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36页).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1目目录录前前言言.1 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中国世界遗产中国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可持续生计项目试点地新媒体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可持续生计项目试点地新媒体传播现状现状.3 3一、一、中国世界遗产新媒体传播现状中国世界遗产新媒体传播现状.3 3(一)宣传展示利用类传播话题占主导地位.3(二)世界遗产核心舆情数量持续下降.3(三)世界遗产“大运河”传播声量蝉联第一.4(四)“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初得公众关注.6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现状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现状.6 6(一)“快”平台遇上“慢”非遗,助推掀起高热度.7(二)传统文化结合流行元素,非遗焕发新
2、生机.7(三)新媒体提供新销路,后续发展动力足.8三、中国世界可持续生计项目试点地新媒体传播现状三、中国世界可持续生计项目试点地新媒体传播现状.9 9(一)官方媒体矩阵发挥引领作用.9(二)自媒体账号打造热点话题实现个性化传播.10(三)传承人传播能力带动当地文化经济发展.10(四)国际传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11(五)基于试点地新媒体传播现状的建议.11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中国世界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中的青年力量中国世界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中的青年力量.1414一、新媒体让青年成为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一、新媒体让青年成为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1414(一)青年群体成为新媒体遗产传
3、播主力.14(二)世界遗产地的遗产保护新力量.15(三)社区外部青年为遗产地注入新活力.16二、中国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的二、中国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的“遗产遗产+青年青年”典型案例典型案例.1616(一)云南石林:钱茜蔓助力撒尼刺绣“传帮带”.172(二)贵州赤水:“修竹大叔”探索竹编的年轻化表达.18(三)贵州松桃:石维仙推广松桃苗绣.19(四)四川卧龙和雅安:明猛故事的多平台传播.20(五)福建泉州:簪花梳妆师黄丽泳.21(六)建议.21三、三、“遗产青年说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三周年总结传播项目三周年总结.2323(一)项目简介与成果.23(二)项目价值与影响力.23(三)遗产青
4、年代表.25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启示与展望启示与展望.2929一、启示一、启示.2929(一)挖掘青年创意,打造遗产活化新风尚.29(二)发挥青年影响力,扩大遗产教育覆盖面.29(三)建立青年参与机制,激发遗产保护新动力.29二、展望二、展望.3 30 0(一)遗产保护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30(二)遗产保护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型与发展.31结结语语.3 33 31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前前言言文化和自然遗产,作为人类文明和地球家园的瑰宝,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更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
5、文化遗产公约以来,截至2024年3月,中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7项,其中文化遗产39项(包含6项中国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项。这些数字不仅体现了中国对于遗产保护的坚定承诺与不懈努力,更彰显出中国在国际遗产保护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与贡献。过去的一年里,全球对于遗产保护的关注与讨论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世界各国对遗产保护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积极探索遗产保护的新路径。例如,“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研讨会”于2023年12月8日在宁夏银川召开,研讨会聚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为推动遗产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又如,2023年文
6、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于6月10日在成都举行,主题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再如,2023年11月23日至25日,成都还举行了“2023世界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博览会”,主题为“弘扬遗产保护 留住文化根脉”,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共同探讨遗产保护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此外,2023年9月15日,北京还举办了“2023北京文化论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以“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上就如何结合城市特色推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新媒体技术为遗产保护与传播注入了越来越多的动力与活力。技术和媒介的革新,使得遗产的传播、展示、教育等
7、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而依托数字技术的新媒体平台,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正成为助推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的崛起为青年一代提供了参与遗产保护的新途径。通过新媒体平台,青年人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和学习遗产知识,积极参与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推广活动。他们利用短视频、图文推送、可视化长图等多种形式,将遗产的魅力展现给更多人,引导大众关注和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在联合国教科文2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组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项目四期(2021-2024)框架下,“遗产青年说”这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三年
