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61ms

区块链行业研究报告-在线下载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 > 研究报告
  •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23年ESG数据难题研究报告(29页).pdf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研究洞察ESG 数据难题2凭借深厚的行业专业知识、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和久经验证的方法,IBM Consulting 可持续发展服务团队致力于提供相关指导和建议,帮助客户成为更具可持续发展力的企业。通过携手共创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咨询服务,我们在战略、实施和托管服务等五个业务需求领域引领推动道德创新和影响力。IBM 的端到端功能旨在将可持续性融入组织运营和文化中,涵盖以下关键实践领域:ESG 报告和金融、气候风险评估和调整、脱碳和清洁能源转型、负责任计算与绿色 IT,以及循环供应链。Envizi 和 Environmental Intelligence Suite(EIS)等 IBM 解决方案通过单一记录系统提高透明度以及减少报告成本、时间和负担,让客户能够专注于交付 ESG 战略成果。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 如何提供帮助1创造价值。我们的调研表明,成熟的 ESG 数据能力可以创造业务价值。跟随盈利之路。最新调研表明,在ESG 数据和能力方面领先的组织,盈利能力同样出众的比例较其他组织高出 43%。实施滞后。尽管 95%的受访企业确立了运营 ESG 目标,但只有 10%的受访企业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消费者的怀疑情绪正在飙升,尤其是怀疑企业在可持续性方面的承诺。只有 20%的受访者相信企业关于环境可持续性的声明,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为 50%。ESG 数据可帮助企业改善盈利能力。摘要23不确定性中蕴含商机ESG:数据是关键。一些人认为 ESG(环境、社会、治理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在 21 世纪管理风险的必要手段,但也有一些人认为 ESG 只会阻碍业务发展并增加成本。不过,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受访企业普遍认为有效运用 ESG 数据有助于加速盈利和业务增长。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IBV)分析了两项深入调研的结果。在第一项调研中,我们调查了 34 个国家/地区的 20,000 多位消费者,了解他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态度,以及这些理念将如何影响其购物、投资和职业决策。第二项调研中,我们调查了 22 个行业的 2,500 位高管,深入了解其组织的 ESG 战略、方法和运营化水平,期望从 ESG 举措中获得哪些收益,以及如何权衡 ESG 与其他业务目标。(参见第 26 页的“研究方法”。)受访企业表示,“ESG 运营化”并不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表现最佳的受访企业可以兼顾可持续性、社会责任、优秀治理和股东价值,而不必在这些因素之间做出权衡。如果改变对 ESG 数据的态度,将其视为可增强运营和创造业务价值的工具,则 ESG 数据将产生有助于创造商机和改善绩效的洞察力(请参阅第 5 页的“ESG 的潜力超乎想像”)利用 ESG 数据作为战略性工具来提高收入并增强盈利能力。4透明的数据可以开启通往新市场、业务模式、合作伙伴关系和投资的大门。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透明的 ESG 数据也有助于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组织可以联合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伙伴,携手共创商机,并深化与某些消费者之间的互动。1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尽管低迷的经济形势削弱了购买力,但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有所增强。超过一半(51%)的受访消费者表示,在过去 12 个月中,生活成本的增加导致他们更加难以做出有益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对社会负责的决策;但大约 60%的受访消费者表示,在过去 12 个月中,他们至少在一半的购买决策中选择了标有环境可持续或对社会负责的产品。此外,近一半的受访消费者表示过去一年中为环境可持续和对社会负责的产品支付了溢价。一些组织正在把握这一商机,将 ESG 努力转化为切实可见的业务价值。通过将 ESG 视为可创造战略业务商机的透明度活动,这些组织实现了更高的收入、更大盈利能力和更强客户粘性,等等。这些发现基于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最近开展的一项旨在揭示可持续发展如何推动企业转型的调研。不过,这项调研还表明,宏大目标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 许多组织都难以将可持续发展落实到业务运营中。2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最新调研表明,ESG(透明地报告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的能力)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行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ESG 数据和洞察可以帮助领导者激活切实有效的绩效改进,尤其是在环境领域(请参阅第 6 页的“Celestica 将可持续性融入运营”)。通过深入洞悉核心运营,组织领导者可以优化 ESG 绩效并降低成本。但只有少数组织达到了这一水平。许多组织只是狭隘地关注如何利用 ESG 数据来满足当下的合规要求,而并未将 ESG 数据应用于战略层面 即将 ESG 数据视为发现创新和改进机会的工具。为了着力改善业务成效,企业领导者需要从全新的视角来思考 ESG 透明度。变革的需求已迫在眉睫:消费者对 ESG 声明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只有 20%的受访消费者表示相信企业关于环境可持续性的声明,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为48%(见图 1)。3消费者的信任度会何会急剧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企业进展甚微。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尽管 95%的受访组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ESG 运营化”计划,但只有 10%的受访组织在实现这些计划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受访高管认为数据不足是最大的障碍,其次是监管障碍和不一致的标准。或许正是因此,大约 60%的受访高管表示他们会在财务目标与 ESG 目标之间做出权衡。如果不具备访问、分析和理解 ESG 数据的能力,组织就无法准确预测哪些计划既能改进成效又能实现高投资回报。显然,如果缺乏数据透明度,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图 1 信任危机的时代消费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声明的信任度急剧下降。2021202320HP0 %0%在短短 2 年时间内,信任度下降了一半还多信息来源:2023 年消费者调查-问 26.4:我相信企业做出的关于环境可持续性的声明(是或否);2021 年消费者调查-Q16.1:我相信企业做出的关于环境可持续性的声明(您不同意/同意的程度,1-5,4&5=同意)。5观点ESG 的潜力超乎想象本报告将重点探讨 ESG 对企业透明度的赋能作用,这是一种帮助企业兑现其ESG 承诺的能力。通过轻松访问 ESG 数据,企业高管可以提高业务绩效并创造新的价值。他们可以将相关数据融入运营以提高绩效,或者联合客户和利益相关方来共同推动转型式增长,从而将洞察力转化为业务成效。当然,具体的实现方式因组织和领域而有很大的差异。但总的来说,环境可持续性领域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机会。56案例研究Celestica 将可持续性融入企业运营Celestica 是全球领先的设计、制造、硬件平台和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制造商需要监控和审计大量国际设施,因此 ESG 报告流程可能会高度复杂和繁琐。Celestica 一度通过电子表格收集和记录许多设施的全球数据,并用电子表格进行手动计算。针对此问题,Celestica 选择采用软件大幅简化了流程。Celestica 现在可以编译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可用的输出,并帮助消除手动数据输入中的错误。通过为复杂的计算和报告流程引入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生成财务级的可审计数据。不仅如此,这种数据和分析能力还帮助 Celestica将可持续性融入整个组织。Celestica Inc.可持续发展经理 Jessica Peixoto 指出,“这种治理模式将渗透到每一个团队,并将可持续性融入业务的每一个方面。”67ESG 商业案例76%的受访高管表示 ESG 是其企业战略的核心。可持续性和 ESG 计划面临诸多方面的严重阻力,从通货膨胀到地缘政治动荡,不一而足。一些人质疑,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下,出于善意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是否会消亡。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企业正在加大对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投资力度。目前,大约四分之三(76%)的受访高管将 ESG 视为其业务战略的核心,超过七成(72%)的高管将 ESG 视为收入引擎,而非成本中心。尽管大多数 ESG 工作都侧重于合规性与风险管理,但许多受访高管希望 ESG 工作能够帮助提高盈利能力(45%)和推进创新(35%)。消费者的承诺也依然坚定。大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环境可持续性(68%)和社会责任(65%)对于他们非常重要或极其重要。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求职时更愿意选择更加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的企业。超过 40%的受访者甚至表示,他们愿意降薪跳槽至注重环境可持续发展或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在过去 12 个月内换工作的受访者中,有近四分之一表示他们自愿降薪就职于注重可持续发展或对社会负责的企业。总体而言,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的降薪幅度约为 20%。8但个人并不总是能评估企业在自己最关心的可持续性指标上的表现。消费者会关注所有 ESG 指标,但大约三分之二的受访高管表示他们必须在不同的“ESG 运营化”目标之间做出权衡。企业往往侧重于范围较窄的一部分问题,也就会陷入碳排放的狭隘视野(见图 2)。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期望,企业高管需要立足全局,用整体思维来思考 ESG。他们需要优先保障透明度,扫清 ESG 数据的障碍,并将关键洞察反馈给组织。对消费者最重要的 ESG 信息组织报告最多的指标健康与安全730%员工团队中的女性百分比童工和强迫劳动70$6%范围 1 温室气体排放量,绝对值人权6945%领导层中的女性百分比(最高管理层)空气污染68D1%范围 2 温室气体排放量,绝对值水消耗和处理66S8%范围 1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图 2 透明度不匹配ESG 报告很少能涵盖消费者关心的所有问题。信息来源:消费者调查 Q19:在做出与一家组织合作的决策时,以下可持续性信息对于您的重要性(1-5,4&5=非常重要);高管调查 Q15:组织目前正在使用的 ESG 指标。9数据不足客户抵制监管阻碍标准不一致3797A%在“ESG 运营化”方面组织面临巨大障碍。几乎四分之三(72%)的企业受访者认同,ESG 需要成为其组织中优先级更高的事项。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做出重大的思维转变,并竭力克服障碍(见图 3)。01图 3双重威胁数据和法规是 ESG 工作面临的首要业务挑战。信息来源:问 24:贵组织在推进 ESG 议程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三大障碍与实际绩效数据脱节的 ESG 目标将毫无意义。10要通过 ESG 创造更大的价值,组织必须克服以下三大障碍:1.缺乏数据 数据是 ESG 的命脉。数据可以使组织运营透明可察,让领导者了解企业在哪些方面达到了标准,以及在哪些方面绩效不佳。ESG 目标若与当前绩效数据脱节便无意义。而如果缺乏正确的信息,高管就无法评估企业的影响力、识别改进机会以及展示卓越成效。企业高管对运营的碳足迹,供应链的劳动力实践或薪酬实践等方面的评估,均需要基于可靠、真实的信息来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衡量重大进展(参见第 12 页的“欧洲大型化学企业运用分析平台推进 ESG 目标”)。不过,大多数受访高管表示其组织难以管理、操作和映射数据(见图 4)。大量的手动 数据69pps数据计算缺乏透明度难以整合或处理数据难以跨品牌和地域映射数据图 4 运营不透明受访高管表示各种数据挑战阻碍了 ESG 进展。信息来源:问 36:组织的 ESG 报告和绩效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因以下挑战而受阻。112.标准太多 ESG 报告领域存在各种组织和标准。从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ISSB)、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FCD)到欧盟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要跟上不断增加的 ESG 披露标准、框架和要求绝非易事。事实上,全球有 600 多项相关规定,每项规定都对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如何证明其合规性提供了自己的解释。这种局面正在造成混乱。当企业需要报告从不同角度评估 ESG 绩效的各种 KPI 时,领导者在执行上也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受访高管表示,监管障碍和标准不一致是阻碍 ESG 工作的两大挑战。3.对利益相关者的透明度不足 受访高管表示正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业务合作伙伴、董事会成员、投资者和债权人都要求企业高管提高 ESG 计划的透明度。许多企业的 ESG 目标与可信行动计划脱节,并且缺乏明确的进展,这都让利益相关者感到失望和沮丧。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拥有足够的 ESG 信息来做出可持续的投资决策。大约四成受访者表示拥有足够的数据来做出环境可持续的购买(41%)或就业(37%)决策。36%的受访者表示拥有足够的信息来做出对社会负责的投资决策。38%的受访者表示拥有足够的信息来做出对社会负责的就业决策。这揭示了消费者信任下降背后的部分原因。尽管大多数组织都制定了宏大的 ESG 计划,但在实际执行中取得成功的组织并不多。我们的调研表明,几乎所有(95%)受访组织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ESG 运营化”计划,但只有 41%的受访组织在这些计划上取得了切实进展。只有十分之一的受访组织表示取得了重大进展。ESG 目标与可信行动计划脱节让利益相关者感到沮丧。12案例研究欧洲大型化学企业运用分析平台推进 ESG 目标一家大型欧洲特种化学企业面临数据孤岛问题,并采用手动流程来处理可持续性和碳排放信息,因此难以高效处理零散和复杂的产品组合数据。此外,该企业缺乏准确和经过验证的数据、有效的数据管理以及计算和分配碳排放量的一致方法。这严重阻碍了 ESG 报告工作以及进度管理能力。为了将挑战转化为机遇,该企业开始着手创建一个先进的分析平台,以实现跨价值链的透明的可持续性数据管理。该平台为可持续性分析数据提供单一可靠信息来源,可提高透明度,并通过自动化和分析功能加快生成洞察。借助这些洞察,该企业不仅可以满足报告要求,还可以采取明智的行动以实现切实改进。展望未来,该企业希望利用该平台来推动更深层次的可持续发展转型。该企业计划专注于规划、预测和管理 ESG KPI,并创建明智的方案来推动其最高可持续发展目标。1213ESG 并不仅限于合规与报告。明确自身职责的企业领导者可以增进合作、激发创新、改善运营 并围绕共同的战略目标统一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为此,组织应当从两个方向收集数据。从内部看,将 ESG 数据嵌入运营以推动绩效改进。例如,通过将碳排放数据整合到核心运营或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中,企业可以减少碳足迹。与其他各方分享透明的见解也有助于组织加强关系。这有助于与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建立信任,创造新的市场机遇,并支持创新和合作。例如,整个企业和供应链的人才状况透明度可以吸引挑剔的消费者和求职者。同样,展示企业在性别平等和多样性方面取得的成功也有助于改善企业信誉。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最近开展的调研,性别平等领域的“先行者”组织在收入增长方面要比其他组织高 19%。4成功的四大支柱ESG 数据和能力出众的“先行者”组织当中,盈利能力同样出众的比例较其他组织高出 43%。而认为 ESG 工作对盈利能力产生巨大影响的“先行者”组织比例要比其他组织高出 52%。14同时,清晰的企业治理可以吸引负责任的投资基金,或者影响投资者。通过开启这些新的机会,ESG 能力可以成为推动转型式增长以及改进成效的平台和催化剂(见图 5)。5要了解 ESG 如何在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工作中发挥作用,并促进企业级改进,在实践中取得切实进展的企业就是现成的成功案例。这些企业为各个行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功路线图。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甄别出了一类在四个关键领域具有更高成熟度的组织,也正是这四个关键领域的能力让这些组织能够将 ESG 转化为业务价值:数据与生态系统:在整个组织和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中获取和管理相关 ESG 数据 数字技术:建立了企业 ESG 架构并在清晰的仪表盘中提供 ESG 数据 流程与业务整合:跨职能嵌入 ESG 指标 技能与决策:采用新实践,并提供相关 ESG 和可持续发展技能绩效改进转型式增长报告框架指标运营资产供应链(Sterling/区块链)利益相关者业务合作伙伴员工核心职能生态系统运营报告合规合作创新监管合规性风险管理客户合作员工敬业度获取融资开放创新新市场新产品和服务新的业务模式数据管理价值创造和影响力价值创造和影响力数据治理ESG 目标ESG 平台ESG 平台图 5 利用 ESG 数据创造业务价值洞察力有助于推动绩效改进和转型式增长。15我们发现,在这四项 ESG 能力方面更加成熟的“先行者”组织取得了比其他组织更好的财务业绩。与其他组织相比,“先行者”组织的年收入增长率要高出 10%以上,股东回报率要高出 5%。ESG 数据和能力出众的“先行者”组织实现出众盈利能力的比例要比其他组织高出 43%,而认为 ESG 工作对盈利能力产生巨大影响的“先行者”组织比例要比其他组织高出 52%。更大比例的“先行者”组织指出 ESG 有助于改善风险管理( 90%)、获取融资( 85%)。“先行者”组织还实现了比其他组织高 21%的加权资本成本(见图 6)。“先行者”组织还表示,ESG 可以对客户合作( 70%)、人才吸引力( 83%)和创新( 72%)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在 ESG 成果方面,“先行者”组织在一系列广泛的目标上脱颖而出 他们报告说,其组织更加有效地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表现出色,比同行高出34%,在多元化方面表现出色,比同行高出 51%。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分析了成功和成熟的 ESG 运营模式背后的四大支柱。数据与生态系统借助正确的数据框架,企业可以评估当前的 ESG 目标,可靠地估计 ESG 计划的投资回报率,并有效管理合规性 即使在报告要求发生变化时也是如此。建立对核心运营的清晰认识要比简单地完成合规待办事项更有价值。我们以能耗为例:借助关于企业使用能源的时间、地点和理由的清晰数据,领导者可以在不中断基本业务活动的情况下优化能耗并降低成本。更大比例的 ESG 数据和能力“先行者”组织建立了企业级 ESG 数据治理,并在建立企业级数据仓库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比例要比其他组织高出两倍还多。此外,更大比例的“先行者”组织在创建企业级 ESG 记录系统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比例要比其他组织高 出66%。ESG 成熟度高ESG 成熟度低70%领先563%客户合作90%领先591%风险管理85%领先50%获取融资图 6 倍增效应企业领导者表示,“ESG 运营化”可以对绩效指标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信息来源:问 23:在过去三年中,ESG 带来了多大程度的改善。ESG 带来的改善16这些能力促使 ESG 数据发生了性质和作用上的转变,让 ESG 数据成为业务价值的核心资源。从过去的平均值转变为实时数据,从被动分析转变为主动建模,组织可以实现更高的透明度,并提高自身和生态系统的绩效。“先行者”组织正在 ESG 方面与其合作伙伴积极开展合作。借助共享数据治理和通用定义,“先行者”组织可以更成功地从合作伙伴处获取 ESG 数据。此外,多达 60%的“先行者”组织已经将其 ESG 工作与其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相融合。为了跟随 ESG 数据和能力“先行者”组织的步伐,组织必须停止仅仅出于报告目的提取和传输数据,而是转变为将 ESG 数据视为平台化循环的一部分。这种循环方法可以为持续绩效改进和转型夯实基础。这让 ESG 数据和指标能够成为触发适应和指导变革的反馈循环的一部分。这还有助于促进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就可持续发展行动开展合作(见图 7)。当前 ESG 讨论的焦点尚待发掘的商机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之间共享数据,以实现生态协作和开放式创新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共享数据以获取更深入的洞察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之间共享数据以实现整合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利益相关者与合作伙伴利益相关者与合作伙伴与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共享数据(例如,报告)图 7 平台支持的反馈回路透明地共享数据会触发转型并引导变革。17数字技术与其他组织相比,更大比例的“先行者”组织在推进 ESG 透明度技术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推进整体企业架构以及将 ESG 数据集成到仪表盘方面,“先行者”组织取得了更大的进步。更大比例的“先行者”组织制定了数字战略来支持其 ESG 工作,其比例要比其他组织高 54%。此外,“先行者”组织还充分利用指数级数字技术扩展、加速和增强 ESG。例如,更大比例的“先行者”组织为 ESG 开发了混合云功能,其比例要比其他组织高 58%。更大比例的“先行者”组织在 ESG 的 AI 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比例要比其他组织高 33%。而在将先进分析应用于 ESG 方面,“先行者”组织的比例较其他组织高出两倍还多。此外,更大比例的“先行者”组织在使用 ESG 自动化方面取得了进展,其比例要比其他组织高出 79%。当被问及哪些技术对于 ESG 最重要时,受访高管们强调了先进分析在提供 ESG 见解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自动化在提高 ESG 工作的效率、准确性和规模化影响方面的重要作用(见图 8)。例如,通过将自动化引入到手动数据流程中,企业可以更加快速、经济高效地实现透明度。此外,应用先进分析还有助于识别改进机会,并支持通过建模为更加可持续的决策提供信息依据。这些技术并不是孤立运行的,它们在推动绩效改进方面相互补充。如果高管仅关注特定的技术,而未关注如何创造最大的影响力,那么就会与巨大的潜在价值失之交臂。多种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其他组织功能的相互作用,能够实现并推动所需的改进,以便推动 ESG 和可持续性发展。6先进分析物联网自动化AI混合云43FWId%图 8 利用指数级技术推动 ESG 进展创新技术协力改善绩效。信息来源:问 32:推进组织 ESG 的最重要的技术。ESG 领域最重要的赋能技术18此外,可持续性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收集洞察对于实现有意义的绩效改进至关重要,而这就需要一种开放技术架构。互操作性和开放标准不仅是当下热议话题。在帮助数字技术尽可能改善 ESG 透明度和可持续性方面,互操作性和开放标准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流程与业务整合为了推动真正的改进,应将 ESG 数据和指标融入到核心运营、流程、职能和工作流中。这种整合对于将可持续性融入日常工作和活动至关重要。7更多比例的 ESG 数据和能力“先行者”将 ESG 指标融入到其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工作中,并整合到财务职能中。与此观点相呼应,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最近的调研也表明,财务职能在支持组织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在所有受访组织中,ESG 指标融入核心职能的程度是有限的,主要侧重于风险管理(44%)、品牌战略(40%)和客户服务/合作(39%)。只有 20%的受访组织将 ESG 指标整合到供应链运营中;26%的受访组织将 ESG 指标整合到采购流程中;只有 11%的受访组织将 ESG 指标整合到房地产和设施管理流程中。这是一个许多公司都错失的巨大机会。企业追求价值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找到能实现连锁反应的变革机会。他们应当跨越传统职能孤岛与流程,释放大规模快速改进的潜能。技能与决策ESG 数据和洞察需要融入到整个组织中,以便为实时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可持续行动的决策权需要分散到整个组织,而不是集中在最高管理层。改变应从任务层面开始。例如,一些组织使用内部碳定价机制来帮助证明可能对碳排放产生影响的投资是合理的。在某种程度上,至少 24%的受访组织采用了这种实践。此外,正如最新的 CEO 调研所指出,一些企业将高管薪酬和非高管薪酬与实现 ESG 目标挂钩。9使用 ESG 数据和指标为日常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可以对绩效产生指数级影响。不过,要让员工积极运用 ESG 数据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为员工提供赋能和支持。企业还需要运用可持续性技能将 ESG 数据转化为可持续行动。受访高管表示,如今超过 30%的员工需要可持续性技能。随着需求的持续增长,找到发展、获取和保留相关可持续性技能的路径变得至关重要。超过一半(56%)的受访高管表示,具有可持续发展技能的员工流失率正在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作。19尽管必须自下而上推动 ESG 驱动的可持续发展转型,但应当通过适当的治理自上而下地促进这一转型。这就需要整个组织领导层的协作和承诺,并确保每一位高管都理解自己的角色。在 ESG 的背景下,首席可持续发展官(CSO)充当不同职责领域的持续性来源,并适时与其他高管开展合作(图 9)。尽管 CSO 的角色经常发生变化,在不同组织中侧重于不同的优先事项,但许多 CSO 开始发挥协同作用。无论企业的目标是什么,CSO 都将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负有职责的首席级高管(按受访者回答的比例排序)第一第二第三ESG 战略CEOCSOCOOESG 目标COOCEOCSO/CIOESG 预算CFOCOOCSOESG 绩效CSOCCOCMOESG 报告CSOCIOCCO图 9通力协作最高管理层的 ESG 职责划分备注:CSO=首席可持续发展官,CIO=首席信息官,CCO=首席合规官,CEO=首席执行官,COO=首席运营官,CMO=首席营销官。信息来源:问 31:负责以下 ESG 领域的首席级高管。必须自上而下推动 ESG 驱动的可持续发展 每一位高管都应当理解自己的角色。202021如何推动改善 ESG 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绩效?领导者如何在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一切始于行事方式的改变。任何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都要通过其数以千计甚至数百万计的日常行动才能焕发生机。光鲜亮丽的CEO 的声明,无论其内容多么丰富,既可靠又合规,均无法产生同样的影响力。并非所有“ESG 运营化”决策都与职能和级别挂钩。许多 ESG 决策与每个员工和合作伙伴每天所做的选择密切相关 而 这些选择又会受制于其掌握的信息。尽管企业运营部门需要提供 ESG 数据来确保实现可靠的报告,但这些数据也需要在整个组织中流动和传递,从而提高绩效。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以便能够访问和理解 ESG 数据,并能够根据这些数据调整其日常决策。随着环境和社会问题变得更加紧迫,员工培训将变得更加重要。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企业领导者预计在短期和长期内面临的大部分风险都属于 ESG 范畴。10从污染、资源消耗、社交位移到多样性薪酬,组织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并能够证明自己言出必行。通过建立正确的 ESG 能力,企业将准备好顺应形势,改变作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期望,并报告最重要的指标。借助正确的信息以及透明的进展报告,企业可以助力应对全球最紧迫的问题。企业高管可以不再纠结于如何权衡 ESG 与盈利能力,转而寻求推动可持续增长的方法。事在人为“ESG 运营化”的成功取决于员工和合作伙伴每天做出的每一项决策。22 行动指南通过 ESG 透明度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具有更成熟 ESG 能力的组织不应止步于此,而是应将这种 ESG 能力视为放大业务价值的平台。以下行动方案旨在帮助企业改善自身状况并为未来市场做好更充分的准备。01开始行动。明确想要实现的 ESG 目标。确保 ESG 举措与企业战略及目标相一致。根据 ESG 需求确定相应的数据需求。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及其用途。确定可把握哪些切实可行的直接机会来推动实现 ESG 目标。02保持透明。从整个企业中收集数据并整合到单一 ESG 记录系统中。创建数据平台和集成 ESG 仪表盘,以改善可见性共享和绩效管理。全面客观地呈现结果,而不是报喜不报忧。明确 ESG KPI 所依托的数据来源、质量和计算方法。03直截了当。从重要性原则出发报告相关内容和所需内容,避免造成混淆。指定实现 ESG 目标的行动计划和中期目标。坦诚指出组织需要改进的方面。积极运用 ESG 数据和洞察来改善企业和生态系统的绩效。例如,使用基于可持续性指标和数据的定价、预算和激励机制。23行动指南04建立规模化、自动化和 扩展能力。基于企业系统创建 API,加速向 ESG 平台持续交付数据。实现 ESG 流程和报告功能自动化,以保持数据的实时性。利用 AI 增强对绩效、预测分析和场景开发的洞察。05协同生态系统。与生态合作伙伴达成一致的 ESG 定义与标准。主动引领 ESG 发展。主动与利益相关者建立 ESG 数据治理原则。与生态合作伙伴及利益相关者共享 ESG 数据和 KPI,从而推动协作和共创价值。06建立信任关系。定义、构建和管理组织能力与技能,从而改善 ESG 报告与绩效。让变革管理和利益相关者合作成为 ESG 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注重 ESG 的姿态与消费者和员工建立信任关系,释放新的市场机会,并通过生态合作增加收入。24Arun Biswas执行合伙人,战略销售和 可持续发展咨询,APAC,IBM Consulting Elisabeth Goos 合伙人,可持续发展服务市场领导人,EMEA 和 DACH,IBM C 致力于技术驱动的企业转型。他广泛利用 AI、物联网、区块链和混合云等新兴技术帮助客户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举措。他为最高管理层提供可靠的顾问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收入和利润增长,并对人类和地球产生积极影响。他常驻新加坡,目前是 IBM Consulting 亚太和全球领导团队的一员。Jacob Dencik 博士 首席经济学家/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负责人,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负责领导 IBM 商业价值研究(IBV)开展技术相关主题以及技术对全球经济影响的研究工作。他致力于为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提供全球运营咨询,并且拥有丰富的相关经验。他还以竞争力、外国直接投资(FDI)、部门/集群分析和创新领域的专家和经济学家的身份向政府提供建议。Jacob 拥有英国巴斯大学公共政策和经济学专业的博士学位。Elisabeth 负责领导 IBM 在 EMEA 和 DACH 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业务。凭借全球咨询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创新背景,她致力于帮助客户加速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举措。她为最高管理层提供可靠的顾问服务,在整个企业中开展合规、优化和转型工作,平衡利润增长与收入,并对人类和地球产生积极影响。她常驻德国。关于 作者2425相关报告2021 年全球 CEO 调研报告“识别 必需:制胜后疫情时代”,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2021 年.https:/ 可持续发展:转型之催化剂“可持续发展:转型之催化剂开拓者将愿望转化为行动中国洞察”,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2022 年 2 月 https:/ 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The sustainability imperative:The integral role of financequantified.”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February 2023.https:/ibm.co/sustainability-initiatives-finance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IBV)成立于 2002 年。凭借我们在商业、技术和社会交叉领域的独特地位,IBV 每年都会针对成千上万高管、消费者和专家展开调研、访谈和互动,将他们的观点综合成可信赖的、振奋人心和切实可行的洞察。需要 IBV 最新研究成果,请在 上注册以接收 IBV 的电子邮件通讯。您可以在 Twitter 上关注 IBMIBV,或通过 https:/ibm.co/ibv-linkedin 在 LinkedIn 上联系我们。访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中国官网,免费下载研究报告:https:/ IBM,我们积极与客户协作,运用业务洞察和先进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帮助他们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关于研究洞察研究洞察致力于为业务主管就公共和私营领域的关键问题提供基于事实的战略洞察。洞察根据对自身主要研究调查的分析结果得出。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261 Bastit,Bruno,Terry Ellis,Paul Munday,Bruce Thompson,Dennis Sugrue,Esther Whielden,and Jennifer Laidlaw.“Key sustainability trends that will drive decision-making in 2023.”S&P Global.January 26,2023.https:/ 2 Balta,Wayne,Manish Chawla,Jacob Dencik,and Spencer Lin.“Sustainability as a transformation catalyst:Trailblazers turn aspiration into action.”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January 2022.https:/ibm.co/sustainability-transformation3 In the 2023 survey,respondents were asked to answer categorically if they trust the environmental statements made by companies.In 2021,the respondents were asked to answer on a scale(1-5)whether they disagreed or agreed with the statement that they trust the environmental statements made by companies(4 being somewhat agree and 5 strongly agree).We have compared the%of respondents answering 4 or 5 in 2021 with the%giving a categorical affirmative answer in 2023.4 Chambliss,Kelly,Kitty Cheney Reed,Carolyn Childers,Carla Grant-Pickens,Lindsay Kaplan,Nickie LaMoreaux,Salima Lin,Lula Mohanty,Paul Papas,and Joanne Wright.“Women in leadership:Why perception outpaces the pipelineand what to do about it.”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March 2023.https:/ibm.co/women-leadership-20235 Balta,Wayne,Manish Chawla,Jacob Dencik,and Spencer Lin.“Sustainability as a transformation catalyst:Trailblazers turn aspiration into action.”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January 2022.https:/ibm.co/sustainability-transformation6 Ibid.7 Ibid8 Proothi,Monica,Adam Thompson,Annette LaPrade,and Spencer Lin.“The sustainability imperative:The integral role of financequantified.”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February 2023.https:/ibm.co/sustainability-initiatives-finance9 “The 2022 CEO Study.Own your impact:Pathways to trans-formational sustainability.”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May 2022.https:/ibm.co/c-suite-study-ceo10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3.”World Economic Forum.January 2023.https:/www.weforum.org/reports/global-risks-report-2023/digest/备注和参考资料 研究方法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IBV)分析了两项深入调研的结果。在第一项调研中,我们调查了 34 个国家/地区的 20,000 多位消费者,了解他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态度,以及这些理念将如何影响其购物、投资和职业决策。第二项调研中,我们调查了 22 个行业的 2,500 位高管,深入了解其组织的 ESG 战略、方法和运营化水平,期望从 ESG 举措中获得哪些收益,以及如何权衡 ESG 与其他业务目标。除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外,我们还根据受访组织在以下关键 ESG 能力方面的成熟度对其进行了细分:数据、生态系统、数字技术、流程与业务整合,以及人才与技能。这最终形成了三个不同类别的组织。第一类“先行者”组织在所有关键能力的成熟度上均脱颖而出。第二类组织尚未在任何关键能力上取得重大进展,但相对比较侧重于推进流程与人才。第三类组织在所有能力上均落后于“先行者”组织,但相对比较侧重于数据和技术工具。此类组织还在将 ESG 数据能力扩展至生态系统,尽管远不及“先行者”组织。通过比较ESG成熟度较高的组织与其他两类组织的绩效和实践,我们确定了此类“先行者”组织所具备的差异化能力和活动。这些分析结果旨在确定哪些关键支柱能推动 ESG 创造业务价值。27 Copyright IBM Corporation 2023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金和东路 20 号院 3 号楼 正大中心南塔 12 层 邮编:100020美国出品|2023 年 4 月IBM、IBM 徽标、 和 Watson 是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在世界各地司法辖区的注册商标。其他产品和服务名称可能是 IBM 或其他公司的商标。以下 Web 站点上的“Copyright and trademark information”部分中包含了 IBM 商标的最新列表: 可能随时对其进行更改。IBM 并不一定在开展业务的所有国家或地区提供所有产品或服务。本文档内的信息“按现状”提供,不附有任何种类的(无论是明示的还是默示的)保证,包括不附有关于适销性、适用于某种特定用途的任何保证以及非侵权的任何保证或条件。IBM 产品根据其提供时所依据的协议条款和条件获得保证。本报告的目的仅为提供通用指南。它并不旨在代替详尽的研究或专业判断依据。由于使用本出版物对任何企业或个人所造成的损失,IBM 概不负责。本报告中使用的数据可能源自第三方,IBM 并未对其进行独立核实、验证或审查。此类数据的使用结果均为“按现状”提供,IBM 不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R6RO7REX-ZHCN-03扫码关注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

    浏览量49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12 2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Buidler DAO:2023全球区块链监管政策研究报告-英国 Web 3.0 监管政策一览(60页).pdf

    英国,监管政策一览组织者,组织者,负责人,负责人,贡献者,贡献者,方怡,胡子吟,小钟,目录目录目录,首次代币发行,引言,英国的概况,对的监管措施及具体案例,受到监管的分类及原因,关于英国加密资产交易平.

    浏览量25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29 6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Buidler DAO:2023全球区块链监管政策研究报告-亚太篇(65页).pdf

    1全球区块链监管政策研究报告全球区块链监管政策研究报告亚太篇亚太篇序言对于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项目方和投资人来说,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赛道在国内的政策准入和法律红线,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内地目前.

    浏览量24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28 6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研究报告(54页).pdf

    2023 iResearch Inc.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研究报告2目 录CONTENTS01信创产业概述信创内涵及本报告研究范畴信创发展历程信创产业图谱信创市场规模02信创产品服务研究03信创应用行业研究1.11.21.31.4基础硬件云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安全2.12.22.32.42.5信创建设整体概况金融信创电信信创电力信创3.13.23.33.43目 录CONTENTS04信创企业研究信创市场整体格局典型企业案例05信创建设面对的挑战及破局猜想4.14.2挑战一:生态薄弱,适配工作繁重挑战二:部分产品与国外仍有明显差距拥抱开源,助力技术开发与生态建设云平台及平台型应用弱化适配难题依托新型技术架构换道发展,加速创新5.15.25.35.45.54信创产业概述015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信创内涵及本报告研究范畴应用软件虚拟化云平台流版签协同办公ERP基础软件虚拟化云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桌面云云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基础硬件整机虚拟化云平台服务器电脑芯片虚拟化云平台CPUGPU本报告主要研究的信创产品及应用行业应用行业虚拟化云平台党政金融电信电力信创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运转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支撑“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旨在针对硬件及云等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等IT产业链核心技术产品进行自主研发,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运转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支撑,避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信创建设从党政军局部起步,在应用实践中迭代产品性能,逐步扩展至金融、电信、电力等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关基行业,基础产品由可用提升至好用,支撑起行业常态化采购。展望未来,央国企将大举开展信创建设工作,信创应用也将由综合办公向经营管理、生产运营等实时核心系统发展,数字中国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将愈发坚实,信创产业迎来高速增长。应用行业拓展由党政到关基行业、央国企由局部向全行业规模化推广自主产品研发由可用到好用,支撑常态化采购由综合办公向经营管理、生产运营等实时核心系统发展坚实数字中国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数字安全屏障信创产业发展坚实数字中国基础62023.7 iResearch I信创发展历程历经30年预研和部分单位升级改造,自2020年起开始全面推广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预研起步1986-2006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启动,打响中国自主创新第一枪2006年,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重大科技专项启动,标志着信创的起步局部改造2007-20142013年6月,棱镜门事件加速去“IOE”工作,相关行业基于云计算进行创新升级改造2013年底,部分单位启动“党政电子公文系统”安全可靠升级范围扩展2015-20192017年,核高基重大专项第二批工程启动会召开2018年,为摆脱上游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我国将信创行业纳入国家战略,提出“2 8”发展体系全面推广2020-2020年,从芯片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的信创生态已初步构建,信创产业已具备规划化推广能力2021年,“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加快研发适应国内经济社会需要的核心技术产品,搭建适配认证平台并加快软硬件适配工作。推动政务、电信、金融、医疗、能源、建筑、制造等行业融入国内核心技术生态典型事件1993年,中软推出第一代自主创新操作系统“COSIX1.0”,浪潮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服务器SMP2000典型事件2014年,邮储银行自主可供核心去“IOE”完成,诞生银行业第一个中大型自主可控案例典型事件2015年,三部委联合启动上百个试验工程,并于2019年底全部验收发展预期2027年底,国央企完成信息化系统的信创改造工作信创发展历程72023.7 iResearch I信创产业图谱注释:此页主要表现信创各细分领域的布局情况,仅展示部分典型企业,图谱中所展示的公司logo顺序及大小并无实际意义。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中国信创产业全景网络安全基础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基础硬件应用软件协同办公流式软件版式软件ERPCPU云基础设施桌面云网络相关电脑及服务器咨询、定制化、集成、运维等IT服务商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读卡器等终端外设厂商CAD/CAE行业软件大数据82023.7 iResearch I信创市场规模未来5年保持高增长,预期于2026年突破2000亿注释:市场规模仅计入基于信创架构的整机(PC、服务器)、基础云平台、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桌面云)、应用软件(流式软件、综合协同办公软件、ERP)、网络安全。来源:根据公开资料、企业访谈,结合艾瑞统计模型核算。受宏观经济影响,艾瑞预测未来2年信创市场规模的增速有所下降,但数字中国强化关键能力、各领域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的决心不会动摇,艾瑞预期中国信创市场整体规模仍将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随着行业信创的深入、应用软件的成熟,信创产品将渗透至更多核心业务场景,预期2025年恢复高增速,于2026年突破2000亿。330 472 629 887 1462 2357 3228 43.03.1A.1d.9a.26.9 212022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市场规模(亿元)增速(%)2021-2027年中国信创市场规模9信创产品服务研究0210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2%7%9 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ARMX86来源:中金等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来源:Khaveen Investments,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基础硬件-芯片(1/4)国内厂商在x86、ARM等主流CPU技术路线均有布局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从指令集维度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类技术路线,其中复杂指令集以x86为代表,精简指令集以ARM、MIPS、RISC-V、PowerPC、Alpha等为代表。现阶段全球CPU市场以x86(intel AMD)和ARM架构为主,凭借低功耗、低成本等优势,预期ARM的份额将由2021年的7%升至2025年的20%。目前信创CPU市场有六大厂商,它们主要通过获取ARM指令集授权、x86内核授权、自研指令集架构等三类方式进行CPU研发,其中海光、兆芯基于x86架构,华为的麒麟、中国长城的飞腾基于ARM架构,龙芯和申威早期曾分别采用MIPS兼容的指令集和类Alpha指令集,如今已分别采用自主研发的指令集LoongArch和SW-64。2020-2025年全球CPU市场份额不同CPU架构对比架构优势劣势运管机构x86 综合性能强大,硬件拓展性能强且配件市场成熟,软件生态完善 主导计算机和服务器市场 计算机硬件利用率低Intel公司ARM 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 较早布局移动端,目前主导移动端和IoT市场 早期产品在功能上与X86存在一定差距Arm公司MIPS 生态开放 早期产品在性能和功耗方面优于ARM 商业决策问题导致错失移动端市场 授权方式单一、价格高、生态建设弱MIPS公司RISC-V 开源架构降低进入门槛 理念和方法较为先进,尚未形成固定形式 发展时间短、生态建设薄弱 碎片化RISC-V基金会11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17q%英伟达AMD英特尔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Jon Peddie Research,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基础硬件-芯片(2/4)全球GPU市场被国外厂商垄断,GPGPU带来市场新增量GPU(图形处理器)是计算机显卡的核心,在早期通常被用于图形、视频处理和加速游戏运行等图形图像渲染计算,后因其擅长对密集数据进行并行处理,伴随深度学习、科学计算等计算密集型任务的发展,如今GPU也被广泛用于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并衍生出专用于数据中心等通用计算场景的非图形渲染GPU,即通用GPU(GPGPU)。全球GPU市场被英伟达、英特尔和AMD三强垄断。国内GPU厂商营收尚小,代表公司有在传统GPU领域深耕的景嘉微,在CPU外持续开拓GPU产品的兆芯、龙芯,主打通用GPU产品的寒武纪、登临科技、壁仞科技、沐曦等。GPU与GPGPU对比GPUGPGPU主要功能 图形图像渲染,加速游戏运行 并行计算 深度学习、科学计算等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架构 相比CPU,GPU 由许多更小、更专业的内核组成,多个内核经协同可产生强大性能 删减传统GPU的图形显示功能 增加专用向量、张量及矩阵运算指令,强化浮点运算的精度和性能国内公司 景嘉微、摩尔线程 寒武纪、登临科技、壁仞科技、沐曦英伟达、英特尔、AMD垄断全球GPU市场全球独立显卡市场份额2022年Q2全球PC显卡市场份额2022年Q479 %12023.7 iResearch I基础硬件-芯片(3/4)2021年中国IC市场规模达1870亿美元,但自给率亟待提升根据IC Insights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IC市场规模为1870亿美元,相比2010年的570亿增长228%,复合年均增长率11.4%,反映出我国旺盛的芯片市场需求。但是,2021年我国的IC产值仅有321亿美元,IC自给率16.7%,尽管相比2010年的10.2%已有明显提升,但目前依然处于低位,对外依存度高,自给率亟待提升。来源:IC Insights,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5706206306907708309401180150013101460187058798810311213212819323919324231210.2.7.0.9.5.9.6.4.9.7.6.7 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中国IC市场规模(亿美元)中国IC产值(亿美元)IC自给率(%):产值/市场规模2010-2021年中国半导体IC自给率132023.7 iResearch I基础硬件-芯片(4/4)新兴技术架构及关键领域支持为信创芯片带来发展机遇信创芯片由于制程工艺、配套供应链、生态等方面的问题与海外先进芯片有较大差距,但摩尔定律逼近极限、新技术新架构的出现,以及关键领域的支持,给予了信创芯片加速追赶的机遇。来源:中金等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除晶圆代工环节外,信创芯片产业的设备、材料、EDA工具(含IP)的配套供应仍较弱,与海外头部公司差距明显。半导体设备:自主创新比例约1020%,但关键环节较弱。半导体材料:自主创新比例约2030%,其中光刻胶、掩膜版等最低EDA工具:半导体设计和制造环节的基础,自主创新比例仅10%。海外芯片和与之适配的软硬件所建立的生态体系已非常成熟,信创芯片的生态仍较薄弱。基于x86指令集的“Wintel”联盟(Windows&intel)主导桌面和服务器生态,基于ARM指令集的“AA”联盟(Android&Arm)主导移动生态,这两大生态已分别构建起硬件性能领先、软件功能完善、用户覆盖度广的良性循环。相比海外先进制程,信创芯片因大陆晶圆代工起步晚,制程工艺仍明显落后,导致其性能、功耗、集成度等难以满足高端芯片市场需求。上海经信委主任于2022年9月宣布14nm纯自主创新芯片已实现量产。2022年底,台积电宣布启动3nm芯片大规模生产。制程工艺配套供应链生态摩尔定律逼近极限,信创厂商持续高投入有望在窗口期加速缩小制程差距。探索Chiplet-SiP等扩展摩尔定律的新模式,在绕过制造工艺限制的同时提升性能、降低成本。信创设备、材料的发展尚处成长期,技术迭代催生中小企业涌现,有望通过差异化技术进行自主创新升级。循序渐进,由党政等关键领域切入,逐步辐射满足企业和消费级市场需求。物联网等场景积极利用RISC-V等开源架构,提升生态建设效率。信创芯片面对的挑战及机遇挑战机遇14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基础硬件-服务器与电脑服务器与电脑是推动信创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基础软件及应用软件的载体,服务器与PC所搭载的软件的运行情况对下游客户的使用体验有直接影响,但现阶段CPU、存储、内存等核心零部件市场主要被国外厂商占据,国内相关产品存在性能差距,相关软硬件生态薄弱,整机厂商需面向客户应用需求,协同软硬件厂商做好适配优化工作,保障客户体验。市场需求方面,生成式AI相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落地导致AI算力需求激增,服务器厂商需加大对AI服务器的投产供给,为国内AI大模型及相关应用研发做好算力支撑。服务器产业链信创服务器、信创电脑面对的挑战与机遇核心零部件上游CPU/GPU/内存/硬盘RAID卡/网卡/HBA卡关键配套电源散热硬件层主板机箱固件层BIOS CMOS BMC中游ODM厂商品牌厂商下游互联网及基础云厂商电信运营商政府机构金融及其他行业客户CPU、存储、内存等核心零部件市场主要被国外厂商占据,国内相关产品存在性能差距,且设计工具、关键模块、先进制程工艺等相关环节有所缺失上游核心零部件与国外差距明显作为基础软件及应用软件的载体,服务器与PC所能搭载的软件的运行情况对下游客户的使用体验有直接影响应用软件生态相对薄弱u上游厂商技术攻关,用创新打破技术垄断,整机厂商面向客户应用需求,协同软硬件厂商做好适配优化工作,保障客户体验u加大对AI服务器的投产供给,为国内AI大模型及相关应用研发做好算力支撑生成式AI相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落地导致AI算力需求激增15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来源:志凌海纳等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云基础设施2017年起,政企用户陆续希望基于信创硬件使用云平台,随后在政策引导及市场发展中,信创云产品方案的功能和性能日益完善,供需两侧对信创云基础设施的价值及标准的认知也日益清晰。信创云产品首先应满足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基本要求,核心组件自主开发,针对开源组件应有较高的代码掌控度;其次云向下对接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向上支撑场景应用,因此信创云需基于客户多样化的底层芯片架构打造“一云多芯”的能力,对基础软硬件等各类信创产品进行适配,实现对客户IT资源的统一支撑和管理,并结合国内业务场景的实际需求进行优化。信创云供应商能力要求一体机架构能力供应商需有能力整合客户基于x86或信创架构的算力资源,统一客户碎片化的数字化建设,为客户构建完整且稳定的云化解决方案。运维服务保障体系供应商需在系统交付后关注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适配问题,为客户提供及时高效的支持,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培训指导能力信创产品软硬件可能存在学习适应的过程,供应商需在交付前后为客户提供相关培训指导,帮助企业顺畅使用信创产品。产品方案迭代能力在运维保障服务及培训指导期间,供应商应积极总结归纳产品问题及客户潜在需求,快速迭代信创产品方案,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及客户满意度。公有云架构存算分离的传统私有云架构超融合架构架构特性以公有云为基础,绑定全栈资源池基于OpenStack、ZStack、Ceph等开源组件,部分解耦自主创新的超融合软件,部分解耦起步规模大(几十台)中(OpenStack近10台)小(3台)初始成本高中低运维难度高(依赖原厂)中低客户画像规模大,预算充足,可接受全栈绑定裸金属、容器等多种计算需求,运维人员较充足起步规模小,运维相对简单信创云基础设施架构分类信创云实现对信创IT资源的统一支撑和管理,并针对国内场景做优化自主研发能力核心代码自主研发,满足信创能力要求,保证产品方案安全可控。16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基础软件-操作系统(1/2)信创系统迈向“好用”,由关键领域向其他领域加速替代操作系统是最核心的基础软件,其向下衔接硬件层的物理设备,向上为应用软件提供运行环境,并提供必需的人机交互机制,确保计算机各项资源的高效使用。1969年问世的UNIX系统是现代操作系统的开端;1984年,苹果与微软相继推出可视化操作系统,将电脑带入家庭生活及各行各业;1991年,Linux掀起了开源开发操作系统的新模式,并在移动端、服务器及嵌入式场景广泛渗透;2007年,移动操作系统兴起,Android与iOS近乎垄断移动市场。自主创新的操作系统从UNIX技术路线起步,随后转型Linux并逐步“可用”且推出自主开源社区,如今已迈向“好用”并由党政等关键领域向其他领域加速替换。初版Unix系统主要面向科研及专业人士使用,无可视化界面Unix是现代操作系统的鼻祖,IBM的AIX系统、惠普的UX系统、Oracle的Solaris系统、伯克利的BSD系统(苹果2001年推出的MacOS X也采用了BSD的内核)等均是Unix的分支UNIX操作系统可视化操作系统苹果与微软相继推出可视化操作系统MacOS和Windows,大幅降低使用门槛历经数十种版本迭代,Windows已覆盖桌面、服务器、移动端及嵌入式场景,2021年发布的Windows11兼容Android;MacOS在桌面市场持续上升,仅次于Windows稳居第二移动操作系统苹果与谷歌先后推出移动操作系统iOS和AndroidAndroid因免费开源的优势逐步成为移动端龙头,iOS因与苹果的深度绑定稳居第二,双方在移动端市场共占比超99%Linux操作系统芬兰学生Linux受Unix启发写出了Linux内核,并与GNU组件集成为Linux系统Linux创建了全球研发人员共同开发开源操作系统的模式,目前广泛应用于移动端(Android基于Linux内核)、服务器及嵌入式场景,在桌面市场的份额也逐步提升1969年1984年2007年1991年现代操作系统时间线自主创新的操作系统逐步成为“可用”产品中标麒麟、深度等代表性软件出现壮大期-产品可用Linux取代Unix成为主流技术中软、红旗、蓝点均推出Linux产品发展期-转型Linux“七五”计划首次提出操作系统自主创新要求制定了UNIX技术路线,并列入“八五”计划中软推出第一代自主创新的操作系统“COSIX1.0”萌芽期-以UNIX起步2010-20171996-20091986-1995信创操作系统发展历程华为推出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信创系统产品技术持续提升并推出自主开源社区,生态持续壮大信创操作系统逐步从“可用”迈向“好用”在党政等关键领域已逐渐普及,在其他领域也已实际应用并加速替换推广期-信创产业化2018年至今172023.7 iResearch I基础软件-操作系统(2/2)生态欠佳制约信创系统渗透,政策及开源将加速生态建设信创操作系统已在多年研发及落地迭代中迈向“好用”阶段,未来应积极探索内核等底层优化,进一步提升自主可控性。现阶段制约信创操作系统大规模渗透的关键在于生态建设,据CSDN调研显示,65%的开发者希望信创操作系统在应用兼容性方面继续改进。借助信创政策及开源共建共享,信创系统有望加速软硬件适配,逐步覆盖更多场景需求实现规模推广。来源:综合企业官网等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信创操作系统的现状及前进方向前进方向 借助信创政策,协同软硬件开发商积极适配行业客户关键场景需求,打造标杆项目,逐步覆盖长尾需求实现规模化推广 积极开源,通过共建共享提升生态建设效率前进方向在市场化营收增长的同时,积极探索内核等操作系统底层研发,进一步优化系统并提升自主可控性信创操作系统主要基于成熟的开源操作系统Linux,且投入大量研发优化,产品本身基本达到“好用”阶段,已在党政领域广泛使用,在金融、电信、电力等行业逐步深入,向核心业务系统渗透。但是,操作系统内核是搭建操作系统的关键,负责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等重要功能,目前信创操作系统主要以开源Linux内核为基础进行修改补充,相关自主知识产权较少。与海外主流操作系统相比,信创系统在软硬件适配仍有巨大差距,限制了系统可用性,且由于信创系统缺乏统一标准,软硬件厂商的适配成本也相对较高:麒麟:软件适配140万种,硬件适配60万种(2023年)统信:软件适配85万种,硬件适配32万种(2023年)Windows:应用数量3500万,硬件/驱动组合1600万(2018年)生态产品18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根据公开资料、企业访谈,结合艾瑞统计模型核算。基础软件-数据库(1/3)新型数据库层出不穷,信创数据库“换道超车”蓬勃发展数据库是由特定软件,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搭建、处理、维护的数据及数据间逻辑关系的集合体。DBMS是负责数据库搭建、使用和维护的系统软件,通过组织、索引、查询、修改数据库文件,实现数据定义、组织、存储、管理以及数据库操作、运行、维护等主要功能。历经80多年发展,新型数据库产品层出不穷。目前市场应用仍以关系型数据库为主,但不同数据库产品并非只具备单一特性,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如处理分析一体、分布集中一体、离线在线一体等。相较于国外,国内自主创新的数据库起步较晚,相关厂商于2000年前后成立逐步打破国外垄断。在传统商业数据库市场,国外厂商先发优势较大,国内厂商较难追赶,但近20年数据库新技术频出,NoSQL、NewSQL、分布式、HTAP、云原生、AI原生等新型数据库给予了国内数据库厂商“换道超车”的机会,我国数据库产业快速发展,部分产品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数据库产品技术演进历程网状数据库IDS层次数据库IMSNewSQLF1Spanner分布式Impala PresoSparkSQLOLTPPostgreSQLMySQLOLAPTeradataSybase IQGreenplum 关系型数据库OracleDB2SQL ServerNoSQL数据库MongoDB RedisHTAPTiDBOceanBase云原生AuroraPolarDB196019701990200020102020中国数据库产业发展历程依托NewSQL、NoSQL等新技术架构的独立厂商先后成立,在新场景中“换道超车”云厂商陆续推出云原生等自研数据库产品,在世界级评测中崭露头角信创数据库快速发展期伴随“863计划”、“核高基重大专项”和“973计划”等国家政策扶持,信创数据库厂商先后成立,打破市场垄断互联网公司基于MySQL等开源数据库开展数据库研发及升级工作信创数据库萌芽期Oracle、IBM等国外厂商进入中国,逐步占领金融、电信等数据库核心市场国外产品垄断期2010年至今21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19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来源:根据公开资料、企业访谈,结合艾瑞统计模型核算。来源:根据公开资料、企业访谈,结合艾瑞统计模型核算。基础软件-数据库(2/3)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突破300亿,中国厂商份额占比64 22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达336亿,艾瑞预期中国数据库市场将延续稳步增长,由以下因素促成:1)信创利好,国家对信创数据库的支持力度大;2)需求催化,数字化业务场景带动数据库多元化发展;3)供给侧厂商厚积薄发,技术创新涌现,产品性能显著提升;4)国内用户对基础软件的IT支出和信创数据库的付费意愿逐年提升。Oracle 等国外厂商在本地部署的关系型数据库市场仍具备一定优势,但借助政策东风和自身产品技术实力的增强,中国数据库厂商的市场份额连年增长,2021年中国数据库厂商在中国数据库整体市场的份额已达64%。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数据库厂商的营收中有相当比例来自于托管国外机构主导的开源数据库获取的收入,自主创新性有待提升。646%中国数据库厂商国外数据库厂商2021年中国数据库市场份额逐年上升逐年下降2020-2026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及增速247.1 286.8 334.6 390.7 456.4 536.4 629.9 16.2.1.7.8.8.5.4 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2026e营收(亿)增长率(%)202023.7 iResearch I基础软件-数据库(3/3)新技术新场景给予信创数据库产品发展新机会,相关厂商将同步完善服务与生态建设国内数据库产品起步较晚,在传统商业数据库领域以“跟随式”发展为主,性能、功能、可用性等与国外厂商相比仍有客观差距,但云原生、HTAP、AI原生等新技术新场景给予了国内厂商创新发展的机会,信创数据库厂商有望“换道超车”建立产品优势。产品之外,生态与服务配套的不足严重阻碍了信创数据库的落地推进,相关机制及生态伙伴的发展完善有待长期建设。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国外传统商业数据库经历几十年迭代,数据库产品经历多行业多用户锤炼,功能成熟,性能及可用性强,信创数据库产品在传统数据库领域有客观差距产品维度数据库向下适配各类硬件及操作系统,向上支持各类应用并发展行业解决方案,国外数据库的软硬件生态相对成熟,各类服务伙伴积淀深厚。而信创数据库在做数据库迁移时需解决大量兼容性问题:数据迁移层面,迁移时间紧迫,且迁移规则不够全面清晰应用迁移层面,迁移改造的专业能力要求高,前期较难高效全面评估出所有不兼容的问题,后期适配改造的工作量也很大生态维度数据库的稳定运行需要成熟的服务体系,国内厂商缺少长期线上运行的积累,服务的即时性和全面性难以有效满足客户需求,不利于产品的问题发现及后续优化升级服务维度信创数据库落地挑战及前进方向在集中式关系型数据库等传统商业数据库领域逐步缩小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提升可用性在云原生、HTAP、AI原生等新型数据库领域“换道超车”,利用好本土特色场景,加速迭代新技术增强生态伙伴激励机制,开源吸纳外部开发者参与共建,协同降低迁移改造成本提升服务意识,完善现场支持及远程服务机制,积极发展第三方服务伙伴前进方向前进方向前进方向21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基础软件-中间件广义中间件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场景中快速发展中间件是一类位于操作系统、数据库与应用软件之间的基础软件。中间件通常提供了一个抽象层,精炼共性并复用,使应用软件可以与不同的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交互,而不必考虑底层技术细节。基于应用场景不同,中间件可分为基础中间件和广义中间件两类,且因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广义中间件在中国市场的占比逐年提升。凭借市场布局早、IT领域的积累深厚以及在数据库和服务器等软硬件配套上的协同支持优势,IBM与Oracle在中国中间件市场长期位居前二,但其份额在近几年持续下滑。与之相反的是国内厂商的稳步上涨,除政策驱动外,国内厂商取得发展的基础支撑是信创中间件的技术产品进步,信创中间件已在政务、金融、电信等领域的实践打磨中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中间件的细分类别基础中间件广义中间件细分产品 应用服务器中间件 消息中间件 交易中间件 企业服务总线 数据存取管理中间件 工作流中间件 复杂均衡中间件 安全中间件 PaaS平台 大数据中间件 物联网监管平台 交换传输平台联系 广义中间件基于基础中间件的技术基础 二者都用于分布异构环境下系统与应用软件间的互联互通区别 基础中间件主要用于传统互联网架构,相对成熟 广义中间件主要用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场景,快速发展中信创中间件未来发展方向 改善已有产品性能,不断强化产品的安全防护能力、规范性及运维能力 积极投入PaaS云平台、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及AI平台等新兴技术场景下的中间件技术研发 探索开源技术架构,尝试借助开源产品打破国外中间件商业产品形成的既有市场格局 与芯片、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上下游厂商密切合作,积极适配产品生态22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基础软件-桌面云信创桌面云方案适配全栈信创架构,有效支持安全可控需求结合虚拟化技术,桌面云方案将原本在传统PC本地运行存储的桌面、应用和数据迁移至数据中心统一管理,服务器的CPU、内存、存储资源被虚拟成一个个桌面虚拟机,操作系统界面通过桌面交付协议以图像的方式传送至用户的接入终端供其使用。由于数据在后端服务器集中存储,采取了多种认证方式,并对传输层及数据盘进行加密,桌面云可实现较高的安全性。基于自主创新的虚拟化技术,信创桌面云方案适配全栈信创架构,可有效支持党政、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安全可控需求。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虚拟化云平台虚拟化云平台信创服务器资源池底层虚拟化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应用虚拟化资源池桌面虚拟化资源池信创操作系统虚拟桌面统一运维加密传输虚拟应用图像和指令信息内网外网终端虚拟化云平台信创PC信创瘦终端原有终端信创桌面云方案架构身份管理平台企业内部平台云管平台工单系统IMOA身份同步认证交互API接口桌面云方案的主要优势 集中所有桌面到数据中心,提供统一的管理维护 结合用户自服务流程及一键故障检测等功能实现智能运维统一管理,智能运维 数据集中存储,终端零数据 通过多副本、备份恢复等技术确保数据不丢失,且可以统一管控外设、应用使用及网络访问权限,避免病毒引入和重要数据泄密保障核心数据安全可控 用户可通过云终端、PC、手机等多类移动设备接入虚拟桌面,实现移动办公移动桌面 低功率瘦终端可降低电力成本 统一管理运维可降低人力投入和维护成本 整体折旧成本较低降低运营成本23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 伴随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协同办公软件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通过应用集成、低代码开发等功能构建应用生态满足客户多维度、深层次需求 向供应商管理、经销商管理、合同管理等业务管理方向拓展应用软件-协同办公经历电子化、流程管理、平台化发展,协同办公开启智能化协同办公系统旨在提升组织内甚至跨组织的工作效率,满足员工实时协作、远程办公及企业高效管理的需求。从功能维度,协同办公系统由综合型平台和文档协同、项目协作等垂直型软件两大类产品构成;从服务模式维度,协同办公产品可以传统软件模式交付,或以SaaS模式快速启用。协同办公系统的各类产品基于信息流转有机整合,各厂商在优势互补相互合作的同时可能也在不断拓展产品功能与其他厂商形成竞合关系。2022年底,ChatGPT的出现让社会大众和产业界看到了生成式AI的巨大进展,协同办公场景也有望在AIGC与RPA的深度融合中跳脱出繁琐的操作流程,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迈向智能化的发展阶段。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上世纪90年代,Office、邮件等办公软件逐渐普及,此时尚未出现应用于整个组织内的管理软件 90年代后期,基于局域网的发展,组织内开始电子化的信息公告、文件收发,软件具备文件审阅、日程安排、报告管理等相关功能电子化流程管理平台化智能化 06年起,组织更加重视制度流程落地 从单流程审批到多级管控,覆盖的业务板块逐渐增多,彼此打通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有望大幅扩展RPA能力边界,引起协同办公产品的交互模式变革,基于自然语言指令高效完成流程任务200620152022中国协同办公行业发展历程协同办公产品类型功能维度服务模式维度综合型平台垂直型软件传统软件SaaS 深入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整合内部各类业务系统 从企业的日常工作与管理出发,实现流程审批、即时沟通、文件管理与传递等 关注垂直场景需求的工具软件,如文档协同、项目协同、视频会议、内容管理等 通常以私有化部署的方式交付,成本高、周期长 可满足大型客户定制需求 以标准化产品为主,轻便灵活 初期费用低、迭代迅速242023.7 iResearch I应用软件-协同办公2022年市场规模607亿,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协同办公产品的市场渗透,但因SaaS产品均价相对低于传统软件,2021年起中国协同办公产品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作为优先升级的应用软件品类,自主创新的协同办公产品已经受益于党政信创的政策红利,预期未来将伴随党领信创的深化下沉和行业信创的扩散拓展,进一步提升份额占比;与此同时,客户需求的复杂度不断提升,头部厂商因为在研发、产品、交付等各维度的综合优势,有望拿下更多订单,提升行业集中度。注释:市场规模仅计入协同办公相关软件收入,硬件及相关技术服务不纳入考量。来源:根据公开资料、企业访谈,结合艾瑞统计模型核算。21225630744051960770781894320.4 .0C.5.0.0.5.7.2 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市场规模(亿元)增速(%)2017-2025年中国协同办公市场规模25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应用软件-办公文档信创流版签产品相对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流式软件带来新变革办公文档类软件是政府及企业日常办公中高频使用的应用软件,国内厂商在流式软件、版式软件、电子签章等细分产品侧的功能已相对完善,信创领域的主要工作在于对自主创新的基础软硬件的适配和优化。作为可能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一类办公软件,流式软件的未来将愈发智能化,提纲生成、文档生成、自动摘要、数据分析、幻灯片生成等功能将改变人们使用流式软件的方式,大幅提升办公效率,甚至让工作成果更具创造性从而提升产出质量。目前信创办公软件厂商以及大模型相关科技公司等正在积极探索相关产品研发,提升信创软件竞争力。流式软件流式文件编辑软件,如WPS、永中Office等特点编辑功能强大;在不同的软硬件环境中,显示效果可能不同;流式文件可固化为版式文件适用场景日常办公,如文档撰写版式软件电子签章版式文件阅读和编辑软件,如福昕PDF、数科OFD等特点侧重呈现,可跨平台、跨系统维持固定版面效果;安全性强;版式文件可转换为流式文件适用场景版面需高度精确的严肃场景,如电子公文、电子合同、电子证照、数字出版等签章软件将电子图章和数字签名相结合,代替纸质盖章签名,如e签宝、法大大、上上签等特点使用便捷;安全可靠适用场景领导审批、公文及合同生效等流版签软件定义及适用场景中国流式软件行业发展历程桌面办公 1989年,金山推出DOS版本的WPS1.0,在中文文字处理软件领域份额一度超过90%;1994年,微软进入中国软件市场,凭借产品优势迅速抢占市场 2005年,金山推出WPS 2005,该版本实现了与微软Office的深度兼容,软件体积压缩至不足20兆且个人版免费,市场差距随之缩小移动办公协同云办公智能办公 2011年,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浪潮,WPS推出移动端版本,便于用户随时随地办公 2014年,微软提出Cloud First,其基于订阅模式的Office 365进入中国市场 2015年,用户希望文件在多设备间流转且与他人协同办公的诉求愈发强烈,石墨文档推出支持多人实时协同的办公文档产品 2022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获广泛关注,AIGC有望颠覆目前的文件编辑的工作方式,大幅提升内容创作效率26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来源:参考SAP等企业公开资料研究及绘制。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应用软件-ERP(1/3)ERP涵盖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各环节管理需求,未来将与人工智能在各环节场景中创新发展ERP是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简称,涵盖财务、人力资源、制造、供应链、服务、采购等流程,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管理流、信息流等紧密集成,通过软件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全面整合、共享与优化,助力于企业业务高效运营。中国本土的ERP企业大致于上世纪后十年由财务管理等场景起步,然后在21世纪前十年拓展至企业资源规划的全方位各环节管理功能,客户群体由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渗透,近十来年则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方便企业低门槛接入、灵活构建创新应用,并将在AIGC驱动下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催生更多智能化应用并辅助企业决策。2012年至今云、智能与平台化 云化ERP可降低ERP的部署及运维成本,按需付费,随时随地访问 企业及合作伙伴可基于ERP灵活构建创新应用 AI为企业提供深层洞察,辅助企业决策局部管理阶段 自主创新的ERP企业从财务管理等场景起步,会计电算化逐步普及 由DOS向Windows平台转型19881998年全面管理阶段 软件功能拓展,全方位满足人、财、物、产、供、销等各环节管理需求 客户群体由大型企业开始向中小企业渗透19992011年中国ERP行业发展历程ERP系统常见模块CONTENTS财务 大多数ERP的支柱 管理总账,跟踪应付及应收账款,结算并生成报表人力资源 核心功能为工时、考勤、薪资核算等 扩展功能为劳动力分析和员工体验管理寻源和采购 协助采购物料和服务,询价、创建合同、审批 协助降低采购不足或过度采购销售 跟踪客户沟通,挖掘线索、助力销量提升 订单、计费、绩效管理等功能制造 关键组件,确保按需生产 物料需求计划、调度、执行、质量管理等功能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跟踪商品和物资运转,提高供应链可视性和韧性 实时库存管理、仓储运营、运输和物流工具等功能服务 帮助企业提供可靠个性化服务 支持内部维修管理、备件管理、现场服务及相关收入流管理研发和工程 帮助企业高效开发创新产品 产品设计和开发、PLM、合规性管理等功能ERP272023.7 iResearch I应用软件-ERP(2/3)信创ERP厂商将在头部企业客户合作中提升产品标准化程度,实现收入结构升级相比国外ERP市场软件厂商与实施服务厂商相对拆分的产业模式,受限于早期本土ERP的产品功能差距,以及为了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与国外厂商进行差异化竞争等,国内ERP软件厂商含有较多的实施服务业务,因此人均创收仅略高于实施厂商,与国外典型厂商对比区别明显。目前国外厂商在国内ERP高端市场中仍具备一定优势,高端市场的客户企业架构复杂、场景需求多样,信创ERP面对功能不够完善、升级成本高及存在风险等挑战。在自主创新的东风助力下,与大量头部企业的深入合作将提升信创ERP的产品成熟度,基于标准化产品建设更加广泛牢固的合作伙伴生态,在实现厂商自身收入结构升级、商业模式优化的同时,加速信创ERP产品的迭代与产业渗透。来源:基于各企业财报等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30.6 8.1 SAP(万美元)埃森哲(万美元)42.5 36.0 31.4 29.3 用友(万元)金蝶(万元)赛意(万元)汉得(万元)国外典型ERP软件厂商的人均创收是实施服务厂商的3.8倍国内典型ERP软件厂商的人均创收仅略高于实施服务厂商低于1.5倍2021年ERP软件厂商与实施服务厂商的员工人均创收规模与头部企业客户深入合作产品成熟度提升产业生态优化软件厂商收入结构改善产业渗透加速28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应用软件-ERP(3/3)自主创新、数字经济等多因素作用,ERP市场有望加速增长我国2021年ERP市场规模已达564亿元,受宏观经济影响近3年增速回落。结合世界银行数据,2021年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76%,结合Grand View Research对美国ERP市场规模的统计,2021年中国ERP市场规模仅相当于美国ERP市场的54%,在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增强信息系统安全可控性、构建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背景下,ERP作为涉及企业核心数据、对提升企业运营能力非常重要的基础管理软件,渗透增长空间较大,同时结合央国企等大型企业的大规模信创改造,市场规模有望于2024年起加速增长。来源:根据公开资料、企业访谈,结合艾瑞统计模型核算。来源:世界银行、Grand View Research等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495.0 564.2 620.6 695.1 799.4 959.2 16.6.0.0.0.0 .0 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市场规模(亿元)增速(%)2020-2025年中国ERP软件市场规模中国ERP市场规模加速增长的有利因素升级与适配 升级自主创新产品,尤其高端市场 信创基础软硬件升级带来的信创ERP适配需求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一流财务管理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ERP在GDP的占比提升潜力大 2021年,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76%,中国ERP市场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54)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根据公开资料、企业访谈,结合艾瑞统计模型核算。网络安全(1/4)网络安全问题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及进步相伴而生,我国的网络安全产品也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的更迭从单点被动防御、静态综合防御,发展至动态综合防御阶段。另一方面,近些年国内外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相关组织利用网络监控他国、干涉他国内政、窃密等行为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及个人安全,因此网络安全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应对安全问题,我国已从顶层设计上颁布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并通过等保2.0、关键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作为细节补充,形成网络安全政策的体系框架,保障产业高速发展。2017-2021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及增速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历程政策:1987年,国家信息中心成立信息安全处;1994年,国务院发布我国第一个计算机安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产品-单点被动防御:在国家“863计划”推动下,天融信、启明星辰、深信服等网络安全公司成立;病毒随计算机的应用和互联网的发展开始出现,此时病毒少且增速慢,安全产品侧重于病毒查杀等单点防护政策: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获通过;2019年,等级保护2.0相关标准要求发布,覆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控等新技术新应用;2021年,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继颁发实施产品-动态综合防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高速发展,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场景出现,安全防护思想与之升级,安全厂商争先布局零信任、SASE等新型安全产品,防护思路也由被动升级为主动防御,基于大数据构建动态防御系统2000年以前起步期政策:2008年,等级保护1.0相关标准发布,明确了对各级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基本要求;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产品-静态综合防御:互联网逐步普及,蠕虫病毒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入侵检测/防御、防火墙、统一威胁管理等各种综合防护产品开始涌现2001-2015年成长期2016年至今快速发展期网络安全产品步入动态综合防御阶段,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63552544538532518.5.5.0!.1 212020201920182017市场规模(亿元)增速(%)302023.7 iResearch I网络安全(2/4)网络与通信安全、密码技术及应用、网络安全服务为安全产品TOP3营收从应用场景及技术功能等维度出发,参考安全牛的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全景图,网络安全产品可划分为网络安全服务、网络与通信安全、物理环境安全、安全管理与运营、计算环境安全、密码技术及应用、身份与访问安全、安全支撑技术与体系、数据安全、工控安全、移动安全、物联网安全、业务与应用安全、软件供应链安全、云安全等15项一级大类,107项二级细分领域。其收录企业数量最多的TOP5二级细分领域依次为攻防演练(79家)、安全运维与托管服务(75家)、应急响应与重保服务(74家)、渗透测试/众测(69家)、安全运营态势感知(62家)。来源:安全牛,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19.52.68.21%8.48%7.72%7.64%7.39%6.26%5.50%4.53%4.28%3.80%1.16%1.04%0.77%网络与通信安全密码技术及应用网络安全服务业务与应用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安全管理与运营数据安全身份与访问安全工控安全安全支撑技术与体系云安全物联网安全移动安全软件供应链安全物理环境安全2022年网络安全营收构成31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华北,30.7%华东,27.7%华南,13.5%西南,8.4%华中,7.6%西北,6.3%东北,4.5%海外,1.4%网络安全(3/4)华北、华东、华南等三大区域领跑我国网络安全建设;下游客户以政府、金融、电信、能源等行业为主各区域网络安全投入与该区域的经济现状和信息化基础强相关。信通院调研显示,华北、华东、华南等我国经济与信息化发展较快的三个区域也是我国网络安全市场发展的三大核心区域,在网络安全市场中合计占比超70%。相关区域政府如北京、上海、山东等地近年均有网络安全方面的指引规划出台,促进当地网络安全产业的创新发展。下游客户方面,政府、金融、电信位列前三,合计占比近60%:其中金融占比提升,因安全威胁加剧与监管趋严;电信占比降低并非缩减投入,而是增强了自主研发能力,综合外采、自研与技术合作等多种模式保障自身安全。来源:信通院,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来源:信通院,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2021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区域分布24.1.4.9%9.9%8.4%5.8%5.2%4.1%8.3%政府金融电信能源军工医疗教育交通其他2021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客户行业分布322023.7 iResearch I网络安全(4/4)新技术助力人才培养与产品提升,各行业加重网络安全投入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人才培养现状安全威胁加剧,合规要求增多,网络安全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发展方向积极建设网络靶场,对真实业务环境进行模拟和复现,在“实战”中高效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实现培训教育、技术验证、安全评估等需求重视自动化平台建设,构建动态评估、主动防御、持续监测、自动响应的自动化网络安全运营系统,缓解人才不足问题产品技术现状一方面网络安全厂商利用大数据、AI等新技术提升产品性能,另一方面IT技术的架构升级本身也带来新的安全隐患需要相关产品升级做应对发展方向扩展监测与响应(XDR):整合端、网、云等多区域数据,构建全局主动安全防御能力云原生应用保护:整合容器扫描、云安全态势管理、云工作负载保护等云原生安全工具和技术,保障云原生应用开发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数据安全相关法规出台将加速零信任、隐私计算、数据流程监测等领域发展行业场景现状政府、金融、电信位列前三,合计占比近60%发展方向政府、金融、电信:三大行业因业务特性及监管要求,将保持对网络安全的高投入工业: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促使工控系统网络安全日益重要,态势感知、智能分析、纵深防御将进一步保障工业生产的可靠性与连续性交通、教育、医疗等各行业实战攻防对抗演练常态化,以应对快速变化和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中国网络安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33信创应用行业研究03342023.7 iResearch I信创建设整体概况党政信创持续深化,行业信创迈向常态化党政信创起步最早,渗透面最广;金融、电信等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关基行业自2020年起也开始大力投入信创建设,对基础硬件、外围系统进行较高比例的信创产品升级。随着信创产品的日益成熟,信创的建设将逐步在更多行业领域展开,由局部采买转为全行业推广、常态化采购,并有望在2027年完成央国企的分级改造工作,综合办公系统全面升级,经营管理系统、生产运营系统结合信创产品成熟度和各单位发展需要进行升级。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党政金融 电信电力 石油交通 教育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电子烟草物流建筑等全领域由党政拓展至金融、电信等更多行业从行业部分单位采买到全行业规模化推广产品性能由可用提升至好用,支撑常态化采购党政信创持续深化金融由头部金融机构推广至5000家中小型金融机构产品性能在实践使用中打磨提升,更多领域达到好用标准企业常态化采购信创产品满足业务需求信创整体建设进展及未来拓展方向由综合办公向经营管理、生产运营等实时核心系统发展一般由办公系统起步,逐步改造至非实时核心系统、实时核心系统央国企将于2027年分级完成信创系统的改造工作352023.7 iResearch I金融信创大行加速信创建设,中小型金融结构也逐步渗透,并迈向核心业务自2013年浪潮天梭K1小型机上市、银监会强调加快银行业自主可控以来,我国金融领域的信创改造逐步深入,过去三年启动的信创升级也由头部金融机构主导、外围系统切入,向一般业务系统、核心业务系统深入,未来有望推广至5000多家中小型金融机构,全面满足高性能及稳定性需求。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2022-2023年金融信创部分招投标项目22/12建设银行国产芯片服务器采购项目 飞腾芯片服务器7411.07万元 鲲鹏芯片服务器36425.06万元 海光芯片服务器15847.07万元22/12建设银行全行台式电脑(国芯)采购项目 入围中标人:联想、浪潮、紫光 采购金额:12440.76万元22/12建设银行运营数据中心国芯路由交换网络产品 入围中标人:华为、新华三 采购金额:47030.33万元22/11建设银行国产操作系统软件 入选供应商:麒麟软件 金额:9900万元22/6农业银行2022年第一批PC服务器项目 22850台国产服务器 中标金额:中科可控7.14亿(主选)、浪潮6.6亿(主选)、中兴7.4亿(备选)22/12乌鲁木齐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群建设项目之软件系统部分POC测试资源采购项目 云服务资源需覆盖Intel芯片、国产化ARM芯片和国产化X86芯片等三种芯片 成交金额:53万元 供应商:阿里云22/9云南省人民银行OA系统升级项目 OA系统升级 预算金额:180万元22/6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国产分布式数据库项目 供应商:中科软 中标金额:118.8万元23/2国泰君安信创云资源服务器采购 中标人:致为信息 中标价:502.6万元22/12国泰君安信创云超融合软件采购 中标人:佳杰科 中标价:230.1万元22/11国泰君安2022年度第二次信创服务器采购 中标人:华存数据 中标价:416.2万元22/11国泰君安2022年度信创终端采购 中标人:智府网络 中标价:141.93万元22/7国泰君安信创云资源池服务器采购 中标人:东华软件 中标价:920万元22/5海通证券2022年高性能信创测试实体机建设项目采购 鲲鹏芯片服务器18台 海光芯片服务器9台时间招标单位项目名称项目构成时间招标单位项目名称项目构成22/12中国人寿四川分公司信创电子设备采购项目 中标人:福建升腾 中标金额:125万元22/6中国人寿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第二批及第三批电子化设备项目 桌面云领域供应商:麒麟信安银行证券保险362023.7 iResearch I电信信创大举采购信创硬件,全国性布局信创实验室加速生态建设电信行业承担国家通信及各种新兴技术应用的基础设施的重任,自主创新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因国外在数年前已对中兴、华为等我国电信行业头部供应商有较多限制,电信行业在2019年已开始有信创采购需求并不断加码投入。2020年,三大运营商启动200亿集采大单,信创CPU服务器占比超过20%;2021年,运营商在集采项目中加大对信创服务器的采购,鲲鹏、海光、飞腾等信创CPU均参与了测试,并在示范营业厅中实现了全自主可控技术的运转;2022年,应用软件项目大幅提升。总体而言,电信行业的信创建设尚以基础硬件为主,信创服务器已规模化应用,具体到业务场景,办公业务、经营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及稳定性要求依次提升,升级进度递减,相关产品技术尚待打磨发展。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项目招标实验室建设及标准适配推进2020202220212023 三大运营商拉启动200亿集采大单,采购信创服务器92353台 信创服务器占比20% ,中国联通信创服务占比30% 3月,电信招标信创服务器,采购数量24823台 10月,移动启动2021-2022年第1批PC服务器集采项目,海光芯片服务器17164台,鲲鹏芯片服务器27083台 11月,电信2021-2022年服务器集采项目,鲲鹏、海光、飞腾芯片服务器53401台 1月,联通2022年云服务器集中采购招标,服务器44818台,预估规模327767万元;7月,联通软研院发布应用安全信创数据库购置招标,一为OLTP分布式信创数据库,预算 836 万元,二为OLTP集中式信创数据库,预算 626 万元 10月,移动公示2021-2022年PC服务器集中采购第二批次(标包7-9)结果,算上此前标包1-6与第一批次及补采,中国移动PC服务器集采中,海光芯片服务器59982台,鲲鹏芯片服务器58901台,整体信创芯片服务器占比达41.43%。1月,阿里云中标2022-2023年中国联通软研院数据中台计算能力大数据平台信创购置项目(商用大数据平台),预算金额2351万。2月,联通公示2022年通用服务器集中采购项目,合计采购服务器55352台,共计46亿元,信创CPU服务器金额占比41.4%。海光芯片服务器10300台,鲲鹏芯片服务器12108台 联通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联合实验室,并于21年在广东、浙江、青海等7省建立信创攻关分基地 移动与华为构建的IT联合生态实验室运行;山东移动联合华为推出鲲鹏生态开放实验室 浙江移动信创适配实验室通过相关部门认证审查;中国移动成立生态实验室;电信浙江信创适配实验室过相关部门认证审查;“中国电信上海信创基地”揭牌 电信举办信创合作联盟及云适配研讨沙龙 移动磐基PaaS平台与飞腾服务器CPU(腾云S2500处理器)完成产品兼容性测试与认证 中国移动、华为、清华大学、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11家初创成员共同发起的多样性算力产业及标准推进委员会正式成立2020-2022年电信行业信创建设进展372023.7 iResearch I电力信创电力央企引领电力信创建设,调度控制领域接连取得突破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根据国资委央企名录,我国现有央企98家,其中包括“两大电网、六大发电、两建、一装备”等共11家电力央企,它们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企业为代表,已积极展开行业信创科技攻关,成为信创建设的重要推进者。综合考虑信创升级的重要性、技术成熟度、产品使用率及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等因素,电力企业可以35年为周期,分阶段对服务器等基础设施、OA等综合办公系统、ERP等经营管理系统、新能源集控系统等生产运营系统进行实施改造,稳步实现电力系统自主创新。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2021两大电网在调度控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022发电集团等其他电力企业纷纷取得自主创新突破 21年1月,国网承德供电公司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D5000主调系统)投入运行,其基础软件选用自主创新的安全操作系统和关系数据库,机架式服务器和应用工作站全部选用信创芯片,成为国家电网首个全部采用安全自主可控设备并成功上线运行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21年3月,国家电网发布国内企业首个“双碳”行动方案,随后制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信创升级改造步伐。21年9月,广西钦州主配一体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过南方电网和广西电网的专家组验收,系统所有基础软硬件和应用系统均达到了自主可控,实现了信创全覆盖。21年11月,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提出逐步构建“合理分区、柔性互联、安全可控、开放互济”的主网架形态。22年10月,龙源电力首套自主可控的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上线运行,系统全部使用信创芯片服务器、信创操作系统及CentOS开源操作系统,覆盖场站、省区域、本部侧全链条系统应用。22年11月,华能集团牵头组建研发的新一代继电保护系统在澜沧江中下游的小湾水电站正式投运,实现了水电核心控制系统全流程的自主创新,完成重大技术创新34项,17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22年12月,由国电南自、华电浙江新能、中国电科联合研发的,国内首套嵌入式全栈国产化控制系统,在华电弁山风场成功投运。系统实现了从SOC芯片、操作系统、组态软件到控制逻辑的全栈核心技术自主可控。2021-2022年电力行业信创建设进展22年3月,国电电力内蒙古能源布连电厂顺利完成公用系统分散控制系统自主创新升级,实现了全厂关键芯片100%基于自主创新架构。38信创企业研究04392023.7 iResearch I信创市场整体格局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安全中国电子、中国电科、华为及中科院等四大机构在通过投资并购、技术开源等战略合作建立的生态基础上,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深化产品开发,并兼顾质量和市场效益,与诸多信创企业实现了国内信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中国电子中国电科华为中科院飞腾、华大半导体、盛科网络、澜起科技、安路科技积塔半导体、沛顿科技国基南方、中电太极电科数字鲲鹏、昇腾TaiShan中科曙光、龙芯中科寒武纪麒麟软件、电子云武汉达梦普华OS、人大金仓金蝶天燕OpenHarmony、openEuleropenGauss中科方德、中科红旗中国软件、中国系统文思海辉太极股份、电科数字MetaERP中科软、科大讯飞奇安信、可信华泰电子六所电科网安、绿盟科技天融信 自主研发的信创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产品 助力水电机组核心控制系统首次实现全自主创新 助力首套自主创新的掘进设备SCADA系统下线运行 发布全国首个全量业务运行在信创分布式架构上的财务公司核心业务系统产品 保障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网络安全“零事故”四大生态布局及产品市场进展 全面布局第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半导体赛道,树立第三、四代半导体材料领域标杆 布局射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满足5G及新一代移动通信应用的核心芯片需求 碳化硅功率芯片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风电、光伏、充电桩、不间断电源等领域广泛应用 研发首套国家级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实现了流量管理从区域式、片段式向全国联网成片、一体统筹管理的跨越 构建了面向通用计算的鲲鹏计算产业和面向人工智能的昇腾AI计算产业,目前已发展超过5200家合作伙伴、310万名开发者,完成14000多个解决方案认证 搭载HarmonyOS的华为设备已达到3.3亿台。鸿蒙生态技术品牌鸿蒙智联已有超过2300家合作伙伴,2022 年新增生态产品发货量突破1.81亿台,截至2022年底,运行在HarmonyOS设备上的元服务数量已超过五万 实现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发,MetaERP已覆盖华为公司100%的业务场景和80%的业务量 曙光存储ParaStor以总额1.7亿元中标中国移动2023年至2024年分布式文件存储集中采购项目,此前一个月的中移动分布式块存储集采中,曙光存储XStor也摘得了1亿的份额 2022年底,国际开源软件社区中原生支持LoongArch架构的软件项目数100 ;299家企业入选2022龙芯生态伙伴计划,投入1000万元经费,22个项目获选“2022创业者支持计划”龙芯终端电脑凭借LoongArch自主优势在各地教育行业拿下大单:山西长治中标2.5万台;浙江金华教育信创1万台;河南鹤壁全域深化应用1.2万台龙芯路线,其中教育近9000台四大机构引领生态建设,与各领域企业共同实现产业规模化40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来源:艾瑞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研究及绘制。来源:艾瑞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研究及绘制。深信服专注于企业级安全、云计算、IT 基础设施及物联网领域,致力于让每个用户的数字化更简单、更安全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市代码:300454)成立于2000年,业务遍布全球50 国家和地区。深信服坚持以持续创新的理念和全情投入的态度,为用户提供省心便捷的产品及数字化体验,让用户能够摒弃繁重的架构和运营模式,让整个数字化的过程变得更简单;同时深信服发挥自身二十余年的安全实力,护航用户的数字化转型。深信服在 2013 年就已经开始积极拥抱信创趋势,自主创新,合作共赢,加速全面自主创新的战略布局。目前,深信服智安全和信服云全系列产品已经完成信创适配,与主流的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各类应用厂商完成兼容性认证。深信服信创业务布局解决方案规划设计实战有效体系合规常态保护产品平台组件服务托管评估运维培训边界安全终端和主机安全身份与访问安全内容安全安全管理与运营云安全数据安全等保合规产品超融合分布式存储私有云桌面云托管云解决方案私有云终端办公边缘/分支数据中心通用/生产/创新业务托管云业务上云云灾备/安全智安全信服云围绕用户需求持续创新,夯实技术底座重视研发投入20% 营业收入投入研发40%员工为研发人员5大研发中心覆盖深圳、北京、长沙、南京、成都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累计专利申请总数超过 2350 件 中国专利银奖:对虚拟网络进行恢复的方法和系统 中国专利优秀奖:下一代应用防火墙系统及防御方法;利用网页进行动态寻址的方法和系统;添加网站访问记录的方法及装置专利成果承建多个重点实验室 深信服与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云集成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围绕互联网关键共性技术建立长久合作共建机制,并签署合作协议 承担建设国家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为“广东省智能云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授予“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深信服安全GPT国内首个企业级安全GPT云端大模型技术应用412023.7 iResearch I深信服“1 2 N”信创解决方案架构,让用户的信创建设从“可用”到“好用”深信服提出了“1 2 N”的信创解决方案框架,将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和技术形成能力,助力用户信创改造更简单、更安全。以信创的数字化为核心,“领先可靠”的信创安全体系和“双栈一致”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两大要素,形成多个场景的信创安全和云的建设方案,让用户的信创建设从“可用”到“好用”。来源:艾瑞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研究及绘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标准信创数字化1套标准愿景2个要素:更简单、更安全“领先可靠”的信创安全体系“双栈一致”的基础设施体系四大安全创新平台云化安全边界(SASE平台)访问管控(ZTA平台)运营对抗(XDR平台)数字应用安全(DASP平台)安全方案等保、办公安全、零信任、云安全、态势感知五大核心安全能力信创环境漏洞与未知威胁检测信创环境恶意文件检测信创环境恶意流量检测信创环境资产识别与安全监测信创环境威胁情报研究信创负载均衡“领雁”信创桌面云“信云”桌面云通用X86信服云集群信创ARM信创云集群信创X86信创云集群intel鲲鹏飞腾兆芯海光aSV服务器虚拟化信创存储资源池VM/DB WindowsFileDockerHadoopAPP海光节点 兆芯节点 X86节点EDS存储虚拟化N个场景:基础设备、平台设施、应用软件“适用好用”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场景1:基于零信任的安全办公方案场景2:攻防对抗与安全运营方案场景3:信创应用开发安全解决方案场景4:数据中心业务上云及云安全方案场景5:“一云多模”信创桌面云方案场景6:全栈信创云建设方案场景7:业务连续性信创建设方案综合办公类业务经营管理类业务生产运营类业务关键/网信基础设施深信服“1 2 N”信创解决方案框架信创投入及成果2013 年开始相关布局,智安全和信服云全线产品信创适配参与超融合、桌面云、虚拟化、存储等 10 信创标准制定安全产品下一代防火墙AF终端安全检测响应EDR零信任Atrust全网行为管理AC安全感知管理平台SIP联动场景8:分布式存储信创建设方案联合麒麟、统信等生态伙伴及各行业用户建立信创生态实验室与 60 信创生态伙伴达成战略合作共筑信创生态全国落地 1000 信创安全、信创云项目实践信云软件被评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优秀应用软件首创双模信创桌面云方案零信任、负载均衡、超融合、桌面云入选金电实验室第二批金融行业优秀信创解决方案信创桌面云“云端一体解决方案”入围工信部网安中心“信创典型解决方案集”2022年赛宝优秀信创解决方案,信创桌面云、信创超融合获得优秀解决方案,分布式信创云方案获得TOP20奖信创零信任获数字中国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仅3个)、华南区一等奖,信创桌面云获全国“最具发展潜力奖”(全国仅10个)、华南赛区三等奖,信创超融合获得华南赛区二等奖422023.7 iResearch I天融信技术融合创新,打造信创领域全维安全能力天融信科技集团(002212.SZ)成立于1995年,是上市公司中成立最早的网络安全企业。公司以网络安全为核心、大数据为基础、云服务为交付模式,面向基础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与安全运营等业务场景构建全系列信创安全产品与服务,为各行业网络与业务可持续运行保驾护航。基于多年的探索实践,天融信把雄厚的网络安全技术能力全面移植、适配、融合到信创平台,实现安全与信创基础软硬件全面、深度融合,先后研制并发布了基于龙芯、飞腾、兆芯、申威等平台以及支持麒麟软件、统信、中科方德、南大通用、达梦、人大金仓等信创软件的网络安全产品,2020年正式发布天融信昆仑信创系列产品。来源:艾瑞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研究及绘制。安全与信创基础软硬件融合,从信创底层硬件、软件到产品功能全面适配,输出信创网络安全能力全维防御能力无缝发现能力及时预警能力快速响应能力弹性恢复能力联合反制能力能力输出安全检测边界安全安全接入安全审计数据安全大数据分析与安全运营端点安全云计算与云安全工业信息安全专用装备产品融合天融信昆仑 信创系列产品信创基础硬件全面应用全面适配信创基础软件软件融合硬件融合ASIC加速芯片FPGA通用加速芯片FPGA隔离芯片FPGA国密算法芯片党政金融电信航空航天交通水利能源医疗教育安全企业自主系统平台自主芯片和硬件研发通用基础硬件通用基础软件各类安全引擎品类全、型号多、生态广,全面覆盖业务场景,保持网安行业领先432023.7 iResearch I天融信产品服务完善,保障信创建设规模化落地天融信与主流信创软硬件厂商开展深度战略合作,截至目前天融信昆仑 信创系列产品已发布63款209个型号,获得兼容性认证1700余项。凭借全面的资质体系,结合多年的技术积累,为多省市信创安全样板工程提供了从需求调研、技术路线选择与验证、整体方案设计、系统建设实施、运维服务保障等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取得了丰硕实践成果。天融信信创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在党政、金融、能源、石油、交通、教育、医疗、航空航天等近30个行业实现了规模化落地应用。来源:艾瑞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研究及绘制。信创专用产品信创其他产品信创通用产品信创工控产品安全服务安全管理天融信昆仑 信创系列产品与服务体系专用运维管理堡垒机堡垒机工控态势感知工控集中管理平台工控堡垒机态势感知与安全运营数据库审计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脱敏数据防泄漏数据库审计工控安全审计数据库安全网关检测器设备入侵检测网络审计网络审计工控入侵检测与审计APT漏洞扫描工控漏洞扫描负载均衡网页防篡改蜜罐Web应用防火墙Web应用防火墙漏洞扫描下一代防火墙病毒过滤网关VPN网络准入网闸网闸工控防火墙工控网闸下一代防火墙工控主机卫士移动终端管理防病毒身份鉴别主机监控审计防病毒主机监控审计服务器审计身份鉴别 打印刻录审计检查工具太行企业云超融合自适应安全防护云安全管理平台安全资源池虚拟化防火墙数据安全安全检测应用安全边界安全端点安全云计算信创咨询服务信创集成服务信创脆弱性检测服务迁移规划服务适配规划服务咨询规划服务应急响应服务适配迁移服务安全运维服务使用操作培训集成部署服务信创系统基线核查服务信创系统渗透测试服务信创平台底座(信创CPU、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信创系统风险评估服务信创系统漏洞检测服务信创系统弱口令检查服务大数据安全防护单向导入入侵防御入侵检测入侵防御桌面云信创加固服务安全套件数据备份与恢复工控日志收集与分析系统日志审计日志审计安全管理服务器审计抗DDoS主机文件监测服务器密码机44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来源:艾瑞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研究及绘制。来源:艾瑞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研究及绘制。蓝凌深圳市蓝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凌软件,始创于2001年,中国领先的数智化办公专家。公司秉承“赋能数字化转型,让组织更智慧”的使命,以蓝凌MK数智化工作平台为核心,提供PaaS平台、协同办公、门户管理、BPM 流程、低代码、知识管理、智慧合同、信创办公等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各行各业的大中小微组织迈入数字化时代。蓝凌技术人员占比70%以上,获著作权与专利超100多项。蓝凌基于信创体系下的数字化办公推出的蓝凌MK-N信创数智化工作平台,适配主流信创基础软硬件,覆盖芯片、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浏览器、流版软件、身份认证、电子签章、安全网关,VPN设备等,具备各种组合信创环境调优能力。蓝凌MK-N信创数智化工作平台基于信创基座全面适配认证,保障企业数据和业务安全蓝凌MK数智化工作平台,助力信创办公更高效国信证券信创公文项目合作案例开始合作2007公文信创系统上线信创升级系统用户数1.2万人全面适配信创基础软硬件环境,高效、稳定运行2020.12信创全面切换2021.122020.3启动信创论证开展信创项目实施、调试、功能建设、测试等2020.6基于国家标准与行业准则、信创要求、监管要求、安全设定等基础层展现层运维&安全管理健康监控权限分析运行报告报警阈值日志配置报表设置三员管理数据加密登录安全登录安全用户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云服务平台应用市场一企一屏项目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访客管理客户空间项目空间服务空间数字化空间(集团等行政组织空间、财务等业务空间、项目等专项空间、临时性群组空间)巡店管理专利管理应用层支撑层MK-N办公协同应用MK-N业务协同应用MK-N移动办公应用MK-N数据分析应用新一代门户平台BPM业务流程管理平台低代码开发平台集成整合平台支持信创/非信创混合设施运行平台 集成服务 运维管理 DevOPS技术平台iPaaS微服务架构前后端分离组装式PBC多租户能力分布式权限管理低代码搭建多云多端组织范围总共54家分公司,163家营业部大约10000多用户功能范围公文管理、规章制度、内部文件登记移动公文等功能集成范围集成单点登录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短信系统、邮件系统、水印系统、关联方系统、档案系统、香港OA系统迁移内容原来公文系统的全部功能应用迁移至国信信创环境中平台升级将现有公文系统底层平台升级至蓝凌EKP产品最新平台实施内容完成信创环境选型、业务咨询和流程梳理、代码开发、信创适配、关键用户调研、业务梳理、应用迁移等工作项目实践内容建设成果性能调优,保障系统运行信创适配,满足监管要求功能改造,提高工作效率数据加密,增强系统安全性形成大量有效的信创适配的技术解决方案,形成知识积累,为以后建设信创项目提供全方位参考资料45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来源:艾瑞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研究及绘制。来源:艾瑞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研究及绘制。明源云深圳市明源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领先的不动产生态链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打造了不动产“投资、融资、建造、运营、管理”全价值链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不动产行业国央企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已累计为超7000家不动产开发、运营企业提供了数字化产品与服务,国资国企客户超过1000家。明源云以“PaaS平台 SaaS 生态”的战略布局,覆盖了最广泛的不动产生态链客户与伙伴,凭借企业级应用平台天际PaaS强大的可扩展性、可连接性,打造不动产行业信创产品与解决方案。在生态合作方面完成基于中国电子PKS,华为鲲鹏系以及SaaS应用生态适配,完整的融入不动产伙伴与客户的生态链,为国央企提供信创一体化服务。明源云在产研方面坚持自主创新,目前已获得发明专利10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31项,同时入围了中国信息协会发布的2022-2023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榜信创领军企业。开发云一站式协同平台(星云)应用开发套装建模/移动流程开发套装流程/RPA数据开发套装数见/数芯其他开发套装AIoT/区块链/VR集成开放平台(星图)应用市场(APP Exchange)PaaS(天际)解决方案SaaS产品生态伙伴明源云“PaaS平台 SaaS 生态”的战略布局助力产业国产化转型升级,致力成为不动产数字化最值得信赖的伙伴数字建造数字营销数字经营数字资管数字供应链数字园区售楼成本计划费用采招投资收益动态货值业财动态预算容器云平台(星舟)应用管理、容器编排、多云适配国产化基础设施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虚拟化服务器不动产行业首个央企ERP国产化项目获同业认可 为提高基础软硬件领域的安全防护能力,南光置业联合明源云开展基于PK体系的房地产ERP系统研发与应用联合创新工程。项目背景 不动产行业内首个大规模国产化的房企信息化系统,第一个基于PK体系搭建的信息化管理并支持在境外发布及使用的央企ERP平台。标杆意义客户心声南光置业:从2009年与明源云首次合作至今,本次基于PKS体系的联合共创示范项目是第三次对明源云ERP系统升级,是三家企业(南光置业、飞腾、明源云)强强联合的重大举措,将以数字连通业务倒逼南光管理建设,实现南光置业在线化运营、数字化决策、智能化管控模式。完成服务器、终端、浏览器、数据库等四大适配。完成系统、持续集成服务等两大改造,涵盖成本、采招、售楼和计划运营等业务线,共覆盖120余个业务场景。项目成果 本次基于PKS体系的联合共创项目,将南光置业ERP系统(售楼、成本、计划、采招)与国产化软硬件进行适配性创新研发,摆脱对原微软操作系统及X86架构的依赖,输出应用软件(明源云) 操作系统(麒麟) 服务器硬件(飞腾)的不动产行业国产化解决方案。项目内容46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来源:艾瑞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研究及绘制。来源:艾瑞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研究及绘制。软通动力以服务带动产品销售、产品能力支撑服务的模式,助力客户信创升级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软通动力”)是中国领先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技术服务领导企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信赖合作伙伴。2005年,公司成立于北京,目前在全球40余个城市设有近百个分支机构和超过20个全球交付中心,员工近90000人。软通动力已在10余个重要行业服务超过1100家国内外客户,其中服务过的世界 500 强和中国500强企业数量超过230家,500强企业中10年以上合作客户占比超过60%。作为自主可控领域核心服务商,软通动力提供信创产品和全栈技术服务,公司重点关注金融、电信等优势行业,通过解决方案服务带动产品销售,产品能力支撑服务的模式,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信创解决方案和服务,助力客户在自主创新的浪潮中完成信创升级。基础软件产品线1条主线2个场景产品售卖产品能力(驱动/带动)贯穿业务始终集成销售直销渠道产品带动的专业服务2个基础服务N个专业服务8 N个行业8大行业(金融、电信、电力、交通、石油、航空航天、医院、教育等)OS数据库中间件等迁移运维构建专业能力聚焦大行业、大客户N个行业(物流、汽车等)欧拉OS软通发行版(云OS/边缘OS)社区版欧拉工具链高斯数据库openGauss发行版华为高斯DB ESL版本高斯工具链构建专业能力,聚焦重点行业加速推进openEuler生态,为客户提供价值服务openEuler社区OSV认证伙伴2023年社区贡献Top6openEuler社区理事会成员工业领域操作系统筹备委员会成员openEuler Managed by 软通为社区版本提供商业保障openEuler项目黄金捐赠人使用社区版本解决客户诉求提交补丁文档用户软通欧拉 欧拉社区:关注版本长期演进 客户:关注系统稳定可靠性 软通:为客户提供保障服务,推动社区不断改进公司贡献项目案例项目背景某工业企业操作系统信创升级需求,需支持多云平台的10万 的系统迁移。软通方案提供高兼容的天鹤操作系统,实现OS的平滑升级、安全的适配,持续创新的核心能力;同时提供专业运维服务,保障系统升级后的稳定运行。客户收益项目合规率100%;赢得数字化升级优势地位,促进IT要素全面升级,提质增效。47信创建设面对的挑战及破局猜想05482023.7 iResearch I挑战一:生态薄弱,适配工作繁重行业需求增长,生态薄弱问题愈发凸显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经过3年的大力发展,信创基础软硬件的基本性能已满足日常办公所需,应用软件厂商也受自主创新的感召积极投入信创产品的开发与适配工作中,信创产品的整体可用性逐步提升。但是,随着信创由党政向金融、电信、电力等关键行业拓展,由一般应用向主要应用、核心应用推进,用户的需求差异性加大、业务场景的复杂性提升,加剧了原有系统的迁移、历史软硬件的兼容、行业特色软件的使用等与信创产品生态薄弱相关的固有问题。一个应用往往要面对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多种组合的软硬件环境,在不同场景中开发、测试,并在实际业务中验证、迭代后才能相对成熟。面对行业客户的需求增长,信创厂商的适配工作细碎且繁重,产业发展对信创厂商的产品、方案、服务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拓展应用深化用户需求差异性加大业务场景复杂性提升生态薄弱固有问题加剧原有系统的迁移历史软硬件的兼容行业特色软件的使用信创厂商适配工作繁重多种组合的软硬件环境不同场景的开发测试产品、方案、服务能力的高要求生态薄弱,适配工作繁重492023.7 iResearch I挑战二:部分产品与国外仍有明显差距部分领域核心技术仍待突破,确保产业安全、支持前沿发展GPU等基础软硬件领域的性能差距可能降低我国大模型算法等先进技术开发的迭代效率,进而限制我国产业智能化发展的步伐。工业软件等应用在高级功能上的差距,意味着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自主可控度仍较低,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来源:各公司官网、中信建投、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网信自主创新调研报告等,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备注:仅为部分示例。通用GPU产品性能参数对比英伟达寒武纪海光信息壁仞科技天数智芯代表产品H100思元370深算一号壁仞100P天数100制程4nm7nm7nm FinFET7nm7nm核心数目18432NA4096NANAFP32 运算性能51.22 TFLOPS24 TFLOPSNA240 TFLOPS(峰值)37 TFLOPS显存容量40GB/80GB24GB32GB64GB32GB备注虽然国产GPU部分参数赶超英伟达,但参数与实际性能并不对等,算力释放基于软硬协同,英伟达的CUDA框架及其生态优势显著部分自主创新的软硬件与国外先进产品对比依赖海外企业授权,自主可控风险高x86路线预计23年下半年完成流片的龙芯3A6000部分性能指标有望追上Intel第12代Intel酷睿i7,意味着有1代或3年左右的性能差距LoongArch路线Armv8永久授权,但目前无Armv9(性能提升30% )永久授权,存在长期隐患ARM路线CPU版式软件在地理信息、工业制造等高级功能上有较大差距图像处理软件在成熟度、细节处理、性能和兼容性上有较大差距工业软件研发设计类:在算法、先进工艺支持、工具完整性等方面差距较大生产制造类:MES领域国内企业有一定优势,PLC、DCS与国外差距较大经营管理类:在高端市场的业务模型、功能丰富度方面有较大差距应用软件502023.7 iResearch I2023.7 iResearch I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云平台及平台型应用弱化适配难题芯片CPUGPU存储控制器网络控制器x86ARMLoongArchSW-64基础硬件服务器存储交换机路由器云平台计算服务存储服务网络服务安全服务云资源池大数据服务安全设备基础软件业务应用屏蔽底层差异,对不同架构及品牌的硬件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基于统一的云资源池,向上提供一致的云服务云平台统一管理多样资源,向上提供稳定支撑云平台管理多样资源,向上稳定支撑;平台型应用或大幅提升适配效率平台型应用的演进可能性借鉴纵观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起初社交、电商、支付、资讯、出行等各垂类APP精彩纷呈,随后超级APP通过功能组合满足用户多方位需求,且通过小程序等开放平台纳入外部应用,为用户提供最大便利的同时,成为流量入口。移动互联网超级APP猜想针对信创市场,协同办公等软件存在着成为类似超级APP的平台型应用的可能性。一方面,一些协同办公软件已集成即时通讯、音视频会议、文档、网盘、审批等日常办公刚需功能且拥有较高用户基数;同时,协同办公厂商通过丰富的能力接口、低代码开发、应用市场等方式吸引伙伴或客户构建应用,进一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信创市场平台型应用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信创办公应用入口大幅提升应用适配效率基础设施层面,“一云多芯”的信创云平台可屏蔽底层差异,对不同架构及品牌的硬件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进而基于统一的云资源池向上提供一致的云服务,为应用迁移、业务开发提供高效支撑。应用层面,类比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超级APP,在协同办公等平台型应用自身功能日益丰富、周边生态日益繁荣的趋势下,平台型应用可能发展成为信创办公应用的入口并承担相关适配工作,降低信创应用市场整体所需的适配工作量,提升信创替代效率,加速产品创新。512023.7 iResearch I拥抱开源,助力技术开发与生态建设开源模式集众人智慧高效迭代,可降低协同成本繁荣生态开源是一种分布式协作的开发模式,近些年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广泛渗透,并从软件延伸至芯片等硬件领域。全球最大开源代码托管平台GitHub已突破1亿名开发者,2022年新增中国用户近320万,在整体新增中占比15.6%,中国已是开源生态的重要参与者。开源模式集众人智慧高效迭代,借助开源,我们可共享集体资源、吸收外部先进成果、实现价值共创,同时自身产品技术的开源也有助于技术交流与演进,推动自身技术生态的建立与繁荣,降低产业协同成本。但是我国尚处于开源建设初期,生态主导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不高,对外依赖较强,在开源生态中可能面对由政治博弈或国外公司商业利益驱动导致的技术供应链风险,同时开源代码的数据安全问题、忽视核心技术研发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警惕,努力实现可用与安全、可靠的平衡,走向开源强国。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AI等新兴技术广泛开源 开源开发已延伸至芯片等硬件领域,如RISC-V GitHub已突破1万名开发者,22年新增中国用户近320万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中对开源均有明确支持信息技术的开源开发势不可挡 共享集体资源、吸收外部先进成果、实现价值共创 自身产品技术的开源也有助于技术交流与演进,推动自身技术生态的建立与繁荣,降低适配等产业协同成本拥抱开源高效开发 繁荣生态拥抱开源,助力技术开发与生态建设522023.7 iResearch I依托新型技术架构换道发展,加速创新云原生、生成式AI等新技术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带来新机遇传统IT架构历经数十年发展,相关厂商凭借深厚的产品技术及行业资源积淀建立的优势相对稳固,中国厂商较难在同一领域追平或反超。可喜的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底层IT基础设施构建及上层应用软件开发的模式转变,创造了新的IT建设发展路径,也为我国信息技术产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技术在诞生之初往往快速演进,可能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并行,相关技术标准需跟进完善,规划产业发展,降低上下游对接适配难度。此外,创新技术从基础研发到产品商业化落地并实现规模化营收可能需要较长周期,政策的扶持鼓励有助于提升供需两侧对新技术的投入力度,加速创新。来源:综合中金、网信自主创新调研报告等公开资料,艾瑞研究院整理及绘制。Chiplet云原生生成式AI Chiplet技术通过拆、拼、连的方式提高了芯片制造良率,可基于成熟制程逼近常规先进制程制造的芯片性能 生成式AI可生成文本、图像、语音等。基于生成式AI,用户可通过更加自然高效的方式与应用交互,进而获取信息或自动执行某些工作。云原生是在云计算环境中构建、部署和管理现代应用程序的软件方法,相关技术及模式包括微服务、API、容器、持续集成、DevOps、Severless等 云原生可进一步提升开发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保障可用性 云原生数据库即基云机构设计开发的数据库,具备高扩展性、高可用性、安全稳定、低成本等优势新型技术架构标准及政策支持新型技术架构发展标准及政策支持完善标准体系 及时建立新技术的自主可控的判定标准,避免不可控产品“滥竽充数”,阻碍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规范产品开发设计标准,提升上下游厂商对接适配效率创新扶持政策 对创新企业进行资金补贴支持,办公场地支持等 对基于创新技术的首个项目及重点行业场景项目,给予资金奖励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可针对创新型企业放宽营收、员工数量、经营年限等资质要求,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其他新技术54LEGAL STATEMENT版权声明本报告为艾瑞数智旗下品牌艾瑞咨询制作,其版权归属艾瑞咨询,没有经过艾瑞咨询的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或输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报告的相关商业行为都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免责条款本报告中行业数据及相关市场预测主要为公司研究员采用桌面研究、行业访谈、市场调查及其他研究方法,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并且结合艾瑞监测产品数据,通过艾瑞统计预测模型估算获得;企业数据主要为访谈获得,艾瑞咨询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尽最大努力的追求,但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均不构成任何建议。本报告中发布的调研数据采用样本调研方法,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该数据仅代表调研时间和人群的基本状况,仅服务于当前的调研目的,为市场和客户提供基本参考。受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资源的限制,本报告只提供给用户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公司对该报告的数据和观点不承担法律责任。合作说明该报告案例章节包含部分企业的商业展示,旨在体现行业发展状况,供各界参考。法律声明THANKS艾 瑞 咨 询 为 商 业 决 策 赋 能

