此,2022 年上半年世界贸易仍呈现出了复原势头。在上述新挑战出现之前,人们曾经认为自 2020 年以来阻碍全球商品流动的其他困难将逐渐缓解。2021 年第三季度后运费开始下降,而国际供应链和其他物流的中断在2021 年底达到顶峰后也有所缓解(图 2.6)。图2.6 2005年1月至2022年6月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偏离平均值的标准差)资料来源:Benigno et al.(2022).注:该指数为标准化指数,零表示指数处于平均值,正值表示指数高于平均值的标准差(负值则相反)。强劲的商品进口 主要来自欧洲、美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不包括中国的新兴亚洲国家”和“拉丁美洲”支撑了 2022 年上半年商品贸易的增长(图 2.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疫情遗留下来的积压的需求,与在疫情推动下支出从服务转向早先由于供应瓶颈而需求无法获得满足的商品有关。还有一些积极因素也推动了这种增长,如美元升值,欧洲区域内贸易保持了相对的活力,以及一些大型新兴经济体因能源价格上涨而获得有利的贸易条件。在其他地方,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则较为低迷。中国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其月度数据显示,2022 年 1 月至 5 月的商品进口比上一年同期平均水平低 5.6%。与此同时,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的估算也表明,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东欧/独联体”组别的进口显著收缩。出口方面,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在发达经济体内部,到 2022 年年中,亚洲出口远远超过新冠危机前的水平。这与美国尤其是英国形成了对比,这两国的出口仍远低于历史最高水平。欧洲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则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略高于新冠危机前的水平。在新兴经济体内部,情况也是喜忧参半。在中国、“其他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和拉丁美洲,实现了极其迅速的 V 型复苏,而出口在此之后继续增长。因此 2022 年前 5 个月这几个地区的平均水平比新冠疫情前的最高水平高出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0-1.000.001.002.003.004.005.0055国际市场趋势了 6%至 14%不等。与此同时,在“非洲和中东”以及“东欧/独联体”,同期数字仍然比疫情前的峰值低 5%左右。图2.7 2005年1月至2022年5月世界商品贸易(指数,2010年均值=100)资料来源: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世界贸易监测数据库。注:国家组别分类依据 Ebregt(2020)。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世界发达经济体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新兴经济体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欧元区不包括日本的亚洲发达国家日本联合王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美国其他发达经济体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中国不包括中国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东欧/独联体出口进口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56根据上述进展合计,如果取出口(3.0%)和进口(5.5%)之间的简单平均数,2022 年前五个月世界贸易实际平均同比增长 4.3%。分析出口构成可以更好地理解总量背后的基础模式。就货物而言,通过实时跟踪海运商品贸易各自的船舶,Cerdeiro 等人(2020 年)对世界海运出口量的估计显示了以下情况。对于三类主要船舶,即集装箱船、散货船和石油/化学品船10,数据显示 2022年第二季度出现显著的同步反弹(图 2.8.A)。除了这三类主要船舶之外,2022 年上半年,天然气运输和汽车运输也有所增长。这与粮食形成对比,粮食运输船是这一时期唯一表现不佳的船舶类型(图 2.8.B)。主要原因是黑海谷物出口被封锁,影响了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粮食净进口国,因为其中一些国家高度依赖来自目前交战两国的谷物(United Nations,2022a)。不过,7 月下旬,与俄罗斯联邦签署了协议之后,来自乌克兰的谷物海运再次恢复。目前,尚不清楚出口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正常化,但包括小麦和玉米在内的主要谷物价格当时立即下跌,如今已经回到战前水平。关于服务贸易,这一“包罗万象”的总类别的一些子部门在受到疫情重创之后,近期的发展模式呈现出相当积极的景象。首先旅游业继续强劲复苏。作为服务贸易的最大组成部分,该部门可谓获益巨大,2019 年旅游业占服务贸易总量的四分之一,2020 年和 2021 年新冠疫情期间,其比重下降到十分之一。更准确地说,国际旅游业在2022年的前五个月出现了强劲反弹,抵达人数几乎达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的五成。按地区来看,欧洲和美洲继续引领复苏。欧洲迎来的国际游客数量是 2021 年前五个月的四倍多。在美洲,同期游客人数增加了一倍多。尽管强劲反弹,但欧洲和美洲的抵达人数仍分别比 2019 年的水平低 36%和 40%。中东和非洲也出现强劲增长,2022年 1 月至 5 月比 2021 年增长约 150%,但仍比 2019 年水平低约 50%。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抵达人数几乎翻了一番,但人数仍比 2019 年低 90%,因为部分国家的边境仍然对非必要旅行关闭(UNWTO,2022a)。在此背景下,由于 2022 年第一季度的表现强于预期,世旅组织上调了对 2022 年的预测。该组织预计,根据对 2022 年剩余时间各种情景的设想,当年国际游客抵达人数将达到 2019 年水平的 55%至 70%。与此同时,认为 2023 年国际游客抵达人数可能恢复至 2019 年水平的专家比例从 2022 年 1月的 32%增加到 5 月的 48%,反映出世界各地旅游业专家日益乐观,这种乐观情绪建立在强劲的积压需求基础之上,特别是欧洲内部旅行和美国至欧洲旅行的积压需求(UNWTO,2022b)。约占服务贸易总额六分之一的运输业在 2021 年全年和 2022 年初持续复苏。关于航空客运服务,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数据显示,几乎所有主要航线经季节调整的国际收费客公里数 反映付费乘客旅行公里数的航空业指标 自 2022 年初以来稳步增长,在 2022 年第二季度末都超过了 2019 年的水平。但有两个重要细分航线的表现与上述令人鼓舞的发展大相径庭:即“亚洲欧洲”和“亚洲北美”。对于这两条路线,10 以公吨货物计算,集装箱运输约占世界海运的一半,而散货和石油/化学品运输各占总量的比例略低于五分之一。57国际市场趋势国际收费客公里数仍然极度低迷(2022 年 5 月),比 2019 年的水平低约 65%,尽管与2022 年 1 月时低 80%的水平相比有持续上升。11与此同时,航空货运呈现出几乎相反的发展趋势。在 2021 年前三个季度经历了远远高于疫情前趋势的密集活动之后,这个服务贸易部门在 2021 年底和 2022 年初同比下降了近 10%。总体而言,根据目前的情况估算,商业航空公司 2022 年的客运收入预计将为4,980亿美元,而2019年为6,070亿美元,而货运收入预计将从2019年的1,000亿美元增加到 2022 年的 1,910 亿美元。12图2.8 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7日按船舶分列的世界出口公吨数(指数,2019年均值=100;31天中心移动平均值)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基于 Cerdeiro et al.(2020)和 MarineTraffic 收集的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可查阅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监测看板)的计算结果。注:31 天中心移动平均值的基础数据截止 2022 年 6 月 22 日。其他广泛的服务贸易类别继续全面复苏,2021 年的出口收入超过了 2019 年的数字,但建筑业除外,该行业仍比疫情前的水平低8%。“信通技术”以及“保险和养老金服务”的贸易在这两年中增长最快,约为 30%。同期,“金融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增长了 12%至 18%不等。尽管 2022 年上半年出现了这种积极的发展,但随着全球经济在年中行至重要的十字路口,国际贸易的前景仍相当严峻。2022 年下半年,经济仍主要呈现下行风险,预11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五月航空旅客市场分析,7 月 7 日,可查阅 https:/www.iata.org/en/iata-repository/publications/economic-reports/air-passenger-monthly-analysis-may-2022/12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2022),2022 年 6 月行业数据概况介绍,6 月 20 日,可查阅 https:/www.iata.org/en/iata-repository/publications/economic-reports/airline-industry-economic-performance-june-2022-data-tables/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50607080901001101201305060708090100110120130散货集装箱石油/化学品A.三类主要船舶B.其他部分船舶类型粮食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车辆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58计贸易增长将放缓。这是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供应链持续中断、需求减弱抑制了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过于激进的货币政策以及运费上涨等。从 2022 年 7 月低迷的库存和新出口订单数据中已经隐约可见这种担忧,这两个都是贸易的先行指标。除了中国的新订单数在近期封锁后有所反弹,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新订单数已经下降至或稳定在划分改善和恶化的 50 这一门槛以下。因此,尽管未来存在广泛的不确定性,但预计 2022 年全球贸易将几乎与全球经济同步增长,即在 2%至 4%之间。与 2021 年的数字相比这意味着大幅减速,因为根据目前的估计,取决于考虑世界出口还是进口,按不变价格计算,2021 年的数字在 7%至 10%之间,考虑到许多国家尚未提供 2021 年的最终数字,贸易统计学家也难以获得这些变量的可靠价格指数。2022 年之后的贸易前景依然相对暗淡,呼应了上一章讨论的关于经济增长减速的预期,也意味着将回到 Covid-19 之前的长期低迷趋势。当然,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二届部长级会议结束时的宣言提供了一些积极的因素,达成协议也表明多边贸易体系在困难和繁荣时期都仍同样重要。但是,这些积极因素中有许多因细节问题悬而未决而尚无定论,在不久的将来它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仍有待观察。对发展中国家有价值的成果主要涉及对粮食不安全和新冠疫情的紧急应对举措,尽管一些发达经济体一直拒绝同意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相关规则方面的豁免,而这本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此外,围绕充分有效运作的争端解决体系的问题未能解决,对多边主义构成了持续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一个包容、透明和有利于发展的多边贸易体系,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服务,并让发展中国家有足够的政策空间来推行适合当地条件的务实发展政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报告第四章认为,为实现这一目标,对多边主义采取建设性和合作性的立场仍然必须是重中之重,但开放的发展型区域主义可以为转型提供支持。D.大宗商品市场虽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一直以价格剧烈波动为特征,但自 2020 年初疫情开始以来,价格波动不仅幅度惊人,而且在变化轨迹上经常出现突然性逆转。必须注意的是,这些价格的突然变动不仅影响了国际投资者的回报,于它们而言,大宗商品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金融资产。更重要的是,这些国际价格的波动对经济体和个人,尤其是发展中世界产生了沉重的真实影响。发展中国家不仅经常账户余额受到这种价格波动的巨大影响 经常账户余额恶化需要融资,而眼下正是国际融资越来越稀缺和高价的时期,因而情况愈加复杂 其国内通胀压力也遭受了不成比例的巨大冲击,因为这些原材料在发展中国家消费篮子中所占的份额远高于发达国家。最后,这种突然的价格波动对全球一些最弱势群体的福利和生计产生了直接影响,他们既是小规模生产者,也是这些基本商品的消费者。59国际市场趋势即便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十年,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便已非常剧烈,多重冲击导致国际价格大起大落。这与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推动大宗商品需求激增,致使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大幅持续上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加剧,而过去两年里,供需两方面共同受到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导致这种波动有增无减。2020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致使全球范围内实行封锁,经济活动放缓,加速了大宗商品价格的突然下跌。从 1 月到 4 月,大宗商品价格总指数下降了 25%(图 2.9)。虽然商品价格普遍下跌,但能源商品跌幅最大(54%),其次是金属(16%)和粮食(9%)。此后,经济活动迅速反弹,以中国为甚,加上供应、运输和物流的严重中断,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升。2020 年 4 月至 12 月,综合指数涨幅略高于 50%,2020 年底水平比2019 年底高出 10%以上。2020 年下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一直持续到 2021 年。2021 年全年综合指数的年增长率为 54.7%(表 2.2),能源商品再次录得最大涨幅(85.8%),其次是粮食(29.9%)和金属(20.7%)。价格上涨的压力一直持续到 2022 年的前两个月,所有商品组别都出现了进一步上涨。表 2.2 2008-2022 年世界初级商品价格(同比百分比变化)大宗商品组别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a所有商品b33.4-31.624.328.6-3.0-3.7-7.9-36.2-9.417.416.0-7.4-15.854.755.7非燃料商品c22.2-17.826.118.9-12.7-6.5-8.0-18.92.39.1-2.20.14.233.914.3非燃料商品(以SDR计价)c18.3-15.626.915.1-9.8-5.9-8.0-11.93.09.1-4.23.03.531.119.2所有粮食32.6-10.412.024.0-6.5-9.6-0.8-15.63.6-1.3-6.5-2.06.629.923.9粮食和热带饮料31.1-2.211.623.6-9.9-9.13.8-14.22.2-1.6-6.70.33.621,022.3热带饮料19.21.119.831.2-22.4-19.824.1-10.3-3.3-3.1-8.5-5.14.828.349.8粮食34.9-3.29.121.1-5.6-6.0-1.2-15.44.0-1.2-6.11.93.319.015.1植物油籽和植物油35.2-24.113.024.80.7-10.5-9.6-18.87.0-0.5-6.2-6.913.749.026.5农产原料8.4-16.437.024.5-19.2-8.8-11.8-13.3-0.45.3-1.8-3.9-2.113.55.5矿物、矿石和金属19.7-12.933.620.5-6.9-9.5-12.8-17.24.611.31.36.215.520.75.3矿物、矿石和非贵金属17.5-25.439.012.2-16.8-2.0-14.6-24.81.425.72.63.43.743.67.9贵金属23.47.527.530.83.4-15.8-11.0-9.97.10.40.08.926.33.62.5燃料商品37.9-38.623.132.0-0.5-1.2-7.5-44.4-17.525.927.5-12.6-32.085.891.2备忘项目:出口单位价值d10.9-9.44.411.9-2.30.8-1.2-11.9-4.05.16.7-2.6-0.515.0n.a资料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贸发会议网上初级商品价格统计资料的计算结果;以及贸发会议数据库。注:以现值美元计价,除非另有说明。a 2022年1月至5月和2021年1月至5月的平均数之间的百分比变化。b 包括燃料商品和贵金属。汇总时使用2014-2016年平均权数。c 不包括燃料商品和贵金属。SDR=特别提款权。d 发达国家商品出口的单位价值(M49)。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60图2.9 2015年1月至2022年7月按大宗商品组别分列的大宗商品日价指数(指数,2015=100)资料来源:贸发秘书处基于路孚特公司数据的计算结果。注:除了“天然气(欧洲)”对应汉堡国际经济学院(HWWI)天然气欧洲价格指数,以及“铁矿石”对应瑞信商品基准(CSCB)铁矿石 TR 指数,价格指数均对应道琼斯商品指数。因此乌克兰战争爆发时,各种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而这场战争只是加剧了价格上涨的压力。此外,这场战争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了真正的全球性影响,因为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在国际粮食、矿产和能源供应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俄罗斯联邦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也是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以及铝和镍的主要供应国。谷物能源所有商品工业金属4003503002502001501005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4003503002502001501005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镍铁矿石铝铜6005004003002001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天然气(欧洲)天然气原油3002502001501005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大麦大豆玉米大宗商品组别工业金属能源谷物61国际市场趋势同样,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也是多种谷物的主要全球供应商。这两个国家提供了世界大约 30%的小麦出口,以及 20%的玉米出口和超过 50%的葵花籽油出口(United Nations,2022b)。而或许更重要的是,俄罗斯联邦和邻国白俄罗斯占据了全球化肥出口的约 20%。战争产生的一系列因素,包括生产中断、运输中断 特别是乌克兰在黑海的港口关闭 以及对白俄罗斯(战前)和对俄罗斯联邦实施的制裁,严重限制了这些国家向世界供应这些物资。尽管对俄罗斯联邦的制裁明确将粮食和化肥排除在外,但这些商品的出口仍由于对私营部门(外国保险公司、贷款人、贸易商和托运人)的“寒蝉效应”而下降,害怕声誉受损和进一步报复行动的私营部门经常过度遵守规矩,并“实施自我制裁”;一个明显的结果是以利率和保险费为形式的贸易交易成本显著增加,来自俄罗斯联邦的货物包括谷物和化肥的运费也大幅增加。如前所述,市场投机行为和金融化也发挥了重大作用(见插文 1.3)。最终结果是是国际供应短缺,价格急剧上涨,反映为战争爆发后的两个月内大宗商品综合价格指数上涨了 15%(图2.9)。虽然价格上涨是普遍现象,但某些大宗商品比其他商品受到的影响更大。能源商品价格的飙升最为明显,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的两个月里,价格上涨了 25%,这符合惯例,也符合俄罗斯联邦在全球能源供应中扮演着的重要角色。最初对该国的制裁并没有针对俄罗斯联邦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正是出于对全球能源市场动荡的担忧。然而,来自俄罗斯的供应可能中断,加上石油交易商因担心可能违反对俄罗斯经济实施的金融制裁而避不进口俄罗斯原油,敲响了石油市场的警钟,特别是在全球石油供应紧张已经对价格产生了巨大上行压力的情况下,而这主要是由于根据 2020 年 4 月达成的协议,欧佩克 成员国放松产量限制的步伐非常缓慢,尽管自那以来全球石油需求的上升速度超过了预期。结果,布伦特原油基准价格在战争前夕还不到 100 美元,战争爆发仅两周后便迅速上涨到 120 多美元。随后,美国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联邦进口石油,联合王国宣布到年底逐步停止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欧盟宣布到 2022 年底禁止经由海运从俄罗斯联邦进口石油,并禁止为该国石油出口提供航运保险,石油市场遭受了进一步的压力。然而,美国释放 1.8 亿桶战略储备石油,同时中国和印度表示愿意接受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利用该国乌拉尔品牌原油相对于其他基准价格的大幅折价获益,这些足以确保全球石油供应不会进一步收紧。由于许多欧洲国家依赖来自俄罗斯联邦的天然气供应,因此天然气市场对战争特别敏感。输送天然气需要固定的传输系统(即管道),因此这些能源产品并不容易找到现成的替代供应源。天然气仍然存在不同类型的定价:固定价格、管制价格或与成本挂钩的机制;与原油或石油产品挂钩的价格;市场价、现货价或港口价。在美国和英国,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私有化和基于市场的定价机制已经展开。在欧洲联盟,这一进程开始得较晚:2005 年,其近 80%的天然气售价与石油挂钩,到 2018 年,这一数字下降到 25%左右,75%的天然气以现货或港口价格出售(管制价格实际上已经消失)(Stern and Imrisovic,2020)。基本上,即使是长期合同也是根据现货市场上最近交易的原油价格来为整笔买卖定价。相反,在乌克兰战争之前 70%至 75%的液化天然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62气依靠进口的亚洲市场,仍然基本上以与石油挂钩的定价或固定定价为主(Stern and Imsirovic,2020)。全球范围内,2019 年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由于大量供应而下跌。在欧盟,这影响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通过管道传输的天然气价格,使欧盟成员国获益良多。之后,在 2021/22 年冬季到来之前,亚洲经济体争相签订新的长期合同,以提前锁定更大的供应量,减少对现货的依赖。因此,早在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前,在 2019 年对欧洲而言的好买卖在 2021/22 年就已经变成了坏买卖,尽管长期合同充分保障了天然气的供应(Stern and Imsirovic,2020;Sharples,2021)。所以说,天然气市场的自由化和选择市场定价而不是与生产商商定的基于成本的协议价给欧洲造成了问题,而亚洲国家尚未这么做。欧洲天然气现货价格暴涨,俄罗斯联邦和美国是主要受益者,欧洲刚刚成为美国液化天然气世界最大的进口者,但仍无法避免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供应的依赖(Celi et al.,2022)。反过来,那些得以与生产商建立更公平长期合同关系的国家,现在正享受着更低的能源价格和可靠的供应。那些能够掌控国内能源公司和/或其零售价格形成模式的国家也能够将国内通货膨胀对销售的影响维持在可控范围内(Storm,2022),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私营最终消费支出平减指数之间的差异便反映了这一点。德国决定停止波罗的海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欧洲联盟也承诺在年底前将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减少三分之二,俄罗斯联邦当局又间歇性地切断对欧洲大陆的天然气供应,引发了欧洲天然气价格的飙升,4 月份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 4 倍多(图 2.9)。此外,由于欧盟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依赖的承诺意味着欧盟需增加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液化天然气价格在战争爆发之后也面临越来越大的上涨压力。6 月份液化天然气价格与 1月份相比上涨了近 30%,是 2021 年 6 月份水平的两倍多(贸发会议秘书处根据日本液化天然气进口价格指数的数据计算)。这些价格变动进一步增加了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费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有可能因价格过高而无法获得它们所赖以满足能源需求的液化天然气。战争对发展中国家最具破坏性的影响可能就是粮食价格的急剧上涨。然而,即便是在战争爆发之前,粮食价格也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对全球最弱势群体造成了不利影响。战前,粮食不安全预计影响了全世界约 8 亿人的生活(FAO,2022)。因为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分别是第三和第七大农产品生产国,这场冲突对全球粮食供应和价格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虽然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联盟,能够通过利用区域生产商或替代来源来弥补某些农产品进口的短缺,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并非如此,它们缺乏区域合作伙伴和全球势力,无法确保在全球供应紧缩时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储备。战争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巨大影响反映在 2 月至 4 月间谷物综合价格指数的大幅上涨,涨幅略高于 16%(图 2.9)。这两个国家在全球小麦供应中的关键角色,导致这一时期国际小麦价格飙升逾 30%。此外,来自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的小麦供应的短缺对非洲和中东的打击尤为严重,因为这些地区的小麦进口有很大一部分依赖这两个国家。玉米价格也在战后急剧上涨,在两个月里上涨超过了 20%。从年初开始,大豆价格63国际市场趋势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大体与战争无关,而是由于阿根廷、巴西和美国等生产国的不利气候条件。为了应对国内主食价格日益增长的压力,一些国家实行了粮食出口限制,以降低价格。虽然这些措施可能在短期内缓解了国内的压力,但它们加剧了国际上的价格上涨压力。影响当前和未来粮食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战争造成的全球化肥供应中断。如前所述,俄罗斯联邦和邻国白俄罗斯占全球化肥出口的很大一部分。2021 年对白俄罗斯碳酸钾(化肥的关键成分)国际销售的制裁加剧了自 2020 年中期以来已经急剧的价格上升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从 2020 年 5 月到 2022 年 6 月,粮食综合价格上涨了近 80%,而同期化肥价格上涨了近 230%(World Bank,2022b)。此外,中国颁布了化肥出口禁令,试图缓解国内价格压力,但这只会加剧国际供应紧张的状况。化肥的稀缺和价格的急剧上涨对粮食市场有重要影响,因为这些因素将不可避免地转化为农民对化肥使用的减少,从而降低作物产量并引发粮食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小规模生产者而言,情况甚至更糟,因为他们无法获得化肥,或化肥价格高得令人望而却步,这将直接导致饥饿和贫困率上升。与能源和粮食市场的形势一样,自 2 月底战争爆发以来,工业金属价格也急剧上涨。4 月至 2 月间工业金属指数在上涨了 9%,铝和镍录得大幅增长(俄罗斯联邦是这两种金属的重要全球供应商)。一些分析师甚至预测将出现另一个与 21 世纪头十年类似的超级周期,然而,与过去两年的各种突然逆转一样,关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趋势的言论很快偃旗息鼓,因为从 4 月份开始,一系列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4 月至 7 月期间,大宗商品价格综合指数下跌 12%,工业金属和谷物价格分别下跌 28%和 21%。到年中,谷物价格已回到战前水平,而工业金属价格下跌后已接近 2020 年初疫情前的水平。至于能源商品,4 月至 7 月间的跌幅较为温和,仅为 1%。然而,比较 6 月初峰值和 7月底时的能源价格,可以看到有 18%的大幅下降,只有欧洲天然气价格是特例,一直保持在历史高位附近(图 2.9)。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背后的原因众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幅度超出预期,且随后经济增长减速,削弱了全球对这些原材料的需求。同样,中国经济扩张急剧放缓,部分原因是为应对新的新冠肺炎疫情而实施的严格封锁,同时也因为某些关键经济部门面临更长期的挑战和疲软(见第一章 D 节),进而抑制了对商品的需求。对于工业金属来说尤为如此,因为在全球对工业金属的需求中,中国的需求占有巨大比重。在供应方面,由联合国斡旋的两项与俄罗斯联邦、土耳其及乌克兰的协议 关于从乌克兰港口运输谷物的黑海谷物倡议,以及俄罗斯联邦和联合国秘书处关于推动俄罗斯粮食产品和化肥进入世界市场的谅解备忘录,成功缓解了这些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并带动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连续 5 个月下降。然而,与这些实物需求因素同样重要的是近期价格变动背后的金融因素。最近的价格下跌表明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大宗商品日益成为一种金融资产,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64全球市场每天都有大量资金在大宗商品期货上交易,投资者的决定对价格有巨大影响。事实上,最近价格的下跌有一部分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密切相关(见插文 2.3)。3 月至 7 月间美联储连续加息,共计 225 个基点,导致实际利率大幅上升。因此,美国国债 4 月份的实际收益率自 2020 年 3 月以来首次回到正区间,并继续上行,促使投资者将金融投资从大宗商品转向这种正收益率资产。这些金融动态在最近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到了年中,各种大宗商品组别的价格都回到了接近战争爆发前的水平,但必须牢记的是,这种价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高位。此外,最近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并没有转化为这些产品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国内的价格上涨压力的显著缓解,因为当地货币迅速贬值 发达经济体突然收紧货币政策不可避免的后果 使许多能源和主食产品的本地价格保持在极高的水平,往往高到令人望而却步。其结果是,发展中世界的贫困家庭继续难以支付基本需求,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已经有限的财政资源由于提供大量的能源和粮食补贴而被蚕食。展望 2022 年下半年和 2023 年,供需两方面的不确定性加剧将转化为大宗商品市场的持续波动,而特别容易受到这种价格波动影响的发展中经济体的情况将进一步复杂化。总体而言,增长放缓和需求抑制的共同作用将被持续的供应和运输限制所抵消,因为战争造成的中断预计将对来自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两国的原材料供应产生长期影响,因而 2022 年和 2023 年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保持高位。插文2.3 乌克兰战争:对全球粮食体系的过度冲击?乌克兰战争有力地提醒人们,局部动荡局势也可能带来全球性后果。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是重要农业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国,包括小麦、玉米和葵花籽油以及化肥(United Nations,2022a)。这些市场遭受的干扰增加了国际粮食供应链的压力,而需求、购买力、分销和生产甚至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面临压力。这场战争爆发之前,全球粮食市场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动荡。动荡期始于 2007 年至2013 年间的几次粮食价格高涨和波动。2015 年后,饥饿发生率开始上升,尽管中国取得了显著进展(FAO,2020)。随后,Covid-19 对各种营生造成冲击,扰乱了全球和地方的粮食系统,尽管粮食工人很快被认定为“必不可少”,一些地方体系也能够迅速适应变化的情况,并继续供应粮食。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也在经济封锁后立即向其公民提供疫情救济,为粮食分配系统提供了帮助。这场战争造成了供销冲击。例如,乌克兰的谷物还在那里,随时准备出口,但是经由黑海的主要出口路线突然关闭。最初对战争将持续多久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地推高了价格。现有合同失效,买家和交易商争相寻找新的供应商。供应冲击对中东和北非的直接影响尤为严重,该地区的大部分谷物都进口自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在这场突变的背后,该地区农业生产和储存面临的长期威胁日益突出。战争还导致能源价格飙升,影响了化肥生产成本,因为白俄罗斯(战前)和俄罗斯联邦的化肥出口均被切断。高企的能源价格也使得整个价值链更加昂贵,包括粮食储存、加工和配送的成本。65国际市场趋势该地区出口的重要性以及战争将持续多久的不确定性也助长了投机行为。对大宗商品市场的过度投机很可能放大了乌克兰战争开始后谷物价格的上涨(Russell,2022)。小麦期货价格的变化甚至更为极端,2022 年 2 月,具有全球价格影响力的芝加哥期货市场价格上涨了 50%,随后在 3 月下跌了 18%。期货和远期合约是正常的市场工具,可以通过帮助参与生产、交易或消费这些商品的各方在未来某个确定的时间点安排一个固定的价格来改善流动性条件。投机者的目标则不同,他们押注于价格走向。如果许多投机者带着对作物、气候和政治条件的相同假设进入农产品市场交易时,就会放大价格波动,而这种波动是与实际和预期供需脱节的。德国研究机构 ZEF(2022)发现,2022 年初,持有(购买)硬小麦和玉米多头头寸的非商业交易者(投机者)比例大幅上升至 50%,这种情况通常对应着价格的飙升。调查性新闻非政府组织灯塔报道(Lighthouse Reports)报告称,2022 年 4 月,投资者向两大农业交易所交易基金(跟踪一篮子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注入了12亿美元,而 2021 年全年才为 1.97 亿美元。农产品价格指数通常只占交易所交易基金价格指数总额的一小部分,但当能源价格在交易所交易基金指数公式中占有更大权重时,农产品价格会追随能源价格的趋势。2009 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和欧盟对实物大宗商品期货合约方面的金融投机行为实施了一些管制,但这些管制后来被削弱。对于生活在低收入、依赖进口的国家的人们来说,过度的价格波动即使短暂,也会对粮食价格产生长期影响,增加粮食不安全的发生率。价格波动与供应脱节,尤其是被投资者的预期放大时,会扰乱对未来作物和粮食供应的规划。此外,供应链的不透明和高度集中导致消费者价格确实有可能继续处于历史高位,尽管农场价格和出口价格已经开始下降。分散风险的新方法,包括建立粮食储备和鼓励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文化条件的更多种类的谷物,将提高粮食供应和价格的稳定性。有关供应链的更全面的信息可能有助于上述进程。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是二十国集团在2007-2008 年粮食价格危机后建立的,目的是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尽管在东盟主持下的亚洲和西非在区域粮食储备方面有一些重要的经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各国利用储备来解决国内市场的供应问题。虽然很难收集关于粮食库存的确切信息,但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报告称,“从 2000 年代中期到今天,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储备增加了一倍多,以有维持大规模公共储备传统的国家为首,例如中国和印度(FAOSTAT,2020)。”当然,仅仅建立粮食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可以利用它们稳定市场。可持续粮食体系国际专家小组报告说,关于任何时间点世界任一地区有多少粮食的知识,私营公司掌握的最多,特别是谷物交易商的“ABCD”:艾地盟(Archer-Daniels Midland)、邦吉公司(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Farchy and Blas,2021)。鉴于这些公司占据了全球谷物贸易的 70%至 90%,它们的储备可能相当可观。随着大宗商品投机的增加,它们有明显的动机继续持有储备,直到价格被认为已经见顶(IPES Food,2022)。在需求方面,乌克兰战争开始后,金融投机者立即涌入小麦期货、商品掉期和与农业相关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投机者在小麦期货合约买方中的比例从 2018 年 5 月未平仓合约的 23%增加到 2022 年 4 月的 72%(Agarwal et al.,2022)。到 2022 年 4 月,小麦期货合约的买家中有十分之七是投资公司、投资基金、其他金融机构和商业非对冲者,它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66们的目的是从价格上涨中获利;Agarwal et al.(2022)发现,巴黎小麦期货市场买方中投资公司的比例存在增长,从 2018 年的 4%增加到 2022 年 4 月的 25%,投资基金的比例则从 1%增加到 21%。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数据也显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投机活动增加,这一点从 2022 年与农业大宗商品相关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强劲增长中可以明显看出。金融投资者正从不断上涨的粮食价格中获利。公共粮食储备可以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抵消大型私营贸易商集合的力量。在关于国际粮食安全和储备的辩论中,有两种观点常常争锋相对,一种认为应使用自由贸易和全球市场作为最终储备,另一种指出国家公共储备作为一种久经考验和值得信赖的粮食安全机制有着悠久的历史。事实上,储备和贸易可以有效成为互补策略。如果说在完美的自由贸易条件下,公共储备会造成市场扭曲,那么在实际的开放贸易条件下 一个充满市场失灵和扭曲的环境,包括市场势力高度集中 可以认为公共储备会提供重要的好处。理想情况下,公共储备将以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方式融入商业市场,以限制政府或私营部门制造大范围价格冲击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在经济政策中,公共储备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同时涉及商业和公共利益,并且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冲突。只有认识到两者需要共存的政策才能有效,完全让私营部门掌控,或是完全由政府控制,效力都不及此。公共储备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提供某种形式的抵押品,在进口恢复之前弥补缺口,从而防范供应冲击意外削减进口。2013 年世贸组织各成员国同意,在农业协定的规则修改到令所有世贸组织成员满意之前,不会对印度为其公共储备计划采购粮食的方式提出责难,就是遵循上述方针所取得的进展。第一步必然是谈判达成这样一种解决办法。农业协定的规则中应包括保障措施,以确保公共储备不被倾销到国际市场,否则会损害其他国家的农民和粮食生产。乌克兰危机也引发了出口国对粮食颁布新一轮出口禁令和限制。2022 年春天之后,情况有所缓解,但世贸组织在这方面的规则仍然不够充分,粮食净进口国之前已经对将粮食安全托付给国际市场感到不安,如今这种不安进一步加深(Espitia et al.,2022)。加深粮食和燃料价格上涨影响的其他因素包括债务危机深化:这一问题从未真正消失,但由于疫情,而且一直未能迫使债权人采取措施解决公共债务对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影响,债务危机再次急剧上升。据估计,60%的最不发达国家和其他低收入国家很有可能或已经陷入债务困境,用于偿还外债的出口收入平均达到 16%,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比例更是超过 32%(见上文 B 节)。2022 年,这些国家的粮食进口成本上升,而它们的支付能力因为偿债成本上升而受到侵蚀,利率上升、美元升值以及大宗商品期货和债券市场波动性加剧导致的风险溢价上升是造成偿债成本上升的原因。乌克兰战争引发的危机以及随后对全球谷物和化肥供应造成的冲击,让人们认识到各国实现关键粮食作物种植多样化的必要性。正在发生的气候灾难表明,需要实现所种植作物的多样化,以应对日益不稳定的气候,改善营养多样性。在这些问题上展开全球合作,并在市场、贸易和储备监管方面加强协调,有助于增强韧性,抵御未来必然会发生的冲击。67国际市场趋势参考文献Asonuma T,Chamon M,Erce A and Sasahara A(2019).Costs of sovereign defaults:Restructuring strategies,bank distress and the capital inflow-credit channel.Working Paper No.19/69.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Available at https:/bit.ly/3o66bEk.Asonuma and Trebesch(2016);Sovereign Debt Restructurings:Preemptive or Post-Default.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14(1),175214.Updated dataset(2020).Available at https:/bit.ly/3RxMp1W.Benigno G,di Giovanni J,Groen JJJ and Noble AI(2022).A new barometer of global supply chain pressures.Liberty Street Economics.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4 July.Available at https:/www.newyorkfed.org/research/policy/gscpi.BIS(2022).Annual Economic Report 2022.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Available at https:/bit.ly/3P5WBgw.CEPR(2022).Special Drawing Rights:The Right Tool to Use to Respond to the Pandemic and Other Challenges.Center for Economic and Policy Research.Available at https:/bit.ly/391cwgq.Cerdeiro DA,Komaromi A,Liu Y and Saeed M(2020).World seaborne trade in real time:A proof of concept for building AIS-based nowcasts from scratch.Working Paper No.20/57.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Cotterill J and Wheatley J(2022).China agrees landmark debt relief for Zambia.Bloomberg.30 July.Curran P(2022).EM credit sell-off unlocks pockets of value,but more pain could be in store.Sovereign analysis.Tellimer,20 June.Daoud Z,Johanson S and Boingotlo G(2022).Today Russia,Sri Lanka.Tomorrow Who?Bloomberg.8 July.Ebregt J(2020).The CPB World Trade Monitor:Technical description(update 2020).Background Document.CPB Netherlands Bureau for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The Netherlands.Eurodad(2019).Transparency of loans to governments.Available at https:/bit.ly/3Kf8Qp7.Eurodad(2022).An assessment of ODA in 2021:Rise in overseas aid still fails to meet needs of global crises.Briefing paper.Available at https:/bit.ly/3RzjFFX.FAO(2022).The State of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in the World 2022.Repurposing food and agricultural policies to make healthy diets more affordabl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Rome.IIF(2022).External Risk in Frontier Markets.Economic Views.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7 June.IMF(2022a).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April 2022.Available at https:/bit.ly/3NhVg5d.IMF(2022b).G-20 Surveillance Note.G-20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Meetings.1516 July,Bali,Indonesia.IPES Food(2022).Another Perfect Storm?Special report,May 2022.available at https:/ipes-food.org/_img/upload/files/AnotherPerfectStorm.pdf.JP Morgan(2022).Global Economic Research.Global Data Watch.17 June.Ocampo JA(2017).Resett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Non)Syst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NU WIDER.Oxford.Available at https:/goo.gl/HruxNS.OECD(2022).ODA levels in 2021 Preliminary data.Summary note.Available at https:/bit.ly/3yLkvH4.二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分裂世界中的发展前景:全球失序与区域应对68OXFAM(2020).50 years of Broken Promises:The$5.7 trillion debt owed to the poorest people.Briefing note.Available at https:/bit.ly/3yLgeDp.Rivetti D(2021).Debt Transparency in Developing Economies.World Bank Group.Washington,D.C.S&P Global Ratings.(2022);Default,Transition,and Recovery:2021 Annual Global Sovereign Default and Rating Transition Study.Available at https:/bit.ly/3AOonJX.Storm S(2022).Inflation in the time of corona and war.Working Paper No.185.Institute for New Economic Thinking.Available at https:/bit.ly/3z6ijLy.UNCTAD(2012).Principles on Promoting Responsible Sover

    浏览量233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11 23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商务部研究院:2023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报告(75页).pdf

    编委会顾问:李 殿 勋周 海 兵主任:沈 裕 谋顾 学 明徐 湘 平副主任:郭宁俞 子 荣委员:胡 松 强毛 小 菁王鹏陈伟刘 建 平郑垚杨易彭争张 海 岸编写组成员:李 正 淳李冰刘 国 光王 慧 洁何 惠 子邓 亚 棣戴 莎 莎张 蜀 平袁 晓 慧刘 牧 茜刘桓韩 珠 萍陈诚刘凌孔 维 升阮 思 诺孙 国 强许兴李智杨钦何坤吴 睿 琪III目录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前言.XVI综合篇.1一、综述.2二、中非货物贸易.3(一)总体情况.3(二)中国对非出口.5(三)中国自非进口.8三、中非服务贸易.10(一)总体情况.10(二)金融服务.11(三)航空运输.13(四)旅游.14(五)信息技术.14(六)广播电视.15四、中国对非投资.15(一)总体情况.15(二)能源与矿产.17(三)制造业.18(四)农业.19(五)经贸合作区建设.19(六)基金股权投资.22五、中非基础设施合作.23(一)总体情况.23目 录IV目录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二)交通运输.24(三)电力工程.26(四)通讯工程.27(五)水利建设.28(六)一般建筑.28六、中非发展合作.29(一)总体情况.29(二)农业.30(三)社会公共设施.30(四)医疗卫生.31(五)教育.32(六)人道主义援助.33七、多边框架下的中非经贸合作.34(一)中国与非盟的合作.34(二)不同多边平台下的中非合作.35(三)多边框架下的中非金融合作.35八、中非经贸关系前景展望.36(一)非洲发展展望.36(二)中非经贸合作前景展望.37地方对非合作篇.39综述.40湖南篇.42V目录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一、湖南省对非合作综述.42二、湖南省对非贸易情况.42(一)对非出口.43(二)自非进口.45三、湖南省对非投资情况.47(一)对非直接投资.47(二)对非投资新路径新模式.49四、湖南省对非承包工程情况.49五、湖南省对非经贸合作开放平台.50(一)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50(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51六、湖南省对非经贸合作前景展望.52山东篇.55一、山东省对非合作综述.55二、山东省对非贸易情况.55(一)对非出口.56(二)自非进口.57(三)在非展会.59(四)在非海外仓.59(五)对非易货贸易.59三、山东省对非投资情况.59VI目录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一)对非直接投资.59(二)在非经贸合作园区.60(三)对非合作重点产业情况.62四、非洲对山东投资情况.62五、山东省对非承包工程情况.63湖北篇.64一、湖北省对非合作综述.64二、湖北省对非贸易情况.64(一)对非贸易概况.64(二)贸易国家分布.64(三)贸易产品分类.65三、湖北省对非投资情况.65(一)对非直接投资概况.65(二)对非产能合作 .65(三)境外经贸合作区.66四、湖北省对非承包工程情况.67(一)对非承包工程概况.67(二)对非承包工程国别.67(三)对非承包工程行业.67五、湖北省对非创新合作发展新机制.68XVI前言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2021 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九项工程”,提出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新时期中非合作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引领中非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两年来,虽然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但中国与非洲国家携手共进,共克时艰,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发展,成效斐然。2021 年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首次发布了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报告 2021,取得良好反响。2023 年 6 月 29 日至 7 月 2 日,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将在湖南长沙举办。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秘书处委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再次撰写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报告 2023,以梳理和总结 2021-2022 年间中非经贸合作的特点与成果,展望未来中非经贸合作发展前景。报告分为综合篇和地方篇,以中、英、法三种语言呈现。报告编撰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中非发展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湖南省商务厅、山东省商务厅、湖北省商务厅等诸多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前 言综合篇2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一、综述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局,中非双方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共谋发展,不断谱写中非务实合作的新篇章,携手构建高水平的中非命运共同体。2021 年 11 月在塞内加尔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非双方着眼长远,共同制定并发布了中非合作 2035 年愿景,确立了中长期合作方向和目标。习近平主席宣布,作为愿景首个三年规划,中国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九项工程”。过去两年,新时代中非务实合作源源不断注入新动力,互利共赢的中非经贸合作迈入新阶段。中非货物贸易强劲复苏。2021 年以来,中非货物贸易扭转了 2020 年的下降局面,进出口额均实现明显增长。2021 年,中非货物贸易总额达 2542.9 亿美元,同比增长 36%,2022 年,中非货物贸易进一步同比增长 10.9%,达到 2820 亿美元。中国连续 14 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具体来看,中国对非洲出口车辆等运输设备增长较快,自非洲进口的农产品增长明显,近年年均增速达 11.4%。中国进一步将最不发达国家输华零关税待遇的产品范围扩大到 98%税目,越来越多非洲优质特色农食产品加快进入中国市场,非洲产品对华出口空间广阔。电子商务平台、“直播带货”、“直播网购”、电子支付等数字经济新模式加速赋能中非双方产品与市场对接。中非服务贸易持续深化。中非服务贸易在多个领域取得新进展。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在非不断推进,中非本币结算和互换安排取得较大进展。双方互设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日趋增多,金融便利化水平稳步提高。非洲已经成为深受中国公民青睐的新兴出境旅游目的地。中非航线正在陆续恢复,中国公民赴埃及、肯尼亚、南非等非洲国家的旅游业务也按下“重启键”。以跨境电商、移动支付、云外包合作等为主的信息技术服务为中非经贸合作带来创新性合作模式。中国对非投资日益活跃。2021 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克服疫情影响,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投资流量从 2020 年的 42.3 亿美元增长到 49.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中国对非投资以建筑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为主,同时中国企业加大了对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金融服务、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投资。在制造业领域,新能源汽车、医疗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成为投资新亮点。在农业领域,中国企业农业全产业链投资及智慧农业技术和装备的运用,为非洲农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驱动力。中国企业在非参与建设的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对非投资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园区企业业务更加多元化,投资金额和带动的当地就业数量逐步增长。中非发展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丝路基金等股权基金加大投资力度,创新投资模式,有力支持了非洲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合作亮点纷呈。在新冠疫情、非洲债务风险等多重压力之下,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率先复工复产,在非承包工程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势头,非洲依然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第二大市场。2021 年,中国企业在非新签合同额 77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7%;2022 年,中国企业在非完成营业额3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中国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在非建成一大批交通运输、3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电力工程、通讯工程、水利设施等领域的基础设施精品工程,极大促进了非洲经济复苏和民生改善。特别是中国企业在非洲承建的工业制造类项目不断增多,为非洲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助力。中非发展合作急人之困。在非洲面临新冠疫情、粮食安全等多重困难之时,中国向非洲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援助,再一次用行动诠释了中非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一方面,围绕非洲经济社会复苏的重点瓶颈,中国在农业减贫、医疗卫生、社会公共设施、教育与能力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援助。另一方面,中国向非洲国家捐赠了大量抗疫物资,积极履行承诺提供疫苗援助。截止目前,中国已向非洲 27 国提供 1.9 亿剂新冠疫苗,在非洲本地化合作生产年产能达到约 4 亿剂。同时,中国与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密切合作,向遭受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灾难的非洲国家提供粮食援助和救灾物资,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多边框架下的中非经贸合作同心协力。在非洲大陆层面,中国与非盟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进入实施阶段,双方围绕抗疫、粮食、能源、产能投资、基础设施、质量标准、统计等领域进行了充分交流。