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新兴经济系列概览:2019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概览-20200728[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报】新兴经济系列概览:2019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概览-20200728[28页].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1 报告编号19RI0815 头豹研究院 | 新兴经济系列概览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夜间经济行业概览 报告摘要消费研究团队 夜间经济是指发生在当日下午 6 点到次日凌晨 6 点的城市经济活动,消费主体包含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 消费内容涵盖文化艺术、 餐饮、 休闲娱乐、 购物、旅游观光、 体育运动等, 消费场所包括购物中心、 特色街区、 夜间景区等。 现阶段, 夜间经济市场规模扩大的原因主要包括三点: (1) 政府颁布多项政策, 将夜间经济发展作为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手段; (2)公共交通网络、电力供应网络、互联网及移动支付普及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3)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
2、及下班时间延迟催生多时段、多业态消费需求。年 中夜间经济市场规模由热点一: 中央及地方政府政策推动 热点二: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热点三: 多时段、多业态消费需求增长 活跃夜间消费成为国家促进消费增长重要举措。 2019 年8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提出有关促进商业消费的二十条意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成为其中之一。地方政府陆续推出各项鼓励夜间经济发展以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文件。 交通、电力、移动网络的基础建设为夜间经济发展建立良好基础: (1)各级公共交通有序发展,完善城市夜间出行网络; (2)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夜间经济发展的基础; (3)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以及支付
3、率提升简化购物、支付流程,并从大数据角度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工作时间延长、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劳动者夜间餐饮以及休闲放松需求增长。2018 年底,中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 46.0 小时,按照五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日工作时间为 9.2 小时,在早 8-9 点上班常规情况下,下班时间已超过下午 6 点,进入夜间消费时段。 姓名:门翔宇 邮箱: R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新兴经济系列概览2020年中国沉浸式体验娱乐行业概览 新兴经济系列概览2020年中国真人密室逃脱行业概览 新兴经济系列概览2020年中国餐饮外卖行业概览 2 报告编号19RI0815 目录 1方法论 . 51.1方法论 .
4、51.2名词解释 . 62中国夜间经济市场综述 . 72.1夜间经济定义与分类 . 72.2中国夜间经济发展历程 . 82.3夜间经济业态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2.4夜间经济发展现状 . 102.5夜间经济市场规模 . 113中国夜间经济驱动因素 . 123.1中央及地方政府政策推动 . 123.2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 143.3多时段、多业态消费需求增长 . 164中国夜间经济案例研究 . 174.1夜间经济现象典型案例 . 174.2商业综合体夜间营业情况 . 184.2.1营业时间 . 194.2.2消费客群 . 19pOsNqQoRsNtRwOqPsOqPpM8OaOaQpN
5、rRsQnNkPqQoRfQtRzQbRmMvNwMoNtRvPpOqN 3 报告编号19RI0815 4.2.3消费均价 . 194.2.4消费时段 . 204.2.5消费类别 . 204.2.6应对策略 . 214.3消费者画像及消费偏好 . 错误!未定义书签。4.3.1消费群体画像概览 . 错误!未定义书签。4.3.2消费者偏好 . 错误!未定义书签。5中国夜间经济典型企业分析 . 225.1.1宋城演艺 . 225.1.2壹方商业 . 245.1.3得邦照明 . 25 4 报告编号19RI0815 图表目录 图 2-1 夜间经济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 2-2 中国夜间经济发展历
6、程 . 8图 2-3 夜间经济各类业态 . 8图 2-4 中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以消费品零售额计) ,2014-2023 年预测 . 12图 3-1 各地方政府出台促进夜间经济政策 . 14图 3-2 中国地铁发展情况,2012-2018 年 . 14图 3-3 中国公共电、汽车发展情况,2012-2018 年 . 15图 3-4 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及网上支付率情况,2012-2019 . 16图 3-5 经合组织国家平均工时排名 . 16图 3-6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1978-2018 年 . 17图 4-1 商业综合体夜间消费客群情况 . 19图 4-2 商业综合体夜间消费均价 . 20
