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2022年妇女选择就业与否考虑及所面对的困难顾问研究最终报告(繁体版)(25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大学:2022年妇女选择就业与否考虑及所面对的困难顾问研究最终报告(繁体版)(256页).pdf(2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 最終報告最終報告 LWBT293 婦婦女選擇女選擇就業就業與否的考慮及與否的考慮及所面對的所面對的困難困難 顧問研究顧問研究 企業名稱企業名稱: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SWSA)(SWSA)項目負項目負責人:責人: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副教授教授喬曦喬曦 2 作者作者 Lucy Porter JORDAN,PhD 喬曦喬曦,PhD .香港大學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 團隊成員團隊成員 Prof.John BACON-SHONE 白景崇教授 Dr.Celia Hoi Yan
2、 CHAN 陳凱欣博士 Dr.Yu Chih CHEN 陳昱志博士 Dr.Cheryl CHUI 徐曉君博士 Dr.Puja KAPAI 紀佩雅博士 Mr.Chung LO 盧啟聰先生 Dr.Julia Shu Huah WANG 汪書華博士 Dr.Duoduo XU 許多多博士 Prof.Paul Siu Fai YIP 葉兆輝教授 其他成員其他成員 Ms.Ins HUYNH Ms.Virgo Shu Ning LAI 致謝致謝 感謝具有多種語言能力的研究助理讓實地研究得以進行,還有眾多協助研究的非政府機構及和社區領袖,以及參與實地研究的 3 138名女士。研究團隊亦要感謝香港特別行政區勞工
3、及福利局及婦女事務委員會對項目的指導。3 婦婦女選擇女選擇就業就業與否的考慮及與否的考慮及所面對的所面對的困難顧問研究困難顧問研究 最終報告最終報告 目錄 表列單.5 圖列單.6 縮寫列單.7 執行摘要.9 第一章:引言、目的及研究方法.13 1.1 引言.13 1.2 背景.13 1.3 目的.13 1.4 研究問題.14 1.5 研究方法.14 第二章:持份者諮詢.17 2.1 目的.17 2.2 研究方法.17 2.3 結果.17 第三章:與其他地區的比較.22 3.1 目的.22 3.2 研究方法.22 3.3 結果.22 第四章:香港政府政策及服務.71 4.1 目的.71 4.2
4、研究方法.71 4.3 結果.72 第五章:量性研究的一手數據及二手數據分析.91 5.1 目的.91 5.2 研究方法.91 5.3 結果.92 第六章:聚焦小組所得之一手質性數據.104 4 6.1 目的.104 6.2 研究方法.104 6.3 結果.105 第七章:影響及建議.111 7.1建議.111 7.2建議列表.121 參考文獻.126 5 表列單表列單 表 1.持份者之諮詢會.17 表 2.背景特徵及資料.24 表 3:幼兒照顧.28 表 4:長者照顧.34 表 5:侍產假及家庭假期.40 表 6:產假.45 表 7:彈性工作安排.48 表 8:就業服務.51 表 9:就業培
5、訓.54 表 10:照顧者支援及培訓.65 表 11:一手數據調查的樣本規模.91 表 12:按目標群組和地區劃分的受訪者分佈.93 表 13:按目標群組及母語劃分的受訪者分佈.98 表 14:聚焦小組訪談及個人訪談的樣本規模.104 表 15:建議列表.122 6 圖列單圖列單 圖 1:1993-2020 年按性別劃分的勞動人口參與率(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13 圖 2:研究示意圖.16 圖 3:7 個地區之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23 圖 4:按目標群組及年齡劃分的受訪者分佈.92 圖 5:按種族劃分的目標群組 3的受訪者分佈.92 圖 6:按目標群組及房屋類型劃分的受訪者分佈.94 圖 7:
6、按目標群組及最高教育程度劃分的受訪者分佈.95 圖 8 按目標群組及婚姻狀況劃分的受訪者分佈.96 圖 9:按目標群組及住戶人數劃分的受訪者分佈.97 7 縮寫列單縮寫列單 AA Associate of Arts 文科副學士 AD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日常生活活動 AS Associate of Science理科副學士 ASCP After School Care Programme 課餘託管服務 CCC Childcare Centre 幼兒中心 CCF Community Care Fund 關愛基金 CCS Community Care Servi
7、ces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 CCSV Community Care Service Voucher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 CPF Central Provident Fund 公積金計劃 CSSA Comprehensive Social Security Assistance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 DECC District Elderly Community Centres 長者地區中心 EC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幼兒教育 ECEC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幼兒教育及照顧 EHCCS Enhanced Ho
8、me and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 EI Employment Insurance 失業保險 EM Ethnic Minority 少數族裔 EPEM Employment Programme for the Elderly and Middle-aged 中高齡就業計劃 ERB Employees Retraining Board 僱員再培訓局 ESA Employment Services Ambassador 少數族裔就業服務大使 EYDF Early Years Development Framework 嬰幼兒培育框架 FDH For
9、eign Domestic Helper 外籍家庭傭工 FFEP Family-Friendly Employment Practices 家庭友善僱傭措施 FGD Focus Group Discussion 聚焦小組訪談 FWSS Fee-Waiving Subsidy Scheme 收費減免計劃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本地生產總值 HDA Higher Disability Allowance 高額傷殘津貼 HDB 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Singapore)建屋發展局(新加坡)HKPSG Hong Kong Plann
10、ing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 HKSAR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香港特別行政區 HKU Hong Kong University香港大學 HSS Household Services Scheme IDAPE Interim Disability Assistance Scheme IHCS Integrated Home Care Services 綜合家居照顧服務 ITE 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Singapore)工藝教育學院(新加坡)LD
11、Labour Department(HKSAR)勞工處(香港特別行政區)LTC Long-Term Care 長期照護 LWB Labour and Welfare Bureau(HKSAR)勞工及福利局(香港特別行政區)MHCCC Mutual Help Child Care Centre 互助幼兒中心 MOE Ministry of Education(Singapore)教育部(新加坡)NEC Neighbourhood Elderly Centres 長者鄰舍中心 NG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非政府機構 NSCCP Neighbourhood S
12、upport Child Care Project 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 NTU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Singapore)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8 NU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新加坡國立大學 OECD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JT On-the-Job Training 在職培訓 PES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公共就業服務 PG Postgraduate 研究生 QF
13、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資歷架構 RCHD Residential Care Home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殘疾人士院舍 RCHE Residential Care Homes for the Elderly 安老院舍 RCS Residential Care Services 院舍服務 RCSV Residential Care Service Voucher 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 RDEP Racial Diversity Employment Programme 多元種族就業計劃 RPP Persons with Di
14、sabilities and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Plan 殘疾人及康復計劃方案 SCNAMES Standardised Care Need Assessment Mechanism for Elderly Services 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 SES Senior Employment Services 長者就業計劃 SESU Senior Employment Service Unit(NYC)年長者就業服務組(紐約市)SIT Singapor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新加坡理工大學 SMF Seniors Mobility an
15、d Enabling Fund 樂齡助行基金 SMU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新加坡管理大學 SSG SkillsFuture Singapore 新加坡未來技能計劃 SSI 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 生活保障補助金 SUSS Singapore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 新躍社科大學 SUTD 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SWD Social and Welfare Department(HKSAR)社會福
16、利署(香港特別行政區)TG Target Group 目標群組 UG Undergraduate 本科 WOPS Work Orientation and Placement Scheme 就業展才能計劃 9 執行摘要執行摘要 1.背景及目的 1.1 勞工及福利局接受婦女事務委員會的意見,委託香港大學進行一項有關婦女選擇就業與否的考慮及所面對的困難的顧問研究。鑑於香港人口迅速老化及相對較低的生育率,了解增加香港女性勞動力參與的障礙和促成因素,用以解決未來十年預計的勞動力供應短缺問題更為重要。1.2 報告的目的如下:1)解決現時社會對四個主要目標群組中女性在選擇是否就業時的考慮和困難方面欠缺認識
17、的問題(目標群組 1:40-49 歲現時沒有受薪工作的婦女;目標群組 2:50 歲及以上現時沒有受薪工作的婦女;目標群組 3:現時沒有受薪工作的少數族裔婦女;目標群組 4:來自低收入住戶的女性全職料理家務者)。2)審視現行的本地和非本地政策,並提出就目標群組可優化香港現行政策的建議,甚至新的計劃或服務(如適用),以鼓勵目標群組中的女性加入勞動市場。2.研究方式 2.1 為了達致這些目的,這項研究將採用混合研究方法,收集及分析質性及量性數據。2.2 第 I 部分探討持份者(僱主組織、婦女組織和向目標群組提供服務的非政府組織)對四個目標群組女性加入勞動市場的考慮和困難的看法(數量=56)。2.3
18、第 II 部分包括非本地地區(台北、上海、東京、新加坡、紐約及多倫多)在相關政策及措施的比較,為研究建議提供導引,並為香港的政策及措施提供重要的基準。2.4 第 III 部分包括對香港政策及服務的全面評估,探討如何加強現有政策和可能的新措施,以鼓勵女性加入勞動力。2.5 第 IV 部分介紹具統計意義的全港性問卷調查的結果,以探討四個目標群組的女性參與勞動市場的考慮及困難。該調查的受訪者(數量=2889)具一定代表性,涵蓋了目標群組中來自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種族背景和居住地區的婦女。2.6 第 V 部分描述了與四個目標群組女性的聚焦小組訪談結果(數量=249),以更深入地探討女性加入勞動市場的考慮
19、和困難。3.結果 3.1 第 I 部分 持份者諮詢。持份者指出女性在加入勞動市場所面臨的挑戰。目標群組 1、2 及 4 的女性面對的困難包括:(1)因家庭責任而影響職業發展;(2)難以獲取有關重新進入勞動市場的途徑和機會的資訊;及(3)長時間和缺乏彈性時間的工作文化。目標群組 3 的女性所面對的挑戰包括根深蒂固的性別角色和傳統的家庭價值觀、缺乏粵語和普通話能力、工作選擇僅限於低薪和勞動型工作,以及從家鄉所獲得的資歷和10 工作經驗在香港不被承認。持份者還提供了他們認為可以鼓勵女性加入勞動市場的建議,包括(1)改善為女性的就業服務;(2)減輕女性的育兒責任;(3)在工作場所推廣家庭友善措施。3.
20、2 第 II 部分 與其他地區的比較。對六個城市的八個政策範疇(幼兒照顧、長者照顧、侍產假和家庭假期、產假、彈性工作安排、就業服務、就業培訓和照顧者支援及培訓)進行比較,以得出最能鼓勵婦女參與勞動市場的措施。在幼兒照顧方面,一些相關措施包括育兒津貼,通過設立輔助教育人員職位以提高幼兒中心的人員比例,以及提供彈性的託兒選擇(例如由合資格人員提供受監管的非服務中心為本的育兒服務)。在長者照顧方面,由於六個地區皆已認定長期照顧服務不足將會是人口老化的重要問題,因此已加大力度增加直接或長期護理的資源。大部分的地區都採納了與兒童或家庭照顧相關的假期,為員工提供額外彈性並促進家庭友善的工作文化。所有地區都
21、設定了相對較低的先決就業要求,以擴大產假的覆蓋範圍至更多的在職母親。部分地區已訂定法定彈性工作權利,以及在工作場所提供法定哺乳休息時段,以支持家庭友善的工作文化。在就業服務和就業培訓方面,部分地區提供專門支援女性的服務和培訓,以提高她們的就業能力。有關照顧者支援及培訓方面,家居為本的護理服務包括幼兒照顧、長者照顧、殘疾人士照顧皆有所提供。部分地區還為家庭提供僱用外籍家庭傭工的選擇。一些地區採用了措施包括為僱用照顧人員提供的財政津貼、培訓津貼和僱用兼職傭工的計劃,以幫助家庭抵銷僱用照顧服務的成本並提供適合家庭需求的支援。3.3 第 III部分 本地政策及服務。香港為增加女性參與或重投勞動力的機會
22、,努力地推展新政策和服務,並改善現有政策和服務。為減輕女性照顧家人和處理家務的責任,政府在幼兒和長者照顧方面落實相關政策和服務,包括為各類福利設施制定人口規劃比例以增加服務供應,另外也撥出龐大資源購買物業以設置兒童、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福利設施。家居為本護理和聘請外籍家庭傭工也是支援家庭的部分服務選項。為營造家庭友善的工作文化,政府已採取措施為照顧新生嬰兒的父母提供彈性的措施,並推廣彈性工作安排以配合照顧僱員的家庭需要。此外,勞工處和僱員再培訓局目前提供的就業服務和培訓計劃為期望重新加入勞動市場的女性提供支援。儘管如此,香港的政策和服務仍有改善的空間。在第 II部分的政策比較,連同第 III部分對
23、香港相關政策和服務的全面分析,將有助於制定政策建議,以釋放潛在的女性勞動力來解決預計的勞動力供應短缺問題。3.4 第 IV部分 量性研究所得之一手數據。調查研究了與女性就業有關的不同方面,例如受訪者的就業歷史、照顧責任、對就業的看法和社會福利服務的使用情況。關於近期的工作經驗,大部分受訪者在 15 歲之後有過正式的工作或業務。目標群組 3 有最多曾經是專業人士的受訪者,而服務和銷售人員是各個目標群組中最常見的職業。目標群組 1 和目標群組 4 的大多數受訪者曾從事兼職工作,而目標群組 2 和目標群組 3 的受訪者則大部分曾從事全職工作。在所有目標群組中離職的最主要原因是照顧兒童的職責。在詢問照
24、顧職責時,目標群組 1、目標群組 3 和 目標群組 4 的大多數受訪者皆與 18 歲以下的兒童同住。少數受訪者報告與至少一名長者同住,幾乎沒有人(4%)與殘疾人士同住。在調查期間,共有 33%的受訪者正在尋找工作。大部分求職者傾向尋找兼職工作,而目標群組 3 有相當部分的受訪者在尋找全職工作。受訪者首選能於工作場所或家中作彈性安排的工作。彈性及方便的工作時間及減少育兒責任是考慮加入勞動力的主要因素。在社會福利服務方面,只有少數受訪者在調查時正使11 用幼兒或長者照顧服務。不使用社會福利服務的最常見原因是對服務缺乏認識及對服務費用的擔憂。在就業服務方面,相當多的受訪者正在考慮使用此類服務。不使用
25、此類服務的普遍原因是缺乏尋找工作的動力及對服務缺乏認識。大量受訪者尤其是目標群組 1 和目標群組 4 的受訪者正在考慮接受職業培訓。3.5 第 V部分 聚焦小組訪談所得之一手數據。聚焦小組訪談能更廣泛了解女性在選擇是否工作時所面臨的主要考慮和困難。目標群組 1 的受訪者認為育兒責任是重投職場的最常見障礙,但表示願意在孩子長大後工作。此外,缺乏適合其特定需求的工作機會亦窒礙受訪者尋找工作。女性聘請外籍家庭傭工的能力被視為是否考慮就業的重要因素,因其有助於釋放女性在照顧工作和家務上的時間。目標群組 2 的受訪者表示,年齡、健康狀況、照顧責任和年齡歧視皆是接受有薪工作的主要障礙。部分受訪者表示希望利
26、用她們的空閒時間貢獻社會,而不是從事有薪工作,而另一些受訪者則認為參與有薪工作是成長的機會。在目標群組 3 的受訪者中,很多都因為根深蒂固的性別角色、宗教要求、工作中的種族及或語言歧視、在香港缺乏工作經驗及在非政府機構或勞工處的就業服務中的負面經驗而對參與勞動市場卻步。與目標群組 1 類似,目標群組 4 的受訪者認為育兒責任是工作的主要障礙。目標群組 4 中包括許多來自內地的新移民女性,她們在獲取工作信息及不同類型的服務和支援方面都面對困難。部分受訪者表示他們的資歷在香港沒有得到正式認可,使她們無法在資歷的界別找到工作。4.建議 4.1 根據研究的結果,確定了以下改善的方向:1 改善讓女性能釋
27、放更多釋放更多幼幼兒照顧職責時間兒照顧職責時間的措施,通過繼續微調措施(包括繼續實施幼兒中心供應計劃)來提高服務提供的質量和數量、使照顧幼兒方式(例如家居為本的照顧、及輔助教育人員)及服務類型(例如家居為本的照顧、課餘託管服務及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更多樣化,以及評估財務需求並在必要時調整津貼補助。2 改善讓女性釋放更多長者照顧職責時間釋放更多長者照顧職責時間的措施,通過基於人口分佈的服務提供計劃來增加供應,例如改善鼓勵措施以吸引更多女性進入勞動市場、護理人員的工作條件,以及擴大被證明能有效支援家庭的長者照顧服務試驗計劃。3 改善讓員工在照顧孩子上能有更多彈性讓員工在照顧孩子上能有更多彈性的措
28、施,尤其是家中有新生兒及或有特殊需要的家庭成員的女性,包括探討與家庭照顧相關的假期和讓父親有更多時間與新生嬰兒建立聯繫的措施。4 改善在職母親的權利和福利,以及支持女性重新加入改善在職母親的權利和福利,以及支持女性重新加入職場職場和和或繼續工作或繼續工作的措施,例如探討擴大有薪產假覆蓋範圍的方法。5 促進工作促進工作間間家庭友善家庭友善文文化化的措施,通過鼓勵公司和組織在工作間提供彈性工作安排和哺乳休息時段,並加強現有的家庭友善僱傭措施計劃 12 6 拓闊女性求職者的培訓課程、調整和加強實習計劃及加強宣傳的措施,通過地區性的宣傳活動,提高培訓和支援服務的知名度和可及性提高培訓和支援服務的知名度
29、和可及性,以幫助女性重新加入和留在勞動力中。7 優化女性就業服務、增加女性就業或創業的機會及提高僱主和公眾對相關政策、提高僱主和公眾對相關政策、服務、活動和計劃認識服務、活動和計劃認識的措施,以更好地促進女性員工的招聘和就業。8 為有照顧需要的家庭採取減輕其壓力為有照顧需要的家庭採取減輕其壓力的措施,包括增加照顧者培訓、為照顧者提供更好的支援以減輕女性照顧工作的時間,並探討支援有照顧需要家庭僱用外籍傭工的方案。9 其他建議措施包括吸引更多投資者資助照顧行業的創新服務、為女性社會企業家提供資金及支持和繼續推動海外專業資格的認可。13 第一第一章章:引言、目:引言、目的的及研究方及研究方法法 1.
30、1 引言 本研究於 2020 年 10 月 12 日展開。本報告載列研究結果,並提出一系列建議,以提高香港女性在短期、中期和長期的重投勞動市場。1.2 背景 香港正面臨持續的人口分佈轉變。預計人口分佈在 2019 年到達轉捩點,屆時本地勞動人口供應將停滯不前,並從此開始下降(勞工及福利局,2019)。最近由 2021 年人口普查所得的統計數字凸顯了本地勞工供應的主要趨勢。香港的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從 1993 年的 44.3%輕微上升至 2020 年的 49.6%,2017 年的最高比率為 50.9%,但仍然低於男性的整體比率。2020 年男性勞動人口參與率為 66.2%(政府統計處,2021)
31、。許多因素能影響女性勞動市場參與趨勢,包括人口老化,晚婚,女性首次生育年齡中位數上升,以及接受中等教育的女性人數增加等(婦女事務委員會,2019)。有鑑於香港人口的迅速老化及相對較低的出生率,為解決未來十年預計出現的勞動人口供應短缺,社會須理解提升香港女性投入勞動市場的阻礙及推動因素。此研究針對這些缺口作出了明確的補充,指出了有關四個主要目標群組是否就業的考慮因素和所面對的困難(包括現時沒有受薪工作的 40-49歲、50歲及以上女性;現時沒有受薪工作的少數族裔女性;來自低收入住戶的女性全職料理家務者)。圖 1:1993-2020 年按性別劃分的勞動人口參與率(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1.3 目的
32、研究的目的如下:研究以下女性群組(目標群組)選擇就業與否的考慮及所面對的困難:i.40-49 歲現時沒有受薪工作的婦女;ii.50歲及以上現時沒有受薪工作的婦女;iii.現時沒有受薪工作的少數族裔婦女(少數族裔組別);0.0 20.0 40.0 60.0 80.0 100.01993-2020年按性別劃分的勞動人口參與率(不包括外藉家庭傭工)MaleFemale男 女 14 iv.來自低收入住戶(即每月住戶收入低於貧窮線)的女性全職料理家務者。研究有關目標群組的非本地政策和最佳範例,作為促進香港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的服務與計劃的參考;審視與目標群組有關的現行本地政策,就優化現行政策提出可行建議,
33、以及提議在適當時可行的新計劃及服務,以鼓勵目標群組之女性參與勞動人口。1.4 研究問題 項目團隊建議以下的指導性研究問題,以作研究的描述及及分析成分:RQ1.四個目標群組的女性在選擇是否就業時的考慮因素及所面對的困難是什麼?RQ2.四個目標群組的女性在選擇是否就業時,有何相似或不同的經驗?RQ3.香港特別行政區現時有什麼政策 服務 計劃旨在促進及支持不同女性就業?RQ4.如何修訂現時的政策 服務 計劃(包括但不限於增加幼兒長者照顧、家庭友善政策、再就業支援的質素、供應及現有資料),或引入新的政策 服務 計劃,以鼓勵目標群組的女性投入勞動力?1.5 研究方法 1.5.1 為達致以上述目的,本研究
34、將採用混合研究方式,收集及分析質性及量性數據。本研究與社區夥伴及海外專家以合作進行一系列的研究活動。研究將包括五個部分(研究示意圖見圖 2):1.5.2 研究的第 I 部分着重於持份者持份者諮詢諮詢的過程,包括各個與女性合作的團體、婦女事務委員會、政府諮詢組織及目標群組內的女性,以確保在研究推進、對研究結果的詮釋,甚至在項目週期中微調研究方法時能具有持續的一致性。第 II 部分包括非本地非本地地地區在相關政策及區在相關政策及措措施施的比較的比較,目的為研究建議提供導引,並為香港的政策及措施上提供重要的基準。第 III部分包括對香港政策及服務的全面評估對香港政策及服務的全面評估。第 IV 部分透
