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态环境厅:2023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6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生态环境厅:2023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62页).pdf(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广 东 省 生 态 环 境 厅Department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Department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2023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3 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ecology and environment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发布国家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及其他重大环境信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发布
2、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23年度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232 2一、大气环境(一)城市环境空气2023年,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修改单评价,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17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第一章 生态环境状况全省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情况3第一章 生
3、态环境状况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AQI达标率)在85.8%99.7%之间,平均为94.8%,较去年上升3.5个百分点,17市达标天数比例高于90.0%。全省首要污染物主要为O3(占首要污染物比例为75.1%),其次为PM10(占12.3%)和PM2.5(占8.7%)。珠三角9市AQI达标率在85.8%98.4%之间,平均为91.2%,较去年上升5.1个百分点。首要污染物主要为O3(占首要污染物比例为77.4%),其次为PM10(占10.9%)和NO2(占7.9%)。粤东西北12市AQI达标率在93.4%99.7%之间,平均为97.5%,较去年上升2.2个百分点。首要污染物主要为O3(
4、占首要污染物比例为73.2%),其次为PM10(占13.5%)和PM2.5(占13.0%)。首要污染物占比O375.1%12.3%8.7%3.7%10.9%3.8%7.9%77.4%73.2%13.5%13.0%0.4%PM10PM2.5NO2全省珠三角粤东西北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234 4全省SO2年平均浓度为7微克/立方米,较去年下降12.5%;各市年平均浓度范围为512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NO2年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与去年持平;
5、各市年平均浓度范围为929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PM10年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较去年上升8.8%;各市年平均浓度范围为3047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年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较去年上升5.0%;各市年平均浓度范围为1726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除揭阳外,其余20市均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O3年评价浓度为143微克/立方米,较去年下降8.9%;各市平均浓度范围为120172微克/立方米,除佛山、东莞、中山、江门外,其余17市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220238SO2NO2PM10PM2.5O3CO719193437202115714
6、30.90.8全省城市空气各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CO单位为毫克/立方米,其余为微克/立方米)5第一章 生态环境状况CO年评价浓度为0.8毫克/立方米,较去年下降11.1%;各市平均浓度范围为0.70.9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珠三角9市SO2年平均浓度为6微克/立方米,较去年下降14.3%;NO2年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与去年持平;PM10年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较去年上升5.7%;PM2.5年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较去年上升10.5%;O3年评价浓度为155微克/立方米,较去年下降10.9%;CO年评价浓度为0.8毫克/立方米,较去年下降11.1%。粤东西北12市
7、SO2年平均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与去年持平;NO2年平均浓度为15微克/立方米,与去年持平;PM10年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较去年上升8.8%;PM2.5年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较去年上升5.0%;O3年评价浓度为134微克/立方米,较去年下降6.9%;CO年评价浓度为0.8毫克/立方米,较去年下降11.1%。全省各市SO2、CO和PM10日均浓度达标率均为100%;NO2日均浓度达标率在98.9%100%之间;PM2.5日均浓度达标率在98.9%100%之间;O3-8h达标率在86.6%99.7%之间。全省各市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汕尾、湛江和梅州位列前三,佛山、广州和
8、江门位列后三。与去年相比,深圳、汕头、汕尾、清远、潮州和揭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所变差,梅州市持平,其余14市均有所改善。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236 6(二)城市降水全省城市降水pH均值为5.50,pH均值范围在5.00(深圳)7.58(河源)之间;酸雨频率为18.0%;18个城市出现酸雨(pH最小值5.60),4个城市受酸雨污染(pH均值5.60),无重酸雨区(pH均值4.50或4.50pH均值5.00且酸雨频率50.0%)各城市酸雨污染情况7第一章 生态环
9、境状况降水化学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全省降水中主要阳离子为铵离子和钙离子,均占离子总当量的18.3%;主要阴离子为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分别占离子总当量的14.9%和13.4%。降水中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当量浓度比为1.1,硫酸化合物为广东省降水中的主要致酸物质。与去年相比,酸雨频率上升5.0个百分点,全省城市降水pH均值下降0.25个pH单位,已连续4年未出现重酸雨区城市,全省降水质量状况总体略有转差。在酸雨控制区内,珠三角9市、汕头、韶关、湛江、清远、潮州、揭阳、云浮均出现酸雨,其中深圳、珠海、东莞、江门4市受酸雨污染;汕尾未出现过酸雨。在非酸雨控制区内,梅州、茂名出现过酸雨,河源、阳江未出
10、现酸雨;非酸雨控制区的4市均未受酸雨污染。全省降水主要化学离子占比情况18.3%18.3%14.9%13.4%12.1%11.2%5.0%2.6%2.4%1.7%钙离子铵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硝酸根钠离子镁离子钾离子氟离子氢离子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238 8二、地表水环境(一)饮用水源2023年,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对88个在用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开展了监测,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地下水质量标准评价,水源达标率为100%,同比持平;汕头、韶关、河源、惠州、
