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年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 :以稳促进更好发挥长三角对全国经济的引领示范作用(6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年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 :以稳促进更好发挥长三角对全国经济的引领示范作用(61页).pdf(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研究研究院院 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要点 2024 年第年第 4 期(总第期(总第 4 期)期)报告日期报告日期:2024 年年 11 月月 28 日日 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 区域经济金融区域经济金融研究研究课题组课题组 (长三角)(长三角)组 长:陈卫东 副组长:张兴荣 成 员:纪飞峰 郑荣信 龚一泓 沈天薇 武 鹏 巫佳敏 钱智烽 联系人:郑荣信 电 话:021-38823358 邮 件:csjjryjy_shbank-of- 2024 年,长三角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工业、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房地产市场、城乡差距、财政
2、收入、上市银行发展质效等指标表现好于全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但需求端和不同行业发展分化较大,社融增速下降明显。展望 2025 年,“稳”依旧是长三角经济的总基调,预计长三角服务业将保持较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力、加速发展,基建投资持续发力,消费活跃度回升,“进”的动力稳步加强,区域经济增速将保持在 5.5%左右。三省一市要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政策落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解决制约本地区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在高质量、一体化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商业银行要强化区域一体化资源共享与产品服务创新,持续提高对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支撑力和业务竞争能力
3、。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024681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F长三角全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年第4期 1 以稳促进以稳促进 更好发挥长三角对全国经济的引领示范作用更好发挥长三角对全国经济的引领示范作用 长三角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52025 年年报)年年报)2024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发展形势,长三角三省一市积极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工业、服务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房
4、地产市场、城乡差距、财政收入、上市银行发展质效等指标表现好于全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在 5.5%左右。展望 2025 年,面对新的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端发展分化较大、部分市场主体经营困难等挑战,“稳”依旧是长三角经济的总基调,预计长三角服务业将保持较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力、加速发展,基建投资持续发力,消费活跃度回升,“进”的动力稳步加强,预计 2025 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速将保持在 5.5%左右。三省一市要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政策落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解决制约本地区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在高质量、一体化等方面发挥引领示
5、范作用。商业银行要强化区域一体化资源共享与产品服务创新,持续提高对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支撑力和业务竞争能力。一、一、20242024 年长三角经济金融形势回顾年长三角经济金融形势回顾 (一)总体格局:长三角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对全国贡献度提升(一)总体格局:长三角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对全国贡献度提升 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合计 23.2 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4%,比上年同期提高 0.2 个百分点(图 1);同比增长 5.4%,增速比全国(4.8%)高 0.6 个百分点(图 2)。分省市看(图 3),苏浙皖地区生产总值分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6、期 2 别为 9.8 万亿元、6.3 万亿元、3.7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7%、5.4%和 5.4%,增速高于全国;上海地区生产总值 3.4 万亿元,同比增长 4.7%,增速低于全国。图图 1 1: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值(万亿元)及全国占比(: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值(万亿元)及全国占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2 2:全国和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同比(:全国和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3 3:长三角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同比(:长三角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06
7、1218243005101520252018-09 2019-09 2020-09 2021-09 2022-09 2023-09 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长三角/全国(右轴)-10-50510152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长三角全国-10-50510152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3 从三大产业看,长三角二三产业增速高于全国,第一产业增速低于全国。前三季
8、度,长三角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8%,比全国(5.4%)高 0.4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2%,比全国(4.7%)高 0.5 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9%,比全国(3.4%)低 0.5 个百分点。分省市看,浙江一二三产业增速均高于全国,沪苏皖三地各有优势。前三季度,浙江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高 0.3、0.9、0.1 个百分点。上海第一、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高 2.1、1.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国低 4.2 个百分点。江苏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高 0.6、0.9 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国低 0.8 个百分
9、点。安徽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国高 1.8 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低 0.7、0.4个百分点。(二)供给端:工业、服务业总体较快增长,增速均高于全国(二)供给端:工业、服务业总体较快增长,增速均高于全国 1.1.工业总体增长较快,装备制造业保持较高增速工业总体增长较快,装备制造业保持较高增速 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2%,比全国(5.8%)高 1.4 个百分点。分省市看,苏浙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分别达 7.9%、7.8%、8.8%;上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3%,比全国低 4.5 个百分点(图 4)。其中,装备制
10、造业发展较快,前三季度,苏浙皖1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8.9%、10.3%、16.2%,增速比全国(7.5%)高 1.4、2.8、8.7 个百分点。1 上海数据未见披露。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4 图图 4 4:全国和长三角三省一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全国和长三角三省一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2.2.服务业生产稳步回升,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增长较快服务业生产稳步回升,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长三角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57.7%,比全国(55.9%)高 1
11、.8 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2%,比全国(4.7%)高 0.5 个百分点。分省市看(图 5),沪苏浙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分别达5.8%、5.6%、4.8%;安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3%,比全国低 0.4 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增速较快。前三季度,沪苏浙2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19.6%、6.9%、8.5%,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6.8%);沪苏浙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6.9%、5.5%、5.5%,增速也均高于全国水平(5.2%)。图图 5 5:全国和长三角三省一市服务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全国和长三角三省一市服务业增加值累计同比(%)资料
12、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2 安徽分行业增加值数据未见披露。-30-1501530456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国-10-50510152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5(三)需求端:消费和进出口增速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分化(三)需求端:消费和进出口增速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分化 1.1.消费增速略低于全国,上海消费降幅扩大消
13、费增速略低于全国,上海消费降幅扩大 消费增速略低于全国。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1 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25.7%,占比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图 6);同比增长 3.1%,增速比全国(3.3%)低 0.2 个百分点(图 7)。分省市看(图8),前三季度,苏浙皖消费增势良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4.5%、4.2%、4.3%,分别比全国高 1.2、0.9、1.0 个百分点。上海消费延续疲弱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3.4%,降幅比 1-8 月扩大 0.1 个百分点。图图 6 6:长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亿元)及全国占比(:长三角社会消费品零
14、售总额(万亿元)及全国占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7 7:全国和长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全国和长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061218243002468102018-09 2019-09 2020-09 2021-09 2022-09 2023-09 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长三角/全国(右轴)-200204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长三角全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6 图图 8 8:长
15、三角三省一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长三角三省一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2.2.投资有所分化,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强劲投资有所分化,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强劲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分化态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分化态势。前三季度,沪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良好增势,同比分别增长 6.7%、4.2%,均高于全国水平(3.4%);浙江和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对较慢,同比分别增长 3.3%、2.4%,分别比全国低 0.1、1.0 个百分点(图 9)。图图 9 9:全国和长三角三省一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全国和长三角三省一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
16、)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制造业投资增长强劲,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速较快。制造业投资增长强劲,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速较快。前三季度,沪苏皖制造-40-20020406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0-20020406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7 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10.9%、9.6%、14.9%,分别比全国(9.2%)高 1.7、0.4
