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发改委:2023年温州市能源与利用状况白皮书(4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发改委:2023年温州市能源与利用状况白皮书(46页).pdf(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2023 年温州市能源与利用状况(白皮书)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温 州 市 统 计 局二二四年十二月I目 录前 言.1一、能源生产供应篇.3(一)电力.31、发电装机容量加速攀升.32、发电总量大幅增加.43、电网设施逐步优化.5(二)天然气.5(三)石油及制品.6(四)煤炭.6(五)非化石能源.61、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保持高增速.62、风光发电量增长领衔非化石能源提升.7二、能源消费篇.8(一)能源消费情况.81、能源消费总量加快增长.82、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任重道远.8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趋于稳定.94、人均能源消费水平持续上升.10(二)电力消费情况.101、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升.10
2、2、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趋于稳定.123、人均用电量持续增长.124、区域用电显现结构性分化.13II三、能源利用与环保建设篇.15(一)全社会用能效率持续优化.15(二)用能行业用能量总体回升.16(三)八大高耗能行业用能量占比略增.25(四)减污降碳环保建设协同推进.26四、能源监管与行动篇.27(一)加强能源“双控”目标落实.27(二)聚焦重点用能领域节能.28(三)普及能源领域培训和节能宣传.30五、能源改革与展望篇.31(一)多能互补带动千亿产业转型.31(二)储消并重促进绿色电力消费.34(三)要素保障驱动新能源产业发展.35(四)科创聚势链动能源产学研转化.35(五)改革创新推动碳排
3、放双控转型.36(六)能源“十四五”目标完成展望.37附录一:主要指标解释.40附录二:指标汇总.42附录三:2023 年度全省能源利用情况汇总表.431前 言2023 年是温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温州市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聚焦能源生产、输配、消费全链条革新,全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产业能级跃升和低碳示范引领,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全省乃至全国能源转型贡献了“温州经验”。能源生产供应方面,温州市发布温州市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温政办202363 号)温州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3 年工作要点温州市统筹推进能
4、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作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加速推动“核风光水蓄氢储”全链条从“立起来”迈向“强起来”,全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2023 年,温州市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较上一年度增长 26.4%;53 个新能源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1077 亿元,涵盖深远海风电、氢能及应用、储能材料等前沿领域;新能源规模以上企业达 724 家,产值突破 1511 亿元,居浙江省首位;2023 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温州市位居全国第 28 名。能源绿色低碳利用方面,温州市发布温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方案关于下达 2023 年各县(市、区)能耗双控和腾出存量用能空间目标任务的通
5、知关于加快开展 2023 年重点行业企业用能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等方式构建了多层次节能减排体系,能耗指2标持续优化。2023 年,温州市单位 GDP 能耗为 0.29 吨标准煤/万元,优于浙江省 0.4 吨标准煤/万元的均值水平。温州市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居全省前列,但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的逐步建立,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互补性、风光等间歇性电源出力波动与电网稳定性、传统能源低碳改造可行性、新能源发展与经济环保平衡性等方面将面临新的挑战,对建立分品种能源消费核算体系、明确煤炭等化石能源管控边界、统筹
6、区域能源供需平衡、加强跨区域清洁电力输送网络建设、完善全民参与和全社会低碳转型机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系统梳理2023 年温州市能源领域的发展成效与实践经验,为政府决策、企业投资和公众参与提供参考,现将2023 年温州市能源与利用状况予以公布。3一、能源生产供应篇(一)电力1、发电装机容量、发电装机容量加速攀升加速攀升2023 年温州市发电装机总容量持续增长,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509.1万千瓦,较上一年度新增装机容量316.0万千瓦,增长 26.5%。虽然火电仍是温州市主要电力装机形式,2023 年新增浙能乐清电厂三期工程投产运营,但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也在快速扩大,非化石能源发电
7、装机较上一年度增长 26.4%。图图 1-12017-2023 年年温州市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温州市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图图 1-22023 年温州市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年温州市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占比42、发电总量、发电总量大幅大幅增加增加2023 年,温州市发电总量继续上升,全年发电总量 575.3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21.3%,其中,火力发电仍占主导地位,火电机组发电量 487.66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20.5%,占温州市总发电量的 84.8%。省网供电量 525.07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5%。全市电力系统最高负荷 1186.5 万千瓦,增长 5.1%。输变
8、电综合损耗率 3.05%,比上年下降 0.25 个百分点。图图 1-32017-2023 年温州市火力发电量及增速年温州市火力发电量及增速图图 1-42023 年温州市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年温州市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53、电网、电网设施设施逐步优化逐步优化2023 年温州市重点电网工程不断落地,供电保障能力稳步提升。2023 年,全市完成电网投资 21.55 亿元,投产 220 千伏慈湖变等 12 项高压输变电工程,开工 220 千伏乐清高嵩变等 14 项工程,开工和投产规模在全省位居前列;500 千伏天柱第 4 台主变扩建等重大工程送出项目获得省发改委核准。截至
9、2023 年底,温州输变电网络设施配套建设有 500 千伏变电站 6 座,总容量 1400 万千伏安;220 千伏变电站 44 座,总容量 2034 万千伏安,新增容量 24 万千伏安;110 千伏变电站 196座,总容量 1969 万千伏安,新增容量 34 万千伏安。表表 1-12017-2023 年温州市电网建设规模年温州市电网建设规模电压等级电网规模单位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500千伏变电站数量座5666666变电容量万千伏安1200130013001300140014001400220千伏变电站数量座36373841444444变电容量万
10、千伏安1503158016591803195320102034110千伏变电站数量座157168179177189196196变电容量万千伏安1530166317681735186419351969(二)天然气温州市已建成的天然气省级管网 264.5 千米,涉及金丽温干线、甬台温干线一、甬台温干线二 3 条干线(代维温州 LNG 外输管道 1 条),苍南支线、龙湾电厂支线 2 条支线。其中,甬台温管线资源以宁波LNG作为主力气源,沿线设置16座场站阀室,涉及到乐清市、永嘉县、龙湾区、鹿城区、瑞安市、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地供气;金丽温输气管道温州段在鹿城区藤桥镇与甬台温天然气管道联网互通
