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2025我国出口竞争力(下):国别结构风险与应对研究报告(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2025我国出口竞争力(下):国别结构风险与应对研究报告(14页).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伦敦经济月刊(2013 年 1月)2013 年 1 月 18 日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银调研 宏观观察 银行业观察 国际金融评论 国别/地区观察 作 者:周景彤 中国银行研究院 范若滢 中国银行研究院 王 静 中国银行全球发展部 电 话:010 -6659 2780 签发人:陈卫东 联系人:刘佩忠 电 话:010 6659 6623 对外公开 全辖传阅 内参材料 2025 年 4 月 14 日 2025 年第 17 期(总第 589 期)我国出口竞争力(下):国别结构风险与应对 4 月 2 日,美国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挑起全球范围贸易战。4 月 4 日,中国发布多条反制行
2、动。全球外贸面临新一轮风险,我国出口的国别结构风险也明显上升。从上一轮美国对华关税影响来看,关税对我国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竞争力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重点体现在肥料、照相及电影制品、蚕丝、长纤、陶瓷制品、家具寝具等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商品上。进一步地,我们对我国出口竞争力在全球其他区域的表现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发现:在欧盟市场,我国新能源产业链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但监管审查趋严;在东盟市场,中间品的竞争力较强,东盟工业化加速和消费升级为我国对东盟出口提供了广阔机遇;在拉美和非洲市场,原材料类商品、劳动密集型商品分别具有较强竞争力。结合上篇我国出口竞争力整体变化与商品结构特征的分析,我们认为未来需要从以下四
3、个方面重点巩固并扩大我国出口竞争力优势。一是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升级的影响,拓展新兴市场以部分替代美国市场的冲击与损失。二是推动出口结构转型,强化我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能力。三是推动跨境电商做强做优,塑造外贸新优势。四是避免国际收支出现明显恶化的风险。研究院 宏观观察 2025 年第 17 期(总第 589 期)1 我国出口竞争力(下):国别结构风险与应对 4 月 2 日,美国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挑起全球范围贸易战。4 月 4 日,中国发布多条反制行动。全球外贸面临新一轮风险,我国出口的国别结构风险也明显上升。从上一轮美国对华关税影响来看,关税对我国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竞争力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重点
4、体现在肥料、照相及电影制品、蚕丝、长纤、陶瓷制品、家具寝具等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商品上。进一步地,我们对我国出口竞争力在全球其他区域的表现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发现:在欧盟市场,我国新能源产业链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但监管审查趋严;在东盟市场,中间品的竞争力较强,东盟工业化加速和消费升级为我国对东盟出口提供了广阔机遇;在拉美和非洲市场,原材料类商品、劳动密集型商品分别具有较强竞争力。结合上篇我国出口竞争力整体变化与商品结构特征的分析,我们认为未来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巩固并扩大我国出口竞争力优势。一是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升级的影响,拓展新兴市场以部分替代美国市场的冲击与损失。二是推动出口结构转型,强化我国应
5、对外部不确定性的能力。三是推动跨境电商做强做优,塑造外贸新优势。四是避免国际收支出现明显恶化的风险。一、从区域维度看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变化 我们使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中HS 6 分位数据,计算我国出口商品在美国、欧盟、东盟、拉丁美洲、中亚 5 国1、中东 6 国2、非洲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分析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区域结构性变化。首先利用HS 6 分位下的出口额和出口量计算出不同商品的出口价格,然后以 2019 年为基期、以 2023 年为当期,按照如下公式计算需求价格弹性。弹性=(出口量2023 出口量2019)/出口量2019(出口价格2023 出口价格2019)/出口价格2019 1
