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行业产业深度研究(十):智驾新趋势EMB带来线控制动新机遇-250605(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汽车行业产业深度研究(十):智驾新趋势EMB带来线控制动新机遇-250605(23页).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 of 23 table_Header 2025.06.05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智驾新趋势,智驾新趋势,EMB 带来带来线控制动线控制动新机遇新机遇 智能汽车产业智能汽车产业深度深度研究(研究(十十)产业研究中心产业研究中心 Table_Authors 王浩王浩(分析师分析师)021-38676666 登记编号登记编号 S0880513090004 鲍雁辛鲍雁辛(分析师分析师)021-38676666 登记编号登记编号 S0880513070005 张涵张涵(研究助理研究助理)021-38676666 登记编号登记编号 S0880124070046 摘要:
2、摘要:EMB 量产渐近,线控制动国产厂商有望换道超车量产渐近,线控制动国产厂商有望换道超车 Table_Summary 核心观点:线控制动技术路径迭代,国产厂商有望换道超车提升市占率核心观点:线控制动技术路径迭代,国产厂商有望换道超车提升市占率。线控制动有 EHB Two-box、One-box、EMB 三种技术路径,当前 One-box 为主流选择,且海外厂商占据主导。EMB 是真正意义的全线控制动,具备显著性能优势,契合智能驾驶发展趋势,正从技术研发走向量产。国内外厂商 EMB 研发进度相近,且国产厂商能够绕过不占优势的液压控制领域,有望在技术路径迭代中换道超车提升市占率。线控制动:线控制
3、动:通过电信号实现制动,智能底盘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信号实现制动,智能底盘重要组成部分 制动系统经历机械制动、液压制动、线控制动的发展历程。制动系统经历机械制动、液压制动、线控制动的发展历程。机械制动系统通过机械连接将刹车力传递到车轮制动器上;液压制动通过真空助力器与液压主缸将制动力多级放大至刹车卡钳;线控制动系统则通过电信号来实现制动操作。线控制动是智能底盘重要组成部分,线控制动是智能底盘重要组成部分,满足满足智能智能驾驶对驾驶对安全性安全性的的要求要求。智能底盘三方向中,转向、悬架通过线控化和协同化设计提升舒适性;而线控制动凭借快速响应与精确控制能力,满足智能驾驶对执行层安全性的要求。线控制
4、动三种技术路径,线控制动三种技术路径,EMB 契合契合智能驾驶智能驾驶发展趋势发展趋势,从研发走向量产,从研发走向量产 线控制动有线控制动有 EHB Two-box、EHB One-box、EMB 三种技术路径三种技术路径。EHB 使用电动机代替真空器驱动液压泵实现电子液压制动,Two-box、One-box 分别采用分体式与集成式设计;EMB 则取消液压结构实现全线控制动。EHB One-box 为当前主流选择。为当前主流选择。One-box 具备体积小、成本低的优势,成为当前主流线控制动方案,占比从 2021 年的 20.5%跃升至 2024 年的 63.4%。EMB 更加更加契合契合智能
5、智能驾驶驾驶发展趋势发展趋势,正从技术研发走向量产,正从技术研发走向量产。EMB 具备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显著性能优势,能大幅提高主动安全能力,契合智能驾驶发展趋势。之前 EMB 未量产的瓶颈主要在于电机耐久性问题以及相关法规的缺失,随着技术迭代与法规层面的进展,EMB 正从技术研发走向量产。符合现有法规的前湿后干 HBBW 系统有望率先实现量产上车。EHB 赛道赛道国外厂商仍占主导,国内厂商重点布局国外厂商仍占主导,国内厂商重点布局 EMB 预计预计 2030 年线控制动市场规模达年线控制动市场规模达 257.5 亿元。亿元。其中 EMB 有望在 2025 年实现量产突破,至 2030
6、年达到 119.8 亿规模。国外厂商占据国外厂商占据 EHB 主导地位,国内厂商布局主导地位,国内厂商布局 EMB 研发。研发。2024 年 1-6 月线控制动市场国外厂商合计占据 60%以上的份额,博世等海外龙头仍占据 EHB 主导地位;多家国内厂商纷纷布局 EMB 研发。产业展望:产业展望:EMB 量产渐近,量产渐近,线控制动行业国产化率有望提升线控制动行业国产化率有望提升 随着技术迭代与法规层面的进展,EMB 正从技术研发走向量产。国内外厂商EMB 研发进度相近,且国产厂商能够绕过海外玩家占优势的液压控制领域。伯特利、亚太股份、菲格科技、拿森科技、格陆博科技、利氪科技、京西智行、千顾科技
7、、谋行科技、华申瑞利、坐标系、炯熠电子等国产厂商布局 EMB 研发,线控制动行业有望在 EMB 量产中提升国产化率。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新能源车销售不及预期。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目录目录 1.核心观点:线控制动技术路径迭代,国产厂商有望换道超车提升市占率.3 2.线控制动:通过电信号实现制动,智能底盘重要组成部分.5 2.1.汽车制动系统是实现车辆控制的核心.5 2.2.制动系统经历机械制动、液压制动、线控制动的发展历程.6 2.3.线控制动是智能底盘重要组成部分,满足智能驾驶对安全性的要求.7 3.EHB
8、 One-box 为当前主流技术路径,EMB 从技术研发走向量产.8 3.1.线控制动有 EHB Two-box、EHB One-box、EMB 三种技术路径.8 3.2.EHB One-box 凭借轻量化与低成本优势成为当前主流选择.11 3.3.EMB 契合智能驾驶发展趋势,正从技术研发走向量产.12 4.EHB 赛道国外厂商仍占主导,国内厂商重点布局 EMB.14 4.1.市场空间:预计 2030 年线控制动市场规模达 257.5 亿元.14 4.2.竞争格局:国外厂商占据 EHB 主导地位,国产厂商布局 EMB 研发.15 5.产业展望:EMB 量产渐近,国产厂商有望换道超车.21 6
9、.风险提示.22 MBiXrUjXdYjZqRsQpMmOaQaObRoMpPnPnQkPoOoQlOoOqN6MpPxOxNnRsMwMtPoQ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3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1.核心观点:核心观点:线控制动技术路径迭代,国产厂商有望换道超线控制动技术路径迭代,国产厂商有望换道超车提升市占率车提升市占率 线控制动有线控制动有 EHB One-box、EHB Two-box、EMB 三种技术路径,当前三种技术路径,当前 One-box为主流选择。为主流选择。EHB(Electric Hydraulic Brake,液压式线控制动)使用电动机代替真空助力器驱
10、动液压泵实现电子液压制动,其中 Two-Box 方案采用分体式设计,将电子助力器 eBooster 与 ESC 系统独立布置;One-box 方案将电子助力器与 ESC集成至单一模块。EHB One-box 方案凭借体积小、成本低的优势成为当前线控制动的主流选择。EMB(Electric Mechanical Brake,机械式线控制动)则取消了液压结构,通过电机直接驱动制动卡钳,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线控制动系统。EMB 具备显著性能优势,契合具备显著性能优势,契合智能智能驾驶发展趋势驾驶发展趋势,正从技术研发走向量产,正从技术研发走向量产。EMB具备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显著性能优势,能大幅提
11、高主动安全能力,契合智能驾驶发展趋势。与此同时,EMB 对电机耐高温、散热与电磁干扰等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也需要额外设计安全冗余,在过去几年处于技术研发阶段。目前 EMB 技术不断迭代,电机性能进步与冗余方案的推出已使 EMB 技术接近量产条件,但暂时仍缺少正式的法规支撑。2024 年 9 月工信部发布GB21670 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二次征求意见稿,首次新增 EMB 相关技术要求,实现法规层面的重大进展。随着技术迭代与法规进展,EMB 正从研发阶段逐渐走向量产。国内外厂商国内外厂商 EMB 研发进度相近,国产厂商有望在技术路径迭代中实现换道超车研发进度相近,国产厂商有望在
