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江南:2025溯源逐光:光伏上中游企业可持续披露观察与建议报告(3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江南:2025溯源逐光:光伏上中游企业可持续披露观察与建议报告(37页).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前言前言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和中国“双碳”目标推进的背景下,光伏产业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和应用市场,不仅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还在产业链完整性和生产规模上具备显著优势。自“十三五”以来,中国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呈现“风光剧增、海陆并举”的高速增长态势。2024 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优化光伏产业结构。为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技术水平并规范建设标准,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 版)的通知1,旨在构建全面系统的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同时,为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产能扩张,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
2、,工信部还印发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 年本)及管理办法2。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上中游环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硅料、硅片和光伏电池片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愈加受到关注。随着国际市场对进口产品绿色属性的要求趋严,光伏产品碳足迹限值及低碳认证等要求也对光伏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1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 版)的通知 https:/ 年本)及管理办法解读 https:/ 光伏上市公司企业气候行动指数(CATI)报告3,尽管隆基绿能、晶科能源、
3、阿特斯等十家光伏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表现突出,但整个光伏行业的气候行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鉴于此,继上期光照未来:光伏组件企业可持续披露观察与建议4报告发布之后,绿色江南继续追溯光伏产业链上中游环节,对硅料、硅片和光伏电池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观察,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期观察聚焦于光伏产业链上中游的核心环节硅料、硅片和光伏电池片业务主要企业,通过分析企业披露的可持续相关举措成效信息,为企业未来的绿色转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支持,进而促进全行业在迎接全球能源转型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的同时,朝着更加环保、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32024 光伏上市公司企业
4、气候行动指数(CATI)报告-气候行动-研究报告-苏州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 https:/www.pecc.cc/section/85/36604光照未来:光伏组件企业可持续披露观察与建议绿色江南发布 https:/ 1:绿色江南航拍本次观察所采用的数据来源包括各企业公开发布的年报、可持续发展报告(包括 ESG 及社会责任报告)、官方网站报道,以及各光伏产业协会通过公开渠道发布的信息。鉴于光伏产业上中游企业的气候行动表现与其能耗水平、水资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量、产品碳足迹认证情况、“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管理措施以及环境投入等关键指标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以上指标的披露数
