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贸易协会:中英绿色制造报告(6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英贸易协会:中英绿色制造报告(63页).pdf(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中英中英 绿色制造绿色制造 报告报告 英国国际贸易部英国国际贸易部 目录目录 前言. 4 1. 摘要. 6 1.1 英国绿色制造 . 6 1.2 中国绿色制造 . 7 2. 英国绿色制造 . 8 2.1 英国绿色制造概览 . 8 2.1.1 英国绿色制造背景 . 8 2.1.2 英国绿色制造概览 . 9 2.1.3 英国低碳制造与工业战略 . 10 2.1.4 英国产业战略与循环经济 . 10 2.1.5 达到平衡 经济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与社会可持续三难困境 . 11 2.1.6 低碳制造之路 . 11 2.1.7 绿色制造商业模式 . 13 2.1.8 英国绿色制造市场 . 14 2.1.
2、9 绿色制造的利益相关方 . 14 2.1.10 工业4.0对绿色制造的影响 . 15 2.2 英国政府政策与计划 . 16 2.2.1 英国政府工业政策 . 16 2.2.2 英国清洁增长战略 . 18 2.2.3 英国净零排放法案与COP26 . 19 2.2.4 英国政府计划 . 20 2.3 英国绿色制造研究能力 . 19 2.3.1 英国绿色制造业的特点 . 19 2.3.2 绿色制造领域的主要研究项目 . 21 2.3.3 绿色制造领域的主要商业创新项目 . 24 2.3.4 绿色制造研究中心 . 28 2.4 英国绿色制造业与企业机遇 . 29 2.4.1 绿色制造路线图 . 2
3、9 2.4.2 英国世界级绿色制造企业 . 31 2.4.3 精选案例研究 . 39 3. 中国绿色制造 . 41 3.1 绿色制造定义及体系 . 41 3.1.1 绿色制造定义 . 41 3.1.2 绿色制造主要内容 . 41 3.2 中国绿色制造概览 . 41 3.2.1 市场概览 . 41 3.2.2 行业相关机构 . 42 3 3.3 中国政府政策及规划 . 42 3.3.1 中国政府政策 . 42 3.3.2 中国政府规划 . 43 3.3.3 中国绿色制造主要标准 . 45 3.3.4 中国绿色制造的监管制度 . 45 3.4 中国绿色制造关键行业领域及公司 . 48 3.4.1
4、关键行业及领域 . 48 3.5 绿色制造有效合作机制及案例 . 51 3.5.1 国际合作有效机制 . 51 3.5.2 相关案例 . 54 4. 结论 . 57 4.1 中英商业和技术合作机遇 . 57 4.1.1 中英投资和商业机遇 . 57 4.1.2 中英技术合作机遇 . 58 4.2 给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 58 4.2.1中英技术合作机遇 . 58 4.2.2 给各行各业的建议 . 59 4.2.3 给研究人员的建议 . 59 4.2.4 针对未来几年中英行动计划的建议 . 59 主编单位与作者. 61 参考文献. 62 4 前言前言 当今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5、,实现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 识。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奠定了世界各国广泛参与绿色发展的 基本格局,为全球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两山理论”、“美丽中国”、3060 双碳目标等都是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同时,大力推动绿 色发展国际合作,主动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和机构携手打造绿色命运共同体。英国作为绿色发展 的先行者,也是最早提倡“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的国家之一,在应对气候变化、循环经济、绿色技术、 绿色金融等方面走在全球前列,引领着全球绿色发展。 近年来,在中英两国政府的指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
6、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联合英国工商业联 合会、英中贸易协会、捷豹路虎等机构和企业,推动建设“中英现代产业合作伙伴关系”,深化中英 两国在绿色制造等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中心与英国国际贸易部、英中贸易协会、 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埃克塞特大学联合编制了中英绿色制造发展报告,研究梳理了中 英两国在绿色制造领域的政策进展、产业现状和企业实践,分析了两国产业合作的潜力,并提出了 具体合作建议,可以为两国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参考。 中心期待与英国商协会、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开展更加深入务实的合作,推动中英在绿色 制造政策、产业、技术、标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建设美丽“地球村”作
7、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郑 红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 5 英国是第一个通过全经济体净零排放法案的主要经济体。这意味着在 2050 年之前,英国会将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零。绿色制造和清洁发展是英国 工业战略的核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并设定了在 2030 年之前达 到碳排放峰值,在 206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因此,发展绿色供应链是两国的重要议程。在新冠疫情后,重建全球工业供应链为绿色制造提 供了机遇。我很高兴看到中英两国政府、学术界、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努力,深化国际合作,促进 双边贸易和投资。国际贸易部委托完成这份绿色制造报告将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感谢中
8、国工 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英商务委员会、利物普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埃克塞特 大学等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本报告有助于中英两国的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行业专业人士了解相关的市场趋势、政府政 策、标准和监管制度。本报告还简要介绍了英国和中国的绿色制造行业和领域。我希望本报告中分 享的合作机制和案例研究能够加速绿色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加强国际合作。 随着中英两国从新冠疫情中复苏,向更加绿色的未来转型,双方有着巨大的合作机会。我鼓励 企业依靠政府的支持和所有可用的资源来实现创新和改进绿色制造。我希望看到中英两国确保相关 政策以协调互利的方式发展。国际贸易部将在两国分享最优实践,支持商业网