12、技术路径迭代中实现换道超车,线控制动线控制动行业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行业国产化率有望提升。当前线控制动市场中,国外巨头博世等仍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厂商在 EHB 领域竞争难度较大。在 EMB 领域,国内外厂商的研发进度差距较小,且国产厂商能够绕过海外玩家占据优势的液压控制领域。伯特利、亚太股份、菲格科技、拿森科技、格陆博科技、利氪科技、京西智行、千顾科技、谋行科技、华申瑞利、坐标系、炯熠电子等国产厂商纷纷布局 EMB 研发,线控制动行业有望在 EMB 量产的过程中实现国产化率提升。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4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图图1:线控制动技术路径迭代,国产厂商有望换道超车
13、提升市占率线控制动技术路径迭代,国产厂商有望换道超车提升市占率 数据来源:博世官网,有驾,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5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2.线控制动:线控制动:通过通过电信号实现制动电信号实现制动,智能底盘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底盘重要组成部分 2.1.汽车制动系统是实现车辆控制的核心 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制动系统是实现车辆控制实现车辆控制的的核心核心组成部分,由制动器和制动动力系统组成部分,由制动器和制动动力系统构成构成。制动器是车辆制动系统的核心部件,通过摩擦力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制动。常见的制动器类型有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由于结构
14、简单、散热效果好,普遍应用于现代汽车中;鼓式制动器则通常用于较小型车辆或作为辅助制动系统。制动动力系统涵盖机械连杆、液压管路、真空助力器或电子助力单元,承担驾驶员踏板力传递与制动力放大功能。现代汽车大多使用液压制动系统,其中刹车液在制动系统内流动,通过液压压力将制动力传递到各个车轮的制动器上。液压制动系统的优点是操作轻便,响应快速,广泛应用于乘用车;此外还有气压制动和电子制动系统,其中气压制动多用于重型车辆,因其能够提供更大的制动力;电子制动系统通过电子信号线控,具有更高的响应速度和智能化能力。图图2:汽车制动系统由制动器和制动动力系统构成汽车制动系统由制动器和制动动力系统构成 数据来源:太平
15、洋汽车网 根据功能和使用场景根据功能和使用场景,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可可划分为行车制动、驻车制动、划分为行车制动、驻车制动、应应急制动和辅助急制动和辅助制动四类。制动四类。行车制动系统是用于正常行驶过程中,减速或停车的主要制动系统,是最常用的制动系统,需要在各种驾驶条件下提供足够的制动力,以确保车辆能够平稳、安全地停止或减速。驻车制动系统,也称为停车制动系统,作用是防止车辆在停放时意外滑动,通常在车辆停车后使用,确保车辆在停车时不因地面倾斜或其他外力作用而移动。应急制动系统主要用于突发情况,如遇到突然障碍物或急需停车时,提供最大制动力。辅助制动系统通常用于在特殊情况下提供额外的制动力,协助主制动系
16、统工作。图图3:制动系统可划分为行车制动、驻车制动、应急制动和辅助制动四类制动系统可划分为行车制动、驻车制动、应急制动和辅助制动四类 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6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2.2.制动系统经历机械制动、液压制动、线控制动的发展历程 机械制动:机械制动:最早的制动技术,最初应用于最早的制动技术,最初应用于 19 世纪末期的汽车。世纪末期的汽车。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连接(如钢索、杠杆等)将刹车力传递到车轮制动器上。通常,驾驶员通过转动手柄或踩下踏板来施加制动力。机械制动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由于其制动力较为有限,且易于磨损,使用
17、效率不高。液压制动:液压制动:通过真空助力器和液压主缸,多级放大制动力。通过真空助力器和液压主缸,多级放大制动力。液压制动利用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将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施加的力量,通过杠杆作用第一级放大传递到真空助力器,再经过真空助力器的第二级放大传递到主缸。主缸中的制动液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管道流向轮缸,通过压强进行第三级放大,最终通过轮缸内的活塞推动制动卡钳夹紧刹车盘,实现减速停车。图图4:机械制动系统是最早的制动技术机械制动系统是最早的制动技术 图图5:液压制动通过真空助力器和液压主缸放大制动力液压制动通过真空助力器和液压主缸放大制动力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 数据来源:ATC 汽车底盘 线控制动
18、:线控制动:将驾驶员的操控命令转化为电信号来实现制动操作。将驾驶员的操控命令转化为电信号来实现制动操作。在线控制动系统中,传感器实时监测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的力度和速度,转化为电信号传送至电控单元。电控单元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计算出适当的制动力度并控制助力电机的扭矩。通过机电放大机构驱动,激活制动泵从而实现制动。线控制动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精确控制制动力、轻量化、能量回收效率高等优点。线控制动系统通常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线控制动系统通常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 ECU、电动助力装置、制动泵和执行、电动助力装置、制动泵和执行结构构成。结构构成。传感器负责实时监测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的力度和速度,并将这
19、些数据转化为电子信号,传输给电子控制单元 ECU。ECU 接收到信号后,经过处理计算出需要的制动力,并通过控制电动助力装置调节制动泵的输出压力。电动助力装置通过精确控制扭矩和压力,推动制动泵工作,最终将所需的制动力传递到制动卡钳或轮缸,完成制动过程。执行机构则包括制动卡钳和轮缸,它们通过调节压力来实现车辆的制动效果。整个系统通过电子信号进行高效、精确的控制,确保制动性能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图图6:线控制动(线控制动(EHB One-box)内部结构图)内部结构图 数据来源:汽车制动网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7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驻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则经历了机械驻车制动系统