6、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2 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2 2025 年第 17 期(总第 589 期)一般情况下,若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商品价格提升后,需求量将增长,这类商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定价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强、可替代性较弱;若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则反之。表 1 给出了我国出口商品在不同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及份额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在东盟、拉美、中亚市场中,高需求价格弹性商品的占比高于美国、欧盟、非洲市场。表 1:我国出口至全球各区域不同产品的占比(%)2019-2023 年份额提升 2019-2023 年份额减少 占比 美
7、国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 13.4 20 33.4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 21.5 45.1 66.6 欧盟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 17.9 13.9 31.7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 26.3 41.9 68.2 东盟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 30.8 9.5 40.3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 35.2 24.4 59.7 拉美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 28.5 8.9 37.4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 40.9 21.6 62.5 中亚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 30 14.1 44.2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 26.3 29.4 55.8 中东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 26.8 5.6 32.3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 35.1
8、32.6 67.7 非洲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 20.2 11.2 31.5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0 36.3 32.2 68.5 资料来源:UN Commtrade,经作者计算整理(一)美国:关税对出口竞争力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虽然近年来对美国出口占我国出口份额呈下降趋势,但美国仍为我国主要出口目的地。2024 年,我国对美出口 5246.4 万美元,占我国出口比重为 14.7%。一是动力电池、智能手机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在美国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从需求价格弹性来看,在出口至美国的 3991 种商品中,共有 1332 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0,占比约为33.4%,主要包括动力电池(2023年出口
9、金额为147.1亿美元,下同)、智能手机(80.1亿美元)、办公机器零件(64.9亿美元)、高附加值的汽车及其零部件(57.5亿美元)、飞机等交运设备座椅(40.1亿美元)、耳机音箱(35.4宏观观察 2025 年第 17 期(总第 589 期)3 亿美元)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2658 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于 0,占比约为66.6%。图 1:我国出口金额各区域占比变化 资料来源:Wind,经作者计算整理 进一步地,我们以 2023 年出口金额为权重,将HS 6 分位的弹性数据加总至HS 2分位,计算商品大类的加权平均弹性。按照HS 2 分位看,水果坚果、杂项食品、矿物燃料、无机化学品、皮革
10、制品、短纤、铜、锌、锡及其他贱金属及其制品、杂项制品加权平均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0,商品价格提升并未影响对美出口销量;肥料、照相及电影制品、蚕丝、长纤、陶瓷制品、家具寝具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商品价格提升对美出口有明显抑制作用(表 2)。二是关税税率的提升对不同种类商品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差别。从自华进口占美国进口份额来看,上一轮中美贸易战后多数商品份额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美对华加征额外关税。从表 2 中可以看出,加征关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未加征关税商品明显不同,这表明是否加征关税对商品需求有较大影响。其中,玩具、家具、石料玻璃、木制品等商品门类下,关税税率提升导致商品从具有比较优势变成没有比较优势