35、透過問卷過問卷調查調查進行進行具具統計意義的統計意義的全港全港性數據收集性數據收集。數據具有代表性,能覆蓋目標群組內不同社會經濟狀況、種族背景及居住地區(總數為最少2 500位參加者)。現有可用的現有可用的相關相關數據亦已進行分析數據亦已進行分析,以確認目標群組參與勞動市場的決定因素,以及調查的抽樣和內容。二手數據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群組比較與對照,包括所有年齡的女性,以協助抽樣及問卷設計,並加強對結果在不同群組間一致或有差異的解釋。15 第V部分涉及與不同持份者的聚焦小組訪問與不同持份者的聚焦小組訪問,包括(a)四個目標女性群組(240名參加者)及(b)目標僱主組織、婦女組織、向目標群組女性提供
36、服務的非政府機構(NGOs)以及其他相關團體。1.5.3 此研究主要挑戰之一是要接觸到目標群組以參與研究,尤其是多元的少數族裔。探取的多元方法包括與社區夥伴緊密合作,並加以利用研究團隊的廣泛網絡。我們與社區組織夥伴,以及在香港各地區進行社區參與行動,從而接觸目標群組內不同的成員並對樣本特性進行持續的監測,以確保本地不同組別的女性的代表性。此外,研究團隊聘請了擁有多種語言和多種族的研究團隊參與基層社區合作夥伴接觸,在目標群組中招募女性,以她們的母語進行調查和聚焦小組個人訪談。16 圖2:研究示意圖 17 第二第二章章:持份者:持份者諮詢諮詢 2.1 目的 聯繫相關持份者,包括僱主組織、婦女組織及
37、向目標群組女性提供服務的非政府機構(NGOs),以收集四個目標群組女性在選擇就業與否的考慮及所面對的困難的意見。2.2 研究方法 項目團隊在 2020 年 12 月與合作夥伴召開了討論會議,作為聚焦小組訪談諮詢過程的一部分。這些組織被邀請參與有關第 III 部分(即審視本地政策及服務),並討論與項目相關的關鍵問題。透過討論環節,確定了其他與四個目標群組相關的組織。我們透過視頻會議舉行了小組或個別組織的討論。討論由一位香港大學主要團隊成員帶領進行。項目團隊總共諮詢了 56 個持份者團體,並總結於以下表 1:表 1.持份者之諮詢會 合作夥伴合作夥伴持份者持份者 已完成的諮詢已完成的諮詢會會數量數量
38、(i)婦女組織 13(參閱附件 1)(ii)僱主組織 4(參閱附件 2)(iii)非政府機構 32(參閱附件 3)(iv)其他 7(參閱附件 4)2.3 結果 2.3.1 本部分的結果涵蓋以下範疇:Q1.您對提供兼職和靈活的工作時間表以方便女性為其組織工作有何看法考慮原因疑慮?Q2.您對參與有薪工作的不同女性(例如種族、年齡、教育、收入)有何看法考慮原因擔憂?Q3.您認為貴組織在勞動市場中包容不同女性的最大挑戰是什麼?Q4.您對現有計劃和服務(工作轉介、職業培訓等)有哪些認知及以前有任何經驗?Q5.有哪些政府僱主社區的正式或非正式支援會對女性從事有薪工作或從有薪工作得到滿足感有所幫助?Q6.您
39、提供哪些類型的介入措施和服務來支持目標群組中的女性投入勞動人口?Q7.你的經歷中有哪些成功或限制?組織觀察到有關女性投入勞動人口的挑戰 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1(40-49 歲現時沒有受薪工作的婦女)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2(50 歲及以上現時沒有受薪工作的婦女)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4(來自低收入住戶的女性全職料理家務者)2.3.2 接受諮詢的組織描述,許多女性在人生某些階段,終歸成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因此,她們相對難以充分發展自己的職業道路。對於那些暫時離開勞動市場後想18 要重新進入勞動市場的人,例如會因為照顧孩子的責任,在獲取有關重新進入勞動市場的途徑和機會的信息時仍會遇到困難。這情況尤其是發生在
40、希望尋求和以往工作相同的工作範圍和相近的職業水平的女性身上。組織的服務使用者向持份者表示,她們在瀏覽政府網頁尋找以下資料時遇到困難,(1)有關就業再培訓的資訊;(2)有關工作機會的資訊;(3)有關工作指導或其他支援就業的措施,例如為重新進入就業及適應轉變的的心理支援。2.3.3 非政府機構指出,香港典型的長工作時間無法配合女性的育兒責任。全職工作往往與照顧兒童的職責不相容。這些女性只願意在孩子上學時將有限及固定時間花在工作上。就業機構指出,由於她們通常要求提前下班以接孩子放學和履行其他照顧責任,因此她們相對難以承諾固定的工作時間表。對於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她們大多從事低收入的臨時和兼職工作,例
41、如清潔、製造和服務業。由於她們能賺取的金錢比較少,而且工作是勞動密集型的,這些女性寧願留家照顧孩子,以降低外求託兒服務的費用。(這部分呼應了問題 1、問題 2)2.3.4 新來港人士方面,這些機構解釋了不同的經濟、文化和個人因素如何影響女性重新進入勞動市場。最重要的是,不熟練粵語是新來港人士找工作的最大障礙。由於語言上的障礙,這些女性除了工作選擇限於較低收入和勞動密集型外,還會基於許多本地僱主較偏愛本地中國籍員工而面對被拒絕聘請的歧視情況。新來港人士亦有經驗被污名為無法適應香港生活的社會福利津貼領取者。這些機構還認為,由於語言的障礙,新來港人士在勞動市場上面臨著不公平的對待。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
42、加劇社會的衝突和不平等。此外,許多中國內地的資歷和過往工作經驗在香港不被承認,或被認為不足夠及不符合香港的技能要求。一間專門服務新來港人士的非政府機構指出,經濟狀況和子女年齡是新來港女性求職態度的重要決定因素。女性如來自有強烈經濟需求的家庭及沒有孩子的年輕女性在尋找工作時會非常積極主動。同時亦有機構指出,丈夫在決定妻子應該工作還是留在家裡發揮重要的作用。除非家庭經濟困難,需要額外的薪金來源來維持家庭,否則其中一些丈夫寧願妻子留在家裡照顧孩子,因為他們可能擔心妻子會擴闊知識和社交圈,這情況尤其可在年齡差距很大的夫妻觀察得到。(這部分呼應了問題 2、問題 3)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3(現時無有薪工作之
43、少數族裔女性)2.3.5 為少數族裔女性服務的組織表示,這類人士在香港找工作面臨多個障礙。首先,文化差異是考慮少數族裔女性求職障礙的重要一環。根深蒂固的性別角色,以及傳統家庭價值觀與結構的重要性,阻止了某些少數族裔的女性加入勞動人口。正如一些非政府機構所解釋,對於許多少數族裔女性來說,她們的主要職責是照顧家庭、撫養孩子和處理家務,而丈夫則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因此許多會猶豫不決或是被阻止就業。雖然現時更多的少數族裔女性考慮加入香港勞動市場,但她們大多是尚未建立自己家庭的年輕少數族裔女性。其中一所非政府機構透露,根據以往的經驗,少數族裔女性大多將家庭放在首位,而部分少數族裔員工有時會因為家庭事務
44、在沒有作出事先通知而缺席。對他們來說,這是影響少數族裔女性就業的主要文化差異,須要通過向僱主和僱員進行教育及調整期望來解決。(這部分呼應了問題 2、問題 3、問題 7)2.3.6 語言能力是許多少數族裔女性求職所面臨的另一個難題。粵語和普通話能力不足是許多尋求工作的少數族裔女性面臨的主要挑戰,因為大多數工作需要具備粵語19 及或普通話能力,而只有有限的職業會接受只精通英語及或其他少數族裔語言的員工。不過,對於許多在香港出生和接受教育的年輕少數族裔來說,他們的粵語水平不斷提高,因此語言已不構成一個障礙。非政府機構解釋,除非少數族裔女性是某些領域的專業人士,並且在特定行業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否則她們
45、大多數將因語言障礙而面臨尋找工作的困難,而大多只會獲得勞動型和低薪的工作。此外,正如內地新來港人士的情況一樣,許多少數族裔女性所擁有其國家的學位、證書及或工作經驗在香港被拒絶承認或被看待為不相關。這問題加上語言的障礙,使許多尋求工作的少數族裔女性感到非常沮喪。明顯地,少數族裔和內地新來港人士的失業女性在香港勞動市場遇到許多相似有關家庭、語言和資格認可的問題。(這部分呼應了問題 2、問題 3)機構對鼓勵女性加入勞動人口的建議 就業服務 2.3.7 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1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2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4:我們接觸的大多數機構都為求職的女性提供特定服務。例如,一些機構與僱員再培訓局(再培訓局)
46、合作提供培訓(例如電腦或軟件技能)。然而,他們指出,由於照顧責任、其他家庭因素,或未能看到與技能發展與達至就業的明確關聯,服務使用者並不熱衷參加這些培訓。一些機構根據個人情況和需要提供直接的工作配對服務。其中一個非政府機構組織了支援小組,為長期離開勞動市場的女性重新進入勞動人口作支援及準備。非政府機構舉行不同的工作坊,例如技能為本工作坊(例如紡織工作坊),以及其他工作坊教授服務使用者創建網上商店以在網上銷售他們的產品。非政府機構的員工透露,這些工作坊頗為成功,因為不僅幫助服務使用者賺取金錢,更提升了他們的能力和技能,為他們帶來了成就感,這對許多女性來說是一種真正的鼓舞。非政府機構成功地提供了某
47、些服務,可以鼓勵政府向非政府機構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財政援助,為不同的目標群組制訂具創意和可持續的基層方案。(這部分呼應了問題 4、問題 6、問題 7)2.3.8 有關再培訓局提供的服務,各機構認為可以進一步改善,以更滿足有照顧責任的女性的需要。培訓的時間可以更靈活,可以在晚上或孩子上學時舉辦,因許多課程的時間不適合有照顧責任的女性。有意見指每班的最低參加者人數為 20 人過於嚴格,許多課程因人數不足而取消,阻礙女性參加培訓課程的意慾。同時亦有建議,由於勞工處正提供最大部分的就業相關服務,因此應提供平台以連繫僱主與求職者。然而,勞工處提供的服務主要為就業服務,而不是技能和知識發展培訓(其他組織和機
48、構提供此類培訓),但這對於提高已長期離開職場的女性的就業能力同等重要。機構還強烈建議加大力度幫助中年女性過渡到其他職業行業。最後,就業服務需要更加以人為本,並遷就不同的群組,例如殘疾人士、少數族裔、中年女性、長者及綜援受助者。(這部分呼應了問題 4、問題 5)2.3.9 針對新來港女性,有機構建議提供實習機會,讓新來港人士適應香港的工作文化和生活,從而增強她們的自尊心和尋找工作的信心。(這部分呼應了問題 5)2.3.10 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3:一個與少數族裔女性合作的非政府機構說明在一般情況下,機構本身並不提供就業服務,而主要是充當溝通橋樑,將服務使用者與主流服務聯繫起來。例如,機構會向服務使
49、用者介紹線上求職工具和有關面試技巧及實用工作技巧的建議。他們的重點為向年輕會員提供諮詢服務,以規劃他們的未來和職業發展。該非20 政府機構表示,政府比較注重培養年輕的少數族裔成年人(21 歲以下)加入勞動市場,而不是一般的少數族裔女性,因為許多計劃都側重於賦予年輕少數族裔成年人更大能力。針對一般少數族裔女性的服務相當缺乏,例如沒有專門為尋找工作的少數族裔婦女而設立的服務熱線,而這服務肯定對她們有所幫助。此外,機構建議為僱用來自不同種族背景女性的機構提供培訓,讓其更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要求,並更配合少數族裔女性融入勞動市場。他們還呼籲為少數族裔人士服務的非政府機構能更好地協作以提供合適的服務,以
50、滿足希望加入重新加入勞動力的少數族裔女性的需求。(這部分呼應了問題 4、問題 5、問題 6、問題 7)2.3.11 另一個機構認為,政府應該成為私營企業的榜樣,例如帶頭僱用少數族裔女性。政府可以提供鼓勵措施,向僱用新來港人士和少數族裔女性的私營企業給予津貼。如透過專門的資助來支持非政府機構,讓他們提供不同的活動來支援少數族裔女性及其家人,可能是鼓勵少數族裔女性加入勞動人口的一個開始。這些活動能向少數族裔女性帶出和突出工作的好處,尤其是在個人成長層面。這也可能會鼓勵她們開始尋找兼職工作並慢慢轉向全職工作。(這部分呼應了問題 5)2.3.12 如上所述,香港的不同人口群組,例如少數族裔,在找工作方
51、面面臨重大挑戰,很大程度是源於語言的障礙。許多機構為服務使用者提供語言課程,但他們認為,對於希望提高語言能力來加入勞動市場的人來說,課程的效用並不高。事實上,當職場上需要更具體和高水平的語言能力時,基本的粵語課程並不足夠。機構強烈建議政府能提升和組織語言課程,以滿足不同女性求職群組的需求。此外,再培訓局可提供更多以英語進行的培訓課程,以配合非華語女性尋找工作。(這部分呼應了問題 4、問題 5)幼兒照顧服務 2.3.13 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124:在幼兒照顧服務方面,一致皆認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改善服務,以協助有孩子的職業女性。首先,可以降低幼兒照顧服務成本並延長服務時間,以提高彈性。政府還可以提
52、供臨時的幼兒照顧服務,特別是為有幼兒的家庭。然後,可以在工作場所推行家庭友善的措施,例如靈活的工作時間、兼職工作,及在一定程度上在工作場所提供相關設施,讓父母有需要時可在放學後的時間帶孩子上班。另外亦有建議學校可以在放學後照顧學童,並安排大量的課後活動,直到家長下班後來接他們。目前此項服務僅在幼稚園提供,未來可推廣至小學生及初中學生。(這部分呼應了問題 4、問題 5)2.3.14 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3:為少數族裔提供服務的機構認為,應考慮將更多的重點放在少數族裔社區的幼兒照顧服務。一般情況下,某些少數族裔的家庭規模較大,擁有孩子的數量多於香港的一般水平。如果政府可以建立中心來容納、支持和照顧更
53、多來自同一家庭的孩子,這或許會鼓勵一些少數族女性加入勞動人口。一個非政府機構還建議開發社區優化項目,例如社區保姆,以照顧孩子或協助大家庭,為希望加入勞動人口的少數族裔女性提供更靈活的時間。例如,一個社區保姆項目能鼓勵一些少數族裔女性在培訓後成為社區保姆。這將容許希望找工作的女性僱用社區保姆在其工作時照顧她們的孩子。(這部分呼應了問題 5)21 第三第三章章:與:與其他地其他地區區的的比較比較 3.1 目的 我們將研究六個城市(即上海、台北、東京、新加坡、紐約和多倫多)的政策和最佳範例,作為可為促進目標群組的女性參與香港勞動力的服務和計劃的參考。3.2 研究方法 家庭政策、就業政策和支持工作與生
54、活平衡的政策都是促進中年女性就業的關鍵。在本章中,我們回顧了國際環境下與女性參與勞動力相關的八個政策範疇,包括(1)幼兒照顧、(2)長者照顧、(3)侍產假和家庭假期、(4)產假、(5)彈性工作安排、(6)就業服務、(7)就業培訓及(8)照顧者支援及培訓。我們選擇這些政策領域的原因是因為女性往往因為須要履行家庭照顧職責而離開勞動市場,尤其是在分娩時。同時,在離開勞動市場一段長或短時間後,女性若選擇再度投入勞動市場,而爭取工作時可能會面臨劣勢,並缺乏職位空缺所需的最新技能。因此在政策方面,加強對家庭照顧的支持、給予員工時間和彈性來履行家庭照顧責任,以及為員工裝備必需的技能,對於促進女性參與勞動人口
55、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們的檢閱中,我們對香港、台北、上海、東京、新加坡、紐約和多倫多進行了比較。這些地區擁有着類近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程度的女性勞動力參與度。為進行這項檢閱工作,我們首先針對每個政策範疇選擇了相關指標,並從七個城市收集指標數據,並比較七個城市的相關措施,然後為香港提出了政策建議。所有數據來源(依政策範疇)已載於附件五中。3.3 結果 3.3.1 背景-七個地區的女性勞動力參與情況 3.3.1.1 數據反映各地雖然致力推動婦女投入職場,但女性勞動力參與度仍然存在性別差距。根據 2020 年國際勞工組織的資料,在 2020 年全球女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低於男性。在這項研究選取的
56、城市中,勞動人口參與率介乎於上海的 40%1 與及新加坡2和安大略省的 61%之間3 4。香港的勞動人口參與率為 54%5,與台北(52%)6、日本 1 來源:上海巿婦女聯合會 https:/www.shwomen.org/shnx/xinwfb/content/785fb0a3-67a2-4bc5-81ee-85621bb84cff.html 2 來源:Ministry of Manpower&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2021 https:/tablebuilder.singstat.gov.sg/table/TS/M182201 3 註釋:安大
57、略省被選取因為多倫多沒有可用的更新數據 4 來源:Statistics Canada https:/www150.statcan.gc.ca/t1/tbl1/en/tv.action?pid=1410028703&pickMembers%5B0%5D=3.3&pickMembers%5B1%5D=4.1&cubeTimeFrame.startMonth=12&cubeTimeFrame.startYear=2020&referencePeriods=20201201%2C20201201 5 來源:政府統計處,2021 https:/www.censtatd.gov.hk/en/data/st
58、at_report/product/B1010002/att/B10100022021MM08B0100.pdf 6 來源:台北巿政府主計處 https:/statdb.dbas.gov.taipei/pxweb2007-tp/dialog/statfile9.asp 22 (53%)7 8及紐約(55%)9相若,高於上海(40%)但低於新加坡(61%)和安大略省(61%)。圖 3:7 個地區之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 3.3.1.2 人口統計數據反映上海的人口最多,超過 2 400 萬(2019 年)10,撫養比率(0-14 歲和 65 歲及以上人口與 15-64 歲人口的比率)則為最低,只有 3
59、5%(2020 年)11。新加坡 2020 年的人口約為 570 萬12,撫養比率(0-19 歲和 65 歲及以上人口與 20-64 歲人口的比率)為 54%13。2020年香港人口約為 740萬14,撫養比率(0-14歲和 65 歲及以上人口與 15-64 歲人口的比率)略低於 43%(2020 年)15。值得注意的是,多倫多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約 16%(2020 年)16。東京在 2020年的相關數據為 22%17。2020 年紐約擁 7 來源:Statistics Bureau of Japan https:/www.stat.go.jp/data/roudou/longtime/z
60、uhyou/lt01-b50.xlsx 8 註釋:日本被選取因為東京沒有可用的更新數據 9 來源:Office of the New York State Comptroller,2020 https:/comptroller.nyc.gov/wp-content/uploads/documents/NYC_Employment_May2020.pdf 10 來源:上海統計年鑑,2020 http:/ 11 來源:國家統計局,2021 http:/ 12 來源:新加坡統計局 https:/www.singstat.gov.sg/find-data/search-by-theme/populat
61、ion/population-and-population-structure/latest-data 13 來源:新加坡統計局 https:/www.singstat.gov.sg/-/media/files/publications/cop2020/sr1/findings.pdf 14 來源:政府統計處 https:/www.censtatd.gov.hk/en/web_table.html?id=1A 15 來源:政府統計處https:/www.censtatd.gov.hk/en/data/stat_report/product/B1010003/att/B10100032020AN
62、20B0100.pdf 16 來源:Toronto City Planning https:/www.toronto.ca/wp-content/uploads/2018/09/8f4b-City_Planning_2016_Census_Profile_2018_25Wards_Ward13.pdf 17 來源:Statistics of Tokyo,2020 https:/www.toukei.metro.tokyo.lg.jp/tnenkan/2020/tn20q3e002.htm 40%52%53%54%55%61%61%0%10%20%30%40%50%60%70%上海(2017)台
63、北(2020)日本(2020)香港(2020)紐約(2020)新加坡(2020)安大略省,加拿大(2020)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23 有 880 萬人口18,其中約有 20%的人口未滿 18 歲19。以 2019 年同年比較,上海 14 歲以下人口佔總人口的 10%20,東京 18 歲以下人口佔總人口的 12%21。3.3.1.3 在 2019-2020 年期間,紐約(2019 年)的結婚率最高達 7.222,台北(2020 年)則最低為 4.923。上海的離婚個案最多,2020 年離婚率*為 4.524,其次是香港的2.125(2020 年)和紐約的 1.826(2020 年)。安大略省、日本
64、和新加坡則擁有最少的離婚率,在 2020年離婚率分別為1.027、1.628及1.729。2019-2020年台北的結婚對離婚比率為4,凸顯了結婚人數明顯超過離婚人數,然後是新加坡(3.06)、東京(2.72)、紐約市(2.48)、香港(2.11)和上海(1.4)30。然而,香港在 2019 年的總和生育率31則低於上述大部分地區。3.3.1.4 在稅制方面,七個地區均有累進稅制,而香港和新加坡的稅率最低,分別為 2-17%和 0-22%。台北、上海和東京的稅率相近,從 3-5%到 40-45%不等。紐約和多倫多的居民須要繳納聯邦所得稅和城市省級稅。兩個地區的聯邦所得稅稅率相近,而安大略省的省
65、級稅率高於紐約的市級稅率。結婚率是指當年每 1 000 人的結婚數目*離婚率是指當年每 1 000人的離婚數目#總和生育率是指 1 000名婦女,若她們在生育齡期(即 15至 49歲)經歷了一如該年的年齡別生育率,其一生中活產子女的平均數目。18 來源: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https:/www.census.gov/quickfacts/fact/table/newyorkcitynewyork 19 來源:New York City,2020 Census https:/www1.nyc.gov/assets/planning/download/pdf/p
66、lanning-level/nyc-population/census2020/dcp_2020-census-briefing-booklet-1.pdf?r=3 20 來源:國家統計局,2021 http:/ 21 來源:Tokyo Statistical Yearbook,2019 https:/www.toukei.metro.tokyo.lg.jp/tnenkan/2019/tn19q3i002.htm 22 來源: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https:/www.cdc.gov/nchs/data/dvs/state-marriage
67、-rates-90-95-99-20.pdf 23 來源:台北市政府民政局,2020 24 來源:上海巿民政局,2020 http:/ 25 來源:Annual Digest(2021ed.)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https:/www.censtatd.gov.hk/en/data/stat_report/product/B1010003/att/B10100032021AN21B0100.pdf 26 來源:CDC/NCHS https:/www.cdc.gov/nchs/data/dvs/state-divorce-rates-90-95-99-
68、20.pdf 27 來源:Statistics Canada https:/www150.statcan.gc.ca/t1/tbl1/en/tv.action?pid=3910005101&pickMembers%5B0%5D=1.7&cubeTimeFrame.startYear=2016&cubeTimeFrame.endYear=2020&referencePeriods=20160101%2C20200101 28 來源:Statistics Bureau Japan https:/www.stat.go.jp/english/data/handbook/c0117.html 29 來
69、源: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新加坡統計局 https:/www.singstat.gov.sg/find-data/search-by-theme/population/population-and-population-structure/latest-data 30 由項目團隊根據粗略結婚離婚率計算 31 來源:香港統計年刊(2020)政府統計處https:/www.censtatd.gov.hk/en/data/stat_report/product/B1010003/att/B10100032020AN20B0100.pdf 24 表 2.
