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行业:中美共振重点方向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进程加速-250405(3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控核聚变行业:中美共振重点方向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进程加速-250405(38页).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 专 业 领 先 深 度 诚 信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2 0 2 5.4.5中美共振重点方向,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进程加速分析师:王可分析师:王可执业证书编号: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9080001Email:2核心观点核心观点聚变能源聚变能源燃料丰富燃料丰富、能量密度极大能量密度极大、安全环保安全环保,是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能源。世界范围内能源安全需求凸显,电力需求持续攀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核能受到广泛关注。核能是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主要分为裂变和聚变,相对于核裂变,可控核聚变具有燃料来源更丰富、能量密度更大能量密度更大、安全性
2、更高等显著优势。近期国内外诸多进展催化产业发展近期国内外诸多进展催化产业发展,产业临界点或将到来产业临界点或将到来。2025年1月20日“EAST”实现1亿摄氏度超千秒稳定运行,2月中国核电和浙能电力分别发布公告,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3月28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HL-3”,在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美国Helion公司采用磁惯性约束路线,25年1月宣布完成新一轮4.25亿美元的融资,其中OpenAI创始人SamAltman投资了3.75亿美元,预计2028年实现商业发电。若Helion短期内实现Q1,则有望吸引更多资
3、本投入可控核聚变行业,进一步加速商业化进程。据FIA 2024年报告,超过一半的公司预期2035年前实现并网发电,比此前预期的2050年大幅提速。托卡马克是目前主流聚变路线托卡马克是目前主流聚变路线,聚变聚变-裂变混合堆有望率先落地裂变混合堆有望率先落地。通常对于核聚变中高温等离子体的约束方式有引力约束、惯性约束以及磁约束三种,实际工程中两大技术路线为惯性约束或磁约束。目前磁约束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实现大规模受控核聚变反应的方法,托卡马克是目前产业化重点方向。以ITER为例,磁体占总成本比约为28%,是成本构成中最突出的部分。聚变-裂变混合堆物理成熟度高,在纯聚变堆商业化前有望率先落地。相较于纯
4、裂变堆,混合堆安全性、铀资源利用率、环保性更高;相较于纯聚变堆,混合堆能量与燃料可自持。全球加大可控核聚变投入全球加大可控核聚变投入,中美有望率先突破中美有望率先突破。全球范围内中美为投资主导力量,美国以CFS、Helion、TAE等私企主导聚变发展,中国聚变项目以科研院所牵头,CFETR、BEST、HL-3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混合堆“星火一号”和Z-FFR已开始建设。建议关注相关标的:建议关注相关标的:高温超导磁体:联创光电、永鼎股份、精达股份;ITER配套、核工专用泵及阀门:国光电气;铜钨偏滤器:安泰科技;真空室:合锻智能。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可控核聚变工程可行性验证不及预期;核聚变相关
5、投入不及预期;市场规模测算偏差的风险;相关标的业务进展不及预期;相关标的业绩不及预期;研报使用的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风险。MAgWnNqPyQyRsPoQ6M8Q6MnPoOnPnQlOpPtPkPnNrObRoOwPMYsOqPxNsOnQ3目录C O N T E N T SC O N T E N T S可控核聚变行业格局:中美争先可控核聚变是人类终极能源,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123托卡马克为产业化重点方向,混合堆有望先行商用进行过渡4相关标的梳理4图表图表1:核裂变与核聚变典型反应原理示意图:核裂变与核聚变典型反应原理示意图图表图表2:核裂变与核聚变对比:核裂变与核聚变对比来源:中国核电网,中
6、泰证券研究所来源: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新浪财经,ITER,核裂变与核聚变发电综述,中泰证券研究所世界范围内能源安全需求凸显世界范围内能源安全需求凸显,电力需求持续攀升电力需求持续攀升。自2021年以来,化石燃料价格波动频繁,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供应链危机进一步恶化,凸显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普及和数据中心的扩张显著增加了全球电力需求。预计到2030年智能计算年耗电量将达到5000亿千瓦时,占全球发电总量的5%。为了应对能源安全与需求膨胀等诸多问题,核能核能逐渐成为发展焦点。核能是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核能是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可利用的核能包括核
7、裂变可利用的核能包括核裂变、核聚变两种形式核聚变两种形式。核能源于原子核发生变化时产生的质量损失,可利用的核能主要有核裂变、核聚变两种释放方式:核裂变核裂变是指重元素的原子核分裂为较轻元素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常用铀-235作为反应燃料;核聚变核聚变是质量较轻元素的原子核互相聚合形成较重元素的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常用氘氚作为反应燃料。相对于核裂变相对于核裂变,可控核聚变具有燃料来源更丰富可控核聚变具有燃料来源更丰富、能量密度更大能量密度更大、安全性更高等显著优势安全性更高等显著优势。人类对核聚变应用的终极理想是可控核聚变电站,希望能稳定可控地利用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未来可控核聚变一旦
8、实现,有望使石油脱离能源属性,改变能源格局。鉴于可控核聚变能源的巨大潜力,国务院国资委在2023年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将其列为未来能源领域唯一的重要发展方向。1.1、可控核聚变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能源、可控核聚变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能源可控核聚变是人类终极能源裂变反应裂变反应聚变反应聚变反应比较维度比较维度核裂变核裂变核聚变核聚变燃料来源主要使用铀-235、钚-239等放射性元素,需要通过采矿和精炼获得。主要使用氘和氚作为燃料。氘可从海水中提取,氚可通过锂在反应堆中与中子反应生成。燃料储量铀:全球已探明储量约为792万吨,大约能使用90年。氘:每升海水含约0.03克氘,全球海水中