11、汕尾、潮州、云浮7市水质全优。全省58个县(县级市)及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县级行政单位所在镇的79个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开展了监测,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水源达标率为100%,同比持平。全省县级饮用水水源水质以类为主,水质总体优良。全省19个城市(深圳、珠海市无农村饮用水源)对621个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开展了监测,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地下水质量标准评价,水源达标率为94.8%,较去年上升0.5个百分点。2022100%100%100%100%94.3%94.8%2023城市集中式饮用水县级集中式饮用水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全省饮用水水源达标率比较9第一章 生态环境状况(二
12、)湖泊水库2023年,3个省控湖泊中,湛江湖光岩湖水质为类,营养状态为中营养;惠州西湖为类,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肇庆星湖水质为类,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3个湖泊均是景观用水,均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35个省控水库除飞来峡水库以外水质良好(29个水库为饮用水水源)。8个大型水库中,新丰江水库和白盆珠水库水质为类,枫树坝水库、流溪河水库、杨寮水库和高州水库水质为类,水质均优;鹤地水库水质为类,水质良好;飞来峡水库水质为类。其他27个中小型水库水质均在类之间,水质优良。全省水库营养程度整体较轻,呈贫营养状态7个,占18.4%,中营养28个,占73.7%,轻度富营养3个,占7.9%。主要省控湖库水
13、质营养状态指数变化情况(左为2022年、右为2023年)星湖西湖湖光岩湖 鹤地水库 杨寮水库飞来峡水库枫树坝水库流溪河水库高州水库白盆珠水库新丰江水库轻度富营养中营养贫营养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231010(三)国考地表水国考地表水水质状况2023年,按生态环境部核定考核结果,149个国考地表水断面考核评价水质优良率(类)为92.6%(138个),类、类分别占5.4%(8个)、2.0%(3个),无劣类断面,总体水质状况优,达到国家考核目标(优良率89.2%、
14、劣类比例0.7%)。与去年国家核定考核结果相比,149个断面水质优良率持平,类比例下降0.7个百分点(1个),类比例上升0.6个百分点(1个),劣类比例持平。11第一章 生态环境状况(四)省考地表水2023年,按考核结果统计,270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1.8%,类、类分别占7.1%、1.1%,无劣类断面,总体水质状况优。与去年相比,水质优良率下降0.4个百分点,类比例上升0.8个百分点,类比例下降0.4个百分点,劣类比例持平。珠三角河网区79个断面,总体水质状况优;水质类别为类的断面占92.4%,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类占7.6%,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无类和劣类断面,同比均持平。北江
15、流域50个断面,总体水质状况优;水质类别为类的断面占96.0%,同比持平,类占4.0%,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无类断面,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无劣类断面,同比持平。东江省考地表水水质状况0%20%40%60%80%100%全省珠三角河网区北江流域东江流域西江流域韩江流域粤东诸河粤西诸河9类类类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231212流域30个断面,总体水质状况优;水质类别为类的断面占93.3%,类占6.7%,无类、劣类断面,同比均持平。西江流域20个断面,总体
16、水质状况优;水质类别为类的断面占95.0%,同比下降5.0个百分点,类断面占5.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无类、劣类断面,同比均持平。韩江流域23个断面,总体水质状况优,水质类别为类的断面占100%,同比持平。粤东诸河32个断面,总体水质状况良好;水质类别为类的断面占81.2%,同比持平,类占9.4%,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类占9.4%,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无劣类断面,同比持平。粤西诸河36个断面,总体水质状况良好;水质类别为类的断面占85.3%,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类占14.7%,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无类断面,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无劣类断面,同比持平。(五)国控入海河流
17、2023年,全省36个国控入海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1.7%(33个),IV类占8.3%(3个),无V类和劣V类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7.2%(35个)。与去年相比,2023年36个断面总体水质状况保持优,优良率、IV类、V类、劣V类断面比例不变。从水质类别变化看,茂名市寨头河出海口由类下13第一章 生态环境状况降至类,汕头市东里桥闸由类下降至类,水质变差;深圳河口由IV类提升至III类,湛江市黄坡、揭阳市隆溪大道桥、汕尾市乌坎、广州市虎门大桥由类提升至类,水质好转;其他断面水质类别保持不变。(六)省界河流2023年,广东省主要入境河流的西江桂粤省界断面封开城上、东江寻乌水赣粤省界断面兴宁电站、
18、定南水赣粤省界断面庙咀里、贺江桂粤省界断面白沙街、武江湘粤省界断面三溪桥均为类水质,水质优;九洲江桂粤省界断面山角和汀江闽粤省界断面青溪为类水质,水质良好。与去年相比,封开城上水质由类下降为类,山角水质由类下降为类,其他省界断面水质无明显变化。类8.3%类91.7%国控入海河流水质状况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231414近岸海域水质状况三、海洋环境(一)海水环境质量2023年,全省近岸海域年均优良水质(一、二类)面积比例为92.3%,15第一章 生态环境状况一
19、类、二类、三类、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水质面积比例分别为76.9%、15.4%、2.8%、1.4%、3.5%。劣四类海水水质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湛江港、汕头港等河口海湾,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与去年相比,全省近岸海域年均优良比例上升2.6个百分点,劣四类比例下降2.7个百分点。(二)海洋生态1.海洋生物多样性2023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在珠江口、大亚湾、雷州半岛珊瑚礁和南澳岛四个海域开展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海洋生物多样性浮游植物珠江口大亚湾雷州半岛珊瑚礁南澳岛浮游动物珊瑚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050100150200250300350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
20、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231616物、潮间带生物和珊瑚等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等。监测海域共鉴定海洋生物790种,其中浮游植物219种、浮游动物217种、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322种、珊瑚32种。珠江口、大亚湾、雷州半岛珊瑚礁和南澳岛4个海域各鉴定海洋生物342种、330种、322种和255种,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分别为2.40、2.70、2.81和3.09。2.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2023年,珠江口、大亚湾、雷州半岛珊瑚礁3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保持稳定。珠江口河口生态系统呈亚