5、据及信息进行针对性观察与深入分析,不仅本期可持续信息披露观察聚焦于光伏上中游产业链的三大核心环节:硅料生产、硅片制造以及光伏电池片生产,涵盖了总计54 家上中游企业。这些企业的名单基于中国光伏产业协会公示的信息、近三年的产能与市场数据、行业专家建议及其他公开资料综合编制而成的光伏行业图谱(见图 2)。有4助于推动企业更加透明且负责任地实施其可持续发展战略,更能够为评估光伏行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状况提供较为全面而详实的参考依据。图 2:光伏行业图谱(2025 年 2 月更新制图)5二、光伏上中游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观察情况二、光伏上中游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观察情况(一一)环保环保节能节能投入投入光伏行
6、业作为清洁能源产业的重要部分,其环保节能投入不仅有助于减少企业自身的环境足迹,还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54 家观察对象企业中,23 家光伏上中游企业详细披露了其环保投入相关数据。表 1:光伏上中游企业 2023 年度环保节能投入情况序号企业名称2023 年度环保节能投入(万元)2023 年度营业收入(万元)环保节能投入强度1宝丰能源226,051.682,913,600.007.7585%2新特能源104,607.273,075,200.003.4016%3弘元绿能28,967.721,185,900.002.4427%4和邦生物19,896.96882,400.002.2549%5大全
7、能源27,577.261,633,000.001.6887%6新安股份20,371.801,463,116.061.3924%7通威股份152,673.6213,910,400.001.0976%8爱旭股份19,119.802,717,000.000.7037%9中润光能11,420.001,792,690.750.6370%10天合光能70,658.0011,339,200.000.6231%11晶科能源71,844.2711,868,200.000.6054%12横店东磁11,261.651,972,100.000.5710%13TCL 中环33,383.555,914,600.000.5
8、644%14隆基绿能55,832.6212,949,800.000.4311%15亿晶光电2,624.26810,200.000.3239%16赛福天368.93160,500.000.2299%17立昂微604.67269,000.000.2248%18易成新能1,190.18988,400.000.1204%19航天机电141.42922,561.720.0153%20双良节能188.002,314,900.000.0081%21晶澳科技163.028,155,600.000.0020%22中来股份22.441,225,900.000.0018%23钧达股份6.701,865,700.00
9、0.0004%6根据表 1 数据,在环保投入总量方面,宝丰能源、通威股份、新特能源 3 家企业环保节能投入超十亿元,位于排名前列。而在环保投入强度方面,宝丰能源的环保投入强度最高,超过了 7%,而新特能源、弘元绿能及和邦生物均超过 2%。图 3:易成新能 2023 年度年报披露环保投入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易成新能在其 2023 年年报中对其环保投入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记录了旗下各公司在税收、治理、设备改造等不同环保项目上的具体投入情况,展现出较高的信息披露水平与透明度。(二二)能耗情况能耗情况根据主要光伏上中游企业公布的 2023 年度能耗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上中游涉及不同业务范围企业的能耗表现
10、。54 家观察对象企业中,有 27 家企业详细披露了其综合能耗相关数据。7表 2:光伏上中游企业 2023 年度综合能耗情况序号企业名称业务范围综合能耗总量(tce)综合能耗强度(tce/百万元营收)1中润光能电池片12,893,712.97719.242立昂微硅片1,513,166.12562.523宝丰能源硅料10,474,300.00359.504大全能源硅料1,677,284.34102.715易成新能电池片611,465.7561.866协鑫科技硅料、硅片1,494,696.5344.357新安股份硅料567,389.0038.788弘元绿能硅料、硅片、电池片379,347.7231
11、.999通威股份硅料、电池片3,423,569.2124.6110美科股份硅片275,245.1821.9311高景太阳能硅片366,242.8117.6512TCL 中环硅片1,006,319.4217.0113双良节能硅片347,235.0015.0014隆基绿能硅片1,514,900.0011.7015钧达股份电池片215,124.1611.5316英发睿能电池片116,418.5510.8117晶澳科技硅片799,359.329.8018横店东磁硅片192,677.359.7719晶科能源硅片、电池片1,120,087.299.4420爱旭股份电池片228,200.008.4021中来
12、股份电池片88,870.057.2522亿晶光电电池片58,395.977.2123东方日升硅料185,711.455.2624天合光能硅片、电池片515,868.004.5525赛福天电池片3,962.732.4726航天机电硅料17,123.131.8627阳光能源硅片13,239.651.84根据表 2 数据,综合能耗总量方面,中润光能与宝丰能源处于千万能耗量级梯队,其次是通威股份、大全能源、隆基绿能、立昂微、协鑫科技、晶科能源、TCL 中环 7 家企业处于百万能耗量级梯队。综合能耗强度方面,表现最佳的是阳光能源,而中润光8能、立昂微、宝丰能源、大全能源 4 家企业能耗强度较高,还有较大