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2021 年 10 月,中国商务部和非洲大陆自贸区秘书处成立经济合作专家组机制,作为中国支持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中非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领域经验交流和务实合作的工作平台。中国还与非洲开发银行等非洲本土金融机构开展农产品加工、供水卫生、交通运输、电力能源等领域的项目合作。在全球层面,中非共同发起“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非洲的支持力度。为帮助非洲有关国家缓解债务负担,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缓债总额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最大。二、中非货物贸易(一)总体情况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非货物贸易展现出了充分的韧性,虽然 2020 年双边贸易额有所下降,但 2021 年即实现了强劲复苏,2022 年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2021 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蔓延,但中非贸易合作强劲反弹,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542.9 亿美元,同比增长 36%,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 4.2%。其中中国对非洲国家出口 1483.7亿美元,自非洲进口 1059.2 亿美元。2021 年中非进出口总额与增幅均达到了 2012 年以来的最高点。2022 年中非贸易额进一步提升,达到 28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9%,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 4.5%。其中,中国对非出口 1644.9 亿美元,自非进口 1175.1 亿美元,三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 14 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4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图 1-12012-2022 年中非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2021 年,中国与非洲前十大贸易伙伴国贸易总额为 1749.8 亿美元,占中非贸易总额的68.8%。南非、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埃及长期保持中国前四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刚果(金)连续两年位列第五。南非是中国在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国,2021 年,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额为 543.5 亿美元,占中非贸易总额的 21.4%。其中,中国对南非出口 211.2 亿美元,自南非进口 332.3 亿美元,中国对南非的贸易逆差为 121.1 亿美元。中国与刚果(金)双边贸易额达到14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58.2%,在中国前十大非洲贸易伙伴中增速排名第一。此外,埃及对华出口额大幅增加,同比增长 84.8%。表 1-12021 年中国与非洲前十位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排序国家/地区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同比出口同比进口同比1南非543.5211.2332.350.738.659.62尼日利亚256.8226.430.433.334.922.43安哥拉233.424.9208.541.442.641.34埃及199.8182.717.137.334.084.85刚果(金)144.027.6116.458.236.964.36加纳95.781.114.612.220.0-17.47阿尔及利亚74.363.510.812.713.58.48肯尼亚69.767.42.325.224.550.59坦桑尼亚67.561.46.147.147.147.310摩洛哥65.156.98.236.636.338.3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5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2022 年,中国与前十大贸易伙伴国贸易总额为 1901.4 亿美元,占中非贸易总额的 67.4%。中国与非洲各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速与 2021 年相比有所放缓。南非、安哥拉、尼日利亚、刚果(金)和埃及依然位列中国在非前五大贸易伙伴国,利比里亚进入前十。中国与尼日利亚、埃及等国的贸易额有所下降,与刚果(金)的贸易额继续增长 51.7%,在前十大贸易伙伴国中增幅依然位列第一。表 1-22022 年中国与非洲前十位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国家/地区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同比出口同比进口同比南非 567.4 242.0 325.4 5.0 14.8-1.3 安哥拉273.5 41.0 232.5 16.3 65.0 10.6 尼日利亚239.0 223.0 16.0-6.6-1.1-47.2 刚果(金)219.0 51.2 167.8 51.7 85.8 43.7 埃及181.9 171.7 10.2-8.8-5.8-40.1 加纳102.7 79.3 23.4 7.6-1.8 59.9 肯尼亚85.2 82.5 2.7 22.9 23.0 19.3 坦桑尼亚83.1 77.7 5.4 23.7 27.1-11.3 利比里亚75.4 75.2 0.2 32.0 32.3-36.9 阿尔及利亚74.2 62.8 11.4-0.1-1.1 5.8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二)中国对非出口2021 年,中国对非洲货物贸易出口额 1483.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9.9%。中国对非洲前十大出口市场货物出口额合计达 1040.9 亿美元,占中国对非洲出口总额的 70.2%。前五大出口市场分别为尼日利亚、南非、埃及、加纳和肯尼亚,其中中国对尼日利亚和南非的出口额均突破 200 亿美元,对埃及的出口额超过 18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6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图 1-22021 年中国在非洲主要出口对象国(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2022 年,中国对非洲货物贸易出口额 1644.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9%。中国对非洲前十大出口市场货物出口额合计达 1122.7 亿美元,占中国对非洲出口总额的 68.3%。南非、尼日利亚、埃及、肯尼亚和加纳依然为中国前五大出口市场,其中南非超过尼日利亚,为中国在非第一大出口市场,肯尼亚上升为第四,加纳降至第五。中国对刚果(金)的出口增长强劲,增长率超过了 85%。图 1-32022 年中国在非洲主要出口对象国(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中国对非洲出口的产品种类繁多,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等。2021 年和 2022 年中国对非洲出口额最高的大类商品均为机电、音响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出口额分别为 364.6 亿美元和 417.5 亿美元,分别占当年总出口额的 24.6%和 25.4%。近年来,贱金属及其制品出口增幅较大,2022 年出口额达 241.3 亿美元,超过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成为中国对非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车辆等运输设备也是中国对非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2021 年中国在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方面的对非出口金额达 136.8 亿美元,增幅为 55.8%;2022 年出口额进一步增长,超过 150 亿美元。7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表 1-3 2021 和 2022 年中国对非洲主要出口商品情况单位:亿美元,%排序大类商品名称2021年大类商品名称2022年金额金额同比金额金额同比1第十六类 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364.621.7%第十六类 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417.514.5%2第十一类 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244.525.3%第十五类 贱金属及其制品241.321.5%3第十五类 贱金属及其制品198.635.7%第十一类 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235.3-3.8%4第十七类 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136.855.8%第十七类 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150.09.7%5第七类 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105.137.0%第七类 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123.717.7%6第六类 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100.655.4%第六类 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103.93.2%7第二十类 杂项制品87.020.9%第二十类 杂项制品91.85.6%8第十二类 鞋帽伞等;羽毛品;人造花;人发品69.824.0%第十二类 鞋帽伞等;羽毛品;人造花;人发品72.94.4%9第十三类 矿物材料制品;陶瓷品;玻璃及制品44.911.8%第十三类 矿物材料制品;陶瓷品;玻璃及制品54.521.4第十八类 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28.930.5%第五类 矿产品47.294.8第五类 矿产品24.251.0%第十八类 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22.3-22.8第八类 革、毛皮及制品;箱包;肠线制品18.136.9%第八类 革、毛皮及制品;箱包;肠线制品18.94.4第二类 植物产品15.54.6%第十类 木浆等;废纸;纸、纸板及其制品17.443.1第 四 类 食 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15.315.5%第 四 类 食 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16.68.5第十类 木浆等;废纸;纸、纸板及其制品12.114.3%第二类 植物产品14.0-9.9%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8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三)中国自非进口2021 年,中国自非洲货物贸易进口额为 1059.2 亿美元,同比增长 45.6%。中国自非洲前十大进口来源国货物进口额合计 882.4 亿美元,占中国自非洲进口总额的 83.3%。前五大进口来源国分别为南非、安哥拉、刚果(金)、刚果(布)和赞比亚,其中中国自南非的进口额为 332.2 亿美元,占比达 31.4%,远超其他非洲国家。图 1-42021 年中国在非洲主要进口来源国(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2022 年,中国自非洲货物贸易进口额进一步提高,达 1175.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9%。中国自非洲前十大进口来源国货物进口额合计 992.9 亿美元,占中国自非洲进口总额的 84.5%。前五大进口来源国为南非、安哥拉、刚果(金)、赞比亚和刚果(布),其中南非和安哥拉自 2016年以来一直为中国在非洲前两大进口来源国。图 1-52022 年中国在非洲主要进口来源国(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9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中国自非洲进口的产品集中度较高,主要为各类矿产品和金属及其制品,近年来农产品等非资源类产品的进口额也在不断提升。非洲是中国进口矿产品的重要来源地,2021 年和 2022 年中国自非洲矿产品进口额分别为 625.8 亿美元和 670.9 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 59%和 57%。贱金属及其制品的进口额也保持高速增长,2022 年接近 250 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刚果(金)、赞比亚、南非等国。中国是非洲农产品出口第二大目的地国,近年来非洲对华农产品出口年平均增速达 11.4%。2021 年,非洲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 18.2%。2022 年 1 月,中国与肯尼亚签署了肯尼亚鲜食鳄梨输华议定书,8 月,首批输华的非洲鲜食牛油果在肯尼亚完成打包装运,经海运抵达上海港。此外,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坦桑尼亚的芝麻、塞内加尔的花生、南非的鲜梨和橙子、卢旺达的甜叶菊等农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中国市场。表 1-4 2021 和 2022 年中国自非洲主要进口商品情况单位:亿美元,%排序大类商品名称2021年大类商品名称2022年金额金额同比金额金额同比1第五类 矿产品625.839.1%第五类 矿产品670.97.2%2第十五类 贱金属及其制品185.860.2%第十五类 贱金属及其制品246.332.51%3第十四类 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156.090.6%第十四类 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164.45.4%4第二类 植物产品31.627.9%第二类 植物产品31.4-0.6%5第九类 木及制品;木炭;软木;编结品16.012.9%第九类 木及制品;木炭;软木;编结品15.2-4.9%6第四类 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9.7-7.6%第四类 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12.023.1%7第十一类 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8.812.0%第十一类 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8.5-4.1%8第六类 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8.76.0%第六类 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8.2-5.6%9第十六类 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4.935.4%第十六类 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6.634.1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排序大类商品名称2021年大类商品名称2022年金额金额同比金额金额同比10第七类 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4.110.4%第七类 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5.226.0第一类 活动物;动物产品2.013.1%第十类 木浆等;废纸;纸、纸板及其制品2.15.0第十类 木浆等;废纸;纸、纸板及其制品2.0-24.4%第一类 活动物;动物产品1.7-14.7第八类 革、毛皮及制品;箱包;肠线制品1.569.5%第八类 革、毛皮及制品;箱包;肠线制品1.4-6.2第三类 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0.7-4.1%第三类 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0.4-40.6第十七类 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0.7119.7%第十七类 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0.4-46.7%(续表)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2022 年,中国先后对中非、乍得、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几内亚、莫桑比克、卢旺达、苏丹、多哥、贝宁、布基纳法索、几内亚比绍、莱索托、马拉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 18 个最不发达国家给予了 98%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2023 年 3 月 1 日起,中国对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布隆迪、尼日尔的 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截至目前,中国已给予 21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 98%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切实践行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支持和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往来,推动非洲向中国出口更多优质非资源性产品。三、中非服务贸易(一)总体情况近年来,中非服务贸易稳步发展,2020 年因受新冠疫情冲击,中非服务贸易额出现明显下降,2021 年有所回升。南非和埃及是近年来中国与非洲服务贸易居于前两位的国家。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21 年,中国与南非服务贸易额为 13.4 亿美元,同比增长 59.5%;中国与埃及服务贸易额为 8.9亿美元,同比增长 22.4%。中非服务贸易的主要领域包括运输,建筑,旅行服务,政府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同时在数字经济、网络通信、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绿色环保等领域仍有较大的合作空间。11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二)金融服务中国与非洲多国共同加强银行和证券监管合作。截至 2022 年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共与来自埃及、加纳、毛里求斯、摩洛哥、南非、尼日利亚、突尼斯和赞比亚等 8 个非洲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签署了 9 份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促进监管合作,不断提高跨境金融监管水平。截至 2022 年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埃及、南非和尼日利亚三国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签署了 3 份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对于进一步加强在证券期货领域的双边监管交流合作、促进双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 1-5中国证监会与非洲国家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签署备忘录(截至 2022 年底)国家机构名称文件名称及类型签署时间埃及埃及资本市场委员会证券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2000年6月南非南非金融服务委员会证券期货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2002年10月尼日利亚尼日利亚证券交易委员会证券期货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2005年6月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在非不断扩展和深化,本币结算和互换安排推动中非金融便利化的水平稳步提高。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是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实现落地的重大金融成果,于 2020 年 7 月23 日由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正式批复在湖南分行设立。2022 年 11 月 21 日,由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授权成立的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浙江)在金华揭牌,将助推对非贸易项下的跨境人民币使用,为推进中非产业合作及经贸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保障。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是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首家非洲人民币清算行,与赞比亚中国银行同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直接参与行;目前,非洲已有 49 家 CIPS 间接参与者1。2022 年底,中国银行毛里求斯子行的人民币清算行服务正式启动,毛里求斯成为继南非和赞比亚之后,人民币清算中心落户的第三个非洲国家。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南非、摩洛哥、埃及和尼日利亚央行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金额总计 730 亿元人民币,促进了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中国金融机构在非洲设立的分支机构不断增多。截至 2022 年底,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非洲共设立 15 家分支机构,为中非经贸合作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1资料来源: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12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表 1-6中国金融机构在非洲设立分支(截至 2022 年底)机构名称所在国别分支机构名称及成立时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埃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开罗代表处中国进出口银行南非中国进出口银行东南非代表处(1999年)摩洛哥中国进出口银行西北非代表处(2015年)中国工商银行南非中国工商银行非洲代表处(2011年)中国农业银行刚果(布)中刚非洲银行(2015年)中国银行南非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2000年)赞比亚赞比亚中国银行(1997年)肯尼亚中国银行内罗毕代表处(2012年)安哥拉中国银行罗安达分行(2017年)摩洛哥中国银行摩洛哥代表处(2015年)毛里求斯中国银行(毛里求斯)有限公司(2016年)坦桑尼亚中国银行坦桑尼亚代表处(2016年)吉布提中国银行(吉布提)有限公司(2019年)中国建设银行南非中国建设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2000年)中国交通银行南非中国交通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2020年)资料来源: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金融机构通过联合融资、搭建平台等多种形式助力中非经贸合作发展。2022 年 11 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法国开发署首次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联合为塞内加尔达喀尔汉恩湾污水处理项目提供融资。该项目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举措的一项重要工程,建成后将有效减少向海湾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废水,改善海湾水质和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减轻该地区与污水有关传染疾病的传播。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于 2022 年 4 月与南非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JSE)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中国投资者了解南非资本市场,对增进中南经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球撮合家”是中国建设银行搭建的开放式跨境智能撮合综合服务平台,2022年建设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依托该平台举办葡萄酒专项撮合活动,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助力中国和南非市场的对接。非洲国家的金融机构也在逐步拓展在华业务。截至 2022 年底,共有 10 家来自非洲的银行在中国设立 10 家分支机构。摩洛哥阿提佳瑞瓦法银行是摩洛哥第一大商业银行,2022 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业务,推动双方金融合作。13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表 1-7 非洲国家在华设立的银行分支机构(截至 2022 年底)机构名称在华地点在华机构名称及成立时间喀麦隆非洲第一银行有限公司(Afriland First Bank)北京喀麦隆非洲第一银行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2003年)南非第一兰特银行有限公司(FirstRand Bank Limited)上海南非第一兰特银行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2007年)埃及国民银行股份公司(National Bank of Egypt)上海埃及国民银行股份公司上海分行(2008年)尼日利亚第一银行股份有限公司(First Bank of Nigeria PLC)北京尼日利亚第一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2009年)尼日利亚詹尼斯银行股份有限公司(ZENITH BANK PLC)北京尼日利亚詹尼斯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2011年)加纳西非商业银行有限公司(Ecobank Ghana Limited)北京加纳西非商业银行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2012年)尼日利亚万通银行公共有限公司(Access Bank Plc)上海尼日利亚万通银行公共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2014年)埃及银行(Banque Misr)广州埃及银行广州代表处(2016年)摩洛哥非洲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Africa)上海摩洛哥非洲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2018年)摩洛哥阿提佳瑞瓦法银行(Attijariwafa Bank)北京摩洛哥阿提佳瑞瓦法银行北京代表处(2022年)资料来源: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三)航空运输中国与非洲不断密切的各领域合作拉动了中非航空客运与货运需求。截至目前,中国与 27个非洲国家正式签署了民用航空运输协定,与 12 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双边适航关系2,为中非航空运输服务建立了机制性合作基础。随着疫情管控措施的放开,中非航空运输服务正逐步恢复。新冠疫情之前,根据官方航空指南公司(OAG)的统计数据,中非间每年有 2600 个航班,具备每年 85 万名乘客的运送能力;近一半的中非航线由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运营,中国游客也是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最大的客户群体,经由广州、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前往非洲。2022 年,中国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 186.1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26%3。非洲大陆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旅游业将为中非航空运输提供重要的市场支撑。2中国国务院新闻办.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2021 年 11 月 26 日.3中国民用航空局.2022 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 年 5 月 10 日.14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四)旅游非洲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文化风俗深深吸引着中国游客。非洲旅游传统上以欧美游客为主,近年来,中国市场受到更大关注和重视。新冠疫情暴发前,埃及、南非和肯尼亚等国已经成为深受中国公民青睐的新兴出境旅游目的地。不断增长的航班量,便利的签证政策,日益密切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意愿,为中非持续深化旅游合作创造了良好基础。针对普通护照,毛里求斯和塞舌尔与中国互免签证,摩洛哥和突尼斯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入境,埃及、多哥、佛得角等 15 国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办理落地签证4。2021 年以来,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文化和旅游合作的相关内容,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先后举办 3 期非洲国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关主题研修班,与非洲国家分享旅游发展的实践经验,为其文旅产业复兴助力。来自非洲 14 国的文化和旅游领域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近 300 人参加了研修班。中国文旅部还举办了 2 期中国和非洲国家旅游合作研讨会,来自非洲 10 国和非盟的旅游主管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旅游企业代表约 60 人参加,为中非旅游合作提供政策参考和智力支持。此外,国际性旅游展会成为中非旅游产品和经验推介的有效平台,为中非文化旅游合作注入强劲动力。2021 年,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专门为非洲国家设置国际文化旅游展区;2022 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以“智慧创新 共启未来服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贝宁和坦桑尼亚驻华使馆出席相关活动。随着疫情的结束,中国赴非旅游重新启动。自 2023 年 2 月 6 日起,中国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埃及、肯尼亚、南非在内的 20 个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 酒店”业务,首批中国出境旅游团已赴埃及和肯尼亚。许多高度重视旅游业的非洲国家也将振兴旅游业纳入国家发展计划。中国出境团队游按下“重启键”,将重振非洲旅游市场,为非洲经济疫后回暖注入动力。(五)信息技术依托于商业业态和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以跨境电商、移动支付、云外包合作等服务为主的信息技术服务成为中非服务贸易的重要领域,也为中非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重要力量。电商平台为推介非洲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 年 8 月,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中国宣布愿同非洲共同制定和实施“中非数字创新伙伴计划”。作为落实“中非数字创新伙伴计划”举措的活动,“非洲产品电商推广季”自 2021 年 9 月成功开展,持续时间长达三个月。2022 年 4 月,作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九项工程”的一项活动,“非洲好物网购节”4资料来源:中国领事服务网.15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成功举办,活动采用“平台推广 线上直播”的形式展示非洲特色产品,通过抖音、快手、淘宝、天猫等各大电商平台,举办大使直播、中非供需对接会、非洲产品首发首秀、非洲好物馆等形式多样的电商活动,促进非洲 23 国 200 余款优质特色产品在华销售。作为跨境电商“走出去”的重要布局支点,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建立起近 20 家海外仓,但依然不能满足中非跨境贸易的增长需求,海外仓建设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电子支付、智慧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互联互通中实现合作共赢。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信息资讯平台 Opera 收购尼日利亚一家本土金融服务企业,依托中国技术和经验,孵化出本土化运营模式的 OPay,并迅速成长为尼日利亚最大的移动支付网络之一。截至 2021 年底,超过 15 个非洲国家的 17 个城市、1500 多家企业选择中国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伙伴,29 个国家选择了中国企业提供的智慧政务服务方案5。(六)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构建起中非互通互信的桥梁纽带。2021 年 4 月 16 日,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非洲总站揭牌仪式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2022 年 8 月 25 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第五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50 多个非洲国家参与开幕式。纪录片我到非洲去作为中非媒体合作重要成果之一被正式发布。2022 年 10 月 26 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起的“中国影像节”非洲展播季活动正式启动,刚果(金)、刚果(布)、喀麦隆、贝宁、布基纳法索等非洲国家主流电视媒体陆续播出解码十年 领航等精品节目。中非传媒合作为报道真实的非洲,展示中国形象,不断增进中非人民友谊和凝聚共识发挥了积极作用,双方不断在开拓技术交流、内容共享、人员培训等方面推动更多合作。四、中国对非投资(一)总体情况近年来,中国对非直接投资额基本保持在 30-50 亿美元之间。2021 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较2020 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直接投资流量增至 49.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 2.8%;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小幅增长至 441.9 亿美元,接近疫情前水平,占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的 1.6%。5中国国务院新闻办.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2021 年 11 月 26 日.16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图 1-62003 年至 2021 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情况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目前,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分布在 52 个国家。2021 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超过 1 亿美元的国家达 16 个,较 2020 年增加 6 个。分别是刚果(金)、赞比亚、几内亚、南非、肯尼亚、尼日尔、毛里求斯、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刚果(布)、加纳、安哥拉、塞舌尔、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合计 46.7 亿美元,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中占比 93.6%。其中,在中毛自贸协定推动下,中国对毛里求斯直接投资流量由 2020 年 4577 万美元增至 2021 年 2.4 亿美元。从投资存量看,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最多的前十大国别分别是南非、刚果(金)、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尼日利亚、肯尼亚、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合计占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的 63.5%。图 1-7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分国别)(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2021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17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从行业分布看,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投向仍以建筑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同时中国企业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金融服务乃至航空航天等行业领域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量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建筑业、采矿业、制造业、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占中国对非直接存量的 87.1%。其中,中国对非洲采矿业、建筑业投资存量分别增长 12.3%和 8.2%,对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直接投资存量则分别下降 11.3%、2.4%。图 1-8截至 2021 底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分行业)(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2021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二)能源与矿产非洲地区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和加工是中非投资合作的重要领域。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对非洲采矿业的直接投资存量达到 99.9 亿美元,占中国对非投资存量的 22.6%。2021-2022 年间,在非洲国家石油、天然气、锂矿、铁矿等矿产资源开发需求的推动下,中企抢抓机会在乌干达、莫桑比克、刚果(金)等国投资或投产了一批大型能矿开采及矿产冶炼项目,为非洲国家实现能矿资源增值和出口作出贡献。在石油及天然气领域,中海油参与投资的乌干达艾伯特湖石油开发项目于 2022 年启动建设。该油田面积 1518 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超 60 亿桶。该项目还将建设全长 1443 公里的东非首条原油管道,为乌干达实现原油外输提供重要保障。中石油参与投资的莫桑比克 4 区项目首批开发的科洛尔浮式液化天然气(科洛尔 FLNG)项目于 2022 年 11 月实现了首船 LNG 发运。这是东部非洲海上外销的首船 LNG,莫桑比克由此正式进入 LNG 出口国行列。矿产资源冶炼成为近几年的投资重点,冶炼厂的建设可直接带动非洲重工业发展,并为解决当地就业作出贡献。2022 年 10 月,由中国青山控股集团在津巴布韦的子公司鼎森钢铁公司投资兴建的非洲最大钢铁厂鼎森钢铁一期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配备 1.5 公里 600 米碳钢厂、铁18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矿和铬铁厂,最终年产能为 120 万吨,预计将提供 4000 至 5000 个就业岗位。(三)制造业近年来,中国对非洲制造业的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投资领域持续扩大,对推动非洲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众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 2021 年末,中国对非洲制造业直接投资存量达到 59.3 亿美元,占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的 13.4%。建材制造是中国对非投资传统领域。受非洲国家建材消费量不断增长及本土供应短缺驱动,陶瓷、玻璃纤维、水泥等材料生产成为中国企业对非投资热点。2022 年 7 月,科达制造非洲子公司投资了加纳建筑陶瓷生产项目五期和肯尼亚基苏木陶瓷洁具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达到 6707.6万美元。同年 12 月,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年产 12 万吨玻璃纤维生产线点火成功。项目投运后,巨石埃及玻纤基地产能合计达年产 34 万吨,使埃及成为全球领先的玻纤生产基地之一,每年可为埃及新增创汇 1 亿美元。汽车制造是近年来非洲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随着非洲国家汽车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中国一汽集团、北汽集团、奇瑞汽车等众多中国车企纷纷赴非洲投资建设汽车组装制造厂,并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 年 1 月,东风汽车与埃及国有企业部签署新能源汽车项目框架协议,该合作是埃及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重要开端,将有力促进埃及电动汽车的本地化生产。2022 年 3 月,中企 NIODIOR 集团在安哥拉投资的首条摩托车生产线正式投产。同年 4 月,五十铃汽车向其南非工厂新增约 8200 万美元投资,计划推出 D-Max bakkie(一种重型皮卡)最新衍生产品,该笔投资将促使当地工厂新雇用 1000 人,并创造 24000 个间接就业机会。由于非洲地区化肥供需缺口较大,以化肥生产为主的化学品制造也是非洲国家重点引进项目。2021 年中资企业在赞比亚投资的联合资本化肥公司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超 3 亿美元,投产后赞比亚本地化肥价格有望下降一半。2022 年 3 月,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和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与阿尔及利亚化肥和植物检疫产品工业集团(ASMIDAL)、阿尔及利亚矿业集团(MANAL)签署协议,共同成立阿尔及利亚中国化肥公司,拟投资建设阿首个磷酸盐一体化项目,投产后年产能将达 540 万吨。除传统领域外,中国企业高度关注医疗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合作。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企业在非洲不断扩大对医药卫生领域投资,有力地支持了非洲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2021 年 4 月,中国科兴公司与 Vacsera 公司签署在埃及生产科兴新冠疫苗的协议;2021 年 7 月 Vacsera 公司生产了首批 65 万剂科兴疫苗,成功实现疫苗的本地化生产。在马里投资的人福非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疫情期间全力保障正常生产,极大缓解了马里及周边国家的药品短缺问题,有力支援了西非地区的防疫工作。在电子制造业方面,2022 年 9 月,OPPO 与埃及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署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在埃及建立一家手机工厂,初始投资额为 2000 万美元,2023 年投产后预计年产 450 万部手机,并创造近 900 个工作岗位。19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四)农业近年来,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投资国别主要集中在毛里塔尼亚、乌干达、尼日利亚、埃及、加纳、赞比亚、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坦桑尼亚、南非等国,投资领域涵盖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种植与加工、禽畜养殖、渔业等。中国企业在非农业投资注重通过全产业链投资及农业加工业投资推动东道国农业现代化转型。2022 年底,安琪酵母(埃及)公司 2 万吨酵母制品扩建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建成达产后,公司酵母制品总产能将达到年产 6 万吨。该项目将发挥埃及贸易便利化优势、区位优势和规模优势,进一步开拓中东、非洲及其他国际市场。中国在非洲农业投资还注重推动智慧农业技术、装备落地非洲,支持非洲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非洲经济增长提供新的驱动力。2022 年中非发展基金为积极响应中非合作“九项工程”提出的“减贫惠农工程”和“数字创新工程”,与广州极飞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讨以“投、贷、援、捐”结合的新模式,支持中国智慧农业企业将中国先进的数字技术、装备引入非洲农田,赋能非洲智慧农业发展。在此项目支持下,中非发展基金成功将极飞科技无人机产品及相关创新技术引入莫桑比克农业园项目及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加纳公司运营的 Harvest 农场,使加纳和莫桑比克粮食生产实现增产。(五)经贸合作区建设中非共建的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对非投资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参与规划、建设或运营的经贸合作区的数量不断增加,业务领域更加多元化,涵盖资源利用、农业、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诸多领域,一些经典案例不断涌现,如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中国苏丹农业合作开发区、吉布提国际自贸区等。经贸合作区为中非合作及非洲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中国在非洲国家建设的经贸合作区在税收优惠、政府配套服务、安保措施等方面获得东道国相应的支持,成为中国企业到非洲国家投资的重要平台。在非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大量中资制造业、农业、商贸服务业企业到非洲国家投资兴业,为当地创造大量的就业,带动当地税收增长,同时对东道国完善产业链、推动工业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以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为例,该合作区由中国有色集团于2007 年投资建设,包括位于赞比亚铜带省卡鲁鲁西市的谦比希园区和卢萨卡国际机场附近的卢萨卡园区。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中国企业入驻园区,投资额超过 25 亿美元,累计上缴税费超过 8亿美元,为赞比亚当地提供 1 万多个就业岗位。20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表 1-8截至 2021 年底部分在非经贸合作区建设情况 序号合作区名称所在国家(地区)境内实施企业名称设立时间园区类别1毛里求斯晋非经贸合作区毛里求斯山西晋非投资有限公司2006-08包括产品加工及物流仓储、商务商贸、教育培训、房地产、旅游餐饮、绿色能源等板块2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赞比亚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2006-08多功能经济区;一区两园,谦比希园区为以有色金属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园区,卢萨卡园区将建成以商贸物流、增值加工、现代办公、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功能的现代空港产业园区3越美(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尼日利亚越美集团有限公司2007-07轻工业园4莱基自由贸易区尼日利亚中非莱基投资有限公司2007-11综合性园区,为中国、法国、尼日利亚三方合作商业项目;以生产制造业与仓储物流业为主导,以城市服务业与房地产业为支撑5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埃塞俄比亚江苏永元投资有限公司2008-05综合经济园区,以加工贸易产业为主,重点产业包括纺织、医药、建材、皮革、家电、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运输等6尼日利亚广东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广东新广国际集团中非投资有限公司2008-06综合性园区,以轻工、家具、建材、五金、木材加工等行业为龙头,以原材料加工为主体,工程、营销和贸易并进发展7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埃及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08-07包括交通运输装备生产类、纺织服装生产类、石油装备生产类、高低压电器生产类、精细化工类、新型建材、高科技产业、研发服务以及仓储物流商贸服务等产业21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序号合作区名称所在国家(地区)境内实施企业名称设立时间园区类别8乍得阳光国际工业园乍得阳光国际商务有限公司2011-09重工业园区9非洲(乌干达)山东工业园乌干达昌邑德明进出口有限公司2011-12工业园区,包括通讯、纺织、塑料制品、建材、饮料、包装业、新能源、矿业、建筑施工、电力、玻璃和五金等产业10中苏农业开发区苏丹中国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2012-05农业园区,“一区多园”模式,以棉花、芝麻、花生、畜牧、农机等产业为重点11莫桑比克贝拉经贸合作区莫桑比克安徽省华安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2-06综合性园区,以纺织服装、五金机械、轻工家电、来料加工、物流配送等为主要发展产业,同时集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商贸区、生活区于一体12中毛(宏东)海洋经济合作园毛里塔尼亚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09渔业工业园13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坦桑尼亚江苏海企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3-01农业园区,以棉花全产业链生产为主14海信家电产业园区南非青岛海信中非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13-03工业园区,以家用电器生产为主15华坚埃塞俄比亚轻工业城埃塞俄比亚东莞华宝鞋业有限公司2013-05轻工业园区16环维多利亚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坦桑尼亚河南豫矿开源矿业有限公司2014-11资源综合利用园区17中国-乌干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乌干达四川友豪恒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5-02农业园区,打造“研、种、养、加、贮、贸”全产业链18一带一路产业园(尼日利亚)尼日利亚广东中尼实业有限公司2016-01加工制造型19中国建材赞比亚工业园赞比亚中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016-05综合性基础建材产业园(续表)22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序号合作区名称所在国家(地区)境内实施企业名称设立时间园区类别20中国-肯尼亚(东非)经济贸易合作区肯尼亚中国武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16-08综合性园区21阿比让商贸物流园区科特迪瓦福建融信通建材发展有限公司2016-09商贸物流园区22中国埃及曼凯纺织产业园埃及宁夏曼凯投资有限公司2018-01轻工业园区,主要为纺织服装行业、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23吉布提国际自贸区吉布提中国招商局集团和吉布提港口与自贸区管理局2018-07出口加工及商贸物流园区,涵盖物流、商贸和生产加工,生产加工业又包括家居建材、电器、汽车及配件、机械设备、家具、电工电气等24尼日利亚奥贡湖南经济贸易合作区尼日利亚湖南仓颉海外投资有限公司2022-08主要为非资源型产品加工出口、建材、电子、五金和农产品加工等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不完全统计)(六)基金股权投资为进一步撬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中国政府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丝路基金等以股权投资为主的基金,缓解了企业前期投资的融资困难,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对非投资。中非发展基金由中国政府于 2006 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设立,设计规模 50 亿美元,由国家开发银行承办,2007 年开业运营,之后增资至 100 亿美元。截至 2022 年末,中非基金累计对 39 个非洲国家投资决策 66 亿美元,撬动中国对非投融资 310 亿美元;累计实际投资50.9 亿美元,完成初始设计规模 50 亿美元全部投资。2021-2022 年间,中非发展基金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对非投资业务逆势增长,2021 年全年新增决策 5.2 亿美元,新增出资 4.1 亿美元;2022年完成新增投资决策 6.3 亿美元,新增出资近 4 亿美元。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非产能基金”)成立于 2015 年底,是为落实2015 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十大合作计划”而设立的对非投资中长期开发投资基金。自成立以来,中非产能基金围绕非洲“三网一化”(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区域航空网和工业化)建设战略开发业务,累计在非洲地区投资 25 个项目,实际出资额 20 多亿美元,投资(续表)23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广泛分布于埃及、加纳、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南非、安哥拉等多个国家,投资项目涉及制造业、能源、矿产资源、数字科技等行业,切实改善当地经济民生,促进就业。较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携手传音控股促进非洲数字科技领域发展、投资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带动非洲制造业提升等。五、中非基础设施合作(一)总体情况基础设施合作是中非经贸合作中的传统优势领域,为改善非洲投资环境和社会民生、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政府一直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以多种方式参与非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促进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中国企业克服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在非洲市场率先复工复产,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精品工程,极大地支持了当地经济恢复。2021 年,中国企业在非新签合同额 77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7%,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总额的 30.1%;完成营业额 371.2 亿美元,同比下降 3.2%,占完成营业额总额的 24%。2022 年,新签合同额 732.2 亿美元,同比下降 6%,占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总额的 28.9%;完成营业额 378.4亿美元,同比增长 2%,占完成营业额总额的 24.4%。非洲依然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第二大市场。图 1-92011-2022 年中国在非工程承包情况(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报告从领域分布来看,交通运输建设、一般建筑、电力工程建设是中国企业在非洲承包工程最多的三大行业,2022 年这三大行业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占比 63.1%,新签合同额占比 59%。此外,通讯工程建设、石油化工、水利建设、工业建设等也是主要的业务领域。24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图 1-102022 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承包工程各行业完成营业额情况(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图 1-112022 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承包工程各行业新签营业额情况(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二)交通运输近年来,中国企业深度参与非洲国家的交通运输领域建设,项目涉及范围广泛、成果突出,包括新建铁路、码头、机场、旧桥的改造和升级等。项目的实施大幅改善了当地道路通行状况,降低了非洲的物流成本,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25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中国企业积极承建非洲国家机场项目,以弥补陆路交通的短缺。2021 年 11 月底,中国援莫桑比克赛赛机场项目移交启用。赛赛机场占地面积 140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9150 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 22 万人次,由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承担项目设计与管理任务。