9、氘的总量约为40万亿吨,足够人类使用100亿年。氚:现成氚的唯一来源来自重水裂变反应堆,全球CANDU反应堆的氚产量约为每年20公斤,后续可通过锂-6进行反应生成。能量密度1g铀裂变放出的热量相当于2.6t标准煤。氘-氚聚变为1g氦放出的热量相当于11.2t标准煤。辐射性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废料,需要长期管理和存储。产生的放射性废料寿命相对较短,处理相对容易,但反应过程中会产生高能中子,对材料有辐照损伤。5图表图表3:聚变实现需要点火三乘积达到一定条件聚变实现需要点火三乘积达到一定条件来源:超导磁体技术与磁约束核聚变,中泰证券研究所劳森判据是劳森判据是能否实现聚变点火的能否实现聚变点火的判定条件
10、判定条件。根据劳森判据,当等离子体温度、等离子体密度和约束时间这三个参数达到一定条件时(点火的聚变三乘积大于5 1021m s ke),才能产生有效的能量输出。其中,等离子体密度与等离子体温度提升在工程方面实现难度相对较高,而能量约束时间与装置的尺寸R和磁场强度B正相关,故可以通过扩大半径或加强磁场来提升能量约束时间,从而提升总体约束性能。聚变能源商业化的关键聚变能源商业化的关键在于在于实现净能量输出实现净能量输出,Q1是前提条件是前提条件。能量增益因子Q指的是聚变反应中输出能量和输入能量之比,Q值达到1是科学上的“盈亏平衡点”。当Q值大于1时,理论上装置产生的能量大于维持装置运行所消耗的能量
11、,可初步实现净能量输出。一般认为商业化的基本要求是Q大于10。1.2、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关键是实现净能量稳定输出、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关键是实现净能量稳定输出等离子体密度-聚变三乘积:等离子体温度-能量约束时间-需大于需大于数量级数量级需达到需达到1 1亿摄氏度亿摄氏度需达到需达到数量级数量级需大于需大于3 3秒秒不易提升不易提升可提升可提升 可控核聚变是人类终极能源6“EAST”、“HL-3”实现重大突破实现重大突破。2025年1月20日,“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是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有望推进产业快速落地
12、。3月28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HL-3”,在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中国核电和浙能电力拟增资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和浙能电力拟增资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2025年2月,中国核电和浙能电力分别发布公告,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2月28日,中国核电公告称,公司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投资金额为10亿元亿元。旨在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推动聚变产业发展。浙能电力同步公告,公司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投资金额约7.5亿元亿元。1.3、国内边际变化:技
13、术持续突破、产业投入加大、国内边际变化:技术持续突破、产业投入加大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图表图表4:中国中国“人造太阳人造太阳”创造创造“亿度千秒亿度千秒”世界纪录世界纪录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7图表图表6:第一座核聚变电厂向电网供电时间及商业化时间预计第一座核聚变电厂向电网供电时间及商业化时间预计来源:The global fusion industry in 2024,中泰证券研究所 2025年年1月月Helion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4.25亿美元的融资亿美元的融资,此前此前OpenAI创始人创始人Sam Altman已投资已投资3.75亿美元亿美元。Helion
14、采取磁惯性约束路线,相对托卡马克方案能量转化率更高、结构更加简约、实现成本更低。公司自2013年已先后建成七个原型机,该公司计划在华盛顿马拉加建造世界首座核聚变发电厂,容量为50MW,预计于2028年开始发电。若Helion短期内实现Q1,则有望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可控核聚变行业,进一步加速商业化进程。全球可控核聚变公司对于聚变发电时间共识提前全球可控核聚变公司对于聚变发电时间共识提前。据核聚变工业协会(FIA)2024年报告,超过一半的公司预期2035年前实现并网发电,比此前预期的2050年大大提速。1.3、国外边际变化:可控核聚变商业化预期时间提前、国外边际变化:可控核聚变商业化预期时间提前图
15、表图表5:Helion第六代原型机第六代原型机Trenta来源:新浪财经,中泰证券研究所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第一座聚变电厂向电网供电时间预计第一座聚变电厂向电网供电时间预计第一座聚变电厂商业化时间预计第一座聚变电厂商业化时间预计8目录C O N T E N T SC O N T E N T S可控核聚变行业格局:中美争先可控核聚变是人类终极能源,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123托卡马克为产业化重点方向,混合堆有望先行商用进行过渡4相关标的梳理9图表图表7:核聚变约束方式示例:核聚变约束方式示例图表图表8:磁约束与惯性约束主流装置示意图磁约束与惯性约束主流装置示意图来源:超导磁体技术与磁约束核聚变,磁惯性
16、约束聚变:通向聚变能源的新途径,中泰证券研究所来源:中国核技术网,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中泰证券研究所2.1、磁约束与惯性约束是两大核心技术路线、磁约束与惯性约束是两大核心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通常对于核聚变中高温等离子体的约束方式有通常对于核聚变中高温等离子体的约束方式有3种:引力约束种:引力约束、惯性约束以及磁约束惯性约束以及磁约束。其中引力约束以目前技术在地面上很难实现,工程中目前两大技术路线为惯性约束惯性约束和磁约束磁约束。后续的发展中,又出现了结合二者优点的磁惯性约束磁惯性约束方案。惯性约束聚变:惯性约束聚变:通过激光产生的巨大的压强,使核燃料体积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小,密度变
17、大,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释放出能量。磁约束聚变磁约束聚变:利用磁场来约束温度极高的等离子体的核燃料以使其发生聚变反应释能。磁惯性约束聚变:磁惯性约束聚变:结合惯性约束与磁约束两条技术路线的特点,约束时间和密度均处于两者之间。托卡马克托卡马克仿星器仿星器激光惯性约束(左为直接驱动,右为间接驱动)激光惯性约束(左为直接驱动,右为间接驱动)磁约束惯性约束约束技术约束技术原理介绍原理介绍主要应用主要应用示例示例引力约束通过物质自身质量产生巨大的引力来实现对等离子体的约束,类似于太阳的核聚变过程。-磁约束利用磁场约束带电粒子沿磁力线运动,使等离子体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托卡马克、仿星器、磁镜惯性