13、节能优化空间。图 4:绿色江南航拍图 5:2023 年度光伏硅料企业综合能耗强度在涉及硅料业务的 23 家企业中,有 8 家提供了详细的能耗数据,其中宝丰能源与大全能源的综合能耗强度相对较高。虽然宝9丰能源在煤制烯烃行业的能效表现优异,被评为国家级能效“领跑者”5,而在光伏硅料业务方面可能亟需进一步提升相应业务的节能技术,优化能耗表现。大全能源则已经采取多项措施来降低能耗,比如优化原辅料采购及供应模式、优化工艺流程、通过合作研究调控 N 型料比例以降低综合能耗6以及通过数字化制造提高成本控制精度等。图 6:2023 年度光伏硅片企业综合能耗强度转向硅片业务,24 家相关企业中有 13 家披露了
14、具体的能耗信息。值得注意的是,立昂微的能耗强度远超 13 家硅片业务企业的能耗中位值水平,由于除光伏硅片业务外,其芯片制造等业务涉及多个高精度步骤,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高纯度气体和化学品,并且要保持极高的空气清洁度,再加上运行精密设备以及加5宝丰能源荣获国家级煤制烯烃行业能效“领跑者”https:/ 点亮“绿色”能源解法 https:/ 7:2023 年度光伏电池片企业综合能耗强度对于光伏电池片业务而言,16 家企业中的 12 家分享了其能耗情况。其中,中润光能占据了电池片企业综合能耗强度榜首位置,2023年度其年度综合能耗中99.74%为电力消耗,从业务类型来看,主要是国内三个电池生产基地
15、的用电量占据了总用电量的96.79%7。因此,企业亟须重点推进旗下电池生产基地的工艺改进与设备升级,调整用能结构,推进能源管理优化,进一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并提高能效。(三三)水耗情况水耗情况54 家光伏上中游企业中,有 26 家企业详细披露了其水资源消耗量等相关数据。 https:/ 3:光伏上中游企业 2023 年度水资源消耗情况序号企业名称业务范围水资源消耗总量(吨)水资源消耗强度(吨/百万元营收)1立昂微硅片6,688,090.002,486.282宝丰能源硅料37,264,200.001,278.973协鑫科技硅料、硅片28,225,100.00837.524钧达股份电池片15
16、,508,209.00831.235英发睿能电池片8,743,734.00812.166亿晶光电电池片4,577,500.00564.987大全能源硅料8,749,929.39535.828晶科能源硅片、电池片62,146,000.00523.639爱旭股份电池片13,548,000.00498.6410中润光能电池片7,807,945.00435.5411通威股份硅料、电池片57,076,719.25410.3212新安股份硅料5,886,356.00402.3213弘元绿能硅料、硅片、电池片4,515,265.88380.7514中来股份电池片4,188,100.00341.6315横店东
17、磁硅片5,554,600.00281.6616美科股份硅片2,756,030.00219.5717高景太阳能硅片4,410,647.00212.5618TCL 中环硅片9,232,800.00156.1019天合光能硅片、电池片11,774,155.00103.8420晶澳科技硅片7,306,377.4189.5921隆基绿能硅片10,922,800.0084.3522东方日升硅料2,404,376.4068.0623易成新能电池片669,398.0067.7324阳光能源硅片340,741.0047.3725赛福天电池片61,110.0038.0726航天机电硅料257,278.0027.8
18、9根据表 3 数据,在水资源消耗总量方面,超过千万水耗量级的企业依次有晶科能源、通威股份、宝丰能源、协鑫科技、钧达股份、爱旭股份、天合光能、隆基绿能 8 家企业。在水资源消耗强度方面,26 家披露企业中,百万营收水耗超过千吨的企业仅立微昂、宝丰能源 2 家,天合光能、TCL 中环等 17 家企业水耗强度在百吨量级,航天机电、赛福天等 7 家企业则量级更低。值得一12提的是,隆基绿能虽然水耗总量超千吨量级,但水耗强度则低于百吨量级,表现出较佳的水耗管理水平。图 8:2023 年度光伏硅料企业水耗强度在硅料业务方面,涉及的 23 家企业中有 8 家提供了具体的水耗数据。硅料业务的水耗主要由于光伏多
19、晶硅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冷氢化过程、还原反应、废气处理与精馏提纯等工序。其中,宝丰能源除了光伏硅料业务之外,还有煤制烯烃和焦化产品等主营业务,因此其水耗总量显著较高,水耗强度也有待提升。13图 9:2023 年度光伏硅片企业水耗强度对于硅片业务,24 家企业中有 12 家公布了详细的水耗情况。在硅片生产环节,耗水主要由于清洗、切片研磨、抛光、蚀刻等工艺均有大量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优化清洗流程改进冷却系统将有助于硅片制造环节的水耗强度降低。立昂微由于其业务范围不仅限于光伏硅片,还包括高耗水量的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和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业务,导致其整体水耗强度明显高于专注于光伏硅片生产的同行