21、健康状态。海水无机氮含量偏高,水体呈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密度、浮游动物密度、大型底栖生物密度和生物量过高,浮游动物生物量过低。大亚湾海湾生态系统呈亚健康状态。海水水质优良;浮游植物密度过高,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鱼卵仔鱼密度、大型底栖生物密度过低。17第一章 生态环境状况雷州半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呈健康状态。除海水悬浮物和叶绿素浓度偏高外,水质总体优良。调查断面内共发现珊瑚32种,活珊瑚平均盖度10.06%,硬珊瑚平均补充量2.07个/平方米,平均白化率为9.50%,白化珊瑚种类主要为角孔珊瑚属、滨珊瑚属和盾形陀螺珊瑚。与2022年相比,活珊瑚盖度基本保持稳定,补充量有所增加,但白化率升高。(三)部
22、分城市海水浴场水质2023年,全省对汕头南澳青澳湾、深圳大梅沙、深圳下沙、珠海东澳南沙湾、阳江闸坡5个重点海水浴场开展监测,水质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为100%、80%、100%、93%、80%。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231818(四)近岸海域海洋垃圾2023年,全省共开展23个海滩垃圾、4个海域海漂垃圾和2个海域海面漂浮微塑料监测。海滩垃圾主要为塑料袋、塑料瓶、一次性泡沫碎片和烟头等,塑料类垃圾最多,占80.8%;其次为纸制品类垃圾和木制品类垃圾,分别占4.9%
23、、3.2%。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塑料薄膜、包装袋和泡沫,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88.6%;其次为织物(布)类垃圾和纸制品类垃圾,均占3.6%。珠江口和大亚湾海面漂浮微塑料密度分别为1.63和0.78个/立方米。海面漂浮微塑料主要为碎片、泡沫、线和颗粒,成分主要为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近岸海域海洋垃圾种类占比海滩垃圾塑料类海滩垃圾海漂垃圾纸制品类木制品类金属类织物(布)类玻璃类橡胶类其它类海漂垃圾2.9%3.0%3.6%3.6%88.6%80.8%3.2%4.9%19第一章 生态环境状况四、自然生态(一)生态质量指数(EQI)2022年,全省生态质量指数(EQI)为71.96,生态质量为一类(
24、EQI70)。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大部分地市生态质量为一类、二类,其中河源、梅州、韶关、汕尾、清远、江门、肇庆、云浮、惠州、阳江10市的生态质量为一类,占47.6%;茂名、揭阳、湛江、潮州、广州、珠海、深圳、中山和佛山9市的生态质量为二类(55EQI70),占42.9%;仅汕头和东莞2市生态质量为三类(40EQI55),占9.5%。合计一类、二类级别的市占评价单位总数90.5%,其面积占全省陆域面积97.4%。全省125个县级评价单元中,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鹏新区、乳源瑶族自治县等56个县(区)生态质量为一类,占44.8%;云城区、罗定市、梅江区等37个县(区)生态质量为二类,占29.6%;
25、惠城区、福田区、惠阳区等31个县(区)生态质量为三类,占24.8%;仅荔湾区生态质量为四类(30EQI40),占0.8%。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232020与2021年相比,2022年全省生态质量基本稳定(EQI=-0.33,-1EQI1)。21个地级以上市中,所有地市生态质量均基本稳定。125个县级评价单元中,3个县(区)生态质量轻微变化,其中盐田区轻微变好(1EQI2),其余122个县(区)生态质量基本稳定。2022年全省生态质量空间分布21第一章 生态
26、环境状况(二)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2023 年,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78平方千米。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国家下达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约束性指标任务。持续深入推进水行政执法工作,2023年查办水事违法案件共2229宗。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6093宗,有效恢复水生态空间。(三)农业农村生态2023年,全省农业生产(种植业)农药使用总量4.91万吨,比 2022年减少1.21%,比过去三年平均值减少2.8%,实现负增长。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经农业农村部门认证登记绿色、有机、地标产品总共992个,其中绿色食
27、品847个,有机农产品8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63个。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较2022年12月底总数增长7.1%。2023年,全省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自然村15.1万余个,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14.35万余个,创建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分别为12.08万余个、8968个,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416条,基本建成100余条。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232222(四)林业生态2023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总体以轻度发生为主,发生面积为36.81万公顷,比
28、2022年减少7.9万公顷;成灾面积24.13万公顷,比2022年减少3.6万公顷。全省湿地面积17.7万公顷,河湖水面120.1万公顷。全省天然植被林相优美,类型多样,热带季雨林、红树林、亚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地带植被多树种镶嵌,群落层次结构复杂,季相变化丰富。全省记录分布有野生高等植物6658种,其中林业部门主管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0种;列入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39种;全省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1052种,其中林业部门主管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88种、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146种。(五)自然保护区广东省是全国自然保护地数量最多的省份,全省建有各级各类自然
29、保护地1361个,其中自然保护区377处,森林公园710处,湿地公园217处,地质公园19处,沙漠(石漠)公园1处,海洋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7处,风景名胜区30处。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机构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地网络体系。23第一章 生态环境状况五、声环境2023年,全省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达标率为58.3%100%,平均为95.9%,梅州、汕尾、东莞、阳江、茂名和清远6市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54.2%100%,平均为84.4%,梅州和清远市达标率为100%。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6.3分贝,总体属于一般的水平。声源以社会生活类声源和交通声源为主,分别占
30、57.1%和26.5%。汕头、梅州、惠州、湛江、茂名、肇庆、潮州、揭阳和云浮9市属于较好水平;广州、深圳、珠海、韶关、河源、汕尾、东莞、中山、江门和阳江10市属于一般水平;佛山和清远市属于较差水平。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夜间等效声级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声源构成生活类交通类工业类施工类夜间昼间0%10%20%30%40%50%60%70%80%90%100%2.8%2.4%13.6%26.5%57.1%55.5%28.6%13.6%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23242
31、4均值为49.3分贝,总体属于一般的水平。声源以社会生活类声源和交通声源为主,分别占55.5%和28.6%。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中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潮州、揭阳和云浮16市属于一般水平;佛山、韶关和东莞3市属于较差水平;阳江和清远2市属于差水平。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总平均值为68.2分贝,总体属于较好水平。珠海、汕头、梅州、惠州、汕尾、中山、茂名、肇庆和揭阳9市属于好的水平;广州、深圳、佛山、韶关、河源、东莞、江门、阳江、湛江、潮州和云浮11市属于较好的水平;清远市属于一般水平。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夜间总平均值为60.7分贝,总体属于一般水平。珠海、汕头