赛赛机场的顺利落成助力加扎省发挥区位优势,加快莫区域一体化进程,并带动资源开发、旅游发展、加工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等行业发展,为整个地区的发展注入新动力。2021 年 12 月,由中国水电国际有限公司承建的安哥拉扎伊尔省姆班扎刚果新机场项目开工。姆班扎刚果是古刚果王国首都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列地区。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姆班扎刚果现有的交通问题,有利于促进扎伊尔省的城市发展和当地世界遗产文化的传播。中国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在非洲承建了多个铁路建设项目。2022 年 7 月,由中国中铁中航国际联合体承建的埃及斋月十日城轻轨铁路通车试运行,这是埃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中埃“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之一。该项目建成通车将为往返于开罗老城区及新首都的 500 万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通勤服务,对发展埃及东部地区经济和推动埃及工业化进程产生重要作用。2022 年12 月 21 日,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蓝线项目一期工程举行竣工仪式,这是该州首条竣工并即将投入运营的轻轨线路。该项目将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空气污染,改善民众出行体验,进而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标准轨铁路实现安全运营 2041 天。该项目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标杆项目,全长 472 公里,采用中国标准和技术装备,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中国交建下属中国路桥建设并通过服务合同参与运营。运营五年来,蒙内铁路经济指标持续亮眼,为肯尼亚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呈现蓬勃向好的发展态势。2022 年,铁路日均开行 6 列旅客列车,发送旅客 240.1 万人次,同比增幅 19.8%;日均开行 17 列货运列车,发送集装箱 48.1 万 TEU,发送货物 626.5 万吨,同比增幅 15.7%。此外,由四川路桥和成都建材院联合承建的埃及苏伊士运河铁路桥旧桥改造升级项目、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纳米比亚沃尔维斯湾至阿兰迪斯铁路修复升级项目等都在稳步推进中。中国企业参与了非洲国家多个路桥建设项目,为促进当地设施联通做出贡献。2021 年 10 月9 日,中国援冈比亚上河区公路桥梁项目举行通车仪式。该项目是冈实施 2018-2021 年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桥梁的落成打通了冈比亚全国高速公路网的“最后一公里”,将促进冈国内人员、物资、服务的自由流动,提升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坦桑尼亚马古富力大桥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该项目是由坦桑尼亚政府投资的重大民生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非第一长桥,也是非洲最长的矮塔斜拉桥,在大大缩短姆万扎省与盖塔省两岸运输时间的同时,将加快维多利亚湖区的经济发展。26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中国企业承建的港口码头项目大大促进了非洲国家商贸物流的发展。2022 年 10 月,由中国港湾工程公司承建的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二期项目举行了出运安装仪式,标志着该项目码头主体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项目合同金额 7.94 亿美元,包括建设两个分别为 7 万吨级和 10 万吨级的集装箱码头,预计 2024 年竣工。该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克里比深水港的运营效率,推动喀麦隆经济发展,促进其成为中西非区域海运中心。2022 年 8 月,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蒙巴萨 KOT 油码头项目正式运营。该项目是肯尼亚首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油气装卸码头,包含新建 4 个离岸式泊位及输油管道设施,能够同时实现原油、重油、汽油、柴油、煤油五种油品的进出口转运功能。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蒙巴萨港油气中转能力,有效降低肯尼亚国内成品油价格,为肯尼亚乃至整个东非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电力工程许多非洲国家电力供应短缺,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强和非洲国家在电力工程领域的广泛合作,先后建成了一系列造福当地、惠及长远的民生工程,不仅带动了中国电力产业“走出去”,也为非洲国家电力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企业承建了一系列水电站项目,有效利用非洲国家丰富的水力资源。2022 年 3 月,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尼日利亚最大水电站宗格鲁水电站正式发电。该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供水、养殖、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是目前尼日利亚在建最大水电站,也是“一带一路”非洲区域重要项目。工程建设解决了当地超过 4000 人的就业。电站全面建成发电后,可满足两专栏:肯尼亚内罗毕快速路6 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内罗毕快速路项目,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肯尼亚首个收费公路项目。快速路全长 27.1 公里,连接乔莫 肯雅塔国际机场、蒙内铁路内罗毕终点站、内罗毕环城路和中心城区,于 2020 年 9 月全面启动施工建设,到 2022 年 5 月 14 日开始试运营。项目开通后,机场至市区的通行时间由之前的两小时减少至 20分钟,大幅减少了内罗毕交通堵塞,降低了物流成本,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2022 年 7 月 16 日,内罗毕快速路荣获“2022 年度东非基础设施奖”(Afrika Mashariki Transport Awards)。内罗毕快速路是肯尼亚第一条采用公私合营模式修建的高等级公路,是中国承包工程企业在新形势下探索新的对非基础设施合作模式的代表项目之一。肯尼亚交通部常务秘书 Joseph Mbugua表示,中国路桥投资的内罗毕快速路是肯尼亚 PPP 法案通过后的第一大项目,为肯尼亚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投资,助力肯尼亚成为东非区域的经济、交通、外交及旅游枢纽。6资料来源:新华社.27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座类似阿布贾这样规模的城市用电,在改善尼日利亚电力紧缺局面、增强电网稳定性和持续供电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22 年 5 月,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承建的卢旺达那巴龙格河二号水电站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融资支持在卢旺达建设的最大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满足卢旺达的用电需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在提供清洁水以及控制水土流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3 年 2 月,安哥拉凯凯水电站导流洞进水塔顺利封顶。安哥拉凯凯水电站项目位于安哥拉北宽扎省栋多市,距离首都罗安达约 230 公里,是目前中资企业在非洲承建的最大水电站。该项目建成后将满足安哥拉 50%以上供电需求,建设高峰期将为当地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中国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成本优势,与非洲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合作也取得显著进展,如中国葛洲坝集团在埃及承建的 35.7MV 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和苏伊士湾120MV 风电建设项目、中铁建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承建的几内亚太阳能电站项目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能建国际集团与阿联酋可再生能源开发商 AMEA Power 于 2022 年合作开发了双方首个合作项目埃及孔翁博 500MW 光伏电站。项目位于埃及阿斯旺市西北约 60 公里,是目前埃及最大的单体光伏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高埃及新能源发电占比,促进电力供应结构多元化,降低对燃气能源的依赖,促进当地社会经济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企业还积极参与非洲国家输变电项目,助力当地电网建设。由特变电工承建的坦桑尼亚400 千伏输变电项目、中国西电集团子公司西安西电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埃及埃克萨迪亚 500 千伏变电站项目、中国融资建设的喀麦隆曼维莱水电站输变电项目等均在扎实推进中。(四)通讯工程中国通讯企业在非洲深耕多年,在市场和技术方面都有深度参与,对非洲国家的通信工程建设和数字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企业在非洲地区承接了大量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参与了部分非洲国家部署4G、5G 网络的全过程,在当地获得了良好的声誉。2021 年 9 月,津巴布韦启动了第三阶段国家移动宽带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华为公司与津巴布韦覆盖范围最大的网络运营商 NetOne 合作。项目完成后,NetOne 在津巴布韦全国的网络覆盖率将从目前的 75%提升至 85%。该项目还将对现有部分基站进行优化升级,扩大 4G 网络覆盖范围并引入 5G 技术。2022 年 4 月,华为公司与赞比亚移动通信运营商 MTN 合作,正式推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试点网络,赞比亚由此成为非洲较早拥有 5G 网络的国家之一,大大提升了信息通信基建水平,为该国正在推行的数字化转型计划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2021 年 9 月,中国与贝宁签署了贝宁国家宽带网二期项目优惠贷款框架协议。项目二期建设将在一期已建网络基础上完善骨干和城域光纤网络,提升贝宁网络速度及安全性,实现贝宁高速宽带网“全覆盖”,助力贝宁实现跨越式发展。28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中国企业承建的数字技术应用项目促进了非洲国家的数字化转型。2021 年 12 月,中国和卢旺达两国政府签署了卢旺达智慧教育项目优惠贷款框架协议。智慧教育项目由华为公司具体实施,为卢建设连接 63 个高等教育机构和 1437 所中小学的教育专用网络,同时还将为上述中小学建设校园网。项目建成后将整体提高卢旺达教育领域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水平,为其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提供坚实基础。2021 年,中兴通讯赢得了 Airtel 刚果(金)网络虚拟化改造项目,助力 Airtel 集团将传统TDM关口局向IP化、虚拟化关口局演进,在语音网络数字化转型方面进一步展开深入合作。(五)水利建设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一些非洲国家,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承建供水基础设施、水厂建设以及河道治理等项目,使更多的非洲民众能够用上清洁水源。中国企业在非洲承建了一批供水项目,助力解决当地用水难题。2021 年 3 月,中铁十八局集团在马达加斯加图利亚拉市启动了供水项目建设工作。该项目由世界银行投资,计划在市区和市郊共铺设 57 公里供水管道,实现 480 户自来水入户安装,并建设 200 套集中供水房,最终覆盖的受惠人群预计达 7.5 万人。图利亚拉是马达加斯加重要的港口城市,近年来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原有供水系统已无法满足当地民众的用水需求,该项目的实施将使当地居民能够便捷地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2022 年 5 月,由中国建筑博茨瓦纳有限公司设计、施工的当地自来水厂升级改造项目正式移交给博茨瓦纳自来水公司。新水厂的成功建设,解决了当地人的饮水短缺问题。加上原有处理能力,整个水厂供水能力已经超过了需求量,项目质量也广受当地政府及居民好评。2022 年 7 月,由中国能建葛洲坝路桥公司承建的肯尼亚供水隧道工程项目完成了整体引水试运行,项目完工后将承担内罗毕大都会区 13.7%的用水需求,使 128 万人受益。项目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以北约 70 公里处,是肯尼亚 2030 年远景目标内罗毕供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铁建承建的安哥拉卡宾达供水项目也于 2022 年 7 月竣工并投入使用。该项目是安哥拉在卡宾达省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日供水能力达 5 万立方米,惠及 60 万当地居民,将极大缓解居民生活用水紧张。中国企业承建的水处理项目为促进当地用水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2021 年 11 月,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贝宁阿艾梅湖及河道疏浚项目举行签约仪式。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阿艾梅湖疏浚、现有道路整治、红树林种植、人行桥及渔码头建设等,是贝宁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项目。2022 年 10 月,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签署尼日利亚伊巴丹的 9.46 公里河道整治工程和跨河构造物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程度解决尼日利亚西南部奥约州首府伊巴丹市多年来所遭受的洪水威胁,对改善当地民生及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六)一般建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非洲国家对公共设施建设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中国建筑企业凭借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实力,在非洲地区建筑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29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中国企业承建了一批文教体育场馆设施项目,为非洲国家的文体事业发展奠定了硬件基础。2022 年 4 月,由中航国际承建的加纳职业技术培训升级项目在加纳第二大城市库马西竣工。该项目于 2019 年 11 月正式开工,主要包括为加纳教育部建设一所考试中心和为 15 所加纳职业院校建设培训中心。此外,该公司还为 23 所加纳职业院校提供 69 套现代化职教培训设备,涵盖机械加工、电工电子、焊接、汽修和土木工程五个专业。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联合多所中国国内高职院校对加方教职人员进行培训。2022 年 12 月,非洲联盟体育理事会(AUSC)第五区青少年运动会正式开幕。由中铁二十局参建的马拉维格里芬萨德达室内体育中心承办了篮球、网球、羽毛球等多项赛程,是此次运动会安排赛事最多的场馆之一。该项目的顺利完工为马拉维顺利举办非洲体育赛事提供了坚实保障,也成为马拉维标志性建筑之一。随着非洲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到其城市建设中。2022 年 2 月,由中建八局承建的埃塞俄比亚最大商业银行新总部大楼在其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商务核心区竣工,为埃塞俄比亚经济注入新动力。新总部大楼高 200 多米,是目前东非地区第一高楼,成为当地新地标。2022 年 3 月,中国路桥成功中标援尼日尔综合医院道路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市中心北侧,建设内容包括修建综合医院至塔尼穆大街连接道路和环医院周围道路,以及排水、照明等设施,全长约 3.92 公里。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医院周边的交通条件,带动片区经济发展,缓解尼亚美市交通拥堵问题。中国企业承建的工业设施项目也不断增多,为非洲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助力。2022 年 12 月,由中国港湾承建的科特迪瓦 PK24 工业园一期项目竣工。该项目位于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市西北部,占地 127 公顷。科特迪瓦总理帕特里克 阿希在竣工仪式上致辞表示,该项目将有效促进科特迪瓦经济转型,为科特迪瓦工业建设注入新活力。2022 年 11 月,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埃塞俄比亚分公司与埃塞俄比亚 OVID 集团签署了 Gebreguracha 水泥厂项目 EPC 合同协议。该项目位于埃塞奥罗米亚州 Gebreguracha 区,主要工程内容为新建一座日产熟料 5000 吨的水泥厂,包括厂房、熟料生产线、原料制备及储存系统以及其他附属工程建设。埃塞作为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城市化进程正加速推进,但建筑材料短缺,房建市场开发仍存在巨大缺口,水泥厂的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市场需求。六、中非发展合作(一)总体情况非洲是中国开展发展合作的重点地区。中国对非发展合作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坚持相互尊重,促进共同发展。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一方面加大了向非洲国家提供新冠疫苗和抗疫相关物资的援助,助力非洲抗击疫情;另一方面继续通过提供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支持非洲农业、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社会公共设施等各领域的发展,帮助其减轻疫情带来的冲击,尽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30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二)农业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关乎非洲的发展前景,2022 年 3 月俄乌冲突的爆发更引起了国际社会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关注。中国高度关注非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积极与非洲进行农业合作,开展农业培训,援建农业设施并提供相关物资和技术支持,通过发展农业提高非洲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示范中心是中国对非农业援助的重要模式。中国援建尼日利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于2021 年 3 月开工建设,2022 年 12 月正式移交。示范中心占地约 31 公顷,移交后将由中地海外集团尼日利亚公司下属的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未来将承担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培训、农机展示以及农产品加工技术示范等职能。农业示范中心的建成将为尼农业从业人员学习交流现代农业技术提供便利,促进尼日利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专栏:中国菌草援外项目2021 年是中国菌草援外 20 周年。菌草技术是“以草代木”培养食用药用菌类的中国特有技术,菌草援外也是中国富有特色的农业援助项目。菌草技术开辟了菌草新兴产业和菌草生态治理新途径,在保护生态、消除贫困、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非洲,菌草技术援助先后在中非共和国、卢旺达、莱索托、南非和厄立特里亚等国家实施,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非洲当地民众提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赞誉。中国还举办了菌草技术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已为来自 44 个非洲国家的近 7000 名学员进行了培训,为 8 个非洲国家培养了 21 名菌草专业的博硕士留学生。这些毕业生归国后成为非洲各国传播菌草技术的使者和当地持续发展菌草技术的骨干,各国涌现出一批菌草企业家,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中国还积极支持非洲国家农业加工能力的提升。2022 年 6 月 3 日,由中国政府援建的赞比亚玉米粉加工厂项目正式交付。项目共建设 3 座工厂,在首都卢萨卡建设的工厂日加工玉米 40 吨,提供就业岗位 50 个;在南方省蒙泽地区和穆钦加省姆皮卡地区建设的两座工厂分别日加工玉米240 吨,各自提供就业岗位 250 个。项目移交后,中方还将向赞方提供 3 年技术支持。这一项目对赞比亚的粮食安全和民生福祉意义重大,有助于该国的农业发展和粮食自给,缓解就业压力,造福赞比亚人民。(三)社会公共设施为满足非洲国家的发展需要,中国援建了包括体育场馆、会议中心、办公大楼等在内的社会31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公共设施,帮助所在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国积极帮助非洲国家提升文体设施条件,进一步丰富当地民众文化体育生活。2026 年,第四届青奥会将在塞内加尔达喀尔举行,这也是非洲大陆第一次举办世界性体育盛会。为助力塞政府的筹备工作,中国援助塞内加尔四座体育场维修项目于 2022 年 6 月正式启动。援塞内加尔四座体育场维修项目将对位于首都达喀尔的桑戈尔体育场和坐落于久尔贝勒、考拉克以及济金绍尔等地区的三座地方体育场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将极大助力塞举办 2026 年青奥会。2022 年 10 月,中国援建的埃塞俄比亚科技博物馆揭幕。该项目位于亚的斯亚贝巴市区,占地约 17.85 公顷,主要包含科技博物馆、球幕影院、儿童乐园及配套建筑等。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表示,博物馆将给埃塞科技爱好者提供一个求知、探索和发明创新的地方,将为埃塞科技和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7。根据非洲发展需求,中国努力帮助其改善办公硬件设施条件。2022 年 12 月,中国援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总部办公楼项目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开工仪式。项目占地约 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3.66 万平方米,工期两年。这座现代化多功能办公楼完工交付后,将有效解决西共体总部当前面临的诸多运营挑战,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机构办事效率,也将成为中国与西非国家合作的典范。2022 年 6 月,中国援津巴布韦议会大厦项目竣工验收,这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中津两国关系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在南部非洲最大的援建工程。双方建设人员共同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重重阻力,历时近 3 年将议会大厦顺利建成,大大改善了津内阁和参众两院的办公条件。中国关注非洲的民生建设,积极援助相关设施以改善非洲人民的生活条件。为了缓解当地喝水难的问题,中国在赞比亚、加纳、喀麦隆、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卢旺达等非洲国家援建了一批打井供水项目。卢旺达东方省和南方省水资源极其短缺,很多地方没有自来水供给。为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在东方省和南方省的 11 个区援建了 200 口井,并于 2022 年 4 月底全部交付当地百姓使用,解决了当地至少 11 万人的饮用水问题,也减少了当地因缺乏清洁饮用水而引起的健康问题。(四)医疗卫生医疗卫生是中非发展合作的传统重点领域,中国对非洲的医疗援助对改善非洲人民的健康安全、促进非洲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派遣医疗队是中国对非医疗卫生援助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援非医疗队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不断丰富医疗队援助的内涵。2022 年 5 月,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向穆希比利国立医院捐赠呼吸机、制氧机、离心机、全反射光无影灯、高频电刀、便携式高压灭菌器和角膜曲率计等医疗设备,帮助改善医院的硬件设施,为当地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中国第 19 批援津巴7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32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布韦医疗队在津巴布韦中国中医针灸中心积极传授中医针灸技术,开展中医针灸人才培训,在津巴布韦掀起学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热潮,将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中心建设成南部非洲最大的中医针灸中心,受到津巴布韦卫生部门高度赞扬。针对非洲国家面临的重大疾病威胁,中国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解决方案。从 2020 年开始,中国通过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在塞拉利昂实施宫颈癌筛查防治项目,帮助塞拉利昂首次起草了全国宫颈癌防治规划及配套技术指南,首次在全境范围内建立 9 家可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医疗机构,为降低塞妇女第二大高发癌症宫颈癌做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当地妇女安全生育意识和相关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塞政府扩展全国性妇女健康服务打下良好基础。2021 年 10 月,由中国援建的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消除疟疾参比实验室改造完成。该实验室弥补了圣普在疟疾检测方面的空白,助力圣普提高疟疾检测能力。自 2017 年起,中国专家组根据圣普疟疾发病流行情况,借鉴中国消除疟疾经验,与圣普卫生部、疾控中心抗疟工作团队一起,有序推进以特定区域“全民服药”为主要措施的“中国抗疟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专家组的努力下,圣普自由村实现了连续 8 个月零发病,首都圣多美附近的试点村更是实现了年均疟疾发病率从 60%下降到 3%的奇迹。2022 年 3 月至 6 月,中国援圣普抗疟专家组在阿瓜格朗德大区的 10 个疟疾高发村继续开展全民服药项目。中国专家组还帮助圣普培养了一支专业水平高、常态化、稳定的本地抗疟团队,助力其实现 2025 年消除疟疾的目标。中国积极助力非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是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该项目于 2020 年 12 月开工,项目承建方克服疫情影响,积极推进项目施工,于 2021 年 11 月完成大楼主体结构封顶,2023 年上半年竣工验收。项目的建成将为非洲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22 年 10 月,中国政府援建的津巴布韦哈拉雷国家药品仓库项目正式交接。作为津巴布韦最大的药品存储和运输中心,该仓库显著提高了津巴布韦卫生服务系统获取药品和医疗耗材的操作效率,进一步推动其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进程。2022 年 12 月,中国援赤道几内亚的中赤几友好医院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医院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升赤几医疗卫生体系服务能力、医院管理能力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为赤几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五)教育增强非洲教育事业发展是促进非洲实现自主发展和持久和平发展的长远之策,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通过援建教育基础设施、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开展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培训等多种方式,积极帮助非洲发展教育事业,加强能力建设。中国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改善教育基础设施。随着人口增长,小学入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博茨瓦纳政府和居民。中国在博茨瓦纳已经援建了三所小学,援建的第四所小学卡尊古拉小学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 2023 年年底完工,届时将解决当地 560 名学生的上学问题。2022 年12 月,中国援马里巴马科大学卡巴拉校区二期项目竣工。卡巴拉大学城校区是中国在西非地区援33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建的最大教育基础设施项目,也是西非地区规模最大的大学校园之一。二期项目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扩大巴马科大学在西非地区的影响力,促进马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马里还将把国家科技中心设在卡巴拉大学城校区二期项目内,以进一步提升马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2023年1月5日,中国援建塞拉利昂外交培训学院项目在塞首都弗里敦正式移交。该项目是中国政府在塞拉利昂的重点援助工程,配套建设了具备先进教学设施的教室、会议厅、高级电脑教室、语音教室等设施。塞拉利昂外交培训学院作为塞拉利昂外交与国际合作部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机构,将为塞拉利昂乃至西非外交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中国积极推动非洲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其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口红利。自 2019 年 3 月非洲首家鲁班工坊落地吉布提,迄今中国已在吉布提、南非、肯尼亚等 14 个非洲国家设立 16 所鲁班工坊。鲁班工坊采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在建设实训中心、提供先进教学设备的同时,中方还组织教师和技术人员为当地教师展开技术技能培训,并邀请其来华实地交流。此外,鲁班工坊发挥机械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数字化等优势,因地制宜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符合非洲社会发展需求的劳动力。中国通过技术援助,助力非洲加强教育能力建设,培养壮大师资队伍。援南苏丹教育技术合作项目是中国首个综合性教育援外项目。2018 年,援南教育技术合作一期项目成功实施,上百万册中小学生数学、科学、英语教材漂洋过海运抵朱巴,200 余名南苏丹教师来华接受培训,受到南政府和广大师生的高度赞誉。二期项目于 2021 年 12 月正式启动,在一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教育技术合作的内涵,围绕南教材体系建设、教育人员培训、双方文化交流等方面展开。该项目为南苏丹带来中国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与南教育创新发展相融合,为南制定中小学新课纲等教育规划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其教育事业发展。2018 年,乌干达本土中文教师培训一期项目开始实施。中文是乌中两国在旅游和商业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工具,被纳入到乌干达国民教育体系,为了满足日益旺盛的中文学习需求,中国开始帮助乌干达培养专业的本土中文教师。2021 年 6 月项目圆满完成第一期任务,在此基础上,2022 年 4 月第二期培训项目正式启动,将为乌培养 500位本土中文教师,进一步增强乌中学中文教育师资力量。(六)人道主义援助2021-2022 年,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肆虐全球,中国及时向非洲提供疫苗援助,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援建抗疫相关硬件设施。中国是最早提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国家,也积极履行这一承诺。2021 年 11 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再向非方提供 10 亿剂疫苗,其中 6 亿剂为无偿援助,4 亿剂以中方企业与有关非洲国家联合生产等方式提供,助力非洲国家实现非盟确定的 2022 年 60%非洲人口接种疫苗的目标。2022 年 4月 23 日,中国政府援助的新一批 60 万剂新冠疫苗运抵赞比亚。中方已先后五次向赞方捐赠抗疫物资和新冠疫苗,提供的疫苗总量达到 110 万剂,助力赞实现 2022 年 6 月底前 70%的接种率目标。截止目前,中国已向非洲 27 国提供 1.9 亿剂新冠疫苗,在非洲本地化合作生产年产能达到约34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4 亿剂。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援建非洲抗疫基础设施,为非洲抗疫贡献力量。2022 年 9 月,由中国科兴公司援建的埃及疫苗冷库项目完工交付。这一现代化疫苗冷库建成后可储存 1.5 亿剂疫苗,实现从入库到出库的自动化管理,提升仓储系统运行效率,保证疫苗存储的安全性。与此同时,中国持续向遭受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灾难的非洲国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2021-2022 年间,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原“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框架下,中国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向几内亚比绍、喀麦隆、塞拉利昂、乌干达、贝宁、布基纳法索等多个非洲国家提供粮食援助,帮助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缓解粮食短缺问题。2021 年 11 月,中国政府向莫桑比克提供热带气旋灾后重建项目完成交接。该项目是中国政府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项下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资金支持开展的灾后重建项目,用于为莫受灾地区修复 8 所学校、3 个市场和 17 户住宅等设施。该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受灾民众的生活状况,帮助当地学生及时返校上学,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希望。为帮助马达加斯加应对数次飓风袭击造成的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2022 年 4 月29 日,中国向马达加斯加提供人道主义救灾物资,包括帐篷、毛毯、被子及彩钢板等,用于灾害应对和支持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七、多边框架下的中非经贸合作近年来,中非在双边经贸合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积极拓展在多边框架下的合作。中国与非盟加强战略对接,不断推进经贸领域的合作;在联合国和二十国集团(G20)平台下,中国加大对非洲发展支持,积极减缓非洲债务偿还负担;中非在多边框架的金融合作也不断深化。(一)中国与非盟的合作中国与非盟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2021年12月,中国非盟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工作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召开。中方有关部门和非盟委员会围绕抗疫、粮食、能源、产能投资、基础设施、质量标准、统计等领域合作进行了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共识。中国与非盟还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工作协调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中国非盟共建“一带一路”进入了实施落地的新阶段。目前,53 个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中,有 52 国以及非盟委员会已经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双方共同促进在农业、工业、数字经济、新基建、绿色能源、金融产业等领域的优势互补,为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中国积极加强与非洲大陆自贸区的交流合作,助力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在非盟的统筹推进下,非洲大陆自贸区于 2021 年 1 月 1 日正式启动,加速推进了非洲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融合,为中非多边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2021 年 10 月,中国商务部和非洲大陆自贸区秘书处成立经济合作专家组机制,作为中国支持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中非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领域经验交流和务实合作的工作平台。2022 年 5 月和 11 月,中非经济合作专家组分别召开了两次会议。35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二)不同多边平台下的中非合作中非在联合国平台下的合作不断加强。2021 年 5 月 19 日,在联合国安理会“非洲和平与安全:推进非洲疫后重建,消除冲突根源”高级别会议上,中非双方共同发起“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在抗击疫情、疫后重建、贸易投资、债务缓减、粮食安全、减贫扶贫、应对气候变化、工业化等领域加大对非洲的支持力度,帮助非洲克服困难。中方继续同非洲国家在“77 国集团和中国”、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联大二委等框架下密切沟通,在减贫、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互联互通、数字经济、工业化、发展筹资等问题上保持协调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中国继续推进在 IMF 平台下的对非合作。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九项工程”项下,中方承诺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发的特别提款权中拿出 100 亿美元转借给非洲国家,并呼吁 IMF 和世界银行以更适合非洲国家实际的方式改革贷款审批流程,支持非洲国家更高效地获取发展资金。中方还积极推动中国IMF 联合能力建设中心和 IMF 非洲技援中心在对非技术援助中发挥更大作用。此外,中国积极落实 G20 项下的缓债倡议,支持减轻非洲国家债务负担。在 G20 成员中中国缓债金额最大,已同 21 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并同有关成员一道落实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积极参与对乍得、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加纳的个案债务处理。(三)多边框架下的中非金融合作中国与非洲区域和次区域金融机构的合作不断丰富。中国加入了非洲开发银行、东南非贸易与开发银行和西非开发银行等非洲区域和次区域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已累计向非洲开发银行下的非洲开发基金承诺捐资 9.96 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与非洲开发银行于 2014 年建立了规模为 20亿美元的非洲共同增长基金,截至 2022 年,该基金承诺出资 15 亿美元,支持了 17 个非洲国家在农业、供水卫生、交通运输、电力等领域的 46 个项目。中方还与非洲开发银行签署了农业合作备忘录,旨在通过该平台与非洲国家交流中国农产品加工经验,为非洲农产品加工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中非双方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在多边框架下的合作。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牵头成立的中非金融合作银联体在服务推动双方贸易往来、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继续发挥作用。双方的金融机构、各类投资基金、多边金融机构等加强合作,为非洲提供形式多样的资金组合安排,支持非洲工业化进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以下简称 MCDF)是首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成果,旨在通过促进信息分享,支持项目前期准备和能力建设,协调国际金融机构及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多边合作,支持高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21 年 MCDF 正式投入运营,亚投行和非洲开发银行先后成为 MCDF 基金项目执行伙伴,MCDF 也成为中国金融机构与非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缩小非洲国家的融资需求缺口,36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中国政府表示欢迎符合条件的非洲主权/多边机构、金融机构等在中国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券,助力非洲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多元化。八、中非经贸关系前景展望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新形势下,中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携手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一)非洲发展展望当前形势下,非洲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非洲大陆自然资源丰富、年轻人口快速增长、新技术不断开发运用,未来经济发展仍有较大潜力。结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与非洲自身特点来看,非洲未来一个阶段发展面临的以下三方面挑战较为突出:第一,全球增长放缓,非洲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世界银行 2023 年 1 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指出,全球经济增长处于急剧而持久的放缓进程之中,世界银行将 2023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估值由 6 个月前的 3%大幅下调至 1.7%;联合国发布的2023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将 2023 年世界经济增速下调至 1.9%,较 2022 年中的预测值下调了 1.1 个百分点;IMF 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 年世界经济增速为 2.8%,显著低于 2000-2019 年的平均水平 3.8%。全球经济所面临的低增长、高通胀、高利率环境,给非洲经济带来通货膨胀高企、资本外流等冲击,也对非洲扩大出口、获取国际融资等造成负面影响。第二,粮食危机严重,可能成为制约非洲发展的重要风险。非洲国家粮食自我保障能力较弱,粮食供给的外贸依存度较高。下一阶段,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象灾害等恐将进一步削弱非洲粮食自给能力。而乌克兰危机严重扰乱了非洲国家粮食进口秩序,使得非洲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弥补供给不足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2022 年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 143.7 点,同比上涨 14.3%,远高于过去 10 年的平均水平。未来,能源价格上涨料将继续推高粮食生产成本,而乌克兰危机持续延宕,粮食运输协议执行存在波折,粮价高位运行可能性较大。非洲国家收入水平整体较低,对粮食价格变动异常敏感,粮价上涨将直接影响非洲粮食获取。第三,债务问题棘手,限制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空间。近年来,非洲债务风险不断攀升。IMF统计的数据显示,到 2022 年,已有 8 个非洲国家陷入债务困境,14 个非洲国家处于债务高风险。虽然在 G20 缓债倡议和共同框架下,部分低收入非洲国家的债务得以延期,但是由于本币贬值、利率上升以及资本流入减少等因素,有关国家偿债压力进一步增加。政府倾向于采取缩减公共部门支出等紧缩型经济措施,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政策空间收窄。37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另一方面,非洲未来发展仍蕴藏显著机遇:首先,非洲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为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非洲大陆自贸区已正式启动,将推进非洲经贸法律体系逐步完善统一,大幅度降低非洲国家间经贸往来的交易成本,着力建设覆盖非洲 54 个国家 13 亿多人口的统一大市场,推动实现“繁荣、和平和一体化非洲”的发展愿景。世界银行 2022 年报告8预测,非洲大陆自贸区的目标如果完全实现,到 2035 年,非洲极端贫困人口将减少 5000 万,实际收入增长 9%;非洲区域内贸易将增长 109%,对域外国家的出口将增长 32%;非洲吸引的外来直接投资将增长 111%-159%。2023 年 3 月召开的非盟第36 届首脑会议以“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年:加快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实施”为主题,进一步表明非洲国家对自贸区建设的政治意愿强烈,彰显了非洲国家依靠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态度和决心。其次,数字化为非洲大陆实现弯道超车提供新的契机。2020 年 2 月,非盟通过了非洲数字化转型战略(20202030),旨在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非洲经济和社会的包容性发展。近年来,非洲国家着力改善电信网络、提高互联网接入率、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为非洲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在农业方面,数字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将改变非洲传统农业生产和管理方式,构建出互联和智能化的农业生态系统,加速实现农业产量和收入的增长。在能源与矿产领域,非洲正探索使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和传感技术进行能源、矿产勘探,建立数字化生产系统,利用物联网监测地下条件,以改善采矿操作者的安全生产条件。在金融领域,非洲正在利用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等数字金融服务提升其金融业发展。在物流业中,非洲国家正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与物流业逐步融合,降低其物流成本。第三,年轻化的劳动力为非洲经济发展不断提供驱动力和新活力。相比于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挑战,非洲适龄劳动力增长迅速,如能相应提升基础教育及技能培训水平,其人口红利将进一步显现。同时,非洲消费者年龄结构也比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为年轻。年轻消费者倾向于追求时尚新潮的服装、可口的食物、个护产品、高科技产品、品牌产品和高质量产品,这将刺激非洲开拓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更多元化的消费渠道,高品质、多品类的产品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二)中非经贸合作前景展望当前,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将为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合作机遇。中非经贸合作基础稳固,前景广阔。8Echandi,Roberto;Maliszewska,Maryla;Steenbergen,Victor.2022.Making the Most of the African Continental Free Trade Area:Leveraging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Boost Growth and Reduce Poverty.Washington,DC:World Bank38综合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第一,中非友好关系牢不可破,为中非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提供坚实政治保障。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将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总结提炼为“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持公道、捍卫正义,顺应时势、开放包容”,强调这是中非双方数十年来休戚与共、并肩奋斗的真实写照,是中非友好关系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2023 年以来,加蓬总统、刚果(金)总统、科特迪瓦总理等非洲领导人纷纷访华,中国新任外长延续中国连续 33年开年首访非洲的优良传统。中非双边高层交往和政治往来密切,中非政治互信不断增强,战略对接不断深化。第二,中非经济发展向好,中非经贸合作迎来更多契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和态势强劲,各主要国际机构上调对中国 2023 年和 2024 年经济增长预期,反映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与此同时,非洲经济也保持同样复苏势头。IMF 和世界银行近期发布的报告分别预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2023 年经济增速为 3.6%和 3.1%,通货膨胀问题也将得到缓解。未来,随着非盟2063 年议程的持续推进,非洲在工业、农业、电信、数字经济、新基建、绿色能源、金融产业等领域将迎来更多机遇。当前形势下,中非经贸合作的互补性进一步凸显,中国的机电产品、日用品和纺织品等依然契合非洲当前需求,中国稳定恢复的进口需求也将激发非洲经济发展潜力,尤其是中国持续扩大的农产品进口将对非洲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及农村减贫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非洲数字经济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将吸引更多中国企业赴非投资。第三,中非经贸合作正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中非双方正加快落实中非合作“九项工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深入发展。双方将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对接发展规划,共同谋划有利于中非经贸合作深层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框架。中国将稳步扩大自非非资源性产品进口,支持私营企业在中非经贸合作中发挥积极的创造性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扩大对非投资,继续支持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项目,拓展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新能矿等领域务实合作,努力开拓中非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同时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加强对非能力建设和技术转移,助力非洲自主发展。地方对非合作篇 40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综 述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秉持“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积极参与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努力探索中非经贸合作新路径新机制,共同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地方力量。地方是落实中非合作“九项工程”的重要载体。地方政府以全面落实“九项工程”为主线,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回应非方在卫生抗疫、贸易投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诉求,拓展中非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职业教育等新兴领域合作,加强与非方的协调配合,着力推动中非务实合作可持续发展。地方是探索中非合作发展新路径的重要支撑。地方政府通过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政策沟通与战略对接,基于地方与非洲各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及所处发展阶段,结合双方在资源禀赋、经济结构、产业发展等领域的互补性,深度整合优质资源,探索中非经贸深度合作的新机制、新路径,推动新时代中非合作迈向新征程。地方是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的重要主体。各地立足比较优势,推动对非合作纵深发展,围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探索由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助力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湖南、山东、湖北等省份在国家战略指引下,统筹规划、系统布局,依托自身平台、制度、产业等优势,挖掘非洲国家市场潜能、深化对非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对非合作。湖南依托两大国家级平台支撑,以机制创新打造地方对非经贸合作新高地。立足“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两大国家级平台,湖南多举并进推动对非经贸合作,对非贸易多年保持快速增长,总量由 2016 年全国第 16 位,跃居至 2022 年全国第 8 位、中西部第 1 位。湖南积极探索新型易货贸易模式,深化与重点国别的产能合作,稳步实施“非洲出口增长伙伴项目”,大力拓展国际物流新通道,出台地方首个专项对非经贸合作政策,完善市场化对非经贸合作服务体系,依托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形成咖啡、腰果、夏威夷果、可可、辣椒、芝麻等 6 条进口链,加速建设“海陆空”立体化对非国际物流大通道,快速推进“海外仓 市场采购 风险补偿”试点和对非小币种跨境业务试点。一系列机制创新突显湖南打造地方对非经贸合作新高地的决心和毅力。山东搭建企业对非合作保障体系,海外仓建设进一步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山东省制定了山东省对非洲经贸合作行动计划(2022-2024),聚焦“产能合作、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41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设、扩大进口”等 11 项重点工作务实推进,每年出台配套实施方案,搭建企业对非合作保障体系,全力护航企业对非合作发展。山东积极探索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重点培育一批在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发展、多元化服务、本地化经营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海外仓,建设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搭建“线上 线下”商品展销平台,先后组织认定了两批共计 13 家位于非洲的省级海外仓。湖北引领中非创新合作,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非洲农业产业发展。2021 年,中非创新合作中心落户湖北。湖北结合自身科教优势和已有工作基础,在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与非洲国家开展科技合作,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牵头在肯尼亚建设中国第一个非洲援建大型综合性科教机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2022 年组织认定一批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冈比亚(湖北)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莫桑比克(湖北)联丰农业产业合作区、莫桑比克联禾境外经贸合作区广泛开展水稻、蔬菜种植、农业生产、生猪养殖、商贸物流等业务,深入推进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培训推广工作,助力非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42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湖南篇一、湖南省对非合作综述近年来,湖南省践行使命担当,打造地方对非合作新窗口。围绕建立对非经贸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湖南充分发挥“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平台作用,加快构建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两届,汇聚中国与非洲、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各方资源,突出成果分享、政策发布和项目合作,完善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促进中非企业务实对接,成为中非合作论坛经贸举措落实新平台。