20、企业。14图 10:2023 年度光伏电池片企业水耗强度至于光伏电池片业务,16 家企业中有 12 家披露了具体水耗数据。电池片业务高水耗通常与其生产工艺有关,尤其是清洗和冷却过程,一般来说拥有高效冷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的企业在这方面相对表现较佳。其中,钧达股份、英发睿能与亿晶光电分别占据了综合水耗强度排名的前三位置。15图 11:协鑫科技 2023 年度节水措施及成效根据披露信息,多家企业已经通过采取各种节水措施进一步优化用水管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协鑫科技在 2023 年度的水耗总量虽然较前一年度上升了近 4%,但通过工艺设计优化,加装改造水处理循环管网,中水回用等节水措施,在水资源管
21、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在 2023 年度硅料业务中的水耗强度同比大幅下降了 53%,而在硅片业务中的水耗强度也同比降低了 6%。表 4: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 年本)能耗水耗相关要求序号项目类型要求标准能耗要求能耗要求1现有多晶硅项目还原电耗小于 46 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小于 60 千瓦时/千克2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项目还原电耗小于 40 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小于 53 千瓦时/千克163现有硅锭项目平均综合电耗小于 7.5 千瓦时/千克4新建和改扩建硅锭项目平均综合电耗小于 6.5 千瓦时/千克5现有硅棒项目平均综合电耗小于 26 千瓦时/千克6新建和改扩建硅棒项目平均综合电耗
22、小于 23 千瓦时/千克7现有多晶硅片项目平均综合电耗小于 25 万千瓦时/百万片8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片项目平均综合电耗小于 20 万千瓦时/百万片9现有单晶硅片项目平均综合电耗小于 10 万千瓦时/百万片10新建和改扩建单晶硅片项目平均综合电耗小于 8 万千瓦时/百万片11P 型晶硅电池项目平均综合电耗小于 5 万千瓦时/MWp12N 型晶硅电池项目平均综合电耗小于 7 万千瓦时/MWp13晶硅组件项目平均综合电耗小于 2.5 万千瓦时/MWp14薄膜组件项目平均电耗小于 40 万千瓦时/MWp水耗要求水耗要求1多晶硅项目水重复利用率不低于 98%2现有硅片项目水耗低于 900 吨/百万片,
23、鼓励使用再生水3新建和改扩建硅片项目水耗低于540吨/百万片,再生水使用率高于40%4现有 P 型晶硅电池项目水耗低于 400 吨/MWp,鼓励使用再生水5现有 N 型晶硅电池项目水耗低于 600 吨/MWp,鼓励使用再生水6新建和改扩建晶硅电池项目水耗低于 360 吨/MWp,再生水使用率高于 40%随着 2024 年 11 月工信部修订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 年本)及管理办法8,光伏制造行业减排降碳标准日益严格。光伏中上游企业需要积极跟进最新的政策要求,依据详实的数据仔细评估现有业务状况,并提前制定战略规划以进一步提升能耗和水耗的管理水平。8https:/ https:/ 12
24、:绿色江南航拍图 13:绿色江南航拍(四四)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在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披露方面,23 家披露企业在不同业务环节的表现各有差异:18表 5:光伏上中游企业 2023 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序号企业名称业务范围运营范围(范围一+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tCO e)运营范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tCOe/百万元营收)范围三(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tCO e)1宝丰能源硅料17,320,000.00594.45/2亚洲硅业硅料2,996,249.86272.93/3协鑫科技硅料、硅片6,015,577.00178.505,011,000.404弘元绿能硅料、硅片、电池片1,69
25、1,841.45142.66/5立昂微硅片318,801.55118.51/6通威股份硅料、电池片15,193,019.33109.2250,902,399.977美科股份硅片1,102,577.8887.8443,141.648TCL 中环硅片4,589,337.5477.5921,131,028.769中润光能电池片1,209,799.3267.492,792.7410高景太阳能硅片1,160,574.7455.935,555,008.2311钧达股份电池片1,012,874.6654.29/12大全能源硅料749,193.5845.88/13晶科能源硅片、电池片5,178,900.004