32、、梅州、惠州、茂名和揭全省声环境质量状况城市功能区昼间达标率(%)城市功能区夜间达标率(%)城市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dB(A))道路交通声环境等效声级(dB(A))94.795.981.084.456.456.367.62022202368.225第一章 生态环境状况阳6市属于好的水平;河源和汕尾2市属于较好的水平;中山市属于一般水平;广州、深圳、佛山、韶关、东莞、江门、湛江和肇庆8市属于较差水平;阳江、清远、潮州和云浮4市属于差的水平。与去年相比,全省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全省城市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噪声等效声级基本持平;其中汕头、湛江、揭阳和云浮市等效声级水平上升,佛山、韶关和清远市
33、等效声级水平下降。城市道路交通昼间声环境质量稳中有降,噪声等效声级上升0.6分贝;全省总体等效声级水平下降,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232626其中珠海、汕头和汕尾3市等效声级水平上升,河源和清远市等效声级水平下降。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昼间和夜间点次达标率分别提高1.2和3.4个百分点;其中汕头、佛山、梅州、中山和云浮5市昼夜间点次达标率上升,广州、珠海和韶关3市昼夜间点次达标率下降。与2018年相比,全省城市区域夜间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噪声等效声级
34、上升0.4分贝;中山、肇庆、潮州和云浮市等效声级水平上升,佛山、韶关、惠州、阳江、茂名和清远市等效声级水平下降。城市道路交通夜间声环境质量稳中有降,噪声等效声级上升1.5分贝;全省总体等效声级水平下降,其中深圳、珠海、汕头和梅州市等效声级水平上升,韶关、河源、汕尾、阳江、湛江、肇庆、清远和潮州市等效声级水平下降。六、辐射环境2023年,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省陆域环境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环境介质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处于天然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电磁环境控制限值。27第一章 生态环境状况(一)环境电离辐射2023年,
35、全省11个主要地级市累积剂量以及29个环境质量辐射自动监测站测得的环境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处于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气溶胶和沉降物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天然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空气(水蒸汽)和降水中氚活度浓度、空气中气态放射性碘同位素未见异常。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铀、钍和镭-226放射性处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和铯-137活度浓度未见异常;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铀、钍和镭-226放射性处于本底水平,总和总活度浓度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规定的放射性指标指导值,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36、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232828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和铯-137活度浓度未见异常。全省近岸、近海海域以及核电周边海水中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和铯-137的活度浓度未见异常,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规定的限值;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和铯-137的活度浓度未见异常。全省国控点、饮用水水源地周围及重要农产品基地土壤中铀-238、钍-232和镭-226等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在历年监测数据波动范围内,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活度浓度未见异常。环境辐射剂量率(nGy/h)广州深圳珠海汕
37、头佛山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160120804002023年均值2016-2022年均值(二)环境电磁辐射2023年,全省电磁辐射环境水平总体保持稳定,电磁环境国控点功率密度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所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29第一章 生态环境状况七、应对气候变化2023年,广东省深化碳排放权交易,组织200家控排企业开展碳排放信息报告核查及履约工作,履约率达100%,广东碳市场顺利完成第十个履约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4亿吨,累计成交金额63.68亿元,均居全国区域碳市场首位。配合做好全
38、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的履约工作,履约率达100%。积极推广碳普惠工作机制,全国首发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将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申报地区覆盖范围拓展到全省。截至2023年底,碳普惠核证减排备案累计签发247.46万吨,增加收入5347余万元。做好国家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广州市、深圳市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报告中获评优良等级。指导广州市南沙区和深圳市福田区高质量创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支持广州市南沙区召开2023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
39、onment303020232023年,广东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围绕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发力,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战略牵引,以“走在前列”的姿态全面推进广东生态文明建设。锚定全省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定聚焦新征程广东生态环境保护主责主业,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考核硬指标硬任务。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3年获评“优秀”等次。第二章 措施与行动31第二章 措施与行动组织编制 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实施意见 和 美丽广东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42035年),形成美丽广东建设纲领性文件。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广东实践,广州流溪河、河源万绿湖、东莞华阳湖3个
40、河湖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专项支持资深湾、遮浪港、镇海湾、珍珠湾等重点海湾开展美丽海湾建设。持续强化粤港澳生态环境保护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部省合作共建协议。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交流机制,成功启动“无废湾区”建设,系统谋划湾区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大力推进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持续提升全民生态环境素养,统筹办好“民声热线”、新闻发布会和新媒体宣传,精心策划环境日、生态日、低碳日等系列宣传活动,首次举办广东生态文明艺术双年展、开展全省青少年志愿减碳行动,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六进”活动,有效组织环保