18、约束通过超高功率激光或粒子束将微型燃料球加热并压缩至极高密度,引发核聚变反应。激光聚变装置磁惯性约束兼具惯性约束聚变与磁约束聚变的特征,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反场构型(FRC)102.1、托卡马克是目前产业化主流路线、托卡马克是目前产业化主流路线技术路线 磁约束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实现大规模受控核聚变反应的方法磁约束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实现大规模受控核聚变反应的方法,托卡马克是目前产业化重点方向托卡马克是目前产业化重点方向。核聚变反应所需的燃料(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在高温下被电离成等离子体状态,等离子体由大量带正电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根据洛伦兹力定律,当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受到与粒子速
19、度方向垂直的洛伦兹力。这个力会使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发生弯曲,从而被约束在磁场范围内。磁约束维持了等离子体的稳定性,为核聚变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采用采用托卡马克装置的磁约束技术路线托卡马克装置的磁约束技术路线是最有是最有可能率先成功的方式可能率先成功的方式,全球最大全球最大“人造太阳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即采用了托卡马克装置即采用了托卡马克装置。图表图表9:托卡马克装置运行原理示意图托卡马克装置运行原理示意图来源: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能源的发展路径、国际合作与未来展望,中泰证券研究所112.2、可控核聚变产业链梳理、可控核聚变产业链梳理产业链分析 目前可控
20、核聚变主要实现方案是托卡马克目前可控核聚变主要实现方案是托卡马克,产业链包括上游材料供应产业链包括上游材料供应,中游超导磁体中游超导磁体、第一壁相关结构第一壁相关结构、真空模块及下游的电站运营等真空模块及下游的电站运营等。上游覆盖有色金属(钨、铜等)、特种钢材、特种气体(氘、氚)等原料供应。中游环节是产业链的核心,涉及到聚变技术的研发、装备制造以及相关软件的开发。下游是核电建设和运营,应用场景包括发电、医疗和科研等领域。图表图表10: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可控核聚变产业链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中泰证券研究所122.2、磁体、包层模块和偏滤器是托卡马克的重要组成部件、磁体、包层模块和偏滤器是托卡马克的
21、重要组成部件产业链分析 托卡马克设备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磁场线圈相关设备托卡马克设备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磁场线圈相关设备、包层模块包层模块、偏滤器等:偏滤器等:磁体:磁体磁体:磁体是托卡马克装置的主体工程,用来产生超强磁场约束等离子体。偏滤器:偏滤器偏滤器:偏滤器是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的主要区域,用来排除氦灰、控制杂质并排出热量包层模块:包层模块:包层系统为整个ITER装置提供中子和高热负荷的屏蔽,是ITER的关键系统,由第一壁、屏蔽块以及支撑结构等组成。其中第一壁第一壁直面内部高温等离子体,对装置起重要保护作用。图表图表11:聚变堆主循环原理示意图:聚变堆主循环原理示意图图表图表12:托卡马克
22、装置结构图托卡马克装置结构图来源: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能源的发展路径、国际合作与未来展望,中泰证券研究所来源:托卡马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中泰证券研究所磁体系统13图表图表13:ITER实验堆成本构成实验堆成本构成(2021年数据年数据)来源:Superconductors for fusion:a roadmap,中泰证券研究所2.2、托卡马克主机成本中,磁体占比最高、托卡马克主机成本中,磁体占比最高产业链分析 ITER实验堆项目成本构成中实验堆项目成本构成中,磁体占比磁体占比28%。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是国际核聚变研究的巨型工程,是目前正在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实验性低温超导托卡马克核
23、聚变反应堆。根据ITER项目数据,在一个核聚变实验堆成本中,磁体占比约28%,堆内构件占比约17%,建筑占比约14%,真空室占比约8%。高温超导强场磁体技术的突破形成了新的紧凑型聚变堆技术路线,其磁体占成本比重更高。以美国CFS公司的商业化可控核聚变SPARC项目为例,该项目百亿研发预算中,高温超导磁体的支出预计占比50%。28%17%14%8%8%7%7%6%5%磁体堆内构件建筑真空室电源其他辅助系统加热系统仪表和控制低温装置和冷却系统142.2、磁体:等离子体约束装置核心,高温超导是发展趋势、磁体:等离子体约束装置核心,高温超导是发展趋势产业链分析 磁体磁体为核聚变装置提供强磁场为核聚变装
24、置提供强磁场,约束等离子体运行轨迹约束等离子体运行轨迹。磁约束方案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对其内部带电粒子进行运动约束的聚变形式,磁体是磁约束装置的核心。磁体可以为聚变装置提供强磁场,使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被束缚于磁场线,围绕磁场线做螺旋运动,其中既包含了垂直磁场方向的圆周运动,也包括了沿磁场方向的直线运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是未来重点方向高温超导托卡马克是未来重点方向。超导磁体的使用大幅提高了磁场强度和稳定性,为实现可控核聚变提供了关键的磁场条件。高温超导材料具有更高的临界温度和热稳定性,能够显著提升核聚变装置磁场强度与聚变性能,压缩聚变装置体积,减少聚变装置成本,是未来重点方向。2021年9月
25、,美国麻省理工CFS团队成功研制了全球首个可用于核聚变的20T高温超导磁体,标志着高温超导核聚变装置进入功能样机研制阶段。图表图表14:常规导体常规导体、低温超导于高温超导材料对比低温超导于高温超导材料对比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磁体系统综述,中泰证券研究所对比维度对比维度常规导体常规导体低温超导低温超导高温超导高温超导材料铜等常规导体NbTi、Nb3SnBSCCO和YBCO材料、MgB2 超导材料、铁基超导材料超导条件大量冷却水,室温26.85左右液氦,低于-248液氮,高于-248磁场强度最高不超过2T稳定运行最高磁场15T左右稳定运行最高磁场可达45.5T材料价格最便