17、、5.7 个百分点;浙江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4.1%,低于全国水平。此外,沪浙皖3交运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同比增速均超 15.0%,分别比全国(7.7%)高 7.8、13.1、8.8 个百分点。3.3.进出口增速略低于全国,对美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进出口增速略低于全国,对美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 进出口增速略低于全国。进出口增速略低于全国。前三季度,长三角进出口总额达 11.8 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 36.7%,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 0.1 个百分点(图 10);同比增长 5.1%,比全国(5.3%)低 0.2 个百分点(图 11)。分省市看(图 12),苏浙皖进出口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 7.7%
18、、6.7%、6.3%,高于全国水平;上海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 0.03%,比全国低 5.27 个百分点。对全国贸易顺差贡献度上升。前三季度,长三角实现贸易顺差 2.8 万亿元,占全国贸易顺差的 56.5%,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 0.5 个百分点。图图 1010:长三角进出口总额(万亿元)及全国占比(:长三角进出口总额(万亿元)及全国占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3 江苏数据未见披露。0510152025303540048122018-09 2019-09 2020-09 2021-09 2022-09 2023-09 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长三角/全国(右轴)区域经济金融
19、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8 图图 1 11 1:全国和长三角进出口总:全国和长三角进出口总额累计同比(额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1 12 2:长三角三省一市进出口总额累计同比(:长三角三省一市进出口总额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1)外商投资企业贡献度上升,民营企业贡献度略有下降。)外商投资企业贡献度上升,民营企业贡献度略有下降。从企业性质看,前三季度,长三角外商投资、民营、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占该类企业全国进出口比重分别为 46.1%、36.5%、21.7%,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 0.6 个百分点、下降0
20、.6 个百分点、上升 0.2 个百分点(图 13)。前三季度,长三角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2.4%、1.0%,分别比全国(1.1%和-0.2%)高 1.3、1.2 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7.5%,比全国(9.2%)低1.7 个百分点(图 14)。-40-20020406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长三角全国-10010203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9 图图 1
21、 13 3:长三角各类所有制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长三角各类所有制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1 14 4:长三角各类所有制企业进出口总额累计同比(:长三角各类所有制企业进出口总额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2)对欧盟、东盟进出口下降,对美国增速高于全国。)对欧盟、东盟进出口下降,对美国增速高于全国。从贸易伙伴看,前三季度,长三角对欧盟、美国、东盟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对该国家(地区)进出口比重分别为 44.5%、41.4%、33.2%,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 0.5 个百分点、上升0.8 个百分点、下降 0.4 个百分点(图
22、15)。长三角对欧盟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0.4%,增速比全国(1.2%)低 1.6 个百分点;对美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5.9%,增速比全国(4.4%)高 1.5 个百分点;对东盟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7.4%,增速比全国(9.4%)低 2.0 个百分点(图 16)。102030405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9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10010203020202021202220232024-09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10 图图 1515:长三角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长三
23、角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1 16 6:长三角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累计同比(:长三角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四)房地产(四)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均有所改善,总体表现好于全国市场:供需两端均有所改善,总体表现好于全国 从供给端看,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小于全国。从供给端看,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小于全国。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 2.6 万亿元,同比下降 5.9%,降幅较上半年收窄 0.6 个百分点,降幅比全国(-10.1%)小 4.2 个百分点(图 17)。分省市看(图 1
24、8),前三季度,上海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 7.8%,比全国(-10.1%)高 17.9 个百分点;苏浙皖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 9.0%、5.3%和 16.3%。苏浙降幅小于全国,安徽降幅大于全国。30405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9美国欧盟东盟-20-100102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9美国欧盟东盟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11 图图 1717:全国和长三角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全国和长三角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
25、图 1818:长三角三省一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长三角三省一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从需求端看,商品房销售好于全国。从需求端看,商品房销售好于全国。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 1.5 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14.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 1.4 个百分点,降幅比全国(-17.1%)小 2.2 个百分点(图 19)。9 月,随着各地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长三角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增长 68.5%,增幅比全国(50.0%)大 18.5个百分点。分省市看(图 20),前三季度,沪苏浙皖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下降 5.9%、8.3%、20.6%和
26、 23.9%。其中,沪苏降幅小于全国,浙皖降幅大于全国。-30-150153045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长三角全国-40-20020406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12 图图 1919:全国和长三角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全国和长三角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2 20 0:长三角三省一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长
27、三角三省一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五)收入端: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国,企业效益总体好于全国,城乡收(五)收入端: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国,企业效益总体好于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入差距持续缩小 1.1.政府: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国,财政支出增速低于全国政府: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国,财政支出增速低于全国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5 万亿元,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15.2%,比上年同期提升 0.4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 0.3%,增速比全国(-2.2%)高 2.5 个百分点(图 21
28、)。分省市看(图 22),沪苏浙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0.4%、1.0%、-0.4%、-5005010015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长三角全国-6006012018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13 0.3%,均高于全国水平。图图 2121:全国和长三角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全国和长三角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
29、究院 图图 2222:长三角三省一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长三角三省一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低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低于全国。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3.2 万亿元,同比下降 1.0%,同期全国为增长 2.0%(图 23)。2023 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持续放缓。分省市看(图 24),沪苏浙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为-1.3%、-1.1%、-1.1%、-0.6%,增速均低于全国水平。-8-404812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
30、-092024-09长三角全国-40481216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14 图图 2323:全国和长三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全国和长三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2424:长三角三省一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长三角三省一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2.2.企业:经营效益总体好于全国企业:经营效益总体好于全国 (1)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
31、增速高于全国,但营收利润率低于全国。)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速高于全国,但营收利润率低于全国。前三季度,长三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28.1 万亿元,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 28.4%,比上年同期上升 0.4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 2.9%,增速比全国(2.1%)高 0.8 个百分点(图 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1.4 万亿元,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的 25.9%,比上年同期上升 0.3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0%,降幅比全国(-3.5%)小 1.5 个百分点(图 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404812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
32、92023-092024-09长三角全国-50510152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15 收入利润率为 4.8%,比全国(5.3%)低 0.5 个百分点(图 27)。图图 2525:全国和长三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全国和长三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2626:全国和长三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全国和长三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
33、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2727:全国和长三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全国和长三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0510152025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2024-09长三角全国-200204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9长三角全国02468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9长三角全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16 分省市看,安徽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速最高,上海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速最低。