11、,即加征关税商品的平均需求价格弹性小于 0,而未加征关税商品的平均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0;手机、塑料橡胶、交运设备、汽车等商品门类下,关税税率提升虽削弱了商品0510152025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美国欧盟东盟非洲拉美 4 2025 年第 17 期(总第 589 期)比较优势的幅度,但加征关税商品的平均需求价格弹性仍大于 0,因此相关商品的出口并未受到明显冲击。表 2:美国关税对各行业商品对美出口的影响 分类 2017 年美国自华进口额(亿美元)2
12、023 年美国自华进口额(亿美元)变化 幅度(%)实际关税税率(%)关税覆盖比例(%)加征关税商品 平均弹性 未加征 关税商品 平均弹性 机械 2622.2 2125.7-18.9 19.7 51.9-0.7-0.3 杂项 648 579.8-10.5 15.2 43.9-1 0.6 玩具 615.6 536.7-12.8 7.5 18.3-0.6 0.6 手机 449.5 452 0.6 14.5 0 0.1 0.8 纺织 401.3 286.2-28.7 8.9 84.3-0.8-1.6 家具 348.3 202.9-41.8 23.2 65.8-3.7 0.2 贱金属 270.5 245
13、.2-9.4 19.4 82.9-1-3 塑料橡胶 212.8 226 6.2 15.2 92.6-1-0.2 鞋帽 187.7 137.6-26.7 8.9 87.2-0.8-1.8 交运设备 168.1 180.9 7.6 22.8 90.4-0.5 15.3 汽车 161.5 174 7.7 23.5 93.3 0.5 15.3 化学品 157.7 211.8 34.3 22 41.6-1-3.6 光学精密仪器 137.2 127.7-6.9 18.2 68.4-1.2-1.2 钢铁及其制品 131.6 123.2-6.4 20.2 80.3-1.1-4.3 旅行用具 78.2 33.2
14、-57.6 25 100-0.9-石料玻璃 71.6 58.6-18.2 17.4 86.2-0.7 2.9 特殊交易品及未分类品 71.4 100.5 40.9 0 0-木浆纤维 59 49.8-15.6 17 90.4 0 0.6 木制品 35.2 23.5-33.4 23.6 66.7-1.4 1 食品饮料烟草 31.8 26-18.2 18.3 98.5-0.4-宝石贵金属 29.6 17.4-41.1 7.8 99-1.9-动物产品 25.5 15-41 20 94.8-0.9 0.3 植物产品 15.8 13.5-14.6 16.7 95.8-0.5 0 矿产品 12.2 6.7-
15、45.1 20.3 56.3-0.6-19.1 艺术收藏品 2.9 1.1-60.4 7.5 0-武器弹药 1.5 1.7 12.3 7.5 100-2-油脂蜡 0.7 8.6 1178 7.6 99.9 0.7-资料来源:UN Commtrade,经作者计算整理 宏观观察 2025 年第 17 期(总第 589 期)5 (二)欧盟:新能源产业链产品具有一定竞争力 2024 年,我国出口至欧盟商品金额为 5164.6 亿美元,占我国总出口比重为 14.3%。近年来,我国对欧盟出口的商品结构和技术结构领先于我国出口整体结构变化,高技术制成品比例明显提升,汽车出口快速发展,电力机械和半导体芯片份额
16、提升较快。一是锂电池等商品具有较强竞争力。在欧盟自华进口的 4346 种商品中,共有1379 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零,占比为 31.7%,主要包括谷物粮食、饮品、食品工业残渣、水泥石灰、矿物燃料、肥料、毛皮、纸板纸浆、棉花、雨伞、钢铁及钢铁制品、铜及其制品、汽车及其零部件。其中,有 777 种商品 2023 年自华进口份额3较2019 年提升,主要包括锂电池及锂电池电子液、肥料、毛皮、汽车及其零部件,此类商品在欧洲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不易被其他出口型经济体取代。二是清洁能源产品出口具有一定增长潜力,但监管审查趋严。欧洲是全球变暖最快的大陆,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其
17、他地区平均水平的 2 倍。2022 年俄乌冲突使欧洲陷入严重的能源危机。在气候与能源双重危机下,欧盟在能源领域大力改革,频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近年来,欧盟对清洁能源及其相关产品、电力机械需求猛增,尤其是风电光伏设备和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这给我国相关产品出口带来重要机遇。同时,近年来欧盟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监管审查趋严。光伏风电产品方面,2024 年4 月欧盟委员会根据新的外国补贴条例(Foreign Subsidies Regulation),对我国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发起调查;同月对我国光伏企业隆基绿能和上海电气在罗马尼亚的光伏项目展开反补贴调查。2024 年 5 月欧盟通过的净零工业法案(Ne