20、和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两大阶段。驻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则经历了机械驻车制动系统和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两大阶段。最初,机械驻车制动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中,通常由驾驶员通过手刹或脚踏板来操作,操作较为费力且空间占用较大,且在长时间使用后,机械部分容易磨损,影响制动效果。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EPB 通过电控信号和电动驱动装置来实现制动,驾驶员按下按钮电子系统便自动控制电动马达施加制动力,锁住车轮。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EPB 技术已经成熟,根据研观天下数据,2022 年 EPB 渗透率超过 80%,基本已经实现了对传统机械制动的替代。图图7: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EPB 技术已经成熟技术已经成熟 数据来源:
21、艾普公司官网 2.3.线控制动是智能底盘重要组成部分,满足智能驾驶对安全性的要求 线控制动是智能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线控制动是智能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对执行层安全性的要求,满足对执行层安全性的要求。智能底盘由制动、转向、悬架组成。其中 X 方向的转向、Z 方向的悬架通过线控化和协同化设计实现全解耦线控转向、主动预瞄调整悬架阻尼等舒适性功能,而 Y 方向的线控制动凭借快速响应与精确控制能力,主要满足智能驾驶对执行层安全性的要求。线控制动凭借快速响应线控制动凭借快速响应优势优势,支撑,支撑 AEB 等主动安全功能等主动安全功能。高阶智能驾驶场景要求车辆需具备毫秒级动态响应能力,传统液压制动系统因
22、信号传递延迟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而线控制动通过电信号直接驱动制动执行机构,将响应时间缩短至150ms 以内,为主动安全功能提供底层保障。以 AEB 为例,当感知系统检测到碰撞风险时,线控制动系统可快速且精准地分配四轮制动力,同时协同电子稳定控制 ESC 抑制车身失稳,其控制精度可达 0.1MPa 级液压调节,远超传统制动系统的机械联动能力。图图8:线控制动负责智能底盘线控制动负责智能底盘 Y 方向控制方向控制 图图9:线控制动的快速响应为线控制动的快速响应为 AEB 提供提供执行层执行层支持支持 数据来源:采埃孚官网 数据来源:汽车测试网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8 of 23 产业
23、深度产业深度 3.EHB One-box 为当前主流技术路径,为当前主流技术路径,EMB 从技术研发走从技术研发走向量产向量产 3.1.线控制动有 EHB Two-box、EHB One-box、EMB 三种技术路径 当前当前,线控制动主要分为电子液压制动(线控制动主要分为电子液压制动(EHB)和电子机械制动()和电子机械制动(EMB),EHB又分为又分为 Two-box、One-box,共三种,共三种不同技术路线。不同技术路线。EHB 通过电动机驱动液压泵,产生液压压力来控制制动执行器,EMB 则采用电动机直接驱动机械制动器,通过精确的电控来实现制动效果。EMB 减少了液压系统的复杂性,结构
24、更为简洁,具备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显著性能优势。图图10:线控制动有线控制动有 EHB Two-box、One-box、EMB 三种技术路径三种技术路径 数据来源:焉知智能汽车公众号 线控制动技术沿“电子控制单元线控制动技术沿“电子控制单元 ESC-电子液压线控系统电子液压线控系统 EHB-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历程历程发展。发展。传统液压制动系统依赖真空助力器,驾驶员踩下踏板时,通过真空助力泵放大作用力,推动液压油传递至制动卡钳,夹紧刹车盘实现减速。这一时期的鼓式、盘式制动技术虽能满足基础需求,但存在明显缺陷:制动响应延迟高达 300-500 毫秒,制动力分配依赖机械结
25、构精度,且真空助力器必须连接内燃机获取真空源。随着 20 世纪 70 年代电子技术萌芽,工程师开始探索用电子信号替代机械传递的可能性。随着随着 ABS、ESC 陆续推出,电子控制技术介入制动领域陆续推出,电子控制技术介入制动领域,为线控制动奠定基础,为线控制动奠定基础。1978 年,博世推出全球首款量产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标志着电子控制技术首次介入制动领域。ABS 采用闭环控制逻辑,当轮速传感器检测到车轮有抱死迹象,会将信号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 ECU。ECU 依据内置算法和接收到的信号,计算出适宜的液压调节值,并向电磁阀发出指令,调节制动系统的液压压力,使车轮在制动时保持滚动与滑动的平衡,
26、避免抱死。1995 年,博世推出 ESP 电子稳定程序,又称 ESC,集成了 ABS/TCS 以及解决侧向稳定性问题的 VDC。ESC 整合横向加速度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与轮速数据,可主动对单个车轮施加制动力以纠正车身姿态。ESC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工作,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监测车辆转弯时的横向加速度,判断侧滑趋势;转向角传感器测量驾驶员转动方向盘的角度和速度,解读转向意图;轮速传感器监测每个车轮的转速。当车辆出现转向不足或过度情况时,ESC 会介入。转向不足时,车辆转弯未达预期角度,有冲出弯道危险,ESC分析传感器数据后,对内侧后轮施加制动力,产生转向力矩,使车辆回到正常轨迹。转向过度时,车辆
27、转弯角度过大,有失控侧滑风险,ESC 对外侧前轮施加制动力,降低转弯速度,纠正行驶方向。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9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图图11:ESC 集成多种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算法集成多种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算法,实时监测和纠正车辆行驶姿态实时监测和纠正车辆行驶姿态 数据来源:钛祺智库线控制动技术路线介绍 EHB 使用电动机驱动液压泵实现电子液压制动,使用电动机驱动液压泵实现电子液压制动,Two-Box 方案采用分体式设计,方案采用分体式设计,将电子助力器将电子助力器 eBooster 与与 ESC 系统独立布置系统独立布置。站在整车液压系统的角度,ESC和 eBooster
28、 在车上共用一套液压系统,两者协调工作,共用一套制动油壶、制动主缸和制动管路。eBooster 内的助力电机产生驱动力推动主缸活塞运动,使油壶中的制动液流入主缸管路并进入 ESC 进液阀,经 ESC 中的调压阀和进液阀流入 4个轮缸,从而建立起制动力。当 eBooster 不工作时,ESC 也可以独立控制制动液从主缸流入轮缸,建立基础制动力。智能驾驶场景中智能驾驶场景中,车辆决策层输出的控制信号发送至 ESC 模块,进行精细化操控。能量回收方面能量回收方面,Two-Box 方案通过 eBooster与电机控制器协同提升能量回收效率,增加 17%的续航里程。2013 年,博世首次推出 iBoos
29、ter 产品采用 Two-Box 方案,即电子助力器与 ESC 分离设计,解决电动车真空助力缺失问题。图图12: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电子液压制动系统(Two-box)结构图)结构图 图图13:博世博世 Two-box 产品产品 iBooster 数据来源:消费者驾乘评价公众号 数据来源:焉知汽车公众号 EHB One-box 方案将电子助力器方案将电子助力器与与 ESC 集成至单一模块。集成至单一模块。One-box 主要由电机驱动齿轮机构、主缸、电磁阀体及传感器组成,通过电机直接推动主缸活塞生成液压制动力,取代机械或真空助力结构,ECU 解析踏板信号与车辆动态数据,精准调节各轮缸压力以实现制动