26、3.6429,457,900.0014横店东磁硅片845,075.7842.85/15隆基绿能硅片5,079,201.2639.2236,990,041.6316爱旭股份电池片1,050,161.3538.655,610,736.4717晶澳科技硅片2,871,963.0035.2124,351,855.0018亿晶光电电池片269,443.5333.26/19赛福天电池片49,957.3431.131,558.2320中来股份电池片359,823.2929.35/21东方日升硅料777,084.6922.00/22天合光能硅片、电池片2,135,000.0018.8321,438,400.0
27、023阳光能源硅片60,789.728.45/根据表 5 数据,在运营范围(范围一+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方面,宝丰能源与通威股份位于千万排放量级,其后依次是协鑫科技、晶科能源与隆基绿能。而在运营范围(范围一+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前五的企业中,宝丰能源、亚洲硅业、协鑫科技、弘元绿能 4 家均涉及硅料业务。整体上看,晶科能源、隆基19绿能、天合光能虽然有着较高的运营范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但是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表现较佳。图 14:晶科能源 2023 年度 ESG 报告披露减碳策略以晶科能源为例,除了确立减碳目标与详细披露了碳排放数据,晶科能源还详细分析披露了自己的减碳策略与路径,不仅展示了其对
28、20环境保护的承诺,同时也为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案例。另外,通过表 5,我们不难发现在硅片与光伏电池片业务领域,超半数的企业不仅披露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强度,还进一步披露了范围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然而,在涉及硅料业务的 7 家企业中,仅 2 家企业披露了范围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比不足三成,范围三披露力度相对不足。图 15:天合光能关于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占比分析21尽管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的披露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可用性、计算方法以及其他不确定性来源,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范围三排放反映了企业在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潜在气候影响,关注并披露范围三不仅有助于企业深入推进绿色供应链
29、建设,也有助于企业彰显社会责任和气候雄心。(五五)产品碳足迹)产品碳足迹披露披露情况情况通过汇总企业年报、ESG 报告中的产品碳足迹披露信息,并参考 PCFD 平台9上的企业自主披露情况,我们发现仅 2 家企业披露了产品碳足迹数据。在 PCFD 平台,通威股份详细披露了旗下两款电池片的产品碳足迹,分别是型号为 156.75*156.75mm 的单晶太阳能电池片产品,碳足迹为 1.72kg CO e;型号为 182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产品,碳足迹为 1.46kg CO e。而协鑫科技披露了公司旗下的颗粒硅产品,碳足迹为 37kg CO e。9PCFD 平台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在中国城市温
30、室气体工作组的技术支持下,于 2023 年开发并上线的产品碳足迹披露与索引(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Disclosure and Catalogue,PCFD)平台。PCFD 平台参考联合国发布的 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CPC)产品分类方法,并提供衣、食、住、用、行,以及工业、农业及服务的检索标签,方便利益方筛选和检索企业依据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nalysis,LCA)原则,测算并公开披露的产品碳足迹数据。https:/ 16:通威股份在 PCFD 平台上披露光伏电池片产品碳足迹伴随着商务部外贸司光伏组件出口产
31、品低碳评价要求(征求意见稿)10行业标准公开发布征求意见,当前光伏组件产品碳足迹备受关注。但时至今日,除组件端之外的光伏上中游产业链中硅料、硅片与光伏电池片产品的碳足迹评估认证与披露力度还有待加强。完整的碳足迹评估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各环节关键排放源,有助于改进决策,降本增效;同时,碳排放透明度的提升还有助于与投资者、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六六)“三废三废”管理情况管理情况随着国家全面绿色转型战略的深入推进,光伏产业的绿色发展也需由浅入深。光伏制造业本身就是一个“制造绿色”的产业,在生产清洁能源产品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的绿色制造过程。因10https:/ https:/ 54 家硅料