8、期传播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该项目鼓励大学生等青年力量深入参与遗产保护与传播,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遗产地的独特魅力,有效提升了公众对遗产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项目已成功进入经验总结阶段,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板块,包括线上话题传播、传播能力建设培训、线下实践活动以及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等。截至2024年3月,“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已圆满完成了云南石林、贵州赤水、四川卧龙和雅安、贵州松桃、福建泉州五个试点地的实地走访和线上传播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青年人利用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图文推送等形式,生动展示遗产地的独特魅力,有效提升了公众对遗产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他们的积极行动不仅为遗
9、产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彰显了青年一代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项目三周年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已实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共有212人直接受益于该项目,其中女性占比高达57.83%,而间接受益的人数更是达到了约14000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三年开展中国世界遗产地新媒体传播专题研究。本年度报告分别阐述了中国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可持续生计项目试点地的新媒体传播现状,结合“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的三周年总结,介绍了中国世界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中的青年力量,特别指出了新媒体对推动青年成为遗产保护重要力量的积极作用,选取并分析了五个中国世界遗产可持续生
10、计试点地的“遗产+青年”典型案例。最后,基于“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的实践经验,报告探讨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遗产保护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对于未来遗产保护工作的启示与展望。未来,新媒体将继续为青年参与遗产保护提供广阔舞台。我们期待更多青年人能够利用新媒体平台,发挥创意和才华,为遗产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与更多的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共同探索遗产保护的新路径、新模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3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中国世界遗产中国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可持续生计项目试点地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可持续生计项目试点地新媒体传播现
11、状媒体传播现状一、一、中国世界遗产新媒体传播现状中国世界遗产新媒体传播现状遗产传播作为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促进公众认知、理解世界遗产价值,鼓励更多人支持和参与遗产保护工作。近年来,中国围绕世界遗产开展的传播、教育实践日益丰富,新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2023 年 9 月,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在第 45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并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 57 项。本部分将从新媒体传播视角出发,对中国世界遗产传播现状进行初步总结。(一)宣传展示利用类传播话题占主导地位(一)宣传展示利用类传播话题
12、占主导地位随着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拥有着庞大的用户基础,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政府、文化机构、旅游行业从业者等通过在此类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图文、视频等内容,向公众展示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魅力。根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数据规范,我国世界遗产核心舆情传播的报道话题主要分为“宣传展示利用”“保护管理”“旅游与游客管理”“机构与能力”“遗产保存情况”和“影响因素”六个方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世界遗产舆情中“宣传展示利用”相关信息数量保持第一,占比 68.92%;“机构与能力”“遗产保存情况”与”影响因素”等内容
13、的关注度则多年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1(二)世界遗产核心舆情数量持续下降(二)世界遗产核心舆情数量持续下降2022 年,涉及中国世界遗产的核心舆情信息2共 5620 篇。相较于去年减少了 1584 篇,降幅 21.3%,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核心舆情信息数量连续 4 年呈下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202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2022年舆情监测数据分析R/OL.(2023-12)2024-03-24.2 为避免冗余信息干扰,报告中收集的核心舆情信息即非转载的独立报道4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降趋势(图 1)。尽管针对新冠疫情的防控政策经历了重大调
14、整,受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旅游业复苏缓慢,各界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焦点并未明显向文化、旅游相关领域转移,世界遗产相关讨论量下降明显。图 1 2018-2021 年中国世界遗产核心舆情数量3尽管中国世界遗产核心舆情数量呈逐年降低的态势,信息化时代下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则为世界遗产的展示与传播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中国世界遗产依靠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新兴数字技术实现展示、传播方式的创新;另一方面,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拓展了遗产传播的途径,增加了中国世界遗产的曝光度与影响力。展示方式与传播途径的更新有效推动了中国世界遗产的传播效果提升。(三)世界遗产(三)世界遗产“大运河