41、设施向公众开放,线上线下开展活动3800余场,参与人数超千万人次。一、一体推进美丽广东、美丽湾区建设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32322023二、提标提质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排查整治6300余个涉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持续升级改造低效治理设施。大力推进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玻璃、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建成全国首个“天地车人”移动源监管系统,新增汽车中新能源车占比提升至37.5%,构建全国首个油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有力促进
42、国家成品油消费税大幅增收,获国家发改委高度肯定。大气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连续9年全面达标,AQI达标率94.8%,改善幅度全国排名第二;PM2.5浓度21微克/立方米,较“十三五”同期大幅下降27.6%(实况);环境空气质量在6个经济大省中继续保持第一。惠州、深圳、珠海、中山、肇庆、东莞6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前20位。33第二章 措施与行动不断强化对重点国考断面的一线排查、驻点巡查、技术指导和水质预警会商督导,开展“保优增优”断面冲刺行动,10个重点国考断面所在水体重要一级支流劣类比例较“十四五”期初下降34.2个百分点。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
43、达标率100%。超额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任务,中央水污染防治奖补资金总额居全国第一。全面推进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动态监管7400多个入海排污口。积极开展海洋垃圾清理试点,深圳湾、大鹏湾建立工作机制,累计清理海漂垃圾700余吨。东莞首创“零散工业废水”集中治理模式,实现零散工业废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达标排放”。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2.6%,较“十四五”期初提升5.3个百分点,劣类断面全面清零;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92.3%,为二十年来最好水平,珠江口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77.8%,首次达到“十四五”攻坚目标。三、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
44、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34342023四、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依法落实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实施4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国家下达目标。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省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实现有效保障。协同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完成国家下达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目标。”35第二章 措施与行动五、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全面推进“无废城市
45、”建设。成立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香港成功举行粤港澳“无废湾区”启动仪式,推动大湾区固体废物一体化协同示范。发布 建设“无废”广东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专题宣传片,宣传“无废”理念。深化固体废物环境治理。优化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增设电子台账、标签二维码等功能,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管理。健全危险废物鉴别环境管理制度,成立首届省级专家委员会。支持推动华南区域危险废物重大工程建设。补强铝灰渣、废盐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弱项,持续健全收集网络。截至2023年底,全省核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超过1270万吨/年,综合收集能力286万吨/年。与浙江、湖北、贵州等非相邻省份签订合作协议,与
46、广西、浙江等省份签订跨省转移“白名单”协议。联合省人民检察院、公安厅连续第3年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面强化新污染物治理。成立涵盖12个政府部门的省级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专班,聘请吴丰昌院士、余刚院士等担任第一届省专家委员会委员。完成首轮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涵盖122类小行业4014种类化学物质。2023年,全省填报企业数1.58万家,全国第一。建成全国首个新污染物分析测试平台。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为韶关、东莞、江门、湛江等地引荐重金属治理新技术,指导以重金属“近零排放”支持地方高质量发展。强化尾矿库分级分类环境监管,按期完成全部75座尾矿库巡检,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广东省
47、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36362023六、加快补齐乡村环境治理短板牵头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新增1395个行政村、86个省级以上监管农村黑臭水体完成整治。持续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管,完成广东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河源东源、茂名高州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强化纵向帮扶和驻镇帮镇扶村,助力被帮扶县增强内生动力、壮大综合实力。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省政府连续三年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列入乡村振兴、
48、河湖长制等多项考核。制定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认定标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明确2023年省级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不少于20%比例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超额完成纳入省民生实事的自然村整治任务。汕头等地试点示范和典型案例在全省宣传推广。不断拓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投融资渠道。推进应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建立省级专家咨询库,实施省级EOD试点,建立省级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肇庆广宁县项目获中国农发行30亿元授信支持。鼓励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区积极申报林业碳汇核证减排量,2023年共计向乡村地区、革命老区苏区等地签发自愿减排交易量近166万吨,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4015万元。37第二章 措
49、施与行动七、持续优化环境管理方式制定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1+1+3”环境保护配套政策;深入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应用,动态更新成果首个通过国家备案。积极履行省重大项目并联审批专班职责,大力服务重大项目环评要素保障,实施台账管理,提前介入指导,开辟绿色通道,批复大唐潮州电厂5-6号机组、茂名石化乙烯提质改造项目等重大项目环评,助推全省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年全省共完成1.42万个项目环评审批,涉投资总额1.87万亿元。全面完成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提交率审核“双百”任务和排污限期整改“清零”任务,实现排污单位全部依法持证排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部“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
