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程序接口(API)数据安全研究报告(2020年)[5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程序接口(API)数据安全研究报告(2020年)[57页].pdf(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应用程序接口(应用程序接口(APIAPI) 数据安全数据安全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0202020 年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 20202020 年年 7 7 月月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 并受 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 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 并受 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 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
2、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pOsNpPpQqPpNzRsNqMrOpM6MaO8OsQnNpNrReRpPrOeRtRzR6MrRyQNZrMtOwMnMpP 前言前言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蓬勃发展,移动互 联网、物联网产业加速创新,移动设备持有量不断增加,Web 应用、 移动应用已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一过程中,应用程序接口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作为数据传输流转 的重要通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PI 技术不仅帮助企业建立与客 户沟通的桥梁,还承担着不同复杂系统环境、组织机构之间的数据 交互、传输的重任。然而,在
3、 API 技术带来上述积极作用的同时, 与其相关的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国内外曝出多起与 API 相关的数据安全事件,严重损 害了相关企业、用户的合法权益。我国多个行业已出台相关规范性 文件,覆盖通信、金融、交通等诸多领域,对 API 安全提出了一定 要求,对其技术部署、安全管理等进行规范。然而当前已研制标准 主要针对特定 API 类型、应用场景提出要求,尚未全面覆盖 API 数 据安全,相关标准规范体系有待完善。 本报告围绕近年来 API 安全态势,分析梳理了 API 技术面临的 内、外部安全风险,针对事前、事中、事后不同阶段的安全需求差 异,从 API 安全管理、防护手段、风险
4、管控等多角度为企业实现高 效、灵活的 API 安全实践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技术支持:技术支持: 全知科技(杭州)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联系人: 王丹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电子邮件: 解伯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电子邮件: 朱通全知科技(杭州)有限责任公司 费嫒全知科技(杭州)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目录 一、 API 的基本情况.1 (一) API 简介.1 (二) API 分类及组成要素.2 1. API 分类.2 2. API 组成要素.3 (三) API 安全标准化情况.4 二、 近年来 API 安全态势.10 (一) Facebook 多起数据泄露事件与 API 有关.10 (二) 美国邮政服
5、务 API 漏洞导致用户信息泄露.11 (三) T-Mobile API 漏洞导致用户账号被窃取.11 (四) Twitter 虚假账户利用 API 批量匹配用户信息.12 (五) 考拉征信非法出售 API 导致个人信息泄露.12 (六) 新浪微博用户查询接口被恶意调用导致数据泄露.12 (七) 微信团队收回小程序用户实名信息授权接口.13 三、 安全风险分析.13 (一) 外部威胁因素.13 1. API 漏洞导致数据被非法获取.14 2. API 成为外部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14 3. 网络爬虫通过 API 爬取大量数据.14 4. 合作第三方非法留存接口数据.15 5. API 请求参数
6、易被非法篡改.15 (二) 内部脆弱性因素.16 1. 身份认证机制.16 2. 访问授权机制.17 3. 数据脱敏策略.17 4. 返回数据筛选机制.18 5. 异常行为监测.18 6. 特权账号管理.19 7. 第三方管理.19 四、 安全建议.20 (一) 事前.20 1. 统一 API 设计开发规范,减少安全隐患.20 2. 强化 API 上线、变更、下线环节实时监控,确保全生命周期安全 .20 3. 完善 API 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机制,强化接口接入安全审核.21 4. 健全 API 安全防护体系,提升抵御外部威胁能力.21 5. 加大 API 安全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
7、2 (二) 事中.22 1. 加强 API 身份认证实时监控能力建设.22 2. 加强异常行为实时监测预警能力建设.22 3. 加强数据分类分级管控能力建设.23 4. 加强 API 数据流向监控能力建设.23 (三) 事后.24 1.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24 2. 建立健全日志审计机制.24 3. 建立健全数据泄露溯源追责机制.25 五、 附录.26 (一) 全知科技 API 安全实践.26 1. 开放 API 安全实践.26 2. 面向合作方 API 安全实践.29 3. 内部 API 安全实践.31 (二) 观安 API 安全实践.34 1. 安全方案.34 2. 技术手段.35 3
8、. 实践应用.38 4. 发展趋势.40 (三) 爱加密 API 安全实践.41 1. 安全方案.41 2. 技术手段.43 3. 实践应用.44 4. 产品研发.47 表目录表目录 表 1相关国家标准例举.5 表 2相关通信行业标准例举.6 表 3相关金融行业标准例举.8 表 4相关交通行业标准例举.9 应用程序接口(API)数据安全研究报告(2020 年) 1 一、API 的基本情况 伴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 开发平台和第三方服务快速涌现,应用系统与功能模块复杂性不断 提升, 应用开发深度依赖于应用程序接口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
9、nterface,API)之间的相互调用。近年来移动应用深入普及,促 使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特别在此次新冠肺炎 疫情期间,协同办公、在线教育、便民服务等领域移动应用积极助 力复工复产,各地依托大数据推出“健康码”等疫情防控新举措, API 在其中起到了紧密链接各个元素的作用。 为满足各领域移动应用 业务需要,API 的绝对数量持续增长,通过 API 传递的数据量也飞速 增长。 API 技术借助移动应用蓬勃发展的势头融入社会经济的方方面 面,不仅为数据交互提供了便利,并且推动了企业、组织机构间的 沟通和对话,甚至创造了新的经济模式:API 经济。 (一)API 简介(一)API
10、 简介 API 是预先定义的函数, 为程序之间数据交互和功能触发提供服 务。调用者只需调用 API,并输入预先约定的参数,即可实现开发者 封装好的各种功能,无需访问功能源码或理解功能的具体实现机制。 从功能角度来看,API 是前端调用后端数据的通道;从业务角度 来看, API 是将封装后的应用对外开放的访问接口。 在信息系统内部, 随着业务功能的逐渐细化,各个功能模块之间需要利用 API 技术来 进行协调;在信息系统外部,API 承担着与其他应用程序进行交互的 应用程序接口(API)数据安全蓝皮报告(2020 年) 2 重要任务。 (二)API 分类及组成要素(二)API 分类及组成要素 1.
