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研究院:2025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报告(5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华社研究院:2025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报告(50页).pdf(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新华社研究院目录前言 1第一章打造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的中国实践 4一、政治互信共护地区安宁 5二、经济互利共创地区繁荣 9三、民心互通共赢地区未来13第二章中国打造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的4C原则 19一、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Equalfooted CONSULTATION)20二、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Rulebased COMANAGEMENT)22三、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Mutuallybeneficial COOPERATION)24四、坚持反对域外势力插手干涉(Play a CON-STRUCTIVE role
2、)27第三章中国愿携手地区国家将南海打造成为海洋命运共同体31一、维护南海和平稳定32二、推动南海合作发展36三、持续把南海打造成友谊之海39结语43编写说明与致谢46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前言浩瀚南海,碧波万里。琼海潭门千年渔港旁,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观众络绎不绝。来自南海海底1500多米、“沉睡”了500多年的“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正在展陈。这批深海“遗珍”,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也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友好交往、互利合作的有力印证。今天,南海作为重要国际海上通道的地位更加凸显。每年有50余万艘次商船通过南海,全球货物贸易40%左右经过南海及
3、其周边海峡,上百万架次民用飞机在南海上空活动。南海是国际航运的重要通道,也是地区国家的共同财富。面对域外势力搅动风云的企图,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南海?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强调“要共同维护南海稳定,把南海建成和1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习近平主席坚定的话语,为更好地守护南海和平、促进南海发展指明了方向。南海稳,则地区国家受益,南海乱,则地区国家遭殃。南海地区和平稳定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国家的共同愿望,符合各国利益。中国提出将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的重要倡议,并不断积
4、极推动付诸实践,为南海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这既是中国维护自身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现实需要,也是对所谓中国谋求“地区霸权”无端指责的有力回击,更体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为和担当。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正以开拓性实践开创地区治理新范式。地区国家通过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确立了各方处理南海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共同规范。在中方推动下,“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正在加快,https:/ 多年前,中国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带来的不是杀戮生命的枪炮、惨无人道的殖民和残酷狰狞的掠夺,而是柔软舒适的丝绸、精美璀璨的陶瓷和美好生活的茶叶。现实有力地证明,中国历来是南海稳定的倡导者、推动
5、者和实践者。长期以来,中国主张南海和平稳定应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与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各领域深化互信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成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推动南海合作和发展的坚定力量。4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一、政治互信共护地区安宁1.推动涉海规则机制建设取得重大成果。2024年9月13日,中国和东盟国家在西安举行落实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 宣言)第22次高官会,各方同意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宣言,深化海洋环保、科研、搜救、执法等领域合作。这是围绕南海规则机制建设持续稳步推进的又一体现。宣言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就南海问题签署的首个政治文件,中国始终是维护宣言的最重要力量。自2
6、002年签署至今,宣言在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同东盟国家友好、团结、合作的意愿。中国始终坚持倡导各方在全面有效落实宣言框架下,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中国和东盟国家近年来一直在推动“准则”谈判,并同意以灵活和创新的方式加快磋商,争取早日达成“准则”。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关于5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准则”的谈判进展顺利,已完成了案文三读。以推动涉海规则机制建设为目标,中国和东盟国家在落实宣言联合工作组框架下保持着密集的磋商频率,截至2024年已举办40次工作组会议,在推动海上合作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和收获,对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7、增进互信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2.创造性提出争端解决思路广获共识。多年来,中国在解决南海问题上不断创造性地提出争端解决思路,为打造和平、友谊、合作之海凝聚共识。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提出在南海争端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2014年,中国再次创造性提出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轨思路”。“双轨思路”旨在回应东盟与域外国家对南海和平稳定的关切,避免南海争端复杂化、国际化,是中国政府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后,推动南海问题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双轨思路”的核心内容即有关争议由直接有关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6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而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由中国