26、宜价格已维持在稳定区间价格较高,正在快速下降典型反应堆应用举例 T-3托卡马克装置、欧洲联合环装置等ITER、中国EAST和CFETR、韩国KSTAR等美国CFS的SPARC、英国TokamakEnergy的Demo4、中国能量奇点的洪荒70等152.2、第一壁:等离子体轰击保护壁、第一壁:等离子体轰击保护壁产业链分析 第一壁直接面向高温等离子体第一壁直接面向高温等离子体,保护外围设备和部件免受热辐射损伤保护外围设备和部件免受热辐射损伤。第一壁是聚变装置中面对等离子体的一层固体结构,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杂质进入等离子体进而污染等离子体内部环境,快速地将等离子体辐射产生的热量传输出去,保护设备以及
27、人身安全。我国为ITER研制的第一壁为三层结构,分别是最内侧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铍)、中间的热沉材料(铜铬锆合金,利用铜良好的导热性把内部的热量传导出来,再通过氨气等冷却剂输送到反应堆外用于发电)和背后的结构支撑材料(不锈钢)。钨基合金钨基合金目前目前是聚变堆第一壁材料发展方向是聚变堆第一壁材料发展方向。铍与碳在使用时均有明显缺点,如铍材料有毒,碳基材料抗溅射能力差等。相比之下,钨及钨基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热导率、低溅射产额和高自溅射阈值、低蒸气压和低氚滞留性能,成为最具应用前途的一类第一壁材料。据此,ITER已确定了一条从铍/碳/钨到铍/钨,最后变成全钨的路线。EAST也确定了逐步从全碳到碳/
28、钨的过渡,最后全部变成全钨的发展方向。图表图表15:ITER第一壁示意图第一壁示意图图表图表16:ITER第一壁三层结构第一壁三层结构来源:中国核电网,中泰证券研究所来源:管道连接装配型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的初步设计,中泰证券研究所16图表图表17:EU DEMO偏滤器示意图偏滤器示意图图表图表18:偏滤器主要功能偏滤器主要功能来源:核聚变堆偏滤器热沉材料研究现状及展望,中泰证券研究所来源:核聚变堆偏滤器热沉材料研究现状及展望,中泰证券研究所2.2、偏滤器:热能转换与产物排放部件、偏滤器:热能转换与产物排放部件产业链分析 偏滤器通常位于真空室的上下方偏滤器通常位于真空室的上下方,控制等离子
29、体与真空室壁面的相互作用控制等离子体与真空室壁面的相互作用。偏滤器是磁约束核聚变装置最为关键的系统之一,直接承受强粒子流和高热流的冲击,服役环境十分苛刻,而满足偏滤器运行环境的热沉材料是聚变堆正常运行的关键。我国偏滤器技术较为领先我国偏滤器技术较为领先,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化进程加快。为配套EAST项目,2012年,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启动偏滤器升级改造计划。2018年,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开展的全钨偏滤器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WEST)对我国自主研制的偏滤器W/Cu部件达成采购意向。偏偏滤滤器器排出来自聚变等离子体的能流和粒子流有效地屏蔽来自器壁的杂质,减少对芯部等离子体的污染排出核聚变反
30、应过程中所产生的氦灰等产物,提取有用的热量用于发电172.2、聚变商业堆设备市场未来空间超、聚变商业堆设备市场未来空间超2万亿万亿产业链分析 经测算经测算,全球范围内聚变堆设备总空间超全球范围内聚变堆设备总空间超2万亿万亿。参考FIA2024报告,全球2025-2050年共有34座商业堆规划,假设其中一半采用磁约束路径,则全球磁约束可控核聚变商业堆总需求达17座。根据头豹研究院统计的ITER数据,建造一个商业示范堆成本目前已上升至2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约1600亿,其中设备费用占比约85%,则全球磁约束可控核聚变商业堆设备未来市场空间约2.3万亿元。图表图表19:全球磁约束可控核聚变商业堆设
31、备市场空间测算全球磁约束可控核聚变商业堆设备市场空间测算来源:头豹研究院,The global fusion industry in 2024,中泰证券研究所全球商业堆规划34座磁约束路线占比50%聚变商业堆单价1600亿聚变商业堆设备费用占比85%聚变商业堆设备总空间磁约束商业堆17座*价格1600亿元*设备占比85%=23120亿元全球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设备市场空间测算全球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设备市场空间测算182.3、聚变、聚变-裂变混合实验堆有望率先落地裂变混合实验堆有望率先落地产业发展趋势 混合堆结合了聚变堆和裂变堆优势混合堆结合了聚变堆和裂变堆优势,物理成熟度更高物理成熟度更高。一个聚变
32、-裂变混合堆由两个部分构成:聚变堆和裂变堆,聚变堆在混合堆的中心位置,裂变堆以包层的形式出现在混合堆的外围。聚变堆中有氘、氚等燃料。裂变包层中通常有铀-238或钍-232(这两个元素被认为是核废料)以及锂-6。混合堆运行过程:混合堆运行过程:聚变堆中的氘和氚反应后,产生高能中子,这些中子撞击外层铀-238或钍-232,裂变反应发生:铀-238增殖成钚-239,钍-232增殖成铀-233,释放能量。此外,生成的钚-239和铀-233都是核燃料,这些核燃料可循环利用,再次燃烧产生能源;高能中子撞击外层的锂-6后形成氚,这些氚又能再次作为聚变堆的燃料。图表图表20:聚变:聚变-裂变混合堆结构示意图裂
33、变混合堆结构示意图图表图表21:聚变:聚变-裂变混合堆运行示意图裂变混合堆运行示意图来源:核能与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中泰证券研究所来源:聚变-裂变混合堆在未来核能系统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中泰证券研究所运行原理运行原理第一步:聚变堆氘、氚反应产生高能中子第一步:聚变堆氘、氚反应产生高能中子第二步:高能中子撞击外层铀第二步:高能中子撞击外层铀-238238、钍、钍-232232以及锂以及锂-6 6第三步:铀第三步:铀-238238、钍、钍-232232反应释放能量反应释放能量铀铀-238+n 238+n 钚钚-239+239+钍钍-232+n 232+n 铀铀-233+233+同时,锂同时,锂-6
34、 6反应生成氚反应生成氚锂锂-6+n 6+n 氦氦-4+4+氚氚192.3、聚变、聚变-裂变混合实验堆有望率先落地裂变混合实验堆有望率先落地产业发展趋势 混合堆相比于裂变堆和聚变堆混合堆相比于裂变堆和聚变堆,具有诸多优势:具有诸多优势:和裂变堆相比,混合堆的核心优势在于安全性更高安全性更高、铀铀资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环保性更高环保性更高;和聚变堆相比,混合堆的核心优势在于能量与燃料可以自持能量与燃料可以自持。图表图表22:混合堆与裂变堆混合堆与裂变堆、聚变堆优势对比聚变堆优势对比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比较维度比较维度混合堆混合堆裂变堆裂变堆聚变堆聚变堆安全性混合堆中裂变部分处于次临界状态,不会引
35、起核爆等安全问题链式反应控制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无法维持约束时反应会自动停止,无安全问题铀资源利用率可将核废料转化为核燃料,大幅提升利用率目前铀利用率较低-燃料自持混合堆中,堆芯产生的中子可以使裂变外包层中的锂-6变成氚,补充氚的消耗-目前无法实现氚自持能量自持裂变包层中,裂变反应产生的钚-239和铀-233本身就是核燃料,能够进一步燃烧释放能量,这个能量大大超过了聚变部分点火消耗的能量,可实现能量自持-目前Q值较低,无法实现能量自持环保性混合堆可以对锕系核素等长寿命废物进行嬗变,消除这一环境隐患裂变运行的过程中会不断生产长寿命的裂变产物和锕系核素,对环境安全造成威胁。产生的粒子和中子辐射极易