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着力探索中非经贸合作新路径新模式,致力于建成中国地方对非合作示范高地,成为中非合作“九项工程”的试验田和样板区。博览会与先行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为中非务实合作注入新动能,推动湖南对非贸易快速增长,产能合作稳步推进。2022年全省对非贸易达556.6亿元,全国占比较上年提升0.6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能源矿业、路桥房建、农业开发等优势产业走进非洲,杂交水稻、工程机械等技术和产品有较高知名度,对非援外培训人员超万人。二、湖南省对非贸易情况2021 年,湖南对非贸易总额首次突破 400 亿元,达 403.9 亿元,同比增长 38.5%。2022 年,湘非贸易再创新高,湖南对非贸易总额 556.6 亿元,同比增长 42.8%。近五年,湘非贸易额保持高增长态势,年均增长 32.64%,湖南已成为全国对非经贸合作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表 2-12018-2022 年湖南对非贸易情况单位:万元年度进出口出口进口金额同比(%)金额同比(%)金额同比(%)20181815287.029.2 1100931.0 35.0 714356.0 21.1 20192443461.034.4 1622926.0 47.4 820535.0 14.4 20202883543.0 18.3 1742312.0 7.4 1141231.0 40.2 20214039129.0 38.5 2621679.0 50.5 1417450.0 20.7 43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数据来源:长沙海关湖南主要的非洲贸易伙伴包括南非、尼日利亚、刚果(金)、埃及、加纳、肯尼亚、坦桑尼亚、阿尔及利亚、吉布提和安哥拉等国家。2022 年,湖南与非洲前十大贸易伙伴国贸易总额 340.0 亿元,占湘非贸易总额的 61.1%。表 2-2 2018-2022 年湖南与非洲前十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 单位:万元序号国别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南非908060.5910397.91315152.91463694.91151160.62尼日利亚149413.1216882.4256821.4446121.6607619.33刚果(金)无无无251074.5540504.84埃及107986.2135956.2235772.3232645.3204860.35加纳57276.268546.589860.1127031.2186073.56肯尼亚45034.942850.658702.3104920.2165098.97坦桑尼亚27838.030169.339637.093920.4159802.48阿尔及利亚132376.5173995.967784.6196709.3151844.79吉布提23180.940565.563497.884262.1118409.110安哥拉12851.020057.116110.730401.3114981.0数据来源:中国海关南非是湖南在非洲最大贸易伙伴,2022 年,湖南与南非贸易总额 115.1 亿元,约占湖南对非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此外,湖南与刚果(金)、安哥拉贸易额增长迅猛,2022 年分别同比增长115%、278%。截至 2022 年,湖南已拓展至与非洲所有国家保持贸易往来,对非外贸企业共有3017 家,同比增加 20.8%。其中,贸易规模 10 亿元以上的企业新增 1 家,达 4 家;1 亿元以上的企业新增 31 家,达 96 家。(一)对非出口近年来,湖南对非出口增长迅猛。2022 年,湖南对非出口额 408.6 亿元,同比增长 60.7%。出口市场主要有尼日利亚、南非、埃及、加纳、肯尼亚、坦桑尼亚、阿尔及利亚、吉布提等国家,年度进出口出口进口金额同比(%)金额同比(%)金额同比(%)20225566405.0 42.8 4086303.0 60.7 1480100.0 9.3(续表)44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2022 年湖南对前十大非洲国家出口额合计 229.6 亿元,占湖南对非出口总额的 56.2%。从商品种类来看,湖南对非出口以钢铁制品、家具、电机、人发制品等为主。表 2-3 2022 年湖南对非出口前十大国家 单位:万元序号国别出口金额1尼日利亚597535.42南非529950.03埃及209268.54加纳186775.85肯尼亚166454.86坦桑尼亚165059.47阿尔及利亚152203.98吉布提119880.49安哥拉85266.110摩洛哥83637.0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表 2-4 2022 年湖南对非出口主要商品 单位:万元序号出口商品名称出口金额1钢铁制品425870.62家具;寝具、褥垫、弹簧床垫、软坐垫及类似的填充制品;未列名灯具及照明装置;发光标志、发光铭牌及类似品;活动房屋383891.83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354071.74已加工羽毛、羽绒及其制品;人造花;人发制品352840.15钢铁291492.46鞋靴、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286626.17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零件243551.58车辆及其零件、附件,但铁道及电车道车辆除外193717.645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数据来源:中国海关(二)自非进口2022 年,湖南自非进口额 148.0 亿元,同比增长 9.3%。湖南自非进口的来源国较为集中,主要有南非、刚果(金)、塞拉利昂、马达加斯加、安哥拉、尼日利亚、赞比亚、毛里塔尼亚、加蓬、科特迪瓦等。2022 年,湖南自非洲前十大进口来源国进口额合计 142.2 亿元,占湖南自非进口总额的 96.0%。表 2-5 2022 年湖南自非进口前十大国家单位:万元序号国别进口金额1南非644517.1 2刚果(金)499470.8 3塞拉利昂82778.9 4马达加斯加33844.1 5安哥拉30328.4 6尼日利亚29692.6 7赞比亚29270.7 8毛里塔尼亚26457.9 9加蓬26062.9 10科特迪瓦19098.0 序号出口商品名称出口金额9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150552.810塑料及其制品149675.911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143475.212皮革制品;鞍具及挽具;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容器;动物肠线(蚕胶丝除外)制品129356.113陶瓷产品106291.414玩具、游戏品、运动用品及其零件、附件102449.715玻璃及其制品95314.8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续表)46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湖南自非洲进口的产品集中度较高,主要为各类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2022 年,湖南自非进口前五大商品金额 138.04 亿元,占湖南自非进口总额的 93.26%。表 2-6 2022 年湖南自非进口主要商品 单位:万元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近年来,湖南扩大了对非洲非资源性产品的进口,目前已形成咖啡、腰果、夏威夷果、可可、辣椒、芝麻等 6 条非洲非资源性产品进口链,打通了产地直采、仓储、物流、加工、设计包装、展销、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已培育百余款产品上市。其中,非洲精品咖啡进口量已达到 1000 吨,乌干达干辣椒年采购量将高达 5000 吨。同时,湖南省商务厅与长沙海关共同开展了 17 个非洲国家食品安全体系研究,推进非洲优质非资源性产品市场准入,支持湖南进口卢旺达干辣椒、肯尼亚活龙虾和非洲茶叶。序号进口商品名称进口金额1矿砂、矿渣及矿灰793424.22其他贱金属、金属陶瓷及其制品331225.93铜及其制品136213.74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贵金属、包贵金属及其制品;仿首饰;硬币78358.95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矿物蜡41166.86镍及其制品31281.57橡胶及其制品18984.78盐;硫磺;泥土及石料;石膏料、石灰及水泥6724.69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3185.610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或柑橘属水果的果皮2363.911无机化学品;贵金属、稀土金属、放射性元素及其同位素的有机及无机化合物2147.912生皮(毛皮除外)及皮革1885.013含油子仁及果实;杂项子仁及果仁;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1807.814木及木制品;木炭1055.515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757.247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三、湖南省对非投资情况(一)对非直接投资受益于两大国家级对非合作平台,湖南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海外布局,大批湘企正大步向非洲迈进。目前,湖南在非洲共设立境外企业 152 家,累计中方合同投资额 12.5 亿美元,覆盖非洲29 个国家和地区。截至 2021 年底,湖南对非直接投资存量 16783.2 万美元,主要分布在坦桑尼亚、赞比亚、卢旺达、刚果(布)、阿尔及利亚、刚果(金)、贝宁、尼日利亚、肯尼亚和马达加斯加十个国家,合计占湖南对非直接投资存量的85.5%。其中,湖南对坦桑尼亚、赞比亚、卢旺达直接投资存量最多,分别为 3813.5 万美元、1813.0 万美元和 1544.1 万美元。表 2-7 截至 2021 年底湖南对非直接投资存量主要国家单位:万美元序号国别直接投资存量1坦桑尼亚3813.52赞比亚1813.03卢旺达1544.14刚果(布)1369.05阿尔及利亚1368.06刚果(金)1333.37贝宁1062.08尼日利亚992.09肯尼亚651.710马达加斯加401.0数据来源:湖南省商务厅2022 年,湖南新增对非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肯尼亚、乍得、刚果(金)、加纳、摩洛哥和南非等国家。其中,尼日利亚作为湖南对非经贸合作的重要伙伴之一,湖南对其新增直接投资 547.6 万美元,位居非洲国家吸引湖南直接投资首位;得益于农业、矿业领域双边合作的开展,马达加斯加、加纳跻身湖南新增对非直接投资前十国家名单内。48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表 2-8 2022 年湖南新增对非直接投资主要国家单位:万美元序号国别新增直接投资额1尼日利亚547.62阿尔及利亚102.03马达加斯加60.04肯尼亚37.65乍得31.66刚果(金)30.07加纳29.08摩洛哥7.09南非4.8数据来源:湖南省商务厅从行业分布来看,建筑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作为湖南传统优势行业,仍是湖南对非直接投资的重点产业。截至 2021 年底,湖南对非建筑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存量分别为 7724.4万美元、3186.9 万美元、2814.0 万美元,占湖南对非直接投资存量的 46.0%、19.0%、16.8%。表 2-9 截至 2021 年底湖南对非直接投资主要行业单位:万美元序号行业直接投资存量1建筑业7724.42采矿业3186.93制造业2814.04农、林、牧、渔业1969.75批发和零售业740.5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47.6数据来源:湖南省商务厅49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二)对非投资新路径新模式湖南立足产业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投资带贸易、投资带工程、外经促外贸”的新路径新模式,开展农业、矿业、制造业等领域的对非投资合作,大力策划对非投资重点培育项目,鼓励在非设立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支持在非经贸合作园区建设。依托重点项目,整合省内相关产业上下游资源,建立以重点项目为核心、以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为纽带的抱团发展机制,联动湖南工程承包企业促进非洲产业发展,扩大湘非产品进出口渠道和规模,从而构建非洲国家与湖南新的产业经济循环,带动湖南产品、装备、技术、服务、品牌、标准走进非洲。以“科特迪瓦 湖南”农产品加工和贸易项目为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5 个农产品工厂,其中境外 11 个初级加工工厂,境内 4 个精加工工厂。项目投资总额约 3.91 亿美元,其中境外加工厂投资额约 1.96 亿美元,境内加工厂投资额约 1.95 亿美元。正式投产后,预计橡胶、棕榈油、籽棉三类初级产品的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 40 万吨、30 万吨和 20 万吨,相关产品将全部运回国内。该项目是以对非投资为核心、带动对外承包工程和双向贸易抱团发展的创新与探索,通过项目主体投资、配套企业跟进的方式,扩大了湖南对科特迪瓦优质农产品的进口,带动了湖南工程企业承揽项目工程,形成“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良性循环。四、湖南省对非承包工程情况非洲是湖南境外承包工程的重点地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湖南准确识变、积极应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1 年,湖南对非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83267.6万美元,同比增长 22.5%,新签合同额 9867.7 万美元;2022 年,湖南对非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0875.4 万美元,新签合同额 57353.6 万美元,较上年增加 4.8 倍,彰显了“建造湘军”的实力,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了坚实的湖南力量。表 2-10 2018-2022 年湖南对非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情况单位:万美元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新签合同额82862.7112794.852204.49867.757353.6增长率(%)2.336.1-53.7-81.1481.2数据来源:湖南省商务厅50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湖南工程承包业务分布在 25 个非洲国家和地区。2022 年,湖南对非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为科特迪瓦、马里、加纳、乍得、刚果(金)、贝宁、尼日利亚、几内亚、埃及和阿尔及利亚,共计完成营业额 32356.7 万美元,占湖南在非工程承包完成营业总额的 79.2%。表 2-112022 年湖南对非承包工程主要国别单位:万美元序号国别完成营业额1科特迪瓦6783.8 2马里3676.0 3加纳3200.5 4乍得3179.7 5刚果(金)2956.5 6贝宁2878.0 7尼日利亚2871.2 8几内亚2518.2 9埃及2257.8 10阿尔及利亚2035.0 数据来源:湖南省商务厅此外,湖南在南苏丹和莫桑比克的工程市场取得了新的突破,2022 年新签合同额分别为22653 万美元和 18780 万美元,分别占 2022 年湖南在非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的 39.5%和 32.7%。五、湖南省对非经贸合作开放平台(一)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是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中非合作“八大行动”的首条具体举措,是中国首个国家级对非经贸合作平台,由中国商务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博览会长期落户湖南,已于 2019 年和 2021 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习近平主席向第一届博览会亲致贺信,希望中非双方以中非经贸博览会为平台,积极探索合作新路径,开辟合作增长点,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前两届博览会吸引了 53 个非洲国家、10 余个国际组织、31 个中国地方省区市、29 个中央部委、200 余家央企及子公司、上千家中非企业、商协会和金融机构参会参展;累计签约合作项目或合作协议 216 个,涉及金额 430.2 亿美元,办会成果成效务实丰硕,已成为中非合作论坛经贸举措落实的新平台和中国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的新窗口。51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于 2023 年 6 月 29 日至 7 月 2 日在长沙举办,以“共谋发展、共享未来”为主题,贝宁、刚果(金)、马达加斯加、马拉维、摩洛哥、莫桑比克、尼日利亚、赞比亚等 8 个非洲国家担任主宾国,山东省、湖北省担任主题省。会期内共举办重大活动、高端活动、经贸对接、专题研讨、配套活动等各类活动超 40 场,议题涵盖绿色基建、海关检疫、医药卫生、农食产品、轻工纺织、产业园区、妇女青年、职业教育等多个合作领域。主展馆设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包括综合展示馆、非洲企业和商品馆、中国企业和商品馆、中国地方省区市馆、内外贸融合馆和 1 个室外展区,展览面积达 10 万平米,较上届增加近 3 万平米;首次设立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展、中非妇女创新创业成果展。分展馆设在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湖南高桥大市场),共设“1 3”四个展区,其中,“1”为中非经贸博览会线下常设展馆,“3”为湖南出口产品集聚区、中非经贸数字化产业园和非洲咖啡交易中心,让博览会“持续精彩、永不落幕”。(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在华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就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提出“九项工程”中“贸易促进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湖南自贸试验区的三大战略任务之一。先行区着力建设对非经贸合作交流长效机制,积极探索中非经贸合作新路径新模式。当前,湖南省在中非经贸合作方面正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性尝试。具体举措包括:(1)探索对非贸易新模式,以货物交换和本币结算为基础,推进信息汇总、货物跨境、资金不跨境的新型易货贸易模式,目前已支持企业与非洲 4 国开展 12 单“一对一”易货贸易,通过出口种子、厨具、建材和储能设备,换回西柚、云母、锂辉石和木材。(2)实施重点国别产能合作计划。聚焦农业、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基础设施、跨境电商等领域,构建面向重点国家的项目库,与部分非洲国家开展投资带贸易、外经促外贸、援外引工程投资等融合式、带动式合作,深化与重点国别的产能合作;支持种业企业在非洲 16 国成功试种杂交水稻,并在 11 国开展育种、高产示范、规模化种植和技术转让合作,实现杂交水稻商业化;全面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承建塞内加尔竞技摔跤场、阿尔及利亚南北高速公路、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等一批项目;在非洲重点地区、重要港口和节点城市推进海外仓、集货仓体系建设。(3)实施“非洲出口增长伙伴项目”,优先推荐博览会签约意向项目的非洲农产品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的检验检疫规范化、标准化,促成肯尼亚水产品、卢旺达干辣椒、马达加斯加香草荚、塞舌尔黄芪金枪鱼实现市场准入。(4)完善航空货运、铁海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海陆空”立体化国际物流大通道。畅通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以株洲为主集结中心,构建从湖南及周边经济腹地到非洲国家“端到端”的全程物流通道,首期涵盖非洲 11 个枢纽海港和 20 条至非洲内陆的公路和铁路;构建湘非航空运输网络,相继开通长沙至肯尼亚内罗毕的客运航线和长沙至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52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贝巴的货运航线;优化湘沪非江海联运通道,提升岳阳城陵矶港至非洲的接力航线效率。(5)出台地方首个专项对非经贸合作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对非进口,支持非洲优质产品产业链建设。完善市场化对非经贸合作服务体系,依托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着力构建市场化中非经贸综合服务平台,依托湖南援外培训优势及中非经贸产教联盟等平台打造中非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示范基地。(6)以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建设运营为核心,扩大非洲优质产品进口,培育面向国内市场,涵盖采购、仓储、物流、加工、展示销售、供应链金融的全产业链。(7)举办非洲产品直播电商节、非洲好物网购节等专场活动。(8)利用高桥大市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政策,在非洲国家批发商聚集区设立海外仓,以“前展后仓”模式开展二次批发,推动“中国造”商品走进非洲。(9)开展对非小币种跨境业务试点,打通中非之间资金流通闭环,已开通对南非、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博茨瓦纳、赞比亚 6 个非洲国家的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完成全国首笔肯尼亚先令汇至中国并兑换成人民币的业务等。在此基础上,湖南省正积极推进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着力在优化中非贸易结构、培育贸易新业态、深化产能合作、促进金融物流服务创新、密切智库人文交流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力争打造推动中非经贸合作转型升级的新平台。六、湖南省对非经贸合作前景展望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会议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擘画了新蓝图、注入了新动能。湖南将进一步增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使命担当,立足“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平台效应,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主动承接、全面落实好“九项工程”,推动地方对非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产业共兴,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方向迈进。湖南对非经贸合作将在关键性机制创新领域实现更多突破。中非经贸合作彼此需求强烈,潜力巨大,但“引进来”和“走出去”仍存在政策局限和瓶颈问题。湖南将针对中非合作的难点痛点关键点,大胆推进创新试点,攻关突破、先行先试,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第一,推动建立由商务部牵头、相关部委和湖南省共同参与的先行区部省联席会议机制,针对中非经贸重要专题进行磋商协调,将先行区打造成为承接国家对非合作重点项目、重大试点和政策创新的保障平台与实践载体。第二,探索新型易货贸易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分步实施、流程规范、风53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险可控的原则有序推进新型易货贸易试点。出台新型易货贸易监管细则,搭建集信息发布、交易撮合、贸易服务、数据分析、金融支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对多”新型易货贸易数字化平台,聚焦重点国家、重点产品,推动中国工业制成品、日用消费品与非洲国家非资源性产品之间的易货,探索产品换工程、产品换投资等模式。第三,探索中非经贸供应链金融机制。建立中非经贸供应链金融平台,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为中非经贸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并纳入风险代偿补偿机制。探索便捷低成本的项目融资方式,支持担保机构和银行为企业提供低成本担保融资,完善风险联控机制,建立互助联保机制,防范和化解信贷融资风险。第四,探索中非商事仲裁和调解机制。积极融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合作联盟,探索建立国际商事仲裁院暨商事调解中心,加强与国内知名的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和调解机构合作,支持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在自贸试验区运营,为区内企业提供“事前预防、事中调解、事后解决”全链条商事法律服务。推进“诉调对接”和“调仲对接”,建立公正高效便捷的中非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商事法律综合服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第五,探索建设中非经贸合作全业态数字化平台。围绕中非经贸业务全链条,组织技术研发团队,提供数据互享和互信,推动对非经贸合作企业数字化,带动非洲企业数字化发展。充分发挥湖南国际化经营服务平台(EHN)作用,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走进非洲市场。湖南对非经贸合作将在项目落地可持续发展层面取得更多成效。第一,积极推动产能合作。湖南对非经贸合作以投资带贸易、外经促外贸、援外引工程投资等方式向前推进,此种模式下的项目建设周期长,但长期性、综合性效益突出,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探索,湖南与非洲合作伙伴在项目落地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未来合作中,湖南首先将围绕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启动先行区建设,完成国别研究及产业分析,积极推动与重点非洲国家的产能合作。第二,重点培育引进对非市场主体。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非洲市场、创新能力强、具有产业特色的“隐形冠军”;着力引进深耕非洲市场的“三类 500 强”企业和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对总部企业、中非特色跨境产业链、大宗商品集散交易加工、对非本币结算贸易、投融资、跨境金融、跨境电商、跨境物流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和符合先行区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给予支持。第三,支持企业抱团开拓非洲市场。鼓励企业在先行区内设立投资平台,投资与中非契合度高、市场互补性强的农业、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带动产业链走进非洲;支持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导,开展对非投建营一体化试点;加大对境外非洲产业园区的支持力度,推动提质增效。第四,搭建境内外综合服务体系。深化与非洲国家的友城合作,促进经贸往来与项目对接。在非洲重点地区、重要港口和节点城市布局海外仓、中转仓、保税仓、营销中心。拓展和优化驻地服务,加强与驻非使领馆、非洲华人社团、非洲本地行业协会等的合作,提供从信息搜集、对接撮合到项目落地的全链条双向经贸服务。第五,发挥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研究会作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开展中非经贸合作研究,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研究成果转化平台、中非经贸交流合作平台、项目开发撮合平台。探索面向重点国别的项目开发机制。第六,打造中非经贸人才智库体系。发挥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作用,广泛吸引海内外中非经贸高端人才,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依托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承接和实施对非人力资源培训,探索建设中国(湖南)对非援外培训基地,为中非经贸可持续发展输送和培养复合型经贸类人才。随着针对项目落地而采取的举措逐步实施,湖南对非经贸合作项目的综合效益将日益凸显。54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湖南对非经贸合作将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随着博览会和先行区相继落户,湖南在地方对非经贸合作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主动作为创新了一系列对非经贸工作机制和举措。当前迈入了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湖南将基于与非洲经贸合作的良好基础,继续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为服务湘非经贸合作打造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继续发挥重点产业和企业契合非洲目前实际需要的优势,深入推动优势产业、产能和产品走进非洲,不断扩大对非贸易、投资和工程;继续发挥湖南因为成功举办博览会而在非洲拥有的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优势,密切开展高层交往和各种活动、工作交流,与非洲驻华使馆和非洲国家政府全面建立良好的沟通交往渠道;继续发挥作为承担国家援外培训任务最多省份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对非合作资源,推动更多企业走进非洲、更多项目落地非洲,最终实现湖南在对非经贸合作领域取得新的更大成就,打造地方对非经贸合作高地,推动中非合作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55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山 东 篇一、山东省对非合作综述山东省主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度参与中非合作“九项工程”,全力推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对非洲经贸合作持续走深走实。2021 年,山东省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制定了山东省对非洲经贸合作行动计划(2022-2024),之后每年配套实施方案,聚焦“产能合作、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进口”等 11 项重点工作务实推进。特别是在近三年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影响的大环境下,山东省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实现了对非经贸稳定发展。2022 年,山东省对非洲进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 300 亿美元大关。近三年非洲对山东省实际投资 1 亿美元,山东省对非洲投资 3.8 亿美元,对非洲地区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81.8 亿美元。非洲地区省级境外合作园区达到 6 家,境外省级海外仓 13 家,境外自办展 4 个。二、山东省对非贸易情况2022 年,山东对非洲进出口贸易额 305.5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占全国比重 10.8%。从近年来山东对非贸易情况来看,除 2020 年受疫情影响出现大幅下降外,其他年份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21 年,山东省政府面对疫情迅速采取应对之策,印发山东省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2 年),提出实施贸易畅通、优进优出、外贸新业态提升、贸易产业融合四大行动 10 项举措,当年对非贸易额净增 80 亿美元,增长 37.7%。2022 年对疫情期间出台的支持外贸外资企业的政策措施进行优化集成,梳理出 32 条务实有效的“干货”政策措施,发布了 全省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措施清单,对非贸易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仍然实现了平稳增长。表 2-122016 年-2022 年山东对非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年度进出口出口进口金额同比%金额同比%金额同比 16年139.5-79.2-60.3-2017年212.352.282.13.7130.2115.956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一)对非出口2022 年,山东对非洲出口 186.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4%,高于全国增幅 0.2 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 11.3%。出口市场主要有尼日利亚、南非、埃及、坦桑尼亚、肯尼亚、加纳等国家。从出口商品种类看,运输工具、钢材、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新的充气橡胶轮胎、机械设备等 5大类商品出口占比达到全省对非洲出口总额的 70%。其中,运输工具同比增长 33.6%。表 2-132022 年山东对非出口主要国家国别出口金额(万美元)尼日利亚253466.5南非225667.0埃及166193.0坦桑尼亚111398.1肯尼亚108194.7加纳100307.3吉布提69543.3阿尔及利亚64302.3塞内加尔56678.4莫桑比克53081.3多哥51795.2安哥拉51353.2几内亚44220.4年度进出口出口进口金额同比%金额同比%金额同比 18年269.426.994.515.1174.926.92019年267.9-0.6101.87.8166.1-5.02020年212.1-20.8110.78.7101.4-38.92021年292.137.7168.151.8124.022.32022年305.54.2186.411.4119.1-5.4(续表)57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表 2-142022 年山东对非出口主要商品序号出口商品名称出口金额(万美元)1运输工具254701.22钢材203341.3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85765.24新的充气橡胶轮胎169186.95机械设备168811.16金属制品121797.47电器及电子产品86325.28塑料制品50504.59服装及衣着附件43151.410未锻轧铝及铝材32295.611鞋类30301.712陶瓷产品28251.613杀虫剂、除草剂及类似品27360.114家具及其零件26743.115胶合板及类似多层板23792.916平板玻璃17301.6(二)自非进口2022 年,山东自非洲进口 119.1 亿美元,同比下降 5.4%,占全国比重 13.9%。进口来源国主要有几内亚、安哥拉、刚果(布)、赞比亚、南非等国。从进口品类来看,原油、铝矿砂、铜材、天然橡胶、铜矿砂、棉花等 12 大类资源能源性产品合计占全省自非洲进口总额的 84%,同比下降 4.3%。其中,原油进口下降 31.8%,铁矿砂及其精矿、粮食分别下降 22.9%和 44.2%。铝矿砂及其精矿、未锻轧铜及铜材、天然橡胶三类产品进口则出现大幅增长,分别增长 59.7%、99.1%和 41.1%。58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国别进口金额(万美元)几内亚322828.7安哥拉309403.9刚果(布)162122.7赞比亚103457.3南非62633.7科特迪瓦29226.0苏丹26324.5阿尔及利亚22671.9莫桑比克20760.9加蓬16372.0刚果(金)14783.1埃及11728.6乍得10832.8吉布提9672.8表 2-152022 年山东自非进口主要国家表 2-162022 年山东自非进口主要商品序号名称累计进口金额(万美元)1原油479819.82铝矿砂及其精矿322808.03未锻轧铜及铜材115158.14天然橡胶(包括胶乳)29842.15铁矿砂及其精矿27973.16棉花15213.27铜矿砂及其精矿7791.18铬矿砂及其精矿6319.89饲料用鱼粉3122.610锰矿砂及其精矿2904.159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三)在非展会近年来,山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境外百展计划”,面向非洲地区开拓新兴市场,综合考虑非洲大陆整体市场布局、现有展会的历史沿革、各国优势产业资源领域等多重因素,在与中国双边贸易过百亿、GDP 过千亿的南非、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创展布局。疫情之前,山东在全国率先创办了尼日利亚(拉各斯)中国商品展和肯尼亚国际工业展两个山东商品主题展,开创了在非洲举办自主品牌展会的先河。2020 年,疫情爆发后,作为自办展的肯尼亚国际工业展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对境外展会的严重冲击,首创了“线上 线下”办展模式,迎难而上办展,成为 2020 年肯尼亚乃至东非第一个以“线上 线下”模式举办的实体展会。2021 年,全省境外展会迅速复制推广肯尼亚展成功经验,采用“线下展品展示 现场专业人员服务 线上视频/语音洽谈 常年展厅展示”等办展服务新模式,面向非洲地区组织了 170 余家企业参展,达成意向成交额 6500 多万美元。2022 年,为更好释放贸易展会带动效果,山东继续在非洲增加展会批次,扩大展会规模,其中自办展达到 4 次,并积极推广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前店后仓等外贸新业态,全年共组织参展企业 317 家,接待各国客商 2.8 万人次,线上视频对接 5687 场次,现场及意向成交额 8000 多万美元。(四)在非海外仓 近年来,山东企业在非洲建设了各类国际营销服务网点,其中公共海外仓 23 个、自用海外仓 9 个,公共海外仓累计面积逾 18 万平方米。2021-2022 年,山东选取了部分专业海外仓予以重点培育,先后组织认定了两批省级仓,其中,位于非洲的省级海外仓共认定了 13 家,分布于坦桑尼亚、肯尼亚、南非、加纳、阿尔及利亚等国,服务于建材、五金、机械、医疗等领域。(五)对非易货贸易为解决 B2B 出口跨境结算不畅、利润回流不易、结算不落地、境外货币兑换困难等对非洲贸易难点痛点问题,青岛自贸片区组织山东省跨境易货贸易协会和青岛易货易成跨境易货贸易有限公司,于 2022 年先行先试完成两票新型易货贸易业务,成功打通了尼日利亚、肯尼亚两个国家的易货贸易通道,并完成国内首票通过新型易货贸易方式申请的出口退税,新型易货贸易额居全国第二位。三、山东省对非投资情况(一)对非直接投资2022 年,全省备案核准对非洲地区投资企业(机构)36 家,中方备案核准投资 17.3 亿美元,60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同比增长近 9 倍,主要分布在几内亚、埃及、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实际对非投资 1.1 亿美元,同比增长 47.8%,主要投向尼日利亚、安哥拉、莫桑比克、莱索托、肯尼亚等国家。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农业种植、渔业加工、采矿纺织、化工、建材、家电、家具、食品、造纸、机械、商贸、地产、仓储、物流等行业。表 2-172016-2022 年山东对非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万美元年度备案投资实际投资企业数金额同比%金额同比 16年68155872.5-4618.1-2017年3429891.9-98.18149.276.52018年5120636.1-31.014696.680.32019年4935545.072.22875.3-80.42020年3929421.1-17.319994.6595.42021年3917459.1-40.77281.8-63.5862022年36172685.8889.110761.447.8(二)在非经贸合作园区在山东省 16 家国家级和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在非洲的经贸合作区共 6 家,占比达到37.5%。2022 年,6 家非洲境外合作园区累计投资 2.6 亿美元,总产值 12.7 亿美元,带动山东省内货物出口 6.3 亿美元。中国苏丹农业合作开发区位于苏丹共和国格达立夫州,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规划面积 2.2 平方公里,是以农作物种植、加工、深加工以及农业科技、农资贸易、农机服务等为主的农业综合园区。目前,园区内棉花自主种植及合作种植面积达 13 万亩,种植示范区已覆盖苏丹四大灌区其中之二;建成当地最先进的棉花加工厂三座,年加工能力可达 4.5 万吨皮棉;建成当地最先进的种子加工厂两座,每年可加工棉花种子 1500 余吨,占苏丹全国规模化棉花种子加工总量的 60%以上。2017 年 8 月,园区入选中国首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赞比亚农产品加工合作园区位于赞比亚东方省,由青岛瑞昌棉业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 0.64平方公里,设有奇伯特(Chipata)和佩陶克(Petauke)两处园区。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园区已累计完成各类基础设施投资2176万美元,建成厂房、仓储、办公及生活用房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具备园区运营及入区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水、电、交通运输等配套条件,已吸引 5 家中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入园。61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海信南非综合产业园位于南非西开普省开普敦市的亚特兰蒂斯区,由海信集团和中非发展基金共同投资,占地 10 万平方米,于 2013 年建成投产。厂房面积 3.2 万平方米,累计投资 4104万美元,冰箱年产量 50 万台以上,电视年产能 80 万台以上。园区给当地创造了 800 个直接就业机会,并通过发展物流、可再生资源回收、安保公司、保洁服务等配套行业创造 4700 多个间接就业机会。2022 年 4 月,海信南非工厂 55CM 冰箱首次交付英国市场,这不仅是“南非制造”的海信家电首次出口欧洲市场,也是整个南非家电制造业首次批量向欧洲出口产品,标志着海信南非工厂产品质量控制水平达到了欧盟标准的新高度。安哥拉奥德工业园由山东奥德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于 2018 年 10 月,位于安哥拉共和国本戈省丹德市,紧临国道、宽扎河,距离深水港丹德港口 4 公里、大西洋海岸 2 公里。园区定位为陶瓷原土矿为主导的资源利用型综合园区,已实现“五通一平”,并获得粘土、长石、石英等矿权证 11 个。规划占地面积 6000 亩,目前已开发 1300 亩,正在开展二期招商规划,现有陶瓷、纸箱、物流、矿业、气站、熔块、造纸、家具等 10 多家入园企业,陶瓷砖、陶瓷色釉料等 3 项产品填补安哥拉国家产业空白。截至 2022 年底,园区总投资已达 5000 万美元,累计为安哥拉当地提供 2000 余人就业机会,累计为当地助学、修公路、疫情防控、社区责任等捐资捐物折合人民币1000 多万元。2022 年 7 月 21 日,奥德工业园被列入安哥拉丹德国家自贸区规划一期核心区域。尼日利亚大众工业园创建于 2003 年,由山东中洋实业集团公司投资,位于尼日利亚翁多州奥莫托肖市。园区定位为资源型综合境外经贸合作区,以生态循环林业产业为主导,进行林业产业原材料深层次循环化生产,同时吸引相关配套的林畜牧养殖、物流、酒精、甲醛、水泥、沥青等建材相关产业。总投资 8056 万美元,规划建设 6000 亩园区土地和 18 万亩种植林地,共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以林业相关制造业为主导,已实现“五通一平”,二期计划投资 3000 万美元。已有来自中国山东及其他省份木业板材、化工、酒精、甲醛、木浆造纸、陶瓷砖、石膏板、林业、发电、供热、物流、国际贸易、海外仓等行业 20 多家企业入园,陶瓷砖、造纸、甲醛、石膏板、酒精等 6 项产品填补尼日利亚国家产业空白。坦桑尼亚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综合服务合作区位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距尼雷尔国际机场 14.8 公里,毗邻市区金融商业中心,实施主体为威海华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区规划有东非商贸物流中心、展销中心、海外仓以及机场保税仓四个功能区块,总面积 11.7 万平方米。构建形成大型商业综合体 海外展销 海外仓 保税物流 跨境电商的“五位一体”赋能,集线下交易、展览展示、通关、仓储物流、跨境电商、金融服务“一站式办理”的境内外综合服务体系。园区已完成展销中心的建设、5850 平方米海外仓的建设、核心建设项目单体 50%的主体建设、连接园区主通道的当地最大的 Ubungo 立交桥建设,机场保税仓已开始建设。目前,合作区已入驻企业 170 多家,展销中心、海外仓已投入运行,提供常年展示服务,满足仓储展示需求。2020年,坦桑尼亚政府将该园区列为国家旗舰项目。62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三)对非合作重点产业情况山东省对非合作重点产业作遍布农业、渔业、矿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在农业领域,青岛瑞昌棉业在马拉维、赞比亚、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等国设立 7 个轧花厂、2 个种子加工厂和 2 个榨油厂,耕种土地数十万公顷,惠及当地农户 20 余万,逾 100 万人受益。山东高速集团在苏丹建设中国首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锦昉棉业在津巴布韦等国投资从事集棉花种植、收购、加工、运输、销售项目。在渔业领域,威海荣成市富顺渔工贸有限公司利用 10 年时间在毛里塔尼亚投资建设了鱼粉、鱼油加工生产线,罐头沙丁切段生产线,鱼粉废水再生产鱼溶浆生产线,以及急冻加工车间、冷冻储存物流库、冷海水低温储鱼罐和可停泊大型作业渔船的桩式水泥混凝土渔业码头,形成了集捕捞、加工、仓储物流和码头服务为一体的渔业产业链。山东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在摩洛哥和加纳的远洋渔船已达 13 艘,烟台开发区渔港发展有限公司在塞拉利昂、青岛红熙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在坦桑尼亚等国从事渔业合作项目。在矿业领域,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投资 14 亿美元,在几内亚从事赢联盟西芒杜铁矿项目。济南域潇集团在莫桑比克耕耘多年,不断扩大锆钛矿矿权、勘探、开采等领域的投资业务。在制造业领域,中国重汽在非洲已建成 10 个代表处、24 个办事处、近百个营销网点、200 个海外服务站,在尼日利亚、南非、肯尼亚等国建立了合资公司,并通过技术合作、实物投入等方式在摩洛哥、尼日利亚等 6 个国家实现了 CKD 组装,2022 年对非洲出口市场占有率60%以上;青岛海信在南非、海尔智家在埃及从事家电及智能家居生产项目,海信家电在南非的市场占有率接近 30%。在服务业领域,青岛佑兴集团在安哥拉投资建设了 10 个家具家居用品综合大卖场,90 家手机数码门店,成为安哥拉当地最大的连锁品牌之一,雇用了超过 2000 名当地员工。四、非洲对山东投资情况2022 年,非洲在山东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47 家,对山东实际投资 1528 万美元,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的 0.07%。从外资来源地看,主要集中在喀麦隆、塞舌尔、毛里塔尼亚、加纳等国。表 2-182016-2022 年非洲对山东投资情况单位:万美元年度企业数实际使用外资个数同比%金额同比 16年10-54.61105.020.52017年20100.01544.039.72018年3995.010120.0555.42019年4515.41691.0-83.32020年7464.45366.0217.363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五、山东省对非承包工程情况非洲是山东境外承包工程重要市场,历年来占据全省对外承包工程的五分之一以上。近年来,近年来,受非洲多国基础设施可持续融资模式尚未形成,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叠加,全省对非工程承包劳务步入持续深度调整期。2022 年,山东省对非洲地区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32.4 亿美元,同比下降 26.9%;完成营业额 24.8 亿美元,同比下降 5.8%。表 2-192016-2022 年山东对非承包工程情况单位:万美元年度对外承包工程外派劳务合同额同比%营业额同比%人数同比 16年430014.013.8407590.0-1.11332120.42017年579905.034.9383953.0-5.811006-17.42018年624274.07.7379528.0-1.28771-20.32019年334059.0-46.5318264.0-16.18307-5.32020年223992.0-32.9308130.0-3.22027-75.62021年442415.097.5262733.0-14.75364164.62022年323623.0-26.9247560.0-5.8238155.6年度企业数实际使用外资个数同比%金额同比 21年8312.23308.0-38.42022年47-43.41528.0-53.8(续表)64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湖北篇一、湖北省对非合作综述湖北省对非合作起步早、领域广,在科技、产能、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成果丰硕。自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湖北与非洲有更多合作、互利共赢,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推动中非经贸合作走深走实。近年来,湖北省对非合作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进出口贸易成果丰硕,2022 年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接近50%,贸易结构得到优化,近年来向非洲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逐渐增多。二是产能合作持续深化,重点合作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在建筑业、制造业、农业等领域深入开展产能合作,贸易与投资相结合,多模式多元发展,合作主体从政府主导发展为多主体多渠道共同参与,并着力打造境外经贸合作区。三是工程承包项目深耕非洲,项目影响力逐步提升。湖北省以非洲市场为重点,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资金优势,高质量参与非洲工程建设项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中非合作贡献湖北力量。二、湖北省对非贸易情况(一)对非贸易概况从对非进出口额来看,湖北对非贸易稳步上升。2020 年,进出口总额 89 亿元,同比下降 9.4%;2021 年,进出口总额 248.3 亿元,同比增长 38.2%;2022 年进出口总额 367.3 亿元,同比增长49.3%。从市场开拓方式来看,双线开拓国际渠道更加多元。一是线上数字赋能,展会模式不断创新。2022 年在“楚贸通”平台举办“荆楚云展”非洲汽配和医疗专场 2 场,组织全省 85 家企业参展,推动企业与优质线上展会精准对接,帮助企业足不出户拓市场获订单。二是线下精准服务,支持企业开拓非洲市场。组织全省企业参加中非经贸博览会、进博会、广交会等重大经贸博览会,帮助企业挖掘国际合作商机,拓宽全省对非投资合作渠道。(二)贸易国家分布 湖北省对非出口国家布局广泛而均衡,进出口国家近年来以南非为主,除 2022 年尼日利亚出口额跃升到第一以外,2020 及 2021 年进出口额、2022 年进口额排名第一的均为南非。主要出口国包括尼日利亚(占比 13%)、加纳(占比 9%)、南非(占比 12%)和埃及(占比 9%)。进口国较为集中,主要是南非(占比 38%)、安哥拉(占比 31%)、刚果(金)(占比 16%)。65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三)贸易产品分类近年来,湖北省向非洲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逐渐增多,产品结构得到优化。湖北省对非出口商品主要包括钢铁(占比 29%)、电机电器设备(14%)、机械设备,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汽车等。进口产品较为单一,以石油原油(占比 31%)及矿石类(铜 14%、钴 10%、钯 8%等)为主。三、湖北省对非投资情况(一)对非直接投资概况湖北省对非投资稳步发展,境外投资项目有序推进。2021-2022 年,湖北省对非洲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分别为 1822 万美元、8428 万美元,2022 年同比增长 3.6 倍。截止 2022 年底,湖北省企业在非洲设立 52 个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达 8.5 亿美元,投资涵盖农业开发、医药、建材制造、矿产开发等实体经济领域。湖北对非投资分布于埃及、赞比亚、冈比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南非、莫桑比克等 20 余个国家,其中直接投资额最大的国家为埃及、坦桑尼亚和赞比亚,近五年对上述三国累计直接投资额分别为 1.2 亿美元、2900 万美元和 2158 万美元,合计占湖北对非投资总额的 83.42%。湖北对非投资行业集中在制造业和采矿业,2018-2022 年在这两个行业的投资额分别为 1.54亿美元和 2275 万美元。(二)在非经贸合作园区湖北省充分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效能,2022 年根据湖北省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认定和审核办法(试行),组织认定 6 家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为全省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立足产业、资源互补基础,推动合作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在非洲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立足政府平台,发挥国企优势。湖北省在非洲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实践中,政府平台和国有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合作园区的建立往往以政府间签署合作协议为起点和依托,国有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成为合作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和运营的骨干力量。如莫桑比克(湖北)联丰农业产业合作区在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基础上拓展建立,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先后组织 12 家国有农场和 7 家农业企业抱团到非洲发展,参与 40 万亩农业生产66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基地开发和产业链投资,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为莫桑比克(湖北)联丰农业产业合作区建设巩固了坚实基础。(2)创新发展理念,丰富运营模式。基于发展方向、产业特点、合作优势等条件和因素,湖北省在非洲的境外经贸合作区通过学习、借鉴和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如“一区多园”模式,即在主园区的统筹带动下,规划建设多种类型的产业园区,并纳入合作区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实现资源统筹协调、产业互补联动,更好地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如莫桑比克(湖北)联丰农业产业合作区、莫桑比克联禾境外经贸合作区、冈比亚(湖北)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3)增进经贸合作,助力双循环发展。冈比亚(湖北)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商贸物流等业务,2022 年园区投资额 78.3 万美元,总产值 149.3 万美元,带动国内进出口额125.7 万美元。莫桑比克(湖北)联丰农业产业合作区主要从事水稻、蔬菜农业种植业务,2022年园区投资额 49.7 万美元,总产值 155.6 万美元,带动国内进出口额 24.7 万美元。莫桑比克联禾境外经贸合作区主要从事水稻种植、收购、加工、营销、生猪养殖和蔬菜种植等业务,2022 年园区投资额 51 万美元,总产值 106 万美元。(4)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民心相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湖北省在非洲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时刻牢牢把握民生、民心这个关键,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将惠民、利民的目标贯穿到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的始终。在合作区建设运营过程中,企业积极参与学校、医院、宿舍等民心工程建设,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税收,培训了一大批专业素质人才。如莫桑比克(湖北)联丰农业产业合作区积极推动莫桑比克农业“产学研”一体化经营,为当地民众开展农业技术知识培训,扶持当地农户和小微企业发展,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获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好评。截至目前,该合作区累计培训当地农户 4000 人次,60 家农户户均收入翻一番以上,水稻创造了亩产 1200 斤的佳绩,并带动辐射周边农民种植水稻 10 万亩。(三)对非合作重点产业情况 湖北省对非合作重点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农业等领域。在制造业领域,坦桑尼亚马文尼水泥厂二期项目由湖北省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拥有一条日产 4000 吨的熟料生产线和一座年产 75 万吨的水泥粉磨站,经过技术改造将水泥年产能提升至 160 万吨。酵母制品扩建项目由安琪埃及公司建设,预计建成年产 2 万吨酵母制品生产线及辅助设施,建成后将满足埃及本地和周边市场对高质量酵母的需求,提升埃及制造的国家品牌形象。马里人福非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厂建设项目由湖北省人福医药集团建设,是西非第一家现代化药厂,有效为当地人民提供就业岗位,提升非洲国家制药技术水平,促进当地配套产业链发展。67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在农业领域,援马拉维利隆圭农业技术合作一期、二期项目由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项目位于马拉维利隆圭合作农场内,面积为 15 公顷,先后开展了 4 期农业理论知识培训、多期现场示范指导培训,共计培训人数 1000 多人次;推广水稻、蔬菜种植栽培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及栽培技术服务,先后成功培育栽培了西红柿、辣椒、茄子、白菜、菠菜等 30 多个蔬菜品种,单位产量和品质均高于当地。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中国政府在非洲援建的第一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由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并运营,位于莫桑比克马普托省博阿内市,占地 52 公顷,于 2010 年 11 月投入使用,主要任务是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等;先后筛选出适宜在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10 多个、玉米品种 6 个、蔬菜品种 20 多个、棉花品种 2 个;精心组织高层次农业技术示范观摩活动 100 多次,累计培训人员超过 3000 人次。四、湖北省对非承包工程情况(一)对非承包工程概况湖北省以非洲市场为重点,不断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资金优势,积极参与非洲工程建设项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2021 年,全省企业在非洲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 96.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2.8%,占全省总额的 48.9%。2022 年,湖北省企业在非洲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 76.1 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 43.4%;完成营业额 14.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6.5%,占全省总额的 20.7%。(二)对非承包工程国别湖北对非承包工程国别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包括:安哥拉、刚果(金)、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埃及、科特迪瓦、尼日利亚、赞比亚、坦桑尼亚、尼日尔,2018-2022 年湖北对上述十个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合计 58.8 亿美元,占近五年湖北对非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的 86.2%。其中,安哥拉、刚果(金)、肯尼亚是最为主要的承包工程国家,近五年完成营业额分别为 20.2 亿美元、9.1亿美元和 7.2 亿美元,分别占湖北总承包营业额的 34.4%、15.5%和 12.2%。(三)对非承包工程行业湖北对非承包工程行业集中在电力、水利、交通运输、房建、通讯、石油化工等工程建设领域。吉布提 642 套社会住宅项目、塔朱拉新港项目和吉布提世界粮食计划署物流中心项目,由宝业湖北建工承建。吉布提社会住宅项目位于吉布提市巴拉巴拉地区,工地范围延绵几公里,解决了上千名当地员工的就业问题,推动了吉布提采石制砖业的发展。塔朱拉新港项目于 2013 年 8月 18 日开工,码头结构由 23 个直径为 20.49 米的圆筒形钢板围堰组合而成,创世界上同类型围68地方对非合作篇中非经贸关系报告(2023)堰直径之最;新港的建成打通了埃塞俄比亚出口矿产及能源的通道,极大改善了吉布提首都至塔朱拉地区的物流运输及塔朱拉地区的物资进出口,项目建成之日,吉布提总统、总理以及埃塞俄比亚总理等出席开港仪式并参加剪彩,项目于次年荣获 2018-2019 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吉布提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物流中心项目于 2017 年建成,占地面积约 40000 平方米,包含包装货物仓库、非食品仓库、办公楼、质量控制室、谷物管理室及室外集装箱堆场等,4 个仓筒直径 27 米,高 30 米,可储存粮食 4 万吨,是吉布提通往埃塞俄比亚乃至整个东非的中心枢纽,更是 WFP 在全球范围内首个集储存、包装、转运粮食功能于一体的项目,项目的建成有效促进了国际粮食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有序流动,实现供需更好契合,极大改善了东非地区粮食安全的困扰。中非共和国路灯项目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由中铁十一局承建,于 2016 年开工,为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市区主干道援建了 200 盏太阳能路灯。2022 年 4 月,中非太阳能路灯维修项目开工典礼在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烈士大道举行,项目将缓解中非能源危机,保障人民出行安全。五、湖北省对非创新合作发展新机制2018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倡议设立中非创新合作中心。2021 年 2 月,中国科技部批复湖北省牵头建设的中非创新合作中心正式揭牌。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服务国家开放创新战略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三条主线”,服务科研、产业、人才“三大板块”,结合自身科教优势和已有工作基础,在光电信息、空间技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资源环境、能源、公共卫生、流行性传染病防治等重点领域给湖北与非洲的合作再添高水平平台。中非科技合作,湖北走在前列。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牵头在肯尼亚建设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是中国政府在非洲援建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科教机构。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依托中国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培训推广。中国信科集团先后开展了阿尔及利亚电信国家骨干网西部环、摩洛哥全国接入网、南非光缆本地化、肯尼亚水底光缆敷设等一批项目建设。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分别与南非、莫桑比克等国家围绕水资源利用、循环再生材料创新、农作物资源保护等领域开展了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与示范,创造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浏览量175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05 7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期中国出口变化特点及未来趋势分析(2023)(15页).pdf