8、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在实践上,中国一直是和平南海的践行者,与南海沿岸国家保持着积极有益的双边磋商,不断为探索和平解决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2000年,在地缘政治竞争加剧背景下,中越双方在北部湾成功划界的双赢安排为求同存异和共同管控南海分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24年11月9日,中国和印尼的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提出,双方就在两国主张重叠海域开展共同开发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一致同意设立政府间联合指导委员会,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灵活务实、协商一致”的原则,遵照双方各自现行法律和法规,探讨和推进有关合作。这成为南海沿岸国家在承认海域
9、争议的基础上,以良好意愿共同推进海上合作的生动范例。3.为夯实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保障。把南海建设成为和平、友谊、合作之海是中7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国南海政策的重要目标,也是深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应有之义。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双方是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构建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双方共识。2021年,中国和东盟正式宣布建立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23年,作为首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东盟对话伙伴国,中
10、国在加入该条约20周年之际宣布将在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宗旨和原则指导下,推进东盟印太展望所确定的四大优先领域合作,进一步增进地区国家间的互信和合作共赢。行动是诚意和担当的证明,中国正不断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中国东盟共建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友好家园,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坚实保障。8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二、经济互利共创地区繁荣1.中国东盟自贸区带来长久发展动力和区域共同利益。开放合作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从 2004 年的8763.8 亿元增至 2023 年的 6.41 万亿元。20 年间,不只是贸易数据的“超”速增
11、长,更是地区发展的互利共荣。事实证明,只要合作,就能共赢。作为分别有14亿多和6亿多人口的两大市场,中国和东盟升级自贸区合作,将为双方带来更强劲、更长久的发展动力。得益于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连续15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连续4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10月10日,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宣布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20年“超”速增长!东盟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政府网,2024年9月23日9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发表中国东盟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的联合声明。这标志着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和东盟
12、共同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释放了双方在逆全球化潮流中共同维护自由贸易体制的积极信号。2.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动区域经贸繁荣发展和经济一体化。当今世界覆盖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三年多来,持续释放了关税减免、通关简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制度红利,强化区域的产供链稳定畅通,推动区域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是RCEP的最大经济体,也是高质量实施RCEP的积极推动者。RCEP生效以来,中国与RCEP成员的货物贸易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30%以上,2024年1月至11月达12万亿元。2023年,中国对RCE
13、P其他成员国非金融类的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80.6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了26%,高于中国对全球投资的增速14个百分点。在2024年担任RCEP非东盟方轮值主席国期间,中国全力推动RCEP达成新成员加入程序,RCEP支持机构也在2024年正式投入运作。随着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RCEP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载体”,为推动区域经贸繁荣发展注入动力,为亚太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果。3.高质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中国东盟关系走深走实。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足迹遍及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地
14、,留下了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2013年10月,对印尼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重要演讲,倡议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导携手建设一个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RCEP全面生效以来,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愈发紧密,人民日报,2024年7月3日11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为中国东盟关系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中印尼和中马“两国双园”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东盟国家是中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10年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东盟国家落地生
15、根、开花结果,中国和东盟国家不断加强战略对接,在经贸投资、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绿色转型、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捷报频传,硕果累累,携手打造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东南亚样板。在2025年2月13日举行的第31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东盟国家高度评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和中国在全球经济中重要引擎作用,赞赏中方支持东盟中心地位和东盟共同体建设,强调东盟中国合作树立起地区合作典范,给地区人民带来福祉,愿同中方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夯实“硬联通”,加强“软联通”,促进区域一体化,打击网赌电诈等跨国犯罪,共同维护地区和12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平稳定与繁荣发展。三、民心互通共赢地区未来1.