9、络,促进绿色制造合 作。 我们共同努力,为大家建设一个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吴侨文 英国驻华贸易使节 国际贸易部 6 1. 摘要摘要 中英两国分别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九大制造大国,两国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目前,中英两国仍 然拥有巨大的合作潜能。本报告旨在探索两国绿色制造的范围、特点和优势,识别机会,并为各级 政府、各行各业和研究人员提供建议,以加强中英两国的贸易、投资和国际合作。 1.1 英国绿色制造英国绿色制造 英国的绿色制造不仅仅关注其生产的产品或产品的生产方式,还关注生产这些产品的人和生产 这些产品的空间、地区和生态系统。英国重视产品的质量、创新、基于场地优势的生产议程和生命 周期影响。 在
10、清洁技术、能源效率、生态设计和新型可持续商业模式等方面,英国制造业引领世界。英国 的绿色制造企业正在迅速应对大规模脱碳新挑战,旨在生产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产品。这 些企业实施各项战略,力争实现物质资源价值最大化,长期致力于打造循环经济,以避免对生物多 样性或人类健康及福祉造成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断寻求独立的外部进度验证,包括获得 关于工厂、运营、能源足迹、碳足迹和资源足迹或产品标签的认证。 英国政府大力支持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制造。本报告涵盖了政府战略、预测、计划和市场工具 等内容,包括英国政府白皮书(2017 年)、关于制造业未来的报告、清洁增长战略报告 及净零排放法案。英国政府
11、资金不仅投资了英国公司牵头的创新方法和研究项目,在英国基础 研究和研究生培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的代表包括英国研究与创新署 (UKRI) 的主要理事会英 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 根据政府资金、国家奖项、可持续发展进程记录或在工业界中的引用次数,本报告确定并列出 了英国 30 家世界级绿色制造公司,涵盖了从食品到家具、从航空航天到咨询等制造企业。在清洁技 术、能源效率、创意产业和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英国 11 家全球领先的公司被选为示范企业。 为了展示英国实现绿色制造的各种途径,本报告研究了三个案例:Riversimple 汽车公司,SGMA 公司和 Notpla 公司。
12、Riversimple 致力于开发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SGMA 专门从事溶胶-凝胶涂料和 先进材料研究;Notpla 致力于研究新型可持续包装。 7 1.2 中国绿色制造中国绿色制造 2010 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目前,中国是唯一一个拥 有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的制造业 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人们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污染 物排放与日俱增。资源与环境约束已经成为限制中国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中国需 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才能让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将绿色制造视
13、为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绿色制造的目标是使产 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 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中国的绿色制造主要聚焦三大领域:节水节能、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这与三个重点紧密 结合: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加快能源、环保、新型节能技术等绿色产业发展;促进绿色制造服 务的发展。中国的绿色制造主要包含绿色工厂、绿色生产、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 中国的绿色制造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 MIIT 或工信部)牵头,其他部委则在相关领域的具体 工作中与其开展合作。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专门负责推
14、动与绿色制造相关的工作。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心, 是促进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性国家政策。在工信部的指导下,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开展了许多 研究项目,制修订了一批节能、节水、综合利用和绿色制造标准。 在绿色产业发展领域,中国积极与各国开展合作;灵活新颖的项目合作成效显著。中欧、中法、 中意、中韩等双边交流机制运行顺畅,定期就政策、标准、技术和产业开展交流。与西班牙、希腊、 捷克共和国的对话也在积极进行。 8 2. 英国绿色制造英国绿色制造 2.1 英国绿色制造英国绿色制造概览概览 2.1.1 英国绿色制造背景 2019年,英国
15、的产值达 3966亿英镑,是全球第九大制造大国。英国制造业的产值占全国研发总 额的三分之二、出口的 45%、企业投资的 15%,创造了 270 万个高价值就业机会,高于平均薪资水 平。1 在英国,绿色制造的基本原则众所周知。但为达到表述目的,本文交替使用了“可持续制造”与 “绿色制造”,且通篇总体更多地使用了前一术语。“低碳制造”、“材料资源效率”等其他表述均与“绿 色制造”同义。 绿色制造的早期提出可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1972 年,增长的极限出版,将这一意识推 向了新高。2大约在同一时间,可口可乐公司于 1969 年进行了首次生命周期评估(LCA)。 ISO14000 系列出版