32、、硅片和光伏电池片等光伏上中游企业中,有近五成的企业详细披露了“三废”数据。表 6:光伏上中游企业 2023 年度废水管理情况序号企业名称业务范围废水排放量(吨)废水排放强度(万吨/百万元营收)1立昂微硅片5,502,844.002,045.672英发睿能电池片6,340,455.00588.933中润光能电池片9,637,110.00537.584晶科能源硅片、电池片48,985,522.24412.755爱旭股份电池片11,105,230.00408.736弘元绿能硅料、硅片、电池片4,344,412.00366.347TCL 中环硅片20,134,400.00340.428高景太阳能硅片
33、6,878,282.00331.489隆基绿能硅片42,351,000.00327.0410晶澳科技硅片23,618,520.50289.611协鑫科技硅料、硅片9,330,000.00276.8512美科股份硅片3,232,300.00257.5113东方日升硅料8,413,620.00238.1614易成新能电池片1,933,101.00195.5815通威股份硅料、电池片26,155,841.30188.0316横店东磁硅片3,608,700.00182.9917天合光能硅片、电池片15,910,000.00140.3118大全能源硅料1,077,500.0065.9819赛福天电池片5
34、4,999.0034.2720航天机电硅料170,173.2018.45根据表 6 数据,在废水管理方面,废水排放总量超千万吨量级的企业依次为晶科能源、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TCL中环、天合光能与爱旭股份 7 家。在废水排放强度方面,航天机电表现最佳,立昂微则提升改进空间较大。整体上看,天合光能与通威股份虽是千万吨量级废水排放量梯队,但其废水排放强度相对较低,表现较好。24图 17:通威股份 2023 年度废水管理披露情况此外,通威股份在 ESG 报告废水管理披露章节,除了披露常规的排放量数据,还详细分析了废水来源、处置方式、亮点举措等,这种全面且深入的披露方式展示了公司在环境管理方面
35、的透明度和责任感。表 7:光伏上中游企业 2023 年度废气管理情况序号企业名称废气数据1通威股份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591.01 吨2协鑫科技氮氧化物 499.65 吨,硫氧化物 344.66 吨,悬浮科技物 203.38吨3大全能源氮氧化物 2.9 吨,粉尘 14.05 吨4航天机电废气排放总量 4.74 吨5弘元绿能共排放氮氧化物 9.42 吨,挥发性有机物(VOCs)2.09 吨,颗粒物 9.33 吨6TCL 中环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52.26 吨7隆基绿能废气排放总量 858.12 亿 m8美科股份废气排放总量 18.88 吨9高景太阳能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和其他重
36、大气体排放 1.3525吨10晶科能源废气排放量 8216127.33 万立方米11天合光能废气排放总量 460 亿立方米12立昂微废气排放总量 367215.92 吨13横店东磁废气排放总量 67.75 吨14阳光能源氮氧化物 1436.44kg,硫氧化物 1.06kg,悬浮颗粒 88.02kg15爱旭股份废气排放总量 23373.15 百万立方米16钧达股份氮氧化物:上饶基地 4.8 吨,滁州基地 1.9 吨,淮安基地 1.9吨挥发性有机物:上饶基地 2.5 吨,滁州基地 4.398 吨,淮安基地 8.34 吨颗粒物质:上饶基地 3.5 吨,滁州基地 1.56 吨,淮安基地1.8 吨17中
37、润光能VOCs12783.57kg,氮氧化物 1700.78kg,颗粒物 1061.07kg,硫化物 0.37kg18英发睿能废气排放总量 18.15 吨在废气管理方面,54 家对象企业中,有 18 家企业详细披露了企业废气排放数据,协鑫科技、弘元绿能等部分企业还进一步细化了各种具体废气的排放情况,而拥有多个生产基地的钧达股份,分别就每个基地的具体废气排放情况均进行了披露,呈现更为详尽。总体上看,通威股份由于披露数据还包含旗下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等多个高废气排放业务,因此废气排放总量相对较高。26图 18:隆基绿能 2023 年度废气管理披露情况隆基绿能在其 ESG 报告中详细分析了生产过程中每
38、个环节的废气类型,并披露了针对每种废气类型所采取的具体减排措施。这种详尽的分析和透明的披露不仅展示了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还为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表 8:光伏上中游企业 2023 年度一般(无害)废弃物管理情况序号企业名称业务范围一般(无害)废弃物排放量(吨)一般(无害)废弃物排放强度(吨/亿万营收)1宝丰能源硅料6,308,858.0021,653.142高景太阳能硅片93,332.85449.803美科股份硅片54,400.00433.404TCL 中环硅片227,614.11384.835通威股份硅料、电池片534,797.90384.466易成新能电池片35,869.