16、守望相助,亲诚惠容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文相通、命运相系,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商人前往东南亚经商。在明代,大量商人和手工业者随郑和下西洋到达东南亚各国,一些人留居于此并与当地人通婚,形成了独特的峇峇娘惹文化。202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242028年)将人文上相知相亲列为新的5年行动计划的五大领域之一。同月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对继续密切人文交流与人员往来,增开旅游航线,加强留学和人才培训合作交流等增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的行动做出了具体 第31次中国东盟高官磋
17、商在宁波举行,外交部官方网站,2025年2月13日13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规划。2025年2月,在“泰中友谊金色50年”之际访华的泰国总理佩通坦说,泰方期待同中方一道,加强高层交往,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开启共享和平、共同繁荣的下一个50年,造福子孙后代。友好交往、守望相助镌刻在南海文明的基因之中。回望过往,面对种种挑战,中国和东盟始终患难与共。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汶川地震,无论是印度洋海啸还是新冠疫情,中国和东盟一直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人文交流不仅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更跨越历史长河,沉淀出中国和东盟面向未来、相向而行的深厚根基。自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
18、建以来,双方人文交流葳蕤春华,硕果盈枝,人员往来密切,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多,青年交流友谊佳话频传,地方务实合作成果层出不穷,旅游、教育、文化、智库、媒体、体 对接发展战略,深化相知相亲,中泰领导人共叙“金色50年”,环球时报,2025年2月7日14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育、妇女等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中国东盟命运与共的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中国和东盟各国人民越走越近,越走越亲。2.务实合作,南海公共产品持续丰富。随着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日益深入,中国提供的国际海洋公共产品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南海区域,中国与地区国家通过各项能力建设,努力向国际社会提供包括导航助航、搜寻救助、海况和气象预
19、报等方面的服务。南海海域与空域都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区域之一,基于各类别航线安全等方面的公共产品需求也颇为迫切,如补给、救援与飞行器紧急备降设施和服务等。自1988年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启用之后,中国就开始持续提供包括海洋洋面相关数据服务方面的南海公共产品。目前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向南海周边9个国家提供服务。随着南海区域合作加深,南海公共产品的合作与建设也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迈进,公共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中国与东盟在新冠疫情暴发前15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连续举办了两次海上联合演习,中越在北部湾联合巡逻,中菲建立海警海上合作联合委员会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海洋科研、环保、搜救、渔
20、业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增进了东盟国家对中国的理解与信任,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对和平化解南海争端的信心。2024年10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与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与创新署在印尼贯穿流海域共同实施的联合科考航次顺利收官。这是国际科学研究计划(TRIUMPH)在2024年实施的重要科研合作活动之一,旨在深化对印尼贯穿流水体输运机制、混合过程以及爪哇沿岸上升流现象的科学研究。自2017年发起以来,已组织实施了一系列联合观测航次,开展了多次双边科研人员交流与培训,共同合作发表了多篇学术成果,极大提升该研究领域的科学认识。更重要的是,中国不仅为南海周边区域发展提供务实、物质的公共产品,还提供理念的、原则的
21、公共产品。在研究人士看来,国际秩序之所以存在危机,就在于没有充足的公共产品供给,16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同时却有太多的国际问题需要应对。中国践行的是开放、包容、不针对他国的多边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国际公共产品。3.包容互鉴,共商共建增进地区福祉。2025年2月10日,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关于实施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免签政策的公告宣布,东盟国家旅游团可由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口岸、磨憨铁路口岸、磨憨公路口岸免办签证入境出境。7天后,15名来自泰国、老挝的旅客作为第一批免签政策享受者走出中老铁路西双版纳站,迎接他们的是代表祝福的洒水仪式和欢快的傣族舞蹈。开放包容是五千
22、年中华文明的鲜明标签,多元包容是东南亚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基因。2014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共同举办了文化交流年、教育交流年、旅游合作年、创新年、媒体交流年等活动,双方人员往来从2013年的1820万人次增 郑永年:中国践行的多边主义是国际公共产品,不像美国以自我为中心,界面新闻,2022年12月 首个东盟国家旅游团免签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光明网,2025年2月19日17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加到新冠疫情前的6500万人次。据中国外交部数据,东盟10国均已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双方互为主要旅游客源对象。截至2024年10月,中国东盟已结成241对友好城市。章念生、杨一、刘慧,