16、物全面阐释了 LCA的过程,大众对绿色制造的兴致达到了高潮。 此后,制造业意识到了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壳牌于 1997 年出版了第一份可持续发 展报告。自 2013年 4 月起,所有大型公司都必须做出报告,说明如何将可持续性发展纳入其业务发 展战略。 在意识到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之后,英国皇家工程院于 1998 年发起了一项全民倡议: 为可持续性发展聘任工程设计客座教授。在年轻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中,该倡议进一步推广了可持续 发展理念与 LCA。在特许工程学会的要求下,此类原则已成为工程教学大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5 年,联合国大会宣布了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17、这是工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又一 个重要里程碑。尽管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出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但直到 2016 年,英国工程与自 然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才发起了一场名为“迈向循环经济”的主题研究计划。值得注意的是, 一家名为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非盈利组织以“加速循环经济转型”为己任,并且积极致力于将这 一理念推广到工业领域。图 1 很好地展示了循环经济的概况。3事实上,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英 国的工业领导者就已经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举个例子,英国糖业公司(现为 AB 糖业)的威 辛顿工厂就被认为是践行循环经济的世界级典范。4 9 英国制定了全球首个碳足迹标准 PAS
18、 2050 规范。该标准旨在实现商品、服务和产品碳足迹的可 比性,以便企业便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供应链的效率,消费者则可更了解与其所购商品相关的碳排放 情况。5 图1. 传统线性经济模式(中间)与分散到生物循环和技术循环中的循环经济模式3 2.1.2 英国绿色制造概览 在英国,绿色制造不仅涉及商品或生产方式,也与商品制造商、商品生产空间、地域和生态系 统息息相关。正是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使得英国绿色制造(即低碳可持续制造)如此独特、与众 不同。英国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创新以及生命周期影响。 绿色制造具有许多战略性特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特点: 1. 绿色制造企业直面大规模脱碳挑战;致力探索实现零碳或
19、碳中和的路径、达成相应目标。 2. 绿色制造产品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 绿色制造企业采用循环经济和其他相关战略,实现材料资源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以少得多。 4. 绿色制造企业及其产品不会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福祉产生不利影响。 5. 绿色制造企业寻求独立的外部进度验证,包括获得关于工厂、运营、能源足迹、碳足迹和资源足 迹或产品标签的认证(ISO 14001、ISO 45001 和 ISO 50001)。 10 绿色制造是一场旅程而不只是一个目的地,这意味着不同的企业处旅程中的不同阶段。绿色成 熟指标要求独立验证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产品、设备或服务指标,借此判断企业在绿色旅程中取得 的进
20、展。英国绿色制造企业或可持续制造企业所遵循的相关标准如下: ISO 14025-2006:III型生态标签,用于环保产品声明; PAS2050:英国公用的产品碳足迹标准;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标准。 绿色制造企业致力于减排工作,也清楚自身的减排进展。根据标准 PAS 2050:2011、产品、工艺 和服务足迹,温室气体核算(GHG)体系给出了三个排放范围。范围 1 指的是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 2 指的是外购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范围 3 指的是供应链上其它所有间接排放。应该注意 的是,根据范围 1 和范围 2 温室气体排放,许多选择这一挑战的创新领导者和组织旨在特定某
21、年步 入零碳或碳中和的正轨。 2.1.3 英国低碳制造与工业战略 透过英国产业战略、清洁增长战略、其他配套措施及相关区域战略工具就可了解英国对绿色制 造的态度和举措。67 英国产业战略中并不没有“绿色制造”一词;该战略关注的是“低碳”,这个 词被提及了 21 次。确定为可推动绿色制造的关键领域包括生态创新与低碳科技、低碳生物基产品与 流程、低碳经济、低碳能源、低碳氢能、低碳工业流程、低碳工业、低碳基础设施系统、低碳创新、 现代与未来低碳电能、低碳科技、低碳运输、资源效率经济及智能科技。 2.1.4 英国产业战略与循环经济 英国产业战略致力于迈向再生循环经济,以修复和再生替代提取和浪费。当产品、
22、成分及物料 流向生态圈和技术圈时,使用可保留其用途与价值的方式进行再利用。这意味着在循环经济中资源 使用会被尽可能地延长,从而获得其最大价值,并在每一个生命周期的结尾实现产品和材料的恢复 与再生。因此,制造商应扩大其制造系统的范围与影响,抓住和利用循环经济的效益。英国产业战 略推荐为制造业提供以下支持: 推动自然资本再生的基础设施投资方法; 推动循环利用,打造强大的二级材料市场,其产品设计兼顾效率和可循环性; 履行“考陶尔德承诺”到 2025 年将减少人均 20%的食物浪费; 11 制定新型生态经济策略,打造增长框架,研发新型低碳生物基产品与工艺; 出台各项符合国家宏伟目标的政策,到 2050
23、 年实现可避免废弃物零废弃、资源生产力翻番; 制定新型战略,解决资源与浪费问题。 2.1.5 达到平衡 经济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与社会可持续三难困境 毋庸置疑,绿色制造企业要通过平衡可持续发展三难困境(如图 2 所示)来追求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造福当代,利好千秋,在满足现今发展需求的同时并不会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利益。可 持续发展具有三大支柱:经济可持续、环境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其目标就是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其设计应遵循以下理念:产品的生产、供应、使用及报废都应符合 商业目标,且具备最大社会价值、最小或零环境负担。 图2. 可持续发展三难困境 2.1.6 低碳制造之