    浏览量22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18 5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2023区块链运行服务治理框架研究-以联盟链研究为例(45页).pdf

    区块链运行服务治理框架研究区块链运行服务治理框架研究以联盟链研究为例以联盟链研究为例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2023年6月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并受法律保护,转载,编摘或利用.

    浏览量55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15 4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全球区块链专利状况研究报告(35页).pdf

    全球区块链专利全球区块链专利状况状况研究研究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2023.4 目目 录录 第 1 章 前言.1 1.1 区块链技术架构.1 1.1.1 数据层.2 1.1.2 网络层.2 1.1.3 共识层.2 1.1.4 激励层.3 1.1.5 合约层.3 1.1.6 应用层.3 1.2 区块链发展趋势.4 1.2.1 区块链行业应用加速推进.4 1.2.2 联盟链/私有链助力企业降成本、提升协作效率.4 1.2.3 区块链竞争日趋激烈,专利争夺成为竞争重要领域.4 1.3 区块链专利数据采集说明.5 1.3.1 检索工具.5 1.3.2 检索策略.5 1.3.3 数据采集范围及采集结果.6 第 2 章 全球区块链技术专利状况.7 2.1 全球区块链专利增速明显.7 2.2 区块链技术创新集中在中国和美国,中国专利占比 63.3%排名第一.7 2.2.1 全球专利技术目标市场区域分布.8 2.2.2 全球专利技术来源区域分布.9 2.3 全球前十专利权人中中国企业占六席.11 2.4 全球区块链重点专利权人专利布局广泛.13 2.5 合约层和应用层是全球区块链专利布局热点.14 2.5.1 全球专利技术主题分析.14 2.5.2 全球专利技术主题发展趋势分析.15 2.5.3 全球前二十重点专利权人专利布局分析.16 第 3 章 中国区块链技术专利状况.20 3.1 中国专利快速增长,技术含量高.20 3.1.1 中国专利技术授权趋势.20 3.1.2 中国专利授权类型.21 3.1.3 各省份专利权人分布.21 3.2 国外来华区块链专利申请情况.23 3.2.1 来华布局国家分析.23 3.2.2 来华布局国家专利发展趋势分析.24 3.3 国内专利权人以本土布局为主.24 3.4 合约层和应用层专利增速最快,国内外布局重点一致.26 3.4.1 中国专利技术主题分布.26 3.4.2 中国专利技术主题发展趋势分析.26 3.4.3 各省份技术主题分析.27 3.4.4 来华专利技术主题分析.28 3.5 中国前二十专利权人技术专利占比高,应用专利占比普遍低于 20%.29 3.5.1 中国前二十专利权人技术占比分析.29 3.5.2 中国前二十重点专利权人专利布局分析.30 第 4 章 结论与展望.32 1 第第1章章 前言前言 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安全共享的去中心化的数据账本。区块链技术支持一组特定的参与方共享数据。借助区块链云服务,可以轻松收集、集成和共享多个来源的交易数据。区块链通过单一信息源确保数据完整性,消除数据重复,提高数据安全性。1.1 区块链技术架构区块链技术架构 区块链总共有六个层级结构,自下而上分别是: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图 1-1 区块链技术架构 区块链技术架构 应用层 合约层 激励层 共识层 网络层 数据层 2 1.1.1 数据层数据层 数据层是区块链六大层级结构中的最底层。在数据层上,存放着区块链上所有的数据信息。从没有记录交易的创世区块起,到不断新增区块,构成的链式结构,里面封装了哈希值、认证交易的时间戳、交易信息、公私钥等,确保了数据在全网公开时的情况下所有数据的安全性。1.1.2 网络层网络层 区块链的网络系统,本质上是一个 P2P(点对点)网络,点对点意味着不需要一个中间环节或者中心化服务器来操控这个系统,网络中的所有资源和服务都是分配在各个节点手中。所以,区块链的网络层实际上就是一个特别强大的点对点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上,每一个节点既可以生产信息,也可以接收信息。1.1.3 共识层共识层 让高度分散的节点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中高效达成共识,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区块链社区的治理机制。目前主流的共识算法有: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POW)、以太坊的权益证明(POS)、EOS 的委托权益证明(DPOS)等。3 1.1.4 激励层激励层 激励层主要包括区块链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比特币创造性的将经济激励机制融入到算法之中,形成了矿工通过算力竞争获取记账权,在维护了交易系统的同时发行了新的代币,新发代币又成为了分配给矿工的激励,由此形成了一个稳定、安全的闭环。在这一过程中,比特币作为电子现金的功能也得以实现。1.1.5 合约层合约层 合约层主要包括各种脚本、代码、算法机制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的基础。在区块链中,合约算法一旦激活,就会不可避免地按照原有设置运行下去,而无需任何第三方的干预或推动。通过将代码嵌入区块链系统上的方式,实现自定义的智能合约。1.1.6 应用层应用层 应用层是整个区块链系统的最上层,包含了该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对于比特币区块链来说,比特币这一具有完整发行、转账、记账功能电子现金系统便构成其“应用层”;而对于以太坊这样可编程的区块链来说,诸多高级功能、诸多 DApp 共同构成其应用层。4 1.2 区块链发展趋势区块链发展趋势 1.2.1 区块链行业应用加速推进区块链行业应用加速推进 近年来,区块链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融合发展,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1.2.2 联盟链联盟链/私有链私有链助力助力企业降成本、提升协作效率企业降成本、提升协作效率 未来的区块链应用将脱虚向实,更多传统企业使用区块链技术来降成本、提升协作效率,激发实体经济增长,是未来一段时间区块链应用的主战场。与公有链不同,在企业级应用中,大家更关注区块链的管控、监管合规、性能、安全等因素。联盟链和私有链这种强管理的区块链部署模式,更适合企业在应用落地中使用,是企业级应用的主流技术方向。1.2.3 区块链竞争日趋激烈,专利争夺成为竞争重要领域区块链竞争日趋激烈,专利争夺成为竞争重要领域 随着参与主体的增多,在技术、模式、专利等多维度竞争越来越激烈,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企业在区块链专利上加强布局,专利争夺将日趋激烈。5 1.3 区块链专利数据区块链专利数据采集说明采集说明 在区块链专利争夺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专利分析变得尤为重要。在开展专利分析工作前,需要对专利数据进行采集,专利检索是采集专利数据的重要途径,检索使用的工具及策略影响着最终的数据采集结果。1.3.1 检索检索工具工具 本报告使用的检索工具包括:Patsnap(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Incopat 全球专利数据库和 Himmpat 全球专利数据库。三个数据库在数据范围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其检索功能的不同、数据加工程度不同,三个数据库联合使用、互相补充可以有效提高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1.3.2 检索策略检索策略 本次检索主要采用“总分式”的检索思路。从区块链的基本概念入手进行检索式构建,在总体检索的基础上,以区块链的技术架构(即: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应用层)为基础进行检索。在数据层,包括“时间戳、随机数、梅克尔树、默克尔树、哈希、公链、私有链、私链、联盟链”等词进行检索;在共识层,包括“工作量证明、权益证明、股份授权证明、验证池、实用拜占庭容错、投注共识、瑞波共识、授权拜占庭容错”等词进行检索;在合约层,包6 括“智能合约”等进行检索;在应用层,包括“比特币、虚拟货币、数字币”等中英文同近义词进行检索。1.3.3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范围及范围及采集采集结果结果 本报告获取 2009 年 1 月 1 日之后申请,并且在 2022 年 12 月 31日之前公开的区块链专利。全球申请 148062 件,涉及 100612 项专利族,其中,授权专利 37595 件,涉及 27912 项专利族。中国申请 92941件,涉及 85186 项专利族,中国申请量占全球申请量的 62.8%,其中,授权专利 22457 件,涉及 19803 项专利族,中国授权量占全球授权量的 59.7%。7 第第2章章 全球全球区块链技术专利区块链技术专利状况状况 2.1 全球全球区块链区块链专利专利增速明显增速明显 图2-1展示了全球区块链技术的专利授权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2009-2012 年之间,全球区块链技术处于萌芽期,每年专利授权量不足 100 件;2012 年之后,区块链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专利量呈指数增长,2019 年当年专利授权量达到 8719 件。由于专利申请延迟公开、数据库收录时滞等原因,2021 年和 2022 年的实际授权量可能高于图中所示数量。图 2-1 全球区块链技术专利授权量变化趋势 2.2 区块链技术创新集中在中国和美国区块链技术创新集中在中国和美国,中国,中国专利专利占比占比 63.3%排名第一排名第一 为了研究区块链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来源和所看重的重要市场,对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8 2.2.1 全球专利技术全球专利技术目标目标市场区域分布市场区域分布 从图2-2区块链技术全球专利授权目标区域分布情况中可以看出,全球区块链技术专利最主要的目标市场国是中国和美国,中国以22457 件位列第一,美国以 8950 件位列第二,授权量之和占全球总量的 83.5%。其次,在日本授权 1339 件、韩国授权 976 件、德国授权 604 件。图 2-2 全球专利技术目标国/地区分布 由图 2-3 区块链技术全球专利布局目标区域分布来看,2009 年至2022 年期间,由中国、美国、日本专利授权量较多,由新加坡、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专利授权量逐年递增,其市场地位逐渐增强,受到专利权人的密切关注。9 图 2-3 全球专利技术目标区域授权趋势 2.2.2 全球专利技术来源区域分布全球专利技术来源区域分布 为进一步对区块链技术来源区域进行了解,本报告获取相关数据,得到如图 2-4 所示的技术来源区域分布情况。从图 2-4 中可以看出,按照专利来源区域排名,区块链技术创新集中在中国和美国,两国授权量之和占全球授权总量的 81.4%,其中,中国授权 23791 件,占全球授权总量的 63.3%,排名第一;美国授权6796 件,占全球授权总量的 18.1%,排名第二。日本专利授权 1101件,占全球授权总量的 2.9%,排名第三;其次,韩国和德国的专利授权量分别占全球授权总量的 2.1%和 1.1%,其他国家的专利授权量均低于 1%。10 图 2-4 全球专利技术来源区域分布 从图2-5区块链技术全球技术来源区域历年专利授权量变化趋势来看,2009-2022 年期间,两大主要技术来源国中国、美国的专利授权量在世界范围内的研发力量占上风,是相关专利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日本、韩国、德国、英国区块链技术起步稍晚,专利授权数量虽然不及中美两国,但保持稳定持续的发展态势。图 2-5 全球技术来源区域历年专利授权量变化趋势 11 2.3 全球前十全球前十专利权人专利权人中中中国中国企业企业占占六六席席 由图 2-6 全球区块链技术前二十重点专利权人所示,全球区块链技术重点专利权人以申请发明专利为主,全球前十专利权人中中国企业已占六席,包括蚂蚁集团、腾讯公司、百度公司、平安科技、中国联通、杭州复杂美。蚂蚁集团、腾讯公司、百度公司三家公司位于第一梯队,专利授权量均超过千件。其中,蚂蚁集团以 4740 件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一位,腾讯公司以 3439 件排名第二位,百度公司以 1123 件排名第三位。国际商业机器(IBM)专利授权 663 件,平安科技授权 425 件,中国联通授权 329 件,英国恩链控股授权 298 件,美国万事达卡授权243 件,杭州复杂美授权 202 件,以上公司属于第二梯队,专利授权量均在 200 件以上。美国银行、美国微软、美国净睿存储等 11 家公司处于第三梯队,专利授权量在 100-200 件之间。12 图 2-6 全球区块链技术前二十重点专利权人 通过对全球前二十专利权人的专利授权趋势进一步分析,由图2-7 所示,蚂蚁集团专利授权较早,2009 年授权 4 件,2016 年之后专利授权量大幅增加,2019 年授权最多,达到 1693 件。美国国际商业机器、美国维萨国际协会、美国英特尔专利布局较早,分别在 2010年和 2011 年专利开始授权,2016 年之后专利授权量增多。腾讯集团、百度公司、平安科技、中国联通、美国万事达卡等企业在 2014 年才开始出现专利授权,专利授权量逐年递增。13 图 2-7 全球区块链技术前二十专利权人发展趋势 2.4 全球区块链全球区块链重点重点专利权人专利布局专利权人专利布局广泛广泛 从图 2-9 全球区块链技术前二十专利权人在重点国家/地区专利授权情况可以看出,全球区块链技术前二十专利权人中,蚂蚁集团、腾讯公司、百度公司、美国国际商业机器(IBM)专利布局量相对较多,其中,蚂蚁集团专利授权量全球排名第一,且布局最为广泛,由中国授权 2292 件、美国授权 898 件、新加坡授权 242 件、德国授权216 件,日本授权 169 件、韩国授权 167 件、澳大利亚授权 138 件、加拿大授权 97 件。腾讯公司已获得授权的专利中,由中国授权 3345 件、美国授权33 件、日本授权 33 件、韩国授权 16 件、德国授权 5 件。百度公司已获得授权的专利中,由中国授权 990 件、日本授权73 件、美国授权 36 件、韩国授权 18 件、德国授权 1 件。14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已获得授权的专利中,由美国授权 618件,日本授权 23 件,中国授权 12 件。其他中国企业已获得授权的专利中,以本土布局为主,在其他国家布局相对较少。此外,英国恩链、美国微软、美国万事达、爱尔兰埃森哲、美国维萨等国外企业,虽然专利授权量不高,但全球布局较为广泛。图 2-8 全球区块链技术前二十专利权人专利布局 2.5 合约层和应用层是全球合约层和应用层是全球区块链专利区块链专利布局热点布局热点 主流的区块链架构分为六层,自下而上分别为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2.5.1 全球全球专利专利技术主题分析技术主题分析 由图 2-10 所示,在区块链的 6 个主流技术架构层中,应用层主要负责适配区块链的各类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应用层授权专利量最多,达到 8864 件,占该领域内全球专利授权总量15 的 23.58%;其次,数据层全球专利授权量 4822 件,占比 12.8%;网络层全球专利授权量 5118 件,占比 13.6%;共识层全球专利授权量6369 件,占比 16.9%;激励层全球专利授权量 5134 件,占比 13.7%;合约层全球专利授权量 7288 件,占比 19.4%图 2-9 全球专利技术主题分布 2.5.2 全球专利技术主题发展趋势分析全球专利技术主题发展趋势分析 由图 2-11 所示,从全球区块链各技术层和应用层授权专利发展趋势来看,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四个技术领域发展较早,2009 年-2016 年之间,每年全球专利授权量在 200 件以内,在 2017年之后快速发展,每年授权专利量超 500 件。合约层技术起步晚,但专利增速最快,在 2018 年单年专利授权量突破 1300 件,远超其他技术层。其中,智能合约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智能合约为静态的底层区块链数据赋予了灵活可编程的机制和算法,并为构建区块链 2.0、3.0 和 4.0 时代的可编程金融系统与社会系统奠定了基础,显著提升区块链应用效率。16 随着区块链技术融合,区块链产业生态已逐渐建立,未来应用不断深化,应用层授权专利量逐年递增,2018 年专利授权量破 1000 件,2021 年突破 2000 件。图 2-10 全球区块链各技术层和应用层授权专利发展趋势 2.5.3 全球前二十重点专利权全球前二十重点专利权人专利布局分析人专利布局分析 由图 2-12 全球前二十技术与应用领域专利授权量及占比可知,处于第一梯队的蚂蚁集团、腾讯公司和百度公司中,蚂蚁集团的技术领域专利和应用领域专利授权最多,而且技术领域专利数量占比最高,达到 81.62%。据悉,2021 年 7 月,蚂蚁集团宣布蚂蚁区块链品牌升级为蚂蚁链,核心技术方面,蚂蚁链在共识机制、网络扩容、可验证存储、智能合约、高并发交易处理、隐私保护、链外数据交互、跨链交互、多方安全计算、区块链治理、网络和基础实现、安全机制等领17 域取得重大突破,而且其具有独特的高性能、高安全特性,能够支撑10 亿账户10 亿日交易量的超大规模场景应用。腾讯公司的区块链技术领域专利授权量占比排名第二,达到79.88%,腾讯公司自 2015 年起便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并进行自主研发,技术方面形成了四大技术优势:交易支持秒级确认、提供海量数据存储、具备每秒万级的处理能力,提供丰富的权限策略、安全的密钥管理体系和用户隐私保密方案、保障数据安全,丰富的应用开发框架和灵活的部署方式、方便不同类型用户快速接入,提供全面、实时、可视化的运维管理系统、快速识别系统状态、满足多个层级的运营管理需求。百度公司的区块链专利主要集中在应用专利方面,技术专利授权量占比较低,仅为 32.77%,表明百度公司更重视区块链技术应用领域。基于开源开放的理念,百度打造了免费的超级链操作平台,通过它就能定制、管理自己的链,使用体验不亚于市面上的付费产品。该平台可为广大缺乏技术、资金积累的开发者与企业,提供多端互通、多链切换的链管服务,并共建生态社区,将促进区块链技术在产业界大规模落地应用。18 图 2-11 全球前二十技术与应用领域专利授权量及占比 通过对区块链主流技术架构层下的专利授权量统计发现,由图2-13 所示,蚂蚁集团和腾讯公司已包揽各主流技术架构层专利授权量的全球第一。其中,蚂蚁集团数据层专利授权量 973 件、共识层专利授权量 968 件、合约层专利授权量 1315 件、应用层专利授权量 871件、网络层专利授权量 389 件、激励层专利授权量 224 件,数据层、共识层、合约层和应用层专利授权量位居全球首位,重点布局数据结构、加密机制、权限管理、计算资源等相关技术。腾讯公司网络层专利授权量 516 件、共识层专利授权量 621 件、合约层专利授权量 1170 件、应用层专利授权量 692 件、激励层专利19 授权量 252 件、数据层专利授权量 188 件,网络层和激励层专利授权量位居全球首位,重点布局智能合约技术等。此外,百度公司技术集中在合约层和应用层,其中,合约层专利授权量 137 件、应用层专利授权量 755 件,重点布局电子票据等相关技术。IBM 公司技术集中在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和合约层,其中,网络层专利授权量 114 件、共识层专利授权量 148 件、激励层专利授权量 151 件、合约层专利授权量 130 件。平安科技技术集中在共识层,专利授权量 241 件。美国净睿存储技术集中在激励层,专利授权量 114 件。其他的专利权人各技术架构层专利授权量均低于 100 件。图 2-12 全球前二十专利权人专利技术分布 20 第第3章章 中国中国区块链技术专利区块链技术专利状况状况 3.1 中国专利中国专利快速增长快速增长,技术含量高技术含量高 为研究中国区块链专利授权整体发展趋势,对所采集的数据按照历年授权量、授权类型等分别进行统计。3.1.1 中国专利技术中国专利技术授权授权趋势趋势 从图 3-1 区块链中国历年专利授权量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专利申请从 2009 年开始持续缓慢发展,每年专利授权量不足 100件。自 2016 年开始,相关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专利授权量快速增长,2020 年当年专利授权量达到 5812 件。图 3-1 全球区块链技术专利授权量变化趋势 21 3.1.2 中国专利中国专利授权授权类型类型 由图 3-2 中国区块链授权专利类型所示,中国区块链技术以发明专利为主,共授权发明专利 20069 件,实用新型 2134 件,外观设计专利 254 件。图 3-2 中国区块链授权专利类型 3.1.3 各省份各省份专利权专利权人分布人分布 由图 3-3 区块链国内专利权人在各省份的分布情况所示,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四个省份属于第一梯队,授权专利量均突破千件,分别为广东 6644 件,北京 4590 件,浙江 2318 件,江苏 1191 件。上海、四川属于第二梯队,授权专利量超过 500 件。这些省份拥有蚂蚁集团、腾讯公司、百度公司、华为公司等大型企业,也说明这些区域在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方面投入较多,具有较高的研发实力。22 图 3-3 区块链国内专利权人在各省份的分布 由图 3-4 区块链技术各省份专利授权趋势情况所示,重点省份在2009 年至 2015 年之间发展缓慢,专利授权量较少,其中广东和江苏发展最早。2015 年之后,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山东专利授权量增长较快。图 3-4 区块链技术各省份专利授权趋势情况 23 3.2 国外来华区块链专利申请情况国外来华区块链专利申请情况 为研究区块链技术专利申请国家和地区分布,对所采集的数据按照国外来华专利的申请国别、授权趋势进行统计分析。3.2.1 来华布局国家分析来华布局国家分析 由图 3-5 所示,全球来华授权专利共 1032 件,其中,美国 309件,占全部来华授权专利的 30.0%;日本 120 件,占全部来华授权专利的 11.6%;德国 32 件,占全部来华授权专利的 3.1%。来华专利排名前十国别的授权专利量之和占全部来华总量的 60.5%。图 3-5 区块链技术来华布局国家专利排名 24 3.2.2 来华布局国家专利来华布局国家专利发展发展趋势分析趋势分析 由图 3-6 区块链技术各主要国家来华授权专利趋势情况所示,美国和日本两国专利权人在中国进行了长期的专利布局,韩国、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专利权人,近五年明显加快在中国的布局,这既是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区块链技术加速发展的十年。随着中国研发实力的增强,国外专利权人更加重视在中国专利布局。图 3-6 区块链技术各主要国家来华授权专利发展趋势 3.3 国内国内专利权人专利权人以本土布局为主以本土布局为主 由图 3-7 中国区块链技术前二十重点专利权人所示,重点专利权人以申请发明专利为主,腾讯公司、蚂蚁集团、百度公司三家公司位于第一梯队,专利授权量均超过 900 件,其中,腾讯公司以 3345 件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一位,蚂蚁集团以 2292 件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二位,百度公司以 990 件排名第三位。25 平安科技授权专利 418 件,中国联通授权 329 件,杭州复杂美授权 202 件,杭州趣链科技 151 件、深圳前海微众银行 144 件、深圳壹账通 143 件、平安国际智慧城市 120 件,处于第二梯队,专利授权量均在 100 件以上。江苏荣泽、深圳比特微电子科技、北京比特大陆、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为公司等企业、高校处于第三梯队,专利授权量在 50-100 件之间。结合全球排名来看,蚂蚁集团的全球排名高于中国排名(全球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二),说明其较为重视海外布局;百度公司的全球排名与中国排名持平;其余专利权人的全球排名均低于中国排名。图 3-7 中国区块链技术前二十重点专利权人 26 3.4 合约层和应用层专利增速最快,合约层和应用层专利增速最快,国内外布局重点国内外布局重点一致一致 3.4.1 中国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主题主题分布分布 由图 3-8 中国区块链各技术层和应用层专利授权量所示,应用层授权专利量最多,达到 5956 件(占中国总量的 26.5%),合约层授权 5486 件(占比 24.4%),共识层授权 3841 件(占比 17.1%),数据层授权 2614 件(占比 11.6%),网络层授权 2426 件(占比 10.8%)、激励层授权 2134 件(占比 9.5%)。图 3-8 中国专利技术主题分布 3.4.2 中国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主题主题发展发展趋势分析趋势分析 由图 3-9 中国区块链各主流技术架构层专利授权趋势来看,2015年之前,各主流技术架构层发展缓慢,每年专利授权量均在 20 件以内,2015 年之后,各主流技术架构层进入快速发展期,其中,数据层和网络层授权专利量逐年递增,网络层在 2020 年授权专利量达到686 件;共识层、合约层专利增速最快,在 2018 年,两个技术层的27 授权专利超过 500 件,而且合约层在 2019 年突破 1000 件;激励层技术趋于成熟,专利授权总量自 2018 年之后每年专利授权总量趋于稳定。区块链技术在国内金融、物联网、物流、公共服务等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推广,促进了应用层专利技术的产出,2020 年中国区块链应用层授权专利超过 1510 余件,2021 年授权专利超过 1886 余件。图 3-9 中国专利技术主题发展趋势 3.4.3 各省份技术主题分析各省份技术主题分析 由图 3-10 各省份技术主题分布可知,广东、北京在各主流技术架构层进行全面布局,浙江侧重布局数据层、共识层、合约层和应用层;江苏侧重布局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上海侧重布局共识层、28 合约层和应用层;四川侧重布局合约层和应用层;山东侧重布局应用层。图 3-10 各省份技术主题分布 3.4.4 来华专利技术主题分析来华专利技术主题分析 由图 3-11 来华授权专利技术主题分布可知,来华专利权人技术布局侧重点不同,其中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爱尔兰、加拿大在各主流技术架构层进行全面布局;新加坡、法国重点布局数据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韩国重点布局数据层、网络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29 图 3-11 来华授权专利技术主题分布 3.5 中国中国前二十专利权人前二十专利权人技术专利占比高,应用专利技术专利占比高,应用专利占比普占比普遍低于遍低于 20%3.5.1 中国中国前二十前二十专利权人专利权人技术技术占比分析占比分析 由图 3-12 中国前二十专利权人技术占比所示,除了百度公司和中国人民银行加密货币研究所,其他专利权人的技术层占比高于应用层专利占比。就授权总量而言,腾讯公司、蚂蚁集团、百度公司属于第一梯队,其中,腾讯公司的技术层专利授权总量最多,共 2671 件,其中,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五个技术层专利占比 79.85%,在第一梯队中排名第二;蚂蚁集团技术层专利授权总量共 1957 件,占比 85.38%,在第一梯队中排名第一;百度公司技术层专利授权总量共 318 件,占比仅有 32.12%。处于第二梯队的平安科技、中国联通、杭州复杂美、杭州趣链科技、平安智慧城市、深圳壹账通的技术层专利授权总量超过 100 件,30 以中国联通和平安智慧城市的技术层专利授权总量占比最高,分别为91.19%和 93.33%。处于第三梯队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技术层专利占比超过 90%,分别为 98.65%,94.03%和 95.38%。图 3-12 中国前二十专利权人专利技术占比 3.5.2 中国前二十重点专利权人专利布局分析中国前二十重点专利权人专利布局分析 由图 3-13 中国前二十专利权人专利技术分布所示,重点专利权人专利布局一致,在 6 个主流技术架构层均有布局。蚂蚁集团在数据层授权 346 件,共识层授权 356 件和合约层授权962 件,数据层专利授权量在全国排首位。31 腾讯公司在各技术层和应用层领域布局大量专利,其中网络层授权 501、共识层授权 593、激励层授权 245、合约层授权 1146。合约层专利授权量在全国排首位。百度公司技术主要集中应用层,授权 672 件,应用层专利授权量排全国首位。平安科技技术集中在共识层,授权 241 件。其他的专利权人各技术层与应用层专利授权量均低于 100 件。图 3-13 中国前二十专利权人专利技术分布 32 第第4章章 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一)积极突破技术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数据层技术架构下,重点关注数据结构技术内有向无环图 DAG、链式结构、链外存储等技术的研发布局,例如,加强对 DAG 结构扩展、安全、并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跨链通信扩展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链外数据存储等方面的研究。此外,还需重点关注加密机制技术内核心加密算法技术的研发布局,提升密钥安全,加强对节点上链、数据上链的验证等方面的研究。(二)加强核心技术专利布局。持续跟踪关注 IBM、万事达、NChain、COINPLUG 等国外重点企业研发方向和专利布局。特别是,制约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动向,如前文提到的有向无环图 DAG、链式结构、核心加密算法等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此外,还需要重点跟踪区块链技术标准化制定进程,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三)提升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虽然国内申请人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占据了一定优势,但部分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例如,一是可在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尽可能详尽阐述发明点涉及的技术发展脉络,以及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二是可明确记载本申请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阐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三是可清楚完整地记载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该技术方案。

    浏览量112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28 3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2023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31页).pdf