23、深化人文交流,促进相知相亲相融,人民日报,2024年2月4日 中国外交部,中国东盟关系(10+1)18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第二章中国打造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的4C原则中国是南海最大的沿岸国,也是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地区和平稳定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的最大公约数。纵观历史,中国从未有过谋求所谓“地区霸权”的动机和战略设计,并长期致力于管控与争端方的矛盾和分歧,在争端中保持高度克制,不遗余力地和地区国家推进基于规则的南海海上秩序建设。中国致力于将南海打造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始终坚持着4C原则,即坚持通过谈判 协 商 解 决 争 议(Equalfo
24、oted CONSULTATION),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RulebasedCOMANAGEMENT),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Mutuallybeneficial COOPERATION),坚持反对域外势力插手干涉(PlayaCONSTRUCTIVErole)。这四个坚持(4C 原则)在实践中探索建19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立,经得起历史检验。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努力证明,没有对话解决不了的难题,也没有合作达成不了的目标。一、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Equalfooted CONSULTATION)平等是谈判协商的基础,协商是解决分歧的路径。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南海争议
25、应该由有关争议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本应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加以维护。2000年12月25日,中国与越南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定协定,以及两国在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两个协定于2004年正式生效至今。多年来,中越在北部湾海域海上合作和共同开发均以此为基础,中越共同开发工作组磋商机制运行正常。中菲两国尚未举行旨在解决南海有关争议的 吴士存,南沙争端的由来与发展南海纷争史国别研究,中华书局,2022年2月20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任何谈判,但确曾就妥善处理海上争议进行多次磋商,就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议达成共识,并在双边文件中多次
26、予以确认。双方还在中国和东盟国家2002年共同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就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议作出郑重承诺。1995年8月,中菲共同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菲律宾共和国关于南海问题和其他领域合作的磋商联合声明表示,“争议应由直接有关国家解决”;“双方承诺循序渐进地进行合作,最终谈判解决双方争议”。此后,中国和菲律宾通过一系列双边文件确认通过双边谈判协商解决南海问题的有关共识,例如:1999年3月中菲建立信任措施工作小组会议联合公报、200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21世纪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等。2016年7月,中国和东盟国家外交部长发表了关于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27、的联合声明,再次强调由直接相关主权当事国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2016年7月21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本着平等协商、相互谅解的精神,中国已与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国家,通过双边谈判,签订了边界条约,划定和勘定的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长度的90%。2024 年,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总体保持着和平稳定。中国与印尼就海上共同开发签署了政府间共识文件。中国与马来西亚启动了海上问题双边对话,中方已实现同南海当事国涉海机制性对话的全覆盖。中国对通过谈判解决争议的诚意和不懈努力有目共睹。只有当
28、事方通过平等谈判达成协议,有关争议才能从根本上获得长久解决,有关协议才能得到全面有效贯彻实施。二、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Rulebased COMANAGEMENT)在海洋争议最终解决前,当事国应保持克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2016年7月22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制,尽一切努力作出实际性的临时安排,包括建立和完善争议管控规则和机制,避免争议和冲突扩大化。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维护国际海洋法治,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以实际行动捍卫国际海洋法治的权威性和完整性。基于对国际实践的深刻认识和中国自身丰富
29、的国家实践,要解决任何国家间争议,无论选择哪种机制和方式,都不能违背主权国家的意志,应以国家同意为基础。200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治文件,既缓和了一度紧张的南海局势,又为争端的解决提供了政治基础和保证。此后在宣言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通过推进磋商“南海行为准则”来探讨冲突管控的双多边机制,探讨在渔业、油气等领域的共同开发,倡议有关各国积极探讨根据公约有关规定,建立南海沿岸国合作机制。即便在分歧和单边行动发生时,宣言仍23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然是重塑共识的出发点。2016年7月,“南海仲裁案”裁决出炉后,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于9月
30、审议通过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层热线平台指导方针和关于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两份文件,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管控南海海上局势,避免海上冲突危机爆发和升级。2024年7月,中菲双方在仁爱礁发生海上冲突,基于宣言等系列双边磋商机制,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持续同菲律宾就管控仁爱礁局势进行磋商,并就运补人道主义生活物资达成临时性安排。双方同意共同管控海上分歧,推动南海局势降温。三、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Mutuallybeneficial COOPERATION)南海问题涉及的国家和争议岛礁数量多、争 外交部发言人就中方就管控仁爱礁局势同菲方达成临时性安排答记者问,202