30、。One-box 方案大幅减少体积与重量,成为高度集成化、高能效的线控制动解决方案。智能驾驶层面智能驾驶层面,One-box 方案因高度集成化,体积大幅缩小,方便接入域控制器,支持更复杂的制动标定;能量回收方面能量回收方面,One-box 方案制动回收的能力相比 Two-box 方案组合更强,回馈制动减速度高达 0.3-0.5g。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0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图图14: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电子液压制动系统(One-box)结构图)结构图 图图15:博世博世 One-box 产品产品 IPB 数据来源:消费者驾乘评价公众号 数据来源:汽车底盘与制动技术公众号
31、 EMB 取消液压结构实现全线控制动,具备显著性能优势。取消液压结构实现全线控制动,具备显著性能优势。EMB 系统中所有的液压结构包括主缸、液压管路、助力装置等全部被取消,通过轮端的执行电机直接驱动制动卡钳,每个车轮独立控制实现全干式制动。EMB 主要由电子踏板、ECU、车轮制动三个模块组成,ECU 根据制动踏板传感器信号以及车辆状态信号,驱动和控制执行电机产生所需的制动力。EMB 具备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能量回收效率高、轻量化的显著性能优势。响应时间可压缩至 100ms 以内,相比于 EHB提升了 50%以上;控制精度提高至 0.1MPa,且各轮制动力由 ECU 独立调配,能够实现更加直
32、接精准的控制,更易实现 ABS 等智能驾驶功能;通过取消液压结构显著减轻重量减轻 30%,并可以分布式布置提高灵活性;EMB 系统消除了液压能量转换的多重损耗,将制动能量回收效率提升,整车能耗降低。图图16: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电子机械制动系统 EMB 由电子踏板、由电子踏板、ECU、制动模块构成、制动模块构成 数据来源:车东西公众号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1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3.2.EHB One-box 凭借轻量化与低成本优势成为当前主流选择 One-box 方案主要优势在于体积小、成本低方案主要优势在于体积小、成本低,成为当前主流选择,成为当前主流选择。2016
33、年,大陆集团量产 MK C1 One-Box 方案,将串联主缸(TMC)、制动助力器、控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整合成为一个结构紧凑、重量轻的制动模块。MK C1 可实现 100%的制动能量回收,结构简洁、系统重量减轻近 30%。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成本使得 One-box 成为主流 EHB 方案,占比从 2021年的 20.5%跃升至 2024 年的 63.4%。表表 1:One-Box 方案与方案与 Two-Box 方案对比方案对比 One-Box Two-Box 特点特点 电子助力器与 ESC 集成 电子助力器与 ESC 独立分开 踏板耦合度踏板耦合度
34、 解耦 耦合 结构结构 1 个 ECU、1 个制动单元 2 个 ECU、2 个制动单元 成本成本 1600-1700 元 1900-2000 元,成本较高 复杂度复杂度 复杂度高,采用高度集成化设计;需要进行踏板解耦,踏板仅用于输入信号,需要软件调节实现高精度踏板模拟算法,且依赖电子冗余 复杂度低,分体式设计降低集成难度,控制逻辑相对简单,无需改造踏板结构;天然具备冗余特性,单一模块故障时另一模块仍可维持基础制动功能 优势优势 体积小、成本低、响应速度快 满足 L3 及以上的安全冗余要求 劣势劣势 不具备冗余功能,需额外配合独立制动单元 RBU 架构更复杂,占用空间更大,成本更高 代表产品代表
35、产品 博世 IPB、大陆 MK C1、伯特利 WCBS 博世 iBooster 数据来源:佐思汽研公众号,亿欧智库,博世官网,大陆集团官网,伯特利官网,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EHB Two-Box 的的电子助力器与电子助力器与 ESC 互为备份互为备份,One-box 则需额外增加冗余设计则需额外增加冗余设计RBU。为确保制动功能在单点甚至多点故障下仍能维持最低风险状态,车辆制动系统需具备安全冗余。Two-box 方案天然具备安全冗余,若 eBooster 电机失效,ESC 可接管基础制动功能;反之,若 ESC 故障,电子助力器仍能维持基础液压输出,若 eBooster 与 ESC 均发生故障(如
36、整车电源故障),踏板力直接作用在推杆上直连主缸维持机械备份制动。One-box 若要满足高级别安全冗余要求,则需额外增加独立制动单元 RBU(Redundant Brake Unit)。制动主缸两个腔出口的制动管路除了和 One-box 连通外,还连通 RBU 的输入端,而 RBU 两路输出管路分别与 IPB 中的轮缸管路相连。正常情况下,One-box 响应制动系统上层的制动请求;若 One-box 系统故障则进入制动备份模式,RBU 中的电机工作,将制动主缸中的液压推入轮缸完成建压。图图17:EHB Two-box 的电子助力器与的电子助力器与 ESC 互为备份互为备份 图图18:博世博世
37、 IPB 与与 RBU 工作示意图,左为工作示意图,左为 RBU 数据来源:焉知汽车公众号 数据来源:线控底盘星球公众号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2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3.3.EMB 契合智能驾驶发展趋势,正从技术研发走向量产 EMB 具备具备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显著性能优势,显著性能优势,能大幅提高主动安全能力,能大幅提高主动安全能力,契合契合智能智能驾驶发展趋势驾驶发展趋势。EHB 仍以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为基础,而 EMB 通过全线控架构具备显著性能优势。在响应速度方面,EHB 可以把响应时间从传统液压制动的 300ms 以上缩短到 15
38、0ms 以内,而 EMB 能进一步缩短到 100ms 以内,为智能驾驶中至关重要的主动安全功能带来极大提升。通过简单计算可得,在100km/h 的行驶速度下,EMB 系统的自动紧急制动功能的制动距离,相比 EHB 可缩短约 1.3 到 2 米,相比于传统液压制动可缩短 5m 以上,极大提升了 AEB 主动安全能力。在控制精度方面,EMB 四个轮端的制动力可以单独控制,且电机控制精度高于液压控制,能够实现更精准且多样化的制动控制功能。例如,线控底盘供应商坐标系在 2025 年 3 月技术发布会上展示的 EMB 产品具备多形态制动、单轮失效跑偏补偿、制动系统健康监测等功能,其中多形态制动包括语音控
39、制制动、触控屏幕控制制动力;单轮失效跑偏补偿功能让车辆在一侧车轮制动力失效的情况下,通过 EMB 系统同样能够做到稳定刹停;EMB 制动系统健康监测则可提前判断刹车片是否需要更换,系统电路、电压等核心数据是否正常运作。图图19:EMB 响应速度响应速度显著提升显著提升,大幅提高主动安全能力,大幅提高主动安全能力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国泰海通证券研究,其中 EMB 响应时间为厂商测试数据 表表 2:EHB 与与 EMB 优劣优劣对比对比 EHB 电子液压制动电子液压制动 EMB 电子机械制动电子机械制动 特点特点 保留液压管路和制动轮缸 完全取消液压系统,采用电机直接驱动制动卡钳 成熟度成熟度