15、大运河”传播声量蝉联第一传播声量蝉联第一2022 年,中国世界遗产核心舆情数量排名前五的遗产与上一年度相同,依次是大运河、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长城、莫高窟、丝绸之路,五项遗产的舆情数量占中国世界遗产信息总数的 53.9%(图 2),中国持续加强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稳步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工程,加之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等官媒报道的影响,大运河相关舆情信息数量较去年增长了 4.3%。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202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2022年舆情监测数据分析R/OL.(2023-12)2024-03-24.52024年世界遗产可
16、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图 2 2022 年中国世界遗产核心舆情数量情况42024 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自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来,公众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现有保存完好的京杭大运河河段上,相比之下,中原地区大运河部分受到较少关注。2024 年 2 月,河南省文联与河南大学联合摄制的系列文化纪录片大运千年在爱奇艺网络视频平台上线,成为首部中原大运河纪录片。纪录片从运河考古、运河典籍、运河人物等方面对中原大运河文化进行全方位展示,扩大了大运河世界遗产的传播内容范围。4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202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2022年舆情监测数
17、据分析R/OL.(2023-12)2024-03-24.6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四)(四)“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初得公众关注申遗成功,初得公众关注与中国世界遗产相同,被列入预备名录的中国遗产也存在舆情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且舆情数量与遗产地知名度密切相关。自 2010 年启动世界遗产申报工作以来,作为预备名录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舆情数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2023 年 9 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第 57 项世界遗产,引发公众的关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是全球第一例茶主题世界遗产,内容上属
18、于农业遗产,类型上属于文化景观,从时间轴线上来看是活态的5。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古茶林优越的自然环境、数千年的茶文化以及布朗族的生活等都是重要的传播内容。2022 年 9 月,云南博主“滇西小哥”上传的以展示生活在古茶林的布朗族日常生活为内容的一族一味系列短视频发布完毕。此系列短视频在全平台播放量超过千万,在 B 站获赞超过 20 万、微博获赞超过 10 万、抖音获赞超过 8 万、视频号点赞超过 1 万,传播效果良好。各大官方媒体与旅行类自媒体博主还纷纷对景迈山秀美的自然风光进行短视频传播。云南日报在抖音平台发布短视频景迈山上空现七彩祥云,获得了超过 20 万点赞和 19 万
19、转发,引发网友对景迈山环境的向往。博主“邵约伦的旅行日记”在抖音平台发布的短视频给匆忙的生活留一点空间在抖音也获得了超过 10 万点赞。此外,自媒体博主也对景迈山古茶林中的茶文化沉浸式体验进行分享,吸引更多人关注、了解普洱茶文化。新媒体传播使得景迈山古茶林作为世界遗产的价值与魅力被公众广泛认知,提升了其知名度、影响力,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保护、传播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现状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当代诠释,是遗产所在地区文化特质的集中体现。局限于其地域属性与传统的传承体系,非遗难以走出所在地,实现跨地区、跨文化传播
20、。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与普及则为非遗传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新媒体平台成为沟通公众与非遗的桥梁,为非遗传播注入时代活力。5 国家文物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世界遗产价值认知EB/OL.(2023-09-18)2024-03-24.http:/ 腾讯网.快手非遗生态报告:两千年的慢传承,正在快手爆发新生机EB/OL.(2023-06-10)2024-03-23.https:/ 抖音.这届 95 后开始进军非遗了EB/OL.(2023-06-09)2024-03-23.https:/ 小红书.小红书春节非遗生活指南发布:这届年轻人太会过年了EB/OL.(2024-02-15)2024-03-23.
21、https:/ 腾讯网.202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遇上数字化,新活力“炫”出来EB/OL.(2023-06-09)2024-03-23.https:/ 抖音电商.2023抖音电商助力非遗发展数据报告发布EB/OL.(2023-06-09)2024-03-23.https:/ site)。云南石林的官方媒体矩阵包括有“石林融媒”“石林旅游”“石林发布”“石林风景名胜区”等石林县级媒体账号、“云南日报”“云南政协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等省级媒体平台、“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平台。其中,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官方账号覆盖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多个主流平台。2023年石林风
22、景名胜区管理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共发布信息1400余条,其中,石林管理局微信公众号“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更新发布图文信息538条、频信息49条;新浪微博“石林风景名胜区”发布图文信息607条、视频信息53条;抖音号“石林10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风景名胜区”发布视频107条11,通过旅游宣传、遗产普及教育等方式对云南石林作为世界遗产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传播。(二)(二)自媒体账号打造热点话题实现个性化传播自媒体账号打造热点话题实现个性化传播各试点地依托众多有口碑的自营账号打造热点话题,实现“破圈”,对遗产地文化特色进行个性化传播。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西南部