31、4年7月22日24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议海域面积广,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根据国际法和国际实践,在有效的管控机制之下,争议各方仍然可以开展各领域合作,推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有助于有关各方积累政治互信,为最终解决争议创造条件。有关合作和共同开发不妨害最后界限的划定。中国和东盟国家同处南海,是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海边邻居”。目前,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已开展油气、渔业、海洋环保、海洋气象等领域合作,这将为中国与有关各方探讨争端解决模式、消除分歧、共谋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并积累有益经验。2024 年 3 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返回海南三亚,圆满
32、完成首次中国印度尼西亚爪哇海沟联合深潜科考航次任务。该航次搭载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印尼国家研究创新署应用微生物研究中心和渔业研究中心、印尼哈鲁奥莱奥大学、印尼恒都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热带海洋25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学院等11家中外单位60名科考队员。“探索一号”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丹戎不碌港靠港期间,时任印尼海洋与投资统筹部长的卢胡特在庆祝仪式上致辞时说,本次联合科考为两国加强海洋合作开启了新篇章,希望两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拓展科技合作,为印尼培养更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同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建立海上联合
33、搜救热线平台和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海军联合巡逻和防务安全磋商、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在南海,睦邻友好,共同进步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平等交往需要相向而行、充分互信。早在2005年3月,中国、菲律宾、越南三国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商定三国的石油公司在三年“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首次中国印度尼西亚爪哇海沟联合深潜科考航次任务,https:/ a CONSTRUCTIVE role)“中方坚决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当事方对话协商始终是管控南海争议的最佳方式。美国不应介入有关南沙岛礁的双边争议,不应纵容和支持挑衅冲动。”2024年11月16日下午,在
34、秘鲁利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应约同时任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27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时说。南海是重要的国际海上通道,有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航线。地区和平稳定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域内外国家的共同利益。各国依照国际法所享有的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是中国和其他南海沿岸国的重要共识。美国等域外国家,贪恋殖民时期以及霸权时代在南海的特殊地位,意图通过纠集同盟、介入地区争端的方式,乱中牟利,维护其对南海的海权控制。近年来,美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域外国家和地区组织频频自诩“航行自由”,实为“横行自由”,沦为南海和平稳定的“麻烦制造者”。部分国家通过军事、外交等多重手段日
35、益加大对南海事务的介入,企图离间地区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干扰中国与东盟国家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努力,为南海其他声索国单边行动不断加剧、海上合作意愿下降推波助澜。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1月17日全面介绍中美元首利马会晤情况,2024年11月17日28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2016年3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华盛顿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期间,同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见时说:“中方尊重和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同时不会接受任何以航行自由为借口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行为。希望美方恪守在有关主权和领土争议问题上不选边站队的承诺,为维护南海地
36、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事实证明,南海的开放自由是有目共睹的。每年有50余万艘次商船通过南海,全球货物贸易40%左右经过南海及其周边海峡,上百万架次民用飞机在南海上空活动,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海空通道。可见中国维护南海诸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依据国际法所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反观美方,近年来,美军在南海针对中国的 新华社华盛顿3月31日电,习近平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2016年4月1日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南海航行及飞越状况报告,2024年9月29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抵近侦察越来越具有进攻性,频频逼近中国大陆和海南岛领空,不断刷新抵近中国海岸的距离。每