11、;苍南支线管线由北向南依次6经过瑞安市、平阳县、龙港市,沿线设场站阀室 3 座;龙湾电厂支线起点位于温州市龙湾区的龙湾分输清管站,终点位于温州市龙湾区龙湾电厂。此外还有温州市燃气供应一体化及安全提升工程、温州华港液化天然气(LNG)储运调峰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也在稳步推进。2023 年,温州市天然气供应量为 6.3 亿立方米,较上一年度增长 10.5%。(三)石油及制品温州市石油及制品大部分由外部调入,运输方式以海运为主,管输为辅。海运主要由南京、宁波、舟山、镇江、泰州、苏州、福建和山东等海港港口运入温州港;管输主要通过甬台温成品油管道,途径乐清市、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龙湾区、瑞安市进行
12、输送,全线近 110 千米,沿线设置灵昆和瑞安滨海 2 座下载油库。2023 年温州市加油站汽柴油销售量 204 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 14.6%;规上工业油品供应量为 54 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 31.7%。(四)煤炭煤炭是温州市能源消费的主要一次能源,基本用于工业,全部依靠外部调入,主要由北方产煤区通过江苏、台州、宁波、舟山和福州等海港运入温州港。2023 年温州市规上工业煤炭供应量为 2071 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 20.1%。(五)非化石能源1、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保持高增速、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保持高增速2023 年,温州市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538.77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13、 26.4%,占温州市发电总装机容量的 35.7%。从结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包含在发电装机总容量内。7来看,光伏已经成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中占比最大的种类,占比为 52.2%。图图 1-52023 年温州市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年温州市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风光发电量增长领衔非化石能源提升、风光发电量增长领衔非化石能源提升2023 年,温州市非化石能源发电总量 87.72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 25.9%,占温州市总发电量的 15.2%。其中,水力发电 16.12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 22.1%;风力发电 25.36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151.2%;太阳能光伏发电 27.82
1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4.5%;生物质能发电 18.42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1.2%。图图 1-62023 年温州市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结构年温州市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结构8二、能源消费篇2023 年,温州市能源消费总量持续攀升。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提高。(一)能源消费情况1、能源消费总量加快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加快增长2023 年,温州市能源消费总量为 2344 万吨标准煤(等价值),比上年增长 6.0%,能源消费总量增速较上一年度有所提高。图图 2-12017-2023 年年温州市能源消费总量温州市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及增速2、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任重道远、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任重
15、道远2023 年,温州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及制品、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分别占比 66.0%、19.4%、3.4%、11.1%。煤炭和石油消费仍占主导地位,能源消费结构仍需优化改善。9图图 2-22023 年温州市能源消费结构年温州市能源消费结构温州加工转换能源消费主要是用于火力发电。2023 年温州市火力发电投入能源合计 1484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6.5%;发电投入煤炭实物量 2011 万吨,比上年增长 17.7%;火力发电产出二次能源电力 599 万吨标准煤,能源加工转换损失 862 万吨标准煤,加工转换效率比上年提高 2.8 个百分点。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趋于稳定、能源消费
16、弹性系数趋于稳定2023 年,温州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 0.87,比上年值下降0.02,经济增长利用能源效率保持良好。图图 2-32017-2023 年温州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年温州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04、人均能源消费水平持续上升、人均能源消费水平持续上升2023 年,温州市人均能源消费 2.40 吨标准煤(按常住人口计),比上年增长 5.3%。图图 2-42017-2023 年温州市人均用能情况年温州市人均用能情况(二)电力消费情况1、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升、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升2023 年,温州市全社会用电量 580.72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8.3%。图图 2-52017-2023 年温
17、州市电力消费及增速年温州市电力消费及增速2023 年温州市常住人口 976.1 万人,数据来源2024 年温州统计年鉴11全社会用电中,第一产业占 0.4%,消费 2.11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19.1%;第二产业占 56.2%,消费 326.48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9.1%,其中,工业占温州市用电 54.3%,消费 315.1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10.2%;第三产业占 19.0%,消费 110.0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13.0%;居民生活用电占 24.5%,消费142.04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2.8%。图图 2-62017-2023 年温州市产业及生活用电结构年温州市产业及生
18、活用电结构图图 2-72017-2023 年温州市各产业及生活用电增速年温州市各产业及生活用电增速12从温州市产业及生活用电结构及增速上看,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用电继续高速增长;第二产业用电由负增长恢复到正向快速增长;居民生活用电增速放缓;全社会总体用电结构保持稳定。2、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趋于稳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趋于稳定2023 年,温州市电力总消费量增长仍超过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 1.20,比上年值上升 0.01。图图 2-82017-2023 年温州市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年温州市电力消费弹性系数3、人均用电量持续增长、人均用电量持续增长2023 年,温州市人均用电 5949 千
19、瓦时,比上年增长 7.4%,其中,人均生活用电 1455 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2.0%。图图 2-92017-2023 年温州市人均用电量及增速年温州市人均用电量及增速134、区域用电显现结构性分化、区域用电显现结构性分化由于产业分布不均,区域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发展速度不一致等因素的影响,温州市各县(市、区)电力消费差异较大。表表 2-12023 年温州各县(市、区)电力消费情况年温州各县(市、区)电力消费情况区域全社会用电(亿千瓦时)第一产业用电占比(%)第二产业用电占比(%)第三产业用电占比(%)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比(%)温州市温州市580.740.456.318.924.4鹿城区54.1