23、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于201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梵净山凭借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了知名旅游打卡地,其传播主体主要以旅游和摄影垂类自媒体账号为主。其中,抖音账号“詹敬笑”于2024年2月发布的梵净山旅行Vlog于1个月内获24.8万点赞以及10.4万转发、抖音账号“李敏敏儿”于2024年3月发布的梵净山旅行Vlog于4天内获5.8万点赞。诸如此类取得较高播放量的旅行Vlog在标题中都采用了“徒步”“陡”“嘴硬”“哭了”等字眼,打造梵净山的“险”“陡”的热点话题,并发起徒步挑战,对梵净山作为世界遗产的独特性与稀缺性进行个性化传播。2023年初,“世遗之城”泉州在全网频繁“出圈”。赵丽颖
24、为杂志上城士拍摄的“簪花围”造型圈粉无数,小红书平台“簪花”话题浏览量超3.2亿、“蟳埔女簪花围”话题浏览量超1.7亿,抖音平台“蟳埔村”“蟳埔女”等话题浏览量超3.2亿。以抖音平台为例,博主“房琪Keki”于2023年2月发布的以“蟳埔女”为主题的短视频在抖音获赞超过34万、博主“任胤菘w”于2024年3月发布的“簪花”主题短视频获赞超368万。巨型艺术装置“泉州兔兔”话题连续一周占领抖音、微博等同城热榜并进入全国热榜,全网话题数量超3亿。泉州借助热点话题传播吸引了大量游客,将流量转化为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并带动旅行者主动参与到世界遗产地的新媒体传播实践中,传递世界遗产的价值内涵。(三)(三
25、)传承人传播能力传承人传播能力带动当地文化经济发展带动当地文化经济发展各试点地非遗传承人凭借自身传播能力推动当地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传播,带动当地的文化与经济发展。贵州松桃苗绣传承人石丽平,将苗绣技艺发展为扶贫产业,带动300多户贫困户脱贫、4000余名妇女就业;贵州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创办极竹堂竹艺公司,年营业额达到300万元,为20余名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贵州赤水新兴竹11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EB/OL.(2024-01-22)2024-03-23.http:/ 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外短
26、视频平台上的影响力报告EB/OL.(2022-06-29)2024-03-24.https:/ 指出,截止2023年5月,抖音共有116位30岁以下的已认证非遗传承人,超过1000位“00后”在抖音平台上发布非遗视频。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抖音平台上带货成交额前100位的非遗传承人中,有37%是“90后”、12%为“00后”。据快手官方数据,该平台每3秒就诞生1条与非遗文化相关的视频,其中超六成非遗内容视频生产者为90后。在B站传统技艺类的视频创作者中,18-30岁占比高达62%,并且颇具影响力。15青年更了解青年的兴趣和习惯,更容易把握青年人的心理偏好,新媒体让青年逐渐成为遗产传
27、播的中坚力量。14 光明网.把非遗好物带回家“90后”成非遗传承主力军EB/OL.(2023-06-12)2024-03-24.https:/ 环球时报.各国年轻人用互联网“盘活”传统文化EB/OL.(2024-03-25)2024-03-26.https:/ 年轻人正在成为抖音非遗传承主力军16(二)(二)世界遗产地的遗产保护新力量世界遗产地的遗产保护新力量世界遗产地的当地青年已成为当地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世界遗产地的当地青年已成为当地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在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中,有不少为家乡遗产保护做出贡献的“遗产青年们”。作为毕跃英撒尼刺绣传习室的实际运营者,钱茜蔓及其团队通过微信公众
28、号“毕跃英撒尼刺绣传习室”、微信视频号和抖音账号“彝族撒尼刺绣”展示刺绣技艺,多渠道助力家乡撒尼刺绣的传播;“90后”松桃苗绣非遗传承人石维仙,通过抖音账号“武陵仙子”发布短视频,展示苗绣技艺、苗族习俗等内容,传播苗绣文化;金理慧、牟小燕夫妻(B站UP主“修竹大叔”)积极拥抱当下年轻人的喜好,探索非遗技16 抖音.这届95后开始进军非遗了EB/OL.(2023-06-12)2024-03-24.https:/ 带你去看曾经最极致的浪漫,千年绝技打铁花 视频火遍全网,仅在B站就收获了超270万播放量。其视频向大众讲述了她学习打铁花的经历,展示了国家级非遗确山铁花震撼人心的美,大幅提升了确山铁花的
29、知名度和影响力。“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也是社区外部青年参与遗产保护、传承与传播的案例之一,项目在线上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传播研究平台”公众号与“遗产青年说”视频号进行遗产地宣传与科普,线下在云南石林、贵州赤水、贵州梵净山、四川卧龙和雅安、福建泉州等地积累实践,深入推动了世界遗产当代价值的传播。19综上所述,新媒体已让青年成为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这不仅体现在遗产地当地青年的参与,还体现在社区外部青年的加入,是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的联动。青年参与遗产传播是通过挖掘地方性文化中蕴含的“普遍性”价值,将其以更易于大众理解的方式向外推介、传播、再认知,是将遗产进行“翻译”“转换”“传播”的过程。
30、二、中国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的二、中国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的“遗产遗产+青年青年”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世界遗产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自然风貌,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然而,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让遗产焕发新的生机,与现代社会和谐共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在这个进程中,五个中国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17 阿拉善SEE环保机构.SEE创绿家-明猛:我现在做的就是实现小时候的梦想EB/OL.(2016-08-31)2024-03-26.https:/ 泉州市妇联.巾帼逐梦幸福城EB/OL.(2024-03-08)2024-03-26.https:/ 中传文产SCIM.“遗产青年说”项目
31、专访丨以青年力量讲述中国遗产故事EB/OL.(2023-02-06)2024-03-26.https:/ 李月露.彝族(撒尼人)刺绣工艺研究文献综述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7,(02):28-31.18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图4 钱茜蔓接受昆明市总工会采访21(二)贵州赤水:(二)贵州赤水:“修竹大叔修竹大叔”探索竹编的年轻化表达探索竹编的年轻化表达赤水市有竹林面积130万亩,也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丰富的竹资源对当地生产生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竹编”“竹雕”“独竹漂”等与“竹”相关的传统手艺和技艺在当地发展起来。B站UP主“修竹大叔”