40、已量产,One-box 为主流方案 技术验证阶段,目前未大规模量产 成本成本 2000 元以内,One-box 方案可进一步低至 1600 元 量产后成本约 3000-4000 元 优势优势 兼容传统制动架构,无需大幅修改底盘设计即可实现线控化适配 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 劣势劣势 制动性能不如 EMB,仍保留液压结构增加维护成本 电机性能与安全冗余设计技术要求更高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亿欧智库,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EMB 耐久性是关键瓶颈,耐久性是关键瓶颈,相关技术不断迭代相关技术不断迭代。由于制动电机安装在轮端,长期处于高温震动的极端工况,因此 EMB 对电机耐高温、抗电磁干扰等可靠性和耐久
41、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几年处于技术研发阶段。近年来技术迭代下 EMB 已接近量产条件。例如,坐标系目前的 EMB 产品针对耐久、可靠性进行多项重点测试,可以满足 15 次 AMS 测试要求,在 12%的长下坡工况下可以实现无限制使用,且当前已经 100%通过 ISO 和 GB 规定的 EMC 测试要求,满足轮边环境下的电磁辐射要求。在耐久性方面,完成了 400 万次可靠性耐久测试和 50 万次 1G 的疲劳耐久测试;在可靠性方面,完成了包括零下 40 度/120 度温度冲击、碎石冲击、高温高湿、240 小时盐雾试验和防尘试验、高压喷水冲击试验、冰水冲击试验、540万次随机冲击振动和 100
42、G 瞬时冲击振动。炯熠电子于 2019 年就启动了 EMB 研发工作,目前其 EMB 产品搭载的电机&ECU 不仅可以承受刹车盘 700 度的高温,还可应对 50G 的冲击和 15G 的振动。在耐久测试中,炯熠 EMB 总成通过了 100万次扭矩疲劳耐久试验和 220 万次高低温综合耐久试验。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品牌品牌产品产品制动响应时间制动响应时间iBooster+ESP(Two-box)150msIPB(One-box)150ms大陆MKC1(One-box)150ms利氪科技 EMB产品85ms京西智行 EMB产品75ms坐标系EMB产品90ms博世EHBEMB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
43、款部分 13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安全冗余方面,安全冗余方面,EMB 的四轮制动互为冗余,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安全冗余设计思的四轮制动互为冗余,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安全冗余设计思路。路。例如采用前轴 EHB+后轴 EMB 的混合线控制动 HBBW 系统,前轴 EHB 保留传统液压制动回路,当 EMB 失效时 EHB 承担全部制动力实现冗余备份;以及采用双系统冗余设计(双电源/双电机/双控制器)等。图图20:坐标系坐标系 EMB 产品产品针对耐久、可靠性进行多项重点测试针对耐久、可靠性进行多项重点测试 数据来源:坐标系官网 随着法规层面进展随着法规层面进展,EMB 正从技术研发走向量产正从技术
44、研发走向量产。目前在 EMB 相关法规方面欧洲进展较快,2023 年联合国欧洲经委会 ECE R13/R13H 关于 EMB 的修订版标准开始撰写,并于 2024 年上半年完成修订版标准的草稿版。国内方面,中汽协于2022 年 8 月、2025 年 3 月先后发布行业团体标准 商用车电子机械制动卡钳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乘用车电子机械制动卡钳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2024 年 9 月工信部发布强制性国标GB21670 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二次征求意见稿,首次新增 EMB 相关技术要求,实现了 EMB 在乘用车领域国家标准法规的重大进展。随着技术迭代与法规层面的进展,EM
45、B 正从技术研发走向量产,符合现有法规要求的前湿后干 HBBW 系统有望率先实现量产上车。图图21:中国与欧洲的中国与欧洲的 EMB 相关法规进展相关法规进展 数据来源:UNECE 官网,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工信部官网,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时间时间中国中国欧洲欧洲2022年年2022年8月,中汽协发布行业团体标准商用车电子机械制动卡钳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2023年年2023年欧洲经委会ECE R13/R13H关于EMB的修订版标准开始撰写2024年年2024年9月,工信部发布强制性国标GB21670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二次征求意见稿,首次新增EMB相关技术要求2024年上半年
46、ECE已经完成修订版标准草稿版2025年年2025年3月,中汽协发布行业团体标准乘用车电子机械制动卡钳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4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4.EHB 赛道赛道国外厂商仍占主导,国内厂商重点布局国外厂商仍占主导,国内厂商重点布局 EMB 4.1.市场空间:预计 2030 年线控制动市场规模达 257.5 亿元 线控制动线控制动整体整体渗透率渗透率已到达较高水平,已到达较高水平,未来未来技术路径迭代或为技术路径迭代或为主要变量主要变量。过去数年在政策引领、智驾需求和国产降本驱动下线控制动渗透率快速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线控制动在乘
47、用车中的渗透率从 2021 年的 15%增长至 2024 年的55.5%,在新能源汽车中渗透率 2024 年已超 83%。随着渗透率接近瓶颈,线控制动整体增速或趋平缓,未来 EHB 向 EMB 的技术路径迭代或成为行业主要变量。图图22:2024 年线控制动乘用车渗透率年线控制动乘用车渗透率 56%,新能源汽车中渗透率已超,新能源汽车中渗透率已超 83%数据来源:高工智能汽车、未来智库、智能底盘之家公众号,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EMB 在在技术迭代技术迭代与法规进展下,逐渐接近量产与法规进展下,逐渐接近量产。目前 EMB 技术不断迭代,电机性能进步与冗余方案的推出已使 EMB 技术接近量产条件,但
48、暂时仍缺少正式的法规支撑。2024 年 9 月,工信部发布GB21670 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二次征求意见稿,首次新增 EMB 相关技术要求,实现法规层面的重大进展。2025 年 1 月,采埃孚宣布与一家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达成协议,合同期内为近 500 万辆汽车配套干式线控制动系统(EMB),可以视作 EMB 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目前符合现有法规要求的前湿后干 HBBW 系统有望率先实现量产上车,在 2025 年有望实现国内量产 0 的突破。市场空间:市场空间:预计 2030 年线控制动市场规模达 257.5 亿元,2024-2030 年复合增速为 3.2%;其中 EMB 有
49、望在 2025 年实现量产突破,至 2030 年达到 119.8 亿规模。关键假设:关键假设:乘用车销量:乘用车销量:假设未来每年 2%的增长。线控制动线控制动渗透率:渗透率:2025 年 60%,2030 年70%;EMB 占比:占比:2025 年 1%,2030 年 40%;EHB ASP:2024 年 1700 元,2030年下降至 1287 元;EMB ASP:2025 年 2500 元,2030 年下降至 1681 元。图图23:市场空间:预计市场空间:预计 2030 年线控制动市场规模达年线控制动市场规模达 257.5 亿元,亿元,2024-2030 年复合增速为年复合增速为 3.