50、管制度体系”试点工作,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核心制度效能稳步提升。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累计纳入企业2097家,指导帮扶2543家次,对3000余宗案件实施公开道歉承诺守法减罚、轻微违法免罚。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38382023八、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印发实施 广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广东省碳交易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将数据中心、陶瓷、港口行业纳入碳排放控排行业,允许纺织、机场行业企业自愿纳入碳市场,全省碳市场控排企业累
51、计减排6600余万吨。支持广州南沙、深圳福田开展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佛山高明印染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技术路径纳入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39第二章 措施与行动九、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印发实施 广东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验收销号工作指引(试行),持续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第一、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合计159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27项,其余持续推进中;交办的17244件群众举报件已办结或阶段办结。扎实开展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完成第二轮第一、二批共6市的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查实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公开通报6个典型案例,形成警示震慑,推动问
52、题整改。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执法效能。率先建成生态环境监测全链条监管平台,贯通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深入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首次联合省总工办举办全省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生态环境执法技能竞赛。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执法联动,累计启动办理案件550宗,鉴定评估金额达20余亿元。“中山市某公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入选生态环境部十大典型案例。开展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专项行动和打击自动监控弄虚作假、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执法专项行动,执法力度居全国前列。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
53、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40402023十、防范化解突出环境风险全面加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组织开展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排查1万余家企业,整改4000多个隐患。加强环境风险联防联控,与省公安厅、消防救援总队等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举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大比武、东江流域沙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全省环境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全面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印发实施 广东省核电站场外应急预案(总册)。做好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台风“杜苏芮”过境等应对工作。建成国内首个具备处置能力的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组织开展射线装置领域辐射安全隐患排查
54、。阳江圆满完成核电站场内外联合演习,获评“优秀”等次。全面加强环境信访工作。践行“浦江经验”化解信访积案,厅领导带头包案、下访接访,推动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案结事了”,高质量完成国家和省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交办信访积案,获全国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优秀集体称号。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率先完成化工园区“南阳实践”成果应用,基本建立企业、园区、流域三级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未发生核电运行事件。41第二章 措施与行动十一、完善生态环境法规与标准体系推动出台 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条例,并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是全省首部生态环境领域“小切口”立法。开展 广东省环境
55、保护条例 修订调研,开展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在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区域执行部分重金属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 后评估。按时高质量完成办理工作,推动建议提案落地见效,2023年承办的164件建议提案已全部高质量按时办结。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全省累计办理案件550宗,涉及金额20.24亿元,“中山市某铜业有限公司违法排放废水案”获评全国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广东省深圳市、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
56、ronment42422023十二、加强生态环境支撑保障组织研发并推广使用实验室全过程留痕管理LIMS系统,构建监测全流程监管模式。建立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法、人才、仪器设备、耗材、评价标准、监测数据等八大数据库。该系统荣获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优秀案例,2023年12月份在 中国环境报 头版头条公开报道“广东建成运行生态环境监测全链条监管平台”。与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广东遥感应用基地,进一步增强全省遥感监测能力。成功申报生态环境部首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3个,组织布设生态质量监测样地444个。贯通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数据联网,截至目前已联网