32、原名金理慧,是赤水可持续生计试点活动的参与成员之一。截止2024年3月,修竹大叔在B站上发布了136条视频,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250.9万,各平台累计粉丝达56.8万(B站粉丝15万、抖音粉丝23.5万、微博粉丝18.3万)。修竹大叔的视频内容以展示竹编、竹雕等手工技艺为主,此外还结合热点新闻,积极探索竹编的年轻化表达,比如竹编兔子、高脚杯、二维码、冰墩墩、哆啦A梦、鸟巢等。同时,作为“2020年度传播能力建设线上培训班”的学员,“修竹大叔”账号的运营者牟小燕和金理慧还参与了“遗产青年说”项目框架下开展的“2021年度传播能力建设线上培训班”,向遗产地其他传承人分享运营B站账号“修竹大叔”的
33、成功经验,鼓励并引导遗产地的其他传承人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和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21 昆明市总工会.彝族撒尼刺绣:藏在云南石林的高级定制EB/OL.(2022-09-13)2024-03-20.https:/ B站UP主“修竹大叔”的主页22(三)贵州松桃:石维仙推广松桃苗绣(三)贵州松桃:石维仙推广松桃苗绣松桃苗绣于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石丽平作为苗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鸽子花松桃苗绣文化品牌创始人,十多年间累计培训了绣娘、绣爷2万多名,帮助当地6800多人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其中95%为女性,“90后”石维仙就是其中一位
34、。石维仙是石丽平的徒弟,也是苗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抖音账号为“武陵仙子”。石维仙的抖音视频主要展示苗绣技艺、苗族习俗、手工艺、服饰、对唱等内容,现已积累了1252名粉丝。2016年,石维仙被公司派遣到贵州省非遗博览馆从事“松桃苗绣”宣传推广工作,负责刺绣展示及游客体验教授。2022年9月,新山书屋联合苗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石维仙,带领书友们观赏刺绣图腾与纹样,品阅和感受布作纸张、针作笔的“历史书本”;并基于新媒体平台优化苗绣“品牌”,扩展销售渠道,为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播探索新的道路。以石维仙为代表的年轻绣娘们不仅具备深厚的传统技艺,更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们用实际行动投身于松桃苗绣的遗产保
35、护事业,诠释着对文化遗产的热爱与尊重。22 Bilibili.修竹大叔EB/OL.(undated)2024-03-20.https:/b23.tv/aXN53NC20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图6 石维仙的抖音账号“武陵仙子”23(四)四川卧龙和雅安:明猛(四)四川卧龙和雅安:明猛助力家乡实现自然保护和社区减贫助力家乡实现自然保护和社区减贫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地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是世界瞩目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和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濒危野生大熊猫。明猛,四川卧龙嘉绒藏族人,卧龙自然保护区巡护员
36、、汶川县熊猫绿色乡村发展协会负责人,阿拉善SEE2016年度创绿家。2006年毕业后,明猛回到了家乡开始关注和参与野生动植物及生态保护工作,认识到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保护对社区发展的重要性。2008年以来,明猛长期参与四川多地震后救灾和社区重建工作,参与和推动了“熊猫乡”从长江公益基金支持的一支执行团队到独立机构的发展历程,对各项目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深入的了解,积累了丰富的以参与式的绿色生计方式实现自然保护和社区减贫的经验。诸如明猛的返乡青年还有很多,他们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促进了家乡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他们还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有效减轻了社区贫困问题。这些返乡青年的行动不仅展
37、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责任,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3 抖音.武陵仙子EB/OL.(undated)2024-03-20.https:/ 卧龙自然保护区巡护员明猛向小朋友们介绍熊猫栖息地情况24(五)福建泉州:簪花梳妆师黄丽泳(五)福建泉州:簪花梳妆师黄丽泳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首届“东亚文化之都”。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5黄丽泳(网名“晴天姐姐”)是赵丽颖簪花梳妆师、丰泽区簪花协会会长、泉州非遗物质文化推介人。黄丽泳在幼师专业毕业后进入村里的幼儿园上班,发现常有研究民俗文化的人来村里,探寻千百年
38、流传于蟳埔村的簪花习俗。她意识到,村里的年轻人抛弃的技艺和习俗是外人求而不得的遗产,于是辞职开了一家簪花店,推动簪花习俗的传播。簪花的“出圈”始于2023年赵丽颖的一组“簪花”照片,而“明星效应+社交媒体”的传播,迅速带火了“簪花围”旅拍,让原本以渔业为主要经济收入的蟳埔村,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打卡点。众多游客愿意从各自的生活轨道中脱离出来,并化身为“蟳埔女”,这离不开当地政府、旅游策划公司、明星达人、当地村民等主体的多方助力。26遗产地的年轻人将非遗与现代元素结合,并运用新媒体平台,吸引更多的外地年轻人前来体验和旅游,让外地年轻游客在亲身参与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当地的文化韵味。24 U
39、NESCO 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世界地球日”“熊猫大使”遗产教育讲座活动在四川卧龙顺利举办EB/OL.(2022-04-22)2024-03-20.https:/ 庄建平.泉州:世遗之城 烟火人间J.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4,(02):77-79.26 王东林,朱岚.“做一日蟳埔女”:短视频打卡如何建构集体想象对一个网红话题的田野考察J.传媒观察,2024,(02):45-54.22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图8 赵丽颖簪花梳妆师、簪花协会会长、泉州非遗物质文化推介人黄丽泳27(六六)建议建议开展“遗产+青年”的相关活动、培养“遗产青年”是遗产保护和传承的