    伦敦经济月刊(2013 年 1月)2013 年 1 月 18 日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银调研 宏观观察 银行业观察 国际金融评论 国别/地区观察 作 者:王 静 中国银行研究院 王宁远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 话:010 6659 6460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周景彤 廖淑萍 联系人:王 静 刘佩忠 电 话:010 6659 6623 对外公开 全辖传阅 内参材料 2023 年 6 月 27 日 2023 年第 31 期(总第 486 期)近期中国出口变化特点 及未来趋势分析 2023 年以来,海运运价指数持续走低,港口集装箱大量空置,出口交货值连续下降,越南、马来西亚、韩国等其他出口型经济体出口集体负增长。基于上述事实,市场预期中国出口增速将跌入负值区间。然而,1-5 月,中国出口累计增长 0.3%,其中,3、4月分别增长14.8%、8.5%,远超市场预期。事实上,中国与其他出口型经济体的优势领域各有差异,常用的出口前瞻指标也无法反映中国出口全貌。钢铁价格优势、积压订单集中释放、出口目的地多元、新能源产业链优势增强是近期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但这些支撑因素的持续性各不相同,未来国际需求若不见明显提振,中国出口恐将承压。研究院 宏观观察 2023 年第 31 期(总第 486 期)1 近期中国出口变化特点及未来趋势分析 2023 年以来,海运运价指数持续走低,港口集装箱大量空置,出口交货值连续下降,越南、马来西亚、韩国等其他出口型经济体出口集体负增长。基于上述事实,市场预期中国出口增速将跌入负值区间。然而,1-5 月,中国出口累计增长 0.3%,其中,3、4 月分别增长 14.8%、8.5%,远超市场预期。事实上,中国与其他出口型经济体的优势领域各有差异,常用的出口前瞻指标也无法反映中国出口全貌。钢铁价格优势、积压订单集中释放、出口目的地多元、新能源产业链优势增强是近期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但这些支撑因素的持续性各不相同,未来国际需求若不见明显提振,中国出口恐将承压。一、中国出口表现好于其他出口型经济体 近期,中国出口超预期增长,越南、马来西亚、韩国等其他亚洲出口型经济体出口集体负增长,这与出口商品结构、出口目的地结构等差异有关。(一)中国出口正增长 2023 年 1-5 月,中国出口累计增长 0.3%(按美元计,下同)。其中,3、4 月单月增速分别为 14.8%、8.5%。从产品结构看,钢铁、机电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从主要贸易伙伴看,东盟国家、俄罗斯是主要支撑。中国钢铁出口报价低于国际水平,带动中国钢铁出口快速增长。2023 年以来,受俄乌冲突、土耳其地震的影响,中国以外的钢铁产区产量大幅下滑。4 月,全球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2.4%,其中,欧盟同比下降 11.7%,土耳其同比下降 20.6%。全球钢铁供应紧张,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图 1)。中国钢铁出口报价上调幅度有限,截至 2023年 5 月 9 日,印度、土耳其、独联体热轧卷板出口报价(FOB)分别为 670 美元/吨、740 美元/吨和 635 美元/吨,中国 FOB 为 575 美元/吨,较印度、土耳其、独联体出口报价分别低 95 美元/吨、165 美元/吨和 60 美元/吨。明显的价格优势带动中国钢铁出口放量增长。1-5 月,中国出口钢材 3636.9 万吨,累计同比增长 40.9%,出口金额累 2 2023 年第 31 期(总第 486 期)计同比增长 15.1%,对中国出口增速贡献 1.3%。图 1:钢铁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新能源产品出口“量价同升”带动机电出口高景气。1-4 月,“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累计增长 59.6%,拉动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3.6 个百分点,拉动整体出口增速 1.9 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累计增长150.1%,出口数量累计增长 119.3%,其余则由出口价格增长贡献。中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已从“性价比”优势转变为“高端化”优势,产品溢价能力不断增强。相当一部分车型的海外定价显著高于国内,溢价幅度为 30%-50%。如相同配置的比亚迪 tang,在国内售价为 30 万元左右,挪威售价约合人民币 40 万元,与同为在挪威销售的纯电动中大型 SUV宝马 ix3 售价相近。除比亚迪外,名爵、小鹏、欧拉等品牌的部分车型在海外定价也高于国内。相比之下,受需求走弱影响,手机、集成电路出口分别同比下降 10.5%、15.2%,拉低机电出口增速 0.07、0.11 个百分点。东盟国家、俄罗斯是近期中国出口的重要支撑。1-5 月,对美国、欧盟出口增速延续去年的回落趋势,分别累计下降 15.1%、4.9%。中国对东盟出口累计增长 8.1%,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度由去年同期的1.4%上升至9.3%。由于地缘政治冲突,俄罗斯加强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国对俄罗斯出口金额累计增长 75.6%,占出口总额比重快速上升至 3.3%,而去年同期仅为 1.8%。2022 年以来,制裁地区对俄罗斯出口规模几近减半,非制裁地区对俄罗斯出口保持增长,或说明俄罗斯进口存在地区转移。2023 年以来,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机电、化工、运输设备(尤其是汽车)、塑料、橡胶快速801001201401601802022-07-012022-09-012022-11-012023-01-012023-03-012023-05-01钢材综合价格指数Myspic综合钢价指数宏观观察 2023 年第 31 期(总第 486 期)3 增长,贱金属、纺织品、光学产品稳步增长(图 2)。图 2: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产品增速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其他出口型经济体出口贸易集体减速 2023 年 4 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出口额降幅分别高达 29.4%、17.4%、14.7%、12.7%,同 2022 年普遍单月增长 10%以上形成鲜明对比(图 3)。德国出口同比下降 0.3%,是 2023 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图 3:部分亚洲出口型经济体出口增速变化(%)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近期,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出口降幅均进一步扩大。2023 年 4 月,马来-140-80-2040100160220280340400%塑料橡胶机电-80-2040100160220280340400%贱金属光学产品纺织制品-100-500501001502002502019-012019-07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度 4 2023 年第 31 期(总第 486 期)西亚出口同比降幅较 3月进一步扩大 1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产品及零部件、棕榈油及制品、液化天然气等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额同比均有明显下跌,只有占出口份额10.2%的精炼油出口实现 30.1%的增长(表 1),该增长由出口量上升驱动(出口量增长 35.6%,出口均价下降 16.6%)。印度尼西亚出口于 3月转为负增长,4 月降幅扩大17.8个百分点,原油、天然气出口分别减少59.4%、8.0%。2月以来,印度出口连续负增长,4月降幅扩大 5.5 个百分点,出口额降至 6个月最低。表 1:2023 年 4月马来西亚主要商品出口同比增速(%)产品 电子产品及零部件 精炼油 棕榈油及制品 液化天然气 原油 木材及 木制品 天然橡胶 份额(%)41.9 10.2 7.6 3.7 1.5 1.4 0.2 同比增速(%)-6.5 30.1-34.8-13.6-45.7-43.6-46.9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统计局,中国银行研究院 越南终端需求品出口全线下跌。2023 年以来,越南出口已连续 5 个月负增长,最高跌幅达 27.2%,出口萎缩程度显著大于前述亚洲经济体。2023 年 1-5 月,越南出口累计下降 11.6%,美欧等西方发达经济体需求收缩显著拖累其出口,越南对美国、加拿大、德国、欧盟整体出口分别减少 20.0%、17.9%、11.0%、9.0%。作为出口主力,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服装、鞋靴、木材及木制品这五大出口消费品均大幅下跌(表 2)。表 2:2023 年 1-5月越南主要商品出口累计同比增速(%)产品 计算机、电子产品及零部件 机械设备 及零部件 纺织服装 鞋靴 木材及木制品 份额(%)14.9 12.2 9 6 3.7 同比增速(%)-9.8-5.1-17.8-13.3-28.7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韩国半导体出口持续低迷。2022 年 8 月起,韩国第一大出口商品半导体出口额连续 9 个月同比下滑,跌幅多次超过 40%(图 4)。半导体产品对华出口跌势扩大,从宏观观察 2023 年第 31 期(总第 486 期)5 2022 年第四季度的-31.7%进一步下滑至 2023 年第一季度的-44.5%。图 4:韩国出口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韩国国际贸易协会,中国银行研究院 德国出口持续疲软。2022 年以来,德国出口月度增速均低于 9%(美元计价),2023 年前四个月,德国出口累计同比仅增长 2.2%,其中 4 月出口额下滑 0.3%。对中国、俄罗斯出口有显著下跌,部分优势制造业出口也遭遇挑战。2023 年 1-4 月,对中国出口额同比下滑 13.3%,对中国出口份额下降 1 个百分点至 6.1%,对俄罗斯出口降幅则高达 44.1%;同期,钢铁、化学品出口额分别下降 16.3%、14.4%。德国的汽车和化学品在中国市场业绩有显著下滑。2023 年一季度,大众汽车在中国的交付量下降15%,巴斯夫在中国销量同比下降 29%。(三)中国与其他出口型经济体出口表现差异原因分析 大宗商品出口结构差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主要出口能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中国虽是大宗商品净进口国,但钢铁出口量较大。2023 年以来,全球供应链显著修复,加之全球需求疲软,大宗商品价格总体高位回落。4 月,天然气价格同比降幅比 3 月扩大 16 个百分点至 67.4%;布伦特原油价格同比继续维持高于 20%的降幅;伦敦金属交易所指数(LME 基本金属指数)比 3 月下降 0.1 个点。马来西亚、印-50-40-30-20-10010203040502022-012022-032022-052022-072022-092022-112023-012023-03%出口总额半导体出口对美国出口对中国出口 6 2023 年第 31 期(总第 486 期)度尼西亚等国出口的主要资源品,如原油、棕榈油价格同呈下降趋势。印度尼西亚将6 月上半月毛棕榈油参考价格定为 811.68 美元/吨,低于 5 月下半月的 893.23 美元/吨。主要原因在于主要棕榈油进口国库存水平偏高,短期大量进口棕榈油需求有限。此外,2022 年底,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出口商已开始积累大量出口配额,目前仍有超出正常消费水平的出口许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主要出口品的国际市场供过于求,且短期内仍将持续。相比之下,如前文所述,受俄乌冲突、土耳其地震影响,国际钢铁市场供小于求。受益于供应链和成本优势,中国钢铁出口报价低于国际市场,带动中国钢铁出口高增。机电产品细分优势差异。从 HS2 位编码分类来看,中韩出口结构较为相似,机电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均为 45%左右。但从 HS4 位编码分类来看,中韩两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结构性差异正在加大。韩国高度集中于半导体产业链,集成电路占出口比重达到 17%。存储半导体市场持续低迷以及美国半导体法案的“长臂管辖”严重影响韩国半导体出口,进而累及韩国整体出口表现。在中国机电类出口中,半导体占比较低,集成电路仅占 4.6%,“新三样”(新能源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占比快速上升。在国际绿色转型背景下,新能源产品出口高景气对中国出口增速的拉动作用日益加大。欧盟是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欧盟提出“REPower EU”能源投资计划,将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 40%提高至 45%。计划发布后,中国出口欧盟新能源产品同比增速甚至一度超过 90%。2022 年四季度以来,其他地区新能源产业链产品需求放缓,而欧盟新能源产品需求旺盛,尤其是光伏电池和锂电池,二者占中国出口至欧盟新能源产品总额的 50%以上。此外,欧盟国家对中国出口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需求较大。2023年一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新能源车辆同比增长581%,拉动新能源车辆出口 63 个百分点。出口目的地集中度差异。非欧美市场对中国出口的重要性日渐提升,对俄罗斯、非洲国家、东盟国家出口增长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欧美需求走弱的负面影响。2018 年之前,美国、欧洲的终端需求与中国出口增速高度正相关。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区域贸易、持续深化与非欧美国家的经贸合作、“一带一路”效果显现,东盟以及俄罗宏观观察 2023 年第 31 期(总第 486 期)7 斯等其他国家对中国出口增速的拉动力明显增加。借鉴学术文献中常用的出口需求方程,以 OECD 工业生产指数(代表国外实际居民收入)、出口价格指数、美国 PMI、欧元区综合 PMI、越南制造业 PMI 作为解释变量、以中国出口增速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模型,并通过 Chow Test 对模型的结构性突变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该模型在 2018 年 6月,即中美贸易摩擦开始显化之际,存在结构性突变。对模型进行分组回归后发现,美国 PMI、欧元区综合 PMI 对中国出口增速的边际影响下降,越南制造业 PMI 的边际影响提高(表 3)。在全球产业分工中,越南主要承担最终品加工组装环节,并且出口目的地高度集中,从中国大陆等东亚经济体进口电子、机械设备以及纺织服装的上游原材料,加工组装后出口至美国为主的下游消费市场。2022 年,对美国出口金额占越南出口总额比重高达 29.4%,其中,针织服装、非针织服装、鞋靴对美出口占相应商品出口总额分别约六成、五成、四成。表 3:中国出口增速回归结果 Chow Test 月份 F 统计量 P 值 2018-06 6.917 0.000 2018-06 之前 2018-06 之后 变量 系数 P 值 变量 系数 P 值 美国 PMI 2.17 0.000 美国 PMI 1.72 0.216 欧元区 PMI 1.14 0.002 欧元区 PMI 0.90 0.478 越南 PMI 0.17 0.081 越南 PMI 0.19 0.010 OECD 工业生产指数 0.21 0.008 OECD 工业生产指数 0.27 0.007 出口价格 指数-0.37 0.004 出口价格 指数-0.25 0.006 资料来源:作者计算得出,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中国出口表现好于市场预期 作为三大需求之一,出口是市场普遍关注的宏观经济变量。海运数据、出口交货值和各国自中国的进口数据是市场观察、预测出口变化常用高频前瞻指标。2023 年以来,这些高频前瞻指标走势与出口表现存在差异,由此产生一个疑问:中国出口增速 8 2023 年第 31 期(总第 486 期)是虚高吗?事实上,除指标统计方法不同外,近期外贸领域的变化也是导致高频前瞻数据无法准确预测出口走势的重要原因。(一)海运运力供给改善使海运数据持续走低,与出口表现明显不同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和海运运价指数是业界用于观察、预测出口变化常用高频前瞻指标。然而,1-4 月,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仅增长 4.8%,CCFI 运价指数由1255.9 下降至 958.4,下降幅度为 23.7%,与出口表现明显不同。集装箱吞吐量无法准确反映近期出口变化的原因在于:一是近期大幅拉高出口增速的产品无法通过集装箱运载,如汽车、钢材、成品油等。汽车依靠滚装船运载,且依靠中欧班列运载的比重逐渐提升;钢材依靠干散货船运输;成品油须使用专门的油船运输。二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不区分进口与出口,3、4月进口分别下降1.4%、7.9%,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产生一定拉低效应。三是中国出口产品高端化趋势加强,集装箱货值提高。由于新能源产业链相关商品货值高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2023 年以来,港口集装箱的整体货值呈稳步增长态势。从历史经验看,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与出口增速的相关性并不强,仅为 23%。运力供给改善是海运运价指数与出口增速背离的主要原因。运价指数是运力供给和需求两端共同作用的结果,运输成本、运输效率是重要影响因素。2020 年下半年至2022 年下半年,受疫情影响,港口缺员,船舶塞港,海运运输效率大幅降度,运价指数一路飙升。2022 年下半年以来,疫情冲击趋于平稳,且此前相关企业加大集装箱、船舶投入,运力短缺明显缓解,海运供给大幅改善,带动运价指数逐渐走低,与中国出口增速呈背离态势。此外,陆路运输对出口的拉动作用逐渐加大。4 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 1459 列、运送货物 16 万标准箱,分别同比增长 25%、45%。中欧班列与东盟、俄罗斯等经济体对接较多,中国对其出口表现好于对美国出口增速,后者则以海运运输为主。宏观观察 2023 年第 31 期(总第 486 期)9 (二)积压订单集中释放是出口交货值与出口增速差异的主要原因 2023 年 3、4 月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5.4%、0.7%,远低于出口增速。市场甚至对出口数据真实性产生怀疑。事实上,出口交货值与出口增速在统计口径上存在本质差异。一是统计范围不同,出口交货值是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且交给外贸经营部门的产品价值;出口总额是所有外贸经营单位和工业企业自营出口的产品价值。因此,外贸经营单位在国内销售的产品计入出口交货值,但不计入出口额;农产品和占比较大的规下企业出口产品金额计入出口额,但不计入出口交货值。近期中国出口增长较快,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贡献较大。从 PMI 分项数据可以看出,小企业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反弹幅度和速度好于大、中型企业,导致近期出口增速与出口交货值增速背离。二是计算方法不同,出口交货值对来料加工产品仅计算加工费,而出口额则按出口产品全价计算。出口交货值是按照外贸经营部门的收购价格计算,出口总额则按照离岸价格计算。三是报告期不同。出口交货值仅统计本期生产的产品价值,出口总额统计的是本期出口的产品总值,对生产时期不做要求。由于前期生产的出口订单集中交付是近期出口高增的重要支撑,因此,近期出口交货值与出口增速差异较大。从全球主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来看,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通常会经历“订单新增积压订单释放出口快速增长”的过程,如 2021年 11 月-2022 年 4 月的越南。2022 年底,疫情及其防控政策对中国供应链产生一定冲击,影响企业出口订单交付。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多个省份组织企业出国抢订单,这类订单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1 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开始回暖,2、3 月攀升至扩张区间。考虑到生产周期,这些新订单约在 2023 年 3-4 月陆续交付,此时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为负,但降幅大幅收缩,而出口增速大幅提升至 14.8%。这说明出口高增主要依靠前期和当期订单拉动。PTA 产业链负荷率(纺织服装行业景气度的重要指标)数据也有所印证(图 6)。PTA 产业链负荷率在 2023 年 1 月底止跌反弹,3 月达峰后开始回落。10 2023 年第 31 期(总第 486 期)图 6:PTA 产业织机负荷率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三)转口贸易增加使双边贸易统计差异加大 他国自中国进口增速是市场用于观察、预测中国出口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口径不同,双边贸易统计通常存在一定差异。从历史数据看,中国对越南、新加坡的出口通常高于越南、新加坡自中国的进口。而对欧盟出口数据则低于欧盟进口数据。近期,中越贸易统计差异有所扩大(图 7)。2023 年 3 月中国对越南出口增长38.2%,但越南自中国进口仅增长 6.8%。主要原因或为转口贸易的扩大。中国出口商品至越南,经加工后再出口至他国,此数据计入中国对越南出口统计,但越南将其认定为转口商品而不计入其进口数据。近期随着中国产业转移、美国“去中国化”趋势加强,不少中国企业将产品在越南进行中转后再出口至欧美市场,从而加大了中越贸易统计差异。0204060801002022-10-072022-11-072022-12-072023-01-072023-02-072023-03-072023-04-072023-05-07%宏观观察 2023 年第 31 期(总第 486 期)11 图 7:中国对越南出口增速与越南自中国进口增速之差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三、中国出口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与其他出口型国家的出口走势明显不同,前瞻高频数据走弱不能说明中国出口虚高。未来中国出口增长的持续性取决于前述四大支撑因素的可持续性。一是钢铁出口的支撑作用或将减弱。国际需求走弱、供应紧张缓解双重作用下,中国钢铁出口或难以保持高速增长。2023 年 5 月,全球制造业 PMI 为 49.6%,仍未攀升至扩张区间。全球制造业持续弱势运行,对钢材需求相应走弱。此外,地缘政治冲突对欧洲等地钢铁生产的影响逐渐减小,海外钢铁产量的同比降幅正逐步收窄。由于中国对欧盟出口钢铁比重较低,欧盟碳关税的实施对中国钢铁出口影响较小。总体来看,虽然中国钢铁出口具备价格优势,但在国际需求走弱、供给提升背景下,出口高速增长难以为继。二是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支撑作用有待观察。当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主要仍以中间品为主。中国作为东盟的最主要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间品出口是核心拉动。而美欧作为东盟最终制成品的主要流向,其终端需求变化也影响中国对东盟出口表现。虽然 2023 年前 5 个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较快,但 4 月单月增幅回落明显,5 月更是降至负值区间,欧美终端需求走弱对“中国-东盟出口”的负面影响已有所显-40-2002040602019-012019-07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 2023 年第 31 期(总第 486 期)现。未来国际需求如无明显提振,中国对东盟出口恐将被持续压制。三是新能源产业链出口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和确定性最强。一方面,全球绿色转型趋势不可逆转。俄乌冲突的爆发后,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欧洲各国开始重新思考新能源转型的路线图。这不仅加快了欧美国家用电动车替代传统汽车的步伐,也加大了欧盟国家对太阳能、风能相关产品的需求,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相关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技术储备和完备的产业链布局使中国相关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得以延续。截止 2022 年底,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共提交 41011 项专利申请,位居世界第一。这些专利主要与电池相关,例如换电、快速充电以及效率更高、寿命更长的电池组,中国在电池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此外,中国新能源产业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成品设计制造、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完备产业链,由此带来较强的成本竞争优势和风险抵御能力。2022 年,在全球多家车企遭遇不同程度的芯片短缺、电池涨价等供应链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电动车企销量依旧保持高增长,高度垂直、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功不可没。此外,随着相关企业不断完善海外营销、售后服务网络,海外用户黏性将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增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四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前期积压订单释放的持续性最弱,外需不振背景下新订单持续承压。5 月出口增速回落至-7.5%,而出口交货值增速已于 4 月由负转正,这说明当期生产的出货值对出口总额贡献更多,积压订单的释放进入尾声。新出口订单指数已于 4 月回落至收缩区间,5 月再次环比下降。未来新增订单恐将持续承压。一方面,欧美货币政策仍以紧缩为主、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加剧、美国超额储蓄预计于三季度末释放完毕,国际需求短期内难以提振。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部分产业转移至东南亚地区,东盟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领域对中国的替代效应恐将加强。综上所述,未来中国出口的拉低因素大于支撑因素,增长将面临压力。以技术升级为核心支撑的新能源产品出口值得关注。宏观观察 2023 年第 31 期(总第 486 期)13 四、政策建议 一是密切关注外需不振对出口企业经营的冲击,及时为其提供支持与服务。密切追踪不同经济体经济形势和需求变化,提前为相关企业提供趋势研判信息,辅助其快速切换市场和产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营效率。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内外贸标准认证、监管规则衔接,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构建内外联通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提升货运服务能力。搭建内外贸供需对接平台,畅通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渠道,为企业打通国内外市场提供便利。二是加大对企业开拓多元市场的支持力度。新兴经济体对中国出口的支撑作用日益重要,然而企业开拓相关市场的配套服务尚不完善。应从金融和信息服务两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方面,要扩大出口信保的覆盖面,为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的企业提供增信支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信保 担保”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在跨境服务、投融资便利等领域先行先试,围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持续提升外资外贸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为出口企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如海外国家关于土地、环保、劳动力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信息、境外展会信息等,同时借助进博会、贸促会等平台,助力企业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三是关注国际经贸规则、政经格局变化对优势产业的潜在影响。新能源等产业正逐渐成为中国出口新动能,未来增长前景较为广阔。与半导体领域相比,新能源领域目前面临的经贸摩擦相对较少,但考虑到外部不确定性复杂严峻,要关注潜在风险隐患。中国要依靠自身在新能源产业的综合领先优势,加快推动制度层面的国际交流和对话,提高自身在新能源国际标准和认证领域的话语权。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海外重点市场与优势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动向,并及时向相关企业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同时要加强对出口产品质量及定价等的跟踪监督,避免可能的贸易争端。积极整合行业组织和链主企业力量,加快加强新能源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体系和能力建设,尽快建立同国际标准、规则和普适方法接轨的国内新能源产品出口标准。近期其他研究报告 A99.银行业开拓发展新局面 中国银行研究院课题组 04.03 A98.疫后经济稳定回升,政策需提高稳定性 中国银行研究院课题组 04.03 A97.全球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货币政策紧缩周期延长 中国银行研究院课题组 04.03 B11.以沪滇协作为先导 打造金融服务东西部协作的“中行品牌”张兴荣 纪飞峰 郑荣信 06.20 B10.新形势下出口跨境电商发展特点及银行金融服务策略建议 徐海波 严兆军 刘扬 05.19 B09.硅谷银行破产的科创金融角度分析及启示 张建刚 杨巍 03.31 C31.近期中国出口变化特点及未来趋势 王静 王宁远 06.27 C30.我国城投平台的发展历史、风险分析及相关建议 梁斯 06.13 C29.我国进口结构变化新趋势与优化方向 王静 05.09 D19.我国住房按揭贷款提前还款问题研究 叶怀斌 06.15 D18.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李一帆 龚一泓 06.13 D17.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历史演进、最新发展及相关建议 李佩珈 06.08 G09.本币国际化:理论和现实的困局及选择 陈卫东 边卫红 熊启跃 初晓 06.21 G08.英国养老金危机的演进历程、根源及启示 熊启跃 初晓 06.21 G07.中美经济差距扩大:现实表征、金融因素及政策含义 王家强 06.21 J16.“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李颖婷 06.21 J15.基于 SOFR 的美元基准利率改革进展及影响 边卫红 05.30 J14.新变局下如何在上合组织内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卜俊飞 05.23 T08.美国政府限制对华高科技领域投资的影响及应对 王有鑫 06.07 T07.“东升西降”格局下我行在新兴经济体的业务发展策略 王有鑫 李颖婷 05.23 T06.RCEP 生效进展、问题及应对 曹鸿宇 04.12 A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B 中银调研 C 宏观观察 D 银行业观察 G 全球经济金融问题研究 J 国际金融评论 T 国别地区观察 下载地址:http:/web.bank-of- 报送:董事长、行长、监事长及管理层成员,驻行纪检监察组,董事 抄送:总行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附属公司,各一级分行、直属分行,中银香港,各海外分 行、附属行、代表处 伦敦经济月刊(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年 1月)月)2013 年年 1 月月 18 日日 伦敦经济月刊(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年 1月)月)2013 年年 1 月月 18 日日 伦敦经济月刊(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年 1月)月)2013 年年 1 月月 18 日日 伦敦经济月刊(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年 1月)月)2013 年年 1 月月 18 日日 伦敦经济月刊(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年 1月)月)2013 年年 1 月月 18 日日 伦敦经济月刊(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年 1月)月)2013 年年 1 月月 18 日日 伦敦经济月刊(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年 1月)月)2013 年年 1 月月 18 日日 伦敦经济月刊(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年 1月)月)2013 年年 1 月月 18 日日 伦敦经济月刊(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年 1月)月)2013 年年 1 月月 18 日日 伦敦经济月刊(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年 1月)月)2013 年年 1 月月 18 日日 伦敦经济月刊(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年 1月)月)2013 年年 1 月月 18 日日 伦敦经济月刊(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年 1月)月)2013 年年 1 月月 18 日日

    浏览量12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29 1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思略特: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2023)(23页).pdf

    0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1联系人思略特|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1赵汀赵汀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工业产品及服务行业合伙人电话: 86(21)2323 2256邮箱:浦鑫峰浦鑫峰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工业产品及服务行业总监电话: 86(21)2323 2823邮箱:方力扬方力扬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工业产品及服务行业高级经理电话: 86(21)2323 8381邮箱:2目录摘要03一、影响跨国企业中国业务运营的主要挑战影响跨国企业中国业务运营的主要挑战04二、跨国公司中国业务运营挑战的关键应对跨国公司中国业务运营挑战的关键应对举措举措12三、应对举措成功实施的关键运营支撑应对举措成功实施的关键运营支撑17四、总结总结20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思略特23随着地缘政治等宏观因素的演进,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增加,对中国市场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对跨国企业的中国业务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尽管如此,中国仍然保持着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市场规模优势与内需潜力巨大。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跨国企业需要充分权衡中国市场的挑战和机遇,采取必要的应对举措,推动在华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普华永道思略特持续关注全球经济形势等宏观环境的演变,建立了成熟的框架和方法论,帮助跨国企业识别、分析中国业务运营挑战,并制定有效的应对举措。在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运营面临不确定性,跨国企业应重视业务连续性方面的挑战。对致力于在中国长期发展的跨国企业而言,需进一步关注中国独特的市场特点所带来的挑战,包括产品兼容性、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新兴行业对于产品及服务的严格要求,以及本土替代带来的挑战等。与此同时,跨国企业也面临着由客户需求多样化、供应链不稳定等因素所造成的常态化业务运营挑战。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普华永道思略特建议在中国进行长期投资的跨国公司需权衡中国业务的挑战和机遇,建立针对业务运营挑战的评估框架,并采取一系列应对举措,从而把握中国业务方向,实现中国业务可持续发展。其中,以产品研发和制造本土化为核心的本土化策略将帮助跨国企业有效应对大部分挑战。同时,智慧工厂转型与生产布局优化也将进一步提升跨国企业中国业务的整体运营效益。此外,为推动应对举措的落地,跨国企业需要同步关注支撑层面的举措,例如与本地合作伙伴建立商业生态圈、优化决策流程,以及加强本土职能实现运营效率提升等。摘要思略特|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34影响跨国企业中国业务运营的主要挑战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思略特452021年以来,普华永道思略特持续密切关注中国市场动态,并支持多家工业品行业的跨国企业评估其中国业务运营模式。思略特建立了成熟的框架和方法论帮助跨国企业识别中国业务运营的挑战,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通过回顾过往项目经验,思略特总结出跨国企业普遍在中国面临来自三个层面的主要挑战,包括业务连续性的挑战、中国独特市场特点带来的挑战,以及企业常态化业务运营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影响影响可能性可能性业务连续性业务连续性中国独特市场特中国独特市场特点带来的挑战点带来的挑战常态化业务运营常态化业务运营过程中面临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挑战主要挑战主要挑战数据安全数据安全进口替代进口替代新兴行业的特殊挑战新兴行业的特殊挑战供应链稳定性供应链稳定性客户支付能力与产品偏好客户支付能力与产品偏好产品兼容性产品兼容性信息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研究跨国企业在华经营的主要挑战跨国企业在华经营的主要挑战思略特|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6首先首先,由于地缘政治环境的演变由于地缘政治环境的演变,跨国企业可能在中国面临业务跨国企业可能在中国面临业务连连续性的挑战续性的挑战。部分国家的出口管制可能对跨国企业的中国业务造成直接影响,同时,中国对跨国企业运营合规愈发重视,对跨国企业在中国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逆全球化”也可能对跨国企业在华业务运营带来一定挑战(如制造业迁移引发的供应链挑战等)。因此,跨国企业需认真审视未来的经营战略,并对中国市场的业务连续性做出战略决策。其次其次,对于致力于持续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企业对于致力于持续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企业,考虑到中国独特的市场特点所带来的挑战考虑到中国独特的市场特点所带来的挑战,全面的全面的市场与商业环境评估必不可少市场与商业环境评估必不可少。普华永道思略特识别了四大重点注意事项:产品兼容性普华永道思略特识别了四大重点注意事项:产品兼容性、数据安全性数据安全性、进口替代以及新兴行业特殊挑战进口替代以及新兴行业特殊挑战。跨国企业如未能处理好这些方面的问题跨国企业如未能处理好这些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产品开发可能导致产品开发、市场准市场准入及订单履行方面的挑战入及订单履行方面的挑战。产品兼容性产品兼容性中国具有独特的数字化生态系统,其主要参与者与世界其他地区存在显著差异。以云基础设施为例,欧美企业和中国企业采用的云服务产品不尽相同。在软件行业,一些产品基于海外开发环境而设计,这些产品通常难以与中国本地的云基础设施及软件生态系统(如开放平台、云、终端应用等)兼容。此外,一些海外云基础设施进入中国市场也面临挑战。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思略特7 7数据安全法要求企业优化数据传输管理,加强跨境数据传输的审查。同时,规定企业建立数据安全管理系统的义务,要求企业采取与网络安全、数据传输相关的风险应对措施。网络安全法旨在更好地保护在中国境内产生、运营、维护和使用的数据。具体而言,该法规规定企业在中国境内运营中收集与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必须存储于中国境内。为了满足中国网络安全法规的要求,跨国企业可能需要对其数据管理体系(例如数据库部署、用户数据使用协议等)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进口替代进口替代政策制定者针对公共设施、航天航空以及一些由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特定行业设定了较高的国产化率目标。“本土化采购”政策对不同行业跨国公司的中国业务运营产生了影响。尽管国产化率目标主要适用于国有企业,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也自发响应,在采购过程中跟随国有企业提出“本土化采购”要求。低低高高航天航空航天航空石油与天然气石油与天然气汽车制造汽车制造机械加工机械加工金属冶炼金属冶炼新能源新能源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消费电子消费电子健康医疗健康医疗国产化率要求国产化率要求信息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研究不同行业的国产化率要求不同行业的国产化率要求思略特|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中国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以加强对敏感数据境内存储以及跨境数据传输的管理,这些法律法规将对跨国企业的中国业务运营产生一定影响。以数据安全法及网络安全法为例:850以上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容量来自中国企业以上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容量来自中国企业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容量分布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容量分布12.2%8.9%5.6%宁德时代宁德时代LG化学松下比亚迪比亚迪三星其它中国企业20.52.6 .3%中国电动汽车电池需求快速增长中国电动汽车电池需求快速增长36155856201720212025E中国电动汽车电池的装机容量(中国电动汽车电池的装机容量(GWh)信息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研究2021年年,中国企业在全球电动车电池装机中国企业在全球电动车电池装机容量中份额为容量中份额为 528新兴行业特殊挑战新兴行业特殊挑战中国在一些新兴领域建立了全球领先的优势,其中包括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和清洁能源行业。在蓬勃发展的需求驱动下,这些行业近年来增长迅猛,为其上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概况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概况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思略特9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对供应商的产品规格以及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一些汽车动力电池制造商对生产自动化解决方案提出了较高的定制化需求,以满足其对生产速度、灵活性和精准度的要求。然而,由于外资企业对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理解不足且缺乏本土研发能力,最终导致其难以对该行业客户产品开发以及定制化需求做出快速响应。此外,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广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倡高效工厂建设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新一代IT技术、端到端解决方案及以ESG概念为特色的高端制造业解决方案将有望获得更多市场关注并赢得显著优势。在此情景下,跨国企业需依托海外成熟的技术储备,进一步加大本土研发投资,进而抢占市场先机。思略特|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910工业行业客户的支付能力与产品偏好工业行业客户的支付能力与产品偏好中端产品预计将成为中国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工业行业客户对该类产品的青睐。具体而言,中国工业行业客户通常要求供应商提供用户友好型、高性价比以及高度定制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供应商需具备卓越的服务水平。因此,提供多样化产品组合以满足不同类型客户需求的供应商将在中国市场获得独特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拥有广泛服务网络的供应商也将对中端客户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中国客户产品选择偏好中国客户产品选择偏好产品性能产品性能购置成本购置成本服务水平服务水平高精细化要求高精细化要求对产品解决方案的质量控制和性能要求高,旨在维持、巩固自身业务市场竞争力物有所值态度物有所值态度(高性价比高性价比)对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保持高度价格敏感,主要希望确保日常业务的正常运作整体投资回报率整体投资回报率注重产品、方案整体生命周期的投资回报率,包括前期投资和持续投资关注前期成本关注前期成本对价格的高度敏感导致其更关注产品、方案的前期投资质量驱动质量驱动相比于供应商响应速度,更加注重服务质量速度驱动速度驱动要求供应商有快速反应和定制化服务能力,对订单延迟交付的容忍度低中端客户中端客户高端客户高端客户信息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研究最后最后,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对于跨国企业而言,为更好地满足当地客户需求并在中国为更好地满足当地客户需求并在中国建立稳定的产品供应建立稳定的产品供应,其在常态化业务运营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其在常态化业务运营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列挑战。大多数中国客户在产品采购过程中更加关注产品性价大多数中国客户在产品采购过程中更加关注产品性价比比、产品交付周期及供应商服务水平产品交付周期及供应商服务水平。针对此类客户针对此类客户,跨国企业跨国企业提供的高端产品通常面临功能过度设计问题提供的高端产品通常面临功能过度设计问题,进而在产品定价层进而在产品定价层面超出客户承受范围面超出客户承受范围。同时同时,一些跨国企业采用的海外进口产品一些跨国企业采用的海外进口产品供应模式也正面临供应链稳定性问题供应模式也正面临供应链稳定性问题,从而削弱跨国企业的产品从而削弱跨国企业的产品吸引力与竞争力吸引力与竞争力。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思略特11供应链稳定性供应链稳定性目前,一些跨国企业主要通过进口海外产品来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在该模式下,产能规划、生产排产以及成品调配通常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并由海外团队主导。对于中国团队而言,该模式下的供应链可视化与透明度有限,这种供应模式最终可能导致更长的产品交付周期并影响供应链可预测性。同时,在进口海外产品过程中,国际运输也将耗费大量时间。以进口欧美产品为例,“中欧”与“中美”港到港海运物流周期分别为3045天和1530天。考虑到港口周转和内陆运输所花费的额外时间,整体跨境物流时间将进一步延长。思略特|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1112跨国公司中国业务运营挑战的关键应对举措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思略特1213产品开发本土化产品开发本土化中国客户有许多源于本地独特生态系统、数据安全要求与新兴行业发展需求的本土化需求。在此背景下,本土化研发是实现敏捷产品开发与灵活产品定制的基石,并且这将有助于跨国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中国市场的长期可持续业务增长。根据普华永道思略特过往项目经验,跨国企业建立本地研发中心可以将本土化产品定制的时间缩短20%-50%,在赋予跨国企业快速响应市场能力的同时,显著推动其技术服务水平。产品制造本土化产品制造本土化中国客户对产品交付周期的要求、进口替代政策催生的本土化采购需求,以及中国在整体制造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正共同推动产品制造本土化趋势。中国客户对产品快速交付有着极高的要求。本土化产品制造将帮助跨国企业有效规避全球供应链动荡所带来的挑战,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并确保订单履行的稳定性。根据普华永道思略特过往项目经验,本土化制造可将产品交付周期缩短30P%。同时,跨国企业本土团队可通过本地化制造累积相关经验,提高响应客户需求的灵活性与及时性。另一方面,对跨国企业而言,本土化制造有助于满足产品“国产化率”要求,使其在部分对产品国产化率有着明确要求的行业、客群中得以公平参与竞标。为了应对上述挑战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普华永道思略特针对跨国企业产品开发和普华永道思略特针对跨国企业产品开发和制造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制造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其中其中“本土化本土化”为核心举措之为核心举措之一一。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智慧工厂转型和生产布局优化将作为进一步智慧工厂转型和生产布局优化将作为进一步提升跨国企业本地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提升跨国企业本地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简而言之简而言之,跨国企业应跨国企业应当首先落实本土运营模式的优化当首先落实本土运营模式的优化,借此加强其对本土市场的适借此加强其对本土市场的适应能力应能力,进而保障中国市场业务持续增长进而保障中国市场业务持续增长。思略特|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14中国工业行业在近十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增长,供应链生态体系也逐步迈入成熟阶段。在中国工业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制造业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劳动者素质提升、技术与基础设施的密集投资以及前沿管理方式的应用。在这些优势的加持下,中国制造业在整体生产成本方面具有较大的竞争力,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产品本土化制造对跨国企业的价值。智慧工厂转型智慧工厂转型在产品制造本土化的基础上,跨国企业可依托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对产品生产制造进行赋能,从而进一步缩短产品交付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最大程度提升生产运营效率。作为工业4.0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工厂已经在机械制造、3C(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三类电子产品的简称)、钢铁冶金、汽车、航空航天等多行业形成成熟案例,其核心价值贯穿生产排期、生产执行与产品交付。在生产排期方面,企业可利用智能需求预测、智能排产、原材料库存可视化等数字化用例,提升产前准备相关流程的工作效率。在生产执行方面,企业可采用数字化解决方案(例如,制造过程质量监测、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加强对人力资源、设备、原材料与生产过程的管理,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在产品交付阶段,企业通过实现订单交付流程可视化提升订单交付灵活性,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本土产品”定义“本土产品”定义跨国企业在本地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可被视作“本土产品”跨国企业在本地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可被视作“本土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不论其供应商是内资还是外资企业,均应依法保障其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利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有关政策的通知“信息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研究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思略特15生产布局优化生产布局优化为进一步加强本土制造竞争力,跨国企业可通过优化本土生产布局,在保障优化本土生产基地运营成本及供应链表现的同时,对生产产能进行调整及优化。生产布局优化主要考虑维度生产布局优化主要考虑维度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政策法规供应链供应链人员储备人员储备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土地租赁成本土地租赁成本核心供应商距离核心供应商距离核心客户距离核心客户距离产业激励政策产业激励政策产业限制政策产业限制政策信息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研究制造业智能解决方案制造业智能解决方案统筹计划与执行统筹计划与执行外部感应外部感应分析引擎分析引擎自动化自动化集成控制塔集成控制塔产品交付产品交付生产执行生产执行生产排期生产排期生产流程管理系统生产流程管理系统设备预测型维护设备预测型维护制造过程质量监测制造过程质量监测订单需求预测订单需求预测智能排产系统智能排产系统原材料库存可视化原材料库存可视化仓储物流管理仓储物流管理产品追溯系统产品追溯系统智能化订单处理智能化订单处理信息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研究思略特|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16具体而言,跨国企业在进行生产布局优化前需重点考虑以下维度,包括目标地区人力资源储备、基础设施布局和供应链成熟度,即通过低廉成本获取高水平人才,同时贴近核心客户及供应商,在保障生产成本、产品交付和原材料供应效率的前提下,为未来产能调整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企业还应考虑目标地区的政府激励措施与限制政策,拥有优惠政策的生产地区可有效地降低成本和减轻税收负担。最后,外包生产也是优化订单执行效率的有效策略。跨国企业可借助外部资源处理部分低附加价值的生产活动,进一步优化生产制造成本并实现产能扩张。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思略特1617应对举措成功实施的关键运营支撑思略特|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1718建立生态系统伙伴合作关系建立生态系统伙伴合作关系与本地生态系统伙伴建立合作关系能有效促进跨国企业本地市场扩张和本土化产品开发。本地生态系统伙伴(例如本地分销商与服务提供商)往往对中国营商环境与市场特点更加熟悉,并且拥有更加深刻的解读。同时,这些玩家也与本地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跨国企业可利用本地合作伙伴的市场经验和商业资源进一步提升市场扩张效率。此外,建立本地生态系统伙伴合作关系也是加速新产品开发的有效途径。跨国企业可以通过与本地玩家取长补短,建立核心知识产权开发的战略合作,从而在相对较短的投资回报周期内拓宽产品组合,加速渗透新市场与客户。简化决策流程简化决策流程跨国企业复杂的行政和管理流程可能导致本地团队在新产品开发与价格控制方面的灵活性受限,并对其市场响应能力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本地团队对中国市场特点和客户需求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本土定制化产品开发过程中,跨国企业可通过给予本地团队更大的研发自主权,赋能本地团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市场、客户需求,并强化本土竞争力。同时,对于中国这样的高潜力市场,灵活定价是提高产品吸引力与客户黏性的关键因素,跨国企业应给予本地团队更多价格控制权与决策权,提升价格灵活性以加速业务扩张。此外,股权投资也是推动本地业务增长的一个有效途径。跨国企业应当提升本地团队在本土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依托本地团队对中国市场的洞察,在保障投资收益的同时,规避一系列潜在风险。为确保上述举措的成功实施为确保上述举措的成功实施,企业还需考虑一系列关键运营支企业还需考虑一系列关键运营支撑撑。例如例如,通过与本地生态系统伙伴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与本地生态系统伙伴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本地促进本地市场扩张和本土化产品开发;此外市场扩张和本土化产品开发;此外,跨国企业应当简化本地决跨国企业应当简化本地决策流程策流程,以提升本地业务运营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以提升本地业务运营的灵活性与敏捷性。最后最后,跨国跨国企业需强化本地职能企业需强化本地职能,推动本土业务能力提升推动本土业务能力提升。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思略特19企业职能扩张企业职能扩张前台前台后台后台投资投资本土投资活动执行及管理客户获取、订单处理与客户管理产品开发/定制化本土合作关系开发及维护产品制造制造制造研发研发销售销售企业职能扩张企业职能扩张商务拓展商务拓展企业职企业职能扩张能扩张信息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业务能力提升业务能力提升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通常以产品销售为导向,通过在中国市场建立销售办公室或贸易实体,以最快速度切入中国市场。对于非销售流程(例如研发、外部投资等),通常以企业总部直接管理为主。然而,中国业务的高速扩张对本土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海外市场特性打造的运营体系和管理模式对中国业务的支撑也愈发乏力。因此,跨国企业应加强中国本地子公司的核心运营能力,以支撑在华业务的顺利开展,并强化市场竞争优势。例如,跨国企业可通过加强本土研发、制造能力,在实现快速市场响应的同时建立成本优势,提升产品的整体市场竞争力。此外,跨国企业可组建专业本土团队,负责本土合作伙伴拓展和投资活动,以实现在华业务的高效扩张。19思略特|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20总结总体而言,当前跨国企业在华业务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然而,中国市场依托日益成熟的工业化进程以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推动跨国企业在华业务的可持续增长并考虑到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工业制造行业的跨国企业应当构建体系化的方法论与框架,提前识别潜在的业务运营挑战,并且根据企业的核心能力以及长期业务规划制定应对计划。除此之外,虽然产品与客户情况有所不同,其他行业的跨国企业也可能面临相似挑战,而相关应对对策对于其他行业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思略特2021思略特|破难题、立未来:跨国工业品企业如何应对在华运营新挑战2122思略特是一家定位独特的全球战略咨询公司,专注于协助客户成就美好未来:根据客户的差异化优势,为其量身定制战略。作为普华永道网络的一员,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构建核心成长的致胜体系。我们将远见卓识的洞察与切实的专业技能相结合,帮助客户制定更好、更具变革性的战略,从始至终,一以贯之。作为全球专业服务网络中的唯一一家规模化的战略咨询团队,思略特结合强大的战略咨询能力与普华永道顶尖的专业人士,为客户制定最合适的战略目标,并指引实现目标必需做出的选择,以及如何正确无误地达成目标。思略特制定的战略流程,足够强大以助企业捕获无限可能,确保务实并有效地交付。正是这种战略让企业得以顺应今日的变化,重塑未来。思略特助您将战略愿景变为现实。更多资讯,请浏览:

    浏览量105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26 2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3年春季)(62页).pdf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3 年春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目 录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一、2022 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二、2023 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专栏专栏一“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贸易畅通成效显著专栏二 改革开放 45 年:中国加工贸易变迁与展望专栏三 广交天下客:第 133 届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展专栏四 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附件附件一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附件二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附件三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统计资料表 12013-2023 年 1-5 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3表 22013-2023 年 1-5 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 32013-2023 年 1-5 月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表 42013-2023 年 1-5 月中国出口分贸易方式表 52013-2023 年 1-5 月中国出口分企业性质表 62013-2023 年 1-5 月中国出口分国别(地区)表 72013-2023 年 1-5 月中国进口分国别(地区)表 82015-2023 年 1-5 月中国出口分省(区、市)表 92015-2023 年 1-5 月中国进口分省(区、市)联系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地址:北京安定门外东后巷 28 号(100710)电话:(010)64404339 64515049传真:(010)642121754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2 年,中国对外贸易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 40 万亿元人民币大关,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保稳提质目标,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作出重要贡献。2023 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稳外贸压力依然突出。面对困难挑战,中国对外贸易展现较强韧性,实现平稳开局,为全年完成促稳提质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一、2022 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一)一)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规模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再创历史新高。2022 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42.1 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 7.7%,连续 6 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其中,出口 24.0 万亿元,增长 10.5%;进口 18.1 万亿元,增长 4.3%;顺差 5.9 万亿元,扩大 35.4%。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进出口额分别为 9.4 万亿元、10.3 万亿元、11.3 万亿元和 11.0 万亿元。以美元计,全年进出口规模达 6.3 万亿美元,增长 4.4%。其中,出口 3.6 万亿美元,增长 7.0%;进口 2.7 万亿美元,增长 1.1%;顺差 8776.0 亿美元,扩大 30.9%。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为 14.4%,连续 14 年居全球首位。5图 12022 年中国月度进出口规模及增速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下同。(二)(二)贸易伙伴更加多元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市场布局,市场布局更趋更趋均衡均衡。2022 年,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额分别为 6.5 万亿元、5.6 万亿元和 5.1 万亿元,增长 15.0%、5.6%和 3.7%,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 15.5%、13.4%和 12.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 13.8 万亿元,增长 19.4%,占进出口总额的 32.9%,较上年提升 3.2 个百分点。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 14 个成员国进出口 13.0 万亿元,增长 7.5%,占进出口总额的 30.8%。对非洲、拉丁美洲进出口分别增长 14.5%和 11.0%。6图 22022 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规模及占比金额单位:亿元专栏一“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贸易畅通成效显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下简称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为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合作倡议。倡议提出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方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推动贸易畅通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一是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一是贸易规模快速增长。2013-2022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由 6.5 万亿元增至 13.8 万亿元,年均增长 8.7%,高出整体贸易年均增速 3.2 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额比重由 25.2%升至 32.8%。2022 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 19.4%,高出整体增速 11.7 个百分点。二是贸易互补性不断增强。二是贸易互补性不断增强。2013-2022 年,中间产品占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比重由 49.8%升至 56.3%。2022 年,对沿线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品、汽车零配件、电子元件和纺织品出口分别增长 31.3%、24.6%、21.1%和 14.5%,自沿线国家能源产品、农产品进口分别增长 58.8%和 13.4%。三是贸易业态创新发展三是贸易业态创新发展。“丝路电商”不断拓展,与共建国家跨7境电商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一批海外仓建成投运。截至目前,与29 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非洲好物网购节”“买在金砖”“上合组织国家特色电商直播”“聚合中亚云品”“云上大讲堂”等电商特色活动广受欢迎,与中东欧国家、中亚五国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四是贸易关系更加紧密。四是贸易关系更加紧密。东盟自 2020 年起连续 3 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2 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 6.5 万亿元,增长 15.0%,占对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的 47.1%。对中亚 5 国、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进出口分别增长 45.4%、42.1%和 37.2%。五是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五是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中国已与 13 个沿线国家签署 7个自贸协定。对共建国家优质农产品和食品进口准入持续扩大。与共建国家积极推进“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交流、原产地证书联网等,累计已与 32 个共建国家签署 AEO 互认协议。(三(三)中西部地区进出口中西部地区进出口较快较快增长增长,区域结构进一步区域结构进一步优优化。化。2022 年,中西部地区1进出口 7.7 万亿元,增长 10.5%,高出全国整体增速 2.8 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 18.2%,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9万亿元,增长15.3%,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20.5%;进口 2.7 万亿元,增长 2.9%,占全国进口总额的 15.2%。东部及东北地区合计进出口 34.4 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 81.8%,增长 7.0%。其中,出口19.1 万亿元,增长 9.0%;进口 15.4 万亿元,增长 4.5%。1中西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中部六省以及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部十二省(区、市);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十省(市);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8(四(四)民营企业进出口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比重提升提升,稳外贸作用充分发挥稳外贸作用充分发挥。2022 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共 59.8 万家,增长5.6%。民营外贸企业 51.0 万家,进出口额 21.5 万亿元,增长 12.3%,占进出口总额的 51.1%,较上年提升 2.2 个百分点,对外贸增长贡献率达 79.1%。其中,出口 14.6 万亿元,增长16.3%,占比提升 3.2 个百分点至 60.9%;进口 6.9 万亿元,增长 4.6%,占比提升 0.1 个百分点至 38.0%。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 13.8 万亿元,下降 1.5%,占比较上年下降 3.0 个百分点至 32.9%。国有企业进出口 6.8 万亿元,增长 14.0%,占比较上年提升 0.9 个百分点至 16.1%。(五(五)“新三样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出口快速增长,贸易贸易新新优势加快培育优势加快培育。2022 年,机电产品出口 13.7 万亿元,增长 7.0%,占出口总额的 57.2%。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额分别为 1635.6 亿元、3426.6 亿元、3085.2 亿元,增长133.2%、86.7%和 67.8%。纺织品、服装、箱包、鞋靴、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 4.3万亿元,增长 8.6%,占出口总额的 17.9%。其中箱包、鞋靴出口分别增长 32.6%和 24.4%。9图 32022 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金额及占比金额单位:亿元(六)能源(六)能源资源资源产品进口增加,价格产品进口增加,价格带动带动作用突出作用突出。2022 年,原油、天然气、煤炭、成品油进口价格分别上涨 47.9%、44.5%、35.7%和 24.5%,合计进口 3.3 万亿元,增长 40.6%,占进口总额的 18.3%,拉动整体进口增长 5.5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口 1.6 万亿元,增长 10.8%,占进口总额的 8.7%。其中,水产品、食糖、粮食进口分别增长 40.6%、17.0%和 13.7%。机电产品进口 7.0 万亿元,下降 5.4%,占进口总额的 38.5%。(七七)贸易方式持续优化,贸易新动能加快聚集)贸易方式持续优化,贸易新动能加快聚集。2022 年,一般贸易进出口 26.8 万亿元,增长 11.5%,占进出口总额的 63.7%,较上年提升 2.1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15.2 万亿元,增长 15.4%,占出口总额的 63.6%,提升 2.7个百分点;进口11.6万亿元,增长6.7%,占进口总额的63.9%,10提升 1.5 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 8.5 万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 20.1%,较上年下降 1.6 个百分点。随着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贸易新动能正加快聚集。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 2.1 万亿元,增长 9.8%。21 个自贸试验区进出口 7.5 万亿元,增长 14.5%。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首次突破 2000 亿元,达到 2009.5 亿元,增长 36.8%。专栏二改革开放 45 年:中国加工贸易变迁与展望中国加工贸易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依托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要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加工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81 年进出口额仅为 25 亿美元,2022 年达到 1.3 万亿美元,年均增长 16.5%,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工贸易发展历程几经变迁加工贸易发展历程几经变迁。改革开放初期,加工贸易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为主要形式探索起步。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后,加工贸易依托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大潮快速发展,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明显提升,机电产品比重过半。2006 年起,加工贸易逐步摒弃粗放型发展,开启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加工贸易减少,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占比持续提升。当前,加工贸易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一些“两头在外”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开始向外转移,叠加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加工贸易占比降至 20%左右。加工贸易为中国外贸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加工贸易为中国外贸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最高时曾达 53.4%,占据了半壁江山,是中国成为贸易大国的重要支撑,是中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渠道,是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带动中国产业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力量,也是吸纳中国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11确定性增多,加工贸易面临内陆沿边地区承接能力尚待改善、部分产业向外转移等特殊困难,但应该认识到,加工贸易在促进对外开放、产业升级、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通、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加工贸易健康稳定发展支持加工贸易健康稳定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加工贸易水平。为此,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加工贸易健康稳定发展,包括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梯度转移,促进保税维修等加工贸易新业态发展,鼓励支持地方加强对重点加工贸易企业的服务保障,继续发挥好加工贸易大省主力军作用等。(八)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八)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增长,进出口结构继续改善,进出口结构继续改善。2022 年,服务进出口 6.0 万亿元,增长 12.9%。其中,出口 2.9 万亿元,增长 12.1%;进口 3.1 万亿元,增长 13.5%;逆差 2757.1 亿元,扩大 30.5%。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 2.5万亿元,增长 7.8%。其中,出口 1.4 万亿元,增长 12.2%,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增长 17.5%和 13.0%;进口 1.1 万亿元,增长 2.6%,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速达 35.8%。旅行服务继续呈现恢复态势,全年旅行服务进出口 0.9 万亿元,增长8.4%。二、2023 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一)进出口实现(一)进出口实现“开门稳开门稳”。1-5 月,货物进出口总额 16.8 万亿元,增长 4.7%。其中,出口 9.6 万亿元,增长 8.1%;进口 7.2 万亿元,增长 0.5%;12顺差 2.5 万亿元,扩大 33.6%。以美元计,进出口总额 2.4万亿美元,下降 2.8%。其中,出口 1.4 万亿美元,增长 0.3%;进口 1.0 万亿美元,下降 6.7%;顺差 3594.8 亿美元,扩大23.8%。图 42023 年以来中国月度进出口规模及增速(二)一般贸易比(二)一般贸易比重重提升提升。1-5 月,一般贸易进出口 11.0 万亿元,增长 7.0%,占进出口总额的 65.6%,较上年同期提升 1.6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6.3 万亿元,增长 10.4%,占出口总额的 65.3%,提升1.4 个百分点;进口 4.7 万亿元,增长 2.9%,占进口总额的66.0%,提升 1.8 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 3.0 万亿元,下降 9.3%,占进出口总额的 17.8%。其他贸易方式进出口 2.8万亿元,增长 12.6%,占进出口总额的 16.6%。其中,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 2.1 万亿元,增长 12.4%。13表 12023 年 1-5 月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项项目目出口出口进口进口金额金额(亿元)(亿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长(%)占比占比(%)金额金额(亿元)(亿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长(%)占比占比(%)总总值值96214.08.1100.071500.10.5100.0贸易贸易方式方式一般贸易一般贸易62797.410.465.347225.42.966.0加工贸易加工贸易19589.4-5.120.410291.1-16.414.4其他贸易其他贸易13827.218.614.313983.67.119.6(三)(三)对对新兴市场进出口较快增长新兴市场进出口较快增长。1-5 月,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 2.6 万亿元,增长9.9%,高出整体增速 5.2 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额的 15.4%。其中,出口 1.6 万亿元,增长 16.4%;进口 1.0 万亿元,增长1.4%。对欧盟进出口 2.3 万亿元,增长 3.6%;对美国、日本和韩国进出口分别为 1.9 万亿元、9026.6 亿元和 8787.1 亿元,下降 5.5%、3.5%和 9.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8 万亿元,增长 13.2%,高出整体增速 8.5 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额的 34.5%。对 RCEP 其他 14 个成员国进出口 5.1 万亿元,增长 4.3%,占进出口总额的 30.5%。对拉丁美洲和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 10.7%和 16.4%。14图 52023 年 1-5 月中国与前十大贸易伙伴进出口规模及占比金额单位:亿元(四)民营企业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巩固(四)民营企业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巩固。1-5 月,民营企业进出口 8.9 万亿元,增长 13.1%,高出整体增速 8.4 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额的 52.8%,较上年同期提升 3.9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6.1 万亿元,增长 16.2%,占出口总额的 63.3%;进口 2.8 万亿元,增长 6.8%,占进口总额的 38.8%。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 5.1 万亿元,下降 7.6%,占进出口总额的 30.4%。其中,出口 2.8 万亿元,下降 6.8%;进口 2.4 万亿元,下降 8.5%。国有企业进出口 2.8 万亿元,增长 4.7%,占进出口总额的 16.4%。其中,出口 7604.5 亿元,增长 8.8%;进口 2.0 万亿元,增长 3.2%。(五)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好于整体(五)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好于整体。1-5 月,中西部地区进出口 3.1 万亿元,增长 6.9%,高15出整体增速 2.2 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 18.2%,较上年同期提升 0.4 个百分点,对整体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达27.0%。其中,出口 2.0 万亿元,增长 12.0%,高出整体出口增速 3.9 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20.7%,提升 0.8 个百分点;进口 1.1 万亿元,下降 1.4%,占全国进口总额的 14.9%。东部及东北地区合计进出口 13.7 万亿元,增长 4.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 81.8%。(六)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增长(六)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增长。1-5 月,机电产品出口 5.6 万亿元,增长 9.5%,占出口总额的 57.9%。其中,汽车、汽车零配件、通用机械设备分别出口2667.8亿元、2498.8亿元和1679.6亿元,增长124.1%、24.3%和15.3%。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1.7万亿元,增长 5.4%,占出口总额的 17.2%。其中,服装、塑料制品和家具分别出口 4218.9 亿元、2940.2 亿元和 1856.9 亿元,增长 6.6%、9.0%和 0.4%。图 62023 年 1-5 月中国主要出口商品金额及占比金额单位:亿元16表 22023 年 1-5 月中国出口主要商品量值表商品名称商品名称单位单位数量数量同比增长同比增长(%)金额金额(亿元)(亿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长(%)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零部件-5091.5-18.1服装及衣着附件服装及衣着附件-4218.96.6纺织纱线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织物及其制品-3904.8-2.4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亿个1034.3-11.73604.1-10.9手机手机万台29017.9-13.73397.7-6.4塑料制品塑料制品-2940.29.0钢材钢材万吨3636.940.92855.823.9汽车(包括底盘)汽车(包括底盘)万辆193.380.02667.8124.1汽车零配件汽车零配件-2498.824.3家用电器家用电器万台142621.90.62487.35.8家具及其零件家具及其零件-1856.90.4通用机械设备通用机械设备-1679.615.3鞋靴鞋靴万双366659.9-0.81456.78.1成品油成品油万吨2679.445.41425.747.1灯具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件照明装置及其零件-1205.28.2玩具玩具-1098.04.3箱包及类似容器箱包及类似容器万吨131.417.21072.133.7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975.15.4陶瓷产品陶瓷产品万吨695.33.2791.27.5液晶平板显示模组液晶平板显示模组万个64810.2-3.6705.5-8.2船舶船舶艘2025.033.0608.530.4水产品水产品万吨146.7-0.5571.3-3.5未锻轧铝及铝材未锻轧铝及铝材吨2315001.0-20.2563.0-25.3医疗仪器及器械医疗仪器及器械-506.15.8肥料肥料万吨993.831.3246.514.7粮食粮食万吨73.1-30.139.6-5.9中药材及中式成药中药材及中式成药吨60771.11.837.70.2稀土稀土吨20987.2-4.427.4-8.2农产品农产品*-2737.611.3机电产品机电产品*-55693.99.5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23002.9-6.8注:农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包括本表中已列名的有关商品。17(七)七)部分大宗商品进口较快增长部分大宗商品进口较快增长。1-5 月,能源产品进口保持增长,其中煤及褐煤、成品油、天然气进口额分别增长 61.4%、41.0%和 8.3%,原油进口额下降 5.7%,上述合计进口 1.3 万亿元,占进口总额的18.8%。机电产品进口 2.4 万亿元,下降 13.0%,占进口总额的 33.9%。农产品进口 7074.6 亿元,增长 17.7%,占进口总额的 9.9%。其中,大豆、食用植物油分别进口 1890.7 亿元、308.1 亿元,增长 22.0%、90.7%。医药材及药品进口 1599.9亿元,增长 30.3%。表 32023 年 1-5 月中国进口主要商品量值表商品名称商品名称单位单位数量数量同比增同比增长(长(%)金额金额(亿元)(亿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长(%)原油原油万吨23021.06.29275.4-5.7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亿个1864.8-19.69050.1-18.4铁矿砂及其精矿铁矿砂及其精矿万吨48074.87.73805.02.8粮食粮食万吨6818.92.52582.416.6大豆大豆万吨4230.611.21890.722.0天然气天然气万吨4629.13.31853.18.3铜矿砂及其精矿铜矿砂及其精矿万吨1131.48.81731.97.0医药材及药品医药材及药品吨154437.139.61599.930.3煤及褐煤煤及褐煤万吨18205.989.61596.761.4未锻轧铜及铜材未锻轧铜及铜材吨2138787.1-11.01304.2-16.1初级形状的塑料初级形状的塑料万吨1182.7-6.81288.4-17.8汽车汽车(包括底盘)包括底盘)万辆28.4-26.91238.2-21.7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156.1-28.1肉类(包括杂碎)肉类(包括杂碎)万吨314.210.2802.011.1纸浆纸浆万吨1453.517.1762.740.1成品油成品油万吨1800.378.8732.541.0汽车零配件汽车零配件-716.0-17.4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亿个1765.4-36.1657.7-11.9干鲜瓜果及坚果干鲜瓜果及坚果万吨346.4-5.3573.519.4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吨151862.7-11.0569.5-6.0原木及锯材原木及锯材万立方米2819.3-1.5407.2-5.718商品名称商品名称单位单位数量数量同比增同比增长(长(%)金额金额(亿元)(亿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长(%)医疗仪器及器械医疗仪器及器械-390.96.1钢材钢材万吨312.9-37.1371.4-23.7天然及合成橡胶(包括胶乳)天然及合成橡胶(包括胶乳)万吨337.318.0341.7-0.8空载重量超过空载重量超过 2 吨的飞机吨的飞机架82.0127.8336.3139.5液晶平板显示模组液晶平板显示模组万个56478.0-12.0324.4-30.4食用植物油食用植物油万吨373.6129.5308.190.7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297.2-16.1机床机床台35949.0-11.4189.8-1.4肥料肥料万吨482.022.5183.252.3稀土稀土吨73034.747.169.379.7农产品农产品*-7074.617.7机电产品机电产品*-24254.4-13.0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17776.2-12.0注: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本表中已列名的有关商品。(八)服务贸易保持增长态势(八)服务贸易保持增长态势。1-4 月,服务进出口 20816.5 亿元,增长 9.1%。其中出口 8871.3 亿元,下降 4.9%;进口 11945.2 亿元,增长 22.6%;逆差 3073.9 亿元。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 9057.9 亿元,增长 13.1%,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 43.5%,较上年同期提升 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5384.8 亿元,增长 18.0%,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幅达 260.5%;进口 3673.1 亿元,增长 6.6%,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分别增长 54.0%和 26.2%。旅行服务恢复态势显著,进出口 4441.9 亿元,增长 63.4%,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48.5%、64.5%。19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全球通胀仍处高位,金融市场脆弱性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中国外贸发展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外贸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稳外贸政策有力有效,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一)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一)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复苏乏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 月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 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 2.8%,较 1 月预测下调 0.1 个百分点,低于 2022 年 3.4%的增速,未来 5 年增速将保持在 3%左右,低于过去 20 年 3.8%的平均水平。WTO4 月发布 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 报告,预计 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 1.7%,低于 2022 年 2.7%的增速和过去 12 年 2.6%的平均水平。美国方面,美国方面,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折年增长 1.3%,显著低于上年四季度的2.6%。IMF 预测 2023 年美国经济增长 1.7%,低于 2022 年2.1%的增速。欧洲方面欧洲方面,一季度欧元区 GDP 增长 1.3%。IMF预测 2023 年欧元区经济增长 0.8%,低于 2022 年 3.5%的增速。日本方面,日本方面,日本央行将 2023 财年经济增长预期由 1.9 下调至 1.7%,IMF 将 2023 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 0.5 个百分点至 1.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方面,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方面,IMF 将 2023 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 0.1 个百分点至 3.9%。全球通胀全球通胀缓解但仍处高位缓解但仍处高位。世界银行 4 月发布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预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以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快速度下跌,给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近 2/3 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前景蒙上阴影,预计 2023 年大宗商品价格下降21%,但仍远高于 2015-2019 年平均水平,能源和煤炭价格将维持在疫情前均价以上。IMF 预计,全球总体通胀率将自2022 年的 8.7%回落至 2023 年的 7%,核心通胀水平下降则需要更长时间。大多数国家的物价涨幅在 2025 年前都将保持在央行目标水平之上。国际金融市场脆弱性上升国际金融市场脆弱性上升。发达经济体持续实施紧缩货币政策,推升国际金融市场风险。5 月 3 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 25 个基点至 5%-5.25%,为本轮第十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 500 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升至 2001 年 3 月以来最高水平。5 月 4 日,欧洲央行决定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 25 个基点,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上调至 3.75%、4.00%和 3.25%,为本轮第七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 375个基点,主要再融资利率达 2008 年 10 月以来最高水平。流动性紧缩导致美欧银行业承压,区域性银行危机持续发酵。213 月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接连关闭,瑞士信贷银行被瑞银集团收购,5 月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IMF 认为,在多年低利率、有限波动性、充足流动性环境下,一些领域金融脆弱性上升,多国央行大幅加息加剧金融领域压力,阻碍经济复苏。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IMF 报告指出,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持续倒退。乌克兰危机造成的地缘政治紧张进一步加剧地缘经济割裂风险。这不仅抑制了全球商品、资本和劳动的跨境流动,也减少了依赖各国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供应,将对全球整体经济福利造成负面影响。WTO统计显示,WTO成员实施新限制措施的速度自2020年以来有所加快,2021 年 10 月中旬至 2022 年 10 月中旬采取的货物贸易限制措施有 214 项,贸易覆盖面为 2780 亿美元。IMF 指出,随着全球贸易限制措施激增,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加剧,贸易碎片化将导致全球经济产出萎缩 0.2%7%,贸易联系减弱对低收入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造成的冲击最大。(二)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二)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具备具备有利条件有利条件。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形成强力支撑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形成强力支撑。一季度,GDP 增长4.5%,增速比上年四季度提高 1.6 个百分点。1-4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4.7%,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 1.0%。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发展基础更牢、质量更优、动力更加充沛的态势更趋明显。IMF 预22计,2023 年中国经济将增长 5.2%,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关键引擎。高水平开放为外贸发展提供动力。高水平开放为外贸发展提供动力。中国高质量实施RCEP,积极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贸协定,2 月 7 日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 3.0 版谈判首轮磋商,4 月 1 日实质性完成与新加坡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4 月 12 日与塞尔维亚启动自贸协定谈判,5 月 1 日与尼加拉瓜自贸协定早期收获正式生效实施,5 月 11 日与厄瓜多尔签署自贸协定。截至目前,已与 27 个国家(地区)签署 20 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贸易额占比 35%左右,外贸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一带一路”贸易畅通深入推进、成效显著,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 6.5万列,成为联接亚欧的“钢铁驼队”。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展,线上平台常态化运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举办五年,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全面取消,是外贸经营管理领域重大改革举措,是中国政府坚定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制度创新,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外贸增长潜力。专栏三广交天下客:第 133 届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展第 133 届广交会线下展于 2023 年 4 月 15 日-5 月 5 日在中国广州成功举办,线上平台常态化运行。本届广交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首届广交会,也是疫情防控实施“乙类乙管”23政策后全面恢复线下办展,受到全球工商界高度关注。本届广交会总体运行平稳,出口成交好于预期,现场出口成交 216.9 亿美元,线上出口成交 34.2 亿美元,实现了“高效、安全、数字、绿色”的目标,为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境外采购商参会踊跃境外采购商参会踊跃。截至 5 月 4 日(下同),共有来自 229 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会,其中线下参会的境外采购商12.9 万人,来自 213 个国家和地区。共有 55 家工商机构组团参会,包括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法国中国工商会、墨西哥中国商业科技商会等。100 余家头部跨国企业组织买手参会,包括美国沃尔玛、法国欧尚、德国麦德龙等。线上参会境外采购商 39.1 万人。创新产品亮点纷呈创新产品亮点纷呈。参展企业累计上传展品 307 万件,其中新产品超 80 万件,智能产品约 13 万件,绿色低碳产品约 50 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超 26 万件。举办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约 300 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首次展示,高端化、智能化、定制化、品牌化和绿色低碳产品深受全球采购商青睐,凸显中国制造正在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进口展带来更多新机遇。进口展带来更多新机遇。共有来自 40 个国家和地区的 508 家企业参加进口展,众多行业标杆和国际知名品牌企业集中展示高端智能、绿色低碳和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重要展团收获颇丰,不少企业签下了数量可观的订单。多功能平台作用持续彰显多功能平台作用持续彰显。本届广交会进一步丰富业态,拓展功能,充分发挥资讯交流、创新发布、产业推介、贸易对接、贸易服务等多功能综合平台作用。高质量举办第二届珠江国际贸易论坛,包括1 场开幕式、5 场主论坛和 18 场行业论坛,共有 200 余位政商学研界嘉宾出席,聚焦国际贸易前沿课题,探讨创新发展路径,向国际社会发出广交会声音,贡献广交会智慧。举办多场贸易推广、展示活动,为供采双方牵线搭桥,推动多个项目签约成功。新设的贸易服务区引进近 250 家机构参展,线上线下提供物流仓储、金融保险、检测认证、商业咨询、设计创新、跨境电商等全链条综合服务。24贸易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贸易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商务部会同有关方面,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方案,积极推进贸易管理、贸易方式数字化,以及贸易环节、贸易服务、贸易主体的数字化赋能升级。跨境电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5 年来增长近 10 倍。2023 年以来,相关部门和地方出台系列举措,推动降低跨境电商企业出口退运成本、完善跨境电商物流基础设施、扶持企业建设独立站。商务部还将依托 165 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 产业带”,同时建设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引导跨境电商企业合规经营,推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健康发展。稳外贸稳外贸政策政策组合拳持续显效组合拳持续显效。202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2023 年4 月 7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政策措施,要求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实施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4 月 11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国办发202310 号),从强化贸易促进拓展市场、稳定和扩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规模、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五方面提出 18 条政策举措。各地方也因地制宜陆续出台配套支持政策。随着政策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稳外贸政策组合拳效果持续显现,将有助于25外贸企业有效对冲风险。专栏四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今年以来,中国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2023 年 4 月,国务院研究出台了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如下:稳规模方面稳规模方面一是强化贸易促进拓展市场一是强化贸易促进拓展市场。优化重点展会供采对接,推动国内线下展会全面恢复,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系列展会,加大对外贸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支持力度,持续培育境外自办展会。便利跨境商务人员往来,提高 APEC 商务旅行卡办理效率,推动便利签证办理,推进国际客运航班稳妥有序恢复。加强拓市场服务保障,我驻外使领馆加大支持力度,发挥贸促机构驻外代表处作用,发布相关国别贸易指南。支持外贸大省发挥好稳外贸主力军作用。二是稳定和扩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规模二是稳定和扩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规模。培育汽车出口优势,组织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对接,鼓励中资银行提供金融支持,帮助汽车企业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提升大型成套设备企业的国际合作水平,保障大型成套设备项目合理资金需求和用工需求。加快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扩大国内短缺的先进技术设备进口。三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三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用好中央财政资金,研究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二期。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鼓励银行和保险机构扩大保单融资增信合作,积极满足中小微企业外贸融资需求。更好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进一步扩大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优化跨境结算服务,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更好满足外贸企业汇率避险和跨境人民币结算需求。优结构方面优结构方面一是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一是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稳定和提升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东北地区梯度转移,新认定一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办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推进一批重点保税维修试点项目落地。完善边境贸易支持政策,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工作,26修订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推进贸易数字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发展,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发展绿色贸易,研究制订外贸产品绿色低碳标准。推动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支持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拓展销售渠道、培育自主品牌,创新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 产业带”模式,持续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建设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指导企业用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相关税收政策。二是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二是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妥善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加强对地方和外贸企业培训指导、帮扶纾困,发挥好预警体系和法律服务机制、贸促机构等作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入推进“单一窗口”建设,稳步实施多元化税收担保,加大对外贸企业信用培育力度,进一步便利出口退税办理,做好外贸货物高效畅通运输保障,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更好发挥自贸协定效能,高质量实施已生效自贸协定,不断提升综合利用率。27附件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承压,全球通胀趋缓但仍处于高位,美欧金融市场风险上升,地缘冲突未见缓和,世界经济将延续低增长态势。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一)世界(一)世界经济经济正步入缓慢正步入缓慢增长期增长期。受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影响,2022 年世界经济增速大幅放缓。目前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但全球通胀率仍在高位,金融环境仍在收紧,地缘政治博弈持续,世界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多国在控制高通胀和避免陷入经济衰退中艰难寻求平衡。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5 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48.3%,较上月下降 0.3 个百分点,连续8 个月低于 50%,且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显示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依然不足。IMF4 月下调 2023 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0.1个百分点至 2.8%,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 1.3%,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增长 3.9%。IMF 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增速约为 3%,显著低于过去 20 年 3.8%的平均水平,为 1990年以来最低的五年期预测。世界银行 4 月预计 2023 年世界经济将增长 2.0%。联合国 5 月预计世界经济将增长 2.3%。28表 12021-2024 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单位:%年份年份2021202220232024世界经济世界经济6.33.42.83.0发达经济体发达经济体5.42.71.31.4美国美国5.92.11.71.0欧元区欧元区5.43.50.81.4英国英国7.64.0-0.31.0日本日本2.11.11.31.0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6.94.03.94.2俄罗斯俄罗斯5.6-2.10.71.3中国中国8.53.05.24.5印度印度9.16.85.96.3巴西巴西5.02.90.91.5南非南非4.92.00.11.8注:2023 年和 2024 年数值为预测值;印度数据为财年数据。数据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23 年 4 月。美国为 5 月预测值。(二)国际(二)国际贸易贸易低速增长。低速增长。根据 WTO4 月发布的贸易统计与展望,全球货物贸易量继 2022 年增长 2.7%之后,2023 年预计将增长 1.7%,高于 2022 年 10 月 1.0%的预测,但低于过去 12 年来 2.6%的平均增长水平。2024 年,全球货物贸易量有望增长 3.2%。全球服务贸易额 2022 年增长 15%,达到 6.8 万亿美元。其中,29数字交付的服务出口额为 3.8 万亿美元。WTO 指出,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通胀居高不下、货币政策收紧及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全球贸易增长面临多重下行风险。表 22021-2024 年全球贸易增长趋势单位:%年份年份2021202220232024全球货物贸易量全球货物贸易量9.42.71.73.2出口:北美洲出口:北美洲6.54.23.33.1中南美洲中南美洲5.81.90.30.6欧洲欧洲8.12.71.82.0亚洲亚洲13.10.62.54.7进口:北美洲进口:北美洲12.56.0-0.11.4中南美洲中南美洲25.64.2-1.62.3欧洲欧洲8.55.2-0.61.8亚洲亚洲10.5-0.42.65.2注:2023 年和 2024 年数值为预测值。