7、图 4-3 商业综合体各类夜间消费高峰时段分布 . 20图 4-4 商业综合体各类别夜间、消费占比 . 21图 5-1 宋城演艺部分项目 . 23图 5-2 壹方商业典型项目壹方中心 . 25图 5-3 得邦照明部分产品 . 26 5 报告编号19RI0815 1 方法论 1.1 方法论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已经积累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消费、商业地产等领域着手,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
8、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式, 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客观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最新动向,报告内容及数据会随着行业发展、技术革新、竞争格局变化、政策法规颁布、市场调研深入,保持不断更新与优化。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砥砺前行的宗旨,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从执行的层面
9、阅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11 月完成。 6 报告编号19RI0815 1.2 名词解释 客单价:每一个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 大数据: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SP:Sales Promotion,促销,企业通过具有实效性的直接营销活动来吸引顾客,如折扣、优惠券、试用、赠送样品等。 PR: Public Relation, 公共关系活动。 企业通过各种传播媒介, 提供有说服力的材料,使其与社会公众之间相互沟通了解,以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如形象活
10、动、新闻通稿等。 快时尚:商家提供当下流行的款式和元素,以低价、款多、量少为特点,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7 报告编号19RI0815 2 中国夜间经济市场综述 2.1 夜间经济定义与分类 夜间经济是指发生在当日下午 6 点到次日凌晨 6 点的城市经济活动,消费主体包含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消费内容涵盖文化艺术、餐饮、休闲娱乐、购物、旅游观光、体育运动等,消费场所包括购物中心、特色街区、夜间景区等。 按照消费类别不同,可将夜间经济业态分为五大类: (1)文化艺术类,满足消费者深层次精神需求,以博物馆、展览、演艺演出、电影院、书店、课程培训为主要形态。随着人均收入提升,中国消费者对精神层面消费要求
11、逐步提升,而多元化、高品质文化艺术类夜间消费亟待丰富,潜在发展空间较大; (2)餐饮类,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消费频次较高,但客单价有限。 目前餐饮业态正在逐步丰富, 通过引入互动、 主题类元素吸引客群, 如宠物主题、电竞主题、智能点餐等; (3)休闲娱乐类,以 KTV、游戏厅、棋牌、洗浴、酒吧等为主要形态。目前休闲娱乐类新兴业态频出,并呈现阶段性流行特征,如 VR、蹦床、密室、推理、室内游乐场、室内动物园等; (4)购物类,客单价较高,是夜间经济营收主要构成部分,以购物中心、超市为主要消费场所; (5)旅游观光类,以夜间灯光秀、水景、游乐园、景区、特色街区为主要业态,目前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夜间景
12、观塑造,以增强城市形象、增加旅游创收,如上海夜游黄浦江、重庆两江夜游、西安“大唐不夜城”等; (5)体育运动类,以健身房、体育赛事、各类体育场馆为主要业态,平均加班时间延长促进夜间健身、运动消费增长(见图 2-1) 。 8 报告编号19RI0815 图 2-1 夜间经济各类业态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2 中国夜间经济发展历程 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发展至今, 可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1) 以夜市为主体的夜间经济;(2) 以步行街、 商圈为主体的夜间经济; (3) 以规模性夜间经济聚集区为主体的夜间经济。对应三个阶段,可将夜间经济行业发展历程分为探索期、发育期、发展期(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3、。 ) 。 图 2-2 中国夜间经济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9 报告编号19RI0815 第一阶段:探索期(1978-1999 年)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统一进行资源调配。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正式确立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标志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正式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市场供求自发决定生产及消费数量、价格,完成社会资源配置。市场化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促进商业蓬勃发展,夜间经济也随之逐步开始发展。1984 年 5 月,广州设立中国第一个灯光夜市西湖路灯光夜市,此后各地城市陆续设立灯光夜市,提供各类商品夜间交易场