20、30.032.036.931.1龙湾区80.230.266.418.015.4瓯海区54.570.146.330.523.1洞头区5.140.539.429.930.1瑞安市96.230.361.613.125.0乐清市88.730.655.016.727.7龙港市37.160.167.511.820.6永嘉县42.330.256.716.426.7平阳县52.300.759.914.624.9苍南县48.090.758.115.126.1文成县6.890.436.626.136.9泰顺县8.112.139.423.734.8表表 2-22023 年温州各县(市、区)电力消费增长情况年温州各县
21、(市、区)电力消费增长情况区域全社会用电增速(%)第一产业用电增速(%)第二产业用电增速(%)第三产业用电增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温州市温州市8.2619.069.2612.932.65鹿城区5.3122.977.569.12-0.95龙湾区7.7850.695.914.897.86瓯海区8.5311.044.219.774.27洞头区8.5514.458.8412.254.67瑞安市6.6724.186.5511.854.26乐清市8.5720.4310.649.813.8龙港市12.40.8714.3419.193.29永嘉县8.46-4.910.5911.152.86平阳县9
22、.0215.7612.9811.42-0.76苍南县9.2716.5412.6213.10.51文成县5.8-6.175.4317.87-0.88泰顺县8.7630.5317.79.69-1.3114温州市用电结构以第二产业用电为主,其次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和第三产业用电。其中,龙港市、平阳县、苍南县、永嘉县第二产业用电占比与用电增速均高于温州全市平均水平;瓯海区、洞头区、文成县、鹿城区第二产业用电占比与用电增速均低于温州全市平均水平;龙湾区、瑞安市虽然第二产业用电占比较高,但增速控制在温州全市均值以下;乐清市、泰顺县虽然第二产业用电占比低于全市均值,但增速相对温州全市均值水平较高。随着城市化进
23、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需求将持续增长,而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由于单位产出能耗相对较高且能源使用占比较大,因此需要通过技术升级和能效提升,从而在不牺牲产出的前提下减少用电量。图图 2-102023 年温州市各地区第二产业用电占比与增速情况年温州市各地区第二产业用电占比与增速情况永嘉县乐清市洞头区鹿城区瑞安市瓯海区龙湾区文成县泰顺县平阳县苍南县龙港市图 例占比、增速双高地区占比、增速双低地区占比高、增速低地区占比低、增速高地区15三、能源利用与环保建设篇近年来,温州市能耗强度指标保持在全省领先水平,但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的难度增加。2023 年,温州市单位 GDP
24、 能耗降低幅度较上年有所放缓,但工业领域节能效果仍较为显著,全部用能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基本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一)全社会用能效率持续优化2023 年,温州市单位 GDP 能耗为 0.29 吨标准煤/万元(2023年 GDP 按 2020 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下降 0.8%。单位 GDP电耗为 709 千瓦时/万元,比上年增加 1.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 2.9%。图图 3-12017-2023 年温州市单位年温州市单位 GDP 能耗、电耗趋势能耗、电耗趋势根据各县(市、区)用能效率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泰顺县泰顺县、永嘉县、瑞安市永嘉县、瑞安市在节能方面表现突
25、出,单位 GDP 能耗降低率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均优于温州全市均值水平;平阳县、苍南县、龙港市平阳县、苍南县、龙港市单位 GDP 能耗降低率及规16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均低于温州全市均值水平,其中龙港市龙港市 2023 年新上项目能耗增量为全市最高,占全市增量的 57.1%,在节能工作面临较大压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表表 3-12023 年温州市各县(市、区)用能效率情况年温州市各县(市、区)用能效率情况区域单位 GDP 能耗单位 GDP电耗降低率(%)规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新上项目能耗增量(万吨标准煤)吨标准
26、煤/万元降低率(%)温州市温州市0.290.8-1.22.9248.29泰顺县0.211.5-0.94.30.31鹿城区0.222.6-0.1-1.70.25文成县0.222.30.32.81.52乐清市0.232.3-0.41.412.02瓯海区0.251.3-1.22.40.94平阳县0.270.5-0.82.51.79永嘉县0.33.1-1.217.311.76瑞安市0.311.7-0.35.54.00苍南县0.350.2-1.22.31.40龙港市0.35-0.6-3.4-1.9141.86洞头区0.382.8-2-17.46.80龙湾区0.411.1-1.42.265.65(二)用能
27、行业用能量总体回升2023 年,温州市规上工业企业共 8475 家,涉及用能行业共33 个,能源消费总量(当量值)1233.77 万吨标煤,较上一年度增长 14.6%,总体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15 吨标煤/万元。各行业规上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当量值)如下:1、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为能源原料,通过技术工艺转换为电能、热能等产品,再提供给社会各个领域使用的产业。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929.77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7.4%,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75.36%。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17耗为 1.51 吨标煤/万元,较上
28、一年度增长 6.3%,行业单耗为温州市最高。2、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主要生产合成革、橡胶鞋材等橡胶、塑料制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40.26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4.7%,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3.26%。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0.10 吨标煤/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 11.1%,行业单耗属中等水平。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生产陶瓷、玻璃、水泥等非金属矿物材料及其制品。2023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36.89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4.0%,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 2.99%。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0.13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
29、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高。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主要生产发电机、电池、电动机、变压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线缆、光缆、空调、家用电器、灯具等设备、产品。2023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26.42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4.1%,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2.14%。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2 吨标煤/万元,行业单耗较低。5、纺织业、纺织业主要生产加工棉、毛、麻、印染等制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22.4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5.8%,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1.82%。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14 吨标煤/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 7.
