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认证认可协会:2022认证机构高质量发展报告(1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认证认可协会:2022认证机构高质量发展报告(117页).pdf(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认协20234 号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关于发布 2022 认证机构高质量发展报告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认证机构:2022 认证机构高质量发展报告已编撰完成,现予发布。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2023 年11 月16 日 2 2022 认证机构高质量发展报告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2022 年11 月I 目 录 前 言.I 一、2022 年我国认证机构的基本状况.1 二、注册认证人员数量保证情况分析.9 三、认证机构获得认可的基本情况.12 四、认证质量评价结果及分析.16 五、创新评价结果及分析.19 六、社会责任评价结果及分析.27 七、信誉评价结果及分析.28 八、品牌评价结果及分析.32 九、效益评
2、价结果及分析.37 十、机构行政处罚情况专项检查情况分析.43 十一、基本结论.49 附件 1.52 认证质量评价结果.52 附件 2.60 创新评价结果.60 附件 3.73 社会责任评价结果.73 附件 4.75 信誉评价结果.75 附件 5.85 品牌评价结果.85 附件 6.98 效益评价结果.98 后 记.111I 前 言 三年大疫过去了!在这难忘的三年里,认证机构、认证人员与全国人民一道,经历了磨难,砥砺了筋骨,取得了发展。三年来,认证工作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步或倒退,而是继续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这个事实表明,认证行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促进者,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须的。40
3、 多年来,我们所坚持的一贯方向就是促进高质量发展,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坚持这个方向,就是坚守了认证工作的本份,就可以战胜各种困难挑战,三年的疫情做了最好的印证和注脚。2022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认证行业与全国人民共同踔厉奋发、积极有为,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新的发展成就。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的起点上,认证行业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和责任。40 多年来,我们以质量提升为己任,脚踏实地,帮助每个获证组织实现提升质量效益。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守正创新,创造促进高质量发展
4、的新辉煌,同时实现认证工作高质量发展。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化,认证行业的形势也发生了明显变II 化,竞争格局进一步调整。认证机构数量快速增长,认证行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凸显。一方面,一些多年形成品牌的认证机构稳健成长,继续担当行业发展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方面,出现了大量运行不正常的认证机构,给行业形象和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过去以所有认证机构的业务数据反映行业发展情况的方法,不再必要。我们尝试以部分优秀认证机构的业务数据反映认证行业发展的总体状况,经过与部分认证机构充分沟通调研,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是可以发挥本报告引领发展的基本功能作用的。本报告旨在反映 2022 年我国认证行业的基本发展情况
5、,着重反映代表认证机构主流力量的优秀认证机构状况,向社会反映我国认证机构服务高质量发展、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和情况,引导认证机构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同时,为认证机构改进工作提供对比坐标。1 2022 认证机构高质量发展报告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通过对认证机构发展数据的收集汇总,通过对认证机构发展特性指标的客观分析。选取 2017年以前成立的 352 家认证机构,详细分析其业务发展数据,如实反映我国优秀认证机构 2022 年的发展状况,形成了本报告,本报告的数据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一、2022 年我国认证机构的基本状况 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共有认证机构 1128 家,比上年增加 19
6、6 家;累计颁发有效认证证书 336.6 万张,比上年增长 11.46%;获证企业 93.9 万家,比上年增加 7.9%。质量认证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服务新发展格局取得了积极成效。本报告选取的 352 家认证机构,数量占认证机构总数的 31.2%,颁发认证证书 2976935 张,占证书总量的 88.43%,完全可以反映全国认证行业的总体水平。截至 2022 年底,我国颁发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461229张(上年 450237 张),增长 2.44%,强制性产品认证受政策影响更为直接,不是市场自然选择结果。颁发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证书 969714 张(上年 848166 张),增长 1
7、4.33%,增长势头强劲。颁发服务认证证书 57680 张;颁发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1797498 张(上年 1706757 张),增长 5.32%,增速放缓。2 其中,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全国发放证书 1797498 张,选取认证机构发放证书 1503115 张,占 83.62%;强制性产品认证全国发放证书 461229 张,选取认证机构发放证书 428258 张,占 92.85%;自愿性工业性产品认证全国发放证书 969714 张,选取认证机构发放证书 934412 张,占96.36%;食品农产品产品认证全国发放证书 80187 张,选取认证机构发放证书 76394 张,占 87.79%;服务认