39、61362.917协鑫科技硅料、硅片116,539.00345.80278隆基绿能硅片441,654.12341.059钧达股份电池片61,636.80330.3710大全能源硅料48,042.93294.2011晶澳科技硅片236,509.31290.0012爱旭股份电池片75,954.78279.5513中润光能电池片49,180.22274.3414弘元绿能硅料、硅片、电池片31,760.72267.8215晶科能源硅片、电池片261,356.80220.2216横店东磁硅片36,619.49185.6917天合光能硅片、电池片201,786.00177.9518立昂微硅片2,423.0
40、090.0719航天机电硅料5,081.0755.0820东方日升硅料13,747.6538.9221阳光能源硅片1,181.5016.43根据表 8 数据,在一般废弃物管理方面,详细披露了其一般(无害)废弃物排放管理情况的 21 家企业中,排放总量与排放强度最高的是宝丰能源,最低的是阳光能源。而超过十万吨排放量级的企业依次有通威股份、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TCL中环、天合光能、协鑫科技 7 家。其中,从单位营收排放表现来看,天合光能表现较佳。28图 19:2023 年度企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情况有效地回收和再利用光伏制造过程中的废弃物,对于促进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此方面,钧
41、达股份、通威股份、TCL中环等企业表现亮眼,一般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达到97%以上。表 9:光伏上中游企业 2023 年度危险(有害)废弃物管理情况序号企业名称业务范围危险(有害)废弃物排放量(吨)危险(有害)废弃物排放强度(吨/亿万营收)1宝丰能源硅料420,078.001,441.782立昂微硅片889.0733.053隆基绿能硅片41,919.6932.374爱旭股份电池片8,690.7131.995东方日升硅料5,679.9716.086高景太阳能硅片3,038.3014.647晶科能源硅片、电池片17,281.9314.568天合光能硅片、电池片9,743.008.599协鑫科技硅料、
42、硅片2,218.006.5810赛福天电池片78.764.9111TCL 中环硅片1,887.673.1912晶澳科技硅片2,194.842.6913横店东磁硅片413.752.1014大全能源硅料328.822.0115美科股份硅片247.791.9716航天机电硅料159.191.7317通威股份硅料、电池片2,065.591.4818英发睿能电池片84.370.7819中润光能电池片128.040.7120弘元绿能硅料、硅片、电池片59.640.5021易成新能电池片37.750.3822钧达股份电池片67.200.3623阳光能源硅片4.300.06光伏产业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除了产生
43、一般(无害)废弃物外,还会产生一些具有潜在危害的危险(有害)废弃物,例如银、铅、镉等重金属,酸碱废液、有机溶剂、氟化物等。这些危29险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根据表 9 数据,危险废弃物排放总量与排放强度最高的是宝丰能源,最低的是阳光能源。而通威股份、晶澳科技、TCL 中环等企业虽然危险废弃物超过千吨排放量级,但排放强度表现较为出色。整体来看,光伏上中游头部企业在“三废”管理方面的信息披露透明度较高,通常采取综合性的三废管理策略,包括废水循环利用、废气减排以及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一些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废气净化系
44、统,同比往年数据废弃污染物排放表现更佳。(六六)环境违法情况环境违法情况根据企业披露信息,2023 年度共有 4 家光伏行业中上游企业因环境问题受到了行政处罚,包括南玻集团、京运通、通威股份和拓日新能。处罚内容主要是废气、粉尘、颗粒物超标排放以及污染监测与防治设施未能正常运行等方面,且当年度企业基本积极整改到位,未造成重大环境不利影响。30图 20:南玻集团年报披露的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情况图 21:京运通年报披露的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情况图 22:通威股份年报披露的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情况31图 23:拓日新能年报披露的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情况光伏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为整个行业提供可再生
45、能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其产业链在实际运营中更应重视环境管理,严格遵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生产活动不会对环境造成额外负担,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32三、建议与展望三、建议与展望尽管光伏产业的上中游,即硅料、硅片及光伏电池片的生产环节中,众多企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促进环保节能和减污降碳。但从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来看,上中游行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减污降碳的工作力度。各企业应更加重视并积极实践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建议:(一一)进一步优化能耗水耗表现,促进行业低碳发展进一步优化能耗水耗表现,促进行业低碳发展2
46、024 年 11 月,工信部修订印发 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及管理办法,其中明确了光伏制造企业和项目在硅料、硅片和光伏电池片业务方面的能耗与水耗要求,旨在通过进一步提高行业扩产门槛,推动供给侧优化。随着减排降碳标准的日益严格,光伏中上游企业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例如,在硅料、硅片以及光伏电池片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更高效的切割设备和制造工艺;采用如反渗透膜处理、离子交换树脂等先进节水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这些改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特别是在面对欧美国家可能实施的碳关税等贸易
47、限制措施时,能够有效规避相关风险,减少因环保标准差异带来的贸易摩擦。33(二二)进一步减少运营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升产品进一步减少运营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升产品碳足迹碳足迹表现表现2025 年 1 月,商务部公开征求光伏组件出口产品低碳评价要求(征求意见稿)行业标准意见,首个产品碳足迹限值落地光伏出口组件。但是,光伏组件产品减碳仍需光伏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为了进一步减少运营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硅料、硅片和光伏电池片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或工艺优化,减少单位产品的能耗。如采用高效的硅提纯技术和先进的切割设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可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如在工厂和生产基地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