14、所,如南京三牌楼夜市、上海彭浦夜市、厦门定安夜市等。 这一阶段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阶段,夜间经济发展处于探索中,以商贸集市、路边摊位等无产权的临时建筑为主要场所,以个体户为经营主体。部分沿海地区产生各类商品集散交易市场,但通常缺乏系统化管理和有效监管。 第二阶段:发育期(2000-2013 年) 政府出台各项政策对夜间市场发展乱象进行整治, 并推动夜间经济向正规化发展。 2004年青岛市出台加快发展市区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 对以夜间旅游为核心的夜间经济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2006 年,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发布杭州市夜间娱乐休闲生活发展报告 ,推动夜间旅游休闲发展。2007 年,
15、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2007 修订本) 第八项“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中第五条明确提出了“城市夜景与晚间旅游活动”的要求。2010 年,河北省专门召开发展夜经济工作会议,出台关于推进夜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 这一时期在政府加强监管背景下, 市场发展逐步规范化, 夜间经济开始引入经营管理概念,各地陆续出现人流以及消费集中的商圈,如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南京新街口、广州北京路等。 第三阶段:发展期(2014 年至今) 10 报告编号19RI0815 2014 年以后,各地政府对夜间经济发展的推动步伐加快。2014 年 8 月,宁波市政府发布关于发展月光经济的指导意见 。同年,重庆市政府发布重
16、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 。2017 年 11 月,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8 年 3 月,西安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进夜游西安的实施方案 。2018 年 11月,天津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 2018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形成国内强大市场” ,夜间经济占据消费总额的 60%以上,因此活跃夜间市场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措施。2019 年 5 月,上海市商务委发布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9 年 6 月,济南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9 年 7 月,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北京市
17、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 。2019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提出有关促进商业消费的二十条意见,其中包括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 这一时期在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推动下, 夜间经济市场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并且业态更为丰富,各城市利用自身特色形成不同城市夜间文化以及夜间经济示范区。 2.3 夜间经济发展现状 从消费时段来看,目前,中国约 60%以上消费来源于夜间,夜间消费强度高于日间,消费时间呈现双高峰特征, 即在下班之后晚 6 点左右夜间经济出现第一个高峰消费时段, 在晚 9 点左右出现第二个高峰消费时段。 从地理区位角度来看,总体东部夜间消费强度高
18、于西部,此外,夜文化悠久的西南区域夜间消费强度也较高。 由于人口和经济基础影响, 夜间经济消费在地理区位上东西差异明显,较早实行开放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城市夜间消费更为活跃。 根据滴滴发布夜间出行数据显示, 夜间日均呼叫订单量最高的前十大城市依次为北京、 成都、 上海、 广州、 深圳、 11 报告编号19RI0815 东莞、杭州、重庆、佛山以及南京,其中 8 个城市位于东部地区。此外,以成都、重庆、武汉、长沙等为代表的西南区域夜生活文化丰富,夜间消费也更为活跃。 从城市夜间消费集聚区域来看, 人流量密集、 经济活动频繁的商圈是夜间消费核心地带,其次分别是夜间旅游景区、特色街区: (1
19、)商圈多位于交通便利的核心区位,以集中的购物中心、商场百货为主体构成部分,汇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等各类别商家,可实现一站式消费,吸引大量本地以及外地游客前往,例如上海南京路、南京新街口、北京王府井等; (2)夜间旅游景区是以自然或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开发的各类夜间开放区域,例如丽江、桂林、凤凰等历史古城,以及南京夫子庙等; (3)部分城市特色街区也承接一定夜间消费客流,如香港兰桂坊、北京三里屯、南京 1912 街区等,这类特色街区集聚酒吧、俱乐部等夜间娱乐场所,具有较大空间和经营时间的自主性。 2.4 夜间经济市场规模 中国夜间经济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4 至 2018 年,
20、中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由159,059 亿元增长至 228,592 亿元,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年复合增长率为 9.5%。 现阶段,夜间经济市场规模扩大的原因主要包括三点: (1)政府颁布多项政策,将夜间经济发展作为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手段; (2)公共交通网络、电力供应网络、互联网及移动支付普及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3)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及下班时间延迟催生多时段、多业态消费需求。 在国家及地方政府鼓励夜间经济政策频出的背景下, 商家夜间营业时间延长、 营业形式向多元化发展,推动夜间经济发展规模持续增长。根据预测,中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在 2023 年突破 39 万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 1