数据来源:WTO,贸易统计与展望,2023 年 4 月。(三)全球投资势头减弱。(三)全球投资势头减弱。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1 月发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受融资条件恶化、利率上升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影响,2022 年全球跨境并购交易额下降 6%,最大的并购市场美国下降 50%以上,国际项目融资额降幅超过 30%。2023年,随着多个经济体陷入负增长或增长放缓,融资条件可能30进一步恶化,发展中国家债务相关风险增加,投资者面临多重挑战,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前景仍然较弱,存在较大下行压力。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激进加息引发(一)激进加息引发金融市场动荡金融市场动荡。为抑制高通胀,美联储等主要央行大幅收紧货币政策。激进加息通常会产生外溢效应,不仅导致美元升值和资本回流,加重新兴经济体债务负担,给新兴经济体带来挑战,同时也会加大金融市场风险,影响世界经济复苏。3 月以来,美欧银行业遭遇破产和流动性短缺等风险事件,暴露出美国和其他地区银行系统脆弱性,给全球经济前景投下阴影。(二)全球通胀持续(二)全球通胀持续时间时间较长。较长。在各国央行持续加息、国际油价高位回落背景下,2022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总体通胀率有所下降,但 IMF 认为多国核心通胀率尚未见顶,全球通胀率和核心通胀率仍在 2021 年前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预计全球通胀率将从 2022 年的8.7%降至 2023 年的 7%,2024 年进一步降至 4.9%;核心通胀率 2023 年将降至 6.2%,较 2022 年仅下降 0.2 个百分点,2024 年进一步降至 4.9%。IMF 警告,若顽固通胀迫使利率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将放大金融风险,全球经济可能遭遇“硬着陆”。(三)全球债务水平(三)全球债务水平居高不下居高不下。31新冠疫情期间,多国政府出台大规模支持政策,全球私人和公共债务已处多年来较高水平。4 月 IMF 发布的财政监测报告显示,2020 年全球公共债务与 GDP 比率一度飙升至 100%,2022 年末降至 92%,但仍较 2019 年末高约 8个百分点。目前超过 60%的低收入国家面临较高债务风险,埃塞俄比亚、加纳、赞比亚等低收入国家相继面临债务违约危机,及时有序化解不可持续的债务负担“至关重要”。(四)(四)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快速快速发展发展带来新挑战。带来新挑战。全球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和数字服务蓬勃发展,特别是 ChatGPT 推出,催生了经济发展新动能。但数字资源禀赋差异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更趋分化,各国纷纷制定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抢占制高点,加剧数字经济领域竞争。数字经济领域治理体系尚不完善,可能对数据安全、经济秩序和社会文化等带来冲击。相关国际规则博弈上升,统一完备的全球治理框架还未形成。三、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展望美国美国2022 年美国 GDP 增长 2.1%,低于 2021 年 5.9%的增速。2023 年以来,美国经济活动出现走弱迹象。一季度GDP 环比折年增长 1.3%。消费者支出有所回落,1 至 4 月,个人可支配收入环比分别增长 2.2%、0.5%、0.3%和 0.4%,个人消费支出环比分别增长 1.9%、0.1%、0.1%和 0.8%。劳动力市场仍具韧性,5 月失业率为 3.7%,非农业部门新增就32业人数为 33.9 万。制造业仍处于收缩状态,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 5 月制造业 PMI 为 46.9%,连续第 7 个月位于荣枯线下方。CPI 涨幅放缓,但总体通胀水平仍处于高位,4 月 CPI 同比上涨 4.9%、环比上涨 0.4%,核心 CPI 同比上涨 5.5%、环比上涨 0.4%。美联储自 2022 年 3 月起已累计加息 500 个基点,目前基准利率上调至 5%-5.25%,创 2007年 10 月以来最高水平。加息带来负面效应,部分地区性银行出现危机并破产,影响美国金融体系稳定,引发市场担忧。美联储 3 月下调美 2023 年经济增长预期至 0.4%,2024 年预期为 1.2%。IMF5 月预测 2023 年、2024 年美国经济分别增长 1.7%和 1.0%。欧元区欧元区2022 年欧元区 GDP 增长 3.5%,低于 2021 年5.3%的增速。其中,四季度 GDP 受投资和私人消费拖累环比下降 0.1%。2023 年一季度 GDP 环比下降 0.1%,同比增长1.0%。4 月 Markit 综合 PMI 升至 54.1%,为 11 个月以来最高水平,其中服务业 PMI 为 56.2%,制造业 PMI 为 45.8%。整体通胀有所上升,但核心通胀放缓,5 月 CPI 同比上涨 6.1%,核心CPI上涨5.5%。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4月失业率为6.5%。欧洲央行自 2022 年 7 月以来已累计加息 375 个基点。欧洲地缘政治紧张局面未见明显缓和,通胀存在再次上行风险,欧元区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欧盟委员会 5 月预计2023 年欧元区经济将增长 1.1%,较上次预测提升 0.2 个百分33点,2024 年预计增长 1.6%。日本日本2022 年日本 GDP 增长 1.0%,低于 2021 年 2.1%的增速。当前,日本服务业需求反弹,但制造业仍然萎缩。Jibun Bank 发布的日本 5 月服务业 PMI 为 55.9%,创 2013年 10 月以来最高;日本央行调查显示,一季度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已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由于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日元贬值,日本摆脱多年来的低通胀局面,年初通胀率升至 40 多年来最高水平,4 月核心 CPI 同比上涨 3.4%,自 2021 年 9 月以来连续 20 个月同比上升。截至目前,日本仍然维持超低利率政策。疫情影响下降、贸易赤字减少及设备投资增加等都将有利于日本经济复苏,但能源短缺、长期老龄化等潜在风险同样存在。日本政府 1 月预计 2023 年日本经济将增长 1.5%,较上次预测上调 0.4 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2023 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贡献可能增强,但也受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紧缩货币政策带来负面效应、重债国债务风险上升、金融风险可能加剧等影响。IMF 预测,2023 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GDP 将增长 3.9%,2024 年将增长 4.2%。不同地区经济前景差异较大。印度印度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印度央行 4 月将 2023-2024 财年经济增速预测从 6.4%上调至 6.5%。巴西巴西央行 4 月预测 2023 年巴西经济将增长 0.9%,2024 年增长1.4%。俄罗斯俄罗斯 2023 年有机会重回增长轨道,但也面临能源34贸易萎缩、经济内生动力不足、财政赤字、通胀持续等风险。IMF 预测 2023 年俄经济增长 0.7%,俄经济部预测增长 1.2%。南非南非经济因电力短缺严重受损,IMF预计2023年仅增长0.1%,2024 年增长 1.8%。35附件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一、2022 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2022 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全年GDP 为 1210207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3.0%。人均 GDP 连续两年保持在 1.2 万美元以上。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 4.8%,二季度增长 0.4%,三季度增长 3.9%,四季度增长 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88345 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 483164 亿元,增长 3.8%;第三产业增加值 638698 亿元,增长 2.3%,占 GDP 比重为 52.8%,拉动经济增长 1.3 个百分点。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较上年提高 0.8 个百分点。创新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首次突破 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 2.55%,比上年提高 0.12个百分点。(二(二)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 68653 万吨,增长 0.5%,连续 8 年稳定在 6.5万吨以上。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其中,夏粮产量3614740 万吨,增长 1.0%;早稻产量 2812 万吨,增长 0.4%;秋粮产量 51100 万吨,增长 0.4%。猪牛羊禽肉产量 9227 万吨,增长 3.8%。其中,猪肉产量 5541 万吨,增长 4.6%,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略高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限;牛羊禽肉、牛奶、水产品全面增产。蔬菜水果供应量足价稳。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实施见效,大豆产量首次迈上2000 万吨台阶,大豆自给率提高 3 个百分点,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 1.6 个百分点。(三(三)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 3.3%;股份制企业增长 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 1.0%;私营企业增长 2.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 7.3%,制造业增长 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5.0%。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 3.8、2.0 个百分点。新能源产品生产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 97.5%、80.3%、47.8%和45.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 8 年保持全球第一。(四(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 亿元,增长 5.1%。其中,民间投资 310145亿元,增长0.9%,占全部投资的54.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 3.6%,中部地区增长 8.9%,37西部地区增长 4.7%,东北地区增长 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 14293 亿元,增长 0.2%;第二产业投资 184004 亿元,增长 10.3%;第三产业投资 373842 亿元,增长 3.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18.9%,快于全部投资 13.8 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22.2%和12.1%。社会领域投资增长 10.9%,快于全部投资 5.8 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 132895 亿元,下降 10.0%。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50.1%,拉动经济增长 1.5 个百分点。(五(五)消费市场基本稳定消费市场基本稳定,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新型消费快速发展。受疫情影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9733 亿元,下降 0.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380448 亿元,下降 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59285 亿元,与上年持平。绿色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93.4%。直播电商等新型消费快速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119642 亿元,增长 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 27.2%,比上年提高 2.7 个百分点,中国稳居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全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 1105.8 亿件,增长 2.1%,连续 9 年位居世界第一。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32.8%,拉动经济增长 1.0个百分点。(六(六)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对外经济平稳发展对外经济平稳发展。全年货物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达 42.1 万亿元,增长 7.7%,连续 6 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其中,出口 24.0 万38亿元,增长 10.5%;进口 18.1 万亿元,增长 4.3%;顺差 5.9万亿元,扩大 35.4%。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创历史新高,达 12326.8 亿元,按照可比口径增长 6.3%。引资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 46.1%,占比 26.3%,较上年提升 7.8 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 28.3%,占比 36.1%。对外投资合作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7859.4 亿元,增长 7.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 7.7%,占比 17.9%。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 10424.9 亿元,增长 4.3%。对外劳务合作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 54.3 万人。(七(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就业总体稳定物价就业总体稳定。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883 元,名义增长 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9283 元,名义增长 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33元,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4.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 2.45,比上年缩小 0.05。全年 CPI 上涨 2.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 4.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 6.1%。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206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 109.6%,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5%。农民工就业总量 29562万人,增长 1.1%,已超过疫情前 2019 年的规模。39二、2023 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2023 年以来,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一(一)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结构效益持续改善结构效益持续改善。一季度,GDP 为 284997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 4.5%,较上年四季度加快 1.6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11575亿元,增长 3.7%;第二产业增加值 107947 亿元,增长 3.3%;第三产业增加值 165475 亿元,增长 5.4%,占 GDP 比重达58.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69.5%,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图 1 2021 年以来中国 GDP 同比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工业生产稳步恢复,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二)工业生产稳步恢复,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401-4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6%,较一季度加快0.6 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 4.1%,股份制企业增长 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 0.6%,私营企业增长1.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4%;制造业增长 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7%。4 月,在 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5 个行业同比保持增长,增长面超过 60%,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3.2%,比 3 月加快 5.3 个百分点。1-4 月,智能低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 56.7%和 32.8%。5 月 PMI 为 48.8%,比上月下降 0.4 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回落。1-4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20328.8亿元,下降 20.6%,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 74.3%,比上年同期下降 1.5 个百分点。(三(三)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快。随着稳投资政策落地落实,有效投资持续扩大,1-4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7482 亿元,增长 4.7%。其中,民间投资 79570 亿元,增长 0.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 54.0%;国有控股投资增长 9.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 3199 亿元,增长 0.3%;第二产业投资 45675 亿元,增长8.4%,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 6.4%;第三产业投资 98609 亿元,增长 3.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 66.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14.7%,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41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15.3%和 13.4%。社会领域投资增长 5.6%,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 13.8%和 5.0%。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35514 亿元,下降 6.2%,其中住宅投资下降 4.9%。一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34.7%,拉动经济增长 1.6 个百分点。(四(四)市场销售明显回升市场销售明显回升,网上零售持续增长网上零售持续增长。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居民消费潜力逐渐释放。1-4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9833 亿元,增长 8.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130062 亿元,增长 8.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19771 亿元,增长 8.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 15888 亿元,增长19.8%;商品零售 133945 亿元,增长 7.3%。基本生活类和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均呈现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13.4%、18.5%。网上零售等新兴消费方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4 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37164 亿元,增长 10.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 24.8%,比上年同期提高 1.0 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 268.9 亿件,增长 11.0%。线下消费逐步改善,1-4 月限额以上便利店、百货店零售额分别增长 8.1%和 11.1%。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 66.6%,拉动经济增长 3.0 个百分点,消费基础性作用持续凸显。42图 22022 年以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五(五)对外经济稳中向好对外经济稳中向好,国际合作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持续深化。1-5 月,货物进出口总额 16.8 万亿元,增长 4.7%。其中,出口 9.6万亿元,增长 8.1%;进口 7.2 万亿元,增长 0.5%;顺差 2.5万亿元,扩大 33.6%。1-4 月,实际使用外资 4994.6 亿元,增长 2.2%。引资质量持续提升,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 1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 37.1%,高技术服务业增长 6.0%。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2892.9 亿元,增长 26.6%,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516.3 亿元,增长 17.3%,占比为 17.8%。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879.9亿元,增长10.6%,新签合同额4064.7亿元,增长2.0%。(六(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领域价格有所下降生产领域价格有所下降。1-5 月,全国 CPI 上涨 0.8%。其中,城市上涨 0.8%,农村上涨 0.8%。分类别看,居住价格下降 0.2%,交通通信下降 1.4%,43其他六大类价格均上涨,其中,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 2.2%、1.7%和 0.7%。5 月,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CPI 上涨 0.6%,总体保持平稳。1-5月,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输入性传导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 2.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3.5%,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 2.3%。(七(七)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就业形势趋于改善就业形势趋于改善。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870 元,名义增长 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3.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8 元,实际增长 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131元,实际增长 4.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 2.35,比上年同期缩小 0.04。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4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 5.4%,比一季度下降 0.1 个百分点。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2%,比上月下降 0.1 个百分点,为连续两个月下降。表2021 年-2023 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单位:%指标名称指标名称2021 年年2022 年年2023 年一季度年一季度GDP 增长率增长率8.43.0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9.63.63.0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投资(不含农户)增长率(不含农户)增长率4.95.15.1货物出口增长率货物出口增长率21.210.58.4货物进口增长率货物进口增长率21.58.40.2CPI 涨幅涨幅0.92.01.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44附件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一、2022 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情况(一)(一)服务贸易规模超越疫情前水平服务贸易规模超越疫情前水平。2022 年,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59801.9 亿元,同比增长 12.9%,比疫情前的 2019 年增长10.4%,规模为历史最高,占国际贸易(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比重升至12.4%。其中服务出口28522.4亿元,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 19.3 个百分点;服务进口 31279.5 亿元,增长 13.5%,比上年加快 8.7 个百分点;服务贸易逆差 2757.1亿元。图 12022 年中国分行业服务进出口规模及增速数据来源:商务部。45(二)(二)运输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保保持持快快速增长速增长。近年来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020 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运输服务贸易国,2021 年超越新加坡成为第一大海运服务出口国。2022 年,运输服务进出口大幅攀升至 21101 亿元,增长 25.4%,规模与增速在十二大服务领域中均继续保持首位,在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 2021 年31.7%升至 35.3%。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 0.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增长 4.7%。集装箱运价指数冲高回落,全年平均水平仍显著高于疫情前,2022 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均值为 2792.14,是 2019 年的 3.4 倍。(三)(三)旅行服务贸易恢复性增长旅行服务贸易恢复性增长。2022 年,随着国际相关旅行限制取消以及中国入境限制放宽,旅行服务贸易扭转此前两年下滑态势,呈现恢复性发展。旅行服务进出口 8559.8 亿元,增长 8.4%,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 14.3%。其中进口恢复态势良好,增长 10.5%至7915.3 亿元;出口降幅由上年 35.7%收窄至 12.2%。旅行服务进口中,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花费所占比重最大,目前中国仍是英美澳加等地国际学生最大来源国。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2022 年国际教育交流门户开放报告,2021-2022 年度中国内地在美留学生数量达 29 万人,约占在美国际学生总数的 30.6%。此外,2022 年海外高校陆续恢复线下教学,也带动留学服务进口快速恢复。46(四)(四)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稳定增长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稳定增长。2022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5068.5亿元,增长7.8%,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 41.9%。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 8352.7 亿元,增长 8.3%;知识产权使用费服务进出口 3881.2 亿元,增长 2.5%;保险服务进出口 1704.8 亿元,增长 24.4%;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 10240.3 亿元,增长 9.1%。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 14160.8 亿元,增长 12.2%,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增速分别为 17.5%、13%和 12.6%。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 10907.7 亿元,增长 2.6%,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速达 35.8%。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分别实现顺差 3236.5 亿元、3183.1 亿元,比上年同期扩大27.4%、25.9%。图 22022 年中国服务出口类别比重数据来源:商务部。47图 32022 年中国服务进口类别比重数据来源:商务部。(五)(五)离岸服务外包高端化、多元化发展离岸服务外包高端化、多元化发展。2022 年,离岸服务外包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 13177 亿元,执行额 8953 亿元,分别增长 16.7%和 4.1%。从业务结构看,中国企业承接离岸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1462 亿元和 3819 亿元,增长 11.8%和 6.2%;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执行额为 3672 亿元,微降 0.6%。其中,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新能源技术研发服务、互联网营销48推广服务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长较快,分别增长 129.1%、61.3%和 49.2%。服务外包市场日趋多元化,承接 RCEP 成员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 2089 亿元,增长 4.2%,占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 23.3%;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 1821 亿元,增长 12.7%,占比为 20.3%。二、2023 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一)(一)服务服务贸易总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贸易总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1-4 月,服务进出口总额 20816.5 亿元,增长 9.1%。其中出口 8871.3 亿元,下降 4.9%;进口 11945.2 亿元,增长22.6%;逆差 3073.9 亿元。(二)(二)旅行服务出口旅行服务出口、进口均明显恢复进口均明显恢复。1-4 月,旅行服务进出口 4441.9 亿元,大幅增长 63.4%,占服务进出口总额比重回升至 21.3%,其中出口 281.3 亿元,增长 48.5%;进口 4160.7 亿元,增速达 64.5%。旅行服务有望重新成为中国第一大服务贸易领域。(三)(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升。1-4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 9057.9亿元,增长 13.1%,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 43.5%,比上年同期提升 1.5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5384.8 亿元,增长 18.0%,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速达 260.5%;进口 3673.1 亿元,增长6.6%,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增速分别为 54.0%、26.2%。49三、2023 年中国服务贸易展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环境复杂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环境复杂。当前,全球服务贸易逐步向疫前水平恢复,多数国家服务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全球通胀水平仍处于高位,全球债务超过 300 万亿美元,仅次于 2021 年时的峰值,发达国家收入不平等现象日趋严重,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根据联合国 1 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 1.9%,低于 2022 年的 3%。世界银行 2023 年 1 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23 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增速为 1.6%,低于 2022 年 2.4 个百分点。在各服务领域中,随着前期被疫情抑制的旅行需求快速释放,旅行服务贸易增长表现强劲。受全球货物贸易陷入低迷、集装箱海运价格大幅下滑等因素影响,运输服务贸易高增长态势难以持续。波罗的海集装箱运价指数整体呈快速下滑态势,从 2022 年初的 9700 美元/FEU 降至 2023 年 2 月的 2000 美元/FEU 左右,降幅超 70%。同时,全球数字贸易继续保持蓬勃发展态势,2022 年全球可数字化服务出口规模已超过 4 万亿美元,预计2023 年数字服务出口在全球服务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 65%。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为贸易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为贸易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围绕这一目标,中国将持续推进服务贸易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全方位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有效发50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引领作用,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服务外包创新发展,培育云外包、众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积极发展研发、设计、维修、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外包。加快发展数字贸易,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健全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市场主体,提升“中国服务”品牌影响力,打造建设贸易强国的“新引擎”。表 2022 年中国服务进出口规模及增速金额单位:亿元服务类别服务类别进出口进出口出口出口进口进口贸易贸易差额差额金额金额同比同比(%)金额金额同比同比(%)金额金额同比同比(%)总额总额59801.912.928522.412.131279.513.5-2757.1运输运输21101.025.49745.318.811355.731.8-1610.4旅行旅行8559.88.4644.4-12.27915.310.5-7270.9建筑建筑2410.0-7.21899.0-3.4510.9-19.11388.1保险服务保险服务1704.824.4300.1-10.51404.635.8-1104.5金融服务金融服务594.0-10.8341.86.5252.2-26.989.7电信、计算机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和信息服务8352.78.35794.613.02558.1-1.23236.5知识产权使用费知识产权使用费3881.22.5892.817.52988.4-1.2-2095.7个人、文化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和娱乐服务295.5-11.4119.8-2.2175.7-16.8-55.9维护和维修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847.112.4555.89.5291.318.3264.5加工服务加工服务1459.98.61403.98.256.021.91347.9其他商业服务其他商业服务10240.39.16711.712.63528.62.83183.1政府服务政府服务355.615.2113.013.0242.516.2-129.5数据来源:商务部。51统计资料表表 12013-2023 年年 1-5 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金额单位:亿美元金额单位:亿美元年份进出口出口进口差额总额增速(%)总额增速(%)总额增速(%)201341589.97.522090.07.819499.97.22590.2201443030.43.423427.56.119602.90.43824.6201539569.0-8.022749.5-2.916819.5-14.15930.0201636855.7-6.820981.5-7.715874.2-5.55107.3201741045.011.422635.27.918409.815.94225.4201846230.412.624874.09.921356.415.83517.6201945761.3-1.024990.30.520771.0-2.74219.3202046462.61.525906.53.620556.1-1.15350.3202160514.930.033639.629.926875.330.16764.3202263096.04.435936.07.027160.01.18776.02023.1-524412.2-2.814003.40.310408.8-6.73594.6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下同。52表表 22013-2023 年年 1-5 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金额单位:亿美元金额单位:亿美元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1-5总值总值22090.023427.522749.520981.522635.224874.024990.325906.533639.635936.014003.4初级产品1072.81127.11039.81050.71177.11350.91339.41154.71400.31696.1682.5食品及活动物557.3589.2581.6610.5626.4654.7649.9635.527.5736.1294.8饮料及烟类26.128.833.135.434.737.134.824.8223.130.713.1非食用原料145.7158.3139.2130.8154.4180.2172.2159.2427.9250.398.8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37.9344.5279.4268.4353.5468.1470.9321.123.3643.3262.1动、植物油脂及蜡5.86.26.45.68.110.711.514.032239.335.713.8工业制成品21027.422300.421709.719930.821458.123520.223599.924751.72642.834240.013320.9化学品及有关产品1196.61345.91296.01218.91413.31675.31617.81691.95409.53133.21132.1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3606.54003.83913.13512.03680.54047.54067.74342.316183.35999.82389.7机械及运输设备10392.510706.310594.59845.110829.112080.611955.012583.17599.317047.36712.9杂项制品5814.56221.75881.55296.25477.75658.15835.35848.9404.37567.52841.6未分类的其他商品17.322.724.658.657.658.7124.1285.533639.6492.1244.653表表 32013-2023 年年 1-5 月中国进口商品结构月中国进口商品结构金额单位:亿美元金额单位:亿美元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1-5总值总值19499.919602.916819.515874.218409.821356.420771.020556.126875.327160.010408.8初级产品6576.06474.44730.14401.65770.67016.17289.46770.79770.610896.84544.7食品及活动物417.0468.2505.0491.4542.9648.0807.3981.976.31311.1562.2饮料及烟类45.152.257.760.970.376.776.662.14282.570.732.1非食用原料2861.42701.12104.62019.12602.32722.12850.62944.84038.14032.81794.7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149.13167.91988.01762.82478.43491.63461.12675.4145.85352.92098.2动、植物油脂及蜡103.484.974.867.376.877.893.8106.517104.7129.257.6工业制成品12926.913128.512089.411472.612639.214340.213435.013785.42640.516263.25864.0化学品及有关产品1903.01933.71713.21640.11937.42236.82187.72133.32100.22664.21040.1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1482.91724.21333.21218.51350.71514.51400.41682.810058.91979.1674.8机械及运输设备7103.57244.56834.26579.47348.58395.27865.18285.91700.99421.23139.2杂项制品1390.11398.41347.41260.11341.71437.61442.11460.1604.11354.4533.1未分类的其他商品1047.4827.6861.3774.5660.8756.1539.8223.326875.3844.4476.854表表 42013-2023 年年 1-5 月中国出口分贸易方式月中国出口分贸易方式金额单位:亿美元金额单位:亿美元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1-5总值总值22090.023427.522749.520981.522635.224874.024990.325906.533639.635936.014003.4一般贸易10875.312036.812157.011310.412300.914009.914439.515373.720498.322870.09138.6加工贸易8608.28843.67977.97156.07588.37971.77354.77024.88263.18094.02852.5其他2606.52547.12614.62515.12746.02892.43196.03508.04878.24972.02012.3表表 52013-2023 年年 1-5 月中国出口分企业性质月中国出口分企业性质金额单位:亿美元金额单位:亿美元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1-5总值总值22090.023427.522749.520981.522635.224874.024990.325906.533639.635936.014003.4国有企业2489.92564.92423.92156.12312.32572.62356.12074.82689.32840.81105.6外商投资企业10442.610747.310047.39169.59775.610360.29660.69322.711529.811233.34010.5其他企业9157.510115.310278.39655.910547.311941.312973.614508.919420.521861.98887.355表表 62013-2023 年年 1-5 月中国出口分国别(地区)月中国出口分国别(地区)金额单位:亿美元金额单位:亿美元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1-5总值总值22090.023427.522749.520981.522635.224874.024990.325906.533639.635936.014003.4亚洲11347.111883.811408.510422.810963.511881.112203.912310.615774.117011.66730.3日本1502.81494.51356.71292.61373.21470.81432.71426.61658.51729.3671.3韩国911.81003.51013.0937.11027.51087.91110.01125.01488.61626.2647.4中国香港3847.93631.63308.42877.22793.53020.72789.52726.63506.22975.41046.3中国台湾406.4462.8449.0403.7439.9486.5550.8601.4783.6815.9270.1东盟*2440.72718.22774.92559.92791.23192.43594.23837.24836.95672.92266.6新加坡458.6488.4520.1444.8450.2491.7547.3575.4552.6811.7349.1非洲928.11061.51086.7922.2947.41049.11132.01142.21483.71644.9747.6欧洲4057.74388.94033.43896.74290.64747.44996.45359.07008.97449.02986.3欧盟*3389.83709.03558.83390.53720.44086.34287.03909.85182.55619.72153.1德国673.5727.2691.6652.1711.4775.5797.7868.31151.91162.3432.0法国267.2287.1267.5246.6276.7306.8329.9369.6459.4456.6172.6意大利257.6287.6278.4263.6291.7331.7335.0329.4436.3509.1191.1荷兰603.2649.3594.6574.5671.4728.5739.6790.11024.41177.3438.9英国509.5571.4595.8556.9567.2565.6624.1726.1870.4815.4311.5俄罗斯495.9536.8347.8373.3429.0479.8497.4505.8675.7761.2429.5拉丁美洲1342.71362.61322.21138.61308.31487.91519.81507.62290.12529.8979.3北美洲3978.44262.84393.34126.34612.75137.64556.34939.66277.16355.82190.5加拿大292.2300.1294.3273.1313.8351.6369.2421.1515.2537.0183.156美国3684.33960.94095.43850.84297.54784.24186.74518.15761.15817.82007.1大洋洲446.2465.5505.4475.1512.6571.0581.9647.4805.7944.9369.4澳大利亚375.6391.2403.2372.9414.4473.4482.0534.8663.9788.3313.9注:*东盟:文莱、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欧盟:比利时、丹麦、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芬兰、瑞典、塞浦路斯、匈牙利、马耳他、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自 2020 年起欧盟数据不包括英国。57表表 72013-2023 年年 1-5 月中国进口分国别(地区)月中国进口分国别(地区)金额金额单位:亿美元单位:亿美元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1-5总值总值19499.919602.916819.515874.218409.821356.420771.020556.126875.327160.010408.8亚洲10901.710856.09547.89058.410293.711929.911461.711555.114833.314907.65230.6日本1622.81630.01429.91455.31656.51805.81717.61748.72055.51845.0641.4韩国1830.71901.91745.21588.71775.12046.41735.71727.62134.91996.7632.6中国香港162.2129.0127.7168.573.284.990.969.897.078.564.6中国台湾1566.41520.31433.11392.21553.91776.01730.02006.62499.82380.9748.1东盟*1995.42083.11946.81962.22357.02686.32820.43008.83945.14080.51504.2新加坡300.5308.0275.6259.5342.2337.2352.2315.5387.9339.6125.7非洲1174.31157.8703.7569.0752.6992.8955.0727.51059.21175.1449.4欧洲3241.93363.62932.12877.03268.33794.43768.93716.64780.44890.02084.0欧盟*2200.62442.62088.82079.72448.72735.32766.02585.53098.72853.51164.0德国942.01050.3876.2860.7969.51063.31051.11052.61199.31114.0445.6法国231.1270.9246.6224.8267.9322.2325.8296.9391.3355.6158.9意大利175.8193.0168.5167.0204.3210.6214.1222.5303.2269.8111.8荷兰98.393.587.997.9112.4123.3112.1127.9140.1125.255.3英国190.9237.4189.4186.5223.1238.8239.0197.6256.4218.283.3俄罗斯396.2416.4332.8322.3412.0590.8610.5571.8793.21141.5508.6拉丁美洲1273.01273.01043.31027.01270.21586.11654.01658.82225.82328.1963.3北美洲1778.71842.91750.81528.11744.51837.11511.51570.52101.52203.9921.1加拿大252.2252.2262.5183.1203.7283.8281.6218.8303.8423.8180.3美国1525.81590.11487.41344.01539.41551.01227.11349.11795.31776.4739.658大洋洲1085.61096.2830.3803.81076.71212.11386.71307.21854.51641.6753.4澳大利亚988.2977.7736.4706.7948.21054.51214.31148.41648.21420.9665.5注:*东盟:文莱、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欧盟:比利时、丹麦、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芬兰、瑞典、塞浦路斯、匈牙利、马耳他、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自 2020 年起欧盟数据不包括英国。59表表 82015-2023 年年 1-5 月中国出口分省(区、市)月中国出口分省(区、市)金额金额单位:单位:亿亿美元美元年份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1-5全国全国22749.520981.522635.224874.024990.325906.533639.635936.014003.4北京546.7518.4585.0741.7750.0670.1946.4881.7353.4天津511.8442.9435.6488.1437.9443.6599.7571.8215.6河北329.4305.8313.6339.9343.8364.6469.0510.5218.3山西84.299.3102.0122.7116.9127.3211.4181.853.2内蒙古56.543.749.457.554.750.474.194.342.7辽宁507.1430.7449.0488.0454.5383.3512.5538.2211.3吉林46.542.144.349.447.042.054.775.233.1黑龙江80.350.451.444.550.752.069.381.339.3上海1959.41834.71936.82071.71990.01981.12433.12563.71022.3江苏3386.73192.73633.04040.43948.33962.85035.45225.91942.5浙江2766.02678.62868.93211.53345.93632.74661.25158.02126.5安徽322.8284.4304.8362.1404.1455.8633.8714.2304.1福建1130.21036.81049.31155.61201.71224.01674.11820.4687.6江西331.3298.1326.9339.6362.1420.9568.2763.8340.9山东1440.61371.61471.01601.41614.51890.42722.33047.71116.8河南430.7427.9470.3537.8542.2593.0778.1787.6311.2湖北292.1260.2305.0340.9360.0390.6543.1632.2250.2湖南191.4176.7231.8305.7445.5478.6652.4769.9298.2广东6435.15988.66227.86466.86291.86283.77819.17999.63098.2广西280.3229.6274.6328.0377.5391.9454.5546.8213.060海南37.421.243.744.949.940.151.5107.442.9重庆551.9406.9426.0513.8538.0605.3800.1790.9283.4四川332.3279.3375.5504.0563.9672.5884.1931.5374.3贵州99.547.457.951.247.462.375.477.834.7云南166.2114.8115.4128.1150.2221.4273.5241.452.2西藏5.94.74.44.35.41.93.56.51.5陕西147.9158.3245.6316.0272.2278.9397.3452.2160.4甘肃58.140.918.322.119.112.415.019.19.6青海16.413.74.24.72.91.82.64.01.8宁夏29.825.036.527.421.612.527.129.610.8新疆175.1156.1177.3164.2180.4158.4197.1311.1153.761表表 92015-2023 年年 1-5 月中国进口分省(区、市)月中国进口分省(区、市)金额金额单位:单位:亿亿美元美元年份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1-5全国全国16819.515874.218409.821356.420771.020556.126875.327160.010408.8北京2649.52301.92652.23382.33411.62680.33763.84583.31836.7天津631.6583.7693.8737.2628.5615.7726.0695.7260.7河北185.4160.5184.5198.9236.6273.3369.2332.6129.3山西62.967.169.885.092.891.4133.795.535.1内蒙古71.072.489.699.3104.5100.2117.2133.467.5辽宁452.5434.6545.5656.3598.3561.3682.3649.4248.4吉林142.8142.4141.1157.3142.0142.9177.7158.654.1黑龙江129.6114.9136.7219.6220.3169.9239.5315.6133.7上海2533.02503.72824.43084.72948.93050.83852.93708.71511.3江苏2069.51902.62278.22600.02347.02464.93033.32951.61043.8浙江707.5686.4910.01113.21126.41246.71749.71876.5754.1安徽156.9158.9231.5267.7283.3324.6437.1417.1152.8福建563.4531.7661.0719.7729.5802.61180.91154.6482.0江西93.4102.6117.8142.8147.2157.3202.5242.9101.8山东976.9970.51159.51322.51348.51294.11813.91946.6755.6河南307.7284.0305.8290.5282.5376.2492.9491.4155.1湖北163.8133.2158.1187.1211.5230.2288.3295.1109.1湖南101.985.8128.7159.6183.5226.7274.8284.4128.5广东3793.63566.53836.94380.34070.03952.64976.44470.81546.2广西232.4248.7297.5295.4304.6311.0462.5433.7205.462海南102.292.160.082.681.795.2177.2193.497.1重庆192.9220.8240.0276.6301.7336.5438.3437.4147.6四川182.4213.9305.7395.4416.7495.5589.1580.2192.0贵州22.79.623.724.818.316.725.941.213.1云南79.084.1119.7170.8186.7168.1213.1259.097.4西藏3.33.14.32.91.61.22.70.40.2陕西157.2140.9155.9217.2238.3266.2339.2274.291.2甘肃21.827.932.237.936.141.560.969.226.3青海2.91.62.32.32.51.52.22.51.3宁夏8.17.813.910.413.35.36.19.03.2新疆21.720.529.335.956.755.545.955.728.1

    浏览量506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24 62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万里汇&支付宝:2023新兴市场出海白皮书(39页).pdf

    2023新兴市场出海白皮书解锁跨境电商增长新赛道一个被忽视但值得深度拓展的细分市场当前欧美市场经济增速放缓,通胀持续高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进一步引发消费疲软.此外,受原材料价格劳动力土地等经营成本上升.