36、屏蔽,且运行过程不会排出二氧化碳,非常环保20目录C O N T E N T SC O N T E N T S可控核聚变行业格局:中美争先可控核聚变是人类终极能源,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123托卡马克为产业化重点方向,混合堆有望先行商用进行过渡4相关标的梳理213.1、全球加大可控核聚变投入,中美有望率先突破、全球加大可控核聚变投入,中美有望率先突破上世纪上世纪90年代实现核聚变能科学可行性已得到证实年代实现核聚变能科学可行性已得到证实,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均推出政策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均推出政策、采取行动积极推进采取行动积极推进核聚变的商业化进程核聚变的商业化进程。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为实现核聚变的商业化奠
37、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展示了核聚变作为清洁、可持续能源的巨大潜力。中国中国在磁约束核聚变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如东方超环EAST、HL-3等;美国美国、欧洲欧洲、日本日本等也均在不断推进核聚变研究,如美国的国家点火装置NIF、CFS;英国的JET;日本的JT60-SA等。全球聚变能源格局图表图表23:国内外部分聚变能源相关政策汇总国内外部分聚变能源相关政策汇总来源:国家能源局官网,中国政府网,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美国能源部,国家核安全局,网易新闻,中泰证券研究所国家国家时间时间政策政策部门部门相关内容汇总相关内容汇总2024.4国家能源局 2024 年核电行业管理技术支持项目申报公告根据核
38、电行业管理工作需要,为服务核电安全高效发展,依据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有关规定,拟开展 2024年度核电行业管理技术支持项目申报工作。2024.3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1)持续推进核电重大专项。2)实施首批国家能源核电数字化转型技术示范项目。3)稳妥有序推动核电项目国际合作。2023.10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核电基地自供电能力建设。2024.6Fusion Energy Strategy 2024美国能源部(DOE)加快聚变能源研发,在2030年代,由私营部门牵头,展示一个运行中的聚变示范工厂;确保聚变能源的公平开发和部
39、署,刺激不同社区的经济建设。2022.11U.S.Innovation to Meet 2050Climate Goals 美国白宫将“大规模聚变能”列为启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的五个优先事项之一。英国2023.10Towards Fusion Energy 2023英国能源安全和净零部(DESNZ)加强对聚变研发和工程公司的支持,并专门提供资金以提高工程和科学技能。日本2023.4聚变能源创新战略日本政府旨在利用本国技术优势实现聚变能产业化发展,在未来商业化利用聚变能中占据主导地位。重点加大聚变能技术及相关技术支持力度、培育聚变能产业、政府内多部门协同推进、建立官产学研合作开发机制。国家能源局美
40、国中国223.1、全球加大可控核聚变投入,中美有望率先突破、全球加大可控核聚变投入,中美有望率先突破近两年全球加大可控核聚变产业投入近两年全球加大可控核聚变产业投入。从融资规模看:从融资规模看:据FIA统计2024年全球可控核聚变市场的总融资规模达到了71亿美元,投入明显加速。从公司数量看:从公司数量看:自2018年起核聚变公司数量快速增长,2018至2024年间新增公司数量超过2018年以前的公司数量总和。中国中国聚变项目以科研院所牵头聚变项目以科研院所牵头,全球范围内中美为投资主导力量全球范围内中美为投资主导力量。全球范围内,中国由科研院所和国资牵头建设,投资超300亿元,美国由私企主导,
41、投资超40亿美元,为世界核聚变建设主要推动力量。全球聚变能源格局图表图表25:国内外部分可控核聚变能源项目投资情况汇总国内外部分可控核聚变能源项目投资情况汇总来源:人民网,四川省发改委官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官网,The global fusion industry in 2024,中国核电网,中泰证券研究所国家国家公司公司/机构名称机构名称投资金额投资金额中核集团与江西联合200亿人民币中物院49.996亿人民币中科院85.06亿人民币COMMONWEALTH FUSIOM SYSTEMS约20亿美元TAE TECHNOLOGIES超12亿美元HELION超10亿美元ZAP E
42、NERGY2.08亿美元XCIMER ENERGY INC.1.05亿美元美国、荷兰SHINE TECHNOLOGIES8亿美元英国、美国TOKAMAK ENERGY3亿美元加拿大、英国、美国GENERAL FUSION3.25亿美元德国MARVEL FUSION2亿美元英国FIRST LIGHT FUSION0.99亿美元日本KYOTO FUSIONENERGING0.90亿美元法国RENAISSANCE FUSION0.295亿美元美国中国国内外投资规划国内外投资规划图表图表24:国内外部分可控核聚变能源项目投资情况汇总国内外部分可控核聚变能源项目投资情况汇总来源:The global f
43、usion industry in 2024,中泰证券研究所233.1、美国:私企主导,核聚变多路径发展、美国:私企主导,核聚变多路径发展中美进展分析图表图表26:美国部分聚变公司设备示意图美国部分聚变公司设备示意图来源: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官网,Helion官网,TAE Technologies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CFS ARCCFS ARC设备示意图设备示意图Helion Helion 聚变设备示意图聚变设备示意图TAE TAE 聚变设备示意图聚变设备示意图 据据FIA 2024年报告年报告,美国公司数量最多美国公司数量最多,达到达到25家家,布局多条可控
44、核聚变技术路线:布局多条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CFS(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创立于2018年,系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衍生公司,参与美国能源部(DOE)的INFUSE计划,采用磁约束路线采用磁约束路线,紧凑型高场托卡马克设计紧凑型高场托卡马克设计,目前融资已达20亿美元,于2030年实现商用聚变。Helion创立于2013年,采用磁惯性约束路线采用磁惯性约束路线,反场配置反场配置(FRC)技术技术。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为Helion注资3.75亿美元,微软与Helion签署购电协议,将在2028年采购由该公司生产的电力。TAE Technologi
