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行业深度报告:代客业务扩容券商重资产化正起航-211119(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券行业深度报告:代客业务扩容券商重资产化正起航-211119(23页).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收益互换的互换方向和挂钩标的等均没有严格规定,完全按照客户需求设计。近年来,合约类型不断丰富,融券收益互换、跨境收益互换和对冲收益互换是目前市场较为主流的几类收益互换合约。具体来看:1)通过收益互换满足客户的保本投资需求。这类收益互换合约通常与特定股票或指数表现挂钩,以挂钩沪深 300指数为例,假设投资者互换交易的名义本金为 1000 万元、固定利率为 8%,假设期间沪深 300 涨幅 12%,合约到期后,投资者将 80万元利息支付给券商、券商向投资者支付与沪深 300指数挂钩的上涨收益 120万元,最终投资者净收益 40万元、券商收入80 万元。2)通过收益互换对冲风险。这类收益互换合约下,
2、投资者持有股票现货头寸,为实现风险对冲而与券商进行股票现货收益对固定收益的互换。投资者可以锁定已有的持股收益,将持仓股票未来股价损益全部支付给券商、换取固定收益。以打新基金为例,由于不愿承担太多底仓市值波动风险,就将持仓股票的收益权进行打包,与券商机构签订协议,以类固定收益产品的形式卖给券商,合约到期后,券商按照 3%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向基金公司支付固定收益,基金公司在打新收益的基础上获取类固收的稳健收益;券商则以类固收的利息成本,承担波动风险、获得一定期内的股票市值变动损益。3)跨境收益互换。这类收益互换合约下,由券商与客户签订收益互换协议,券商海外子公司在境外购买相应海外资产,适合于有意愿跨
3、市场投资境外股票、股指、大宗商品等资产但投资渠道受限的投资者,如私募基金等。场外期权一般由交易双方协商约定合约条款,约定在未来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由买方向卖方缴纳期权费、卖方进行风险对冲,到期时买卖双方按照交易要素的约定进行结算。场外期权的业务空间主要源于机构投资者对风险对冲的需求。盈利模式:价差=期权费+对冲收入-对冲成本-期权结算金额。期权卖方(主要为券商)一般根据挂钩标的的价格波动、合约期限长短等定价因素向买方收取一定期权费,波动率越大、期权费率越高。以股指期权为例,由于场内对冲工具更丰富、规模更大,对冲成本相对较低,股指期权的期权费也相对更便宜。而券商会在场外期权交易的同时,在场内交易对应个股或指数以来对冲风险,因此,期权费、结算金额、对冲成本直接影响券商场外期权业务的盈利能力。由于我国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缺乏个股期权对冲工具,券商通常采用现货或股指期货对冲、实现 Delta 中性;但这仅能规避标的价格波动风险,而无法规避 Gamma、Vega 等高阶波动率风险。因此,对冲成本最终体现在对 Gamma、Vega 等风险的控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