24、路 在碳中和或零碳这一清晰里程碑的驱动下,绿色制造企业致力于寻求迈向低碳制造的道路。英 国有许多社会和法律因素正在大力驱动这一转型。2008 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设定具 有法律约束的“碳预算”,其目标为到2050年英国的碳排放量比2008年的基准线下降至少80%8, 这一举措使英国成为以立法推动转型的先驱。之后,许多组织陆续设定了2028年、2038年、2040年 以及 2050 年碳中和或零碳目标。 绿色制造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减少排放和坚持走脱碳道路的同时推动制造、实现增值。在制造 业中,在生产现场使用化石燃料会直接排放二氧化碳(CO2);除此之外,发电驱动生产设备工作 也是导致 C
25、O2排放的主要因素。鉴于脱碳速率低下,所以绿色制造商降低制造过程中的能耗强度至 12 关重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制造工厂需要消耗电力与能源才能维持机器、办公与服务等系统的运 行。在机械与制造工厂中,上述能源被称作基础能源,减少其使用量对可持续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设备、机械工具及制造工厂的设计会大幅影响基础能源的消耗与操作性排放(尤其是范围 2 中的排 放)。因此,绿色设计和绿色产品可重点关注节能(可选级别内最佳的)设备与设施。推动此类设 备、绿色设计能力与产品的贸易与交流可成为中英两国的合作版块,共同发展绿色制造。 如公式(1)所示,直接能耗 E 乘以碳强度 eCO2,可估算出耗电产生的碳排放
26、量。碳排放量以 kgCO2为单位,制造中的直接能耗以 kWh为单位,碳强度以 kgCO2/kWh 为单位。发电过程中富碳初 级能源1(以化石燃料为主)的占比会影响碳强度。根据国际能源署2018年提供的数据,可知中英两 国的发电碳强度分别为 0.69 和 0.25kgCO2/kWh。1990-2018 年年间,各国的发电碳强度2如图 3 所 示。 碳排放=Ee CO2 公式(1) 图3. 不同国家的发电碳强度(数据来源:IEA) 1 初级能源包括化石/生物燃料与绿色能源,前者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后者包括氢能、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土地能、波浪能与潮汐能。 13 根据发电碳强度,不同国家可分为
27、三大组:A 组,碳强度在 0.29 kgCO2/kWh 以下(绿色区域:C 层);B 组,碳强度为 0.300.69 kgCO2/kWh (蓝色区域:B 层);C 组,碳强度在 0.70 kgCO2/kWh 以上(红色区域:A 层)。按照这一分类,英国属于 A 组,中国属于 B 组。值得注意的是,两国在 减少其发电 CO2强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且就将清洁能源用于制造业这点而言,两国也在向着 更低的组别移动。绿色制造企业不应该对其现有能源供应感到沾沾自喜,而应寻求更加综合有效的 方法实现脱碳,例如投资现场再生能源或更换供应商获取更加清洁的能源。这也就意味着,只要能 源的获取方式正确,中英两国
28、的企业都能更加绿色清洁。 中国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水力发电(占其再生能源的 67%)的使用量,使得碳排放量不 断减少。英国大幅减少煤炭的使用、不断增加风能和生物质能(占其再生能源的 82%)的使用,大 大减少了 CO2的排放量。 为了减少碳排放,强烈建议各企业将其降低能源需求战略与能源智能制造相结合;也可通过绿 色设备、绿色设施及绿色工厂等方式提高能源效率。如图 4 所示,若不能将能源中的碳移除或最小 化,实施上述举措也不够。这意味着,脱碳需要考虑的第三个也是最大的因素便是可再生能源或低 碳/零碳排放能源的使用。 图4. 制造业脱碳支持清洁增长面临的相关指示性挑战与重点 2.1.7 绿色制
29、造商业模式 2017 年英国产业战略白皮书中提到,商业模式的转变将涉及以下因素: 随着海量数据库的配置,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及数据分析等新型产业凭借其自身条件可 跨多个版块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变,可用于绿色制造及智能制造。 0% 20% 40% 60% 80% 100% 1 Indicative contribution Energy demand reduction and energy smart manufacturing Green plant, equipment, machines, and facilities Renewable or low carbon emission
30、energy 指 示 性 份 额 占 比 可再生或低碳排能源 绿色工厂、设备、机器及设施 能源降需与能源智能制造 14 在英国未来出行被定义为绿色制造的驱动者。新的市场参与者及出行商业模式会为绿色产品与 服务带来很多新机遇。 重新构思商业模式,支持各企业践行的循环经济以及相关的商业转型目标与系统。 2.1.8 英国绿色制造市场 英国的议会报告指出,推动英国经济循环,到 2030 年可创造价值 90 亿到 290 亿英镑/年,创造 1-1.75万个不同技术水平的就业机会。10同时,国家统计局的一份调查也指出,2018年,低碳制造 业的价值约为150亿英镑,为8.36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还有报道指
31、出,2018年英国绿色经济以5% 的速率健康增长。11 英国制造技术协会(MTA)是英国制造技术公司的贸易代表协会,在其 2020 年的报告脱碳: 制造业的未来增长中也给出了相似的信息。12据气候变化委员会估计,到 2050 年,每年新投入 到绿色科技中用于实施净零目标的资金占 GDP 的 1-2%。新增投资对 GDP 的积极影响将体现在:英国 制造及其供应链的产量预计可增长 80亿到 200亿英镑。这也会对就业产生重大影响,将创造: 40 万到 100 万个服务于整体经济的就业机会; 3.7 万到 9 万个服务于英国制造业的就业机会; 3.4 万 到 8.3 万个服务于供应链的就业机会。 2
32、.1.9 绿色制造的利益相关方 制造业对可用资源、能源和碳排放均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许多机构已经开始制定政策方案、开 展相关活动,支持绿色制造的实施、研究与开发(R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市场化手段欠缺,而且重于末端管制。 第二阶段,法律政策发展期(2001 年至 2011 年)。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制造 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环境保护类立法工作也明显加快。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 进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相继出台,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进行了修订, 配套出台了相关标准。法律政策从重点关注污染防治工作转向全面关注工业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影 43 响,与能源利用相关的立法