34、前三季度,苏浙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2.3%、4.9%、6.6%,增速高于全国;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负增长(-3.8%)(图 28)。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实现正增长(2.2%),而沪苏浙均为负增长(-5.7%、-2.6%、-1.0%)(图 29)。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5.7%,高于全国;苏浙皖三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为 4.7%、4.9%、4.3%,分别比全国低 0.6、0.4 和 1.0 个百分点(图 30)。图图 2 28 8:长三角三省一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长三角三省一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资料
35、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2929:长三角三省一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长三角三省一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10010203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200204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17 图图 3030:长三角三省一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长三角三省一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资料来源:Wind,长
36、三角金融研究院 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业、医药制造业营收和利润双增,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营收和利润双降。前三季度,长三角制造业上市公司4中,增收且增利的行业有 7 个,占制造业的 24.1%,主要行业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收不增利的行业有 12 个,占制造业的 41.4%,主要行业包括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减收且减利的行业有 7 个,占制造业的 24.1%,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典型代表(图 31)。4 截至 2024 年 11 月 8
37、 日,长三角地区共有 2034 家上市公司。按省市分,上海 447 家,江苏 695 家,浙江 711 家,安徽 181 家。按行业分,制造业 1495 家,服务业 461 家。4681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18 图图 3131:20242024 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制造业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同比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制造业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同比5 5(%)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2)服务业企业营收增势良好)服务业企业营收增势良好。1-8 月,长三角规上服务
38、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8.9 万亿元,同比增长 9.9%,增速比全国(7.7%)高 2.2 个百分点(图 32)。分省市看(图 33),沪苏浙皖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11.3%、8.8%、8.8%、10.7%,分别比全国高 3.6、1.1、1.1、3.0 个百分点。图图 3232:全国和长三角规模以上服务业企:全国和长三角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业营业收入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5 仅展示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行业,气泡大小代表该行业 2024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大小。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
39、业-60-50-40-30-20-10010203040-30-20-1001020利润同比利润同比营收同比营收同比061218243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8长三角全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19 图图 3333:长三角三省一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长三角三省一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分行业看,金融业、交通运输业营收和利润双增,房地产业营收和利润双降。前三季度,长三角服务业上市公司中,增收且增利的行业有 3 个,占服务业的 25%,主要包
40、括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收不增利的行业有2 个,占服务业的 16.7%,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减收且减利的行业有 6 个,占服务业的 50%,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是典型代表(图 34)。图图 3434:20242024 年前三季度长三角服务业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同比年前三季度长三角服务业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同比6 6(%)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6 气泡大小代表该行业 2024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大小。061218243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8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
41、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60-50-40-30-20-100102030-40-30-20-100102030利润同比利润同比营收同比营收同比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20 3.3.居民:多数省份收入领先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居民:多数省份收入领先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沪苏浙收入领先全国,但增速不及全国。沪苏浙收入领先全国,但增速不及全国。前三季度,沪苏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6.6 万元、4.2 万元、5.2 万元,均高于全国(3.1 万元);安徽人均可支配收入 2.8 万元,低于全国。前三季度,安徽
42、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水平(5.2%);沪苏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4.2%、5.0%、4.8%,均低于全国水平(图 35)。图图 3535:全国和长三角:全国和长三角三省一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省一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呈缩小态势,浙江城乡收入差距最小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呈缩小态势,浙江城乡收入差距最小。前三季度,沪苏浙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分别为 1.87、2.07、1.75、2.21,均低于全国水平(2.46)(图 36)。2018 年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呈缩小态势。分
43、省市看,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安徽差距最大,上海和江苏的城乡收入差距介于浙皖两省之间。-50510152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21 图图 3636:全国和长三角三省一市城乡:全国和长三角三省一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六)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利用外资降幅小于全国,对外投资呈现回升(六)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利用外资降幅小于全国,对外投资呈现回升态势态势 实际利用外资规
44、模呈现下滑态势,但降幅小于全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呈现下滑态势,但降幅小于全国。2023 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 716.9 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 43.9%,比 2022 年提升 3.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 5.6%,降幅比全国(-13.7%)小 8.1 个百分点(图 37)。分省市看(图 38),沪苏浙皖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速分别为 0.5%、-16.9%、4.7%、-4.2%,江苏是长三角利用外资规模下降的主要拖累。2024 年 1-8 月,沪浙皖7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同比分别下降 22.5%、29.5%、24.5%,降幅分别比全国(-32.7%)小 10.2、3.2、8.2 个百分点
45、,浙江实际利用外资规模降幅最大。7 江苏数据未见披露。1.52.02.53.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22 图图 3737:全国和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同比(:全国和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同比(%)8 8 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3838:长三角三省一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同比(:长三角三省一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回升态势。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回升态势。2023 年,长三角非金融类
46、对外直接投资金额368.4 亿美元,约占全国非金融类直接对外投资流量的 20.8%,占比较 2022 年上升 0.4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 10.6%,增速比 2022 年回升 24.1 个百分点,比全国(8.7%)高 1.9 个百分点(图 39)。分省市看(图 40),2023 年,苏浙皖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 54.8%、2.3%、50.8%;上海同比下降7.4%,降幅较 2022 年有所收窄。8 2024 年 1-8 月长三角利用外资同比数据不包含江苏。-45-30-150153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8长三角全国-40-30-20-10
47、010203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8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23 图图 3939:全国和长三角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同比(:全国和长三角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4040:长三角三省一市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同比(:长三角三省一市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七)价格:(七)价格:CPICPI 有有所分化,多数省份所分化,多数省份 PPIPPI 降幅大于全国降幅大于全国 CPI 有所分化。有所分化
48、。前三季度,上海 CPI 同比保持不变,比全国(0.3%)低 0.3个百分点。苏浙皖 CPI 同比分别上涨 0.5%、0.3%、0.6%,浙江涨幅与全国持平,江苏、安徽涨幅分别比全国大 0.2、0.3 个百分点(图 41)。-60-40-200204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长三角全国-120-6006012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24 图图 4141:全国和长三角三省一市:全国和长三角三省一市 CPICPI 累计同比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
49、融研究院 多数省份多数省份 PPI 降幅大于全国。降幅大于全国。前三季度,沪苏浙皖 PPI 继续保持下降态势,同比分别下降 1.15%、2.6%、2.2%、2.9%。其中上海降幅小于全国(2.0%),苏浙皖三省降幅分别比全国大 0.6、0.2、0.9 个百分点(图 42)。图图 4242:全国和长三角三省一市:全国和长三角三省一市 PPIPPI 累计同比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八)金融:存贷款增速总体稳定,社融大幅下降,不良率低于全国(八)金融:存贷款增速总体稳定,社融大幅下降,不良率低于全国 1.1.本外币存款增速低于全国,本外币贷款增速高于全国本外币存款增速低于
50、全国,本外币贷款增速高于全国 存款增速低于全国。存款增速低于全国。9 月末,长三角地区本外币存款余额 79.4 万亿元,占-4-202468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国-6-4-2024681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25 全国比重为 25.9%,比上年同期下降 0.2 个百分点;同比增幅为 6.0%,比全国(7.1%)低 1.1 个百分点(图
51、 43)。分省市看(图 44),沪苏浙皖存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 9.8%、4.3%、2.8%、10.0%。其中,上海、安徽分别比全国高 2.7、2.9 个百分点,江苏、浙江分别比全国低 2.8、4.3 个百分点。图图 4 43 3:全国和长三角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全国和长三角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4444:长三角三省一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长三角三省一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贷款增速高于全国。贷款增速高于全国。9 月末,长三角地区本外币贷款余额 70.0 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 27.2%,比上年同期提升