18、t Zero Industry Act),可能将我国产品排除在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公共招标之外。电动汽车方面,2024 年 7 月欧盟宣布对我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以保护本土企业市场份额,削弱我国电动车企在欧洲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欧盟“碳关税”CBAM也将影响我国出口的钢铁、铝产品。3 自华进口金额占欧盟总进口的比重。6 2025 年第 17 期(总第 589 期)(三)东盟:中间品竞争力较强 近年来,东盟占我国出口的份额明显上升。2020 年,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 年,我国对东盟出口 5865.2 亿美元,占我国总出口比重为 16.4%。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纺织服装等领域的中
19、间品是我国对东盟出口的主要产品。一是我国中间品出口在东盟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在东盟自华进口的3908种商品中,共有 1574 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0,占比达 40.3%,主要包括非食用原料、种子饲料、矿砂矿渣、矿物燃料、无机化学品、鞣料浸膏、橡胶及其制品、毛皮、纺织纤维、钢铁、铜及其制品、贱金属及其杂项制品铝、钟表零件等中间品。其中,有1203 种商品 2023 年自华进口份额4较 2019 年提升,占高弹性商品种类的 76.4%,主要包括非食用原料、矿砂矿渣、铜、铝。这验证了我国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程度加深,我国出口商品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得以充分体现。拓展中间品贸易已经成为我国优化外贸
20、环境、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有力抓手。在全球关税政策日益收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海外生产布局,带动中间品出口蓬勃发展。东盟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根据大华银行企业展望调查报告 2024(中国内地篇),参与调研的中国内地 600 家大中型企业中,约四分之一的企业表示,未来 1 年至 3 年内拓展海外业务是其首要任务之一,45%的企业表示将在未来 3 年内发展东盟业务,在众多海外市场中居首位。二是工业化加速和消费升级为我国对东盟出口提供广阔机遇。一方面,当前东盟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和消费升级的阶段,5600 美元的人均GDP大约与 2011 年的我国相当,城镇化率类似于 201
21、2 年的我国,平均人口年龄结构类似于 2003 年的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类似于 2003-2010 年的我国,工业化加速和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另一方面,东盟国家正受益于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制造业升级使东盟中间品进口需求旺盛。多向迁移、非经济因素扰动以及分化式转移成为全球新一轮跨境产业链变迁的特征,全球FDI低迷增长而东盟FDI流入量逆流而上,超越我国成为发展中地区FDI 4 受限于数据可得性,此处使用 2022 年数据。宏观观察 2025 年第 17 期(总第 589 期)7 流入最大的目的地,FDI流入份额从 2021 年的 14.4%上升到 2022 年的 17.3%,存量规模较20
22、15年增长一倍之多。在此背景下,东盟国家制造业生产蓬勃发展。得益于跨境价值链贸易等互补关系,预计我国中间品对东盟出口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四)拉美:原材料类商品具有较强竞争力 近年来,拉丁美洲成为我国重要出口目的地,占我国出口比重持续上升。2019 年该比重为 6.1%,2024 年已提升至 7.7%。考虑数据可得性,本文选取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五个国家进行分析。2021-2023 年,上述五国GDP占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70%以上,具有一定代表性。我国出口至拉美五国的上游产业原材料具备市场竞争力。在拉美五国自华进口的4199 种商品中,共有 1572 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
23、大于零,占比达 37.4%,主要包括含油子仁、蔬菜水果坚果、药品、染料、橡胶、木浆、书报、蚕丝、贱金属、武器弹药及其零件。其中,有 1198 种商品 2023 年自华进口份额较 2019 年提升,主要包括工业制粉、蔬菜水果坚果、烟草、矿物燃料、有机化学品等。2023 年,我国出口至拉美五国的上述产品份额均在 20%以上,这说明此类商品在拉美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不易被其他出口型经济体取代。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资源优势明显,该地区国家持续采取措施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出口产品多元化,间接提高对我国上述原材料产品的进口需求。同时,拉美地区近年来成为我国制造业出海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投资领域逐步从基础