33、明显加强;从重视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并重;从 以行政管制为主转向行政管制和市场管制并重。在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的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不少 工业产品突破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占领国际市场。 第三阶段,法律政策成熟期(2012 年至今)。2012 年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国家战略,我国工 业发展进入全面绿色转型的新时期。2015 年,随着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工业绿色发展被提升至新的 战略高度,绿色制造被作为重点推动的五大工程之一。在法律层面,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 法等重要法律得到修订,法律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在政策层面,出台了制造强国战略以及工业 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绿色制
34、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年)等政策,推出了绿色产 品评价通则绿色工厂评价通则绿色产业园区评价导则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 理导则等标准,实施了绿色制造系统集成、绿色制造示范等支持项目,为企业绿色转型营造了良 好氛围。在这一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出台或者修订的相关法律政策都体现了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而且与法律配套的政策标准出台或修订步伐加快。这一时期更加注重市场化 手段的应用,特别是环境保护税在多个领域得以实施。生态环保督察、节能监察等工作的开展,有 效促进了法律政策的落实。这都营造出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参 与到绿色发展实践工作中
35、,工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3.3.2 中国政府规划 在推进绿色制造方面,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作为“十三五”时期指导工业 绿色发展的专项规划,举起了工业绿色发展的大旗,推动加快形成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的工作格局。 规划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横、纵两个维度提出了十大主要任 务。一方面,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考虑节能减排工作的传承与深化,提出节约、清洁、循环、低 碳发展 4 项任务;另一方面,结合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及国家重大战略,从科技支撑能力提 升、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区域绿色协调发展、绿色制造+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角 度,提出了 6
36、项任务。十大任务既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力保障, 也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是推进能效提升。在推进能效提升方面,主要从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三方面开展 工作,重点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开展重点行业能效对标 达标,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和市场化机制,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有序参与的节能发展长效机制。 44 二是推进清洁生产。在推进清洁生产方面,围绕重点污染物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以源头削 减污染物产生为切入点,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大力推进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开展有 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创新政
37、策引导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了工业清洁生产水平从点、 线、面的多维度的提升。 三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在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推动再 生资源高效利用及产业规范发展,积极发展再制造,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促进企业、园区、行 业、区域间链接共生和协同利用,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四是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工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工业领域通过控制工业过程温室气 体排放,推进重点行业低碳转型,开展工业低碳发展试点示范,促进工业低碳发展。 五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从绿色产品研发设计、绿色工厂改造提升、绿色工业园区创建、绿色 供应链建立等方面,打造制造业绿色发展典型,夯实绿