70、背景特徵及資料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女性女性勞動人口勞動人口參參與與率率 54%(2020)52%(2020)40%(2017)53%(2020年日本)61%(2020)55%(2020)61%(2020年安大略省)人口人口 7,428,300(2020)2,602,418(2020)24,281,400(2019)14,064,696(2020)5,685,807(2020)8,804,190 (2020)2,794,356(2021)18 歲以下人士歲以下人士比比例例 12%(0-14)(2020)16%(0-18
71、)(2020)10%(0-14)(2020)12%(0-18)(2019)20%(0-20)(2020)20%(0-18)(2020)65 歲以上人士歲以上人士比比例例 19%(2020)19%(2020)16%(2020)22%(2020)15%(2020)17%(2019)粗結婚率粗結婚率a 3.7(2020)4.9(2020)6.3(2020)6.4(2019)5.2(2020)7.2(2019)粗離婚率粗離婚率a 2.1(2020)1.8(2020)4.5(2020)1.6(2020年日本)1.7(2020)1.8(2020)(紐約州)1.0(2020)(安大略省)總總和和生育率生育率
72、 0.87(2020)0.99(2020)0.73(有戶籍女性,2020)1.36(2020)1.10(2020)1.68(2019)1.34(2020)(安大略省)撫撫養養比率比率b 43%(2020)48%(2020)35%(2020)54%(2020)54%(2020)c 55%(2020)c 64%(2020)(安大略省)人均收入中位人均收入中位數(或平均)數(或平均)HK$235,200(Q2 2021)人均可支配收入 NT$369,742(HK$99,226)(2020)平均 CNY69,442(HK$84,568)(2019)平均 US$28,872(HK$226,497)(20
73、21)S$54,408(HK$313,733)(2020)US$41,625(HK$326,546)(2020)平均 CA$47,617(HK$298,644)(2015)所得稅 累進:2-17%標準率:15%累進:5-40%台灣 累進:3-45%累進:5-45%累進:0-22%聯邦所得稅 累進:7種稅率由 10至 37%不等 紐約 累進:四個稅級由 3.078到3.876%不等 聯邦所得稅 累進:15-33%安大略省 累進:5.05-13.16%25 註註釋釋:a以每千人計的該年比率 b 撫養比率包括 0-14 歲及 65 歲以上人士 c 我們用每位 20-64 歲人士對比 0-19 歲及
74、65 歲或以上人士來計算新加坡及紐約的撫養比率 26 3.3.2 幼兒照顧 可負擔能力 3.3.2.1 對於許多年輕家庭來說,幼兒照顧服務的成本一般很高。大部分獲選作為比較的地區有關政府都有提供一系列的津貼來幫助抵消費用。在各個地區中,一個孩子的平均照顧費用佔家庭收入中位數的百分比,以新加坡的 10.7%32為最低,而紐約市的 22.1%33為最高。東京的相對成本為較低的 12.6%34,而多倫多35為 21.6%。3.3.2.2 至於政府補貼幼兒照顧開支的做法,只有新加坡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劃一或免入息審查津貼,而所有城市都有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需要入息審查的兒童福利。為了進一步資助與生育有關的
75、費用,台北、東京和新加坡皆向有嬰兒的家庭提供生育津貼。可用性及可及性 3.3.2.3 在幼兒教育和照顧質素方面,新加坡 0-2 歲幼兒的教職員與幼兒比例最低,為 1:5-1:8(或連同輔助教育照顧人員為 1+1:12)36。多倫多的比例在 3:10-1:5 之間37,紐約巿38與上海39的比例接近,均在 1:3-1:5之間,東京在 1:3-1:6之間40。新加坡的模式在幼兒工作員以外,額外包括輔助專業人員。2012 年,新加坡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gency 引入了輔助教育工作者和輔助照顧工作者兩項職業,以加入新加坡的學前工作界別,作為降低班級師生比例的措
76、施。輔助教育者和輔助照顧工作者為幼兒工作員提供支援,亦有助提高服務和教職員與兒童互動的質量。此外,他們可以在工作中獲得培訓和證書,避免因資格和經驗而阻礙加入某些工作41。雖然員工比率不是唯一指標,但已被公認為潛在幼兒照顧質素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對於幼童來說(例如 12 個月以下的嬰兒)(Chan,2019 年)。如母親們認為幼兒照顧服務質素參差,可能會窒礙她們於分娩後繼續工作。3.3.2.4 員工資格和薪金也是用作不同地區比較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資格影響照顧質素,也可作為提升父母對幼兒照顧提供者信任的訊號。各個地區對最低資格採取不同 32 來源: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
77、t Agency,2020 https:/www.ecda.gov.sg/Documents/Resources/ECDA%20Factsheet.pdf 33 來源: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2020 https:/www.epi.org/child-care-costs-in-the-united-states/#/NY 34 來源:OECD,2020 https:/www.oecd.org/els/family/OECD-Is-Childcare-Affordable.pdf 35 來源:Canadian Centre for Policy Alternativ
78、es,2019 https:/www.policyalternatives.ca/sites/default/files/uploads/publications/National%20Office/2020/03/In%20progress_Child%20care%20fees%20in%20Canada%20in%202019_march12.pdf 36 來源:ECDA 2020 https:/www.ecda.gov.sg/Documents/Resources/Guide to Setting up ECDC.pdf 37 來源:Ontario Government https:/
79、www.ontario.ca/page/child-care-rules-ontario#section-1 38 來源:New York State Government https:/www.ocfs.ny.gov/programs/childcare/regulations/418-1-DCC.pdf 39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http:/ 40 來源:OECD https:/www.oecd-ilibrary.org/sites/f134a9a5-en/index.html?itemId=/content/component/f134a9a5-en 41 來源:Early Ch
80、ildhood Development Agency,2011 https:/www.ecda.gov.sg/PressReleases/Pages/Better-Support-for-Child-Care-Teachers-and-Better-Staff-Child-Interactions-Through-Para-Educators-and-Para-Educarers.aspx 27 的彈性法規和要求。例如台北就最低要求有各種選擇,從最低水平的高中畢業生(須接受最少 180 小時的幼兒照顧專業培訓)到高等教育畢業生均可符合最低要求,但只有很少的具體法規確保最佳質素42。要在新加坡達
81、到最低資格也不須要完成一定程度的高等教育,但採用一套簡化的資格體系43。相比之下,北美地區要求最至少 2 年的高等教育,即相當於幼兒教育的副學士學位(AA)44,而上海則要求至少完成幼兒教育的高等教育學位45。我們計算了各個地區的幼兒工作員的平均工資相對於各個地區的中位數平均收入比例(如適用)。東京為幼兒工作員提供最豐厚的薪金,相當於個人平均收入的 134%,另外紐約市為 72%。新加坡為幼兒工作員提供的薪金為平均個人收入的 40-70%,而台北是提供最低薪金的地區之一,為個人平均收入的 48%46。3.3.2.5 儘管用作比較所選的所有地區都在採取相應行動以增加幼兒照顧服務的供應,但各個城市
82、仍然普遍面對供應短缺的情況。新加坡幼兒照顧服務的一些缺點為人手短缺、營運成本、弱勢家庭被排除在外,以及在一些幼兒照顧服務需求高的屋苑的等待時間從數周到數月不等47。在紐約市48和多倫多49所面對的主要困難為幼兒照顧服務的可用性不足、高成本和質素。幼兒中心以外的其他選擇 3.3.2.6 最後一個需要考慮的範疇是有關非中心為本的照顧。3.3.9.2 就家庭或家居幼兒照顧服務提供詳細資料。42 來源:教育部,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21https:/law.moj.gov.tw/ENG/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31 43 來源:Early Childhood
83、Development Agency,2020 https:/www.ecda.gov.sg/Documents/Resources/Guide%20to%20Setting%20up%20ECDC.pdf 44 來源:New York City Health Department,2019 https:/www1.nyc.gov/assets/doh/downloads/pdf/dc/group-child-care-center-compliance-guide.pdf;Canadian Child Care Human Resources Sector Council http:/www
84、.ccsc-cssge.ca/node/144 45 來源:上海巿教育委員會,2018-2020 http:/ 46 這些比率由項目團隊根據個人中位數/平均收入數據和幼兒照顧工作者的平均薪金數據計算得出。這些數據的來源已包含在附錄 5 中。47 來源: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2017 https:/www.msf.gov.sg/media-room/Pages/Enrolment-and-manpower-in-child-care-centres.aspx 48 來源: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https:/cdn.americanprogress.org/c
85、ontent/uploads/2018/09/12074422/ChildCarePolling-report.pdf 49 來源:Statistics Canada https:/www150.statcan.gc.ca/n1/daily-quotidien/190410/dq190410a-eng.htm 28 表 3.幼兒照顧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劃一劃一兒童福利兒童福利幼兒照顧幼兒照顧津貼津貼 無 無 無 無 有 無 無 需入息審查的兒童福利需入息審查的兒童福利幼兒幼兒照照顧顧津貼津貼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86、有 共付額共付額 對有福利需要並正接受全日幼兒照顧服務的低收入家庭支付全額或部分費用;對合資格使用其他日間幼兒照顧服務的服務使用者提供費用資助 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全額或部分費用減免 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全額或部分費用減免(全日本)以收入為本(具入息審查),基本津貼以上由父母共同支付 為有工作需要,正找尋工作或出席就業培訓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全額或部分費用減免 收入審查後提供部分費用 平均平均幼幼兒兒照照顧顧費用費用(一位一位兒兒童童)佔家庭收入中位數佔家庭收入中位數的百分比的百分比 12.6%佔賺取收入中位數的在職夫婦可支配家庭收入的百分比 10.7%由項目團隊根據每月平均全日幼兒照顧費用(即 1,01
87、7新元)除以家庭收入中位數114,240新 元(652,451 港元)計算(2021 年)22.1%一個孩子的育嬰費用除以紐約家庭收入中位數 21.6%由項目團隊根據多倫多的每月育嬰費用(即 1,774加元)除以家庭收入中位數98,174加元(601,079 港元)計算(2015 年)0-2 歲嬰兒歲嬰兒 1:6 1:3-1:5 1:3-1:6 1:5-1:8 1:3-1:5 3:10-1:5 29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幼兒教幼兒教育及育及工工作作員員與與兒童比兒童比例例(或連同輔助教育照顧人員為 1+1:12)2-3
88、 歲幼兒歲幼兒 1:11 1:8 1:7 1:6 1:20 1:8-1:12(或連同輔助教育照顧人員為 1+1:12-1+1:18)1:5-1:7 1:5-1:8 使用使用幼幼兒兒照顧服務的主要照顧服務的主要困難困難 1)名額不足 2)與國際間的情況相比,合資格的幼兒工作員與幼兒的比例較低 3)難以負擔的服務月費 4)難以維持服務質素 5)由於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下的社區保姆為義工,因此供應無法滿足需求 需要更多公共幼兒照顧服務或更實惠的幼兒照顧服務選擇 1)師資及營運成本短缺 2)弱勢家庭被排除在外 3)等待時間長 負擔能力、質素、可用性 可用性、負擔能力、難以尋找配合工作或學習時間表的照顧
89、服務、難以找到照顧質素符合期望的服務 員工月薪結構員工月薪結構 一般職位薪金表(2019年)(薪金中位數):台北幼兒教育工作者平均薪金為新台幣 36,029 元(港 幼兒工作員平均薪金:日元 380,600元(港幣25,905元)教育員(照顧 2 個月至 4 歲的兒童):新元 1,800-3,150元(港幣幼兒工作員薪金中位數:美金 2,402元(港幣 18,735元)日間幼兒工作員主管:2,720加元至2,880加元(港30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1)幼兒中心主管:港幣38,595元 2)幼兒工作員:港幣27,145元
90、 幣 9,770 元)(包括獎金)10,395-18,191元)幣 16,672元至17,653元)(加拿大)薪金薪金(中位數中位數平均個人平均個人收入百份比收入百份比)159%48%134%40-70%72%81-86%幼兒工作幼兒工作員員資格資格 在幼兒中心服務的幼兒工作人員必須註冊為幼兒工作員或幼兒工作主任。任何人士如欲註冊為幼兒工作員或幼兒工作主任,必須成功完成社會福利署署長批准的培訓課程,包括短期課程證書、文憑或學士學位。提供延續護理服務的個人的最低要求(ECEC 法案第 20 條);最低程度:高中或以上,已完成市、縣之教育、社會、或勞動事務主管部門實施或委託的課外幼兒照顧專業培訓達
91、 180小時。完成大專以上學歷及幼兒教育課程的人士 嬰兒教育者(照顧 2-18 個月的嬰兒):EY1 認證或更高的嬰兒護理證書嬰幼兒護理證書或州註冊護士並獲取了幼兒發展框架(EYDF)證書 嬰幼兒小組教師 最少 21 歲,擁有幼兒教育副學士(AA 或 AS),或兒童發展副學士證書並計劃於 7年內修讀 AA 或 AS,或高中文憑或同等學歷、各種大學學分組合,工作經驗和紐約市健康守則規定的學習計劃。(安大略省)每組兒童必須有一名工作人員持有經安大略應用藝術與技術學院(OCAAT)所批准或同等學歷的兩年幼兒教育文憑。中心主管必須具有相同的教育程度並具有至少兩年的經驗。在安大略省幼兒中心工作的其他員工
92、沒有教育要求。31 3.3.3 長者照顧 3.3.3.1 本項研究在跨地區之間的比較檢視了長者照顧服務的兩大機制:經濟援助和服務提供。經濟援助 3.3.3.2 在長期照顧需要方面,上海50、東京51和新加坡52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而台北、紐約和多倫多則沒有建立長期照顧保險計劃。儘管長期照顧需要的識別或評估應建基於年齡、健康狀況、殘疾程度、被照顧者的疾病狀況的診斷,但建立社會保險計劃表明長期照顧的成本可能通過既定的保險系統獲得還款。這表示在擁有社會保險制度的城巿,醫療保健服務的合資格比率和覆蓋範圍應相對地比其他城市高。儘管目前並沒有選定的城市之間的直接比較,但最近的一項政策評估研究(Yang,H
93、e,Fang,&Mossialos,2016)比較了中國各地的長期照顧模式(即上海的社會醫療保險、青島的護理保險和南京的經濟審查模式),並發現經濟審查方法受到狹窄的資格和資金不足的顯著限制,而社會醫療保險模式雖然覆蓋率高及合資格率高,但可能會鼓勵過度提供不必要的服務。這些發現反映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之間的平衡可能是實現最佳結果的必要條件。3.3.3.3 津貼水平是指某些透過全民或免入息審查計劃的經濟支援,例如旨在應付晚年照顧需要的現金津貼或養老金計劃。其中,台北53(從高齡津貼福利所得之每月支付額皆有所不同,見註釋)、東京54(每月日元 64,817=港幣 3,973 元,基於 40 年的全額繳
94、費期),及加拿大55(高達每月加元 648.67=港幣 3,968元 的老年保障)則依靠養老金計劃在經濟上應付晚年的照顧需要。在上海56,65 歲及以上有戶籍的長者可獲得人民幣 75-600 元(港幣 92-734 元)的津貼。3.3.3.4 除了全民或以稅收為本的現金津貼計劃外,這些城市還提供了經過經濟狀況審查的計劃,從而在經濟上應付照顧需要。大多數計劃都需要某些收入資產測試才能通過計劃要求。台北的中低收入長者生活津貼57是根據所有同住家庭成員的平均收入、所有同住家庭成員擁有的金融資產和同住家庭成員擁有的土地房屋的總和為基礎計算。受助人每月可獲得新台幣 3,600-7,200 元(港幣 95
95、3-1,906 元)。上海的養老 50 來源:http:/ 51 來源:Japan Health Policy NOW,Health and Global Policy Institute 52 來源:Chan(2021)53 台北市之高齡退休金是按投保金額及投保年數計算。共有兩種方法:方法 A=(每月投保額投保年限0.65%)+新台幣 3,772 元。方法 B=每月投保額投保年限1.3%。來源: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https:/www.bli.gov.tw/en/0011314.html 54 來源:Japan Pension Service https:/www.nenkin.go.jp/i
96、nternational/japanese-system/nationalpension/nationalpension.html 55 來源:Government of Canada https:/www.canada.ca/en/services/benefits/publicpensions/cpp/old-age-security.html 56 來源:上海巿民政局 http:/ 57 來源:行政院衞生署 https:/law.moj.gov.tw/ENG/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45 32 金補貼政策58是基於家庭收入計算,受助人每月可獲得人
97、民幣 480-960 元 (港幣 559-1,118 元)。新加坡的樂齡補貼計劃59是根據家庭收入和公屋單位大小而定,受助人每月可獲得新元 180-900 元 (港幣 1,023-5,117元)。紐約的生活保障補助金60是為 65 歲或以上殘障視力障礙的低收入人士在社會保障及或其他收入之上所提供的資助,獨居者最高可獲得美元 858 元(港幣 6,734 元),而夫婦最高可獲得美元 1,261 元(港幣9,897 元);如受助人與他人同住,則金額或會有所不同。多倫多的入息保證補助金61以收入為基礎計算,適用於低收入老年保障養老金受助人。受助人最高可獲得加元 968.86 元(港幣 5,934 元
98、)。其中部分計劃更針對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包括殘疾人士(例如新加坡的臨時殘疾援助計劃62)、倖存者(例如多倫多的倖存者津貼63)或原住民(例如台北的原住民敬老津貼)64。服務提供 3.3.3.5 用作來評估長者照顧服務的可用性主要基於多個指標,包括照顧人員、成本分擔,以及是否有向照顧者提供服務和現金福利。儘管把照顧人員(以服務使用者與員工的比率衡量)作為評估服務提供的指標仍然存在爭議,但有證據顯示這項指標是評估服務可用性和質素控制的重要部分(Bostick 等人,2006 年;伊斯頓,2016 年)。至於家庭或機構的專業服務質素,我們發現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顯示每 100 名 65 歲及以上的長者
99、平均對應 4.9 名長期照顧工作者65,而台北66、加拿大67、新加坡68、美國69及東京70的比例分別為 0.6、3.6、4、5.7 和 771。調查結果表明,日本和美國在提供直接照顧或長期照顧人員方面擁有更多的人力資源。相比之下,台北、新加坡及加拿大的直接照顧人員可能較少,並可能與依賴外籍照顧人員(例如外傭)有關。研究亦觀 58 來源:上海巿民政局 http:/ 59 來源:人力部 https:/www.mom.gov.sg/employment-practices/silver-support-scheme 60 來源:NYC Department of Aging https:/www
100、1.nyc.gov/assets/dfta/downloads/pdf/publications/Benefits2019.pdf 61 來源:Government of Canada https:/www.canada.ca/en/services/benefits/publicpensions/cpp/old-age-security/benefit-amount.html 62 來源: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 https:/www.aic.sg/financial-assistance/interim-disability-assistance-program
101、me-elderly 63 來源:Government of Canada https:/www.canada.ca/en/services/benefits/publicpensions/cpp/old-age-security.html 64 來源: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https:/www.bli.gov.tw/en/0011316.html 65 來源:OECD https:/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b768405f-en.pdf?expires=1634188660&id=id&accname=guest&checksum=E9CE3FEA246B
102、E669E22C1CE720D8CD16 66 來源:全國統計 https:/www.stat.gov.tw/ct.asp?mp=4&xItem=47698&ctNode=549 67 來源:OECD https:/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b768405f-en.pdf?expires=1634188660&id=id&accname=guest&checksum=E9CE3FEA246BE669E22C1CE720D8CD16 68 來源:Lien Foundation,2018 http:/www.lienfoundation.org/sites/d
103、efault/files/Long%20Term%20Care%20Manpower%20Study%20FINAL_0.pdf 69 來源:OECD https:/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b768405f-en.pdf?expires=1634188660&id=id&accname=guest&checksum=E9CE3FEA246BE669E22C1CE720D8CD16 70 來源:OECD https:/www.oecd-ilibrary.org/sites/ae3016b9-en/1/3/10/8/index.html?itemId=/co
104、ntent/publication/ae3016b9-en&_csp_=ca413da5d44587bc56446341952c275e&itemIGO=oecd&itemContentType=book 71 註釋:日本、美國和加拿大被選取是因為東京、紐約市和多倫多皆沒有更新的數據。33 察到其他東亞社會對家庭照顧的依賴(Ogawa、Chan、Oishi 和 Wang,2018 年)。這些觀察進一步凸顯了大部分中年女性因被期望承擔家庭照顧職責而難以成為勞動市場上活躍份子的潛在困難。3.3.3.6 有關服務提供的可用性方面,目前的證據顯示每個城市在人口高齡化的環境下都正因為照顧人員和相關人員短
105、缺而面臨服務短缺的問題。例如,Wu,Hu,&Chiou(2021)研究了台灣各行政區長期照顧服務的可用性,發現台北附近城市的長期護理人員的短缺程度最高,而未能覆蓋需要長期護理服務的使用者比例也是最高。由於優質醫護人員的供應不足,選定的城市普遍存在長者照顧服務短缺的現象。另一個指標是長者照顧服務的輪候時間,不同城市的輪候時間存在着明顯的差異。最近的數據僅適用於新加坡72和多倫多73。新加坡資助的長期照顧服務的輪候時間約為 1 個月,而在多倫多的公共長期照顧服務輪候時間約為 7-8 個月。3.3.3.7 最後,在費用分擔和現金福利方面,我們發現照顧服務在所有城市中都是按服務收費的,反映很多使用者都
106、需要自費承擔開支,但一些成本可以透過經濟審查機制來抵消(例如收入低於官方貧窮線或特定收入保障水平),特別是台北74、東京75、新加坡76、紐約77和多倫多78等城市。上海則沒有提供這樣的機制。一些城市已經制定政策,為無薪的家庭長者照顧者作出補償,包括台北79、新加坡80和多倫多81,但是,這些津貼的數額一般都遠低於機會成本。72 來源:新加坡衛生部,2021 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average-waiting-time-for-subsidised-beds-in-nursing-homes 73 來源:Um and Iv
107、eniuk(2020)https:/ 74 來源:社會局 https:/dos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91F35523B74F69AC&sms=87415A8B9CE81B16&s=8AAB90BC828DEF2C 75 來源:Ministry of Health,Labor and Welfare https:/www.mhlw.go.jp/english/topics/elderly/care/2.html 76 來源:新加坡衛生部 https:/www.moh.gov.sg/cost-financing/healthcare-schemes-su
108、bsidies/subsidies-for-government-funded-intermediate-long-term-care-services 77 來源:Department of Health New York State https:/www.health.ny.gov/facilities/nursing/select_nh/select_nh.htm 78 來源:Ontario Ministry of Health and Long-Term Care https:/www.ontario.ca/page/get-help-paying-long-term-care#sec
109、tion-1 79 來源:新北市政府 https:/lkk.ntpc.gov.tw/home.jsp?id=6428140bf7da48aa 80 來源:Department of Health New York State https:/www.health.ny.gov/health_care/medicaid/program/longterm/cdpap.htm 81 來源:Government of Canada https:/www.canada.ca/en/services/benefits/ei/caregiving.html 34 表 4.長者照顧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110、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經濟經濟援助援助 有否任何有否任何全全民或免入息民或免入息審查現金津貼計劃審查現金津貼計劃?有 供款為本社會保障 有 供款為本社會保障 無 無 有 公共長期護理社會保障公共長期護理社會保障計劃的可用性計劃的可用性 無 無 有 有 有 無 無 全全民或免入息審查現金民或免入息審查現金津貼的資助水平(每津貼的資助水平(每月)月)高齡津貼 港幣 1,515元 因養老金福利的方法而異,見上文註釋。長者津貼:人民幣 75-600元 基本養老金:每年日元777,800元(港幣 48,182元)或每月日元64,817元(港幣3,973元)(
111、以40年(20-59歲之間)保險期完整供款為基礎計算之全額福利)老年金:高達加元648.67元(港幣 3,968元)入息審查計劃的資格入息審查計劃的資格 收入及或資產: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及長者生活津貼 1)55歲以上原住民:原住民敬老津貼 2)收入:向中及低收入長者提供之生活津貼 養老金補貼 1)長者如家庭人均收入高於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且低於上海市城巿及鄉郊低收入家庭標 1)樂齡補貼計劃:65歲及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必須符合以下所有條件:到 55 歲時公積金供款不超收入:生活保障補助金(SSI)收入:入息保證補助金及倖存者遺孀津貼 35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
112、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準,可享受80%的服務津貼 2)年滿 80歲的長者,如每月收入高於上海市城巿及鄉郊的低收入標準,同時低於上一年上海市創業板的平均年金,可享受50%的服務津貼。過 新加坡幣140,000。如果是自僱人士,在 45 至 54 歲之間的收入不超過美元27,600。正居住一間建屋發展局提供且 5個房間或以下的居所。受助人及其配偶不可擁有建屋發展局提供的 5 個房間或更大單位、私人物業或多項物業。家庭平均每人收入不超過美元 1,800。所有 65 歲或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將自動被評估是否具有獲得樂齡補貼計劃的資格。2)收入殘疾:36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
113、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年長者行動基金(SMF)臨時殘疾援助計劃(IDAPE)3)外籍家庭傭工(FDH)殘疾人士及照顧者培訓津貼及經入息審查的家居照顧津貼 服務提供服務提供 每每 100 名名 65 歲及以上人歲及以上人士士對應的對應的長期護理人員長期護理人員 0.6(2020)由項目團隊計算:65 及以上人士=469 812 長者長期照顧、護理機構工作人員數量=2 840 7(2019年日本)4(2015)5.7(2016年美國)3.6(2016年加拿大)院院舍服務舍服務 向服務使用向服務使用者收費者收費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入息審查成入息審查