50、2%。数据来源:中汽协,高工智能汽车,竞泰研究,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0.00%20.00%40.00%60.00%80.00%100.00%2021202220232024乘用车中渗透率新能源汽车中渗透率2024A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中国乘用车国内销量(万辆)2,260.8 2,306.0 2,352.1 2,399.2 2,447.2 2,496.1 2,546.0 线控制动规模(亿元)213.3 213.0 218.2 226.6 236.9 247.8 257.5 EHB规模(亿元)213.3 209.6 201.4 194.9 176.8 157.
51、7 137.6 EMB规模(亿元)-3.5 16.8 31.8 60.2 90.1 119.8 线控制动渗透率56%60%62%64%66%68%70%EHB占比100%99%95%90%80%70%60%EHB搭载量(万套)1,254.97 1,369.77 1,385.41 1,381.93 1,292.10 1,188.15 1,069.33 EHB ASP(元)1700153014541410136813271287EMB占比0%1%5%10%20%30%40%EMB搭载量(万套)-13.84 72.92 153.55 323.03 509.21 712.89 EMB ASP(元)25
52、002300207018631770168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5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4.2.竞争格局:国外厂商占据 EHB 主导地位,国产厂商布局 EMB 研发 EHB 市场市场国外厂商国外厂商仍仍占据主导地位。占据主导地位。2024 年 1-6 月,线控制动市场(由于 EMB还未量产,线控制动市场等同于 EHB 市场)国外厂商合计占据 60%以上的份额。其中博世以 53.7%的份额稳居第一,万都、大陆和采埃孚则分别占据了 7.3%、4%和 1.6%的份额。图图24:2024 年年 H1 线控制动线控制动国外厂商合计占据国外厂商合计占据 60%以上的份额以上的份
53、额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One-box 方案中方案中博世博世 IPB 为标杆产品,为标杆产品,国产厂商逐步提升份额国产厂商逐步提升份额。目前 EHB 市场中 One-box 为主流方案,博世 IPB 产品是该方案下的标杆产品,广泛搭载于理想、问界等品牌车型。目前线控制动的国产化率正在逐步提升,除开比亚迪垂直体系的弗迪动力和上市公司伯特利外,利氪科技、菲格科技、拿森科技三家初创企业和车企体系子公司也均位列市占率前十。表表 3:主要厂商:主要厂商 EHB 产品布局产品布局 公司公司 技术技术路线路线 产品产品 博世博世 One-box IPB Two-box iBooster 弗
54、迪动力弗迪动力 One-box BSC 伯特利伯特利 One-box WCBS、WCBS 2.0 万都万都 One-box IDB 大陆大陆 One-box MKC1、MKC2 采埃孚采埃孚 One-box IBC Two-box EBB 利氪科技利氪科技 One-box IHB-LK Two-box DHB-LK 菲格菲格科技科技 One-box EAI Two-box EAD 拿森拿森科技科技 One-box NBC、NBC2.0 Two-box Nbooster 数据来源:博世官网,伯特利官网,万都官网,大陆官网,采埃孚官网,利氪科技官网,菲格科技公众号,拿森科技官网,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55、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6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伯特利、伯特利、亚太股份、亚太股份、菲格科技菲格科技、拿森科技、拿森科技、格陆博格陆博科技科技、利氪科技、京西、利氪科技、京西智行智行、千顾科技、千顾科技、谋行科技、谋行科技、华申瑞利华申瑞利、坐标系、炯熠电子坐标系、炯熠电子等等国内厂商国内厂商纷纷纷纷布局布局 EMB 研研发发。国内外厂商 EMB 研发能力相近,产品落地速度与量产进度将成为核心观测指标。伯特利伯特利:2023 年完成 EMB A 轮首样;根据公司 2024 年初可转债募资方案,规划了年产 60 万套 EMB 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预计量产时间为 2026 年。
56、伯特利EMB 产品在 2025 年上海车展上也首次亮相展出。亚太股份亚太股份:EMB 产品已进入 B样阶段,于 2025 年上海车展展出。菲格科技菲格科技:与母公司长城汽车共同研发的 EMB产品在 2025 年 3 月通过了功能安全 ASIL D 等级认证,获国内首张 EMB 产品功能安全认证证书。拿森科技拿森科技:EMB 的开发工作已进入 B 样阶段,NASN-EMB 系统在冬测试驾中收获众多专家好评。格陆博格陆博科技科技:投入大量研发,将 One-box、ESC 算法移植至 EMB,已完成多次夏季和冬季标定试验,预计于 2026 年量产。利氪科技利氪科技:2025 年上海车展上发布了 EM
57、B-LK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采用冗余安全设计,可满足 ASIL-D 最高功能安全等级,预计将于 2026 年首发量产。京西京西智行智行:已连续在中国、欧洲、北美开展冬季寒区 EMB 测试,目前 EMB 已获凯翼汽车和悠跑科技战略合作,预计将于 2026 年量产。千顾科技千顾科技:已推出 EMB 的 A 样硬件和开发平台,并进入装车测试阶段,预计将于 2026 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谋行科谋行科技技:2024 年 12 月同时发布了乘用车和商用车两款 EMB 产品并启动产线建设。华华申瑞利申瑞利:自 2022 年成立以来便自始终专注于 EMB 的正向开发与商业化落地,目前正推进多个头部主机厂的 E
58、MB 项目量产定点与适配工作。坐标系坐标系:2025 年 3月宣布其全干式 EMB 系统完成工业化验证,在苏州已建成 EMB 自动化总装线,并实现小批量试跑,将于 2025 年底实现批量交付。炯熠电子炯熠电子:已经连续完成 3 轮EMB 冬季极寒测试,并启动了功能安全认证,按照规划预计于 2025 年完成 EMB产品的功能安全认证,预计全国产化芯片 EMB 系统将于 2026 年实现量产。表表 4:国内国内布局布局 EMB 相关公司情况梳理相关公司情况梳理(主要包含乘用车(主要包含乘用车 EMB)公司公司 公司阶段公司阶段 市值市值/投后估值投后估值 EMB 近期进展近期进展 伯特利 上市公司
59、 356 亿 2025 年上海车展展出 EMB 产品,预计 2026 年量产 亚太股份 上市公司 88 亿 EMB 进入 B 样阶段 菲格科技 长城汽车全资子公司 2025 年 3 月通过了功能安全 ASIL D 等级认证 拿森科技 D 轮(2024/12)未透露 EMB 进入 B 样阶段 格陆博科技 C+轮(2024/2)36 亿 已经完成了多轮冬夏季实验,预计于 2026 年量产 利氪科技 C 轮(2024/6)80 亿 2025 年上海车展展出 EMB 产品,预计将于2026 年首发量产 京西智行 战略投资(2025/4)未透露 预计将于 2026 年量产 千顾科技 B 轮(2024/1