57、空气自动站520个、地表水自动站330个、海洋自动站16个,形成更为全面系统的全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数据综合分析和深度挖掘能力。43第二章 措施与行动十三、持续深化生态环保交流合作深化泛珠三角9省(区)区域协商合作,认真履行泛珠环保合作联席会议秘书处职责,协助轮值主席方圆满召开第十九次会议联络员工作会议;建立东江流域财政激励政策,深化与广西、江西、福建等省(区)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深化粤港澳生态环保合作,组织召开粤澳核应急合作协调会、粤港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小组会议、联合港方召开东江水质保护专题小组会议;支持举办“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香港国际环保博览”,推动粤港、粤
58、澳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深化国际生态环保合作,推动广东省与丹麦、芬兰生态环境部门、企业、机构开展生态环保交流合作;加强与美国加州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与俄罗斯联邦经济部合力推进双边生态环保交流合作。积极讲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广东故事,组团参加第28届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大会(COP28),广东边会被评为中国角优秀边会。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44442023一月副省长孙志洋赴肇庆市怀集县调研,厅党组书记徐晓霞陪同。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厅长鲁修禄参加会议。
59、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董保同赴惠州市、广州市南沙区调研,厅长鲁修禄陪同。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厅党组书记徐晓霞参加会议。省委第七巡视组专项巡视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情况反馈会议召开。厅党组书记徐晓霞赴省政府向副省长张少康汇报工作。第三章大事记5日9日至13日15日11日至16日18日 29日45第三章 大事记厅党组书记徐晓霞、厅长鲁修禄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领导班子座谈。国家核应急中心副主任雄先祥来粤调研核应急工作,厅长鲁修禄陪同。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厅党组与驻厅纪检监察组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商会。厅党组书记徐晓霞与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中心主任李天威一行座谈。厅党组书记徐晓霞会见省高院副院长林碧艳。厅
60、长鲁修禄赴生态环境部汇报工作。3日 8日9日10日14日 二月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46462023广东省臭氧污染防治(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市召开,厅党组书记徐晓霞、厅长鲁修禄参加会议。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厅党组书记徐晓霞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厅长鲁修禄作工作报告。同日召开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厅党组书记徐晓霞讲话。广东省新污染
61、物治理工作方案 印发。美丽中国-广东生态文明艺术双年展开幕,厅党组书记徐晓霞、厅长鲁修禄出席开幕式。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市召开,厅长鲁修禄参加会议。15日15日至17日21日27日28日2日至11日三月47第三章 大事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市召开,厅党组书记徐晓霞参加会议。厅党组书记徐晓霞赴生态环境部汇报工作。广东省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着装仪式在广州举行。厅党组书记徐晓霞会见汕头市市长曾风保一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董保同到江门市台山市调研,厅党组书记徐晓霞陪同。厅党组书记徐晓霞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2、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任命徐晓霞同志为省生态环境厅厅长。3日至13日15日22日27日29日30日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48482023副省长张少康专题研究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参加会议。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会见香港环境署局长谢展寰、澳门环保局局长谭伟文。省长王伟中会见中美贸易委员会会长,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陪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董保同到广州市调研,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陪同。副省长张少康听取省生态环境厅及水利厅月度工作汇报。副省长张少
63、康专题研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工作。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2023年版)印发。30日31日4日四月49第三章 大事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的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调研,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厅领导班子成员与省委主题教育指导组见面会。生态环境部土壤司副司长汪海洋到广州市调研,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陪同。省生态环境厅召开重点城市臭氧污染防治攻坚会,副省长张少康出席会议并讲话。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与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交流工作。2023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交流会召开,副省长张少康、省政府党组成员
64、陈良贤出席会议并讲话。10日19日22日25日7日8日五月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50502023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与省委编办副主任黄胜楷会见交流。副省长张少康调研农村生活污水EOD项目,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陪同。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率队到中共三大会址参观学习。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来粤调研,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陪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3年六五环境日广东省主场活动举办。副省长张少康出席活动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伟仪,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
65、记、厅长徐晓霞,惠州市市长温金荣,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黄诚宽,省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省气象局副局长曾琮,省文明办副主任吴祖清,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蒋宏奇,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惠州市副市长段致辉,团省委二级巡视员陈彩凤,省妇联副主席罗敏等出席活动。9日10日12日15日至18日3日六月51第三章 大事记省主要领导同志会见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领导,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陪同。副省长张少康调研茅洲河水环境整治工作,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陪同。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通报表扬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的通知,省生态环境厅作为唯一入