114、成本分擔本分擔 無(服務券計劃下有)有 無 有 有 有 有 37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入息審查資入息審查資格格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向家屬提供向家屬提供照照顧之親人顧之親人支付費用支付費用 有 有 無 無 無 無 有 服務可用性服務可用性(以以輪輪候時間候時間衡衡量量)資助護理安老宿位的平均輪候時間(截至2022年 3月31日)=18 個月;護養院宿位=21 個月 資助長期照顧服務輪候時間:約一個月 公共長期照顧服務輪候時間:約 7-8個月 服務可用性服務可用性(以是否存在以是否存在短缺短缺衡衡量量)高需求低供
115、應。資助護理安老宿位輪候人數(截至2022年 3月31日)=21 990 護養院宿位輪候人數=4 719 台北附近的城巿內長期護理人員的短缺程度最高,未能覆蓋需要長期護理服務的使用者比例也是最高。員工短缺,安老院員工缺乏專業護理知識 在 2001 年至 2019 年期間,日本的社區護理人員數量已增加六倍,達到 229 萬,但在未來 10 年仍面臨約 30 萬護理人員短缺的問題。據報導,到目前為止,服務使用者沒有遇到過長時間等待社區護理服務的情況。機構和政府為改善照顧服務短缺付出努力,但成果有限。即使招聘了外國的護士,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依然存在。員工短缺 員工短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估計,加拿大到
116、 2040 年,醫療保健人員(跨部門)需增加達 80%,以維持目前的醫療保健人員與 65 歲及以上人士的比例。38 3.3.4 侍產假和家庭假期 侍產假 3.3.4.1 在用作比較的六個地區中,台北、上海和新加坡提供有薪侍產假。台北82提供的 7 天侍產假為最短。僱員可以由僱主獲得 100%的日常薪金,而僱主可以向政府申領第 6 至第 7 天薪金。台北 7 天侍產假的政策低於上海83提供的 10 天,而後者的薪金替代率全額由僱主承擔的侍產假。新加坡84提供的 14 天侍產假的全額薪金替代率由政府資助,上限為每人每週新元 2,500 元(港幣 14,380 元)。雖然東京85、紐約市86和多倫多
117、87沒有提供明確的侍產假,但他們有提供慷慨的家庭假期和育兒假。3.3.4.2 有關侍產假就業要求資格:新加坡88要求受僱不少於 3 個月。台北和上海沒有規定任何要求以具備獲得侍產假的資格。家庭假期 3.3.4.3 在產假和侍產假以外的育兒假政策方面,台北89允許有 3 歲以下兒童的家庭享有 6-24 個月的無薪假。在上海90,父母雙方在孩子出生後到 3 歲之前,每 12 個月便額外獲得 5 天的 100%帶薪休假。東京91為有 1 歲以下兒童的家庭提供最長 12 個月的育兒假,並容許在首 180 日領取 67%的日常薪金,往後則領取 50%的日常薪金;有薪假由日本的就業保險制度提供資助。新加坡
118、92為有 12 歲以下兒童的家庭提供每年 6-8 天的有薪育兒假,並由政府資助。對於有特別年幼孩子的家庭,兩歲或以下孩子的父母一年可以額外休 6 天無薪育兒假,而一歲以下孩子的父母可以共享額外的四星期有薪育兒假。新加坡員工在享用有薪育兒假或有薪共享育兒假時可以獲得日常薪金的 100%,上限為每週新元 2,500 元(港幣 14,380 元)。多倫多93允許新任父母在子女 1.5 歲前開始休長達 61-63 週的育兒假。根據就業保險法,合資格獲得家長福利的員工可以為 82 來源:Act of Gender Equality in Employment,Ministry of Labor 勞動部性
119、別工作平等法https:/law.moj.gov.tw/ENG/LawClass/LawAllPara.aspx?pcode=N0030014 83 來源:http:/ 84 來源:人力部 https:/www.mom.gov.sg/employment-practices/leave/paternity-leave 85 來源:Nakazato,Nishimura and Takezawa,2020 86 來源:https:/paidfamilyleave.ny.gov/2021 87 來源:Toronto City https:/www.toronto.ca/city-government
120、/accountability-operations-customer-service/city-administration/corporate-policies/people-equity-policies/parental-leave/#:text=A%20father%2C%20or%20any%20non,when%20her%20pregnancy%20leave%20ends.88 來源:人力部 https:/www.mom.gov.sg/employment-practices/leave/paternity-leave 89 來源:Act of Gender Equality
121、 in Employment,Ministry of Labor 勞動部性別工作平等法https:/law.moj.gov.tw/ENG/LawClass/LawAllPara.aspx?pcode=N0030014 90 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https:/ 91 來源:Nakazato,Nishimura and Takezawa,2020 https:/www.leavenetwork.org/fileadmin/user_upload/k_leavenetwork/country_notes/2020/PMedited.Japan.with_supplement.31aug2020.p
122、df 92 來源:人力部 https:/www.mom.gov.sg/employment-practices/leave/paternity-leave 93 來源:Toronto City https:/www.toronto.ca/city-government/accountability-operations-customer-service/city-administration/corporate-policies/people-equity-policies/parental-leave/#:text=A%20father%2C%20or%20any%20non,when%20
123、her%20pregnancy%20leave%20ends.39 親生母親領取最長 61 週的福利,而非親生父母領取則最長可享有 63 週的福利。該城市將支付最多 35 週育兒假,有關金額相當於就業保險福利和任何其他收入,與員工日常薪金 85%之間的差額。員工如領取 35至 63週的育兒假,將獲得相當於 35 週休假的補足金總額,並可平均分配在所領取的休假週數上。這假期由僱主和僱員根據就業保險提供資金,並由多倫多市補足。3.3.4.4 除了有特定照顧目的(例如在家照顧年長的孩子、生病的家庭成員或須供養的長者)的家庭假期,台北94另提供每年 7 天的無薪家庭假期。東京95提供每年 5 天的家庭
124、假期,而薪金替代率則由僱主釐定。紐約市96提供 12 週的家庭假期,由僱員薪資計劃撥款資助支付日常薪金的 67%,上限為目前全國平均每週薪金美元 1,450.17 元(港幣 11,347 元)的 67%。多倫多97提供 26-28 週的無薪家事醫療假。3.3.4.5 有關家庭假期就業要求資格:新加坡98要求申請育兒假及嬰兒假的員工受僱不少於 3 個月。紐約市99要求申請家庭假期的員工受僱不少於 12 個月。安大略省100要求申請育兒假的員工受僱不少於 13 週。台北101要求申請家庭假期的員工受僱不少於 6 個月。東京102要求申請育嬰假的員工受僱不少於 12 個月。上海沒有規定任何就業要求以
125、獲得家庭假期的資格。94 來源:Act of Gender Equality in Employment,Ministry of Labor 勞動部性別工作平等法https:/law.moj.gov.tw/ENG/LawClass/LawAllPara.aspx?pcode=N0030014 95 來源:Nakazato,Nishimura and Takezawa,2020 https:/www.leavenetwork.org/fileadmin/user_upload/k_leavenetwork/country_notes/2020/PMedited.Japan.with_supple
126、ment.31aug2020.pdf 96 來源:https:/paidfamilyleave.ny.gov/2021 97 來源:Ontario Government https:/www.ontario.ca/document/your-guide-employment-standards-act-0/family-medical-leave 98 來源:人力部 https:/www.mom.gov.sg/employment-practices/leave/paternity-leave 99 來源:US Department of Labor https:/www.dol.gov/ge
127、neral/topic/benefits-leave/fmla 100 來源:Ontario Government https:/www.ontario.ca/document/your-guide-employment-standards-act-0/pregnancy-and-parental-leave 101 來源:勞動部性別工作平等法 https:/law.moj.gov.tw/ENG/LawClass/LawAllPara.aspx?pcode=N0030014 102 來源:Nakazato,Nishimura and Takezawa,2020 https:/www.leave
128、network.org/fileadmin/user_upload/k_leavenetwork/country_notes/2020/PMedited.Japan.with_supplement.31aug2020.pdf 40 表 5.侍產假和家庭假期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侍產假侍產假 有 有 有 無 有 無 無 長度長度 5天 5天 10天 14天 薪金支付薪金支付 僱員放取侍產假前 12個月期間每日所賺取薪金的 80%100%薪金 100%薪金 100%薪金,每週上限為新加坡幣2,500元(港幣14,380元
129、先決就業要求先決就業要求 約 9.5個月(40週)僱員如已根據連續合約受僱(即由同一僱主連續受僱 4 個星期或以上,且每週工作至少 18 小時)並符合其他法定要求,則可享有無薪侍產假 3個月 資金來源資金來源 僱主 僱主 僱主 政府 家家庭庭育嬰育嬰育兒假育兒假期期 無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長度長度 1)育兒假:6至 24個月(兒育兒假:從孩子出生後直至1)育兒假:12個月(兒童滿 1歲之前)1)育兒假:每年 6天(0-家庭假期:84天(12週)1)育兒假:61-63週(在兒41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童滿 3歲之前
130、)2)家庭假期:每年 7天 滿 3歲前,父母每 12個月可享額外 5天有薪假期。2)家庭假期:每年5天 7歲兒童);每年 2天(7-12歲兒童)2)育嬰假:0-2歲嬰兒每年可獲額外 6天 3)共享育兒假:4週(兒童滿 1歲前)童 1.5歲前開始)2)家庭醫療假:26-28週 薪金支付薪金支付 兩項皆無薪 100%薪金 1)育兒假:首 180天 67%;往後 6個月 50%2)家庭假期:取決於僱主 1)育兒假:100%薪金(有上限)2)育嬰假:無薪 3)共享育兒假:100%薪金(有上限)67%薪金)1)育兒假:該巿將支付最多35週育兒假,有關金額相當於就業保險福利加上任何其他收入與員工日常薪金8
131、5%之間的差額。2)家事醫療假:無薪 先決就業要求先決就業要求 育兒假為 6個月 育兒假為 12個月 育兒假及育嬰假為 3 個月 家庭假期為12個月 育兒假為 13週 42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資金來源資金來源 僱主 就業保險系統,由僱員、偏主及國家共同貢獻資助 政府 僱員薪資提撥 由僱主及僱員在就業保險提供,並由多倫多巿補足 43 3.3.5 產假 3.3.5.1 在產假長度方面,台北103產假最短(8 週),上海104產假最長(98 天+額外60 天有薪假期)。紐約市105提供 12 週的產假,東京106提供 14
132、 週,新加坡107提供 16 週,以及多倫多108提供 17 週。有關產假薪金的替代率,上海109和新加坡110提供全薪。台北111為工作超過 6 個月的員工提供全薪,並為受僱少於 6 個月的員工提供 50%的薪金。東京112和紐約市113提供 67%的薪金,但紐約的上限為每週美元 1,450.17元(港幣 11,302元)。在多倫多114,除了加拿大就業保險提供的 55%薪金外,從產假的第三週開始,該市還提供相當於就業保險福利加上任何其他收入與員工正常工資的 85%之間的差額。在資格要求方面,台北115、上海116和東京117皆不按女性員工受僱時間作為享用產假的先決條件。新加坡118只要求女
133、性員工工作最少連續 3 個月便有資格享用產假。紐約市119要求全職員工工作滿最少26 週(約6個月),兼職員工工作滿最少 175 天(約6個月)。多倫多120要求員工在申請開始前或自上一次申請開始後,工作了 52 週並累積至少 420 103 來源:勞動基準法第 50 條 104 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https:/ 105 來源:https:/paidfamilyleave.ny.gov/2021#:text=Eligible%20employees%20can%20take%20up,Average%20Weekly%20Wage%20of%20%241%2C450.17.106 來源:Na
134、kazato,Nishimura and Takezawa(2020)https:/www.leavenetwork.org/fileadmin/user_upload/k_leavenetwork/country_notes/2020/PMedited.Japan.with_supplement.31aug2020.pdf 107 來源:新加坡人力部 https:/www.mom.gov.sg/employment-practices/leave/maternity-leave/eligibility-and-entitlement 108 來源:City of Toronto https:
135、/www.toronto.ca/city-government/accountability-operations-customer-service/city-administration/corporate-policies/people-equity-policies/pregnancy-leave/109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http:/ 110 來源:人力部 https:/www.mom.gov.sg/employment-practices/leave/maternity-leave/eligibility-and-entitlement 111 來源:勞動部 https:/
136、english.mol.gov.tw/homeinfo/6457/6558/6576/112 來源:Nakazato,Nishimura and Takezawa,2020 113 來源:https:/paidfamilyleave.ny.gov/2021#:text=Eligible%20employees%20can%20take%20up,Average%20Weekly%20Wage%20of%20%241%2C450.17.114 來源:https:/www.canada.ca/en/services/benefits/ei/ei-maternity-parental.html;ht
137、tps:/www.toronto.ca/city-government/accountability-operations-customer-service/city-administration/corporate-policies/people-equity-policies/pregnancy-leave/115 來源:勞動基準法第 50 條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N0030001 116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http:/ 117 來源:Nakazato,Nishimura and Takezawa,20
138、20 https:/www.leavenetwork.org/fileadmin/user_upload/k_leavenetwork/country_notes/2020/PMedited.Japan.with_supplement.31aug2020.pdf 118 來源:人力部 https:/www.mom.gov.sg/employment-practices/leave/maternity-leave/eligibility-and-entitlement 119 來源:https:/paidfamilyleave.ny.gov/2021#:text=Eligible%20emplo
139、yees%20can%20take%20up,Average%20Weekly%20Wage%20of%20%241%2C450.17.120 來源:Government of Canada https:/www.canada.ca/en/services/benefits/ei/ei-maternity-parental/eligibility.html#covid19-changes 44 小時可接受保險的工作時數(以較短者為準)方可享用產假121。此外,新加坡122還涵蓋非傳統員工的僱員,例如自僱女性。自僱女性需要工作至少 3 個月,並證明在產假期間失去收入。在資金來源方面,台北123及
140、上海124要求僱主全額承擔產假福利。東京125和多倫多126要求僱員和僱主均須供款,紐約市127則要求僱員全數承擔供款。新加坡128要求僱主為員工第一胎和第二胎的首 8 週假期作出供款。121 由於 Covid-19 大流行期間的政策變化,此安排適用至 2022 年 9 月 24 日 122 來源:人力部 https:/www.mom.gov.sg/employment-practices/leave/maternity-leave/eligibility-and-entitlement 123 來源:中華民國勞動部(台灣)https:/english.mol.gov.tw/homeinfo/
141、6457/6558/6576/124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http:/ 125 來源:Nakazato,Nishimura and Takezawa,2020 https:/www.leavenetwork.org/fileadmin/user_upload/k_leavenetwork/country_notes/2020/PMedited.Japan.with_supplement.31aug2020.pdf 126 來源:Public Service Alliance of Canada http:/psacunion.ca/topics/employment-insurance
142、 127 來源:https:/paidfamilyleave.ny.gov/2021#:text=New%20York%20Paid%20Family%20Leave%20is%20insurance%20that%20may%20be,gross%20wages%20each%20pay%20period.&text=When%20taking%20the%20benefit%2C%20these%20employees%20will%20receive%20%24670%20per,maximum%20total%20benefit%20of%20%248%2C040 128 來源:人力部
143、 https:/www.mom.gov.sg/employment-practices/leave/maternity-leave/eligibility-and-entitlement 45 表 6.產假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長度長度 14週 8週 98天及額外 60天有薪假期 14週 16週 12週 17週 薪金支付薪金支付 平均薪金的80%;第 11至14週的上限為港幣 80,000元 如受僱超過 6 個月,享有 100%正常薪金;否則為 50%僱員上一年度平均月薪的100%平均薪金的67%100%正常薪金 正常
144、薪金的67%;每週上限為 1,450.17 美元(港幣 11,302元)加拿大的就業保險(EI)提供收入的 55%,每週最高 638加元(港幣3,911元)多倫多市:1)首 2 周無薪;2)在餘下的 15 週,城市支付相當於 EI 福利加上任何其他收入與員工正常薪金 85%之間的差額 資格資格 1)為同一僱主連續工作 40週或以上及每週最少工作 18小時;2)給予僱主懷孕及準備放產假的通知;3)提供有說明所有將生產的女性僱員 所有將生產的女性僱員 所有將生產的女性僱員 1)孩子是新加坡公民;2)為同一僱主工作最少連續 3個月;3)自僱人士:工作超過 3個月,並證明於產假期間失去1)全職員工:按
145、常規連續工作 26週而每週工作 20 小時以上的員工符合資格 2)兼職員工:按常規每週工作少於 20 小時1)證明文件 2)在申請開始前或自上一次申請開始後,工作了 52週並累積至少 420 小時可接受保險的工作時數,以較短者46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預產期的醫生證明書(如僱主要求)收入;4)放取產假前 1 週通知僱主 的員工在工作 175 天後符合資格 為準(適用至2022年 9月 24日)資金來源資金來源 由僱主支付,第 11至 14週產假薪酬可向政府以報銷形式申領發還,上限為每位僱員港幣 80,000元 僱主 1
146、)參與生育保險金人士;2)否則,將由僱主支付 在僱員醫療保險下由僱主和僱員作出的相等供款 1)第一胎和第二胎:8週(僱主)和 8週(政府)2)第二胎後:全由政府支付 僱員薪金供款 由僱主及僱員按就業保險支付保險費,並由多倫多巿補貼支付 47 3.3.6 彈性工作安排 3.3.6.1 大多數彈性工作安排都着重於懷孕和幼兒養育階段支持年輕家庭。在台北129,只要總工作時間不變,聘請超過 30 名僱員的企業應允許擁有 3 歲以下孩子的僱員有一小時彈性調整上下班的時間。女性在分娩後的兩年內可以將工作時間減少一小時,以進行哺乳或吸乳。經與僱主的協商和同意的情況下,減少工作時間一小時或調整工作時間的規定在
147、聘請 30 人以下的企業亦適用。上海130設立了政策,允許懷孕七個月以上或分娩後六個月內需要哺乳的女性每天減少一小時的工作時間,以及在工作時間內得到休息時段。僱主應在每天的工作時間內為哺乳的女僱員安排一小時的哺乳時間。加拿大勞工法131還授予在多倫多受聯邦監管場所工作的僱員權利,可就工作時數、工作時間表及工作地點要求彈性安排。根據勞工法要求彈性工作安排的權利僅適用於連續工作 6 個月後的員工。僱員必須以書面形式向僱主提交請求。提交書面請求後,僱主有 30 天的時間作出回應。受聯邦監管的僱主必須在不對員工造成任何後果的情況下,考慮員工對彈性工作安排的要求。東京132、新加坡133和紐約市沒有提供
148、法定的承諾來規範企業實行彈性工作安排。不過,新加坡134向企業提供資助金額以提供彈性工作安排。該資助在 2 年內為每家公司提供高達新加坡幣 70,000的金額。3.3.6.2 一些城市還制定了員工可拒絕不合適工作時間安排的政策。在台北135,女性如果覺得僱主未能提供必要的安全和衛生設施,便不應被要求在在夜間工作。在上海136,當地政府保證女性員工在哺乳期間不得延長工作時間。3.3.6.3 為促進和支持母乳餵哺,台北137、上海138、紐約139等城市推出政策,要求部分企業提供哺乳設施和地點。129 來源:台灣勞動部 https:/www.mol.gov.tw/service/19851/198
149、54/19873/14960/130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http:/ 131 來源:Government of Canada https:/www.canada.ca/en/employment-social-development/corporate/portfolio/labour/programs/labour-standards/flexible-work-arrangements.html 132 來源:https:/ 133 來源:人力部 https:/www.mom.gov.sg/employment-practices/good-work-practices/work
150、-life-grant 134 來源:新加坡人力部 https:/www.mom.gov.sg/employment-practices/good-work-practices/work-life-grant 135 來源:勞動基準法 https:/law.moj.gov.tw/ENG/LawClass/LawAll.aspx?pcode=N0030001 136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http:/ 137 來源:人力部 https:/www.mol.gov.tw/1607/28690/2282/2284/2320/7368/138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http:/ 139 來源
151、:https:/www1.nyc.gov/site/cchr/law/lactation.page#:text=Local%20Law%20185%20and%20Local,to%20pump%2Fexpress%20breast%20milk 48 表 7.彈性工作安排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父母減少工作時父母減少工作時間的法定權利間的法定權利 無 無 只在懷孕期間及孩子滿 1歲之前 有 無,但為公司提供資助(工作與生活基金和生產力解決方案津貼)以提供彈性工作安排 無 無 父母彈性工作時父母彈性工作時間的法定權利間的
152、法定權利 提倡彈性時間,但不受法例規管 一小時工作調整(提早或延遲)只在懷孕期間及孩子滿 1歲之前 提倡彈性時間,但不受法例規管 無,但為公司提供資助(工作與生活基金和生產力解決方案津貼)以提供彈性工作安排 無 有(適用於受聯邦監管的工作場所並連續工作 6 個月的人士)照顧者減少工作照顧者減少工作時間的法定權利時間的法定權利 提倡彈性時間,但不受法例規管 一小時工作調整(提早或延遲)無 無 無 無 有(適用於受聯邦監管的工作場所並連續工作 6 個月的人士)拒絶超時工作拒絶超時工作輪班形式輪班形式 無 1)正常工作日為每天 10小時,加班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 2)夜間工作的女性員工需有必要的安全和
153、衛生設施 在哺乳期間可拒絶超時工作及夜間工作 在哺乳期間可拒絶超時工作及夜間工作 每天工作不應多於 8小時或每週工作不應多於 44小時。如果需要超時工作,僱員應被支付 1.5 倍的時薪。超時工作不得超過每天12 小時或 每月72 小時。無 有 49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哺乳設施要求哺乳設施要求 提倡但不受法例規管 有 有 有,但僅限特定建築物,不包括公司 未有提及 有 未有提及 哺乳時間計算作哺乳時間計算作工作時間內工作時間內 提倡但不受法例規管 計算一小時作為工作時間 計算一小時作為工作時間 有 12 個月以下孩子的
154、女性,每天可有兩次至少 30 分鐘的無薪休息時間 未有提及 無 未有提及 所有女性的平均所有女性的平均每週工作時間每週工作時間 40小時(2020)a 40.5小時(2019)45.5小時(2019)b 46.4小時(2020)40.8小時(2020)34.4小時(2019)(美國)33.3小時(2020)(安大略省)所有男性的平均所有男性的平均每週工作時間每週工作時間 44小時(2020)a 42小時(2019)47.8小時(2019)b 43.7小時(2020)44.5小時(2020)39.2小時(美國)(2019)38.1小時(2020)(安大略省)註註釋釋:a中位數,不是平均數。資料來
155、源:https:/www.censtatd.gov.hk/en/EIndexbySubject.html?pcode=B1130303&scode=180 b中國的統計數據,而不是上海 50 3.3.7 就業服務 一般就業服務 3.3.7.1 各個選作比較的城市皆設立了就業服務中心,為求職者提供可使用的服務。所有中心都利用電腦數據庫來登記職位空缺和求職者。所有中心亦為求職者提供尋找求職資訊的自助服務。除實體就業中心外,所有城市都為求職者提供電話中心服務。具針對性的就業服務 3.3.7.2 所有城市都會考慮特定群組的就業需求。大多數城市為長者(50 歲以上)、婦女、殘疾人士、新移民和少數族裔提供
156、特別服務。3.3.7.3 為較年長求職者提供的計劃:在台北140,就業服務法禁止工作場所的年齡歧視,並要求政府為中老年求職者提供幫助。在東京141,Silver Human Resource Centres為一般 60歲或以上並希望透過適合的工作模式來參與社會的長者,提供社區為本的臨時和短期工作機會。新加坡142專門為 45 歲及以上的成熟求職者創建了一個求職網站“Silver Jobs”。在紐約143,Senior Employment Service(SES)幫助 55 歲及以上的長者準備及尋找工作,並在期間向他們支付薪金。SES 培訓長者使用電腦、尋找工作和撰寫簡歷。求職者還可以從職業顧
157、問得到建議。多倫多就業服務部144負責管理Provincial Ontario Works 計劃,並為 45 歲及以上的長者求職者提供量身制定的就業支援。3.3.7.4 為女性求職者提供的項目和設施:台北就業服務處145設立了一個特殊的女性就業區,以增加女性獲得就業資訊的機會。它提供有關研討會、招聘活動、職業目錄等資訊。在東京146,Womens Work Support Terrace 為結婚、分娩、育兒、護理後尋求再就業的女性提供諮詢和研討會等各種支援,另外還設有兒童空間。3.3.7.5 其他具針對性的就業服務:所有地區亦為新移民提供就業服務。此外,台北147、紐約148和多倫多149為少
158、數民族或原住民社區提供特別的就業服務。140 來源:https:/law.moj.gov.tw/ENG/LawClass/LawAll.aspx?pcode=N0090001 141 來源:http:/ 142 來源:https:/www.silverschemes.sg/taxonomy_age/skills-training-68above/?scroll=1 143 來源:https:/access.nyc.gov/programs/senior-employment-services-ses/#:text=Senior%20Employment%20Services%20(SES)%2
159、0%7C%20NYC%20Department%20of%20Aging&text=SES%20trains%20seniors%20to%20use,6958%20to%20request%20an%20application.144 來源:https:/www.toronto.ca/community-people/children-parenting/seniors-services/continuous-learning-for-seniors-and-caregivers/145 來源:台北巿政府勞動部 https:/www-ws.gov.taipei/Download.ashx?u
160、=LzAwMS9VcGxvYWQvNTU1L3JlbGZpbGUvMC83MDE4NC9kMzNlNGZiYS04YjM2LTRiMGEtYTBlNy1lOWViYTE5Y2EzOTYucGRm&n=QnVpbGRpbmcgYW4gRXF1YWwgYW5kIEZyaWVuZGx5IFdvcmtwbGFjZS5wZGY%3D&icon=.pdf 146 來源:http:/ 147 來源:https:/law.moj.gov.tw/ENG/LawClass/LawAll.aspx?pcode=N0090001 148 來源:https:/www1.nyc.gov/site/eepc/index.p