52、0.7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 10.4%,比全国(7.6%)高 2.8 个百分点(图 45)。分省市看(图 46),沪苏浙皖贷款余额同061218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长三角全国0510152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26 比增速分别为 9.2%、12.4%、9.9%、11.3%,均高于全国水平。图图 4 45 5:全国和长三角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全国和长三角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资料来
53、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4646:长三角三省一市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长三角三省一市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2.2.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大幅下降,直接融资是主要拖累因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大幅下降,直接融资是主要拖累因素 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 6.5 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 25.4%,比上年同期下降 3.6 个百分点(图 47);同比下降 23.3%(少增近 2万亿元)(图 48)。从构成看,间接融资占全国比重提升,但直接融资占全国比重下降明显。间接融资增量 5.2 万亿元,占全国比重 33.6%,比上年同期提高1.0
54、个百分点;融资增量同比下降 19.9%,降幅比全国小 2.4 个百分点。直接融061218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长三角全国-606121824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27 资增量 1.0 万亿元,占全国比重 10.9%,比上年同期降低 9.9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 43.3%,降幅比全国大 51.6 个百分点。图图 4 47 7:长三角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万亿元)及全国占比(:长三角社会融资规
55、模增量(万亿元)及全国占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图 4 48 8:全国和长三角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同比(:全国和长三角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分省市看(图 49),沪苏浙皖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分别为 0.9、2.4、2.2、1.0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48.9%、-26.3%、-35.2%、-18.0%。其中,上海人民币贷款增量同比增长18.4%,企业债券、股票融资增量同比分别下降 201.6%、85.1%。江苏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股票融资增量同比分别下降 13.4%、94.7%、78.5%。浙江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股票融资
56、增量同比分别下降 24.6%、78.9%、75.5%。010203003692017-09 2018-09 2019-09 2020-09 2021-09 2022-09 2023-09 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长三角/全国(右轴)-30030609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长三角全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28 安徽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股票融资增量同比分别下降 20.6%、82.2%、80.1%。图图 4 49 9:长三角三省一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同比(:长三角三
57、省一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3.3.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 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较上半年略有上升。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较上半年略有上升。三季度末,沪苏浙皖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1.01%、0.74%、0.70%、0.99%,除上海外,均较二季度末略有上升(图 50),但仍低于全国水平(1.56%),分别比全国低 0.55、0.82、0.86、0.57 个百分点。图图 5050:全国和长三角三省一市不良贷款率(:全国和长三角三省一市不良贷款率(%)9 9 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9 全国不良贷款率为商业银行口径,三省一市
58、不良贷款率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口径。-100-500501001502018-092019-09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安徽0.000.501.001.502.002.502020-092021-092022-092023-092024-09上海江苏浙江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29(九)长三角一体化:聚焦重点板块,推(九)长三角一体化:聚焦重点板块,推动制度创新、协同发展及民生共动制度创新、协同发展及民生共享等领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享等领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1.重点区域板块建设取得全方位成果重
59、点区域板块建设取得全方位成果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五周年,交通、生态、民生等领域一体化成效显著。累计形成 136 项制度创新成果,涵盖规划管理、财税分享等八个方面,其中 42 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跨省公路新增 24 条,公铁水空一体化的现代化立体综合性客运枢纽逐步建成;地表水优类断面比例从 75%上升到 96.2%;926 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跨省医保结算。临港新片区成立五周年,区域经济规模、制度创新等实现了高速发展。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9.8%,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3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33.4%;累计形成 70 个高水平开放领域的全国首创性制度创
60、新案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三周年,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到 2024 年 2 月,虹桥商务区累计引进总部类企业和机构超 500 家、认定贸易型总部 54 家;累计帮助近 700 家企业成功注册成为联合国供应商。2024 年 11 月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实现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 800.1 亿美元,比去年增长 2%,共有 400 余项全球首发、亚洲首展、中国首秀的新品。2.2.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数字化水平在全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数字化水平在全国领先国领先 2024 年 6 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联合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发布的长三角区
61、域协同创新指数2024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得分为 267.57 分,比上年提高 5.05 分,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30 体制机制创新、科研资源共享、强链补链延链、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发展较快。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实力和合作潜力显现。2024 年 11 月举行的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展示了长三角数字科技和数字产品交互成果,会上发布的数字长三角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 年长三角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 12 万亿元,占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40%以上,约占全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的 30%。3.3.交通基础设施、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便利度不断提升
62、交通基础设施、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便利度不断提升 “轨道上的长三角”通达度提高,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2024 年 6 月 15日,上海-上海虹桥 G8388/9/8 次“大环形高铁列车”首次开行,把沿线主要客流点串接起来,减少了在高铁枢纽城市间换乘等待时间;11 月 23 日,沪苏湖高铁开始试运行,与宁杭高铁、合杭高铁、沪宁高铁等城际高效衔接,大幅缓解了周边线路压力。“跨省通办”事项不断增加。2024 年,长三角地区不断夯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数字工具支撑,构建“模式+渠道+技术+数据+内容”的跨省服务体系,跨省通办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已增加到 173 项,实现 40 类高频电子证照高效共享互认,各
63、类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累计超 9.15 亿条。5 月完成了沪苏首单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业务。8 月实现了长三角户籍信息动态项目变更跨省(市)通办长三角地区全覆盖。二、二、20252025 年长三角经济金融形势展望和政策建议年长三角经济金融形势展望和政策建议 展望 2025 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多变为长三角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外贸将有所承压,需求端内部分化态势或将延续,部分行业“内卷式”竞争或有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31 所加强,企业面临困难或依旧较多,但随着国内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加速显现,长三角内部发展新动能持续培育壮大,长三角经济有望实现稳中有
64、进。从需求端看,消费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继续加码,房地产市场表现持续好于全国。从供给端看,服务业将保持较高增速,对长三角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工业增长进一步加快,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有望实现较快增长。从收入端看,财政收入将有望保持韧性,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平稳增长。从政策上看,国家和三省一市稳增长政策将因时而变、因地制宜,长三角或被赋予更多先行先试权,继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全国前列。从金融上看,贷款增速有望提高,社融总量或将企稳,不良贷款率将维持低位,高水平开放将稳步推进。从长三角一体化上看,三省一市将深化跨省市合作与全方位协同,推动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预计2025年长
65、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5.5%左右。未来,三省一市需聚焦制约稳增长的突出问题,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加强政策的系统集成,推动长三角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一)(一)从整体政策导向看从整体政策导向看,要加力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稳”要加力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稳”的基础更加牢固的基础更加牢固 长三角是全国经济强劲活跃增长极,稳定长三角经济对稳住全国经济大盘至关重要。2025 年,三省一市要积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快启动新一轮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债券发行进程,推动地方政府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用于促发展、保民生。大力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性债务清零和有
66、序退出,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力推进“两重”“两新”政策落地,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32 持续扩内需、促消费,瞄准重大基础设施、科技、产业等细分方向,构建加快“两重”“两新”重大项目长效推进机制。按照“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的总体思路,完善房地产用地供应调节机制,控制新增商品住宅用地供应,同时,积极推进利用政府专项债券收购闲置存量土地、商品房政策落地,落实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市场加大高品质住房供应,打造房地产市场新增长点,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发挥工作专班作用,不断优化支持小微企业融
67、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增量扩面,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损失补偿比例。(二)(二)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看,要以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看,要以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经济“进”的动能更加强劲经济“进”的动能更加强劲 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用好长三角地区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大科学装置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力争取得更多“从 0 到 1”的重大成果。根据长三角产业创新发展需要以及创新主体的实际情况,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从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强化企业需求导向、建强专业