    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2022 年 11 月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编写委员会顾问:顾问:斯雪明陈鹏主任:主任:高琦副 主 任:(副 主 任:(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艾鹏陈文燕戴经纬纪元景越康懿德李紫竹马超王亦澎孙晔汤雁斐杨璧竹有晓宇周文江周南编写人员:(编写人员:(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陈昌陈林燏陈少蔚陈熙蕊笪鸿飞丁凤方玉书冯欢付强谷雨龚文婧何润泽何申胡峰贾震兰春嘉雷华李梦尧林乐刘富潮刘宫平刘雷刘宁刘齐军刘思瀚刘文战刘全宝刘再耀陆景学乔思源乔延宏冉伟商广勇石嵘昱宋霞谭林汤敏王锦王永祥王资凯王子博夏珺徐石成许刚严挺杨波杨珍易晓春尹晓刚于中阳曾西平张发振张光明张珂张亮亮张仕根张雯张小军张岩峰张晓萌周博郑舒文朱瑾鹏发起单位:发起单位: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产业发展组联合发起单位:联合发起单位: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国际组、新基建组、应用组、政策组组织单位:(按单位/企业名称拼音首字母排序)组织单位:(按单位/企业名称拼音首字母排序)爱奇清科(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业邦)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参与单位:参与单位:(按单位/企业名称拼音首字母排序)北京华信瑞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数洋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知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众享比特科技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抚州中科院数据研究院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溪塔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天河国云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浪潮质量链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玳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分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零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旺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创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纸贵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资本实验室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目 录摘要.1一、区块链产业发展态势.31.1 区块链技术概念与分类.31.2 全球区块链产业发展态势.41.3 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态势.51.4 中外区块链产业发展对比.7二、区块链政策分析.92.1 全球主要经济体区块链政策分析.92.2 中国各部委区块链政策制定分析.122.3 国内各地区出台区块链政策分析.19三、区块链标准与专利分析.283.1 区块链技术标准的制定分析.283.1.1 国际标准.283.1.2 国家标准.313.1.3 行业标准.323.1.4 地方标准.333.1.5 团体标准.343.2 区块链专利申请及授权分析.353.2.1 全球及中国区块链专利分析.353.2.2 区块链关键技术专利分析.37四、区块链产业图谱.484.1 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总览.484.2 区块链各生态层发展情况.494.2.1 技术服务层.49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4.2.2 平台服务层.614.2.3 应用拓展层.694.2.4 生态服务层.86五、区块链投融资分析.1055.1 全球区块链投融资分析.1055.1.1 全球区块链投融资恢复增长.1055.1.2 中美区块链投融资领跑全球.1065.1.3 全球区块链融资集中在早期.1065.1.4 应用领域获投占比持续提升.1075.2 中国区块链投融资分析.1085.2.1 国内区块链投融资热度下降.1085.2.2 京沪粤浙等地热度全国领先.1095.2.3 融资集中在天使轮和 A 轮.1095.2.4 场景应用最受投资机构关注.1105.3 全球区块链投融资典型案例.111六、区块链行业展望.1146.1 区块链发展面临挑战.1146.1.1 区块链关键技术亟需突破.1146.1.2 区块链行业应用不够深入.1146.1.3 区块链生态割裂问题突出.1156.1.4 区块链监管制度尚不健全.1156.2 区块链发展趋势展望.1166.2.1 互操作技术引领区块链技术创新.1166.2.2 区块链加速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1166.2.3 区块链在垂直行业应用不断深化.117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6.2.4 持续赋能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1176.2.5 持续提升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效能.1186.2.6 支撑 Web3.0、元宇宙创新发展.1186.3 区块链发展对策建议.1196.3.1 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引导场景技术攻关.1196.3.2 促进创新应用示范推广,培育特色产业园区.1196.3.3 健全开放共享创新机制,推动行业协同共建.1206.3.4 完善法规监管制度体制,防范金融风险发生.1206.3.5 发挥政府统筹协调能力,引导资源有效配置.121附件: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1221、区块链产业图谱(国外).1222、区块链产业图谱(国内).122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图 目 录图 目 录图 1全球区块链企业数量增长趋势.4图 2全球区块链企业国家/地区分布.5图 3中国区块链企业数量增长趋势.6图 4中国区块链企业地区分布.6图 5我国各部委发布区块链政策数量(2016-2022 年 9 月).13图 6国内区块链相关政策地区分布(2020-2022 年 9 月).20图 7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来源国家分布(单位:项).35图 8中美区块链专利被引用数量分布占比.36图 9中国区块链行业专利申请 Top10 省份(单位:项).37图 10智能合约专利申请及授权趋势.38图 11共识算法专利申请及授权趋势.39图 12主流共识算法专利申请趋势.41图 13加密算法专利申请与授权趋势.42图 14加密算法主要技术申请趋势.42图 15隐私计算专利申请及授权趋势.45图 16隐私计算三种主要技术申请趋势.46图 17区块链产业图谱框架.48图 18国内主要城市群的区块链产业园区分布.90图 19我国区块链产业园区成立时间分布图.90图 20国内外区块链监管机构.95图 212018-2022H1 全球区块链产业融资事件数量与金额.105图 222018-2022H1 全球区块链产业融资事件国家分布.106图 232018-2022H1 全球区块链产业链融资轮次分布.107图 242018-2022H1 全球区块链融资产业层级分布.108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图 252018-2022H1 中国区块链产业融资事件数量与金额.108图 262018-2022H1 中国区块链产业融资事件地区分布.109图 272018-2022H1 中国区块链产业融资轮次分布.110图 282018-2022H1 中国区块链融资产业层级分布.111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表 目 录表 目 录表 1美国各州区块链政策.10表 2其他主要经济体区块链政策.11表 3我国各部委区块链政策.13表 4国内各地区区块链相关政策(2020-2022 年 9 月).20表 5ISO 区块链标准相关情况.29表 6国家区块链标准项目.31表 7立项中的通信行业标准.32表 8已发布的区块链地方标准.33表 9已发布的区块链团体标准.34表 10“福布斯 2022 全球区块链 50 强”中 7 家中国企业区块链开发平台情况.52表 11区块链开发平台(多方共建).53表 12区块链开发平台(企业开发).54表 13国内企业开发的 BaaS 平台介绍.62表 14我国高校设立区块链相关实验室研究中心情况.88表 15全国区块链产业园区一览表.91表 16全球区块链领域活跃投资机构.93表 17我国区块链行业协会.95表 18我国区块链专委会.96表 19我国区块链行业联盟.97表 20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综合性试点).100表 21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特色领域试点).100表 2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块链”重点专项(2021 年度).101表 23国内区块链测评机构.103表 24全球区块链投融资典型案例.111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摘要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方面发挥的协同作用愈加明显。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 从区块链产业发展态势、相关政策、标准与专利、细分产业领域、投融资等维度对区块链产业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对区块链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产业发展态势:产业发展态势:截至 2022 年 9 月,全球共有区块链企业 6900 余家。中美两国区块链企业合计占比超过 50%,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新加坡、英国区块链企业均超过 400 家,位于第二梯队;印度、加拿大、瑞士、韩国、德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区块链企业均超过 100 家,位于第三梯队。区块链相关政策:区块链相关政策:全球各国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点,部分国家对加密货币等持积极拥抱态度,部分国家制定了相关监管规定。我国区块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稳步推进。区块链标准与专利:区块链标准与专利:当前区块链相关标准持续推进,包括 ISO 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内信标委、信息安全标委会等,相继发布多项区块链标准,同时行业、地方、团体等发布的区块链标准日趋丰富。在区块链专利方面,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领先全球,占比超过 50%,但高质量专利占比仍需提升。细分产业领域发展:细分产业领域发展:因各国监管政策不同,国内外区块链产业发展出现差异,目前国外以公链为主,国内以联盟链为主,我国在区块链技术层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在应用层面具有场景丰富的优势,在 NFT、Web3.0 等区块链相关前沿应用领域,国内监管与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2企业实践处于探索阶段。区块链投融资:区块链投融资:受加密货币爆发等因素影响,全球区块链投融资在近两年恢复增长,国内区块链投融资相对谨慎,受监管等因素影响,投资热度持续下滑。目前区块链产业融资主要集中在早期阶段,区块链相关应用领域融资事件占比持续提升,全球和中国均超过 70%。行业展望:行业展望:区块链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系列问题和挑战,给行业主体创新和政府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区块链产业在关键技术、应用场景等领域还需深入突破,相关的行业监管也需要跟上产业发展。区块链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多方参与共建,同时政府支持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区块链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3一、区块链产业发展态势区块链是一个跨领域、多学科、多技术的复杂融合体,自 2008年中本聪发表论文 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以来,区块链概念在不断扩展和变化,随着场景和应用深化,新的架构不断涌现,新的算法不断形成,但距离成为一个完整、成熟的学科还需要很长的发展周期。当前,全球共有区块链企业 6900 余家,中美两国区块链企业合计占比超 50%,新加坡、英国、印度、加拿大、瑞士、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紧随其后。受政策以及市场波动影响,全球每年新增区块链企业数量的速度整体呈现放缓态势。根据中央网信办发布的九个批次区块链服务清单,我国已有 1530 家主体申请备案区块链服务 2159 项,其中企业 1460 家,主要集中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区,第九批备案区块链服务主要集中在数字藏品领域,占比超过 30%。1.1 区块链技术概念与分类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本质上,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多方共同维护的分布式数据库,能够将传统单方维护的、仅涉及自己业务的多个孤立数据库整合在一起,分布式地存储在多方共同维护的多个节点上,任何一方都无法完全控制这些数据,只能按照严格的规则和共识进行更新,从而实现了可信的、多方间的信息共享和监督,避免了繁琐的人工核对,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无需借助任何第三方可信机构,互不了解、互不信任的多方可实现可信、对等的价值传输。区块链作为一种在不可信环境中低成本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4建立信任的新型计算范式和协作模式,凭借其独有的信任建立机制,正在改变诸多行业的应用场景和运行规则,是未来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新型信任体系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按照区块链系统是否有节点准入机制,区块链可分类为许可链和非许可链。按照区块链系统是否有节点准入机制,区块链可分类为许可链和非许可链。许可链中节点的加入退出需要区块链系统的许可,根据拥有控制权限的主体是否集中可分为联盟链和私有链。非许可链则是完全开放的,亦可称为公有链,节点可以随时自由加入和退出。公有链作为海外区块链的主流形态,其共识机制逐渐由完全去中心化向多中心化发展;联盟链作为我国区块链的主流形态,逐步扩展成为由不同业务或者多个节点服务提供商共同对外提供区块链服务。1.2 全球区块链产业发展态势全球新增区块链企业速度放缓。全球新增区块链企业速度放缓。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研究中心统计,截至 2022 年 9 月,全球共有区块链企业 6900 余家。受政策以及市场波动影响,全球新增区块链企业数量从 2019 年开始出现波动,新增企业数量速度整体放缓。2019 年新增区块链企业 521 家,同比下降 57.3%,2021 年新增区块链企业 954 家,同比增长 74.4%,2022年 1-9 月新增 239 家,仅为 2021 年全年的 1/4。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数据研究中心图 1 全球区块链企业数量增长趋势中美两国区块链企业数量领先。中美两国区块链企业数量领先。从区块链企业国家分布来看,美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5国区块链企业 1900 余家,占比 28%,中国约 1700 家,占比 24%,中美两国合计占比超过 50%,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新加坡、英国区块链企业均超过 400 家,位于第二梯队;印度、加拿大、瑞士、韩国、德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区块链企业均超过 100 家,位于第三梯队。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数据研究中心图 2 全球区块链企业国家/地区分布2021 年新成立区块链企业主要集中在数字资产相关领域。2021 年新成立区块链企业主要集中在数字资产相关领域。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研究中心统计,2021 年新成立的区块链企业应用领域中,数字资产领域占比达到 59%,其次为互联网(18%)、金融(7%)、电子存证(3%)、AI 大数据(3%)。2021 年成立且获投金额最高的5 家企业均从事数字资产相关业务。1.3 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态势中国新增区块链企业持续下降。中国新增区块链企业持续下降。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研究中心统计,截至 2022 年 9 月,我国共有区块链企业约 1700 家。受国内对区块链监管趋严叠加疫情影响,2019-2022 年新增区块链企业数量持续下降,2019 年新增区块链企业 192 家,同比减少 37.7%,2022 年 1-9月新增区块链企业 38 家,不足 2021 年的 1/3。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6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数据研究中心图 3 中国区块链企业数量增长趋势国内区块链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国内区块链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从国内区块链企业的地区分布来看,北京 432 家、广东 328 家、上海 201 家,三省市合计占比达到 56.6%,领先国内其他地区。浙江、江苏两省区块链企业均超过 100 家,位于第二梯队,其余省份均不足 100 家。国内区块链企业梯队分布明显,东部地区领先、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数据研究中心图 4 中国区块链企业地区分布最新备案区块链主要集中在数字藏品领域。最新备案区块链主要集中在数字藏品领域。2019 年至 2022 年 9月,中央网信办共发布了九批次区块链服务清单,涉及 1530 家主体申请备案区块链服务 2159 项。2022 年 7 月,中央网信办发布第九批备案区块链企业名单,涉及 287 家企业/机构,348 项区块链服务,其中数字藏品领域服务占比超过 30%。数字藏品企业集中申请备案,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7顺丰速运集团旗下的顺丰科技有限公司数字藏品平台、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藏品应用服务平台”、中文在线的“第五镜面”、北京网易传媒有限公司的“网易新闻数字藏品馆”、“网易文创数字藏品馆”等数字藏品相关服务均获得备案编号。1.4 中外区块链产业发展对比全球区块链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得益于政策扶持与产业化发展,中国区块链发展整体位于全球前列。在区块链技术研发方面,国内以校企联合研发,国有银行、互联网企业和创新企业技术产业化两个方面为主,在理论创新方面距美国还有一些差距,但在技术产业化落地方面位于全球前列。在区块链技术研发方面,国内以校企联合研发,国有银行、互联网企业和创新企业技术产业化两个方面为主,在理论创新方面距美国还有一些差距,但在技术产业化落地方面位于全球前列。国内部分高校正积极与区块链企业建立区块链联合实验室,旨在推动理论创新,探索更多区块链行业应用可能性。头部互联网企业均将区块链作为数字化赋能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融合形成行业赋能场景的数字化技术架构,在产业应用与场景商业化方面进行了落地实践探索。此外,以国有银行为主的国企央企,其金融科技部门也都成立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相关部门,率先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企业融资等方面技术研究与应用尝试,并实现产业化落地。在区块链产业应用方面,区块链重构了数字化赋能场景的技术架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规模化复制不断加速。在区块链产业应用方面,区块链重构了数字化赋能场景的技术架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规模化复制不断加速。区块链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使得金融成为其技术落地的天然领域,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支付结算等细分场景形成的区块链技术方案通过业务线和产业链逐渐渗透到上下游企业,由此带动区块链产业化应用。在产业边界日渐模糊和场景融合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在各行业细分场景快速实现规模化复制应用,进一步推动区块链应用增速高涨。区块链行业发展如日初升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国内在理论研究投区块链行业发展如日初升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国内在理论研究投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8入不足导致区块链关键技术卡脖子风险产生,Web3.0 变现模式不明确导致创新探索少、创新生态形成缓慢等问题产生。入不足导致区块链关键技术卡脖子风险产生,Web3.0 变现模式不明确导致创新探索少、创新生态形成缓慢等问题产生。国内关于区块链的研究更多以商业化落地为导向,在技术理论研究方面的投入并不多,企业和高校的联合研发也多以场景应用为目的,缺少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将产生关键领域被国外“卡脖子”的技术风险。此外,Web3.0 作为区块链创新应用领域,因尚未形成明确的变现模式,导致国内对DAPP、DAO、DAC 等形式探索较少,长期不利于创新生态形成。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9二、区块链政策分析全球各国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发展,区块链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各国政府在积极布局区块链的同时,也出台了众多法案来对区块链进行监管,以推动区块链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区块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稳步推进。截至 2022年 9 月,中央各部委发布区块链相关政策达 80 余部。我国各省市持续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全国约有 30 个省市已发布区块链相关政策,其中北京、广东、江苏、浙江、贵州等10 余个省份已发布区块链专项政策,从技术、应用等方面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2.1 全球主要经济体区块链政策分析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开始将支持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开始将支持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各国积极鼓励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各国出台了众多法案来对其进行监管,监管主要集中在数字资产市场秩序和金融犯罪风险等方面。目前多数国家将虚拟货币视为不具备法定货币地位的资产,各国都在发展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在建立 NFT 监管法规上各国皆处于探索阶段,在监管范围和发展重点上存在差异,同时数字货币和 NFT交易还可能涉及跨多个司法管辖区,这对监管法规的制订和执行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美国实行以联邦和州为主体的监管体系,对加密货币和数字藏品进行多级监管,尽管拥有大量的区块链公司和加密货币投资者,但美国尚未制订明确的监管框架。美国实行以联邦和州为主体的监管体系,对加密货币和数字藏品进行多级监管,尽管拥有大量的区块链公司和加密货币投资者,但美国尚未制订明确的监管框架。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常将加密货币视为一种证券,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将其称为商品,美国国税局(IRS)将加密货币归类为财产。美国目前绝大多数州政府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0已明确对区块链技术的监管立场,颁布了相关政策法案。同时,美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区块链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创新,2019 年 6 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与 IBM、沃尔玛(Walmart)、默克(Merck)、毕马威(KPMG)四家全球知名公司合作,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药品供应链,利用区块链识别和追踪全国分销的处方药物和疫苗。欧盟、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也纷纷明确发展区块链的政策。欧盟、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也纷纷明确发展区块链的政策。欧盟对发展区块链技术持积极态度,加密货币在欧盟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合法的,其中德国联邦政府审议通过并发布“德国区块链战略”,明确区块链国家战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积极对区块链技术进行布局和研究的同时,也在加强对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市场的监管。加拿大、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已明确加密货币的法律地位,但各国对使用加密货币征税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德国议会决定持有比特币一年以上将予以免税;葡萄牙税务机关则免除了加密货币交易的所有税费;以色列将加密货币作为资产进行征税,在以色列出售的比特币获得的利润要缴纳资本利得税;英国税务海关总署不把数字资产视为金融工具,加密货币交易所并不能被分类为金融市场平台,因而无法获得豁免资格,在英国运营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将有义务缴纳数字服务税;美国国税局将加密货币归类为财产,1 万美元以上的虚拟货币交易需要上报;韩国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对交易和持有加密货币获得的利润征收税款。表 1 美国各州区块链政策州府发布时间政策主要内容州府发布时间政策主要内容伊利诺伊州2022修订区块链技术法案。明确了有关区块链技术法的目的和监管范围的规定。路易斯安那州2022通过了多项法案,将虚拟货币指定为该州的一种法定货币;取消对虚拟货币定义的限制;允许候选人以加密货币的形式接收竞选捐款;允许金融机构和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1信托公司担任数字资产的托管人。密西西比州2022规定开发、销售或促进开放区块链代币交换的人不受某些证券和货币传输法的约束;创建数字资产法案;对数字资产进行分类;规定数字资产是统一商法典中的财产。新泽西州2022创建虚拟货币和区块链监管法案和数字资产和区块链技术法案,要求财政部审查和批准数字支付平台。加利福尼亚州2022颁布一项法案,授权政府机构接受加密货币作为提供政府服务的支付方式之一。纽约州2021建立监管沙盒计划。规定允许国家机构接受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方式。内布拉斯加州2021通过数字资产交易法和内布拉斯加州金融创新法案。授权数字资产托管实体,并做出运营和监管规定;促进涉及区块链和数字账本技术的快速创新。缅因州2021提议实施与区块链、加密货币等和区块链技术相关的战略,以提高监管效率,启用可能扩大金融技术机会的商业组织和治理结构,并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对金融技术的结合和采用。肯塔基州2021修订KRS286.11-003法案以添加“交换媒介”和“虚拟货币”的定义;删除“货币价值”的定义。伊利诺伊州2021修订区块链业务发展法,规定金融和专业监管部有权就数字资产(包括数字消费资产、数字证券和虚拟货币)的托管采用规则、意见或解释性文件。爱达荷州2021修改爱达荷州法典,对数字资产做出明示,规定将数字资产归类为财产,并适用于统一的商业法典,制订爱达荷州实用代币法案。佛罗里达州2021对货币服务业务进行修订,对接收虚拟货币的汇款人提出要求。阿肯色州2021明确统一商法典对虚拟货币的监管,修订统一货币服务法,范围包含虚拟货币。伊利诺伊州2020修订伊利诺伊州区块链技术法以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对政府监管范围做出明示。怀俄明州2019允许本州区块链初创企业测试新技术,明确监管制度下区块链企业的运作方式。田纳西州2018明确区块链数据的法律约束力,赋予智能合同法律效力。内华达州2017禁止地方政府对区块链的征税制度。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表 2 其他主要经济体区块链政策国家/地区发布时间政策主要内容国家/地区发布时间政策主要内容欧盟2020第 5 条反洗钱指令(5AMLD)首次将监管范围扩大到包含虚拟货币-法币交易所和托管钱包供应商在内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2的加密服务供应商,获取加密交易的参与者的信息。欧盟2018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将区块链上数据纳入监管范围,但存在一定矛盾。英国2019加密货币资产指引拟定了针对加密货币市场的监管框架,交易型代币暂时不受到监管;在英国现有法令下,并不属于合法货币。加拿大2020承认比特币的合法货币地位,但认为 ICO 符合证券的定义,将 ICO 纳入监管,允许遵守相关规定前提下的 ICO。加拿大2018蒙特利尔银行(BMO)宣布将禁止其信用卡和借记卡客户使用其卡参与加密货币购买。澳大利亚2020通过2019 年财务法修正案,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监管空间,包括区块链和数字借贷等服务,监管沙盒时长扩展到 24 个月,支持区块链创新测试。德国2019德国议会通过了一项立法,允许银行从 2020 年 1月 1 日起销售和存储加密货币。俄罗斯2018提出了一项关于数字金融资产的法案。它将加密货币挖矿定义为“旨在创建加密货币并以加密货币形式获得补偿的活动”,将比特币被归类为财产。俄罗斯2022俄罗斯政府宣布将支持、合法化和规范加密货币,接受加密货币的作用,并且加密货币可以用于支付。乌克兰2022乌克兰总统签署了虚拟资产法案,中央银行禁止用当地货币购买加密货币,并规定每月购买的限额。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2.2 中国各部委区块链政策制定分析我国区块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稳步推进。我国区块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稳步推进。2019 年 10 月 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明确了区块链技术对当前产业变革的重要意义,区块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20 年,区块链被国家纳入到了“新基建”的范畴中。2021 年,我国将区块链写入了“十四五”规划,旨在推动区块链与各行业的加速融合,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2022年 1 月,中央网信办等十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包括北京市海淀区等 15 个区块链试验区和青岛海尔冰箱有限公司等 164 个区块链实体机构,特色领域试点主要涵盖制造、能源、政务服务、政务数据共享、法治、税费服务、审判、检察、版权、民政、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3人社、教育、卫生健康、贸易金融、风控管理、股权市场、跨境金融等。截至 2022 年 9 月,中央各部委发布区块链相关政策达 80 余部,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我国政府对区块链产业日益重视的同时,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打击仍维持高压态势。我国政府对区块链产业日益重视的同时,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打击仍维持高压态势。2013 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等部门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指出比特币不是货币,不应在市场用作货币,2017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21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2022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部门发布关于防范 NFT 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等,我国对虚拟货币领域监管打击持续高压态势。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图 5 我国各部委发布区块链政策数量(2016-2022 年 9 月)表 3 我国各部委区块链政策发布时间发布单位政策名称政策主要内容发布时间发布单位政策名称政策主要内容2013 年 12 月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加强比特币互联网站的管理,防范比特币可能产生的洗钱风险等。2016 年 10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介绍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路线蓝图以及未来区块链技术标准化的方向和进程。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42016 年 12 月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区块链成为战略性前沿技术被写入规划。2017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七部门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2018 年 6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开展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制,推进边缘计算、深度学习、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研究。2019 年 1 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规范和促进区块链技术及相关服务健康发展,规避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风险,为区块链信息服务的提供、使用、管理等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2020 年 1 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区块链 ”模式,促进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0 年 4 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到 2025 年,在高校布局建设一批区块链技术创新基地,培养汇聚一批区块链技术攻关团队,基本形成全面推进、重点布局、特色发展的总体格局和高水平创新人才不断涌现、高质量科技成果持续产生的良好态势,推动若干高校成为我国区块链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一大批高校区块链技术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动能,有力支撑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应用和管理。2020 年 7 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推动区块链技术规范应用的通知要求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各类金融机构结合实际按照 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评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定期开展外部安全评估和应用备案等工作。2020 年 11 月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支持 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在文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5质量发展的意见化产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建设一批文化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2020 年 12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建设兼容开放、服务全球的标识解析服务系统,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提升数据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对域名等网络基础资源的支撑能力。2021 年 3 月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2021 年 6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 2025 年,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初具规模。区块链应用渗透到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在产品溯源、数据流通、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培育一批知名产品,形成场景化示范应用。2021 年 9 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加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上下游全产业链监管,严禁新增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加快存量项目有序退出。2021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存在法律风险。2021 年 9 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基于区块链的进口集装箱电子放货平台建设指南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进口集装箱电子放货平台的建设架构,明确提货单、海运单、设备交接单等集装箱单证上链的数据格式、交互要求等。通过进口集装箱提货单、海运单、设备交接单等单证上链,在平台内实现在国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6际海运承运人、港口企业、海关、货主、货运代理、船舶代理等节点间流转办理,深化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2021 年 10 月中央网信办等 18 个部门和单位关于组织申报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的通知申报试点分为特色领域试点和综合性试点两类。特色领域试点是面向试点工作内容中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金融科技等四个大类 16 个领域开展的行业性试点,具体包括制造、能源、政务服务、法治、税费服务、审判、检察、版权、民政、人社、教育、卫生健康、贸易金融、风控管理、股权市场、跨境金融。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强化标准在计量量子化、检验检测智能化、认证市场化、认可全球化中的作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完善质量治理,促进质量提升。2021 年 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建设区块链基础设施,通过加强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块链的服务和赋能能力,更好地发挥区块链作为基础设施的作用和功能,为技术和产业变革提供创新动力。2022 年 1 月国务院“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整合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球航运服务网络;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功能,推广进口集装箱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应用。2022 年 1 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提升国际海运服务水平,推动区块链在国际航运领域应用,探索签发区块链电子提单;加强交通运输智能技术应用,深化基于区块链全球航运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国内支付保障能力,加快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电子票据、供应链综合支付服务等数字化应用。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72022 年 1 月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探索建立新型计量监管模式和制度,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体制转变;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计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通过器具智能化、数据系统化,积极打造新型智慧计量体系;加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诚信计量社会共治可信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数据可信、服务透明的诚信计量信息公开机制。2022 年 2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鼓励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工业互联网、5G等数字化技术,加强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在再生资源领域的应用,助力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效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鼓励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工业互联网、5G等数字化技术,加强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2022 年 2 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探索运用区块链、新兴密码技术、隐私计算等手段提升电子证照安全防护、追踪溯源和精准授权等能力。2022 年 2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人民法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完善智慧法院信息系统;人民法院通过智慧服务系统相应平台和司法区块链核验当事人通过区块链平台提交的相关电子文件和数据等证据材料;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区块链等平台,支持对经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在线举证质证后的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合法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8性和关联性的认定和重现。2022 年 3 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对交易活动的监测分析,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2022 年 4 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促进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创新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进“链上海南”区块链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区块链应用创新实验室。合理布局建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数字经济发展。2022 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强化标准验证、实施、监督,健全现代流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储能等领域标准体系。2022 年 4 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防范 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践行科技向善理念,合理选择应用场景,规范应用区块链技术,发挥 NFT 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的正面作用。坚决遏制 NFT 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2022 年 5 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药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药品追溯体系。2022 年 5 月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鼓励平台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操作系统、处理器等领域技术研发突破。2022 年 5 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明确人民法院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总体要求及人民法院区块链平台建设要求,提出区块链技术在提升司法公信力、提高司法效率、增强司法协同能力、服务经济社会治理等四个方面典型场景应用方向,明确区块链应用保障措施。2022 年 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推动数字版权发展和版权业态融合,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和单位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平台。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运用大数据、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9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超高清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链,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重塑文化发展模式。2022 年 8 月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科院 工程院、能源局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年)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数字监测、报告、核查流程,支撑监测数据质量不断提升。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2.3 国内各地区出台区块链政策分析国内各省市持续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政策力度。国内各省市持续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政策力度。目前,全国约有 30 个省市已发布区块链相关政策,其中北京、广东、江苏、浙江、贵州等 10 余个省份已发布区块链专项政策,从技术、应用等方面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2020 年以来,各地方发布的区块链相关政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区块链的新基建引擎作用不断增强。一是,区块链的新基建引擎作用不断增强。各省市纷纷将区块链技术写入十四五规划,区块链作为底层信息技术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江苏、浙江、四川、云南等省份提出建设安全可扩展的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以区块链为底层协议的“新基建”网络空间构架。二是,区块链技术研发及研发平台建设成为主要抓手。二是,区块链技术研发及研发平台建设成为主要抓手。北京、上海、广东、河南等均提出要持续开展区块链基础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优化区块链技术架构体系,搭建安全可靠的区块链底层平台,通过部署基于云计算的区块链 BaaS服务平台,推动当地区块链产业集聚。三是,区块链应用场景创新成为重点。三是,区块链应用场景创新成为重点。区块链技术应用正逐渐从政务、金融等领域向司法、医疗、能源等领域延伸,各省市推动区块链应用于当地产业,比如,甘肃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道地(大宗)中药材全产业链质量溯源试验示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20范基地;天津、山东提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港口物流场景和集装箱申报、通关等环节;黑龙江提出建立基于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粮食质量追溯平台等。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图 6 国内区块链相关政策地区分布(2020-2022 年 9 月)表 4 国内各地区区块链相关政策(2020-2022 年 9 月)政策特点地区政策名称主要内容发布时间发布单位政策特点地区政策名称主要内容发布时间发布单位区块链专项政策北京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 年)强化区块链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区块链前沿基础理论,支持在密码学、高性能计算、可信芯片、众智科学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研究网络模型、共识机制、分布式存储、零知识证明、安全多2020/6/18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21方计算、跨链协议、智能合约、链上链下协同、监管科技等技术。构建区块链底层开源技术平台与生态。打造基于区块链的可信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落地一批多领域应用场景,聚焦政务服务、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卫生健康、电商交易等领域。广东广东省培育区块链与量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新基建“强基”工程。推进可信数据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可拓展交互的可信数据服务网络,逐步建成以广东为切入点辐射全国的“广东链”。关键核心技术“引擎”工程。区块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分布式存储、跨链及分片技术等。应用示范“赋能”工程。推动区块链技术与政务、民生、金融、智能制造、供应链、电子存证、产品溯源、现代农业、数字版权和社会治理等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2020/9/25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等部门江苏江苏省区块链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基于区块链的新型基础设施。打造安全可靠的区块链底层平台,打造可信行业链。建设区块链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基于云计算的区块链 BaaS 服务平台部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加密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跨链交互等共性技术开展攻关。拓展行业应用。在价值传递、存证、授权管理等相关场景中推动应用,电子证照、数据共享、版权保护、社会公益、中小企业贷款、银行风控、医疗健康、产品溯源等。2020/10/26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浙江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从加快区块链核心应用技术突破、推进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助力数字社会全面发展、保障数字政府深入发展等发面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智慧政府方面的发展。2021/4/20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委网信办贵州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区块链融合应用工程。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旅游、供应链、商品防伪、资产数字化、数据交易、2020/4/27贵州省人民政府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22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意见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综合监管、智慧法院、数字身份、生态治理、精准脱贫、医疗健康、智慧广电、教育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智慧交通、能源电力、区域协同。海南海南省关于加快区块链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组建区块链联合创新平台、设立区块链基金、支持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旅游消费区块链积分、推动电子政务项目链改、鼓励区块链核心技术研发、实施区块链应用示范工程揭榜工程、举办世界区块链大会、探索区块链 金融沙箱监管机制、打造区块链产业集群。2020/5/9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北河北省区块链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2 年)开展区块链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区块链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区块链 ”在民生领域的运用,构建区块链健康发展生态环境,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为中国区块链之城。2020/7/8河北网信办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规划(2020-2025 年)优先突破供应链金融、特色农产品溯源、民族医药质量追溯、医养健康、社保服务、政务数据共享、能源交易、跨境金融、知识产权交易等 9 大领域应用,加快培育区块链产业与应用生态,将自治区打造为区块链西部创新发展先导示范区,面向东盟区块链产业发展新高地。2020/7/29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湖南湖南省区块链发展总体规划(20202025 年)加强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区块链服务网络;攻克区块链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加密签名算法、高性能新型共识机制、智能合约、P2P组网结构、分布式系统与存储、分片技术、跨链技术等研究;建设区块链标准体系;推动区块链与新基建融合发展。区块链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乡村、数字文化、金融、数字政府、民生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2020/10/27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西山西省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增强区块链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演进升级,加快突破跨链、分片、隐私保护等核心关键技术。开展区块链2020/12/25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23的指导意见行业领域示范应用。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能源、文旅、政务、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云南云南省支持区块链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支持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各类安全可控可扩展的区块链底层基础服务平台以及区块链算力平台、面向区块链应用和业务的开发测试平台等。加强区块链政务应用引领。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共享、社会信用、电子证照、版权保护、司法存证、财政票据、电子发票等领域的应用。2021/3/28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重庆市区块链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到 2023 年,重庆将培育 5-10 家原始创新能力区块链企业,建设 1-2个开源社区,技术成果数量进入全国前十;重庆将出台 5-10 项区块链专项扶持政策,构建完善区块链政策引导体系。2021/12/21重庆市网信办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江苏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安全可扩展的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以区块链为底层协议的“新基建”网络空间构架,鼓励区块链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打造高效融通的区块链底层平台,支持金融、政务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可信行业链,鼓励具备基础的地区构建城市级政务区块链网络,打造基于区块链的城市数据共享开放和管控平台。2021/8/10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上海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升数字新基建。创建区块链与前沿技术多学科交叉的组合型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区块链 ”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构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发展生态。争取国家级区块链新型融合基础设施“星火链网”骨干节点落地建设,承担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任务,推动静安区建设区块链综合试点城市。2022/7/12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海南海南省政府数字化转型总体方案(20222025)提升政务区块链基础平台支撑能力。建设全省统一政务区块链技术支撑平台,提供区块链底层的网络通信、存储、隐私保护、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核心组件。加强区块链公共支撑能力,试点建设数字身份2022/7/15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24认证链、社会信用链、数据共享交换链等公共支撑链。江西江西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统筹部署区域级区块链基础设施。推动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底层技术平台建设,提升区块链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能力。推进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在南昌等主要城市建设城市级节点。支持基础电信企业、云服务商等建设具有跨链能力的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2021/10/15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四川省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布局数据资源和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推动国家“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落户,构建基于标识解析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推进“蜀信链”节点建设,打造 30 个区块链典型场景应用示范。2021/12/31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南云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发展安全可扩展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依托已建区块链网络,进一步扩充区块链网络节点,持续完善云南区块链基础网络。加快建设安全可扩展的区块链开发部署、测试认证等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区块链应用快速上线、降低开发运营成本。推广云南区块链平台,推动更多行业应用快速开发与上线。2022/5/9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黑龙江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打造区块链公用基础设施,构建区块链政务服务网络、建设省级区块链主干网,构建黑龙江行业应用区块链服务网络,全面适配并融入国家“星火链”等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企业、平台上链用链。2022/3/28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北京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超前布局区块链。围绕区块链高性能、安全性、隐私保护、可扩展性等方向,加快共识机制、分布式存储、跨链协议、智能合约等技术突破。实现大规模区块链算法性能关键技术突破。2021/7/30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将区块链与先进计算列为“北京服务”四个创新链接产业之首。支持区块链与先进计算和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融合应用。区块链开源平台,构2021/08/11北京市人民政府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25建并完善长安链软硬件技术体系,支持共识机制、分布式存储、跨链协议、智能合约等技术迭代,建设区块链支撑服务 BaaS 平台、统一数字身份等关键基础性数字化平台。全市范围布局区块链全场景建设,聚焦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推动电子签章、城市码、碳交易、供应链金融、跨境贸易等典型应用场景落地。北京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支持开展区块链前沿技术研发。研发共识机制、分布式存储、跨链协议、智能合约等技术,优化完善可持续迭代的技术架构体系。构建并完善新型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及区块链专用芯片的软硬一体技术体系长安链。建设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统一数字身份等关键基础性数字化平台。2021/11/24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北京市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加快战略科技力量的培育,通过发布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在区块链前沿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先发优势;加强市场化合作,进一步提升区块链先进算力平台和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拓展应用范围。2022/1/18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突破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区块链服务平台,推动区块链在金融、商贸、物流、能源、制造等领域示范应用,构建应用场景,形成区块链应用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2021/7/21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江苏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开展加密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跨链交互等技术攻关,构建安全可靠的区块链底层平台,部署基于云计算的区块链BaaS 服务平台,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智能制造、电子存证、商品溯源、2021/8/16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26数据流通、政务服务等方面融合应用,加快区块链产业集聚。福建福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 年)构建市级政务区块链基础设施框架,推动区块链技术示范应用工程、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完善数字福州主链和福州市政务数据共享、公共信用信息、电子证照等多条应用链。到 2022 年,建立规模合理、应用广泛、链条完备的算力基础设施支撑体系。2020/6/2福州市人民政府山东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海链、质量码、大纬链等一批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启动建设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区块链平台,推动数据跨区域安全可信共享,支撑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依托山东区块链研究院、山东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围绕加密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攻关。2021/7/30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区块链场景应用。支持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算力公共服务系统、联盟链底层平台等各类区块链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区块链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确权交易业务,打造数字资产区块链交易平台。2022/1/24河南省人民政府区块链应用拓展上海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底层、前沿技术研究和性能测试,带动适合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关键技术创新。运用区块链技术,加快票据交易全流程数字化建设。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创新应用,推动承保、核保、定损、理赔等环节的服务流程和模式创新。2020/1/19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上海上海市工业和通信业节能降碳“百一”行动计划(2022-20充分利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智能化绿色化;综合运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企业能源数字化转型,赋能节能低碳改造。2022/6/2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2725)员会天津天津市港航管理局2022 年工作要点继续探索推进基于区块链的集装箱电子放货平台应用,推动港口作业单证电子化,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2022/5/18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天津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简化一体化通关流程,推广进口“两步申报”和“提前申报”通关模式,打造“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的“集疏港智慧平台 区块链”新模式,提升口岸通关效率。2021/8/18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山东2021 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山东港口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平台作用,积极探索推进 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港口场景的应用,全力建设港口智慧大脑、港口云生态平台。2021/2/25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关于印发2021 年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要点的通知全面推进粮食加工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好粮有网”为载体,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与粮食产业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应用,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3-5 家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探索建设智慧工厂。2021/2/3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黑龙江黑龙江省科技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 年)建立基于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粮食质量追溯平台,建立粮食安全危害因子主动防控技术体系,研制高效节能智能化加工新技术装备,为粮食产后贮藏减损和安全评估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2022/8/22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甘肃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强化种质资源安全和道地药材质量,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快建立道地(大宗)中药材全产业链质量溯源试验示范基地,落实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实现中药材全产业链质量“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2022/7/20甘肃省人民政府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28三、区块链标准与专利分析当前区块链相关标准持续推进,包括 ISO 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内信标委、信息安全标委会等,相继发布多项区块链标准,同时行业、地方、团体等发布的区块链标准日趋丰富。在区块链专利方面,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领先全球,占比超过 50%,但高质量专利的占比仍需提升。3.1 区块链技术标准的制定分析区块链的标准化工作起始于 2016 年,迄今为止共发布了 24 项国际标准,3 项行业标准和 37 项团体标准。目前在研的国际标准有 92项,国家标准 6 项,行业标准 11 项。3.1.1 国际标准3.1.1 国际标准在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中,主要由 ISO 和 ITU-T 承担区块链标准化工作。在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中,主要由 ISO 和 ITU-T 承担区块链标准化工作。其中 ISO 承担各类型标准化文件 19 项,ITU-T 承担各类型标准化文件 49 项。此外,ISO/IEC JTC 1 承担 1 项。其它国际标准化组织中,IEEE 是最活跃的区块链标准化组织,共承担各类型标准化文件 58 项。此外 UN/CEFACT 承担联合国标准 1 项。I ISO 方面SO 方面,开展区块链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包括 TC 307(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技术委员会),TC 46/SC 11(信息与文献委员会档案/文件管理分技术委员会),TC 68/SC 2(金融服务技术委员会/安全分技术委员会),TC 184/SC 4(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技术委员会/工业数据分技术委员会)和 TC 154(商业、工业和行政管理的过程、数据元素和文档)。迄今,共发布 2 项标准,在研 4 项标准,在研 3项技术规范(TS),发布 3 项技术报告(TR),在研 7 项技术报告。详见下表。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29表 5 ISO 区块链标准相关情况序号组织秘书处标准号类型标准中文名称阶段序号组织秘书处标准号类型标准中文名称阶段1TC307澳大利亚ISO22739:2020标准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词汇已发布,2020.072TC307澳大利亚ISO/DIS23257标准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参考架构送审稿3TC307澳大利亚ISO/AWI22739标准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词汇工作组草案4TC307澳大利亚ISO/DTS23258技术规范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分类与本体论征求意见稿5TC307澳大利亚ISO/DTS23635技术规范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治理准则征求意见稿6TC307澳大利亚ISO/WD TS23259技术规范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法律效力的智能合约工作组草案7TC307澳大利亚ISO/TR23244:2020技术报告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的考虑因素已发布,2020.058TC307澳大利亚ISO/TR23455:2019技术报告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系统概述和交互已发布,2019.099TC307澳大利亚ISO/TR23576:2020技术报告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数字资产保管人员的安全管理已发布,2020.1210TC307澳大利亚ISO/DTR3242技术报告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用例征求意见稿11TC307澳大利亚ISO/DTR23249技术报告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用于身份管理的现有 DLT 系统概述征求意见稿12TC307澳大利亚ISO/WD TR6039技术报告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系统主客体身份标识符验证工作组草案13TC307澳大利亚ISO/WD TR6277技术报告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和DLT用例的数据流模型工作组草案14TC307澳大利亚ISO/AWI TR23642技术报告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智能合约安全成功实践和问题概述工作组草案15TC307澳大利亚ISO/WD TR23644技术报告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基于DLT的身份管理(TADIM)的信任锚定概述工作组草案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3016TC154中国ISO19626-1:2020标准商业、工业和行政管理中的过程、数据元和文件电子文件的可信通信平台第 1 部分:基础已发布,2020.0317TC68/SC 2英国ISO/WD24374标准信息技术安全技术金融服务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和区块链工作组草案18TC184/SC 4美国ISO/WD8000-117标准数据质量第 117 部分:ISO 8000-115 对质量区块链的应用工作组草案19TC46/SC 11澳大利亚ISO/WD TR24332技术报告与权威记录、记录系统和记录管理相关的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工作组草案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ITU-T 方面,ITU-T 方面,区块链标准化主要由 SG 16(多媒体研究组)、SG 17(安全研究组)、SG 20(物联网、智慧城市与社区研究组)承担。此外,SG 13(未来网络与云研究组)、SG 2(运营方面研究组)、SG 11(协议与测试规范研究组)、SG 3(经济与政策问题研究组)也承担了相关工作。目前已发布 15 项标准,在研 34 项标准,在研 2项技术报告。此外,ISO/IEC JTC 1/SC 41(物联网及相关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承担了技术报告物联网-物联网与区块链融合:用例(ISO/IEC TR30176)的编制工作,该报告由中国牵头于 2020 年 12 月立项,目前处在征求意见阶段。其他标准化组织方面,UN/CEFACT(联合国贸易便利化和电子商务中心)于 2019 年启动了项目基于区块链的优惠原产地证跨境跨账本交换(P1075),其中包括发布业务需求规范(BRS)或需求规范映射(RSM)等联合国标准(standard),目前标准正在研制过程中。IEEE 是很活跃的标准化组织,截止目前已发布了 6 项标准,另有在研 51 项标准。其中 CTS/BSC(消费者技术学会/区块链标准号委员会)发布标准 7 项,在研标准 27 项,C/BDL(计算机学会/标准化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31委员会/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在研标准 17 项,C/SAB(计算机学会/标准活动局)发布标准 1 项,在研 1 项,CTS/DFESC(消费者技术学会/数字金融与经济标准化委员会)在研标准 3 项,EMB/Stds Com(医药与生物学工程学会/标准委员会)、PE/SBLC(电力与能源学会/智能建筑、负荷和用户系统)、VT/ITS(载具技术学会/智能交通系统)各在研标准 1 项。此外,IEEE 还于 2017 年发布了研究文件IEEE 研究文件-2017-医药供应链采用区块链的状况。3.1.2 国家标准3.1.2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方面,由 TC 28(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TC 260(全国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区块链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截至 2021 年 2 月,有 3 项标准在研,3 项完成立项公示。此外,TC 260 还开展了 8 项标准研究工作。详见下表。表 6 国家区块链标准项目序号标委会计划号类型标准名称阶段立项时间序号标委会计划号类型标准名称阶段立项时间1TC 2820201612-T-469标准信息技术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存证应用指南征求意见2020年 4 月2TC 2820173824-T-469标准信息技术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参考架构批准2018年 1 月3TC 2820201615-T-469标准信息技术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智能合约实施规范征求意见2020年 4 月4TC 2820210929-T-469标准信息技术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术语公示2021年 4 月5TC 26020210991-T-469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规范公示2021年 4 月6TC 26020210998-T-469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区块链技术安全框架公示2021年 4 月7TC 260研究用于网络用户身份鉴别的区块链应用指南研究8TC 260研究区块链智能合约安全指南研究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329TC 260研究区块链安全监测技术要求10TC 260研究区块链服务技术安全要求11TC 260研究区块链安全标准体系研究12TC 260研究信息安全技术 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能力要求13TC 260研究区块链安全参考架构14TC 260研究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能力要求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3.1.3 行业标准3.1.3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方面,通信行业和金融行业积极开展区块链行业标准研制工作。行业标准方面,通信行业和金融行业积极开展区块链行业标准研制工作。工信部于 2020 年 8 月发布了通信行业标准 YD/T 3747-2020区块链技术架构安全要求,报批了通信行业标准 YD/T 3905-202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物联网业务平台框架,此外还有 6 项标准完成了立项公示,详见下表。表 7 立项中的通信行业标准序号公示号标准名称序号公示号标准名称1YDCPZT0105-2021基于区块链的域名注册数据访问协议 安全技术要求2YDCPZT3161-2020基于区块链的域名注册数据访问协议 总体技术要求3YDCPZT3162-2020基于区块链的域名注册数据访问协议 HTTP 应用技术要求4YDCPZT3163-2020基于区块链的域名注册数据访问协议 查询数据格式定义5YDCPZT3164-2020基于区块链的域名注册数据访问协议 响应数据格式定义6YDCPZT3165-2020基于区块链的域名注册数据访问协议 权威数据存储与访问技术要求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中国人民银行于 2020 年 2 月和 7 月发布了金融行业标准 JR/T01842020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和 JR/T 0193-2020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 评估规则。在研标准方面,金融分布式账本应用 评价指标和金融分布式账本应用 技术参考架构金融送审阶段,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互联互通规范和金融分布式身份统一参考模型在立项投票过程中。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333.1.4 地方标准3.1.4 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方面,贵州、陕西、山东、湖南、重庆、深圳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布了共计 15 项标准。北京、上海、内蒙古、江苏则有共计 8 项标准在研。详见下表。表 8 已发布的区块链地方标准省市区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时间省市区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时间深圳市DB4403/T127-2020金融行业区块链平台技术规范2020 年 12 月陕西省DB61/T1283-2019区块链安全测评 指标体系2019 年 11 月重庆市DB50/T1049-2020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商务价值行为数据存证规范2020 年 11 月重庆市DB50/T1048-2020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商务价值行为认定规范2020 年 11 月湖南省DB43/T1843-2020区块链数据安全技术测评标准2020 年 9 月湖南省DB43/T1842-2020区块链应用安全技术测评标准2020 年 9 月湖南省DB43/T1841-2020区块链加密安全技术测评标准2020 年 9 月湖南省DB43/T1840-2020区块链网络安全技术测评标准2020 年 9 月湖南省DB43/T1839-2020区块链合约安全技术测评标准2020 年 9 月湖南省DB43/T1838-2020区块链共识安全技术测评标准2020 年 9 月山东省DB37/T 39092020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疫情防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指南2020 年 4 月贵州省DB52/T1469-2019基于区块链的精准扶贫实施指南2019 年 12 月贵州省DB52/T1468-2019基于区块链的数据资产交易实施指南2019 年 12 月贵州省DB52/T1467-2019区块链 系统测评和选型规范2019 年 12 月贵州省DB52/T1466-2019区块链 应用指南2019 年 12 月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343.1.5 团体标准3.1.5 团体标准截止至 2021 年 2 月,共有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等 19 个协会发布了 37 项团体标准。详见下表。表 9 已发布的区块链团体标准序号团体名称标准名称序号团体名称标准名称1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国有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区块链技术应用指南2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智能合约形式化表达3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区块链技术和应用人才评估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指南区块链底层平台通用技术要求区块链企业认定方法4大连软件行业协会区块链企业评估规范5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基于区块链应用软件的通用测试要求区块链产业研发人才岗位能力要求6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区块链电子签章 参考架构区块链 参考架构区块链 数据格式规范区块链 智能合约实施规范区块链 隐私保护规范区块链存证应用指南7广东省市场协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品追溯管理指南8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食品追溯区块链技术应用要求9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电子商务商品交易信息区块链存取证平台服务规范区块链电子合同平台服务规范10深圳市商用密码行业协会区块链密码应用验证规范区块链密码服务接口标准及安全要求区块链 CA 系统接口标准及安全要求区块链密码检测规范聚龙链区块链密码服务接口标准及安全要求11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数据存证规范12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区块链防伪追溯数据格式通用要求13中国商业联合会区块链应用 商品及其流通信息可追溯体系框架14江苏省软件行业协会区块链基础技术规范15深圳市标准化协会基因数据流通区块链存证应用指南16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基于区块链技术食品追溯系统的可靠性测试标准基于区块链技术食品追溯系统的兼容性测试标准基于区块链技术食品追溯系统的性能效率测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35试标准基于区块链技术食品追溯系统的功能性测试标准基于区块链技术食品追溯系统的信息安全性测试标准17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区块链技术产品追溯应用指南18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区块链技术安全通用规范19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区块链平台基础技术要求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3.2 区块链专利申请及授权分析3.2.1 全球及中国区块链专利分析3.2.1 全球及中国区块链专利分析(1)全球区块链技术区域竞争格局: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超 50%中国成为全球区块链行业第一大技术来源国。(1)全球区块链技术区域竞争格局: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超 50%中国成为全球区块链行业第一大技术来源国。截至 2021 年 12月,中国区块链相关专利数量为 55553 项,占全球区块链专利数量的50%以上。从趋势上看,近年来中国与美国在区块链相关专利技术的申请趋势上大致相同,而在峰值方面,美国区块链专利申请峰值出现在 2019 年,而中国区块链的峰值则在 2020 年,随着技术的成熟,专利的申请数量会逐渐下滑。数据来源:智慧芽图 7 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来源国家分布(单位:项)中国区块链高质量专利的占比仍需提升。中国区块链高质量专利的占比仍需提升。根据智慧芽数据,截至2021 年 6 月,全球有 1.25 万件区块链专利发生过被引用情况,其中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36中国区块链专利被引用的数量最多,有 7445 件,其次是美国 3200 件。从专利引用率(被引用专利数量与专利申请量之比)来看,美国区块链专利引用率达到 30.8%,中国则为 22.7%,低于美国 8 个百分点。中国区块链专利被引用次数集中分布在 1-5 次,占比 78.4%,被引用次数 11 次及以上占比 10.5%;美国区块链专利被引用次数同样集中在 1-5 次,占比 65.7%,被引用次数 11 次及以上占比 21.5%,明显高于中国。美国区块链专利被引用次数大于 100 次的占比 1.5%,说明相关技术创新程度高、影响力大,被行业普遍认可,这一比例远高于中国的 0.1%。数据来源:智慧芽图 8 中美区块链专利被引用数量分布占比(2)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区域分布:广东省申请数量最多)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区域分布:广东省申请数量最多从我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的省份分布来看,截至2021年12月,广东省区块链相关专利的申请数量最多,共计申请 12533 项;其次是北京市,共计申请 11181 项。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37数据来源:智慧芽图 9 中国区块链行业专利申请 Top10 省份(单位:项)趋势方面,2017 年前各省份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相差不大,自2018 年开始,广东省与北京市在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方面提升较快。2020 年全年,广东省共申请区块链相关专利 4826 项,北京市共申请 3382 个。而在 2021 年,北京市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数量首次超过广东省,达到了 3790 项。3.2.2 区块链关键技术专利分析3.2.2 区块链关键技术专利分析(1)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核心构成要素,是由事件驱动的、具有状态的、运行在可复制的共享区块链数据账本上的计算机程序,能够实现主动或被动的处理数据,接收、储存和发送价值以及控制和管理各类链上智能资产等功能。智能合约有助于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提高数据质量,数据分析机构 Gartner 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智能合约可自动持续进行验证,使数据质量更加可靠可信,到 2023 年采用智能合约预计能将企业的数据质量提高 50。但 Gartner 也同时指出智能合约具有局限性,因为智能合约设置的条款和条件是固定的,一旦写入区块链的数据有误则会产生重大影响,更正成本高,还有法律风险。智能合约领域的全球区块链专利简单同族数量达到 11235 件,申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38请趋势持续增长,显示出智能合约技术正在不断实施和落地,应用趋多的态势,并且从 2016 年开始陆续有智能合约专利获得授权。数据来源:智慧芽图 10 智能合约专利申请及授权趋势智能合约专利申请趋势基本呈现稳步增长态势,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投入研发的企业也逐渐增多,仍处于上升期。智能合约相关的专利布局热点方向包括事务处理、验证、隐私保护、数字签名、资源分配、数据结构和资源转移。智能合约相关的专利布局热点方向包括事务处理、验证、隐私保护、数字签名、资源分配、数据结构和资源转移。从细分领域看,事务处理的热点包括数据处理、传感器、请求调用于查询和管理;隐私保护则侧重消费者和服务器端的安全;数字签名则涉及数字证书、身份验证;数据存储也是智能合约中重要的问题,相关专利数量较多;资源转移则涉及虚拟机、真实性验证、安全验证。在法律方面,智能合约逐渐得到认可。美国亚利桑那州、爱荷华州、佛蒙特州将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纳入法律认可范围,承认区块链记录和认证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但因安全漏洞、程序 bug 等问题引发的法律责任难以判断,解决智能合约安全隐患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智能合约专利布局集中在技术优化完善和安全防御方面。在技术优化方面,专利侧重有效调用源代码、优化编译器、构造抽象语法,更新和调度,执行环境业务智能化;在安全防御方面,漏洞检测的方法和测试用例是热点,且隐私保护、执行环境权限控制、标识符安全等都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39是布局方向。智能合约面临的升级和更新也存在较多专利申请,解决方案包括以联盟节点内广播和表决形式决定是否升级、基于联邦学习模型更新参数、基于安全漏洞模型库检测更新架构以决定是否升级、基于灰度验证业务链检测判决是否更新等。(2)共识算法)共识算法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系统,与传统的中心化账本系统相比,具有完全公开、不可篡改、防止多重支付等优点,并且不依赖于任何的可信第三方。但是,由于 P2P 网络下存在较高的网络延迟,各个节点所观察到的事务先后顺序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机制对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事务的先后顺序进行共识,而共识算法就是用来保证分布式系统一致性的方法。2008 年,中本聪发表的比特币创世论文催生了基于区块链的共识算法研究。随着比特币于 2014 年快速进入公众视野,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区块链技术,共识算法也因此进入快速发展、百花齐放的时期。截至目前,共识算法领域的全球区块链专利简单同族数量达到6300 余件。数据来源:智慧芽图 11 共识算法专利申请及授权趋势从专利申请趋势来看,2018 年共识算法专利申请量有一个跃升。从专利申请趋势来看,2018 年共识算法专利申请量有一个跃升。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40虽然 2018 年加密数字货币价格持续下滑,但区块链技术却被越来越多的公司应用,世界各国对区块链的监管政策也趋于明朗,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众多国家纷纷出台了针对加密货币与区块链技术的监管政策,进一步保障了区块链核心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传统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大多应用于相对可信的联盟链和私有链,如实用拜占庭容错(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PBFT)、一致性共识算法(RAFT);而面向比特币、以太坊等公有链环境则诞生了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PoW)、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PoS)等一系列新的拜占庭容错类共识算法。比特币采用了 PoW 共识算法来保证比特币网络分布式记账的一致性,这也是最早、最安全可靠的公有链共识算法,PoW 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布式节点的算力竞争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共识的安全性。比特币系统的各节点(即矿工)基于各自的计算机算力相互竞争来共同解决一个求解复杂但是验证容易的 SHA256 数学难题(即挖矿),最快解决该难题的节点将获得下一区块的记账权和系统自动生成的比特币奖励。PoW 共识在比特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其近乎完美地整合了比特币系统的货币发行、流通和市场交换等功能,并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去中心性。然而,PoW 共识同时存在着显著的缺陷,其强大算力造成的资源浪费(主要是电力消耗)历来为人们所诟病,而且长达 10 分钟的交易确认时间使其相对不适合小额交易的商业应用。因此无论哪一种共识算法,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在处理实际应用的时候各有优劣。到底选择哪种或者多种结合的共识算法,主要取决于网络和数据处理能力等多个方面,以及区块链的中心化程度和算力分布情况等方面的因素。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41数据来源:智慧芽图 12 主流共识算法专利申请趋势从各主流共识算法的专利申请量来看,加密数字货币采用的 PoW和 PoS 专利申请量相当,随着加密数字货币的普及和区块链技术发展,稳步攀升。而传统一致性算法 PBFT 和 RAFT 则在 2019 年之后,逐步超越 PoW 和 PoS。RAFT 是斯坦福大学的迭戈翁伽罗(Diego Ongaro)和约翰奥斯特豪特(John Ousterhout)于 2013 年提出,其初衷是为设计一种比 Paxos 更易于理解和实现的共识算法,目前 RAFT 已经在多个主流的开源语言中得以实现,也使其相关研究得以推广。近年来共识算法研究发展较快,区块链共识算法的未来研究趋势将主要侧重于区块链共识算法性能评估、共识算法-激励机制的适配优化、以及新型区块链结构下的共识创新三个方面。(3)加密算法)加密算法1976 年,Diffie 和 Hellman 两位密码学的大师发表了论文密码学的新方向,论文覆盖了未来几十年密码学所有的新的进展领域,包括非对称加密、哈希等一些手段,奠定了迄今为止整个密码学的发展方向,也对区块链的技术和比特币的诞生起到决定性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加密算法,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将无法实现。区块链的发展,也对加密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截止目前,加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42密算法领域的全球区块链专利简单同族数量达到 1800 余件。数据来源:智慧芽图 13 加密算法专利申请与授权趋势加密算法专利申请趋势基本呈现稳步增长态势,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投入加密算法研发的企业也逐渐增多,仍处于上升期。随着对加密强度需求的不断提高,加密算法也越来越多,常见的加密算法可以分成三类,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哈希算法。随着对加密强度需求的不断提高,加密算法也越来越多,常见的加密算法可以分成三类,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哈希算法。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主要是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否相同来区分,哈希算法则是单向加密,用户可以通过哈希算法对目标信息生成一段特定长度的唯一的哈希值,却不能通过这个哈希值重新获得目标信息。数据来源:智慧芽图 14 加密算法主要技术申请趋势哈希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SHA)是区块链数据加密应用最多、最常规的算法之一,由美国国家安全局研发。哈希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SHA)是区块链数据加密应用最多、最常规的算法之一,由美国国家安全局研发。使用哈希算法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43输入任意长度字符串会输出固定长度字符串的哈希值。哈希算法要达到密码学安全的需要满足三个特性:1)碰撞阻力,是指对于两个不同的输入,必须产生两个不同的输出;2)隐秘性,也被称为不可逆性,即通过哈希值无法反推计算出输出值;3)谜题友好,这个特性可以理解为,谜题是公平友好的,即通过哈希值如果想要计算出输出值,那就必须暴力枚举,不断的尝试才能做到,并且没有比这更好的办 法,没 有 捷 径。最 常 用 于 加 密 的 哈 希 算 法 是 MD5(MD5Message-Digest Algorithm,MD5 消息摘要算法)和 SHA(Secure HashAlgorithm,安全散列算法)。同态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HE)是一类具有特殊自然属性的加密方法,同态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HE)是一类具有特殊自然属性的加密方法,此概念是 Rivest 等人在 20 世纪 70 年代首先提出的,与一般加密算法相比,同态加密除了能实现基本的加密操作之外,还能实现密文间的多种计算功能,即先计算后解密可等价于先解密后计算。这个特性对于保护信息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同态加密技术可以先对多个密文进行计算之后再解密,不必对每一个密文解密而花费高昂的计算代价;利用同态加密技术可以实现无密钥方对密文的计算,密文计算无须经过密钥方,既可以减少通信代价,又可以转移计算任务,由此可平衡各方的计算代价;利用同态加密技术可以实现让解密方只能获知最后的结果,而无法获得每一个密文的消息,可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目前同态加密已经发展出各种半同态加密和全同态加密算法,因其通信量小、通信轮数少的特点,已在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存在数据隐私计算需求的场景落地应用。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ZKP),指的是证明者能够在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信息的情况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是正确的。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ZKP),指的是证明者能够在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信息的情况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是正确的。1985 年,Silvio Micali 和 Charles Rackoff 发表的“The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44Knowledge Complexity of Interactive Proof-System”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零知识证明的概念。在区块链领域中,交易的隐私保护和交易的多方验证、共识之间的矛盾,正是零知识证明技术要解决的问题。Zcash 是首个使用零知识证明机制的区块链系统,能够提供完全的支付保密性,使用公有区块链来维护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Zcash 交易的时候自动隐藏区块链上所有交易的发送者、接受者以及数额,只有拥有查看密钥的人才能看到交易的内容,用户具有完全的控制权,可以自行选择向其他任何一个人提供查看的密钥。新技术的应用和计算能力的提升必将对密码学带来挑战,量子密码、DNA 密码等可以应对新的计算能力和新的计算模式带来的巨大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深度应用,密码技术的研究也呈现出网络化、分布式发展趋势,并诱发新技术和应用模式的出现。(4)隐私计算)隐私计算2015 年开始,大数据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数据作为新一代生产要素的核心地位正在成为普遍共识,随之而来,数据安全、数据隐私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中竞争和合作的关键议题。2020 年出台的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此后,深圳、北京、广东等地相继发文,规划设立交易场所进行大数据交易。要进行数据交易要着力破解制约要素市场化的主要矛盾,如数据开放共享和安全保护、数据确权、隐私安全等瓶颈制约,隐私计算技术是解决数据开放安全问题的重要突破口。隐私计算是面向隐私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具体是指在处理视频、音频、图像、图形、文字、数值、泛在网络行为信息流等信息时,对所涉及的隐私信息进行描述、度量、评价和融合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45等操作,形成一套符号化、公式化且具有量化评价标准的隐私计算理论、算法及应用技术,支持多系统融合的隐私信息保护。隐私计算涵盖了信息所有者、信息转发者、信息接收者在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发布(含交换)、销毁等全生命周期过程的所有计算操作,是隐私信息的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分离时隐私信息描述、度量、保护、效果评估、延伸控制、隐私泄漏收益损失比、隐私分析复杂性等方面的可计算模型与公理化系统。截至目前,隐私计算领域的全球区块链专利简单同族数量达到 5000 余件。数据来源:智慧芽图 15 隐私计算专利申请及授权趋势从隐私计算的专利申请趋势来看,在 2018 年的专利申请量激增,此后专利申请量平稳增长。从隐私计算的专利申请趋势来看,在 2018 年的专利申请量激增,此后专利申请量平稳增长。主要由于自 2018 年开始,隐私计算的技术和产品成熟度迅速提升,在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数据安全流通需求快速迸发的推动下,隐私计算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从隐私计算技术生命曲线来看,其历年申请人和申请量均持续稳步增长,仍处于上升期。进一步研究专利申请人发现,隐私计算申请人以互联网、银行/金融和人工智能企业为主。隐私计算融合多种技术,目前正逐步走向成熟。隐私计算融合多种技术,目前正逐步走向成熟。隐私计算交叉融合了密码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硬件等多种技术,形成了三大隐私计算方向:多方安全计算(Mutli-Party Computation,MPC)、联邦学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46习(Federated Learning,FL)、可信计算环境(Trusted ExecutionEnvironment,TEE)。数据来源:智慧芽图 16 隐私计算三种主要技术申请趋势多方安全计算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于 1982 年通过提出和解答百万富翁问题而创立。多方安全计算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于 1982 年通过提出和解答百万富翁问题而创立。该技术在无可信第三方情况下,多个参与方共同计算一个目标函数,其中每一方只得到自己的结果,无法获得其他方的输入数据。该技术可以使用通用硬件架构,核心在于密码学技术,实现多方在各自数据保密下,数据进行融合计算,达到数据“可用而不可见”。联邦学习保证在本地数据不出库的情况下,通过对中间加密数据的流程和处理来完成多方联合的机器学习训练。联邦学习保证在本地数据不出库的情况下,通过对中间加密数据的流程和处理来完成多方联合的机器学习训练。该技术也是基于通用硬件,解决了数据拥有方,在进行 AI 训练时,数据可能泄露的问题。联邦学习实现了“数据不动模型动”。可信执行环境通过软硬件技术,在 CPU 中构建了一个安全区域,保证内部加载的数据和程序在机密性和完整性上得到保护。可信执行环境通过软硬件技术,在 CPU 中构建了一个安全区域,保证内部加载的数据和程序在机密性和完整性上得到保护。目前,主流的通用计算芯片厂商均有发布 TEE 方案,如海外的 Intel 的 SGX、AMD 的 SEV、ARM 的 TrustZone;国内的兆芯的 ZX-TCT、海光的 CSV、基于 ARM 的飞腾和鲲鹏也有 TrustZone。TEE 技术主要是底层需要可信硬件,同样也需要对数据的加密和验证。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47由于技术路径的不同,三大隐私计算方向各有优劣,均有其适用的场景。由于技术路径的不同,三大隐私计算方向各有优劣,均有其适用的场景。多方安全计算技术不依赖硬件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但是仅支持一些相对简单的运算逻辑;联邦学习技术则可以解决复杂的算法建模问题,但是性能存在一定瓶颈;可信执行环境技术具备更好的性能和算法适用性,但是对硬件有一定依赖。2020 年 11 月,Gartner 发布了企业机构在 2021 年需要深挖的重要战略科技趋势,其中就包括隐私增强计算。文章中提出,随着全球数据保护法规的成熟,各地区首席信息官所面临的隐私和违规风险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不同于常见的静态数据安全控制,隐私增强计算可在确保保密性或隐私的同时,保护正在使用的数据。2021 年 7 月,Gartner 发布的隐私计算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指出,在 2023 年底之前,全球 80%以上的公司将面临至少一项以隐私为重点的数据保护法规。到 2024 年,隐私驱动的数据保护和合规技术支出将在全球突破 150亿美元以上,即达到千亿人民币以上,到 2025 年,60%的大型组织将在分析、商业智能或云计算中使用一种或多种隐私增强的计算技术。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48四、区块链产业图谱当前全球区块链相关产业链已初步构建完成,包括技术服务层、平台服务层、应用拓展层、生态服务层等层级,同时区块链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丰富了区块链产业的发展维度。因各国监管政策不同,国内外区块链产业发展出现差异,目前国外以区块链公链为主,国内以区块链联盟链为主,中国在区块链技术层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在应用层面具有场景丰富的优势,在 NFT、Web3.0 等区块链相关的前沿应用领域,国内监管与企业实践处于探索阶段。4.1 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总览本报告将区块链产业划分为技术服务层、平台服务层、应用拓展层和生态服务层共四个层级。图 17 区块链产业图谱框架技术服务层技术服务层包括区块链基础设施/底层架构、底层技术平台和技术引擎三部分。区块链基础设施/底层架构区块链基础设施/底层架构提供区块链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运行环境,是区块链系统的基础支撑;底层技术平台底层技术平台是指提供区块链底层开发平台技术的服务商;技术引擎技术引擎主要指提供区块链底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49层技术核心功能的各类技术服务商。技术引擎核心功能涵盖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密码学技术、分片技术、安全机制、隐私计算等。平台服务层平台服务层是指各类区块链解决方案提供商。解决方案主要基于区块链核心技术模块形成的二次开发软件框架,用户在开发平台上可以进行行业适配性的区块链产品开发,包括 BaaS、数字身份、跨链、预言机等。应用拓展层应用拓展层是指提供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多样化场景应用的服务商。应用涵盖所有区块链技术落地场景,包括在垂直行业领域的应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及融合其他新兴技术的前沿应用。生态服务层生态服务层是指围绕区块链产业上下游提供相关服务的各类企业和机构。区块链生态服务层是区块链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促进行业发展的产业发展机构、相关行业组织及服务机构。4.2 区块链各生态层发展情况4.2.1 技术服务层4.2.1 技术服务层技术服务层主要涵盖了区块链基础设施/底层架构、底层技术平台、技术引擎三个层面。海外区块链技术发展较早,比特币、以太坊和超级账本 Fabric 等主流区块链底层平台引领全球区块链产业发展,相关的技术服务、衍生应用等发展活跃。国内区块链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星火链网、BSN 等,互联网头部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区块链底层开发平台及相关技术服务。(1)基础设施(1)基础设施区块链基础设施提供区块链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运行环境,是区块链系统的基础支撑。国家层面区块链基础设施属性的网络服务平台,部署节点多、范围广、规模大,获得许可权限的企业可在网络平台上搭建自用网络体国家层面区块链基础设施属性的网络服务平台,部署节点多、范围广、规模大,获得许可权限的企业可在网络平台上搭建自用网络体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50系,以星火链网和 BSN 为主。“星火链网”系,以星火链网和 BSN 为主。“星火链网”以代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业互联网为主要应用场景,以网络标识这一数字化关键资源为突破口,通过构建分布式、多方参与、广泛共识的交互与信任体系,推动区块链的应用发展,实现新基建的引擎作用。“星火链网”采用“主链 子链”的链群架构。主链由超级节点构成(其中部署在海外的超级节点称为国际超级节点),负责链群节点管理、公共数据调度和数字资产锚定;子链包括骨干节点和业务节点,不同业务场景独立设计,可实现数据安全隔离、业务活动可信运行。目前,北京、重庆、武汉、沈阳超级节点已正式上线运行,骨干节点层面目前已覆盖20 余个应用场景。BSN(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区块链服务网络)是由国家信息中心牵头建立的基于联盟链技术和共识信任机制的全球性基础设施网络。BSN 通过降低区块链应用的开发、部署、运维、互通和监管成本,为技术开发和企业应用人员提供公共区块链资源环境,目前 BSN 已经在国内上百个城市建立了公共城市节点。我国各地区加快建设各类区域性区块链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我国各地区加快建设各类区域性区块链基础设施服务平台,相关区块链基础设施主要有长安链、蜀信链、桂链、渝快链等,河北雄安新区、云南昆明、江西等地也在建设地方区块链开放平台。长安链长安链由北京微芯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腾讯、百度和京东等知名高校、企业共同研发,作为区块链开源底层软件平台,包涵区块链核心框架、丰富的组件库和工具集,致力于为用户高效、精准地解决差异化区块链实现需求,构建高性能、高可信、高安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国内首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的应用场景,涵盖供应链金融、碳交易、食品追溯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蜀信链蜀信链由多地政府部门及多家重点企业共同参与建设、部署运行的区块链服务公共基础设施,依托各方高效、稳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51定、安全、充沛的系统资源构建广域的区块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支持业务用户快速、高效的部署区块链应用。目前已接入多家城市公共节点如雅安、绵阳、乐山等,已经为供应链金融、产品溯源、司法存证、版权保护等区块链应用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的服务。苏州梧桐链梧桐链由同济大学联合海航科技、欧冶金融、上海银行、中国银联等企业共同发起,梧桐链平台是主要针对企业、机构的区块链应用场景开发的联盟链区块链系统平台。梧桐链结合广泛的社区经验,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出发,目标成为国内领先的具有知识产权的联盟链平台标准。“桂链”“桂链”(中国-东盟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联合浪潮建设,属于自治区级区块链基础设施,目前已打造“区块链 电子证照”、“区块链 链上自贸”、“区块链 中药材”等一批示范应用场景,面向全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区块链公共服务基础资源,支撑面向不同业务场景的区块链应用创新,赋能中国东盟信息港和数字广西建设。(2)底层技术平台(2)底层技术平台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以搭建自身的技术生态为侧重点,围绕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和应用突破,提升产品的通用性和易用性,扩大生态影响力、开展技术创新及应用拓展。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主要包括Hyperledger Fabric、FISCO BCOS、长安链、Xuperchain、阿里蚂蚁链、趣链、腾讯 TrustSQL、纸贵 Z-ledger、网易天玄、华为链等。国内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在区块链技术的整体布局已取得了一定的积累和技术领先。国内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在区块链技术的整体布局已取得了一定的积累和技术领先。头部企业的区块链产品中既使用成熟的开源开发平台,也使用凝聚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非开源开发平台。也有企业同时布局开源开发平台、非开源开发平台两条赛道,利用开源开发平台扩大和经营生态,而非开源开发平台则作为企业价值经营主体,服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52务于企业核心业务。核心技术自主掌控的开发平台是区块链业务规模化经营的基础。核心技术自主掌控的开发平台是区块链业务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自身原生业务或技术优势不断打磨开发平台的通用性、功能完备性、安全性以及性能指标,另一方面区块链开发平台的技术迭代也可以优先反哺核心业务场景。“福布斯 2022 全球区块链 50 强”中有 7 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 5 家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开发平台,而开源开发平台的 2 家企业(百度、微众)均为开源项目的重点贡献企业,掌握着开发平台的核心技术。表 10“福布斯 2022 全球区块链 50 强”中 7 家中国企业区块链开发平台情况企业名称开发平台开闭源情况开发平台核心技术掌握程度企业名称开发平台开闭源情况开发平台核心技术掌握程度蚂蚁集团蚂蚁链闭源自主研发百度Xuperchain开源开源项目重点贡献企业建行CCB Chain闭源自主研发工行Emperor Seal Chain闭源自主研发平安(壹账通)壹账链 FiMAX闭源自主研发腾讯TrustSQL、ChainMaker闭源开源自主研发开源项目重点贡献企业微众银行FISCO BCOS开源开源项目重点贡献企业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国内企业研发的区块链开发平台在性能、可扩展性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在跨链、隐私保护、信创等技术领域开展了前瞻研发。国内企业研发的区块链开发平台在性能、可扩展性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在跨链、隐私保护、信创等技术领域开展了前瞻研发。国外开源开发平台由于发展较早,在生态影响力及市场占有率方面占优,但在国内合规性和市场推广能力方面,国内企业则更能发挥本土企业优势,而且国内开发平台的产品版本划分设置更符合国内使用实际需求。总体而言,国内企业在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市场待拓展状态。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53表 11 区块链开发平台(多方共建)开发平台名称Hyperledger FabricFISCO BCOS长安链 ChainMakerXuperchain开发平台名称Hyperledger FabricFISCO BCOS长安链 ChainMakerXuperchain管理方Linux Foundation金链盟长安链生态联盟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LicenseApache2.0Apache2.0Apache2.0Apache2.0定位打造不分行业的通用区块链开源框架作为 BCOS 金融版本分支,保留通用性关注金融行业致力于为用户高效、精准地解决差异化区块链实现需求,构建高性能、高可信、高安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致力于创建最快、最通用、最好用的区块链底层技术重点贡献企业IBM、埃森哲、ConsenSys、DTCC、富士康、日立、JP 摩根、华为微众北京微芯研究院、清华、北航、腾讯、百度、京东百度、黑曜石实验室、超级共识典型性能(TPS,组网规模)原生Fabric 2.x 的写吞吐量指标在 2000-3000 TPS 之间1。Fabric节点数量理论上没有限制,但是在实际落地项目中多是个位数节点,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系统整体性能呈下降趋势单链配置下,性能 TPS 可达2 万2。支持分组模式,理论上节点数量不受限制官方宣称超过 10 万 TPS3,在使用通用硬件前提下,有验证得出 TPS 均值在 3000 左右4。理论上可实现上万甚至更多节点同时在线组网。5基于平行链、侧链、链内 DAG 并行技术的逻辑处理单链:8.7 万 TPS(测试环境采用 TDPOS共识,5 节点异步模式,万兆网络,每个节点 64 核 2.4GHZ CPU,NVME SSD 存储。)整体网络:20 万 TPS节点通信基于加密的 P2P 网络,支持广域网超大规模节点,具备全球化部署能力共识机制通过 EOV 模型实现共识,支持Solo、Kafka、Raft 排序机制流水线 PBFT 共识机制支持 Solo,Raft,TBFT,Maxbft,DPoS 五种共识类型支持 TDPoS、PoW、Chained-BFT、授权证明等多种共识机制优势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与现实世界真实交易流程、组织协作相相似,易于支撑企业级业务应用;支持多种通用编程语言FISCO BCOS3.0 版采用微服务模块化架构设计,提升可扩展性;实现合约级并行,提升交易吞吐量;集成WeBank Blockchain Liquid底层技术框架自主可控;拥有高效并行调度算法、高性能可信安全智能合约执行开发平台、流水线共识算法等底层技术,单链交易处理性能世界领基于 XuperModel 技术、大规模节点快速共识技术、AOT 加速的 WASM 虚拟机技术等核心技术,保证超高性能;采用XuperBridge 技术实现可插拔多语言虚拟机,支持丰富的合约开发语言;内置了多1区块链原理及性能优化方案研究报告(以 Hyperledger Fabric 为例),中国移动研究院,2021 年2https:/fisco-bcos-doc.readthedocs.io/zh_CN/release-3.0.0-rc2/docs/introduction.html3https:/WASM 虚拟机;支持构建不同形态的服务及产品模式,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先私钥保护的账号体系,支持权重累计、集合运算等灵活的策略劣势系统中存在中心化因素系统可扩展性弱EOV 模型限制应用场景系统主要还是采用公私钥体系,缺乏链上账户系统未披露未披露应用概况Fabric是目前最受关注和使用最普遍的面向企业级的联盟链平台,作为通用区块链开源框架,Fabric 在农业、版权保护、教育、能源、金融等 41 个行业6均有落地应用已落地应用达数百个,场景覆盖金融、政务、公益、医疗、教育、交通、文化版权、司法存证、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公开信息显示已支撑百余应用场景,括政务、国网绿电、食品安全、医疗等司法、金融、版权保护、政务、溯源等国产化程度不支持国密算法非国产开发平台支持全链路国密算法国产开发平台覆盖国产密码算法、基于国密证书的加密通讯和国产CA证书颁发认证机构支持国密算法国产开发平台表 12 区块链开发平台(企业开发)开发平台名称阿里蚂蚁链趣链 HyperChain腾讯 TrustSQL纸贵 Z-Ledger网易天玄华为链共识机制PBFT、HoneyBadgerBFTPBFT、RFT、NoxBFT支持 BFT-Raft、bft-Raft、t-Raft 算法切换高性能拜占庭容错共识算法,基于 VRF 或者加权轮询方式的多分片共识机制异步流水线 BFT、状态验证 BFT利用TEE可信执行环境的 RaftTEE 流程特点基于并行共识技术,轻松满足金融领域的高频场景应用;提供对 EVM、Native、分片架构,高并发可扩展,支持多层级网络组网模型;支持 Solidity、Java、Go 等合约语言,支持多种 BFT 算法,可根据场景进行配置;支持节点只保存块头和merkle树hash与麒麟等国产化操作系统软件实现互认证;基于分片、DAG 等技术实现平台高性能;传输高安全:抗量子攻击、全链路匿名交易、智能合约代码形式化验证可信RaftTEE共识支撑高吞吐量交易;分层网络管理支撑超大规模节点网络;可6https:/www.hyperledger.org/learn/blockchain-showcase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55开发平台名称阿里蚂蚁链趣链 HyperChain腾讯 TrustSQL纸贵 Z-Ledger网易天玄华为链MYVM、Precompiled合约类型的支持,开发者友好;TEE 安全版提供基于可信执行环境技术(TEE)的通用区块链隐私保护方案自研高性能合约执行开发平台 HVM;支持日均 TB级数据量上链存储;提供预言机服务、TEE 可信执行环境、安全审计等增值服务值的存储;支持兼容EVM 的 solidity 智能合约,可自定义访问策略实现权限控制;支持海量存储层加密,同时支持硬件和软件的密钥证书管理,基于 SGX 的共识算法高性能:支持交易分片、共识分片、账号分片、合约状态分片,通用 DAG状态分析模型,双层分片异步BFT共识算法高可用:支持跨链通信、多链融合,支持 JVM、EVM、LIBRA-VM信智能合约开发平台确保合约安全执行;软硬结合可信跨链中继,打造轻量化易适配跨链系统;SQL 智能合约提升易用性,降低学习成本应用概况政务(政务 GBaaS 平台)、金融、生活(版权保护、医保、电子票据、公益慈善)、零售场景内(溯源、新零售)、通用服务(分布式数字身份、数字化营销、可信电子合同、联合营销、联合风控、物联网设备可信上链)金融(应收账款、知产证券化、KYC 信息共享)、政务(数字身份、电子化证明、资金监管、政务数据治理)、司法(司法存证、电子合同市场监督监管、知识产权保护)、民生(疫苗溯源、摇号公正、房屋租赁)、能源(分布式能源交易)供应链金融(融资、监管)、政务(政务联盟链)、游戏、公益在新基建、智慧政务、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民生应用等百余个客户的生产级场景中稳定运行数字藏品、司法存证链、数字版权、数字身份服务、数字营销政务(长沙望城“无证城市”综合服务平台)、金融(农行深圳分行发布业内首个数字人民币云侧智能合约应用落地)、民生(科芯生态农业农产品管理平台)等加密算法未披露支持全国密未披露支持国密算法支持抗量子支持 ECDSA、国密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56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趋于进行针对性场景优化。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趋于进行针对性场景优化。随着区块链面向特定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持续增长,区块链开发平台将面临高并发、规模化组网、跨链等针对性需求,例如:针对区块链网络规模化发展前提下的多链协同和跨链互联互通,针对安全隐患的智能合约审计、漏洞扫描等安全技术手段应用等。区块链开发平台趋于基础设施化、服务化。区块链开发平台趋于基础设施化、服务化。企业基于自身核心技术及产品构建区块链服务体系,对外提供基于区块链的建设和服务能力。逐步实现与国产化软硬件的互认证。逐步实现与国产化软硬件的互认证。在国产化替代政策要求下,急需能够承载大规模运用落地的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开发平台。(3)区块链引擎(3)区块链引擎区块链引擎主要指提供区块链底层技术核心功能的各类技术服务商。技术核心功能涵盖智能合约、密码学技术、共识机制、可扩展技术、安全机制、隐私计算等。随着区块链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相关技术企业纷纷开始布局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以提升产品性能和场景适应能力。1 1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可以自动化执行预先定义规则的一段计算机程序代码,它能够实现价值的存储、传递、控制和管理,在不依赖第三方的情况下实现合约的自动化执行。智能合约实现了不信任方之间的公平交换,避免一方中断协议。智能合约类型头部效应凸显,依托Hyperledger Fabric 和以太坊的强大生态,Chaincode 合约和 EVM 合约备受欢迎,成为多数联盟链都支持的合约类型,WASM 合约凭借移植性好、加载快、效率高、社区生态好的特点成为区块链合约体系的新宠。在合约语言类型方面,超过 75%的链系统支持多种合约语言,Go 和 Java 依然是当前支持率最高的两种语言。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57海外相关项目主要有海外相关项目主要有 Chainlink、Blockstack、OpenZeppelin(智能合约开发工具)、veritaseum(智能合约体系)等。Chainlink 为智能合约连接链下数据提供的链上模块及其节点网络的底层软件;Blockstack 是一个开源的、开发者友好的生态平台,支持开发者基于它开发去中心化应用和智能合约,同时提供了智能合约语言Clarity。国内企业主要包括国内企业主要包括:Neo(小蚁区块链)、cryptape(杭州秘猿科技)、纸贵科技等。Neo 是一个类似于以太坊的区块链系统,允许成员创建智能合约和分散式应用程序,NeoContract 智能合约体系让开发者能够快速进行智能合约的开发。秘猿科技在 2016 年推出兼容以太坊智能合约的商用智能合约平台 CITA,主要面向企业用户。2 2密码学技术密码学广泛应用于网络信息加解密、身份认证、数字全名,及关于安全电子交易等安全通信标准和网络协议安全性标准中。密码学技术密码学广泛应用于网络信息加解密、身份认证、数字全名,及关于安全电子交易等安全通信标准和网络协议安全性标准中。在基于区块链的交易中,密码学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防止交易数据被篡改,对网络节点进行数字身份认证,通过多重签名实现多人共同管理某个账户的交易,以及使用同态加密技术提高用户隐私安全性等方面。国密支持成为多数联盟链标准配置,国密支持占比逐步提升,据 2020年可信区块链测评结果显示,SM2、SM3、SM4 的支持率分别占比 79%、75%、68%。在密码学上,国密算法逐渐成为联盟链的标准配置,包括适配区块链运用较多的哈希算法、数字签名,到逐步适配国密证书、国密传输协议等完整的全国密技术方案,以此提升系统的安全可控。2020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加速了国内联盟链对国密算法的支持进度,国密支持占比逐步提升,逐渐成为联盟链的标准配置。国际算法由美国安全局发布,是现今最通用的商用算法;国密算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58法由国家密码局发布,包含 SM1 SM2 SM3 SM4 SSF33 算法。国际相关企业主要包括 Fortinet、KnowBe4、Cisco、Splunk、MicroSoft、IBM、Sophos、Palo Alto Networks、McAfee、Broadcom 等。国内相关企业包括众享比特、北京江南天安、北京数盾信息、北京信安世纪、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深圳奥联信息安全、鼎铉密码、格尔软件等密码安全类商用企业。3 3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各个节点达成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各个节点达成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替代了传统应用中保证信任和交易安全的第三方中心机构,能够降低由于各方不信任而产生的第三方信用成本、时间成本和资本耗用。常用的共识机制主要有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PoS(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机制)、DPoS(DelegatedProof of Stake/代理权益证明)、Paxos(基于消息传递的一致性算法)、RAFT(Replicated And Fault Tolerant/管理日志一致性的协议)、PBFT(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等,共识机制既是区块链数据写入的方式,又是防止篡改的手段。7Bitcoin 及其衍生比主要应用 POW 机制,EOS、Bitshares、Steemit主要应用 PoS/DPoS 机制,Hyperledger(超级账本)、TendermintConsensus 等主要应用 PBFT 机制。其他共识机制还包括 Ripple 共识算法、dfinity 共识机制等。2009 年,中本聪将 POW 机制运用于比特币区块链网络中,作为达成全网一致性共识机制。POW 的优点是完全的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账簿,缺点是消耗资源、达成共识周期较长。与POW 相比,POS 可以节能更多的能源,更有效率。2022 年 9 月 15 日下午,以太坊(Ethereum)正式完成了主网和信标链的合并,此次合7参考区块链技术进阶与实战(第 2 版),作者:蔡亮、李启雷、梁秀波,2020 年。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59并改变了以太坊生态的共识机制,使得其从挖矿时代的工作量证明(PoW)机制迈入了质押时代的权益证明(PoS)机制。以太坊官方称,合并完成后,新的 PoS 机制能节约 99.95%的能源使用量。以太坊创始人维塔利克 布特林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以太坊合并后将使全球用电量减少 0.2%。国内企业区块链企业也开展了共识机制的研究,纸贵科技使用自研 Apollo 共识算法;趣链科技 BitXHub 跨链技术平台,可接入不同种类的共识算法;布比科技 BubiChain 支持多种共识算法,具备可插拔属性;云象私有链应用 PBFT 算法等。4 4可扩展技术可扩展技术是进一步扩展区块链服务能力的相关技术。可扩展技术可扩展技术是进一步扩展区块链服务能力的相关技术。随着区块链应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行业对区块链的要求逐渐攀升。行业需求的变化,催生了一系列扩展技术为链系统进行优化,具体包括可扩展性、互操作性、协同治理、安全隐私等。常见的可扩展性技术包括分片机制、闪电网络、状态通道、以及 DAG(有向无环图)共识。可扩展技术主要是公链领域扩容方案,以国外项目为主。可扩展技术主要是公链领域扩容方案,以国外项目为主。区块链分片技术是将公链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划分为不同分组,将公链中的任务分配到不同分片,以提升区块链性能。分片是区块链扩容的链上解决方案之一,目前市场的众多项目均采用了分片技术,国际上分片项目主要有 Ethereum、Zilliqa、QuarkCahin 等。状态通道是网络参与者之间的双向通信通道,帮助在区块链之外进行交易,包括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雷电网络(Raiden)、赛勒网络(Celer Network)等。DAG(有向无环图)是可扩展解决方案,在 DAG 中,每笔交易都能与多笔交易相连,Iota、Nano 和 COTI 都是基于 DAG 技术的加密项目。国内相关企业主要有华为云、布比科技等。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605 5安全机制安全机制区块链采用现代密码学中的哈希算法、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算法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篡改性等安全特性。区块链的安全机制不是一个单一的机制,而是一组机制的有机结合,包括共识机制、去信任机制、防篡改机制、共监管机制、可追溯机制等。共识机制是区块链安全机制的基础,去信任机制是区块链安全机制的最大创新点,防篡改机制是区块链安全机制的根本保障,共监管机制是区块链安全机制的表现形式,可追溯机制是区块链安全机制的核心。国际上安全机制相关企业主要有,Palo Alto Networks、Fortinet、Crowdstrike、IBM 等。国内相关安全企业主要为三六零安全、启明星辰、深信服、绿盟科技、奇安信等,区块链安全领域企业主要为腾讯云、成都链安、众享比特、慢雾科技、派盾科技PeckShield(由前 360 首席科学家蒋旭宪于 2018 年创立)、BlockSec、Annchain、Onchain、linktime(灵钛科技)、复杂美()等。6 6隐私计算隐私计算隐私计算是在在充分保护数据和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的一系列信息技术,保障数据在流通与融合过程中“可见不可用”,进而实现数据价值的转化和释放。隐私计算技术主要通过安全多方计算技术(MPC)、可信执行环境(TEE)、联邦学习(FL)这三类技术实现隐私数据的安全共享。国际区块链隐私计算领域企业,除微软、谷歌、英特尔头部企业,还有 Hyperledger Ursa、Zcash、Qedit、Oasis Labs、Partisia、Privitar、Sharemind、Duality Technologies、Dash 等。国内区块链隐私计算相关企业包括蚂蚁链、腾讯云、杭州宇链科技、杭州趣链科技、北京八分量、深圳矩阵元等,蚂蚁链在 2021 年的杭州云栖大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61会上推出数据隐私协作平台 FAIR。4.2.2 平台服务层4.2.2 平台服务层平台服务层是指各类区块链解决方案提供商。解决方案主要基于区块链核心技术模块形成的二次开发软件框架,用户在开发平台上可以进行行业适配性的区块链产品开发,包括 BaaS、数字身份、跨链、预言机等。(1)区块链即服务平台 BaaS我国区块链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纵向一体化、生态化发展趋势明显。)区块链即服务平台 BaaS我国区块链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纵向一体化、生态化发展趋势明显。以联盟链为主的产业结构趋于稳定,围绕其打造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逐步成型,基础设施、平台服务、应用拓展及生态服务四大板块定位明确。据 IDC2021 年中国区块链 BaaS 市场份额报告,中国产业区块链发展体现为企业先做通用平台再做垂直应用的模式,大型通用平台建设阶段已经走向中后期,需求牵引并反哺通用平台的业务趋势开始体现。从 BaaS 服务的行业应用角度看,服务于政府行业的 BaaS 平台在全行业的占比超过 40%;金融机构部署区块链能够获得更为清晰的 ROI,BaaS 收入在全行业占比达到 20%;相比之下,制造业、零售批发、交通、能源行业在 BaaS 本身的建设需求稍显缺乏,后续产业政策的出台为垂直应用项目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BaaS 市场活跃,各大企业竞相布局。BaaS 市场活跃,各大企业竞相布局。国内 BaaS 提供商呈百花齐放的态势,一方面是以蚂蚁、腾讯、华为、浪潮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特别是云服务商凭借广泛分布的计算设施、扎实的技术产品、雄厚的市场渠道,在竞争中显现出显著优势,占据市场较大份额;另一方面,独立区块链技术提供商、行业公司的差异化竞争力也开始凸显,中小型公司在满足区块链业务基本需求层面也有活跃表现。目前区块链主要应用领域为政务、金融等领域,存证、溯源等应用方向较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62为普遍。表 13 国内企业开发的 BaaS 平台介绍机构/企业采用开源平台自主开发项目对外区块链服务典型解决方案机构/企业采用开源平台自主开发项目对外区块链服务典型解决方案Huawei 华为Fabric华为云 BCS华为云 BCS供应链溯源、众筹认证Tencent腾讯Fabric腾讯TrustSQL腾讯云 TBaaS供应链金融、电子票据Albaba 阿里蚂蚁金服Fabric/Ethereum蚂蚁区块链阿里云 BaaS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电子票据Baidu 百度Fabric/EthereumXuperChainXuperEngine 开发平台版权溯源TBaaS泰尔英福Fabric/TChain星火链网星火链网供应链金融、防伪溯源、存证确权PINGAN 平安Fabric壹账链 FiMAX平安 FMAXBNaaS跨境贸易融资、资产证券化、物联网数据上链WANXIANG 万向Ethereum万向区块链PlatONE万向区块链平台供应链金融、物流监控JD 京东Fabric智臻链JDChain京东 BaaS物流追溯、信贷风控Thunder迅雷Fabric/Corda迅雷链ThunderChain迅雷链开放平台电商平台、防伪溯源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各大企业相继推出硬件加速器,行业焦点转向场景优化。各大企业相继推出硬件加速器,行业焦点转向场景优化。目前BaaS 以联盟链为主要方向,联盟链主要服务于企业级应用,关注重点在节点管控、监管合规、性能、安全等方面。据中国信通院可信区块链性能评测显示,2021 年参测区块链产品平均 CTPS(每秒钟确认上链交易数)已达 35531,远超比特币、以太坊等公链系统的性能水平,但高压力场景下,链上交易成功率普遍下降,系统稳定性和容错性进一步降低,对区块链系统的可用性造成影响。蚂蚁链、长安链、万向链、星火链网相继推出区块链节点硬件加速器,通过软硬件深度融合,提高节点计算性能。在技术层面,密码算法、对等网络、共识机制、智能合约、数据存储等核心技术进展相对缓慢,运维管理、安全防护、跨链互通等扩展技术发展较快。在技术层面,密码算法、对等网络、共识机制、智能合约、数据存储等核心技术进展相对缓慢,运维管理、安全防护、跨链互通等扩展技术发展较快。例如,蚂蚁、腾讯、华为、TBaaS、趣链等主流 BaaS平台现已具有多引擎支持、多模式部署、多节点统一管理等能力。与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63其他信息技术融合趋势明显,行业焦点逐步从核心技术攻关到面向场景优化为主。部分厂商解决了底层链解耦问题和跨链问题。部分厂商解决了底层链解耦问题和跨链问题。应用层互操作方面,部分 BaaS 厂商通过 Restful、RPC 等方式初步实现了上层应用与不同底层链的解耦问题;链间互操作方面,据 2020 可信区块链测试情况观察,已有 46%链系统提供了跨链方案,中继链技术路线占比最高,代表性项目包括 WeCross、TBaaS、BitXHub、ODATS、HyperledgerCactus 等,以上跨链项目均已实现对 Fabric 的跨链互通;链下数据互操作方面,TEE(Trust Execution Environment,可信执行环境)、Oracle(预言机)、SMPC(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安全多方计算)等数据安全交互技术得到初步应用。国内 BaaS 市场集中度高,头部厂商各有优势。国内 BaaS 市场集中度高,头部厂商各有优势。构建 BaaS 平台对技术提供商的资金、人力、技术投入有持续性的要求。因此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据 IDC2021 年中国区块链 BaaS 市场份额报告,互联网科技公司与云厂商仍然是中国 BaaS 市场的主要技术提供商,前四名头部厂商市场份额为 59.0%。头部厂商各有优势,蚂蚁链 BaaS平台大力拓展政务及金融业务,在浙江、江西、河南、海南多地形成根据地。同时,蚂蚁链以创新驱动,在物流航港、工业汽车、IP 文化产业等创新场景实现突破,反哺底层 BaaS 平台业务增长,以 24.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腾讯云区块链市场份额为 16.2%,排名第二,较 2020 年实现较快增长。华为依托其强大的政务云以及产业云背景,立足云资源优势以及产业合作伙伴能力,迅速发展政府、金融、互联网、制造业、能源业客户,2021 年市场份额为 11.5%,位列第三。浪潮深入研究区块链、标识解析、SM9 标识密码多项技术的融合创新,深耕“区块链 工业互联网”以及“城市区块链公共服务“两大场景,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64取得 6.9%的市场份额。趣链科技、百度智能云也在 BaaS 市场中取得了一定的份额。(2)数字身份我国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网络可信身份体系的建设,积极探索基于可信身份的数字身份发展。)数字身份我国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网络可信身份体系的建设,积极探索基于可信身份的数字身份发展。公安部一所承建的 CTID 可信数字身份是在真实身份核验的基础上,经加密及脱敏处理,由权威机构签发,用于网络空间中证明网络用户的电子文件,与居民法定证件信息具有对应关系,实现了端到端的全流程可信认证,符合网络身份的三级认证体系。公安部三所建立的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实名身份认证体系eID 是依据电子签名法,以国产自主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身份认证技术,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识别自然人主体,也可用于线下身份认证。微众银行发布 WeIdentity是一套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多中心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分布式实体身份标识及管理、可信数据交换协议等一系列的基础层与应用接口,实现实体对象数据的安全授权与交换。泰尔英福打造的有象账户是将分布式数字身份与数据共享交换相融合的新型数字身份,打通新型数据要素流通协议,提供账户化身份和数据的管理服务,赋予用户身份自主管理、数据授权及可信共享等权利。联核云是中国移动、世纪乾金和火币中国基于联盟链推出的区块链数字身份项目,其主要利用了中国移动的用户身份信息库,推出多样的数字身份核验终端,为商家提供基于核验终端的分布式网络资源和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身份验证和授权。分布式数字身份(DID,Decentralized Identity)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新一代数字身份系统,为了强化隐私保护、安全性,DID成为社会治理智慧化转型的新型解决方案。分布式数字身份(DID,Decentralized Identity)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新一代数字身份系统,为了强化隐私保护、安全性,DID成为社会治理智慧化转型的新型解决方案。DID 被认为是通往 Web3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65的身份。万维网联盟(W3C)将去中心化标识符定义为一种可验证的去中心化数字身份形式,可以为任何实体创建 DID,包括组织、个人甚至设备。多年来,去中心化身份运动一直在取得进展,国内外知名组织引领发展趋势。多年来,去中心化身份运动一直在取得进展,国内外知名组织引领发展趋势。微软、Hyperledger 和去中心化身份基金会(DIF)是目前业内最知名的公司之一。微软在 2014 年发布 Azure ActiveDirectory,该服务支持采用分散式标识符和可验证凭据。Hyperledger Indy 是一个专门用于去中心化身份管理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平台。去中心化身份基金会(DIF)致力于为去中心化身份创建一个可互操作的系统,成员已经包括 IBM、微软、NEC、埃森哲、超级账本、R3、以太坊企业联盟、金融机构 MasterCard、微众等 70 余家知名企业。2020 年 6 月,分布式数字身份产业联盟(DID-Alliance,简称DIDA)正式成立,DIDA 由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还包括百度、国家金融 IC 卡安全检测中心、杭州城市大脑有限公司、杭州银行、京东数科、浦发银行、奇安信、山东区块链研究院、腾讯云、微众银行、西安大数据、溪塔科技、亿联银行、中国电信研究院、中国银联电子支付研究院 15 家机构。2022 年3 月,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与市联合征信有限公司启动了区域性股权市场 DID 分布式数字身份建设试点工作,基于梧桐链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率先在区域性股权市场上线应用 DID 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解决数据授权采集,融合使用的问题。(3)跨链)跨链当前区块链应用和底层技术平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但主流区块链应用中的每条链大多仍是一个独立的、垂直的封闭体系。在业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66务形式日益复杂的商业应用场景下,链与链之间缺乏统一的互联互通机制,这极大限制了区块链上数字资产价值的流动性,跨链势在必行。跨链指的是通过连接相对独立的区块链系统,实现不同账本的可信互操作。跨链指的是通过连接相对独立的区块链系统,实现不同账本的可信互操作。跨链依据其交换内容的不同可以大体分为数字资产交换和信息交换。在数字资产交换方面,当前资产交换主要依靠中心化的交易所来完成,中心化的交换方式既不安全、规则也不透明,业界也出现了去中心化的资产交换方式如 Uniswap、Curve、SushiSwap 等,但是当前的去中心化资产交易多数只能实现同一个区块链上不同合约资产的交换,对跨链数字资产去中心化交换仍不完善。信息交换涉及链与链之间的数据同步和相应的跨链调用,实现更为复杂,目前各个区块链应用之间互通壁垒极高,无法有效地进行跨链信息共享。此外,区块链技术在单链架构下本身存在着性能差、容量不足等问题。此外,区块链技术在单链架构下本身存在着性能差、容量不足等问题。单链受限于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的权衡,难以支撑高交易吞吐量低延迟的商业场景应用。此外,随着区块链运行时间的增长,其存储容量也将逐渐增长,且这种数据增长的速度甚至会超过单链存储介质的容量上限。通过跨链技术实现多链协作的多层多链体系架构是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的可取之道。针对跨链难题,行业头部企业纷纷投入研究实践,并形成了一系列项目方案。针对跨链难题,行业头部企业纷纷投入研究实践,并形成了一系列项目方案。如 WeCross、BiXHub、ODATs、Cactus、Cosmos、Polkadot(波卡)等跨链项目。跨链互通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公证人机制、侧链/中继链、哈希时间锁定、分布式私钥控制等。国内的跨链项目如Wanchain(万维链)、趣链(BitXHub 跨链平台)、微众(Wecross跨链平台)、百度(BCP 可信跨链平台)、泰尔英福(TelCross)等。Wanchain(万维链)主打跨链交易,专注于资产的跨链交易,通过通用的跨链协议,和记录跨链交易、链内交易的分布式账本,Wanchain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67使任何机构和个人都能低成本接入系统中。泰尔英福 TelCross 实现了异构链适配、交易验证、跨链事务。(4)预言机区块链外信息写入区块链内的机制,一般被称为预言机(oraclemechanism)。)预言机区块链外信息写入区块链内的机制,一般被称为预言机(oraclemechanism)。区块链是一个确定的、封闭的系统,无法主动获取链外的数据。预言机便是区块链智能合约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接口,是区块链与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预言机有多种应用场景,将会极大连接链上数字世界与链下物理世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为我们跟踪链上数据和行为提供可信基础。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为我们跟踪链上数据和行为提供可信基础。所有需要与链外数据交互的非中心化应用都需要借助预言机,预言机可为智能合约提供可靠的外部数据,其核心价值是在可信的基础上,使区块链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物联网/硬件预言机物联网/硬件预言机是具备具体形态的物理设备物联网/硬件预言机物联网/硬件预言机是具备具体形态的物理设备,在物联网中被广泛采用,可通过电子传感器和数据收集器等,将物理事件转换为数字值,传送至区块链。各类物联网设备都可以被当作为硬件预言机。借助物联网和硬件预言机,可实现大规模、多元化数据的采集和输入,使得区块链可以与物理世界打通。区块链作为一门核心技术,关键价值在于为多方参与者构建一种信任机制,但从技术角度出发,区块链仅能保证链上数据的难以篡改,并未对链下数据上链提供可信保障。物联网和硬件预言机的引入,可以使得数据从采集侧直接接入区块链,其中链下数据以交易的形式上传到区块链,并经过节点共识计算后,被区块链永久存储的过程,其中链下数据即物理世界中未被区块链存储的数据保证数据从采集侧即为可信数据。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68硬件预言机和区块链的结合,可以实现可信数据为基础的、从数据生产到储存交换到计算赋能都嵌入可信技术、最终实现可信数据资产化的数据要素价值闭环的系统架构。可打通数据收集-储存-交换-赋能-应用等各个环节,使数据具有主权唯一、不可篡改、隐私保护等特征,并具备较好的辅助决策技术,为数据要素更好的应用赋能。软件预言机针对广泛的线上数据,软件预言机可通过 API 从第三方经营者和网站获得数据,作为智能合约的输入数据,向智能合约提供最新的信息。软件预言机针对广泛的线上数据,软件预言机可通过 API 从第三方经营者和网站获得数据,作为智能合约的输入数据,向智能合约提供最新的信息。软件预言机可通过互联网获得海量的、实时的、不同行业的、不同纬度的数据,进一步挖掘和释放数据潜能。面对纷繁复杂的智能合约数据需求,预言机是数据生产要素的引入的重要工具。实际应用设计预言机时,需要着重加以考虑信息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获得性(Availability)等问题。预言机作为链上提供可信数据的工具,是链预言机作为链上提供可信数据的工具,是链接区块链和现实世界的桥梁。接区块链和现实世界的桥梁。预言机也开启了模块化的服务,为协议提供与链下世界交互的各种模块,帮助协议集成其他协议的模块,并将协议自身的模块与其他协议共享,最终这些协议都会使用预言机,以实现数据资产的进一步价值裂变。而在数据引入方面,预言机被认为是非常关键的组件,在数据确权,身份认证及刺激商业场景及业务创新爆发、加快数字孪生的建设速度。目前,海外主要预言机项目包括Chainlink、Oraclize、DOS Network、Banksea、Abacus、Upshot、ZWS 预言机等,国内主要有微众银行的 Truora 预言机等。2021 年,微众银行研发了一套联盟链可信预言机解决方案 Truora,让链上逻辑依赖链下可信数据的应用场景得以实现。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694.2.3 应用拓展层4.2.3 应用拓展层区块链技术的持续优化推动其商用性能不断提高,日趋完善的技术为场景应用的落地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区块链应用领域逐步深化、场景更加多元。根据服务对象及产生价值不同,区块链应用拓展层可分为行业应用、公共服务和前沿应用,其中行业应用侧重于区块链创造经济价值、降本增效,主要包括金融、能源、工业、版权、物流、文娱等垂直行业领域;公共服务侧重于社会效益、社会治理,主要包括政务服务、社会公益、人社、司法、教育、医疗等领域;前沿应用主要包括元宇宙、Web3.0 等领域。(1)行业应用)行业应用1 1区块链区块链 供应链金融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金融 产业 生态的新型模式,旨在依托区块链技术构建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供应链金融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金融 产业 生态的新型模式,旨在依托区块链技术构建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该金融模式表现为,有融资需求的核心企业将上下游厂商的物流、资金流等核心数据上链存证,形成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数字凭证,经金融机构根据评估后给出授信额度,利用智能合约实现放款与资金追溯,实现风控审核、签署融资合同、应收账款确认等资产形成全流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其应用特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集体维护数据,解决信息不对称。其一,集体维护数据,解决信息不对称。通过去中心化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公司和物流仓库都作为供应链上的节点同步数据,参与者之间可以共享业务流程,打破数据孤岛。其二,确保贸易真实,传递核心企业信任。其二,确保贸易真实,传递核心企业信任。区块链技术重组了信用系统,拆解核心企业信用,通过共享账本传递至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及经销商,让核心企业在整体供应链融资的比重下降,在业务链上提供丰富的金融服务。其三,借助智能合约,实现资金自动结算。其三,借助智能合约,实现资金自动结算。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可以实现履约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70条件、履约方式、履约账期、履约金额的上链和智能化设置,并对接付款方对应的金融机构,实现应收账款逐层自动结算。国内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企业主要以互联网科技公司、区块链初创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为主。国内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企业主要以互联网科技公司、区块链初创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为主。互联网科技公司业务布局广,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业务更加全面,比如蚂蚁、京东、腾讯等科技巨头自主研发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优化自身产品服务。区块链初创企业更精准化的投入区块链应用场景,系统设计更聚焦,比如趣链科技、纸贵科技、泰尔英福、众享比特、旺联科技、分布科技、零数科技等区块链创业企业以技术服务商角色切入供应链金融行业,提供行业解决方案,贡献研发能力。传统金融机构具备供应链金融开展的天然业务场景,在供应链金融运营以及资金流上具备明显优势,比如平安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区块链技术研发,优化自有融资业务。国外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供应链金融场景的企业以大企业为主,国外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供应链金融场景的企业以大企业为主,比如沃尔玛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供应商融资计划中,VISA 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去中心化的金融数据共享系统。2 2区块链区块链 溯源溯源一直被认为是区块链行业最先落地的一批应用场景之一。溯源溯源一直被认为是区块链行业最先落地的一批应用场景之一。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在生产厂商、经销商、物流商、零售商、政府监管机构、检测机构等主体建立网络节点,借助物联网技术提升赋码与信息采集效率,将产品的原料、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零售等信息存储在区块链网络当中,信息上链后会自动同步到各方节点当中,无法单方面篡改,进而建立起一套数字可信体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溯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溯源应用,呈现三个特征。其一,区块链溯源应用模式更加明确。其一,区块链溯源应用模式更加明确。以互联网巨头、商业巨头的“ 区块链”模式和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71新兴区块链创业公司的“区块链 ”模式为主。其二,区块链溯源应用场景迅速扩展。其二,区块链溯源应用场景迅速扩展。从实物到数据、从普通商品到高端商品,企业在各自行业领域内结合自身研究与业务,纷纷开展相关应用场景的落地实践。其三,区块链溯源应用模块化建设。其三,区块链溯源应用模块化建设。溯源应用的环节覆盖从生产、物流、仓储、购买等诸多环节,及行业、城市、用户等多个节点。国内企业通过创新不断将新技术融合应用于溯源场景,实现全域跨链协同溯源。国内企业通过创新不断将新技术融合应用于溯源场景,实现全域跨链协同溯源。在全域、全流程追溯方面,腾讯通过搭建区块链网络,让用户可直接通过程序将操作行为全流程记录下来;长安链推出的北京冷链食品追溯平台,也通过在每一个环节扫码记录信息并上链,实现进口食品的全流程跟踪。在利用新技术融合区块链进行追溯方面,纸贵科技利用分布式身份标识技术在苹果上晒成独一无二的二维码标识,实现果品与数字身份一一对应;易见纹语科技基于图像识别与机器学习技术,以物体本身细粒度纹理特征为标识进行溯源,形成区块链 AI 技术的茶叶溯源及数字化产业平台。国外企业对食品药品的重视,促使很多企业在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追溯食品和药品安全的问题。国外企业对食品药品的重视,促使很多企业在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追溯食品和药品安全的问题。比如,沃尔玛使用的是 IBM 专门为食品安全问题开发的 Food Trust 解决方案用于追溯食品供应;联合利华与知名业务流程管理软件供应商 SAP 公司合作,使用区块链技术以进一步提高联合利华全球棕榈油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3 3区块链区块链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在智能网联趋势下,汽车行驶过程被数据化,此数据可用于车辆维修、车辆跟踪、车辆保险等领域,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存证、车辆管理、数据共享与流转成为可能。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存证、车辆管理、数据共享与流转成为可能。区块链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存证汽车行驶数据方面,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汽车在行驶过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72程中的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二是在汽车零部件防伪与供应链管理方面,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智能网联汽车供应链进行联合管理,防止车主、车辆以及零部件信息伪造,解决产业上下游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化执行验证服务,提高整个供应链和后台的流程效率。国内区块链在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表现在数据可信存证和数据安全共享应用。国内区块链在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表现在数据可信存证和数据安全共享应用。中汽协发布汽车数据可信存证平台,该平台由零数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区块链技术特有的数据防篡改、可溯源等特性,仅依靠上传数据哈希值(不需要上传任何原始数据)即可为企业提供数据可信存证服务。此外,零数科技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共同打造基于区块链的汽车大数据区块链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和隐私计算技术来确保数据在流通过程的安全可靠,实现汽车数据共享与交易。国外多以头部车企牵头,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车辆维修登记、车辆数据存证等方面。国外多以头部车企牵头,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车辆维修登记、车辆数据存证等方面。2021 年 1 月,由宝马和福特牵头,利用区块链来跟踪车辆的登记和维修历史,允许欧洲各个国家的车辆登记系统使用区块链进行信息共享,以此来打击汽车市场的欺诈行为。2018 年12 月,现代汽车通过区块链登记汽车购买、维修、再交易等信息,以防止故障、事故等记录伪造。2019 年 4 月,通用汽车和宝马使用区块链在彼此之间和其他汽车制造商之间共享自动驾驶数据,来加速自动驾驶测试数据的验证进程。2020 年 3 月,特斯拉与矿产供应商、贸易商合作,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原材料溯源、零部件采购当中。2020年 9 月,雷诺创立区块链子公司,计划在整个汽车制造过程中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零部件的合格性认证流程。在金融保险支付方面,Achmea 和 AIOI USA 牵头成立基于使用量的保险(UBMI)工作组,过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机制,实现对交易、合同、理赔信息的存证,通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73过智能合约实现保险自动理赔等,提高业务协同效率。4 4区块链区块链 数字藏品数字藏品数字藏品是 NFT(非同质化代币)的一种应用形式,通过加密运算技术,将图片、音频、模型等数字资产或实体写入智能合约,可供收藏、交易、流通。NFT 作为映射特定资产的非同质化通证,绝大部分是基于以太坊 ERC 协议,即在以太坊上铸造与发行。数字藏品的所有元数据及所有权均唯一可验证,并且从交易到流转的全周期公开,不可篡改、永久有效、随时可访问。在数字藏品的发行和交易方面,国外数字藏品主要在公链上发行,且可在二级市场公开交易,发行和交易的自由度较高,使得国外数字藏品同时具备收藏属性和金融属性。在国内,受政策对加密货币的监管影响,数字藏品发展相对保守,国内数字藏品多发行在联盟链上,强调其收藏属性,弱化其金融属性。国外数字藏品发展更加成熟,交易生态更加完善,国外数字藏品发展更加成熟,交易生态更加完善,交易平台主要有 OpenSea、Rarible、Nifty Gateway 等。成立于 2018 年的 OpenSea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全球数字物品买卖市场,是业界领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平台售卖的数字商品多种多样,包括数字艺术品、加密收藏品、游戏物品等;Rarible 是供用户铸造、销售和创建收藏品的开源、非托管平台;Nifty Gateway 平台允许用户用信用卡购买平台 NFT,出售时可直接兑现到银行账户中。国内数字藏品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数字藏品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现阶段有数百家上线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且国内区块链企业进入数字资产主要围绕基础设施层服务和应用层两个方向落地。基础设施层服务企业主要为数字资产应用方提供资产的铸造、交易提供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支持,包括蚂蚁链、至信链、百度超级链、树图链等。应用层服务企业主要面向用户、IP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74方提供资产的发行、购买服务,包括腾讯推出的幻核(停服)、阿里推出的鲸探、优版权推出的 NFR 交易平台、灵境藏品等。灵境藏品是基于国家级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星火链网”打造的数字藏品发行平台,通过“星火链网”提供的区块链底座和标准协议,为每个数字藏品构建独一无二、无法篡改、不可复制的电子凭证,涵盖国风艺术、大国重器、数字潮玩、社会责任等多个领域的数字藏品。自2022 年 2 月底上线以来,灵境藏品已携手中国信通院、中国长征火箭、西安博物院、爱奇艺等众多合作伙伴发行了百余款优质数字藏品。5 5区块链区块链 数字版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应用,为数字产品版权市场引入了一种新型可确权、可追溯的版权保护与交易模式。数字版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应用,为数字产品版权市场引入了一种新型可确权、可追溯的版权保护与交易模式。数字作品通过 ID 及元数据信息映射至线下文化版权作品,通过标记所有权实现文化版权作品的确权登记;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极大的提升了文化版权作品流转过程的透明度,实现可追溯的版权保护。通过标记与上链,区块链技术为数字版权提供运用保障,且降低了全流程成本。通过标记与上链,区块链技术为数字版权提供运用保障,且降低了全流程成本。以区块链不可篡改性、全程留痕、可追溯性等技术特点,不仅为构建可信透明且有约束力的文化产业运营机制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可实现所有权在创造、流转、交易、变更的全流程追溯,真正将所有权属下放到版权所有者,而且可通过点对点交易降低用户参与到文化生产、投资、传播和消费等全流程中的成本,解决传统文化市场权益分配不均、交易不透明和内容不公开等问题。国内方面,主要有至信链的 CPSP 平台、网易区块链的数字版权服务平台等。基于至信链可信存证平台开发的 CPSP 版权资产服务平台为各类版权方提供数字化内容的全链路版权保护解决方案,该方案提供全时段、全平台、全内容类型的监测服务。当发生侵权时,CPSP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75可以及时将侵权内容上链固定,为后续诉讼维权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撑。此外,CPSP 还提供存证、取证、确权能力,基于指纹比对技术的全网监测能力,连通法院、律师等资源的在线诉讼维权的能力。网易区块链的数字版权服务平台主要提供作品存证、作品登记、传播检测等工作。6 6区块链区块链 低碳供应链区块链应用于低碳供应链主要体现在碳足迹核算,其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能对碳足迹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供应链碳足迹存证。低碳供应链区块链应用于低碳供应链主要体现在碳足迹核算,其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能对碳足迹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供应链碳足迹存证。企业的生产以及物流活动等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供应链作为连接上、中、下游企业以及协调企业合作的功能性网链结构,无疑会严重影响到碳排放活动。低碳供应链管理产业应用包括绿色物流、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及供应链上碳足迹的识别、核算和评估两方面。碳足迹核算是低碳供应链管理应用创新的基础,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实现产品碳足迹全生命周期贯通,进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碳足迹存证成为碳足迹核算的主流方案。绿色供应链体系中主要涉及三类参与者:一是新型基础设施提供者一是新型基础设施提供者,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星火链网体系及其他区块链基础设施提供者;二是供应链龙头企业,二是供应链龙头企业,建立全供应链全生命周期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认证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涵盖能源、工业、交通等多个行业;三是解决方案及应用系统提供商三是解决方案及应用系统提供商,在数据、创新技术、业务融合应用方面具有一定先行优势,如基于蚂蚁集团蚂蚁链的“碳矩阵”、数洋智慧基于数据要素链 DataLens 的供应链碳足迹等,是该产业应用领域的先行者。7 7区块链区块链 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76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工业互联网需要对设备、人员等运行和操作数据收集处理,由此产生数据有效集成与管理难度大、多主体协调、隐私和数据保护等问题。区块链具备的可追溯、共享等特性有助于工业互联网实现跨区域、多主体、全流程多维共享协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参与协同主体多、信息来源广、数据量大、业务链条长带来的问题。一是区块链 工业互联网在可信数据采集、云存储、工业平台服务集成等基础设施层发挥重要作用。区块链技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设计共享、模型共享、MRO 共享等领域的数据安全共享使用,实现工业互联网数据共享和柔性监管。二是利用智能合约技术把控生产环节,实现供应链可视化、工业品运输、分布式生产等,工业制造效率大幅提升。三是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身份管理,保障工业安全生产。区块链全流程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实现设备身份管理、设备访问控制、设备注册管理等,保障工业安全生产运营。国内部分企国内部分企业通过自研的区块链底层平台进行数据有效采集和隐私计算。业通过自研的区块链底层平台进行数据有效采集和隐私计算。浪潮云洲链平台是浪潮融合了区块链、标识解析、商用密码等技术打造的具有代表性的“区块链 工业互联网”产品。实现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对数据实现有条件的共享和隐私计算。该平台标识解析实现“一物一码”实现信息高度融合,赋予人机物系统等工业生产全要素唯一“身份证”,结合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防篡改、可追溯,最终实现跨系统、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域、跨网络的超性能异构数据连接。天河国云开发的天河链控通过区块链和区块链工业数据安全网关实现工业设备的数据可信采集、存证和控制,解决设备可靠和可验证的安全,并通过工业数据权益的可信交换,解决数据价值权益和价值分配问题。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77(2)公共服务)公共服务1 1区块链区块链 法定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8 82021 年是央行数字货币快速发展的一年。据 BIS 在 2021 年第三季度中发布的研究显示,全球至少有 87 个国家正在探索 CBDC,包括中国、韩国、尼日利亚等至少有 14 个国家正处于试点状态。而美国、欧洲等经济体在近几年并没有对 CBDC 表现出较明确的积极态度。目前已经发布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由于其发行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数字货币在区块链技术架构、运营体系、场景定位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别。中国是全球最早探索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之一,并于 2020 年 4月开始试点应用。中国是全球最早探索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之一,并于 2020 年 4月开始试点应用。数字人民币是在中央银行的管理与监督下,通过商业银行等渠道进行推广试点,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兑换流通服务。截止到 2021 年 10 月,数字人民币已经在全国 10 余个城市展开试点,试点场景超过 350 万个,交易金额达到约 620 亿元。2021 年12 月,由深圳农行联合华为开发的首个数字人民币云侧智能合约应用场景实现落地,按照监管规则形成的智能合约将定期自动释放到监管平台,确保资金安全。日本央行于 2020 年 7 月在清算机构局正式成立数字货币专责小组,加速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日本央行于 2020 年 7 月在清算机构局正式成立数字货币专责小组,加速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日本数字货币具有与现金类似的功能,允许用户能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或 IC 卡使用数字货币,此外,还支持结算公司之间的付款或金融机构之间的金融交易。2021 年 4月日本央行宣布 CBDC 启动了实验的第一阶段,通过概念证明(PoC)测试 CBDC 核心功能和技术的可行性。新加坡的金融监管机构早在2016 年就推出了Project Ubin计划,探索使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进行付款和证券清算、结算,此计新加坡的金融监管机构早在2016 年就推出了Project Ubin计划,探索使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进行付款和证券清算、结算,此计8碳链价值 https:/CBDC 为主,其使用主体以大型金融机构为主,应用场景多为金融系统的结算与清算场景,场景的单一性使得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清算的效率更高。2021 年开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逐渐开始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探索 CBDC 的创新应用场景和零售型 CBDC 的应用。1 1区块链区块链 政务服务在政务领域,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实现电子证照等政务数据的安全可信共享使用。政务服务在政务领域,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实现电子证照等政务数据的安全可信共享使用。传统中心化数据交换平台中存在的不愿共享、不敢共享等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共识可信、可追溯、不可篡改的技术特性,通过分布式账簿实现数据共享,能有效解决数据资产共享的数据所属权、数据追踪、隐私保护、数据安全难以保障等关键问题。政务将电子文档的摘要上链形成数据目录,保障数据的真实性,进而由智能合约进行访问授权,敏感数据以密态形式链下传输,明确数据归属,保护用户隐私,保障数据安全,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国内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区块链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目前北京、天津、贵州、深圳等地区已经利用区块链实现数据上链、电子证照管理等应用。国内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区块链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目前北京、天津、贵州、深圳等地区已经利用区块链实现数据上链、电子证照管理等应用。北京市大力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2020年落地 300 多个应用场景,如构建“政务数据共享目录区块链”,破解数据共享应用难题,让各部门数据共享申请、授权、确认、共享、使用全流程在目录区块链管控下自动执行,各环节操作实时记录“上链”,全程留痕可追溯。天津市网信办、大数据管理中心在 2019 年便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数据可信共享技术应用等。贵州省实行扶贫“上链”、身份“上链”、监管“上链”,在区块链与政府治理融合应用工程领域获得了一定经验。深圳市“i 深圳”区块链电子证照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79应用平台于 2019 年底已支持 24 种常用证照“上链”,电子证照线下办事授权用证支持 100 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2 2区块链区块链 社会公益社会公益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互联网联系更加密切,不论是互联网科技企业推出的慈善公益平台,像支付宝运动捐步数,还是个人发布求助信息的平台,像水滴筹、轻松筹等,都在网络盛行。但是公益事业中善款去向不明、信息透明度不足、监管困难等问题也越发突出。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信息公开透明、可追溯等特征将重建信任机制,推动社会公益事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区块链在公益募捐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捐赠物资和善款的全流程跟踪。一是捐赠物资和善款的全流程跟踪。利用区块链技术把物资从捐赠到拨付,再到发放的全流程信息写进节点中,捐赠者和监管机构可进行追溯跟踪,了解物资和款项的具体使用情况。二是减少了公益事业中的运营和审计成本,效率大幅提高。二是减少了公益事业中的运营和审计成本,效率大幅提高。款项和物资的使用和流转自动上链,减少了营运成本,且审计人员据此进行审计后,将审计结果写入账本,所有捐赠者可随时查看。在资金使用方面,从发出申请到具体使用的环节减少,善款使用效率大幅提高。三是保护隐私安三是保护隐私安全和数据安全。全和数据安全。数据信息上链后,节点之间无需信任即可完成信息交换,确保了信息隐私,而且链上信息无法更改,仅供链内用户查看和使用,保证了数据安全与不可篡改。国内,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社会公益领域应用的机构主要是公益性慈善组织和互联网募捐平台两类。国内,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社会公益领域应用的机构主要是公益性慈善组织和互联网募捐平台两类。公益性慈善组织方面,以中国红十字会打造的区块链公益项目“和再障说分手”项目为代表,在该平台上可以看到善款流向,及做了隐私处理的捐款人、捐款时间和金额,在募捐结束后会进行信息公示,能让公众更直观了解公益项目的执行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80方式、执行流程等信息。互联网募捐平台方面,以轻松筹为代表,它是民政部首批认可的 13 家公开募捐平台之一,主要面向那些身患重病却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人群,该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捐款与资金流动的透明,且爱心支持的每个动作都受智能合约控制,保证了公开性。3 3区块链区块链 人社居民社保场景中的监管难点和业务痛点集中表现在劳动用工合同、就业资金发放与监管、参保证明授信访问、社保卡挂失服务等方面。人社居民社保场景中的监管难点和业务痛点集中表现在劳动用工合同、就业资金发放与监管、参保证明授信访问、社保卡挂失服务等方面。劳动用工合同备案由用人单位代理执行,难以监管,且纸质合同签订效率低下、难以报关。就业资金发放与监管过程中,用传统纸质单据手工记录,效率低、易出错。参保证明授信访问过程需要跨部门协同办理,处理效率低,且电子印章的跨系统验证较难。社保卡挂失服务所需数据没有在政府和银行之间打通,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当前,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居民社保场景痛点的方案,集中在建立人社数据的可信存证、打通部门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上链与跨部门数据共享、数据安全使用等。当前,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居民社保场景痛点的方案,集中在建立人社数据的可信存证、打通部门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上链与跨部门数据共享、数据安全使用等。国内,南宁市联合东软集团推出“区块链 人社”应用平台,该平台依托南宁“智慧人社”系统,以区块链技术运用为手段,重点推动人社服务创新和社会治理提升。该平台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实现可信存证,人社局、大数据局、市信用办、市司法局、金融机构等多个机构共同协作,打造不可抵赖的“确权 维权”机制。此外,该平台通过电子劳动合同、人社信用授权等多项应用深化便民服务升级,显著提高部门间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效率,构建链上民生服务新生态。4 4区块链区块链 司法司法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存证凭证能够保证信息的不可篡改,同时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81带有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保证存证具有极强的可验证性和可追溯性,与电子数据存证具有天然的契合点,为电子数据存证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成为提高司法效率、降低司法成本的必然选择。区块链在司法领域的应用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在可信安全环境中打通公检法司各部门系统,实现部门间资料的共享使用。一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在可信安全环境中打通公检法司各部门系统,实现部门间资料的共享使用。通过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技术、公私钥机制确保各部门数据安全隐私,在此基础上实现各部门之间数据安全共享。二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二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在司法领域,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办理公证的相关数据进行加密运算,以 Hash 值的形式存储到区块链上有效防篡改,保证公正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实现更低成本、更高效使用电子证据。三是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电子档案的全链条化管理系统,三是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电子档案的全链条化管理系统,实现电子档案的可溯可查,且智能合约有助于实现自动化监管,节省人工、减少资源浪费。目前,国内利用区块链技术赋能司法行业已经在电子存证、目前,国内利用区块链技术赋能司法行业已经在电子存证、数字档案等场景取得成熟应用。数字档案等场景取得成熟应用。北京互联网法院推出天平链,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电子证据存证难、取证难、认证难的问题,辅助法官提高对电子证据认证效率,进而提升判案效率,依据互联网治理,统一开放标准和协议,实现跨链互信和跨链验证。中信消费金融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网上借贷合同司法存证,通过与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天平链打通,将贷款业务电子证据按照证据规则进行归集分类存证上天平链,实现电子证据实时、权威存证等。5 5区块链区块链 教育教育随着在线教育逐渐成为主流模式,这种高效、低门槛的教培形式使得受教育人员规模快速扩大,教育行业学籍管理低效、学历造假、教学资源难共享等管理问题也日渐突出。一方面,由学籍档案管理衍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82生出户籍信息篡改、学籍信息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信息管理混乱、档案资料易丢失等。另一方面,对学术研究监管不到位产生的学历造假、论文造假等问题层出不穷,降低了校企之间的信任问题。此外,版权保护问题会带来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运用不充分等负面问题。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教育行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产教融合区块链基础设施一是构建产教融合区块链基础设施,为区块链在教育领域应用提供高效可靠的运行环境。在此基础上,形成教育资源的计算与存储,和网络资源多方共识、共同维护的分布式账本。二是搭建区块链技术应用开发的实战环境,二是搭建区块链技术应用开发的实战环境,让学员更快速掌握区块链开发与应用技术。通过区块链教培实训,有利于快速形成区块链人才库,健全区块链人才供给机制,解决区块链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三是区块链技术可以进行教学数据分布式存储记录,三是区块链技术可以进行教学数据分布式存储记录,实现对学籍档案、知识产权的更高效管理。在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了教育产业链与教学链的融合,产教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额重要性日渐突出,用区在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了教育产业链与教学链的融合,产教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额重要性日渐突出,用区块链技术管理教学资源、搭建教育基础设施成为国内教育新的基础方向。块链技术管理教学资源、搭建教育基础设施成为国内教育新的基础方向。比如,百度超级链、星火链网等底层平台厂商提供区块链 教育基础设施,打造教学资源分布式存储、多方共识、共同维护的分布式账本体系。北京知链科技通过提供区块链 行业实验实训的内涵式解决方案,形成健全的人才培训机制,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区块链人才。在 国 外,麻 省 理 工 媒 体 实 验 室 发 布 了 区 块 链 证 书 项 目Blockcerts,该项目是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的数字学术证书开放标准。在 国 外,麻 省 理 工 媒 体 实 验 室 发 布 了 区 块 链 证 书 项 目Blockcerts,该项目是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的数字学术证书开放标准。作为去中心化的认证系统,Blockcerts 凭证具有防篡改且可验证的特性,还可用于发行任何类型的证书,包括专业证书、成绩单、学分或者学位。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836 6区块链区块链 医疗医疗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的应用,建立围绕医疗区块链数据共享平台,形成“可用不可见”、“可见不可取”的数据使用规则和交换机制,促进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解决医疗健康数据共享交换中的权责不清、机制不畅、信息泄露等难题。在患者的医疗记录方面,区块链技术通过哈希函数映射将区块链链接成线,以此保证记录不被篡改。在患者的医疗记录方面,区块链技术通过哈希函数映射将区块链链接成线,以此保证记录不被篡改。医疗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设置多层密钥进行隐私管理,比如不同人群会有不同的权限,加上每条的医疗记录也会有相应的医护人员进行确认,保证了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国内,阿里健康宣布与常州市医联体达成共识,合作开展区块链项目试点,旨在将新兴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医联体底层技术架构中,实现当地医疗机构之间安全可控的数据互联,用安全有效的方式解决医疗机构的“信息孤岛”问题。在国外的应用案例中,PokitDok 与英特尔合作,推出 DokChain 医疗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它使用英特尔的开源区块链程序作为底层账本,用区块链来监控医疗过程,并应用于医疗保健系统中,DokChain 医疗区块链平台同时提供处方透明定价、药品供应链管理、病历数据安全等服务。(3)前沿应用)前沿应用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迅速,外延不断扩大,元宇宙、Web3.0等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概念涌现并快速发展。元宇宙、Web3.0 概念兴起于 2021 年下半年,基于区块链底层系统,将构筑更先进的数字世界。区块链是元宇宙、Web3.0 的基础设施和核心,Web3.0 是基于区块链思维而进化出的全新网络形态,元宇宙是以区块链为核心的Web3.0 数字生态。在 Web3.0 时代,元宇宙将是一个极富想象力和创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84造力的网络形态,构筑在 Web3.0 基础上的元宇宙,将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深度融合。1 1区块链区块链 元宇宙元宇宙是一种利用技术手段将现实世界进行映射和交互的虚拟世界,通过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新型信息技术集成的 Web3.0 体系进行支撑。元宇宙元宇宙是一种利用技术手段将现实世界进行映射和交互的虚拟世界,通过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新型信息技术集成的 Web3.0 体系进行支撑。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字身份可以通过唯一的标识对事物进行有效鉴权,打通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实现了数字要素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联互通,促进元宇宙发展。此外,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去中心化的清结算平台和价值传递机制,能够保障元宇宙的价值归属与流转,从而保障经济系统稳定、高效,保障规则的透明和确定性执行。同时,元宇宙的兴起能够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能够保障元宇宙稳健的发展。同时,元宇宙的兴起能够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能够保障元宇宙稳健的发展。元宇宙是区块链技术、金融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进一步促进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可信生态,依托元宇宙建立新型应用场景,将创造数字经济新形态。目前,元宇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虚拟人物、虚拟货物、虚拟场景三个方面。目前,元宇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虚拟人物、虚拟货物、虚拟场景三个方面。在虚拟人物方面,燃麦科技在 2021 年推出超写实数字人AYAYI,且已经与天猫、娇兰、欧莱雅、Bose、安慕希等品牌进行了代言合作;奈雪的茶在六周年成立之际发布宇宙共生体虚拟人物NAYUKI,将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中穿梭,为奈雪构建更有趣、更有故事性品牌空间提供了想象力;腾讯音乐推出“TMELAND”,打造音乐元宇宙世界,用户可以在 TMELAND 内创建个人专属虚拟形象,并体验各种虚拟交互场景。在虚拟货物方面,以 NFT 应用为代表,比如某奢侈服装品牌推出虚拟服装系列,包括连衣裙、皇冠、男士西装等,并将虚拟服装拍卖出 570 万美元。在虚拟场景方面,华为 AR 地图联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85合华润置地在深圳万象天地打造沉浸式的商场 AR 体验,用于室内导航、服务信息与商业的结合展示,且手机对着店铺,商铺信息会展示出来,有些商铺还有 AR 优惠券,点击即可领取,实现了线上领券和线下消费的结合。2 2区块链 Web3.0Web3.0 是以去信任、去中介和数字资产化为理念,以区块链为底层关键技术,以数字生产和数字消费为主要经济形态的新一代互联网。区块链 Web3.0Web3.0 是以去信任、去中介和数字资产化为理念,以区块链为底层关键技术,以数字生产和数字消费为主要经济形态的新一代互联网。Web3.0 的主要特征是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对 Web2.0 应用逻辑进行重构,利用区块链的可信协作、分布式执行、数据保护、资产转移等能力进一步整合信息流、业务流和价值流,以更加标准化、更加简洁的链上智能合约来代替现有互联网应用服务,消除对中心机构的依赖。Web3.0 是以分布式技术重新解决互联网数据权属和价值表达的重要创新。9Web3.0 强调建设者与用户开放共建。Web3.0 强调建设者与用户开放共建。开源是支撑 Web3.0 开放共建的基础特性。Web3.0 开放包容的生态,其技术应用在数据、算法、功能、接口等层面上都是公开透明的。因为代码开源、治理公开、交易可查等基础特性,所以 Web3.0 才会衍生出进阶特性,比如网络的开放共建、算法的可组合性、数据的可移植性等。Web3.0 强调赋予用户更多的自主权。密码学是支撑 Web3.0 用户自主权的基础技术,基于密码学和智能合约指定的一套全新的数字产权制度,成为Web3.0发展的核心驱动力。Web3.0的基本技术体系和发展方向初现雏形。Web3.0的基本技术体系和发展方向初现雏形。Web3.0涵盖了DAO及工具、隐私、存储和数据、游戏、创作者经济平台、社交等领域。根据Gartner 2022年7月发布的Web3.0技术成熟度曲线,目前Web3.0经历了第一波创新高峰期,正在从“创新驱动阶段”迈向“创新泡沫9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2022 年 9 月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86阶段”,技术体系逐步成型,其中非同质化通证(NFT)、分布式身份(DID)、分布式金融(DeFi)、分布式交易所(DEX)等 Web3.0核心组件技术正经历“创新低谷阶段”,零知识证明(ZKP)、分布式自治组织(DAO)、可监管分布式金融(CeDeFi)、可监管分布式交易所(CeDEX)正经历“创新启动阶段”,未来有望迎来更多创新。伴随着加密货币的蓬勃发展,近两年涌现了大量的 Web3.0 应用。国外项目中,Mask Network(原名 Maskbook)是一个帮助用户从 Web2.0无缝过渡到 Web3.0 的门户,在 Twitter 上通过插件模式增加去中心化应用相关功能,包括发布加密推文、支持多链、发红包、捐赠等。Litentry 是一个基于 W3C 标准提出的一个跨系统的 DID 聚合协议,可以给不同系统的 DID 数据提供互操作性和流动性,能够允许应用轻松地获取用户在 Web3.0 网络的整合身份数据,目标在于为未来的Web3.0 网络打造一个去中心化身份框架。BrightID 主打的是社交中的去中心化身份(DID),提供 Web3.0 的身份验证。4.2.4 生态服务层4.2.4 生态服务层生态服务层是指围绕区块链产业上下游提供相关服务的各类企业和机构。生态服务层是指围绕区块链产业上下游提供相关服务的各类企业和机构。区块链生态服务层是区块链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促进行业发展的产业发展机构、相关行业组织及服务机构。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断深入,上、中、下游的产业链不断完善,与之相应的生态服务同样在持续成长中。从生态培育来看,生态服务层主要涵盖产业发展、行业组织、服务类三大层面。产业发展主要包括科研院所、投资机构、产业园区等。行业组织主要包括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社区论坛等。服务类主要包括新闻媒体、资讯评级、知识产权等。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87(1)产业发展方面,“产学研金”的协同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方面,“产学研金”的协同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区块链技术总体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区块链技术的认识在社会层面上尚未普及,科研院所、投资机构、产业园区等产业发展服务机构帮助企业认识理解区块链技术价值,为企业提供区块链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促进区块链行业应用落地。1 1科研院所:推动区块链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科研院所和高校承担着区块链技术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职责。科研院所:推动区块链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科研院所和高校承担着区块链技术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驱动力,以市场应用为落地的区块链产业体系,通过“产学研金”的深度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国家区块链战略的实现。区块链研究机构稳步增长,企业和高校成为主力。区块链研究机构稳步增长,企业和高校成为主力。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及区块链企业通过设立实验室或研究中心等方式,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增强区块链技术研发能力,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与落地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1 年年底,我国区块链研究机构数量共有 114 家,政府、高校和企业是研究机构牵头主体,其中,企业和高校是我国区块链研究机构的主体,约占三分之二。目前,985 和 211 高校中有 47 所学校已经设立了区块链实验室或研究中心。从设立机构来看,约七成左右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设立,研究领域以金融、数字经济及多技术融合创新为主。区块链理论与应用研究及专业人才培养开始爆发。区块链理论与应用研究及专业人才培养开始爆发。区块链专业人才培养和创业环境正在不断完善。作为区块链理论研究和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国高校正在积极拥抱区块链,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据统计,截至 2021 年年底,我国已经有 50 多所高校开设区块链专业或相关课程,2021 年有 23 所高校新增区块链专业或相关课程,为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奠定了基础理论学习与人才培养的基础。从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88课程设计和内容来看,涵盖基本理论、技术开发、工程实践、金融与数字资产、数字经济研究、多技术融合等方面。整体来看,高校区块链课程规划和设计正在向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的方向发展。表 14 我国高校设立区块链相关实验室研究中心情况开设年份学校名称实验室/研究院开设年份学校名称实验室/研究院2016 年中央财经大学校企联合实验室2017 年同济大学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智能实验室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开设区块链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区块链研究实验室湖南大学湖南大学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华师大-欧冶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与区块链实验室山东大学山东区块链研究会2018 年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成立区块链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区块链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区块链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区块链研究院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东南大学区块链实验室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宝德区块链研究中心西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研究生创新基地南京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区块链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区块链协会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精创-华南理工大学区块链联合实验室海南大学区块链技术社团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区块链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区块链安全研究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区块链应用与测评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升国区块链研究中心东华大学东华大学 BAAS 区块链实验室苏州大学苏大大区块链联合实验室海南大学海南大学区块链协会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2019 年兰州大学环保区块链联合实验室四川大学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区块链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格尔软件陕西师范大学密码研究实验室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892020 年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好扑科技区块链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区块链产业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纸贵科技交通区块链技术联合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区块链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2021 年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海南区块链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区块链联合创新实验室西南大学川渝共建区块链实验室未披露成立时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区块链协会中南大学中南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密码学与区块链研究中心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区块链技术产业研究院福州大学福建省工业互联网 区块链联合实验室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2 2产业园区:促进区块链产业集群发展区块链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之一。产业园区:促进区块链产业集群发展区块链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之一。过去十年中,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区块链产业园,以推动区块链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地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区块链产业园约 60 家,覆盖 22 个省市自治区。区块链产业园在国内主要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已初步形成。区块链产业园在国内主要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已初步形成。从国内主要城市群来看,中国区块链产业园在全国范围内多点开花。目前,长三角(18 家)、环渤海(13 家)、珠三角(7 家)、长江中游(6家)、成渝(4 家)、中部与西北部(7 家)、西南与南部(7 家)等城市群已经形成了区块链产业聚集区域。从地区分布来看,浙江、广东、上海、山东等地区块链产业园的数量相对较多。浙江拥有 10家,占全国的 16.7%;其次是广东(7 家),占比 11.7%;上海和山东各 6 家,分别占比 10%。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四川、湖南、湖北、陕西、河南等中西部地区的区块链产业园区正在快速崛起。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90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图 18 国内主要城市群的区块链产业园区分布我国区块链产业园区正在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我国区块链产业园区正在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2017 年和 2018年是区块链产业园区成立的高峰期,有 35 家产业园在这两年间成立。这也表明我国区块链产业园区已经渡过了快速爆发的早期探索阶段,各地区块链园区的建设更加理性和稳重,着眼于技术与地产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应用落地。除了新建区块链产业园区外,一些老牌的产业园和软件园也在顺势而变,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技术,以期实现前沿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落地。例如,成立于 1995 年的齐鲁软件园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算谷”科技园等项目,通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前沿技术的重大突破、应用级技术落地与高级人才汇聚,打造技术前沿新高地,探索产业生态新模式。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图 19 我国区块链产业园区成立时间分布图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91表 15 全国区块链产业园区一览表区域省份城市名称创立时间区域省份城市名称创立时间环渤海城市群北京亚洲区块链孵化器2016 年 6 月中关村创客小镇2017 年 12 月密码 区块链孵化器2019 年 4 月山东青岛青岛链湾2017 年 6 月青岛金融科技中心2018 年 11 月济南复旦大学区块链技术济南创新中心2016 年 12 月山东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中心2017 年 1 月山东航信区块链产业园(山东安可区块链产业园)2020 年 11 月齐鲁软件园(省级)1995 年 11 月河北唐山曹妃甸大数据区块链产业园2018 年 10 月石家庄石家庄数字经济产业园2020 年 7 月石家庄京东城市(河北)数字经济产业园2021 年 4 月辽宁朝阳龙城区块链大数据产业园2018 年 11 月长三角城市群浙江杭州杭州西溪谷区块链产业园2017 年 4 月中国(萧山)区块链创业创新基地2017 年 5 月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余杭区)2018 年 4 月中国杭州国际区块链产业园(下城区)2018 年 7 月杭州(余杭)经略新创产业区块链孵化器2018 年 11 月杭州区块链产业园(萧山区)2018 年 11 月中国(杭州)未来区块链创新中心2020 年 9 月宁波宁波保税区金融科技(区块链)产业园2018 年 7 月宁波市区块链产业赋能中心2020 年 11 月嘉兴嘉兴区块链产业园2019 年 1 月上海虹口区块链空间2015 年 6 月宝山区智力产业园天空区块链孵化基地2016 年 11 月虹口区亚太区块链中心2018 年 10 月嘉定区蓝天经济城区块链集聚区2018 年 10 月杨浦区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基地2018 年 11 月上海区块链生态谷(静安区)2020 年 10 月江苏南京江北新区产业园2016 年 4 月苏州苏州链谷2017 年 8 月珠三角城市群广东广州黄埔链谷(广州城投中关村 e 谷区块链孵化园)2017 年 9 月广州越秀区国际区块链产业园2017 年 10 月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2017 年 10 月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92蚁米区块链创客空间2017 年 12 月蚁米安居宝区块链工业智能产业园2019 年 1 月佛山广东金融高新区“区块链 ”金融科技产业孵化中心2018 年 12 月深圳“密码 区块链”孵化器(CNBI)2019 年 3 月成渝城市群重庆重庆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园2017 年 11 月重庆市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2018 年 1 月四川成都中国西南区块链创新发展联盟2017 年 6 月成华区块链产业园2020 年 9 月长江中游城市群湖南娄底湖南娄底国家级区块链研究和应用示范区暨娄底市区块链产业园2018 年 5 月长沙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沙区块链产业园2018 年 11 月衡阳湘南湘西区块链产业园2021 年 10 月湖北武汉光谷区块链众创空间2017 年 7 月江西赣州江西赣州区块链金融产业沙盒园2017 年 6 月南昌南昌先锋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发中心(先锋软件)2017 年 6 月中部与西北部城市群陕西西安西北区块链产业基地2019 年 12 月榆树尚五金时代物资区块链2021 年 11 月河南郑州河南省区块链产业园区2022 年 8 月内蒙古鄂尔多斯鄂尔多斯云计算科技园2018 年 2 月甘肃兰州兰州市大数据产业园(高新区)2020 年 6 月新疆伊宁新疆伊宁区块链产业基地2017 年 10 月伊宁伊犁州数字产业示范园2022 年 3 月西南与南部地区云南昆明云南省区块链中心2020 年 3 月贵州贵阳贵安新区区块链小镇2017 年 5 月广西南宁中国东盟区块链产业园(广西区块链科创园)2020 年 7 月海南海口海口区块链产业园(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2018 年 4 月澄迈海南自贸区(港)区块链试验区2018 年 10 月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3 3投资机构:机构和大企业关注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2021 年全球最活跃的投资机构集中在美国。投资机构:机构和大企业关注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2021 年全球最活跃的投资机构集中在美国。据 FootprintAnalytics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区块链风险投资公司AU21成为2021年全球最活跃的投资机构,总投资数达 119 起,主要以 DeFi 为主,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93并关注 NFT 领域。Coinbase Ventures 总投资数达到 102 起,排名第二,以区块链基础设施和 DeFi 为主。NGC Ventures 总投资数 91 起,位居第三。表 16 全球区块链领域活跃投资机构投资机构投资项目数量投资机构投资项目数量AU21 Capital119Coinbase Ventures102NGC Ventures91LD Capital78Polychain Capital70CMS Holdings67Pantera Capital59Digital Currency Group58Alameda Research57X21 Digital56Andreessen Horowitz52Animoca Brands51Multicoin Capital51Genblock Capital50Morningstar Ventures46数据来源:根据 Footprint Analytics 统计数据整理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紧跟大公司的区块链投资动态,有助于把握我国区块链产业的发展方向。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紧跟大公司的区块链投资动态,有助于把握我国区块链产业的发展方向。据 CB Insights 的融资数据显示,在 2021年 9 月至 2022 年 6 月中旬期间,全球市值 TOP100 上市公司中,有40 家企业向 61 家区块链初创公司累计投资近 60 亿美元。三星公司投资了 13 家公司,位居榜首;大华银行以 7 笔投资紧随其后,花旗集团位居第三(6 笔),高盛排名第四(5 笔)。NFT 成为全球大公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94司的重要投资方向,此外,区块链服务解决方案、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开发、数字资产托管解决方案等也备受关注。2022 年 6 月 10 日,陆家嘴杂志和零壹智库联合发布“2022首届数字科技投融资榜单”,获得“区块链领军投资机构 10 强”的分别是:财信产业基金、常春藤资本、分布式资本、复星集团、红杉基金、启明创投、深创投、曦域资本、易方达、真格基金。(2)行业组织方面,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多方同步引导区块链产业健康发展)行业组织方面,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多方同步引导区块链产业健康发展行业组织方面,监管机构、协会和联盟正在构建更加良性的产业发展环境。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社区论坛等行业组织进行行业标准制定、测评认证、新技术探索研究,对技术研发及服务能力提出要求,确保质量安全、规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1 1监管机构:推动区块链产业合规健康发展合规/监管成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重要应用场景。监管机构:推动区块链产业合规健康发展合规/监管成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重要应用场景。在金融行业数字化不断升级的同时,新的风险如影随形。在此背景下,基于区块链的新的防范与治理手段得到了加速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监管部门对金融创新步伐的实时跟进。2021 年,全球金融机构管理场景下的区块链应用共 60 起,涵盖合规/监管(占比 70%)与业务体系(占比 30%)两个细分领域,分布在 18 个国家和地区。身份验证、交易安全、反欺诈成为金融合规监管的主要方向。身份验证、交易安全、反欺诈成为金融合规监管的主要方向。目前,全球区块链技术已经融入到银行、证券、期货、投行、数字资产等金融领域的合规/监管活动中,涵盖客户身份识别(KYC)、打击加密货币犯罪、打击虚假新闻、反诈骗、反洗钱(AML)、消费金融电子存证、银行函证、投行业务监管、期货交易监管、DeFi 监管、加密税收、网贷清理等众多应用场景。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95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证监会、中国银行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等部门或机构是金融领域区块链创新的主要监管部门。图 20 国内外区块链监管机构2 2行业协会:区块链行业协会数量不断增加,桥梁作用开始显现随着国家区块链战略的制定,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区块链协会,行业协会:区块链行业协会数量不断增加,桥梁作用开始显现随着国家区块链战略的制定,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区块链协会,以促进区块链行业自律,监督区块链的发展与落地,对接企业和从业人员,充分发挥协会作为连接技术与应用场景之间的桥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经过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区块链协会已经超过 30家,约三分之二的区块链协会是在 2019 年之后批准成立的。表 17 我国区块链行业协会地区协会成立时间地区协会成立时间北京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BBAA)2017上海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2018广东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协会2017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2019四川四川省区块链行业协会2019成都天府新区区块链产业协会2018重庆重庆市区块链协会2022山东济南市区块链产业协会2021青岛市区块链产业商会2020湖北武汉市区块链协会2019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96湖南长沙市区块链技术应用行业协会2019浙江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2017杭州区块链技术与应用联合会2017宁波市区块链专委会2020江苏江苏省区块链发展协会2022南京区块链产业应用协会2019陕西陕西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2019西安市区块链信息产业协会2021西安市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2019榆林市区块链产业协会2020宁夏宁夏区块链协会2020山西山西省区块链应用技术协会2019贵州区块链金融协会2015江西江西省区块链行业协会2019福建福建省区块链协会2017海南海南省区块链协会2019海口市区块链协会2019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表 18 我国区块链专委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成立时间区块链专业委员会成立时间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2018中国通信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2020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家委员会2018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2016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2018中国信息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2019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2020中国自动化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2018中国电子商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2018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97中国密码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2019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3 3行业联盟:数量与成员规模不断扩大行业联盟:数量与成员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截至 2021 年年底,我国已经成立了 70 多家区块链产业联盟,联盟的成员数量已经超过 2300 家,包括 220 多家企业和近百所高校与研究机构。过去六年,我国区块链联盟组织数量以平均每年10 家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经各地区民政局核准登记的区块链相关行业联盟包括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贵阳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产业联盟、成都市区块链产业发展联盟等单位。表 19 我国区块链行业联盟联盟名称成立时间发起单位地区登记管理机关联盟名称成立时间发起单位地区登记管理机关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ABI)2016 年2 月指导单位: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理事长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联通研究院、中国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网区块链科技、腾讯、华为、蚂蚁科技、泰尔英福、北京华信瑞德、数洋科技、布比网络、趣链、溪塔科技、纸贵科技等北京北京市民政局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OIDAA联盟)2017 年11 月理事长单位: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理事长单位:麒麟软件有限公司、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人民保险、平安保险、阿里巴巴、腾讯、浪潮、蚂蚁科技等北京北京市民政局贵阳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产业联盟2017 年12 月主管单位:贵阳市大数据委成员单位:贵州优易合创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中电科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大学等贵阳贵阳市民政局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98成都市区块链产业发展联盟2022 年12 月主管单位:成都市经济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兴川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清大云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高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知链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等成都成都市民政局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2016 年1 月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营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北京-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Ledger 联盟)2016 年4 月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智能卡技术研究院、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深圳招银前海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大连飞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矩真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深圳瀚德创客金融投资有限公司、乐视金融、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等上海-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金链盟)(FISCO)2016 年5 月微众银行、平安银行、招银网络、恒生电子、京东金融、腾讯、华为、银链科技、深圳市金融信息服务协会等深圳-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应用联盟2016 年11 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慧能源投资控股集团、北京大同区块链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天弘基金、包商银行、远光软件等北京-版权区块链联盟2017 年8 月安妮股份、西安可信时间认证中心、北京艾米塔艺术基金会、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版权家、标新司法鉴定所、天威诚信、智慧财经、小米、艾瑞咨询、盈科律师事务所、九次方大数据等北京-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2017 年11 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青岛)区块链研究院、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信任度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海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数安(青岛)实验室等青岛北京-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99中国安全食品区块链溯源联盟2017 年12 月沃尔玛、京东、IBM、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北京-青藤区块链联盟(青藤链盟)2018 年5 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北京-区块链可信服务机构联盟(BTSI 联盟)2021 年10 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区块链行业协会、重庆市西部区块链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云政数据管理有限公司、南京紫金山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福链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区块链科创园、中金汇通数据管理有限公司、新华文轩四川数字出版社传媒有限公司、四川商通实业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蜀都公证处、成都博韵通科技有限公司等成都-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东北分联盟2021 年10 月指导单位:辽宁省工信厅、辽宁省通信管理局、沈阳市工信局成员单位:辽宁联通、辽宁移动、辽宁电信、东软集团、华为公司、纸贵科技沈阳-中国证券期货业区块链联盟2021 年12 月指导单位: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成员单位:上交所、深交所、中国证券业协会、国泰君安证券、申万宏源证券等北京上海深圳-区块链安全及应用联盟2022 年11 月成都链安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长虹信息安全实验室、南京纯白矩阵科技有限公司、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都九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质数斯达克科技有限公司等成都-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4 4中央部委:积极开展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中央部委:积极开展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2021 年 10 月 15 日,中央网信办等 18 个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行动,印发关于组织申报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的通知。通知明确,到 2023 年底在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块链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和做法经验,进一步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00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助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试点内容分为四个大类,分别为区块链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拓展区块链在民生服务领域运用、推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创新应用。在这四大类里又细分出了 16 个领域,作为行业性试点。2022 年 1 月 30 日,中央网信办发布 中央网信办等十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名单经地方和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包含 15 个综合性试点单位,164 个特色领域试点单位。表 20 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综合性试点)试点内容牵头部门试点内容牵头部门北京市海淀区区人民政府重庆市渝中区区人民政府福建省福州市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广州市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市人民政府贵州省贵阳市市人民政府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江苏省无锡市市人民政府上海市静安区区人民政府浙江省杭州市市人民政府山东省潍坊市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成都市市人民政府海南省海口市市人民政府湖南省长沙市市人民政府江西省赣州市市人民政府数据来源:中央网信办表 21 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特色领域试点)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01试点内容牵头部门试点内容牵头部门区块链 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区块链 能源国家能源局区块链 政务服务区块链 政务数据共享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区块链 法治司法部区块链 税费服务国家税务总局区块链 审判最高人民法院区块链 检察最高人民检察院区块链 版权中央宣传部区块链 民政民政部区块链 人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区块链 教育教育部区块链 卫生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区块链 贸易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区块链 风控管理中国银保监会区块链 股权市场中国证监会区块链 跨境金融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来源:中央网信办2021 年 12 月 6 日,科技部公示 10 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块链”重点专项。表 2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块链”重点专项(2021 年度)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牵头单位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牵头单位12021YFB2700100新型区块链体系架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22021YFB2700200高可信弹性区块链架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武汉大学32021YFB2700300“网-信-安”一体化区块链性能模型及多层级持续协同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2021YFB2700400区块链测评技术体系与系统研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2021YFB2700500区块链生态安全监管关键技术研究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62021YFB2700600区块链生态安全监管关键技术研究海南大学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0272021YFB2700700高并发可扩展区块链存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82021YFB2700800支持分层-折叠-聚合的异步区块链可扩展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92021YFB2700900区块链安全威胁感知与取证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02021YFB2701000区块链安全威胁感知与取证技术研究清华大学数据来源:科技部(3)服务方面,媒体与版权共同发力确保区块链的落地服务方面,媒体与版权共同发力确保区块链的落地。)服务方面,媒体与版权共同发力确保区块链的落地服务方面,媒体与版权共同发力确保区块链的落地。新闻媒体、测评、知识产权等服务机构提供行业资讯、发布行业动态、促进行业认知普及。1 1新闻媒体:区块链先行者、布道者、监督者的多重角色区块链媒体经过野蛮生长进入沉寂期。新闻媒体:区块链先行者、布道者、监督者的多重角色区块链媒体经过野蛮生长进入沉寂期。随着加密货币的兴起,2015 年之后,国内区块链媒体大量涌现,并吸引大量资本的进入。之后,区块链媒体行业呈现无序发展,行业泡沫严重,乱象从生。随着国家加大对数字货币和媒体行业的监管和整顿力度,区块链媒体行业迅速降温。2018 年年底,大量区块链媒体平台倒闭,整个区块链媒体行业进入低迷期。据 2022 年 9 月最新的媒体名单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区块链媒体约为 300 家,较为活跃的区块链媒体已不足百家。主流新闻媒体正在融合区块链技术,重塑新闻媒体生态。主流新闻媒体正在融合区块链技术,重塑新闻媒体生态。在区块链产业发展过程中,区块链相关资讯与动态的报导仅仅是新闻媒体最基本的职能。抛开以区块链资讯报道为主的区块链垂直媒体、综合媒体平台的区块链版块、区块链自媒体等狭义的区块链媒体,国内外主流新闻媒体正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与新闻媒体的内部深度融合,推动新闻版权保护,打击虚假新闻、抄袭等问题,从而构建广义的区块链媒体。主流新闻媒体与版权机构合力打造更健康的区块链媒体生态。主流新闻媒体与版权机构合力打造更健康的区块链媒体生态。目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03前,新华社、人民在线、东方网、财联社等主流新闻媒体承担着区块链产业资讯传播的职能,向用户传递准确、快速、权威的有价值的资讯、数据、分析、观点等内容,引导市场正确舆论,促进区块链行业合规、健康、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中国版权协会、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等版权机构也在探索区块链与新闻媒体的内部融合,使新闻媒体成为区块链落地应用的重要场景。主流新闻媒体与版权机构正在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内容应用,推动互联网媒体从信息传递向价值传递的变革,重新构建互联网新闻信息产业体系。2 2测评机构:主要对区块链项目和加密币进行风险测评测评机构:主要对区块链项目和加密币进行风险测评区块链测评机构主要为区块链项目、区块链企业、数字资产交易、去中心化应用(DAPP)等提供评级、评测等服务。国际区块链测评机构主要包括 TokenInsight、CryptoDiffer、Xangle、Weiss Ratings等。区块链测评机构,致力于为整个区块链行业提供信息沟通机制,为投资方提供全方位的项目尽调信息和专业的分析观点,对区块链项目进行风险厘定,识别风险并划级。目前国内已有多家机构、实验室开展区块链测评工作目前国内已有多家机构、实验室开展区块链测评工作,多数聚焦在区块链技术层面,如围绕参考架构、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开展测评,少数涉及应用层面的测评体系。国内区块链测评机构主要有泰尔实验室、工信部电子四院、工信部电子五所、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工信部区块链实验室等。区块链相关评测体系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先期进入评测认证领域的机构及组织会掌握越来越强的话语权。表 23 国内区块链测评机构测评测评机构提供测评服务机构提供测评服务泰尔实验室(TBI)基础功能、性能、BaaS、安全、密码、互操作,以及存证应用、溯源应用、供应链金融、政务应用、电子票据、版权存证、邮政物流等 13 种评测服务工信部电子四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系统功能测试证书”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04工信部电子五所(贵阳区块链测试中心)区块链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服务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赛迪研究院)数据操作、账户管理、共识机制、加密算法、智能合约、性能效率、节点管理、运维管理等 8 个领域、32 个检测项,以此开展许可链测评工作,颁发“赛迪许可链测评合格证书”工信部区块链实验室“信创区块链”测试证书及测试报告。“信创区块链”测评体系主要围绕区块链与信创体系的适配兼容问题,检验区块链在国产 IT 基础软硬件和信息安全产品上的应用能力。同时兼顾区块链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稳定性、可靠合规等方面,提供标准化 定制化的测评组合数据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整理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05五、区块链投融资分析受加密货币爆发等因素影响,全球区块链投融资在近两年恢复增长,国内区块链投融资相对谨慎,受监管等因素影响,投资热度持续下滑。目前区块链产业融资主要集中在早期阶段,区块链相关应用领域融资占比持续提升,全球和中国均超过 70%。5.1 全球区块链投融资分析5.1.1 全球区块链投融资恢复增长5.1.1 全球区块链投融资恢复增长过去五年,全球区块链行业投融资整体呈现 2018-2020 年逐渐下降、2021-2022 年上半年快速回升的两阶段发展态势。过去五年,全球区块链行业投融资整体呈现 2018-2020 年逐渐下降、2021-2022 年上半年快速回升的两阶段发展态势。从投融资数据看,2018-2020 年期间,全球区块链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分别下降了32%和 42.6%,反映出在行业应用尚未完全铺开下,由区块链概念引发的投融资热度正在逐渐褪去。受加密货币等领域爆发影响,近两年全球区块链产业投融资活跃。受加密货币等领域爆发影响,近两年全球区块链产业投融资活跃。2021 年以来,全球加密货币领域发展日趋成熟,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区块链行业,全球区块链投融资迎来快速增长。2021 年全球区块链产业融资事件数量达到 709 件,融资金额达到 1273.3 亿元,分别实现同比增长 61.9%和 552.3%,2022 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44.2%和 77.6%。数据来源:创业邦睿兽分析图 21 2018-2022H1 全球区块链产业融资事件数量与金额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065.1.2 中美区块链投融资领跑全球5.1.2 中美区块链投融资领跑全球近五年来,全球近六成的区块链投融资事件发生在中、美两国。近五年来,全球近六成的区块链投融资事件发生在中、美两国。2018-2022 年 6 月,中国凭借 868 起事件成为全球区块链融资发生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融资事件数量的 30.6%;美国自此期间发生 773 起事件,位列第二。中、美两国并驾齐驱,成为吸引全球区块链投资的第一阵营。值得关注的是,新加坡凭借开放的营商环境和高度的政府包容性,在区块链融资事件方面超越欧美等其他国家,成为继中、美之后发生区块链融资事件最多的国家。数据来源:创业邦睿兽分析图 22 2018-2022H1 全球区块链产业融资事件国家分布从融资金额看,美国成为全球区块链吸金重地。从融资金额看,美国成为全球区块链吸金重地。美国在 2021 年和 2022 年上半年区块链融资金额占全球比重分别为 55%、58.5%。2021年美国融资金额为 706.95 亿元,加拿大、中国、德国在当年的融资额均超 60 亿元,但远低于美国;2022 年上半年全球区块链融资 856.7亿元,其中美国占比 58.5%,印度融资额接近 50 亿元,中、英两国融资额超 20 亿元。5.1.3 全球区块链融资集中在早期5.1.3 全球区块链融资集中在早期从融资轮次来看,全球区块链融资主要集中在早期阶段,种子轮融资占比持续提升。从融资轮次来看,全球区块链融资主要集中在早期阶段,种子轮融资占比持续提升。区块链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投资机构关注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07初创型企业的趋势未变。2018-2022 年上半年,全球区块链融资事件约九成发生在种子轮、天使轮和 A 轮等早期阶段,每年早期阶段融资事件数量占比均在 80%以上。近五年,全球区块链创业生态逐渐形成,种子轮融资事件数量占比持续提升,从 2018 年的 11%提升至 2021 年的 29.6%,2022 年上半年达到 40.1%。近五年全球区块链投融资事件中,天使轮、A 轮占比有所下降,B 轮及以后轮次占比持续提高。数据来源:创业邦睿兽分析图 23 2018-2022H1 全球区块链产业链融资轮次分布5.1.4 应用领域获投占比持续提升5.1.4 应用领域获投占比持续提升机构更倾向于投资区块链应用类企业。机构更倾向于投资区块链应用类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区块链技术已日渐成熟,其在金融、物流、版权等行业的应用场景逐渐成熟。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较多提供区块链软件和服务的公司,区块链解决方案和平台服务可规模化复制在多行业、多场景,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变现,也吸引了较多投资机构的关注。从融资数据看,应用拓展层企业获投占比持续提高,2022 年上半年获投占比达到 72.1%,比2018 年提高了 40.9 个百分点。技术服务层、生态服务层企业获投占比持续下降。技术服务层、生态服务层企业获投占比持续下降。全球区块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围绕产业提供资讯、评级等服务的生态类企业也随着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期,获投占比持续下降。2022 年上半年,生态服务层企业获投占比为 7.5%,比 2018 年下降了 20.3 个百分点。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08数据来源:创业邦睿兽分析图 24 2018-2022H1 全球区块链融资产业层级分布5.2 中国区块链投融资分析5.2.1 国内区块链投融资热度下降5.2.1 国内区块链投融资热度下降国内区块链投融资在经历了 2018-2019 年的快速下降后,2020年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国内区块链投融资在经历了 2018-2019 年的快速下降后,2020年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区块链市场监管力度增强,资本方对区块链行业投资逐渐回归理性,2019 和 2020 年区块链融资事件数比上年分别下降了 52.5%和 63%,降幅明显。2019 年底,中央政治局组织的区块链集体学习成为国内区块链行业投融资“去伪存真”的转折点。投资热潮逐渐退去,在国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鼓励下,区块链更加偏向对其他信息技术和应用场景的赋能,引导国内区块链投资“脱虚向实”。数据来源:创业邦睿兽分析图 25 2018-2022H1 中国区块链产业融资事件数量与金额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095.2.2 京沪粤浙等地热度全国领先5.2.2 京沪粤浙等地热度全国领先从融资地区看,2018 年-2022 年 6 月期间,区块链投融资事件超80%发生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香港。从融资地区看,2018 年-2022 年 6 月期间,区块链投融资事件超80%发生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香港。统计期间,北京共发生323 起融资事件,全国占比 37.18%,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发生在上海、浙江、广东三地区的融资事件相当,分别为 100 起、96 起和 91起;香港地区在此期间共发生 69 起融资事件,香港也成为披露融资金额最多的地区,为 96.73 亿元,占总金额比重近 35%。数据来源:创业邦睿兽分析图 26 2018-2022H1 中国区块链产业融资事件地区分布2022 年上半年,中国共发生 38 起区块链投融资事件。北京与香港均有 9 个区块链投资事件,位列第一位。广东与浙江分别发生 6 起和 5 起,位列第二、三位。中国在 2022 年上半年累计完成 24.35 亿元的区块链投资,重点投资城市是香港和北京,分别完成 13.72 亿元与 8.08 亿元的交易,其他城市的总体融资额均低于 1 亿元。5.2.3 融资集中在天使轮和 A 轮5.2.3 融资集中在天使轮和 A 轮2018 年-2022 年 6 月期间,国内区块链行业共有 65%的融资事件集中在天使轮和 A 轮,分别为 406 起和 340 起。2018 年-2022 年 6 月期间,国内区块链行业共有 65%的融资事件集中在天使轮和 A 轮,分别为 406 起和 340 起。其他轮次发生的融资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10事件普遍较少,64 起事件发生在种子轮,B 轮和 C 轮分别有 54 起和30 起,其他轮次均在 10 起以下。随着国内区块链行业应用落地,企业的商业化进程开始进入规模化复制阶段,企业的融资轮次也逐渐从种子、天使轮向 A 轮及后期轮次移动。2021 年以来,A 轮及以后的轮次占比大幅提高。数据来源:创业邦睿兽分析图 27 2018-2022H1 中国区块链产业融资轮次分布5.2.4 场景应用最受投资机构关注5.2.4 场景应用最受投资机构关注在政策鼓励下,区块链企业更加关注技术对实际场景的赋能,应用类企业也更受投资机构青睐,获投占比在过去五年间持续提升。在政策鼓励下,区块链企业更加关注技术对实际场景的赋能,应用类企业也更受投资机构青睐,获投占比在过去五年间持续提升。2022 年上半年,应用拓展层企业获投占比达到 70%,比 2018 年提高了 43.1 个百分点。与全球趋势一致,国内技术服务层和生态服务层企业的获投占比在过去五年间不断下降,其中,生态服务类企业获投占比下降了 20.8 个百分点,到 2022 年上半年仅占 7.5%。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11数据来源:创业邦睿兽分析图 28 2018-2022H1 中国区块链融资产业层级分布5.3 全球区块链投融资典型案例表 24 全球区块链投融资典型案例公司简介所在地区融资轮次融资金额融资时间投资方公司简介所在地区融资轮次融资金额融资时间投资方SobaWeb3 游戏平台德国种子轮1350万美元2022/6/29Lightspeed VenturePartners 光速创投、FTXVentures、CherryVentures、Point NineCapital、TQ VenturesCirculor区块链技术公司英国B 轮2500万美元2022/6/28The Westly Group、Jaguar Path Ventures、Volvo Cars Tech Fund墨宇宙区块链及Web3.0 底层技术开发商北京种子轮1500万人民币2022/6/28未披露Flowdesk数字资产服务法国A 轮3000万美元2022/6/27Agla Ventures、SpeedInvest、NGCVentures、PetRockCapital、Sfermion、Eurazeo 欧瑞泽FalconX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美国D 轮1.5亿美元2022/6/22GIC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B Capital Group、Thoma Bravo、AdamsStreet Partners 雅登投资、Tiger globalmanagement 老虎环球基金、Wellington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12Management奇异火NFT 技术研发应用服务商广东天使轮数千万人民币2022/6/20线性资本、奥雅设计NFTPortNFT 基础设施服务商爱沙尼亚A 轮2600万美元2022/6/15AtomicoScienceMagic.StudiosWeb3 技术咨询服务商美国种子轮1000万美元2022/6/14Coinbase Ventures、Digital CurrencyGroup(DCG)、HENI、ThirdPrime、Real Vision、Liberty City Ventures、Culture3 Capital、Brevan HowardBabelFinance区块链金融及技术服务提供商香港B 轮8000万美元2022/5/25Dragonfly Capital、时代资本、10T Holdings、BAI 资本、CircleVenturesFlowcarbon区块链碳信用交易平台美国A 轮3200万美元2022/5/25A16Z Crypto、GeneralCatalyst、Samsung NEXT、166 2nd FinancialServices、RSE Ventures、INVESCO PrivateCapitalNodeReal新加坡Web3 基础设施提供商新加坡A 轮1600万美元2022/5/19云九资本KaJLabs跨链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开发商美国种子轮4 亿美元2022/5/18Global EmergingMarketsCyberConnect美国区块链基础协议服务商美国A 轮1500万美元2022/5/17Animoca Brands、SkylineVentures、IOSG Venture、Delphi Digital、Protocol Labs、GGV 纪源资本、Spartan Group、Polygon Studios、SevenXVentures、Amber Group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13数据来源:创业邦睿兽分析元邦科技元宇宙城市基础设施搭建和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北京种子轮1000万人民币2022/4/27百度风投、现代传播CertiK智能合同及区块链生态安全服务提供商美国B4轮6000万美元2022/4/23Softbank Vision Fund数聚链科技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浙江Pre-A 轮千万级人民币2022/3/23未披露普陆德中盾科技区块链安防技术服务平台北京Pre-A 轮千万级人民币2022/2/7众甫联动投资 ZonffPartners零数科技区块链及隐私计算技术提供商上海Pre-B 轮数千万人民币2022/1/18新跃基金、洪泰基金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14六、区块链行业展望区块链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系列问题和挑战,给行业主体创新和政府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区块链产业在关键技术、应用场景等领域还需深入突破,相关的行业监管也需要跟上产业发展。区块链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多方参与共建,同时政府支持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区块链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6.1 区块链发展面临挑战6.1.1 区块链关键技术亟需突破6.1.1 区块链关键技术亟需突破区块链关键技术研发如零知识证明、共识机制等还需要深入研究,产业导向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区块链满足高性能、高并发及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等方面仍需要大力投入,组建数字经济可信国家网络还需要头部企业参与研发。区块链相关技术通用规范普及不足,目前已知行业标准有区块链技术安全通用规范 区块链底层平台通用技术要求区块链数字藏品通用技术要求区块链信息系统通用测试规范等,技术推广规范推广力度不够,数量上还不能满足目前区块链产业发展所需标准,急需扩大新兴区块链技术标准,推动制定区块链技术国际标准。6.1.2 区块链行业应用不够深入6.1.2 区块链行业应用不够深入区块链已经开始在行业领域渗透,但是行业应用不够深入。一是,区块链普及度不够。过去由于区块链 行业的应用案例少,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度远远低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随着数字经济尤其是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对于数据确权等数据要素全流程管理的需求增强,区块链普及迎来历史高位,技术普及仍需产业链各层合力推动。二是,具有价值的区块链应用不多。金融作为区块链创新应用的典型实践场景,近几年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金融领域提供区块链解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15决方案的企业较多,同质化竞争激烈,应用价值不大。据中国物联与采购联合会区块链分会统计,2022 年应用层各领域约有 219 家企业,占比约 25%,目前除了发挥存证等作用外,大多仍未找到具有价值的应用。三是,区块链应用深入推广存在困难。产业链规模化建设成本高、成网难,涉及到资金往来和金融资产交易等活动,运营关键是上下游企业间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贯通,但同一供应链上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区块链技术服务企业想切入改造传统企业的 ERP 系统比较困难,项目转化周期长,建设投入也是主要障碍之一。6.1.3 区块链生态割裂问题突出6.1.3 区块链生态割裂问题突出当前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形成技术共识的门槛较高,区块链开源生态基础薄弱。一是,我们发展的私链和联盟链系统可组合性差,开发者和用户的账户数据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可组合性的基础缺失,支付功能与链上业务断裂,无法实现多指令在单笔交易中集合调用。二是,各大联盟链及其生态未实现互联互通,虽然目前我们已经拥有诸多 BaaS 解决方案和联盟链服务,但仍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三是,生态割裂和信息孤岛难以实现真正的开放生态,互联网发展后时期的低效竞争和用户垄断思维延续,对于开发者和用户的激励较低,从而使底层网络的商业模式难以维系。四是,数据黑箱仍然存在,信息透明性差,数据主权仍未交还用户,新技术的潜力无地施展。6.1.4 区块链监管制度尚不健全6.1.4 区块链监管制度尚不健全区块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创新监管体系的建设不完善。区块链作为一种创新技术及商业模式,现有的法律制度及金融管理机制难以对区块链金融进行有效监管。区块链的不可改变性、去中心化特点,可能与监管机构认可的其他权利冲突,给监管带来一定困难。将区块链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16用作唯一且可信的身份来源还需要制定一个法律框架,同时需要对数据保护和法人身份进行标准化管理。需防范各类金融投机风险,数字资产的可编程性容易衍生融资、保险、借贷等金融服务,成为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当前 Web3.0、NFT 等存在金融炒作倾向,易误导公众热炒,衍生金融危机,区块链数字资产平台系统漏洞,存在数字资产被盗风险,数字资产的相关交易不被法律保护。6.2 区块链发展趋势展望6.2.1 互操作技术引领区块链技术创新6.2.1 互操作技术引领区块链技术创新区块链底层技术、跨链技术、链上链下数据交互技术是区块链技术的三大突破方向,互操作技术通过打通割裂的区块链系统,实现区块链不同层级、链间、链上链下的互联互通。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支持大规模组网以及可插拔的共识机制,以解决性能和安全的差异化需求;二是,链间互操作将成为区块链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通用、异构的跨链协议、消息互通、算法和系统是重点和难点;三是,链上链下数据交互技术、可信数据上链技术成为影响区块链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预言机是连接现实世界与链的重要桥梁,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2.2 区块链加速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6.2.2 区块链加速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衍生出新技术、新应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数据与大数据采集、预处理及分析技术统一,能够支持多场景海量数据上链、业务上链和业务自动化、可视化分析;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标注、数据标签、建模等与区块链共识机制结合,实现分布式数据自主化处理网络,实现区块链智能合约业务的自动验证;物联网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可实现区块链虚实世界的有效结合,通过在物联网设备内实现信任根(Root of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17Trust),确保芯片有独一无二的 DNA,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使数据从采集端即获得安全保护和可信签名,确保数据从源头可信,真正实现“物链一体”,实现数据可信上链,建设可信数字生态,实现数据资源产权、数据交易流通。区块链技术与多种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共同推进着集成创新和应用融合。6.2.3 区块链在垂直行业应用不断深化6.2.3 区块链在垂直行业应用不断深化区块链在垂直行业领域应用不断深入,未来将涌现出更多区块链解决方案和服务案例。金融作为数据密集型和科技驱动型行业,与区块链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区块链技术让金融交易更安全、更便捷,区块链解决信息不对称,构建起金融数据的信任机制,未来在跨境支付清算、供应链金融、保险、贸易融资、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将发挥更大作用,在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以及不同的企业主体间,实现共享风险数据、存证交易类关键证据、信用传递和金融资产交换。区块链技术正成为驱动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引擎,是促进能源效率提升、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动力,通过碳数据可信管理推动产业进行信息化、绿色化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减排不减产,增收不增耗”的可持续发展。6.2.4 持续赋能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6.2.4 持续赋能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区块链技术持续赋能数字经济新基础设施,促进与网络、无线等主流通信技术结合,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包括区块链 6G、区块链 算力网络等新型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区块链 6G: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协作机制来支持通信服务节点间更安全、更稳健和更扁平化的交互,打破 6G 无线网络中海量异构设备和基础设施“人-机-物-网”之间的信任壁垒,提升无线网络效率与安全性。区块链 算力网络:算力网络是一个新型技术网络体系,其概念及技术架构仍在不断演进,作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18为面向未来的重大产业战略发展方向,需要广泛的产业协作,而区块链在多主体协作中的天然优势也必将在该领域带来新助力。6.2.5 持续提升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效能6.2.5 持续提升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效能区块链的关键价值在于为多方参与者构建一种信任机制,为新时代公共服务效能的提升带来契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教育就业、医疗健康、公益救助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身份、数据存证等场景,将支撑公共服务透明化、平等化、精准化。随着国家学分银行等区块链 教育应用场景落地,区块链技术将深刻影响教育公平性、持续性,能够给更多学生更多可确权的数据资源,为教师提供积分服务,鼓励教师知识生产,建立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未来人力资源尤其是院校毕业生,可以基于区块链平台认证学生校内外成绩,多元化评价学生,通过教育 BaaS 平台,落实校企学生成绩认证、项目实践认证、实习岗位认证等。6.2.6 支撑 Web3.0、元宇宙创新发展6.2.6 支撑 Web3.0、元宇宙创新发展区块链作为 Web3.0、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在推动 Web3.0、元宇宙创新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技术和理念,Web3.0 将打破当前 Web2.0 阶段互联网头部企业垄断局面,改变传统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法,成为依托区块链的全新网络形态,在区块链上建立的去中心化应用,是当前及未来 Web3.0 的重要应用。元宇宙是虚实结合的数字世界,是以规则和开放为原则的双生世界。而区块链具有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等优势将推动元宇宙真正意义上被广泛应用,为元宇宙提供开放透明的协作机制。区块链技术可用于数字资产、内容平台、游戏平台、社交经济等,为元宇宙的每个事物提供存在证明,通过共识机制,使元宇宙更加安全。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196.3 区块链发展对策建议6.3.1 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引导场景技术攻关6.3.1 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引导场景技术攻关面对关键技术攻关难题,建议从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业务场景技术攻关两方面统筹,推进校企在技术研发与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协同共建,联合产业各方加快区块链技术成果转化。面对关键技术攻关难题,建议从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业务场景技术攻关两方面统筹,推进校企在技术研发与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协同共建,联合产业各方加快区块链技术成果转化。在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推动建立有技术深度的校企联合实验室,推动区域间研发实验室的技术交流与创新研讨,重点针对区块链网络协同、存储拓展、跨链互通等底层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式研究。鼓励企业结合业务逻辑开展技术研究,加大垂直应用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鼓励企业在区块链核心技术形成知识产权体系,提高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在业务场景技术攻关方面,鼓励政府引导基金联合社会资本,加大对区块链关键技术的创新孵化支持,通过需求对接、资源共享实现区块链创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产业化推广,联合产业各方协同攻关,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加快整合产业内技术创新资源,推动完善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联合产业各方协同攻关,提高网络、算力、算法的商业化性能,助力区块链关键技术快速落地。6.3.2 促进创新应用示范推广,培育特色产业园区6.3.2 促进创新应用示范推广,培育特色产业园区面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不深入的问题,建议从区块链创新应用示范推广和加快区块链产业园区培育两方面统筹,推动形成区块链创新应用示范案例,培育形成区块链特色产业园区。面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不深入的问题,建议从区块链创新应用示范推广和加快区块链产业园区培育两方面统筹,推动形成区块链创新应用示范案例,培育形成区块链特色产业园区。在区块链应用示范推广方面,鼓励市场规模较大的技术服务商形成区块链场景应用典型案例,通过打造区块链试点示范项目和典型场景应用,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推广,并形成应用案例集面向全行业宣传推广。鼓励业界各方组织召开有影响力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峰会,加大对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普及力度。在区块链产业园区培育方面,鼓励地方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20政府加快建设区块链产业园区,以技术落地为导向,形成服务地方、面向全国、具备场景技术能力的区块链特色园区,打造地方区块链园区名片,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区块链技术落地。6.3.3 健全开放共享创新机制,推动行业协同共建6.3.3 健全开放共享创新机制,推动行业协同共建面对区块链生态割裂的问题,建议从健全开放共享创新体系制度建设和推动产业内及跨行业协同共建两方面统筹,健全共享机制、促进资源共享。面对区块链生态割裂的问题,建议从健全开放共享创新体系制度建设和推动产业内及跨行业协同共建两方面统筹,健全共享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在健全开放共享创新体系制度建设方面,加快完善区块链协同创新、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机制,尤其在场景应用、技术落地等垂直领域,形成数据共享、场景融合、产业协同的政策。加快形成地方政府牵头,资本机构投资、初创企业孵化、产业园区招商的多方联动创新孵化机制,推动区块链行业相关主体集聚与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的制度保障。在推动产业内及跨行业协同共建方面,推动建立跨行业技术融合与场景创新的组织联盟,通过更广泛的合作机制,形成政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打通行业壁垒,推动行业供需对接,构建跨产业协同共建共享生态体系。鼓励行业内龙头企业搭建产业链协同平台,在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赋能上下游企业,形成行业内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建立分工明确、融通发展的开放发展格局。6.3.4 完善法规监管制度体制,防范金融风险发生6.3.4 完善法规监管制度体制,防范金融风险发生面对区块链产生的金融风险问题,建议从健全区块链法规监管制度和推进区块链行业自律监管两方面统筹,提高对区块链产业安全风险预判能力,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面对区块链产生的金融风险问题,建议从健全区块链法规监管制度和推进区块链行业自律监管两方面统筹,提高对区块链产业安全风险预判能力,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在健全区块链法规监管制度方面,加快建立健全区块链法律体系,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合适的监管框架之内,防范系统性风险,加强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引导和规范。监管产业市场,严厉打击以区块链为噱头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注意引导 NFT、Web3.0、元宇宙等前沿领域健康发展。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21在推进区块链行业自律监管方面,引进监管科技,提升市场化监管能力,不断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实现人为监管模式向自动化监管模式的转变。提高对区块链产业安全风险预判能力,挖掘其发展规律、预判其风险隐患,以引导区块链开发者、运营者和资本市场参与者加强风险防范意识。6.3.5 发挥政府统筹协调能力,引导资源有效配置6.3.5 发挥政府统筹协调能力,引导资源有效配置为加快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引导区块链项目落地,建议政府部门从政策扶持、引导基金、整合产业资源等角度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为加快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引导区块链项目落地,建议政府部门从政策扶持、引导基金、整合产业资源等角度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在中央出台政策鼓励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区块链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但在区块链项目落地、场景应用等方面的指导性政策需更加完善,帮助企业更加明确发展路径。在政府利用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助力产业发展方面,通过扶持优质区块链项目落地,发挥其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形成区块链产业发展增长点,利用产业链联动作用实现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上下游企业间的渗透,加速区块链产业生态形成。推动整合产学研用金各方力量,促进区块链资源要素快捷有效配置,打造形成区块链创新示范应用,同时建议在政府部门带动下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协同攻关,推动产业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报告122附件:全球区块链产业图谱1、区块链产业图谱(国外)2、区块链产业图谱(国内)