161、age 149 來源:https:/www.toronto.ca/city-government/accountability-operations-customer-service/long-term-vision-plans-and-strategies/aboriginal-employment-strategy/51 表 8.就業服務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求職津貼求職津貼 基本收入基本收入支援支援 有(部分)有(交通津貼、搬遷津貼和租金津貼)無 無 有 無(失業援助達致此目的)有(就業培訓、父母、教育和兼職自僱
162、)提供薪金成本津貼以提供薪金成本津貼以促進招聘失業人員促進招聘失業人員 有 有 無 有,為聘用長者及單親媽媽而設 有,用以招聘本地人士(聘用較年長人士可獲較高資助)有 有 為增加額外為增加額外(公共公共)就就業機會而制定的業機會而制定的創造創造就業措施就業措施(在特定目標在特定目標範圍內範圍內)有 有 無 無 有 有 有 維持維持就業措施就業措施(短期工短期工作計劃等作計劃等)有 無 無 無 有 無 無 自僱計劃自僱計劃初創企業初創企業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工作安工作安排排工作工作轉介轉介服務服務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服服務務中心中心 16 10 16 17 27+22 19
163、當地辦事處或單位當地辦事處或單位展展示示工作機會的自助服工作機會的自助服務務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自助服務設施:網上自助服務設施:網上就業空缺就業空缺資資料料庫庫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個人求職面試及個人求職面試及或或協助協助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求職者之電話中心服求職者之電話中心服務務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52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較年長求職者較年長求職者(50 歲歲以上以上)之計劃之計劃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女性:一般就業宣傳女性:一般就業宣傳 有 有 有 有 有 新移民新移民
164、之之特別服務特別服務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少數族裔少數族裔原住民社原住民社區之特別服務區之特別服務 有 有 無 無 無 有 有 53 3.3.8 就業培訓 3.3.8.1 各選作比較的城市就不同群組或勞動市場經驗,提供多種形式的就業培訓項目。在台北150、東京151、新加坡152、紐約市153和多倫多154皆有提供以中年或女性為目標組群的培訓。3.3.8.2 新加坡、台北和紐約皆推出了針對中年人士的項目。在新加坡155,政府向 40 歲及以上的人士提供 SkillsFuture Mid-Career Enhanced Subsidy,讓他們能參與終身學習。參與者可以在各種高等教育機構參加課
165、程,並獲得高達 90%的課程費用資助。此計劃針對長期失業的男性與女性。在台北156,聘請 45 歲及以上中高齡員工的僱主將獲得提供在職培訓的資助。僱主可獲得高達培訓費用 70%的資助。然而,透過向僱主分配資助並沒有為員工帶來更大動力參與培訓。紐約市157為 55 歲及以上的失業長者提供長者社區服務就業計劃。此計劃教授電腦、客戶服務、求職技巧、履歷表撰寫和面試等課程,以幫助學員為就業做好準備。計劃將長者安排在廣泛領域的工作中,包括數據處理、行政工作、客戶服務、安全服務、機場服務、家庭護理和其他領域。3.3.8.3 多倫多158和東京159提供廣泛的培訓課程和服務,以支持沒有投身勞動市場的中年女性
166、。Ontario Works 培訓計劃為 45 歲或以上的成年人和女性提供各種培訓,通過培訓和實習幫助女性進入零售、客戶服務、食品、旅遊和技術等行業。東京提供“Hello Work”計劃,專門針對目前正因須要在婚姻、分娩、育兒之間作出平衡而從事兼職或已離職的女性,重新找尋全職工作。此計劃提供各種課程和職業培訓,使女性具備特定技能或基本電腦運用技能。3.3.8.4 以下表 9 總結了不同地區的就業培訓計劃。150 來源:勞動力發展署 https:/course.taiwanjobs.gov.tw/download/detail?id=1b2994a3-af46-40d2-ab91-805a265
167、68157 151 來源: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https:/www.hataraku.metro.tokyo.lg.jp/kyushokusha-kunren/itaku/plan/152 來源:https:/www.skillsfuture.gov.sg/enhancedsubsidy 153 來源:https:/www1.nyc.gov/site/dfta/services/senior-employment.page 154 來源:https:/www.toronto.ca/community-people/employment-social-su
168、pport/employment-support/training-courses/ontario-works-training-programs-in-toronto/155 來源:https:/www.skillsfuture.gov.sg/enhancedsubsidy 156 來源:Workforce Development Agency 勞動力發展署 157 來源:https:/www1.nyc.gov/site/dfta/services/senior-employment.page 158 來源:https:/www.toronto.ca/community-people/emp
169、loyment-social-support/employment-support/training-courses/ontario-works-training-programs-in-toronto/?preview=true?accordion=ow-wrap-around-supports-programs-available-until-december-31-2020 159 來源: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https:/www.hataraku.metro.tokyo.lg.jp/kyushokusha-kunren/itaku/plan/54
170、表 9.就業培訓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東京東京 台北台北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計劃計劃 先聘用、後培訓計劃 中高齡就業計劃 Hello Work再就業計劃 在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穩定就業訓練補助實施計畫 SkillsFuture Mid-Career Enhanced Subsidy Senior Employment Services Unit(SESU)Ontario Works Training Programs (特別針對45歲以上成人)Ontario Works Training Programs (特別針對女性,有 11個課程)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潛在勞動力,
171、包括中年女性及料理家務者 所有 40 歲或以上,並在受僱日期前 1 年內失業不少於 1 個月的求職者 女性(包括兼職工作的女性)中年或長者(45至 64歲及 65歲以上皆合資格 40歲以上之新加坡公民 55歲以上及失業之紐約市巿民 45歲以上成人 女性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 根據工作類型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長度長度 聘用期:學員 =1 年,並按連續性合約條款(每星期最少工作 18小時)在職培訓:40至59歲僱員為期 3至 6個月,60歲或以上僱員為期6至 12個月 5天 6個月 1)每節課程時間:少於2小時 2)每天最多8小時教學時間,並有適當的休息時間 取決
172、於特定課程 彈性 4-8週,取決於不同的課程 7-20週,取決於不同的課程 內容描述內容描述 參與的僱主提供職位空缺,並會因應學員的家庭崗位需要,調整學透過向僱主提供培訓津貼,鼓勵僱主聘請 40歲或以上的失業求職者擔任全職或兼職長期職位,提供各種課程(例如電腦及不同領域),並以不同形式鼓勵僱主安排中年或年長員工參與培訓,同時資助 70%的培訓成本,增加的資助金額將應用到教育部資助的課程及 SSG支援的證書課程。教育部資助的計劃為聯邦Senior Community Service Employment Program的其中一部分,1)為期 8週的課程協助45歲以上的成年人探索職業的選擇,學習工
173、這些課程透過培訓及實習協助女性進入不同領域的行業,如零售、客55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東京東京 台北台北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員的工作時間及休假安排。再培訓局所委任的培訓機構及僱主將提供在職培訓及其他相關支援措施。並為求職者提供在職培訓。(如網上課程)進行 以保障中年或年長員工在培訓中的權益。課程是指由ITE、理工及公立大學所提供的課程(NUS,NTU,SMU,SUTD,SIT and SUSS):以課程作業完成的文憑、高級文憑、本科學位、研究生學位(例如以課程作業完成的研究生文憑或碩士課程)協助學員透過電腦、客戶服務、求職技巧、履歷撰寫及面試技巧的課程來預備就業。作
174、及求職技巧;2)為期 6週的課程針對協助 45歲以上而不清楚職業路向或就業方法的成年人;3)為期 4週的課程為 45 歲及以上的求職者提供就業、數碼認識以及財務和退休計劃培訓 戶服務、食品服務、旅遊和技術(部分課程提供無薪實習機會)。目的目的 鼓勵潛在勞動力投入就業市場,協助紓緩就業市場人手不足的情況。讓求職者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掌握工作所需的技能,從而穩定就業。為因結婚、生育或育兒等原因希望重新就業或兼職工作的女性提供短期職業培訓。增加中年及年長公民的勞動市場參與度,同時透過加強工作技能來穩定就業。幫助解決個人在工作中期面臨的機會成本,鼓勵他們提高技能和重新建立技能。讓長者從事數據處理、行政工
175、作、客戶服務、保安服務、機場服務、家庭護理及其他領域的工作。協助 45歲以上成年人準備就業。協助女性準備就業,加入勞動市場並鞏固就業。勞動巿場的勞動巿場的畢業生狀況畢業生狀況 僱員 僱員 讓女性裝備特定技能(例如電腦技巧)及合僱員 取決於特定課程 不適用 進入所提供課程的行業 進入所提供課程的行業 56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東京東京 台北台北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乎特定工作的資格 管理機構管理機構 再培訓局 勞工處 厚生勞動省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SSG(政府機構)NYC Department for the Aging Ministry of Labour,Trai
176、ning and Skills Development Ministry of Labour,Training and Skills Development 證書證書 提供證書 不適用 不適用 結業證書 取決於特定課程 不適用 取決於特定課程 不適用 培訓標準培訓標準 再培訓局的培訓機構在工作時間開設指定培訓課程;及在職培訓 在職培訓 課程 在職培訓 取決於特定課程 學習所選擇的課程並定期會見職業輔導員 每個課程具有不同的標準 就業培訓課程 企業內部培企業內部培訓訓 同時工作及培訓 在職培訓:40至59歲僱員為期 3至 6個月,60歲或以上僱員為期6至 12個月 不適用 由僱主舉辦 不適用 不
177、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企業內部培企業內部培訓規定的最訓規定的最低培訓數量低培訓數量 視乎僱主的要求 100%企業內部培訓 從零至最多30個 由僱主舉辦,根據課程設計而有所不同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投資於培訓投資於培訓和技能再培和技能再培訓,包括終訓,包括終身學習身學習 有 在職培訓 不適用 重建技巧課程,開設培訓課程以穩定就業 不適用 不適用 加拿大政府在五年內以加元 6,200 萬投資的一部分 非政府機構的捐款者 57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東京東京 台北台北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培訓種類培訓種類 課堂培訓及在職培訓 提供在職培訓的全職或兼職(即每週工作
178、18 小時至少於 30 小時)工作 部分課程由星期一至星期五,每日由早上 10時至下午 3時 根據課程設計及僱主所安排合適的時間而有所不同 取決於課程 課程及職業諮詢 大部分為課程,但根據培訓重點而有所不同 大部分為課程,但根據培訓重點而有所不同(部分課程提供無薪實習機會;部分提供證書)對僱主的法對僱主的法規要求規要求 1)提供足夠的相關工作空缺;2)根據服務對象的照顧家庭需要安排工作時間;3)以連續性合約聘用學員不少於一年;4)提供等於或超出市場水平的薪酬;5)確保工作要求和培訓需要與再培訓局的服務對象和相關1)於勞工處登記長期職位空缺;2)薪金須符合最低工資條例(第 608 章)的規定,與
179、市場水平相若,且不遜於勞工處刊登的空缺列明的聘用條款;3)與僱員有直接僱傭關係,承擔所有法律責任並提供在職培訓;4)不得以新聘用的僱員取代同一崗位的僱員 不適用 在保險系統下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58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東京東京 台北台北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培訓課程相符 相對薪酬相對薪酬 薪酬等於或超出市場水平 視乎工作而定,但須符合最低工資條例的規定及與巿場水平相若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每月高達加幣 200元(港幣 1,206元),且不會減少財政支援 每月高達加幣 200元(港幣 1,206元),且不會減少財政支援 培訓津貼培訓津貼 全額
180、資助培訓成本 予僱主 完成在職培訓後,僱主可就聘用每名60 歲或以上失業或離開職場的高齡求職者,申請每月最高 5,000元 的在職培訓津貼,為期 6 至 12 個月 僱主聘用 40至59歲失業求職者,可就每名僱員申請每月最高4,000元的在職培訓津貼,為期3至 6個月 僱主不能在相似的性質上收取雙重津貼 培訓一般為免費或由當地政府資助 每位僱主每年可申請新台幣300,000(港幣 83,953元)的津貼。申請培訓的員工,最高可獲得70%的津貼。1)合資格人士將獲得高達90%成本費用的津貼;2)認證技能培訓課程上限為 新加坡幣 25元小時(港幣 143元小時)不適用 每月加幣250元(港幣1,5
181、08元),也可能在參加線上或實體培訓時合資格獲得技術支援和或交通津貼。每月加幣250元(港幣1,508元),也可能在參加線上或實體培訓時合資格獲得技術支援和或交通津貼。59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東京東京 台北台北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予僱員 60 歲或以上合資格僱員如在工作崗位受僱滿三個月或以上,可申請每月最高 1,000元的留任津貼,最長 可領取 12 個月,但不得獲政府雙重津貼 60 3.3.9 照顧者支援及培訓 家居服務 3.3.9.1 許多地區就幼兒照顧、長者照顧和殘疾人士護理提供家居照顧的選擇。3.3.9.2 有關家居幼兒照顧服務,許多地區都有提供家庭或家居
182、的照顧選擇。台北的家庭保姆須通過證書考試160。紐約和多倫多有法規規定任何家居或家庭為本的幼兒照顧服務提供者,必須接受最基礎的幼兒發展和健康與安全的培訓161。東京有三種不同類型的家居家庭照顧,包括 Hoiku Mama(一位在自己家中的女士照顧最多兩至三個孩子)Hoiku shitsu 家庭式幼兒照顧計劃(一個在家庭以外運作的日託中心,最多可容納 30 名幼兒)和家訪型幼兒照顧計劃162(在家中以探訪為本的幼兒照顧者被派遣到幼兒的住所並提供一對一的照顧服務)。綜觀各個地區有關家居照顧培訓資訊相當有限。所有地區都需要某種證書或具有早期幼兒教育專業的本科學位。對工作時間不定時的女性及期望為孩子提
183、供較為非正式照顧環境的家庭而言,這些類型的家居照顧相信能帶來幫助。3.3.9.3 所有地區都有提供家居為本的長者照顧服務。台北163設有居家照顧計劃,協助 65 歲以上功能受限制且日常生活需要協助的長者,提供家務、日常活動及個人照顧的服務。在上海164,服務提供者專注於五種長者的家庭和社區照顧服務:協助洗澡、協助做家務、協助用餐、協助外出散步和日託服務。當地政府把提供照顧的任務分派至企業或非政府組織,而大多數服務使用者須支付服務費用。政府為殘疾人士和低收入長者提供經濟支援。東京165在其國家長期照顧保險(LTCI)系統下為長者提供家居為本照顧服務,這些服務主要包括家訪服務和護理服務。長者在長期
184、照顧保險系統下將為服務支付 10%的共付額,其餘 90%由長期照顧保險的預算支付。新加坡166提供多種家居為本的服務選項,以幫助體弱和只能留在家的長者及其家人,這些服務同時滿足健康和社會照顧的需求。為協助長者滿足他們的日常需求,新加坡的 Home Personal Care 計劃167指派一名訓練有素的照顧人員負責協助淋浴、家務、用藥提醒、激發思維活動和其他個人護理的工作。此計劃的平均價格在入息審查前約為每小時新元 24.50元(港幣 140 元)。紐約168也為長者提供不同的家居為本計劃。這些服務可能包括數月或數年的醫療、社交、家務或康復服務,用以增強或維持使用者的功能或健康。長者可以透過私
185、人健康保險、管理式醫療機構、醫療補助、醫療保險或自己付費來獲得此 160 來源:Chen(2019)https:/ 161 來源:New York City Health Department https:/www1.nyc.gov/site/doh/business/permits-and-licenses/child-care-family-day-care.page;City of Toronto https:/www.toronto.ca/community-people/children-parenting/children-programs-activities/licensed-
186、child-care/home-child-care-agencies/162 來源:https:/www.city.nerima.tokyo.jp/hokenfukushi/hoken/sukoyaka/kosodatehandbook.files/enP30-P39.pdf 163 來源:台北市政府社會局https:/english.dos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78DCE46BFF7721CF&s=53FA38AD6B76C5BA 164 來源:Hu et al.(2020)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508
187、864/165 來源:Yamada and Arai(2021)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533196/166 來源:Ministry of Health 衛生部 https:/www.moh.gov.sg/home/our-healthcare-system/healthcare-services-and-facilities/intermediate-and-long-term-care-(iltc)-services 167 來源: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 https:/www.aic.sg/ca
188、re-services/home-personal-care 168 來源:NYS Department of Health https:/www.health.ny.gov/health_care/medicaid/program/longterm/61 類服務。在多倫多169,長者可以透過家庭和社區照顧支援服務組織為他們提供上門服務。這些服務包括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的幫助、個人護理和家務服務,並由政府資助,或需要服務使用者共同支付。3.3.9.4 所有地區亦有提供家居照顧服務,以幫助殘疾人士進行日常活動。在台北170,有兩家私人機構已承包為家中有中度至嚴重殘疾人士並已登記的居民,提供家居暫顧和
189、短期護理。未滿 12 歲的輕度殘疾人士亦合資格獲得此類服務。此外,如六歲以下或未升讀小學的兒童持有衛生部或相關文件證明其發育遲緩,亦有資格參加此計劃。在上海171,由家庭醫生帶領的團隊為殘疾人士提供合約式家居為本服務,而此服務在醫療保險醫院賠償範圍內。東京172為殘疾人士提供不同的居家為本服務,如家居協助服務(為殘疾人士提供膳食、洗澡、排泄等和其他福利)、為殘疾人士提供探訪照顧(為嚴重殘疾人士提供膳食、洗澡、排泄、出行途中的護理服務等)、活動支援(為殘疾人士、因智力障礙或精神病導致行動有嚴重困難並需要持續護理的人士提供必要的協助)。服務使用者將視乎個人情況,可領取護理費或特別護理費。在新加坡1
190、73,Home-Based Behavioural Intervention Services(HBIS)試點計劃支援在行為有需要的殘疾人士,並幫助他們盡可能留在社區生活。紐約州的 Home 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Waiver174為有發展障礙的成人和兒童提供專設的個人化服務,但此服務僅適用於Medicaid 下的人士。這項服務包括康復服務、暫托照顧、服務協調和適應性技術。多倫多的 Homemakers and Nurses Services Program(HMNS)175為缺乏經濟資源但需要家務幫助的人士提供家務服務,這些人士包括有身體殘疾、發展障礙、正
191、在康復或生病的人士。此計劃由多倫多市提供資金以服務符合條件的人士。外籍家庭傭工 3.3.9.5 台北、新加坡、紐約市和多倫多等多個城市制定了家庭聘請外籍家庭傭工(外傭)的具體機制,協助當地市民的家務和照顧工作。上海和東京則沒有提供這樣的機制。3.3.9.6 在允許聘請外傭的城市中,外傭主要負責家務、長者照顧、幼兒照顧,並可能協助照顧其他有特殊需要的人士。有關僱主僱用外傭的資格規則,新加坡176、紐約 169 來源:Ontario Government https:/www.ontario.ca/page/home-community-care 170 來源:台北社會福利署https:/engl
192、ish.dos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78DCE46BFF7721CF&sms=85FBABE70858A8D4&s=8EC812B46B867994 171 來源:Hu et al.(2020)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508864/172 來源:Services and Support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Law http:/ilo.org/dyn/natlex/docs/ELECTRONIC/73983/111907/F2020014918/JPN73983%202.
193、pdf 173 來源: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 https:/www.msf.gov.sg/assistance/Pages/Home-Based-Care-Services.aspx 174 來源:NYS Department of Health https:/www.health.ny.gov/health_care/medicaid/program/longterm/omrdd.htm 175 來源:City of Toronto https:/www.toronto.ca/community-people/children-parenting/seniors-services/senio
194、rs-health-services/homemakers-and-nurses-services/176 來源:Ministry of Manpower 人力部 https:/www.mom.gov.sg/passes-and-permits/work-permit-for-foreign-domestic-worker/eligibility-and-requirements/employer-requirements 62 177和多倫多178只要求僱主有足夠的收入,而台北179則要求僱主證明照顧的需要(例如,有至少三個幼兒或須供養長者的家庭)。我們檢視了各地區有關外傭的情況,以深入了解
195、他們在滿足所有照顧者的需要方面可發揮的潛在作用,包括照顧殘疾人士。3.3.9.7 薪酬方面,紐約市180和多倫多181的外傭工資受當地的最低工資保障,分別為每小時美元 15 元(=港幣 117 元)(個人收入中位數的 75%)和加元 16.5 元(=港幣102元)(個人收入中位數的72%)。台北和新加坡的外傭不受當地的最低工資保障;台北182政府為外傭單獨制定了最低工資:每月新台幣 17,000 元(=港幣 4,784元)(個人收入中位數的 55%)。關於加班費,新加坡183和台北184沒有明確規定加班費的金額。紐約市185和多倫多186要求僱主支付正常工資 1.5 倍的加班費(美國的 Fai
196、r Labor Standards Act 和加拿大的 Employment Standards Act)。3.3.9.8 有關外傭工作時間的規定,除了紐約市187和多倫多188外,其他用作比較的城市都沒有對最長工作時間設定硬性標準,即外傭與本地工人一樣遵守相同的工作時間要求。沒有城市就夜間工作作出規定,而是由合約決定外傭是否需要夜間工作。有關每週休息時間,新加坡189和紐約190規定僱主每週應給予外傭一天的休息。多倫多191要求外傭每週最多工作 48 小時,相當於每週休息一天。只有台北192沒有正式規定外傭的每週休息日。177 來源:New York Department of Labor
197、https:/dol.ny.gov/system/files/documents/2021/03/labor-rights-and-protections-for-domestic-workers-in-new-york.pdf 178 來源:Ontario Government https:/www.ontario.ca/document/your-guide-employment-standards-act-0/domestic-workers 179 來源:Taipei City Government 台北巿政府https:/english.gov.taipei/News_Content
198、.aspx?n=FCAA6532D15B4991&sms=5B794C46F3CDE718&s=B08F6AFF2665E9EC 180 來源:New York Department of Labor https:/dol.ny.gov/system/files/documents/2021/03/labor-rights-and-protections-for-domestic-workers-in-new-york.pdf;https:/www.ny.gov/new-york-states-minimum-wage/new-york-states-minimum-wage 181 來源:O
199、ntario Government https:/www.ontario.ca/document/your-guide-employment-standards-act-0/minimum-wage 182 來源:Wang et al.(2018)https:/ 183 來源:Employment of Foreign Manpower Act(Chapter 91A)https:/www.mom.gov.sg/-/media/mom/documents/services-forms/passes/wpspassconditions.pdf 184 來源:DHSC https:/dhsc.wd
200、a.gov.tw/en/Media/Notice 185 來源:https:/www1.nyc.gov/assets/dca/downloads/pdf/businesses/Domestic-Household-Employee-Rights.pdf 186 來源:Ontario Government https:/www.ontario.ca/document/your-guide-employment-standards-act-0/overtime-pay 187 來源:Domestic Workers Bill of Rights in NYS,bill No.S02311E htt
201、ps:/www.nysenate.gov/legislation/bills/2009/s2311/amendment/e 188 來源:Ontario Government https:/www.ontario.ca/document/your-guide-employment-standards-act-0/hours-work#section-0 189 Source:Ministry of Manpower https:/www.mom.gov.sg/passes-and-permits/work-permit-for-foreign-domestic-worker/employers
202、-guide/rest-days-and-well-being 190 Source:https:/www1.nyc.gov/assets/dca/downloads/pdf/businesses/Domestic-Household-Employee-Rights.pdf 191 Source:Ontario Government https:/www.ontario.ca/document/your-guide-employment-standards-act-0/hours-work#section-0 192 Source:Ministry of Labor https:/englis
203、h.mol.gov.tw/homeinfo/7040/7741/63 3.3.9.9 在公眾假期方面,台北193、新加坡194、紐約195和多倫多196皆沒有具體規定。在年假方面,除了新加坡197沒有規定年假外,大部分城市都允許已完成一年合約的外傭享有年假。在多倫多198,外傭可以享有 14-21 天的年假,台北199有 7 天,紐約200有 3 天。最後,在病假方面,紐約201每年為外傭提供 40 小時的病假,而多倫多202則為 3 天。台北和新加坡沒有具體說明外傭的病假天數。3.3.9.10 根據新加坡的 Household Services Scheme(HSS)203 204,不想僱用
204、全職居家傭工的家庭可以使用聘請兼職傭工的服務。該計劃下的公司可以從指定的外國地區僱用女工,但需要為她們提供住宿。HSS 公司的傭工可以被指派到多個住宅兼職工作,為特定的家庭服務。除了為外傭提供更大的彈性、更佳的工作架構和工作保障外,此計劃還允許家庭獲得臨時支援,讓女性可免於某些家務,而無須聘請全職的居家傭工。培訓 3.3.9.11 新加坡205提供照顧者培訓津貼,讓外傭具備照顧年長家庭成員的基本技能。這項培訓津貼讓外傭在抵達僱主家前完成兩天的課堂培訓,以及完成三個小時的在職培訓,以確保外傭能夠應用所學知識。培訓費用在 新元 200-500 元(港幣 1,151-2,876元)之間。照顧者培訓津