45、es,美国核聚变能源企业,最早成立于1998年,原名Tri Alpha Energy,2017年正式更名TAE,采用磁惯性约束路线采用磁惯性约束路线,FRC技术技术。2022年8月1日,TAE Technologies完成G-2轮融资,用于支持建设下一代核反应堆平台Copernicus。24 目前我国磁约束聚变的近期目前我国磁约束聚变的近期、中期和远期技术目标如下:中期和远期技术目标如下:(1 1)近期目标近期目标(20152021年年):建立近堆芯级稳态等离子体实验平台,吸收消化、发展与储备聚变工程实验堆关键技术,设计、预研聚变工程实验堆关键部件等;(2 2)中期目标中期目标(2021203
46、5年年):建设、运行聚变工程实验堆,开展稳态、高效、安全聚变堆科学研究;(3 3)远期目标远期目标(20352050年年):发展聚变电站,探索聚变商用电站的工程、安全、经济性。3.1、中国:国家主导,主攻托卡马克、中国:国家主导,主攻托卡马克中美进展分析图表图表27: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发展技术路线图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发展技术路线图来源:可控核聚变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和进展,中泰证券研究所25图表图表28: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园区项目(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园区项目(BEST)效果图)效果图图表图表29:BEST项目进展项目进展来源:聚变新能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来源:百家号,中国能源网,iDaily,中泰
47、证券研究所 BEST装置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装置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后续项目的后续项目,将在第一代将在第一代EAST装置的基础上装置的基础上,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并有望率先建成世界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并有望率先建成世界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装置将使用真实的原料氘和氚进行可控核聚变反应,2025年3月5日首块顶板顺利浇筑,标志着工程全面进入分区完工、分区交付的阶段。项目计划在2026年建设完成,有望在全球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3.2、中科院、中科院BEST:进入分区完工交付阶段,预计:进入分区完工交付阶段,预计2026年建设完成年
48、建设完成国内进展梳理2025.3.52018.102026合肥启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建设BEST项目全面进入分区完工分区交付的阶段项目建设完成26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是中国自主设计和研制并联合国际合作的重大科学工程是中国自主设计和研制并联合国际合作的重大科学工程,采用全超导托采用全超导托卡马克技术卡马克技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是为是为CFETR研究关键技术及搭建综合性研研究关键技术及搭建综合性研究平台究平台。CRAFT项目目标2025年底完全建成。截至2024年5月,CRAFT项目总体进度已
49、达70%,主体工程已完成116项关键里程碑当中的76项,项目从子系统的实验室研发测试阶段进入关键部件的研制和现场集成及调试阶段。项目计划于项目计划于2035年建成年建成,调试运行并进行试验;调试运行并进行试验;2050年开始建设商业示范电站年开始建设商业示范电站。3.2、中科院、中科院CFETR:着力解决:着力解决ITER和商业示范堆间的科学技术挑战和商业示范堆间的科学技术挑战国内进展梳理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项目目标着力解决一系列存在于ITER和聚变商业示范堆(DEMO)之间的科学与技术挑战,包括实现氘氚聚变等离子体稳态运行,公斤级氚的增殖、循环与
50、自持技术,可长时间承受高热符合、高中子辐照的第一壁和先进偏滤器材料技术等技术路线采用磁约束聚变技术设计特点CFETR的稳态运行模式要求更高的辅助加热功率和电流驱动效率,这可能使实现氚自持成为一个巨大挑战,因此CFETR还将采用混杂运行模式建设进展I期将实现聚变功率100200 MW,聚变增益Q=15,氚增殖率TBR1.0以及中子辐照效应小于10dpa;II期将实现聚变增益大于10,聚变功率1000MW 以及中子辐照效应大于50dpa未来展望到2035年建成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调试运行并开展物理实验;到2050年开始建设商业聚变示范电站图表图表30:CRAFT园区图园区图图表图表31:CFETR
51、项目规划项目规划来源:中国政府网,中泰证券研究所来源:CFETR物理与工程研究进展,中泰证券研究所27图表图表32:“环流三号”装置图:“环流三号”装置图图表图表33:“环流三号”项目进展及预期“环流三号”项目进展及预期来源:新华网,中泰证券研究所来源:中国核电网,腾讯新闻,央视网,中国电力报,新浪财经,中泰证券研究所 环流三号环流三号(HL-3)是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是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的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建造的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采用磁约束托卡马采用磁约束托卡马克路线克路线。中国环流三号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目标是验证聚变堆物理与工程相关技术的可行性,核心任核心任务是
52、实现务是实现“聚变点火聚变点火”。HL-3近年来成果频出。2023年8月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高约束运行,2024年5月实现15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高约束运行,2025年3月在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项目预计于项目预计于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有望在有望在2050年前后实现商业化发电年前后实现商业化发电。3.2、中核集团、中核集团HL-3: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电子温度均突破亿度: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电子温度均突破亿度国内进展梳理时间时间进展进展/预期预期2020.12HL-3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