37、年有约100架次逼近中国大陆及海南岛领空,多数距离领海基线已不足30海里。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并确保南海长期的和平与稳定。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2023年美军南海军事活动不完全报告,http:/www.scspi.org/sites/default/files/reports/2023nian_mei_jun_nan_hai_jun_shi_huo_dong_bu_wan_quan_bao_gao_.pdf,2024年3月22日30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
38、的实践第三章中国愿携手地区国家将南海打造成为海洋命运共同体“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青岛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一重要理念,彰显了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刻的哲学思想、深广的天下情怀,不仅为全球海洋治理指明了路径和方向,更昭示着海洋和平与繁荣的光明前景。近年来,南海始终被“问题”“主权争端”“航行自由”等热词包围和捆绑,落入西方话语刻意打造的困境中。南海不仅“本无事”,南海周边各国不仅“相
39、安无事”,而且自古以来南海 习近平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新华网,2019年4月23日31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文明在骨子里就蕴含着和平、和谐、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中国与南海沿岸各国之间不仅有着谋和平、求发展的现实利益交融和对更加美好未来的共同憧憬,而且有着共同创造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作为坚实支撑。只有南海周边国家充分认识加强海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通过对话协商、经济融合和多轨交流,使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构建一个和平安全、繁荣发展、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南海,不仅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更是海
40、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南海地区的具体展开和生动实践。一、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这是一段流芳600多年的南海周边各国和平友好交往的佳话。1417年,菲律宾古苏禄国的东王、西王和 新华社国际部,南海文明图谱,新华出版社,2017年9月 王胜,加强团结合作 推动构建南海命运共同体,中国南海研究院,2024年3月29日32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峒王率家眷、官员共340多人组成友好使团,梯山航海,远渡重洋来到北京,受到了永乐皇帝隆重接待。东王返回途中不幸病逝山东德州,被就地厚葬。他的部分家眷留下守陵,繁衍生息。至今,东王的后裔仍然在德州一带过着平凡的生活。时光流转。2023年8月,菲律宾驻华大
41、使吉米瞻仰古苏禄国东王墓,挥毫留言“600年来,苏禄苏丹访华历史之旅的精神一直活在我们心中!中菲友谊万岁!”纵观南海几千年文明史,苏禄苏丹访华只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几千年和平友好交往的一个注脚。一部南海文明史,就是一部探索构建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奋斗史,它成形于中国与南海周边先人们共建美好家园的和平愿望,历经几千年沧桑变迁,始终不变的是对和平与友好的共同期盼和守护。知史以明鉴,查古以知今。近年来,域外势 通讯:血脉情缘系中菲 海上丝路再扬帆记苏禄东王访华600周年纪念活动,新华网,2017年9月14日33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力把南海周边几个历来是中国传统友好的合作伙伴国引入了
42、“声索国”的死胡同,把一片和平、合作、友好的南海水域污染成“问题的源泉”。事实一再证明,和平与友好是几千年来南海周边各国各族人民集体记忆的底色,南海的和平与安宁只能通过周边国家的对话与合作来保障,域外国家插手干预、持续的争斗与对立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大家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进互信,加强海上对话交流,深化海军务实合作,走互利共赢的海上安全之路,携手应对各类海上共同威胁和挑战,合力维护海洋和平安宁。”面对南海局势,更能感悟习近平主席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南海的和平安宁关乎周边各国安危和利益,需要共同维护,倍加珍惜。不愿南海生乱、倡导通过对话解决南海问题是东盟国家的主流声音。新华社国际部
43、,南海文明图谱,新华出版社,2017年9月 习近平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新华网,2019年4月23日34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2024年6月,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出席第37届亚太圆桌会议期间表示,南海问题应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解决,域外势力不应插手,那样只会使南海局势复杂化。2024年6月,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在第 21 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表示,真正的安全要通过相邻国家间建立友好关系来实现,“合作是通往繁荣与和谐的唯一道路”。维护地区和平,保障共同安全,是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基础。我们要化争端为和平,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进
44、一步加强对话协商,自主制定地区规则,强化南海周边国家双多边互联互通政策协商和对话机制,加强与相关国家在渔业、海上执法安全、油气开发等问题上的双边磋商,坚决反对域外势力插手干预,坚持通过和平方式化解分歧争端。排除干扰,聚同化异,尽早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国际观察对话解决南海问题是东盟国家主流声音,新华网,2024年6月8日35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我们应进一步密切南海沿岸各国高层交往,增进战略沟通,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不断凝聚并强化确保南海地区持续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共识;推动安全合作,增强军事互信,持续为将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贡献力量。二、推动南海合作