30、7%,行业单耗较高。6、金属制品业、金属制品业18主要生产金属结构、五金工具、模具、水暖管件、日用金属制品、金属表面处理等产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22.1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7.5%,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1.8%。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6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属中等水平。7、通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生产泵、阀门、轴承、齿轮等产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17.67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3.1%,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1.43%。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2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低。
31、8、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主要生产加工皮革鞣制、皮革制品、羽毛(绒)加工及制品制造、皮鞋制造等产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15.78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0.6%,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1.28%。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3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低。9、汽车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等产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15.36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8.5%,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1.25%。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3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
32、较低。1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生产基础化学原料、农药、染料、合成橡胶、化妆品等化学产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13.34 万吨标准煤,比上19年下降 0.6%,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1.08%。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6 吨标煤/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 20.0%,行业单耗属中等水平。11、造纸及纸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主要生产有机制纸、纸板、纸类包装制品等产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11.85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2.9%,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 0.96%。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0.10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
33、度持平,行业单耗较高。12、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主要产生氨纶、涤纶等合成纤维产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10.77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0.4%,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87%。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41 吨标煤/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 41.4%,行业单耗较高(仅次于电力、热力生产行业)。13、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主要包括铁及其合金,如钢、生铁、铁合金、铸铁等加工业。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10.04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9.6%,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81%。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6 吨标煤/万元
34、,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属中等水平。14、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主要包括书、报刊以及包装造型设计和美化商品的印刷。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6.79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3.9%,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55%。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5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属中等水平。201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要包括铜、锌、铝及其合金等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2023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6.77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2%,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55%。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3
35、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低。1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要生产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电子元器件等产品。2023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6.27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2.0%,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51%。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2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低。17、专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指生产用于特定领域或特定用途的专门机械设备的活动,包括矿山/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化工/木材/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印刷/制药/日化生产专用设备、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专用设
36、备、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农/林/牧/渔专用机械、环保/社会公共安全及其他专用设备等产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5.09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6.5%,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41%。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2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低。18、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以及自来水的供应。2023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5.08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5.3%,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41%。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15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高。2119、医药制造业、医药制
37、造业主要生产化学原药、制剂、中成药、生物药、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等产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4.73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3%,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38%。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0.11吨标煤/万元,较上一年度下降8.3%,行业单耗较高。20、仪器仪表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主要生产电、水计量仪表等产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4.03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2.6%,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33%。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2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低。21、农副食品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要加工生产谷稻、小麦、玉