205、貼可用作抵消高達新元 200 元(港幣 1,151 元)的培訓費用。3.3.9.12 台北206為外傭提供強制性的長者照顧培訓和語言課程。外傭必須接受至少 90 小時的護理服務培訓,方可申請工作簽證。他們必須參加 24-70 小時的中文培訓,以確保與護理對象能暢順地溝通。兩種類型的培訓均在外傭所屬國家進行,他們必須通過護理服務和中文的評估才能進入台灣。193 來源:https:/dhsc.wda.gov.tw/en/notice.html 194 來源:Employment of Foreign Manpower Act(Chapter 91A)https:/www.mom.gov.sg/-/
206、media/mom/documents/services-forms/passes/wpspassconditions.pdf 195 來源:https:/ 196 來源:Ontario Government https:/www.ontario.ca/document/your-guide-employment-standards-act-0/vacation#section-9 197 來源:Employment of Foreign Manpower Act(Chapter 91A)https:/www.mom.gov.sg/-/media/mom/documents/services-
207、forms/passes/wpspassconditions.pdf 198 來源:Ontario Government https:/www.ontario.ca/document/your-guide-employment-standards-act-0/vacation 199 來源:https:/dhsc.wda.gov.tw/en/Media/Notice 200 來源:New York Department of Labor https:/dol.ny.gov/system/files/documents/2021/03/labor-rights-and-protections-f
208、or-domestic-workers-in-new-york.pdf 201 來源:NYC Consumer and Worker Protection https:/www1.nyc.gov/assets/dca/downloads/pdf/about/PaidSafeSickLeave-MandatoryNotice-English.pdf 202 來源:Ontario Government https:/www.ontario.ca/document/your-guide-employment-standards-act-0/sick-leave 203 來源:人力部 https:/w
209、ww.mom.gov.sg/faq/work-permit-for-foreign-worker/what-is-household-services-scheme 204 來源:https:/ 205 來源: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 https:/www.aic.sg/caregiving/eldercarer-foreign-domestic-worker-scheme 206 Legislative Council 立法會 https:/www.legco.gov.hk/research-publications/english/1617rb04-foreig
210、n-domestic-helpers-and-evolving-care-duties-in-hong-kong-20170720-e.pdf 64 3.3.9.13 台北207還為有特殊需要的人提供免費的在家培訓(在台北市 Easy and Secured Hiring of Foreign Caregivers Project下)。培訓由護士和雙語翻譯組成的專業團隊提供。首先,被照顧的人士須先進行健康管理評估。之後,團隊將對外籍照顧人員進行一對一的指導,指導他們必要和適當的技能和日常生活支援,如口腔護理、翻身拍背、移動病人等簡單的動作。經濟援助 3.3.9.14 新加坡208 209向有特
211、定需要而僱用傭工的家庭提供優惠徵費,包括 1)16 歲以下的少年;2)年滿 67 歲的長者;或 3)必須獲得新加坡註冊醫生證明至少有一項日常生活活動(ADL)(例如淋浴、餵食、穿衣或如廁)需要幫助的殘疾人士,。更具體地說,每個合資格人士的一名傭工每月徵收新元 60 元=港幣 347 元)(而不是以每個傭工為一個合資格人士計算的新元 300 元(=港幣 1,736 元),每戶上限為兩名傭工。擁有 3 項或更多 ADL 的殘疾人士合資格獲得居家護理津貼,每月津貼為新元 200 元(=港幣 1,157 元)。207 來源:台北巿政府https:/english.gov.taipei/News_Con
212、tent.aspx?n=A11F01CFC9F58C83&s=C0F4EA7282628DDB 208 來源:人力部 https:/www.mom.gov.sg/passes-and-permits/work-permit-for-foreign-domestic-worker/foreign-domestic-worker-levy/levy-concession 209 來源: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 https:/www.aic.sg/financial-assistance/foreign-domestic-worker-levy-concession 65
213、 表 10.照顧者支援及培訓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家居為本服務家居為本服務 兒童服務兒童服務(1)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在幼兒照顧者的居所或營辦機構批准的合適地點為 9 歲以下的兒童提供家居幼兒照顧服務。家居幼兒照顧服務時間為上午 7:00 至晚上 11:00 (2)社會福利署於 2019 年 11 月下旬推出了為期兩年的祖父母幼兒照顧培訓計劃,合共提供約 1 200 個培訓名額。此計劃旨在為祖父母提供現代幼兒照顧的知識和技能,以加強對核心家庭的支持。家庭兒童看護人:要成為官方認可的幼兒照顧服務提供者,必須通過認證考試
214、 不適用 1)Hoiku Mama(一位在自己家中照顧最多兩至三個孩子的女士)(2)Hoiku shitsu 家庭式幼兒照顧計劃(一個日託中心,最多可容納 30 名兒童)(3)家訪型幼兒照顧計劃(在家中以探訪為本的幼兒照顧者被派遣到幼兒的住所並提供一對一的照顧服務)共有兩種類型的計劃:一種是針對因殘疾或疾病而需要醫療護理,同時難於以小組形式照顧的殘疾幼兒。另一不適用 有規定持牌家居或家庭為本的幼兒照顧服務,須在兒童早期發展和健康與安全方面接受最基楚的培訓 有規定持牌家居或家庭為本的幼兒照顧服務,須在兒童早期發展和健康與安全方面接受最基楚的培訓 66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
215、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種是未能進入持牌幼兒學校並在等待名單上的孩子。費用支付費用支付 需要收費。有收費減免或豁免 長者服務長者服務 1)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2)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普通個案)3)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 居家護理服務 居家護理服務 長期照顧保險系統下的居家護理服務(家居探訪服務和護理服務)提供不同的家居服務選項,包括 Home Personal Care 為長者提供不同的居家服務計劃 家居及社區照顧支援服務 費用支付費用支付 費用按遞減比例收取。一般來說,政府補貼了 95%的費用,而用戶支付的費用不到5%。為殘疾人士和低收入長者提供的經濟支援
216、獲得 LTCI 服務認證的長者為服務支付 10%的共付額;剩餘的 90%由 LTCI 預算支付 在入息審查津貼前的平均價格約為每小時 新元 24.50元(港幣 140 元)通過私人健康保險、管理式醫療機構、Medicaid 或 Medicare 獲得服務或參與計劃-取決於經濟和醫療條件是否符合服務或計劃的標準-或自行支付 如果條件符合,安大略省政府將支付各種家庭和社區服務費用。如果條件不符合,可能會提供通常需要客戶共同支付的社區支持服務。67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殘疾人士服務殘疾人士服務 1)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
217、2)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綜合支援服務 暫顧及短期照顧 由家庭醫生領導的團隊提供合約式服務 家務服務 殘疾人士探訪護理 活動支援 Home-Based Behavioural Intervention Services Home 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Waiver(為有發展障礙人士而設的辦事處)Homemakers and Nurses Services Program(HMNS)(為收入或資產有限的殘疾人士)費用支付費用支付 1)需要收費 2)需要收費 此服務在醫療保險醫院報銷範圍內。護理費和特別護理費的發放 由 Medicaid 補助 政府資助 外籍家庭傭工外
218、籍家庭傭工 容許聘請外傭?容許聘請外傭?是 是 不是 不是 是 是 是 僱主資格僱主資格 聘請一位傭工每月家庭入息不少於港幣 15,000 元或有相當數額的資產,以支持整個(即 2 年)合約期的開支 1)擁有 3名或以上 3歲以下幼兒的家庭 2)有長者和兒童的家庭(必須通過評估);或 3)與 6 歲以下、75 歲以上的直系親屬或岳父母住在一起 1)21歲以上 2)有經濟能力;及 3)具責任心及已完成僱主課程 無具體規定 無具體規定 工作性質工作性質 各種家務,照顧僱主家人 各種家務,照顧僱主家人 各種家務 各種家務,照顧僱主家人 各種家務,照顧僱主家人 外籍家庭傭工的合法外籍家庭傭工的合法身份
219、身份 工作許可證:外籍家庭傭工 外國人居留許可證 工作許可證:家庭傭工 家用員工簽證 外籍員工 工作時間工作時間 無規定 無規定 建議每週少於44小時 每週少於 40至44小時 每週少於 48小時 68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適用於外籍傭工的當適用於外籍傭工的當地僱員的最低工資地僱員的最低工資 無*最低工資條例(第608 章)豁免香港的留宿傭工,不論是本地或外籍傭工 無 當地僱員沒有最低工資 有 有 外籍家庭傭工的最低外籍家庭傭工的最低工資工資 每月不少於港幣 4,630元 每月不少於新台幣 17,000元(港幣 4,7
220、84元)沒有 每小時美元 15 元(港幣 117元)每小時加元16.5元(港幣101元)聘用期限聘用期限 2年合約(可續簽)12年或以下 2年或以下(可續簽)無規定 無規定 晚間工作晚間工作 無規定 無規定 無規定 無規定 無規定 超時工作超時工作 無規定 無規定 如果外籍傭工在休息日工作,僱主必須在當月內補償至少 1天的工資或替代假日 正常工資的 1.5倍 正常工資的 1.5倍 每週休息日每週休息日 每週一天 無規定 每週一天 每週一天 每週最多 48小時工作時間 年假年假 7-14天 7天 無規定 3天 14-21天 公眾假期公眾假期 享有(僱傭條例(第 57 章)下的法定假日)無規定(根
221、據雙方簽訂的勞工動合約)無規定(外籍家庭傭工無權享受公眾假期。儘管如此,僱主可根據新加坡就業法選擇提供公共假期)無規定 無規定 69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病假病假 第一年每月可累積 2天病假;往後每月可累積 4天病假。傭工有權享有僱傭條例(第 57 章)規定的疾病津貼 無規定 無規定(但僱主需負責外傭的醫療需要)每年 40小時 每年 3天 住宿住宿 由僱主提供 由僱主提供 由僱主提供 僱主毋須提供 僱主毋須提供 生活安排生活安排 僱主應免費提供食物或 支付現行的膳食津貼。僱主須免費為外傭提供基本設施,包括照明及供水、廁
222、所及洗浴設施、床、毯子或被子、枕頭、衣櫃等。僱主應提供膳食 僱主應免費提供食物 無規定 每餐加元 2.55元(港幣 15.63元);每週加元 53.55元(港幣 328.27元)終止僱傭合約通知期終止僱傭合約通知期 一個月 無規定 無規定 5天 無規定 負責部門負責部門 勞工處及入境事務處 勞動部 人力部 New York State(NYS)Department of Labor;U.S.Department of Labor Ministry of Labour,Training and Skills Development(Ontario)70 比較準則比較準則 香港香港 台北台北 上海
223、上海 東京東京 新加坡新加坡 紐約紐約 多倫多多倫多 Division Office in NYC 監管規則監管規則 僱傭條例(第 57 章),從外國聘用家庭傭工指南 僱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就業服務法 外國工人僱傭法案(第 91a 章)紐約州工作者的人權法案,法案編號編號 S02311E 安大略省就業標準法(ESA);2009 年外國人就業保護法 薪酬公平法 其他事項其他事項 1)醫療和保險費 2)相關行政費;3)其他費用(例如簽證費用)1)醫療保險;2)就業安定費;3)保證金額;4)勞保或相關事項(可選項)1)醫療保險和治療 2)外籍僱員稅 1)勞工賠償保險及危疾福利保險;2)失業保
224、險 其他假期及奬金其他假期及奬金 侍產假 5天,以及平均工資的 80%緊急事假 投票假(僅 2小時受薪時間)1)家庭相關假期,例如:照顧者、醫療需要、喪親 2)嚴重病假 3)器官捐贈假 4)後備役假 5)與犯罪有關的兒童失踪假 6)家庭暴力或性暴力假 交通費用交通費用 僱主負責往返香港的機票 1)無機票相關規定 2)每日交通費必須由僱主支付 1)僱主支付往返加拿大的交通費用 2)無日常交通規定 71 第四第四章章:香港政府政策及服務:香港政府政策及服務 4.1 目的 檢視香港現行的政策及服務,並就可加強的現有政策提出建議,以鼓勵四個目標群組的女性加入勞動市場。4.2 研究方法 項目團隊已完成以
225、下八個政策範疇的評估工作 (i)幼兒照顧,(ii)長者照顧(iii)侍產假和家庭假期,(iv)產假,(v)彈性工作安排,(vi)就業服務,(vii)就業培訓,以及(viii)照顧者支援及培訓。項目團隊根據正式資料,例如向立法會發出的最新文件、新聞稿及政府相關網站,對本地政策和服務進行了評估。除了進行桌面研究外,項目團隊還與向目標群組提供相關公共服務的合作夥伴進行了諮詢(見第二章)、問卷調查(見第五章)和焦點小組訪談(見第六章)。這些意見有助於就需要改進的範圍,並涵蓋已在政策概覽和相應比較的評估中。72 4.3 結果 4.3.1 幼兒照顧 政策描述 4.3.1.1 過去十年,香港把回應兒童福利服
226、務日益增長的需求置於更高優先位置。政府在兒童福利服務的開支由 2011-2012 財政年度的港幣 40.155 億元增加了 142%至 2019-2020 財政年度的港幣87.157億元。要了解目前有年幼子女的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低的現象,是需要考慮到她們是否能夠或安心交託其子女予幼兒中心服務的困難。幼兒照顧服務讓主要照顧者(通常是母親)從照顧幼兒中抽時間參與勞動市場。Vuri(2016 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有較高可用及可負擔的幼兒照顧服務的國家有較高的已生產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此外,提供幼兒照顧服務,特別是為學齡前兒童提供照顧服務,有助滿足母親令其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同一項研究結果
227、還顯示,較高的幼兒照顧資助會大幅提高幼兒照顧服務的使用率。因此,幼兒照顧服務的可負擔性、可用性和可及性是確保服務的質素及協助在職母親釋放照顧幼兒的時間的重要考慮因素。本節根據這三個因素審視香港提供的幼兒照顧服務。4.3.1.2 為給予母親於照顧孩子的同時仍有工作機會,通過擴展和提升幼兒照顧服務額並不是唯一解決方案。政府的政策和僱主可以通過實施家庭友善僱傭政策來重新設計工作場所,以提供幼兒照顧服務。更多關於彈性工作安排的內容將在 4.3.5 涵蓋。香港的政策及服務 香港的幼兒照顧服務 4.3.1.3 幼兒中心:幼兒中心:2020 年 3 月,以人口為基礎的資助幼兒中心名額規劃比率已納入香港規劃標
228、準及準則(“HKPSG”),以預留合適的房屋發展項目的處所供幼兒中心營運。香港規劃標準及準則明確指出應根據多項個案因素彈性應用該標準。對於已發展地區,須綜合考慮地區幼兒照顧服務供應及一籃子因素,包括服務使用率、資助與非資助幼兒中心的比例、已規劃的幼兒中心名額、按當地人口特徵的服務需求、地區土地供應、交通及周邊環境考慮等。該規劃比率為每 25 000 人提供 100 個資助幼兒中心名額。這可能需要 10 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建議的規劃比率。同時,政府已撥款 200 億元購買物業作為福利設施,包括幼兒中心、長者日間護理中心、鄰里長者中心、到校學前復康服務等,以解決物業嚴重短缺的問題。政府計劃通過
229、各種方式,在每個地區提供至少額外一間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年輕家庭和有需求的地區亦會擁有更多服務。此外,政府計劃在 2021-22 年度開始的未來三至四年內,通過不同的發展項目,提供 10 間資助獨立幼兒中心(約 900 個資助幼兒中心名額)。4.3.1.4 兒童住宿照顧:兒童住宿照顧:在 2020年行政長官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政府計劃分階段增加兒童住宿照顧名額,在 2022-2023 年度於新界東和香港東分別計劃額外提供共 30 個及24 個兒童之家名額,以及額外 3 及 4個兒童之家的緊急或短期照顧名額。4.3.1.5 課餘託管服務:課餘託管服務:旨在為無法在課餘時間給予適當照顧的小學生家長提供
230、支援照顧服務。課餘託管服務由非政府機構以自負盈虧和收費方式運作。透過收費減免計73 劃(FWSS),社會福利署為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參與課餘託管服務提供費用豁免或費用減免。服務包括功課指導、家長指導和教育、技能學習和其他活動。從自 2020 年 10 月起多項改善措施已實施以加強服務及進一步支援有需要的家庭,包括增加 2 500個豁免全費名額、放寬申請資格、提高資助水平、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額外資助,以及簡化入息審查程序。4.3.1.6 互助幼兒中心:互助幼兒中心:目前由非政府組織以收費及自負盈虧的方式運營,為 3 歲以下幼兒提供彈性的幼兒照顧服務(6 歲以下兒童也可使用)。社會福利署已於
231、2021-22 年度開始在全港重整 19 間互助幼兒中心,為學前兒童提供課餘託管服務,並增加社工和支援人員的人數,以更好地回應社區的幼兒照顧需求。自 2021 年 8 月,政府已重整10 間互助幼兒中心以提供學前兒童課餘託管服務。其剩餘的 9 所互助幼兒中心將會在2024-25年前分階段重整。幼兒中心以外的其他選擇 4.3.1.7 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旨在為 9 歲以下兒童提供具彈性的日間照顧服務,在鄰里層面回應父母的需要。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提供家居幼兒照顧服務和中心照顧小組服務。(詳見 4.3.8)可負擔性 4.3.1.8 接受全日幼兒照顧服務的低收入家庭幼兒可向在職家
232、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WFSFAA)的學生資助處申請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學費減免計劃,以支付部分或全部服務費。2020 年 2 月,政府推出幼兒中心家長津貼,直接資助家長負擔幼兒中心的部分服務費,以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此外,在 2020-21 年度,受資助的獨立幼兒中心的資助水平已從 20%提升到 40%。4.3.1.9 收費減免計劃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參加課餘託管服務計劃提供經濟援助。自 2020 年 10 月起,社會福利署實施多項優化措施,新增 2 500 個豁免全費名額,提高資助水平,並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提供額外資助。可用性和可及性 4.3.1.10 在幼兒教育和照顧的質素方面,自 2019
233、 年起,0至 2 歲以下日間幼兒和住宿幼兒中心的合資格幼兒工作員的人手比例提高至 1:6;而 2 歲至 3 歲以下幼兒的人手比例則提高至 1:11。由於香港最近提高了人手比例,因此新加坡在 0-2 歲最幼兒的人手比例為最低。然而,與其他地區相比,香港仍然是幼兒工作員與幼兒比例最低的地區之一,只有新加坡的比例更低。4.3.1.11 另一方面,在評估幼兒照顧服務的可用性時,我們發現與其他城市相比,香港的學前入學率較高,且大部分幼兒就讀於私立學前教育機構210。210 來源:Yip et al.(2018)74 4.3.1.12 我們計算了幼兒工作員的平均薪金,並比較了各個地區的中位數平均收入的比例
234、。香港的幼兒工作員薪金相對豐厚,為個人收入中位數的 159%。台北的薪金為 48%,新加坡為 40-70%,紐約市為 72%,多倫多為 81-86%,東京為 134%。可改善空間 4.3.1.13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出多項重要措施,以回應幼兒照顧服務的可用性、可及性和可負擔問題。在我們的調查和聚焦小組訪談(見第五章和第六章)中,受訪者表示照顧兒童為不找尋工作的最常見原因之一,故此政府應進一步改善幼兒照顧服務以回應育有孩子的員工需求.4.3.1.14 香港可以考慮以下建議:1.根據現有計劃和服務改善幼兒照顧服務 1.1 繼續根據人口分佈和鄰近易達交通地點增加幼兒中心供應(短期)1.2 加快為學
235、前兒童提供課餘託管服務及增加服務供應(中期)2.通過加強勞動力提高幼兒照顧服務質素 2.1 檢討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實施模式和成效,包括增加獎勵金和規範培訓,以提高服務質量,吸引更多人成為社區保姆(短期)2.2 以新加坡輔助教育員和輔助教育照顧員模式為基礎,以 1+1 的方式向幼兒工作員提供更多的職業支援。照顧員與 0-2 歲幼兒比例可以提高到 1+1:6,而照顧員與2-3歲以下幼兒比例可以提高到1+1:11,並可以在職時獲得培訓及證書(中期)3.增加對非政府機構和家長的資助 3.1 增加對非政府組織的資助,以增加並改善課餘託管服務的供應(長期)3.2 增加對家長使用幼兒照顧服務的資助(長期
236、)75 4.3.2 長者照顧 政策描述 4.3.2.1 照顧長者或會導致嚴重的照顧壓力,而當長者患有多種慢性疾病時更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其壓力(Carers Hong Kong,2019)。此外,中年家庭照顧者(夾心一代)的照顧負擔可能很大,因為他們需要照顧長者和兒童,並且須要在工作和照顧義務兩者之間分配時間和資源。許多家庭照顧者,通常是女性,被迫辭去工作以照顧家人,這可能會減少家庭收入,甚至導致她們與社會脫節(Carers Hong Kong,2019)。因此,提供可負擔並且易於申請的長者照顧服務可能有助於釋放女性照顧者的時間,讓她們考慮重投職場或繼續留在勞動市場。本節檢視了長者照顧服務的兩大機
237、制:經濟援助和服務提供。經濟援助部分討論了資格、資助水平以及經濟援助如何支援照顧需求。服務提供將考慮四個領域:服務可及性、可用性、成本分擔和照顧人員(即照顧人員與長者使用者的比例)(Kraus 等人,2010 年;戴爾等人,2019 年)。香港的政策和服務 香港的安老服務 4.3.2.2 社會福利署(社署)為香港長者提供各類資助安老服務。建基於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原則下,安老服務(或長期護理服務)的使命是讓長者有尊嚴地生活,並為他們提供所需的支援來提升他們的歸屬感、安全感和價值感(立法會,2013)。所有香港的長者由認可評估員經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評估為適合接受社區或院舍照顧服務後,
238、均符合資格進入資助長者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並獲得切合他們所需的長期護理服務。香港有兩種資助的安老服務: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和院舍照顧服務。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分為以家居為本的服務(例如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等,詳情可在 4.3.8 找到),以及以中心為本的服務,例如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單位提供廣泛的中心為本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包括日間照顧、復康運動及社交活動,使體弱之長者能夠盡可能在社區中安享晚年。此外,長者地區中心和長者鄰舍中心為有需要的長者及其照顧者提供支援服務,包括照顧技能培訓和輔導服務,旨在支援長者在社區的生活,並紓緩其照顧者的壓力。院舍照顧服務主要包括護理安老院和護養院
239、,根據長者的體弱程度提供不同程度的院舍服務。一般而言,政府資助長期護理服務約 90%的費用,而服務使用者則支付約 10%。4.3.2.3 政府資助上述 4.3.2.2 所提及的長期護理服務費用約 90%至 95%以上(用於家居照顧服務),無論使用者或其家人的財務狀況如何,長者支付的費用皆低至 5%(家居照顧服務)至 10%左右。為探討能者多付(即長者負擔能力越低,政府資助越多)的可行性,社署推行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社區券)試驗計劃,並於 2020 年 10 月展開第三階段試驗計劃。此外,社署在 2017年實施了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院舍券)試驗計劃,由 2020 年 3 月延長三年至 202
240、3 年 3 月。2022 年 2 月,政府在 2022-23 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把院舍券試驗計劃恆常化。採用錢跟人走的模式,社區券和院舍券的使用者可根據需要從認可服務機構選擇服務。截至 2022 年 3 月,社區券和院舍券的使用者分別約為 6 300 人和 2 000 人。76 經濟支援 4.3.2.4 香港合資格長者可按其需要申請社會保障,包括:綜援計劃:設有入息審查,為因年老、殘疾、患病、單親、失業等在經濟上無法自給自足的人士提供安全網。不同類別的受助人會獲發不同的援助金額以協助滿足他們應付基本生活需要求。長者生活津貼:設有經濟審查的現金津貼,以補助 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人士的生活開支
241、。高齡津貼:不設經濟審查的現金津貼,以幫助 70 歲或以上的人士應付因年老而引致的特別需要。傷殘津貼:不設經濟審查的現金津貼,以協助嚴重殘疾人士應付因殘疾引致的特別需要。4.3.2.5 最後,政府於 2014 年 6 月推出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以補貼其生活開支,讓有長期護理需要長者在照顧者的幫助下得到適當的照顧,並繼續在社區中安享晚年。服務提供 4.3.2.6 在專業服務的質素方面,香港於 2015 年推出了青年護理服務啓航計劃(啓航計劃)。計劃招募了數百人,透過在職培訓沿著既定的職業道路發展他們的職業。在 2021-22 年度,職業再培訓局
242、推出優化安排,讓先聘用、後培訓計劃下的培訓和工作時間更為彈性,以吸引更多求職者投身護理界。自優化計劃實施以來,共有 32 人獲聘在安老院工作。政府的一貫政策,是必須讓本地工人優先填補就業市場的空缺。只有僱主(包括安老院營辦機構)確實未能在本地聘得合適人手時,才可透過補充勞工計劃申請輸入勞工,並須遵照補充勞工計劃的規定,包括本地公開招聘、本地員工與輸入勞工的人手比例,以及輸入勞工的薪酬不低於適用的每月中位工資。社會福利署亦推行了院舍員工培訓資助計劃。這是為持續加強對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的監管,提升服務質素而採取的措施之一。這項為期五年的計劃全數資助全港所有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的主管、保健員和護理
243、員,讓他們修讀在資歷架構下認可的訓練課程。此外,政府於 2022 年 5月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條例草案,以提升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的質素。4.3.2.7 有關服務供應的可用性方面,香港政府正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增加福利服務(包括長期院舍照顧、日間康復、學前康復和社區支援服務),並在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加入以人口為基礎的規劃比率,例如在政府發展項目預留樓面面積作福利用途、鼓勵非政府機構透過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善用其土地等。院舍照顧服務以群組為單位,而社區照顧服務則以地區為單位。在應用規劃比例時將保持彈性,並兼顧群組內各區的服務分佈、人口增長和人口變化帶來的土地供應和服務需求等。與此同時,政府在 2
244、019-20 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將在 3 年左右撥款 200 億元購77 買物業作為福利設施,包括幼兒中心、長者日間護理中心、長者鄰舍中心、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等,以幫助解決處所嚴重短缺的問題。4.3.2.8 資助院舍照顧服務:資助院舍照顧服務:資助安老院舍照顧服務的名額由 2017年 7 月的 27 300 個逐步增加至 2022年 4 月的 30 400個。除了新安老院項目的宿位外,政府於 2019-20 年度起的 5 年期間透過改善買位計劃額外購買 5 000 個甲一級宿位,以增加資助安老宿位的供應及提升整體私營安老院的服務質素。截至 2022 年 4 月,約有 2 300 個宿位已投入
245、服務,餘下的約 2 700 個新增宿位將在未來數年逐步投入服務。政府現正推行或規劃的發展項目將在未來陸續提供約 10 000 個安老宿位(包括資助及非資助宿位)。4.3.2.9 資助家居照顧服務:資助家居照顧服務:社署在 2019 年 10 月額外提供 2 000 個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的名額,並在 2020 年 10 月及 2021 年 4 月分兩期增加合共 3 000 個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的名額。整體而言,資助家居照顧服務的名額由 2017年 7 月的 8 365 個逐漸增加至 2021年 4月的 13 365個。4.3.2.10 資助日間護理中心服務:資助日間護理中心服務:政
246、府已於 2020 年 5 月實施了長者日間護理單位買位計劃,新成立七個長者日間護理單位。截至 2022年 1月,全港服務單位增至 92個,合共提供超過3 700個服務名額。政府現正推行或積極規劃的發展項目,在未來陸續將提供約 3 600個資助日間護理服務名額。4.3.2.11 有關輪候資助長者社區照顧服務方面,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中心及家居為本服務照顧的平均輪候時間分別約為 8 個月和 6 個月。有關輪候資助長者院舍照顧服務方面,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護理安老宿位及護養院宿位的平均輪候時間分別約為 18 個月和 21 個月。可改善空間 4.3.2.12 總體而