45、发展南海,自古以来就是自由航行之海,是自由贸易之海,是自由交流之海,是促进发展、催生繁荣之海。作为典型的半闭海,南海沿岸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往来与合作从未间断。南海沿岸国家数千年来风雨同舟的历史,远比短短几十年的争端与偶见的冲突更为长久。在南海周边,中国古人曾慷慨分享,主动把先进造船、航海技术传授给当地人,使整个南海周边的通航水平不断提升。据17世纪暹罗外 新华社国际部,南海文明图谱,新华出版社,2017年9月 南海务实合作:路在何方?,南海战略态势感知,2024年11月22日36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交档案,定居暹罗并从事航海工作的华人为推动暹罗及周边的航运技术进步发挥了至关
46、重要的作用。17世纪,暹罗国王的公务船无论在国内行驶还是远赴海外,都由中国人驾驶。斗转星移。中国与泰国如今在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海洋防灾减灾等领域有着诸多共识与合作,特别是2013年6月正式启用的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系统联合实验室正成为国际海洋合作的典范。实验室设立十多年来,一直积极稳步推动两国海洋科技合作,合作涉及东南亚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海岸带脆弱性研究、海洋濒危物种保护研究、海洋空间规划合作研究等项目。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的不是制造分裂的鸿沟,而是架起沟通的桥梁;不是升起对抗的铁幕,而是铺就合作的坦途。时至今日,化分歧 新华社国际部,南海文明图谱,新华出版社,2017年9月 综述泰国专
47、家称赞中泰实验室是国际海洋合作典范,新华网,2024年7月30日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全文),新华网,2024年6月28日37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为合作,让互利共赢理念成为南海沿岸各国的共识,让南海周边国家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当前,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文化等合作日益紧密,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习近平主席的话语铿锵有力、催人奋进。聚焦务实合作,加快经济复苏,保持南海对话合作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要化分歧为合作,进
48、一步推进海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蓝色经济为主要抓手,以南海沿岸各国民众与海洋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为内在要求,不断拓展南海务实合作,充分发掘海洋潜力。中方愿与南海沿岸各国分享海洋发展领域的成果和经验,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蓝色伙伴关系,高质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方愿与东盟国家进一步加强在海洋生态环境、渔业捕捞、海上搜救、打击海 习近平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新华网,2019年4月23日38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盗、减灾防灾以及航行安全等多领域合作,探索组织多国开展南海联合科学探测并在一些低敏感度问题上建立联合执法中心。我们应推动高质量共建“
49、一带一路”、三大全球倡议同东盟共同体建设相互促进、协同增效,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以“蓝色”为核心的共同发展,通过实现区域内自由贸易繁荣,为推动地区共同发展增添动力。我们应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充分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效能,多领域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推动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在贸易、投资、海上、农业、互联互通、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打造更多亮点,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结出更多硕果,不断为维护南海和平与安宁夯实经济基础。三、持续把南海打造成友谊之海南海地区的不同文明,从交往到交流再到交39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
50、作之海的实践好,往往是从陌生到信任的过程。中国史书记录了早期中菲贸易中信任关系形成的过程。中国商船最初抵达苏禄后,不敢贸然登岸,以敲鼓的形式通知当地人。当地人便划着小船,带着当地物产,登上大船与中国商人交易。后来,双方都觉得这种方式非常麻烦,大船便直接靠岸交易,但须有一两个当地人到大船上充当临时“人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信任慢慢建立起来,苏禄人也从贸易中获利。他们希望中国商船年年来,常常来,并挽留中国船员在当地长期居住。久而久之,一些中国人干脆留了下来,成为苏禄地区的早期移民。南海周边各国人民在这种长期和平友好交往中不断累积起来的信任延续至今。2021年4月,由中国海军 863 船、南拖
51、195 船和中国科学院“探索二号”科考船组成的舰艇编队抵达印尼相关海域,协助救援打捞此前不幸失事的印尼“南伽拉”号潜艇。中方通过多达数十潜次水下作 特稿:梦想扬帆记踏浪丝路话菲岛,新华网,2018年11月19日40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业,基本摸清了失事潜艇残骸水下状态,打捞出部分部件等物品,全部及时移交印尼方面。这是中国海军又一次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际行动,对巩固深化两国军队友好互信乃至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猜疑是合作的障碍,互信则是和平的基石。南海周边国家间的互信不足不仅加剧地区紧张氛围,也阻碍各国正常交流与合作。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海纳百川
52、、有容乃大。国家间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不能动辄就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加强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不断增强南海友好的温暖底色。我们要化猜疑为互信,进一步发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峰会、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会议等现有官方对话机制的桥梁作用,就南海议题搭建多轨交流平台,拓宽合作渠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乘和平之舟 行共赢之路写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 5 周年之际,瞭望,2024年5月4日 习近平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新华网,2019年4月23日41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道,密切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智库研究机构间的学术交流与联系,探索开展南