53、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2023.8成功实现了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运行模式,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装置运行水平迈入国际行列2023.12宣布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2024.5在15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实现高约束模式(H 模)运行2024.6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先进磁场结构,对提升核聚变装置的控制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25.3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2045预计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2050有望在2050年前后实现商业化发电28“星火一号星火一号”:2023年年11月月12日日,联创光电超导和中核聚变联创光电
54、超导和中核聚变(成都成都)签订了协议签订了协议,双方双方计划联合建设聚变计划联合建设聚变-裂变裂变混合实验堆混合实验堆项目项目“星火一号星火一号”。2024年12月,联创光电中标中核集团“星火一号”项目,首个订单金额4180万。项目计划Q值大于30,实现连续发电功率100MW,工程总投资预计超过200亿元。Z-FFR:中物院主导:中物院主导,采用磁惯性约束采用磁惯性约束,Z箍缩技术箍缩技术,预期预期2040年实现年实现Z-FFR商业化供商业化供能目标论证发展规划能目标论证发展规划。该计划设立了三阶段任务:关键技术攻关(20242030年)针对Z-FFR的聚变点火、长寿命重频驱动器和深度次临界能
55、源包层3项关键技术同步开展攻关;工程演示阶段(20312040年)2035年建成1000兆瓦级热功率的池式综合试验堆,采取逐级推进的方式,分步实现集成演示混合堆混合堆各项关键技术的演示目标;商业发电推广阶段(2040年以后)2035年开始建设1000兆瓦级电功率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2040年进行发电演示,之后进入商业推广阶段。3.3、产业进展:聚变、产业进展:聚变-裂变混合堆有望率先落地裂变混合堆有望率先落地产业进展29目录C O N T E N T SC O N T E N T S可控核聚变行业格局:中美争先可控核聚变是人类终极能源,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123托卡马克为产业化重点方向,混合堆
56、有望先行商用进行过渡4相关标的梳理304.1、联创光电:聚焦激光超导两大主业,积极布局可控核聚变联创光电:聚焦激光超导两大主业,积极布局可控核聚变相关标的梳理 公司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公司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全力全力聚焦激光超导聚焦激光超导。联创光电1999年由江西省电子集团整合旗下部分优质军工资产设立。2019年起,公司围绕“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经营方针,把传统的利润很薄且没有竞争力的产业逐步关停退出,重点打造激光和超导两个高科技新兴产业。公司高温超导技术公司高温超导技术具有具有较高壁垒较高壁垒,凭借高温超导磁体积极布局可控核聚变凭借高温超导磁体积极布局可控核聚变。子公司联创超导突破了大口径制冷
57、机直接冷却高温超导磁体的传热技术,研制成功了YBCO制冷机直接冷却超导磁体,已完成20K温区3T以上超导磁体的应用,目前正在研发20K温区6T以上YBCO制冷机直接冷却超导磁体。2023年11月,联创超导和中核聚变(成都)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联合建设可控核聚变项目,技术目标Q值大于30,实现连续发电功率100MW,工程总投资预计超200亿元人民币。图表图表34:联创超导高温超导磁体联创超导高温超导磁体来源:联创超导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314.2、永鼎股份:光通信主业平稳经营,高温超导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永鼎股份:光通信主业平稳经营,高温超导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光通信业界领先,带动
58、超导带材发展。公司光通信业界领先,带动超导带材发展。永鼎股份创建于1994年,于1997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荣誉上市,是中国光缆行业首家民营上市公司。经过数十年持续发展,目前已成为光通信全产业链覆盖的业界领先企业之一。公司2011年涉足超导业务,生产第二代高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温超导材料。全资子公司东部超导承担超导业务,致力于超导开发。全资子公司东部超导承担超导业务,致力于超导开发。东部超导2017年12月在江苏吴江经济开发区成立,是永鼎超导应用产业化基地,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超导电缆、超导磁体、超导限流器、超导电机的产业化发展以及超导变压器、全超导电力系统集成(超导变电站)的研
59、发。相关标的梳理32 公司专注电磁线研发制造公司专注电磁线研发制造,下游广泛下游广泛。精达股份于1990年2月建厂,2002年9月1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球领先的电磁线制造商之一。主营业务有铜基电磁线、铝基电磁线、扁平电磁线、特种导体线材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机器人、人工智能、军工、航空航天、家电、特种电机、5G通讯及电子产品等领域。子公司上海超导领跑全球超导领域子公司上海超导领跑全球超导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可控核聚变产品广泛应用于可控核聚变。上海超导专注于高温超导材料,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整体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其中低温强场特性、超导低阻接头、光纤内嵌超导带材及监测技
60、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带材产品性能指标均居全球前20%,性价比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上海超导拥有稳定多元化的优质客户群,为全球180多家单位提供产品与服务。目前公司已与南方电网、国家电网、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中科院电工所、美国MIT、德国KIT、美国CFS公司、英国TE公司、新西兰RRI研究所、能量奇点、联创超导等国内外企业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4.3、精达股份:电磁线领域专项领军,通过子公司上海超导布局可控核聚变、精达股份:电磁线领域专项领军,通过子公司上海超导布局可控核聚变相关标的梳理图表图表35:上海超导带材产品结构图:上海超导带材产品结构图图表图表36:上海超导带材产品核心优势上