38、色制造基础,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 的立体化绿色制造体系。创建百家绿色工业园区、千家绿色示范工厂,推广万种绿色产品,绿色制 造市场化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六是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推动绿色技术不断创新,重点突破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制造产 业关键共性技术,增加绿色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推动绿色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积极组织实施能 够统筹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的集成化、系统化绿色解决方案。促进工业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 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绿色升级,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打破贸易壁垒。 七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区域工业发展中贯彻绿色理念,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加强区域协同, 促进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比如,
39、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 划(2015-2017),推动京津冀地区绿色协同发展,构建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体系,提升区域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八是实施绿色制造+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提升能源、资源、环境智慧化管 理水平,促进绿色制造数字化提升。一是推动能源管理智慧化。鼓励企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 计算、先进过程控制等技术应用,对能源消耗情况特别是大型耗能设备,实施动态监测、控制和优 化管理,提高企业能源分析、预测和平衡调度能力,实现企业能源管理数字化和精细化。我部开展 了工业能耗在线监测试点,推进全国工业节能监测分析平台建设。
40、二是创新资源回收利用方式。发 展“互联网+”回收利用新模式,支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支 持利用电子标签、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跟踪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流向。按照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 45 恶化趋势的要求,组织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及移动网络,并最 大限度地利用已经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动态汇集工业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与生态环境相关的 息,提升工业环境信息的评估和监测能力。 九是强化标准引领约束。围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标准 体系,加快能耗、水耗、碳排放、清洁生产等标准制修订,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标准化水平。工信部
41、 先后发布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和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标准化行动计划,初步建立 了绿色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 十是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广泛开展先进节减排技术和政策法规交流培训, 探索促进技术转移、推广的有效机制。在中欧、中法、中意、中美相关合作框架下,增强双边及多 边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相关企业间的交流互动。中欧合作开展了绿色生态产品设计政 策研究,与意大利环境部合作实施“中意工业能效培训”项目。与美国商务部连续举办三届中美再 制造对话,围绕再制造贸易和市场准入法规环境、再制造技术与标准、再制造产业政策等进行了深 入交流。在“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着
42、眼于全球资源配置,采用境外投资、 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方式,推动绿色制造和绿色服务率先走出去。 3.3.3 中国绿色制造主要标准 按照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设计的标准体系,重点围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 应链管理等重点领域以及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我国发布或者正在制定的绿色制造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约近千项。其中,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钢铁、建材、轻工等重点 行业的行业协会、标准化研究机构实施了数百亿项项标准研究项目促进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绿 色制造等领域标准制修订。比如,绿色工厂评价通则绿色产品评价通则绿色工业园区评 价通则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43、导则绿色制造相关标准多为推荐性标准,其与污染 排放、能效等方面的标准相互配套,形成了推动工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随着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 为企业开展工业绿色发展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模式参考。 3.3.4 中国绿色制造的监管制度 一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该制度 贯彻了风险预防原则的相关要求,广泛用于减少工业专项规划及建设项目所产生的环境不利影响。 46 一方面,与工业有关的专项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所 编制的与工业有关的专项规