53、海联合研究。我们应久久为功,持续加强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媒体、青年等领域交流合作,以人文交流年、教育交流年、旅游合作年、创新年、媒体交流年、缔结友好城市等活动为载体,持续增进南海周边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南海地区不同文明的和衷共济、和谐共生、互尊互敬、互谅互让,为将南海打造成友谊之海不断厚植友好基础。南海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是地区之幸,也是人民之福。南海地区各国只要汲取东方智慧,坚持对话协商、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就一定能够将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42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结语南海,历经了千百万年的地质巨变俯冲、消亡、裂解,得以孕育、扩张出新南海海盆
54、。在浩瀚的海洋面前,古人类也曾以团结的力量,跨越迁徙的艰辛,繁衍出灿烂的文明。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陆地的起伏与海洋的潮汐交织叙事。南海从未真正分割国与国、人与人,反而成为连接彼此的纽带。一个个相向奔赴、患难与共、携手笃行的故事恒久流传。“我们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重情义,讲信义,遇到喜事共庆贺,遇到难事互帮衬。”2021年11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时说。南海和平稳定的历史大势不可抗拒,地区团结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和平、友谊、合作,就是地区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最大公约数。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习近平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
55、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1年11月22日43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我们也认识到,南海问题涉及多方,问题复杂,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需要地区国家有更充足的耐心、更包容的胸怀、更长远的眼光、更智慧的方案。面对复杂敏感的南海局势,中国始终保持着“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战略定力,继续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同地区国家一道,做海洋和平的维护者、海洋秩序的建设者、海洋合作的推动者、海洋发展的贡献者。从经贸合作到生态治理,从争议管控到人文交流,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创的合作范式,既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东方智慧,更昭示着共同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随着制度性
56、合作网络的日益完善,一个超越地缘竞争、共享发展红利的南海新时代正迎面而来。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不懈努力下,南海的和平稳定将得到更为有效的维护,海上对话合作的积极势头将更可持续地向前发展,南海地区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更加光明。南海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家园。这片蔚蓝海域的浩瀚历史证明,当地区国家以主人翁姿44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态共掌命运之舵时,曾经的问题之海必将转化为机遇之海。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把解决南海问题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各方牢牢坚持和把握妥处南海问题的正确原则和方向,就一定能够把南海真正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45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
57、谊、合作之海的实践编写说明与致谢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智库报告由新华社社长、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傅华任组长,新华社总编辑、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吕岩松任副组长,新华社副总编辑、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任卫东任执行副组长。课题组成员包括刘刚、崔峰、周立民、薛颖、王晖余、杨柳、韩冰、赵颖全、梁建强、刘阳、姜铁英、马曹冉、郭翔、吴涛、刘赞、闫洁、严钰景、夏天、邓华、闫睿等。课题于 2024 年 10 月启动,历时半年多采访、调研、撰写、修改、审校完成。在报告写作和发布过程中,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吴士存、中国南海研究院原院长王胜、中国南海研究院研究员陈相秒、中国南海研究院研究员闫岩、中国南海研究院研究员丁铎、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院长肖永平、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张辉、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46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副院长冯洁菡、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教授雷筱璐、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教授蒋小翼、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安全与外交研究室主任张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杨霄、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陈曦笛等专家学者给予了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