24、设施延展到“新基建”领域,2023 年这些领域投资占比近 60%,这持续拉动我国对拉美地区出口原料、建材、半成品的趋势性增长。(五)非洲:劳动密集型商品竞争力较强 近年来,对拉丁美洲出口占我国出口比重呈波动上升态势。2019年该比重为4.2%,2024 年已提升至 5%,成为我国重要出口目的地之一。考虑数据可得性,本文选取南非、埃及、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摩洛哥五个国家进行分析。8 2025 年第 17 期(总第 589 期)在非洲五国自华进口的 4345 种商品中,共有 1367 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零,占比达 31.5%。主要包括动物产品、制粉工业产品、蔬菜水果坚果、烟草、有机化学品、染
25、料颜料、蛋白类物质、塑料、木制品、木浆纸浆、蚕丝、针织物、植物纺织纱线、化学纤维长丝、工业用纺织品、鞋靴、水泥石料、钢铁等贱金属等。其中,有1096 种商品 2023 年自华进口份额较 2018 年提升,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皮革、棉花、植物纺织纱线等工业用原材料、半成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地区及战略重点,中非合作“八大行动”进入落实阶段,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能持续向非洲转移。同时,非洲国家的投资环境逐渐改善,2022 年非洲营商环境改革措施数量同比增速超 20%。多数国家持续修复公路、桥梁、港口并建立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的工业园区。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造等成为非洲吸引国际资本的重要领域。
26、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口至非洲的劳动密集型原材料、半成品份额持续提升,竞争力逐渐增强。表 3:HS 2 分位下我国出口商品在不同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 宏观观察 2025 年第 17 期(总第 589 期)9 资料来源:UN Commtrade,经作者计算整理 二、风险与应对 4 月 2 日,美国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挑起全球范围贸易战。4 月 4 日,中国发布多条反制行动。全球外贸面临新一轮风险,我国出口的国别结构风险也明显上升。未来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巩固并扩大我国出口竞争力优势,稳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一)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升级的影响,拓展新兴市场以部分替代美国市场的冲击与损失 在特朗普
27、2.0 时期,新一轮关税将对我国出口产生一定负面冲击。从前文分析可知,对于不同商品而言这种冲击的影响是不同的。未来,我国可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以部分替代来自美国市场的冲击与损失。进一步地,由于不同商品在不同市场的需求 10 2025 年第 17 期(总第 589 期)价格弹性不一样,相应地发展策略也会有所差别。我们重点关注在美国市场竞争力较弱的商品,即需求价格弹性小于 0 且份额减少的商品,共 21 章5。对于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商品,大部分在欧美市场缺乏竞争力的商品目前已存在替代市场,未来重点在于加大替代市场的拓展力度。资本密集型商品中,第76章铝及其制品在中东和非洲具有较高弹性,2023
28、 年这类商品出口至这两个市场的金额约为 12 亿美元,占出口至欧美市场总金额(64.7 亿美元)约 18.5%。第 83 章贱金属及其制品在东盟和中亚 5 国具有较高弹性,2023 年这类商品出口至这两个市场的金额为33.4 亿美元,占出口至欧美市场总金额(91.9 亿美元)约 36.3%。第 84 章机械及其零件在中亚 5 国和中东 6 国具有较高弹性,2023 年这类商品出口至这两个市场的金额约为 309.8 亿美元,占出口至欧美市场总金额(1850 亿美元)约 16.7%。劳动密集型商品中,除第16章陶瓷产品外,其余在欧美市场弹性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均已形成替代市场,如稻草秸秆等在中东地
29、区、特种机织物、石料水泥在中亚地区、针织物在非洲等。总体来看,上述商品出口至竞争力市场的金额为45.6亿美元,占欧美市场出口总金额(328.6 亿美元)约 13.9%。对于技术密集型商品,4 类在欧美市场缺乏竞争力的商品中仍有 2 类尚无替代市场,要高度关注相关企业的转型发展。第 32 章染料在东盟、拉美 5 国、中东 6 国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2023 年这类商品出口至这三个市场的金额约为 15.6 亿美元,占欧美市场总金额(16.5 亿美元)约 94.5%,。第 92 章乐器及其零件在中亚市场具有竞争力,2023年这类商品出口至中亚5国的金额约1.58亿美元,占欧美市场总金额(10.1亿美