48、系统,购买风能、水能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满足自身的电力需求。此外,还可以在高排放环节应用碳捕捉与储存(CCUS)技术,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并安全存储,或通过参与碳交易市场或投资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项目,抵消难以规避的碳排放,增加碳汇。对硅料、硅片和光伏电池片关键产业链全面开展碳足迹评价,能够精准定位光伏产业链减排重点,推动全产业链的低碳转型,对于光伏产品满足国际标准、突破贸易壁垒也至关重要。(三三)加强范围三温室气体披露,加强范围三温室气体披露,建立建立健全健全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强范围三温室气体披露,对于企业自身及全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早在 2016 年
49、,光伏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就已经将“绿色供应链实施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在光伏产业推行“垂直一体化”战略的背景下,企业应将低34碳理念贯穿于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的每一个环节,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为此,企业需加强与供应链条的紧密合作,确保获取准确排放数据,基于企业自身运营情况建立公开透明的排放信息披露机制加以规范相关工作。还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合作开发更高效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推动上中游原材料的低碳化,并加强对下游组件企业的绿色采购要求,实现全产业链的低碳转型。此外,还可以鼓励再生材料、可降解材料的应用,投资例如改进硅提纯技术和高效光伏电池的技术升级项目等等。(四
50、)进一步提升四)进一步提升“三废三废”管理水平,规避发展中环境违法风险管理水平,规避发展中环境违法风险有效的“三废”管理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光伏中上游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三废”管理,以规避发展中可能面临的环境风险。废水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废水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废气管理方面,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企业应采用高效的净化技术,如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等,确保废气达标排放。同时,定期监测和评估废水、废气排放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废气处理方案。35废弃物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固体废弃物分类、
51、收集、储存和处置体系,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减少填埋和焚烧的比例。还可通过与专业环保公司合作,提升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在企业的信息披露中可以看到,对员工的环保法律法规培训正得到逐步推广,提高全员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极具必要性。同时企业应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通过透明化的管理方式,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及参与规则制定,提升全球市场认可度与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及参与规则制定,提升全球市场认可度与话语权话语权在全球光伏产业发展面临贸易壁垒和政策变化的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及参与规则制定,已成为应对不确定性和提升国际竞
52、争力的关键策略。面对日益严格的碳足迹等国际绿色贸易政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挑战,并通过多方位的合作与沟通,促进全球光伏市场的健康发展。例如,隆基绿能在 2023 年度,硅片与组件产品在全球获得 62 张碳足迹/EPD 认证,其 Hi-MO5 产品首家通过韩国碳足迹认证,累计 25 个基地通过 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光伏企业应深入借鉴优秀行业经验,积极加入如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参与制定和修订相关标准。通过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碳足迹核算方法36的标准化和统一化,确保各国在评估光伏产品环境影响时有一致的标准。还可以
53、积极申请国际环境产品声明(EPD)认证为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持,争取获得其他国际权威认证,如 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BREEAM(建筑研究院环境评估方法)等,提升产品在全球市场的认可度。综上所述,光伏上中游企业在近年来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能源水耗强度还是碳排放控制上都展现了强劲的动力和潜力。然而,面对全球形势变化的严峻挑战和对清洁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企业需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未来的发展道路依旧漫长且充满挑战。为了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光伏上中游企业需要继续重点加大在节能减排技术上的研发投入,降本增效、节约资源,还需要加强和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建立
54、健全绿色制造和循环运营体系,同时加强政策导向与国际合作,助力整个光伏行业积极应对技术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把握主动权,并为构建一个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力量。任重而道远,但前景光明。特别感谢阿拉善 SEE 东吴项目中心对本项目的支持!特别感谢阿拉善 SEE 东吴项目中心对本项目的支持!注:本报告版权仅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所有,如需引用本报注:本报告版权仅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所有,如需引用本报告内容,请注明出处。如需大幅引用请事先告知,并在允许的范围内告内容,请注明出处。如需大幅引用请事先告知,并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未经允许,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使用。未经允许,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