66、选的省直单位,获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成绩突出单位通报表扬。副省长张少康赴生态环境部汇报对接工作,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陪同。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会见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一行。8日28日28日至29日10日七月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52522023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暨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副省长张少康出席会议并讲话。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会见古巴共和国科技环境部副部长萨莫拉博士。副省长张少康研究省委“1310”具体部署涉生态环境领域工作及
67、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改革工作安排,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参加。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视频会议,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讲话。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与香港环境事务委员会主席葛珮帆、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一行座谈交流。14日28日1日3日7日八月53第三章 大事记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到珠海市调研宁静小区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陪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在珠海市召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会议并讲话,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参加会议。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到深圳市调研,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陪同。广东省碳交易支持碳达
68、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印发。副省长张少康专题研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省委专项巡视整改“回头看”进驻汇报会。19日20日22日24日28日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54542023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出访丹麦、芬兰。副省长张少康研究 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意见 美丽广东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32035年)。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重点时段重点城市区域大气联防联控会议,副省长张少康出席会议并讲话。广东省生
69、态环境厅与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并共同为“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广东遥感应用基地”揭牌。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会议。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条例 经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4日至11日13日19日22日27日7日九月55第三章 大事记副省长张少康、孙志洋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绿美广东建设工作会议举措。副省长张少康研究20242025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有关工作。省生态环境厅组
70、织召开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动员会,副省长张少康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长王伟中主持召开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专题会议,副省长张少康、省政府秘书长陈敏出席会议。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到广州市、佛山市、江门市调研,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陪同。省生态环境厅指导省环境科学学会组织举办广东省首次年度环评技能“大比武”活动,并向获奖单位颁发证书。7日8日17日18日22日至23日6日十月十一月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56562023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赴
71、江门市鹤山市、肇庆市广宁县洲仔镇开展省百千万挂点督导及驻镇帮镇工作调研。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参加2023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开幕式,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陪同。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参加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对接东西部协作工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廖西元来粤调研,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陪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参加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2023年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会议并走访部属单位,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陪同。15日17日22日至23日6日8日十二月57第三章 大事记12日18日21日26日28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到深圳市调研流域治理及无废城市建
72、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陪同。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赴清远市清城区开展包案接访工作。广东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率先报送生态环境部备案。广东省全面完成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提交率审核“双百”任务和排污限期整改“清零”任务,实现排污单位全部依法持证排污。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赴河源市连平县开展“百千万工程”纵向帮扶调研。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会见省高院副院长林碧艳。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办法 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eport on the sta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58582023鸣谢:资料提供单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广东省水利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林业局审图号:粤S(2024)065号撰稿编辑:江 镕 李汉龙 张晓芒 黄丹雯设计排版:李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