68、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构建高质量成果转化载体等方面着手,畅通技术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化应用的创新全链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以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投贷联动为重点,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提高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适配度,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33 厂、绿色园区。主动适应国际绿色
69、贸易规则,前瞻开展碳足迹认证等工作,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持续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加快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三)(三)从区域内部发展看,要聚焦城市和县域两大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区从区域内部发展看,要聚焦城市和县域两大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域协调发展 以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协调发展为目标,推动城市开展补短板强弱项行以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协调发展为目标,推动城市开展补短板强弱项行动。动。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对照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查找分析本地区在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短中长期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补短板、强弱项行动。对于经济指标
70、发展相对落后城市,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将做大经济总量作为首要任务。对于非经济指标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要具体分析落后领域,持续加大对短板领域的投入。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推进长三角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推进长三角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状况等,找准县域产业发展定位,明确县域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培育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探索建立有效的产业转移对接平台,通过财税分成、利益共享等方式,支持长三角大都市、市域非核心产业和产业非核心环节向县域转移。强化县域产业园区和产业平台建设,完善县域产
71、业发展配套设施,提升县域产业承接能力,做好产业承接工作。(四)(四)从高水平开放格局看,要以自贸试验区创新性改革推进高层次协同从高水平开放格局看,要以自贸试验区创新性改革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开放 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34 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试点相结合,加强国家部委、三省一市政府与各地自贸试验区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找准制度创新的着力点,有效解决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存在的“碎片化”“数量竞争”等问题。抓住制度创新的扩散点,加强自贸试验区与其他开放载体在产业、政策、平台等方面的协同联动,推动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更多向其他载体复制推广。着力建设制度型开放新高
72、地。推动对重点产业链在制度型开放上先行先试,促进自贸试验区特色产业开放发展和协同布局。重点对标 DEPA 数字贸易规则,聚焦数据流动、分级、交易、共享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以数据为突破口提升长三角制度型开放话语权。充分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龙头作用。加大金融、电信、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开放的压力测试力度,深入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开放路径,逐步缩减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织牢高水平开放“安全网”。在开放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找准平衡点,在高水平开放中守住国家安全底线。(五)(五)从民生保障看,要聚焦基本民生、就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不从民生保障看,要聚焦基本民生、就业、公共服务等重
73、点领域,不断加大投入断加大投入,促进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促进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结合长三角不同省市经济发展实际和形势变化,完善基本民生保障相关制度设计,精准确定保障对象,科学制定保障标准。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发挥国资国企稳岗位促就业的重要作用,鼓励国资国企系统挖掘岗位潜力,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等需求,采取扩大有效投资、超前储备人才等举措,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强化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
74、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35 劳动权益保护,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长三角地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高品质,实现公共服务的“高质量供给”。促进三省一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流动,实现公共服务的“跨区域共享”。推进社会矛盾问题专项治理。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专项治理,构建从排查、发现到化解的工作闭环,推进矛盾纠纷多渠道化解。(六)(六)从安全发展看从安全发展看,要扎实推进强链补链行动,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要扎实推进强链补链行动,不断
75、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韧性和安全水平 在长三角层面系统谋划区域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区域内要素合理有序流动,推动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围绕重点产业链,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力争在高端芯片、工业母机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围绕重点企业群体,实施系列专项企业培育支持计划,争创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一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与中西部地区产业合作,完善产业转移协作机制,创新产业转移合作模式,引导长三角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腹地有序转移
76、。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识别和监测机制,构建产业链供应链风险指标体系,识别并常态化监测关键节点、关键企业、关键材料、关键技术等相关风险,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举措。(七)(七)从一体化发展看,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推进跨区域协同发展从一体化发展看,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推进跨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深化跨区域分工合作,推动各省市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36 贡献长板,协同开展跨学科交叉基础研究,探索新机制、新方式,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统筹基础设施联通和机制协同。建立长三角区域内公路、铁路、机场及港口的一体化运营机制与治理
77、机制,推进“一小时都市圈”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促进客流、物流的便捷化、自由化流动。打造统一的要素市场,促进要素和资源畅通流动。搭建长三角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产品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构建金融“同城化”服务模式,支持信贷资源跨区域流动;推动长三角金融智库、金融专家人才资源共享。三、三、专题研究专题研究 专题一:商业银行支持长三角发展的策略、成效与展望专题一:商业银行支持长三角发展的策略、成效与展望 (一)(一)商业银行支持长三角发展的商业银行支持长三角发展的策略回顾策略回顾 2024 年以来,长三角商业银行持续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机构间的协同联
78、动、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优化产品与服务模式,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切实加强对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助力长三角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持续加大长三角区域资源投入持续加大长三角区域资源投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精神,2024 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强化战略引领,进一步引导资源向长三角倾斜,在上海布局多个总行级业务平台,服务国家各项战略在上海的落地实施。例如,3 月,某大型商业银行在上海设立跨境银团中心,打造服务“走出去”“引进来”以及实体经济的平台枢纽。10 月,某大型商业银行在上海设立全球金融服
79、务中心,重点提升跨境融资、贸易金融、金融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37 市场、全球现金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打造全行“跨境金融服务”窗口。11 月,某大型商业银行在上海成立自由贸易账户(FT)分账核算单元总部,将上海、广东、深圳、海南等境内分行自贸区 FT 业务纳入统一管理,做优做强自贸区离岸金融业务。股份制银行不断强化区域一体化金融服务能力,推进一体化发展战略升级。例如,某股份制银行优化区域协同机制,推动其杭州分行、宁波分行和上海分行建立“杭甬联动”和“沪杭联动”机制,由总行行领导亲自挂帅,推进解决关键问题。同时,该行打造自贸联动平台,对接企业跨
80、境业务需求,加强资源和政策共享,通过发挥各个自贸区不同的业态特色,为客户提供创新金融服务。某股份制银行优化不动产抵押“跨省通办”机制,通过远程系统对接,进行线上人脸识别、视频询问、材料签署,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全流程仅需一个小时。目前该项服务已覆盖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及其他省市部分地区。2.持续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持续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1 1)科技金融: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配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科技金融: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配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 加强合作联动,创设“新动力贷”“点心贷”等创新产品。加强合作联动,创设“新动力贷”“点心贷”等创新产品。2023 年底,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指导 10
81、0 多家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共同成立上海科创金融联盟。2024 年 4 月,上海科创金融联盟配合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创设“新动力贷”,可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额度10,担保基金累计代偿比例从 4%提高至 5%,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2024 年 7 月,上海科创金融联盟以集体审议和风险共担为合作原则创设“点心贷”产品,由沪上工、农、10 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最高不超过 2000 万元的信用担保额度,对大型民营企业提供最高不超过 1 亿元的信用担保额度。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38 中、建、交 5 家银行按照审议一致的贷款条件共同向
82、企业发放相同金额的贷款,为科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提供金融支撑。拓宽抵押担保范围,加快发展知识产权融资。拓宽抵押担保范围,加快发展知识产权融资。例如,某大型商业银行打造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特色网点,在科创类信贷产品中引入知识产权质押,为企业知识产权价值运用提供有效的金融工具。截至 2024 年 9 月末,该行共有 8 家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授牌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特色网点,覆盖临港新片区、松江、金山、闵行、浦东等重点区域。某大型商业银行联合某产险公司共同发布国内首个“揭榜挂帅”金融产品组合(“发榜贷”和“揭榜险11”),其中,“发榜贷”由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12提供技术评估服务,不需要抵押物,用于科技公
83、司项目研发经费。(2 2)绿色金融:丰富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绿色金融:丰富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 优化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优化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例如,2024 年 9 月,某大型商业银行落地上海首单智算中心储能项目绿色评价挂钩贷款,通过系统循环效率、全容量放电时长、年充放电次数等三个指标,将贷款利率与绿色项目评价挂钩,激发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动力。2024 年 11 月,某大型商业银行为长三角清洁能源生产企业设备更新融资设计全国首个“两新”+“转型”债券融资方案,并成功承销发行。强化对气候治理的金融支持。强化对气候治理的金融支持。商业银行不断完善绿色项目识别和管理,推动气候投融资