61、海超导带材产品核心优势来源:上海超导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来源:上海超导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334.4、国光电气:微波国光电气:微波+真空双主线,核工业设备前景广阔真空双主线,核工业设备前景广阔相关标的梳理 公司坚持微波公司坚持微波、真空两大主线真空两大主线,产品广泛应用于前沿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前沿领域。国光电气成立于1958年,拥有一系列自主研发、生产真空产品及微波电子器件的核心技术。研发生产出了行波管、磁控管、充气微波开关管、微波固态器件、核工业设备、压力容器真空测控组件等产品,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新能源等领域。核工业务紧跟可控核聚变发展核工业务紧跟可控核聚变发展,相关设备前景广
62、阔相关设备前景广阔。公司核工业设备及部件产品主要包括ITER配套设备、核工业专用泵以及阀门等。近年来公司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核工业关键设备及部件的国产化,并获得客户认可,已逐步实现了批产和交付。图表图表37:ITERITER配套设备配套设备图表图表38:核工业专用泵及阀门核工业专用泵及阀门来源:国光电气招股书,中泰证券研究所来源:国光电气招股书,中泰证券研究所344.5、安泰科技:专精钨铜复合材料技术,国内外主流聚变装置供货商安泰科技:专精钨铜复合材料技术,国内外主流聚变装置供货商 公司以先进金属材料为主业,重点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以先进金属材料为主业,重点服务战略性新
63、兴产业。安泰科技成立于1998年12月,产品涵盖非晶/纳米晶带材及制品、难熔材料及制品、粉末材料及制品、磁性材料及制品、焊接材料及制品、过滤材料及环保工程等方面。重点面向人工智能、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及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提供先进金属材料、关键部件及系统解决方案。子公司作为全球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核心供应商,实现全系列涉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子公司作为全球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核心供应商,实现全系列涉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子公司安泰中科2013年开始为EAST提供钨铜偏滤器,具备从原材料到部件交付的全套技术,研制和生产过程在公司内部形成闭环。公司偏滤器涉及到的高性能钨板制备、扩散焊接和真空
64、钎焊、无损检测等各项技术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可,为法国WEST装置和国际热核聚变ITER提供多批次的钨铜产品。相关标的梳理图表图表39:安泰科技核聚变偏滤器产品安泰科技核聚变偏滤器产品来源:安泰科技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354.6、合锻智能:专精高端成形机床与智能分选设备,参与可控聚变关键部件预研合锻智能:专精高端成形机床与智能分选设备,参与可控聚变关键部件预研 公司是国内高端成形机床成套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广泛应用于重工业。公司是国内高端成形机床成套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广泛应用于重工业。合锻智能始建于1951年,公司以高端成形机床和智能分选设备为主业,为客户提供包括液压机、机械压力机、色选机、
65、聚变堆核心零部件,智能化集成控制及新材料等产品和服务。主研的多项高端装备,先后应用于飞机、神舟飞船、天宫火箭、核电、船舶、高铁等领域,市占率领先。积极布局聚变领域,参与关键部件积极布局聚变领域,参与关键部件制造预研制造预研。在核聚变领域,公司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在聚变堆真空室制造技术、聚变堆安装技术、大科学装置建造技术方面开展长期战略合作,目前已参与了聚变堆、真空室、偏滤器等关键部件的制造预研,相关工作进展顺利。相关标的梳理图表图表40:合锻智能真空室产品合锻智能真空室产品来源:合锻智能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36 可控核聚变工程可行性验证不及预期;核聚变相关投入不及预期;市场规模测算偏差
66、的风险;相关标的业务进展不及预期;相关标的业绩不及预期;研报使用的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风险。风险提示风险提示37投资评级说明:投资评级说明:评级评级说明说明股票评级股票评级买入预期未来612个月内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5%以上增持预期未来612个月内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5%15%之间持有预期未来612个月内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5%之间减持预期未来612个月内相对同期基准指数跌幅在10%以上行业评级行业评级增持预期未来612个月内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以上中性预期未来612个月内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10%之间减持预期未来612个月内对同期基准指数跌幅在10%以上备注:
67、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6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基准指数的相对市场表现。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为基准,美股市场以标普500指数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另有说明的除外)。38重要声明重要声明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以下简称“本公司本公司”)具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的证券具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其为客户。本
68、报告基于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本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或个人可能在本报告公开发布之前已经使用或了解其中的信息。本报告版权归“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事先未经本公司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翻版、发布、复制、转载、刊登、篡改,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