21、1.5%(见图 2-3) 。 12 报告编号19RI0815 图 2-3 中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以消费品零售额计) ,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3 中国夜间经济驱动因素 3.1 中央及地方政府政策推动 活跃夜间消费成为国家促进消费增长重要举措。2019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提出有关促进商业消费的二十条意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是其中之一,具体措施包括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 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大投入,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
22、区,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同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 ,提出了 9 项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政策举措,包括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建设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地方政府陆续推出各项鼓励夜间经济发展以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文件。 近三年, 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济南、南京、西安等多地政府陆续出台政策,从以下方面引 13 报告编号19RI0815 导夜间经济发展: (1)完善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设施,北京市政府在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提出在“夜京城”地标周边,做好地铁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在“
23、夜京城”地标和重点商圈等区域周边,做好地面公交运输基础保障,适当增加道路限时停放车位;引导出租车企业和网约车平台加强重点区域的夜间车辆调配; (2)建立责任管理体系,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 ,提出建立夜间经济协调推进机制,设立市、区、街(乡镇)三级夜间经济“掌灯人”,负责统筹协调本级夜间经济发展。上海市商务委发布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 (3)鼓励商家延时营业,北京市政府在海淀区消费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中提出将出台夜间经济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鼓励相关零售企业主动延长夜间营业
24、时间; (4)鼓励多元化业态发展,天津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开展“夜赏津曲”体验活动,结合天津城市风貌、历史、人文特色,策划组织戏曲、相声、电影、歌剧、音乐、读书等主题突出的品牌曲艺文化活动; (5)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济南市政府在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以“一湖一环”景观带为重点区域,打造泉水特色夜间旅游聚集区。成都加快“夜游锦江”沿线的街区打造和业态提升,将“夜游锦江”打造成为成都夜间旅游特色品牌(见图 3-1) 。 14 报告编号19RI0815 图 3-1 各地方政府出台促进夜间经济政策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3.2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各
25、级公共交通有序发展,完善城市夜间出行网络: (1)地铁开通城市及线路数量增长迅速,形成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截至 2018 年,中国共有 35 座城市开通地铁,地铁线路总数 143 条; (2)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及数量稳定增长,补足公共交通出行的网络密度,截至 2018 年,中国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数达到 60,590 条,运营车辆达到 565,933辆。地铁以及公共电、汽车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快速的公共出行方式,使夜间消费范围不再集中于居住场所附近,而是可达到距离更远的商圈、景区(见图 3-2、图 3-3) 。 图 3-2 中国地铁发展情况,2012-2018 年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
26、辑整理 15 报告编号19RI0815 图 3-3 中国公共电、汽车发展情况,2012-2018 年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夜间经济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网覆盖率尚不到一半,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全国 22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仅 2.3 万千米。经过 40 年的发展,中国电网建设发展迅速,截至 2017 年底,全国 22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达到 68.8 万千米,是 1978 年的 30 倍。此外,改革开放初期,电网结构薄弱,系统事故经常发生,电能质量也很差,40 年来中国全面推进各级电网建设,实施多轮次城乡电网改造、农网改造升级,提高了电网可靠性和供