    浏览量338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01 3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网易外贸通:外贸订单转化好方法(2023)(38页).pdf

    外贸订单转化“好”方法主 讲 人:埃 马 老 师CONTENTS0103040202/2 26 602优秀贸业务员必学三种常见海外买家吸引更多买家成交课程亮点超级重要的五步骤01W.R.A.P让业务员做的更佳W.R.A.P 教育方法1234Widen your optionsAttain distance before decidingPrepare to be wrongReality test your assumption02搞定买家的五个步骤第一步骤:预备步骤预备步骤主要是分两个部分:A:选择好时间联系客户。B:刚认识就尽量了解一些主要事情如:【是否第一次在中国采购】【是否游览我们公司首页】第二步骤:探索 TAN SUO 1:主要是通过一些聪明的问题就可以知道客户的想法,如:【这款产品主要功能就是省电,请问省电对你来说很重要吗】【我们公司生产机械都进口的,请问你在乎机械是哪里的吗】等等的这种问题就可了解客户具体的想法。第三步骤:建议及选择1:别随便推荐产品,一定要推荐符合客户当地市场需求。2:别这么着急推荐这么多,先与客户谈他比较感兴趣的商品3:推荐的时候最多提供两三个选择,免得客户犹豫。第四步骤:被拒绝的准备1:客户不是拒绝你,客户是拒绝你的产品,要分清楚。2:尽量去了解客户具体拒绝的原因并提供合理的方案。3:尽量让客户起码试一下小定单或样品单,并试试五号步骤第五步骤:自信表现1:无论什么情况你一定要表现自信。2:客户拒绝你的时候也要表现理解。3:尽量让客户足够放心购买样品单或小定单【双倍退款】4:客户同意与你合作的话一定要用合同【别用P.I】03常见买家种类及回复最佳方法代理商代理商01批发商批发商02零售商零售商03常见买家种类线上线下零售商他们经常来中国采购产品在他们自己网站推广话术1:款式多 We have our products development team work whom always think outside the box and develop new products.every few months we will have many new desigsn,would you like to give you monthly update?话术2:发货快More than new designs are ready for quick shipping within 5 days,trust you will love all of them,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look?we contact to tell you very nice news that we have more than.designs are ready to ship.线上线下批发商他们经常来中国采购产品然后分卖给别人。大超市或商场0303品牌0202大买家0101话术1:价格优惠 we believe that we can offer you competitive advantage products to help you increase your sales in local market In the last few years many customers were very happy with our prices and quality,we are sure you will pleased with our products.话术2:质量保障及交货期 we are one of the few suppliers support refund money in case of bad quality or late delivery.代理商他们在中国帮别人采购产品然后拿提成。国外的 buying office老外在国内开的贸易公司01010202话术1:不抢走你的客户 Inorder to coopreate more safety we will sign a contract with you and make it clear that we will not contact any of your customers secertly.please donot worry about coopreating with us as our company business culture is with us your money in safe your business in safe话术2:小订单试一下 it is our honor to cooperate with you,we trust that your customers will fully like the quality of our products.we are ready to send you a sample to check our quality first.would you like to get a sample?04与老外谈生意注意事项你的客户来自哪里?欧美国家客户不要写那么长英语专业一些别太热情开门见山与我们合作有什么可能误会你的意思产品专业知识时间概念长东方国家客户回复速度慢英语简单一些喜欢热情幽默对人不对事让客户信任你DEAR/BORTHER方便能看懂时间概念非常一般05订单转化的好方法提问:刚认识海外买家说什么比较好?话术1:我们熟悉你当地市场 Hi Mr.,Nice day hot selling products for your market.it is our pleasure to offer you some of our (hot-selling)products for yourmarket.Trust you like them.our market analysis sure these products will be hot sale in your market.Would you like to try any of them?fully hope we have a chance to serve you.yours 你的签名话术2:我们产品性价比高 Hi Mr.,Nice day competitive advantage products to help you increase your sales.In the last 10 years almost of our customers very happy with our quality,we are sure you will pleased with our products,Lets try withsmall order,is it ok?we believe that we can offer you competitive advantage products to help you increase your sales in local market.yours 你的签名话术3:为你提供不一样的服务 Hi Mr.,Nice day for sure we are not the same.You should discovered that almost of the Chinese suppliers says “we have very highquality,we have very cheap price“that is right?we know maybe we are not the cheapest price in china,also may be we are not the highest quality in china,but we trust we are your right choice supplier in china for.Business.please see attachments andyou will know more about us.yours 你的签名然后然后你们你们公司公司必有必有这种这种图片图片话术4:质量保障 Hi Mr.Wish you good day.fully hope we can have along term co-operation with you.our company is one of the few suppliers at whom can offer refund money in case of bad quality.we trust you will be happy with our services.would you like to give us a chance to show you more advantages about our company?yours 你的签名双赢意识THANKS

    浏览量91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31 3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北大汇丰智库:新时期深港贸易合作现状及未来纵深发展建议(2023)(24页).pdf

    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专题报告系列摘要12022 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速开始下滑,外贸压力较大。外贸依赖度较高的深圳和香港也面临重重挑战。2023 年 1-2 月深圳出口同比仅增长 0.4%,进口下降 19.2%;香港整体出口同比下降 25.4%,进口同比下降 18.9%。在全球局势紧张、外需总体疲弱以及发达国家供应链排华的新形势下,推进深圳和香港贸易纵深合作,包括贸易基础设施、贸易新业态、贸易结算和监管等方面的共建共商共管,不仅有利于挖掘两地自身增长新动能,而且对稳定全国外贸形势意义重大。北大汇丰智库和前海中英研究院联合发布本报告,从贸贸易易往往来来规规模模及及产产品品结结构构、贸贸易易基基础础设设施施共共建建、贸贸易易新新业业态态合合作作、贸贸易易结结算算人人民民币币使使用用情情况况以以及及贸贸易易监监管管互互联联互互助助等五个方面梳理深港合作的进展,据此提出全球贸易新形势下推进深港贸易合作纵深发展的四个建议:一一是是强强化化深深港港口口岸岸基基础础设设施施共共建建互互联联、数数据据共共享享、信信息息互互认认、规规则则衔衔接接,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陆海空物流集散中转枢纽。二二是是推推进进深深港港跨跨境境电电商商全全流流程程合合作作,共建涵盖制造企业,外贸企业,电商平台,信息、物流、支付、营销等专业服务类企业的优质跨境电商生态圈。三三是是携携手手稳稳固固欧欧美美亚亚市市场场,重重点点开开拓拓一一带带一一路路沿沿线线及及 R RC CE EP P 成成员员国国市市场场,发挥外贸桥头堡作用,巩固中国在区域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四四是是化化危危为为机机,推推动动深深港港全全球球财财富富管管理理以以及及跨跨境境贸贸易易人人民民币币结结算算更更上上新新台台阶阶。一、深港贸易合作进展北大汇丰智库经济组、前海中英研究院(撰稿人:岑维、王若林)成稿时间:2023 年 4 月 17 日联系人:程云(0755-26032270,)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专题报告系列11.贸易往来规模先升后降趋于稳定,贸易产品结构优化升级2 20 00 07 7-2 20 01 13 3 年年为为贸贸易易往往来来规规模模上上升升阶阶段段。深港进出口贸易总额12007 年已达5692 亿元,2008 年金融危机影响下有所下降,但 2010 年开始持续高速增长,到2013 年已增长至 11584 亿元,三年平均增长率高达 2 25 5%。与此同时,深港进出口贸易额对深圳贸易总额和香港贸易总额的贡献也达到了峰值,分别为 3 34 4%和 1 19 9%。深深港港之之间间贸贸易易的的繁繁荣荣得得益益于于中中国国加加入入 W WT TO O 后后在在全全球球供供应应链链中中参参与与度度的的提提升升。中国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成为世界工厂,深圳制造业更是远近闻名,其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2013 年为 3 38 8%2。以来来料料加加工工、进进料料加加工工为主的加工贸易成为深圳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而香港凭借其全球贸易及航运中心地位理所当然地成为深圳对外贸易的转口港,2013 年香港转口货值占其整体出口货值比例高达 98.5%。图图 1 1:深深港港往往来来贸贸易易额额及及其其占占比比数据来源:wind,北大汇丰智库2 20 01 13 3-2 20 01 17 7 年年为为贸贸易易往往来来规规模模下下降降阶阶段段。2013 年之后,深港进出口贸易额明显下降,到 2017 年已降至 6433 亿元,四年平均跌跌幅幅 1 14 4%;深港进出口贸易额对深圳贸易总额和香港贸易总额的贡献也持续下降,2017 年相比 2013 年降降幅幅均均在在 1 10 0个个百百分分点点左左右右。这这一一阶阶段段深深港港进进出出口口贸贸易易额额的的下下降降主主要要与与深深圳圳贸贸易易总总体体形形势势有有关关,深圳进出口总额在 2013-2016 年间三年平均跌幅约为 10%,二者走势高度一致。深1以深圳统计的对港出口和进口加总后按平均港元兑人民币汇率计算而得。2北大汇丰智库深港制造业合作的两条路径和四项举措。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新时期深港贸易合作现状及未来纵深发展建议2圳进出口贸易出现大幅下滑,核核心心原原因因在在于于国国内内经经济济进进入入新新常常态态后后增增长长放放缓缓以以及及深深圳圳“腾腾笼笼换换鸟鸟”产产业业结结构构调调整整升升级级计计划划带带来来的的阵阵痛痛。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都经历了较长的调整恢复期,外需相对疲弱,中国外贸增长速度比金融危机前明显放缓,2012 年只有 3%,2016 年降至-0.9%。深圳作为外贸大市受影响程度相对较高。再加上在广东省“腾笼换鸟”产业转移计划1指导下,深圳 2010 年出台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明确城市产业结构“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要求“逐步置换低端产业,为高端产业释放空间”。一些扩产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相继迁出,如橡胶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行业内企业。据统计,2013-2016 年间深圳每年迁移企业数量都在 2000 家以上。2016-2021 年局部迁移的重点制造业企业 60%以上迁往省外,以江苏居多。低附加值加工企业的迁出短期内对外贸影响较大。但长期来看有助于推动深港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2 20 02 21 1年年深深圳圳对对港港出出口口产产品品中中劳劳动动密密集集型型产产品品占占比比由由回回归归当当年年的的3 30 0.7 7%降降至至 2 2.6 6%,高高新新技技术术产产品品由由回回归归当当年年的的 1 11 1.6 6%提提升升至至 7 74 4.7 7%2。2 20 01 17 7年年后后为为贸贸易易往往来来规规模模平平稳稳阶阶段段。2017年后深港贸易往来进入相对平稳期,进出口贸易总额基本在 6000 亿元以上,2021 年达到 7220 亿元。深圳和香港各自的贸易额稳步增长,导致深港进出口贸易额对深圳、香港贸易的贡献持续缓慢下降。2021 年深港进出口贸易额占深圳进出口总额和香港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0.4%和 8.5%。深深港港进进出出口口贸贸易易额额对对深深圳圳和和香香港港各各自自贸贸易易总总额额贡贡献献的的下下降降则则主主要要与与深深圳圳和和香香港港贸贸易易伙伙伴伴逐逐渐渐多多元元化化有有关关,而而这这主主要要受受益益于于中中国国自自贸贸区区改改革革创创新新。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掀起热潮,非关税壁垒的削减以及国际贸易新规则构建成为重点关注领域。由美国主导推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分别于 2010 年和 2013 年正式发起,致力于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1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 2008 年 5 月 29 日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文件形式正式提出;2010 年 6 月,广东省委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落后行业淘汰速度。2013 年 1 月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表示,广东既要抓“腾笼换鸟”,又要推动“凤凰涅槃”,加快转型升级。2深圳商报采访深圳海关数据,https:/ 2 2:内内地地与与香香港港往往来来贸贸易易额额及及占占比比数据来源:wind,北大汇丰智库在此背景下,中国启动自贸区制度创新试点,从 2013 年起先后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至 2020 年 9 月自贸区数量已达 21 个。自贸区的设立使得内地省市得以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全球贸易,开拓更多贸易伙伴,同时也扩大了香港与内地省市的联系,改变了以往仅靠深圳作为世界窗口的局面。2014 年起深圳与美国、欧盟、东南亚的贸易占比提升;香港与内地省市的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与内地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比例提升至 50%以上。除此之外,深圳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海陆空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深圳贸易的多元化。保税物流园区使得“境内关外”得以实现,原先许多通过“香港一日游”实现出口退税、简单加工、修理修配的产品在保税区内就可以实现。海陆空港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深圳远洋运输及装卸能力提升,降低了对香港主要港口的依赖。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 2013 年首次超越香港,2022 年已超 3000 万标准箱,位居全球第四。深圳机场及港口货物吞吐量 2017-2021 年间分别提升了 35%和 14%。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新时期深港贸易合作现状及未来纵深发展建议4图图 3 3:中中国国自自贸贸区区设设立立时时间间及及数数量量数据来源:头条,北大汇丰智库2.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共建共用及联通程度日益提升截截至至目目前前,深深港港之之间间一一级级口口岸岸共共 1 15 5 个个,包包括括 7 7 个个公公路路口口岸岸,1 1 个个铁铁路路口口岸岸 1 1个个,6 6 个个水水运运口口岸岸,1 1 个个航航空空口口岸岸。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已被列入国家、广东省、深圳市重要工作内容,2021 年 4 月,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形成空间统筹、结构优化、错位协同的口岸经济发展格局”。2022 年 7 月,香港特区立法会全票通过“共建深港口岸经济带”议案。该议案就促请香港特区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对接深圳、合力发展口岸经济带提出了 6 项建议。2022 年 12 月,深圳发布深圳市口岸建设“十四五”规划。口岸基础设施的完善升级对于加速深港融合意义重大。公公路路口口岸岸方方面面,皇岗口岸于 2 20 02 20 0 年年 6 6 月月开始重建,重建后定位为纯旅检口岸,24 小时通关;莲塘口岸于 2020 年 8 月正式开通,先行启用货检功能;深圳湾口岸于 2020 年 12 月正式实施货检 24 小时通关。深圳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通关格局正逐渐形成。2 20 02 21 1 年年 2 2 月月,经深港两地协商,正式调整皇岗和文锦渡口岸的货检功能,未来东部跨境货运车辆统一由莲塘口岸出入境,西部跨境货运车辆统一由深圳湾口岸出入境,中部的福田、皇岗、罗湖、文锦渡口岸主要发挥旅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专题报告系列5检功能,以解决跨境货运与市内交通的矛盾,提高跨境运输效率。据深圳口岸办公室统计,2023 年 1 月深圳口岸出入境车辆日均 6200 辆,虽然较 2021 年及以前有较大差距,但相对于 2022 年年初已成恢复态势。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散以及莲塘口岸 24 小时通关的研究推进,未来深港口岸跨境人员、货物通关便利度将明显提升。图图 4 4:深深港港口口岸岸分分布布数据来源:北大汇丰智库图图 5 5:深深圳圳口口岸岸出出入入境境车车辆辆统统计计数据来源:深圳市口岸办公室,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新时期深港贸易合作现状及未来纵深发展建议6水水运运口口岸岸方方面面,深圳现有大亚湾、盐田、蛇口、赤湾、妈湾、大铲湾等东、西共 6 个口岸,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不断提升,2022 年达到 3004 万标准箱,成为全球第 4 个年吞吐量突破 3000 万标箱的港口。即使在疫情期间,各海港口岸吞吐量仍保持增长,缓解了深港跨境公路运输因疫情防控受阻的压力。早在 2 20 01 18 8 年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深圳港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深圳就提出“与与香香港港港港共共建建国国际际航航运运中中心心”的发展目标,开展“深深港港自自贸贸通通”试点,形成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与香港间的直通物流大通道;探探索索建建设设深深港港组组合合港港,实现两地港口物流服务一体化。同时,进一步强化深圳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港口的业务联系,逐步推进大湾区港口通关一体化。2 20 02 20 0 年年 1 11 1 月月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发展策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发布,表示将大力推动组合港通关模式,建设“高水平国际中转贸易港”。2 20 02 21 1 年年 9 9 月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化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进一步强调“联动建设国际贸易组合港,实施陆海空多式联运、枢纽联动”。截至 2 20 02 22 2 年年 1 11 1 月月,深圳港已与东莞、惠州、佛山、中山、珠海、肇庆、云浮、广州、清远等 9 个地市累计开通了 26 个组合港点位。“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已覆盖大湾区近 90%城市,进出口吞吐量超过 29 万标箱。大湾区港口的互联互通对于湾区城市外贸降本提效以及深圳、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提升都将发挥重要作用。铁铁路路口口岸岸方方面面,深港现有西九龙口岸,经广深港高铁与福田、深圳北、广州南相连。2022 年 12 月香港跨越 2030 年的铁路及主要干道策略性研究面向公众开展咨询活动。根据该方案,港港深深西西部部铁铁路路(洪水桥至前海)将打通,洪水桥站透过现有和规划中的铁路项目可延伸至香港其他地区。此举意味着深港西部走廊跨界交通网络将进一步贯通,向向北北延伸至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覆盖整个“100 公里黄金内湾”,未来随着深中通道建成将向向西西延展至珠江西口岸的广州南沙、中山、珠海、澳门;向向南南延伸至香港国际机场与维港都会区,向向东东联通北部都会区。深港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联通程度将提升至新高度,这对于湾区内、“一带一路”沿线以及全球的货物流通和贸易往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香港物流及运输局表示将在 2023 年四季度构建香港未来主要运输基建发展蓝图,并适时推展所需要的运输基建项目。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专题报告系列7图图 6 6:扩扩区区后后的的前前海海及及深深中中通通道道数据来源:楼盘网,北大汇丰智库图图 7 7:香香港港跨跨越越 2 20 03 30 0 年年的的铁铁路路及及主主要要干干道道策策略略性性研研究究线线路路规规划划图图数据来源:香港运输及物流局,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新时期深港贸易合作现状及未来纵深发展建议8机机场场口口岸岸方方面面,2020 年 7 月民航局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2025 年要基本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构构建建以以香香港港、广广州州、深深圳圳国国际际航航空空枢枢纽纽多多核核驱驱动动,澳澳门门、珠珠海海等等机机场场多多点点联联动动的的区区域域协协调调发发展展新新格格局局。在此指导下,深圳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程。2022 年 2 月,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加快启动机场北货运区、东北货运区的规划建设,提升机场货运能力,扩容升级邮政快递航空基础设施,打造跨境快邮集散中心。2022 年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已达到 151 万吨。2023 年 2 月,深圳机场货运通航城市增加至 57 个,其中国际及地区货运通航城市达到 35 个。在香港机场国际货运枢纽龙头带动作用下,深圳机场货运枢纽功能将不断加强,深深港港合合作作拓拓展展国国际际航航线线的模式有望进一步深化,从而推进大湾区航空物流高端化发展。图图 8 8:深深圳圳机机场场国国际际货货运运网网络络数据来源:深圳机场,北大汇丰智库3.贸易新业态合作加速发展,跨境电商迎来重要机遇期2 20 01 13 3 年中国启动跨境电商城市试点政策,深圳名列其中;2 20 01 15 5 年中国启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深圳于 2 20 01 16 6 年初作为第二批试验区入选。内地跨境电商的发展也使香港嗅到了商机。2 20 01 15 5 年年 7 7 月月,由 AME 爱琪荟集团牵头,超过五十位出色企业家组成的“天使尊尚会”在香港启动,走上以跨境电商连接中外的商业模式,通过跨境电商大力拓展内地市场。2 20 01 16 6 年年 4 4 月月,AME 爱琪荟集团主办了“第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专题报告系列9一届互联网 高峰论坛”,香港电商联会、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都参与其中,共商跨境电商发展蓝图。疫情的爆发和持续使得线下消费受阻,再加上海外生产受疫情拖累明显,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持的跨境电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相继加快布局。图图 9 9:深深港港跨跨境境电电商商领领域域合合作作历历程程数据来源:北大汇丰智库2 20 02 20 0 年年 1 10 0 月月,深圳发布关于推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完善跨境电商通关节点、创新跨境电商监管和服务、降低跨境电商企业仓储成本,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为外贸发展新引擎的作用。2 20 02 22 2 年年,深圳先后制定出台深圳市推动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深圳市 2022 年冲刺跨境电商发展目标工作措施以及深圳市国际化网络直播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深圳市海外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深圳市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企业阳光化申报试点工作方案,努力构建“1 1 3 N”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1。当年 1 12 2 月月 1 18 8 日日,深圳启动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及六大集聚区2(跨境电商集聚1深圳特区报,“跨境电商规模质量双一流”,2021 年 1 月 28 日。2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立海关、税务、外汇、海事、边检、市监、交通、口岸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新时期深港贸易合作现状及未来纵深发展建议10区为其中之一),构建跨境贸易联盟区块链网络,培育跨境电商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据深圳市商务局统计,2 20 02 22 2 年年深深圳圳跨跨境境电电商商进进出出口口规规模模预预计计超超 1 18 80 00 0 亿亿元元,同同比比增增长长 1 13 30 00 0 亿亿元元,占占全全市市进进出出口口贸贸易易总总额额的的 4 4.9 9%,占占全全国国跨跨境境电电商商进进出出口口贸贸易易的的8 8.5 5%,继续领先其他城市。2022 年商务部发布的“2021 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评估”结果显示,中国(深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排名位列第一档。深圳企业占亚马逊中国卖家比重在 30%以上,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深圳海外仓的规模迅猛增长,2022 年全市 4 家企业 7 个海外仓被省商务厅评选为第三批省级公共海外仓,全省 22 个省级公共海外仓中 18 个由深圳企业建设运营。内地支持跨境电商的政策以及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为香港带来巨大的商机。一方面香港毗邻内地,大部分商品可以免税进口,成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进入内地前仓储的理想地点;再加上海外仓等新业态的发展,许多广广东东企企业业选选择择在在香香港港建建立立海海外外仓仓,作作为为进进口口集集货货和和出出口口发发货货的的集集结结地地。另一方面香港是全球的金融、品牌及授权中心,内地尤其是广东跨境电商企业倾向于选择香港作为品牌及资金管理中心。香港跨境电子商务也迎来蓬勃发展,许多香香港港零零售售业业开开始始加加大大对对跨跨境境电电商商 B B2 2B B 以以及及实实体体店店在在大大陆陆的的投投入入,相关的合作交流也不断深化。2 20 01 19 9 年年 9 9 月月、2 20 02 20 0 年年 1 10 0 月月,香港贸易发展局经贸研究团队先后访问广东省南方电子商务创新中心与天猫国际团队,了解内地跨境电商发展情况,探讨双方合作机会。2 20 02 22 2 年年 7 7 月月,深圳市商务局联合香港投资推广署举办 2022 中国(深圳、香港)加拿大(多伦多)跨境电商发展交流会,以推动深圳、香港和多伦多三地跨境电商领域相关企业和机构间加强合作,助力电商企业积极拓展北美市场。2 20 02 22 2 年年 1 10 0 月月,中国(深圳、香港)俄罗斯(莫斯科)跨境电商发展交流会举办,立足“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探索深圳、香港与俄罗斯之间的互联互通、互促发展的新模式。2 20 02 22 2 年年 1 12 2 月月,深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粤港澳服务贸易展览会暨中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及交叉验证机制,同时链接进出口企业、机场、港口等跨境贸易重要参与方,报关行、船代、理货等供应链服务商,以及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共同构建跨境贸易联盟区块链网络,面向企业、地方政府、监管单位提供跨境贸易大数据服务,推动形成跨境贸易服务生态系统。跨境电商集聚区将在现有基础上加大跨境电商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跨境电商政策措施配套,推动跨境电商上下游企业集聚前海,培育跨境电商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专题报告系列11国(深圳)跨境电商展览会。2 20 02 23 3 年年 2 2 月月,内地第三方支付中心易宝支付与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开展研讨会,易宝支付表示将进一步深入探索支付场景,拓展跨境电商新业态和 Web3 新领域。4.贸易结算便利化程度提升,人民币连续三年成为深港间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图图 1 10 0:全全国国跨跨境境贸贸易易人人民民币币结结算算发发展展历历程程数据来源:北大汇丰智库2008 年金融危机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再加上结算环节过多、流程复杂,以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重要性日益显现。2009年,内地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包括深圳在内的 5 个城市可以与香港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010 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取消香港银行对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账户与提供各类服务的限制,极大地刺激了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跨境人民币贸易。当年香港与内地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额达到 3692 亿元,其中广东占比超过 40%。2011 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境外地域范围扩展至全球。随后,人民银行牵头发布一系政策,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给予更多鼓励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显示,2 20 01 10 0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新时期深港贸易合作现状及未来纵深发展建议122 20 02 22 2 年年,跨跨境境贸贸易易人人民民币币结结算算规规模模从从 5 50 06 63 3 亿亿元元快快速速上上升升至至 1 10 0.5 51 1 万万亿亿元元,增增长长近近 2 20 0 倍倍。同同期期,跨跨境境直直接接投投资资人人民民币币结结算算规规模模从从 2 28 80 0 亿亿元元上上升升至至 6 6.7 76 6 万万亿亿元元,增增长长近近 2 24 40 0 倍倍。图图 1 11 1:全全国国跨跨境境贸贸易易人人民民币币结结算算规规模模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北大汇丰智库在央行统一指导下,深深圳圳也也推推出出一一系系列列促促进进跨跨境境贸贸易易人人民民币币结结算算相相关关政政策策,与与香香港港的的合合作作也也不不断断深深化化。早在 1 19 99 98 8 年年,香港就与深圳开启了单向港元支票联合结算;2 20 00 02 2 年年,港元 RTGS1系统与深圳联网;2 20 01 17 7 年年,香港至广东省的人民币跨境电子账单服务启动,深港人民币跨境电子账单服务实现双向流通。2 20 01 18 8 年年 1 10 0 月月,香港金管局推动成立“贸易联动”,与中国人民银行辖下的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连接,服务于进出口商的跨境贸易融资。2 20 01 19 9 年年 1 11 1 月月,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按照总行统一部署,在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率先开展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并于 2 20 02 20 0 年年 6 6 月月复制推广至深圳全市。此举大幅提高诚信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便利性,平均每笔业务用时由 30-40 分钟缩短至 10 分钟。2 20 02 21 1 年年 2 2 月月,香港金管局、泰国中央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宣布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2 20 02 22 2 年年 1 10 0 月月,香港金管局公布“货币桥”实行成果,来自1香港的即时支付结算系统(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RTGS),可进行港元、美元、欧元及人民币的银行同业资金转拨。这些支付系统由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运作,提供各种银行同业结算及交收服务。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专题报告系列13四地的 20 家商业银行基于“货币桥”平台为其客户完成以跨境贸易为主的多场景支付结算业务。在此次试点测试中,中国内地 5 家试点银行在深圳的分支机构均组织各自企业客户参与到首批试点测试工作中。据悉,在中国内地参与此次试点测试的所有交易中,来来自自深深圳圳地地区区企企业业的的交交易易量量占占比比达达三三分分之之一一,成成为为业业务务场场景景最最丰丰富富、交交易易发发生生量量最最多多的的地地区区。图图 1 12 2:深深港港人人民民币币支支付付结结算算合合作作历历程程数据来源:香港金管局,北大汇丰智库2 20 02 23 3 年年 2 2 月月,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围绕提升深港金融合作水平,提出全面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实施更便利的货物贸易资金结算措施,探索跨境支付清算新机制。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市人民币跨境收付规模达 3.2 万亿元,同比增长 4.8%,收付规模稳居全国第三。深深圳圳与与香香港港间间人人民民币币跨跨境境收收付付额额达达 2 2.6 6 万万亿亿元元,占占同同口口径径本本外外币币跨跨境境收收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新时期深港贸易合作现状及未来纵深发展建议14付付额额的的 5 51 1.3 3%,人人民民币币连连续续三三年年成成为为深深港港间间第第一一大大跨跨境境结结算算货货币币。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香港结算所人民币结算量达 384.3 万亿元;人民币 RTGS 系统平均每日交易额创出 1.5 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图图 1 13 3:深深圳圳人人民民币币跨跨境境收收付付金金额额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北大汇丰智库图图 1 14 4:香香港港结结算算所所人人民民币币结结算算量量注:期内总数由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提供。除了某些电子结算系统项目以外,这些数字只计算收款或付款一方的成交量数据来源:香港金管局,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专题报告系列15除除规规模模扩扩大大之之外外,跨跨境境贸贸易易人人民民币币结结算算的的支支付付场场景景也也不不断断延延伸伸,从个人支付到一般贸易往来支付再到大宗商品计价支付。2022 年 7 月 5 日,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前海联合交易中心首笔跨境人民币业务成功落地。该笔业务依托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标准收发器完成跨境人民币资金清算,资金当日到账。2023 年 2月 23 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意见,支支持持香香港港交交易易所所前前海海联联合合交交易易中中心心开开展展大大宗宗商商品品跨跨境境现现货货交交易易人人民民币币计计价价结结算算业业务务。依法合规拓展香港交易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的业务及功能,有序丰富交易品种,增强大宗商品定价能力。5.贸易监管模式不断创新,数据互联、单证互认、监管互助带动通关效率提升一一是是简简化化深深港港进进出出境境监监管管手手续续。2020 年 10 月起,深圳经济特区前海蛇口自由贸易试验片区条例开始施行,推行数字化海关监管,简化货物进出境监管手续,推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便利通关模式。2022 年 9 月,海关总署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若干措施发布。在规则衔接方面,提出试点深港“一单两报”,简化企业申报手续。二二是是推推进进深深港港监监管管规规则则和和检检测测标标准准衔衔接接。2021 年 9 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化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新闻发布会上,深圳海关提出推进检验检疫规则衔接和标准互认,加强深港两地海关信息互通、执法互助、结果互认,推动实现深港跨境贸易便利畅通。2022 年 9 月,海关总署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若干措施中提出支持与香港特区政府共商共建工作沟通机制,推进两地检验监管规则和检测标准衔接,试点“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率先试点自港进口的部分法检商品检验结果采信,试点深港酒类“两地一检”模式等。三三是是推推进进深深港港间间企企业业作作业业与与海海关关通通关关的的高高效效协协同同,降降低低企企业业成成本本,提提高高通通关关效效率率。2 20 01 18 8 年年,深深圳圳海海关关推推出出“前前海海离离港港空空运运服服务务中中心心”,打造广深港“航空货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新时期深港贸易合作现状及未来纵深发展建议16运登机口”,以航空货运一体化为目标,叠加中转分拨集拼、“全球中心仓”、口岸非侵入式查验等措施,使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即可打包完成一系列进出口服务功能,送抵香港、深圳、广州三大机场后直接“登机”出境,形成以前海为中心的“全球揽货前海集聚机场直飞”进出口贸易生态圈。这一模式为企业节省约 30%的物流成本,截至 2023 年 2 月,已有 918.07 亿元货物在前海离港空运服务中心集拼分拨。2 20 02 20 0 年年,由由深深圳圳海海关关倡倡导导的的“粤粤港港澳澳大大湾湾区区组组合合港港”项项目目正正式式启启动动,旨在把珠江东西两岸的深圳、广州、香港三个国际枢纽港口以及内河航运港口打通,通过优化海关监管流程、共享港口代码、依托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开展全程监管,实现货物在各港口间一次报关一次放行,为企业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据深圳海关统计,该模式每年可为企业节省 2400 万元报关成本,为班轮公司减少用箱成本超 4500 万元。同时,货物平均堆存期由 5-7 天缩短至 2 天以内。2023 年两会期间,深港代表提议打造“深圳盐田-香港葵青”组合港,进一步丰富湾区组合港项目实践,实现国际航运枢纽互联互通,推动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的加速成形。2 20 02 22 2 年年以以来来,深深圳圳海海关关陆陆续续在在海海、空空港港口口推推出出“海海空空港港畅畅流流计计划划”系系列列改改革革,建立“前置理货区”,通过“提前报关、智能分流、顺势查验、嵌入监管”,压缩货物在港区停留时间,实现海空港企业作业和海关通关监管的高效协同,全面优化海关监管模式。改革落地后,海关查验整体耗时缩短 95%,货物周转效能提升 45%,出口货物库内停留时间缩短 30%,释放场站空间1600 平方米。二、全球贸易新形势下推进深港贸易合作纵深发展的相关建议2018 年是中国外贸出口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外贸出口年均增速在 8.6%左右,2018 年当年降至 7.1%,随着中美关税实施范围和税率进一步提升,2019 年中国出口增速进一步收窄至 5%。2020-2022 年疫情期间,中国由于疫情防控有力,外贸出口逆势增长。但自 2022 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速开始下滑,12 月人民币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增速降至-0.5%,较年初的 20.8%下降了 21.3 个百分点。一方面俄乌冲突愈演愈烈加剧了全球紧张局势,另一方面欧美主要国家为抑制通胀高企采取的加息政策导致需求收缩,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下外需持续疲弱。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专题报告系列17再加上欧美国家供应链排华限华的一系列举措,中国外贸压力空前。主要外贸城市深圳和香港也面临重重挑战。2023 年 1-2 月深圳出口同比仅增长 0.4%,进口下降 19.2%;香港整体出口同比下降 25.4%,进口同比下降 18.9%。在此背景下,推进深圳和香港贸易纵深合作,不仅有利于挖掘两地自身增长新动能,而且对稳定全国外贸形势意义重大。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强化深港口岸基础设施共建互联互通强强化化深深港港口口岸岸基基础础设设施施共共建建互互联联、数数据据共共享享、信信息息互互认认、规规则则衔衔接接,打打造造数数字字化化、智智能能化化的的陆陆海海空空物物流流集集散散中中转转枢枢纽纽。按照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深圳“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和香港“共建深港口岸经济带”的指示,全力实施深港陆海空口岸改造升级、规划新增、功能调整和数字化转型。一一是是联联合合推推进进皇皇岗岗口口岸岸和和沙沙头头角角口口岸岸重重建建、罗罗湖湖口口岸岸和和文文锦锦渡渡口口岸岸改改造造升升级级。皇岗口岸按照“一地两检”模式妥善安排深港联合办公相关场地布局与管理协调方案,沙头角口岸按照“通关 旅游 消费 交通枢纽”四大功能定位预留好对接深港两岸现有及规划中的特色旅游区、大型商圈、轨道交通的空间,灵活安排通关能力。罗湖口岸和文锦渡口岸按照“纯旅检”功能定位全面升级口岸环境、设施和通关模式,加快口岸周边片区改造,依托释放的土地空间打造深港专业服务业跨境经营区、人才集聚区和都市核心商圈。二二是是共共同同商商议议新新增增口口岸岸和和跨跨境境直直升升机机航航点点布布局局,满满足足当当前前及及未未来来深深港港人人员员旅旅游游及及商商务务便便捷捷出出行行需需求求。2023 年 2 月,深港直升机跨境飞行复航,预计未来还将开辟多条航线,方便两地人员、物资及经贸往来。三三是是整整合合深深港港乃乃至至大大湾湾区区陆陆海海空空港港资资源源,实实现现错错位位布布局局、功功能能互互补补。做好陆陆路路口口岸岸“东东进进东东出出、西西进进西西出出”货运格局形成后深圳湾口岸及莲塘口岸附近深港货运能力的支持保障工作,重点推进港深西部铁路深港共商共建。试点“深深圳圳盐盐田田-香香港港葵葵青青”组组合合港港,推广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湾区一港通模式,加快深圳和香港以及湾区港口间要素流通、规则衔接和服务一体化,形成良性竞合,扩大发展能级。以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前海服务中心为依托,整合广、深、港、澳机场空运资源,打造“全全国国揽揽货货前前海海集集拼拼机机场场直直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新时期深港贸易合作现状及未来纵深发展建议18飞飞”的进出口贸易生态圈,构建世界级航空物流集散中转枢纽,带动深、港乃至全国高附加值货物贸易发展。四四是是升升级级深深港港口口岸岸信信息息化化设设备备、搭搭建建智智慧慧云云平平台台、跟跟踪踪陆陆海海空空物物流流大大数数据据、实实时时共共享享货货物物状状态态和和通通关关进进度度,推推动动贸贸易易便便利利化化。2.推进深港跨境电商全流程合作推推进进深深港港跨跨境境电电商商全全流流程程合合作作,共共建建涵涵盖盖制制造造企企业业,外外贸贸企企业业,电电商商平平台台,信信息息、物物流流、支支付付、营营销销等等专专业业服服务务类类企企业业的的优优质质跨跨境境电电商商生生态态圈圈。根据深圳市关于推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和深圳市推动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部署,深圳将在发展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创新电子商务监管服务等方面持续深耕,香港可主动对接,与深圳开展跨境电商全流程合作。具体而言,一一是是在在培培育育发发展展大大型型跨跨境境电电商商平平台台方方面面,发挥香港“集资中心”和“全球买全球卖”交易中心优势,联合深圳大力培育本土综合类、垂直类跨境电商平台;发挥香港“总部经济”优势,积极引进国际性大型综合电商平台在深、港两地设立总部或供应链管理中心,如东南亚大型电商平台 Shopee 在深圳、香港均设立办公室,作为国货出海东南亚的重要通道。二二是是在在推推广广跨跨境境电电子子商商务务应应用用方方面面,支持深港两地制造业企业、外贸企业和批发零售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通过接入第三方平台或者建设独立站等方式直接面向海外市场;依托深圳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交通物流优势、香港品牌营销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优势,加快各类信息技术、物流服务、跨境支付、营销推广、售后服务、财税合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企业在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聚集,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专业 SaaS1服务,形成完整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联合推进跨境电商海外仓在主要市场的建设运营,提高外贸物流效率及退换货售后服务质量,形成跨境电商一般进出口(代码:9610,下同)、B2B 出口(9710)、出口海外仓(9810)和网购保税进口(1210)等多项业务类型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三三是是在在创创新新跨跨境境电电子子商商务务监监管管服服务务方方面面,加强深港两地跨境电商企业信息共享,对诚信和优质企业简化进出口认证报关手续,提升通关便利度;发挥深港金融优势,支持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拓展多元化跨境电商贸易融资方式,如运费、存货、仓单、订单融1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运营服务。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专题报告系列19资等,满足企业个性化信贷需求;支持更多符合条件银行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依托深港高校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1加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与培育;联合举办国际跨境电商交流会和展览会,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3.携手稳固欧美亚市场,重点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及 RCEP 成员国市场携携手手稳稳固固欧欧美美亚亚市市场场,重重点点开开拓拓一一带带一一路路沿沿线线及及 R RC CE EP P 成成员员国国市市场场,发发挥挥外外贸贸桥桥头头堡堡作作用用,巩巩固固中中国国在在区区域域供供应应链链中中的的核核心心地地位位。在深圳和香港的贸易伙伴中,欧盟各国、美国、韩国、日本、台湾等长期以来都占据重要的份额,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往来则在近年来明显提升。尽管欧美国家近年来对中国采取了较为严格的外贸限制措施,但在短期内完全脱钩是不现实的。因此对深港而言,一方面要继续稳固欧美亚市场,另一方面要把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及 RCEP 成员国市场作为重中之重,把握东南亚经济起飞契机,巩固中国在区域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具体而言,一一是是主主动动顺顺应应全全球球产产业业链链转转移移趋趋势势,将部分资金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环节转移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港则保留关键零部件制造生产、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核心环节,强化供应链联系紧密度,从而事实上增加深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往来规模。二二是是充充分分发发挥挥深深圳圳 R RC CE EP P 服服务务中中心心作作用用,帮助深港企业尽快熟悉 RCEP 成员国间关税减让、原产地累计规则以及贸易投资便利措施,助力深港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服务对外输出,包括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电信技术标准和服务、专业服务等。可鼓励深港企业联合投资成员国,通过在成员国当地设立的工厂、企业、办事处等扩大该成员国与深港的贸易往来。三三是是利利用用深深港港四四通通八八达达的的陆陆海海空空物物流流网网络络和和数数字字化化、智智能能化化港港口口设设施施,大力发展面向 RCEP 成员国的中转集拼分拨业务,支持深港供应链服务企业承接跨国公司国际分拨中心业务,提高深圳和香港中转港地位。四四是是联联合合深深圳圳市市商商务务局局、香香港港投投资资推推广广署署和和相相关关行行业业协协会会,共同举办面向 RCEP 成员国12023 年 3 月 17 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共建的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开园。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新时期深港贸易合作现状及未来纵深发展建议20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博览会、重点产业高端论坛和行业交流会,挖掘潜在合作机会。4.化危为机,推动深港全球财富管理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更上新台阶硅谷银行破产引发的银行业危机、瑞信银行债券被瑞士政府注销引发的信用崩塌加剧了全球对欧美财富安全的质疑以及资金避险情绪的上升,人民币资产和中国金融体系受到更多国家和资金关注。环球时报采访中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多名香港金融业人士表示,近期香港银行的非本地居民开户的需求增长明显1。人民币使用范围持续扩大,俄罗斯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比超过欧元,巴西与中国达成双边本币结算协议,沙特国家银行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落成首笔人民币贷款合作,法国道达尔能源与中国海油完成首单人民币结算进口 LNG(液化天然气)交易。未来中国对全球财富吸引力的增加以及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和场景的扩大是大势所趋,深圳和香港必然要抢抓机遇,推动其全球财富管理业务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支付业务更上新台阶。一一是是完完善善境境外外资资金金开开户户便便利利度度、丰丰富富金金融融产产品品池池、提提高高财财富富管管理理专专业业性性,为为迎迎接接资资金金流流入入做做好好充充足足准准备备;在在此此过过程程中中需需注注意意深深港港错错位位竞竞争争和和和和互互补补合合作作,同同时时吸吸取取欧欧美美银银行行破破产产教教训训,做做足足风风险险防防控控防防止止恶恶意意挤挤兑兑。二二是是适适时时推推动动扩扩大大多多边边央央行行数数字字“货货币币桥桥”参参与与试试点点国国家家和和银银行行,提提高高人人民民币币在在国国际际贸贸易易结结算算、跨跨境境电电商商、供供应应链链金金融融、财财富富管管理理等等多多个个应应用用场场景景的的使使用用频频次次。【声明】本文版权为北大汇丰智库所有1近日如下消息频繁传播:“一个月内,超过 2400 亿美元的华人资产从美国和瑞士搬迁到香港和新加坡”“因为业务太繁忙,香港一家银行员工已经停止休假”。目前尚无官方证实,待 3 月数据出炉可进行验证。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The PHBS Think Tank)成立于 2020 年 7 月,旨在整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各院属研究中心,统筹协调资源,重点从事有关宏观经济、国际贸易与投资、金融改革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城市与乡村发展、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与合作等领域的实证分析与政策研究,打造专业化、国际化的新型智库平台。北大汇丰智库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教授兼任主任,智库副主任为王鹏飞、巴曙松、任颋、魏炜。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

    浏览量41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26 2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前往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