    浏览量257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3-21 13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202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数据价值体系探究报告(46页).pdf

    基于基于区块链区块链技术技术的的碳数据价值体系碳数据价值体系探究探究 The Research Report on Carbon Data Value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数据价值体系探究版权声明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并受法律保护。转载、编摘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图表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编制委员会 编制委员会 主任:潘润红 编委会成员:聂丽琴 孙代勇 许欣芃 编写组成员:胡达川 王硕 黄启亮 王楠 薛金曦 童心莹 张一博 周筠 张开翔 阎彬 高扬 包芬 张文翰 黄蓉 张忠伟 冯世伟 李振 杨整 赵杰峰 钱菲 王光中 钱靖 叶子逸 郑心 陈平 李力 唐仕豪 黄军 张晓蒙 杜静漪 韩梦薇 黄步添 焦颖颖 参编单位: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委员会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溪塔科技有限公司 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 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目目 录录 一、背景研究.-1-1.1 碳数据要素概述.-1-1.2 碳数据生态体系.-5-二、关键技术.-7-2.1 密码学技术助力解决隐私保护问题.-8-2.2 共识机制保障碳数据可信共享.-8-2.3 时间戳奠定碳数据可信溯源基础.-9-2.4 智能合约提升碳数据流转效率.-9-三、应用场景.-10-3.1 碳足迹溯源.-10-3.2 碳金融产品交易.-12-3.3 碳排放权交易.-14-3.4 碳排放企业管理.-17-3.5 个人碳账户管理.-18-3.6 碳业务智能监管.-19-3.7 低碳城市建设.-21-四、应用实践.-22-4.1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普惠金融平台.-22-4.2 基于善度和区块链技术的政府级碳普惠平台.-25-4.3 智慧楼宇低碳节能运维平台.-27-4.4 节能减排审核区块链项目.-29-4.5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ESG 管理工具.-33-4.6 清碳云双碳区块链创新应用.-34-五、总结.-36-5.1 碳交易市场持续扩容,交易活跃度稳步提升。.-36-5.2 碳减排向消费端延伸,形成统一个人碳账户。.-36-5.3 区块链技术价值赋能,促传统企业绿色转型。.-37-5.4 区块链平台建设提速,提升新技术服务能力。.-37-5.5 区块链技术融合创新,助力实现穿透式监管。.-37-附录 A 国内外数据要素政策及概况.-39-一、背景研究-1-一、一、背景背景研究研究 1.1 碳碳数据要素数据要素概述概述 1.1.1 数据要素数据要素价值价值 2020 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有关数据要素的意见和规划,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与发展。截至 2021 年末,我国已在贵阳、北京、上海等地建立 83 家大数据交易中心或大数据交易所,形成了涵盖从数据生产到数据发挥价值的全过程产业链。从国际上看,美国通过开放的数据市场政策和法律制定规范数据交易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数据交易模式。欧盟重视数据立法顶层设计,发挥数据规模优势加强数据主权建设,打造成员国之间的统一数字交易流通市场。英国采用开放银行战略,促进数据市场交易和流通,从而激发市场活力提振金融创新。国内外政策及现状详见“附录 A 国内外数据要素政策及概况”。在国内外如此重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和发展的当下,数据要素正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一是一是数据要素是新的生产数据要素是新的生产资料,资料,促进降本增效促进降本增效。数据生产要素以比特形式存在,再生产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数据积累和价值信息提取规模越大,可反映的信息也越丰富,适用场景越广。数据被多维度、多层次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可以打破传统生产要素有限供给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提升全行业生产效率,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提档作用。二是二是数据数据一、背景研究-2-要素是新的资产要素是新的资产,催生新产业和新业态催生新产业和新业态。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具有流通和交易价值的数据,丰富的数据资源通常是机构商业价值变现的渠道,对后续发展以及新业务的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碎片化的原始数据向价值化转化,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资源渗透到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支撑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为推进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1.1.2 碳数据要素内涵碳数据要素内涵 2020 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各项政策要求,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即“双碳”)重大战略决策,对后续工作作出总体部署,目标是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表 1 双碳相关政策汇总 时间(基于政府网站发布信息)发布主体(基于政府网站发布信息)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0年 3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2020年 10月 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落实 2030 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2035 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一、背景研究-3-2021年 10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主要目标是,到 2025 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到 2030 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1年 10月 国务院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2022年 3 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2022年 10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2022年 11月 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提出了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布局碳清除标准体系、健全市场化机制标准体系、完善计量技术体系、加强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计量服务体系 7个方面的 24 项重点任务,明确了实施碳计量科技创新工程、碳计量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碳计量标杆引领工程、碳计量精准服务工程、碳计量国际交流合作工程 5 项重点工程,开展双碳标准强基行动、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低碳前沿技术标准引领行动、绿色低碳标准国际合作行动 4 项重点行动,并对协调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提出相应要求。一、背景研究-4-碳数据要素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碳数据要素在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及销毁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了碳数据资产化形成的资产数据、运营数据、运维数据以及交易数据等。二是碳市场的全流程都有待数据的跟踪监测,一方面数据要素保障了碳交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实现了跨地区的认证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跨区域的生态补偿;另一方面碳市场最为核心的碳排放配额交易更有利于以数据要素为载体进行交易,实现碳价格发现功能。1.1.3 碳碳数据要素数据要素面临面临的挑战的挑战 实现碳数据要素健康发展还面临挑战。一是碳数据采集质量有待提高。碳数据采集是后续一切碳业务开展的基础,所采集的碳数据质量高低不仅体现机构或个体绿色行为,更直接关乎碳资产价值乃至机构价值,采集质量包括信息真实性、规范性等,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利益驱动导致存在数据瞒报、漏报等问题,另一方面,数据采集方法不规范也会导致数据失真情况的发生。二是碳数据隐私保护能力有待提升。碳数据反映了机构生产经营信息,在生产机构、第三方监测机构、碳市场交易流转过程中可能存在非法使用数据、敏感信息泄露等问题。三是碳数据共享机制尚不完善。碳数据共享一方面可以实现碳数据交易的透明度和多方验证,提升数据质量,另一方面,碳数据共享可以有效提升监管效能。但是目前如何保证碳数据在碳市场参与方之间的共享是可信的,仍存在一定挑战。一、背景研究-5-1.2 碳数据碳数据生态体系生态体系 区块链技术赋能下的碳数据生态体系包括政府部门、园区、排控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区块链技术/服务提供商以及碳排放权交易所等七方参与者。图 1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数据生态体系(1)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政府作为双碳工作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健全财政、科技、产业、司法、金融等相关制度;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促进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标准、绿色认证体系和统计监测制度,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2)园区)园区。园区作为双碳工作中重要的参与主体,包含对园区建筑、交通、能源等场景碳排放总量进行监测和控制,对园区的基础设施进行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引导园区内机构进行碳排放治理,帮助机构实现绿色、一、背景研究-6-有序节能减排。(3)控排企业)控排企业。控排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参与方,一方面是落实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顺应经济发展,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企业碳排放数据是企业接受政府监管、企业信息披露、核查、碳排放权交易、企业融资等一系列双碳活动的基础,数据的真实可信是企业参与双碳活动的前提,故而企业是碳数据生态体系中重要的参与方。(4)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双碳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绿色投资的发展,满足机构在绿色发展中的金融需求,助力机构完成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技术赋能金融机构打通企业信息共享机制,保证企业碳排放数据真实可信及碳排放活动全流程可监测,为绿色金融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5)第三方核查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是碳数据生态体系不可或缺的参与方,核查碳排放企业提交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保证企业原始数据以及排放报告的真实性、有效性,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核查效率和核查报告的时效性。(6)碳排放权交易所)碳排放权交易所。碳排放权交易所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建设和运营机构,承担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交易制度建设、交易机构建设及市场能力建设等工作,促进碳交易定价机制形成,打通双二、关键技术-7-碳生态中碳排放权交易的数据流通,助力碳资产的确权和管理,实现碳数据价值的安全高效流动。(7)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服务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区块链技术可贯穿于碳数据生态体系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促进碳数据要素共享,提升碳业务运行效率。面向双碳场景提供的区块链技术/服务可包括如下形式。第一类是区块链云服务平台,即区块链即服务(Blockchain as a Service,BaaS)。区块链框架嵌入云计算平台,利用云服务基础设施的部署和管理优势,为开发者提供便捷、高性能的区块链生态环境和生态配套服务,支持开发者的业务拓展及运营。第二类是区块链应用。双碳领域涉及的区块链应用包括两种。一是通用类,如区块链存证、区块链溯源等区块链系统中都需要的共性基础能力。二是领域应用,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等自动执行碳排放核算、合规审核、第三方核查等功能和服务。二、二、关键技术关键技术 区块链技术具有多方共识、链上信息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在碳数据要素的采集、溯源、共享、数据资产化、交易流通等过程中发挥作用。基于区块链技术制定一套可信且有效的数据要素管理和认证模式,解决双碳场景参与方众多、业务种类纷繁复杂的问题,为双碳数据要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认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关键技术-8-2.1 密码学技术密码学技术助力解决隐私保护问题助力解决隐私保护问题 区块链密码学技术结合隐私计算等技术可以从技术基础上解决隐私保护的问题,杜绝了因担心隐私泄露而将数据要素封闭在企业内部的行为,实现在数据要素的存证、共享、资产化过程中对部分合作方、交易方或社会整体公开,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在价值。综合运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和对称加密技术,可以生成匿名的账号地址,建立点对点的加密传输和信息披露,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数据隐私。另外,隐私安全计算和零知识证明等隐私保护技术不断发展,进一步增强碳数据的隐私保护能力,有利于解决商业信息机密与环境信息公开的矛盾,灵活适应数据要素的信息披露策略。2.2 共识机制共识机制保障保障碳碳数据数据可信共享可信共享 共识机制使得对等网络节点的内容和数据达成一致,帮助陌生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解决了多方协作中的信任问题,确保碳数据要素的确权、流通在碳业务体系内通过全网节点验证后达成一致,避免了双重支付等问题。而且链上交易记录公开且不可篡改,保障了数据要素变更记录的可信、可追溯和可审计,而且监管部门直接接入区块链网络,及时审计和处理共识机制识别出来的作恶意图和作假行为,有利于提高双碳业务实施过程中的公信力。在共识机制的选择上,双碳场景聚焦节能减排,共识机制自然不应该选用高耗能的验证型共识算法,而且这类算法一般不具有实时最终性,即链上交易难以被实时确认,存在分叉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碳排放核查、碳交易等与机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机构存在作假的二、关键技术-9-主观意愿,所以共识机制以拜占庭容错类型为宜,双碳场景需要选用支持拜占庭容错的共识算法。2.3 时间戳时间戳奠定奠定碳碳数据可信溯源基础数据可信溯源基础 时间戳是一份完整的可验证的时间数据证明,能够记录一份数据在某个时间的存在性、完整性以及可验证性。时间戳技术使区块链成为一个闭合的整体,更改或删除一条历史信息记录,都会影响到后面的所有区块,随着后面添加的区块越来越多,要想改动某个区块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就为链上的数据信息提供了更加公正、可信、全面的保护。在双碳场景中,数据要素存证和溯源的关键是证明数据要素的每一次状态变化都是真实可信的;数据要素在指定时间的真实完整性和可验证性是可信共享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区块链的时间戳技术为碳数据要素的溯源和可信共享奠定了技术基础。需要指出的是,时间戳技术只能保证上链后的数据无法被篡改,在上链环节,区块链可以与物联网技术相配合,利用物联网设备采集碳数据,并将数据自动上链,减少人为干预,保障数据在上链环节的真实准确性。2.4 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提升碳数据流转效率提升碳数据流转效率 智能合约是一段写在区块链上的代码,将所有参与主体之间协商同意的规则,约定写成程序部署到区块链上,一旦某个事件触发合约中的条款,代码自动执行,能够实现信息处理的动态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通过智能合约,确保碳数据要三、应用场景-10-素流程按照约定的规则运转,提高多方协作效率,推动降低社会总体的能耗水平和碳排放水平。利用智能合约中的资产管理能力,将待资产化的碳数据要素格式化、标准化、通用化,实现碳数据要素的资产化以及碳数据要素的确权和线上流转。例如,在碳排放配额市场,将碳排放配额资产化,在链上以标准化、数字化的模式分配给各个排放机构的链上账户,交易节点将配额数量和交易报价提交到碳交易区块链网络中,利用区块链技术将碳交易规则编译成智能合约,交易信息匹配的智能合约将自动执行,并将交易记录更新到区块链中。1 三、三、应用场景应用场景 3.1 碳足迹溯源碳足迹溯源 碳足迹指的是一项活动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直接与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GHG)排放量,以二氧化碳(CO2)表示。碳足迹溯源研究的重要性,一方面,碳足迹溯源可以帮助企业量化、追踪、统计在设计、生产、仓储、运输等重点环节中分别产生的碳,进而为企业针对性减少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碳排放、加速碳减排目标落地提供重要参考;另一方面,碳足迹溯源可以精准识别碳的空间转移,明晰碳排放责任,对从全国宏观角度平衡产业链发展与减排、整体和局部间的关系而言意义重大。1 参考资料:李静彧,“区块链 碳交易”助力数字碳中和,中国环境报。三、应用场景-11-3.1.1 行业痛点行业痛点 一是从企业角度。碳足迹的计算涉及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生产加工、包装、仓储、废物回收等上下游环节,在各个环节都会不同程度产生碳排放,相关碳数据量大而繁琐,难以统计,在上下游供应链中难以准确分割。二是从个人角度,碳足迹计算涉及个人出行方式、消费行为等,由于个体具有灵活性、自发性、不可预估等特点,部分数据更是难以准确统计。3.1.2 价值价值赋能赋能 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结合为企业碳排放核查提供技术手段,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可信存证、共享和溯源,有效促进企业的碳数据披露和相应碳补偿方案的形成,进而实现碳中和供应链、负碳供应链。(1)保障碳数据的真实与可信共享)保障碳数据的真实与可信共享。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分布式结构及可追溯性可以保证一条完整供应链的透明度,为碳排放、碳足迹数据打上可信任的标签。一是区块链特性能保障链上数据不可篡改,提高来自不同组织的数据可信度,为数据要素交易奠定基础。二是区块链的分布式特性能让各节点机构在统一标准下实现数据交换和碳减排方面的智能化协作,为碳交易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三是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结合,可以做到信息可用不可见,实现可量化的碳排放数据在产业级范围内流通和共享,数据的价值能够充分被释放,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进程。四是链上数据透明可追溯的特性,可以记录供应链中每一次数据流转信息,实现数据确权、时空与归属权追溯,有效提升供应链各环节整体产出效三、应用场景-12-率和资源利用率,激活低碳、零碳相关供应商和相关工艺的市场价值与竞争力。(2)实现碳足迹的精准监测与统计)实现碳足迹的精准监测与统计。基于区块链、物联网与边缘计算技术打造碳足迹数字孪生,形成分布式的碳足迹溯源体系,使得供应链中复杂的碳足迹可以被精准、客观、量化地监测与统计。通过部署在物流车辆、车间、仓库中的物联网设备直接采集企业生产、物流、仓储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产品产物、碳排放等碳足迹信息,确保碳足迹信息的客观、真实、可靠,实现了碳足迹的底层穿透;通过边缘服务器与物联网终端的协同,将物联网设备采集的碳足迹信息进行就近计算、实时分析,处理为可用的动态碳足迹数据;最终将处理、提炼后形成的动态碳足迹数据在区块链中进行存证,利用区块链的技术特性保障其不可篡改、可溯源,使得链上链下数据保持实时同步、一致,打通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隔阂,构建碳足迹数字孪生,为碳足迹的客观计量、精准计算提供了标准化依据,实现碳的时空与归属权追溯。3.2 碳金融产品碳金融产品交易交易 2022 年 4 月 12 日,证监会发布行业标准碳金融产品,将碳金融产品定义为“建立在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上,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增加碳汇能力的商业活动,以碳配额和碳信用等碳排放权益为媒介或标的资金融通活动载体”。根据碳金融产品的规定,碳金融产品分为三类:一是碳市场融资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碳债券、三、应用场景-13-碳资产抵质押融资、碳资产回购、碳资产托管等。二是碳市场交易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碳掉期、碳借贷等。三是碳市场支持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碳指数、碳保险、碳基金等。3.2.1 行业痛点行业痛点 一是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完善。我国在碳金融领域相关制度大多以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等形式为主,尚没有法律层面的文件对碳金融予以规范,碳金融法制化、规范化发展有待提升。二是产品市场不发达。主要表现在碳金融产品种类较少(主要是基于碳排放权的金融产品)、参与主体较单一(以商业银行为主)、碳金融产品市场交易规模较小等。三是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主流的碳金融产品以碳排放权为底层标的,而碳排放数据由机构自身掌握,金融中介、投资者等对相关数据的掌握情况有限,形成了机构与金融中介、投资者信息不对称;此外,碳配额计算和分配机制的不透明导致企业对自身配额情况与配额机构之间产生了信息不对称。3.2.2 价值价值赋能赋能 区块链技术以其分布式结构、开放透明、可信度高和具有可编程的智能合约等特点与新型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特点高度契合。(1)建立)建立基于联盟链的基于联盟链的碳金融碳金融交易交易市场市场。基于区块链技术可建立一个碳金融市场交易生态体系,政府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碳金融产品交易者均可在联盟链部署节点,彼此共享一套分布式账本,碳金融产品交易主体间可以直接在链三、应用场景-14-上完成点对点交易,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联盟链设置监管节点的方式对碳金融市场进行穿透式监管,有效提高金融市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实现碳金融市场数据要素可信与安全共享)实现碳金融市场数据要素可信与安全共享。基于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当用户进行一次碳交易后,其交易的相关信息自动同步到区块链网络的每一个节点中,使信息对链上用户均公开透明;同时,共识机制保障了碳金融市场数据不可被篡改,既能实现数据安全可信,又可以对交易记录进行追溯。(3)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金融交易市场,公开透明的数据信息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透明高效的碳排放权配额机制,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基于公开数据做出合理的交易决策。同时,基于数据在链上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特性,金融机构在对企进行征信评级过程中,提取链上数据,降低了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征信工作效率和精准度。(4)为监管提供数据支撑。为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金融市场中,数据对各个节点均公开透明,监管部门可归集相关交易数据、跟踪交易路径等,通过研究计算得出机构碳排放情况以及碳市场发展情况,进而为监管部门制定后续政策提供数据基础。3.3 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 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交易(ETS)是碳定价的一种形式,三、应用场景-15-也称为总量控制与交易(CAT)或碳定价。在排放权交易中,预先对所有参与的组织产生的碳排放量设定总量限制,排放量超过配额的污染者必须购买更多碳排放权,而排放量较少的实体则将碳排放权出售给其他实体。排放权的供需关系通过碳排放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来反应,进而刺激机构调整生产模式、减少碳排放、增加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使用。3.3.1 行业痛点行业痛点 目前碳交易市场主要存在以下痛点。一是交易信息不对称会使参与方尽调难度大、成本高、交易风险高,降低交易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影响碳市场流动性。二是区域市场之间割裂导致区域间碳排放权定价存在较大价差,不利于实现碳交易中准确定价、公平分配的要求,容易导致企业通过转移高能耗产业,违背减排的初衷。三是对企业信息披露违规、隐瞒等行为的监管发现机制不完善,进一步加剧了碳交易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进而影响市场合规健康发展。3.3.2 价值赋能价值赋能 区块链技术可以支持碳交易系统、监管部门等重要碳交易参与方建立联盟,实现各地碳交易市场的互联互通,实现对链上数据的可信同步、实时监管;将碳排放权转换为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实现碳排放权可以跨交易所在场外进行交易流动,从而通过自发的跨市场交易行为缩小各区域交易市场间的碳排放权价差,完善碳排放权价格标准。(1)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链上链下互联互通)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链上链下互联互通。三、应用场景-16-一方面,利用物联网设备采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记录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记录碳足迹数据,并将采集到的碳足迹数据实时上链存证,在数据采集环节降低人工干预、违规造假风险;另一方面,利用 BaaS平台使企业快速拥有区块链应用能力,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多方共识的技术特性对碳数据进行可信传递,从而构建基于区块链的碳交易模式,助力区域性碳交易市场的改革创新。物联网与区块链的协同实现了物理世界碳数据的实时采集、计算,保障了链上链下数据的一致性,也解决了由于信息披露违规、隐瞒等行为导致的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数据存在差异的问题,最终在数字世界构建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在数字世界中实现对企业碳行为的仿真、模拟、预测、监控,打造智能化、自动化的碳交易市场与监管体系。(2)构建全流程碳交易管理与保护机制)构建全流程碳交易管理与保护机制。基于区块链技术特点,构建“确权-交易-维权-处罚”全流程碳交易管理与保护机制,解决数据传递过程中的不透明、不公平、不顺畅等难点,确保碳交易、链上碳资产的交易流转和支付结算等安全高效。一方面,区块链助力配额交易高效透明,可以串联起追踪、核查、监督、管理整个体系的数据流,使数据的流转过程透明可视,并能打通碳监测、碳核查、碳配额、履约等整个绿色产业环节,让参与主体看到自己用了多少配额,还剩多少配额,作出交易预判。另一方面,区块链有利于政府对市场碳排放情况进行有效监管。通过碳数据上链,行业监管部门能根据交易情况做出宏观调控,引导资源更加优化地配置,从而增进交易活力。三、应用场景-17-3.4 碳排放企业管理碳排放企业管理 在进行碳排放核算的过程中,大部分碳数据是在碳排放企业控制的设备和环节中产生的,从而难以防范碳排放企业通过控制碳数据来获取碳权益的行为,难以杜绝碳排放数据造假的问题,因此需加强对碳排放企业的管理。3.4.1 行业痛点行业痛点 碳排放企业管理面临以下痛点。一是原始数据真实性、一致性难以验证,原始数据伪造和伪称已查验成本较低,被发现概率较低。二是相对数据量较大的实时检测数据,对于抽样检测数据而言,伪造和伪称已查验成本的成本更低,误差更大。三是核查工作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完成难以查证。3.4.2 价值赋能价值赋能 在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中,需要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信息化能力建设,优化数据采集、处理、存储方式。2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以下方面切实提高碳数据造假的成本,降低碳数据核查的门槛,增强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一是利用区块链上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记录碳排放原始数据。将原始数据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内容都记录在区块链上,使得原始数据被伪造的成本变高,从而使其真实性得到保证。二是利用区块链 5G 芯片的技术,将监测仪表的数据实时上传到 2 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 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三、应用场景-18-互联网上,并且登记在区块链上,为碳数据核查提供海量的实时可靠的大数据,使得碳数据造假的成本进一步升高,误差减小,并且增强同一行业不同项目之间的数据一致性。三是将每一步核查程序都记录在区块链上,每一环节的各参与方都进行签字确认。由于每一环节产生的时间和签字都无法伪造,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报告制作方进行程序造假和突击一次性制作文件,防止核查“挂名”等核查程序不合规的情况发生。3.5 个人碳账户个人碳账户管理管理 个人碳账户是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服务追踪用户碳减排行为,对用户碳减排行为进行量化,形成碳账户余额,继而将碳账户余额和金融服务、用户权益挂钩。3.5.1 行业痛点行业痛点 个人碳账户反映了用户的生活轨迹,使账户管理方能够更加准确地还原客户真实生活场景。然而,数字信任与数据安全问题也会随之出现。由于个人碳排放场景过多,难以量化计算,同时分布在不同场景下的数据标准不统一,难以汇总统计。此外,目前在碳交易所交易的是企业碳资产,个人碳资产的交易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3.5.2 价值赋能价值赋能 区块链技术融合隐私计算、数字身份等技术,能有效增强用户个人碳账户的数字身份识别和防篡改能力,探索数字身份在个人碳账户三、应用场景-19-场景下的应用,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可得性,增强个人碳数据安全性,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可控可计量”,加强用户数据安全保护。3.6 碳业务碳业务智能监管智能监管 在碳达峰碳中和道路上,有大量行政监管场景是需要进行实时智能监管的。如今机构大量使用软件进行实时控制、大量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过去纸质的、口头的监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监管所需要的实时性和颗粒度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家已经有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耗在线监测。3.6.1 行业痛点行业痛点(1)执法证据获取难。)执法证据获取难。在传统纸质或者电子监管环境下,有效和及时的证据获取存在一定难度,甚至很大程度上依赖被监管对象的主动披露和配合。企业利用软件和互联网系统进行能源管理,其数据停留在企业内部计算机系统和服务器当中,其有完全的权限选择是否向监管部门披露什么数据,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都无法保证。即使事后监管部门采取最严厉的手段进行全面数据分析的监管活动,也无法保证所得到的数据就是真实、完整的。(2)监管效率)监管效率较低较低,监管粒度,监管粒度较大较大。企业利用软件和互联网系统进行能源管理,往往是 724 小时连续不间断的工作。而人工和纸质的监管模式,无法对这种频率的业务三、应用场景-20-进行实时监管,只能依赖于事先的发文监管和事后的立案救济,效率较为低下。(3)监管部门之间)监管部门之间跨部门协同跨部门协同效率低效率低。企业经营过程中,业务可能涉及多个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可能需要基于同一事实就本部门的监管范围作出不同的行政行为,需要同一份证明事实的证据;也有可能需要其他监管部门提供文件来确认事实,作为本部门作出行政行为的依据。但是监管部门的数据都只存储在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当中,数据互信需要不同监管部门共同协作、相互协调。3.6.2 价值赋能价值赋能(1)为行政监管提供可靠证据。)为行政监管提供可靠证据。行政监管和执法中必不可少的是获得可靠的证据数据。使用区块链技术搭建智能监管环境,可以很方便的将企业行为和数据,以及政府部门的执法行为和程序执行登记在区块链上,成为难以伪造和篡改的证据数据,作为执法的依据。(2)实现实现自动化监管审批。自动化监管审批。使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可以实现政府部门链上自动审批。对于数据符合监管要求的部分标准化业务,可以按照智能合约的内容自动进行审批;对符合要求的,即时返回同意的监管审批结果,提高基层人员办事效率;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自动告知企业具体哪些部分不符合要求,对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并通过区块链记录以上行政服务过程,保证全程合法合规。三、应用场景-21-(3)实现)实现监管部门之间监管部门之间数据可信共享。数据可信共享。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可信存证能力和数据治理能力,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监管节奏向区块链监管链网上签发监管文件。这样签发的监管文件对其他监管部门和机构来说都是可信可靠的,可以很方便的验证其内容和签章真实性,无需反复点对点索取即可使用。数据之墙可以很方便的变为数据之湖甚至数据之海,实现监管数据及时可信的使用。3.7 低碳城市低碳城市建设建设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3目前打造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需求,尤其是各国的国际大都市,都以争取建设低碳城市为荣,旨在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经济发展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状态。3.7.1 行业痛点行业痛点 一是碳排放数据精准度欠佳。居民和企业碳排放数据的捕集精准度难以从源头得到保障,不同部门、不同核算方式导致碳排放数据难以统一衡量和评价。二是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高。碳排放数据本身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导致监管部门的监管和核查难度高、管控难度大、管理成本高,难以发挥数据要素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整体价值。3 参考资料:范晓磊,都明,王殿秋,试论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应用,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四、应用实践-22-3.7.2 价值赋能价值赋能 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上述碳排放数据以及痕迹化、量化的可交易碳普惠数据库,构建包含碳排放精准可信计量的数字底座。一是区块链 物联网的技术整合和数字孪生,可以对资产进行实时可信的数字化管理,有效解决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碳排放数据精准度欠佳的问题,从源头进行追溯,保障数据本身的真实和不可篡改,从技术层面保障了数据的体系性和完整性,也为资产价值带来新的计量维度。二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的低碳生态联盟,可实现多参与方的数据可信共享,提升监管的深度和广度,对国家碳中和、碳积分、碳交易提供基础的可信数据源。结合大数据、AI、物联网技术,可搭建可拓展、易使用的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促进数据要素价值挖掘,支持全行业数据可信存证和实物全周期溯源,支持链上积分发放与跨系统的可信流转,支持链上实时清结算,提升绿色业务运行效率,实现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四、四、应用实践应用实践 随着双碳国家战略决策在各行业、各领域形成可实施、可落地的解决方案,金融业基于区块链技术优势,围绕碳普惠、低碳城市、节能减排、碳足迹溯源等场景深耕细作,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双碳实践经验,为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4.1 基于区块链基于区块链技术技术的碳普惠金融平台的碳普惠金融平台 四、应用实践-23-申报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1.1 建设背景建设背景 2022 年 7 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就上海市碳普惠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工作方案,上海将探索碳普惠减排量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挖掘碳普惠减排量的潜在价值,尝试开发基于碳普惠减排量的各类质押等金融服务,盘活企业及个人等各类主体拥有的碳资产;探索将碳普惠纳入企业与个人综合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碳减排行为纳入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研究将个人的碳减排行为纳入个人公共信用记录。工作方案指出,上海将制定抵消规则,引导碳普惠减排量通过抵消机制进入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支持与鼓励上海纳管企业购买碳普惠减排量并通过抵消机制完成碳排放权交易的清缴履约。4.1.2 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该项目的研究方向和创新领域主要是实现有效的碳减排量记录、登记和核算,避免误报、漏报和多次统计等问题的发生,探索多路径的碳资产管理方案以及在碳资产管理过程中通过传统金融账户体系引入具备个人隐私保护能力的碳资产管理账户体系。四、应用实践-24-图 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普惠金融平台系统架构图 该项目是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信息存证与同步系统,叠加数字身份技术,同步引入个人账户碳积分,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机制,构建个人碳减排记录、核算、核发的方法学,尝试建立碳普惠闭环。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建立具备减排量核算、备案、签发、登记、管理、交易、价值兑现等功能的经济、准确、安全、高效、便捷的碳普惠系统平台。通过智能合约完成碳减排的统计、计算、核算和登记等规则制定、上链共识,将绿色金融业务规则化和智能化,并逐步构建碳普惠的方法学,总结建立抵消机制对接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公平性与开放性基础上,引入商业资源,广泛对接各类碳普惠项目和场景,尝试与商业碳积分平台连接。四、应用实践-25-4.1.3 应用效果应用效果 2022 年 9 月 2 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浦发银行携手多家单位共同发布数字勋章,以不可篡改及可验证特性,打破现实和数字世界的信息壁垒,并与中国太保启动“碳寻足迹,绿动未来”联合行动计划,共同开启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联手打造员工碳足迹平台,通过对员工在绿色办公、绿色生活领域的低碳行为和减碳效果进行量化,并形成“碳积分”,让每位员工的低碳行动“可视化”。未来,浦发银行将尝试使用基于区块链的碳普惠金融平台,结合金融工具服务能源、生产企业低碳转型的同时,实现自身节能减排,践行碳中和。4.2 基于善度和区块链技术基于善度和区块链技术的的政府级碳普惠平台政府级碳普惠平台 申报单位: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2.1 建设背景建设背景 社会文明的治理需要有惩罚措施,更需要对文明行为进行持续的回报和激励,通过创造性地运用前沿技术来推动机制完善,精细合理地度量善行价值,协调和激励各方参与并明晰权责,加强激励小善,优化社会治理模式。四川省泸州市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2020 年 12 月,泸州市正式推出政府级碳普惠平台“绿芽积分”,由北京绿普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建,微众银行为平台提供社会治理框架“善度”及区块链开源技术支持。4.2.2 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平台畅通绿色低碳参与路径,打通了公交出行、光盘打卡、机动四、应用实践-26-车停驶、无纸化办公等多种数据接口,通过融合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学技术全方位采集、核算公民在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绿色循环、绿色金融等多个维度绿色场景的减排行为,并将其进行科学量化,形成分布式架构的绿色账本和一套集纳个人绿色生活的多维体系算法,进而建立泸州市政府、企业、个人碳减排数字账本,完善个人绿色生活回馈机制,引导公众主动自觉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图 3“绿芽积分”业务全景视图 项目利用 FISCO BCOS 区块链技术支持多方数据流通和业务协同的技术优势,打通多个机构的系统,如发行方、分发方、兑换平台方等,使链上数据能在多方流通,并在不同机构间协同相关业务操作。此外,“善度”框架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善度”是一种针对善行,实现度量、激励、跟踪、监督机制的社会治理框架,结合区块链在开放共治等方面的特性,旨在解决社会文明治理中缺乏鼓励行善机制、激励小善行为成本过高、欠缺量化牵引等痛点问题,助力打造四、应用实践-27-支持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良性生态,实现“科技扬善”。4.2.3 应用效果应用效果“绿芽积分”的推出对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将更有利于在西部地区形成绿色智慧城市示范经验,在全国处于绿色创新先导地位,是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势,将低碳积分从发行、分发、兑换到核销的全流程中每笔交易准确记录上链,整个过程可监管、可审计,保证全程交易数据真实可信。结合该项目的良好社会效果,项目主导方正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辐射全国的策略,逐步推动绿色生活新模式在全国的复制推广。“善度”的碳普惠实践项目已在北京、泸州、苏州等多个城市落地。4.3 智慧楼宇低碳节能运维平台智慧楼宇低碳节能运维平台 申报单位: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3.1 建设背景建设背景 从行业全生命周期的维度来看,建筑行业应该是我国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在双碳战略的号召下,如何在建筑运行阶段做到节能减排?又如何解决政府与减排企业之间的信任问题?基于 BIM 的智慧楼宇低碳节能运维平台,通过融合应用区块链技术提供了良好经验。平台由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SADI)主导研发,万物数创提供区块链技术支持,微众区块链提供 FISCO BCOS 底层、WeBASE 中间件等开源技术。该平台已经运行在大型商超、写字楼、医院及制药企业,不仅实现了建筑的低碳运行、提升了建筑碳排放管理的可信度,四、应用实践-28-也为未来的建筑碳交易带来更多想象空间。4.3.2 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平台能够实现基于室内热舒适及空气质量的空调系统智能化节能控制、照明系统控制、能耗精细化管理、碳数据的链上存储及流通、物联网设备的区块链身份认证等六大功能。区块链技术发挥如下作用。一是区块链技术解决业主与平台之间的信任问题。通过操作确权、避免作假,具体来看就是通过智能合约,把处理中心的排放数据、IoT设备的设备身份和控制中心的关键操作信息,以及整个生命周期里的数据全都上链。区块链方面,除了底层使用 FISCO BCOS,平台还使用了微众区块链开源的中间件平台WeBASE。在WeBASE的基础上,增加了链外服务,提供区块链浏览器、碳数据查询服务、设备查询服务等。二是区块链技术解决业主与政府机构之间的信任问题。企业需要向政府做节能减排的申报和认定,由政府识别申报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区块链技术可以支持可信碳数据的政府认定。三是区块链技术解决政府机构与多个业主方之间的数据统一管理问题。企业数据上链后,政府可以在后台看到设备状态、排放审核、争议的裁定,以及用电量过载报警等。上链数据被放在 FISCO BCOS的 GROUP 系统里,建筑本身和政府机构在一个组里面。业主 1 和业主 N 互相看不到对方的商业数据,最大程度保护业主隐私。4.3.3 应用效果应用效果 平台已经在成都、深圳、厦门、东莞、珠海、贵阳、温州等地的四、应用实践-29-大型商超、制药企业、医院等设施部署,深圳、东莞、珠海三地大型商超已验收,成都市大源国际中心 A 座大型写字楼正在运维测试,重庆和武汉正在规划落地。目前,总覆盖面积已超过 20 万平方米,实现的节能减排效果已经达到未使用前总量的 20%-25%。4.4 节能减排审核区块链项目节能减排审核区块链项目 申报单位: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4.4.1 建设背景建设背景 节能行业是通过对用能单位进行技术改造,减少企业能源消耗,从而获取收益的行业,技术改造类型主要有节能技改和合同能源管理两种。项目实现的节能量是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双方判断节能改造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政府部门发放节能补贴、金融机构授予项目收益质押贷款等的重要依据。目前节能量认定多采用人工计量记录、事后核算的形式,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项目实施见证机制不健全导致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双方对原始数据记录、节能量计算基准及节能量的计算产生纠纷。二是由于项目实际用能数据缺乏原始记录或记录不规范,导致节能项目申请财政补贴时核算困难。三是政府部门、项目实施单位、金融机构缺乏对项目节能效益评估的能力和实际运行监督的手段,影响了项目过程管理、绿色金融发展及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效率。4.4.2 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节能减排项目通常由市级节能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能效评估单位以及合同能源项目相关企业,以节能技改或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全四、应用实践-30-过程鉴证管理为主线,搭建包含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咨询审核机构、金融机构及节能技术改造需求和实施单位的联盟链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存在的原始数据采集不全、节能项目过程见证不健全的问题。节能减排区块链平台建设主要下述从两方面展开。(1)搭建节能减排项目审核区块链。项目参与方应包括政府监管机构、节能服务公司、企业、能效咨询评估单位等。先以监管部门和相关事业单位、银行等为节点发起联盟链,节能服务公司和企业逐步接入区块链。图 4 节能减排审核区块链项目平台架构图 平台分为基础层、平台层、业务层,其中基础层采用区块链技术,以各参与单位等为区块链节点,组建联盟链系统;基础层为平台技术支撑层,为上层提供账本数据存储和查询服务。平台层依托底层区块链平台,搭建节能减排项目审核区块链应用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四、应用实践-31-引入工作流技术、节能量自动计算等服务。业务层主要为各参与方系统用户提供业务操作和数据查询的界面,实现项目申报、用能数据上传、项目审核、资金审批和数据查询等业务。图 5 节能减排审核区块链项目平台网络设计图 节能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及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相关单位或机构等节点均部署在银商金融云。节能减排审核平台部署在银商金融云,用户通过公网访问节能减排审核平台。(2)平台运行流程。在现有业务流程基础上进行优化,应用区块链技术,让数据多部门、多单位数据实时流转和共享。四、应用实践-32-图 6 节能减排审核区块链项目流程设计图 在节能减排应用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上,项目全过程数据信息都留存在区块链上,并且不可人为篡改,同时数据透明、可追溯,使项目方和监督管理方都能实时查看数据动态,数据结果相较于上链前的数据采集和上报方式,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加强了数据采集的可信度。后续数据采用节能量审核标准实现节能量自动计算,利用智能合约,能够做到奖励自动分配和正常结算,提高了效率。4.4.3 应用效果应用效果 节能减排审核区块链项目由某市节能审核和管理机构,委托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搭建联盟链,主要用于节能量审核的应用示范工作。现阶段部分能源公司已接入,数据已同步上链。从整链路的数据入手,是节能减排审核链的一个亮点。通过从数据采集端规范数据采集工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增加数据可信度;同时部署智能合约,实现奖励的自动分配和结算。在完善项目实施的四、应用实践-33-见证机制过程中,保证链上各公司、机构均能实时查看数据动态,最终实现项目的全方位、全流程监管。节能减排区块链是银联商务在能源减排行业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搭建区块链平台,将传统、关联性强的企业、资源充分整合到联盟链中,技术赋能、产研结合,充分发挥区块链的技术优势,为节能产业提供支撑。4.5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ESG 管理工具管理工具 申报单位: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5.1 建设背景建设背景 2021 年以来,蚂蚁集团在 ESG 领域持续发力,尤其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上取得成效。蚂蚁集团自主研发的 ESG 管理工具“碳矩阵”,聚焦在短期内能体现碳管理价值,并且在产业生态中承担纽带连接作用的行业,如金融、物流、电商、节能服务等,通过绿色信贷、低碳物流等特色场景,建立与各类企业用户的连接,带动经济活动参与到低碳转型的数字化变革中。4.5.2 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碳矩阵是一款基于区块链技术,帮助企业对自身碳中和全流程进行科学管理的 SaaS(Software-as-a-Service)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企业高效便捷地启动碳排放及 ESG 管理,并在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生态中实现碳数据的价值变现,提高企业碳管理效率及可信性。基于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的特点,碳矩阵能够使碳排放数据记录可以随时追溯和查证。四、应用实践-34-区块链的应用体现在数据层、核算层和流转环节。源头设备的排放数据采集上链,确保数据源的真实可信,企业在自主可控的账户节点核算,与金融机构等生态场景方基于智能合约,授权使用数据,确保流转过程数据安全。碳矩阵产品的核心创新点在于将现有的、分散在不同主管部门和行业权威机构的碳核算标准进行整理匹配,并进行数字化编写,以满足不同场景下,不同行业的企业、组织、项目、产品等不同颗粒度的核算需求,解决企业耗能、排放数据管理分散、统计难、核算复杂的现状和问题,以 SaaS 的服务形式,帮助企业高效启动和持续执行碳数据及 ESG 数据管理。4.5.3 应用效果应用效果 蚂蚁碳矩阵自推出以来已与多家公司开展合作,以技术力量推动企业碳排放管理数字化升级,助力更多企业科学管理碳中和全流程。深交所某上市公司于 2021 年上线使用了 ESG 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用数字化手段对公司的 ESG 实质性议题落实情况进行收集,对全国60 多个运营点的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摸排统计,大大提升 ESG 管理效率。4.6 清碳云双碳区块链创新应用清碳云双碳区块链创新应用 申报单位: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4.6.1 建设背景建设背景 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与无锡汉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自主研发了清碳云双碳公共服务平台,用于集团企业碳资产管理流通、四、应用实践-35-企业碳排放在线摸底自查、碳减排项目核证、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碳标签可信认证等双碳场景。该平台旨在解决目前工业场景中碳足迹追踪的区块链应用存在的痛点。一是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存在数据孤岛,上下游碳足迹数据难以获取。二是企业碳足迹相关数据涉及工业生产核心,数据权限管理成为企业进行平台化碳管理的难点。三是在管理层面缺少统一化碳管理工具,企业难以实现跨碳足迹追踪。4.6.2 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平台立足于双碳大数据信息采集、处理,向碳市场、碳标签、全生命周期等更多领域拓展出一体化双碳生态;无论是企业碳排放还是产品碳足迹,还是企业碳中和策略分析,碳资产投资管理等,平台均可以为企业、机构及政府部门提供更完善、更安全的解决方案。一是将标识解析(Handle)、区块链与双碳融合。为双碳市场提供标识解析、双碳与区块链领域的综合能力,在碳核证数据、碳足迹信息数据的存储、安全、传输方面提供分布式存储、数据确权、链式溯源等新一代解决方案。二是打造双碳全生命周期数据库。该数据库横向覆盖国内外主流的碳排放因子库,纵向整合工业门类上下游产业链的碳标签数据,实现双碳领域中全生命周期基础数据覆盖。4.6.3 应用效果应用效果 基于标识解析的区块链技术特征可以服务于双碳场景下的生产过程改造、管理模式创新、供应链和产业链多环节优化,促进参与主体之间的可信协作,为实现工业碳足迹追踪提供有力保证,构建实时、可信的碳监管环境。区块链与标识解析节点的数据结构与验证机制可五、总结-36-以打破整个碳治理体系间的流程差与信息孤岛,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相关双碳数据上链后具有可信时间戳,进行大数据沉淀,节点准确、不可篡改。在涉及碳排放登记、交易、结算、核查等过程通过对数据权限管理保证企业数据隐私,节省监督成本,构建可追溯的碳监管环境,缓和商业信息和公开环境的矛盾,提升社会服务效率和科学化治理。五、五、总结总结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双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来说,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全国碳市场启动后,随着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双碳发展环境也将不断优化,双碳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运用也将更加频繁。区块链技术通过建立碳足迹视图及现金流视图,为企业和机构提供高效、可信的资金管理、融资及第三方代理等服务,助力碳数据价值体系建设。5.1 碳交易市场持续扩容,交易活跃度稳步提升。碳交易市场持续扩容,交易活跃度稳步提升。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现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促进企业减排、碳定价的功能。在碳排放核算标准逐渐完善、数据质量逐步上升的基础上,碳交易市场将逐步引入其它成熟行业,扩大交易品类覆盖范围,丰富交易方式。区块链企业探索利用智能合约技术构建新型交易机制,建立透明的交易制度,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交易撮合和资金结算方式,完善碳定价机制,提升碳市场交易活跃度,形成多元化市场结构,释放中国碳市场的规模潜力。5.2 碳减排碳减排向消费端延伸,向消费端延伸,形成形成统一个人碳账户。统一个人碳账户。五、总结-37-为有效促进碳减排,需让个人也参与到碳减排行动中,深化消费端碳减排量化标准的建设和推广,打通现有相互隔离的区域试点模式,建立全国统一的普惠型个人碳账户,开放个人减排配额交易,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推动个人改变生活方式。基于区块链技术发放低碳积分的创新试点已经落地,下一步可持续深挖场景,以跨链方式打破地域及业务限制,实现跨地域、跨场景的碳积分兑换,建立消费端碳交易机制。5.3 区块链区块链技术技术价值价值赋能,赋能,促传统促传统企业绿色转型。企业绿色转型。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在数据要素方面的优势,推动产业机构优化升级,重塑能源供给、传输、分配、利用、消费等环节。利用对数据的跟踪和记录,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行业数据图谱,为碳核查提供基础支持;同时利用智能合约自动化执行关键业务流程,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构建更灵活、更有弹性和更高效的能源网络。5.4 区块链区块链平台平台建设建设提速提速,提升,提升新新技术服务能力。技术服务能力。金融行业已积累大量区块链技术应用经验,形成面向区块链运行管理的 BaaS 平台、面向行业应用的业务系统、面向通用型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建设可复用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可有效降低区块链技术与实际场景的结合难度,降低企业研发管理成本,提升业务落地效率;同时,以实际需求推动区块链技术迭代更新,再利用新技术反哺业务场景,形成技术与应用的联动发展,可有效提升技术服务能力。5.5 区块链区块链技术融合创新技术融合创新,助力实现穿透式监管助力实现穿透式监管。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创新,提五、总结-38-高数据要素在登记、交易、结算等场景的透明度、时效性,建立智能化数据监测分析平台和自动化预警机制,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碳排放监测,助力实现对碳排放企业的穿透式监管。附录 A-39-附录附录 A 国内国内外外数据要素政策数据要素政策及概况及概况 附录 A.1 国家层面数据相关政策 时间(基于政府网站发布信息)发布主体(基于政府网站发布信息)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0 年 4月 中共 中 央 国务院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推动完善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加强对政务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数据的保护。2020 年 12月 国家 发 展改革 委、中央 网 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 能 源局 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 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建立完善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调度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流通与治理,打造数字供应链,深化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等领域协同创新,强化对算力和数据资源的安全防护。2022 年 1月 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首先要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进而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从而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强调数据要素的供给质量要高,加快数据要素在市场上的流通,在数据的开发利用上要做到推陈出新。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园区、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重点着手软件产业,关键软硬件的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应得到有效提高,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要大力提高“互联网 政务服务”效能,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健全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各类特殊群体的网络保护机制。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来推动“数字丝绸之路”深入发。展,构建良好国际合作环境 附录 A-40-附录 A.2 地方层面数据相关政策 时间(基于政府网站发布信息)发布主体(基于政府网站发布信息)政策名称 重要内容 2014 年 4月 贵 州 省 工业 和 信 息化厅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 年)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2018 年 12月 天 津 市 第十 七 届 人大常委会 天津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 统筹规划全市政务数据管理,建立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政企互联、安全可靠的大数据体系,制定全市政务数据共享和开放的政策措施,部署推动全市政务数据共享和开放工作,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 2020 年 12月 浙 江 省 第十 三 届 人大常委会 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及居民生活提供传输、存储、计算及融合应用等基础性信息服务的公共设施体系。2021 年 6月 深 圳 市 政务 服 务 数据管理局 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 涵盖个人数据、公共数据、数据要素市场、数据安全等方面,保护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开放流动和开发利用。2021 年 7月 广 东 省 工业 和 信 息化厅 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 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1 年 9月 江 苏 省 工业 和 信 息化厅 江苏省“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以推动数据价值化为发展主线,遵循价值引领、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安全有序 4 项原则,从新基建、新要素、新产业、新应用等 4个方面明确发展定位。2021 年 11月 上 海 市 第十 五 届 人大常委会 上海市数据条例 聚焦数据权益保障、数据流通利用、数据安全管理三大环节,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开发利用。2021 年 12福 建 省 十福建省大数据发促进大数据有序健康发展,发挥数据生产要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协同治理和监管机制,使得多元主体表达诉求和保障权益的渠道能够畅通无阻,从而及时化解纠纷,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附录 A-41-月 三 届 人 大常委会 展条例 素作用,有关部门应当统筹规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培育优势特色软件产业集群,构建健康可持续软件产业生态,推进数字福建建设。附录 A.3 国际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情况概览 类型 项目 区域 综合性数据交易中心 BDEX 美国 Ifochimps 美国 Mashape 美国 RapidAPI 美国 位置数据 Factual 美国 经济金融数据 Quandl 加拿大 工业数据 GE Predix 美国 工业数据空间 IDS 项目 德国 个人数据 DataCoup 美国 Personal 美国 企业级平台 亚马逊 AWS Data Exchange 美国 谷歌云 美国 微软 Azure Marketplace 美国 LinkedIn Fliptop 美国 Twitter Gnip 美国 富士通 Data Plaza 日本 Oracle Data Cloud 美国

    浏览量55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3-02 4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西财金科 :区块链行业金融专利申请趋势及技术热点分析报告(2022)(18页).pdf