60、2)32 亿 进入装车测试阶段,预计将于 2026 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 谋行科技 A+轮(2024/12)未透露 2024 年 12 月发布乘用车和商用车 EMB 产品,并启动产线建设 华申瑞利 A 轮(2025/4)未透露 正推进多个头部主机厂的 EMB 项目量产定点与适配工作 坐标系 pre-A 轮(2024/12)未透露 已实现小批量试跑,预计 2025 年底将实现批量化交付 炯熠电子 pre-A 轮(2024/10)未透露 预计于 2025 年完成功能安全认证,2026 年实现全国产化芯片 EMB 量产 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伯特利官网,伯特利 2023 年年报,伯特利可转债募集公告,
61、伯特利公众号,亚太股份公众号,长城汽车官网,拿森科技公众号,盖世汽车公众号,利氪科技官网,千顾科技官网,36 氪,华申瑞利官网,坐标系智能官网,炯熠电子公众号,IT 桔子,投资界,WIND,国泰海通证券研究,上市公司市值以 2025/5/23 收盘价计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7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亚太股份亚太股份:以以 ABS 为基础拓展电子制动系统研发。为基础拓展电子制动系统研发。亚太股份成立于 2000 年,并于 2009 年 8 月上市,主营业务包括汽车基础制动系统、汽车底盘电子智能控制系统、轮毂电机以及线控底盘的开发、生产、销售。亚太股份以成功开发并产业化的
62、ABS 系统为基础,逐步实现各类汽车底盘电子制动系统的研发生产,包括 EPB、ESC、IBS(Two-box)、EBB(Two-box)、IBS(One-box)、EMB 等产品。图图25:亚太股份产品布局亚太股份产品布局 数据来源:亚太股份官网 亚太股份亚太股份积极布局积极布局 EMB 研发研发,已进入,已进入 B 样阶段。样阶段。亚太股份正在加快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进程,EMB 进入 B 样阶段,客户试驾反馈良好。在 2025 年 4 月上海车展上亚太股份展出 EMB 产品,满足 L5 的冗余,高度冗余设计,即使部分组件出现故障,仍能确保制动系统的稳定运行,为行车安全构筑起多重防线。图图26
63、:亚太股份亚太股份在在 2025 年上海车展上展出的年上海车展上展出的 EMB 产品产品 数据来源:亚太股份公众号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8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菲格科技菲格科技:长城汽车旗下智能制动系统研、产、供、销一体化公司。:长城汽车旗下智能制动系统研、产、供、销一体化公司。菲格科技成立于 2020 年,隶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基于集团战略发展,在张家港建设研、产、供、销为一体的智能制动系统公司。菲格科技团队在制动系统设计、制动钳设计、摩擦片开发等方面有着数十年经验,同时电控方面拥有着软件功能控制、软件开发等能力。集研、产、供、销为一体,涉及 EMB、EPB、
64、EHB(1-Box、2-Box)、ESC、RBU、E-Pedal 等各类汽车电子制动类产品。菲格科技菲格科技积极推动积极推动 EMB 相关法规完善相关法规完善。菲格科技于 2018 年启动研发 EMB,率先完成 EMB 样件开发。菲格科技在 2025 年 3 月通过了功能安全 ASIL D 等级认证,获国内首张 EMB 产品功能安全认证。此外,菲格科技积极主导 EMB 标准制定会议,推动国内法规完善,为四轮全干 EMB 方案量产落地奠定基础。2024 年初,由中汽协会标准法规委员会组织、菲格科技主办的“EMB 乘用车标准启动会议”在张家港召开,对 乘用车电子机械制动卡钳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
65、法标准开展探讨,当前该团体标准已正式发布实施。图图27:菲格科技菲格科技产品矩阵产品矩阵 数据来源:菲格科技官网 拿森科技拿森科技:兼具:兼具 One-box、Two-box 完整线控制动产品综合解决方案和量产经验。完整线控制动产品综合解决方案和量产经验。拿森科技成立于 2016 年,是一家专注于汽车线控底盘核心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上海,并于杭州设立产业化基地。拿森科技于 2024 年完成 5 亿元 D轮融资,由国投聚力和国投招商联合领投,鋆昊资本等多家机构参与,融资将用于One-box 2.0 新产线建设、EMB 和线控底盘域控制器等下一代产品开发等。拿森科技产品涵盖 NBoos
66、ter 电控制动助力系统、ESC 车辆稳定控制系统、NBC 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EPS 双小齿轮线控转向系统以及 L3/L4 等级线控底盘解决方案。公司形成从研发、生产、品质管控到批量量产的良性循环,是中国为数不多具备完整线控底盘综合解决方案能力的本土公司。凭借夯实的产品技术,公司已与长安、长城、广汽、吉利、比亚迪、北汽、百度等近 30 家知名整车厂和自动驾驶公司达成合作,配套开发项目 100 余项。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9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图图28:拿森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拿森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 数据来源:拿森科技官网 拿森拿森 EMB 开发工作已进入开发工作已进入
67、 B 样阶段。样阶段。拿森科技很早便前瞻性地将 EMB 确立为重点研发项目,并为此投入了丰富的资源和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目前,拿森 EMB的开发工作已进入 B 样阶段,并按照既定计划于 2024 年底发车前往黑河进行冬季标定测试,对 EMB 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的各项性能进行全面验证,以确保其在寒冷地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凭借精准的制动响应和稳定的性能表现,NASN-EMB 系统在冬测试驾中收获众多专家好评。图图29:拿森科技的拿森科技的 EMB 系统系统 数据来源:拿森科技公众号 格陆博格陆博科技科技:以“三轴一体”智能底盘技术路线为核心以“三轴一体”智能底盘技术路线为核心。格陆博科技成立于 20
68、16年,是一家以线控制动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底盘供应商,总部位于江苏南通,核心团队来自于国内外知名 Tier1,拥有超过 20 年以上线控底盘研发及产业化经验。格陆博科技深耕智能驾驶线控底盘核心技术(即智能底盘域控制器+智慧执行器),并加速“三轴一体”的智能底盘技术路线,聚焦纵向控制的线控制动,横向控制的线控转向以及垂向控制的线控悬架。格陆博科技于2024年2月完成C+轮融资,由重庆渝富资本领投,旭辉资本、世嘉闻华等知名资本跟投,旨在加速线控底盘核心系统的国产化进程。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0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图图30:格陆博格陆博三轴一体的智能底盘技术路线三轴一体的智能