40、重要环节,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结合教育、文化、社区参与和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本报告对各试点地“遗产+青年”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第一,加强青年教育与培训加强青年教育与培训,开展开展“遗产青年遗产青年”孵化计划孵化计划。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遗产保护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各遗产地应加强对青年的教育与培训,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遗产保护人才。首先,遗产地应设立专门的遗产保护教育课程,将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育体系,从源头上提升青年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兴趣;其次,举办定期的培训班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授课,分享最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和技术,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专业
41、水平。第二,第二,建立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青年参与遗产保护实践推动青年参与遗产保护实践。青年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参与将为遗产保护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各遗产地应积极推动青年参与遗产保护实践,发挥他们的创新力量。一方面,可以设立青年志愿者团队,组织青年参与遗产地的日常保护、维护和管理工作,通过亲身实践,让青年深入了解遗产保护的艰辛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举办青年创新大赛等活动,激发青年的创新热情,推动遗产保27 电商在线.赵丽颖新妆爆火全网!这个“簪花生意”居然能日入5万?EB/OL.(2024-03-09)2024-03-20
42、.https:/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项目四期(2021-2024)框架下,三年期线上线下传播项目“遗产青年说”进入经验总结阶段。截至 2024 年 3 月,“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已完成云南石林、贵州赤水、四川卧龙和雅安、贵州松桃、福建泉州五个试点地一系列的实地走访和线上传播,形成短视频作品 48 个、图文推送 28 篇、可视化长图 10 份(中英文版)、小程序 1 个、专题研究报告 2 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与试点地带头人积累了深厚的友谊与协作关系。项目共实现 212人直接受益(其中女性占比为 57.83%),约 14000 人间接受益。(二)(二)项目价值与影响力项目价值与影响力
43、1.1.双向价值认知双向价值认知“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既加强了遗产地对遗产传播的认知,也增进了青年群体对遗产重要性的认知,通过搭建青年与遗产之间的桥梁,实现双向价值的传递与提升,对遗产保护和遗产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从遗产地认知传播的角度来看从遗产地认知传播的角度来看,“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4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遗产地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而遗产地的传播意识直接关系到遗产能否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传播。通过提高传播意识,传承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视遗产的价值,积极承担起传承和弘扬的责任,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44、。同时,遗产地作为文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通过提高当地传承人的传播意识,能够更好地向外界展示和传播本地的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和共融性发展。从青年群体认知遗产的角度来看从青年群体认知遗产的角度来看,“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青年群体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认知和价值观将深刻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通过参与传播项目,青年群体能够亲身感受到遗产地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从而增强对遗产的兴趣和热爱。这种情感的激发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学习和传承遗产,成为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同时,遗产教育也是培养青年群体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了解遗产地的历史、
45、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青年群体能够拓宽视野、提升审美水平。这种遗产教育将有助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人文关怀精神的青年一代,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贡献力量。2.2.双向培养技能双向培养技能“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不仅推动了遗产地文化传播和产品营销能力的建设,同时也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培养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实践能力的平台,在培养双方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遗产保护和青年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从遗产地文化传播和产品营销能力建设方面来看从遗产地文化传播和产品营销能力建设方面来看,“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每年定期为遗产地传承人举办“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项目带头人传播能力建设线上研习班”,研习内容包括短视频制作、故事讲
46、述、视频账号运营、直播技巧等,授课人员包括实践先行的非遗传承人、新媒体及电商平台部门负责人、非遗传播研究中心工作坊青年教员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研习班有助于提高培养遗产地传承人的传播能力和产品营销能力。通过有效的传播和营销手段,遗产地能够将本地的遗产推向更广阔的舞台,不仅能够增加遗产的曝光度,还能够为当地的文化旅游和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和空间。从青年群体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来看从青年群体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来看,“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为青年群体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平台。通过参与项目,青年们能够深入了解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到专业的遗产保护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实地调