    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趋势及技术热点成都西南财大交子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二二年1目录前言.2一、数据来源及专利检索.3二、申请人分析.32.1 专利申请趋势分析.32.2 全球及中国申请人排名.42.3 中国申请人类型构成.52.4 申请人申请趋势.62.5 中国发明人排名.7三、地域分析.83.1 全球地域排名.83.2 全球申请趋势.93.3 中国地域排名.11四、区块链金融技术发展态势.124.1 关键技术组分析.124.2 主要应用场景分布.124.2.1 支付清算及用户识别和征信应用场景热点技术分析.134.2.1 资产数字化和智能证券应用场景热点技术分析.14五、结论及建议.155.1 结论.155.2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发展的建议.16WWkXqVgUsVaXzRuMbRbP9PsQrRnPpMfQrRoMkPoMmNaQoPqQNZnNqPNZnRrO2前前言言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将共识机制、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集成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概念伴随着比特币(Bitcoin)的出现而诞生,经过不断地发展探索,其研究重点也由技术架构、技术特点逐步延伸至金融、能源、传媒、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因其与生俱来的金融特性及其分布式存储、去中心化计算、数据加密等技术特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方案迅速在数字货币、支付结算、保险理赔、证券交易等具体场景落地应用。自 2016 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规划首次将区块链写入国家政策规划以来,区块链顶层设计不断完善,2021 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区块链定位为新型数字产业;同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引方向和保障措施;各级地方政府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大量出台了适合当地区块链产业发展及技术落地应用的指导方案,政策体系的逐步健全助推了我国区块链产业的平稳发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已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其去中心化、可溯源性、数据加密等特性与金融业界的经营理念和业务特点高度耦合,一度成为数字经济的热点研究方向。吴桐等(2019)从区块链与互联网的异同和监管措施出发,探讨了区块链金融监管框架的完善路径和区块链在监管科技中的重要作用;林楠等(2019)以供应链金融模式特征为出发点,分析了区块链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优势,并阐述其发展趋势;朱建明等(2019)基于许可链分布式共识机制,提出了一种用于跨境金融通信的 BCSWIFT 系统。专利文献信息是世界科技情报的重要载体,通过对特定领域的专利信息分析可以掌握其总体发展态势和技术研发走向。辜璐等以区块链技术专利文献为研究对象开展全球区块链专利态势研究并提出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建议;张晓娜等对区块链存在性证明领域的专利进行分析并对该领域的五大应用场景进行梳理;胡海荣等基于对我国区块链技术专利的分析提出在国内各层面和领域应用的建议;梁晓贺等基于区块链技术在农业应用的专利进行分析,提出前沿创新技术与农业领域深度融合的建议及方向。综上,当前针对区块链概念已从行业应用现状、商业模式特征等不同角度和维度开展了具体研究,对了解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及应用有一定的参考3价值,但目前针对金融领域具体应用场景中,区块链技术应用特征及前沿热点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区块链相关专利信息,采用 IPC 关键技术组分析、文本聚类分析、主要应用场景分析等方法,重点揭示区块链金融应用技术发展现状及研发热点方向,并展望区块链金融应用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一一、数据来源及专利检索、数据来源及专利检索本文以合享智慧(IncoPat)专利数据库为专利文献数据来源。IncoPat 专利数据库收录了全球 157 个国家、组织及地区的 1 亿余件专利信息,其专利及科技文献情报覆盖面广,权威性强。本文检索了区块链金融领域的相关专利,检索时间为 2022 年 5 月,检索时间范围为 2008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利用关键词(区块链、比特币、智能合约、工作量证明、共识协议、blockchain、bitcoin、intelligent contract 等)结合 IPC 分类号(G06Q、G07C、G16H、H04K、H04L等)构建检索式进行检索,以检全为检索策略保证检索全面,再通过金融领域应用关键词(金融、股票、债券、基金、银行、保险等)进行限定,最后对检索结果进行合并同族去重,分类号及关键词去噪、人工阅读去噪等处理,最终确定区块链金融专利 6568 件。二二、申请人分析、申请人分析2.1 专利申请趋势分析以全球和国内外维度对区块链金融专利进行申请年度分析,可以得知各维度专利申请和技术发展趋势。由图 1 可以看出全球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及应用发展趋势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 年-2015 年属于发展萌芽期,专利申请趋势较平缓,每年的申请数量均不超过 100 件;2016 年至今属于快速增长期,专利申请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并于 2019 年达到了顶峰,当年申请数量达到了 1577 件,随后两年专利申请量出现了下滑。由于专利申请一般满十八个月后才公开,因此 2021 年的专利申请数据因未公开原因存在一定的失真情况。通过对比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和国外专利申请数量可以看出,中国在 2016 年之前几乎未开展区块链金融方面4的专利布局工作,2016 年-2017 年属于发展萌芽期,2018 年开始呈爆发式增长且每年均保持较高数量的申请水平;国外的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数量从 2012 年开始逐步增长,于 2016 年进入快速增长期,2019 年达到申请量顶峰随后出现较明显的下滑趋势。图 1 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量随时间变化趋势2.2 全球及中国申请人排名图 2 为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量排名 TOP10 的机构。从机构所属国家来看,中国有 7 家机构入选,且排名均靠前;从机构类型来看,10 家机构中有 9 家机构类型为企业,1 家为科研机构,区块链金融领域应用的研发力量以企业为主。整体看来中国在区块链金融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与优势。图 3 为中国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量排名 TOP10 的机构。从机构类型来看,10家机构中有 9 家机构类型为企业,1 家为高校,国内的区块链金融领域应用的研发力量以企业为主。相较于全球区块链金融专利主要申请人排名,阿里巴巴公司由第一下滑至第二,且专利申请数量减少 229 项,说明阿里巴巴公司针对区块链金融领域的海外专利布局工作开展情况较好。腾讯公司、平安公司等在区块链金融领域开展的海外专利布局相对较少,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银行背景企业基本未在改领域开展海外专利布局。5图 2 全球区块链金融专利主要申请人排名图 3 中国区块链金融专利主要申请人排名2.3 中国申请人类型构成图 4 为中国区块链金融专利主要申请人类型构成,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总量为 3256 件。其中企业为该领域专利申请主体,申请量为 2619 项,占总数的 81%;个人专利申请数量为 285 项,占总申请数量的 9%;大专院校专利申请数量为 238项,占总申请数量的 7%;科研单位专利申请数量为 104 项,占总申请数量的 3%。企业的申请量占总量的 80%以上,而排名前 10 的申请人申请量为 876 件,占总量的 26.9%。反映出我国区块链金融专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中,并且开始呈现一定的聚集效应,但尚未形成优势企业且专利申请情况较为分散,以排名前两位的腾讯公司和阿里巴巴公司为例,其专利申请量分别占总量的4.98%和 4.73%,如果考虑到腾讯公司包含了腾讯科技和微众银行等,阿里巴巴包含了阿里巴巴控股有限公司和支付宝公司等,因此实际上的专利申请分散程度将更加明显。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在区块链金融领域的专利布局态势和未来竞争格局尚不明显。6图 4 中国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人类型2.4 申请人申请趋势图 5 为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人申请趋势,阿里巴巴公司区块链金融的专利申请量在 2018-2021 年均保持较高的水平,其中 2019 年达到了 185 件;腾讯公司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 2019-2020 年。从专利申请文本记载的技术方案来看,二者均主要针对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资产交易业务领域开展布局,底层技术研发也聚焦于加密算法及装置,通过利用区块链加密等技术特征解决数据交易中的安全问题。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量在 2021 年非常突出,当年申请专利达 102 项,占公司该领域专利申请量的 67%,考虑到可能有专利文献仍处于未公开状态,实际占比或将更高;从公开的专利申请文本记载的技术方案来看,主要是针对区块链技术在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应用的布局,利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加密数据传输的技术特征,在支付结算的各环节中增强交易数据存储安全性,降低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7图 5 中国区块链金融专利类别2.5 中国发明人排名专利发明人是技术创新人员的直接体现,表一是中国区块链金融专利主要发明人排名,其中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发明人排名第一并且一共有三人位居前十,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的两名发明人分列二三位,相较于中国申请人排名,位居一二名的腾讯公司和阿里巴巴公司分别有两名和一名发明人位列 4-6 位,反映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发明人较为集中,而阿里巴巴公司和腾讯公司的发明申请较为分散,同时结合其申请总量来看也表明了两家公司在该领域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实力较为雄厚。8表 1 中国区块链金融专利发明人排名发明人专利数量所属申请主题姚前93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吴思进86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王志文82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张开翔67腾讯公司范瑞彬66腾讯公司陆旭明47阿里巴巴公司刘浩46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马超群44湖南大学刘文舒43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唐晓雪43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三三、地域分析、地域分析3.1 全球地域排名由专利申请区域分布可以得知各国家和地区在区块链金融领域的研发实力及应用情况。根据表 2 显示,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人主要来自于中国、美国、韩国、开曼群岛等。其中中国和美国在区块链金融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贡献度最高,两国专利的申请总量占区块链金融领域专利申请量的 67%,这主要与两国互联网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较高有关;而开曼群岛作为世界三大离岸公司注册地之一,凭借其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较低的上市门槛吸引了大量互联网公司落地注册,这些企业在区块链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因此这也是开曼群岛在金融区块链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列的关键原因。我国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但授权数量排名靠后(第六),通过结合表 3 来看,区块链金融专利被引次数排名前十的专利中有 8 项来源于美国且排名靠前,中国有 2 项专利进入排名分列第 8 位和第 10 位,说明美国在该领域掌握较多的底层核心技术,在专利质量上有一定优势,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区块链金融专利研发创新性略显不足。9表 2 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 TOP10 国家和地区国家专利申请专利授权数量排名数量授权率排名中国3186176123.89%6美国1230241333.58%5韩国527323344.21%1开曼群岛330413440.61%3日本279511942.65%2中国台湾167663.59安提瓜和巴布达145785.52%9英国9981818.18%7加拿大8593035.29%4印度801067.50%8表 3 被引证次数 TOP10 区块链金融专利序号标题公开(公告)号国别被引证次数1使用区块链权限分类账分散数字资产的商业和权限管理的系统和方法US20170116693A1美国3752通过附加侧链在区块链之间转移分类帐资产US20160330034A1美国3533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证券交易、结算和交收的系统和方法US20170011460A1美国3244用于分散所有权记录和认证的系统和方法US20160300234A1美国3225用于提供多货币平台的系统和方法,包括用于在各种交易、银行操作和财富管理场景中交换和相互转换有形货币和虚拟货币的装置US20150170112A1美国2926用于虚拟资产交易装置、方法和系统US20160342977A1美国2807数字资产中介电子结算平台US20160292680A1美国2578资产交易平台以及资产的数字化认证和交易方法CN105956923A中国2389用于在现有支付网络上处理基于块链的交易的方法和系统US20160342989A1美国20310一种区块链的分布式共享总账构建方法CN105488675A中国1993.2 全球申请趋势图 6 是区块链金融专利排名 TOP10 国家和地区近 5 年的申请趋势,其中中国10近 5 年的申请量均排名第一。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量的增长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政策扶持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密不可分。2016 年中国国务院就将区块链发展列入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激发了区块链研究热度,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涌入区块链市场,中国在区块链金融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也随之水涨船高;而英美国家遵循“技术有限与应用先行”、“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等理念,美国相继出台了加密货币协议保护和暂停法案(2014)、区块链监管确定性法案(2018)、区块链促进法案(2019)等法律,由于美国政府对区块链专利的严格监管,其申请量近年来也有下滑的趋势,但正因其严谨的态度也为提高相关专利质量提供了条件,具有高被引次数的区块链金融专利大多来自美国,其影响力并未由于申请量的萎缩和降低,可见高质量专利是美国企业的研发重点;韩国作为全球第三大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国,其专利申请量在 2018-2019 年达到了顶峰,原因在于韩国政府加大了区块链研发的财政支出,同时将区块链作为税收减免对象,鼓励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参与其中;开曼群岛作为全球三大脸公司注册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科技型企业来此注册,导致了其区块链金融专利在 2019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图 6区块链金融专利 TOP10 国家和地区近 5 年申请趋势113.3 中国地域排名图 7 为中国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 TOP10 的省市排名,其中北京、广东、浙江排名前三且申请量与其他省市差距较大,且整体呈现东部优于西部的态势,这源于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发展较早且较为集中北京市在地域上属于环渤海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区,区块链金融专利在各省市排名中最高,反映出北京在该领域研发创新方面表现突出,创新驱动特点明显,这源于北京市高等学府众多,科研院所集中,同时注重人才引进。近年来北京相继颁布了西城区加强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推进精细化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赋能计划、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给与了产业发展、人才引进、人才创新创业诸多优惠措施,加强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和发展保障。结合中国主要申请人来看,在排名前十的申请人中有三家位于北京,但北京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第二名 200 余件,可见北京市在区块链金融领域的技术力量较为分散,且各申请人均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这得益于北京的人才优势,在以技术人才为核心的区块链金融领域,北京已具备国内领先的产业优势和发展环境。广东和浙江和上海位居第 2-4 位,其在地域上分别属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这两个区域是中国大陆互联网相关产业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区域,同时该区域也是我国金融业最发达的区域,这也为区块链金融产业和技术发展提供了优渥的土壤,从技术研发、技术积累到行业应用都有比较成熟的模式和较好的示范效应,结合中国主要申请人来看广东省的腾讯公司和平安公司、浙江省的阿里巴巴公司和杭州复杂美公司等均处于中国主要申请人排名较靠前的位置,上述区域技术主体聚集明显,技术高地突出并且具备较强的转化应用能力。图 7中国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 TOP10 省市12四、四、区块链金融技术发展态势区块链金融技术发展态势4.1 关键技术组分析通过对 IPC 分类的部、类、组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直观地展示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热点方向。根据区块链技术架构模型的划分,一般将区块链分为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六部分。目前区块链金融专利的技术研发与应用主要集中在 G06F21(防止未授权行为的保护计算机、其部件、程序或数据的安全装置)、G06F16(数据库结构)等包括数据区块、链式结构、时间戳等要素在内的数据层;H04L9(数字信息传输的保密或安全通信装置)H04L29(其他数字信息传输系统)等包括数据传播协议、数据验证机制等要素在内的网络层;以及 G06Q20(支付体系结构、方案或协议)、G06Q40(金融、保险、税务)等包含银行、资产管理、保险等主要金融行业的应用层(图 8)。图 8 区块链金融专利关键技术组与主要应用组分布4.2 主要应用场景分布为进一步发现区块链金融专利的主要应用场景分布,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对具体应用场景进行分组,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中披露的内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支付清算、资产数字化、智能证券、客户识别和征信四个方面。结合具体场景的技术特征与业务内容对专利数据进行标引得知,支付清算场景主要涵盖了 IPC 分类号中G06Q20/00(支付体系结构、方案或协议)大组以及涉及商业银行部分业务的专利;资产数字化场景主要涵盖了资产组合、资产管理、仓单交易、投资、基金等涉及具体业务的专利;智能证券场景主要涵盖了证券发行、资产证券化、证券交G06K9:83G06F21:1085H04L9:1078G06F16:927H04L29:533G单位:件单位:件G06Q20:3916G06Q40:3813G06Q50:83G06Q30:822G06Q10:718关键技术组关键技术组主要应用组主要应用组13易信息和交易数据等涉及具体业务和关键技术应用的专利;用户识别和征信场景主要涵盖了 IPC 分类号中 G06Q20/40(授权,支付人的审核和批准)小组和G06Q20/42(确认)小组,以及涉及风控、征信等具体业务场景的专利。由图 9 可知,支付清算场景是区块链金融专利应用最多的场景,占申请总数的 55%,共计 2801 件,其次是用户识别和征信场景,其区块链金融专利应用总数为 1311 件,占申请总数的 25%,资产数字化场景和智能证券场景应用的专利数量分别为 613 件和 408 件,占比分别为 12%和 8%。图 9 区块链金融专利主要应用场景分布4.2.1 支付清算及用户识别和征信应用场景热点技术分析支付清算及用户识别和征信应用场景热点技术分析通过IPC分类号对近5年申请的应用于支付清算及用户识别和征信场景的专利进行分析,由图 10 和图 11 可知,应用于以上两个场景的区块链关键底层技术主要为 H04L9(保密或安全通信装置)、G06F21(防止未授权行为的保护计算机、其部件、程序或数据的安全装置)和 G06F16(信息检索;数据库结构;文件系统结构)。其中 H04L9 大组申请量最多,而 G06F12 和 G06F16 大组的申请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由此可知,加解密技术、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数据存储、数据管理等技术逐渐成为支付清算及用户识别和征信应用场景的热点底层技术。14图 10 支付清算应用场景区块链金融专利热点底层技术图 11 用户识别和征信应用场景区块链金融专利热点底层技术4.2.1 资产数字化和智能证券应用场景热点技术分析资产数字化和智能证券应用场景热点技术分析通过IPC分类号对近5年申请的应用于资产数字化和智能证券场景的专利进行分析,由图 12 和图 13 可知,应用于以上两个场景的区块链关键底层技术主要为 G06F16(信息检索;数据库结构;文件系统结构)和 G06F21(防止未授权行为的保护计算机、其部件、程序或数据的安全装置)。由此可知交易信息存储及管理、时间戳、智能合约等为资产数字化和智能证券应用场景的热点底层技术。51263968215412017201820192020202140112119113631250569476135538391720172018201920202021185968683811234261423132755476252520191281115图 12 资产数字化应用场景区块链金融专利热点底层技术图 13 智能证券应用场景区块链金融专利热点底层技术五、五、结论及建议结论及建议5.1 结论本文通过对区块链金融专利态势和技术热点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从专利技术的生命周期来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在国内外两个维度上呈现国内申请数量稳定居高,国外申请数量下滑明显的趋势,而政策及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将进一步规范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及应用方式,在提高专利质量的同时,行业的有序发展和技术成果在新689111171282446289163324416141572017201820192020202120172018201920202021331017991613486115166944211116场景的有效转化也会为后续该领域专利申请量的增长提供新动能。(2)从专利申请所属国来看,中国和美国是区块链金融专利的主要技术来源国,但中国的专利授权率排名和高被引证专利排名相对靠后,技术创新性略显不足。(3)从主要专利申请人的分布来看,区块链金融专利的主要机构类型为企业,主要申请人所属国为中国且排名均较靠前,整体看来中国在区块链金融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与优势;中国区块链金融领域的相关技术已开始呈现一定的聚集效应,但尚未形成优势企业且专利申请情况较为分散,中国企业在区块链金融领域的专利布局态势和未来竞争格局尚不明显。(4)通过 IPC 分类和主要应用场景分布分析等方法对区块链金融专利的场景应用热点和技术热点进行研究发现,支付清算、用户识别和征信是区块链金融专利应用最多的场景;而加解密技术、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时间戳、数据管理等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热点技术。5.2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发展的建议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态势及热点方向,为促进区块链金融相关技术及其产业的更好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区块链金融领域的专利布局,进一步激活区块链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创造力。明确全球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创新现状,巩固我国在区块链领域的现有地位和技术优势,坚持科技成果数量与质量的统一,鼓励业界针对实际需求与技术难点协同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切实形成科技成果从形成到落地的转移转化闭环,从而提升我国在区块链金融领域研发的国际影响力,为后续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与条件。(2)紧跟技术前沿,不断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现有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支付清算、用户识别等,同时由于硬件条件和网络基础设施的限制,数据存储量大,算力短缺等问题目前还无法有效克服,导致技术成果的应用范围受到影响。研究人员要紧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拓创新思维,不断尝试区块链技术与 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前沿的动态融合,提升我国在区块链金融领域的技术活力。17(3)持续推进区块链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应用,建立健全区块链金融监管体系。针对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发展热点,有目的地设立相关技术的监管试点,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实施标准,为培育高质量区块链金融专利提供土壤,稳步推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实施,保障区块链金融的良好有序发展。

    浏览量17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2-22 1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区块链行业:掘金黑暗森林以太坊MEV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30216(17页).pdf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 2023 年 02 月 16 日 区块链区块链 掘金黑暗森林:以太坊掘金黑暗森林:以太坊 MEV 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在以太坊系列报告中,我们陆续研究了以太坊新共识 POS、Layer2 生态、跨链等内容,本篇聚焦于以太坊生态中的“黑暗森林”MEV(Maximal Extractable Value,最大可提取价值,POW 时代指 Miner Extractable Value),探讨它的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和前景。MEV 很重要很重要。MEV,是指矿工/验证者通过在区块内插入、排除和对交易重新排序,能从区块生产中提取的价值。截至 2月 5日,已有 6.9亿美元 MEV被提取。如果将 MEV总体视作一个项目,则其收入仅次于以太坊(89 亿美元)、Filecoin(16 亿美元)、Axie Infinity(13 亿美元)和Opensea(9 亿美元)。用消耗的 Gas 基本费衡量,则 MEV 是仅次于DeFi、NFT 和 L2 的第四大经济活动,占 2%。另外,MEV 是在质押收益和交易小费之外,以太坊验证者的第三大重要收入来源,占 10% 。特定条件下,特定条件下,MEV 必然存在。必然存在。我们认为,MEV 在区块链世界中存在的主要前提包括:1)内存池(Mempool)内交易公开可见,在以太坊这座黑暗森林中,暴露交易意图就会被“狙”;2)交易结果在一定概率上可以预测,例如大额买单会导致资产价格升高;3)交易上链规则清晰:Gas费高者得。基于这些前提,MEV 常见于套利场景。尽管它常被认为会推高用户交易成本,引发 Gas 竞价战,目前尚无有效的 MEV“狙击”方案。我们认为,与其考虑规避 MEV,不如去寻找其中蕴含的机会。看待看待MEV,绕不开,绕不开Flashbots和和MEV-Boost。在以太坊的POW时代,Flashbots 推出的 MEV-geth 和 MEV-Relay,使 MEV 搜寻者(Searcher)可以在链下公开竞价,使 MEV 挖掘规则透明化、公开化,使其走出了矿工自行提取的“暗箱操作”阶段。而在以太坊合并、开启 POS 新纪元后,Flashbots 推出的 MEV-Boost 接口占据了以太坊 91%的区块时隙(Slot)。它能大幅提升以太坊验证者的收入。MEV-Boost统治下,参与以太坊验证服务性价比较高。统治下,参与以太坊验证服务性价比较高。研究MEV-Boost模式下,可以发现,在各角色中,成为验证者(Validator)性价比较高:1)成为 MEV 搜寻者(Searcher)对普通用户而言的门槛较高;2)区块构建者(Builder)中,前三家占 64%,较为集中;3)中继(Relay)中,Flashbots 独占半壁江山,且未商业化,竞争环境较为恶劣;4)验证者(Validator)竞争格局稳定,Lido第一,占26%,且通过其成为以太坊验证者的门槛十分低,但年化收益率较高。关于关于MEV的未来,主要应当看以太坊基金会路线图、的未来,主要应当看以太坊基金会路线图、Flashbots及其挑及其挑战者的发展规划。战者的发展规划。首先,以太坊官方将 MEV-Boost 模式中的 PBS(Proposer/Builder Seperation)分离写入了发展路线图,如其完成,MEV 用户将不必再信任当前的大玩家 Flasbots,但其进度料将较为缓慢;其次,Flashbots 计划推出具有硬件级安全性的以太坊主网和二层网络(L2)共享的内存池和交易排序层 SAUVE;第三,Flashbots 的挑战者们可以倒逼 Flashbots 创新,其中,为中继(Relay)提供激励是可选方向。投资建议:投资建议:建议关注 Coinbase(COIN):1)在以太坊验证者赛道,排名第二;2)以太坊生态的繁荣对其而言意义重大,以太坊交易收入是其重要收入来源。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区块链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区块链监管趋严。增持增持(维持维持)行业行业走势走势 作者作者 分析师分析师 宋嘉吉宋嘉吉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9010002 邮箱:分析师分析师 孙爽孙爽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1050001 邮箱:相关研究相关研究 1、通信:AIGC 驱动数据价值重估2023-02-12 2、区块链:AIGC 与数据要素的思考2023-02-12 3、通信:CPO/硅光/薄膜铌酸锂,AIGC 背后高算力下的创新2023-02-10-32%-16%0 22-022022-062022-102023-02通信沪深300 2023 年 02 月 16 日 P.2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内容目录内容目录 1 MEV 很重要.3 1.1 规模近 7 亿美元,仅次于 Opensea.3 1.2 验证者(Validator)第三大收入来源,占 10% .4 1.3 以太坊第四大经济活动,占 2%,仅次于 DeFi、NFT、L2.4 2 特定条件下,MEV 必然存在.5 2.1 MEV 在区块链世界存在的前提.5 2.1.1 前提一:内存池(Mempool)中交易公开可见.5 2.1.2 前提二:交易结果在一定概率上可以预测.5 2.1.3 前提三:交易上链竞价规则清晰:价高者得.6 2.2 MEV 第一大应用场景:套利.6 2.3 MEV“狙击”方案各异,尚不成熟.8 3 MEV 的过去:Flashbots 链下竞标,终结矿工“暗箱”.8 4 MEV 的现在:产业链竞争格局.8 4.1“制霸”MEV 挖掘,90%区块由 MEV-Boost 构建.8 4.1.1 MEV-Boost 和 PBS 的含义.9 4.1.2 MEV-Boost 的进步性.10 4.1.3 MEV-Boost 的问题:Builder 和 Validator 的新集中.10 4.2 MEV-Boost 统治下的产业链格局.11 4.2.1 搜寻者(Searcher):对普通用户而言门槛较高.11 4.2.2 构建者(Builder):Flashbots 第一,占 23%,前三家占 64%.11 4.2.3 中继(Relay):Flashbots 独占半壁江山,且未商业化.12 4.2.4 验证者(Validator):格局稳定,Lido 第一,占 26%,适合散户.12 5 MEV 的未来.13 5.1 以太坊路线图:将 PBS 写入协议,扩容后第一要务.13 5.2 Flashbots:L1 和 L2 共享“唯一”内存池和“交易排序层”.15 5.3 Flashbots 的挑战者们:激励中继(Relay)等.16 风险提示.16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表 1:MEV 规模已达 6.9 亿美元(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3 图表 2:区块链和链上应用收入排名(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3 图表 3:以太坊验证者收入构成(截至 2023 年 2 月 7 日).4 图表 4:以太坊基本费用“燃烧量”排名(截至 2023 年 2 月 7 日).4 图表 5:Mempool(内存池)与交易上链规则.5 图表 6:以太坊交易竞价上链规则示意图.6 图表 7:绝大多数 MEV 交易是套利交易(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6 图表 8:MEV 抢跑交易示例.7 图表 9:MEV 跟跑套利交易示意图.7 图表 10:MEV 三明治交易示意图.7 图表 11:MEV-Boost 市场占有率(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9 图表 12:大部分时候,接入 MEV-Boost 能让验证者获得更多收入(截至 2023 年 2 月 4 日).9 图表 13:Flashbots MEV-Boost 运作模式示意图.10 图表 14:MEV 收入的分配比例(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11 图表 15:MEV 区块构建者(Buider)市场占有率(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的 14 天内).11 图表 16:由 Flashbots MEV-Boost 中继(Relay)提议生产(Propose)占比.12 图表 17:成功上链的区块中由 Flashbots MEV-Boost 中继(Relay)提议生产(Propose)的比例.12 图表 18:以太坊验证者(Validator)市场占有率(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的 14 天内).13 图表 19:以太坊验证者(Validator)市场占有率(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13 图表 20:以太坊验证者(Validator)市场占有率(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13 图表 21:以太坊发展路线图(截至 2022 年 11 月 5 日).14 图表 22:SUAVE 在 L1 的架构.15 图表 23:SAUVE 致力于成为 L1 和 L2 共享的交易排序层.15 图表 24:以太坊合并以来被美国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审查的区块比例.15 lVhUpZpZmW9YeZaXvY8Z7NdN6MoMrRsQnOeRrRmOfQrQsNaQrRwPxNqQpOvPnPsR2023 年 02 月 16 日 P.3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1 MEV 很重要很重要 MEV(Maximal Extractable Value,最大可提取价值),是指通过在区块内插入、排除和对交易重新排序,从区块生产中提取的价值。在以太坊合并前,由于这部分收益广泛地被矿工占有,它指的是矿工可提取价值(Miner Extractable Value)。1.1 规模规模近近 7 亿美元亿美元,仅次于,仅次于 Opensea 所有链上交易用户均可能受到 MEV“攻击”。根据 Flashbots的统计,截至 2月 5日,已有 6.9 亿美元 MEV 被提取。图表 1:MEV 规模已达 6.9 亿美元(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资料来源:Flashbots,国盛证券研究所 参考 Foresightnews的观点,如果将 MEV 总体视作一个项目,则截至 2月 5日,其总收入(6.9 亿美元)仅次于以太坊(89 亿美元)、Filecoin(16 亿美元)、Axie Infinity(13亿美元)和 Opensea(9 亿美元)。图表 2:区块链和链上应用收入排名(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资料来源:Tokenterminal,国盛证券研究所 2023 年 02 月 16 日 P.4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1.2 验证者验证者(Validator)第三大收入来源,占)第三大收入来源,占 10% 在质押收益和交易小费之外,MEV 是以太坊验证者的重要收入来源。根据ultrasound.money 的统计,截至 2 月 7 日,MEV 是以太坊验证者第三大收入来源,占13%,仅次于出块奖励(占 57%)和交易小费(占 30%)。图表 3:以太坊验证者收入构成(截至 2023 年 2 月 7 日)资料来源:ultrasound.money,国盛证券研究所 1.3 以太坊以太坊第四大经济活动,占第四大经济活动,占 2%,仅次于,仅次于 DeFi、NFT、L2 以太坊基本费(Base Fee)由网络拥堵情况决定,会被系统“燃烧”,以其为观测维度,可以观察到以太坊链上经济活动的活跃度。根据 ultrasound.money的统计,截至 2月 7日的 1天内,MEV 是以太坊链上第四大 Gas费基本费(Base Fee)消耗大户,共消耗了59ETH,占 2%,仅次于 DeFi(1020ETH,37%)、NFT(486ETH,18%)、L2(2%)。图表 4:以太坊基本费用“燃烧量”排名(截至 2023 年 2 月 7 日)资料来源:ultrasound.money,国盛证券研究所 2023 年 02 月 16 日 P.5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2 特定条件下,特定条件下,MEV 必然存在必然存在 这部分将从 MEV 在区块链世界存在的前提、常见应用场景和其“狙击”方案尚不成熟等角度讨论 MEV 存在的必然性。2.1 MEV 在区块链世界存在的前提在区块链世界存在的前提 根据 Blocknative 的梳理,现实生活中的多种现象展现出 MEV“通过改变交易排序获利”的特点:二手交易软件中/演唱会外的黄牛:了解到你有购买某物品的需求和出价,给出比你高的价格,先于你购得物品,再以更高价转售于你;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搜索引擎广告主通过出比竞争对手更高的价格,希望在用户搜索结果页面获得更靠前的排序,从而获得更好的销售额;航空/航海管制:不同航空公司/海运公司和机场/海港签订合作协议,好让自己的航班/货船相较于竞争对手,能优先使用航线/海港,尤其是在拥堵时段。MEV 在区块链世界存在,根植于类似前提。2.1.1 前提一:内存池(前提一:内存池(Mempool)中交易公开可见)中交易公开可见“黑暗森林法则”出自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 2:黑暗森林,它指的是“宇宙是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猎人,某个文明一旦被发现,就必然遭到其他文明的打击”。在这层意义上,我们认为黑暗森林法则也适用于区块链只要人们的交易订单被其他人看到,就一定会被利用。众所周知,区块链的链上交易公开透明、难以篡改,而如下图所示,交易在上链前,在各节点自己的 mempool(内存池)内也公开可见。图表 5:Mempool(内存池)与交易上链规则 资料来源:Blocknative,国盛证券研究所 2.1.2 前提二:交易结果在一定概率上前提二:交易结果在一定概率上可以预测可以预测 这里指的是,用户在 mempool(内存池)看到交易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交易的影响,例如,用户看到某加密货币的大额买单,可能认为该资产的价格将出现上行,反之则反,当然,这一判断还需要“该资产的流通盘相对较小”等前提。2023 年 02 月 16 日 P.6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2.1.3 前提三:交易上链竞价规则清晰:价高者得前提三:交易上链竞价规则清晰:价高者得 以第二大区块链以太坊为例,区块链交易的规则是“Gas费更高者可先行上链”。Gas可以理解为,用户为了完成交易,向系统和矿工支付的服务费。原因是以太坊为区块规定了 Gas的上限,则矿工为了使自己得到的 Gas费最大化,会优先让 Gas费出价更高的交易上链。这一规则不同于部分交易场所主要基于订单发出请求的时间的成交原则,如“先到先得(FCFS)”,也跟交易本身的金额没有直接关系,但有时用户可能愿意为了大额交易支付更多 Gas 费,以免交易成交缓慢、成交前标的资产价格发生大幅波动。图表 6:以太坊交易竞价上链规则示意图 资料来源:Blocknative,国盛证券研究所 2.2 MEV 第一大第一大应用场景应用场景:套利:套利 根据 Flashbots 统计,截至 2 月 5 日,在历史上的 3268564 笔 MEV 交易中,99%为套利交易,仅 1%为清算交易。其中,MEV 在清算中的应用主要指的是,当抵押借款人的抵押物价值下降,不同于传统金融市场,只能由交易平台自身清算用户抵押物,区块链世界,由于链上交易公开,任何用户都可以“替”抵押借款人出售抵押物来偿还债权人,并获得一大笔清算费用,于是 POW 时代的矿工和 POS 时代验证者(Validator)通过自己组建区块的权力,优先让自己的清算交易置于区块中、成交,来获利;本报告重点介绍套利交易。图表 7:绝大多数 MEV 交易是套利交易(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资料来源:Flashbots,国盛证券研究所 2023 年 02 月 16 日 P.7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抢跑抢跑(Front Running):复制他人订单,抢先交易。例如,1、用户甲看到用户乙在某交易所低价购入某加密货币的订单。2、用户甲看到该币在其他交易所价格较高。3、用户甲给出比用户乙更高的 Gas 费,先行买入该币。4、用户甲在其他交易所抛售该币种,实现获利。图表 8:MEV 抢跑交易示例 资料来源:Ethworld,国盛证券研究所 跟跟跑跑(Back Running):消除历史交易的影响,填平价差。例如,如下方左图所示,1、用户甲看到用户乙将在去中心交易所 C 大量抛售某加密货币的订单。2、用户甲预计该币价格将下跌,然而此时去中心交易所 D 中该币价格尚未变动。3、用户甲给出比其他用户更高的 Gas 费,紧随用户乙提交买入该币的订单。4、用户甲在去中心交易所 D 抛售该币,实现获利。“三明治”“三明治”(Sanwiching):先抢跑,再跟跑。例如,如下方右图所示,1、用户甲看到用户乙低价购入某加密货币的订单。2、用户甲看到该币在其他交易所价格较高。3、用户甲给出比用户乙更高的 Gas 费,先行买入该币。4、用户甲给出比其他用户更高的 Gas 费,紧随用户乙的买入订单抛售,实现获利。图表 9:MEV 跟跑套利交易示意图 图表 10:MEV 三明治交易示意图 资料来源:Blocknative,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Blocknative,国盛证券研究所 2023 年 02 月 16 日 P.8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2.3 MEV“狙击”方案各异,尚不成熟“狙击”方案各异,尚不成熟 一种观点是“MEV 是好的”,比如套利能促进价格发现,帮助各大去中心交易所(DEX)更新资产价格,与市场价格保持贴合,也有很多观点认为“MEV 是恶性的”,原因是它推高了用户的交易成本,使链上空间拥堵阻塞、浪费链上空间,应当在共识层或应用层消灭它。基于第二种观点和 MEV 在区块链世界存在的若干前提,部分项目推出了对MEV 的狙击方案:通过加密,使交易在被通过加密,使交易在被进入内存池(进入内存池(Mempool)和)和纳入区块前保持不公开可见状纳入区块前保持不公开可见状态:态:Shutter Network、Cosmos IBC、Submarine Sends(将交易提交到隐藏地址);集中流动性池,集中流动性池,以以缩小滑点缩小滑点、缩小缩小 MEV 空间空间:例如 UniswapV3;改变“Gas 高者得”的交易上链规则,改为按“时间”先后对交易排序:ZeroMEV、以太坊二层网络(Layer2)Rollup;防止套利者获利防止套利者获利:Kattana(不允许抢跑者出售代币)。我们认为,从 MEV 存在的原因考虑,MEV 难以避免,在 MEV 盛行的当下,与其狙击它,不如利用它。3 MEV 的过去的过去:Flashbots 链下竞标,链下竞标,终结终结矿工矿工“暗箱”“暗箱”长期以来,MEV挖掘和区块生产被有特殊权限的暗池、大交易商和矿工把持,直到研发项目 Flashbots 推出 MEV-geth 和 MEV-Relay。在这一阶段中,Flashbots 服务的 MEV 的挖掘流程是:1、MEV 搜寻者(Searcher)在链下向中继(Relay)发送包含自己交易排序偏好的交易包“Bundle”;2、中继(Relay)则向安装了 MEV-geth 客户端的矿工转发有效的 Bundle;3、矿工将对自己而言最有利可图的 Bundle 置于区块顶端;4、失败交易不上链。这一流程使这一流程使 MEV 搜寻者(搜寻者(Searcher)可以可以在链下在链下公开竞价公开竞价,使使 MEV 挖掘挖掘规则透明化、规则透明化、公开化,使其公开化,使其走出了矿工走出了矿工自行提取的“暗箱操作”阶段,自行提取的“暗箱操作”阶段,但同时但同时还是还是使使 MEV 的利润大的利润大大转向了矿工大转向了矿工,因此获得了 MEV 搜寻者(Searcher)和矿工双方的广泛支持。上述流程的主要问题是:开放性不足,只有部分矿池有权参与开放性不足,只有部分矿池有权参与:虽然所有 MEV 搜寻者(Searcher)都可以未经许可地提交 Bundle,但矿工能看到所有 Bundle 的明文,所以 Flashbots只允许部分矿池参与;兼容性不足兼容性不足:作为以太坊客户端 geth 的分叉,MEV-geth 只能跟一个以太坊客户端兼容;竞拍在竞拍在中心化中心化的基础设施上开展。的基础设施上开展。4 MEV 的现在:的现在:产业链竞争格局产业链竞争格局 4.1“制霸制霸”MEV 挖掘挖掘,90%区块由区块由 MEV-Boost 构建构建 根据 mev-boost.pics 的统计,2022 年 9 月以太坊合并以来,按以太坊区块生产的最小单位 Slot(时隙)看,截至 2 月 5 日,91%的 Slot(时隙)由 MEV-Boost 构建。2023 年 02 月 16 日 P.9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11:MEV-Boost 市场占有率(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资料来源:mevboost.pics,国盛证券研究所 4.1.1 MEV-Boost 和和 PBS 的含义的含义 POS时代,Flashbots推出了MEV-Boost,它是一个中心化接口,它让验证者(Validator)多了一种获得高收入区块排序的方式,验证者(Validator)可以自行去内存池(Mempool)为交易排序、将其打包,也可以选择 MEV-Boost“推送”来的经过区块构建者(Builder)排序过的。数据显示,大部分时间,通过 MEV-Boost,验证者(Validator)收入可以大幅增加,因此,大部分验证者(Validator)选择了接入 MEV-Boost,而不是自己排序。图表 12:大部分时候,接入 MEV-Boost 能让验证者获得更多收入(截至 2023 年 2 月 4 日)资料来源:Flashbots,国盛证券研究所 MEV-Boost 对接多个中继(relayers)而不限于 Flashbots,它创建了区块构建者(Builder)这一新角色,并将它和区块出块者(Proposer)分离,这就是 PBS(Proposer/Builder Separation)。MEV-Boost 的运作流程是:2023 年 02 月 16 日 P.10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1、MEV“搜寻者(Searcher)”竞相竞相向“区块构建者(Builder)”提供包含自己交易排序偏好的“交易包(Bundle)”。2、“区块构建者(Builder)”从中选取 Gas 费最高的搜寻者(Searcher),也可能从自己的独有渠道获得订单流。“区块构建者(Builder)”竞相竞相向“区块验证者(Validator)”提供包含了交易包(Bundle)的、自己“组装”的“区块”。3、“中继(Relay)”将“区块构建者(Builder)”构建的“区块”发送给“区块验证者(Validator)”。4、“验证者(Validator)”只需从“区块构建者(Builder)”经由“中继(Relay)”递送来的交易包中,选择给自己最多费用的区块。根据以太坊的出块规则,“验证者(Validator)”会被随机选为“出块者(Proposer)”,当选的“验证者(Validator)”会将其选中的区块上链。图表 13:Flashbots MEV-Boost 运作模式示意图 资料来源:FlashbotsGithub 主页,国盛证券研究所 4.1.2 MEV-Boost 的进步性的进步性 相较于 POW 时代的挖掘流程,MEV-Boost 作出了若干改进。更去中心更去中心:通过增加“承诺-披露”机制,放松对区块生产者的信任要求,使每个以太坊质押者都能参与进来。由于获取 MEV 需要制定复杂策略,POW 时代只有大矿工和矿池才能做到,PBS降低了验证者(Validator)获取 MEV的门槛,在这层意义上,能防止大矿工强者恒强。兼容性更强兼容性更强:推出侧车机制独立于信标节点的开源软件,用户可以通过 MEV-Boost 的区块构建者(Builder)API,跟任何以太坊客户端一起工作,这也使得任何人都能成为区块生产者,而不只是 Flashbots,这意味着区块构建者(Builder)可以充分竞争,而验证者(Validator)可以选择其中向自己出价最高的。侧车机制还意味着,MEV-Boost 使用过程中的失败不影响验证者(Validator)在共识层的出块。Gas 竞价转为暗拍。竞价转为暗拍。将“交易通过 Gas 竞价排序”转为暗拍,MEV 搜寻者(Searcher)看不到别人的出价,只能按照自己的心理价位一锤定音,不占用Mempool(内存池)资源了,并避免了推高其他用户交易成本,失败交易不上链,也避免了浪费相关链上空间。4.1.3 MEV-Boost 的问题:的问题:Builder 和和 Validator 的新集中的新集中 2023 年 02 月 16 日 P.11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MEV-Boost 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区块构建者(builder)和验证者(Validator)通过跟部分服务商(例如网关服务商 Infura)签订专属协议独占订单流和跨域挖掘 MEV,实现新的中心化。其中,区块构建者(Builder)可以修改交易规则,这样就算共识层部分交易有效并付费了,但还是被审查和被拒绝,以太坊网络的去中心性质被损伤。4.2 MEV-Boost 统治下的产业链格局统治下的产业链格局 4.2.1 搜寻者(搜寻者(Searcher):对对普通用户普通用户而言门槛较高而言门槛较高 根据 Flashbots 的统计,截至 2 月 5 日,在累计 6.87 亿 MEV 收入中,MEV 的搜寻者(Searcher)要将36%付给矿工(注:Miner,此处在以太坊POS时代,料指Builder和Validator),因此其毛利率为 64%。相比于大部分生意,是相当高的毛利率。但承担该角色需掌握计算机技术并拥有先进的 MEV 搜寻算法,对普通用户而言,门槛较高,适合有此专长的个人或机构。图表 14:MEV 收入的分配比例(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资料来源:Flashbots,国盛证券研究所 4.2.2 构建者(构建者(Builder):Flashbots 第一,占第一,占 23%,前三家占,前三家占 64%根据 mevboost.pics 统计,截至 2 月 5 日的 14 天内,整个区块构建者市场,Flashbots占 23%,builder0 x69 占 23%,beaverbuild.org 占 18%,仅这三家即占 64%。图表 15:MEV 区块构建者(Buider)市场占有率(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的 14 天内)资料来源:mevboost.pics,国盛证券研究所 2023 年 02 月 16 日 P.12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4.2.3 中继(中继(Relay):Flashbots 独占半壁江山,且未商业化独占半壁江山,且未商业化 中继(Relay)是 MEV-Boost 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区块构建者(Builder)排序的交易包转发给验证者(Validator)。根据 Blocknative 的统计,不考虑人工成本和7*24小时运营监控和支持成本,运营一个中继(Relay)的成本是 6万美元/年。然而,MEV-Boost 模式中,Flashbots 要求中继(Relay)不向市场收费。Flashbots 中继(中继(Relay)免费被认为阻绝了其他竞争者的进入。)免费被认为阻绝了其他竞争者的进入。目前,除了Flashbots,市场上只有 Dreamboat 一家开源中继(Relay)。截至 2 月 4 日,根据 mevboost.org 的统计,仅有 10 个活跃中继(Relay);根据 Flashbots的统计,87%的验证者(Validator)已经注册使用 Flashbots的中继(Relay)服务;根据 Flashbots 的统计,1 月 23 日至 29 日,57%的区块由 Flashbots MEV-Boost 中继(Relay)提议生产(Propose);从区块 15537940 开始,截至 2 月4 日,53.8%成功上链的区块中 50.2%由 Flashbots MEV-Boost 中继(Relay)提议生产(Propose)。图表 16:由 Flashbots MEV-Boost 中继(Relay)提议生产(Propose)占比 图表 17:成功上链的区块中由 Flashbots MEV-Boost 中继(Relay)提议生产(Propose)的比例 资料来源:Flashbots,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Flashbots,国盛证券研究所 Flashbots 中继(中继(Relay)免费还被认为会导致)免费还被认为会导致 MEV 挖掘挖掘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例如,中继(Relay)自身不挣钱,但部分中继(Relay)向上游发展,拥有了自己的区块构建者(Builder),从后一种角色种获益,这会导致它们拒绝其他区块构建者(Builder)投递来的交易包(Bundle)。4.2.4 验证者(验证者(Validator):格局稳定,格局稳定,Lido 第一,占第一,占 26%,适合散户,适合散户 以太坊验证者(以太坊验证者(Validator)市场格局较为稳定)市场格局较为稳定,Lido 约占约占 26%。自以太坊合并依赖,以太坊验证者(Validator)市场竞争格局变化不大,根据 mev-boost.pics 的统计,截至2023 年 2 月 5 日,Lido 第一,约占 26%,Coinbase 第二,约占 13%,Kraken 第三,约占 8%,Binance 第四,约占 6%,这四家共占 51%。2023 年 02 月 16 日 P.13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18:以太坊验证者(Validator)市场占有率(截至 2023 年 2 月 5日的 14 天内)图表 19:以太坊验证者(Validator)市场占有率(截至 2023 年 2 月 5日)资料来源:mev-boost.pics,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mev-boost.pics,国盛证券研究所 成为验证者,对散户而言门槛较低。成为验证者,对散户而言门槛较低。根据 Rated 统计,截至 2 月 5 日,在众多以太坊验证者(Validator)中,Lido 获得的年化质押收益率最高,约为 6.07%。更重要的是,对散户而言,相较于 MEV-Boost 产业链上的其他角色,通过 Lido 等质押服务商成为以太坊验证者(Validator)的门槛最低(接近 0ETH),而 Lido 通过接入 MEV-Boost 能获得可观的 MEV 收入。图表 20:以太坊验证者(Validator)市场占有率(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资料来源:Rated,国盛证券研究所 5 MEV 的未来的未来 5.1 以太坊路线图以太坊路线图:将将 PBS 写入协议,写入协议,扩容后第一要务扩容后第一要务 根据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Buterin 2022 年 11 月公布的以太坊发展路线图,“合并”后的第二次重大升级即为解决 MEV 风险问题、保证中性的区块上链政策,为此会将 PBS 写入协议。这使得用户将不必信任 Flashbots 这样的中心化机构。例如,虽然在 MEV-Boost 主导的 MEV 挖掘产业链中,搜寻者(Searcher)和区块构建者(Builder)角色已经十分去中心,但中继(Relay)仍然承担了其上下游的信任:面向上游,它要承担区块构建者(Builder)的信任,即它在出块者(Proposer)支付构建者(Builder)费用前,不让前者查看构建者(Builder)区块基础交易;面向下游,它要承担出块者(Proposer)从信任,在不允许出块者(Proposer)查看基础交易的情况下,确认区块和出价的有效 2023 年 02 月 16 日 P.14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性,这非常重要,因为无效的区块将导致出块者(Proposer)被罚没。图表 21:以太坊发展路线图(截至 2022 年 11 月 5 日)资料来源:VitalikButerin,国盛证券研究所 虽然该升级完成的时间节点未知,但由于已公布,市场对此有较大预期。以太坊官方有将 MEV 相关改动写入协议层的成功先例,即著名的 EIP1559 提案。EIP1559 使区块手续费用的 Base Fee 随拥堵情况而变化,并有 1.125x 上限,使 Gas 费更好预测(出太高没必要)、更平滑,方便用户提升交易成功率,降低了 MEV 的竞价空间。2023 年 02 月 16 日 P.15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5.2 Flashbots:L1 和和 L2 共享“唯一”内存池和“交易排序层”共享“唯一”内存池和“交易排序层”针对 MEV-BoostMEV 挖掘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Flashbots 提出了 SAUVE(Single Unifying Auction for Value Expression,价值表达的单一竞标)计划。SAUVE 致力于成为以太坊 L1(一层网络)和 L2(二层网络)共享的“唯一”内存池(Mempool)和“交易排序层”。SAUVE 的三个特性是:统一的“交易偏好”提交场所统一的“交易偏好”提交场所:用户提交“交易偏好”到 SAUVE;充分竞争的执行市场充分竞争的执行市场:“交易偏好”被传递到“执行市场(Execution Market)”,“执行者(Executors)”监听SAUVE内存池交易,并为将用户“交易偏好”的执行而竞价,他们还会将部分 MEV 返还给用户;去中心的区块生产网络去中心的区块生产网络:它获得收集的用户“交易偏好”,该网络能最大化区块构建者(Builder)和验证者(Validator)的 MEV 收入,同时让区块构建者(Builder)去中心,他们之间共享订单流,订单流将保持不公开可见状态。图表 22:SUAVE 在 L1 的架构 图表 23:SAUVE 致力于成为 L1 和 L2 共享的交易排序层 资料来源:Flashbots,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Flashbots,国盛证券研究所 SAUVE 致力于针对性地解决 MEV-Boost 当前遇到的问题:针对 MEV-Boost 目前面对的审查,加密内存池(Mempool)。图表 24:以太坊合并以来被美国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审查的区块比例 资料来源:mevwatch.info,国盛证券研究所 针对区块构建者(Builder)的集中,将其去中心化。解绑内存池(Mempool)和区块构建者(Builder),用即插即用型工具取而代 2023 年 02 月 16 日 P.16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之。共享相同的排序层来保证去中心,区块构建者(Builder)捕捉跨域 MEV,验证者(Validator)最大化自己的收入,用户执行最佳交易。针对独占订单流:去中心地为用户赋能。在交易被确认前,用户的交易应该不公开可见,以及用户有权获得他们创建的任何 MEV。用户的事务应该是不公开可见的,但是对所有的区块生产者开放。针对跨域 MEV:去中心地为区块构建者(Builder)赋能。不同链的区块生产者必须合作,就像当初Flashbots Auction整合Searcher和矿工一样,必须是用开放和无需许可的方式。SAUVE 的实现在远景上还需要至少以下条件:基于 SGX(英特尔硬件安全解决方案)的订单流拍卖、区块构建者(Builder)器(初期)和网络(后期)。跨域 MEV 解决方案:允许用户表达和执行跨域的 MEV 交易偏好。5.3 Flashbots 的的挑战挑战者者们:们:激励中继(激励中继(Relay)等等 不过,不过,Flashbots 竞争者的举动也会倒逼竞争者的举动也会倒逼 Flashbots 创新创新,或许会有,或许会有竞争者能成功为竞争者能成功为中继(中继(Relay)提供激励,)提供激励,增加市场的竞争增加市场的竞争。例如,排名靠前的区块构建者(Builder)0 x69 允许 MEV 搜寻者(Searcher)撤回或替换交易包(Bundle)。另外,以前交易包(Bundle)默认顺序不变并连续,当前部分区块构建者(Builder)自己可能也会合并交易包(Bundle)或打破各交易包(Bundle)内部交易的排序。例如,它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多 MEV,将交易包 ABC 和 DEF,从原来的 ABCEDF 排序为 ADBCEF。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区块链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区块链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区块链属于新兴科技产业,其技术发展进度存在较强不确定性。区块链监管趋严。区块链监管趋严。区块链产业天然具有全球性,其在各地面临不同且不断明确的监管。2023 年 02 月 16 日 P.17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免责声明免责声明 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本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本报告版权归“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事先本公司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任何机构或个人如引用、刊发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国盛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分析师声明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在此声明:我们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本报告所表述的任何观点均精准地反映了我们对标的证券和发行人的个人看法,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我们所得报酬的任何部分无论是在过去、现在及将来均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投资建议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投资评级说明投资评级说明 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 评级评级 说明说明 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 6 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基准指数的相对市场表现。其中 A股市场以沪深 300 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为基准,美股市场以标普 500 指数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股票评级 买入 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 15%以上 增持 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 5%之间 持有 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5% 5%之间 减持 相对同期基准指数跌幅在 5%以上 行业评级 增持 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 10%以上 中性 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 10%之间 减持 相对同期基准指数跌幅在 10%以上 国盛证券研究所国盛证券研究所 北京北京 上海上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锦什坊街 35 号南楼 邮编:100033 传真:010-57671718 邮箱:地址:上海市浦明路 868 号保利 One56 10 层 邮编:200120 电话:021-38934111 邮箱:南昌南昌 深圳深圳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 1115 号北京银行大厦 邮编:330038 传真:0791-86281485 邮箱: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 5033 号平安金融中心 101 层 邮编:518033 邮箱:

    浏览量1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2-17 1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慢雾科技:2022年度区块链安全及反洗钱分析报告(53页).pdf

    0目录一、背景31.1 区块链安全31.2 区块链反洗钱5二、区块链安全现状122.1 区块链生态安全概览122.1.1 公链122.1.2 DeFi/跨链桥122.1.3 NFT142.1.4 钱包/交易平台152.1.5 其他182.2 攻击手法192.3 钓鱼/骗局手法202.3.1 浏览器恶意书签盗取 Discord Token202.3.2“零元购”NFT 钓鱼222.3.3 Redline Stealer 木马盗币232.3.4 空白支票 eth_sign 钓鱼242.3.5 尾号相同 TransferFrom 零转账骗局252.4 损失 Top10 安全事件272.4.1 Ronin Network 损失超 6.1 亿美元272.4.2 BNBChain 遭到漏洞利用272.4.3 Wormhole 损失超 3 亿美元272.4.4 Beanstalk Farms 遭闪电贷和提案攻击282.4.5 Wintermute 损失 1.6 亿美元282.4.6 Nomad 桥遭受黑客攻击282.4.7 Elrond 出现安全漏洞2812.4.8 Mango 因价格操纵被提取 1 亿 美元282.4.9 Harmony 损失超 1 亿美元292.4.10 Qubit 遭攻击损失 8000 万美元29三、Top10 安全事件反洗钱分析293.1 工具及方法293.1.1 基础工具-MistTrack293.1.2 拓展方法-数据分析323.2 反洗钱分析详述333.2.1 Ronin Network333.2.2 Wormhole393.2.3 Beanstalk Farms403.2.4 Harmony43四、展望45五、总结47六、免责声明47七、关于我们482本报告聚焦于 2022 年区块链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主要介绍区块链行业各赛道的安全状况,延伸并提炼出常见攻击手法,并披露其中几种钓鱼手法。接着对部分安全事件的被盗资金流向进行分析,并通过归纳总结,公布一种针对混币器资金追踪的高级分析方法。一、背景2022 年初始,全球加密货币总市值达到近 3 万亿美元,似乎一切都会越来越好,会有越来越多对区块链充满希望的人入场。然而,重大震荡不但冲击市场,也击碎部分参与者的信仰。由于加密货币价格暴跌、交易所暴雷的市场冲击,包括 Terra 崩溃、Celsius Network 和 Voyager Digital 申请破产、Three Arrows Capital 倒闭以及 FTX 暴雷,这些冲击就像多米诺骨牌,一环接一环波及整个市场,导致整个加密市场总市值蒸发约 2 万亿美元。尽管区块链市场在 2022 年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动荡,但苦难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令人兴奋的希望:7 月 4 日,欧盟制定首套加密货币监管规则;9 月 15 日,以太坊合并成功,迈出了解决区块链“扩展性困境”的第一步;9 月 27日,Cosmos 白皮书 2.0 在 Cosmoverse 正式发布,标志着 Cosmos 正式进入 2.0 时代;许多新兴趋势和主题正在形成,加密货币用户和 Web3 开发人员的数量正在上升,元宇宙的形态正在渐渐显现;区块链迎来加密监管新纪元的开端,加密市场正在步向合规化 这些趋势也将推动区块链行业在 2023 年及更长远的发展。总而言之,2022 年对区块链行业来说是崩塌与希望交织的一年。本文将回顾 2022 年区块链行业发生的安全大事件以及反洗钱分析,同时展望 2023 年区块链的新趋势,让我们一起回味这一年来的惊心动魄和跌宕起伏,并期待着曙光。1.1 区块链安全根据慢雾区块链被黑事件档案库(SlowMist Hacked)统计,2022 年安全事件共 303件,损失高达37.77 亿美元(按事发价格计算)。3(2022 年安全事件统计)相比 2021 年的 97.95 亿美元(按事发价格计算)下降约 61%,但这并不包括因市场动荡而损失的资产。(近 3 年区块链损失对比图)其中 DeFi、跨链桥、NFT 等安全事件 255 起,交易所安全事件 10 起,公链安全事件 11 起,钱包安全事件 6 起,其他类型安全事件 21 起。4(近 3 年各赛道安全事件对比图)1.2 区块链反洗钱匿名性与不可逆是加密货币交易的天然属性,正是这样的原因,在加密货币犯罪频发的情况下,区块链反洗钱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也是阻止黑客成功变现的最后防线。面对黑客无孔不入的威胁,不同的群体也不约而同的“组建”起反洗钱同盟,其中包括交易平台/资金管理平台/项目方、监管方和区块链安全公司。2022 年,这些群体的反洗钱动态如下:交易平台/资金管理平台/项目方Tether:2022 年共计 屏蔽了 250 个 ETH 地址,这些地址上拥有的 USDT-ERC20 资产被冻结不可转移。Circle:2022 年共计 屏蔽了 126 个 ETH 地址,这些地址上拥有的 USDC-ERC20 资金被冻结不可转移。监管方美国联邦调查局:2 月 18 日宣布成立专门打击加密货币犯罪部门,新成立的团队名为虚拟资产行动小组。5美国财政部:4 月 14 日制裁 Ronin Network 黑客(LAZARUS GROUP)相关的地址,5 月 6 日 制裁加密货币混币器 Blender,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财政部在此之前从未制裁过加密货币混币器,8 月8 日 制裁 以太坊混币器 Tornado.Cash,共计制裁 Tornado.Cash 38 个地址。美国司法部:9 月 17 日成立全国检察官网络,专注于打击加密货币犯罪。区块链安全公司Chainalysis:3 月 10 日,创建 SanctionsList 链上数据库合约,共计 制裁 177 个地址。SlowMist:4 月 27 日,MistTrack 反洗钱追踪系统 正式上线,专注于打击加密货币洗钱活动。众所周知,造成区块链安全事件的黑客、黑色产业链、欺诈者和 Rug Pull 项目方一直是洗钱的主力,其中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朝鲜 LAZARUS GROUP 黑客组织,给区块链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根据开源情报和链上数据分析推测 LAZARUS GROUP 2022 年部分动态如下:1 月 17 日,C 的少数用户账户遭到未经授权提款。2 月 8 日,The IRA Financial 的 Gemini 托管账户被恶意提款。3 月 23 日,Ronin Network 跨链桥被盗成为加密货币领域损失最大的黑客攻击事件之一。在这些与 LAZARUS GROUP 相关的安全事件中,我们可以通过他们成体系的洗钱手法发现他们的痕迹:初期:将 ETH 链上的获利资金全部兑换为 ETH,并将所有的 ETH 分批转入 Tornado.Cash(大量)或者交易平台(少量)。中期:从 Tornado.Cash 分批提款后兑换为 renBTC 代币跨链到 BTC 链。后期:在 BTC 链上,从 renBTC 提款后汇总资金,并进一步转移到 Coinjoin 和混币器。在黑客、黑色产业链、欺诈者和 Rug Pull 项目方洗钱过程中,自然少不了一些洗钱工具的帮忙,常见的洗钱工具有 ETH/BSC 链上的 Tornado.Cash,BTC 链上的 Coinjoin 工具(ChipMixer 等)、混币器(Blender、CryptoMixer 等)、隐私钱包(Wasabi、Samourai 等)、换币平台(ChangeNOW、SimpleSwap、FixedFloat 等)和一些交易平台。一些常见洗钱工具在 2022 年的存提款数据如下:6(Tornado.Cash 2022 年存款/提款图)Tornado.Cash:2022 年 用户共计存款 1,233,129 ETH(约 28.29亿美元)到 Tornado.Cash,共计从Tornado.Cash 提款 1,283,186 ETH(约 28.37 亿美元)。7(ChipMixer 2022 年存款/提款图)ChipMixer:2022 年用户共计存款 40,065.33 BTC 到 ChipMixer,共 计从 ChipMixer 提款 22,582.44BTC。Blender:LAZARUS GROUP 使用此混币器洗 Ronin Network 跨链桥被盗的钱,于 5 月 6 日被美国财政部制裁,目前站点已不可用。在反洗钱分析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几个核心的问题:发起攻击的手续费来自哪里?洗钱的资金去了哪里?我们将通过部分安全事件来探索这两个问题。发起攻击的手续费来自哪里?8(部分安全事件攻击手续费来源图)根据部分安全事件攻击手续费来源图,部分安全事件的攻击手续费大多都来自 Tornado.Cash 提款,也有从换币平台、交易平台提款或从其他个人地址转移的情况。洗钱的资金去了哪里?通过对部分安全事件的整体分析,洗钱的主要流程发生在 ETH 链或 BTC 链,如果资金没有在这两条链上,黑客也会考虑将资金跨链到这两条链进一步变现。通过对部分安全事件被盗资金的 ETH 和 BTC 流向进行分析,得到 ETH/BTC 资金流向图,能够初步评估出洗钱资金的态势。(1)ETH 资金流向图9(部分安全事件 ETH 资金流向图)(部分安全事件 ETH 资金流向比例饼图)根据部分安全事件 ETH 资金流向图,74.6%洗钱资金流向 Tornado.Cash,资金量高达 300,160ETH;23.7%洗钱资金保留在黑客地址,暂未进一步转移,资金量为 95,570 ETH;1.5%洗钱资金流向交易平台,资金量为 6,250 ETH。10(2)BTC 资金洗钱图(部分安全事件 BTC 资金流向图)(部分安全事件 BTC 资金流向比例饼图)11根据部分安全事件 BTC 资金流向图,48.9%洗钱资金流向 ChipMixer,资金量高达 3,460 BTC;36.5%洗钱资金保留在黑客地址,暂未进一步转移,资金量为 2,586 BTC;6.2%洗钱资金流向Blender,3.8%洗钱资金流向 CryptoMixer,2.1%洗钱资金流向未知主体,1.3%洗钱资金流向renBTC,0.7%洗钱资金流向 Wasabi Coinjoin,0.1%洗钱资金流向 Binance 交易平台。二、区块链安全现状2.1 区块链生态安全概览2.1.1 公链公链是 Web3 领域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行业中竞争最激烈的赛道之一。而 2022 年最令人讶异的莫过于 Terra 事件了。5 月 8 日,加密货币市场上出现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一次崩盘。Terra网络的算法稳定币 UST 出现了 2.85 亿美元的巨额抛售,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Terra 的原生代币 LUNA 的价格突然毫无征兆的连续跳崖式暴跌,一天时间,LUNA 市值蒸发了近 400 亿美元,全生态项目 TVL 也几乎归零。此次事件或许成为了开启 2022 加密寒冬的死亡按钮。2.1.2 DeFi/跨链桥据 DeFi Llama 数据显示,截止 12 月底,DeFi 总锁仓价值约为 398 亿美元,同比 巨降 75%。其中Ethereum 以占比整个 DeFi TVL 的 58.5%(约 233 亿美元)占据主导地位,紧随其后的是 TRON(约43 亿美元)、BNB Chain(约 42 亿美元)。有趣的是,2022 年 5 月,Ethereum 的 TVL 在 DeFi 中的占比减少了 35%,而 TRON 的 TVL 占比增长了 47%。根据 SlowMist Hacked 统计,2022 年 DeFi 安全事件共 183 起,损失高达20.75 亿美元,占比2022 年总损失约 55%。其中 BNBChian 上发生安全事件约 79 起,总损失金额约 7.85 亿美元,居各链平台损失金额第一位。而 Ethereum 上发生安全事件约 50 起,总损失金额约 5.28 亿美元,其次是 Solana 上发生安全事件约 11 起,总损失金额约 1.96 亿美元。12(2022 DeFi 安全事件分布)跨链桥允许用户将加密资产从一条链转移到另一条链,主要解决多链扩展问题。据 DuneAnalytics 的 数据,以太坊跨链桥的锁定总价值(TVL)约 83.9 亿美元,对比上半年降低了约 31%。目前 TVL 最高的是 Polygon Bridges(30 亿美元),排名第二的是 Arbitrum Bridges(12.8 亿美元),随后是 Optimism Bridges(8.5 亿美元)。然而,跨链桥智能合约中的大量资金加上缺少安全审计,引来了黑客的目光。根据 SlowMist Hacked 统计,2022 年跨链桥安全事件共 16 起,损失高达 12.12亿美元,占比2022 年总损失的 32%。2022 年损失上亿的安全事件共 10 件,跨链桥就占了 4 件,大多是由于私钥泄露导致。13(2022 损失上亿的跨链桥)总而言之,对项目方来说,想要尽可能的消除漏洞、降低安全风险,就必须做出有效的努力在项目上线之前,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安全审计。同时,建议各项目方通过引入多签机制来加大资产保护的力度。另一方面,各项目在进行协议间交互或移植其他协议的代码时,需充分了解移植协议的架构以及自己项目的架构设计,做好协议之间的兼容性,防止资金损失情况的发生。对用户来说,随着区块链领域的玩法愈发多样化,用户在进行投资前认真了解项目背景,查看该项目是否有开源、是否经过审计,在参与项目时需要提高警惕,注意项目风险。2.1.3 NFTNFT 在 2022 年表现极为抢眼,据NFTScan 数据显示,截止 12 月底,在以太坊上的NFT 全年交易次数达 1.98 亿次,明显高于 2020 年和 2021 年。而在 BNBChain 上的 NFT 全年交易次数达3.45 亿次,在 Polygon 上的 NFT 全年交易次数达 7.93 亿次。另一方面,根据 SlowMist Hacked 不完全统计,2022 年 NFT 赛道安全事件约 56起,损失超 6544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由钓鱼攻击导致,占比约为 39%(22 起),其次是 Rug Pull 占比约为 21%(12 起),由合约漏洞或自身原因导致占比 30%(17 起)。14(2022 NFT 安全事件损失原因分布图)2.1.4 钱包/交易平台2 月 8 日,美国司法部(DOJ)发布公告称,已经查获了价值 36 亿美元的比特币,这些比特币与2016 年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finex 的黑客事件有关。34 岁的 Ilya Lichtenstein 和其 31 岁的妻子Heather Morgan 在纽约被捕,两人被指控共谋洗钱和诈骗罪。这也是美国司法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扣押。11 月 6 日,币安创始人 CZ 发推 称决定清算账面上所有剩余的 FTT,由此引发两大交易所之间的对峙。尽管 Alameda CEO 和 FTX CEO SBF 接连发推试图稳固用户信心并辟谣此前曝光的消息,但还是引发 FTX 在流动性枯竭后迅速破产。最终,FTX 暴雷,SBF 被捕。中心化交易所的不透明再度引发人们的信任危机,缺乏审慎监管的问题越发凸显。无论是对消费者更严格的保护,还是对机构更明确的规则,监管的脚步都将愈发清晰。在 FTX 暴雷后,硬件钱包的销量大幅增长,用户量最多的钱包 MetaMask 月活用户达 3000 万。根据 Finbold 数据显示,基于排名前 21 个加密货币存储 APP 应用,在 2022 年 1月至 2022 年 10月期间,Android 和 iOS 设备上的加密钱包下载量已经达到约 1.0206 亿次。虽然这个数字低于2021 年牛市期间的 1.7785 亿次下载量,但比除 2021 年之外的任何一年都高。按月细分数据显15示,加密钱包下载量年初呈下降趋势,但在 Terra/Luna 崩溃以及 FTX 暴雷后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16172.1.5 其他区块链技术不可逆、匿名性特征在有效保护隐私的同时,也为网络犯罪提供了“保护伞”。随着元宇宙、NFT 等概念受到热捧,加密货币盗窃事件、欺诈事件时有发生,很多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旗号发行所谓的虚拟资产,实施诈骗,黑灰产的先进与专业度已经远超想象。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 数据,2021 年涉诈款项的支付方式中,利用加密货币进行支付仅次于银行转账,排名第二位,高达 7.5 亿美元;而 2020 年、2019 年仅为 1.3、0.3 亿美元,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明显。值得关注的是,加密货币转账在“杀猪盘”诈骗中增长迅速。2021 年“杀猪盘”诈骗资金中 1.39 亿美元使用加密货币支付,是 2020 年的 5 倍、2019 年的 25 倍。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布的一份 报告,在自 2021 年年初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已有超过 4.6 万人报告自己遭遇了加密货币骗局,损失总额超过 10 亿美元。根据 FTC ConsumerSentinel Network 的欺诈报告,最常见的加密货币骗局类型是投资相关欺诈,在总金额 10 亿美元中占 5.75 亿美元,最常向诈骗者支付的加密货币包括 BTC(70%)、USDT(10%)和 ETH(9%)。对于个人用户来说,遵守以下安全法则及原则,可以避免大部分风险:两大安全法则:零信任。简单来说就是保持怀疑,而且是始终保持怀疑。持续验证。你要相信,你就必须有能力去验证你怀疑的点,并把这种能力养成习惯。安全原则:网络上的知识,凡事都参考至少两个来源的信息,彼此佐证,始终保持怀疑。做好隔离,也就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存有重要资产的钱包,不做轻易更新,够用就好。所见即所签。即你看到的内容就是你预期要签名的内容,当你签名发出去后,结果就应该是你预期的,绝不是事后拍断大腿的。重视系统安全更新,有安全更新就立即行动。不乱下程序。在此,十分推荐阅读并掌握 区块链黑暗森林自救手册。182.2 攻击手法303 起安全事件中,攻击手法主要分为三类:由项目自身设计缺陷和各种合约漏洞引起的攻击;包含 Rug Pull、钓鱼、Scam 类型的手法;由私钥泄露引起的资产损失。(2022 攻击手法对比图)2022 年最常见的攻击手法是由项目自身设计缺陷和各种合约漏洞引起,约 92 起,造成损失近 11亿美元。其中较为主要的是利用闪电贷引起的攻击,约 33 起,造成损失 3.48 亿美元,其他包括重入问题、价格操纵、验证问题等等。因私钥被盗引起的资产损失发生率约为 6.6%,损失金额却达到 7.62 亿美元。因私钥被盗的事件中,损失最大的来自 Ronin 事件,其次是 Harmony,都是来自跨链桥。在 Web3 世界,用户的安全意识往往是参差不齐,这也导致了针对用户的钓鱼攻击花样多多且频繁发生。例如,攻击者利用恶意手段将各项目的官方媒体平台(如 Discord、Twitter)占为己有或者伪造官方媒体号并发布钓鱼 Mint、AirDrop 链接,还时不时转发真正的官方号内容来混肴视听。例如,利用搜索引擎上的广告宣传虚假网站或者与官方域名高度相似的域名及内容来以假乱真;例如通过伪造的邮件、吸引人的赠品活动来引你入局;又例如利用新用户信息差提供假APP下载链接。无论如何,提高安全意识才是最必要的,同时,一旦发现自己中招,第一时间转移资产,及时止损并保留证据,必要时寻求业内安全机构的帮助。19其次,最令人憎恶的则是 Rug Pull。Rug Pull 通常指项目的开发者放弃项目,带着资金逃跑,更多是项目方主动作恶。它可以以多种方式发生:比如当开发者启动初始流动性,推高价格,然后撤回流动性项目方先创建一个加密项目,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吸引加密用户投资,并在合适的时机毫无征兆地卷走用户投资的资金,抛售加密资产,最终销声匿迹,投资该项目的用户也将蒙受巨大损失。再比如推出一个网站,在吸引了数十万存款后关闭。2022 年 RugPull 事件达到 51 起,损失约 1.88 亿美元,常发生于 BSC 生态及 NFT 领域。2022 年其他较为新型的手法为前端恶意攻击、DNS 攻击以及 BGP 劫持;最为奇葩的则是人为配置操作失误导致的资产损失。2.3 钓鱼/骗局手法此节只选取部分 SlowMist 曾披露过的钓鱼/骗局手法。2.3.1 浏览器恶意书签盗取 Discord Token现在的浏览器都有自带的书签管理器,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容易被攻击者利用。通过精心构造恶意的钓鱼页面可以让你收藏的书签中插入一段 JavaScript 代码,有了这个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包括通过 Discord 封装好的 webpackChunkdiscord_app 前端包进行信息获取。当 Discord 用户点击时,恶意 JavaScript 代码就会在用户所在的 Discord 域内执行,盗取 Discord Token,攻击者获得项目方的 Discord Token 后就可以直接自动化接管项目方的 Discord 账户相关权限。攻击者拿到了 Token 等同于登录了 Discord 账号,可以做登录 Discord 的任何同等操作,比如建立一个Discord webhook 机器人,在频道里发布公告等虚假消息进行钓鱼。下面是演示受害者点击了钓鱼的书签:20(恶意书签钓鱼演示图)下面是演示攻击者编写的 JavaScript 代码获取 Token 等个人信息后,通过 Discord Server 的webhook 接收到。21(恶意书签钓鱼演示图)可以看到,在用户登录 Web 端 Discord 的前提下,假设受害者在钓鱼页面的指引下添加了恶意书签,在 Discord Web 端登录时,点击了该书签,触发恶意代码,受害者的 Token 等个人信息便会通过攻击者设置好的 Discord webhook 发送到攻击者的频道上。2.3.2“零元购”NFT 钓鱼例如下图钓鱼网站,签名内容为Maker:用户地址Taker:0 xde6135b63decc47d5a5d47834a7dd241fe61945aExchange:0 x7f268357A8c2552623316e2562D90e642bB538E5(OpenSea V2 合约地址)22(“零元购”钓鱼演示图)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 NFT 钓鱼方式,骗子能够以 0 ETH(或任何代币)购买你所有授权的 NFT。也就是说,这是欺骗用户签名 NFT 的销售订单,NFT 是由用户持有的,一旦用户签名了此订单,骗子就可以直接通过 OpenSea 购买用户的 NFT,但是购买的价格由骗子决定,也就是说骗子不花费任何资金就能“买”走用户的 NFT。此外,签名本身是为攻击者存储的,不能通过 Revoke.Cash 或 Etherscan 等网站取消授权来废弃签名的有效性,但可以取消你之前的挂单授权,这样也能从根源上避免这种钓鱼风险。2.3.3 Redline Stealer 木马盗币这种攻击主要是通过 Discord 邀请用户参与新的游戏项目内测,打着“给予优惠”等幌子,或是通过群内私聊等方式发一个程序让你下载,一般是发送压缩包,解压出来是一个大概 800 M 左右的exe 文件,一旦你在电脑上运行,它会扫描你电脑上的文件,然后过滤包含 Wallet 等关键词的文件上传到攻击者服务器,达到盗取加密货币的目的。RedLine Stealer 是一种恶意木马软件,2020 年 3 月被发现,在地下论坛上单独出售。该恶意软件从浏览器中收集保存的凭据、自动完成数据和信用卡等信息。在目标机器上运行时,会搜集如用户名、位置数据、硬件配置和已安装的安全软件等详细信息。新版本的 RedLine 增加了窃取加密23货币的能力,能够自动扫描本地计算机已安装的数字货币钱包信息,并上传到远端控制机。该恶意软件具有上传和下载文件、执行命令以及定期发回有关受感染计算机的信息的能力。常常针对加密货币钱包目录、钱包文件进行扫描:(RedLine Stealer 木马盗币演示图)2.3.4 空白支票 eth_sign 钓鱼连接钱包后并点击 Claim 后,弹出一个签名申请框,同时 MetaMask 显示了一个红色提醒警告,而光从这个弹窗上无法辨别要求签名的到底是什么内容。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签名类型,基本上就是以太坊的“空白支票”。通过这个钓鱼,骗子可以使用您的私钥签署任何交易。这种eth_sign 方法可以对任意哈希进行签名,那么自然可以对我们签名后的 bytes32 数据进行签名。因此攻击者只需要在我们连接 DApp 后获取我们的地址对我们账户进行分析查询,即可构造出任意数据(如:native 代币转账,合约调用)让我们通过 eth_sign 进行签名。24(eth_sign 钓鱼演示图)这种钓鱼方式对用户会有很强的迷惑性,以往我们碰到的授权类钓鱼在 MetaMask 会给我直观的展示出攻击者所要我们签名的数据。而当攻击者使用 eth_sign 方法让用户签名时,MetaMask 展示的只是一串 bytes32 的哈希。2.3.5 尾号相同 TransferFrom 零转账骗局用户的钱包地址转账记录中不断出现陌生地址转账 0 USDT,而这笔交易均是通过调用TransferFrom 函数完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代币合约的 TransferFrom 函数未强制要求授权转账数额必须大于 0,因此可以从任意用户账户向未授权的账户发起转账 0 的交易而不会失败。恶意攻击者利用此条件不断地对链上活跃用户发起 TransferFrom 操作,以触发转账事件。25(TransferFrom 交易演示图)除了 0 USDT 转账骚扰,还伴随着攻击者针对交易规模较大频率较高的用户不断空投小额数量的Token(例如 0.01 USDT 或 0.001 USDT 等),攻击者地址尾数和用户地址尾数几乎一样,通常为后几位,用户去复制历史转账记录中的地址时一不小心就复制错,导致资产损失。(尾号相同钓鱼演示图)小节 2.2 与 2.3 只是举例了一些常见的攻击手法和场景,实际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黑客的攻击手法永远都在推陈出新,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见识。262.4 损失 Top10 安全事件此节选取了 2022 年损失 Top10 的安全事件。2.4.1 Ronin Network 损失超 6.1 亿美元3 月 29 日,Axie Infinity 侧链 Ronin Network 发布 社区预警,Ronin Network 出现安全漏洞,共17.36 万枚 ETH 和 2550 万枚 USDC 被盗,损失超 6.1 亿美元。据官方发布的信息,攻击者使用被黑的私钥来伪造提款,仅通过两次交易就从 Ronin bridge 中抽走了资金。值得注意的是,黑客事件早在 3 月 23 日就发生了,但官方据称是在用户报告无法从 bridge 中提取 5k ETH 后才发现这次攻击。本次事件的损失甚至高于去年的 PolyNetwork 被黑事件,后者也窃取了超过 6 亿美元。事情背景可追溯到去年 11 月,当时 Sky Mavis 请求 Axie DAO 帮助分发免费交易。由于用户负载巨大,Axie DAO 将 Sky Mavis 列入白名单,允许 Sky Mavis 代表其签署各种交易,该过程于 12 月停止。但是,对白名单的访问权限并未被撤销,这就导致一旦攻击者获得了 Sky Mavis 系统的访问权限,就能够通过 gas-free RPC 从 Axie DAO 验证器进行签名。Sky Mavis 的 Ronin 链由九个验证节点组成,其中至少需要五个签名来识别存款或提款事件。攻击者通过 gas-free RPC 节点发现了一个后门,最终攻击者设法控制了五个私钥,其中包括 Sky Mavis 的四个 Ronin 验证器和一个由Axie DAO 运行的第三方验证器。美国调查机构认为朝鲜黑客组织 LAZARUS GROUP 是此事件的幕后黑手。2.4.2 BNBChain 遭到漏洞利用10 月 7 日,BNB Chian 跨链桥 BSC Token Hub 遭 攻击。黑客利用跨链桥漏洞分两次共获取 200万枚 BNB,超 5.7 亿美元。根据安全研究员Samczsun的推文,攻击根本原因是攻击者找到了 为特定区块伪造证明的方法。2.4.3 Wormhole 损失超 3 亿美元2 月 3 日,攻击者利用 Wormhole 网络中的签名验证漏洞在 Solana 上铸造了 12 万 WETH,价值超 3.26 亿美元。Wormhole 发布针对该事件的报告 中指出,此次事件中 Wormhole 的漏洞具体是Solana 端核心 Wormhole 合约的签名验证代码存在错误,允许攻击者伪造来自“监护人”的消息来铸造 Wormhole 的 WETH。本次事件是目前针对 Solana 的黑客攻击中造成的最大损失规模事件。272.4.4 Beanstalk Farms 遭闪电贷和提案攻击4 月 17 日,基于以太坊的算法稳定币项目 Beanstalk Farms 遭 攻击,损失约为 1.82 亿美元。本次攻击的主要原因在于提案的投票与执行两阶段间无时间间隔,导致攻击者在完成投票后未经社区审核可以直接执行恶意提案。有趣的是,攻击者将其中 25 万美元捐赠给了一个用于为乌克兰政府筹集捐款的地址。2.4.5 Wintermute 损失 1.6 亿美元9 月 20 日,加密做市商 Wintermute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EvgenyGaevoy 发推,称 Wintermute 在DeFi 黑客攻击中损失 1.6 亿美元,Wintermute 为了优化手续费使用了 Profanity 来创建钱包,在得知 Profanity 存在漏洞后,他们开始转移旧地址的资金,但由于内部(人为)错误,调用了错误的函数,致使遭受攻击。2.4.6 Nomad 桥遭受黑客攻击8 月 2 日,跨链互操作协议 Nomad 桥遭受黑客 攻击,本次攻击是由于 Nomad 桥 Replica 合约在初始化时可信根被设置为 0 x0,且在进行可信根修改时并未将旧根失效,导致了攻击可以构造任意消息对桥进行资金窃取,攻击者能够从攻击中榨取超过 1.9 亿美元的价值。到目前为止,已有40 多个地址向 Nomad 返还了超过 3600 万美元。2.4.7 Elrond 出现安全漏洞6 月 5 日,区块链网络 Elrond 疑似出现安全 漏洞,黑客“凭空获得”了近 165 万$EGLD,并且通过去中心化交易所 Maiar 抛售。6 月 8 日,Elrond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Beniamin Mincu 发推表示,此前的 Bug 已经解决,所有的资金和用户都是安全的,几乎所有被盗取的资金都已被追回。2.4.8 Mango 因价格操纵被提取 1 亿 美元10 月 12 日,Solana 生态去中心化金融平台 Mango 发推 称:“目前正在调查一起黑客通过预言机价格操纵从 Mango 中提取资金的事件。”根据详细报告,该协议大约于北京时间 10 月 12 日 6:00遭遇攻击,2 个由 USDC 提供资金的账户在 MNGO-ERP 中持有过高的头寸,各个交易所(FTX、Ascendex)的 MNGO/USD 底层价格在几分钟内出现了 5-10 倍的价格上涨,导致 Switchboard 和Pyth 预言机将其 MNGO 基准价格更新为 0.15 美元以上,进一步导致未实现的利润使做多MNGO-ERP 的账户价值按市价计算增加,允许账户从 Mango 协议中借入和提取 BTC(sollet)、USDT、SOL、mSOL、USDC,使得平台上 1.9 亿美元等值存款的借贷额度达到了最大值,当时该账户提取的净值约为 1 亿美元。282.4.9 Harmony 损失超 1 亿美元6 月 24 日,Harmony Horizon bridge 遭到黑客 攻击。经慢雾 MistTrack 分析,攻击者获利超 1 亿美元,包括 11 种 ERC20 代币、13,100 ETH、5,000 BNB 以及 640,000 BUSD。26 日 Harmony 创始人 Stephen Tse 在 Twitter 上表示,Horizon 被攻击并非因为智能合约漏洞,而是由私钥泄露导致。虽然 Harmony 对私钥进行了加密存储,但攻击者还是解密了其中部分私钥并签名了一些未经授权的交易。2.4.10 Qubit 遭攻击损失 8000 万美元BSC 生态去中心化借贷项目 QBridge 旗下借贷产品 Qubit 遭到黑客攻击,黑客铸造大量 xETH 抵押品并消耗了资金池中约 8000 万美元资产。据慢雾分析,本次攻击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充值普通代币与 native 代币分开实现的情况下,在对白名单内的代币进行转账操作时未对其是否是 0 地址再次进行检查,导致本该通过 native 充值函数进行充值的操作却能顺利走通普通代币充值逻辑。三、Top10 安全事件反洗钱分析关于安全事件反洗钱分析,我们将主要讨论以下的内容:提出一种针对混币器(Tornado.Cash 和 ChipMixer)资金转出的分析方法应用反洗钱分析方法对部分安全事件进行分析3.1 工具及方法在正式开始反洗钱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有一个高效的工具和一套有效应对复杂洗钱情况的分析方法。3.1.1 基础工具-MistTrack29(MistTrack 反洗钱追踪系统示例图)MistTrack 反洗钱追踪系统 是一套由慢雾科技创建的专注于打击加密货币洗钱活动的 SaaS 系 统,具有资金风险评分模块、交易行为分析模块、资金溯源追踪模块、资金监控模块等核心功能。AML Risk ScoreMistTrack 反洗钱追踪系统主要从地址所属实体、地址历史交易活动、慢雾恶意钱包地址库三方面为其计算 AML 风险评分。当地址所属实体为高风险主体(如混币平台)或地址与已知的风险主体存在资金来往时,系统会将该地址标记为风险地址。同时,结合慢雾恶意钱包地址库中的恶意地址数据集,对已核实的勒索、盗币、钓鱼欺诈等非法行为的涉案地址进行风险标记。Address LabelsMistTrack 反洗钱追踪系统积累了超 2 亿个钱包地址标签,地址标签主要包含 3 个分类:(1)它归属于什么实体,如 Coinbase、Binance30(2)它的链上行为特征,如 DeFi 鲸鱼、MEV Bot 以及 ENS(3)一些链下情报数据,如曾使用过 imToken/MetaMask 钱包Investigations追踪和识别钱包地址上的加密资产流向,实时监控资金转移,将链上和链下信息整合到一个面板中,为司法取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MistTrack 追踪分析示例图)通过标记 1 千多个地址实体、2 亿多个地址标签,10 万多个威胁情报地址,以及超过 9000 万个与恶意活动相关的地址,MistTrack 为反洗钱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全面的情报数据帮助。通过对任意钱包地址进行交易特征分析、行为画像以及追踪调查,MistTrack 在反洗钱分析评估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13.1.2 拓展方法-数据分析MistTrack 可以满足常见的反洗钱分析场景,而遇到复杂特殊的情况就需要其他的方法辅助分析。从区块链反洗钱资金态势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被黑事件发生后,在 ETH/BSC 链上的资金都不约而同的流向了一片灰暗之地Tornado.Cash,Tornado.Cash 已成为 ETH/BSC 链上反洗钱的主战场。新的洗钱手法需要新的分析方法,对 Tornado.Cash 转出分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普遍,此处我们将提出一个针对 Tornado.Cash 资金转出的分析方法。记录目前已知的信息,已知信息包括转入 Tornado.Cash 总数,第一笔 Tornado.Cash 存款时间,第一笔 Tornado.Cash 存款的区块高度。将参数填入我们准备的 分析面板。得到初步的 Tornado.Cash 提款数据结果,再使用特征分类的方式对数据结果做进一步筛选。筛选后的结果是一批疑似黑客转出的结果集,取概率最高的结果集并对它进行验证。Tornado.Cash 转出分析结论。(Dune Dashboard-Tornado.Cash 转出分析)通过这个 Tornado.Cash 资金转出的分析方法,我们已成功分析出 Ronin Network 等多个安全事件从 Tornado.Cash 转出后的资金详情。32显而易见,这个 Tornado.Cash 资金转出的分析方法同样存在局限性:转入 Tornado.Cash 的数量分类也是一个匿名集,资金量越大相应的匿名集数量越少,资金量越小则相反。所以对于资金量小的分析难度更大。而在 BTC 链上,通过区块链反洗钱资金态势我们可以看到 ChipMixer 和 Blender 是黑客的常用洗钱平台。Blender 目前已被美国财政部制裁,站点已不可用,这里不再做进一步的探讨。ChipMixer 流入洗钱资金量巨大,我们同样需要提出一个针对 ChipMixer 资金转出的分析方法。识别 ChipMixer 的提款特征。输入地址类型输出地址类型输入数额特征版本锁定时间bech32(bc1q.)bech32(bc1q.)所有的输入数额都满足 Chips(即 0.001*2的 n 次方,n 14)的要求2区块高度-1/区块高度-2/区块高度-3根据上述提款特征对相应时间段的结构化区块数据进行扫描和筛选,得到这个时间段内ChipMixer 的提款记录。对提款记录数据归类结果集,取概率最高的结果集并对它进行验证。ChipMixer 转出分析结论。3.2 反洗钱分析详述3.2.1 Ronin Network黑客地址:0 x098B716B8Aaf21512996dC57EB0615e2383E2f96(ETH 链)被盗时间:3 月 23 日损失统计:173,600 ETH、25,500,000 USDC攻击手续费来源:SimpleSwap资金转移:33(Ronin Bridge Exploiter 资金转移时间线)ETH 资金转移黑客将攻击获利的 25,500,000 USDC 兑换为了 8,562.6801 ETH,所以黑客需要洗币的总额为182,163.737 ETH(Binance 提款 1.0569 ETH 攻击所得 173,600 ETH 攻击兑换 USDC 所得8,562.6801 ETH)。3435(Ronin Bridge Exploiter 资金转移图)黑客获利资金流向主体详情如下表:主体流向资金Tornado.Cash175,100 ETHHuobi5,028.9951 ETHFTX1,219.9827 ETHC1 ETHBalance667.3916 ETH注:其他未做统计的流向资金为洗币过程损失。Tornado.Cash 资金转移黑客总计转入 Tornado.Cash 175,100 ETH,经过分析,我们得出 Ronin 黑客从 Tornado.Cash 提款符合下列特征:从 Tornado.Cash 转出后直接或转移一层后使用 1inch 或 Uniswap 兑换为 renBTC,通过 renBTC跨链到 BTC 链。通过 Dune Analytics,我们将符合上述特征的 Tornado.Cash 提款和跨链到 BTC 链的数据筛选出来,并进行有效的 可视化展示,如下图:36(Ronin 黑客从 Tornado.Cash 转出后通过 renBTC 跨链数据)根据上面的分析图,得到 Tornado.Cash 转出资金情况如下表:流向流向资金通过 renBTC 跨链到 BTC 链112,800 ETH在 Tornado.Cash 中的余额62,300 ETH注:数据有效时间截止于 7 月 20 日。BTC 资金转移根据对 Tornado.Cash 资金转移的分析,我们得到符合特征的共计 8,075.9329 BTC 的资金跨链到BTC 链。其中的 6,191.2542 BTC 经过分析确认与 Ronin 黑客相关,再加上从 Huobi 和 FTX 提款的 439.7818 BTC,确认共计 6,631.036 BTC 为 Ronin 黑客所属资金。此部分资金的进一步转移情况如下表:37主体流向资金ChipMixer3460.6845 BTCBlender439.7818 BTCWasabi Coinjoin55.1448 BTCrenBTC95.6871 BTCCoinbase0.5632 BTCChangeHero0.488 BTCBinance12.0973 BTCWirex0.0399 BTCKuna0.0384 BTCAny.Cash0.0676 BTCUnknown153.0143 BTCBalance2413.4292 BTC合计6631.036 BTC注:0.1 BTC 以下转移额不做统计。ChipMixer 资金转移根据 BTC 资金转移可以看到 3460.6845 BTC 转移到了 ChipMixer,通过对 BTC 链上数据监控以及对 ChipMixer 的提款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 Ronin 黑客从 ChipMixer 共计提款 2,871.03 BTC。此部分资金的进一步转移情况如下表:主体流向资金38Blender1356.0 BTCWasabi Coinjoin9.8365 BTCChipMixer547.7938 BTCUnKnown681.4247 BTCBalance235.4739 BTC注:0.1 BTC 以下转移额不做统计。3.2.2 Wormhole黑客地址:CxegPrfn2ge5dNiQberUrQJkHCcimeR4VXkeawcFBBka(Solana)被盗时间:2 月 2 日损失统计:120,000 WETH攻击手续费来源:Tornado.Cash资金转移:(Wormhole Network Exploiter 资金转移时间线)39WETH 资金转移流向流向资金跨链到 ETH 链93,750 WETH兑换为 SOL26,250 WETH黑客地址余额地址余额CxegPrfn2ge5dNiQberUrQJkHCcimeR4VXkeawcFBBka432,661.15 SOL0 x629e7da20197a5429d30da36e77d06cdf796b71a93,750.623 ETH3.2.3 Beanstalk Farms黑客地址:0 x1c5dCdd006EA78a7E4783f9e6021C32935a10fb4(ETH 链)被盗时间:4 月 17 日损失统计:24,830 ETH、250,000 USDC 代币和 36,390,000 BEAN 代币攻击手续费来源:Tornado.Cash资金转移:40(Beanstalk Flashloan Exploiter 资金转移时间线)ETH 资金转移41(Beanstalk Flashloan Exploiter ETH 资金转移图)ETH 的资金转移如下表:流向流向资金Tornado.Cash24849.1 ETH注:转移资金中包括攻击手续费剩余资金。423.2.4 Harmony黑客地址:0 x0d043128146654C7683Fbf30ac98D7B2285DeD00(ETH 链)0 x0d043128146654C7683Fbf30ac98D7B2285DeD00(BSC 链)被盗时间:6 月 23 日损失统计:(ETH 链)13,100 ETH、41,200,000 USDC、592 WBTC、9,981,000 USDT、6,070,000 DAI、5,530,000 BUSD、84,620,000 AAG、110,000 FXS、415,000 SUSHI、990 AAVE、43 WETH 和5,620,000 FRAX(BSC 链)5,000 BNB 和 640,000 BUSD攻击手续费来源:无资金转移:(Horizon Bridge Exploiter 资金转移时间线)ETH 资金转移43(Horizon Bridge Exploiter ETH 资金转移图)ETH 资金转移表:流向流向资金Tornado.Cash85,700 ETHBalance201.2094 ETHTornado.Cash 资金转移黑客总计转入 85,700 ETH 到 Tornado.Cash,经过分析,我们得出 Harmony 黑客的 Tornado.Cash提款符合下列特征:从 Tornado.Cash 的分批提款,每个提款地址的提款次数相对固定,主要提款次数是 5 和6,即提款 5*100 ETH 或 6*100 ETH 到提款地址。从 Tornado.Cash 提款后,长达一个月未发生进一步转移。44根据上述的 Tornado.Cash 提款特征,共计发现了黑客 83,300 ETH 的提款,从 Tornado.Cash 转出资金情况如下表:流向流向资金Balance83,300 ETH四、展望2023 年在加密货币世界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什么?1、监管合规化由 FTX 暴雷等事件引发的监管问题已成为核心难题。加密货币项目方虽然像银行一样运营,但却没有银行应遵守的规则和监管。如何更有效地监管这个市场,让消费者既能得到保护,又能在项目遭受损失时获得补救,让市场变得更稳定是当下最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当然,我们从好的方面去考虑,这也意味着监管机构及大众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了解程度越来越高,各国对加密货币领域的政策和态度越发清晰,加密货币市场将逐步迈向合规化。2、加强对安全审计的关注2022 年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尤其从 10 月 1 日到 10 月 15 日半个月时间内,Web3 领域相关项目和交易平台就受到近 20 次攻击,大部分还是因为项目代码存在安全漏洞而被黑客攻击利用,这也说明了在区块链生态繁荣发展的同时,项目开发的代码安全规范仍然是重中之重。比如很多跨链桥匆匆上线,以零手续费、快速吸引用户和项目方,却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安全性,一是因为跨链桥流动资金量很大且去中心化程度较低,权限几乎都掌握在多签钱包中,只要掌握了签名就可以掌控一切,二是因为跨链桥很少会找安全审计机构对它们的产品进行安全审计,社区对它的监控也很少,导致跨链桥频频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随着安全事件愈来愈多,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项目方意识到审计的重要性。因为 SlowMist 在区块链安全方面有很深的积累和经验,我们始终认为,对项目方来说在项目上线之前进行全面深入的前后端及合约的安全审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可以发布 Bug Bounty 来规避项目在持续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升项目的安全等级。453、扩容继续升温,多链和谐共存2021 年各大公链崛起,Solana、Avalanche 等公链获得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2022 年,一批新兴公链也获得了高额的投资和极大的关注,如 Aptos、Sui 等。尽管以太坊在合并之后,从工作量证明机制(PoW)转为能耗更低的权益证明机制(PoS),但在手续费和交易速度等方面没有变化,扩容战争将继续升温,其他公链通过不同方法扩大吞吐量,降低交易成本,吸引优秀的开发员加入,争夺市场份额。近年来,为了降低一层网络的负担,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实现扩容,不少以太坊项目都是基于 Layer2 搭建的。例如 Rollup、Arbitrum,作为解决 Ethereum 网络堵塞问题的中长期方案,将继续受到关注。同时,由于区块链天生存在不可能三角,而区块链上的赛道逐渐增多,一条区块链很难满足多种用户需求,所以未来会是多链共存的局面。首先我们希望未来会解决多条链的互操作性兼容问题,将兼容 EVM 和 非 EVM 的链更好的连接起来,其次弱化互操作性不可能三角问题,达到跨链桥的速度够快、流动性足够高、用户的交互体验更流畅安全的最佳平衡。4、反洗钱与链上追踪分析随着黑客攻击事件越来越多,链上追踪分析的重要性渐渐显现出来。目前的主流区块链浏览器都是以查询链上信息为主,但查询只是浏览器的最基本功能,在这基础之上,链上数据还可以用来做一些数据追赃和反洗钱的工作。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链上追踪分析工具和平台,用户除了检查自己的资产是否与脏钱相关联,还可以通过这些追踪工具的数据聚合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例如资金去向等等。相信在未来,追踪工具不断演变,会为反洗钱增添更多力量。5、加强对备份的关注加密资产的所有权备份,即对私钥或助记词的备份,因为它们承载着对加密货币的完整所有权,一旦被盗或丢失则会损失所有资产。对于加密资产领域来说,私钥/助记词的备份反而是很大的短板,资产使用上的场景都可以有大量对应的产品来解决,无论是热钱包还是冷钱包,使用上可以保证安全,但很容易忽略其备份的重要性。目前大多数的盗币或者丢币的情况,反而是因为私钥/助记词的备份泄漏或丢失而导致的。备份的重要性等同于加密资产本身,必须要重视起来。比如最近几个月,一种叫作 多方计算(MPC,multi-party computation)的新技术频繁被提及。MPC是一种较为优秀解决单点备份问题的机制,可以在最初的私钥生成时即可分为多个分片,将不同的分片分发给一群人,需要恢复时使用特定的程序来还原出原始私钥即可,MPC 在与多签技术配合使用是我们觉得很有前景且应该尽快普及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发展出满足业内公认标准且开源的方案。466、零知识证明:扩容与隐私零知识证明指的是证明者能够在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的情况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推断是正确的。零知识技术是密码学的一个分支,可以为许多 Layer1 区块链项目解决扩容和隐私问题。虽然它不是一个新的技术名词,但直到最近几个月才成为热门话题,或许零知识证明会是未来几年 Web3 和区块链最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五、总结纵览整个 2022,“动荡”一词贯穿全年。尽管仍有暴雷的余震回荡,尽管我们正在经历寒冬,但任何事物都无法改变区块链发展的方向,只有如履薄冰,认真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事情才能稳固长久。无论如何,我们仍期待着区块链行业在 2023 年的发展。六、免责声明本报告内容基于我们对区块链行业的理解、慢雾区块链被黑档案库 SlowMist Hacked 以及反洗钱追踪系统 MistTrack 的数据支持。但由于区块链的“匿名”特性,我们在此并不能保证所有数据的绝对准确性,也不能对其中的错误、疏漏或使用本报告引起的损失承担责任。同时,本报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其他分析的根据。本报告中若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47七、关于我们慢雾科技(SlowMist)是一家专注区块链生态安全的公司,成立于 2018 年 01 月,由一支拥有十多年一线网络安全攻防实战的团队创建,团队成员曾打造了拥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安全工程。慢雾科技已经是国际化的区块链安全头部公司,主要通过“威胁发现到威胁防御一体化因地制宜的安全解决方案”服务了全球许多头部或知名的项目,已有商业客户上千家,客户分布在十几个主要国家与地区。慢雾科技积极参与了区块链安全行标、国标及国际标准的推进工作,是国内首批进入工信部2018 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的单位,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与网络安全技术联合实验室”的三家成员单位之一,成立不到两年就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慢雾科技也是国家级数字文创规范治理生态矩阵首批协作发展伙伴。慢雾科技的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安全审计、威胁情报(BTI)、防御部署等服务并配套有加密货币反洗钱(AML)、假充值漏洞扫描、漏洞监测(Vulpush)、被黑档案库(SlowMist Hacked)、智能合约防火墙(FireWall.X)等 SaaS 型安全产品。基于成熟有效的安全服务及安全产品,慢雾科技联动国际顶级的安全公司,如 Akamai、BitDefender、FireEye、RC、天际友盟、IPIP 等及海内外加密货币知名项目方、司法鉴定、公安单位等,从威胁发现到威胁防御上提供了一体化因地制宜的安全解决方案。慢雾科技在行业内曾独立发现并公布数多起通用高风险的区块链安全漏洞,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给区块链生态带来安全感是慢雾科技努力的方向。48慢雾科技安全解决方案安全服务智能合约安全审计针对智能合约相关项目的源码及业务逻辑进行全方位的白盒安全审计链安全审计针对区块链资金安全、共识安全等关键模块进行全方位的安全审计联盟链安全解决方案从安全设计到安全审计再到安全监控及管理全周期进行联盟链安全保障红队测试(Red Teaming)超越渗透测试,针对人员、业务、办公等真实脆弱点进行攻击评估安全监测覆盖所有可能漏洞的动态安全监测体系,提供持续的、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区块链威胁情报通过威胁情报整合,构建一个链上链下安全治理一体化的联合防御体系防御部署慢雾精选:因地制宜且体系化的防御方案、实施冷温热钱包安全加固等MistTrack 追踪服务数字资产不幸被盗,通过 MistTrack 追踪服务挽回一线希望Hacking Time聚焦区块链生态安全的闭门培训和主题峰会,打造硬核安全交流氛围。49安全产品慢雾 AML阻拦洗币,规避风险MistTrack面向 C 端用户的加密货币追踪分析平台被黑档案库区块链攻击事件一网打尽假充值漏洞扫描器交易平台安全充提的保障利器50官网https:/Twitterhttps:/