27、电质量。经过一系列提升供电质量的工作,目前全国供电可靠率超过 99.81%,其中城市超过 99.94%,农村超过 99.77%。电网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以及支付率提升简化购物、 支付流程, 并从大数据角度促进夜间经济发展。手机网民比例从 2012 年 6 月的 72.2%增长到 2019 年 6 月的 99.1%,网上支付率从 2012 年 6 月的 34.8%增长到 2019 年 6 月 74.1%,实现移动设备及其网络支付的全面普及。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以及支付率提升可促进夜间经济发展,一方面,移动互联令夜间消费场所信息搜寻、相互交流更为便利,移动
28、支付手段令付款结账更为便利,另一方面,电子账户消费信息可进行收集汇总, 便于商家利用大数据方式提取消费者画像以及消费偏好, 促进精准营销发展以及潜在需求挖掘(见图 3-4) 。 16 报告编号19RI0815 图 3-4 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及网上支付率情况,2012-2019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3.3 多时段、多业态消费需求增长 工作时间延长、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劳动者夜间餐饮以及休闲放松需求增长。2018 年底,中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 46.0 小时,处于国际平均每周工作时长的前列,根据 OECD 公布数据来看,仅有两个国家 2018 年周平均工作时长超过 46.0 小时。
29、较长的工作时间导致员工下班时间延后, 按照五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日工作时间为 9.2 小时, 在早 8-9 点上班常规情况下,下班时间已超过下午 6 点,进入夜间消费时段(见图 3-5) 。 图 3-5 OECD 国家平均工时排名 来源:OECD 官网,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7 报告编号19RI0815 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费增长推动多元化、高品质消费需求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 1978 年以来,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1978 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 343 元,截至 2018 年底,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8,228 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7%(见图 3-6) 。居
30、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消费能力增强促进商品交易额扩大,推动零售、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发展。且消费者对于品质升级、业态多元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提升消费客单价,推动夜间经济市场规模增长。 图 3-6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1978-2018 年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4 中国夜间经济案例研究 4.1 夜间经济新兴业态发展趋势 融合新兴技术,24 小时业态为深夜加班人群需求提供便利。目前平均工作时间延长导致运动、休闲等各类深夜消费需求出现,24 小时营业健身房、书店、影院陆续设立,2019 18 报告编号19RI0815 年 7 月,上海市黄浦区推出上海首批“24 小时影院”大光明电影院和国泰电影院,
31、排映场次将延迟到零点过后,以丰富城市“夜文化”内容,满足“深夜加班族”的娱乐需求。此外,部分商家通过结合智能扫码、人脸识别等方式实现“无人化管理” 、 “自助服务” ,以较低成本进行 24 小时营业。以 24 小时健身房为例,其相比传统健身房,面积更小、开店更分散、成本更低、收费更低,用户可在家门口随时享受低价的健身。 夜间文化消费潜在需求较大,发展空间广阔。传统夜间文旅多集中于夜景游览,如滨水景观、特色街区、特色小镇等,文化层面多元性、高层次消费产品及服务开发尚待突破,近年以夜间博物馆为突破口,文化角度夜间经济开始蓬勃发展。2019 年 2 月 19 日,故宫举办首次夜场秀“紫禁城上元之夜”
32、, 仅限量供应 3,000 个预约名额, 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故宫首次夜场秀一票难求现象, 反映出消费者对夜间文化形态潜在消费需求尚未满足。 故宫夜场秀后各地博物馆陆续开放夜间营业,如洛阳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2019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 ,提出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到 2022 年,建设 200 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旨在引导文化旅游发展,弥补目前消费者精神需求缺口。 4.2 商业综合体夜间营业情况 夜间经济消费场所多样,包含景区、文化艺术场馆、体育场馆、娱乐场所、购物场所、餐