47、查、25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研究分析等方式,为遗产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同时,项目注重培养青年群体的可持续实践能力,通过引导他们参与遗产地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提升青年群体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3.3.持续正向影响持续正向影响“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的持续正向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对青年人的成长和发展上,青年群体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文化遗产保护者;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对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的促进上,通过传播遗产地的文化,项目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首先,通
48、过首先,通过“遗产青年说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遗产地得以培育出一批具备新媒体传播项目,遗产地得以培育出一批具备新媒体传播技能的网络达人传播技能的网络达人。这些遗产地传承人通过学习新媒体知识、掌握传播技巧,逐渐成长为能够运用新媒体手段宣传和推广遗产地文化的专业人才。他们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互动等方式,将遗产地的美丽风光、深厚文化、独特魅力展现给广大网友,吸引了大量粉丝。这些网络达人的出现,不仅提升了遗产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遗产地开辟了新的媒体生计渠道,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同时,“遗产青年说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所倡导的传播项目所倡导的“青年说青年说”模式,也有效地带动模式,也有
49、效地带动了更多青年力量参与到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中来了更多青年力量参与到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中来。这一模式鼓励青年人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讲述遗产地的故事,传播遗产地的文化。通过参与项目,青年人能够深入了解遗产地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对遗产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通过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激发了更多人对遗产地的兴趣和关注,进一步扩大了遗产地的受众群体。这种以青年人为主体的传播方式,不仅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也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和参与。(三)(三)遗产青年代表遗产青年代表1.1.所揽月所揽月“绣里河山绣里河山”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所揽月是“遗产青年说”重要子项目“绣里山河:云南石林刺绣兴乡助推计划
50、”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于 2021 年 8 月在云南石林开展实地调研,并与云南石林彝族(撒尼)刺绣项目国家级传承人毕跃英团队结成对子,签署了合作协议。该团队也凭借丰富的实践成果,获得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26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秀”结项、“互联网+”北京赛区三等奖、“挑战杯”北京赛区三等奖等荣誉。与遗产地传承人结对子是为了更好地深入了解和学习当地的传统技艺、文化习俗和历史知识,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区内外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尊重。所揽月提到:“在石林实地调研时,我们联合了本地青年一起参与到项目当中,这不仅体现了社区外部青年的参与,
51、还体现了社区内部暑假返乡青年的调动,是外部和内部的联动。”社区内外青年力量的汇聚展现了当代青年群体在遗产传承和传播中的责任和担当。图 9“绣里河山”团队与毕跃英刺绣团队结成对子除此之外,“绣里河山”团队还进行了小程序搭建、微信公众号运营、H5互动页面制作,设计了相应的 LOGO、IP 形象和文创产品,并帮助传承人开设了撒尼刺绣微店,为当地的非遗传播贡献了青年力量。提到遗产传播,所揽月说到:“遗产传播是遗产从地方性走向公共性的过程,青年在其中的角色应当是翻译和推广,将地方性文化中蕴含的普遍价值向外传播。”所揽月及其团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学习和理解云南石林地方文化中的内涵和特色,并
52、将其以更加生动、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更广泛的公众。27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图 10“绣里河山”团队设计的撒尼刺绣 VI 系统2.2.张悠悠张悠悠参与参与“联合国日联合国日”对话的青年代表对话的青年代表张悠悠是“遗产青年说”项目的骨干成员,曾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雅安、卧龙“熊猫星愿”团队核心成员,深度参与实地调研工作。2022 年,“联合国日”以“青年团结参与,共促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题,希望青年围绕“构建数字化未来”展开讨论,张悠悠深度参与了“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深入世界遗产地开展传播实践,拥有扎实的研究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她获得了参与“联合国日”青年对话活
53、动的机会。在对话中,她做题为“利用新媒体传播遗产价值,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分享,聚焦媒介融合,强调遗产在新媒体时代的独特价值。在提到“遗产青年说”传播项目下的工作板块之一“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项目带头人传播能力建设培训”时,张悠悠认为“不要上课要对话”。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传播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对传承人的媒介素养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在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语境中,遗产地传承人普遍年纪较大,传统非遗技艺的承载与传递多依赖于口传心授和长期实践。由于年龄较大,这些传承人往往面临技术接受度低、学习能力下降等挑战,难以迅速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模式。因此“遗产青年说”工作坊