    浏览量16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2-06 5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慢雾科技:2022年上半年区块链安全及反洗钱分析报告(65页).pdf

    2022 上半年区块链安全及反洗钱分析报告0目录一、背景31.1 区块链生态与监管31.2 区块链安全态势41.3 区块链反洗钱态势6二、区块链安全现状122.1 区块链生态安全概览122.1.1 公链赛道122.1.1.1 DeFi122.1.1.2 NFT142.1.1.3 跨链桥162.1.2 交易平台172.1.3 其他182.2 攻击手法概览192.3 典型安全事件212.3.1 Ronin Network 损失超 6.1 亿美元212.3.2 Wormhole 损失超 3 亿美元212.3.3 Beanstalk Farms 遭闪电贷和提案攻击222.3.4 Harmony 损失超 1 亿美元222.3.5 Pokemoney 发生 Rug Pull222.3.6 C 部分账户遭黑客攻击222.3.7 Uniswap 空投钓鱼攻击222.3.8 OpenSea 多名用户遭邮件钓鱼232.3.9 ApeCoin 空投闪电贷套利232.3.10 BAYC 官方 Discord 遭攻击232.3.11 FEG 遭两次闪电贷攻击232.3.12 Optimism 因合约漏洞损失 2000 万枚 OP2312.3.13 MM.finance 遭 DNS 劫持攻击242.3.14 KLAYswap 遭到恶意前端攻击242.3.15 Terra 生态崩溃24三、典型安全事件反洗钱分析243.1 典型安全事件损失概览253.2 工具及方法263.2.1 基础工具-MistTrack263.2.2 拓展方法-数据分析283.3 反洗钱分析详述303.3.1 Ronin Network303.3.2 Wormhole363.3.3 Beanstalk373.3.4 Harmony393.3.5 C423.3.6 Uniswap Phishing443.3.7 ApeCoin 空投闪电贷套利463.3.8 BAYC 官方 Discord 遭攻击473.3.9 FEGToken483.3.10 Optimism533.3.11 MM.finance55四、总结58五、免责声明59六、关于我们602本报告聚焦于 2022 年上半年区块链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主要介绍区块链行业各赛道的安全状况,延伸并提炼出上半年发生的典型安全事件以及常见攻击手法。接着对典型安全事件的被盗资金流向进行分析,并通过归纳总结,首次公布一种针对混币器资金追踪的高级分析方法。一、背景1.1 区块链生态与监管近两年来,在疫情持续肆虐、经济衰退、能源短缺、地缘冲突升级、国际间竞争加剧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全球社会与经济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全球区块链行业也经历着一场不断加速的变革:区块链技术的效率、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得到不断改善,元宇宙、NFT 等新兴领域的兴起,使区块链行业正式迈入 3.0 时代。从政策监管来看,随着监管机构及大众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了解程度越来越高,各国对加密货币领域的政策正在走向截然不同的路。各国政府关于加密货币监管的态度总体可分为三种:拥抱支持、模糊不定、严令禁止。尽管各国政府对于加密货币的态度不尽相同,但从上半年的政策来看,2022 年无疑是加密监管新纪元的开端,加密货币市场正在步向合规化。从产业赋能来看,区块链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区块链技术正在从“可用”走向“好用”,疫情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区块链正与传统行业加速融合,例如区块链“双碳”应用的爆发式增长,这不仅代表了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迫切需求,还代表了“绿色革命”与新兴技术的快速融合。除此之外,随着知识产权管理应用的强势崛起、新的行业联盟链层出不穷、区块链在数据等领域更多的应用落地等,都表明区块链在驱动各行业业务升级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从市场发展来看,一方面,由于价格暴跌、DeFi 协议崩溃和 CeFi 的破产,加密货币在上半年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动荡;另一方面,许多新兴趋势和主题正在形成,加密货币用户和 Web3 开发人员的数量正在上升,元宇宙的形态正在渐渐显现。据 CoinMarketCap 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30 日全球加密货币总市值超过 9051 亿美元,全球区块链市场整体上仍在蓬勃发展。31.2 区块链安全态势随着区块链行业发展态势整体越来越好,加密货币犯罪也越来越猖獗。根据慢雾区块链被黑事件档案库(SlowMist Hacked)统计,截至 6 月 30 日,2022 上半年安全事件共187 件,损失高达19.76 亿美元。(2022 上半年安全事件)从统计数据来看,上半年发生安全事件次数较多的月份主要在 5、6 月;从各生态来看,BSC 上安全事件发生最多;从赛道来看,损失最多的是跨链桥。(2022 上半年各月份各生态赛道事件分布)4在这些安全事件中,约 77%(144 起)源于项目自身存在漏洞被攻击者利用,损失金额约 18.4 亿美元,占安全事件总损失的 93%;约 21%(39 起)源于包含 Phishing&Rug Pull 的 Scams,损失金额约 1.3 亿美元,占安全事件总损失的 6%。(2022 上半年安全事件攻击原因分布图)(2022 上半年安全事件攻击原因损失对比图)51.3 区块链反洗钱态势匿名性与不可逆是加密货币交易的天然属性,正是这样的原因,在加密货币犯罪频发的情况下,区块链反洗钱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也是阻止黑客成功变现的最后防线。面对黑客无孔不入的威胁,不同的群体也不约而同的“组建”起反洗钱同盟,其中包括交易平台/资金管理平台/项目方、监管方和区块链安全公司。2022 上半年,这些群体的反洗钱动态如下:交易平台/资金管理平台/项目方Tether:2022 上半年共计 屏蔽了 132 个 ETH 地址,这些地址上拥有的 USDT-ERC20 资产被冻结不可转移。Circle:2022 上半年共计 屏蔽了 18 个 ETH 地址,这些地址上拥有的 USDC-ERC20 资金被冻结不可转移。监管方美国财政部:4 月 14 日制裁 Ronin Network 黑客(LAZARUS GROUP)相关的地址,5 月 6 日 制裁加密货币混币器 Blender,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财政部在此之前从未制裁过加密货币混币器。区块链安全公司Chainalysis:3 月 10 日,创建 SanctionsList 链上数据库合约,共计 制裁 31 个地址。SlowMist:4 月 27 日,MistTrack 反洗钱追踪系统 正式上线,专注于打击加密货币洗钱活动。众所周知,造成区块链安全事件的黑客、黑色产业链、欺诈者和 Rug Pull 项目方一直是洗钱的主力,其中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朝鲜 LAZARUS GROUP 黑客组织,给区块链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根据开源情报和链上数据分析推测 LAZARUS GROUP 上半年的动态如下:1 月 17 日,C 的少数用户账户遭到未经授权提款。2 月 8 日,The IRA Financial 的 Gemini 托管账户被恶意提款。3 月 23 日,Ronin Network 跨链桥被盗成为加密货币领域损失最大的黑客攻击事件之一。6在这些与 LAZARUS GROUP 相关的安全事件中,我们可以通过他们成体系的洗钱手法发现他们的痕迹:初期:将 ETH 链上的获利资金全部兑换为 ETH,并将所有的 ETH 分批转入 Tornado.Cash(大量)或者交易平台(少量)。中期:从 Tornado.Cash 分批提款后兑换为 renBTC 代币跨链到 BTC 链。后期:在 BTC 链上,从 renBTC 提款后汇总资金,并进一步转移到 Coinjoin 和混币器。在黑客、黑色产业链、欺诈者和 Rug Pull 项目方洗钱过程中,自然少不了一些洗钱工具的帮忙,常见的洗钱工具有 ETH/BSC 链上的 Tornado.Cash,BTC 链上的 Coinjoin 工具(ChipMixer 等)、混币器(Blender、CryptoMixer 等)、隐私钱包(Wasabi、Samourai 等)、换币平台(ChangeNOW、SimpleSwap、FixedFloat 等)和一些交易平台。一些常见洗钱工具上半年的存提款数据如下:(Tornado.Cash 上半年存款/提款图)Tornado.Cash:2022 上半年 用户共计存款 955,277 ETH(约 24.42亿美元)到 Tornado.Cash,共计从 Tornado.Cash 提款 892,573 ETH(约 22.49 亿美元)。7(ChipMixer 上半年存款/提款图)ChipMixer:2022 上半年用户共计存款 26,021.89 BTC 到 ChipMixer,共计从 ChipMixer 提款14,370.57 BTC。Blender:LAZARUS GROUP 使用此混币器洗 Ronin Network 跨链桥被盗的钱,于 5 月 6 日被美国财政部制裁,目前站点已不可用。在反洗钱分析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几个核心的问题:发起攻击的手续费来自哪里?洗钱的资金去了哪里?我们将通过上半年的典型安全事件来探索这两个问题。发起攻击的手续费来自哪里?8(典型安全事件攻击手续费来源图)根据典型安全事件攻击手续费来源图,典型安全事件的攻击手续费大多都来自 Tornado.Cash 提款,也有从换币平台、交易平台提款或从其他个人地址转移的情况。洗钱的资金去了哪里?通过对上半年典型安全事件的整体分析,洗钱的主要流程发生在 ETH 链或 BTC 链,如果资金没有在这两条链上,黑客也会考虑将资金跨链到这两条链进一步变现。通过对典型安全事件被盗资金的 ETH 和 BTC 流向进行分析,得到 ETH/BTC 资金流向图,能够初步评估出洗钱资金的态势。(1)ETH 资金流向图9(典型安全事件 ETH 资金流向图)(典型安全事件 ETH 资金流向比例饼图)根据典型安全事件 ETH 资金流向图,74.6%洗钱资金流向 Tornado.Cash,资金量高达 300,160ETH;23.7%洗钱资金保留在黑客地址,暂未进一步转移,资金量为 95,570 ETH;1.5%洗钱资金流向交易平台,资金量为 6,250 ETH。10(2)BTC 资金洗钱图(典型安全事件 BTC 资金流向图)(典型安全事件 BTC 资金流向比例饼图)根据典型安全事件 BTC 资金流向图,48.9%洗钱资金流向 ChipMixer,资金量高达 3,460 BTC;36.5%洗钱资金保留在黑客地址,暂未进一步转移,资金量为 2,586 BTC;6.2%洗钱资金流向11Blender,3.8%洗钱资金流向 CryptoMixer,2.1%洗钱资金流向未知主体,1.3%洗钱资金流向renBTC,0.7%洗钱资金流向 Wasabi Coinjoin,0.1%洗钱资金流向 Binance 交易平台。二、区块链安全现状2.1 区块链生态安全概览2.1.1 公链赛道作为区块链行业的基础设施,公链承载了人们对于区块链作为 Web3 底层网络的期望。随着一代又一代公链的崛起,NFT、DeFi、GameFi、元宇宙等生态热潮也相继迎来爆发,同时这些项目也促进了公链的发展与价值提升,使多链世界从理想走向了现实。据 Footprint Analytics 的数据,截至 6 月累计已收录的公链数量有 119 条,对比 2021 年 6 月收录的 31 条,同比增长约 284%。(2021 与 2022 年 6 月公链数量对比)2.1.1.1 DeFi据 DeFi Llama 数据显示,6 月 30 日 DeFi 总锁仓价值为 1432 亿美元,其中 ETH 链以 945.5 亿美元的 TVL(Total Value Locked)占据了资金沉淀的半壁江山,其次是 BSC 链的 110.8 亿美元。122021 年以来,许多新兴公链如 Solana、Avalanche 等通过拥抱 DeFi 快速发展链上生态,也吸引了大量用户和资金沉淀。6 月 30 日 Solana TVL 为 26.4 亿美元,同比增长 77%;Avalanche TVL 为55.4 亿美元,同比增长 96%。(2022 上半年 DeFi TVL)根据 SlowMist Hacked 统计,截至 6 月 30 日 DeFi 安全事件约 100 起,损失超 16.3 亿美元。其中在 BSC、ETH、Fantom、Solana、Polygon、Avalanche、跨链桥上发生的安全事件数量分别为 47起、29 起、8 起、5 起、2 起、1 起、7 起,所造成损失分别为 1.4 亿美元、3.08 亿美元、5491 万美元、6383 万美元、1310 万美元、830 万美元、10.43 亿美元。13(2022 上半年 DeFi 安全事件分布)2.1.1.2 NFT随着一批头部 NFT 项目的崛起和各路名人的参与,NFT 极速发展。根据Dune Analytics 的数据,OpenSea 的交易量在 1 月份达到上半年最高峰 2.84 亿美元,而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变化,OpenSea 在 6 月份的交易量只有 1558 万美元,下滑 94%。在 NFT 的热潮中,目前以太坊生态的NFT 在市值和交易量依旧占据市场的主流,交易量超 90%。除了以太坊外,从近 30 天交易量和近 7 天交易量这些短期数据来看,Solana,Flow 等生态的 NFT 也正在快速发展,且表现亮眼,多链时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近。14(2022 上半年 OpenSea 交易量变化图)根据 SlowMist Hacked 不完全统计,截至 6 月 30 日 NFT 赛道安全事件约 48起,损失超 6281 万美元。其中 33.4%(16 起)源于项目自身存在的漏洞被攻击者利用,20.8%(10 起)源于 Rug Pull,而钓鱼攻击占了大部分,占比为 45.8%(22 起),多数都是由于 Discord/Twitter 等媒体平台被黑后黑客发布钓鱼链接。(2022 上半年 NFT 攻击事件原因分布图)15根据 TRM Labs 发布的 报告,在 5、6 两个月,由 TRM Labs 社区主导的诈骗报告平台Chainabuse 收到了超过 100 份关于 Discord 黑客攻击的报告;自 5 月以来,NFT 社区损失约2200 万美元;6 月,黑客在被黑的 Discord 中发布 NFT 相关的钓鱼攻击同比增加了 55%。2.1.1.3 跨链桥随着区块链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一个以太坊为核心多链并存的局面,链与链之间的资产转移、智能合约的跨链交互已成为链上活动的日常,跨链桥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地位越发凸显。根据Dune Analytics 数据,截至 6 月 30 日以太坊中 15 个主要跨链桥的锁定总价值(TVL)约 83.9 亿美元。目前 TVL 最高的是 Polygon Bridges(35 亿美元),排名第二的是 Arbitrum Bridge(18.93 亿美元),随后是 Avalanche Bridge(12.41 亿美元)。(以太坊 15 个主要跨链桥的 TVL)由于流动资金量大,去中心化程度低,权限几乎都掌握在多签钱包中等特性,跨链桥也成了黑客眼中的“香饽饽”。根据 SlowMist Hacked 统计,截至 6 月 30 日跨链桥安全事件共7 起,损失高达10.43 亿美元,占比 DeFi 上半年总损失的 64%,占比上半年总损失的 53%。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损失金额上亿美元的事件 4 起中就有 3 起来自跨链桥。作为多链生态的重要基础设施,跨链桥一方面承担着巨量的资金流动,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在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水平上面临许多挑战,需要项目方提升安全、风控等能力。16(2022 上半年跨链桥安全事件)2.1.2 交易平台加密货币行业一直处在监管旋涡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以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平台 Binance 为例,自 2021 年来,Binance 已遭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警告,包括欧洲、美洲、亚洲在内的多个地区。在全球强力监管信号下,Binance 陆续在西班牙、法国、阿布扎比、迪拜、意大利、巴林等国家或地区获得了监管许可并进行了注册,逐步推进其合规化进程。在上半年,全球共发生 4 起交易平台安全事件,损失超 7770 万美元,具体如下:1 月 9 日,LCX 技术团队在 LCX 交易平台上检测到一个未经授权的访问,总共约 794 万美元的加密资产被盗。1 月 17 日,C 少数用户遭到未经授权提款,损失约 3400 万美元,包括 4,836.26ETH、443.93 BTC 和约 66,200 美元的其他加密货币。2 月 8 日,LockBit 勒索软件团伙称从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PayBito 窃取了大量客户数据。2 月 12 日,来自美国南达科他州提供自主退休金帐户的 IRA Financial Trust 对加密交易平台 Gemini 提起诉讼,指控称由 Gemini 保管的属于客户退休账户的 3600 万美元加密资产被盗。17(2022 上半年交易平台攻击事件损失对比图)建议各大交易平台健全内部管理与技术机制,通过引入安全审计机制、零信任机制、冷热资产安全解决方案等来加强对数字资产的安全保障。2.1.3 其他随着区块链风潮的骤起,其不可避免的也成为网络黑产眼中的肥肉。不法分子看中了加密货币的匿名性,使用非法手段获取了大量不义之财。区块链已成为网络黑产的新风口,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组织化与专业化趋势,“勒索”、“欺诈”及“盗窃”已成为加密货币巨大安全威胁。据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数据,2021 年涉诈款项的支付方式中,利用加密货币进行支付仅次于银行转账,排名第二位,高达 7.5 亿美元;而 2020 年、2019 年仅为 1.3、0.3 亿美元,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明显。值得关注的是,加密货币转账在“杀猪盘”诈骗中增长迅速。2021 年“杀猪盘”诈骗资金中 1.39 亿美元使用加密货币支付,是 2020 年的 5 倍、2019 年的 25 倍。对于机构和企业来说,最好能够建立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防护从各个层次入侵的网络安全威胁,并通过威胁感知体系快捷获取病毒木马、钓鱼诈骗、网络安全预警、漏洞报告在内的安全情报,一旦发生安全威胁能够及时进行处理。而对于个人用户来说,遵守以下安全法则及原则,可以避免大部分风险:18两大安全法则:零信任。简单来说就是保持怀疑,而且是始终保持怀疑。持续验证。你要相信,你就必须有能力去验证你怀疑的点,并把这种能力养成习惯。安全原则:网络上的知识,凡事都参考至少两个来源的信息,彼此佐证,始终保持怀疑。做好隔离,也就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存有重要资产的钱包,不做轻易更新,够用就好。所见即所签。即你看到的内容就是你预期要签名的内容,当你签名发出去后,结果就应该是你预期的,绝不是事后拍断大腿的。重视系统安全更新,有安全更新就立即行动。不乱下程序。在此,十分推荐阅读并掌握 区块链黑暗森林自救手册。2.2 攻击手法概览187 起安全事件中,攻击手法主要分为四类:由项目自身设计缺陷和各种合约漏洞引起的攻击;包含 Rug Pull、钓鱼攻击等手法的 Scam;由于私钥泄露引起的资产损失;前端恶意攻击,这四种主要攻击手法占比安全事件总数量的 95%。19(2022 上半年攻击手法数量对比图)(2022 上半年攻击手法损失对比图)上半年由项目自身设计缺陷和各种合约漏洞引起的攻击共 92 起,造成损失 10.6 亿美元,其中利用闪电贷引起的攻击有 19 起,造成损失 6133 万美元。因私钥被盗引起的资产损失发生率约为4%,损失金额却达到 7.2 亿美元。随着 Web3 的火热发展,针对用户和开发人员的攻击层出不穷,尤其是针对 Discord、Twitter 等媒体平台的钓鱼攻击,黑客通常会在获取到管理员或者账户权限后,伪装成管理员身份并发布钓鱼20链接。并且这些钓鱼网站的制作成本非常低,在对知名 NFT 项目进行 Copy 后,通过赠送、免费等字眼诱导用户授权,从而转移用户资产。而 Rug Pull 则是项目方主动作恶,上半年 Rug Pull 事件已达到 42 起,大部分发生在 BSC 链。2.3 典型安全事件此节选取了上半年部分典型安全事件,选取标准为损失较大,发生次数较多,影响范围较广及手法较新的事件。2.3.1 Ronin Network 损失超 6.1 亿美元3 月 29 日,Axie Infinity 侧链 Ronin Network 发布 社区预警,Ronin Network 出现安全漏洞,共17.36 万枚 ETH 和 2550 万枚 USDC 被盗,损失超 6.1 亿美元。据官方发布的信息,攻击者使用被黑的私钥来伪造提款,仅通过两次交易就从 Ronin bridge 中抽走了资金。值得注意的是,黑客事件早在 3 月 23 日就发生了,但官方据称是在用户报告无法从 bridge 中提取 5k ETH 后才发现这次攻击。本次事件的损失甚至高于去年的 PolyNetwork 被黑事件,后者也窃取了超过 6 亿美元。事情背景可追溯到去年 11 月,当时 Sky Mavis 请求 Axie DAO 帮助分发免费交易。由于用户负载巨大,Axie DAO 将 Sky Mavis 列入白名单,允许 Sky Mavis 代表其签署各种交易,该过程于 12 月停止。但是,对白名单的访问权限并未被撤销,这就导致一旦攻击者获得了 Sky Mavis 系统的访问权限,就能够通过 gas-free RPC 从 Axie DAO 验证器进行签名。Sky Mavis 的 Ronin 链由九个验证节点组成,其中至少需要五个签名来识别存款或提款事件。攻击者通过 gas-free RPC 节点发现了一个后门,最终攻击者设法控制了五个私钥,其中包括 Sky Mavis 的四个 Ronin 验证器和一个由Axie DAO 运行的第三方验证器。美国调查机构认为朝鲜黑客组织 LAZARUS GROUP 是此事件的幕后黑手。2.3.2 Wormhole 损失超 3 亿美元2 月 3 日,攻击者利用 Wormhole 网络中的签名验证漏洞在 Solana 上铸造了 12 万 WETH,价值超 3.26 亿美元。Wormhole 发布针对该事件的报告 中指出,此次事件中 Wormhole 的漏洞具体是Solana 端核心 Wormhole 合约的签名验证代码存在错误,允许攻击者伪造来自“监护人”的消息来铸造 Wormhole 的 WETH。本次事件是目前针对 Solana 的黑客攻击中造成的最大损失规模事件。212.3.3 Beanstalk Farms 遭闪电贷和提案攻击4 月 17 日,基于以太坊的算法稳定币项目 Beanstalk Farms 遭 攻击,损失约为 1.82 亿美元。本次攻击的主要原因在于提案的投票与执行两阶段间无时间间隔,导致攻击者在完成投票后未经社区审核可以直接执行恶意提案。有趣的是,攻击者将其中 25 万美元捐赠给了一个用于为乌克兰政府筹集捐款的地址。2.3.4 Harmony 损失超 1 亿美元6 月 24 日,Harmony Horizon bridge 遭到黑客 攻击。经慢雾 MistTrack 分析,攻击者获利超 1 亿美元,包括 11 种 ERC20 代币、13,100 ETH、5,000 BNB 以及 640,000 BUSD。26 日 Harmony 创始人 Stephen Tse 在 Twitter 上表示,Horizon 被攻击并非因为智能合约漏洞,而是由私钥泄露导致。虽然 Harmony 对私钥进行了加密存储,但攻击者还是解密了其中部分私钥并签名了一些未经授权的交易。2.3.5 Pokemoney 发生 Rug PullBSC 上 NFT 项目 Pokemoney 发生 Rug Pull,约 1.18 万枚 BNB(约350 万美元)被提取转移。PokeMoney 背后的团队声称价格暴跌是由于神秘的黑客攻击。虽然没有证据证明黑客入侵,但该项目团队坚决支持这个说法。他们在 Telegram 上声称,由于某种原因,他们无法访问该项目的Twitter 帐户,因此无法告知社区有关黑客行为的解释。2.3.6 C 部分账户遭黑客攻击据 C 调查报告,“2022 年 1 月 17 日,C 获悉少数用户在其账户上未经授权提取了加密货币。C 立即暂停所有代币的提款以启动调查,并全天候工作以解决该问题。没有客户遭受资金损失。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阻止了未经授权的提款,在所有其他情况下,客户都得到了全额报销。该事件影响了 483 名 C 用户。未经授权的提款总额为4,836.26 ETH、443.93 BTC 和约 66,200 美元的其他货币。”2.3.7 Uniswap 空投钓鱼攻击7 月 12 日,Binance 创始人 CZ 发推 表示,通过威胁情报在 ETH 区块链上检测到 Uniswap V3 潜在漏洞。几个小时后,多名 Twitter 用户发布消息称,此次黑客攻击中转移资金的交易并无异常,并表示这是一次网络钓鱼攻击,超过 70,000 个连接到 Uniswap 的地址被空投代币,空投代币将用户链接到一个类似于真实 Uniswap 网站的钓鱼网站。用户被诱骗授权合约,从而允许攻击者控22制其钱包,盗取其加密货币和 NFT。其中一个钱包损失了超过 650 万美元,另一个钱包损失了价值约 168 万美元的加密货币。2.3.8 OpenSea 多名用户遭邮件钓鱼2 月 20 日,全球最大的加密数字藏品市场 OpenSea 遭到 攻击。根据 OpenSea 官方的推文,黑客在 OpenSea 合约升级的同时,向所有用户邮箱发送了钓鱼邮件,很多用户误以为是官方邮件,对钱包进行了授权,导致钱包被盗。2.3.9 ApeCoin 空投闪电贷套利3 月 17 日,根据 Twitter 用户 Will Sheehan 的 报告,套利机器人通过闪电贷薅羊毛,拿到 6w 多ApeCoin(每个价值 8 美元)。分析发现这和 ApeCoin 的空投机制存在漏洞有关。具体来说,ApeCoin 能否空投取决于某一个用户是否持有 BYAC NFT 的瞬时状态,而攻击者可以通过借入闪电贷来操纵瞬时状态。攻击者首先通过闪电贷借入 BYAC Token,接着 redeem 获得 BYAC NFT,然后使用这些 NFT 来 Claim 空投的 APE,最后将 BYAC NFT mint 获得的 BYAC Token 用来返还闪电贷。2.3.10 BAYC 官方 Discord 遭攻击6 月 5 日,BAYC 在官方 推特 表示,其 Discord 服务器被短暂攻击,价值约 200ETH 的 NFT 被盗。此次攻击是由于社区管理员的帐户遭到入侵,黑客冒充管理员身份发布了一个指向钓鱼网站的链接。2.3.11 FEG 遭两次闪电贷攻击5 月 16 日,多链 DeFi 协议 FEG 遭到闪电贷 攻击,攻击者窃取 144 ETH 和 3,280 BNB,损失约130 万美元。5 月 17 日,FEG 再次受到攻击,攻击者窃取 291 ETH 和 4,343 BNB,损失约 190 万美元,其中 BSC 链 130 万美元,ETH 链 60 万美元。两次攻击类似,主要原因是未验证swapToSwap 函数中 path 地址参数,导致攻击者可以任意传入恶意 path 地址,使得 FEGexPRO合约将自身代币授权给攻击者。2.3.12 Optimism 因合约漏洞损失 2000 万枚 OP6 月 9 日,Optimism 与 Wintermute 双双发布 公告,向社区披露了一起 2000 万 OP 代币丢失的事件。在 OP 代币发布之时,Optimism 委托 Wintermute 来为 OP 在二级市场上提供流动性服务,23Optimism 将向 Wintermute 提供 2000 万枚 OP 代币。为了接收这笔代币,Wintermute 给了Optimism 一个多签地址,在 Optimism 测试发送了两笔交易且 Wintermute 确认无误后,Optimism 将 2000 万 OP 转移到了该地址。在 Optimism 转完币之后,Wintermute 却发现自己没办法控制这些代币,因为他们所提供的多签地址暂时只部署在了以太坊主网上,尚未向 Optimism网络部署。为了控制这些代币,Wintermute 立即启动了补救操作。但已有攻击者察觉到了这一漏洞,并抢在 Wintermute 之前将该多签地址部署到了 Optimism 网络上,成功控制了这 2000 万代币。目前 Optimism 黑客已归还 1700 万枚 OP 代币,并向 Vitalik 地址转入 100 万枚 OP,而Vitalik 已将此资金归还。2.3.13 MM.finance 遭 DNS 劫持攻击5 月 4 日,据官方 发文 称,MM.finance 网站遭到 DNS 攻击,攻击者设法将恶意合约地址注入前端代码。攻击者利用 DNS 漏洞修改托管文件中的路由器合约地址,价值 200 万美元以上的加密货币资产被盗,并通过跨链桥转移到 ETH 链,随后通过 Tornado.Cash 洗钱。2.3.14 KLAYswap 遭到恶意前端攻击2 月 3 日,韩国 DeFi 项目 KLAYswap 发布 公告 称遭黑客攻击,损失约 22 亿韩 元,约合 183 万美元。公告中称黑客通过 BGP 劫持篡改 KLAYswap 前端的第三方 JS 链接,导致用户访问KLAYswap 页面时被投毒,然后授权资产给黑客钱包地址,最终导致用户资产被盗,期间共有 325个钱包发生 407 笔异常交易。2.3.15 Terra 生态崩溃5 月 9 日,Terra 生态算法稳定币 UST 严重脱钩、LUNA 近乎归零,数百亿美元市值一夕蒸发。Luna Foundation Guard(LFG)使用了价值约 35 亿美元的比特币来维持 UST 的价值。但并没有起作用。最终,在 5 月 12 日,Terra 停止运行。Terra 的崩溃导致了 600 亿美元的损失,造成了比特币价格的抛售压力效应,并在整个加密资产中产生了恐惧情绪,加剧了行业正在经历的熊市。三、典型安全事件反洗钱分析关于典型安全事件反洗钱分析,我们将主要讨论以下的内容:提出一种针对混币器(Tornado.Cash 和 ChipMixer)资金转出的分析方法应用反洗钱分析方法对典型安全事件进行分析243.1 典型安全事件损失概览根据上文,摘取了上半年部分典型安全事件进行反洗钱分析。事件被盗时间损失统计Ronin Network3 月 23 日173,600 ETH、25,500,000 USDCWormhole2 月 2 日120,000 WETHBeanstalk4 月 17 日24,830 ETH、250,000 USDC 代币和36,390,000 BEAN 代币Harmony6 月 23 日ETH 链:13,100 ETH、41,200,000USDC、592 WBTC、9,981,000 USDT、6,070,000 DAI、5,530,000 BUSD、84,620,000 AAG、110,000 FXS、415,000 SUSHI、990 AAVE、43WETH 和 5,620,000 FRAXBSC 链:5,000 BNB 和 640,000 BUSDC1 月 17 日ETH 链:4,836.25 ETHBTC 链:443.93 BTCUniswap Phishing7 月 11 日3,278.84 ETH 和 240.42 WBTCApeCoin 空投闪电贷套利3 月 17 日60,564 APEBAYC 官方 Discord 遭攻击6 月 4 日价值超过 145 个 ETH(25.6 万美元)的 NFTsFEGToken5 月 15 日、5 月 16 日443.86 ETH 和 7,626.49 BNBOptimism5 月 27 日20,000,000 OP 代币(17,000,000 OP已归还)25MM.finance5 月 4 日2,000,000 美元3.2 工具及方法在正式开始反洗钱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有一个高效的工具和一套有效应对复杂洗钱情况的分析方法。3.2.1 基础工具-MistTrack(MistTrack 反洗钱追踪系统示例图)MistTrack 反洗钱追踪系统 是一套由慢雾科技创建的专注于打击加密货币洗钱活动的 SaaS 系 统,具有资金风险评分模块、交易行为分析模块、资金溯源追踪模块、资金监控模块等核心功能。AML Risk Score26MistTrack 反洗钱追踪系统主要从地址所属实体、地址历史交易活动、慢雾恶意钱包地址库三方面为其计算 AML 风险评分。当地址所属实体为高风险主体(如混币平台)或地址与已知的风险主体存在资金来往时,系统会将该地址标记为风险地址。同时,结合慢雾恶意钱包地址库中的恶意地址数据集,对已核实的勒索、盗币、钓鱼欺诈等非法行为的涉案地址进行风险标记。Address LabelsMistTrack 反洗钱追踪系统积累了超 2 亿个钱包地址标签,地址标签主要包含 3 个分类:(1)它归属于什么实体,如 Coinbase、Binance(2)它的链上行为特征,如 DeFi 鲸鱼、MEV Bot 以及 ENS(3)一些链下情报数据,如曾使用过 imToken/MetaMask 钱包Investigations追踪和识别钱包地址上的加密资产流向,实时监控资金转移,将链上和链下信息整合到一个面板中,为司法取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27(MistTrack 追踪分析示例图)通过标记 1 千多个地址实体、2 亿多个地址标签,10 万多个威胁情报地址,以及超过 9000 万个与恶意活动相关的地址,MistTrack 为反洗钱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全面的情报数据帮助。通过对任意钱包地址进行交易特征分析、行为画像以及追踪调查,MistTrack 在反洗钱分析评估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2.2 拓展方法-数据分析MistTrack 可以满足常见的反洗钱分析场景,而遇到复杂特殊的情况就需要其他的方法辅助分析。从区块链反洗钱资金态势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被黑事件发生后,在 ETH/BSC 链上的资金都不约而同的流向了一片灰暗之地Tornado.Cash,Tornado.Cash 已成为 ETH/BSC 链上反洗钱的主战场。新的洗钱手法需要新的分析方法,对 Tornado.Cash 转出分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普遍,此处我们将提出一个针对 Tornado.Cash 资金转出的分析方法。28记录目前已知的信息,已知信息包括转入 Tornado.Cash 总数,第一笔 Tornado.Cash 存款时间,第一笔 Tornado.Cash 存款的区块高度。将参数填入我们准备的 分析面板。得到初步的 Tornado.Cash 提款数据结果,再使用特征分类的方式对数据结果做进一步筛选。筛选后的结果是一批疑似黑客转出的结果集,取概率最高的结果集并对它进行验证。Tornado.Cash 转出分析结论。(Dune Dashboard-Tornado.Cash 转出分析)通过这个 Tornado.Cash 资金转出的分析方法,我们已成功分析出 Ronin Network 等多个安全事件从 Tornado.Cash 转出后的资金详情。显而易见,这个 Tornado.Cash 资金转出的分析方法同样存在局限性:转入 Tornado.Cash 的数量分类也是一个匿名集,资金量越大相应的匿名集数量越少,资金量越小则相反。所以对于资金量小的分析难度更大。而在 BTC 链上,通过区块链反洗钱资金态势我们可以看到 ChipMixer 和 Blender 是黑客的常用洗钱平台。Blender 目前已被美国财政部制裁,站点已不可用,这里不再做进一步的探讨。ChipMixer 流入洗钱资金量巨大,我们同样需要提出一个针对 ChipMixer 资金转出的分析方法。29识别 ChipMixer 的提款特征。输入地址类型输出地址类型输入数额特征版本锁定时间bech32(bc1q.)bech32(bc1q.)所有的输入数额都满足 Chips(即 0.001*2的 n 次方,n 14)的要求2区块高度-1/区块高度-2/区块高度-3根据上述提款特征对相应时间段的结构化区块数据进行扫描和筛选,得到这个时间段内ChipMixer 的提款记录。对提款记录数据归类结果集,取概率最高的结果集并对它进行验证。ChipMixer 转出分析结论。3.3 反洗钱分析详述3.3.1 Ronin Network黑客地址:0 x098B716B8Aaf21512996dC57EB0615e2383E2f96(ETH 链)被盗时间:3 月 23 日损失统计:173,600 ETH、25,500,000 USDC攻击手续费来源:SimpleSwap资金转移:30(Ronin Bridge Exploiter 资金转移时间线)ETH 资金转移黑客将攻击获利的 25,500,000 USDC 兑换为了 8,562.6801 ETH,所以黑客需要洗币的总额为182,163.737 ETH(Binance 提款 1.0569 ETH 攻击所得 173,600 ETH 攻击兑换 USDC 所得8,562.6801 ETH)。31(Ronin Bridge Exploiter 资金转移图)32黑客获利资金流向主体详情如下表:主体流向资金Tornado.Cash175,100 ETHHuobi5,028.9951 ETHFTX1,219.9827 ETHC1 ETHBalance667.3916 ETH注:其他未做统计的流向资金为洗币过程损失。Tornado.Cash 资金转移黑客总计转入 Tornado.Cash 175,100 ETH,经过分析,我们得出 Ronin 黑客从 Tornado.Cash 提款符合下列特征:从 Tornado.Cash 转出后直接或转移一层后使用 1inch 或 Uniswap 兑换为 renBTC,通过 renBTC跨链到 BTC 链。通过 Dune Analytics,我们将符合上述特征的 Tornado.Cash 提款和跨链到 BTC 链的数据筛选出来,并进行有效的 可视化展示,如下图:33(Ronin 黑客从 Tornado.Cash 转出后通过 renBTC 跨链数据)根据上面的分析图,得到 Tornado.Cash 转出资金情况如下表:流向流向资金通过 renBTC 跨链到 BTC 链112,800 ETH在 Tornado.Cash 中的余额62,300 ETH注:数据有效时间截止于 7 月 20 日。BTC 资金转移根据对 Tornado.Cash 资金转移的分析,我们得到符合特征的共计 8,075.9329 BTC 的资金跨链到BTC 链。其中的 6,191.2542 BTC 经过分析确认与 Ronin 黑客相关,再加上从 Huobi 和 FTX 提款的 439.7818 BTC,确认共计 6,631.036 BTC 为 Ronin 黑客所属资金。此部分资金的进一步转移情况如下表:34主体流向资金ChipMixer3460.6845 BTCBlender439.7818 BTCWasabi Coinjoin55.1448 BTCrenBTC95.6871 BTCCoinbase0.5632 BTCChangeHero0.488 BTCBinance12.0973 BTCWirex0.0399 BTCKuna0.0384 BTCAny.Cash0.0676 BTCUnknown153.0143 BTCBalance2413.4292 BTC合计6631.036 BTC注:0.1 BTC 以下转移额不做统计。ChipMixer 资金转移根据 BTC 资金转移可以看到 3460.6845 BTC 转移到了 ChipMixer,通过对 BTC 链上数据监控以及对 ChipMixer 的提款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 Ronin 黑客从 ChipMixer 共计提款 2,871.03 BTC。此部分资金的进一步转移情况如下表:主体流向资金Blender1356.0 BTC35Wasabi Coinjoin9.8365 BTCChipMixer547.7938 BTCUnKnown681.4247 BTCBalance235.4739 BTC注:0.1 BTC 以下转移额不做统计。3.3.2 Wormhole黑客地址:CxegPrfn2ge5dNiQberUrQJkHCcimeR4VXkeawcFBBka(Solana)被盗时间:2 月 2 日损失统计:120,000 WETH攻击手续费来源:Tornado.Cash资金转移:(Wormhole Network Exploiter 资金转移时间线)WETH 资金转移36流向流向资金跨链到 ETH 链93,750 WETH兑换为 SOL26,250 WETH黑客地址余额地址余额CxegPrfn2ge5dNiQberUrQJkHCcimeR4VXkeawcFBBka432,661.15 SOL0 x629e7da20197a5429d30da36e77d06cdf796b71a93,750.623 ETH3.3.3 Beanstalk黑客地址:0 x1c5dCdd006EA78a7E4783f9e6021C32935a10fb4(ETH 链)被盗时间:4 月 17 日损失统计:24,830 ETH、250,000 USDC 代币和 36,390,000 BEAN 代币攻击手续费来源:Tornado.Cash资金转移:37(Beanstalk Flashloan Exploiter 资金转移时间线)ETH 资金转移38(Beanstalk Flashloan Exploiter ETH 资金转移图)ETH 的资金转移如下表:流向流向资金Tornado.Cash24849.1 ETH注:转移资金中包括攻击手续费剩余资金。3.3.4 Harmony黑客地址:390 x0d043128146654C7683Fbf30ac98D7B2285DeD00(ETH 链)0 x0d043128146654C7683Fbf30ac98D7B2285DeD00(BSC 链)被盗时间:6 月 23 日损失统计:(ETH 链)13,100 ETH、41,200,000 USDC、592 WBTC、9,981,000 USDT、6,070,000 DAI、5,530,000 BUSD、84,620,000 AAG、110,000 FXS、415,000 SUSHI、990 AAVE、43 WETH 和5,620,000 FRAX(BSC 链)5,000 BNB 和 640,000 BUSD攻击手续费来源:无资金转移:(Horizon Bridge Exploiter 资金转移时间线)ETH 资金转移40(Horizon Bridge Exploiter ETH 资金转移图)ETH 资金转移表:流向流向资金Tornado.Cash85,700 ETHBalance201.2094 ETHTornado.Cash 资金转移黑客总计转入 85,700 ETH 到 Tornado.Cash,经过分析,我们得出 Harmony 黑客的 Tornado.Cash提款符合下列特征:从 Tornado.Cash 的分批提款,每个提款地址的提款次数相对固定,主要提款次数是 5 和6,即提款 5*100 ETH 或 6*100 ETH 到提款地址。从 Tornado.Cash 提款后,长达一个月未发生进一步转移。41根据上述的 Tornado.Cash 提款特征,共计发现了黑客 83,300 ETH 的提款,从 Tornado.Cash 转出资金情况如下表:流向流向资金Balance83,300 ETH3.3.5 C黑客地址:0 x6e1218c55f1aCb588Fc5E55B721f1183D7D29D3d(ETH 链)bc1qk8wlwypvvr6v5lmsngg5a248k2a9cgrsrw5jsq(BTC 链)bc1q83c9e7s8925hhy9dzqpdyyfctgwaspj3wdrhqr(BTC 链)bc1qk7e2k8s252789cggr5xy67m6jvc0jsqpdjfw9d(BTC 链)bc1qnzn9wmt40qwuhd7zmqvmvd0c3zazv59ljplrnr(BTC 链)bc1qy7hf94vv20jqez2fk8xyxuv0h0u8r0kh8cau46(BTC 链)被盗时间:1 月 17 日、1 月 18 日损失统计:(ETH 链)4,836.2596 ETH、(BTC 链)443.9322 BTC攻击手续费来源:无资金转移:(C Hacker 资金转移时间线)42ETH 资金转移(C Hacker ETH 资金转移图)ETH 资金转移表:流向流向资金43Tornado.Cash4,830 ETHBalance1.1692 ETHBTC 资金转移BTC 资金转移表:流向流向资金CryptoMixer271 BTCBalance172.9322 BTC3.3.6 Uniswap Phishing黑客地址:0 x09b5027ef3a3b7332ee90321e558bad9c4447afa(ETH 链)被盗时间:7 月 11 日损失统计:3,278.8477 ETH、240.42 WBTC攻击手续费来源:Tornado.Cash资金转移:(Uniswap Phishing Hacker 资金转移时间线)ETH 资金转移44黑客在洗钱的过程中通过 Uniswap 将 240.42 WBTC 兑换为 4,295.0041 ETH,洗钱的 ETH 资金共计 7,573.8518 ETH。(Uniswap Phishing Hacker ETH 资金转移图)ETH 资金转移表:45流向流向资金Tornado.Cash7,561 ETHBalance9.46 ETH3.3.7 ApeCoin 空投闪电贷套利黑客地址:0 x6703741e913a30d6604481472b6d81f3da45e6e8(ETH 链)被盗时间:3 月 17 日损失统计:60,564 APE攻击手续费来源:FTX资金转移:(ApeCoin Airdrop Flashloan Exploiter 资金转移时间线)ETH 资金转移46(ApeCoin Airdrop Flashloan Exploiter ETH 资金转移图)ETH 资金转移表:流向流向资金Balance459 ETH注:转移资金中包括攻击手续费剩余资金。3.3.8 BAYC 官方 Discord 遭攻击黑客地址:0 x1079061d37f7f3fd3295e4aad02ece4a3f20de2d(ETH 链)被盗时间:6 月 4 日损失统计:价值超过 145 个 ETH(25.6 万美元)的 NFTs47攻击手续费来源:从其他个人地址转入资金转移:(BAYC Discord Phishing Exploiter 资金转移时间线)ETH 资金转移ETH 资金转移表:流向流向资金Tornado.Cash153 ETH3.3.9 FEGToken此节将 5 月 15 日攻击的黑客称为黑客 1,将 5 月 16 日攻击的黑客称为黑客 2。黑客地址:0 x73b359d5da488eb2e97990619976f2f004e9ff7c(黑客 1,ETH/BSC 链)、0 xf99e5f80486426e7d3e3921269ffee9c2da258e2(黑客 2,ETH/BSC 链)被盗时间:5 月 15 日、5 月 16 日损失统计:(黑客 1,ETH 链)143.9125 ETH、(黑客 1,BSC 链)3,280.2738 BNB、(黑客 2,ETH 链)299.9566 ETH、(黑客 2,BSC 链)4,346.223 BNB48攻击手续费来源:Tornado.Cash资金转移:(FEGToken Exploiter 资金转移时间线)两次黑客攻击的关联性分析根据以下链上痕迹分析:两个黑客攻击手法不相同。黑客 1 重复调用攻击合约获利。黑客 2 单次调用攻击合约大额获利。两个黑客洗钱手法不相同。黑客 1 将全部获利资金转入 Tornado.Cash。黑客 2 将大额资金转入 Tornado.Cash,将剩余资金转入 ChangeNOW。两个黑客攻击/洗钱时间存在明显差别。49黑客 1 攻击时间在 5 月 15 日,洗钱时间在 5 月 20 日(BSC 链)和 7 月 3 日(ETH链)。黑客 2 攻击时间在 5 月 16 日,洗钱时间在 5 月 16 日。黑客 1 资金转移(FEGToken Exploiter 1 BSC 资金转移图)50(FEGToken Exploiter 1 ETH 资金转移图)资金转移表:链流向流向资金BSCTornado.Cash3,277.8 BNBETHTornado.Cash144.8 ETH黑客 1 BSC 链 Tornado.Cash 资金转移在 BSC 链,黑客总计转入 3,277.8 BNB 到 Tornado.Cash,经过分析,我们得出 FEGToken 黑客 1的 Tornado.Cash 提款符合下列特征:每次以 25/50 BNB 的数量通过 PancakeSwap/1inch 兑换为 BSC 链上的 ETH 代币,后通过 AnySwap 跨链到 ETH 链。转移到 ETH 链上长时间不做进一步转移。根据上述的转出特征,共计发现了黑客共计 3,273 BNB 数额的提款,黑客 1 于 BSC 链Tornado.Cash 转出资金情况如下表:流向流向资金51Tornado.Cash56.5 ETHBalance476.9591 ETH注:BSC 链上的资金都已通过 AnySwap 兑换成 ETH 在 ETH 链。黑客 2 资金转移(FEGToken Exploiter 2 BSC 资金转移图)52(FEGToken Exploiter 2 ETH 资金转移图)资金转移表:链流向流向资金BSCTornado.Cash4,200 BNBBSCChangeNOW90.9 BNBETHTornado.Cash300 ETH3.3.10 Optimism黑客地址:0 x60B28637879B5a09D21B68040020FFbf7dbA5107(Optimism 链)被盗时间:6 月 5 日损失统计:20,000,000 OP 代币攻击手续费来源:Tornado.Cash资金转移:53(Wintermute/OP Exploiter 资金转移时间线)OP 代币资金转移资金转移表:流向流向资金归还 Optimism 基金会17,000,000 OPVitalik Buterin(后归还 Optimism 基金会)1,000,000 OP通过 Hop Protocol 和 Synapse 跨链到 ETH 链1,000,000 OPBalance1,000,000 OP54ETH 资金转移(Wintermute/OP Exploiter ETH 资金转移图)资金转移表:流向流向资金Tornado.Cash723 ETHBalance5.8744 ETH注:转移资金中包括攻击手续费剩余资金。3.3.11 MM.finance黑客地址:0 xb3065fe2125c413e973829108f23e872e1db9a6b(Cronos 链)55被盗时间:5 月 4 日损失统计:2,000,000 美元攻击手续费来源:OKX资金转移:(MMFinance Exploiter 资金转移时间线)ETH 资金转移56(MMFinance Exploiter ETH 资金转移图)资金转移表:流向流向资金Tornado.Cash743 ETH57四、总结以上就是本次慢雾科技对区块链 2022 上半年安全事件及反洗钱情况的分析。总的来说,分为以下两点:1、区块链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攻击手法多样根据统计,2022 上半年安全事件共 187 件,损失高达 19.76 亿美元。DeFi 安全事件就占了 53%(约 100 起),似乎已成为黑客的提款机。而在其中,影响力最大、被盗金额最高的项目几乎都集中在跨链桥。跨链桥资金量巨大、过于中心化,也因此成了黑客觊觎的目标。在上半年资产损失上亿的四起事件中,跨链桥领域就占了三起,分别是 Ronin Network、Wormhole、Harmony。上半年常见攻击手法主要分为四类:由项目自身设计缺陷和各种合约漏洞引起的攻击;包含 RugPull、钓鱼攻击等手法的 Scam;由于私钥泄露引起的资产损失;前端恶意攻击。尤其是随着 Web3蓬勃发展,针对 NFT 的钓鱼攻击手法花样百出,主要集中在针对 Discord/Twitter 等媒体平台被黑客攻击后发布钓鱼链接,用户一定要仔细辨别。2、区块链典型安全事件与反洗钱分析本报告对一些损失较大、发生次数较多、影响范围较广及攻击手法较新的安全事件进行了列举,包含被盗损失、攻击手法简述以及影响范围。接着,使用 MistTrack 基础分析工具对 11 起典型安全事件展开了反洗钱分析,通过反洗钱分析清晰阐述“攻击手续费来源是什么”、“钱去了哪里”的问题,并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数据分析方法来分析 Tornado.Cash 和 ChipMixer 的提款。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洗钱流程集中在 ETH 链和 BTC 链上进行。ETH 链,74.6%资金转移到Tornado.Cash 以躲避追踪分析;BTC 链,48.9%的资金转移到 ChipMixer 以躲避追踪分析。BTC 链是特大型安全事件以及与 LAZARUS GROUP 黑客组织有关的事件洗钱的选择,因为相比较ETH 链而言,BTC 链更具有匿名性、更多的混币工具选择,并且 LAZARUS GROUP 黑客组织在BTC 链上洗钱更富有经验且更精通流程,这些有利于洗钱过程的顺利进行。58五、免责声明本报告内容基于我们对区块链行业的理解、慢雾区块链被黑档案库 SlowMist Hacked 以及反洗钱追踪系统 MistTrack 的数据支持。但由于区块链的“匿名”特性,我们在此并不能保证所有数据的绝对准确性,也不能对其中的错误、疏漏或使用本报告引起的损失承担责任。同时,本报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其他分析的根据。本报告中若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59六、关于我们慢雾科技(SlowMist)是一家专注区块链生态安全的公司,成立于 2018 年 01 月,由一支拥有十多年一线网络安全攻防实战的团队创建,团队成员曾打造了拥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安全工程。慢雾科技已经是国际化的区块链安全头部公司,主要通过“威胁发现到威胁防御一体化因地制宜的安全解决方案”服务了全球许多头部或知名的项目,已有商业客户上千家,客户分布在十几个主要国家与地区。慢雾科技积极参与了区块链安全行标、国标及国际标准的推进工作,是国内首批进入工信部2018 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的单位,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与网络安全技术联合实验室”的三家成员单位之一,成立不到两年就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慢雾科技也是国家级数字文创规范治理生态矩阵首批协作发展伙伴。慢雾科技的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安全审计、威胁情报(BTI)、漏洞赏金、防御部署、安全顾问等服务并配套有加密货币反洗钱(AML)、假充值漏洞扫描、漏洞监测(Vulpush)、被黑档案库(SlowMistHacked)、智能合约防火墙(FireWall.X)等 SAAS 型安全产品。基于成熟有效的安全服务及安全产品,慢雾科技联动国际顶级的安全公司,如 Akamai、BitDefender、FireEye、天际友盟、IPIP 等及海内外加密货币知名项目方、司法鉴定、公安单位等,从威胁发现到威胁防御上提供了一体化因地制宜的安全解决方案。慢雾科技在行业内曾独立发现并公布数多起通用高风险的区块链安全漏洞,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给区块链生态带来安全感是慢雾科技努力的方向。60慢雾科技安全解决方案安全服务交易平台安全审计超越渗透测试的私钥安全、业务安全等全方位的黑盒加灰盒安全审计钱包安全审计超越渗透测试的私钥安全、业务安全等全方位的黑盒加灰盒安全审计链安全审计针对区块链资金安全、共识安全等关键模块进行全方位的安全审计智能合约安全审计针对智能合约相关源码进行全方位的白盒安全审计联盟链安全解决方案从安全设计到安全审计再到安全监控及管理全周期进行联盟链安全保障红队测试(Red Teaming)超越渗透测试,针对人员、业务、办公等真实脆弱点进行攻击评估安全监测覆盖所有可能漏洞的动态安全监测体系,提供持续的、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区块链威胁情报通过威胁情报整合,构建一个链上链下安全治理一体化的联合防御体系漏洞赏金设定业务范围和奖励标准,引入全球白帽黑客进行持续性的漏洞挖掘61防御部署慢雾精选:因地制宜且体系化的防御方案、实施冷温热钱包安全加固等安全顾问全年性持续指导先导性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安全成为基建,防御先人一步Hacking Time每年一届聚焦于区块链安全的闭门培训和主题峰会数字资产安全解决案GitHub 上持续开源开放“数字资产安全解决方案”,这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欢迎贡献安全产品慢雾 AML阻拦洗币,规避风险MistTrack面向 C 端用户的加密货币追踪分析平台漏洞监测 Vulpush实时掌握第一手安全漏洞情报被黑档案库区块链攻击事件一网打尽假充值漏洞扫描器交易平台安全充提的保障利器62官网https:/Twitterhttps:/

    浏览量6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2-06 6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伦律师事务所:区块链法律研究报告(59页).pdf