33、饮场所等各类场所。其中零售商业综合体以一站式消费为特色,提供餐饮、娱乐、购物等产品与服务,包含业态最为全面,因此选取零售商业综合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商家角度夜间经济发展情况作出分析。 19 报告编号19RI0815 4.2.1 营业时间 近三年夜间经济概念逐渐兴起,政府推动性政策频出,但商业综合体分布范围广、所受季节性、地域性、政策性等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大,还未表现出明显的整体平均营业时间延长现象,总体呈现稳定状态,但节日性、偶发性通宵营业活动的频率趋向增长,如 24 小时、36 小时连续营业等。 4.2.2 消费客群 目前夜间消费客群主体仍由 25-35 岁年轻化群体构成,其总计占比超过 60%
34、,年轻群体消费内容更为多样化,以购物、餐饮、娱乐为主,除此之外对新鲜业态接受度高,对比其他消费群体更倾向于尝试体验类、娱乐性、阶段性流行的新业态(见图 4-1) 。 图 4-1 商业综合体夜间消费客群情况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4.2.3 消费均价 根据品牌定位、区域位置、客群定位不同,商业综合体对应形成招商规划,各类业态布局、构成比例各不相同,如定位于时尚、年轻化的商业综合体会适当增加快时尚品牌比例,客单价低于中高端商业综合体。但总体来看,商业综合体夜间经济消费客单价如下: (1)购物类由于服饰薄厚单价差别较大,存在季节性差异,春夏季客单价约为 350-500 元,秋冬季客单价约为 42
35、0-650 元; (2)餐饮类客单价约为 70-120 元; (3)以电影院、KTV、电玩城等为代表的娱乐类客单价较低,约为 50-90 元(见图 4-2) 。 20 报告编号19RI0815 图 4-2 商业综合体夜间消费均价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4.2.4 消费时段 不同时段消费类别有所不同: (1)晚 6-8 点以餐饮类消费为主; (2)晚 8-10 点消费类别逐渐趋向多元化, 消费者对于娱乐类活动参与度提升, 娱乐类消费在此时段占比超过 80%;(3)购物类在夜间延伸时间较短,集中在晚 5-8 点(见图 4-3) 。 图 4-3 商业综合体各类夜间消费高峰时段分布 来源:头豹研究
36、院编辑整理 4.2.5 消费类别 (1)购物类:于购物类消费客单价高,因此仍占据夜间商业综合体营收主要来源,占 21 报告编号19RI0815 比达到 61%; (2)餐饮类:由于餐饮类需求属于刚性需求,消费频次较高,因此餐饮类占比也较高,达到 34%; (3)文娱类:目前商业综合体文娱类消费集中于电影院、KTV、游戏厅三大类,多元性和体验性服务仍较欠缺,且商业综合体结束营业时间在晚 9-10 点间,可提供娱乐消费时间较短,因此文娱类占比最低,仅为 5%左右(见图 4-4) 。 图 4-4 商业综合体各类别夜间、消费占比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4.2.6 应对策略 商业综合体在新一轮刺激夜
37、间消费政策环境下, 将作出相应发展策略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招商、营销、运营三个方面。据对在商业地产行业拥有十五年运营管理经验的专家表示: (1)招商:夜间经济蓬勃发展,商业综合体应针对其客群变化、消费偏好变化,在招商阶段就完成相应规划与定位。如提升业态丰富度,增加体验类消费占比,如蹦床、VR、动物园、滑冰场等各类新式场所。此外,还可增加能够带动客流量的品牌占比,以面向年轻群体的各类快时尚品牌为代表。 (2)营销:丰富推广促销手段,不仅仅局限于以直接打折活动为主的传统 SP 类营销手段,而是趋向于增加以公关为代表的 PR 类营销活动占比。如商业综合体在公共空间举办各类夜间演出、赛事、偶像
38、见面会、快闪活动等,通过引流和转化提升消费者夜间消费积极 22 报告编号19RI0815 性。此外,积极利用自媒体、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方法进行精准营销,挖掘潜在消费者。 (3)运营:商业综合体在夜间营业时段需更加关注消费者是否获得良好的体验。例如相对日间而言,夜间消费受到的季节性影响更大,冬天夜间到店客户会面临出行困难、天气原因等问题,商业综合体相应可将活动移入室内,并增加夜间班车接送等服务。 5 中国夜间经济典型企业分析 在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带动下,夜间经济蓬勃发展,与其业态相关的文旅、商业地产、景观照明灯等行业均受益迎来良好发展契机。 5.1.1 宋城演艺 5.1.1.1 公司简介 宋城
39、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城演艺” )是宋城集团旗下公司,目前已形成现场演艺、旅游休闲和互联网演艺三大业务板块,确立了“宋城” 、 “千古情”等品牌,总资产超过 700 亿元,已建成和在建数十大旅游区、三十大主题公园、上百台千古情及演艺秀, 并拥有千古情演艺谷等数十个文化娱乐项目。 旗下“千古情”系列演出创造了世界演艺市场的五个“第一”:剧院数第一、座位数第一、年演出场次第一、年观众人次第一、年演出利润第一。 5.1.1.2 主营业务 现场演艺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和主要收入利润来源。公司独创“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经营模式,依托“宋城”和“千古情”两大品牌,为广大游客提供主题公园集群游玩和
40、千古情演出观赏服务,并通过收取门票的方式实现业务收入。宋城演艺已经开业的项目包括宋城千古情 、 三亚千古情 、 丽江千古情 、 九寨千古情 、 桂林千古情等(见图 5-1) 。 23 报告编号19RI0815 图 5-1 宋城演艺部分项目 来源:企业官网,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5.1.1.3 投资亮点 宋城演艺聚焦现场演艺业务,其打造的“千古情”品牌影响力突出。宋城演艺是全球主题公园集团十强企业,连续多届获得“全国文化企业 30 强”称号。公司成立于 1994 年,从杭州宋城千古情景区和杭州乐园起步,形成了“主题公园+现场演艺”为核心的成熟业务模式,免与其他类型主题公园的同质化。此外公司坚持集中