30、元)约 15.6%。但第 33 章精油香膏、第 94 章家具寝具在 7 大市场中的需求价格弹性均小于零。2023 年,这两类商品占我国总出口比重为 2.4%,出口额约为 8.5 亿美元。由于短期内无法找到替代市场,需要高度关注相关企业可能受到的关税影响。鼓励、帮助企业转型发展,提高商品质量和生产竞争力,加强品牌培育和知名度提升,拓展新的潜力市场。5 包括第 3、4、7 章原材料密集型商品,第 33、34、92、94 章技术密集型商品,第 45、46、57-60、64、67-70 章劳动密集型商品,第 76、83、84 章资本密集型商品。宏观观察 2025 年第 17 期(总第 589 期)11
31、 对于原材料密集型商品,在欧美市场缺乏竞争力的影响相对较小。一是由于这类商品整体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较低,近年来在 3%-5%之间波动。二是存在替代市场。从表 3 可以看出,第 3 章动物产品虽在欧美市场弹性较低,但在中亚和中东市场弹性较高;第 4 章乳蛋品在中东和非洲市场弹性较高,第 7 章食用蔬菜在中亚市场具有竞争力。综合来看,在贸易摩擦持续升级背景下,悲观预测,在欧美市场缺乏竞争力的商品丢失全部市场份额,在其余具有竞争力市场中至少可弥补约 17.1%。考虑到近年来我国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速较高,即近 5 年对新兴市场年均复合增速约为对欧美市场的3 倍。无法用简单线性外推的方式进行预测。因此,
32、我们参考刘琰(2023)的方法对未来增长趋势进行预测6。图2为预测值时间序列图,2025年,对其余具有竞争力市场的出口规模将达到 1395.6 亿美元,约抵补欧美市场约 50%。图 2:对其余具有竞争力市场的出口规模及预测情况 资料来源:经作者计算整理 6 我们用使用 ARIMA 模型进行预测,根据 ADF、ACF、PACF 检验结果,确定 ARIMA(1,1,0)。12 2025 年第 17 期(总第 589 期)表 4:在欧美市场缺乏竞争力的出口商品情况(亿美元)对欧美市场的出口额 对其余具有竞争力市场的出口额 资本密集型 2006.6 355.2 技术密集型 26.6 4.08 劳动密集
33、型 328.6 45.6 合计 2361.8 404.88 资料来源:UN Commtrade,经作者计算整理(二)推动出口结构转型,强化我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能力 坚持我国完整产业链条的优势,优化国内产业链结构。完整的产业链条是我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有力保障。一方面,继续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攀升。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降低产品可替代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和留住传统中低端制造业,防止国内产业的空心化。加大力度推进技术改造,通过奖补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智能化升级。对纺织服装、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利用工
34、业互联网优化生产流程,并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我国区域差异大的优势,引导国内产业转移和承接,防止产业链过快过度向外转移。稳定中间品贸易。强化技术研发,突破高附加值中间品技术壁垒,争取半导体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中间品发展空间。深化区域产业链协同,引导企业“走出去”,通过龙头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强海外本土化加工、仓配,形成更多层的迂回供应链网络,规避欧美关税壁垒。(三)推动跨境电商做强做优,塑造外贸新优势 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取消“小额免税”政策风险,鼓励跨境电商平台提升本土化运营能力。调整物流策略,由全托管模式向半托管/海外仓、3P平台模式加速倾斜。支持跨境电商
35、平台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应对风险能力。宏观观察 2025 年第 17 期(总第 589 期)13 完善仓储、物流、支付、数据等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双边国际合作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鼓励各地方结合产业和禀赋优势,创新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四)避免国际收支出现明显恶化的风险 做好部分关键领域的进口替代政策准备,梳理目前进口较多的奢侈品、卡脖子产品以及一般工业品,列出潜在的替代清单,加大对进口商品的国产替代力度,确保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能保持正向拉动作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缩减服务贸易逆差。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发挥我国制造业大国优势,加强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培育商务咨询、研发设计等领域的创新型服务企业。进一步扩大单方面免签政策的国家范围,优化支付体系,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和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