    区块链区块链法律实务报告法律实务报告1/58 中伦区块链法律实务报告 名誉编委:名誉编委:张学兵张学兵 编委:编委:马军马军 龚乐凡龚乐凡 张炯张炯 于鲁平于鲁平 樊晓娟樊晓娟 2/58 目 录前前 言言.3 3 一、区块链背景介绍一、区块链背景介绍.5 5(一)什么是区块链.5(二)区块链都有哪些应用.7 二、政策对可信区块链的支持二、政策对可信区块链的支持.7 7 三、区块链应用模式及法律分析三、区块链应用模式及法律分析.1212(一)授信融资.12(二)跨境支付.15(三)应收账款融资.17(四)供应链票据融资.19(五)区块链宠物.20(六)证据存证.21(七)数字资产平台交易所.23(八)虚拟币.27(九)慈善 区块链模式.30 四、区块链实务中的法律问题及风险四、区块链实务中的法律问题及风险.3131(一)代币发行融资的法律问题.31(二)智能合约的法律效力问题.32(三)区块链应用法律关系变化问题.32(四)侵犯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法律问题.33(五)税收征管法律问题.33(六)监管中的法律问题.34(七)虚拟币交易被操纵的风险.34(八)技术层面的法律风险.35(九)非法集资风险.36(十)合同诈骗风险.37(十一)非法经营风险.37(十二)洗钱风险.38 五、未来区块链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五、未来区块链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3939(一)不失时机区块链给传统领域带来的机遇.39(二)敢于面对区块链发展所带来的挑战.41 附附 录录.4545 附录一:国内虚拟币政策汇总.45 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银发2013289 号).45 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47 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51 附录二:世界各国对虚拟币政策汇总.53 3/58 前前 言言 区块链技术的产生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变革的机会,也给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变的曙光,其将重新定义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国家的经济格局和游戏规则。自2017年以来,区块链作为新技术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星,促使区块链技术的研发获得了大量的投资。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明确要求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在具体部署层面,习总书记提出了以下要求:(1)技术研究方面,强化基础研究,推动协同攻关,加强区块链标准化研究;(2)产业发展方面,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3)产业融合方面,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探索“区块链 ”在民生领域的运用,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等;(4)技术规范方面,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加强对区块链安全风险的研究和分析,探索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为回应社会热点,中伦积极跟进区块链技术发展前沿,结合区块链技术落地项目的调研结果及近期积累的项目经验,我们期望能够揭示区块链应用对现行法律的挑战及其存在的法律问题与风险,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区块链的意义在于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可靠、透明的互联网系统(不仅如此,还可以为通讯带来变革),从根本上为互联网提供一个公开化、透明化的价值交换系统,减少欺诈等不合法行为。同时,根据区块链点对点的特点,区块链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传统应用的流程,降低了众多不必要的成本。但是,区块链技术作为公开透明的信息系统,与个人信息、商业秘密的保护理念相违背,而如何保障线上的资产凭证或资产的真实性等问题,也都是区块链技术应用发展亟待解决的障碍。所以,区块链技术的真正推广有赖于技术、法律和政策、生态系统等多方面的突破。4/58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区块链”沦为“概念”炒作的对象,并没有真正的应用落地。本报告从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背景开始,介绍了政府对可信区块链的政策支持,从目前已产生的区块链应用的模式展开分析,总结现有模式存在的法律问题及风险;同时,报告根据现有国家政策对实践中出现的以“区块链”、“数字资产”名义进行欺诈的相关法律风险进行了披露。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世界性的技术竞赛,我国也从国家层面开始出台区块链技术提供服务的相关规则。2018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区块链的发展逐步回归理性,越来越多的技术投入到实体产业当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发表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讲话之后,借助于国家战略的东风,我们相信未来区块链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新时期。鉴于中伦在区块链产业发展领域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为更好地服务客户,特撰写此区块链法律实务报告,希望能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见解。5/58 一、区块链背景介绍一、区块链背景介绍(一)什么是区块链(一)什么是区块链 2008年中本聪发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第一次提出区块链的概念,并将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核心底层技术。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链条的方式组合成的特定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去中心化共享总账(Decentral-ized shared ledger),能够安全存储简单的、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1也有人认为区块链是一种基于密码学技术生成的分布式共享数据库,其本质是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2不管哪种概念,区块链都具有分布式、不可篡改、智能合约、加密性的特点,具体如下:分布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分布式是区块链作为账本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特点,所谓分布式是指区块链技术的运行均以分布式系统结构运行,其数据的记录、存储、交易、验证,甚至是区块的形成均是在分布式的结构中进行,它不仅实现了数据传输的P2P 模式,也让所有节点的信息都可实现互相验证,达到每一节点对某一信息形成共识的效果。这种分布式结构类似于微信群聊天,每个用户都利用不同的存储载体(例如:手机、电脑)分别记录聊天信息,并单独存储在本地,任何个人都无法篡改群聊中的内容。不可篡改。不可篡改。由于区块链是分布式的存储,在区块链上交易每个节点都会记录该交易信息,如果想要更改交易信息就必须通过该区块链 51%以上的算力才能完成。简单来说,需要区块链上 51%以上的节点同意才能对该交易信息进行更改,剩余 49%的节点将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共识对交易信息进行改正。由此可知,区块链的用户越多,篡改数据信息时需要获得同意的用户数量也就越多,难度也就越大。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智能合约并非区块链技术本身所具有,智能合约是一项独立的利用计算机算法将传统的合约转化为智能识别触发的自动化执行的技术。区块链是一项分布式记录的账本,一方利用区块链 智能合约向社会不特定的公众发出要 1 袁勇 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自动化学报.第 42 卷,第 4 期 2016 年 4 月。2 林晓轩;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中国金融,2016 年第 8 期。6/58 约,接收方如果同意则可以直接通过智能合约作出承诺,在各方约定的合同条件成就时,即会触发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指令,那么合同将会被不可逆地自动履行,将交易内容合约智能化。加密性。加密性。区块链最关键的技术应当是数字加密技术,这种加密技术是利用一种数字加密算法,这种加密算法一般分为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区块链中主要使用的是非对称的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区块链交易所有权验证的需求而应用到区块链中的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具有两个密钥,一个是为信息加密的密钥,另一个是与加密密钥相对应的解密密钥。非对称加密技术在区块链中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信息加密、数字签名和登陆认证等。3信息加密主要是发送者将信息进行公钥加密,发送给持有私钥的信息接收者,并对信息进行解密。数字签名是信息发送者将信息私钥加密后,信息接收者用发送者的公钥进行解密。登陆认证是指客户在其客户端登陆后使用加密私钥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后采用公钥进行解密认证登陆信息。在法律方面,2019 年 10 月 26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以下简称“密码法”),并将于 2020年 1 月 1 日正式生效,其填补了我国密码领域长期存在的法律空白,规定了密码的定义、密码工作的基本原则、密码分类管理体制等重要内容。由于数字加密技术是区块链技术的关键,我国首部密码法的出台对于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护和规范指引。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的核心技术,独立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共识机制的智能合约数据存储技术。目前国内对区块链的发展主要持支持态度,原因在于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簿,具有难以篡改,智能合约等优点,可以为交易结构的去中心化提供技术支持。虽然目前技术尚未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应用也尚未广泛落地,但应坚决反对概念炒作,促进区块链服务于实体经济。进入 2018 年以来,区块链产业的发展成为传统投资领域的关注重点,国内各大巨头也纷纷布局区块链技术,抢占区块链技术高地。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南方城市布局区块链较早,区块链产业探索较为领先,主要城市为广州、深圳、上 3 https:/最后访问时间 2018 年 7 月 10 日 7/58 海、杭州、贵阳、重庆等城市。北方地区较为迟缓,但也呈现出迎头追赶的趋势,主要为北京、雄安、青岛等城市。最引人注目的是 2018 年 4 月由杭州市主导的100 亿人民币区块链创新基金落户杭州市产业园,并集中签约 10 家区块链产业企业入驻。(二)区块链都有哪些应用(二)区块链都有哪些应用 区块链作为比特币最基础的底层技术,比特币等虚拟币是其最佳的应用场景。截至 2018 年 5 月底,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币分叉数量达到 1610 种。面对层出不穷的虚拟币和“跌宕起伏”的币值,虚拟币价值的不稳定性及风险的高发性,使世界各国对虚拟币的法律及政策态度也有所不同。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的分布式的技术,各领域针对区块链应用的构想较多,虽然,真正落地的场景还不多,但广泛应用在实体经济的趋势明显。例如: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中的证券交易所、审计机构、银行体系中、大型科技企业;区块链物联网;区块链在大数据、教育、医疗、公证、彩票、通信中的应用等。以上区块链的应用都以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征为基础,主要是为了实现交易信息的内部共享、不可篡改,降低传统应用的成本,以构建透明的、公开的信息社会。随着对区块链认识的逐渐深入,我国改变了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消极态度,转而持鼓励支持区块链应用的产业发展。持支持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正在加速突破,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时期。国家网信办也于 2019 年1 月 10 日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从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备案的角度,从根源上支持和规范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倡导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实体经济中去,我国地方政府更是成立专门的区块链产业基金发展实体经济。二、政策对可信区块链的支持二、政策对可信区块链的支持 国内各级政府对于可信区块链技术持支持的态度,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区块 8/58 链技术及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引导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实体产业,不断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在具体政策上,很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具体的区块链技术促进措施,并以产业园或者产业聚集的形式招商引资,出台优惠政策。本报告将国内区块链政策汇总如下:序号序号 行政级行政级别别/区划区划 政策名称政策名称 颁布时间颁布时间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1.工信部 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2016.10 总结了国内外区块链发展现状和典型应用场景,介绍了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路线图以及未来区块链技术标准化方向和进程。2.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2016.12 首次将区块链写入鼓励发展的战略性前沿技术。3.3.商务部 进一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7.1 推动示范基地创业孵化,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应用。4.4.工信部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2017.1 提出区块链等领域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要求。5.5.工信部 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 划(2017 年-2019 年)2017.3 开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务的研发和产业化。6.6.国务院 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 2017.7 促进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建立新型社会信任体系。7.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 2017.8 提出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新试点。8.国务院 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2017.10 提出要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9/58 见 9.9.国务院 关于深化“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2017.11 促进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研究与探索。10.10.工信部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7.11 提出区块链等领域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要求。11.央行 中国金融业务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7.12 指出了要加强区块链基础技术研究,开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研究,并组织进行国家数字货币的试点。12.12.国家邮政局 关于推进邮政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7.12 与沿线国家交流邮政业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融合发展的经验,联合开展科技应用示范。13.13.工信部 关于组织开展信息消费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018.2 积极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 信息物流全程监测,推进物流业信息消费降本增效。14.14.工信部 2018 年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 2018.3 提出推动组建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委员会。15.15.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 2018.4 提出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教育发展国际竞争新增长极。16.16.工信部 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 年)2018.6 鼓励推进边缘计算、深度学习、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研究。17.17.工信部“十三五”国家信息化2018.10 表示将积极构建完善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快 10/58 规划的通知 推动重点标准研制和应用推广,逐步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18.中央网信办 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20191 规定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的定义,以及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从事区块链信息服务(包括新产品、新功能、新应用)需要向地方网信办备案登记,要求信息服务提供者对用户实施实名制。19.北京市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 2016.12 将区块链归为互联网金融的一项技术,鼓励发展。20.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 2017.4 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化投资、智能金融等前沿技术示范应用,按照签署的技术应用合同或采购协议金额的30%给予企业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金额不超过 500 万元。21.关于构建首都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2017.9 发展基于区块链的绿色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提高绿色金融项目安全保障水平。22.上海市 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区块链技术应用自律规则 2017.4 包含系统风险防范、监管等 12 条内容,这也是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区块链自律规则。23.广州市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办法 2017.12 整个政策共 10 条,核心条款包括 7 个方面,涵盖成长奖励、平台奖励、应用奖励、技术奖励、金融支持、活动补贴等。预计每年将增加 2 亿元左右的财政投入。24.深圳市 深圳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11 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探索。25.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扶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2017.9 鼓励金融创新,设立金融科技专项奖,重点奖励在区块链、数字货币、金融大数据运用等领域的优秀项目,年度奖励额度控制在 11/58 600 万元以内。26.市经贸信息委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专项 2018 年第二批扶持计划的通知 2018.3 区块链属于扶持领域之一,按投资计算,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 200 万元,资助金额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 30%。27.重庆市 关于加快区块链产业培育及创新应用的意见 2017.11 提出到 2020 年,力争全市打造 2-5 个区块链产业基地,引进和培育区块链国内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10 家以上、有核心技术或成长型的区块链企业 50 家以上,引进和培育区块链中高级人才 500 名以上,初步形成国内重要的区块链产业高地和创新应用基地。28.西湖区 关于打造西湖谷区区块链产业的政策意见(试行)2017.5 鼓励和推动区块链产业的发展。29.浙江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代拟稿)2017.11 提及需要加快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创新。30.南京市 南京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2017.3 强调要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推进金融科技在征信、授信、风险控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31.贵州省 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 年)2017.2 提出了“建设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构建区块链应用标准体系”等目标。32.贵阳市 促进区块链技术创新及应用十条政策措施(试行)2017.5 在入驻、运营、成果奖励、人才、培训、融资、风险、上市十个方面提供政策支持。33.江西省 关于印发江西省“十2017.9 鼓励发展区块链技术、可信时间戳认定等互 12/58 三五”建设绿色金融体系规划的通知 联网金融安全技术,应用于金融业务场景。34.34.成都市 财政金融 19 条 2017.8 鼓励发展金融科技产业,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领域深度融合。35.福建省 促进我省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7.6 福建信息产业基础较好,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可为区块链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和应用场景。36.关于加快全省工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意见 2018.1 提到要探索区块链技术创新,挖掘区块链技术价值,鼓励企业加入开源社区,利用国际开源技术资源进行再创新,推动区块链在社会治理、资产管理、公示公证、社会救助、知识产权、工业检测存证等领域的应用。37.甘肃省 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 2018.2 要求推进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表:2-1 三、三、区块链应用模式及法律分析区块链应用模式及法律分析4 4 区块链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本章基于传统行业的痛点以及区块链技术为行业带来的改变,主要是对区块链技术的传统应用,以及改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进行论述,包括授信融资、跨境支付、应收账款融资、票据融资、证据存证、区块链宠物、虚拟币、数字资产交易所等九个领域。(一)(一)授信融资授信融资 授信融资一直是银行解决企业融资困境的首选方式,传统授信融资手续复杂 4 此部分引用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区块链金融应用法律问题研究报告。13/58 耗时,致使流动资产的大量沉淀,授信资金“趴在账上”白付利息,无形之中增大了企业财务压力,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企业信用扩张能力减弱、融资困难。应用区块链技术之后,被授信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可以在链上实时申请具体额度,实现企业融资信息实时共享,充分调动授信资金的流动性,减少企业申请授信的程序。具体模式如图 3.1.1 所示:图 3.1.1 在授信融资应用中,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例如企业的交易、经营等信息均会在区块链上进行记录,区块链技术平台扮演了信息中介的角色,。金融机构可以根据链上企业的信息为供应链企业进行总体授信,核心企业和其他供应链内企业则可根据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向金融机构申请在本集团内批准相应额度的贷款,申请的额度可以视为整个供应链在该金融机构可获得的授信额度。上下游企业通过区块链向金融机构提出融资额度申请,从而获得相应的贷款额度,金融机构根据链上企业所持有的额度和实际交易或者实际所需资金,进行链上审批,链上申请的贷款只能用于事前约定的事项,当贷款企业将资金归还给金融机构时,则相应额度即可恢复。通过这种融资模式,上下游企业可以直接凭借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向金融机构借贷,而无需核心企业另行为其进行担保。由于上下游企业申请额度的行为均需通过区块链的审核和记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供应链内部管理混乱的情况 14/58 发生。此外,供应链中的额度还可以设置有效期限,供应链内各企业的授信额度是随着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情况以及各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这就保证了供应链中的资金分配和利用方案始终进行动态优化。因此,区块链在供应链授信融资中的运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更便利、快捷的融资途径,有助于提高链上资金流转的效率,激发供应链的运行活力,使链上企业获得最大利益。授信融资的法律分析授信融资的法律分析 授信行为,实质上是金融机构承诺在一定额度内为企业提供资金的借贷法律关系。供应链授信融资模式中,金融机构首先通过区块链上所标记的信息,确认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则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间形成了信用担保,金融机构通过区块链上的信息共享实时掌握以核心企业为主的授信企业群的实际交易信息,以及其他能够评价企业信用信息的信息情况。在区块链中整体及分别评估授信融资企业核心企业的信用之后,商业银行根据整体贷款需求,结合线下与线上审核给予被授信人一定额度的贷款,从而形成借贷法律关系。在这一模式下,债务直接以节点的形式存在于区块链上,债务的发生时间也较为灵活,极大的降低了企业与银行之间授信繁琐程度。对于上下游企业而言,其所持授信额度是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所有的上下游企业在核心企业的信用下,基于区块链向银行发布贷款请求并获得贷款。当上下游企业凭授信额度请求其发放相应项目所需的贷款时,银行根据区块链上的实时共享信息,验证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信息,验证交易信息真实后银行即可根据智能合约自动给上下游借款,上下游企业与银行之间形成借贷关系。在该模式下,核心企业是否需要承担对还款的信用担保或者还款的责任?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又是什么?我们认为核心企业将内部企业纳入授信体系,实际上是对自身信用范围的扩展,给内部企业提供了核心企业的信用,在金融机构根据核心企业的信用发放贷款的行为中,核心企业提供的是一种信用担保。但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法律关系。在授信区块链中,要求所有的上下游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要在链上,需要统一的 ERP 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简称)来融汇每个主体的信息,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的可信、互认流转。建立统一的 ERP 系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在区块链上共享信息存在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所有的信息都 15/58 汇聚到区块链中将形成区块链数据池,数据安全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一旦区块链受到攻击整个链条上的商业信息将受到极大的损害。因此,利用区块链进行授信融资需要加强区块链技术的维护和运营,需要具备专业能力的专业团队去负责区块链的运营。(二)跨境支付(二)跨境支付 传统跨行支付清算主要依赖人民银行二代支付系统,商业银行在其中充当第三方机构的角色,商家通过数字签名与银行实现金融信息交互,消费者则同样通过数字签名与银行实现金融信息交互,银行负责记账,商家和消费者之间通过银行进行了信息隔离。传统的第三方支付也是要通过中国银联清算中心进行跨境支付清算,跨境支付不仅需要经过复杂的审批程序,还需要经过复杂的清算程序才能将资金转移到国外,这使消费者既要面临审核无法通过的风险,还要花费时间进行漫长等待。区块链跨境支付是以区块链为基础。将虚拟币作为跨境支付的流通货币,以实现实时跨境支付,避免因监管机构审查所带来的风险。以瑞波5(Ripple)跨境支付为例:Ripple 的金融结算方案包含三项主要技术:用于存储用户账户资金的公共分布式账本 Ripple Network,专门处理支付清算请求的硬件模块 Ripple Connect,设备可以接入 Ripple Network 的网络即时查询做市商提供的货币汇率,并在汇款银行和收款银行间建立通信传输汇款详细信息;嵌入流动性提供商(银行外汇部门等)既有系统的专门插件 Ripple Stream,Ripple Stream 供做市商向 Ripple 网络提交买/卖价格。这一解决方案中有四类参与者:银行、做市商与支付发起人、收款人。在 ripple 的网络支持下,ripple 的基础货币瑞波币 XRP6充当基础货币,法定货币与 XRP 建立联系后,就能跟其他任何一种法定货币建立联系,通过系统联系转账人与收款人所在银行,实现 P2P 跨境支付。XRP 的另一个作用是防止垃圾请求攻击。瑞波币固定为 1000 亿个,每个 ripple 账户要求至少持有 20 个瑞波 5 瑞波公司是一家支付公司,成立于 2014 年,核心思想是建立一个能够取代银行金融体系的点对点支付网络。6 瑞波币,简称 XRP,是瑞波公司发行的基于区块链的虚拟币。16/58 币,每次交易需销毁 0.0001 个瑞波币,这样的费用对于正常交易者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外界进行攻击时,系统会识别到交易量的大量提升,“验证端”会形成销毁币数增加的一致共识,从而导致需要销毁的瑞波币呈几何级数增长,攻击的成本将会极高。7 上述简单支付模式的背后,有着 Ripple 以 Ripple Network 为基础建立的完善的工作系统。银行通过 Ripple Connect 实现点对点支付等相关信息交换,并且能够与 Ripple Network 相连接实现资金信息流转,其中银行不必持有外币,资金也将仅在境内流通,流动性由第三方做市商实现(第三方做市商通过 Ripple Stream 交互界面与 Ripple Network 相连,提供做市职能)。如图 3.2.1 所示(来源于瑞波官网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角色:Gateway 网关,网关可以是银行、做市商、经销商。Consumer 客户,可以是对公客户和对私客户。假设 A 地的跨境支付发起人想向 B 地收款人转一笔账,A 地银行将通过ripple Connect 与 B 地银行完成转账信息的交流,如收款人是否是 B 银行的客户、是否满足反洗钱等要求,收集 A、B 两地银行的手续费,通过 Ripple Connect找到能提供汇率的的做市商(流动性提供者),并申请获取汇率,形成最终的支付明细。即收款行费用、汇款行费用、汇率,提供给发起人,由发起人确认是否可以接受相关的收费和汇率。发起人接受并确认之后,A 银行通过 Ripple Network向做市商支付所需的 A 地货币,做市商向收款人所在 B 地银行支付所需的外地货币并从中赚取差价。此笔交易将记录在 Ripple Network 的分布账本(Ripple Consensus Ledger,简称 RCL)中,A 地银行账户的本币余额将会减少,B 地银行账户的本币余额将会增加,做市商账户的 A 地货币余额将增加相应数额,做市商B 地货币余额将减少相应数额。B 地银行确认收入在 Ripple Network 分布式账单入账后,将在收款人银行账户增加 B 地货币余额,转账完成。8 7 唐文剑,吕雯等,区块链将如何定义世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第 150 页。8 案例来源于(原)瑞波支付官网和宜信研究院。17/58 图 3.2.1 区块链跨境支付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银行、做市商等主体利用区块链实行跨境支付,主要是为了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其模式如上图 3.2.1 所示。另一种是普通的企业利用区块链及其数字币进行跨境支付,主要方式为在区块链上将数字币作为支付的介质,并将法定货币与该数字币进行兑换。第一种模式改变了银行间支付经常由中央银行完成的方式,实现了区块链上各主体之间互相进行信息共享,相互验证,保证信息的一致性,摆脱了中央银行结算的繁琐程序,实现银行之间直接进行转换,大大提高了跨境支付的效率。这种模式并未改变原有的法律主体,原有的法律主体也具有相应的资质。第二种模式,主要是由普通的区块链公司进行跨境支付,这种行为缺乏相应的资质,根据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暂行规则(银办发2015210 号)第六条、第七条关于直接参与者与间接参与者的资质要求,可能涉嫌非法经营行为。(三)应收账款融资(三)应收账款融资 供应链应收款融资模式中,区块链除记录、公示供应链各企业的基础经营、交易信息外,链上的企业可以有选择地将自己在供应链中产生的应收账款信息即自己所享有的债权凭证上传到区块链上,使其对链上的其他节点的主体可见。区块链平台将会完整地记录各方主体基于应收账款融资所发布的真实信息,通过原银行A银行Bripple连接ripple连接ripple网络支付指令 结算 结算 18/58 始资产上链的审核校验与确权,确认交易及其信息的真实性。此外,区块链平台将会引进多家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机构在链上审核,进行资金配置,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在该模式中区块链的作用在于集中供应链中所有可以交易的债权,通过验证和交流促成应收账款融资。如图 3.3.1 所示:图 3.3.1 应收账款融资的法律分析应收账款融资的法律分析 1.1.注意涉嫌非法经营交易所和非法集资的风险注意涉嫌非法经营交易所和非法集资的风险 企业在区块链平台中验证并确认应收账款后,形成数字债权凭证,可以将数字债权凭证进行拆分或者转让,其他供应主体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到期产品,进行买卖融资。将企业债权转化为数字债权份额在区块链平台上交易,交易者应当注意是否存在竞价交易、电子撮合、做市商等标准化合约交易的法律问题,如果存在上述问题则这种债券融资模式可能会涉嫌集中交易的行为。9需要注意的是,该区块链交易平台在解决应收账款融资的过程中涉嫌以时间优先、价格优先进行集中交易应收账款资产,这是一种证券化行为,区块链交易平台则可能充当交易所的功能,可能会涉嫌非法经营。针对融资方来说,一旦向不特定对象或者累计 200 人以上的主体进行融资则可能涉嫌非法公开吸收公众存款等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9参见: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 号)“除依法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期货监管机构批准设立从事期货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单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19/58 2.2.自主定价自主定价的风险的风险 与传统的应收账款融资相比,区块链平台应收账款融资在信息共享的情形下实施自主定价的模式。这种供应商之间进行自主定价的行为,无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和审计,购买者对应收账款的价值和预期回购情况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存在定价不当和违约的风险。(四)供应链票据融资(四)供应链票据融资 供应链票据融资模式中,供应链上的企业有选择地将本企业的各类商业票据信息上传到区块链中,形成多个票据池,区块链平台将会对票据进行验证并实时更新票据是否承兑。同时,区块链上的其他节点也会对票据进行记录,将票据登记为区块链账本后作为融资凭证。供应链中的企业均可以对这些票据进行查看并从中筛选本企业需要的票据,从而,通过向票据持有人交付资金获取票据。电子票据流通的过程中,区块链将会记录线上票据的背书转让情况,并向链上其他节点进行公示。由此可知,区块链平台提供了一个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的票据交易平台,通过对企业票据信息的整合、管理,促成链上企业之间的票据流转,最大限度地发挥票据的融资功能。如图 3.4.1 所示:图 3.4.1 票据融资的法律分析票据融资的法律分析 线下票据转让背书的风险。线下票据转让背书的风险。在此模式下,各企业将票据信息上传到区块链,并在链上达成交易合意,然后在区块链线上进行票据背书记录,通过向其他节点 20/58 共享公示背书信息。当融资者在线上通过票据转让获得融资时,区块链只是从线上记录了背书信息,如何将线下的票据转让背书与线上背书相结合需要投资者重视。票据转让的主要形式是背书转让,我国票据法中对于背书的内容、形式等均作出了详细规定,例如:票据法第 27 条规定票据转让背书分为可转让和不可转让,可转让的在转让过程中需要对票据进行粘单或者在票据上进行背书10,而区块链票据则是以电子票据为主,记录在电子票据上,这就导致线下实物票据背书怎么办?当线下票据上的背书与线上电子票据背书不一致时如何处理。再者,票据法第 33 条规定不得将汇票部分转让背书,否则背书无效。区块链票据融资存在将票据分成若干份进行融资的情形,否则区块链票据就不能发挥去中心化的融资功能效果。票据交易双方在进行票据背书转让时应背书,避免票据权利的行使受到影响。电子票据背书转让的未遵循线下背书,仅在区块链中进行背书,区块链背书能否替代在票据上背书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涉嫌票据经纪业务的法律风险。涉嫌票据经纪业务的法律风险。此种模式下,区块链的应用实质上是为供应链企业提供票据交易的平台。该平台为供应链内部企业提供票据流转服务,实现了以区块链票据为流转质押,上游企业以下游企业的票据实现票据融资的目的。至于利用票据在企业内部进行融资的行为,是否涉嫌运营票据经纪业务,是否需要申请票据经纪业务的牌照,是区块链票据融资需要注意的风险。(五)区块链宠物(五)区块链宠物 区块链宠物借着区块链的东风开始被各大技术公司所“宠幸”。目前市场上比较知名的有包括迅雷的链克、百度的莱茨狗、网易“招财猫”、360“区块猫”、小米“加密兔”等,一时间这些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工出来的电子宠物成为了游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目前市场上区块链宠物的获取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系统奖励,玩家完成注册或者注册后完成一定的任务后会获得一定数量的宠物奖励;二是特定的场景,通过游戏商家设置的场景,游戏玩家通过完成一定的场景任务,例如:百度的买 10 票据法第 28 条规定。21/58 保险送莱茨狗、迅雷资源共享送链克、小米竞拍送胡萝卜等。而宠物的交易一般是通过商家交易或隔离后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竞拍,卖家通过平台向其他人进行挂牌出售,买家通过了解该宠物后选择是否进行交易。宠物的定价则是根据宠物的稀有程度等因素来确认。有些宠物存在以时间优先、价格优先为竞价规则情形,类似于交易所的交易规则,交易行为以代币为对价。目前对于区块链宠物的法律性质是存在争议的,不同平台的区块链宠物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例如,某克就是一种获取虚拟服务或者进行物品兑换的权利凭证。该凭证具有升值、兑换服务的功能,并且可以在系统会员中或第三方平台中进行交易,不管是在自身系统中或第三方平台中进行撮合交易,都是一种对权益凭证的竞价交易,再通过平台自身的虚拟币进行支付对价。根据交易是否对于系统内部会员公开,我国证券法明确规定公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向不特定的人公开,不管人数的数量,二是向特定的二百人以上的人公开。区块链宠物向用户开放是否涉嫌公开,是否支付对价,是否存在竞价行为都将会影响区块链宠物的法律定性。实践中,区块链宠物是利用区块链的加密性所生成的,具有唯一性特点,制造稀缺性的行为就是为了使区块链宠物因稀缺性而提高其饲养的价值。利用代币进行交易实质上就是利用电子权利凭证进行所对应的虚拟物交易的行为,加上区块链宠物从产生时作为一种奖励被奖励给玩家,到无限升值炒作的行为,它的价值根据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区块链宠物交易中利用代币进行竞价交易虚拟商品,利用代币替代法币的行为属于政策禁止的交易行为。(六)证据存证(六)证据存证 2018 年 9 月 7 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对“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112018 年 6 月 28 日,杭州互联网法院(以下简称“该院”)一审宣判全国首例区块链存证案,该院支持了原告以区块链存证所收集的证据,从而支持了 11参见: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第二款。22/58 侵权的事实。该案中原告华泰一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一媒”)诉被告深圳市道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道同科技”)著作权侵权,其中原告华泰一媒发现被告侵权的事实后,请独立第三方保全网(数秦公司)利用谷歌通过自动调用谷歌开源程序 puppeteer 对目标网页进行抓取,抓取后存为数据电文,并上传在区块链中。保全网全网信息数据都由阿里云提供信息存储服务。该案法院判决认定区块链存证具有证据效力,在国内法学界引起较大的争议。该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八条规定12,从存证平台的资质审查、侵权网页取证的技术手段可信度审查和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存完整性审查三个方面对区块链存证的电子证据进行了效力认定。该院从以下三个方面认定了该区块链存证的证据效力:一是认为数秦公司具有中立性。通过了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整性鉴别检测,其运营的保全网具备作为第三方电子存证平台的资质。二是关于侵权网页取证技术手段的可信度高。保全网已获得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与国家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一级认证证书、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的备案证明,保全网利用谷歌开源程序抓取数据,还将其保全网系统部署在阿里云云平台中确保安全性。三是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存的完整性。该院认为保全网将抓取的证据信息上传至区块链中,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征,若想修改该信息就必须修改其他区块中保存的信息,利用了区块链保存的证据具有保存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最终,该院认为区块链存证符合电子证据认定相关规定,应当认定其具有证据效力。电子证据认定的标准电子证据认定的标准 最高院13对电子数据认定为“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该案中将侵权行为保存为电子信息,然后又将电子信息压缩上传至区块链中进行保存。为了提高证据的证明效力,传统的电子证据的搜集保存都需要第三方中介公证,12第八条:审查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真实性,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一)生成、储存或者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二)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三)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四)其他相关因素。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23/58 对证据进行公证处理目的是提高证据的证明效力,证明所保存的证据是真实的,证据收集是合法的。判断证据是否具有证明效力,主要标准为证据是否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关联性,区块链电子存证是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录以及难以篡改的特点对数据进行记录存证。该院将未经公证的保全证据进行证据认定,充分肯定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功能。该院认为通过保全网存证可以认定其真实性,原因在于保全网具有诸多证书和备案证明,保全网具有独立性。保全网能否替代公证作为证据的证明方,其保全的证据是否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区块链证据真实性的证明”,尚有疑问。目前区块链技术标准尚未统一,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并非区块链独创,并且区块链存储并非完全不可篡改,只要达到 51%的同意即可更改区块链存储的数据,该案中保全网获得公安部等网络安全等级的证书其只能代表其保存数据安全的可靠性,并不能代表区块链技术具有真实性。另外,该院在认定保全网与原告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时从公司的股东关系出发认定保全网是一家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即认为其作为证据保全机构保全的证据具有客观性,这样将保全网利用区块链技术保存的电子数据认定为具有公证效力的证据,是否还需要公正资质仍有待探讨。目前国内法律对公司的独立性没有明确的定义,在实践中独立性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仅从无股权关联关系判定独立性有些局限。而且我国公证机关的设立需要及其严格的条件,如果仅需要一个安全性技术资质便能替代公证机关的独立性有些欠妥。目前,该技术仍然存在极大的争议性,至少仅看网络安全证书便能认定则有些轻率。当然,这也反映出我国电子证据审查标准的缺失,会导致司法审查出现较大的偏差。(七)数字资产平台交易所(七)数字资产平台交易所1414 由于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目前尚属新事物,除少数国家和地区对该类平台有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则之外,绝大多数国家依然秉持观望的态度。在各个国家和 14 摘自,于鲁平、曲雪宁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设立地选择法律分析 24/58 地区监管态度千差万别,法律和政策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之下,各交易所在加强交易模式创新的同时,也需根据自己的商业目的适当选择平台运营地,需要综合考量包括监管环境、牌照申请、银行开户等多方面的因素。监管环境监管环境 在平台的设立地选择上要充分考虑不同法域的规制环境,以及该国家或地区的主权情况及影响力。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设立地,应当在政策相对宽松、对数字货币发展持积极态度的国家或者地区。从平台迅速发展、项目尽快落地的角度考虑,此类国家及地区可为良木。对数字货币抱有宽松监管态度的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类:(1 1)无监管类)无监管类以塞舌尔为例以塞舌尔为例 塞舌尔目前并没有针对数字货币交易所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但如果能获得塞舌尔传统的金融牌照,则能有效减少设立交易所的合规风险。(2 2)一般性监管类)一般性监管类以爱沙尼亚为例以爱沙尼亚为例 在爱沙尼亚,数字资产交易所相关牌照颁发主体为爱沙尼亚警察和边防委员会,牌照类型包括:1)法定货币交换虚拟货币的服务提供商牌照:允许法币交易和币币交易;2)虚拟货币钱包提供商牌照:允许在公司为客户生成密钥的框架中提供虚拟货币(热和冷)钱包服务,或者保留客户的加密密钥。(3 3)专门性立法类)专门性立法类以马耳他为例以马耳他为例 马耳他政府对于数字货币持积极态度,暂无监管。2018 年 7 月该国政府出台了三部监管法案,其中包括马耳他数字创新管理局法案(MDIA)、虚拟金融资产法案(VC)、技术安排和服务法案(TAS),以对数字货币交易等相关行为进行监管,重点对 ICO 以及某些服务提供商进行监管。上述三种监管情况中,越是监管明确,有着系统的数字资产监管法律体系的国家,未来监管情况的可预见性越强,法律和政策波动的空间越小,在这类国家进行银行开户的难度也会因此而大大降低。反之,在无监管或监管不明确 25/58 的国家和地区,虽就目前来说合规压力较小,但未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进行平台搭建地选择时,需要综合地考量,合理地平衡合规压力和监管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目前世界上主流的交易所虽然存在身影分离、虚虚实实等现象,但都没有放弃在世界主要主权国家的市场。不仅如此,目前各主流交易所正在以“游击战”的形式逐步从农村挺进城市,逐步加大对世界主要影响力国家的市场渗透,积极争取大主权国家的认可。即便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严格限制数字资产的国家都存有各大主流交易所影响力之博弈。因此除良木而栖外,需要通过合理架构设计在主要经济体国家适度留痕,为未来留有市场余地。牌照申请牌照申请 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运营因其性质的特殊性和金融敏感性,往往会面临限制性准入,其表现形式常为牌照的申请。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可申请的牌照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牌照,有这类牌照的国家和地区目前还属于少数,如澳大利亚的 AUSTRA 牌照、日本金融厅牌照、爱沙尼亚法定货币交换虚拟货币的服务提供商牌照等;另一类牌照是传统金融业务或证券业务牌照,由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尚未对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进行系统的立法,目前多依赖于已有的法律体系对其进行监管,所以这类牌照更为普遍,也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如涉及证券则需取得证监会许可,涉及受监管之金融活动需取得金融监管机构批准等等。在决定是否在某国家或地区设置交易平台前,需通过拟设立地的律师,对该国家或地区的牌照申请时间、难度以及申请的要求进行详细全面的了解,以确定是否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实现商业目的。GDPRGDPR 合规合规 26/58 2018 年 5 月 25 日,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以下简称 GDPR)正式生效,该条例是欧洲联盟继95 指令(即“关于个人数据处理保护与自由流动指令”)后,为加强个人数据保护,促进数据流通,应对数据信息时代挑战所制定的联盟范围内用以保护公民个人隐私及数据的新法规。GDPR 的生效,对互联网服务、金融科技等拥有用户个人数据的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与冲击。任何数据收集或处理主体,如在欧盟区内设置办公地点,将会受到 GDPR 的监管,因此可能导致平台公司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取和存储用户个人信息的合规成本较高。未在欧盟设置办公地点的主体,在以下两种情况也会受到 GDPR 管辖:1)向欧盟境内数据主体提供商品或服务,无论有偿或无偿;2)监控数据主体在欧盟境内的行为。设置数字资产交易平台,难免会涉及对用户个人数据的收集和利用,需考虑 GDPR 之合规难度及合规成本。区块链的理念是建立信息透明、公开的去中心化世界,区块链的设计也是分布式的账本,区块链的每个节点都分布在不同地区,一旦有一个节点进入欧盟区域内,整个链条都需要遵守欧盟的 GDPR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块链信息公开、透明的功能。资金池的建立与银行开户资金池的建立与银行开户 设置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如果涉及法币交易和设置法币资金池,需要考虑银行开户难易度问题,这个问题在选择平台运营地时很容易被忽略。目前,许多国家在银行开户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如在爱沙尼亚,只有本国公司可在银行开户,且即使是本国公司,如董事中存在外籍人员,银行也可能以此为由拒绝公司的开户请求。在设立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时,对该国家和地区银行开户之难易度的考察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何适当地选择平台的搭建地,是开展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业务最首要的议题,在对所在地法律和政策进行深入地了解和研究的前提下,在宽松且稳定的监管环境下开展业务,能够有效地减少合规压力及成本,避免未来的监管和政 27/58 策风险。除此之外,交易平台也需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合规性建设,对投资人进行有效的风险隔离和保护。(八)虚拟币(八)虚拟币 截至 2018 年 7 月,共有 1610 种虚拟币,以比特币、以太币、莱特币等虚拟币为代表,除此之外大多数都是虚拟币分叉或者自我发行上链的币。除比特币以外其他虚拟币基本上都是无数量限制的,发行方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发放。我国对比特币等虚拟币定性为“特定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我国官方并未定性为货币或者虚拟货币。虽然,我国大陆地区禁止虚拟币交易所在大陆运营以及向公民提供交易服务,但公民个人持有虚拟币是合法,且被认可的。目前,国内以虚拟币为名进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赌博的乱象丛生,他们打着“区块链”的旗号,向普通大众宣传“一夜暴富”的畸形观念,“空手套白狼,炒币割韭菜”,比如,深圳市的普银币借虚拟币之名行集资诈骗之实,通过操作后台操作虚拟币价格进行“割韭菜”。根据央视曝光虚拟币传销案,包括足球传销案(利用虚拟币进行传销敛财活动)、百川币、暗黑币、恒星币、皇尊币、克拉币、马克币、麦加币、霹克币、万福币、维卡币、亚欧币、五行币等。利用虚拟币进行传销,其向社会公众吸收的资金数额远大于传统传销。虚拟币传销一般以虚拟币投资的方式实施,他们打着国家政策和互联网技术的旗号,如“一带一路、互联网 ”等,经常会请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为其站台。2018 年 6 月,湖南省娄底市检察院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依法批准逮捕 8 名以“云金资产”虚拟币大肆敛财的传销案,涉案会员 1.8 万人、层级 400 多层、累计涉案金额 1.7 亿元15。1.1.国内政策概览国内政策概览 国内相关法律政策主要涉及的是虚拟币发行、交易行为的政策。在 2013 年比特币刚开始炒作的时候,央行等五部委(具体详见附录一)就下发文件16强调比特币具有没有集中发行方、总量有限、使用不受地域限制和匿名性等四个主要 15 参见:http:/16 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银发2013289 号)2013 年 12 月 3 日。28/58 特点。官方认为比特币非“货币”,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将比特币定性为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2017 年央行等七部委(具体详见附录一)针对比特币的炒作,再次发文17强调代币发行(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要求以发行 ICO 的项目立即进行清退,正在发行的项目应当立即停止,清退的过程中要求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任何金融机构以及支付机构都不许为虚拟币提供法币与虚拟币间的直接兑换服务。2018 年 8 月五部委发文(具体详见附录一)18强调将打着“区块链”“金融创新”“数字资产”“虚拟资产”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行为进行界定,该文件就不法分子利用境外网站向境内居民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纳入监管范畴,强调予以打击。针对打着区块链幌子,进行以欺骗性、诱惑性、隐蔽性为特征的 IFO、IEO、ICO 非法集资行为,利用大 V 名人站台等手段,进行虚假宣传、幕后操纵等行为,该文件提醒大众要充分认识其非法牟取暴利的行为,避免遭受损失。根据以上规定,国内政策对比特币等虚拟币定性为特定的虚拟商品,个人持有虚拟币属于个人的权利自由,但禁止大规模交易所交易,禁止各类金融平台提供各类币的支付、中介服务等活动,禁止利用自媒体、网络大 V、专家学者站台,对 ICO 或者变相的 IFO、IEO 进行宣传,开展具有隐蔽性的诈骗、非法融资的行为。国内政策的目的在于防范整体金融风险,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否定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自始至终都没有成为监管否定的对象。2.2.国外法律政策概述国外法律政策概述 国外相关法律政策主要是虚拟币和 ICO 交易所的相关规定,例如:日本的资金结算法、虚拟货币交换业者内阁府令、事务指南第三分册:金融公 17 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 年 9 月 4 日。18 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人民银行、公安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2018 年 8 月 24 日。29/58 司相关 16 虚拟货币交换业者相关、金融评论概要及金融厅的相应观点等。其中,资金结算法对虚拟货币进行了定义,设置了严格虚拟货币交易所准入条件,划定了虚拟货币交易所的核心业务范围。在美国,联邦政府尚无统一的法律法规推出,只是强调了在进行加密货币交易的时候需要遵循严格的反洗钱法律规定,如银行保密法 联邦法规等。目前,美国对虚拟币的交易、遗嘱、破产、ICO、税法等领域具有全面的部门规定,其中对 ICO 按照证券类划分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将比特币等虚拟币交由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监管。美国针对虚拟币的犯罪行为,将考虑突破国家主权管辖的限制,开展行业管制,只要相关虚拟币的交易行为在美国发生,一旦没有遵守反洗钱的相关规定,美国将会启动相应的法律程序实施长臂管辖。2018 年 9 月 26 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金融科技保护法,主要目的是打击恐怖主义和非法融资,并且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已对部分不持有牌照虚拟币机构开展打击活动。在澳大利亚,比特币等虚拟币被视为一种有价值的数字表现形式,虚拟币的交易需要遵守新修订的反洗钱和反恐怖主义融资法案(2017 年)。虚拟币交易所的设立需要向监管机构进行登记注册,针对交易所的 ICO 类型不同,将其视为股权融资、期权融资、证券融资等其他融资行为,根据不同的行为需要遵守不同的法律规定。在泰国,2018 年 5 月颁布了数字资产法令,主要分为数字资产企业法和相应的税收法律的修订,该法律明确规定由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负责对加密货币和数字代币的监管,包括对交易所的设立、经纪商的设立、经销商的设立等,都需要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向财政部推荐批准。在税收方面,投资者在投资交易后需缴纳 15%的资本预提税和 7%的增值税。本报告对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策进行了不完全汇总,具体详见附录二。就目前而言,各国对比特币等虚拟币的性质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态度差异较大,对比特币等虚拟币的性质都有一定的认识,部分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例如:日本、美国。对虚拟币持肯定态度的国家,基本上将比特币定性为货币、法定支付方式、认为其为商品等。对虚拟币持反对态度的国家认为,比特币等虚拟币挑战国家货币主权,严重影响国家金融秩序,涉嫌非法公 30/58 开发行证券、非法集资、诈骗等,例如:中国、印度。整体上看,大多数国家对比特币等虚拟币持谨慎的态度,基本上都强调关注比特币等虚拟币的反洗钱、反恐怖活动。3.3.判例中的虚拟币判例中的虚拟币 针对比特币等虚拟币的诸多争议,法院等裁判机构对虚拟币的法律性质也争议不一,法律裁判中对虚拟币态度也存在分歧。经统计,截至 2018 年 5 月底国内与比特币相关的虚拟币判决共计 855 件,经筛选较为经典的案例 198 件。法院的判决中对比特币等虚拟币有以下几种认定:一是特定虚拟商品;二是虚拟货币;三是无法流通的货币;四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五是财产。根据法院判决不难看出,不管将虚拟币认定为特定虚拟商品,还是无法流通的货币等,他们的共同特征都是将虚拟币视作财产,因为商品本身就具有价值属性,虚拟商品亦同。货币本身就具有价值尺度,虚拟货币或者无法流通的货币都具有价值,只不过并非与法定货币一样具有一般等价物的特征。我们认为比特币等虚拟币并非“货币”,也非“虚拟货币”,更非“法定货币”。其所具有的支付、价值尺度与一般商品具有的支付和价值尺度无异,但不具有货币的流通手段,本质是电脑代码,其存在的方式仅为电子形式,所谓的“流通”实际上是一种计算机代码的交换,最终将兑换的商品转化为法定货币,并不具备货币所具有的商品流通属性。(九)慈善(九)慈善 区块链模式区块链模式 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将会实现慈善信息和资金流向的公开透明化,能有效推进信息披露相关规定的落实,提升我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水平。在区块链 慈善的全新模式下,参与主体主要包括:监管主体、慈善组织、捐赠人、受捐赠人、其他机构等。监管部门的职责是建立统一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监管网络和准入机制,对慈善组织的设立进行申请主体资质审核和行政许可。目前,我国慈善组织的设立采取批准制,申请主体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申请认定慈善机构的,应当提交慈善组织认定办法要求的相应申请文件。民政部门通过审核申请文件,认为符合慈善组织认定条件的,依法作出予以认可的决定。区块链 慈善就是要将慈善机构 31/58 的设立、资金的募集、资金的使用去向等都实现去中心化的记录,让资金来有可追溯性,去有可追踪性。具体的区块链操作为:申请文件上链、行政审批上链、慈善项目上链、资金往来记录上链等。在区块链公益网络中,各个参与节点都会将其手中掌握的相关信息分享到整个网络,信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印证。中介机构负责向慈善机构提供专业意见,对慈善机构负责。比如医疗专家和其他相关专家评估确定筹资额是多少。评估师对捐赠物进行评估。审计师和律师对受捐人的财务和法律状况进行尽职调查,出具意见。银行及支付结算机构负责提供资金流向信息,提供受捐人的账户信息、日常开销支付情况,具体的披露内容包括捐前的财务信息公开、捐中的资金流向以及捐后的善款使用情况。国家权力机关,如法院、公安、不动产登记中心等,向捐助者提供房产信息、审判记录、信用信息,这些信息为帮助捐助人甄别信息、实现信息对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学校等终端机构会将他们手中的包括身份证明、看病记录、账户信息等进行上传,反馈善款的使用情况。被捐助人同样可以参与到其中,对善款的到达时间、金额和善款的用途向捐助人和慈善机构进行反馈。构建区块链慈善系统最大的法律问题不是法律关系的改变,而是构建起来的公益慈善链所面对的个人信息公开的问题。因为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账本,当链上的一方主体进行行为时,其他行为主体将会同时获得相关信息的存储记录。如果将个人信息公布到链上将会给被公开个人信息的人带来信息泄露的风险或者是个人隐私被侵犯的风险,甚至会将个人医疗信息公开给第三方等。四、四、区块链实务中的法律问题及风险区块链实务中的法律问题及风险(一)代币发行融资的法律问题(一)代币发行融资的法律问题 2017 年 9 月 4 日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认定代币发行融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至此,国内明确禁止了代币发行融资行为,并对已有项目进行了清退。面对区块链项目中以代币代替货币进行流通的行为,例如:授信融资中将代币作为法币的替代手段,通过在 32/58 链内流通分配,代币的份额就代表授信的额度,融资者根据获得的代币进行法币兑换,从而获得融资额度。该行为虽然没有直接实行以代币的形式向社会公众融资,但此模式中代币替代法币作为一种流通手段,涉嫌违反代币发行法律规定。针对公民在国外发行面向国内投资者的代币融资行为,一旦出现投资者损失或者涉嫌刑事犯罪问题国内该不该管辖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涉及到刑事案子一般可以适用属人原则、属地原则、保护原则进行管辖。但投资者保护问题属于民事问题,在通常情况下,民事方面的投资者保护应当由发行地管辖,但是由于代币发行的跨国界特征,能否适用“长臂管辖”尚存争议。(二)智能合约的法律效力问题(二)智能合约的法律效力问题 智能合约就是利用计算机算法设定特定的交易触发自动执行的合约,智能合约有一个特征就是合意的达成与执行同时启动,本质上是一种计算机程序。智能合约中合同效力的问题是目前智能合约遇到的法律瓶颈,智能合约的意思表示与现行合同法规定的意思表示是有所不同的,对于智能合约自动达成的合约效力能否被认定为合同法上的合同双方达成合意存在争议。主要涉及到意思表示主体资格,智能合约意思表示法律效力问题。而且,智能合约一旦达成将会自动执行,出现重大误解等合同可撤销事由时,如何撤销或者变更智能合约也是问题。另外,“智能合约智能执行预设的程序,当受区块链外信息影响的条件或者预料之外的状况发生时,智能合约将无法处理。另一方面,智能合约以无法完全保证区块链内债务履约。例如,在某一时间段后,从 A 向 B 转移一定数量的 Token,但当预设时间节点来临,A 并没有足够数量的 Token 时,智能合约就无法执行。A 与 B 之间的违约纠纷可能还是需要通过现实当中的法院或仲裁来解决。所以,智能合约本身的技术局限性导致区块链上交易的灵活性较低。19(三)区块链应用法律关系变(三)区块链应用法律关系变化问题化问题 19 摘自,樊晓娟、印磊、洪嘉宾链改来了,是什么?怎么改?33/58 现有的区块链应用场景中大部分将原有法律关系复杂化,增加了不必要的程序。也有的区块链应用场景简化了相应模式的法律关系,例如信用证、保函、物流、征信等。法律关系的变化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对原有场景模式的改变,区块链技术在信用证和保函中应用,是将传统的物理信用凭证电子化,实际上是实体凭证的网络电子化,区块链防伪和不可篡改的技术确保电子信用证和保函的推广。如果区块链可以实现高效率的电子化安全,提高信用证和保函的流通效率和安全性,该应用就可以得到广泛的推广。如果信用证和保函的电子化仅为一种操作形式,实际流通还需要通过对物理信用证和保函进行流通,那么区块链技术存在的必要性及电子信用证和保函的法律效力都会存在疑问,法律关系实际上是变得更为复杂。(四)侵犯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法律问题(四)侵犯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法律问题 区块链公链以及联盟链都具有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特征,一方的行为将会被各方同时了解并记录在各自的本地存储器上。在公链中个人的行为将会对公链上的所有用户进行传播,并且在区块链激励机制下,鼓励所有用户对公链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存储,这将对具有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属性的信息造成泄露和侵权的行为后果。就商业秘密而言,某集团在联盟链中建立其集团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共享区块链,实现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或者控股公司的财务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在联盟链中一方行为后,将会产生记录同时向其他主体开始传播,并记录在其他主体的系统中,对于涉及商业秘密的财务数据很容易会传播到集团下其他公司的区块链端口并本地存储,区块链分布式的公链账本模式本身不利于保护个人隐私或者商业秘密,私链模式又过于保守,不利于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处于两个极端。(五)税收征管法律问题(五)税收征管法律问题 区块链技术具有网络化、加密性的特征,网络化是指所有交易行为都在链上实现,都会记录在链上,非链上主体一般不会直接接触到交易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链上与链下的信息不对称。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传统的经济领域,在实 34/58 现电子化操作的同时,也给传统的交易带来加密技术,这使交易更加不透明,信息更加不对称,会给链外的主体增加信息了解的难度,对国家税收征收带来巨大的困难,也会给相关业务监管带来挑战。面对区块链加密技术,积极引进监管机构作为区块链应用的参与方,或者向监管机构提供接口供监管机构进行数据查询,实时掌握相关交易信息,严格执行相关的反洗钱规定和税收管理规定。(六)监管难的问题(六)监管难的问题 纵观币圈的发展史,从 ICO 的产生到 IFO,从代币到 Token,虽然叫法不同,但以躲避监管为目的的各种币仍然层出不穷。所谓“币圈一日,人间一年”、“币圈一年,互联网十年”的说法更像是“大跃进”年代的宣传语。自从中国“内地禁止非法代币融资后,新型的诈骗活动和其他非法活动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而是呈现出更加隐蔽、复杂的特征。面对所谓“去中心化”控制的交易所,面对服务于国内用户的境外交易所,国内监管机构受制于国家主权等事项无法实现“长臂”管辖。虽然 2018 年 8 月 24 日五部委再次发布风险提示,具有隐蔽性、欺诈性的在国外运营面向国内服务的机构行为是非法公开融资的非法行为。但除刑事犯罪外,各国之间因行政监管与各国共同合作的情形较为少见,亟需与各国合作通力监管,解决跨国监管难问题。(七)虚拟币交易被操纵的风险(七)虚拟币交易被操纵的风险 由于比特币的总量是恒定的,定期内被计算出来的数量也是一定的,购买数量的多少很容易影响其本身的交易价格,据调查,每天比特币交易总额为 60亿美元,全部虚拟币每日交易额为 100 亿美元。随着虚拟币的交易市场中财团与专业投资机构的加入,虚拟币的交易价格极易受财团的影响,容易出现被操纵的风险。交易所虚拟币期货交易等投资存在交易所强制交割,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项。根据国家审计署发布的虚拟币的审计方法一文,审计署审计抽查 60 家平台发现,实际全部不具备其宣称的技术和任何货币功能,所谓的“币值”均由平台自行随意操控,平台吸引投资者加入后,通过操纵币值不断 35/58 向投资者吸血,往往波及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从技术持有的角度分析,由于虚拟币本质上是一串数字代码,属于计算机程序,真正的持有者是整个程序的运营者或者是交易所,虚拟币的持有者并不能“完全控制”虚拟币,还需依托于技术运营者的帮助。从交易的角度看,数量的恒定与巨额交易的影响会出现类似于股票被操纵的风险,加上虚拟币的交易缺乏健全的交易制度约束,虚拟币交易所本身运营并不规范,投资者保护措施并不健全。从投资者保护角度看,交易所服务合同一般为格式合同,一般不接受格式条款的规定则不能直接享受对方提供的服务,协议与服务处于被迫捆绑状态,一旦出现损害投资者权益的事项,该格式合同将会给投资者权益保护带来挑战。从权益维护角度看,由于区块链技术下的交易加大了交易所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维护权益取证困难,根据“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原告无法直接获得最原始的信息,取证存在一定的风险。(八)技术层面的法律风险(八)技术层面的法律风险 网络技术作为中性的工具手段,既可以作为工具去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也可以作为一种攻击手段去破坏网络安全。技术本身就是“矛与盾”。区块链技术具有加密性、智能合约等技术叠加,实现了技术上的镶嵌,增加技术复杂性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技术漏洞与问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技术风险,这本身也给制造网络技术攻击带来了诸多便利。虽然区块链具有加密、不可逆的特点,但通过虚拟币多次被盗的事件可以看出“技术没有最高点,只有更高点”。技术是不断进步的,现有的技术再高也只能作为目前特定对象所持有的暂时的最高网络技术水平。面对虚拟币被窃取的技术无奈,区块链技术的推广必须重视技术风险防范工作。技术局限性属于技术本身的风险,但因不可避免的技术局限性带来的后果可能转化为法律风险。例如,因交易所被网络攻击导致存储在交易所的虚拟币被窃,虽然虚拟币被定性为特定的虚拟商品,但是商品具有价值属性,虚拟币是具有价值的数字资产,被窃后交易所作为平台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是法律所关注的重 36/58 点。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后,同样面临着作为底层技术被攻击的可能性,这就是典型的技术风险转化为法律风险的案例。(九)非法集资风险(九)非法集资风险 区块链从诞生开始就伴随着炒作,从虚拟币的炒作到区块链概念炒作,从来不乏“一夜暴富”“狂赚十亿”“错过了互联网再也不要错过区块链”等炒作夸张的虚假宣传手段。从虚拟币的产生,到 ICO 的融资,再到区块链概念炒作都伴随着非法集资的风险。从虚拟币上看,各种虚拟币的发行,发行方均提前持有一部分即将发行的虚拟币,待发行后的虚拟币涨至可抛售价格时便会出售部分虚拟币,根据价格的升降操控虚拟币的价格,以达到“割韭菜”的效果。对于虚拟币发行之前发行方提前控制一部分虚拟币(此时尚未发行的虚拟币价格几乎为零)等待上交易所后价格上升出售,此行为是否可以定性为非法集资存在争议,另有诸多所谓“空气币”与区块链技术没有任何关联,纯粹打着区块链的旗号,行“诈骗”之事,或者利用 ICO 作为凭证进行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2018 年 5 月 14 日,深圳警方就曾破获一起以虚拟币(普银币)的名义行诈骗之实的集资诈骗案。根据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非法集资需要满足的四个条件: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因此有可能界定为非法集资。对于 ICO 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在此不着重进行论述,旨在对 Token 的法律性质进行探讨,Token 作为一种“通证”,实际上利用了加密密码算法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密码验证,当验证完成之后便会根据 Token 所记载的内容进行智能分配或者作为一种权益进行持有。Token 本质上是一种电子凭证,只不过是利用了计算机密码学和智能合约的功能进行了设定。Token 作为一种电子凭证其功能类似于 ICO 中的代币,只不过在形式上电子化、加密化。Token 作为 37/58 一种网络社区权益凭证,针对网络特殊的虚拟环境设置的一种电子权益凭证,该权益可以对应股权、收益权、分红权等任何形式的权益,并且其价值非恒定,可以根据约定或者项目的收益作出相应的调整(俗称“溢价”)。其作为网络社区的“通证”面向网络社区不特定的人群,发放凭证进行社区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吸收资金的行为,未经批准的有可能涉嫌非法吸收资金。Token 作为一种通证技术而出现,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密码学和智能合约特征的电子权益凭证,其向社区成员进行发行、交易活动的行为很有可能涉嫌非法集资。(十)合同诈骗风险(十)合同诈骗风险 区块链技术在加速研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区块链也乱象丛生,技术的炒作超过了技术的务实。甚至有些人以区块链之名,行诈骗之实。从虚拟币角度看,某些虚拟币发行方在虚拟币发行后获得虚拟币的升值价值后套取资金后不知所踪,虚拟币的持有者所掌握的密码和地址成为废纸。现在出现的所谓区块链信仰(认为区块链是万能的)、区块链暴富神话等过度炒作区块链概念的现象,企图利用区块链进行宣传,绑架区块链技术吸收社会公众资金。真正的区块链技术是脚踏实地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本身的价值含量,并不是炒作相关区块链概念。如果,涉及到以区块链或者“空气币”为旗号进行欺诈的行为,我国民事法律法规与刑事法律均有相应的规定和规制措施。根据合同法52 条、54 条规定:“欺诈所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无效,一方以欺诈的手段促使另一方订立合同的,可申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变更或者撤销。”我国刑法 第 224 条规定了诈骗罪的相关罪与刑的规定,主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十一)非法经营风险(十一)非法经营风险 38/58 非法经营罪的对象是国家对违反特定行业特许经营的一种刑事惩罚,目的是维护特许行业的行政垄断权力。虚拟币交易所向交易者提供 24 小时不间断的集中竞价、电子撮合交易,其本质是提供证券交易所服务,将虚拟币作为一种交易标的进行交易竞价的行为。根据我国证券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等法律行业交易所的设立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其设立应当经国务院批准。其中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 号)规定:“自本决定下发之日起,除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或国务院批准的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交易场所均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在国家清理整顿交易所乱象的背景下,虚拟币交易所未持有任何官方的经营许可证,其向社会提供虚拟货币交易的行为面临非法经营的风险。另外,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跨境支付业务,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链上虚拟币的跨境流转,不经过任何官方的监管,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例如非法经营、反洗钱等。普通的跨境支付业务需要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获得跨境支付、清算的资质。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国家外汇管理局曾试点向八家支付机构颁发跨境支付业务牌照。区块链跨境支付业务的开展不仅需要跨境支付牌照,而且还要履行国家反洗钱的相关规定。若未经许可经营跨境支付业务则面临非法经营、洗钱的相关风险。(十二)洗钱风险(十二)洗钱风险 洗钱是将非法所得通过一定方式合法化的行为。区块链技术具有加密、隐蔽性、不可逆的特点,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虚拟币也具有匿名性、不可逆的特征。区块链技术的这种优势给洗钱行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洗钱主体可能会利用区块链技术或者虚拟币将违法犯罪等非法收入通过特定的方式转化为合法的形式。区块链技术为洗钱行为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区块链与虚拟币具有加密性,给反洗钱工作的监管和检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身份识别难,洗钱数额难以检测,39/58 资金难以追回等。国内曾发文强调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虚拟币洗钱风险的监管,但传统的监管方式并不适用区块链技术下的洗钱风险监管。20国内对区块链的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监管技术比较落后,新的监管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下的全面检测和监管。因此,区块链上有交易的信息和记录,它的加密性也会使交易者足以躲避监管部门的监管。虚拟币作为洗钱的工具是最难检测的,由于虚拟币所使用的区块链是公链,全世界统一使用,无国家主权界限之分。虚拟币的跨国流动不需要经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的审核(实际上普通的外汇是需要审批且有资质),虚拟币作为一种特定商品,与国家法定货币进行对价,国内可以用人民币进行购买,流通到国外可直接用国外法定货币进行兑换,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提高了跨境支付的效率,但存在极大的洗钱风险。五、未来区块链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五、未来区块链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一)(一)不失时机不失时机区块链给传统领域带来的机遇区块链给传统领域带来的机遇 我国“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把区块链作为一项重点前沿技术,明确提出需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创新、试验和应用,以实现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权。目前,区块链已经在电子存证、溯源、物流、供应链金融、数字版权、数字商品交易、防伪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截至 2018 年 3 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已达 456 家,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1。区块链作为一项新技术,并不是将传统行业进行颠覆,而是通过这项技术的应用进而优化传统行业,使之变得更为合理化。随着区块链技术的独立,国内外各大公司相继布局区块链行业,都在各自的优势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传统金融机构也正利用区块链技术在应收账款融资、票据融资等金融领域进行布局。全球近九成政府正在规划区块链投资,并将在近两年进入实质性阶段。其中,20 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银发2013289 号)2013 年 12 月 3 日。21 来源于搜狐网,最后访问:2018 年 11 月 11 日,15:48.40/58 美国作为区块链技术的前沿阵地,将区块链上升到“变革性技术”,专门成立了国会区块链决策委员会,不断完善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公共政策。欧盟努力把欧洲打造成全球发展和投资区块链技术的领先地区,建立“欧盟区块链观测站及论坛”机制,加快研究国际级“区块链标准”,并为区块链项目提供资金,预计到2020 年将为区块链项目提供资金的金额将高达 3.4 亿欧元。韩国则将区块链上升到国家级战略,全力构建区块链生态系统,推出“I-Korea 4.0 区块链”战略,计划在物流、能源等多项核心产业内开展试点项目。新规对区块链的肯定中的否定式发展新规对区块链的肯定中的否定式发展 从 2013 年五部委发布 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银发2013289 号),到 2017 年 9 月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再到 2018 年8 月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中均未将区块链作为禁止的对象,而是对打着区块链旗号的数字资产、虚拟货币、ICO 等变相非法集资行为进行禁止。2019 年初,中央网信办依据其职责制定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是对之前区块链政策的一脉相承,肯定了区块链技术的中立性,区块链信息服务的备案管理将区块链信息服务与其他打着区块链旗号的非法行为进行了区分。从管理规定第 11条的“备案登记”、第 13 条“信息披露”、第 5 条“内控制度”、第 16 条“网络秩序管理义务”等都从肯定的角度对区块链信息服务作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确立了区块链作为信息技术存在的价值,实现了从是否有必要发展区块链到肯定区块链具有存在价值的肯定式发展。管理规定建立了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对网络内容信息安全的负责制,上文中已经分析了信息服务的范围,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需要对区块链上的一切信息内容进行审核并负责,包括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开发上线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评估,也包括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向传统金融机构区块链技术研发的新产品、新应用等。结合之前针对比特币、ICO 以及打着“区块链”、“数字资产”进行非法集资的违法行为的规定,管理规定将区块链信息内容的审核权赋予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可能是想在肯定区块链信息技术的同时否定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的违法行为。管理规定建立以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为信息 41/58 内容的负责主体,将会从根源上遏制借区块链的名义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并且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其开发的区块链上的内容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大大减小了监管机构直接监管的压力。另外,管理规定可能会为今后打着“区块链”、“数字资产”等旗号的非法行为进行清理带来了法律依据,从而全面支持合法的区块链应用进行发展,可谓是肯定中的否定式发展。区块链通过技术结构给社会带来的信任价值是社会所追求的新的机遇,通过分布式的技术结构实现透明化、公开化的信息互换和交流,充分解决因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所带来的信任危机,极大地提高了链上的信任程度。因此,区块链行业的价值在于公开透明化的信息共享机制,机遇在于将为传统产业升级带来巨大利润。2019 年 10 月 24 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加强对区块链安全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密切跟踪发展动态,积极探索发展规律22。在不久的将来,区块链技术将逐步成熟,应用的领域也将越来越广。(二)(二)敢于面对敢于面对区块链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区块链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沙盒监管将给区块链行业戴上“紧箍咒”沙盒监管将给区块链行业戴上“紧箍咒”首先,监管机构将各司其职在职权范围内行使监管权限。首先,监管机构将各司其职在职权范围内行使监管权限。根据国务院对网信办的授权,中央网信办职权为“全国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并负责监督管理执法。”管理规定只规定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的备案与内容的管理制度,是中央网信办在其职权范围内进行的管理立法活动。管理规定明确了网信办对区块链信息服务进行肯定的管理行为,其他监管部门也可依据管理规定对打着区块链旗号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进行区分,从而为其他监管部门进行金融监管提供便利。其次,“沙盒监管”制度将为区块链行业戴上紧箍咒。其次,“沙盒监管”制度将为区块链行业戴上紧箍咒。区块链作为基础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管理规定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进行备案,将新产品、新应 22 中国科技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区块链正在落地生根,网址:http:/用、新功能进行评估,可能包括对技术创新过程中新产品或者功能违法性的事前审查评估,为区块链技术创新建立避免违法的底线要求,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旦建立起区块链创新的“沙盒监管”制度,将会从根源上区分创新产品的合法与违法行为。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将承担“执法者”责任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将承担“执法者”责任 管理规定第 5 条规定了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网络信息内容管理责任;第 16 条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依法依约采取警示、限制功能、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对违法信息内容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管理规定第 10 条的规定,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的,由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改正前应当暂停相关业务;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并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立法倒逼区块链行业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基于其区块链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避免因未履行管理义务而受到行政机关的处罚,使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成为区块链行业的“执法者”,大大减少了行政机关行政监督检查的压力,也能从根源上减少区块链违法行为。区块链创新的难度将进一步提高区块链创新的难度将进一步提高 管理规定中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需要对区块链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提交网信办进行评估,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包括区块链中虚拟币及Token等,也包括在区块链创新过程中出现的 ICO等以规避法律为目的的伪创新。备案评估制度将对区块链创新从根源上进行管理,将会使合法前提下的区块链创新逐步发展壮大,抑制或打击以变换形式规避法律规定的伪创新行为活动。因此,管理规定一旦获得通过将会对区块链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将逐步规范区块链行业创新活动,真正做到真“创新”。虚拟币价值风险问题虚拟币价值风险问题 从虚拟币本身看,虚拟币不是货币,“虽然比特币被称为货币,但由于其 43/58 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23虚拟币的价格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发行方对虚拟币价格的操纵较为严重。24虚拟币价格无国家信用背书,区块链作为技术本质上提供了一种信用背书的方式,并不是有区块链就建立起来了信任机制。虚拟币还没有国家法律保障,其交易价格受大批量交易、交易所、虚拟币发行方价格操控的风险性较大。从交易机制上看,虚拟币的交易没有涨跌停机制的限制,短时间内价格起伏较大,没有交易时间的限制,虚拟币的交易市场出现短时间内较大价格波动。另外,交易所内虚拟币期货的交易也存在交易所强制交割,交易所内部尚无健全的交易交割机制。交易所强制交割的证据留存也存在问题,目前已有专利申请可篡改区块链记录,交易记录可实现技术上的改变。从监管角度,我国大陆地区针对虚拟币监管较为严格,虽然尚未建立全面的监管制度,但已经形成了各部门联合监管的趋势。针对虚拟币发行、交易等行为监管并未形成,尤其是针对虚拟币交易操控等行为。针对监管的缺失,虚拟币价格风险极大,价格风险因素是损害普通投资者利益的直接因素。宏观政策风险问题宏观政策风险问题 虚拟币在我国被定性为特殊虚拟商品,因其非国家法定发行,无国家信用背书,无实体商品生产和交易作保证,其发行由发行方控制,其控制并不客观。虚拟币虽不是货币,但在某种程度上行使的是法定货币的职能,比如支付、货币兑换等。随着虚拟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虚拟币的支付将会冲击法定货币所形成的货币秩序。如果承认虚拟币为货币,将会影响国家货币发行权,影响国家对货币的整体宏观调控政策。虚拟币作为支付手段,其支付效率并没有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速度快,效率高,其价值起伏波动较大,使用其支付将会对接收方的利益造成不稳定的影响,不仅会对法定货币秩序造成影响,还会对实体商品的交易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一言以蔽之,区块链技术的政策风险在于区块链技术能否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炒作给国家政策的出台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区块链技 23 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银发2013289 号)2013 年 12 月 3 日。24 王梦醒 虚拟币的审计方法,中国审计,2018 年 3 月 26 日。44/58 术本身的缺点也为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挑战。45/58 附附 录录 附录一:国内虚拟币政策汇总附录一:国内虚拟币政策汇总 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银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银发20132892013289 号)号)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近期,一种通过特定计算机程序计算出来的所谓“比特币”(Bitcoin)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也有一些机构和个人借机炒作比特币及与比特币相关的产品。为保护社会公众的财产权益,保障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防范洗钱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正确认识比特币的属性 比特币具有没有集中发行方、总量有限、使用不受地域限制和匿名性等四个主要特点。虽然比特币被称为“货币”,但由于其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从性质上看,比特币应当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二、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 现阶段,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以比特币为产品或服务定价,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买卖比特币,不得承保与比特币相关的保险业务或将比特币纳入保险责任范围,不得直接或间接为客户提供其他与比特币相关的服务,包括:为客户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服务;接受比特币或以比特币作为支付结算工具;开展比特币与人民币及外币的兑换服务;开展比特币的储存、托管、抵押等业务;发行与比特币相关的金融产品;将比特币作为信托、基金等投资的 46/58 投资标的等。三、加强对比特币互联网站的管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等服务的互联网站应当在电信管理机构备案。电信管理机构根据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定和处罚意见,依法对违法比特币互联网站予以关闭。四、防范比特币可能产生的洗钱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应当密切关注比特币及其他类似的具有匿名、跨境流通便利等特征的虚拟商品的动向及态势,认真研判洗钱风险,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各分支机构应当将在辖区内依法设立并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等服务的机构纳入反洗钱监管范畴,督促其加强反洗钱监测。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等服务的互联网站应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要求用户使用实名注册,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各金融机构、支付机构以及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等服务的互联网站如发现与比特币及其他虚拟商品相关的可疑交易,应当立即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并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的反洗钱调查活动;对于发现使用比特币进行诈骗、赌博、洗钱等犯罪活动线索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五、加强对社会公众货币知识的教育及投资风险提示 各部门和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正确使用货币概念,注重加强对社会公众货币知识的教育,将正确认识货币、正确看待虚拟商品和虚拟货币、理性投资、合理控制投资风险、维护自身财产安全等观念纳入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的内容,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各金融监管机构可以根据本通知制定相关实施细则。47/58 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内各地方性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本通知执行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2013 年 12 月 3 日 关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资风险的公告 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2017 年 9 月)近期,国内通过发行代币形式包括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的活动大量涌现,投机炒作盛行,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为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法规,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一、准确认识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的本质属性 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48/58 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有关部门将密切监测有关动态,加强与司法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协同,按照现行工作机制,严格执法,坚决治理市场乱象。发现涉嫌犯罪问题,将移送司法机关。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二、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 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有关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拒不停止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以及已完成的代币发行融资项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三、三、加强代币融资交易平台的管理 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任何所谓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对于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金融管理部门将提请电信主管部门依法关闭其网站平台及移动 APP,提请网信部门对移动 APP 在应用商店做下架处置,并提请工商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四、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代币发行融资交易相关的业务 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直接或间接为代币发行融资和“虚拟货币”提供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产品或服务,不得承保与代币和“虚拟货币”相关的保险业务或将代币和“虚拟货币”纳入保险责任范围。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现代币发行融资交易违法违规线索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49/58 五、社会公众应当高度警惕代币发行融资与交易的风险隐患 代币发行融资与交易存在多重风险,包括虚假资产风险、经营失败风险、投资炒作风险等,投资者须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希望广大投资者谨防上当受骗。对各类使用“币”的名称开展的非法金融活动,社会公众应当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及时举报相关违法违规线索。六、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 各类金融行业组织应当做好政策解读,督促会员单位自觉抵制与代币发行融资交易及“虚拟货币”相关的非法金融活动,远离市场乱象,加强投资者教育,共同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关于开展为非法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为非法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 辖区内各法人支付机构相关业务负责部门:辖区内各法人支付机构相关业务负责部门:一、一、根据总行工作要求,现针对虚拟货币交易支付结算服务提出以下监管要根据总行工作要求,现针对虚拟货币交易支付结算服务提出以下监管要求,请求,请予以予以执行各单位即日起立即在本单位及分支机构开展自查整改工作,严禁执行各单位即日起立即在本单位及分支机构开展自查整改工作,严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于虚拟货币交易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于虚拟货币交易。二、二、各单位应加强日常交易监测,对于发现的各单位应加强日常交易监测,对于发现的虚拟货币交易应及时关闭有关虚拟货币交易应及时关闭有关交易主体的支付通道,并妥善处理待结算资金,交易主体的支付通道,并妥善处理待结算资金,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首都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首都稳定。稳定。三、各单位应于三、各单位应于 20182018 年年 1 1 月月 2020 日前将自查情况、已采取措日前将自查情况、已采取措施等上报营业管施等上报营业管理部。此次上报无需纸质版,仅需将理部。此次上报无需纸质版,仅需将 PDFPDF 版红头版红头文件文件(加盖公司公章,以及法人加盖公司公章,以及法人签字或人名章签字或人名章)发至发至 即可即可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支付结算处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支付结算处 20182018 年年 1 1 月月 1717 日日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关于防范境外关于防范境外 ICOICO 与与“虚拟货币虚拟货币”交易风险的提示交易风险的提示 50/58 20172017 年年 9 9 月月 4 4 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代币发行融资交易相关的业即停止;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代币发行融资交易相关的业务;对于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金融管理部门将提请电信主务;对于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金融管理部门将提请电信主管部门依法关闭其网站平台及移动管部门依法关闭其网站平台及移动 APPAPP,提请网信部门对移动,提请网信部门对移动 APPAPP 在应用商店在应用商店做下架处置,并提请工商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做下架处置,并提请工商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目前,有关管理部门对境内目前,有关管理部门对境内 ICOICO 行为及行为及“虚拟货币虚拟货币”交易场所的清理整治交易场所的清理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期间有部分投资者转向境外开展相关工作已基本完成,期间有部分投资者转向境外开展相关活动。根据国家相关管活动。根据国家相关管理政策,境内投资者的网络访问渠道、支付渠道理政策,境内投资者的网络访问渠道、支付渠道等可能会受到影响,投资者将等可能会受到影响,投资者将蒙受损失。同时,需要向投资者指出,由于在国际上也普遍缺乏规范,目前境蒙受损失。同时,需要向投资者指出,由于在国际上也普遍缺乏规范,目前境外的交易平台一样存在系统安全、市场操纵和洗钱等风险隐患。外的交易平台一样存在系统安全、市场操纵和洗钱等风险隐患。近期,随着世界各国政府都注意加强对“虚拟货币”领域的监管,有的境近期,随着世界各国政府都注意加强对“虚拟货币”领域的监管,有的境外交易平台可能会被所在国政府强制取缔,有的境外交易平台因存在明显的合外交易平台可能会被所在国政府强制取缔,有的境外交易平台因存在明显的合规风险已被限制访问。在这种背景情况下,境内投资者转向境外平台参与交易规风险已被限制访问。在这种背景情况下,境内投资者转向境外平台参与交易将面临一定的风险。与此同时,协会监测发现,境内有部分机构或个人还在组将面临一定的风险。与此同时,协会监测发现,境内有部分机构或个人还在组织开展所谓的币币交易和场外交织开展所谓的币币交易和场外交易,并配之以做市商、担保商等服务,这实质易,并配之以做市商、担保商等服务,这实质还是属于“虚拟货币”交还是属于“虚拟货币”交易场所,与现行政策规定明显不符。易场所,与现行政策规定明显不符。在这些相关交易中,有部分国内社交平台为“虚拟货币”集中交易提供各在这些相关交易中,有部分国内社交平台为“虚拟货币”集中交易提供各种便利,一些非银行支付机构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广大投资者种便利,一些非银行支付机构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广大投资者应意识到,上述这些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的行为均面临政策风险。投应意识到,上述这些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的行为均面临政策风险。投资者应主动强化风险意识,保持理性,远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资者应主动强化风险意识,保持理性,远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郑重呼吁广大投资者认清境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郑重呼吁广大投资者认清境外 ICOICO 与与“虚拟货币虚拟货币”交交易平台的风险,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员应恪守行业易平台的风险,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员应恪守行业自律承诺,主动抵制违自律承诺,主动抵制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不参与或组织参与任何涉及法违规金融活动,不参与或组织参与任何涉及 ICOICO 和和“虚拟货币虚拟货币”交交易的活动。易的活动。51/58 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 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提示: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主要有以下特征:一、网络化、跨境化明显。依托互联网、聊天工具进行交易,利用网上支付工具收支资金,风险波及范围广、扩散速度快。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网站,实质面向境内居民开展活动,并远程控制实施违法活动。一些个人在聊天工具群组中声称获得了境外优质区块链项目投资额度,可以代为投资,极可能是诈骗活动。这些不法活动资金多流向境外,监管和追踪难度很大。二、欺骗性、诱惑性、隐蔽性较强。利用热点概念进行炒作,编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论,有的还利用名人大 V“站台”宣传,以空投“糖果”等为诱惑,宣称“币值只涨不跌”“投资周期短、收益高、风险低”,具有较强蛊惑性。实际操作中,不法分子通过幕后操纵所谓虚拟货币价格走势、设置获利和提现门槛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以 ICO、IFO、IEO等花样翻新的名目发行代币,或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以 IMO 方式进行虚拟货币炒作,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三、存在多种违法风险。不法分子通过公开宣传,以“静态收益”(炒币升值获利)和“动态收益”(发展下线获利)为诱饵,吸引公众投入资金,并利诱投资人发展人员加入,不断扩充资金池,具有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违法行为特征。此类活动以“金融创新”为噱头,实质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 52/58 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53/58 附录二:世界各国对虚拟币政策汇总附录二:世界各国对虚拟币政策汇总 序号 国家/地区 法律及政策概述 1 中国 2013 年五部委联合发文25,强调比特币不是货币,不具法偿性,是特定虚拟商品。2017 年 9 月,七部委联合发文26,中国大陆禁止 ICO 交易,禁止虚拟币交易所提供交易,禁止任何金融机构为比特币等虚拟币交易提供支付等业务活动。2018 年 8 月,五部委联合发文,禁止打着“区块链”、“数字资产”旗号的炒作行为。2 德国 德国财政部公布比特币征税指南,声明在征税时,只要比特币充当支付方式的角色,将与法币等同对待。虚拟币(加密货币,如比特币)成为了合法支付方式,只要这类虚拟币涉及的交易是替代性合约以及即时的支付手段就是可以接受的。3 法国 官方不承认虚拟币为货币,并征收收入所得税。4 芬兰 2014 年 1 月,芬兰央行就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发表了声明,其将比特币等虚拟币定义为商品而非电子支付形式。同年 11 月,其税收中央委员会发布裁决,不再将比特币等虚拟币认为是支付工具,而认定其为金融服务,免收增值税。5 波兰 比特币可以作为交易媒介和金融工具,监管机构仍旧不认定它为法定货币。波兰财政部表示:“虚拟币在波兰的使用是完全合法的。”6 瑞士 2014 年 6 月,瑞士联邦会议发布报告,对比特币进行法律性质的认定。其将比特币与其他加密货币等虚拟币认定为货币。因此,瑞士认为虚拟币与国家发行的其他货币适用相同的税收及交易监管规则。25 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银发2013289 号)2013 年 12 月 3 日。26 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 年 9 月 4 日。54/58 7 西班牙 2014 年西班牙政府发布新规,将比特币认定为电子支付系统,未明确将虚拟币定义为商品或货币,而是将其认定为一种支付系统。8 保加利亚 2017 年 12 月,保加利亚银行禁止为加密货币提供服务,政府也相继进行非法打击活动,没收 21.3 万个比特币。9 俄罗斯 俄罗斯对加密货币一直持较为开放的态度。目前俄罗斯正在出台 ICO 监管指引。主要内容为:“ICO 组织方将获得为期 5 年的认证;认证流程是自愿的,由 MinComSvyaz 负责;ICO 必须在俄罗斯联邦注册;注册资金不少于 1 亿卢布(170 万美元);ICO 组织方必须申请许可证以研发、生产和分配加密商品;ICO 募集的资金流动必须通过俄罗斯银行账户进行;数字代币的发行只能通过卢布进行结算。”10 日本 日本承认比特币作为法定支付方式的地位。日本为虚拟币交易、监管、反洗钱等领域制定了详细的行业监管规定。2016 年 3 月,政府监管框架法案正式提交至日本国会;同年 5 月,日本政府对支付服务法和防犯罪收益转移法 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对虚拟币的交易进行了严格控制。日本允许合法设立交易所,但交易所申报材料项目达 400余项。11 韩国 韩国支持正常的虚拟币交易活动,强调虚拟的反洗钱义务,将把交易所纳入监管范围。12 印度 印度央行发布禁令,禁止银行和金融机构从事相关加密货币业务,并且印度可能对个人持有虚拟币作出禁令。13 柬埔寨 禁止金融机构从事加密货币相关活动。积极推出官方合法的加密货币。14 新加坡 政府不但认可比特币交易,同时还出台了相应的税收条款。新加坡税务机构表示,将对在新加坡境内从事比特币买卖交易的公司依法征税,新加坡的虚拟币中介机构将接受类似货币兑换和汇款业务的规则。虚拟币交易所在新加55/58 坡运营需要申请运营许可证。15 泰国 将虚拟币定义为数字资产以及数字代币,并且指定证券交易委员会作为官方的虚拟资产活动的控制方与监管方。向公众推销数字代币必须得到 SEC 的批准。16 越南 所有的加密货币和加密货币的交易都是非法的。正在出台监管法规。17 印尼 央行表示不允许支付公司进行虚拟币交易。该国央行表示:“印度尼西亚银行申明,根据印度尼西亚银行关于实施支付交易处理的第 18/40/PBI/2016 号条例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实施金融技术的第 19/12/PBI/2017 号条例,禁止该国所有的支付系统运营商(本金,结算运营商,发行人,收购者,支付网关运营商,电子钱包运营商)、金融技术运营商、银行和非银行机构使用虚拟币来进行交易。”18 以色列 2017 年以色列税务局就比特币的法律地位及税收发布草案。在草案中,其认定加密货币为一种不同于金融证券或股票的资产。将按照所得税条令对比特币征收资产所得税和资本收益税。2017 年 12 月 25 日,以色列监管部门宣布,根据以色列监管机构的计划,主要业务集中在数字货币的公司将被禁止在特拉维夫市场交易,而将主要业务转向比特币的已上市公司将被摘牌。19 吉尔吉斯斯坦 2014 年吉尔吉斯斯坦央行发布了一份有关比特币法律地位的声明。在声明中否认了比特币等虚拟币的合法支付地位,认为其国内的唯一法定货币是索姆,不得利用虚拟币作为支付手段。20 伊朗 2017 年伊朗国家网络中心草拟的一份数字资产监管提案中,建议伊朗央行将数字货币定义为商品,由证券和交易组织负责。伊朗央行禁止该国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任何与加密货币有关的业务。21 澳大利亚 2014 年颁布法律,对比特币进行双重征税,该法律规定加56/58 密货币应缴纳商品和服务税。2017 年 10 月 19 日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法规,长期存在争议的加密货币“双重征税”终于成为历史。澳大利亚居民购买加密货币时将不再需要缴纳商品和服务税(GST)。随着新法案的通过,从 2018 年7 月 1 日起,将对比特币实施与外币同样的征税规则。近日,澳大利亚参议院正式批准通过了 2017 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修正案,授权该国金融情报机构澳大利亚交易报告分析中心(AUSTRAC)监管比特币交易所。22 美国 美国各州有不同的规定,美国 SEC 认定比特币非证券,但 ICO 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证券发行行为。美国政府将突破管辖范围限制,开展对数字货币行业的管制。23 英国 目前主要监管在反洗钱等问题上,预计 2018 年底出监管政策,并且已经开始征收比特币持有者增值税。任何加密货币衍生品的服务的公司都需要获得 FCA 授权。24 意大利 允许虚拟币在国内交易,强制执行反洗钱政策。25 瑞士 将其视为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货币。支付代币(Payment tokens),即加密货币,作为货物或服务的支付手段,或货币、价值转移的方式。瑞士认为虚拟币需要遵守瑞士反洗钱法(AMLA)、瑞士反洗钱条例(AMLO)、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洗钱条例(AMLO-FINMA)以及瑞士银行行为准则和尽职调查要求等其他法律。26 爱尔兰 爱尔兰央行正式警告:虚拟币会挑战国家主权,不承认比特币是合法货币。27 欧盟“虚拟币是一种价值的数字表现形式,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货币的替代物,但目前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货币。28 玻利维亚“使用任何由非政府授权发行和控制的货币是非法的。”29 厄瓜多尔 宣布比特币为非法。30 委内瑞拉 官方发布石油币,目的是为躲避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31 乌克兰 允许虚拟币交易所进行交易,并于 2018 年 11 月乌克兰议57/58 会委员会通过9083-1 号法案,内容包括对虚拟币等实施减免税政策,期间为十年。32 马耳他 马耳他内阁于 5 月 22 日批准了三项法案:虚拟金融资产法案,马耳他数字创新权力法案和技术安排与服务法案,构建了区块链和虚拟币的监管框架。33 立陶宛 2018 年 6 月 6 日发布 ICO 指导方针,旨在在证券或货币的情形下,进一步细化了应用的规则。强调加密货币的反洗钱义务,并表示即将修改相关法令。34 中国香港地区 香港证监会颁布有关针对虚拟资产投资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销商及交易平台营运者的监管框架的声明,及(致中介人的通函 有关针对虚拟资产投资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销商及交易平台营运者的监管框架的声明和 致中介人的通函 分销虚拟资产基金),主要规定了利用监管沙盒对虚拟资产投资组合公司、基金分销商、平台运营者的监管,对类似于证券、期货性质的虚拟币实行证券牌照监管。将虚拟币的资产管理纳入了监管范畴,应当遵守证券和基金相关规定。58/58 内容说明内容说明 本报告内容全文发表于 LexisNexis 律商实践指引律商实践指引数据库,更多关于区块链的法律汇编、资讯及评论文章分析,请登录律商联讯数据库查看。若您还不是律商实践指引数据库的客户,您可点击此处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申请试用我们的产品,我们的销售代表会尽快与您联系,为您开通产品试用。若您对该报告的内容感兴趣或有任何疑问,可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600-8680,获取更多产品信息,我们会竭诚为您服务。如需对本报告进行转载或商用,请联系 China.ContentLexisN

    浏览量36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2-03 5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北京软协:2022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53页).pdf