38、米、杂粮等产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3.33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8.5%,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27%。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0.03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低。22、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主要生产各类学习、办公用笔以及儿童玩具等产品。2023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3.33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6.0%,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27%。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3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低。23、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服装、服饰业主要生产机织、针织男、女服装及手
39、套、围巾等服饰产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3.18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1%,22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 0.26%。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1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低。2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主要包括原油的加工以及生产道路用沥青产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2.13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7.4%,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17%。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0.09 吨标煤/万元,较上一年度下降 10.0%,行业单耗较高。25、食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主要生产乳制品、调味品、糖果糕点、方便
40、食品等产品。2023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1.91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0.2%,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16%。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5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属中等水平。26、其他制造业、其他制造业主要生产雨伞等日用产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1.6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4.9%,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13%。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5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属中等水平。27、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主要回收加工固体废料、建筑垃圾、污泥等废弃资源。2023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1.52
4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6.5%,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12%。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10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高。2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3主要生产啤酒、黄酒、葡萄酒、饮料和茶加工等产品。2023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1.50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2.1%,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12%。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7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属中等水平。2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生产船舶及配件等产品。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
42、费总量1.36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0.9%,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11%。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3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低。30、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主要包括土砂石以及其他非金属矿石开采。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0.90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20.2%,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07%。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10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高。3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主要加工生产纤维板、胶合板等人造板以及木、竹、藤、棕、草产品。2023 年该行业
43、能源消费总量 0.66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37.2%,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05%。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13 吨标煤/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 18.2%,行业单耗较高。32、家具制造业、家具制造业主要生产木椅、金属门、沙发、玻璃窗等各类家具产品。2023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0.49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8.7%,占24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04%。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2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低。33、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主要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供应。2023 年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0.36 万吨标准煤,
44、比上年下降 61.7%,占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0.03%。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为 0.01 吨标煤/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单耗较低。表表 3-22023 年温州市全部用能行业能耗情况年温州市全部用能行业能耗情况序号行业名称能源消费能耗占比(%)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万吨标煤增速(%)吨标煤/万元降低率(%)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929.7717.475.361.51-6.32橡胶和塑料制品业40.2614.73.260.10-11.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6.89-4.02.990.130.0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6.4214.12.140.02-100.05纺织业22.4015
45、.81.820.14-7.76金属制品业22.167.51.800.060.07通用设备制造业17.6713.11.430.020.08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15.7810.61.280.030.09汽车制造业15.368.51.250.030.01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34-0.61.080.06-20.011造纸及纸制品业11.85-2.90.960.100.012化学纤维制造业10.7710.40.870.41-41.41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049.60.810.060.014印刷业和记录媒介复制业6.793.90.550.050.01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46、加工业6.771.20.550.030.01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6.272.00.510.020.017专用设备制造业5.096.50.410.020.018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085.30.410.150.019医药制造业4.731.30.380.118.320仪器仪表制造业4.0312.60.330.020.021农副食品加工业3.3318.50.270.030.022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3.336.00.270.030.023纺织服装、服饰业3.181.10.260.010.02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137.40.170.0910.025食品制造业1