44、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 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该报告书中应包括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 分析、预测和评估、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等内容。另一 方面,与工业发展相关的建设项目。根据工业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差异,采取了分类管理办 法,即: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 告书主要
45、包括以下内容: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 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 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要委托 专业机构。 二是“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 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和自然开发项目,都必 须严格执行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同时,这些防 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46、。“三同时”制 度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创新,其与环境影响评价相辅相成,强调建设与保护的配套及同步, 旨在将相关项目的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三是许可证。许可证是指有关环境资源主管部门依据环境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对提出申请的单 位和个人颁发许可证、资格证书或者执照等文件,允许其从事某项对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活动的法 律制度。许可证是行政许可的法律化,把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污染物排放行为纳入了国 家统一管理的轨道,便于国家掌握排污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在工业领域,排放工业 废气或排放国家规定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运营集中供热设施, 以及进行工业污水集中处
47、理、垃圾集中处理处置、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业务的单位应申领排污许可 证。 许可事项包括允许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总量,规定其排放方式、排放时间、排 放去向,并载明对排污单位的环境管理要求。按照法律规定,排污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按 要求排放污染物;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而未取得的,以及超出许可证范围的排污为违法排污。 47 四是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信息包括政府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两种类型。政府环境信息,是 指环保部门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企业环境信息, 是指企业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企业环境行为有关的信息。 环境
48、保护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关于 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等都对企 业环境信息公开问题做出了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工业企业而言,目前依法需要公开 环境信息的主要是重点排放企业及上市公司,其应公开的内容是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 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除了上述强制性的环境信息公开外,我国还鼓励企业公开以下环境 信息:企业环境保护方针、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业年度资源消耗总量;企业环保投资和环境 技术开发情况;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处理、处置情况, 废弃产
49、品的回收、综合利用情况;与环保部门签订的改善环境行为的自愿协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的情况;企业自愿公开的其他环境信息。推动企业公开环境信息,有助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织获取环境信息的权益,加强政府及社会对其排污企业的监督。 五是淘汰落后。对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产品进行淘汰,其目的是通过改进技术,提高能源资源 使用效率和额减少污染物排放。现阶段,国家主要淘汰两类技术和装备:一是严重污染环境的技术 和装备。环境保护法第 46 条明确规定,“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 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或者转移、使用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二是高 耗能技术装备。节约能源
50、法明确规定:国家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实 行淘汰制度;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 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依据上位法规定,一般通过名录及实施办法, 明确淘汰技术装备的名单及操作规则。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 目录和高耗能老旧电信设备淘汰目录。 六是环保督查。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启动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对省级党委和政府及 其有关部门开展环保督察巡视,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2018 年,中央环 境保护督察改名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察的对象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