84、项目入库,开展气候投融资项目试点。例如,2024 年 9 月,某农商银行与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签订气候投融资试点战略合作协议,并以银团牵 11 用于被保险人项目执行期间的研发设备、研发人员、成果验收等风险保障,按实际损失、依合同约定进行赔偿,保费基准费率 3.5%起。12 注册成立于 2021 年 4 月,是上海市科委发起的市级事业单位,负责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总部建设运营,是实行章程式管理、企业化自主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39 头行、代理行、结算行的身份,为某集团数据中心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被列入上海市首批气候投融资示范项目。
85、(3 3)普惠金融:优化普惠、乡村振兴领域金融服务供给)普惠金融:优化普惠、乡村振兴领域金融服务供给 完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机制体制。完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机制体制。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最新要求,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例如,某农商银行成立由总行主要行领导担任组长的总、分支行两级工作专班,积极对接各区发改委,建立沟通联系机制,主动参与各级工作机制走访清单的制定,并针对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特设绿色通道,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创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商业银行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持续加大对长
86、三角乡村振兴的资源投入。例如,2024 年 10 月,某股份制银行发布“5+4+N”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围绕乡村振兴 5 大重点领域13,发挥自身经营 4 方面特色14,打造 N 个基于产业、场景、项目、客户的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为长三角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4 4)养老金融)养老金融:丰富养老金融服务、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丰富养老金融服务、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 丰富个人养老金融服务。丰富个人养老金融服务。商业银行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开发适配的差异化产品。例如,某股份制银行联合旗下证券、信托、人寿和基金等 6 家子公司成立养老金工作室,共同打造全生命周期养老
87、金融服务方案,涵 13 农业产业链、农业大市场、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础农业保障。14 智、链、安、和四方面金融服务特色。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40 盖“Z 世代15”“中生代16”“银发代17”三大人群,引导居民按照“平衡收支、预防风险、规划养老、长钱投资”四步开展养老规划,兼顾当期现金流和远期现金流,为长寿时代居民资产配置提供了新的服务方式。2024 年 11 月,某城商行作为上海市第一批“社银直联”试点银行,共 71 家网点接入“社银直联”服务,支持市民查询、办理“养老金查询”“养老金账户变更”等 11 项高频个人社保业务。提升金融
88、服务的适老化水平。提升金融服务的适老化水平。例如,某城商行创新建立数字化上门服务体系,通过组建专门团队提供上门服务,并建立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数字化上门服务体系,通过线上化流程跟进,实现预约登记渠道拓展、任务调配环节跟踪、预警提示信息等功能,让上门服务清晰、可见。(5 5)数字金融:持续开展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数字金融:持续开展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开发数据资产质押贷款产品。开发数据资产质押贷款产品。商业银行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围绕企业数据资产探索金融服务新工具和新模式。例如,2024 年 9 月,某大型商业银行与上海数据交易所携手落地该行首笔数据资产贷。上海数据交易所负责描
89、述数据资产形成与确认,确保数据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不可篡改性,并出具数据资产估值分析结果。该分行则着力推动数据资产从入表、登记、评估到融资的全流程贯通,成功落地首笔 300 万元数据资产贷。深化长三角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深化长三角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商业银行持续探索培育数字人民币特色应用场景。例如,2024 年 11 月,某大型商业银行通过与境外金融机构合作,为 15 18 岁至 35 岁,通过“一张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帮助年轻人做好收支平衡。16 35 岁至 60 岁,通过“一本科学的养老账本”,帮助客户建立具象的养老心理账户,构建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17 35 岁至 60 岁,在传统的“
90、金融”服务基础上,结合客户的医康养护需求,推出医养服务、便民优惠、老年大学和生活舞台等多元服务产品。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41 某跨国集团香港上市公司的境内子公司即时入账资本金,落地首单资本项目数字人民币货币桥跨境结算业务。同月,某大型商业银行发布“数智优行卡”产品,集成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和公共交通卡两个应用,可同时满足在交通场景和日常消费、商圈商超、旅游住宿等场景中使用。率先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率先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商业银行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构建新质生产力,实现经营管理降本增效,提高客户和
91、基层的便利性与满意度。例如,2024 年 7 月,某大型商业银行在上海打造国内首个智能人形机器人银行大堂经理场景训练基地。某大型银行携手华为、科大讯飞,构建千亿级金融大模型,应用覆盖人机协同、营销触达、智慧风控、知识问答等 126 个重点业务场景。(6 6)跨境金融:持续升级跨境投融资、结算等服务)跨境金融:持续升级跨境投融资、结算等服务 优化自贸区境外机构账户一体化管理功能。优化自贸区境外机构账户一体化管理功能。例如,2024 年 11 月,某大型商业银行使用统一的开户资料、执行统一的准入标准、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成功为某船舶管理企业同时开立 NRA、FTN、OSA 和跨境人民币创新账户等多
92、类型账户,率先在同业中实现五类境外机构账户的“一体化”管理。优化航运金融服务。优化航运金融服务。商业银行持续探索解决国际船舶管理行业跨境结算时效性慢的难题,推动航运跨境收支便利化。例如,某股份制银行试点推出国际船舶管理外汇便利化改革方案,基于 FT 账户实现国际船舶管理费、国际船舶买卖、国际船舶供应物资采购等资金的便利化结算,可仅凭指令付款,无需提供交易审核资料,且手续费低,支付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提升贸易融资便利化水平。提升贸易融资便利化水平。商业银行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优化贸易融资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42 审核流程。例如,第七届进博会期间,某
93、大型商业银行联合上海征信、上海单一窗口等机构发布“沪贸批次贷”主动授信模式。“沪贸批次贷”运用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模型,打造“3+N18”融资评估模型,实现企业评分信息从某个静态时点向全面动态调整提升、金融机构从被动接受企业授信申请向主动对企授信升级优化。同时,该模式支持企业线上申请、线上核额、线上签约、线上提款。增强外汇风险管理与应对能力。增强外汇风险管理与应对能力。商业银行加强与融资担保机构合作,降低中小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成本。例如,2024 年 11 月,某城商行落地市融资担保中心首单汇率避险增信业务。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对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产品业务需占用的保证金额度进行担保,降低中小微企业资
94、金占用成本,帮助企业在免交保证金的情况下,完成远期结售汇等外汇衍生产品,实现汇率风险中性管理。(二)(二)商业银行支持长三角发展的成效商业银行支持长三角发展的成效 在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下,总部位于长三角的 18 家上市银行19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盈利表现、资产质量、市场估值等多项指标好于上市银行整体,大中型银行20长三角分部的贷款、税后利润贡献度等指标领先于其他重点区域,区域业务发展成效显著。1.1.总部位于长三角的上市银行经营绩效表现总部位于长三角的上市银行经营绩效表现 18“3”即外贸评价、信保评价、信用评价,“N”为各银行内部授信模型。19 总部位于长三角的 18 家上市银行分别为全国
95、性商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城商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杭州银行、苏州银行)和农商行(沪农商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张家港行、苏农银行、江阴银行、瑞丰银行、紫金银行)。其中,在香港上市的徽商银行未公布 2024 年三季度报告,故本次分析未统计在内。20 全国性银行样本为总部不在长三角且在年报中披露长三角相关数据的大中型银行,主要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样本银行年报中披露的长三角数据口径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均不含安徽。交通银行区域分部含安徽,考虑到数据一致性,故未纳入样本。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
96、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43(1 1)规模:资产负债稳步增长,且增速高于上市银行)规模:资产负债稳步增长,且增速高于上市银行2121整体整体 2024 年三季度末,长三角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分别达 47.8、44.2 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8.7%、8.8%,分别比上市银行整体高 0.5、0.6 个百分点。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速高于全国性商行(表 1)。表表 1:1:2022024 4 年三季度末长三角上市银行资产负债及变化年三季度末长三角上市银行资产负债及变化 资产资产(万亿元)(万亿元)同比增速同比增速(%)负债负债(万亿元)(万亿元)同比增速同比增速(%
97、)长三角上市银行长三角上市银行 47.80 8.7 44.18 8.8 其中:全国性商行 27.29 6.6 25.22 6.8 城商行 17.32 12.3 16.04 12.3 农商行 3.19 8.1 2.92 7.9 A A 股上市银行股上市银行 298.7 8.2 275.0 8.2 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2 2)效益: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且增速高于上市银行整体)效益: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且增速高于上市银行整体 2024 年三季度末,长三角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6%,比上市银行整体高 2.6 个百分点;净利润同比增长 7.2%,比上市银行整
98、体高 5.7 个百分点(表2)。分机构类别看,区域内城商行营收增速较快,部分城商行净利润增长保持双位数增长。表表 2:20242:2024 年三季度末长三角上市银行营收、净利润及变化年三季度末长三角上市银行营收、净利润及变化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亿元)(亿元)同比增速同比增速(%)净利润净利润(亿元)(亿元)同比增速同比增速(%)长三角上市银行长三角上市银行 6565.2 1.6 2438.1 7.2 其中:全国性商行 3784.5-0.8 1184.2 6.3 城商行 2289.4 5.3 1026.3 8.8 农商行 419.3 3.9 227.5 4.7 A A 股上市银行股上市银行 42
99、815-1.0 16809 1.5 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21 包括A股 42 家上市银行。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44(3 3)结构:净息差持续收窄,非利息收入成为重要增长点)结构:净息差持续收窄,非利息收入成为重要增长点 2024 年三季度末,长三角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22为 1.56%,同比下降 0.15个百分点,比上市银行整体低 0.06 个百分点;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 0.1%,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 4.6%,非利息收入对营收增长贡献度持续上升(表 3)。表表 3:20243:2024 年三季度末长年三季度末长三角上市银行净息差
100、、非息收入及变化三角上市银行净息差、非息收入及变化 净息差净息差(%)变动变动(百分点)(百分点)净利息收入净利息收入(亿元)(亿元)增速增速(%)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亿元)(亿元)增速增速(%)长三角上市银行长三角上市银行 1.56-0.15 4310.9 0.1 2254.3 4.6 其中:全国性商行 1.41-0.10 2486.0-0.8 1298.5-0.7 城商行 1.45-0.11 1458.6 2.4 830.8 10.6 农商行 1.69-0.21 366.3-2.5 125.1 28.7 A 股上市银行股上市银行 1.62-0.19 31205.9-3.2 11609.5
101、 5.1 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4 4)风险:不良率与拨备覆盖率表现优于上市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略低)风险:不良率与拨备覆盖率表现优于上市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略低 2024 年三季度末,长三角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比率“一升一降”,不良贷款余额为 2953.6 亿元,同比增长 5.5%,增速比上市银行整体低 0.9 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 1.19%,比上市银行整体低 0.06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 0.04 个百分点;平均拨备覆盖率为 365.7%,比上市银行整体高 63.6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 22.38 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 14.01%,比上市银行整体低 0.49 个百