47、.910.20.160.050.026其他制造业1.66-4.90.130.050.027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1.526.50.120.100.025序号行业名称能源消费能耗占比(%)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万吨标煤增速(%)吨标煤/万元降低率(%)2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502.10.120.070.02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36-0.90.110.030.030非金属矿采选业0.9020.20.070.100.031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0.6637.20.050.13-18.232家具制造业0.49-8.70.040.020.033燃气生产和供应业0.36-
48、61.70.030.010.0注:本表用能数据按当量值计算(三)八大高耗能行业用能量占比略增2023 年,温州市重点监测的规上工业八大高耗能行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能耗占地区规上工业能耗比重为 84.1%,较去年增长 0.8 个百分点;电力消费比重为 21.5%,较去年下降 17.2 个百分点,主要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消费降幅较大,电力消费量由 41.91 亿千瓦时下降到 24.20 亿千瓦时。表表 3-32023 年温州规上工业八大高耗
49、能行业用能情况年温州规上工业八大高耗能行业用能情况序号行业能源消费电力消费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吨标煤/万元)万吨标准煤占比(%)亿千瓦时占比(%)全行业全行业1233.77100315.031000.15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929.7775.3624.207.681.5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6.892.996.582.090.133纺织业22.41.8230.417.260.14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341.083.000.950.065造纸及纸制品业11.850.965.131.630.16化学纤维制造业10.770.873.601.140.41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
50、.040.812.150.680.06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130.170.160.050.09注:本表用能数据按当量值计算26(四)减污降碳环保建设协同推进2023 年,温州市电力行业环保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华润电力温州电厂二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18 亿元,同步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超低排放环保设施,年可节约标煤消耗约 11.07 万吨,减少 NOx 排放 71.78 吨、烟尘 7.17 吨、SO250.29 吨、CO238.19万吨,已被浙江省生态环境厅选为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试点;中广核三澳核电厂项目环保工程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配套建设“三废”处理设施,包括放射性废气
51、处理系统、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站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等,同时设计通过智能化巡检、监测、报警、定位及寿期管理实现发电过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温州市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开展全省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2348 号)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开展全市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电力行业企业脱硫、脱硝、除尘及超低排放设施的运行情况开展持续性的技术考核;2023 年度重点对温州市修造船行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榨菜腌制行业推进污染整治提升工作,关停 4 家企业,督促 17 家企业在工艺设备、污染防治、节能降耗、环境管理、环
52、境风险等方面进行整改,提高了污染防治能力以及节能降耗水平。27四、能源监管与行动篇2023 年,温州市紧扣能源“双控”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节能降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层层分解落实节能工作任务,强化责任管理,狠抓节能降耗政策措施落实。继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做好主管部门能源监测业务及企业能管员培训工作,大力开展节能宣传。(一)加强能源“双控”目标落实一是明确节能目标一是明确节能目标。2023 年,温州市印发温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方案,“十四五”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印发关于下达 2023 年各县(市、区)能耗双控和腾出存量用能空间目标任务的通
53、知,2023 年全市共腾出存量用能空间 5.66万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加强用能预算管理二是加强用能预算管理。印发关于加快开展 2023 年重点行业企业用能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对217 户重点行业企业开展预算核定、监测预警,全年进行 4 次预算监测,对 18 家超过年度预算企业、33 家预算余额不足企业开展预警提示。对 64 家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能效诊断服务,挖掘准备实施节能技改项目 5 个;三是严把新增用能准入。三是严把新增用能准入。严格执行0.49 吨标准煤/万元准入标准,2023 年度全市节能审查批复的 109个能评项目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值为 0.40 吨标准煤/万元,低于准入值。开
54、展固定资产项目能评和验收,全年全市共组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 107 家,项目总能耗达 201 万吨等价标准煤;四是四是日常日常进行进行“双随机双随机”检查检查。温州市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 2023 年全市节能、散装水泥、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保护执法检查计划的通知,2023 年全市共开展节能监察 218 家,28其中工业企业 162 家,非工业单位 56 家,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15 份,节能监察意见书 18 份;五是开展有序用电管理五是开展有序用电管理。发布 2023年温州市有序用电工作方案2023 年温州市需求响应工作方案2023 年温州电网超电网供电能力拉电序位表等预案措施,制订了常
55、态储备 67.6 万千瓦迎峰度夏需求响应专项预案,并安排 378 万千瓦、分 6 级执行的有序用电方案,为平稳电力供应保驾护航。(二)聚焦重点用能领域节能一是抓好工业领域节能管理工作一是抓好工业领域节能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工业企业能效水平对标,落实能效“领跑者”制度,持续完善节能管理体系。继续落实温州市制造业千企节能改造行动方案(2021-2023),2023 年温州市新增实施千企节能改造项目 812 个,完成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 1352 家(居全省第 2);二是推进建筑节能与二是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提质增效。绿色建筑工作提质增效。2023 年出台温州市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修编温州市
56、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制定温州市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任务实施路径和评定标准,实施高星级绿色建筑 8 个,近零能耗建筑项目3 个,超低能耗建筑面积超 12 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 490 万平方米以上,4 个项目入选浙江省 2023 年度建筑领域碳达峰相关工作优秀案例;三是统筹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循环发三是统筹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展。2023 年温州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26.6 万辆,增长 56.0%。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车 161 辆,主城区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100%(除应急运力外)。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出租车(含网约车)10509 辆,全市主城区出租车新能源化比例达
57、到 86%以上。累计29建成普通公路充电桩点位 376 个。国四及以下老旧营运货车淘汰(辆)353 辆,完成率 185.8%。新建内河新能源船舶 6 艘,新建1 套港口岸电设施、改造 3 套,完成 9 艘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岸电使用率同比增长 64%。专栏 1:2023 年度建筑领域碳达峰相关工作优秀案例(温州)花岩圆山民宿(超低能耗建筑)花岩圆山民宿(超低能耗建筑),总建筑面积约 3200 平方米,通过“被动式+主动式+智慧能源管理”技术体系,融合近无热桥设计、高性能门窗、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可再生能源、智能化运维、辅助冷热源等,实现建筑超低能耗。瑞安南滨江实验小学(二星级绿色建筑),瑞安南滨
58、江实验小学(二星级绿色建筑),总建筑面积38141 平方米,采取多种绿色建筑举措,如:采用高效外保温材料、高能效空调设备、建筑室内声环境优化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屋顶绿化及室外遮阴等,按照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高水平打造绿色低碳教育建筑的示范标杆。温州理工学院滨海校区教学楼温州理工学院滨海校区教学楼(近零能耗改造近零能耗改造),作为全国首个校园既有公共建筑深度低碳改造项目,最大程度降低建筑冷热需求,综合节能率达到 60.02%,本体节能率 41.34%,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31.85%,预计年节电量为 15.50 万 kWh,年碳减排量为 7.75 万 kgCO2,实现了近零能耗建筑目标。瑞安市第四