    前 言在“第二十五届京港洽谈会暨 2022 京港信息产业合作专题活动”举办之际,为彰显北京力量,推动京港金融科技的相互促进和发展,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推出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日前,香港财政司(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在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中表示,香港政府认同 DLT 和 Web 3.0 有潜力成为金融和商贸未来发展的趋势,认为只要得到妥善监管,这些技术将能够提升效率和透明度,从而减少甚至解决目前在结算和支付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也表示,为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提升金融普惠水平,提高央行货币发行和支付体系的效率,大力支持研发数字人民币。目前,人民银行正在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以及其他货币当局就 CBDC(央行数字货币)开展合作。为配合“第二十五届京港洽谈会暨 2022 京港信息产业合作专题活动”,抓住全球虚拟资产急速发展带来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机遇,北京软协作为活动承办方之一,针对香港政府提出的“NFT、绿色债券代币化、数码港元”三项即将落地的“试验计划”,面向北京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征集 2020 年以来在区块链、支付、数字货币、虚拟资产等方面的金融科技创新案例。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共计收录来自 17 家金融和 IT 企业的 24 个创新案例,展示了北京地区各企业在区块链和支付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区块链应用 目 录CONTENTS中国光大银行:光信通产品华夏银行:综合支付平台项目泰康养老保险:中国保险合伙人平台华夏银行:商户生态平台实现“智慧支付 数智经营”京北方:金融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北京银行:京彩钱包聚合支付平台021103150417联动优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富友支付:富掌柜天猫精灵易诚互动:基于区块链溯源监管应用平台领雁科技:省级农信社统一支付平台建设联易融数科: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解决方案北京农商银行:凤凰智付项目北京银行:预付资金监管系统“京管云”平台06190921102224支付创新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北京银行:数字人民币应用数字空间:数字人民币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开科唯识:数字聚合钱包中金金融认证中心(CFCA):可验证全球法人识别编码(vLEI)25262830华夏银行: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北京银行:移动金融支付安全创新项目安易联融:基于 CCKS 元信任创新技术的民政数字支付体系工银私人银行:“家企”系列数字藏品项目龙盈智达:区块链数字藏品资产管理平台研发与创新应用项目工商银行:故宫云课学习激励数字徽章项目泛融科技:泛融 NFT Cloud快速可靠的 NFT 发行平台建设解决方案31333536413945数字货币身份认证(分布式分类账技术)数字资产(NFT)01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02区块链应用中国光大银行:光信通产品一、项目方案二、产品创新亮点三、技术实现特点四、运营情况五、项目成效一是利用区块链共识算法的数据不可篡改、易追溯的特点,将核心交易环节原始凭证上链和多方存证,实现链上数据的多方可信共享,保证信息可被溯源。同时对贸易环节中的收付款关系及权属流转信息进行登记存证,防范数据伪造、篡改风险。二是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固化链上各方资金清算路径,实现来账自动识别和到期自动清分,从而确保贸易行为中交易双方或者多方如约履行自身义务,有效管控资金履约风险,提升各方履约协作效率。三是利用大数据及知识图谱技术搭建风控模型,对链上企业信息进行多维度交叉验证,增强风控模型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基于产业链真实贸易,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得平等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产品推出以来,已服务供应链核心企业超 100 家。光大银行加快推进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创新与应用,改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研发推出新型产业链金融产品光信通。光信通在信息互联网基础上,依托区块链技术构建价值互联网体系,提供账户体系、身份认证、电子签名、支付结算、融资在内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从而打造出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新型产业数字金融工具和服务方式。该产品面向实体经济和全产业链金融需求,综合运用支付结算和金融科技手段,融入产业场景和生态,探索差异化经营模式。有别于传统主要面向核心企业一级供应商、以融资服务为主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本项目依托区块链等技术将企业应收账款转化为“光信通”,并在产业链上实现签发、拆分、流转、兑付,解决企业经营中应收账款压占资金痛点问题,帮助企业加快资金周转,降负债、降成本。基于光信通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客户资料建档、黑灰名单筛查、贸易背景真实性核验、信用评价、授信审核等流程线上化,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智能化审核流程,大幅提高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光信通帮助核心企业识别产业链图谱,促进产业链形成更加有机、充满活力的协同生态,稳产业链、资金链。光信通是基于核心企业信用的金融产品,可以充分满足产业链小微企业流动性及对外支付需要。一是服务可选,可拆分、可转让、可融资、可持有;二是易融资,在线即可便捷向银行申请融资,资金及时到账,解决融资问题;三是积累信用,交易信息上区块链保存,帮助小微企业积累可信数据。光信通致力于通过应用金融科技,不断提升对公金融服务的标准化、线上化水平。通过数据加密存储以及分布式记账,使用数字证书实现客户身份识别及交易确权,有别于传统平台的数据电文或证书模式,有效提高安全等级。采用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密码学机制,有效确保交易背景真实有效、信息防篡改可追溯,解决产业金融服务中各参与机构的合作互信问题。1.业务模式创新2.审批流程智能1.稳产业链、资金链2.深化普惠金融服务3.提升产业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3.安全机制创新4.互信机制创新03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泰康养老保险:中国保险合伙人平台中国保险合伙人平台基于区块链超级账本不可篡改的天生优势,通过 NFT 保单进行权益赋能和身份认证,加强保险买卖双方对保单生命周期相关权益履行的公开透明程度,建立更高的信任机制,增强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同时围绕“保险合伙人”以及“数字资产”的概念,依靠泰康品牌,结合线上和线下,打造区块链 的线上保险售卖平台,同时在满足监管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区块链 DEFI 进行质押,享受保障的同时得到分红。一、方案介绍通过多链存储的方式,以保障用户隐私和公开信息的安全性为前提,通过区块链 的方式,打造线上保险销售平台,可提供“合伙人模式”、“团单模式”等新的售卖方式,解决保险行业信任问题、多渠道合法售卖问题以及社会资源有效聚焦等问题,打造信得过、买得起、赔得起的保险平台。二、应用场景一是信任问题。买卖双方权益的划分,长久以来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点,保险有没有用,保险公司会不会赔付,所以区块链作为一个公开的超级账本,任何变化有迹可查,解决信任问题。二是成单效率。保险公司长久以来都是在强监管的前提下,需要通过线下反复沟通,寻找客户,建立信任后,才有机会成单,相比来说这种效率相对较低。所以需要一个能够公开透明的线上平台,“合伙人模式”、“团险模式”的驱动下,每个个体都是一个环节,共同参与,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将社会资源也可以合理利用,利用区块链打造全新的销售模式。三、解决方案亮点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该解决方案定位是一个基于 web3 的创新项目,结合 web3 属性,在满足合规合法的前提下,通过线上销售和“合伙”撮合成单的方式,赋能保险业务销售,提高业务增长点及成单率。方案亮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信任。基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的特性,解决长久以来的信任问题,增强投保人的安全感,有效维护参保人和保险公司的利益。二是 NFT。以 NFT 的方式生成保单以及相关权益,持有 NFT 保单可以享受到较传统保单更多的线上赋能(如在线问诊、在线健康管理、在线积分商城等)。三是 DEFI。用户可通过“合伙组队成单”的方式,获得及兑换数字资产,参与保单的成单,获得相关数字资产,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数字资产进行质押等方式,参与项目生态建设及后续分红。四是合伙人模式。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用户可分为多个角色,进行社会资源整合,组队成单,或者组队参与团险等业务场景中,通过智能合约保障利益分配等关键环节的公平、公正。一是构筑良好产融协作信用生态。持续深化区块链应用,保障信息记录的可追溯性和防篡改,以及链上交易的真实性及有效性,解决产业链各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的问题。二是探索产业数字金融新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快速、准确识别对接优质资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04区块链应用1.平台解决了金融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共性问题,具有通用性和前瞻性2.使用安全对等网络技术,提升系统安全性京北方:金融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一、方案介绍二、应用场景三、解决方案亮点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交易信息上链服务、交易信息可信查询服务、合同文件和金融数据存证服务,保障安全可信的金融服务;二是优化业务流程,提升金融系统运行效率,支持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应用实现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票据管理、跨境结算、工资代发等业务;三是提供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加密算法、节点创建、网络管理、运行监控等核心功能,包括区块链建链、管理、监控等,将金融系统相关的合同票据、供应链金融、账单信息、融资信息等上链,提升金融系统核心竞争力;四是基于金融区块链平台,可实现基于区块链的银行供应链金融系统、金融票据系统,实现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资金监管等金融应用;五是金融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是金融、银行业务系统重要数据上链的公共服务平台,是金融数据存证溯源平台;六是基于金融私有链、联盟链,构建银行金融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七是搭建供应链金融金融平台,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扩散,将链条中单个企业不可控风险转变为整个供应链的可控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机构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建立一个多方共享的信息联盟平台,服务于供应链金融的各环节。区块链供应链系统包括应收账款确认与转让、中登网登记、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管理、影像管理、发票核验、报表管理等服务。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数据上链。银行区块链供应链系统,即区块链应收账款平台,区块链服务平台提供区块链基础功能,实现供应链应收账款全流程线上业务办理。金融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金融、银行、支付领域前瞻性的区块链平台,支撑金融创新应用。金融区块链平台提供支付创新、信息上链、金融交易、合同票据和金融数据存证服务,优化业务流程,提升金融系统运行效率。金融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是创新的区块链金融应用平台,支持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实现基于区块链的支付创新、供应链金融、票据管理、工资代发等应用创新,保障安全可信的金融服务。基于金融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加密算法、公私钥体系、共识算法、时间戳等,出具金融区块链证书,提升金融安全。金融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对等安全可信的网络技术,保障金融行业价值有效传递,支持金融、交易、支付记录存证追溯,提升内部与外部间的交易可信水平,提供智能存证,实现基于区块链的交易数据保全。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为金融业的金融交易、信息存证、数据管理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培育壮大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金融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应用是响应国家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的举措。金融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解决金融行业数据及系统安全问题,提升金融交易、支付、数据及系统安全,降本增效。一是解决国内金融、银行业共性的、前瞻性的区块链平台建设及金融创新应用问题,提升金融安全。金融金融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加密算法、公钥和私钥体系、时间戳机制,出具金融区块链证书,提升金融安全。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信任机制的重构,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价值交换。减少中间环节及第三方的参与。通过按规则自动确认交易结果,提高金融交易和结算效率。金融账本不可篡改,防范金融欺诈风险。重要文件数据可存证追溯,提升金融安全。05四、用户评价业务应用系统通过金融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 API接口调用,实现业务数据、文件、流程上链与查询,利用智能合约进行融资合规性检测、融资条件性审核、应收账款流转、按期还款等智能化操作,提升金融业务智能化程度。系统的技术架构满足信创要求,相关技术已获得 1 项发明专利授权,2 项发明专利受理,包括ZL201810709875.7,基于区块链的票据管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202011502910.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货币流通监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以及202111568890.2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金融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贸易金融、清算结算、数字货币、企业贷款、保险、股权交易等领域极具应用机会。区块链在金融、电子存证、征信、电子政务、物流等行业领域呈现蓬勃发展趋势。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二是支撑了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转账等应用。智能合约允许在货币层面加载自动执行的协议,在预付卡领域可实现单用途预付费冻结等应用,包括合约创建、合约校验、合约付款、合约收款等。三是支撑了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工资电子代发系统建设。相关系统建设,包括区块链供应链系统、智能合约应用系统等,还支撑了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工资电子代发系统建设。一是已支撑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区块链供应链系统建设。该系统提供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包括融资管理、应收账款管理、资产流转管理、资金管理、供应链票据、保兑仓等创新业务管理。支撑了另外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预付卡智能合约应用项目,解决了商家在会员充值后跑路的问题,典型的商家类型是教培机构、饭店、理发店等,通过智能合约技术,用户充值的金额不直接给到商家,而是锁定在智能合约里,当用户完成一次消费后,将这笔消费从智能合约划转到商家。金融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方案,被多家银行认可和采纳,支撑了 3 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区块链3.使用智能合约技术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4.技术自主可控,满足信创要求5.市场前景广阔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06区块链应用联动优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一、方案介绍二、创新点图 2 展示了平台总体业务流程。其中,供应商基于在境外电商平台的订单,向保理公司申请融资;保理公司向跨境支付机构申请订单验证和额度锁定;支付机构从电商平台采集订单信息,并将订单状态和额度锁定写入授信平台的区块链账本中;保理公司从授信平台查询授信额度,根据查询结果确定放款额度,同时将放款情况写入授信平台的区块链账本,完成授信额度的更新;电商平台在到期后发起订单结算,由支付机构完成跨境收结汇;支付机构根据授信平台所记录的融资情况,优先支付给保理公司,完成还款;支付机构将剩余的款项支付给供应商,同时更新授信平台中的订单状态。本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以及 UTXO 记账模型,实现对订单和融资情况进行精准记录,并以此为依据实现了对业务和资金的流程再造,重构了资金方信贷业务模式和供应商还款模式,支持订单拆分融资、订单组合融资、按日记息和随借随还等多种灵活的融资模式,同时有效控制资金风险。该平台基于联动优势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系统优链(UChains),通过对接境外的 Wish 和Amazon 等大型电商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公司收结汇系统,利用区块链数据可信特征,为境内供应商和保理公司提供融资全生命周期管理、融资额度管理等服务,并根据供应商交易和资信等信息,对供应商进行全面信用评级,为供应商定制合理的优惠利率,提供灵活的金融服务。平台技术提供方为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服务提供方为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场景合作方包括联动优势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以及 Wish 和 Amazon等境外电商平台。本平台主要基于区块链技术,可靠地记录可信订单和融资状态,从而实现精准的授信额度控制,并作为企业信用数据的重要依据。平台架构如图 1 所示,主要提供如下功能:一是供应商融资状态管理,包括拆分融资申请、放款、还款等;二是供应商订单状态管理,包括未结汇订单的信息采集、跨境结算等,已结汇订单的还款和支付等。三是供应商授信额度管理,根据现有订单状态和融资情况,实时为供应商提供授信服务;四是供应商信用数据管理,根据历史订单状态和融资情况,评估供应商的企业信用状态。图 2 总体业务流程示意图 1 平台架构07对资金方而言,通过跨境支付公司,可以确保订单回款将优先还款给资金方,有效降低贷后风险,从而可以为更多的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扩大其放贷业务范围。对供应商而言,通过跨境支付公司,简化订单回款和融资还款等操作,提高业务效率,可从资金方及时、灵活地获得融资服务,提高资金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三、技术实现特点本案例主要基于区块链技术、UTXO 记账方式和开放 API 服务能力。一是平台基于自主可控的联盟链框架“优链”进行设计开发,通过数字证书进行准入许可,对参与方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确保数据上链前的真实性。二是基于PKI 公开密钥体系、基于区块链的时间证明、基于拜占庭容错共识机制的集体维护,确保了数据上链后不被篡改。三是采用“以链上数据为主,以链外数据为辅”的方式,减少了链上、链下的数据不一致。这种方式确保了保理公司获取的订单数据、授信额度以及供应商的信用评估等数据真实可信、无法篡改,有利于保理公司等资金方加快融资审核流程、提高放款效率。一方面,授信平台严格控制供应商每次融资额度不超过其总体授信额度;另一方面,授信平台及时根据其订单状态、融资情况、还款情况对授信额度进行精确调整。一方面,基于开放标准接口,更容易对接订单和融资的所有相关方,更全面地跟踪订单和融资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打破各家公司间的数据孤岛,有效防范供应商利用相同订单进行多头借贷和超额融资,提高了保理公司的风控能力,降低由于供应商还款能力造成的贷后资金风险;另一方面,在已有的数据基础上,提供授信额度查询、信用数据查询等增值服务,帮助供应商更方便地使用其授信额度进行融资,帮助境外电商平台更容易地选择良好的供应商。1.引入区块链技术将常规保理业务和跨境支付业务有机结合,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可信、可靠2.采用 UTXO 模型,对授信额度进行精确而灵活的控制和调整3.提供开放 API 服务,可对接多家保理公司、多家支付机构、多家供应商和多家电商平台的 IT 系统四、项目过程管理项目过程管理见表 1。五、运营情况本平台建设完成后,主要用于联动优势国际业务所服务的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在线融资服务。中小企业基于 Wish、亚马逊电商平台进行跨境出口业务,基于电商平台所进行的合法授权,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该企业在电商平台的经营稳定性进行分析,调取国内该企业的征信数据及相关法人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征信数据进行评估打分,对在电商平台上的有效应收款项进行数据获取,智能出具信贷分析报告及可融资金额建议。相关金融服务机构根据建议结果给予企业相对应的融资放款。在整个应用场景下可以做到当天申请当天放款,大大的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企业更可以根据实际用款情况做到随借随还,灵活应用资金,降低信贷成本。在一个典型的案例中,Wish 电商平台某卖家一般获得平台回款时间为 1 到 3 个月左右,为能快速周转资金,加快自身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此卖家通过联动优势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进行 wish 平台跨境收款并用应收账款向联动优势申请融资,申请当天即可获得批准相对应额度并到账,联动优势跨境电商供应链表 1 项目过程管理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08区块链应用金融服务平台支持随时借款随时还款,大大加强了此卖家资金的灵活使用计划,助其业务发展急速成长,在短短半年内,从原来十几个跨境电商店铺增加到几十个。六、项目成效自平台上线以来,联动优势共服务了上万家中小企业的跨境收款服务及上百个海外电商平台入驻店铺的数据融资服务;为众多供应商解决了近 3000 多万人民币的资金周转问题;同时带来了超过 22 亿元人民币的出口收汇调回;促进了中小企业出口业务的健康发展。基于区块链的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至今,贷款不良率为零,逾期还款率为零。由此可见,基于区块链的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在可控的的供应链范围内可快速复制应用,为更多的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和关联企业服务,同时也促进国际贸易流通的增长。平台在 2020 年 6 月上线后,当年新增收益281 万元,预计三年内,可实现跨境收结汇总金额 33亿元,融资总金额 6000 万元,项目总收益 2000 万元,新增利润 1700 万元,新增税收 170 万元。平台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通过跨境供应链金融体系及所围绕的跨境进出口电商业务场景使得中小企业的跨境交易数据有更可靠更可信的数据源。二是实现技术创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对科技金融技术的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三是通过保理业务,为中小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促进中小型优质外贸企业健康发展。四是通过对电商企业信用累积及等级评估,促进国内国外电商企业的信用体系完善,从而为金融服务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贷评估基础。五是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促进相关中小企业享受灵活的金融服务产品,融资更便捷。六是通过提供跨境电商服务及技术创新,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如软件开发、跨境营销、跨境贸易法律法规、外汇管理、风险管理、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服务等各方面的人才。七是为国家提供有效的跨境电商监控管理手段和功能。七、经验总结该平台有效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升供应链金融效率,赋能跨境电商贸易。当前跨境电商业务量呈迅猛增长态势,随着跨境商品的需求的不断加大,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助力下,未来跨境供应链的金融市场必将出现诸多机遇。供应链金融是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基于区块链的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让商业系统信贷具有传导性和可追踪性,有利于帮助众多征信数据不完整的企业,尤其是涉及跨境贸易的中小供应商企业,在区块链技术和金融平台的加持下,在供应链中与核心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其资金流动性,提升整个跨境电商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09易诚互动:基于区块链溯源监管应用平台一、方案介绍二、应用场景三、解决方案亮点北京易诚互动网络技术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易诚互动)在基于区块链溯源监管应用平台产品中形成“区块链技术 金融支付场景 溯源监管应用”的方案。区块链技术与应用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是数字资产流通与隐私数据共享技术。技术上采用联盟链技术、智能合约技术、跨链流通技术、隔离计算与数据共享技术、多链应用适配等技术,结合金融合规要求形成“链 应用”的一体化方案,帮助银行、监管机构、市场运营方能够快速将金融需求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应用。在实际客户项目中,落地应用形成了销售溯源监管、多法人数字权益流通平台、可信数据多方共享平台等解决方案。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公司在该领域的研发上将持续加大投入,在应用创新上不断深化和延伸。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支付;当地食药监能够基于真实交易数据进行监管;当地农贸市场方便日常交易和监管数据报送;当地银行可以为市场方和商户提供多样金融服务;引入区块链,保证监管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实时存证,提升平台公信力。基于区块链溯源监管应用平台在“区块链技术 金融支付场景 溯源监管应用”的案例中,主要解决的是各地食药监,对农贸市场的农产品交易进行管理、监控进存、农产品多级分销监管以及农产品销售溯源电子化的问题。平台每日登记各地供应商入库的农产品信息,一级分销商进存的农产品信息,以及逐级分销直到各菜贩的进存数据。实现将每日进销的数据存入由食药监和各农贸市场组建的区块链中。农贸市场和经销商的商品交易为数据来源;食药监为数据监管方,平台运营方为见证人。食药监、平台运营方和农贸市场等组建联盟链;食药监、平台运营方和农贸市场作为节点存放共享账本。基于区块链溯源监管应用平台以商品物权创建区块链权益类资产,解决分销过程中商品物权和货物流通可能存在的时间差问题,让记录和监管更准确。在整个方案中,订单状态时时登记在链,并借助智能合约通过不同的订单状态驱动权益转移和商品流通,在区块链上进行记录。监管部门通过不可逆的区块链信息查证商品的流转情况,并在发现可疑商品时,对区跨链上登记的权益类资产和商品库存进行冻结,防止有害商品继续流通。概括而言,方案亮点体现为:一是权益资产登记、交易(区块链 3.0 创新);二是智能合约触发资产转移和商品流转;三是监管部门直接对链操作,监管独立、高效、有力。方案主要解决当地食药监针对农产品在农贸市场的多级分销监管和销售溯源电子化的问题。主要应用包括:当地农贸市场使用易诚互动结合区块链产品所承建电商平台,进行日常进存、多级分销和交易资金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10区块链应用图 1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图 2 工行感谢信联易融数科: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解决方案一、方案介绍二、解决方案亮点三、客户评价该方案通过将核心企业主体信用登记上链并流转至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完成应收账款全生命周期数字资产的生成、流转、融资、销毁等。通过区块链登记底层资产确权记录,确认了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实现电子债权持有期间自由流转、秒级贴现、到期兑付、自动清分清算,全面盘活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资产,满足产业链供应商融资需求。四是科技赋能金融:运用先进ABCD技术,平台更安全、更智能。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见图 1)是核心企业依据真实贸易背景向供应商开具的体现双方基础合同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电子债权凭证,为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公司提供一种全新的结算方式和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新渠道,具有信用穿透、自由拆分、自主转让、任意金额融资、安全、高效等特性。从而实现核心企业的信用层层传递,解决资金错配的问题。全流程闭环可视,提供区块链公允账本、专款专用,降低操作及欺诈风险,最终实现将碎片化的供应商融资需求轻松整合,帮助资金方获取低风险收益。目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上海银行、光大银行、中原银行、浦发银行、中粮信托、华润深国投等金融机构。其中工行在感谢信(见图 2)中提到:维星电子材料(深圳)有限公司亟需获取融资解决公司用款需求,工行高新园南区支行与联易融第一时间提供在线支持,依托数字供应链平台,客户 2 小时内提交融资申请,工行在 30 分钟内完成放款。一是操作便捷:一键申请、智能审核、快速放款。二是资金路由:不同层级电子凭证按需路由至财司,小贷公司线上多资金方直连,按需适配,利率合理,放款有保障。三是与管理系统对接:在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业务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操作风险,提升放款效率。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11华夏银行:综合支付平台项目一、项目方案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科技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强调:“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了“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的任务目标。为加快推进全行支付收单产品创新,华夏银行深化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坚持“智慧金融、数字华夏”的战略愿景,以提升对客支付服务能力为抓手,打造支付一体化的综合支付平台。随着移动支付、聚合支付等新的支付服务的产生和快速发展,条码支付、指纹支付、刷脸支付、近景支付等新支付方式的不断推出,正在深刻颠覆着现有各支付体系参与主体。从监管重塑中国支付体系的举措,到金融机构为服务客户寻求自身突破,再到互联网企业不断深耕用户服务方式和客户体验,支付服务正朝着更加便捷化、场景化的方向发展。商业银行支付体系受到盈利模式单一、设备及人力投入成本过大、手续费率下降、备付金百分之百上收等影响,已全面进入微利时代,同时随着高度互联网化的竞争对手不断涌入,银行支付市场份额也受到很大的冲击,面对市场形式的变化,华夏银行结合客户需求与监管要求构建综合支付系统,不断丰富支付服务种类,提升全行对客支付服务水平。业务模式方面,通过综合支付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收单服务能力,打造聚合支付收银台,为商户提供统一的线上线下收款服务,包括:条码支付、网关支付、快捷支付、代收、代付、支付宝、微信线上收单、清结算管理等。以灵活的配置机制、全面智能的支付路由,为全行提供便捷接入,打破传统场景层与通道层的耦合关系,支持多场景支付能力,为银行打造具有高效、低成本支付能力的支付平台,提供全面综合的金融服务。支付资源的池化和智能路由及构建的统一的支付能力,聚合了银行的支付优势,在价格、服务、快速接入、业务延伸等方面,形成更有力的竞争优势。支付产品中心以“支付 收单 账户”为基石,突破传统支付领域,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为银行构建更高效、全面、安全、智能化支付平台,实现一站式综合支付。技术架构方面,主要使用 Java 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体系,构建高并发、高可用、可动态扩展的微服务应用系统,提供安全、高效、先进的金融服务功能:一是安全高效。平台将遵循松耦合、高内聚、高可用的设计思路,全面考虑系统安全可用性,如防止雪崩、功能降级、幂等防重、缓存数据库、超时等待、熔断、服务隔离等情况。二是先进架构掌控。采用符合国际技术发展潮流的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建立一个可扩展、开发快捷、性能强大的平台,便于扩展和不断迭代。三是扩展伸缩。平台基于分布式开源架构,多模块构建功能独立且统一服务的能力,如基于RocketMQ 的推送、基于 XXL-JOB 的智能路由等,在开源架构下实现弹性伸缩和线性扩展能力。四是开放 API。对商户接入困难的痛点进行针对性设计,如针对加密算法困难、业务迁移复杂等提供了完整的安全快捷接入机制,支持 API、H5、SDK 并提供加密工具包,采用数字签名 数字信封加密的方式,支持符合国密要求的安全加密算法。二、创新点华夏银行综合支付平台包括以创新支付技术为底座的“综合支付服务中心”和以创新经营模式为载体的“收单商户生态服务中心”,支持智慧商超、智慧餐饮、智慧文旅、智慧市场等数字化场景。数字化智能收单业务平台集成了聚合支付、SDK、H5、API、OCR、APP、云 SaaS、人脸识别等创新技术进行应用实践,通过数字化共享能力中心及数据处理中心将行内金融能力与行外商户生态场景融合实现“智慧支付”,助力传统收单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转型。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结算客户经营数据和交易数据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12支付创新采集、建模、分析,驱动市场营销、产品优化、用户运营、管理监控,通过丰富的可视化图表模板满足结算客户经营数据分析的需求。创新设计“服务商跨行清算”业务模式,解决目前平台客户合作中的上下游商户入网、平台分润、跨行商户资金结算等系列困难,以合规、有效地服务平台客户的上下游商户,拓宽沿圈沿链合作范围。整合华夏银行支付通道资源,打破银行以传统卡基支付、线下收单的商户服务体系,以及场景、通道紧密耦合的两层式结构,以支付为基础构建支付产品工厂,重构银行支付前、中、后台三层结构,全面支持卡基、无卡、线上、线下全网全方位收单,夯实支付、收单、清算、结算基础能力,支持 B2B、B2C、C2B、C2C 多类支付模式,提升银行支付品牌。以 B 端行业化支付场景切入为主,有效应对外部商户、场景平台等对于一站式金融服务的需求,基于支付的金融赋能场景的创新性网络金融理念,在形成银行聚合支付品牌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和充分发挥银行综合金融资源优势,打通银行传统结算账户、二三类电子账户、投资理财类产品账户、网贷融资类信用账户、银行营销以及支持场景平台、商户营销多主体的权益账户、虚拟子账户和电子钱包等多种账户资源,形成营销 支付组合、投资 支付组合、信用 支付组合、钱包 支付等多种组合关系,满足场景端对于综合金融需求的同时,以支付带动银行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协同发展。1.一体化支付按照商户配置的计费模式、分润规则、分账规则进行清分,清分完成后生成相应的结算单、收费单、分润单、分账单,系统将支持自动和手动结算方式,支持灵活的清算规则,如 D0、D1、T 1、T N、按周、按月等灵活的清算周期,支持根据支付通道进行清算和多个支付通道合并清算,在支付通道渠道方资金清算出现延迟时,支持在人工确认后触发快速清算模式,清算中心支持多级结算入账模式。结算方式包括收支两线清算、双边轧差清算,日终跑批完成后自动进行日间交易汇总,主要按商户签约产品维度汇总当日发生的交易总金额与交易总比数,进而通过产品签约费率配置实现商户手续费的计算,通过手续费的规则设定、手续费预定周期设定实现商户手续费的最终统计,并将最终汇总统计结果纳入最终结算单下发给商户。2.服务式清算数字人民币是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全面数字化升级,是写入“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国家战略。目前华夏银行数字人民币已经完成钱柜入库、兑回、兑出、汇款兑出等功能,并将数字人民币融入综合支付场景生态中,为B端商户提供房、车、学、医、游、购等完善的场景支付选择,同时帮助华夏付支付工具进一步开展 C 端一站式金融服务,将传统支付、互联网支付、数字化支付有机结合,提供业务逻辑统一、清算逻辑统一的支付标准化输出,进一步对标准 API、统一 SDK 网关、H5 网关等技术封装,实现支付平台的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体系”中电子凭证、合约互信、安全可控等属性,打造数字聚合钱包实现组合支付场景全覆盖,全家桶支付产品包揽卡基/无卡、线上/线下及数字人民币支付全面一体化整合应对客户各种支付类场景诉求,全面满足商户、平台、用户客群的消费便捷支付需求,场景覆盖广、支持个性化定制,技术先进、可扩展性强,方便快捷、接入灵活,深入受理侧业务在 B 端、C 端开展模式,快速通过数字人民币接入运营机构获得收单能力整合行内受理侧业务渠道帮助客户引商、引客、引资场景落地。3.数字人民币实践支 付 基 于 TCC(Transaction Commit Cancel)架构设计了分布式事务管理器。能够在包括数据库、Redis、外部系统等多种部件的分布式环境中,实现数据的最终一致性。而且能够保持系统的整体性能在一个较高的状态。支持交易参数化配置,按渠道、交易类型、业务类型等进行交易的限流、引流、超时控制的设计。支持交易处理的优先级设计,允许对交易设置不同的处理优先级,系统针对不同优先级的交易分配相应的资源,以确保高优先级的交易能够快速处理。实现交易业务处理流程配置化管理,通过服务的组装4.分布式处理13存储支付内外部交易数据、埋点行为数据,将数据进行清洗、结合内外部数据与标签进行模型算法加工,形成客户、商户标签数据资产,支持数据统计、报表查询、营销分析、内部经营分析等功能,同时基于数据,对外输出标签数据服务与商户经营分析服务。统计内容包括商户数据、分店数据、终端设备数据、终端型号、实时交易数据等。支持对商户按行业、类别、结算方式等进行查询统计。商户统计支持按银行卡、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各支付渠道进行统计,同时支持按交易时间区间、笔数区间、金额区间等维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5.大数据分析三、技术实现特点一是基于分布式微服务应用系统架构,部署两地三中心多活模式。按照收单业务处理特点,划分为网关模块、收单模块、支付模块、批量模块等,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设计,更好的支持横向和纵向性能扩展;部署中金、东坝、苏州数据中心,构建“两地三中心”多活模式,提升系统的健壮性。相比传统构建模式,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二是采用分库分表读写策略,与 Redis 高速缓存相结合。对交易流水表等读写频繁拆分为 16 个分库,同时构建历史数据库进行归集。将常用参数字段等信息记录到 Redis 中,降低对数据库读写次数。三是支持OpenAPI、H5、SDK等多种技术方式接入,提供开发工具包,采用数字签名和数字信封加密的方式,完成双向身份认证。符合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对外服务标准。四是通过幂等防重、定时轮询、数据库更新结果验证等技术,实现系统内部、系统间的交易结果一致性,避免账务不一致的风险。五是在应用内部实现多中心的应用级流量切换,可通过一键式处置工具、应用工具箱等多种方式快速执行操作。四、项目过程管理五、运营情况本项目建设了企业级综合支付平台,于 2020 年 1月上线试运行。在全新搭建全行级支付基础设施平台的同时,整合行内部分老系统功能,聚合全类型支付服务方式,推出平台客户支付服务解决方案,从业务服务能力和系统架构先进性等方面全面提升。平台自上线以来稳步发展,收单支付服务融入各类民生类场景,如停车缴费、商超收费、港口进出港缴费、医疗缴费等,平台逐步成长成为收单行业稳定的基础设施。六是采用基于文件的批量对账技术,相比数据库方式,大大提升对账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与数据库 IO 读写资源,降低对联机业务的影响,具备百万级交易量分钟级处理性能。目前,综合支付平台对接商户总量已达 42 万户,商户类型涵盖商超、餐饮、停车、医疗、政务以及基金公司等各行业。2022 年上半年成功受理收单业务8611 万笔,交易总金额 248.62 亿元;成功受理智能路由支付业务 3826 万笔,交易总金额 6076 万亿元。六、项目成效2021 年综合支付平台成功受理 5269 万笔收单业务、交易金额 173 亿元,实现非息收入 1.39 亿元。2021 年拓展场景化商户 2.3 万户,带来储蓄存款余额34.26 亿元,新增对公存款 43.85 亿元。(1)烟草专卖。与北京市烟草局合作烟草专卖收单项目,将我行 API 收单支付接口输出给烟草局,为全市上万家具备烟草专卖资质的便利店提供场景化收单服务,在解决烟草专卖店收款的同时,为烟草局提供时时的烟草销售信息,烟草局时时掌握全市销售点的烟草销售及库存情况。北京分行正在对北京市 3 万余家烟草专卖便利店逐步提供场景化收单服务,这些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及业务流程的调整,提供不同的交易处理服务。系统对日志模块进行了统一处理,确保在高并发下,一笔交易日志的完整性,实现日志归集、实时建立日志索引,便于日志查询。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14支付创新便利店将以个人结算账户的形式逐户在我行入网,北京分行将通过该类项目获得一批优质的个人客户,拉动储蓄存款增长。(2)教育培训。郑州分行与陈中教育集团合作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缴费场景化项目,为教育集团 133个校区安装智能 POS 终端的同时,为学校直接输出收单 API 支付接口与教育集团内部管理系统对接,解决多校区财务对账、集团信息统一管理的问题。预计该集团年交易量达 8 亿元,企业代发工资可达 2000 户。(3)港口物流。厦门分行与厦门港务物流以及港务物流保税两家公司开展物流行业场景化收单合作。分行为厦门港务布放智能 POS 终端收取物流费用的同时,为厦门港务直接输出 API 收单支付接口,对接厦门港务管理系统,实现货车司机不下车即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上缴纳物流费,节省集装箱卡车排队时间,提供港口物流效率。(4)停车场。西安分行与湖北大厦合作开展停车场无感支付场景化收单合作,为湖北大厦停车场输出API 支付接口对接智能停车缴费系统,实现停车场出口缴费后自动抬杆。该大厦停车场有 600 多个停车位,依托大厦管理方停车系统开展 B2C 个人客户营销。(5)餐饮行业。总行牵头与“收钱吧”行业头部SaaS 服务商联合为餐厅提供餐桌扫码线上点餐、餐厅后台管理系统收银一体化无缝对接,我行将收单 API接口输出给“收钱吧”,通过“收钱吧”餐饮产品为商户提供数字化经营服务。截止 2022 年 2 月底,“收钱吧”为我行推荐餐饮商户近 7000 户,当年交易金额 5 亿元,带动储蓄存款 2 亿元,非息中收 200 万元。(6)农产品销售平台。温州分行与于温州辰颐物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我行收单 API 接口对接商户微信公众号场景化项目,该农业公司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销售初级食用农产品、水果、水产品、生鲜家禽等商品,上游为农产品种植基地和果业经营合作社、果农,下游为各地农产品经销商,年销售额为 20亿元。我行为商户直接输出 API 收单支付接口,通过我行微信收单渠道提供微信公众号收单场景,为商户设计了下游经销商关注商户的微信公众号,选择农产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品下单,支付结算,商户财务人员时时查询商品信息流和资金流,并系统自动对账,解决了商户线上销售和时时对账的需求。该场景化收单商户预计带动对公存款活期年日均 1 亿元以上,带动个人储蓄活期年日均 5000 万元以上,预计直接产生收单手续费中收 20万元/年。综合支付平台定位华夏银行支付中台,全面构建华夏银行场景金融体系,以支付带动华夏银行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协同发展。华夏银行将在综合支付平台的建设中,继续对支付进行创新,全面提升聚合、组合支付能力,进一步深度聚合数字人民币、信用卡、借记卡、信用、产品、权益等支付方式,进一步实现“余额权益”“余额理财”“余额信用”等组合支付,为 C 端(个人)、B 端(企业)、G 端(政府)提供低门槛、无门槛的增值支付服务,实现可支付、可收单、可输出、可引流,不断提升电子支付业务的市场竞争力。15华夏银行:商户生态平台实现“智慧支付 数智经营”一、项目方案二、创新点随着近年来数字科技的蓬勃发展,华夏银行以“智慧金融、数字华夏”的战略愿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第一要务,推出华夏银行商户生态平台,该平台采用了云原生架构,运用SaaS云部署、聚合支付、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技术,通过联动全渠道金融服务和数字化经营产品全面助力商户的经营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将消费数字生态和产业金融生态有机结合,打造全方位商户数智经营生态圈,在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同时,实现华夏银行业务发展与结算客户价值提升的共赢模式。商户生态平台服务为纵向三层渐进形态,能够精准匹配商户需求。通过“收单商户生态服务中心”和“综合支付服务中心”两个中心的科技支撑,聚合线上、线下全渠道全场景支付解决方案,包含了银行卡、微信、支付宝、银联、数字货币等多种主流支付方式,为前端提供了多层次的数字化产品。面对不同行业、不同需求的商户提供不同层次的定制化产品服务,为商户提供一站式的“智慧支付 数智经营”解决方案。首先是针对小微商户,提供简便的智能 POS、聚合码、数字人民币受理、云音箱等设备,完成收款并及时通知播报;其次是为有行业属性商户提供数智经营解决方案,比如餐饮行业的菜品管理、教培行业的教辅管理、物业行业的智能水电费自动缴费管理等,满足商户经营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场景化需求;再次是依托数字化服务伙伴合作,共同为商户提供数智经营服务,同时联动 G 端、B 端、C 端场景,融合信息链、交易链,构建“APP 支付 场景”全渠道、场景化消费生态。现突破。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客户赋能智慧经营,对业态轨迹、客户行为、区域热度等大数据分析,提供空间规划、品牌热度、引流主力因素等监测分析。通过 AI 建模深度挖掘业态流量数量及质量,对新客获客、老客复购、流量属性等进行多维度分析。华夏银行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数智经营”,成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型银行。一是将商户使用的基础版产品通过云 SaaS 部署的方式实施,结合运用聚合支付、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OCR 等金融科技技术,并集合更强大的营销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二是聚合了线上、线下全渠道、全场景支付解决方案,更是包含了银行卡、银联、微信支付、支付宝、数字货币、刷脸支付等多种主流支付方式;三是通过输出 API 集成服务商的运营服务能力,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商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一点接入,打通全渠道”,帮助商户降低成本;四是通过各类渠道为消费者提供积分、优惠券、在线点餐等功能,让商户的店铺经营更加智慧,让商户与消费者直接的沟通与交付更加顺畅。如在景区热力分析方面(见图 1),用混合的检测追踪技术计算捕捉特定顾客,使用识别算法进行跨摄像头追踪,通过空间定位算法计算顾客的位置坐标,建立景区热力生态图,并分析景区内的业态热度、品牌热度、区域热度;再通过可视化分析平台,直观展示数据看板,用于检测区域活动效果、提升空间规划、进行针对性营销等。华夏银行通过商户生态平台实现了创新业务经营模式和创新支付模式,通过云 SaaS 及开放互联模式在餐饮、文旅、商贸、教育、批发、商超等多个行业实图 1 某旅游景区商户热区示意图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16支付创新三、技术实现特点四、项目过程管理五、运营情况华夏银行商户生态平台(如图 2 所示)包括以创新支付技术为底座的“综合支付服务中心”和以创新经营模式为载体的“商户生态服务中心”,前端支持智慧商超、智慧餐饮、智慧文旅、智慧市场等数字化场景。数字化智能收单业务平台集成了聚合支付(银联、微信支付、支付宝、数字货币等)、SDK、H5、API、OCR、APP、云 SaaS、人脸识别等创新技术,通过数字化共享能力中心及数据处理中心将行内金融能力与行外商户生态场景融合实现“智慧支付”,助力传统收单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转型。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结算客户经营数据和交易数据采集、建模、分析,驱动市场营销、产品优化、用户运营、管理监控,通过丰富的可视化图表模板满足结算客户经营数据分析的需求。华夏银行商户生态系统于 2020 年启动,分两批次实施,至2021年10月投产,项目各阶段实施周期如下。需求阶段:2020 年 2 月2021 年 2 月设计阶段:2021 年 1 月2021 年 6 月开发阶段:2021 年 2 月2021 年 7 月测试阶段:2021 年 4 月2021 年 10 月华夏银行应用数字化创新技术搭建商户生态平台,深入探索“智慧支付 数智经营”的创新服务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小微商户的数字化转型,准确把握商户数字化经营痛点,商户经营数据分析示意见图3。一是全国疫情持续波动,商户面临严峻的经营困境,更急迫地需要数字化转型,华夏银行依托“智慧支付”为商户提供了非接触式消费模式,有效解决商户痛点;二是小微商户急需解决支付渠道多、对账难的问题,华夏银行依托“智慧支付”为商户提供多种主流支付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端 APP 等电子渠道查询交易流水、入账文件,满足商户“查一查、对一对”的财务管理需求;三是商户的日常经营依赖店长管理能力和店员素质,为了拉升经营管理标准,华夏银行依托平台作为商户经营的“操盘手”,为商户提供运营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等在多个行业的定制化解决方案,解决经营管理痛点;四是商户缺乏经营数据分析能力,华夏银行依托平台实现消费小票、外卖订单、支付渠道、商品信息等多维度数据采集和分析,助力商户运营;五是商户获客渠道单一,线上营销被各大平台绑架,平台分润费用较高,商户希望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华夏银行依托平台为商户提供私有化管理模式,通过商户的公众号或小程序等多种渠道触达消费者进行精准营销。图 2 商户生态平台图 3 商户经营数据分析示意2021 年国庆期间,某特色旅游街区完成改造正式开放,华夏银行主动为该旅游街区的商户提供“智慧17支付 数智经营”服务,解决旅游街区数字化经营痛点,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消费体验,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国庆期间,华夏银行商户生态系统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近 200%,商户转化率提高 80%。商户生态平台集成了数字人民币受理功能,可为商户提供标准的智能 POS 数字人民币受理功能,也可直接通过 API 接口方式将数字人民币功能嵌入到商户的日常经营管理系统中,华夏银行数字人民币收款服务已在北京、杭州、重庆、苏州、成都、西安、深圳、厦门等地区成功开展试运行。六、项目成效七、经验总结随着近年来数字科技的蓬勃发展,华夏银行以“智慧金 2021 年,华夏银行通过数字化智能收单业务平台为结算客户提供“智慧支付 数智经营”服务,主要支持实体经营商户,金融服务数据大幅提升,签约创新支付产品的商户转化率达 70%以上,平均提高入网效率 35%,商户入网及使用转化率也达到 74%,通过数字化经营管理产品为商户平均降低了 25%的经营成本(如图 4 所示)。的关键连接,以数据驱动、开放生态、敏捷创新和中台能力为支撑,全方位打造新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强化创新技术应用,推动架构向开放化、平台化和云化方向发展,探索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渠道和创新支付场景,为商户提供高匹配度支付服务,通过数字化能力拉升商户营收,将数字化、场景化真正融入商户经营发展。华夏银行根据多年服务实体经济开展线上和线下收单支付的经验,提出了明确的小微结算客户服务目标,搭建了两个中心驱动的场景化商户生态业务架构,推出了三个层次的数字化支付产品体系,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持续丰富场景生态助力小微商户数字化转型。华夏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强化创新支付场景建设,将支付结算业务打造成为与外部场景生态图 4 商户数字化经营转化率提升及经营成本降低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北京银行:京彩钱包聚合支付平台一、项目方案以打造北京银行移动支付品牌为核心目标,坚持“移动优先”,加快支付业务向“支付 ”的转型步伐,北京银行搭建“京彩钱包”统一移动支付平台,为持卡人提供绑定本行及他行借记卡和贷记卡的支付服务。“京彩钱包”不仅可灵活应用在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赋能电子银行实现跨行支付,还能够连接用户和商户,打造“京彩钱包 场景”和“京彩钱包 行业”的运营模式,从横向、纵向实现支付与场景和行业应用的结合,扩展移动支付服务能力。“京彩钱包”同时融合了北京银行 II 类账户体系,为客户提供钱包余额充值、提现、支付等服务。未来将继续在理财、基金等领域打造支付场景,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支付需求。为打造开放银行生态体系,实现客户规模以及交易规模的飞速增长,“京彩钱包”赋能手机银行实现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18支付创新手机银行的进一步开放,通过向他行卡持卡人提供注册、绑卡、支付等银行服务,降低客户注册、使用门槛,实现与流量场景的对接,打造了更加多元化的客户引流方式。二、项目方案“京彩钱包”主要为银行自建场景和外部商户提供线上支付解决方案。目前,手机银行已经成为银行触达客户的主要渠道,因此,各行都在倾注大量人员、资金、时间资源发展手机银行,力求功能更丰富,体验更便捷,使用更安全。但是,传统手机银行依托网点的获客方式成本较高,新客户增长遇到瓶颈。因此,需要寻找非常规模式下新的的批量获客方式。借助互联网高流量平台,通过场景建设将公域流量向私域流量转移,借助营销工具实现客户转化,是互联网时代获客的新方式。北京银行正在发力手机银行非金融场景的建设,通过引入衣、食、住、行等高频生活场景,借助“京彩钱包”完成线上支付,提升客户活跃度。但是,在场景引流的过程中,如果限制客户必须开立北京银行的账户,引流效果会大打折扣。从客户体系上分析,应将客户分为互联网客户(外环客户)、域内他行客户(中环客户)、本行持卡客户(内环客户)。借助“京彩钱包”能够绑定他行账户的特点,做大中环客户,最大限度的将互联网公域流量向私域流量转移,降低客户使用门槛,提升潜在客群规模。在由中环客户向内环客户转化的关节环节,“京彩钱包”融合了 II 类账户,建立了“余额账户”体系,能够通过客户开立余额账户的方式实现转化。三、创新点四、项目过程管理“京彩钱包”融合了北京银行 II 类账户体系,为客户提供钱包余额充值、提现、支付等服务。未来将继续在理财、基金等领域打造支付场景,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支付需求。“京彩钱包”专注客户支付体验,客户完成绑卡后,每次支付时,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客户身份,并准确展示客户已经绑定的银行卡,如果客户绑定了多张银行卡,系统能够默认显示客户上次支付时使用的银行卡,避免客户重新选择。“京彩钱包”在支付过程中,增加了生物识别技术,对于小额支付,能够通过刷脸/指纹等方式完成支付,无需输入支付密码,在保障客户支付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了客户的支付体验。2021 年初,北京银行启动“京彩钱包”聚合支付平台建设项目;3 月完成京彩钱包与 II 类户的整合;4月完成支付流程优化;6 月新增刷脸/指纹支付验证方式;9 月完成支付体验全面升级。五、运营情况“京彩钱包”目前对接了教育、美食、外卖、机票、酒店、景点等领域数十家商户,累计注册绑卡用户超 10 万户,交易笔数 200 余万笔,交易金额 1.7 亿元,客户反馈良好,提升了客户活跃度。随着“京彩钱包”对接场景的不断丰富,针对生活主题场景,北京银行开展了“生活缤纷惠”主题优惠活动。活动期间,客户在外卖、机票、酒店、景点等场景使用“京彩钱包”完成支付,可享受不同程度的费用减免,同时对首次注册用户赠送全场通用红包奖励。活动期间注册客户数、交易量、活跃度均大幅提升。随着“京彩钱包”对接场景的不断丰富,针对生活主题场景,北京银行开展了“生活缤纷惠”主题优惠活动。活动期间,客户在外卖、机票、酒店、景点等场景使用“京彩钱包”完成支付,可享受不同程度的费用减免,同时对首次注册用户赠送全场通用红包奖励。活动期间注册客户数、交易量、活跃度均大幅提升。六、项目成效在新冠疫情期间,为响应政府号召,减少面对面接触,北京银行在教育场景抓住机遇,联合学校推出线上缴纳学费服务,学生家长通过下载北京银行 App注册“京彩钱包”即可完成缴费。同时制作了缴费宣传材料以及教学视频方便学校和家长使用。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广泛认可,体现了北京银行作为首都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19一、方案介绍二、应用场景痛点天猫精灵是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 AI 智能终端,让用户以自然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购物、信息查询、生活服务等功能操作,是消费者的家庭助手。天猫精灵 App 是天猫精灵音箱及 IoT 生态的移动端用户交互入口,与音箱端形成“双端一体”的完整体验。天猫精灵 App 融合了音箱控制、IoT 设备控制、场景联动、家庭共享、内容点播、妙物商城等能力,是以智能硬件为触点的智能家庭随身助手。富友支付引进天猫精灵人工智能语音音箱,在软硬件上进行了二次开发,将其从个人消费者产品升级成适配商户的产品。富掌柜天猫精灵在国内首次实现数字化收银和人工智能产品的结合。经营主在收银之余还可以通过天猫精灵进行娱乐活动,天猫精灵还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安装后无需复杂操作,通过语音就可以实现所有功能,老年经营者也可以通过语音进行音量控制。音质方面,富掌柜天猫精灵方糖 2 升级 2 英寸 5瓦全频扬声器单元,搭配 380CC 大音腔设计,功率增加了 60%。同时,经过金耳朵专业团队信息调校,富掌柜天猫精灵方糖 2 更适合国人听感,声音更加细腻(1)收款语音播报。消费者在商户支付每一笔订单,均可实时通过语音播报给商家,如天猫精灵会报送“富掌柜收款XX元”,帮助商家轻松完成每一笔订单的收款,做到不漏单。(2)语音查账功能。店主可向天猫精灵通过语音发出问题“今天收款多少钱?今天到账多少钱?”天猫精灵通过云端,实时汇总当天收款金额、收款笔数以及前一天营业的到账金额信息,通过语音播报给经营者,如“今天收款 XX 笔,总金额 XXX 元”,商户无需登录后台,就可以实时了解经营情况。(3)加密功能。为了避免非经营人员获取语音口令查询商家经营信息,经营主亦可在天猫精灵上设置语音密码,如“我是老板”,在语音密码通过并确认经营者身份后,天猫精灵才会播报汇总的收款信息。富掌柜天猫精灵如图 1 所示,具有以下特色功能:图 1 富掌柜天猫精灵图 2 交易查询业务流程1.富掌柜天猫精灵特色功能1.国内首次数字化收银 人工智能产品的结合2.音质效果2.交易查询业务流程(见图 2)富友支付:富掌柜天猫精灵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20支付创新三、解决方案亮点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富掌柜天猫精灵上线半年已售出 20000 台,每月售出 3000 台。目前已经覆盖 20000 家以上商户。商户对这款人机互动的人工智能产品欢迎度和接受度均较高。服务众多小微商户,合作商户对产品使用的体验反馈均较好。传统码牌产品的商户流失率非常高,月流失率在 15%,富友支付在 21 年发起一场大规模的调研,面对 1000 多个商户进行了 1 对 1 的回访,通过回访发现有 30%的原因是低费竞争,商户对三瓜俩枣的手续费补贴其实不是很在意,低费率导致完全没有收款的原因是传统的码牌和音箱就会被丢了或收起,没有物料的露出就没有收款交易。富掌柜天猫精灵智能音箱的核心卖点是娱乐 收款,功能点有 3 个生活娱乐、收款播报、语音查账。可以做到即使不主要用我们的支付也会把设备放在款台继续听音乐,设备留在款台时,他就会继续有流量,还会吸引用户支付,同时一旦竞争对手低价结束了,这个设备又被重新使用。这个产品推出近半年了,使用这个产品的商户平均生命周期从码牌音箱平均 8 10 个月预计可以提升到了 15 个月以上,基本做到了店在码在。自然。对比市面上所有收银产品的语音播报,富掌柜天猫精灵等语音播报音质最佳,清晰度、音量均适合人耳倾听。商户经营者亦可以通过语音调整音量大小,在工作繁忙时,不必离开原位,可通过按键调整天猫精灵的音量。富掌柜天猫精灵方糖 2 经过严苛智能终端-新硬件产品测试流程、智能终端-FOTA 版本发布流程、IoT 认证流程等测试,符合声学标准、网络标准、loT 标准、系统标准,获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德国 iF 设计奖、德国红点奖、美国IDEA 设计奖等 50 余个全球顶尖大奖。富掌柜天猫精灵方糖 2(见图 3)外观方正,优雅连续曲面,机身温润对称,符合对称美学的设计理念。相比一代,富掌柜天猫精灵方糖 2 机身顶部新增加了一个全新按键精灵键,其他三个按键则分别是音量加减键以及静音键,且每一个按键都增加了略微凸起的纹理。目前,富掌柜天猫精灵方糖 2 拥有番果红和冰糕白两种配色。不同于市面上普通云音箱,店主通过人机语音交互,可以实时查询每天的收款汇总金额和前一天的资金到账情况。如店主只要呼唤一声:“天猫精灵,今天收款多少钱?”“天猫精灵,今天有多少笔交易?”“天猫精灵,今天入账多少钱”,富掌柜天猫精灵方糖 2 就会告知交易总额、交易笔数和入账信息。高颜、会算、有梗、聪明到像人类的富掌柜天猫精灵方糖 2,堪称 AI 界红出圈的爱豆。未来,富掌柜天猫精灵将叠加更多财务、营销、运营的语音功能模块,在帮助商户经营的同时,增加店主营业的乐趣。图 3 富掌柜天猫精灵方糖 221领雁科技:省级农信社统一支付平台建设一、平台简介二、应用场景统一支付平台利用先进的分布式技术架构,解决了原收银台系统业务处理能力的不足、扩展性差等较迫切的问题,实现了“五个统一”:统一商户管理、统一收银管理、统一清结算、统一通道管理、统一营销管理,成为了全省农合机构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利器。该省级农信通过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经营策略,搭建了产品与服务高度融合的支付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交互性、便捷性的使用体验,增加客户的黏合度,实现客户价值管理最大化。统一支付平台解决方案适用于银行快速搭建支付平台,针对特定群体开展便捷、高效、合规的统一支付管理。为满足建设需求,项目一期共上线了商户 App、个人中心、运营平台等三大应用模块,较好的替代了平台原有的收银台系统,并在运行稳定性、系统易用性、功能完整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打造农信支付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一是商户 App(如图 1 所示)为商户提供完整的收银工具、交易统计功能和及时的资金清算;三是运营平台(如图 3 所示)为农合机构提供商户管理、资金结算、对账和差错处理功能。二是个人中心(如图 2 所示)为消费者提供绑卡、消费记录查询等功能;图 1 商户 App图 3 运营平台图 2 个人中心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22支付创新三、解决方案亮点新系统投产后采用了“先新后旧”的上线策略,即先保证新商户稳定运行后,再进行旧商户的迁移,确保新旧收银台的安全、稳定过渡。目前已完成 50 万存量商户的全量迁移。收银台(如图 4 所示)完成全面升级改版后,增加了智能 POS 扫码支付、店铺管理、商户自主入驻等多项功能。通过对移动支付模式的创新和对传统金融的颠覆,解决银行支付痛点,为银行商户提供了快捷、安全、可靠的支付服务模式。不仅极大地优化了商户与移动支付渠道对接过程,还将日常交易管理、查账对账、数据分析功能集成到统一的管理平台。大大提高商户运营效率,终结了收银台上杂乱无章的二维码格局。图 4 收银台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北京农商银行:凤凰智付项目一、项目背景二、创新点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迅速占领移动支付市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相比,商业银行的线上网络支付处于明显劣势,几近沦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后台和资金通道,银行统领转账结算业务的局面被打破。截止 2021 年 6 月,北京农商银行借记卡发卡量1655 万张,其中养老助残卡发卡量 491 万张。随着线上支付需求剧增以及养老综合服务的线上化趋势,建立对外支付输出的通用标准可有效拓展银行卡使用场景,提高客户粘性。基于以上原因,北京农商银行将支付能力统一包装,输出给三方平台,启动了凤凰智付线上支付产品的项目建设。建立线上支付外部输出的标准接口,使得后续相关第三方接入时,可由第三方进行直接开发调用,银行仅需配合进行测试联调、上线即可。1.建立了支付能力外部输出的标准接口23三、技术实现特点四、项目过程管理为方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养老助残卡,解决养老账户资金去哪花、怎么花的问题。商户获得民政及相关单位授权后,北京农商银行可向商户提供养老助残卡组合支付(养老积分账户、护理补贴账户、养老券账户、金融账户)方式。用户通过线上渠道即可完成“凤凰智付”的签约,流程简单、便捷、安全。后续支付仅凭手机号、短信验证码、支付密码即可完成,省去随身携带银行卡的不便。凤凰智付接入商户需使用数字证书进行双向签名验签互认。客户在支付过程中所有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严格加密,敏感信息加密保存。基于全行风控数据模型,监测客户在支付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进行事中风险干预,有效的防止盗刷,欺诈及洗钱类交易。凤凰智付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高度配置化,将支付方式、营销活动、费率信息、清算周期等各个要素全部抽象配置化。行内业务人员可根据商户的诉求在后台进行相应的配置,以满足不同商户的接入诉求。后续将建立商户接入平台,商户可自助注册并向我行申请接入凤凰智付产品,审核通过允许接入后,可在平台上获取沙箱环境及接入指南,可自主调试并快速接入。技术设计上基于行内中台服务体系,将凤凰智付产品涉及的应用服务拆分为“用户”、“商户”、“支付”、“限额”、“对账”、“营销”等具体的业务子模块,落地到全行业务服务子系统中。各系统高度解耦,分工明晰,为产品后续快速迭代打下良好基础。此阶段时间段为 2020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1 月,期间完成了业务需求分析,业务需求的切分,技术框架的选型。提交了需求分析报告,需求条目化等文档。此阶段时间为 2020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主要完成了系统详细设计工作,包括各系统的交互设计,数据库表设计和接口设计。提交了相关详细设计,表设计和接口设计说明书等文档。2.增加了养老助残卡组合支付方式3.提升了支付的便捷性1.基于全行服务体系的实现2.风险控制3.高度配置化4.商户快速接入1.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阶段2.系统详细设计阶段五、运营情况及项目成效此阶段时间为 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 月,与详细设计阶段迭代进行。此阶段完成了凤凰智付相关应用的程序开发,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工作,提交了测试报告等文档。“凤凰智付”于 2021 年 4 月先后与“怡亲安安”、“诚和敬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开展合作。试运行上线至今,整体运行正常。截止到 8 月底,“怡亲安安”累计交易笔数 2479 笔,累计交易金额 33 万元;“诚和敬综合为老服务平台”累计交易笔数360笔,累计交易金额3.03万元。同时,我部已与多家电商平台启动“凤凰智付”对接工作,包括:金色家园、饿了么、甲子商城、金牌护士、京东建康、门头沟区水务线上缴费平台等。3.系统编码和测试阶段项目于 2021 年 1 月底上线,首期接入怡亲安安小程序并进行试运行。2021 年 3 月份试运行完毕,开始全面开放商户接入。4.试运行与上线阶段第二批上线:2021 年 11 月;第三批上线:2022年 3 月;第四批上线:2022 年 5 月。5.后续迭代上线计划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24支付创新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北京银行:预付资金监管系统“京管云”平台一、落实中央地方部署,聚焦预付资管场景二、首批接入监管平台,教培监管智慧上云三、场景创新成效显现,预付监管市场广阔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单点式金融服务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北京银行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场景开放生态,在开放银行模式中积极进行场景化服务实践,成功开辟了银联代付基金快赎、预售房及存量房资金监管、跨境电商等多个场景化金融产品模板,通过创新、融合、突破,不断融入“金融 非金融”场景,实现了产品与服务、资源与能力的优势互补。近年来,预付式收费管理成为社会热点,特别是校外培训领域,资金管理乱象问题一直无法得到合理解决。2018 年以来,中央深改委分别审议通过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预收费监管。今年5月,北京四部门联合发文,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正式落地。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北京银行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教培资金监管系统研发,紧密协助监管及行业主管部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规范,建立教育事业良好发展环境。北京银行预付资金监管云平台基于支付 监管核心模块,实现110余项平台功能研发,2021年中交付使用。移动”服务,涵盖资金监管驾驶舱、订单管理等多种功能。平台界面如图 1 所示。“京管云”设计理念领先、产品功能完善。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下,北京银行于北京金控小微金服平台迅速对接,“京管云”成为市级预付式消费资金管理平台首批试点接入的银行系统。资金监管云平台提供面向监管机构及行业主管部门(G 端)、企业客户(B 端)、消费者(C 端)三端用户提供全流程“支付 监管”、“线上 线下”、“PC “京管云”预付资金监管平台为主管部门监控资金风险提供了有效工具,为广大消费者利益提供切身保障,为支持教培领域在内的预付消费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平台。目前,北京银行已在海淀、通州等多个区县与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开展对接,合作机构达到三十余家,外埠分行对接工作有序推进。在落地教培资金监管方案的基础上,北京银行结合餐饮、健身、租赁行业特点,复制“金融 非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场景化预付资金监管方案在多领域应用。未来,“京管云”在链接生态、赋能场景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通过“京管云”平台建设,北京银行又对全新运营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将聚合支付、资金监管、智能账户等金融功能,与教务管理、课程管理等非金融功能有机结合;以常态化、数字化运营支撑场景化产品和服务,依托集团科技公司等优势资源,为产品保鲜迭代、业务运营提供持续保障。站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北京银行将持续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聚焦文化教育培训市场,率先在北京地区试点应用预付资金监管系统,并逐步向多地区、多种预付式消费场景推广,通过“金融 非金融”服务模式,优化开放银行生态,用全面改革热情与智慧创新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图 1 资金监管云平台界面25北京银行:数字人民币应用一、项目背景二、项目方案三、创新点四、项目过程管理五、运营情况六、项目成效七、经验总结北京银行积极开展数字人民币基础能力建设,作为城商行实现首批直联接入互联互通平台,与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直联合作实现对公钱包服务。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人民银行发行和管理,以中农工建等大行为运营机构的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北京银行作为服务首都的金融机构,需实现客户账户与运营机构数字钱包之间的兑换能力,满足客户数字人民币支付需求。一是与互联互通平台对接,实现合作银行相关接口能力;二是与运营机构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后进行相关接口联调;三是搭建数字人民币管理平台,实现与互联互通平台级运营机构接口对接;四是改造对公网银渠道,实现客户使用北京银行渠道登录、申请开立对公钱包、挂接对公账户、进行兑换等操作。一是数字人民币本身属于创新业务;二是北京银行在城商行中较早与互联互通平台级运营机构实现直联对接,满足对公客户数字人民币需求。互联互通平台对接 2021 年 7 月投产;运营机构直联 2021 年 7 月立项、8 月实施、9 月投产运营。目前通过数字人民币共建 APP 进行兑换的北京银行客户使用情况顺畅,已有部分客户成功在网银端开立钱包,使用反馈良好。后续将持续对功能进行完善,优化客户体验。在互联互通 APP 实现北京银行账户与数字人民币钱包挂接、兑换、拉起等功能,为北京银行个人客户提供相应数字人民币服务。在对公网银上实现数字人民币兑换功能,将为对公客户使用数字人民币带来便利,打通对公数字钱包使用的“最后一公里”。一是积极与运营机构对接,及时跟踪数字人民币发展新动向;二是积极投入资源,第一时间建设符合行内需要的相关功能;三是积极跟踪国家和上级单位对数字人民币的发展要求,把握建设方向。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26数字货币数字空间:数字人民币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一、项目方案伴随数字人民币推广步伐逐渐加快,数字人民币及智能合约技术日趋成熟,数字人民币在产业侧的服务价值也逐渐显现。数字空间公司经过大量市场实践,现已在人力资源、医药健康、产业金融、交通出行和石油石化五个行业,探索出若干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并打造数字人民币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为终端客户提供基于数字人民币的产业金融服务,为终端客户降本增效。数字空间搭建的数字人民币产业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对接 2.0 层运营机构和 2.5 层银行,将获取的数字人民币和传统人民币金融服务能力进行二次加工,形成标准的底层金融服务,再根据场景侧的服务要求,为终端客户提供产品化的数字人民币金融服务。数字人民币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业务架构如图 1 所示。现有数字人民币服务多为标准化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终端客户的使用需要,因此数字空间打造的数字人民币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对 2.0 层运营机构提供的数币服务进行二次开发,实现金融服务与场景需求适配。数字人民币产业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分布式架构,对数字人民币产业金融服务进行中台化设计,实现系统高度复用、性能快速可扩展,并综合运营机器学习、区块链等底层技术手段,满足数字人民币产业金融服务智能化、可信化的应用需要。目前数字人民币底层服务标准尚未统一,导致企业与多运营机构对接时,对接成本较高,而数字人民币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已与主要 2.0 层运营机构对接,并实现服务统一输出,让企业通过与平台一点接入,就可与各运营机构打通,降低了对接成本。依托数字人民币及智能合约服务特性,结合产业侧业务服务,创新产业金融产品,不仅满足产业客户服务需求,还带动传统产业商业创新,促进产业互联网向纵深推进。(1)场景服务层。将产品服务进行组合输出,形成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帮助行业解决自身的痛点。(2)产品服务层。基于金融服务层能力,针对特定场景、特定行业形成可用于市场的产品。(3)金融服务层。整合银行提供的基础产品,组合形成金融服务聚合服务功能。(4)服务对接层。解决数字人民币产业服务平台与合作银行层的对接与服务聚合。(5)合作银行层。解决商业银行向产业服务平台提供数字人民币/人民币基础金融服务的需求。目前数字空间的数字人民币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已完成初步建设,并与多个行业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拓展数字人民币产业应用,如在大交通领域,与交通部下属某国企合作,共同推进基于数字人民币的驾培资金监管服务;在大健康领域,与某央企合作,共同推进基于数字人民的医药产业链服务;在大能源领域,与某央企合作,共同推进基于数字人民币的能源融资服务等。图 1 数字人民币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业务架构二、创新点三、技术实现特点1.实现数字人民币服务与应用场景的融合2.实现数字人民币不同底层标准的整合3.深度应用数字人民及智能合约,打造创新产品27在支付场景中,数字人民币实时结算、0 手续费的服务优势,可有效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数字人民币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服务能力与传统支付服务存在较多交集,因此在与传统支付服务的竞争中,只能依靠产品创新,而不是简单的复制传统支付服务,才能让数字人民币更快的被市场接纳。数字人民币与传统支付服务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其服务内容与应用场景高度耦合,尤其是智能合约更是基于应用场景而存在的。因此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应用应该紧紧沿着应用场景这个主轴进行。在灵活用工场景中,该平台可解决灵活用工产业上下游企业互信难题,有效降低劳务公司财务成本,同时还可解决灵活用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为劳务公司低成本融资提供渠道。数字人民币的推广需要产业链间的高度协同,因此只有建立数字人民币产业生态圈,实现从产业服务到金融服务的融合,才能真正发挥数字人民币的服务价值。在药店收单场景中,该平台为药店构建购药生态圈,基于药店购药场景,实现药店、药企、消费者、金融机构多方共赢的新商业模式。六、项目成效七、经验总结1.为企业降本增效2.产品创新是核心1.场景驱动是前提2.解决行业痛点3.生态合作是关键3.打造新商业模式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目前,该平台已完成一期建设,初步具备对外服务能力,并已启动二期建设,计划 2023 年 3 月上线。目前,该平台计划在灵活用工和药店收单两个场景为客户提供支付、信贷、营销等服务,预计未来 1 年内可服务C端客户超过20万人,B端客户超过2500家,年交易额可突破 50 亿元。四、项目过程管理五、运营情况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28数字货币开科唯识:数字聚合钱包一、方案介绍二、项目方案二、应用场景数字经济是经济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主要动力,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e-CNY)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支付需求,提高经济活动透明度,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促进金融普惠。为加快数字人民币的场景落地和广泛应用,开科唯识结合银行机构金融生态建设、消费数字金融等新业务的推广,打造基于数字人民币的数字聚合钱包应用,服务于金融数字化场景产业升级,促进消费端、产业端生态融合,助力市政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同时加强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类市场商业主体的数字人民币业务合作,强化数字人民币场景拓展,深化支付、收单、智能合约等业务应用,将数字化业务全场景全面推广输出。开科唯识数字聚合钱包体系架构如图 1 所示,帮助商业银行快速承接数字人民币在金融领域及各方面的应用,构建全方位数字人民币服务体系,将数字人民币全面纳入现有支付清算体系之中,同时牵手各运营机构,在各业务渠道无缝嵌入多样化数字人民币使用场景,支持数字人民币在支付、消费、缴费等场景的应用,扩大市场影响,基于行内各业务系统对数字人民币的不同场景需求,挖掘数字人民币个性化发展特质,把握客户动向,以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有力应对数字人民币业务的需求变化,充分保障银行金融机构能够更快速、更合规、更安全的接入数字人民币钱包体系。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收单业务是未来数字人民币支付拓展市场的一大核心战场,是各种共建场景落地实施的基础性功能,C 端、B 端、G 端用户是未来数字人民币流通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个人钱包以及对公钱包将作为用户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主要承载体,利用数字人民币深入支付收单体系,强强联合快速抢占未来支付市场新高地,打破现有支付格局。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合作建设。联合行业机构合作建设场景和生态,打造数字人民币线上线下融合应用结合当前行内生态圈建设,以及行业对公、个人等诉求,积极开展和落地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支持用户在消费、购买、信贷、理财等多方面的数字人民币资金流转,支持其在旅游、购物、缴费等场景下的应用。二是金融支持。将传统金融支付业务与数字人民币应用融合,围绕支付转账、汇款等业务,结合企业间支付结算、工资代发、公共缴费等场景,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实现快速到账等。三是消费服务。整合多种商户,如外卖、景区门票、电影票等,用户在线享受足不出户且有品质保证的购物体验,直接使用数字人民币付款,商户实时到账,方便快捷。四是民生服务。利用数字人民币打通医疗、社保平台,构建线上数字社医服务;打通市政停车、充电/加油、租车用车等日常民生服务,实现数字化交通出行。五是金融服务。数字金融板块可快速查询银行机构理财活动,实现在线通过数字人民币购买理财、融资活动,可便捷办理数字人民币信用贷款服务,快捷使用数字人民币贷款还款及信用卡还款。图 1 开科唯识数字聚合钱包体系架构三、解决方案亮点开科唯识数字聚合钱包通过接入运营机构帮助银行获得运营机构数字人民币支付收单能力,结合统一支付体系将数字人民币支付融合入智能路由规则范畴,将传29统支付、互联网支付、数字化支付有机结合,提供业务逻辑统一、清算逻辑统一的支付标准化输出,进一步对标 API 网关、统一 SDK 网关、H5 网关等技术封装,实现支付平台的数字化转型。数字聚合钱包同时帮助商业银行解决聚合收单场景中商户的在线数字报备以及利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特性,将商户钱包作为商户有效结算账户实现实时结算,除基础聚合收单平台收单外,逐步接入手机银行、网银、柜面等渠道,逐步覆盖现有收单、理财、支付、融资等传统业务,提供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服务,开拓更加丰富的数字人民币金融应用场景。利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体系”中电子凭证、合约互信、安全可控等属性,数字聚合钱包实现组合支付场景全覆盖,全家桶支付产品包揽卡基/无卡、线上/线下外加数字人民币支付全面一体化整合应对客户各种支付类场景诉求,全面满足商户、平台、用户客群的消费便捷支付需求,场景覆盖广、支持个性化定制,技术先进、可扩展性强,方便快捷、接入灵活。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30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身份认证(分布式分类账技术)中金金融认证中心(CFCA):可验证全球法人识别编码(vLEI)一、方案介绍二、应用场景三、解决方案亮点可验证全球法人识别编码(vLEI)是基于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的分布式可验证数字身份凭证。vLEI 的提出旨在实现 LEI 的数字化身份证明,体现了全球数字经济时代下对身份认证的最新需求。vLEI 是重要的全球性数字信任基础设施。vLEI 采用“network-of-networks”的系统架构,使用先进的分布式技术、关键事件接收基础设施(KERI)协议构建,能够支持全范围的区块链、自主身份网络以及其他非中心化的密钥管理平台。vLEI 可以支持同时在分布式账本和云基础设施上进行部署,既能利用分布式账本的各种优势,也能同时发挥云计算的性能和可控性。具有高可迁移性,使得 vLEI 的业务生态具备整合各类底层分布式账本的能力。vLEI 通过授权发行方(QVI)对外提供服务,基于全球统一标准的共享基础设施,QVI 面向本地各类客户提供发行、验证和回收等最终服务,最终客户不需要与区块链或者分布式账本技术进行交互,既能发挥全球互联互通的优势,也能结合本地市场实际开展业务创新,同时降低本地用户的学习成本和应用门槛。基于上述架构,vLEI 解决方案可赋能金融机构,强化金融机构在跨境商务中对境外用户及对手方的尽职调查、身份识别及验证的能力,有效通过数字化手段简化身份识别流程,降低身份识别成本。同时,vLEI 可为参与跨境业务的机构提供全球性通用、可信、可验证的数字身份,便利机构安全地参与跨境商务。按照全球 LEI 基金会规划,vLEI 定位为全球商业经济活动数字护照,主要解决全球数字金融和商业经济应用环境中的广覆盖、高可靠、自主验证且具有全球互操作性的数字信任问题。vLEI 方案可有力解决以下痛点:一是金融领域跨境身份识别验证难。当前在金融领域对于境外用户或对手方的身份识别较复杂,可信数据获取难度较高,缺乏数字化手段进行验证,且识别过程成本较高,对境外用户或对手方的身份冒用、欺诈等风险控制难度较大。vLEI 可为金融机构提供全球性可信、安全的身份识别手段,应用于跨境支付结算、跨境外汇交易、银行客户尽职调查,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监管报告和信息披露,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二是跨境贸易数字化转型欠缺数字工具。传统的跨境贸易对于对手方身份识别困难,且依赖于纸质文件的签署、直接递交和邮寄,存在文件伪造、篡改、丢失等风险,且文档传递的时间成本较高。在进出口、供应链、海关报关、合同签署、电子支付、电子票据开具等场景下,vLEI 可识别验证交易对手方身份信息准确性,并可结合电子签名、时间戳等保证往来信息及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被篡改,便利全球各企业对接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国际贸易金融业务平台、海关进出口管理平台等。三是企业数字化转型,vLEI 可方便企业进行数字资产管理,形成可验证、可追溯的数字化文档,包括企业电子合同、财务报告、监管报告、对外公告等。vLEI 数字身份解决方案具有很多独特优点:一是 vLEI 的业务应用的身份持有人能够可靠的控制身份数据的使用和披露方式,得益于分布式账本/区块链等技术进步,vLEI 重新定义了个人与机构、机构与机构在数字世界的交互方式,能够同时满足自主验证、数据保护和高可信度的使用需求。二是 vLEI 基于开放的国际标准构建,架构体系公开透明,使用了包括 TOIP、IETF、W3C 等组织制定的相关规范。编码使用方面,LEI 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三是 vLEI 整合了组织的身份和编码(LEI)等机构身份信息,组织中有关角色的姓名及职务等个人身份信31息,以及组织业务场景中的相关主体身份,这为组织和机构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身份创造了机会,为基于零信任框架的理念进一步支撑企业全面数字化提供的重要基础。四是 vLEI 立足全球、服务本地,便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高效对接和管理,既能满足本地用户参与当地业务需求,也能满足本地用户参与国际业务的需求,能够有效破除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壁垒和重复投资。五是 vLEI 具有高度的应用灵活性和实施弹性,既能够满足大型企业集团需求,也能满足中小型企业的需求,还能满足医院等面向广大公众提供服务的机构需求,有助于增加数字时代业务发展包容性,为数字经济智能协同发展创造条件。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华夏银行: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一、项目方案二、创新点大宗商品清算通是华夏基于上海清算所的清算通系统开发的对接合规、优质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交收服务平台(即现货平台),服务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交割,为现货平台上的大宗商品交易提供大额实时、跨行跨境、规范高效的资金清算结算的产品。其整合了市场各方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了金融基础设施的功能,是精准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流程如图 1 所示。清算通的推出开启了大宗商品支付结算的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大宗商品行业合规高效的资金结算体系的建立,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进入了集中化、规范化、数字化阶段。一是建立了合规高效的资金结算体系。基于实体企业实体账户进行资金结算,保障资金安全,且资金凭证能够满足实体企业及地方税务的要求。二是实现钱货实时对付。采用标准统一的系统直连方式,对接多平台、多银行,有效整合现货平台、仓储机构、银行等优势资源,形成线上交收闭环,实现秒级的钱货实时对付。三是形成高效的跨行跨境支付网络。通过银行间支付清算体系对接银行,支持境内及跨境人民币清算结算,实现所有企业的无障碍、低成本参与,助力扩大现货贸易规模。图 1 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流程三、技术实现特点四是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夯实基础。整合实现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交易流、资金流、货物流合一,提升数据监测有效性的同时,助力银行叠加贸易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核心技术方案采用基于微服务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底层框架采用自研的分布式事务处理平台,适配基于 Dubbo、Spring Cloud 的微服务解决方案。为保证系统中各微服务之间的一致性,各分库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平台中提供了统一的、基于 TCC 协议的分布式事32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身份认证(分布式分类账技术)四、项目过程管理五、运营情况项目各阶段的实施周期如下。需求分析:2020 年 11 月-2020 年 12 月系统开发与测试:2021 年 1 月-2021 年 2 月系统上线:2021 年 3 月大宗商品清算通是一款合法的对公清算产品,适用于自营类和撮合类等不同场景的交易平台。华夏银行作为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的参与银行之一,在同业中率先实现了线上签约和电子回单服务,客户满意度高。业务自推出以来,交易规模增长较快,受到地方政府和实体企业的一致好评。目前已经对接的现货平台包括:苏交网(张家港保税科技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海有色网(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山东国际大宗(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务控制器。数据持久层采用 MySQL 数据库,采用分库加分表的方案,以满足对业务性能和数据量增长的需求。并在数据访问层采用自研的多数据源路由技术,以屏蔽数据源差异,达到统一对多个数据源访问的目的。为适配变化多样的第三方框架,平台对接入层做了特殊的处理,在保证不入侵业务代码的同时,完成对第三方框架的灵活适配。平台提供安全网关、接口的技术解决方案,保证在信息交换过程中能够实现身份认证、安全传输、不可抵赖性以及数据完整性等。平台也提供了配套的统一日志管理的功能,解决了在使用微服务的分布式架构下,日志分散、混乱,导致日志查询困难的问题。在对系统性能有特别要求的场合,采用基于Redis 和内存的多级分布式缓存设计,以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系统吞吐量。六、项目成效自上线以来至 2022 年 10 月底,服务全国大宗商品产业链实体企业 251 家,完成交易清算 2.6 万笔,双边交易金额 1176 亿元,带来结算存款 3461 万元,以及上海清算所支持划拨的同业活期存款 25.9 亿元。七、经验总结一是聚焦行业痛点,产品推陈出新。作为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华夏银行有着较长的大宗商品现货交割金融服务历史。原始的大宗商品交易采用线下付款、线下货权转移的方式,存在交易双方容易扯皮、交收效率低、交收成本高等问题。针对此痛点,华夏银行紧贴市场需求,打造了虚拟簿记“平台通宝”产品,为大宗商品现货交割提供了线上化清算结算工具。2021 年初,上海清算所发挥金融基础设施的优势,推出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华夏银行抓住契机主动作为,积极投身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成为上海清算所首批合作现货清算成员。二是秉承服务理念,功能持续优化。从项目立项到开发上线不足 3 个月,项目组在行领导的批示下,春节无休,加班加点,顺利完成了与上海清算所的系统对接。同时,华夏银行积极换位思考,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在同业中率先推出了企业网银线上签约、电子回单查询打印等功能,并不断优化客户体验,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大幅提升了华夏银行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的满意度。三是顺应市场需求,服务不断延伸。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开展以来,华夏银行从市场和客户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流程,挖掘潜在需求。华夏银行率先推出基于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的融资产品,开拓了实体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了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举措。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33北京银行:移动金融支付安全创新项目一、项目背景及目标二、项目方案北京银行移动金融支付创新项目,采用移动金融客户端的设备认证、终端安全、身份识别、认证协议等核心技术,为移动端用户生成“数字身份凭证”,实现所知、所持、所有的多因素安全身份认证,项目广泛应用于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场景,有效解决盗转盗刷、盗卡支付、盗买盗卖、账号冒用和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等问题,助力北京银行客户业务的健康发展。金融行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建设,基于 PC 的网上银行已经有比较完善的安全体系,绝大部分银行采用基于数字证书安全解决方案。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 PC 平台成熟的安全体系相比,移动设备的安全认证手段还相对薄弱。“用户名口令 短信验证码”双因素认证方式由于其便捷性成为了移动金融使用最广泛的身份认证方式。然而,相应的攻击方式(如对用户信息拖库撞库、伪基站钓鱼短信、手机短信劫持木马、空中拦截、平台侧拦截、空中换卡漏洞攻击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数据显示在移动金融的诈骗案件中绝大部分的案件都和短信动态码有关。另外,相关监管文件中专门提到了“利用现在流行的手机号 短信验证码或身份证号 手机号 短信验证码的登录方式,尝试在银行及以各种运营网站撞库的行为。”项目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安全的方式生成密钥,并通过对密钥的加密、验签实现操作安全。项目采用基于有监督、无监督机器学习技术,对海量样本设备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学习建模,自动发现和学习设备指纹生成模型,形成动态设备指纹。通过终端安全防护控件 SSE(Software Secure Element)实现了终端安全环境的建立,并实时监测终端所面临的环境风险,安全的存储和使用保存在 SSE 下的各类密钥文件。项目总体目标是为了解决移动金融支付过程中的业务安全,以身份认证技术为核心,通过技术手段彻底解决拖库撞库、钓鱼网站、木马病毒、伪基站等攻击手段带来的身份认证危机。传统的设备 ID 均易被篡改,在线设备指纹技术基于底层设备硬件的指纹算法,结合客户后台设备库信息,项目利用创新的设备指纹、生物探针等认证技术结合,对现有身份验证方式进行革命性创新,保障三个点(人、设备、应用)、两个链接(人与设备、设备与应用)的安全可信。解决移动网络支付等网络金融业务为客户带来的种类繁多的欺诈风险。1.项目背景2.技术架构(如图 1 所示)2.项目目标1.在线设备指纹服务1.项目策略图 1 技术架构三、创新点34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身份认证(分布式分类账技术)通过在手机终端创建可信安全沙箱,综合使用内存保护、存储保护、访问控制、防读取复制等技术模拟硬件 SE 的安全运行,确保静态存储及动态运行的安全性。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四、运营情况五、项目成效六、经验总结支持多种认证方式的接入,包括人脸、语音、短信、U 盾等多种方式,有效的解决了用户初始身份识别验证问题,在终端设备上增强安全性的同时,使用户在业务过程中的操作并没有复杂化。通过终端多维度的数据,形成终端信息安全防护,威胁风险监测,通过智能数据分析,有效感知本地安全态势,协助业务风险控制。系统已在全行对公线上渠道进行覆盖,解决了移动金融客户端安全认证的风险隐患,目前系统运行平稳,未来系统还将拓展,与其他系统互联,构建行内移动端金融业务安全的防御体系。一是为移动金融支付安全提供了便捷性更好、安全性更强、使用更便捷的解决方案,降低了因身份认证的风险带来的业务安全问题。二是逐步满足监管合规的政策相应要求,构建金融行业信息安全新思路。项目的建设对现有业务的改造几乎为零,通过部署移动金融支付安全系统,可解决认证问题,如短信验证码丢失带来的风险。系统使用流程完全结合原有业务,不增加用户额外的负担,未来将全面覆盖行内所有线上渠道。3.支持多种多因素的初始化认证方式4.终端风险信息检测分析2.可信安全环境技术生成设备 ID,确保设备唯一性,抑制冲突率和漂移率。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对样本设备信息进行分析,生成设备指纹计算模型。基于深度学习训练后的模型,可以很好适应系统升级、系统复位、应用权限变化等场景带来的设备特征变化。35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安易联融:基于 CCKS 元信任创新技术的民政数字支付体系一、方案介绍二、应用场景痛点三、解决方案亮点上海民政补助数字消费项目是由上海市民政局组织建设符合 ISO37156 及国家标准的管理有中心,应用无中心的双离线民政数字支付体系,即使在无网络的情况下用户依然可以正常使用民政补贴,可有效避免因城市网络故障或者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下引发的数字化次生灾害,也可以防止黑客双花造假、篡改。该项目是上海市民政局开展的民政帮困电子信息化平台结算试点。通过 CCKS(国家标准 GB/T 36622.2、GB/T 36625.3、GB/T 40656.1)密遁安全技术为数字支付建立安全环境,满足特定人群使用需要,实现民政补贴的精准发放、管理与跨区结算,保障数字支付的安全性与超传统电子支付的便捷性。赋能后的手机与终端帮助客户在无网络或是商家系统崩溃的情况下进行双向认证与交易,尤其在突发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表现出极强的应急能力,保障百姓正常消费生活。民政帮困补贴区别于一般电子支付,无论是从用户和商户群体的需求角度出发,还是政府对突发自然灾害下的应急服务要求,民政帮困数字支付体系要求数字支付(含手机支付和卡基支付)必须支持在长时间(至少10 天以上)无网络情况下,付款方和收款方能点对点双离线收付款。上海民政的数字支付为全国首个采用新一代数字科技国际标准的支付体系,采用中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国产自主可控的 CCKS 元信任技术为核心技术与底层安全基础。CCKS 元信任技术,解决了数字世界里数据来源的真实性、身份唯一性、一一映射性及相互关联性;并以点对点离线双向认证模式,安全、高效地解决了每个交易或授权过程中的互认与互信问题,实现了数据安全共享与协作、数据权属与隐私保护,以及低成本运营和低能耗低排放。中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依此建立了相关数字领域 ISO 国际标准 6 项。独创的软容磊技术结合 CCKS,采用软加密的方式实现金融级别的安全等级,通过动态加密二维码做到一秒一码,双向认证,杜绝伪机具,并且在钱包丢失后,资金仍可找回。上海民政数字支付体系实现在无移动网络或是商家系统崩溃的情况下,手机和终端仍可进行双离线的认证和交易,保障支付交易的正常运行。尤其在突发性地震、洪水等灾难导致的断网环境下,表现出极强的应急能力,保障居民正常、便捷的消费与生活。基于 CCKS的唯一可信身份标识,可进行安全、高效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实现民政补贴的跨区结算。上海民政数字支付体系采用的基于 CCKS 元信任技术的安全底层技术设施,不需要建设第三方认证中心与信道,在安全认证过程中支持点对点可离线的双向认证,不需要中心参与,从而大幅降低安全体系相关软硬件的铺设成本以及数字支付过程中的认证、处理与交易成本,同时极大降低了软硬件的资源消耗,在实现数字化建设转型的同时完美符合“碳中和”“碳达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面对民政服务相关的海量、高频、小额交易,民政补贴与数字支付项目就可以充分发挥去中心化安全可信认证的特点,极大地降低因日益增长的中心化数字交易造成的高能耗及污染,在促进数字化加快转型发展的同时,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同时,项目对于农村贫困人口可以提供充分支持,并结合农产品的数字直销大力促进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36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数字资产(NFT)工银私人银行:“家企”系列数字藏品项目一、方案介绍二、创新点三、技术实现特点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的发展必定具备时代的烙印。数字时代的线上产业发展迅猛,在此背景下,文化产业走向数字化势在必行。在区块链技术、元宇宙概念以及全球 NFT 热度的驱动下,数字藏品逐渐成为虚拟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热门项目而备受瞩目。在此背景下,工银私人银行携手行内科技部门,结合各方资源共建开放互认的数字藏品生态,打造金融美学,将区块链技术与工行业务特色营销相结合,推出“家企系列数字藏品项目”,提升客户满意度,助力“数字工行”品牌建设。鉴于工银私人银行客户分布于各种行业,面对的 C端用户具有多样性,平台设置多样的数字藏品活动运营模式,通过为数字藏品赋予不同的玩法和体验来提升用户的趣味性及数字藏品的实用性,拓展金融服务边界。围绕工银私人银行企业家客户拓展和存量客户保鲜等业务拓展需求,依托数字藏品赋能金融业务,通过技术、数据和场景延展金融边界,拓展金融服务。在工商银行建设的发行数字藏品底层基础平台之上,研发建设数字藏品 SaaS 服务能力,面向工银私人银行企业家客户提供数字藏品制作、出品、发行和校验等全方位经营服务能力。针对工银私人银行客户通过数字藏品 SaaS 平台进行数字藏品出品、发行的需求,构建完整的后台管理功能,提供藏品管理、用户管理、报表管理、增值服务等各类功能,在扩展性、趣味性和复购率等方面提供充足数字藏品提供升级功能,用户首次指定消费时可获得一份专属的数字藏品,之后在用户多次消费的过程中,可以设计藏品升级功能,数字藏品展示形象可根据用户等级进行区别,并开通数藏排行榜,提高藏品的趣味性。数字藏品的样式可以每周都不一样,每年 54 周设计 54 种样式,针对重要节假日可以设计发行额外的稀有或限量数字藏品,分步在各个客户所属区域,提高藏品的收集乐趣。可以设计每天存零钱的储蓄类服务,如每天存入一定金额,连续储蓄一年/两年/三年即可获得藏品升级或藏品奖励,藏品根据分行的营销策略赋予不同的消费权益。设计拉新获得数字藏品的持续性活动,拉到的新客户每次消费都会给邀请用户一定的数字藏品积分奖励,提升数字藏品的升级速度,并为首次拉新成功的用户赋予专属藏品。让城市的每一个区域甚至是街道都能收获一枚藏品,在用户端展示的时候以点亮地图的方式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结合升级、打卡和集邮的玩法活跃用户群。数字藏品深度绑定客户所属关联场所,综合当地各客户的消费次数,提供单一兑换和组合兑换的功能,如兑换停车券、购物券或某一客户的体验项目等,在收藏功能之外,提升数字藏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通过活动,可在不同时间设置一些特殊消费区域,用户在指定区域成功消费后可获得数字藏品的升级服务,或通过打卡解锁一些新的数字藏品。区域和时间可以根据季节等因素不断变化推出新的活动方案,刺激用户消费,提高再次消费的动力。1.升级服务4.集邮活动5.储蓄活动6.拉新活动7.地图活动2.兑付活动3.打卡活动37四、项目过程管理五、运营情况项目纳入工行 ADLM 系统开展全流程管理,具体时间安排如下:2022年5月5日,明确需求,创建项目;2022 年 5 月 15 日,完成 F-BCTP(区块链平台)技术应用需求更新;2022 年 5 月 20 日,完成 F-BAAS(区块链服务平台)技术应用需求更新;2022 年 5 月 25 日,完成 F-IFD(企业场景服务)技术应用需求更新;2022年 5 月 30 日,项目计划交付,随 2022 年 6 月份版本计划投产;2022 年 6 月 11 日,项目正式投产。2022 年 6 月 24 日,在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天津)的线上会场,工银私人银行正式发行“家企欣荣纪念章”数字藏品(图 1)。家企欣荣纪念章根据工艺品原型图开展设计,由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创新体验中心和工银玺链提供发型的技术支持,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加密,为作品打上“防伪编码”,使得每一份“家企欣荣纪念章”数字藏品都具有唯一性,它是工行对于企业家客户的承诺,是这种承诺的象征与信物,成为企业家财富和精神代代相传的经典标志。通过家企欣荣纪念章,传承“家企欣荣,财富向善”宗旨,深化家企综合服务。家企欣荣纪念章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合璧和对话,展现出工银私人银行“家企欣荣,财富向善”的企业家服务宗旨,是文化与内涵,经典与传承的体现。“家企欣荣纪念章”是由国内知名工艺美术师朱熙华先生为工商银行客户量身设计的工艺品,是工行与客户间的纪念信物,一经推出就已圈粉无数。“家企欣荣纪念章”的成功发行,是国内数字藏品发展进一步走向实践的真实写照,也是工行在数字藏品方面把握区块链等核心技术、占据技术创新前沿的有力证明。的支持和保障。面向领取数字藏品的 C 端用户,提供包含公众号、小程序和 APP 的触达方式,供用户浏览、领取、查询、展示数字藏品,强化用户对产品的感知度和对业务的接受度。数字藏品 SaaS 平台的服务可通过H5 页面等方式与工银私人银行客户的公众号、小程序、官方 APP 等进行联动。建设方式上采用 SaaS 化方案,所有物理意义上的服务全部部署在工商银行侧,仅提供用于方便客户交互验证的逻辑出入口。客户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订购所需的产品服务,并可通过互联网获得SaaS 平台提供的其他增值服务。该方案便于功能扩展和维护,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容,也能降低项目整体成本。2022 年 11 月 18 日,工银私人银行联合工行网络金融部、金融科技部(软件开发中心、业务研发中心),于工行手机银行 8.0“数字藏品馆”联合推出“企业家加油站”周年纪念藏品(图 2)。在“企业家加油站”启动一周年之际,再次推出系列的数字藏品为企业家财富传承与精神发扬注入新活力。本款数字藏品计划发行8000 份,IP 取材于金运昌先生的书法作品,从笔墨缓缓引入,有书法传统文化背后百年变迁的古韵,由笔触延伸而出,体现了时代发展下财富与精神的交相辉映和不朽传承,展现了工银私人银行“家企欣荣,财富向善”的企业家服务宗旨。未来,工银私人银行将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的水平,助力从“家企欣荣”迈向“家国昌盛”,为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贡献“工行力量”。图 1 工银私人银行同业首推“家企欣荣纪念章”图 2“企业家加油站周年纪念”数字藏品正式推出38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数字资产(NFT)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1.工银私人银行数字藏品亮相 iDWF 互博会2.工银私人银行同业首家完成数字藏品 BOID 认证六、项目成效七、经验总结11 月 15 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 2022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简称“iDWF 互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揭开帷幕。iDWF 互博会是数字世界的缔造者平台,通过展览展示、论坛会议和特色活动三大板块联动,覆盖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展现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打造最新数字科技、产品和服务体验场。2022 年是中国元宇宙产业元年,iDWF 互博会为展示和规范数字藏品良性发展,特甄选一批数字藏品优秀企业作品进行集中展示,促进数字藏品行业可持续蓬勃发展、推动元宇宙应用创新与产业发展。数字藏品是元宇宙世界的重要赛道。为展示优质数字藏品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品牌 IP 价值的开发和持续发展,探索数字文化经济新未来,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联合 2022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iDWF 互博会)联合共同设置数字藏品精品廊。其中,工银私人银行作为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数字藏品项目组 15 家成员单位之一,其“企业家加油站周年纪念”数字藏品参加了本次互博会的数藏集中展示。从更广的视角看,国外数字藏品范围更加广泛,不仅用于一些文化藏品,还会运用于音乐,体育等等场景,数字化已经改变了文化产业的格局,万物皆可转化为数字藏品。从发展趋势上看,数字藏品作为元宇宙的衍生,未来数字藏品或将从目前的个人藏品发展成一种商业模式,从文旅走向更广泛的经济发展,甚至成为未来元宇宙的身份展示方式。工银私人银行还将进一步深耕“科技 金融”,加快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与创新,推动科技开创更广泛的适用场景,建设金融产品发展的新生态,用科技和文化丰富金融创新的内涵,开拓更深层面的科技文化与金融的协同和共鸣。2022 年 11 月,工银私人银行联合工行软件开发中心区块链研究团队,完成“家企欣荣纪念章”数字藏品与 BOID 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对接,使工行成为同业首家完成数字藏品 BOID 认证的金融机构。国外数字藏品以公链发行为基础,形成了较为畅通的生态体系,同时开放二级市场进行交易,购买 NFT已经成为具备金融属性的投资行为。与之相对,国内数字藏品以各大厂商联盟链发行为基础,跨链生态暂未建立,链与链之间形成新的价值孤岛。总的来说,国内数字藏品生态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合规性和监管手段仍未完全明确;二是数字藏品的跨链标准化技术仍未成熟;三是数字藏品的溯源和验证等产品服务仍然缺失;四是数字藏品产业资源要素的有效管理和融通仍需研究。为打通国内数字藏品发展的难点,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近期重点推进的项目中,数字藏品 BOID 赫然在列。数字藏品 BOID 是基于 OID 国际标准为区块链数字藏品制定的团体标准(正在申请国家标准),旨在以标准为依据,规范和引导数字藏品生态高质量健康发展,为上述四方面挑战提供解决思路。一是以标准为依据,凝聚生态共识,筑牢技术基线,统一标识体制,构建产业基础设施,坚守合规底线,完善产业公共服务能力;二是以标准为指引,促进数字藏品生态互联、互通、互认、互信,推动数字藏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共同维护数字藏品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BOID平台方主要提供数字藏品元数据存储和统一运营管理服务,为国内每一份数字藏品提供唯一标识和统一注册。加入BOID的成员,可通过该平台实现区块链对象实体,如数字藏品的接入、登记、多维展现和查询验证等服务。工银私人银行携手工行区块链研究团队,基于“家企欣荣纪念章”数字藏品项目开展先行先试,在短时间内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BOID 团队完成需求方案及技术对接,成功实现工行“家企欣荣纪念章”数字藏品在 BOID 公共服务平台的登记、认证及查询。此次试点对加强工行数字藏品作品版权保护以及提高数字藏品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续数字资产跨链流通提供了技术储备。39工商银行:故宫云课学习激励数字徽章项目故宫博物院建立于 1925 年 10 月 10 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以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故宫院内的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现有藏品总量已达 180 余万件(套),以明清宫廷文物类藏品、古建类藏品、图书类藏品为主。藏品总分 25 种大类别,其中一级藏品 8000 余件(套),堪称艺术的宝库。为深入开展文化教育,故宫博物院倾力打造在线教育资源平台故宫云课 APP,并于 2021 年 12 月 29日正式发布。故宫云课APP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依托,由故宫博物院文物研究专家联合打造,包含中国书画、器物、古建、宫廷生活等八大门类视听课程,课程内容专业、系统,通过数字科技链接传统文化教育,使广大观众能够更加直观、便捷地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故宫博物院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数字徽章 IP 方一、项目合作方介绍 华扬联众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北京华扬联众广告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4 年,自 2002 年以来一直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互联网综合营销服务,已发展成为国内互联网营销领域内最具竞争力的领先企业之一,公司于 2017 年 8 月 2 日在上交所上市。总部设在北京。2021 年 12 月 29 日,以“千载积藏,传习云上”为主题的故宫学校在线教育项目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举行,故宫博物院启动“故宫学校在线教育项目”。华扬联众作为故宫学校在线教育项目平台的参与方,提供体系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内容,以创新型技术和内容助力文博教育发展。并发布中国文博深度云学习平台“故宫云课”APP。目前故宫云课 APP 已经在安卓端上线,由故宫学校和华扬联众旗下北京紫禁兰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运营。2.故宫云课技术合作方1.资格获得2.数字徽章设计3.对象与要求4.徽章发行方操作流程(见表 1)二、项目方案情况为了支持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播,结合数字人民币国家战略,工商银行与华联联众携手,使用工银玺链区块链底层技术为支持,工行手机银行为宣传入口,开展数字徽章活动。数字徽章素材由华扬联众提供,故宫方面审核,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用户参与故宫数字徽章活动,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抽取资格。第一种面向故宫云课 APP 新注册用户(约占总徽章量的 30%)。活动期间拥有工行二类及以上钱包的用户,同时下载故宫云课 APP 的新用户,可获得数字徽章抽奖资格。第二种面向全体故宫云课 APP 用户。注册用户购买并学习故宫云课后,获得相应课程消费积分,可获得数字徽章抽奖资格。数字徽章围绕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进行设计,与清华美院合作,将故宫文物元素与现代设计进行结合,设计出全新的徽章。故宫云课 APP 新注册用户以及故宫云课学习用户可参与活动。成功领取后用户具有数字徽章的使用权,包括可在故宫云课 APP 上对徽章进行预览、查询和下载,但无法进行转移、交易。表 1 徽章发行方操作流程40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数字资产(NFT)故宫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在传统文化被发扬光大的今天,正式推出故宫云课,对宣传我国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树立强国思想起到重要的作用。以故宫数字徽章创新手段,推广传统文化学习,增加数字人民币元素,推动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的共同促进。“故宫云课”节气系列数字徽章的设计(见图 1)源自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以节气体现的动物物候变化为主线,创新设计了“节气物神”动物主形象,融合故宫实物文物元素(局部),全新演绎节气文化习俗。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碰撞,赋予全新数字藏品价值,演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故宫云课”作为故宫博物院面向大众的文博文史深度学习在线教育平台,以新兴数字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教育。为激励新用户注册学习,激活用户学习积极性和粘性,故宫云课上线数字徽章学习激励计划。活动中,工商银行工银玺链为数字徽章提供发行支持,赋能区块链技术发展,有效保障活动稳健进行及安全合规使用,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借助新型数字科技载体,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故宫云课数字徽章打造数字藏品全新文化形态,让数字徽章具备艺术价值的同时,被重新赋予更多文化价值。故宫云课创新数字徽章获取方式,用户通过学习课程获得文化积分,限量免费抽取。第一期“故宫云课”系列数字徽章,源自“二十四节气”,共计 16 幅作品,于 2022 年 6 月 21 日夏至当日首发上线,以节气动物物候为主线,结合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部分元素,创新设计“节气物神”主形象,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碰撞,全新演绎节气文化。截止 2022 年 11 月,故宫云课现已上线七款数字徽章,共吸引 2 万余人次参与,带来新注册用户逾工商银行依托工银玺链、社团平台、数字人民币三端技术优势,为故宫数字藏品提供完整的上传、鉴权、NFT化等服务,搭建应用层、技术层各端基础服务能力,构建完善的后台管理功能,提供徽章管理、用户管理、报表管理、增值服务等各类功能,在扩展性、趣味性和复购率等方面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保障。建设方式上采用SaaS 化方案,所有物理意义上的服务全部部署在工商银行侧,仅提供用于方便客户交互验证的逻辑出入口。客户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订购所需的产品服务,并可通过互联网获得 SaaS 平台提供的其它增值服务。该方案便于功能扩展和维护,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容,也能降低项目整体成本。工行侧组成专门团队,有数字货币筹备组牵头,联动多部门共同协作,同时向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汇报沟通,确保数字徽章项目如期推出。同时,华扬联众密切与故宫汇报,从项目意义等角度进行整体汇报,并在每期数字徽章发行前过院办会射你通过。数研所进行沟通交流,更改方案,并在数研所的指导下,设计并采用现行方案。多方共同努力,促进了项目落地。故宫徽章发行至今,计划发行十六款,现发行七款,分别是夏至款、大暑款、立秋款、白露款、秋分款、霜降款及立冬款,大雪款是本系列第八款,将于 2022 年12 月 7 日与故宫云课发放领取。发行情况见表 2。三、场景创新四、技术实现特点五、项目过程管理七、项目成效六、项目进展现状表 2 发行情况图 1“故宫云课”节气系列数字徽章的设计41龙盈智达:区块链数字藏品资产管理平台研发与创新应用项目一、项目方案通过区块链数字藏品资产管理系统,对内可以向企业员工以数字藏品方式发行相关数字福利、数字积分、员工证书、企业文化传播册、发展战略宣传册等;构建区块链数字藏品馆可记载企业发展重大事件、关键历程、重大科技成果等;此外,通过开展数字藏品确权、发行、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图像、数字音乐、数字图书、数字视频等数字内容产品爆发式增长,数字内容市场迅速繁荣。但与此同时,数字内容的“可复制、非独占性、易篡改性”等“先天不足”问题,导致数字版权侵权行为无处不在。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信息技术,具有数据难篡改、可信溯源等优势,能有有效克服数字内容“易复制、易篡改、易伪造”等不足。其中,非同质化通证(NFT)即是应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新型数字内容作品权属凭证,可解决数字内容作品确权难、溯源难等问题。国内一般将 NFT 称为数字藏品,数字藏品是基于区块链(主要是联盟链)技术,对特定的数字内容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具备唯一标识的数字凭证,并可以进行数字化发行、流通、使用、保管和收藏的数字商品或数字资产。和人一样,每份数字藏品都拥有唯一的“身份证”,不能伪造、不可复制,也不可相互取代。音乐、门票、潮玩、卡牌、画作、摄影作品、动图等都可以制作为数字藏品。考虑我国政策与技术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区块链等技术在数字资产确权、溯源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的价值,团队研发了区块链数字藏品资产管理平台,形成了创新解决方案,并以某商业银行成立 N 周年纪念活动为主题,发行商业银行成立N周年纪念系列数字藏品,实现数字藏品等数字内容资产确权、发行、保管和溯源等,探索 Web3.0 时代数字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之路。1.项目背景数字藏品可作为数字图像、票据、证书等数字内容的凭证,或因其自身价值可被认为是某类数字化资产,亦或因其可快速流通传播特点可以被当作企业营销推广手段等。因此,数字藏品对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业务拓展而言具有积极意义。2.项目业务价值(见图 1)7000 人次。未来,工商银行与故宫云课将携手不断探索更多元的文化教育方式,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一是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的结合,吸引更多青年人参与文化学习与认知,推动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二是传统文化与数字经济、先进数字技术融合,科技赋能推动文化自信。三是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前提下,依托 NFT、数字人民币等业务发展,带动传统业务和客群的新体验。四是业务模式可推广复制,在合规前期下探索更具趣味性、提升参与度的相应活动。三是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前提下,依托 NFT、数字人民币等业务发展,带动传统业务和客群的新体验。四是业务模式可推广复制,在合规前期下探索更具趣味性、提升参与度的相应活动。八、经验总结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42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数字资产(NFT)本项目基于区块链、Web3.0、数字资产保管箱等理念和技术,研发了区块链数字藏品资产管理平台,形成了创新解决方案,并以某商业银行成立 N 周年纪念活动为主题,开展“商业银行成立N周年纪念数字藏品”领取体验活动。活动中,基于区块链数字藏品资产管理平台发行了“纪念珍藏卡(3D 版)”、“N 周年纪念勋章”、“纪念海报”等多款数字藏品,并通过虚拟数字人宣传展示区块链数字藏品相关内容。本项目中的区块链数字藏品资产管理平台可以支持普通版、定制版、盲盒版共三类数字藏品的发行、铸造、转让和收藏。普通版是指在铸造和发行阶段,已经确定数字藏品的相关元素信息,用户领取的数字藏品表现出来的内容信息是相同的,基于普通版,可以实现定期发行不同主题的数字藏品;定制版是用户或管理员可在铸造和发行环节,定制化输入或写入诸如“个性签名、用户姓名、用户 ID”等定制化信息,实现定制发行;盲盒版是以抽取盲盒方式发行数字藏品,用户事前无法得知具体数字藏品信息,只有在抽取后才可得知数字藏品内容。在“商业银行成立 N 周年纪念数字藏品”体验活动中,主要以普通版和盲盒版发行“纪念珍藏卡(3D版)”等多款数字藏品。未来基于企业实际业务情况,支持开展更多主题数字藏品活动:一是企业营销场景下定期发行不同主题普通版数字藏品。每月/季度或重大节日发行系列藏品,用户可在该系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藏品领取收藏。如二十四节气海报、重大历史事件宣传纪念海报等。二是企业营销场景下开展盲盒版数字藏品抽取。不定期向用户发行数字藏品盲盒,可随机领取收藏不同主题数字藏品。如在企业营销场景下,通过企业 APP 发行盲盒版数字藏品,用户集齐某一类藏品所有款式后,可以兑换相关小礼品。三是企业文化建设中,证书/荣誉/称号以定制化数字藏品形式发行。证书、荣誉和积分与数字藏品挂钩,一方面,企业员工证书、荣誉称号等通过定制化数字藏品发放,增强员工自豪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以数字藏品方式发放积分,员工在收集齐某一主题后可以兑换礼物,提高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团建活动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3.项目建设图 1 业务价值铸造、流通和保管相关工作,亦可探索数字资产管理。对外可以通过发行数字藏品促进企业品牌营销,企业文化传播,开拓引流渠道,提升企业数字化底蕴,拓展企业数字业务边界。最关键的是,数字藏品是信息技术与文创活动的创新性结合,有利于数字内容作品的版权保护和数字价值传播。二、创新点实现通用且独立于应用平台,兼容以太坊、BSC、Matic 等区块链生态网络的 Web3.0 分布式个人身份标识,作为链接主流 Web3.0 生态系统的数字身份凭证。该数字身份具有自主可控性、安全性、可移植性、互操作性,实现用户自己掌管账户和密钥,实现身份数据等敏感数据“所有权”和身份“自主权”。基于区块链、数字身份、智能合约、密码学等技术和方法,实现“数字资产保管箱”(见图 2),支持用户通过私钥完全自主掌管数字资产所有权,授权使用或转移数字资产,其他任何个人或机构在用户未授权情况下无法使用技术手段挪动数字资产。数字资产保管箱解决了数字资产盗取、溯源等问题,保证数字资产安全。1.构建 Web3.0 数字身份,兼容国内外主流区块链网络2.“数字资产保管箱”技术实现用户自主掌控数字藏品等数字资产43三、技术实现特点运用数字人三维建模、语音合成、动画生成等关键技术,制作虚拟数字人现场播报宣传数字藏品发行体验活动,增强活动科技感。基于 3D 引擎实现移动端 3D 模型场景渲染与 3D运行环境,支持用户通过手指触摸滑动屏幕实现对数字藏品(3D 版)的 360 度的翻转、放大或缩小,增强用户对数字藏品交互体验感。区块链数字藏品资产管理平台以联盟链平台为技术底座,以 IPFS 服务保存数字藏品数据文件,以Web3.0 技术实现数字藏品保管箱服务。安全方面,支持准入机制、权限控制、国密算法、密文计算等;性能方面,支持可扩展架构、分布式存储,性能较高;监管合规方面,支持操作记录上链、存证溯源、交叉验证,实现穿透式监管;运维部署方面,支持容器化镜像快速部署、数据导出操作等。平台后端服务基于微服务技术框架,实现负载均衡、服务容错与隔离,满足高并发、弹性易扩展及支撑快速创新等需要。1.系统架构(见图 3)3.元宇宙“虚拟数字人”助阵数字藏品发行体验活动4.数字藏品(3D 版)“趣玩”功能增强交互体验图 2 数字资产保管箱智能合约图 3 系统架构(1)用户密钥自主管理工具实现用户自主掌握的密钥管理工具,可自主生成、管理密钥,利用密钥工具管理、授权数字资产上链及链上安全价值流转。(2)基于智能合约的数字藏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基于智能合约实现数字藏品的铸造、发行、查询、授权、增发、销毁、转移等功能。(3)“数字资产保管箱”定义数字资产属性、授权资产权力与范围实现“数字资产保管箱”,支持用户完全自主掌管数字资产所有权,授权使用或转移数字资产。数字资产保管箱智能合约,可客户化定义资产类型、价值等数字资产属性。同时,可支持用户定义资产权限及使用范围,如资产归属、使用权力、资产流通价值、流通时效、流通频次等。(4)多重签名实现共同管理数字资产平台支持多人共同管理数字资产,必须达到预定数量的管理者签名同意才能使用数字资产,极大降低了单方面私钥导致的资产被盗的风险。平台主要包括基础层、服务层和应用层三部分。其中,服务层主要包括后台管理服务、藏品管理服务、Web3 服务。后台管理服务主要负责身份/权限/积分/审批管理,使用 MySQL 作为 DB 存储服务。藏品管理服务主要负责藏品铸造、发行、授权、增发、转移、销毁以及藏品保管箱和藏品展馆功能;数字藏品的元数据等内容使用 IPFS 文件系统存储;资产保管箱实现数字藏品等数字资产的自主控制和授权使用;藏品展馆提供藏品查询、统计、上下架等功能。Web3 服务模块主要提供 Web3.0 数字身份服务、Web3.0 密码算法服务等。2.关键技术四、项目过程管理项目实施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历时 3 个月。第一个阶段,调研阶段。主要对 Web3.0、区块链、44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数字资产(NFT)五、运营情况六、项目成效为庆祝某商业银行成立 N 周年,以某商业银行成立 N 周年纪念活动为主题,开展“商业银行成立 N周年纪念数字藏品”领取体验活动。活动中,基于区块链技术探索建设品牌文化数字场馆,实现数字藏品唯一标识,设计打造个性化、独一无二的数字纪念藏品,发行了“纪念珍藏卡(3D 版)”、“纪念勋章”、“纪念海报”等多款主题数字藏品,通过虚拟数字人宣传展示区块链数字藏品相关内容,员工通过扫码登录微信小程序,构建 web3.0 数字身份,领取收藏数字藏品。发行具有纪念意义的数字藏品有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发行关于企业文化且具有纪念收藏意义的数字藏品能够向员工传达企业文化,同时让员工获得身份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1.促进企业文化建设NFT 等技术,以及业界数字藏品探索应用现状、业界数字资产管理发展现状等进行调研,明确技术路线、技术架构、关键技术点、数字藏品管理相关业务流程、数字藏品玩法等内容。第二个阶段,平台研发阶段。主要完成区块链数字藏品资产管理平台研发、测试等工作,包括移动端、PC 端系统,实现数字藏品铸造、上下架、发行、权限管理等各项功能。第三个阶段,测试试运行阶段。主要完成平台试运行各项相关准备工作。第四个阶段,数字藏品发行阶段。主要根据企业实际业务需求,发行多个主题的数字藏品,开展“商业银行成立 N 周年纪念数字藏品”体验活动。七、经验总结数字藏品作为新兴技术与文创活动的创新融合探索,不仅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数字内容作品版权保护,还在企业文化建设、品牌营销、数字资产管理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本项目基础上,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Web3.0技术、开放联盟链、密码学等技术深度融合,形成创新技术方案,探索更多创新应用场景和新模式,发挥数字藏品价值,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用户科技体验,推动数字藏品、数字资产等数字价值的安全流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的一次结合,既契合企业品牌建设工作精神,也符合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在区块链、元宇宙概念流行的当下,可对内对外展示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此外,数字藏品发行活动可作为企业数字化营销手段,通过企业 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行数字藏品增加客户科技体验感,提升品牌影响力。企业发行纪念意义的数字藏品属于企业品牌文化与从技术角度,数字藏品可被认为一种“数字资产”,应用区块链、密码学等技术和方案开展数字藏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为数字资产相关技术原理及业务流程积累实践经验,加速数字资产相关创新应用。2.提升企业数字化底蕴和新技术应用创新能力 3.为数字经济时代探索数字资产管理积累相关经验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45泛融科技:泛融 NFTCloud快速可靠的NFT发行平台建设解决方案一、方案介绍赖于区块链智能合约,同时为了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构建了一个共享式云基础架构系统网络。具体而言,蜂巢链的服务范围包括四类:定制化私有链、联盟链、分布式服务市场、共享式 IaaS 服务。蜂巢链专注于数字资产登记、数字资产交易、数字资产融资领域行业解决方案。目标是让企业更方便快捷的将区块链思维融入到企业业务创新,将区块链技术融入的 IT 系统中。蜂巢链是经权威机构“工信部信通院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实验室”测试并通过认证的区块链底层产品。泛融科技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块链技术服务骨干企业为发展目标,通过不断创新促进区块链技术服务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金融、司法、医疗健康、物联网、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深耕业务场景,以自有区块链底层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研发场景化示范应用。泛融科技以自研区块链-蜂巢链为底座,围绕Web3.0、智能合约、泛融分布式可信存储、DID 分布式身份认证等技术完善 NFT 产品生态。为文化、金融、制造业、互联网等各行业提供从 NFT 发行展示、铸造上链、交易转移、元数据去中心化存储等一站式定制化解决方案。为企业更简单的发行自己的 NFT,构建私域流量和品牌营销带来新的思路。NFT 是 Non-Fungible Token 的缩写,意为非同质化通证(或代币)。其本质就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通证,这一通证具有唯一公开、不可篡改、不可分割、可交易等属性。NFT 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更是踏入元宇宙、Web3.0 世界的必要元素。泛融 NFT Cloud 为用户提供 NFT 发行平台一站式解决方案,泛融科技以自研区块链-蜂巢链为底层基础,支持标准Web3.js接口,并提供NFT API开放平台能力,降低用户创建 NFT 应用难度。泛融 NFT Cloud 系统部署架构如图 1 所示。蜂巢链是泛融科技基于区块链的共享式云计算平台,为其上开发的分布式应用程序(DApp)提供可扩展,安全,易于访问的服务、数据集和计算资源。蜂巢链依泛融分布式可信存储应用是基于蜂巢链技术设计并构建的文件存储系统产品,在此作为 NFT 元数据及数字作品源文件的存储应用组件。通过该系统储存的元数据具有防伪造、防篡改、防灭失、全轨迹留痕的特点。同时系统提供元数据权限控制、版本管理、信息监管、行为追溯等管理功能。NFT 开放平台是传统企业连接 Web3.0 的关键通道,在 NFT 开放平台中用户可以利用传统 API 接口方便快捷地访问和获取区块链上的 NFT 关联数据。NFT开放平台对区块链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实现传统行业开发人员无感知调用区块链原生 API。用户利用 NFT 开放平台提供的跨链访问、获取交易数据、获取 NFT 数据、获取创作者链上公开数据等标准接口,实现各类NFT 市场数据、NFT 排名统计数据定制化需求。用户如有更深层次的业务需求,NFT 开放平台还图 1 泛融 NFT Cloud 系统部署架构(简)1.基础设施-蜂巢链2.分布式可信存储应用3.NFT 开放平台46金融区块链与支付创新案例集数字资产(NFT)扫码获取案例电子版二、应用场景痛点三、解决方案亮点以银行营销应用场景为例,新形势下,银行营销面临着 3 个方面的痛点和挑战。一是品牌层:客户群体范围具有局限性。银行核心客户群体主要是国有企业、中大型企业以及高净值人群,但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多元化以及消费级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银行急需目标客户群体下沉,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进行覆盖。因此,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拓新和留存成为银行未来竞争的重要因素。二是营销层:产品类型单一,客户易流式。银行主要产品仍为金融信贷类服务型产品,这类产品虽运营模式完善、盈利稳定,但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仍有门槛。传统的营销获客主要以线下网点的形式将金融产品销售给潜在客户,但网点引流成本高、转化率低、精准度低,且不适应消费级金融市场。银行在线上开展生活服务类业务进行私域营销的方式还需面对现存互联网头部公司的商业挑战。三是技术层:现有系统架构复杂,对新技术兼容性不足。通常银行业大规模运用高端产品,在 IT 架构领域一直是高可靠、高标准、低风险的典范,在数字化时代的当下,金融需求出现了场景化、碎片化、多样化、普惠化的新特点,为满足日新月异的场景需求变化,除面对 IT 架构的迭代挑战还需要满足当下营销和品牌层的的业务需求,较小的系统变动和较低的研发运维成本也成为银行市场扩展的技术挑战。方案采用“工信部信通院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实验室”测NFT 生态的主要用户群体除银行现有核心用户类型外,还包括 Z 时代年轻人群、加密爱好者、艺术创作从业人员等。NFT 相关产品应用可以帮银行在激活现有存量客户的同时,打破客户群体固化僵局,引入数量客观的新鲜血液。泛融 NFT Cloud 完全基于自研软件研发,其底层技术得到国家监管机构的全面验证。方案在提供丰富的区块链接口的同时还为传统行业开发人员提供了可视化应用管理界面和 JAVA API,在提高 IT 系统兼容性的同时,大大降低学习及运维成本,满足全平台业务开发需求。试并通过认证的区块链底层产品。方案主体为国家新基建星火链网应用生态建设合作伙伴。提供具有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性的专属区块链节点搭建、自定义智能合约部署、标准 Web3j 兼容等功能,为 NFT Dapp 开发者提供简单、稳定的技术支持。NFT 监控审核平台的蜂巢链交易数据监控、可信存储服务监控、NFT 全生命周期监管审核等功能,为企业运营 NFT 应用的合规性提供监管保障。4.NFT 监控审核平台1.技术先进权威认证2.全新营销途径3.合规可靠4.简单易用

    浏览量37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22 5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火币研究院:2022-2023全球区块链产业全景与趋势报告(138页).pdf

    摘摘 要要 2022 年,美联储持续加息,全球流动性紧缩,加密行业进入深熊。今年,Crypto资产总市值缩水超过 2.2 万亿美元,CEFI 类机构业务规模下降约 71.4%。行业在连续经历Terra 崩盘、3AC和 FTX 破产事件后受到重创,包括 BlockFi、Genesis 等大型机构遭遇破产或清算危机。但是,行业的建设并没有停止:一级市场的投融资总额超过277亿美元;以太坊开启了 PoS 新时代,Layer2 快速发展;X2E 唤醒了 GameFi 新业务模式等。本篇报告将从行情、数据、投资、地域、应用、技术、监管等7 个领域全面分析 2022年的得与失,为 2023 年的行业发展提供预判和建议。我们从加密人口占有率、CEX 流量、DeFi 流量和网络搜索热度四个维度,建立了Crypto 地域发展指数,美国、越南和俄罗斯位居前三。2022 年全球加密用户大约有3.2亿人,超 40%为亚洲人,新用户增长量由 2021 年的 1.94 亿人下降到 2500 万人。美国、韩国和俄罗斯的 CEX 交易所访问量最大,总占比超 22%。美国 DeFi 市场份额占比第一,DeFi协议的访问量是第二名巴西的 6 倍。南美、南非和中东地区对加密行业的关注度最高。东南亚地区加密人口达到 4600 万,仅次于北美市场。南美和非洲的加密货币应用场景以支付和储值为主,有超过 1/3 的国民日常使用稳定币。基础设施赛道仍聚焦于性能优化,服务类设施更加完善。以太坊 Layer2 项目百花齐放。新公链依靠“模块化”技术路线得到了快速发展。存储赛道技术发展多样化,存储容量和利用率持续缓步增长。域名作为应用层和 DID 的基础设施,也出现爆发式增长。跨链桥数量众多,安全性和互操作性仍然有可提升的空间。在矿业方面,比特币矿业发展艰难,而以太坊即将迎来质押即服务的新时代。在应用层面,DeFi各链总 TVL较历史最高点下降了 70%以上。杠杆出清,收益率下降。NFT 市场高开低走,总市值下降约 42%,交易活跃用户数下降约 88.9%。NFTfi项目已崭露头角,成为下一个增长点。GameFi 和 Metaverse 有亮点表现,但发展不足。在监管政策方面,今年,全球有超 42 个主权国家和地区对于加密行业采取了 105项监管措施和指导。积极类政策占比 36%,较去年大比例增加。各国对行业的全面监管框架已提上日程,CEX 监管趋严,链上监管或被纳入体系。熊市仍在继续,我们提出了 4 个有价值的市场底部指标,给出了规避熊市陷阱和保护资产的建议。最后,我们预测了 2023 年行业发展的一些方向,(1)2023 年初行情筑底;(2)Twitter 等 Web2 头部社交将持续融入 Web3,带来新的 SocialFi发展模式;(3)Layer2 将在 2023 年出现生态爆发;(4)ZK 加速网络开始起步;(5)Dapp Chain 将迎来快速发展期;(6)链上存储的真实需求快速增长,存储赛道迎来实质性发展;(7)链上监管加强,部分协议或受到威胁;(8)加密货币将被更多国家用于支付或授权为法币。目目 录录 目 录.-1-1.全球经济形势下的加密行业.-4-1.1 全球宏观:通胀、加息和下跌.-4-1.2 Crypto:潮水退去的一年.-6-1.2.1 行情:由牛转熊,并进入深熊.-6-1.2.2 应用:在低迷中发展和创新.-7-1.2.3 投资:在熊市中寻找新希望.-10-2.加密市场地域分析.-13-2.1 区域市场流量分析.-13-2.1.1 全球加密用户增速放缓,亚洲占比超 40%.-13-2.1.2 美国、韩国、俄罗斯占据 CEX 流量前三.-15-2.1.3 DeFi用户美国占绝对优势.-17-2.1.4“NFT”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 Crypto 话题.-18-2.2 区域市场产业分析.-20-2.2.1 北美:DeFi创新主战场.-20-2.2.2 东南亚:新兴市场涌现,加密用户占有率激增.-22-2.2.3 亚洲其它地区:加密人口基数巨大,市场热情居高不下.-24-2.2.4 欧洲:加密主力军之一,战争未能阻止市场前进脚步.-27-2.2.5 南美&非洲:应用场景以支付和储值为主.-28-2.2.6 加密市场发展成熟度指数,美国居榜首.-28-3.2022 年加密行业十大事件.-31-3.1 Terra 崩盘,行业步入更严峻的熊市.-31-3.2 三箭资本破产,加密行业进入“雷曼时刻”.-32-3.3 FTX 事件引发行业地震.-33-3.4 美联储大幅加息,高风险资产首当其冲.-35-3.5 以太坊合并,PoS新时代开启.-36-3.6 Tornado cash 监管,引发加密行业思考与担忧.-38-3.7 OP 发币带领 Layer2热潮回归.-39-3.8 STEPN 之后,X to EARN 终局,GameFi何去何从.-40-3.9 今年最大的并购案:Huobi收购.-42-3.10 美欧启动顶层布局,全面监管提上日程.-43-4.Web3 基础设施.-45-4.1 以太坊的突围和进击.-45-4.1.1 Rollup.-45-4.1.2 以太坊合并.-50-4.2 公链破局之路.-51-4.2.1 模块化.-51-4.2.2 多链网络的发展.-53-4.2.3 新技术,新期待.-58-4.3 Web3 的数据底座:存储的发展轨迹.-62-2-4.3.1 存储赛道现状.-62-4.3.2 存储 计算.-64-4.4 应用层的基础:域名的繁荣.-65-4.4.1 域名火爆的原因.-67-4.5 跨链桥:崛起与危机.-68-4.5.1 市场状况与发展趋势.-68-4.5.2 跨链桥安全事件汇总与分析.-71-5.CEFI.-72-5.1 机构业务发展现状.-72-5.2 托管业务竞争/服务格局.-73-5.2.1 CeFi借贷与资管业务.-74-5.3 机构暴雷事件统计及影响.-75-5.3.1 暴雷机构暴雷盘点.-75-6.NFT.-79-6.1 NFT 市场现状.-79-6.1.1 NFT 市场热度随市场整体下降.-79-6.1.2 亚洲市场对 NFT的兴趣居高不下.-79-6.1.3 NFT 头部效应明显,长尾市场显现.-80-6.2 NFT 新趋势-Meme 泡沫破裂、层层套娃.-81-6.3 NFTfi-初露锋芒,方兴未艾.-82-6.3.1 NFT 借贷崭露头角.-83-6.3.2 NFT 流动性解决方案现状.-83-6.3.3 NFT 聚合器-强者恒强.-84-7.DeFi:黎明前的黑暗.-86-7.1 熊市下的 DeFi市场现状.-86-7.2 DeFi的生存之道及未来展望.-90-7.3 稳定币.-91-7.3.1 算法稳定币的新一轮繁荣与危机.-91-7.3.2 超额抵押稳定币的再创新.-96-8.GameFi&MetaVerse.-97-8.1 GameFi.-97-8.1.1 Gamefi市场现状与展望.-97-8.1.2 X 2 Earn 带来爆点,下一个爆点呢?.-99-8.2 元宇宙市场现状与展望.-101-9.加密矿业:PoW、PoS 的危与机.-104-9.1 PoW 矿业市场变化与现状.-104-9.2 以太坊合并:矿业的格局之变.-106-9.3 PoS 质押即服务,开启新时代.-108-9.3.1 流动性质押赛道分析.-109-10.全球加密监管政策.-113-10.1 全球加密监管的总体情况.-113-10.2 全球监管的变化.-115-3-10.2.1 欧美顶层监管框架设计提上日程.-115-10.2.2 CEX 监管趋严,链上协议监管逐渐展开.-117-10.3 全球监管政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118-11.熊市生存指南.-120-11.1 熊市底部判断指标.-120-11.2 如何规避熊市陷阱.-124-12.加密行业未来预测.-127-12.1 熊市震荡行情延续,底部区间已现.-127-12.2 Web2 头部社交跑步进场,抢占 SocialFi赛道.-127-12.3 技术突破、费用降低,Rollup 生态爆发.-128-12.4 ZK 加速网络起步,为 ZK 技术的广泛采用打下基础.-129-12.5 多链网络促成 DApp Chain 的爆发.-129-12.6 扩展与升级并举,存储板块蓄力待发.-130-12.7 链上“嵌入式”监管加强提上日程.-131-12.8 更多发展中国家采用加密货币用于支付或成为本国法币.-132-参考资料.-133-作者作者 火必研究院 Flora Li,Stefanie Wei,Barry Jiang,Nolan Liu,Johnny Louey,Siyu Chen,Andy Hoo,Mingwang Zheng,Jimmy Qi,Lucio Lyu 贡献者:nansen.ai-4-1.全球经济形势下的加密行业全球经济形势下的加密行业 1.1 全球宏观:通胀、加息和下跌全球宏观:通胀、加息和下跌 如果要给 2022 年的全球宏观市场梳理一条脉络,那么一定绕不开全球通胀和随之而来的货币紧缩这条主线。它们就像是宏观市场这篇大乐章的基调,影响着全球经济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加密货币市场。不仅如此,正因为当前我们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是近几十年少见的,所以在今年影响加密货币市场的因素里,宏观因素超过了监管、新技术、新赛道等行业内部因素而占据了主要地位。下面我们根据全球通胀和货币紧缩这两个要点来梳理一下今年以来全球的宏观市场情况。图 1-1:CPI YoY of US,EU,UK,China and Japan 来源:Bloomberg,data from 10/1/2021 to 9/30/2022 上图为美国、欧元区、中国、日本和英国这几个主要经济体从 2021 年 10月到 2022 年 9 月的 CPI 同比数据,可以看到在过去一年里几个主要经济体的通胀均上升,且除中国外,其他国家目前的通胀率均处于近十几年来的最高水平。面对这种情况,全球各个高通胀国家的央行普遍采取了通过加息及退出QE等收紧货币政策的方式,希望能借此抑制需求端,从而降低通胀。-5-图 1-2:Benchmark interest rate of US,Euro Area and UK 来源:Bloomberg,Data from 10/30/2021 to 9/30/2022 上图为美国、欧元区和英国从 2021年底至今的基准利率走势图。可以看出,本轮全球的加息周期的特点是力度猛节奏快。以美国为例,美联储在 8个月的时间内将联邦基准利率提升至 2.5%的水平,而在上一轮加息周期时美联储将利率提升至这一水平用了将近 2年的时间。快速猛烈的加息无疑为全球风险资产的价格带来巨大压力,这其中加密货币不可幸免。Coin Price at 1/1/2022 Price at 10/31/2022 Change pct BTC 47200 20500-56.6%ETH 3780 1580-58.2%XRP 0.841 0.456-45.8A 1.355 0.400-70.5%SOL 175.71 33.31-81%表 1-1:市值前 5 大币种 2022 年涨跌幅 来源:Tradingview,Huobi Research 上表为市值排名前列的几个主要币种今年以来的涨跌幅。可以看到伴随货币政策的收紧,各个币种无论赛道无一幸免,都遭遇了大幅下跌。虽然今年行业内发生了 terra 崩盘、以太坊合并等历史性事件,但这些事件要么是宏观环境恶化-6-的后果之一,要么并没有改变行业整体下跌的趋势。因此可以说,今年的宏观市场环境的关键词就是通胀、加息和下跌。1.2 Crypto:潮水退去的一年:潮水退去的一年 2022 年是加密货币市场长期下行的一年,外部金融环境恐慌,加之内部诸多事件连锁暴雷,直接导致整体市值缩水 2 万亿美元。1.2.1 行情:由牛转熊,并进入深熊行情:由牛转熊,并进入深熊 市值 最高点 最低点 跌幅 目前 总市值 2.93 trillion 800 billion 72.6%1.01 trillion BTC 1.27 trillion 355 billion 7292.7 billion ETH 571.7 billion 120 billion 796 billion DeFi 板块 172 billion 33 billion 80.8G billion Gamefi&Metaverse 29 billion 4 billion 86.3%5.5 billion 表 1-2:主要趋势板块跌幅 来源:coinmarketcap,Huobi Research 这里可以看出来,在熊市期间,BTC 和 ETH 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保持着高的市值占比的同时,跌幅也相对较小。DeFi 板块和 Gamefi 板块 虽然总市值跌幅在 80%-90%之间,但是大部分单个资产的跌幅都更大一些。因为总市值也一直在补充进入新资产,增加了资产数量,也就填充了资产的下跌。市场的下跌,对于牛市时比较热门的资产退热很快,大部分的跌幅都到了 90%甚至更高。200200 周周 SMASMA 指标指标 对于主流资产 BTC 来说,通过观察十多年来的历史数据,200 周 SMA 指标适合于观察 BTC 的底部区间。-7-图 1-3:BTC 价格在 200 周 SMA 指标下 来源:Tradingview 由于 2014 年之前,BTC 未完成指标 200 周的前提条件,所以该指标从 2014年中旬开始。从历史数据来看,2015 年的两次跌破指标,2019 年的触碰指标,2020 年“312”的跌破指标,大多只是短暂的触碰或调整后便反弹。但是目前来看,BTC 价格自今年 6月份跌破指标,8月份的突破后回落,价格一直长期震荡在指标的下部。根据指标来看,BTC 历史第一次跌破并在下方震荡,目前的市场便是史无前例的深熊。1.2.2 应用:在低迷中发展和创新应用:在低迷中发展和创新 根据 DeFillama 数据,DeFi Total TVL 从 2022 年 1 月份 171 billion USD 到 2022 年 10 月份最低点 50 billion USD。目前 10 月末约为 55 billion USD。随着Terra 等的一系列暴雷,DeFi的 TVL也出现过两次断崖式下跌,市场确认并加速进入了熊市阶段。图 1-4:链上总锁仓量 来源:DeFiLlama-8-下图的数据是显示借贷协议中未偿还债务的价值。当下的数据约为 4 billion USD。与去年最高点 25 billion USD 相比,下降了 84%。在链上的用户对于杠杆的需求下降,从而使得链上交易活动减少,也是这次熊市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图 1-5:链上总借贷量 来源:token terminal 目前 ETH 链依然是 DeFi的主战场。随着 2020后半年的牛市开启,协议的爆发性增长,币价和收益率同时上升,吸引来了大量的资金注入。流动性也随之增加。但是随着 2022 年,市场下跌,币价和收益率也在同时下跌。流动性被抽取,大量资金外流又加速下跌情绪。目前主流借贷协议的稳定币存款利率甚至低于美国国债。在近期,又有许多协议遭受黑客袭击,链上又出现了如 Terra 的暴雷事件,使得厌恶风险的资金被提取。在这种行情下,市场也进一步的推动了 Layer2 公链的发展,DeFi生态能在Layer2 上二次发展。扩容方案的速度更快,价格更便宜,对于普通用户的成本就更低,更能吸引小资金用户参与 DeFi。这也是 Layer2 发展的好时机。通过观察 Layer2 链上的 TVL 数据,我们发现,在 2022 年 4 月份,Layer2 的链上 TVL 达到了最高点7.5 billion USD,随后一路下行至 7 月份的 3.7 billion USD。不同于其他的生态,Layer2生态从 7月份触底之后便一路上行,到现在约5.32 billion USD。这要归功于 Layer2的技术逐渐成熟,开始发币,并且大量的应用随之落地,并且多数 Layer2 链的开发团队也在积极展开激励,比如预空投奖-9-励活动,发币等。随着 Layer2 扩容方案的发展和进步,未来的链上必然会派生出更多的玩法和生态项目。图 1-6:Layer2 链上 TVL 数据 来源:L2BEAT 随着市场的热度消退,NFT交易量也呈现出萎靡的姿态。在五月份拉盘出现的超高量,是因为当时发行的 otherdeed for otherside(也叫猴子地)产生了 fomo情绪。同时,NFT 的总市值的跌幅约为一半。NFT的计价方式以币本位为主,而ETH 的波动也很大,NFT 的总市值不可避免的下跌。NFT 的市值从约 35 billion USD 跌到了 21 billion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