247、言,政府已推行了廣泛的計劃和服務以協助長者居家安老,並增加對長者照顧者的服務和經濟援助。然而,長者照顧服務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現正在輪候資助護理安老宿位和護養宿位的人數眾多,反映了服務的供應不足。研究還顯示,隨著人口持續高齡化,前線專業人員的數量將會有所欠缺,難以滿足長者不同的社會、情感、財務和心理需求(香港政策研究所,2017 年)。4.3.2.13 政府可以考慮以下建議:4.繼續實施按人口分佈的長者照顧服務供應計劃。由於香港人口高齡化,應增撥額外資源應付安老服務的需求(短期)5.透過吸引更多勞動力和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支援來提高安老服務質素 5.1 安老服務界別在本地招聘合適人手方面確實
248、面對困難,政府應考慮如何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同時,簡化輸入護理人手的申請程序(短期)5.2 鼓勵安老院營辦機構參加先聘用、後培訓計劃(短期)5.3 改善安老服務業照顧人員的輪班制度和福利,並考慮其他能鼓勵本地勞動力的措施(中期)5.4 分配額外資金用於發展和資助培訓以提高服務質素(長期)78 6.評估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的成效,並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考慮擴展計劃(中期)79 4.3.3 侍產假和家庭假期 政策描述 4.3.3.1 侍產假和家庭假期對女性勞動人口參與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首先僱主對僱用女性員工的態度是可以改變的。在目前的情況下,部分僱主就如果某個工作如需要在培訓上投資,可能會
249、以女性因育兒工作頻(繁体版)缺勤或因生育導致出乎意料的請辭為由而歧視女性。其次,正如 Becker(1985)最初曾經提出,加上有大量的研究(Hersch&Stratton,1994;Andersen,2018;Alonso et al.,2019)所證實,透過政策的微小變化和轉變能讓家庭時間分配產生重大變化。透過侍產假來改變勞動力分配可能會改變女性僱員在勞動市場的時間,在 Amin、Islam 和 Sakhonchik(2016 年)為世界銀行在 53 個發展中國家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有提供法定侍產假的國家的受僱於私人企業的就業率明顯較沒有相關要求的國家為高。這些發現反映。與強制侍產假相關的
250、就業女性比例增加了 6.8個百分點,表明侍產假政策對女性就業的重要影響。從女性僱員的角度來看,家庭假期政策可向僱主和僱員雙方傳達了工作場所應該支持和規範為照顧家庭成員提供彈性安排,從而鼓勵更多女性就業。香港的政策 侍產假 4.3.3.2 香港211提供 5 天的有薪侍產假212,與其他三個提供侍產假的地區(即台北、上海和新加坡)相比是最短的。香港的侍產假是由僱主提供給僱員。為彌補因僱員放取侍產假而造成的人手損失,除了聘用替工外,僱主可採取不同的緩解措施,例如重組現有員工的工作職責。目前的法定侍產假的薪酬比率跟產假的情況一樣是僱員平均日薪的五分之四。這有助於分辨適用於所有人士且獲得全薪的法定假期
251、類型(如法定假日和年假),以及僅對特定員工偶然適用且獲得少於全薪的假期(如產假或病假)。與其他地區相比,香港還要求僱員受僱不少於更長受僱時間(不少於 40 週;9.5 個月),才合資格享用有薪侍產假。家庭假期 4.3.3.3 香港是我們研究中唯一沒有立法提供育兒或家庭假期的城市。可改善空間 4.3.3.4 雖然大部分城市為有子女的家庭提供育兒假或為在職家庭提供家庭假期以應付照顧需求,但香港這方面的支援仍然欠奉。211 來源:勞工處,僱傭條例,第 57 章。212 符合以下條件的男性僱員有權為其配偶/伴侶每次的分娩享有侍產假:他是新生兒的父親或準父親;他已根據連續合約受僱(即由同一僱主連續受僱
252、4 週或以上,且每週工作至少 18 小時);和 他已依法通知僱主 80 4.3.3.5 香港可以考慮以下建議:7.探討有薪育兒和或與家庭照顧相關的假期,讓女性和男性員工有更大的彈性來照顧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員。不過,如果要透過勞工法例的立法來增加額外僱傭福利,就必須在提高員工福利和僱主的負擔能力之間取得謹慎的平衡(中期)8.支援母親的其他措施 8.1 探討不同措施(例如彈性工作安排、延長有薪或無薪侍產假、有薪育兒假),讓父親有更多時間與新生嬰兒建立聯繫,並減輕母親的照顧負擔(中期)81 4.3.4 產假 政策描述 4.3.4.1 一個經過仔細考量和設計的產假政策,對於為女性員工在產假期間和產後提供
253、全面的工作和收入保障至關重要。首先,產假透過容許僱員在休假後能選擇返回原本崗位來為她們提供工作保障;第二是為復工的員工提供休假期間的收入保障。Del Rey、Kyriacou 和 Silva(2020 年)在 159 個國家使用不平衡小組來探討產假期對女性勞動力供應的影響。他們確定了產假持續的期間與女性勞動參與率之間存在著倒 U 型關係而界線為約 30 週。在這條界線以下,增加產假會提高女性參與率,因為減少在職母親工作時間成本的正面影響強烈地蓋過了薪金懲罰的負面影響。Low 和 Snchez-Marcos(2015 年)在評估產假政策不同方面的作用時進行了一項研究,亦發現了類似的結果,研究發現
254、對有幼兒的母親的勞動力供應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其子女為 0 至 5 歲的母親。這表明了有薪產假對產後重返工作崗位的重要性。香港的政策 4.3.4.2 在產假期的長度方面,政府213將產假延長至 14週後,產假期與大部分比較的城市於同等水平。關於產假薪金的替代率,香港214提供 80%的薪金。與其他 6 個地區相比,香港的法定產假薪酬比率(即僱員每日平均工資的五分之四)處於中間水平。就資格規定方面,政府215規定女性須在所訂定的產假開始前已按連續合約受僱滿 40 週(約 9.5 個月)方可領取產假薪酬,與所有其他城市相比下最為嚴格。所有在產假開始前按連續性合約受僱不足 40 週的女性則可享有無
255、薪產假。在資金來源方面,政府216要求僱主全數承擔首 10 週的法定產假薪酬,而第 11 至 14 週的產假薪酬可向政府以報銷形式申領發還,上限為每名僱員港幣 80,000 元。可改善空間 4.3.4.3 總而言之,香港的 14 週產假與其他城市相若。與其他 6 個地區相比,香港的產假的薪酬替代率處於中間位置。然而,香港對有薪產假的資格要求最為嚴格,許多非傳統僱員皆不在保障範圍內。因為生育是對女性勞動力參與的重大干擾(Lu et al.,2017),將產假覆蓋到各種背景的女性,可以更能保證她們產後依舊參與在勞動力中。4.3.4.4 香港可以考慮以下建議:9.在考慮社會共識和僱主負擔能力的前提下
256、,探討更大的彈性,讓更多女性員工獲得有薪產假(例如調低放取有薪產假前須先受僱 40 週的要求)(中期)213 來源:勞工處,僱傭條例,第 57 章。214 來源:勞工處,僱傭條例,第 57 章。215 來源:勞工處,僱傭條例,第 57 章。216 來源:勞工處,僱傭條例,第 57 章。82 4.3.5 彈性工作安排 政策描述 4.3.5.1 有照顧責任的僱員(尤其是與幼兒、長者或殘疾人士一起生活的僱員),在履行照顧者責任時須配合他們的工作時間。實行彈性工作安排不僅可以減少對一般被認為是家庭主要照顧者的女性僱員的歧視,還可以為分娩後的女性提供加入或重投勞動市場的誘因。促進彈性工作安排也可以令男性
257、從工作中常規地抽空承擔照顧職責,同時增加女性員工用在職場的時間,改變家庭成員間的時間分配。雖然提供彈性工作安排可能會被視為損害工作效率,但為推動傳統上午 9 時至下午 6 時工作模式的推動替代方案實際上並不會以犧牲生產力。37%的工作可以完全在家中成功完成,而即使人們認為受過良好教育和薪酬更高的行業在生產力方面的損失較少,但一項針對電話服務中心員工的實驗發現,在家工作的員工的績效亦提高了 13%(Bloom et al.,2015;Bartik 等人,2020;Dingel&Neiman,2020)。另一個新興的工作安排趨勢是彈性工作時間,即員工必須出席核心工作時間,但可以彈性地選擇開始結束時
258、間(香港特別行政區勞工處,2015)。取消對正常工作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並保障員工在需要時照顧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權利,可以為員工提供平衡工作和家庭照顧的彈性。許多彈性的工作安排選項可供僱主採用,並應予以適當推廣以支持家庭友善的工作間。香港的政策 4.3.5.2 香港217與東京218、新加坡219和紐約市一樣,並沒有提供法定要求以規範企業實行彈性工作安排。不過,政府鼓勵僱主採用家庭友善僱傭措施,並通過不同的計劃允許彈性工作安排。4.3.5.3 好僱主約章220(勞工處)鼓勵不同行業和規模的僱主,包括中小型企業,採納以僱員為本及與時並進的良好人事管理措施,包括家庭友善僱傭措施。僱主應因應僱員的不
259、同家庭責任而訂立合適的家庭友善僱傭政策,協助僱員同時兼顧工作與家庭,共同締造家庭友善的和諧工作間。有興趣簽署約章的機構只必須填寫報名表並說明他們正在採用的僱傭政策措施。經審查合格的僱主將擁有使獲授權使用約章標誌兩年。4.3.5.4 家庭友善僱主獎勵計劃221(家庭議會及民政事務局)旨在表揚重視家庭友善精神的僱主,鼓勵他們繼續推行對家庭友善的僱傭措施,以提高商界對家庭核心價值重要性的認識,並締造有利家庭的文化和環境。4.3.5.5 此外,勞工處一直透過不同渠道及廣泛的宣傳活動,包括研討會、展覽、刊物、公共交通網絡及僱主商會及勞工組織的期刊、報章專輯等宣傳家庭友善僱傭措施。217 來源:Hong
260、Kong Labour Department 勞工處 https:/www.labour.gov.hk/eng/public/wcp/Flexitime.pdf 218 來源:https:/ 219 來源:人力部 https:/www.mom.gov.sg/employment-practices/good-work-practices/work-life-grant 220 來源:勞工處 https:/www.gec.labour.gov.hk/eng/index.html 221 來源:家庭議會 https:/www.familycouncil.gov.hk/en/Employment/a
261、ward_schemes.html 83 4.3.5.6 香港提倡但並沒有提供有關哺乳時段或哺乳設施的規定。舉例而言,實施母乳餵哺友善工作間僱主指引222(家庭健康服務)提高了對母乳餵哺和在工作場所建立哺乳時段的好處的認識。該指引還就如何推行措施以實現母乳餵哺友善工作間向機構和公司提供建議。可改善空間 4.3.5.7 在香港223,每週工作時間中位數為 43 小時,高於其他先進經濟體,例如美國224(平均 35.9 小時)和安大略省225(平均 35.9 小時)。長工作時間導致在職成年人難以平衡家庭責任。雖然香港政府已建議彈性工作安排,但應明確鼓勵企業實行彈性工作安排,從而讓員工有更大的彈性來
262、平衡工作和家庭責任。根據我們的政策檢討,提供彈性工作安排和授乳時段已成為許多城市的常態,香港政府應考慮採取更積極的措施,讓員工受益於彈性工作安排。一直以來,一直通過各種渠道和廣泛的宣傳活動,積極鼓勵僱主採納以僱員為本的良好人事管理措施,包括推行家庭友善僱傭措施。政府一向鼓勵僱主根據自身情況、獨特的營商環境和特定行業營運的承擔能力以及員工的實際需要,採納符合企業和員工最佳利益的家庭友善僱傭措施。政府會繼續探討更多渠道,並採取適當的推廣措施,向僱主宣傳家庭友善僱傭措施。4.3.5.8 香港可以考慮以下建議:10.推廣和加強家庭友善僱傭措施計劃 10.1 繼續採取適當的宣傳措施,提高僱主和公眾對家庭
263、友善僱傭措施計劃的認識(短期)10.2 加強現有的家庭友善僱傭措施計劃,向僱主提供有吸引力的資助金額,以促進家庭友善的工作措施(長期)11.鼓勵私營企業公司組織 11.1 鼓勵私營企業公司組織提供彈性工作安排(中期)11.2 鼓勵私營企業公司組織在工作場所提供授乳時段(中期)222 來源:家庭健康服務 https:/www.fhs.gov.hk/english/breastfeeding/30031.html 223 來源:政府統計處 https:/www.censtatd.gov.hk/en/EIndexbySubject.html?pcode=B1130303&scode=180 224
264、來源: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https:/ilostat.ilo.org/topics/working-time/225 來源:Statistics Canada https:/www150.statcan.gc.ca/t1/tbl1/en/tv.action?pid=1410004301&pickMembers%5B0%5D=1.7&pickMembers%5B1%5D=3.1&pickMembers%5B2%5D=5.2&pickMembers%5B3%5D=6.1&cubeTimeFrame.startYear=2016&cubeTimeFra
265、me.endYear=2020&referencePeriods=20160101%2C20200101 84 4.3.6 就業服務 政策描述 4.3.6.1 在這份報告中,就業服務是指由政府和其他法定機構提供,為幫助求職者找到合適工作的服務。就業服務除向一般人士提供一般就業服務外,還可針對特定群組,包括中老年人、殘疾人士、青年、女性和少數族裔。此類服務可以採取不同的形式,例如資訊服務、諮詢服務、職業志向評估服務和工作配對服務。欠缺對女性的就業服務支援,以及女性對可用服務的了解不足,可能會限制女性就業。因此,加強就業服務和促進這些服務的推廣可能有助於提高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香港的服務 一般就業服
266、務 4.3.6.2 香港的公共就業服務主要由勞工處提供。勞工處透過其 13 所就業中心、三所為飲食業、零售業及建造業而設的招聘中心、電話就業服務中心及職位空缺處理中心,為求職者和僱主提供免費的就業和招聘服務。求職者可在勞工處就業中心獲取由經驗豐富的就業主任提供的個人化就業諮詢服務。就業主任會根據他們個別的需要和意願,為他們提供求職意見、就業市場資訊、培訓再培訓資料、進行職業志向評估等,協助他們配對和尋找合適的工作。4.3.6.3 勞工處互動就業服務網站(www.jobs.gov.hk)為求職者提供職位空缺和就業資訊,僱主亦可在該網站提交和刊登職位空缺資料。該網站設有多個專設網頁,配合不同求職者
267、(如長者及少數族裔)及僱主的需要。為方便具有高等學歷和或專業工作經驗的求職者(包括女性)求職,互動就業服務網站設立了高等學歷就業專頁,根據求職者的需要提供相關就業資訊和求職功能。同時,求職者可使用智能手機或流動裝置上的勞工處互動就業服務流動應用程式搜尋合適的職位空缺,並接收符合其預設條件的新職位空缺及勞工處舉辦的招聘會推送通知(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2021 年 2 月 18 日)。求職者在決定申請職位時,可通過網上系統或其他方式將履歷傳送至僱主。針對性就業服務 4.3.6.4 為配合部分求職者因要騰出時間照顧家人或因年紀而希望兼職工作,勞工處舉辦地區性兼職招聘會,並在互動就業服務網站設立兼職
268、空缺專頁。由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9 月,勞工處舉辦了 33 場地區性兼職招聘會。在 2,849 名求職者中,女性佔1,684 人(59.1%)。透過這些招聘會共錄得 369 宗就業個案,其中求職者為女性的個案共 218宗(59.1%)。4.3.6.5 勞工處於 2020 年 9 月推出試點計劃,透過提供留任津貼,鼓勵不同類別的求職者(即長者、青年人和殘疾人士)接受和完成在職培訓。這些僱員如在全職職位受僱滿三個月,可獲留任津貼 3,000 元;。其後留任每滿一個月,可獲得 1,000 元的留任津貼,直至完成 6 至 12 個月的在職培訓為止。兼職職位的相關金額將減半。85 4
269、.3.6.6 勞工處提供針對少數族裔人口的特定服務和計劃。就業中心一直為少數族裔求職者提供專項服務,包括與非政府機構安排傳譯服務,以及發佈適合少數族裔的職位空缺資訊。2020年,勞工處舉辦了10場地區共融招聘會。此外,自 2017 年 5 月起,西九龍就業中心和元朗就業中心聘用兩名通曉少數族裔語言的就業助理為少數族裔求職者(尤其是南亞裔求職者)提供就業服務。多元種族就業計劃自 2020 年 11 月起以試點方式推行,通過非政府機構以個案管理方式為少數族裔求職者提供一站式就業服務。就業服務大使計劃聘用能以少數族裔語言溝通的年輕少數族裔學員,在勞工處的就業中心、行業性招聘中心和招聘會擔任就業服務大
270、使並接受在職培訓。自2018 年 9 月起,就業服務大使的在職培訓期由六個月延長至一年。自 2014 年以來,該計劃共聘用了 169 名 就業服務大使。就業服務大使計劃可協助勞工處更好地為少數族裔求職者服務,亦可豐富少數族裔學員的工作經驗和個人資歷,有助他們在公開市場上求職。可改善空間 4.3.6.7 自 2019 年以來使用參加勞工處的就業服務及從而成功就業的求職者數目一直增加。針對女性特定需求的就業服務可以更好地幫助女性找到滿足其需求的工作。由於這項研究中在不同部分都有提到缺乏對已有和針對性就業服務的認識(見第 5 章和第 6 章),因此應加大力度,特別是就不同女性求職者群體相關的就業服務
271、加強溝通和宣傳。4.3.6.8 香港可以考慮以下建議:12.繼續為具有高等學歷和或曾具備專業工作經驗的女性優化就業服務,並評估哪些有助於進一步優化的預期結果(短期)13.增加女性求職者的一般職業機會 13.1 考慮調整和加強現有的就業計劃(例如中高齡就業計劃、工作試驗計劃),以更好地滿足女性求職者的具體需求和需要,並鼓勵女性參加這些計劃(中期)13.2 繼續探討擴大就業機會的不同措施,以鼓勵女性員工重新加入和持續就業(中期)13.3 繼續鼓勵私營企業公司組織培訓、僱用和留任女性僱員(中期)14.增加少數族裔女性求職者的機會 14.1 考慮如何進一步增加政府部門聘請少數族裔求職者(中期)14.2
272、 探討如何向不同年齡組別的少數族裔女性提供類似於就業服務大使的不同項目(中期)15.探討是否可以增加對有創業志向的女性給予更多支援,讓她們可以有發展自僱就業的機會,尤其是那些有機會創業的女性(中期)86 4.3.7 就業培訓 政策描述 4.3.7.1 就業培訓的定義是讓個人為快速變化、要求越來越高的工作世界做好準備,並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個人的就業能力包括獲得和保住就業、改善他或她的生產力和收入前景的能力(國際勞工組織,2000 年)。就業培訓與一般大眾皆相關,但對初次進入勞動市場的人、改變職業或工作領域的人,以及長期退出勞動市場的人尤其重要。考慮到這些情況在四個目標群組的女性中皆普遍存在(見
273、第二、五 和六章),專設的就業培訓可以顯著提高這特定群組的就業能力,有利於期望留在現時工作的女性並有助於改善她們的表現。香港的服務 4.3.7.2 香港提供不同形式的就業培訓課程,以迎合不同的群組並提升其就業能力。4.3.7.3 再培訓局現時提供超過 700 項培訓課程,涵蓋 28 個行業範疇和通用技能範疇。零存整付證書計劃讓學員修讀指定的半日或晚間制課程,並獲得相應的全日制課程相等資歷的證書。計劃涵蓋陪月員、護理員、嬰幼兒照顧員、職業治療助理和物理治療助理的培訓。再培訓局226制定了一項特定的先聘用、後培訓計劃,以支援潛在勞動力。參與計劃的僱主提供經調整工作時間、休假安排、在職培訓和相關支援
274、的職位,以應對中年女性的特別需要。對於少數族裔人士,再培訓局目前提供約 50 項以英語授課的專設課程,包括全日制就業掛鈎課程、兼讀制技能提升課程及通用技能課程。截至 2022 年 2 月,再培訓局提供了 14 項少數族裔專設語文課程。僱員再培訓局成立少數族裔人士培訓需要聚焦小組,就其專設課程徵詢不同持份者的意見,並探討應對少數族裔人士培訓需要的新措施。另外亦成立檢討語文培訓課程專責小組,在其他支援少數族裔求職者的措施外,全面檢視其語文培訓課程。4.3.7.4 勞工處推行的其他計劃亦提供迎合不同群體的就業培訓。中高齡就業計劃透過向僱主提供培訓津貼,鼓勵僱主聘用 40 歲或以上失業的求職者擔任全職
275、或兼職長期職位,並為他們提供在職培訓。完成在職培訓後,僱主可就每名 60 歲或以上合資格僱員申請最高港幣 5,000 元的在職培訓津貼,為期 6 至 12 個月;及就每名 40 至 59 歲合資格僱員申請每月最高港幣 4,000 元的在職培訓津貼,為期 3 至 6 個月。自 2020 年 9 月起,勞工處透過為期三年的試點計劃,為 60 歲或以上的合資格僱員提供留任津貼。4.3.7.5 就業展才能計劃向僱主提供在職培訓津貼,鼓勵他們聘用殘疾求職者。勞工處亦於 2020 年 9 月推出試點計劃,向在就業展才能計劃下或經展能就業科轉介而獲聘的殘疾人士提供留任津貼,鼓勵他們留在工作崗位。4.3.7.
276、6 再培訓局和勞工處均有提供實習計劃以加強就業能力。再培訓局的20 x50 實習生計劃專為年輕人和較年長人士而設,旨在通過為期一個月的實習計劃提高他們對當前就業市場情況的了解並加強他們的技能。計劃下,年輕人每星期的工作時數為 30 小時至 35 小時,總時數上限不超過 140 小時。50 歲及以上人士每星期的工作時數由 18 小時至不超過 30 小時,總時數上限為不超過 130 小時。實習完成後,實習生可 226 來源:僱員再培訓局 https:/www.erb.org/training_courses/erb_courses/first_hire_then_train_general/en/
277、87 領取高達港幣8,800元的津貼及獎金。勞工處的工作試驗計劃旨在通過為期一個月的全職或兼職工作試驗,協助有就業困難的求職者提升就業能力。完成為期一個月的全職工作試驗後,每位參加者將獲得高達$8,300 的津貼,而兼職工作試驗的津貼額將按每小時 49元計算,其中 500 元由參與的組織付出。可改善空間 4.3.7.7 雖然先聘用、後培訓計劃鼓勵各行各業的僱主參與,但從設計計劃的角度,先聘用、後培訓計劃提供的職位空缺一般局限在某些人力持續短缺的行業,以及願意為沒有行業背景人士提供就業機會,並讓僱員在工作時間內參加培訓課程的僱主,例子包括照顧工作、清潔工作、酒店房務、餐飲服務、會所服務等。缺乏僱
278、主的支持和參與可能會限制女性在其他工作領域追求事業的機會,從而削弱她們重返就業的積極性。綜合以上所述,香港的職業培訓計劃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得到改善和擴展,以滿足希望加入或重新加入勞動市場的女性的不同需求。4.3.7.8 香港可以考慮以下建議:16.拓闊女性求職者的培訓課程 16.1 繼續拓闊再培訓局下不同行業的培訓課程,以配合市場需求,並加強各種培訓選項的傳訊和推廣(短期)16.2 提供更多有不同語言支援的再培訓課程(短期)17.調整和加強以新來港移民女性為對象的實習計劃,並加強對已離開勞動市場的女性推廣實習計劃(這些群組往往不熟悉香港勞動市場情況,讓她們可以從實習計劃中增長知識及加強技能)(中
279、期)88 4.3.8 照顧者支援及培訓 政策描述 4.3.8.1 家庭成員(尤其是女性)除了照顧小孩和長者外,可能還要照顧家中的殘疾人士,這可能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照顧壓力,並阻礙他們就業。,我們在此節檢視了不同類型的家居為本照顧選項,這些服務可幫助減輕女性在家庭和照顧方面的責任。除了外籍家庭傭工提供的服務外,我們還討論了可用於照顧兒童、長者和殘疾人士的家居為本社區照顧服務。如上文所述,香港的幼兒和長者照顧服務面臨一定的挑戰,尤其是在照顧人員的可用性方面。例如,與其他地區的比較中,香港的幼兒照顧服務名額欠佳,以員工與幼兒比例來衡量幼兒照顧服務質量的話,亦低於大多數地區。長者照顧方面,香港的護理人
280、員亦嚴重短缺。外籍家庭傭工及其他家居為本的服務成為香港家庭可依賴的重要資源。本部分還檢視了為僱用家居照顧人員的家庭提供的經濟援助。香港的政策和服務 家居為本服務 4.3.8.2 家居為本服務可用於支援照顧幼兒、長者和殘疾人士的家庭。4.3.8.3 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為 9 歲以下兒童提供彈性的幼兒照顧服務,並促進社區參與和鄰里互助。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提供家居照顧服務和中心託管小組。家居幼兒照顧的營運時間為上午 7:00 至晚上 11:00。有社會需要及經濟困難的服務使用者,可向營辦機構申請費用減免豁免。為提升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服務質素,社署自 2020 年 1 月起
281、向營辦非政府機構提供額外撥款以增加專業及支援人員,加強對社區保姆的培訓和監察,並提高對社區保姆的獎勵金標準至每小時港幣 25 元,以鼓勵更多義工擔任幼兒照顧者。為更好地回應日間幼兒照顧服務的殷切需求,政府會檢討計劃的實施模式及成效,包括社區保姆培訓認證的需要以及他們的回報水平,從而提升服務質素及吸引更多人加入社區保姆的行列。檢討將於 2023 年年中完成。4.3.8.4 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普通個案)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普通個案)為 60 歲或以上的長者、殘疾人士、居住在社區有社會需要的個人及家庭提供家居為本社區支援服務。4.3.8.5 支援身體機能有輕度缺損的長者試驗計劃支援身體機能有輕度缺損的
282、長者試驗計劃為約四千名身體機能有輕度缺損,並正輪候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普通個案)的低收入長者提供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政府在 2022-23 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將會把試驗計劃恆常化。4.3.8.6 綜合家居照顧服務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體弱個案)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為體弱長者提供一系列家居為本社區照顧服務,家居照顧服務隊也會為照顧者提供支援。4.3.8.7 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提供一系列家居支援服務,以滿足嚴重智障肢體殘障中度護理需要或功能受損人士的個人照顧、護理及康復訓練需要。服務亦旨在減輕他們的家庭成員照顧者的壓力並提高他們的生活質素。
283、89 4.3.8.8 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綜合支援服務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綜合支援服務為需要經常護理照顧的嚴重肢體傷殘人士提供支援,讓他們能夠繼續在熟悉的社區生活。服務除了為購買醫療設備和醫療消耗品提供現金津貼外,亦加強對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的支援服務,為他們作好離院準備,並跟進綜合居家服務,以促進他們充分融入社區。4.3.8.9 政府在 2022年 6 月公布香港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需要及支援顧問研究報告。顧問研究強調,支援照顧者是家庭、社區、企業和政府的共同責任,並應整合已投放的資源,從而提升服務的成效。政府原則上同意研究報告提出的發展方向和 11項建議,並會作出跟進。外籍家庭傭工 4.3.8.10
284、 除家務外,外籍家庭傭工亦可為兒童、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照顧服務。有關僱主僱用外傭的資格規定,香港227要求僱主有足夠的收入,並須遵守政府的其他規定。在薪酬方面,最低工資條例豁免香港的留宿傭工,不論是本地或外籍傭工,因為留宿傭工可免費享有在僱主住所居住的非現金權益;相反,政府為外傭單獨制定了最低工資:每月港幣 4,630元(個人收入中位數的 24%)。在加班費方面,香港228並沒有明確規定加班費的金額。每週休息方面,外傭每週可以休息一天。在公眾假期方面,香港確保外傭在法定假日享有假期。最後,根據僱傭條例,外傭可享有 7 至 14 天的年假和有薪病假。4.3.8.11 新來港求職的外傭現時須具備至
285、少兩年的家庭傭工工作經驗。由於僱主對其外傭的技能、經驗、才幹、資歷等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很難確定為外傭訂定強制性免費培訓的範圍和類型。在奬券基金的支持下,社署於 2018 年推行外傭護老培訓試驗計劃,加強外傭照顧體弱長者的技能,以提升在社區居住的長者的生活質素,並支持他們居家安老。試驗計劃的第一階段已於 2021 年 9 月完成,共提供了 1 250 個培訓名額。第二階段會於 2021年 10月至 2023年 9月舉行。共提供 1 368個培訓名額。培訓內容主要涵蓋 12 小時常見照顧長者的課題和護理技巧,包括四個關於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和中風長者的選修課。社署會考慮試驗計劃的成效及其他相關因素
286、,決定其未來路向。待完成試驗計劃的成效評估後,可否引入類似計劃以涵蓋對殘疾人士的照顧值得探討。經濟援助 4.3.8.12 計劃為本的服務可為家庭提供經濟援助來僱用家居照顧人員。關愛基金於 2016 年 10 月推出為獲聘於有薪工作的高額傷殘津貼領取者提供津貼以聘請照顧者為獲聘於有薪工作的高額傷殘津貼領取者提供津貼以聘請照顧者試驗計劃試驗計劃。試驗計劃旨在為獲聘於有薪工作的高額傷殘津貼受助人提供津貼,讓他們請照顧者,以鼓勵他們維持就業。試驗計劃按現行運作模式延續至 2023 年 9 月,為持續向符合資格條件的現有受惠人提供津貼。此外,政府自 2014 年 6 月起推出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 提供生活
287、津貼試驗計劃,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詳見 4.3.2.5)。227 來源:香港政府 https:/www.gov.hk/en/theme/guidebook/employment/family/foreigndomestichelper.htm 228 來源:勞工處 https:/www.fdh.labour.gov.hk/res/pdf/FDHguideEnglish.pdf 90 4.3.8.13 經醫生證明為需要經常護理並獲社工推薦的綜援受助人可申請特別護理費特別護理費津貼津貼,以支付他們在家中使用特別護理服務的費用(包括聘請照顧者的開支)可改善空間 4.3.8.14 提供照顧
288、和支援都對照顧者的生理和心理帶來挑戰,而他們(通常是女性)健康狀況不佳的風險更大(Adelman、Tmanova、Delgado、Dion 和 Lachs,2014 年)。因此,投資在非正規照顧人員既是重要,亦有助維持一個可持續和而積極的照顧系統,作為正規照顧服務的可負擔替代方案和補充(Cecchini,2018 年;Rodrigues、Schulmann、Schmidt、Kalavrezou 和 Matsaganis,2013 年)。為體弱長者和殘疾人士提供優質和專設的家居服務方面仍有改善空間。4.3.8.15 香港可以考慮以下建議:18.增加照顧者培訓 18.1 繼續為照顧者提供適當的培訓
289、,以加強他們的照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並評估不同的女性群組能否及如何參與培訓(中期)18.2 評估外傭護老培訓試驗計劃的成效,並考慮為照顧不同年齡家庭成員(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家庭成員)的外傭提供訓練(中期)19.為照顧者提供更好的支援,以減少女性履行照顧責任的時間 19.1 整合現有服務並建立以照顧者為中心的一站式平台,提供政府、非政府組織、社會企業和企業現有服務的有用資訊(短期)19.2 通過宣傳活動和訊息傳播,提高照顧者對支援服務的認識(短期)19.3 加強社區照顧者之間現有的朋輩支援和互助網絡,並評估不同的女性群組是否以及如何參與提供服務(長期)20.探討支援有 18 歲以下子女和 65