11、API 分类 API 技术应用广泛,可满足不同领域、不同业务的数据传输和操 作需求,在包括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 、 Web 应用、网关等诸多领域均可发现 API 的身影。因此,从应用领域 角度难以合理清晰地区分其种类。为此,本报告从 API 开放程度和 API 核心技术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介绍。 (1)按 API 开放程度分类 从 API 的开放程度出发, API 可以分为开放 API、 面向合作方 API 和内部 API。 开放 API 是面向公网开放的接口,此类 API 允许公众调用。调 用者可以是任何人或者机构,不需要和 API 提供者建
12、立合作关系, 例如公司门户网站等。 面向合作方 API 指的是企业或组织用来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沟 通、交流和系统集成的 API,例如面向外包机构、设备供应商等。 内部 API 仅在企业或组织内部使用,用来协调内部不同系统、 应用之间的调用关系,例如 CRM 系统 API、薪资系统 API 等。 (2)按 API 核心技术分类 从 API 核心技术进行划分,可分为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 应用程序接口(API)数据安全蓝皮报告(2020 年) 3 Object Access Protocol,SOAP)API,RESTful(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13、 REST) API 及远程过程调录 (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API。 SOAP API 是指使用 Web 服务安全性内置协议的 API。基于 XML 协议,此类 API 技术可与多种互联网协议和格式结合使用,包括超 文本传输协议(HT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多用途网际 邮件扩充协议(MIME)等。 RPC API 是指使用远程过程调录协议进行编程的 API,RPC 技术 允许计算机调用其他计算机的子系统,并定义了结构化的请求方式。 不同于上述两类依托于协议的 API 技术,RESTful API 是一种架 构,其通过 HTTP 和 JSON 进行
14、传输,不需要存储或重新打包数据, 同时支持 TLS 加密。 2.API 组成要素 API 通常包含如下组成要素,在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下,API 才 能发挥预期作用。 (1)通信协议:API 一般利用 HTTPS 等加密通讯协议进行数据 传输,以确保数据交互安全。 (2)域名:用于指向 API 在网络中的位置。API 通常被部署在 主域名或者专用域名之下,接入方可通过域名调用相关 API。 (3)版本号:不同版本的 API 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尤其对于多 版本并存、增量发布等情况,API 版本号有助于准确区分 API 的参数 应用程序接口(API)数据安全蓝皮报告(2020 年) 4 设置。 (4
15、)路径:路径又称“终点”(end point),指表示 API 及 API 执行功能所需资源的具体地址。 (5)请求方式: API 常用的请求方式有 GET、 POST、 PUT 和 DELETE 四种,分别用于获取、更新、新建、删除指定资源。 (6)请求参数:即传入参数,包含数据格式、数据类型、可否 为空以及文字描述等内容。传入参数主要包括 Cookie、Request header、请求 body 数据和地址栏参数等。 (7)响应参数:即返回参数或传出参数,返回参数本身默认没 有值,用于带出请求参数要求 API 后台所返回的数据。 (8)接口文档:接口文档是记录 API 相关信息的文档,内
16、容包 括接口地址、请求方式、传入参数(请求参数)和响应参数等。 (三)API 安全标准化情况(三)API 安全标准化情况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多部数据接口有关标准,对数据接口在 不同领域的应用、部署、管理、防护等进行了规范。 在国家标准层面,我国多部现行及制定中的国家标准针对 API 安全提出了安全要求。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 安全规范将 API 开发、调用与个人信息安全相结合,明确指出“个 人信息控制者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部署了收集个人信息的第 三方插件(例如网站经营者与在其网页或应用程序中部署统计分析 工具、软件开发工具包 SDK、调用地图 API 接口)
17、,且该第三方并未 应用程序接口(API)数据安全蓝皮报告(2020 年) 5 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征得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授权同意,则个人 信息控制者与该第三方为共同个人信息控制者。”制定中的国家标 准 GB/ XXXX-XX信息安全技术 政务信息共享 数据安全技术要求 要求共享交换过程中涉及的授权方(共享数据提供方、共享交换服 务方)“支持资源文件、库表、接口等各共享方式上不同粒度的权 限控制”,并在级联接口安全方面要求“共享交换服务方应采用密 码技术对共享交换系统间的级联接口进行安全防护,保障通过级联 接口传递的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表 1 相关国家标准例举 序号序号标准编号标准编号标准
Akamai:2021年应用程序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安全报告(英文版)(21页).pdf
威胁猎人:2022年API安全研究报告(39页).pdf
Google:2022年API安全性研究报告(13页).pdf
数世咨询:2022年API安全研究报告(35页).pdf
数说安全:2022年数据安全市场研究报告(91页).pdf
大数据平台安全研究报告(36页).pdf
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安全研究报告(44页).pdf
永安在线:2022年Q2 API安全研究报告(17页).pdf
永安在线:2022年Q3API安全研究报告(17页).pdf
数据安全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47页).pdf
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连锁茶饮第一股(724页).pdf
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33页).pdf
线上健身第一股-keep招股说明书(463页).pdf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完整PDF.pdf
QuestMobile:2022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7页).pdf
小红书:2023年度生活趋势报告(34页).pdf
Quest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30页).pdf
工业4.0俱乐部:ChatGPT认知白皮书(151页).pdf
町芒:2022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47页).pdf
哈尔滨工业大学:ChatGPT调研报告(94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