69、底盘技术路线 数据来源:格陆博科技官网 格陆博格陆博 EMB 已完成多次夏季和冬季标定试验,预计于已完成多次夏季和冬季标定试验,预计于 2026 年量产。年量产。格陆博科技在 EMB 方面投入大量研发,将 One-box、ESC 算法移植至 EMB,实现了控制量的转换与传感器信息的融合。格陆博已完成多次夏季和冬季标定试验,预计于2026 年量产。2025 年上海车展上格陆博展示了全栈式线控制动产品,正式发布三款重磅产品:GIBC(Onebox)3.0 智能制动系统、全干式 EMB 制动系统、量产版iCDS3.0(运动域控制器)。图图31:格陆博格陆博在在 2025 年上海车展上介绍的年上海车展
70、上介绍的 EMB 产品优势产品优势 数据来源:格陆博公众号 利氪科技:领先的线控底盘科创公司。利氪科技:领先的线控底盘科创公司。利氪科技成立于 2021 年,是中国线控底盘领域创新型科技企业,迅速完成产品研发与产业化落地,成为国内少数实现线控制动系统大规模量产的企业之一。2024 年 6 月利氪科技宣布完成 C 轮 10 亿元融资,由杭州富春湾新城发展基金、赛泽资本、合肥建投、合肥包河领航基金、包河科创基金、国海创新资本、奇瑞集团旗下瑞丞基金、华颖投资、固信投资及生睿笃行联合参投,融资将用于扩充产能,保障利氪科技线控底盘产品在多个头部车企客户大规模量产订单交付,持续推动供应链升级提效,加速全球
71、化市场布局。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1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利氪科技利氪科技 One-box 量产经验丰富,量产经验丰富,EMB 预计预计 2026 年实现量产。年实现量产。利氪科技的核心产品为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 IHB-LK(One-box),于 2022 年 12 月率先实现大规模量产,历经多次技术迭代。2025 年上海车展上,利氪科技推出全新升级的 IHB-LKGEN3.0,可满足泥地、沙地、极限转弯等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底盘操纵性,将应用场景覆盖到全地形。利氪科技 EMB-LK电子机械制动具有结构紧凑、控制精准、极速响应、安全性等优势,可满足 3.5 吨位的乘用车响应
72、速度小于 85ms,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在轴向空间上比 EPB 仅增加 4mm,方便整车布置。利氪科技EMB 系统采用冗余安全设计,可满足 ASIL-D 最高功能安全等级,此外,在软件架构上面,轮端 EMB-LK可支持冗余 ABS 控制。在产业化方面,利氪科技的EMB-LK产品将于 2026 年领航在头部车企的高端车型首发量产。图图32:利氪科技产品矩阵利氪科技产品矩阵 数据来源:利氪科技官网 5.产业展望产业展望:EMB 量产渐近,量产渐近,线控制动行业国产化率有望提线控制动行业国产化率有望提升升 EMB 从技术研发逐渐迈向量产从技术研发逐渐迈向量产。EMB 以全线控执行取代传统液压系统,通过
73、轮端电机直接驱动制动,具备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显著优势,契合智能驾驶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对电机耐高温、散热与电磁干扰等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也需要额外设计安全冗余,在过去几年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当前 EMB 技术不断迭代,多家国产厂商均已进行技术验证,法规层面出现进展,EMB 量产逐渐临近。国产厂商有望换道超车国产厂商有望换道超车,线控制动线控制动行业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行业国产化率有望提升。目前全球线控制动EHB 市场仍由博世、大陆集团、采埃孚等国际 Tier1 供应商主导,国产厂商竞争难度较大。EMB 领域国内外厂商研发进度差距较小,且国产厂商能够绕过海外玩家占据优势的液压控制领域。伯特利、
74、亚太股份、菲格科技、拿森科技、格陆博科技、利氪科技、京西智行、千顾科技、谋行科技、华申瑞利、坐标系、炯熠电子等国产厂商布局 EMB 研发,线控制动行业有望在 EMB 量产的过程中实现国产化率提升。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2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6.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电子机械制动 EMB 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落地,存在技术落地和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线控制动渗透率处于逐步提升的过程,若整车厂价格竞争加剧或降低对智能底盘部件的搭载需求,存在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车销售不及预期:新能源
75、车销售不及预期:新能源车销量受宏观消费环境影响,存在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可能导致市场整体空间不及预期。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3 of 23 产业深度产业深度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分析师声明分析师声明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免责声明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
76、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
77、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本公司利用信息隔离墙控制内部一个或多个领域、部门或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因此,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
78、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董事。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作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国泰海通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或进而交易本报告中提及的证券。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国泰海通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证券研究所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 888 号 邮编 200011 电话(021)3867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