290、歲以上長者的家庭僱用外傭的方案(中期)91 第五第五章章:量:量性性研究研究的的一手數據及二手數據分析一手數據及二手數據分析 5.1 目的 以問卷方式收集四個目標群組最少 2 500名女性的數據,研究四個目標群組的女性在選擇是否就業時的考慮和所面對的困難。5.2 研究方法 項目團隊完成了 2 889人的個人數據收集。附錄 6 具體顯示了從合作夥伴招募的人數。進行了篩選問卷,以檢查參與者是否符合四個目標群組任何一組的資格(見附錄 7)。符合任何目標群組條件之女性會被邀請完成關於就業障礙的調查問卷,完成時間不超過 15 分鐘(見附錄 8)。調查問卷包括以前在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和香港社會動態追蹤調查
291、中使用的問題,以便與其他數據來源進行比較,以及對這項新調查進行基準測試。另外,在前期與持份者及女性進行的聚焦小組訪談所得的資料,包括決定是否加入或繼續就業有關的一些附加項目、考慮就業時遇到的困難、參與社會計劃的經驗、尋求或繼續就業的鼓勵措施,也被包括在問卷中。一手數據調查是透過面談和電話視頻會議訪問從四個目標群組收集而來,目標樣本及總樣本數量已在表 11 中列出。數據收集已於 2021 年 8 月 15 日完成。表 11.一手數據調查的樣本規模 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樣本規模樣本規模 開始日期開始日期 完成日期完成日期 收集數據總收集數據總數數 40-49歲現時沒有受薪工作的女性(目標群組 1)5
292、00*位人士 2021年 3月 22日 2021年 8月 15日 580 50 歲及以上現時沒有受薪工作的女性(目標群組 2)500*位人士 2021年 3月 22日 2021年 8月 15日 580 現時沒有受薪工作的少數族裔女性(目標群組 3)1 000*位人士 2021年 3月 22日 2021年 8月 15日 1 148 來自低收入住戶家庭的女性全職料理家務者(目標群組 4)500*位人士 2021年 3月 22日 2021年 8月 15日 581*第六章焦點小組訪談的參與者沒有被重複計算在量性調查中 註註釋:釋:由於香港少數族裔女性在種族和社會經濟狀況方面具有廣泛的多樣性,我們在調查
293、階段對整個少數族裔群體進行了超額抽樣,以便能夠對子群體進行具有統計意義的分析。92 5.3 結果 受訪者的基本資料 5.3.1 年齡:年齡:圖 4 顯示了已完成的調查數目,並按目標群組及年齡顯示。由於目標群組 1 和目標群組 2 是有特定年齡,因此它們具有固定的年齡分佈。圖 4:按目標群組及年齡劃分的受訪者分佈 5.3.2 種族:種族:圖 5 顯示了目標群組 3 按種族劃分已完成的調查數量,其中包含了不同的種族。目標群組 1、目標群組 2及目標群組 4 是中國群組。在目標群組 3,接受調查的最大族裔群組是印度(27%)、巴基斯坦(25%)和尼泊爾(20%)。圖 5:按種族劃分的目標群組 3的受
294、訪者分佈 006703985800299880580179930002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目標群組1目標群組2目標群組3目標群組4按目標群組及年齡劃分的受訪者分佈15-3040-4950+不完整數據0,0%0,0%0,0%0,0%2,0%143,13%307,27%60,5%59,5%3,0%6,1%230,20%292,25%25,2%21,2%目標群組目標群組3非洲阿拉伯高加索中國歐亞菲律賓印度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尼泊爾93 5.3.3 地區:地區:表 12 按目標群組和地區列出已完成的調查數目。以地點為本的方法來識別全港範圍內不同語言群體和低收入家庭聚集的居
295、住地,並確保研究樣本在地理上廣泛覆蓋全港。表 12:按目標群組和地區劃分的受訪者分佈 地區地區 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1 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2 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3 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4 中西區 4 8 31 13 東區 38 21 23 63 離島 2 4 229 4 九龍城 32 35 138 23 葵青 63 116 91 60 觀塘 18 21 18 21 北區 44 38 4 35 西貢 12 12 26 4 沙田 31 25 24 11 深水埗 192 141 93 257 南區 9 27 12 11 大埔 19 19 7 6 荃灣 22 38 29 9 屯門 15 10 30 12
296、灣仔 7 5 27 3 黃大仙 6 7 19 4 油尖旺 27 16 159 28 元朗 34 35 153 10 不完整數據 5 2 35 7 總數總數 580 580 1148 581 94 5.3.4 住屋:住屋:圖 6 顯示了按目標群組和房屋類型劃分已完成的調查數目。大部分受訪者(50%,1 443 人)居住在公屋。與目標群組 4(25%,148)、目標群組 1(22%,129)和 目標群組 2(10%,58)相比,目標群組 3 居住在私人租用房屋的受訪者比例最高(53%,605)。圖 6:按目標群組及房屋類型劃分的受訪者分佈 3%,178%,451%,91%,87%,4216%,91
297、9%,1057%,3922%,12910%,5853%,60525%,14857%,33261%,35236%,41260%,34710%,606%,341%,177%,390100200300400500600700目標群組1目標群組2目標群組3目標群組4按目標群組及房屋類型劃分的受訪者分佈居屋擁有私人擁有私營房屋租戶公營房屋租戶不完整數據95 5.3.5 最高教育最高教育程程度:度:圖 7顯示按目標群組和最高教育程度劃分而已完成的調查數目。中一至中三,以及中四至中七的教育水平是目標群組 1(79%,454)、目標群組 4(78%,453)和 目標群組 2(66%,383)中大量受訪者獲得的
298、最高教育程度。在目標群組 3 中,33%(381)的受訪者表示中四至中七是她們所獲得的最高教育程度。與目標群組 2(4%,21)、目標群組 1 (3%,17)和 目標群組 4(2%,13)相比,目標群組 3 中,本科學歷為最高教育程度的受訪者比例最高(23%,261)。圖 7:按目標群組及最高教育程度劃分的受訪者分佈 1%,50%,210%,1141%,43%,174%,2123%,2612%,138%,464%,2114%,1628%,4533%,18930%,17333%,38134%,19746%,26536%,2108%,8744%,25610%,5726%,15111%,12911%
299、,640%,10%,21%,140%,2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目標群組1目標群組2目標群組3目標群組4按目標群組及最高教育程度劃分的受訪者分佈碩士或以上學士文憑高中初中小學或以下不完整數據96 5.3.6 婚姻狀況:婚姻狀況:圖 8 顯示按目標群組和婚姻狀況列出已完成的調查數目。在所有目標群組中,大多數受訪者已婚(70%,2 019)。目標群組 1 中 22%(130)的受訪者曾離婚,目標群組 2 為 19%(108),目標群組 4 為 12%(71),目標群組 3 為 3%(38)。圖 8按目標群組及婚姻狀況劃分的受訪者分佈 22%,13019%,1083%,
300、3812%,7167%,38955%,31778%,89073%,4236%,3612%,7115%,1698%,442%,1312%,723%,356%,322%,122%,121%,162%,11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目標群組1目標群組2目標群組3目標群組4按目標群組及婚姻狀況劃分的受訪者分佈離婚已婚單身喪偶不完整數據97 5.3.7 住住戶戶人數人數:圖 9顯示了按目標群組和住戶人數劃分已完成的調查數目。所有受訪者中,超過一半(52%,1 493)的住戶人數為 3-4 人。目標群組 3中 居住在 5 人或以上住戶的受訪者比例最高(36%,418)
301、,而目標群組 4 為 26%(152),目標群組1 為 18%(106),目標群組 2 為 10%(56)。目標群組 2 的受訪者居住在 3 人或以下的家庭中的比例最高(70%,406),而目標群組 1 為 49%(285),目標群組 4 為 36%(208),目標群組 3 為 30%(343)。目標群組 1 目標群組 2 目標群組 3 目標群組 4 不完整數據 0%,1 1%,3 3%,29 0%,0 圖 9:按目標群組及住戶人數劃分的受訪者分佈 4%,2519%,11226%,14832%,18814%,804%,211%,30%,20%,00%,00%,00%,019%,10828%,1
302、6323%,13520%,1157%,383%,160%,20%,00%,00%,00%,00%,02%,238%,9620%,22431%,35817%,19111%,1275%,592%,251%,60%,50%,40%,14%,2613%,7818%,10438%,22115%,878%,452%,141%,30%,10%,00%,20%,0123456789101112按目標群組及住戶人數劃分的受訪者分佈目標群組1目標群組2目標群組3目標群組498 5.3.8 母語:表 13 列出按目標群組和母語劃分而已完成的調查數目。在目標群組 1、目標群組 2 和目標群組 4(針對華人種族的目標群
303、體)的受訪者中,68%(1 190)的受訪者表示以粵語為母語,14%(239)的受訪者表示以普通話為母語。表 13:按目標群組及母語劃分的受訪者分佈 語言語言 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1 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2 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3 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4 總數總數 阿拉伯文 0 0 0 0 0 孟加拉文 0 0 9 0 9 英文 1 2 112 1 116 粵語 364 465 6 361 1196 普通話 102 39 2 98 241 上海話 2 2 0 0 4 客家話 33 26 0 28 87 潮洲話 19 10 0 26 55 四邑話 0 1 0 0 1 福建話 11 8 2 19 40 菲
304、律賓文 0 0 110 0 110 法文 0 0 0 0 0 古吉拉特語 0 0 10 0 10 印度語 0 0 83 0 83 印尼語 0 0 50 0 50 日語 0 0 57 0 57 卡納達語 0 0 3 0 3 韓語 0 0 3 0 3 馬來語 0 1 0 0 1 馬拉雅拉姆語 0 0 5 0 5 尼泊爾語 0 0 227 0 227 奧里亞語 0 0 1 0 1 普什圖語 0 0 32 0 32 波斯語 0 0 1 0 1 旁遮普語 0 1 124 1 126 俄語 0 0 0 0 0 信德語 0 0 9 0 9 瑞典語 0 0 0 0 0 泰米爾語 0 0 54 0 54 泰盧固
305、語 0 0 3 0 3 泰文 0 0 24 0 24 烏爾都語 0 0 205 0 205 越南語 0 0 3 0 3 約魯巴語 0 0 0 0 0 其他中國方言 47 25 0 47 119 不完整數據 1 0 13 0 14 總數總數 580 580 1148 581 2889 99 按目標群組的分析 5.3.9 這部分介紹各目標群組在近期就業歷史、照顧責任、就業觀點、以往就業中面臨的歧視以及使用社會福利服務方面的具體調查結果。所有數據均涵蓋於附錄 9 中。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1 目標群組 1 的特徵:40-49 歲目前沒有受薪工作的婦女(樣本數目=580)最近就業歷史 5.3.10 目標群
306、組1中 68%(395)的受訪者自 15 歲起曾正式工作或擁有業務。57%(332)的目標群組 1 受訪者在最近的正式或非正式工作中擔任服務和銷售人員。在過去有正式工作的人士中,47%(185)最近從事兼職工作。其中 46%(182 人)的月薪低於 港幣 5,000元。而 59%(235)的人為照顧孩子而離職。照顧責任 5.3.11 目標群組 1 中 86%(497)的受訪者與他們的孩子同住。12%(71)與至少一名長者同住。就業 5.3.12 目標群組 1 中 36%(206)的受訪者在調查時正在尋找工作。與其他目標群組相比,目標群組 1(和目標群組 2)在調查時正尋找工作的受訪者比例為最高
307、。69%(142)的求職者更傾向從事兼職工作,45%(93)的人願意花每天不到 30 分鐘的時間在交通上,47%(96)的人傾向可以讓她們選擇在辦公室或家中工作。彈性工作安排對目標群組 1(和目標群組 4)尤其重要。照顧兒童是不尋找工作的最常見原因,目標群組 1不找工作的受訪者,佔 88%(323)是源於這原因。與其他目標群組相比,目標群組 1 內表示照顧兒童是不找工作的主要原因之受訪者比例最高。彈性方便的工作時間(70%,259)和免除照顧兒童責任(65%,240)是未找工作的目標群組 1 受訪者考慮加入勞動人口時最重要的因素。以往就業中面臨的歧視 5.3.13 與其他目標群組相比,目標群組
308、 1 中較高比例的受訪者(約 26%(103)至 59%(234))報告曾發生被歧視的情況,例如當有需要詢問不同人士的意見時並無詢問受訪者,以及不平等地在其他同事面前受到羞辱。使用社會福利服務 5.3.14 這個群組對兒童及長者照顧服務的使用率非常低(與子女長者共同居住的受訪者的使用率分別為 8%(38)和 4%(3))。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她們不需要此類服務,但不使用這些服務的一些常見原因包括缺乏對社會福利服務的認知(兒童照顧者 24%(109)和 長者照顧者 31%(21))和對費用的擔憂(兒童照顧者 22%(100)和 長者照顧者 18%(12))。目標群組 1 表示會考慮使用就業服務的受訪
309、者比例最高(45%,214),而其他群組分別為目標群組 4(37%,187)、目標群組 3(34%,331)和 目標群組 2(31%,138)。目標群組 1 內有 25%(122)不曾使用就業服務的受訪者表示,服務中心的營業時間是不使用此類服務的最常見原因,其次是缺乏認識,佔 24%(113)的受訪100 者。目標群組 1內 44%(257)的受訪者過去曾接受過職業培訓,而 73%(231)未接受過任何職業培訓的受訪者表示會考慮接受職業培訓。在各目標群組中,目標群組 1 是過去接受過職業培訓和考慮接受職業培訓比例最高的群組之一。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2 目標群組 2 的特徵:50 歲及以上目前沒有
310、受薪工作的婦女(樣本數目=580)最近就業歷史 5.3.15 目標群組 2 中 81%(470)的受訪者自 15 歲起曾正式工作或擁有業務:是所有目標群組中比例最高的。39%(228)的目標群組 2 受訪者在最近的正式或非正式工作中擔任服務和銷售人員。在過去有正式工作的人士中,54%(252)最近從事的是全職工作。其中 42%(198)的人月薪低於港幣 5,000元。在所有目標群體中,孩子皆是離職的主要原因。19%(90)的人為照顧孩子而離開最近從事的工作,14%(67)的人因為其他家庭責任而離開了她們最近從事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群組涵蓋了 50 歲以上的女性,表明一旦女性因為照顧兒童而
311、離開勞動市場,她們可能不會再重新加入。照顧責任 5.3.16 目標群組 2中 23%(134)的受訪者與他們的孩子同住。19%(111)與至少一名長者成員同住。就業 5.3.17 目標群組 2 中 37%(213)的受訪者在調查時正在尋找工作。與其他目標群組相比,目標群組 2(和目標群組 1)在調查時正尋找工作的受訪者比例為最高。67%(142)的求職者更傾向從事兼職工作,45%(95)的人願意花每天不到 30 分鐘的時間在交通上,32%(69)的人傾向在辦公室工作,另 30%(64)傾向可以讓她們選擇在辦公室或家中工作。年齡和照顧兒童是不找工作的最常見原因,目標群組 2內分別有 40%(14
312、3)和 22%(79)的受訪者表示不找工作是由於這兩個原因。彈性方便的工作時間(40%,145),工作場所就近居住地方(40%,143),以及簡單舒適安全的工作性質(32%,116)對目標群組 2中沒有找工作的受訪者考慮加入勞動人口時最重要的因素。以往就業中面臨的歧視 5.3.18 大約 20%(96)-48%(226)的 目標群組 2受訪者在以往的工作中面臨過歧視,例如在工作中在他人面前受到羞辱。使用社會福利服務 5.3.19 這個群組對兒童及長者照顧服務的使用率非常低(與子女長者同住的受訪者的使用率分別為 8%(11)和 4%(4))。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她們不需要此類服務,但不使用這些服務的
313、一些常見原因包括缺乏對社會福利服務的認知(14%(17)的兒童照顧者和 14%(15)的長者照顧者)和對費用的擔憂(14%(17)的兒童照顧者和 7%(7)的長者照顧者)。目前未使用就業服務的目標群組 2 受訪者中有 31%(138)表示他們會考慮使用這些服務。與其他目標群組相比,目標群組 2 表示會考慮使用就業服務的比例最低。缺乏積極找工作的動機是 25%(109)不使用就業服務的目標群組 2 受訪者不使用此類服務的最常見原因,其次是不熟悉這些服務,佔比達 21%(94)。目標群組 2 受訪者中有 51%(297)曾接受過職業培訓,而未接受過任何職業培訓的受訪者中有 41%(112)101
314、會考慮接受職業培訓。在所有目標群組中,目標群組 2 過去接受過職業培訓的比例最高,另一方面,表示會考慮接受職業培訓的比例最低。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3 目標群組 3 的特徵:目前沒有受薪工作的少數族裔女性(樣本數目=1 148)最近就業歷史 5.3.20 目標群組 3中 56%(638)的受訪者自 15 歲起曾正式工作或擁有業務。與目標群組 2(81%,470)和 目標群組 1(68%,395)相比,目標群組 3(和目標群組 4)的受訪者曾工作的比例要低得多。28%(320)的目標群組 3 受訪者在最近的正式或非正式工作中擔任服務和銷售人員,而其中 12%(137)是專業人士。在曾有正式工作經歷的
315、人中,目標群組 3是所有目標群體中曾全職工作比例最高的,75%(481)的人表示她們最近的工作是全職工作。目標群組 3 在所有目標群體中,其中高收入者的比例最高。39%(245)的人每月收入在 港幣 10,001-20,000 元之間。整個目標群組 3 中涵蓋非常不同的職業女性,這可能與她們的社會經濟狀況位和種族群體之間的多樣性有關。46%(295)的人離開了她們最近的工作來照顧孩子。照顧兒童的責任是離開最近的工作的最常見原因。照顧責任 5.3.21 目標群組 3中 68%(783)的受訪者與她們的孩子同住。9%(104)與至少一名長者成員同住。就業 5.3.22 目標群組 3 中 30%(3
316、40)的受訪者在調查時正在尋找工作。與其他目標群組相比,目標群組 3(和目標群組 4)在調查時正尋找工作的受訪者比例為最低。雖然 58%(197)的求職者更傾向從事兼職工作,目標群組 3 在各目標群組中願意從事全職工作的比例最高(26%,87)。43%(147)的人願意花每天不到 30 分鐘的時間在交通上。41%(139)傾向可以讓她們選擇在辦公室或家中工作。照顧兒童是不找工作的最常見原因,目標群組內有 68%(488)的受訪者表示不找工作是由於這個原因。關於目標群組 3 值得注意的是,11%(81)的人還表示語言障礙是不找工作的重要原因。減少照顧兒童責任(40%,288),彈性方便的工作時間
317、(37%,265),以及工作場所就近居住地方(34%,242),是目標群組 3中沒有找工作的受訪者考慮加入勞動人口時最重要的因素。以往就業中面臨的歧視 5.3.23 大約 22%(140)-34%(218)的目標群組 3受訪者在以往的工作中面臨過歧視。目標群組 3(和目標群組 1)的成員最有可能遭受有關種族或民族的誹謗或笑話。使用社會福利服務 5.3.24 與其他目標群組相比,目標群組 3 在兒童及長者照顧服務的使用率非常低(與子女長者同住的受訪者的使用率分別為(3%(24)及 2%(2))。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她們不需要此類服務,但不使用這些服務的一些常見原因包括缺乏對社會福利服務的認知(35%
318、(256)的兒童照顧者和 25%(24)的長者照顧者)和對費用的擔憂(13%(99)的兒童照顧者和 5%(5)的長者照顧者)。目前未使用就業服務的目標群組 3受訪者中有 34%(331)表示會考慮使用這些服務。48%(471)的不使用就業服務的目標群組102 3 受訪者表示,缺乏積極尋找工作的動力是不使用此類服務的最常見原因,其次是缺乏認識(佔 47%(468))。目標群組 3 受訪者中有 18%(210)曾接受過職業培訓,是所有目標群組中最低的。而未接受過任何職業培訓的受訪者中有 51%(425)會考慮接受職業培訓。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4 5.3.25 目標群組 4的特徵:來自低收入住戶(即每
319、月住戶收入低於貧窮線)的女性全職料理家務者。(樣本數目=581)最近就業歷史 5.3.26 目標群組 4中 57%(334)的受訪者自 15 歲起曾正式工作或擁有業務。與目標群組 1 和目標群組 2 相比,目標群組 4(和目標群組 3)的受訪者工作過的可能性要低得多。54%(313)目標群組 4 受訪者在最近的正式或非正式工作中擔任服務和銷售人員。在曾有正式工作的人中,48%(161)在最近的工作中從事兼職工作。45%(152)的人每月收入低於港幣 5,000元。62%(207)的人離開了她們最近的工作來照顧孩子。照顧責任 5.3.27 目標群組 4中 83%(480)的受訪者與她們的孩子同住
320、。22%(129)與至少一名長者成員同住。就業 5.3.28 在所有目標群組中,目標群組 4 中正在尋找工作的受訪者比例最低,在調查時佔比只有 26%(151)。77%(117)的求職者願意從事兼職工作,54%(81)的人願意每天花不到 30 分鐘的時間在交通上,52%(78)的人喜歡可以讓她們選擇在辦公室或家中工作。彈性的工作安排對目標群組 4(和目標群組 1)尤其重要。照顧兒童是不找工作的最常見原因,目標群組 4內有 84%(350)的受訪者表示不找工作是由於這個原因。減少照顧兒童責任(62%,259),彈性方便的工作時間(59%,246),以及工作場所就近居住地方(50%,209),是目
321、標群組 4中沒有找工作的受訪者考慮加入勞動人口時最重要的因素。以往就業中面臨的歧視 5.3.29 大約 21%(72)-53%(179)的目標群組 4受訪者在以往的工作中面臨過歧視,例如在工作中在他人面前受到羞辱。使用社會福利服務 5.3.30 兒童及長者照顧服務的使用率非常低(與子女長者同住的受訪者的使用率分別為 9%(41)和 4%(5))。多數受訪者表示不需要此類服務,但不使用這些服務的一些常見原因包括和對費用的擔憂(29%(126)的兒童照顧者和 16%(19)的長者照顧者)及缺乏對社會福利服務的認知(31%(135)的兒童照顧者和 26%(31)的長者照顧者)。目前未使用就業服務的目
322、標群組 4受訪者中有 37%(187)表示她們會考慮使用這些服務。33%(163)的目標群組 4 受訪者表示,缺乏對服務的了解是不使用就業服務的最常見原因,其次是服務中心的營業時間,佔比逹 26%(128),缺乏積極找工作的動機佔 15%(77)。目標群組 4 受訪者中有 35%(203)曾接受過職業培訓,而未接受過任何職業培訓103 的受訪者中有 73%(265)會考慮接受職業培訓。目標群組 4 和目標群組 1 考慮接受職業培訓的比例最高。104 第六第六章章:聚焦小組所得之一手:聚焦小組所得之一手質質性數據性數據 6.1 目的 通過聚焦小組(面對面)收集至少 240 名四個目標群組(每組
323、60 名)婦女的意見。質性研究分析將提供一系列可能的解釋,說明量性分析結果的得出原因,並更能了解四個目標群組女性參與勞動力的動機和誘因。6.2 研究方法 6.2.1 我們召集並與四個目標群組女性進行了聚焦小組訪談,以了解她們在決定是否加入或繼續就業時的考慮因素、她們在考慮就業時遇到的困難以及可能鼓勵她們尋求或繼續就業的鼓勵措施。由於抽樣過程重疊,聚焦小組訪談與問卷調查同時進行。符合條件的女性僅被計算在其中一個目標群組的配額以及一個數據收集模式(問卷調查聚焦小組訪談)。這些聚焦小組訪談開始日期為 2021 年 3 月 22 日。如目標群組中有女性參加者擔心私隱或公共衞生風險問題,我們提供一對一深
324、度訪談的選擇,但大部分的參加皆願意參與小型聚焦小組訪談。抽樣及招募 6.2.2 聚焦小組訪談的目標是從每個目標群組中收集至少 60 名女性參與者或四個目標群組共 240 名女性參與者的意見。項目團隊直接從四個目標群組中招募參與者,並與合作機構一同接觸相關女性。項目團隊負責檢查潛在受訪者的資格(即與潛在受訪者聯繫並完成篩選問卷),同時作為聚焦小組訪談的主持人,完成聚焦小組訪談報告表,並須要將聚焦小組訪談中的數據作出翻譯和把錄音轉換為文字。合作機構為招募及數據收集所使用之設施,將會以標準費用作出補償。另外參與聚焦小組訪談深度訪談的女士們可獲得港幣 100元超巿禮券作奬勵。6.2.3 透過合作夥伴和
325、團隊成員,本研究共招募了 249 名參與者進行深度訪談聚焦小組訪談。表 14顯示了各目標群組進行的聚焦小組訪談訪談數目。表 14:聚焦小組訪談及個人訪談的樣本規模 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樣本樣本數數目目 40-49歲現時沒有受薪工作的婦女(目標群組 1)61 位 50 歲及以上現時沒有受薪工作的婦女(目標群組 2)60 位 現時沒有薪工作的少數族裔婦女(目標群組 3)66 位 來自低收入住戶的女性全職料理家務者(目標群組 4)62 位 105 核心問題 6.2.4 聚焦小組訪談中使用了半結構的聚焦小組訪談指南(參見附錄 10)和報告表(參見附錄 11)。對來自四個目標群組女性的聚焦小組訪談深度訪談
326、是在合作夥伴提供的設施中面對面和通過視頻會議進行的。當中提出了不同的問題,主要涉及5 個方面:參與者的工作經歷,包括您參與不參與有薪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您認為阻礙您參與有薪工作的主要障礙是什麼?。照顧責任,包括您在家庭中的主要角色是什麼?、您家裡有孩子長者殘疾人士嗎?有多少位?誰照顧他們?他們需要特別照顧嗎?。語言技能,包括:你的語言能力是什麼?,你會考慮為了工作而學習進一步學習任何一種語言嗎?。參與有薪工作,包括你對參與有薪工作有什麼看法?、從事有薪工作需要考慮哪些具體要求(例如兼職、彈性的日程安排、地點)?支援和服務,包括您對現有的社會政策、計劃和服務(工作推薦、職業培訓等)有什麼了解和
327、以往的經驗?你是怎麼知道這些的?這些經歷如何?、政府僱主社區提供的哪些類型的正式或非正式支援將有助您從事滿意有薪工作?。聚焦小組訪談訪談的程序 6.2.5 所有半結構化聚焦小組訪談和深度訪談均由兩名港大團隊成員帶領。研究獲得香港大學的道德審查批准(參考編號:EA210099)。訪談時間為 30-60 分鐘。在每次訪談之前,都以書面或口頭方式獲得參與者的同意。港大團隊清楚地向參加者解釋了研究目的、訪談目的,並為研究目的對訪談進行錄音。錄音記錄和報告表格都儲存在一個雲端硬碟文件夾中,並且只能由授權的團隊成員存取。6.3 結果 6.3.1 分析採用專題分析方法進行。所有訪談都被錄音,完成後總結,並使
328、用歸納和演繹方法進行分析。在適當時摘取了有意義的引述。結果將幫助政府了解四個目標群組女性在找工作方面的障礙和擔憂,並為促進女性參與勞動力提供建議。6.3.2 四個目標群體皆反復出現的主題是:就業被視為自我實現的來源 就業被視為成長和社會化的機會 履行照顧責任是不參加有薪工作的主要原因 對幼兒照顧服務的質素可用性可及性的擔憂 僱用家庭傭工被視為不可行的選擇 香港的工作文化被視為不可配合的 對工作場所的語言要求的擔憂 就業服務及培訓不足 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更多挑戰 106 6.3.3 下一部分將重點介紹與每個目標群組最相關的關鍵主題,以及任何獨特的因素。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1(40-49 歲目前沒有
329、受薪工作的婦女)6.3.4 目標群組 1 就業的最常見障礙是幼兒照顧。該目標群組中大多數的受訪者有年幼的孩子,大多處於小學階段,需要全面和持續的照顧。與其他目標群組相比,該群組中相對較多的女性表示願意在孩子長大後參與有薪工作。她們之中有許多人在病毒大流行之前曾經有兼職工作。曾在香港有工作經驗的人士表示,她們難以兼顧照顧家庭、家務和就業。受訪者透露例子:下班回來後,我仍然需要做所有的家務。沒有人會做飯、燒水或洗衣服;我是家裡的無薪家庭傭工。大多數受訪者沒有使用任何服務,無論是幼兒照顧、長者照顧或個人護理服務。有的表示親子關係是最大的擔憂;有些人提出,如果她們在外工作,會擔心孩子的發展。她們擔心如
330、果父母沒有好好照顧孩子,孩子會行為失當或學業失敗。6.3.5 在這個年齡層中,擁有不同教育背景、語言能力和社會經濟狀況的女性對工作有不同的障礙顧慮看法。對於有孩子的前專業人士來說,重新進入勞動市場的一些障礙是因年齡、工資要求或家庭責任而缺乏工作機會,以及不願從事初級職位。一位經驗豐富的護士透露,除了照顧家庭和孩子,她很難找到一份工作:很難找到符合我的經驗和期望的工作。一個人的專業經驗愈多,就愈難找到符合經驗和期望的工作。鑑於我在行業內的經驗和資格,我不想從事初級的職位。她透露,上司的傳統態度也減少了她找工作的機會。例如,一些上司可能會擔心她因為母親的角色而突然辭職。而由於她的年齡和工資要求,私
331、立醫院亦不想僱用她。他們想招募年輕人,而與我相比,他們的薪水更低。6.3.6 雖然大部分受訪者表示她們沒有僱用家庭傭工,但社會經濟狀況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認為她們有能力僱用家庭傭工,因此重新進入勞動市場的障礙較少。一位社會經濟地位較高、學歷較高、英語水平較高的女性對參與工作表達了不同的看法:我以前(在保險業)工作是為了錢,但現在我認為工作更多的是幫助別人。由於家中聘請了家庭傭工,所以她不需要處理家務,因此等孩子長大後,她將更容易重新從事有薪工作。6.3.7 在社會經濟地位較差的人士中,例如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士,她們表示難以獲得高薪工作,並且僅限於勞動型和初級職位。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2(50 歲及
332、以上目前沒有受薪工作的婦女)6.3.8 這目標群組普遍表示不願在未來參與有薪工作,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6.3.9 這目標群組對從事有薪工作的常見障礙包括年齡、健康狀況及照顧其他家庭成員。例如,一位受訪者透露:僱主和行業普遍偏愛應屆畢業生和年輕人,查看身份證前一切順利。但是在檢查了我的身份證(並看到我的年齡)後,人力資源員工突然告訴我他們已經招募了其他人。關於健康狀況,一位受訪者提到我小時候需要照顧孩子。在他們進入中學後,我開始出現健康問題,因此我很難找到合適的工107 作。一些受訪者已經達到退休年齡,參與有薪工作並不被視為首要任務。相反,她們會選擇參與能夠為社會貢獻的義務工作,而不是
333、僅能賺錢。此外,雖然她們大部分的孩子已經長大並處於工作年齡,但如果他們住在一起,受訪者仍然覺得需要照顧他們,這在香港並不罕見。6.3.10 教育程度較高工作經驗較多的女性傾向於將工作視為成長的機會,因此與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相比,她們更願意參與有薪工作。普通話和英語水平也是目標群組 2 受訪者作為本地華人找工作的主要顧慮和障礙。她們認為現在找工作變得愈來愈複雜,因為僱主皆尋求開發內地市場,並且更願意僱用來自中國內地的新來港人士而不是本地人。英語水平是參與工作和職業發展的障礙,因為她們多數英語水平相對較低,她們認為這會影響她們的工作表現或工作選擇。她們大多數人承認,只會考慮不需要精通英語的工作。目標群組目標群組 3(目前沒有受薪工作的少數族裔婦女)6.3.11 許多少數族裔的受訪者堅持著傳統的性別角色。她們堅持傳統觀念,即一家之主或主要養家糊口的人應該是男性,而女性應該是家庭主婦,負責家務,尤其是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