41、发展战略,在一线旅游目的地布局,集中在与演艺相关的现场娱乐领域。现场演艺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和主要收入利润来源,其中“千古情”系列演出每年演出场次超过 8,000 场,观影人数超过 3,500 万人。 此外,宋城演艺注重创新,在对主题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以及演艺产品编创过程中,能够充分结合自身的创新理念,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并在运营期间,根据行业和市场的变化,及时获取并融合新元素, 融入原创性内容, 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持续改造提升。 以上海项目为例,宋城演艺在千古情演出的基础上搭建平台,引入话剧、音乐剧等产品形态,服务人群也从旅游人群拓展到本地城市人群。 西塘宋城演艺谷项目也作出相应创新及提升, 规划建设
42、一个融演艺文化、剧院文化、水乡文化、红色文化、时尚文化、国际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服务项目。在内容创新以外,宋城演艺在营销渠道上重视线上线下的协同联动销售,加强对终端 24 报告编号19RI0815 渠道的调研和走访,深入挖掘散客、终端市场,增强线上推广和销售的力度,以提升网评和口碑。 5.1.2 壹方商业 5.1.2.1 公司简介 深圳市壹方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方商业” )是鸿荣源集团成员企业,成立于 2011 年,主营商业地产投资、开发及管理。公司以“标杆型城市综合体开发+商业综合运营”的发展模式, 依托超过 1,000 万平方米储备用地。 壹方商业全程负责商业项目的市场研究、定
43、位策划、商业规划、招商管理、运营管理、企划推广、策略顾问与品牌输出运作,为商户及合作伙伴提供全面、系统、专业的商业管理服务。 5.1.2.2 主营业务 壹方商业主营业务是商业综合体运营, 其项目壹方中心是中国前海首个国际都会综合体。项目占地约 10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88 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超 120 亿元,以“运营城市”为开发理念, 汇聚体验式购物中心、 超甲级生态写字楼、 高端海景豪宅、 顶级休闲会所、风情商业街等多种物业形态于一体,提供购物娱乐、商务办公、城市奢居、休闲观光、社交聚会等全方位的城市功能。 5.1.2.3 投资亮点 壹方商业依托“壹方”系列的成功经验、高效的专业化团队
44、、丰富的品牌资源及强大的资金支持,创新性发展“轻资产品牌管理输出” ,实现商业共同发展。自公司“轻资产输出”战略开展以来,已与苏州、银川、珠海、重庆、长沙等各地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度意向接洽。(见图 5-2) 。 25 报告编号19RI0815 图 5-2 壹方商业典型项目壹方中心 来源:企业官网,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5.1.3 得邦照明 5.1.3.1 公司简介 横店集团得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得邦照明” )主要从事光源、灯具、照明控制类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照明工程的设计、安装,主要产品包括光源、室内应用灯具、照明控制、户外照明灯具和改性材料,广泛应用于民用、商业照明领域。目前,公司
45、拥有 6 大生产基地,占地 620 余亩,厂房面积 36 万平方米。其中在横店的三个生产基地主要负责电子节能灯、LED 灯泡及室内应用产品,以及户外照明灯具产品的生产。 5.1.3.2 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电子节能灯、LED 灯泡及室内应用、照明电子产品、户外照明灯具。电子节能灯业务板块,公司实现了全产业链覆盖,拥有稳定的稀土信息和供应渠道,拥有中国最先进的螺旋灯管自动生产线,年产螺旋灯管 1.2 亿只。 LED 灯泡及室内应用业务板块,公司拥有专业的生产制造和质量控制系统,包括 10 万级的净化车间、 自动插件设备、 自动贴片设备、 恒温 ESD 装配车间、 领先的在线检测设备、 26
46、 报告编号19RI0815 专业的 6 西格玛质量控制工具。 户外照明灯具业务板块, 公司拥有全套自动一体化的户外照明灯具和钢杆生产车间, 目前户外照明灯具产品主要涵盖路灯、投光灯、庭院灯、草坪灯等。 图 5-3 得邦照明部分产品 来源:企业官网,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5.1.3.3 投资亮点 得邦照明拥有一流的产品研发团队,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目前公司有超过 400 余名技术研发人员,根据产品类型组建了 5 支研发团队,拥有专利近 300 项,其中发明专利 48 项,海外专利 14 项,公司为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建有“博士后工作站”和“浙江省院士专家
47、工作站” 。同时,公司还参与了多项国内照明行业标准的制订。 公司的照明工程业务进一步扩大, 大型工程承接能力不断增强。 公司承建的福建华安二宜楼灯光实景演绎项目荣获第十三届“中照照明工程设计奖”一等奖;承接了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照明项目,并荣获“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照明建设贡献奖” 。 27 报告编号19RI0815 头豹研究院简介 头豹研究院是中国大陆地区首家 B2B 模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互联网商业咨询平台,已形成集行业研究、政企咨询、产业规划、会展会议行业服务等业务为一体的一站式行业服务体系,整合多方资源,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专业、最完整、最省时的行业和企业数据库服务,帮助用户实现知识共建,产权共享 公司致力于以优质商业资源共享为基础,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围绕产业焦点、热点问题,基于丰富案例和海量数据,通过开放合作的研究平台,汇集各界智慧,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四大核心服务: 28 报告编号19RI0815 报告阅读渠道 详情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