59、中学学生宿舍楼瑞安市第四中学学生宿舍楼(绿色能源应用绿色能源应用),建筑面积1883 平方米,采取了高效空气源热泵、光伏发电设备、节能灯具、能耗监测设施等多种节能改造措施,项目平均节能率达到 46.50%,为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做出了积极的探索。30(三)普及能源领域培训和节能宣传一是开展全市能源监测业务培训一是开展全市能源监测业务培训。2023 年 11 月,在温州市委党校开办 2023 年度全市发展改革系统能源监测业务培训班,对各县(市、区)、功能区发改(经发)局分管领导、业务科室负责人、一线执法人员、法制审查人员进行节能、油气管道、散装水泥、电力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和执法流程培训;二是积
60、极开二是积极开展能管员培训工作。展能管员培训工作。2023 年共完成 400 余人次的能源管理人员培训。加强对各县(市、区)重点企业的能源管理队伍建设,先后在泰顺、乐清、龙港等地开展能管员培训,为企业节能打下坚实人才基础。组织 2023 年企业合理用电工作培训,邀请 50 余家市本级电力大客户培训交流,推动企业用户高效用能;三是加大三是加大全社会节能宣传力度。全社会节能宣传力度。印发2023 年温州市节能月活动方案的通知,谋划实施了节能宣传“十进”及节能宣传“六个一”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绿色低碳转型和应用示范推介、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节能宣传,宣传受众达百万余人次以上。公布温州市节能技术(产品
61、)推广导向目录(2023 年),引导用能单位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面向居民用户开展“e 起节电”活动宣传推广,推动节约用电进校园、进社区,累计11.7万户居民参与报名,65%以上的报名用户月电量同比降低5%以上。31五、能源改革与展望篇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发展,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深入贯彻各项能源领域决策部署,始终保持进位争先的工作势头,在重大项目建设、绿色低碳转型、保供稳价、新能源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同时,温州市通过积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温
62、州市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一)多能互补带动千亿产业转型一是加快实施一是加快实施“风光倍增风光倍增”工程。工程。风电方面,2023 年苍南 1号、4 号共 80 万千瓦及苍南 2 号 30 万千瓦全容量并网,瑞安 1号正在加快办理海域出让手续。光伏方面,乐清渔光互补 1 号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二是积极安全有序推进核能发展二是积极安全有序推进核能发展。三澳核电一期项目施工进展顺利,项目 1 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主设备已就位,正在推进主管道焊接工作,项目 2 号机组由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2023 年项目累计完成工程投资 68.71 亿元(完成率 124.93%);三是推动建
63、立三是推动建立“多能互补多能互补”示范体系示范体系。泰顺、永嘉抽蓄项目现场交通洞、通风洞建设等各项节点工程按计划推进,文成抽水蓄能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温州乐清湾 50MW/100MWh 共享储能电站作为省内首座滩涂储能电站开工建设。国能浙江温州梅屿 100MW/200MWh 储能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四是加快天然气储运项目建设四是加快天然气储运项目建设。浙能温州LNG 项目已实现投产并实现商业气装卸运行;温州华港 LNG 中转储运项目罐体已落成;川气东送二线温州段工程已取得沿线各32地规划选址和土地预审批复意见,已完成核准要件办理;五是补五是补强新能源产业链。强新能源产业链。2023 年
64、温州市印发关于落实新能源产业链工作重点任务的通知,推进建设重大能源项目 21 个,总投资超 2115 亿元,项目数、总投资额和年度计划投资额均居全省第1。全市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 987.1 亿元、同比增长 7.8%,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213.7 亿元,同比增长 11.8%。专栏 2:部分温州市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简介乐清乐清 1#滩涂滩涂 270MW 渔光互补项目,渔光互补项目,总投资约 11 亿元,在 195 公顷滩涂海域布置光伏列阵,并建设 1 座 220kV 升压站及储能设施,项目拟装机容量 270MWp,储能一期拟装机容量 50MW/100MWh,光伏场区渔业养殖面积约 900
65、亩。项目项目年均上网发电量可达到 3.2 亿千瓦时。平阳县海上光伏项目平阳县海上光伏项目,总投资 110 亿元,总规划面积 2 万亩打造“光伏发电+现代渔业养殖+新型储能”的清洁能源应用场景,包含规划装机容量约 200 万千瓦渔光互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为平阳县年均带来清洁电力约 25.7 亿千瓦时。平阳县平阳县 600MWp 集中式地面光伏发电及储能项目,集中式地面光伏发电及储能项目,总投资 25 亿元,总占地约 16000 亩,装机容量达 600MWp,一期60MW 施工已定。该项目为平阳首个“碳惠共富”项目,建成投用后年平均上网发电量约为 6 亿千瓦时。33苍南海上风电项目苍南海上风电项目
66、,目前主要包括苍南 1 号至 5 号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温州市苍南县东部海域。多个风电项目总装机约320 万千瓦,总投资约 500 亿元,年上网电量可达 140 亿千瓦时,年产值约 40 亿元,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 320 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800 余万吨。项目部分装机容量已并网。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规划建设 6 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总装机约720 万千瓦,总投资约 1200 亿元。项目采用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全部商运后每年将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区域提供清洁能源超过 500 亿千瓦时,接近当前温
67、州市全年用电量。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包括泰顺、永嘉、文成 3 座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约 211 亿元,总装机容量 360 万千瓦,年可实现 12 亿千瓦时电量的储存与使用。温州深远海海上风电零碳总部基地项目温州深远海海上风电零碳总部基地项目,位于瓯江口浅滩二期 29-1 地块,项目总用地面积 620 亩,总投资 430 亿元,打造集海上风电研发、制造、工程、运维全产业链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 606 亿元。温州运达风电零碳产业园项目温州运达风电零碳产业园项目,选址洞头区,总投资 102亿元重点打造建设海上风电产业链基地、海外项目全球交付基地等三个基地,培育深远海海上风电研
68、发中心、海上风电智慧运维中心等四个中心,可实现年产值不低于 200 亿元。34(二)储消并重促进绿色电力消费一是开展新能源消纳规划研究一是开展新能源消纳规划研究。温州市发改委会同电力相关单位先后开展了全市新能源与电网协同规划研究 温州电网中长期新能源接入消纳适应性研究等课题工作,通过系统评估谋划、调整温州中长期主干网架规划及分层分区方案,明确接入方案及登陆点,提升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二是落实新能源场站二是落实新能源场站储能配置要求储能配置要求。温州市在严格落实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场站需按6%的容量配置储能装置的基础上,在统筹考量温州市储能配置现状及社会综合效益后,引导各属地出台“建议、引导集中式
69、光伏按照 10%、风电按照 20%配置储能装置”的政策,目前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 7.5 万千瓦,规划投运新型储能项目 17 个,总容量约 150 万千瓦;三是做好用户测储能项目建设服务工作三是做好用户测储能项目建设服务工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用户侧储能项目建设的通知,对已备案未开建及在建项目,要加强督导服务,加快推进,尽早建成投运,对已建成待验收项目,及时组织住建、环保、消防、电力等部门开展联合验收,同时落实项目补贴政策;四是加强需求侧管理四是加强需求侧管理。做实企业错避峰用电,全市 8.1 万千瓦的工业企业移峰负荷目标日均完成率约 102%。做细空调负荷管理,累计参与空调负荷精细化管理用户
70、超 2 万户次、最大调峰能力超 15 万千瓦;五是引五是引导全社会消费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导全社会消费新能源等绿色电力。推进各市场主体按照平等自愿原则,依据现行市场准入相关规定签订入市协议并在浙江电力交易平台注册,组织市域内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和有外贸需求符合准入条件的电力用户开展交易培训,熟悉交易方案流程,了解掌握市场主体预期,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绿电交易。加强电力交35易、用能权交易、碳交易有效衔接,鼓励企业将绿色电力消费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三)要素保障驱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一是加强用地用海保障一是加强用地用海保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考虑新能源用地、用海需求,通过空间留白等方式为新能源开发
71、利用预留空间。向上争取新能源产业用地(用海)试点,在国土空间规模、年度利用计划指标方面予以单列保障。2023 年为瑞浦新能源制造基地、伟明盛青锂电池材料项目、金风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等提供土地保障;二是全力保障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用能指标二是全力保障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用能指标。重点保障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能耗指标,允许“十四五”新增能耗指标跨年度跨地区统筹使用,对年度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可用于项目能耗平衡。对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的规模以下企业存量用能空间,经第三方机构确权后,可用于平衡重大产业项目用能需求。2023 年温州市已保障 7 个新能源产业项目用能指标,共新增能耗 142.6 万吨标准煤