102、分点(表 4)。22 算术平均值。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45 表表 4 4:2022024 4 年三季度末年三季度末长三角上市银行资产质量长三角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及变化及变化 银行名称银行名称 不良率不良率(%)变动变动(百分点)(百分点)拨备覆盖拨备覆盖率率(%)变动变动(百分点)(百分点)资本充足资本充足率率(%)变动变动(百分点)(百分点)长三角上市银行长三角上市银行 1.19-0.04 365.66-22.38 14.01 0.46 其中:全国性商行 1.35-0.05 187.68 1.39 13.83 0.69 城商行 0.90-0.0
103、3 398.41-38.80 13.98 0.60 农商行 0.95 0.01 403.76-23.07 14.11 0.25 A A 股上市银行股上市银行 1.25-0.02 302.14-13.10 14.50 0.53 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5 5)市场表现:市净率高于上市银行市场表现:市净率高于上市银行23整体整体 截至 2024 年 11 月 15 日,长三角上市银行整体平均 PB 值为 0.61,较 2023年末上升 0.07,较上市银行整体高 0.02。分银行类型来看,区域内全国性商行估值最低,城商行、农商行估值较高(表 5)。表表 5:5:长三角上市银行长三角上
104、市银行 A A 股市净率及变化(倍)股市净率及变化(倍)2023-12-29 2024-03-29 2024-06-28 2024-09-30 2024-11-15 长三角上市银行长三角上市银行 0.54 0.59 0.58 0.63 0.61 其中:全国性商行 0.41 0.46 0.48 0.52 0.48 城商行 0.55 0.62 0.62 0.66 0.65 农商行 0.57 0.61 0.59 0.65 0.64 A 股股上市银行上市银行 0.52 0.56 0.56 0.61 0.59 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2.2.大中型银行样本经营绩效表现大中型银行样本经营绩效
105、表现(1 1)存、贷款贡献度:)存、贷款贡献度:20242024 年上半年贷款贡献度上升,存款贡献度下降年上半年贷款贡献度上升,存款贡献度下降 2024 年 6 月末,7 家样本银行长三角区域贷款对全行的贡献度为 22.6%,较 2023 年末提升 0.4 个百分点(图 51);存款对全行的贡献度为 20.7%,较2023 年末下降 0.7 个百分点(图 52),也是近五年来首次下滑,主要是由于某 23 包括A股 42 家上市银行。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46 大型商业银行长三角区域存款余额下降,而环渤海区域存款余额上升、占比提升导致。图图 515
106、1:重点区域贷款贡献度(:重点区域贷款贡献度(%)图图 5252:重点区域存款贡献:重点区域存款贡献度(度(%)资料来源:上市银行年报,长三角金融研究院(2 2)税前利润贡献度:总体较高,且上升趋势明显)税前利润贡献度:总体较高,且上升趋势明显 2024年6月末,样本银行长三角区域对全行的税前利润贡献度平均为23.3%,在三大重点区域中列首位,较 2023 年末提升 1.2 个百分点(图 53)。图图 5353:样本银行重点区域税前利润贡献度(:样本银行重点区域税前利润贡献度(%)资料来源:上市银行年报,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12141618202224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1214161820222
107、4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1012141618202224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6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47(3 3)资产质量:不良率保持平稳,且低于全国其他重点区域)资产质量:不良率保持平稳,且低于全国其他重点区域 长三角区域不良贷款率总体较低。2024 年 6 月末,7 家样本银行在长三角区域的不良贷款率平均为 0.72%,比 2023 年末上升 0.03 个百分点,比全国水平低 0.54 个百分点,比珠三角24、环渤海25等地区分别低 0.79、0.47 个百分点(图54)。图
108、图 5454:样本银行不良贷款率(:样本银行不良贷款率(%)资料来源:上市银行年报,长三角金融研究院(4 4)资产利润率:有所下降但高于全国)资产利润率:有所下降但高于全国 2023 年末,7 家样本银行长三角区域的资产利润率26为 1.06%,较 2022 年末下降 0.14 个百分点,但仍较全国高 0.09 个百分点(图 55)。24 主要包括广东、深圳、福建、厦门等。25 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青岛等。26 资产利润率=税前利润/(年初区域资产规模+年末区域资产规模)/2*100%。光大银行未披露区域资产情况。0.50.91.31.72.12.52016201720182019
109、2020202120222023 202406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全国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48 图图 5555:样本银行重点区域资产利润率(:样本银行重点区域资产利润率(%)资料来源:上市银行年报,长三角金融研究院(5 5)经营业绩分化:不同银行间资)经营业绩分化:不同银行间资源投入与利润贡献差异较大源投入与利润贡献差异较大 近年来,7 家样本银行长三角地区的贷款占比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图 56),但是利润贡献度差距较大。2024 年 6 月末,某股份银行长三角区域贷款占比为22.3%,但是税前利润占比仅 14.1%,而某大型商业银行长三角区域贷
110、款占比为24.6%,但是税前利润占比达到 35.2%(图 57)。图图 5656:长三角贷款占比(:长三角贷款占比(%)资料来源:上市银行年报,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0.81.01.21.41.6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全国141822263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6大行1大行2大行3大行4股份1股份2股份3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49 图图 5757:长三角区域税前利润贡献度(:长三角区域税前利润贡献度(%)资料来源:上市银行年报,长三角金融
111、研究院(三)(三)策略建议策略建议 展望 2025 年,商业银行要顺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程度高、改革创新力度大等大势,客观研判机遇和风险,进一步强化金融资源区域布局与共享,优化产品服务创新,在重点业务领域树立示范引领品牌。1.1.挑大梁:持续强化长三角区域布局与资源配置,实现规模与利润占比双挑大梁:持续强化长三角区域布局与资源配置,实现规模与利润占比双提升提升 持续加大资源配置。持续加大资源配置。从支持国家战略发展、推动自身竞争力提升的角度,商业银行要持续加大对长三角区域内财务、人力、渠道等资源配置,在更灵活的授信授权机制、科技平台及资源等方面予以倾斜。持续探索联动机制。持续探索联动机制。通过与
112、长三角区域兄弟分行、集团综合经营公司协同联动,通过基金朋友圈合作、商投行投贷联动、多层次参与直接融资市场,针51015202530354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202406大行1大行2大行3大行4股份1股份2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50 对区域内的重点项目制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为企业跨省市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持续强化产品创新。持续强化产品创新。长三角区域是我国各项政策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商业银行要在长三角区域加强业务创新力度,加强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设置产品创新研发中心、试点新产品及新业务模式等,提
113、升区域及全行产品创新水平,形成涵盖信贷、债券、理财等的多层次产品体系。2.2.强协同:推动信贷资源跨区域流动,强化全方位金融服务协同效应强协同:推动信贷资源跨区域流动,强化全方位金融服务协同效应 优化信贷流程,优化信贷流程,推动资源合理流动。立足于企业跨区域联合授信需求,持续推进商业银行长三角地区授信一体化管理,促进信贷金融资源有序配置。统一区域内政策口径,加快系统升级和内部协调机制建设,支持长三角区域异地授信。优化服务体系,优化服务体系,促动集团综合经营。联合集团内长三角区域的综合经营公司、长三角区域分支机构资源,组建长三角区域业务协同发展小组,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优化互荐考核,优化互荐考
114、核,联动区域协同发展。建立长三角地区联动考核体系,从机制上引导跨区域分支机构协同发展。优化数据共享优化数据共享,提升企业同城化服务能力。借助长三角征信链等信用数据跨区域查询功能,统一区域内抵质押业务的流程,助力企业异地业务拓展。3.3.优供给:优化金融供给,构建多样化专业优供给:优化金融供给,构建多样化专业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51 科技金融方面,科技金融方面,强化“技术流”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加快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数据资产贷等新业务,为长三角创新企业提供更加有力、多样、灵活的金融支持。绿色金融方面,绿色
115、金融方面,充分利用绿色金融标准和转型金融标准,优化绿色金融流程、产品和服务,加大对长三角低碳转型发展和气候治理的金融支持力度。普惠金融方面,普惠金融方面,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全面整合行内资源,提升融资便利度,以多元化、创新性的金融服务为长三角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助力和风险保障。养老金融方面,养老金融方面,探索开发代际养老、预防式养老等养老模式的金融服务产品,并持续推进金融服务的适老化改造。数字金融方面,数字金融方面,在长三角率先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应用,并持续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跨区域特色应用场景。跨境金融方面,跨境金融方面,进一步整合全行自贸离岸业务资源,在上海探索自贸区离岸金融业务
116、试点,持续升级跨境投融资、结算、现金管理等服务。4.4.防风险:联合加强风险防范与应对防风险:联合加强风险防范与应对 协同应对市场风险。协同应对市场风险。建设长三角区域风险预警平台,加强市场风险识别、评估、监测预警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联合研判跨区域金融风险,及时预警可能跨区域传导的高风险金融市场及机构事件。提前预判信用风险。提前预判信用风险。针对行业发展趋势变化、市场主体经营分化、消费需求及进出口变化等动向,联动分析原因,稳妥处置可能造成的影响。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52 共同处置声誉风险,共同处置声誉风险,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序开展防范金融风险
117、、普及金融知识、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公益宣传,对区域内消费者投诉按照属地原则协助开展解释、疏导,及时依法处置负面不实舆情。5.5.树品牌:围绕自贸金融、跨境与供应链金融、财富管理、民生金融等领树品牌:围绕自贸金融、跨境与供应链金融、财富管理、民生金融等领域,在长三角打造专属金融品牌域,在长三角打造专属金融品牌 加大对上海地区的资源投入,打造自贸区金融服务第一品牌,继续引领自贸区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在上海新片区先行先试,打造跨境金融、产业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三大试点基地。按照国际最高标准,以上海为核心、长三角为依托,探索打造“财富管理示范区”。在上海探索建立人民城市专属民生金融服务品牌。专题二:上海国际
118、金融中心向全面提升能级迈进专题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向全面提升能级迈进 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2024 年,上海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等有关要求,着力推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基础设施四大体系建设持续取得新进展,“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27”建设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多项指标已提前完成。下一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着力全面提升能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一)(一)20242024 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大进展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大进展 1.1.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金融市场
119、交易总额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2023 年,上海金融市场 27 全球资产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国际金融人才高地、金融营商环境高地。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53 交易总额达到 3373.63 万亿元,交易总额达全球第一。熊猫债发行量创历史新高并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2024 年 1-10 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上交所债券市场累计发行“熊猫债”100 只,发行规模合计为 1780 亿元,超过 2023 年全年,创历史新高。截至 2024 年 10 月末,熊猫债累计发行 9256.9 亿元,超额完成规划目
120、标。上交所规模全球领先。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上交所股票市值合计 7.4 万亿美元,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市值比亚洲第二的东京证券交易所高7285 亿美元。“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上海金”与“伦敦金”和“纽约金”三足鼎立,上海已经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上海原油期货已成为仅次于伦敦布伦特、纽约 WTI 原油的第三大原油期货。2.2.金融机构聚集效应显著金融机构聚集效应显著 截至 2023 年末,在沪持牌金融机构 1771 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分之一。持牌资管机构近 200 家,资管规模占全国比重近 30%。总部设在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保险公