54、教员在研习班中需要改变授课风格,将专业术语改成“大白话”,通过与传承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遗产地传播能力的提升;同时,青年群体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对遗产传播重要性的理解和认同。28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图 11 张悠悠(中下)参加“联合国日”青年对话29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启示与展望启示与展望一、启示一、启示作为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文化工程,遗产保护不仅关乎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涉及到民族精神的延续与弘扬。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遗产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其中,发展、活化与传播维度的遗产保护尤为关键,而青年力量在这一
55、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一)挖掘青年创意,打造遗产活化新风尚(一)挖掘青年创意,打造遗产活化新风尚青年一代,作为社会的活跃力量,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在遗产保护领域,他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思维,为遗产的活化与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挖掘青年的创意和想象力,我们可以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遗产活力新风尚,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遗产保护。同时,遗产活化要求我们将遗产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之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焕发新的光彩。青年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独特的创新思维,为遗产活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从展示年轻化竹编工艺的“修竹大叔”到推广苗绣的“90后”石维仙,青年人参与遗产新媒体内容
56、传播使遗产活化迸发出了新活力。(二)发挥青年影响力,扩大遗产教育覆盖面(二)发挥青年影响力,扩大遗产教育覆盖面青年人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我们应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影响力,通过他们的推广和宣传,将遗产知识、故事和价值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同时,我们还应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遗产教育内容创作,让青年人成为当地遗产保护内容的创作主体,提高年轻人对于遗产保护的参与度,扩大遗产教育的覆盖面。福建泉州簪花围的“破圈”便充分展现了青年借助社交媒体可获得的推广力量。(三)建立青年参与机制,激发遗产保护新动力(三)建立青年参与机制,激发遗产保护新动力参与遗产保护相关实践是提升公
57、众遗产保护意识、促进遗产价值认知的重要手段。“遗产青年说”类项目作为一种创新性、参与性的遗产实践方式,为青年人参与遗产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平台。通过这类项目,青年人能够深入了解遗产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记录和传播当地遗产发展情况。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让302024年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试点地新媒体传播专题报告青年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遗产背后的知识与文化,更让他们成为了遗产保护的积极推动者。综上,青年力量在遗产保护与发展、活化、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发挥青年人的潜力和优势,激发他们的参与遗产保护的热情和创造力,共同推动遗产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我们也应不断创新和完善遗产保护机制
58、,为青年人的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使其成为国际遗产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力军。二、展望二、展望数智时代下,决策者、研究者和从业者应积极尝试遗产保护和遗产教育的各类创新实践,既要坚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助力遗产保护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也要关注技术变革对传播渠道、消费业态带来的影响,并挖掘国际文化交流在时代背景下的潜在可能性。(一)遗产保护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一)遗产保护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媒体平台不再只是传播的载体、内容的旁观者,新媒体平台不再只是传播的载体、内容的旁观者,而是而是主动参与遗产主动参与遗产保护保护和遗产教育的和遗产教育的内容生产内容生产。“打开快手,给非遗一个更大的
59、舞台”2023年,快手策划主办了“手上的非遗”主题活动,邀请国际知名创意团队Illusion将广西贺州醒狮、甘肃道情皮影、陕西安塞腰鼓等非遗故事分别展现在3张海报中,同时在成都锦江河道、重庆高空设立实体舞台,将遗产展示空间延伸至线下,快手再次表达了作为平台方坚持文化遗产内容运营与引导、帮助非遗传播拓展渠道、打造遗产收益业务、让文化触及更广阔人群的决心。28依托新媒体平台的资源整合、活动策划能力,遗产保护、教育、传播的展现形式和呈现质量得到了保障;而线下的真实接触与情感勾联塑造出双方共同真诚的态度,以大众可感知的形式传达遗产的珍贵与风采,遗产找到了深度表达、分享、交流的空间。数字技术应用于传播内
60、容制作数字技术应用于传播内容制作,遗产保护和教育遗产保护和教育呈现数字化呈现数字化、互动化趋势互动化趋势。VR、AR等各类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较为广泛地应用于新媒体,以视频化、视觉化、影像化的形式精准细致、全面多维地模拟、还原、证实、再造现实场景,28 快手.打开快手,给非遗一个更大的舞台EB/OL.(2023-06-14)2024-03-24.https:/ 新时代的新国潮:202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藏品研究报告藏家年龄分布3129 樊传果,孙梓萍.人工智能赋能下的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J.传媒观察,2021,(08):68-73.DOI:10.19480/ki.cmgc.2021.08.009.30 良渚古城.AR体验震撼上线!扫一扫即刻穿越五千年EB/OL.(2023-10-02)2024-03-24.https:/ 知乎.海南链盒iBox发布首份非遗数藏报告,数字藏品给予非遗全新活力EB/OL.(2024-03-09)2024-03-20.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