72、;三是积极发展产业引导基金三是积极发展产业引导基金。用足用好 500 亿元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支持产业基金对能源企业和产业项目进行股权投资,支持新能源项目建设。(四)科创聚势链动能源产学研转化一是支持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一是支持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温州大学与白马湖实验室共建“白马湖实验室温州中心”,引导中心聚焦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支持伟明盛青新材料研究院、金风科技深远海漂浮式研发总部等研发机构建设。对新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单位和国家、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资金奖补支持。36二是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新能
73、源产业,积极组织争取申报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揭榜挂帅”实施一批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导向的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对揭榜立项项目单位给予资金补助,并支持推荐参与国家、省创新联合体技术攻关行动,承担国家、省、市重大攻关项目。三是实施企业税收三是实施企业税收、奖补优惠政策奖补优惠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育库,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五)改革创新推动碳排放双控转型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时俱进推动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制度保障
74、。制度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落实好已出台的能耗双控优化政策,根据“双碳”工作需要,研究进一步细化完善的工作举措,为碳排放双控夯实制度基础。一是推进双碳改革一是推进双碳改革。完善双碳相关规划制度,出台了温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温州市碳达峰碳中和集成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实施“双碳”集成改革,作为 20 项市领导领衔的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之一。创建试点示范,重点推进 2个省级低碳试点县、7 个省级低(零)碳试点乡镇(街道)、61个省级低(零)碳镇(村)试点村(社区)等建设。深化双碳领域数字化改革,为 8000 多家企业实现电、碳、油、气等多条能源数据汇聚,通过大数据“画像”,完成 6536
75、家规上工业企业碳效评价,并将碳效评价偏低的企业列为节能改造的重点对象。37二是发布行业碳排放参考值。二是发布行业碳排放参考值。2023 年温州市发布了“59+1”个行业单位工业总产值碳排放参考值,包含了“窗帘、布艺类产品制造”、“金属工艺品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 59 个行业加上“其他制造业”共 60 个细分行业,作为温州市相关行业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碳排放评价章节的参考数值和推荐标准。该行业碳排放参考值结合全市在产的 47448 家企业中有工业总产值的 26534 家企业,分行业统计筛选,并按行业“碳排放量”和“工业总产值”等相关指标数据测算所得,能够有效推动工业企业碳排放评价
76、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工作。三是鼓励碳足迹核算先行先试三是鼓励碳足迹核算先行先试。承接省“双碳”平台贯通试点任务,对 30 余家重点企业、100 余项产品的“碳足迹”开展核查和数据归集;印发温州市居民生活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深化碳足迹、碳标签、碳普惠等多个应用场景;率先在乐清遴选一批工业企业开展乐清市电力电气产品碳足迹评价试点工作,编制发布了电力电气产品碳标签评价通则团标,打造“碳标签碳链管理平台”,构建“企业碳排放核查碳标签碳链管理减碳增效产业升级”的管理模式。(六)能源“十四五”目标完成展望2021 年 12 月,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温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77、,为有效指导温州市“十四五”能源发展,积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打造浙南清洁能源、能源储运、综合能源服务和新能源装备产业“四个基地”指引方向。38规划确定了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安全保障、民生改善共四方面 30 项指标,其中能源消费总量指标 7 项,能源消费结构指标 5 项,能源安全保障指标 15 项,民生改善指标 3 项,完成情况如下:1、能源消费总量指标能源消费总量指标对照进度,7 项能源消费总量指标中,2 项指标达到规划进度要求,即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全社会用电量;5 项指标仍需重点关注,即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油品、天然气、单位 GDP 能耗。主要原
78、因是:受经济持续向好、用能需求攀升和重大用能项目落地等因素影响,能源消费增长超预期,煤炭、油品、能源消费总量、单位 GDP 能耗等指标仍需重点关注;受天然气价格高、气电项目推进缓慢等影响,天然气消费指标仍需关注。2、能源消费结构指标、能源消费结构指标对照进度,5 项能源消费结构指标中,1 项指标达到规划进度要求,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2 项指标基本达到规划进度要求,即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石油及制品消费比重;2 项指标仍需重点关注,即天然气消费比重、煤炭消费比重。主要原因是:受天然气气价较高等影响,天然气消费增长不及预期,天然气消费比重指标未完成进度目标;受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电煤较快增长等影响
79、,煤炭消费增速高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速,煤炭消费比重等指标未完成进度目标。受气电项目建设停滞等影响,预计到2025 年,除天然气消费比重指标按原计划完成较为困难外,其余 4 项指标能够按原计划完成。3、能源安全保障指标、能源安全保障指标39对照进度,15 项能源安全保障指标中,7 项指标达到规划进度要求;3 项指标基本达到规划进度要求,即电源总装机容量、500 千伏变电容量、110 千伏输电线路长度;5 项指标仍需重点关注,即煤电、气电、核电等电源装机及 110 千伏变电容量、500千伏输电线路长度。主要原因是:煤电、核电及 500 千伏、110千伏等重大项目建设多安排在“十四五”中末期投产,其中
80、浙能乐清电厂三期已于 2023 年 6 月全面建成投产,三澳核电一期、华润发电厂二期及相关电网等项目建设正按照规划进度要求稳步推进。预计到 2025 年,除气电装机指标按原计划完成较为困难外,其余 14 项指标能够按原计划完成。4、民生改善指标、民生改善指标对照进度,3 项民生改善指标中,供电可靠率、居民人均生活用电达到规划进度要求,煤炭石油天然气储存能力仍需重点关注,主要原因是:“十四五”前两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油品销量不及预期,部分油库项目业主方积极性不高,全市煤炭石油天然气储存能力增长不及预期。由于原计划“十四五”建设的部分油库项目业主方缩减规模或取消建设,同时受市场等因素影响
81、,原计划“十四五”投运的温州 LNG 接收站二期等项目业主方暂未考虑启动,预计到 2025 年,除煤炭石油天然气储存能力指标按原计划完成较为困难外,其余 2 项民生改善指标均能够按原计划完成。40附录一:主要指标解释能源消费总量:一定时期内区域内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反映区域能源消费水平、构成与增长速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国家下达的能源消费“双控目标责任考核的核心指标之一。单位 GDP 能耗: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该指标是衡量区域节能工作的最核心指标,是国家下达的能源消费“双控“目标责任考核的核心指标
82、之一。非化石能源占比:指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非化石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力、水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等。能源加工转换投入:能源加工转换,指为了特定的用途,将一种能源(一般为一次能源),经过一定的工艺,加工或转换成另外一种能源(二次能源)。目前主要包括火力发电的加工转换投入、供热的加工转换投入、原煤入洗的加工转换投入、炼焦的加工转换投入、炼油及煤制油的加工转换投入、制气的加工转换投入、天然气液化的加工转换投入和煤制品加工的加工转换投入。能源加工,是能源的物理形态的变化,比如用蒸馏的方式将原油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制品;用筛选、水洗的方式
83、将原煤洗选成洗煤;以焦化的方式将煤炭高温干馏成焦炭;以气化的方式将煤炭气化成煤气,等等。这些方法在加工前后能源均未发生质的变化。41能源转换,是能源的能量形态和化学形态的变化,比如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将煤炭、重油等转换为电力和热力,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等;又比如,经过裂化,将重质石油转换成轻质石油(转换前、后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指以生产二次能源产品为目的而投入能源加工转换生产装置的能源(一般为一次能源)的数量。42附录二:指标汇总能源生产与供应电源总装机容量1509.1 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35.7%发电量575
84、.38 亿千瓦时省网供电量525.07 亿千瓦时能源消费能源消费品种结构-煤炭及制品66.0%石油及制品19.4%天然气3.4%非化石能源11.1%能源消费总量(等价值)2344 万吨标准煤全社会电力消费总量580.72 亿千瓦时第一产业2.11 亿千瓦时第二产业326.48 亿千瓦时其中工业315.16 亿千瓦时第三产业110.09 亿千瓦时生活用电142.04 亿千瓦时人均能源消费量2.40 吨标准煤人均用电量5949 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1455 千瓦时能源利用单位 GDP 能耗0.29 吨标准煤/万元单位 GDP 电耗709 千瓦时/万元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2.9%单位 GDP 能耗降低率0.8%单位电耗降低率-1.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87电力消费弹性系数1.2043附录三:附录三:2023 年度全省能源利用情况汇总表年度全省能源利用情况汇总表地区单位 GDP 能耗降低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全省全省0.10.2杭州市1.80宁波市3.25.0温州市0.82.9嘉兴市-2.8-1.2湖州市1.01.3绍兴市1.94.4金华市-0.2-1.2衢州市0.30.1舟山市-1.35.3台州市-2.5-3.7丽水市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