121、司均占内地总数的一半左右。2024 年以来,开德私募基金、汉领(上海)私募基金、摩根士丹利私募基金、法巴证券纷纷落户上海。3.3.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涌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涌现 全球首单人民币“玉兰债”成功发行,国内首个航运指数期货、国际铜期货、原油期货、原油期权、合成橡胶期货及期权、30 年期国债期货等系列产品上市。4.4.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重要进展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重要进展 2023 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全年共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 661.3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54 万笔,金额 123.1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22、 50.3%和 27.3%;日均处理业务 25934笔,金额 4826 亿元。截至 2024 年 10 月末,CIPS 系统共有直接参与者 160 家,间接参与者 1413 家,分布在全球 117 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可通过 4700 多家法人银行机构覆盖全球 185 个国家和地区28。5.5.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上海在 2024 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排名中位列世界第 7,亚洲第 229。一系列标志性金融业扩大开放成果在上海率先落地,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摩根大通、首批中外合资银行理财公司汇华理财、首批外商独资公募基金贝莱德等纷纷落户上海。截至 2024
123、年 10 月末,全国共有外资控股理财公司 5 家,均落户上海;全球排名前 20 位的国际资管机构已有 17 家在沪设立主体;上海私募基金管理人与管理基金规模分别占全国的 18.5%和 24.9%,均位居全国第一。6.6.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成效显著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上海在2024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排名30中位居第5位,累计推出了近200万个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建信金科、中银金科、交银金科、汇丰金科、东方汇理金科等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在沪设立;人保、太平、太保、平安等国内主要保险集团全部在沪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万得信息、银联商务等入围全球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榜单。7.7.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
124、取得积极进展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8 资料来源: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29 资料来源:2024 年 9 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2024 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报告。30 资料来源:2024 年 10 月,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FIRST)、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浙大AIF)、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浙大ZIBS)、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ZAFT)在 2024 年金融街论坛上联合发布2024 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Global FinTech Hub Report 2024)。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55
125、 截至2023年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4.42亿吨,成交额249.19亿元31。2024 年 1 月,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上线,工农中建交等 13 家银行成为首批入驻机构,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又增添了一个重要基础设施。8.8.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地位更加巩固 跨境结算量大。2024 年 1-9 月,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为 21.6 万亿元,同比增长 27.5%,占全国的比重为 46%,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全球覆盖面广。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为例,其跨境人民币收付涵盖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9.9.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构筑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构筑 上海基本形成了门
126、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金融人才体系,从绝对规模看,金融从业人员达到 50 万人,位居世界前列。上海海归 300 指数(2023)32显示,2023 年上海海归 300 指数得分为 257.1 分,较 2022 年增长了 4.22 分。其中城市环境指数、成长能力指数、发展相融指数分别为 86.51 分、85.45 分、85.14分,分别较 2022 年增长了 1.12 分、1.46 分、1.64 分。截至 2023 年底,上海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43.4 万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 8.3 万份,在沪工作的外国人达到 7.2 万人。10.10.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上海金融法院组
127、建涉外金融纠纷审判团队,完善涉外专业化金融审判机制,审结全国首例涉资管计划嵌套员工持股计划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等一批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31 资料来源:2024 年 7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32 资料来源:2023 年 12 月,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外服(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上海海归300 指数(2023)。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56(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关注的三大问题(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关注的三大问题 1.1.国际化程度和直接融资功能有待提高国际化程度和直接融资功
128、能有待提高 一是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截至 2024 年 9 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 4.44 万亿元,占比仅为 2.6%,与 2025 年 5%的规划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总部在沪的头部金融机构较少。例如,私募基金方面,全球前十的私募机构中没有一家总部在上海。再保险方面,世界排名前十的再保险公司中只有汉诺威再保险和美国再保险两家外资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资管方面,全球资管机构百强中,仅有平安资管一家总部在上海,全球排名 33,截至 2024 年 6月末,其资产管理规模 0.77 万亿美元,仅为贝莱德(总部位于纽约)的 7.6%。二是直接融资功能需加强。2023 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
129、融资规模为 17.8 万亿元,与 2025 年的 26 万亿元目标还有一定差距。2.2.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一是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外汇与衍生品竞争力不强,数字资产、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较为薄弱。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一期三年一度外汇及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调查,2022 年 4 月,上海外汇与利率衍生品交易份额分别占世界的 1.6%、0.2%,分别仅为伦敦的 4.2%、0.4%和纽约的 8.2%、0.7%。二是与纽约、伦敦等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金融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较低,反映出上海的金融业态发展不够,尤其是非银金融和国际金融业务发展不足,不能吸
130、纳足够多的全球金融人才。三是亚洲以外地区的 CIPS 覆盖有限。截至 2024 年 10 月末,CIPS 系统 1413 家间接参与者中,亚洲 1051 家(其中中国境内 560 家),占比高达 74.4%(其中中国境内占比 39.6%),亚洲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57 以外地区仅有 362 家,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3.3.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有所下滑。在 9 月 24 日发布的第 36 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36)中,上海名列第 8,较上期下滑 2 位。二是上海离岸金融体系尚未构建完
131、成。三是金融营商环境对外开放程度有待提升。根据 2023年 11 月更新的 Chinn-Ito 金融开放指数(KAOPEN)最新数据,2021 年中国金融开放指数为 0.16,与 G7 国家、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发达地区(都为 1,完全开放)还有较大差距。(三)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的政策建议(三)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的政策建议 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上海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改善不足,应对挑战。第一,收口“十四五”,研究“十五五”,做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规划。一要深入研究分析“十四五”规划尚未完成的指标,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132、二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判发展形势,科学设置目标指标,进一步谋划重大任务,强化统筹协调,在全面评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效的基础上,做好“十五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第二,补短板锻长板,提升硬实力,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升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硬实力,做大市场规模,丰富功能和产品,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需求。一要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和金融市场优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 年第 4 期 58 势,“引进来”“走出去”,深化内外部开放,做大做强上海国际
133、金融中心市场规模。可积极探索“五篇大文章”以及跨境金融、离岸金融扩大试点,打造“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开辟新赛道,扩大新市场。二要发挥临港“先行先试”的优势,加快试行金融新产品、新业务,例如市场需求强烈的离岸人民币业务相关产品和业务。三要大力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持续引进高能级国际金融机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可实施特殊的金融人才和机构引进政策,一方面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和机构,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进一步对外籍人才、外资金融机构开放,引入高水平人才和机构。四要加快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与国内外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丰富和完善各类金融市场,积极推广 CIPS 系统的全球布局,助推人民币国
134、际化。第三,优化营商环境,改善软实力,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力。上海要从金融管道式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进一步优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营商环境。一要进一步“对标对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在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自贸区离岸债券发展等方面参与地方立法,研究推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企业“走出去”行动方案。二要进一步“增量提质”,提升金融中心法治化水平,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沪业务范围,全面落实国民待遇,吸引更多长期资本和国际金融组织落户上海。三要客观看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
135、国际排名,既要分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变化的原因,吸取有益的经验,也要坚持以我为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通过不断加强国际金融交流合作提高影响力。免责声免责声明明 本研究报告由中国银行研究院撰写,研究报告中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本研究报告中包含的观点或估计仅代表作者迄今为止的判断,它们不一定反映中国银行的观点。中国银行研究院可以不经通知加以改变,且没有对此报告更新、修正或修改的责任。本研究报告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研究报告版权仅为中国银行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发布,需注明出处为中国银行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中国银行研究院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研究研究院院 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号 邮编:邮编:100818 电话:电话:+86-10-66594264 传真:传真:+86-10-6659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