8、证全国发放证书 57680 张,选取认证机构发放证书 34756 张,占 60.26%。按照认证证书数量对 352 家选取认证机构的规模进行分层分析,发证情况见下表。表 1 认证机构证书规模分层情况 发放认证证书数量(张)认证机构数量(家)10 万以上 3 5-10 万之间 1 2-5 万之间 22 1-2 万之间 31 5000-10000 之间 38 2000-5000 之间 69 1000-2000 之间 51 500-1000 之间 30 500 以下 106 将上述数据绘制分层图如下:3 图 1 认证机构按证书规模分布情况 即使在选取的较优秀机构里,发证量在 500 张以下的仍占比达
9、到 30.2%,说明认证机构“小散弱”的特征是比较突出的。运用上述数据,进行认证证书集中度分析,10000 张证书以上 58 家认证机构证书数量合计为 2365682 张,占证书总量的 70.28%,比上年增加 0.37%,趋向于更加集中,也可以理解为品牌效应;5000 张证书以上的 96 家认证机构证书数量合计为 2629925 张,占证书总量的 78.12%,比上年减少1.68%。4 图 2 证书数量集中度分析图 1 图 3 证书数量集中度分析图 2 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较为激烈的管理体系认证领域,共有 830 家认证机构颁发了证书,较上年认证机构数量增加 170 家。不同认证证书数
10、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5 表 2 认证机构管理体系证书规模分层情况 发放认证证书数量(张)认证机构数量(家)30000 以上 10 20000-30000 之间 8 10000-20000 之间 22 5000-10000 之间 33 2000-5000 之间 61 1000-2000 之间 44 500-1000 之间 26 500 以下 148 30000 以上 10 运用上述数据,进行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集中度分析,10000张证书以上39家认证机构证书数量合计为 897605张,占证书总量的 53.89%,比上年增加 1.29%;5000 张证书以上的 73 家认证机构证书数量合计为
11、 1203870 张,占证书总量的 66.97%,比上年增加 0.18%。集中度的提升也可以理解为优势认证机构的品牌效应。图 4 管理体系证书数量集中度分析图 1 6 图 5 管理体系证书数量集中度分析图 2 在强制性产品认证领域,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证书总量为 293695 张,占 63.68%,居于主导地位,但比上年下降 4.66%,且呈现连续下降趋势。其他不同认证证书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表 3 认证机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规模分层情况 发放认证证书数量(张)认证机构数量(家)10000-40000 之间 6 5000-10000 之间 1 3000-5000 之间 1 10
12、00-3000 之间 8 1000 以下 13 在工业自愿性产品认证领域,选取的认证机构中共有168 家认证机构发放了证书,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中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证书总量为 3249507 张,占 33.51%,居于领先地位。自愿性产品认证领域的领先地位,是技术开发能力、市场驱动能力和品牌效应的综合因素决定的。工业自愿性产品认证领域受技术背景、行业历史影响力、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集中度更高、门槛更清晰,新进入的认证机构开拓市场难度更大。其他不同认证证书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表 4 认证机构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规模分层情况 发放认证证书数量(张)认证机构数量(家
13、)100000-300000 之间 3 50000-100000 之间 0 20000-50000 之间 1 10000-20000 之间 2 5000-10000 之间 10 2000-5000 之间 17 1000-2000 之间 9 500-1000 之间 13 500 以下 113 在服务认证领域,2022 年证书量没有明显增长。在选取的认证机构中,仅有 1 家认证机构发证量超过 5000 张,其他认证机构的发证数量均在 5000 张以下,呈现出“小而散”的特征。不同认证证书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表 5 认证机构服务认证证书规模分层情况 发放认证证书数量(张)认证机构数量(家)
14、5000 以上 1 4000-5000 之间 1 2000-4000 之间 0 1000-2000 之间 4 500-1000 之间 5 500 以下 180 在食品农产品认证领域,在选取的认证机构中不同认证证书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8 表 6 认证机构食农产品认证证书规模分层情况 发放认证证书数量(张)认证机构数量(家)5000 以上 2 1000-5000 之间 16 500-1000 之间 17 500 以下 77 2022年所选取的认证机构认证营业收入为2037563.8万元。不同认证业务收入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表 7 认证机构营业收入规模分层情况 认证业务收入数量
15、认证机构数量(家)30-40 亿元之间 1 20-30 亿元之间 1 10-20 亿元之间 1 2-10 亿元之间 15 1-2 亿元之间 24 5000-10000 万元之间 33 2000-5000 万元之间 38 1000-2000 万元之间 39 500-1000 万元之间 47 200-500 万元之间 67 200 万元以下 86 运用上述数据,针对所选取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收入集中度分析,业务收入在 1 亿元以上的 41 家认证机构业务收入合计 1486048.42 万元,占到总收入的 74.05%,比上年度下降 4.37%;业务收入在 5000 万元以上的 76 家认证机构业务收
16、入合计 1685545.52 万元;占到总收入的 83.99%,比上年度下降 3.05%。9 图 6 认证收入集中度分析图 1 图 7 认证收入集中度分析图 2 二、注册认证人员数量保证情况分析 对总体认证人员的充分性进行分析,2022 年底注册认证人员级别以上 76212 人。每个认证人员每年贡献的工作人日按照 180 日/人估算,现有认证人员可以提供的人日数为:76212 人*180 日/人=13718160 日。10 截止 2022 年底现有认证企业数量为 937894 家,按照每年向每个企业提供 6 日的认证服务时间估算,需要的工作时间数为:937894 家*6 日/家=5627364
17、 日。可能产生的冗余人日数:13718160 日-5627364 日=8090796 日 也可以说,注册认证人员数量是可以满足认证工作需要的。一人多证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可以估算一人多证的基本情况。每个认证人员持有的证书量为:177816 项/76212 人=2.33 项/人。现有认证人员可以的提供审核(检查、审查)工作时间为 13718160 日,有效证书数为 177816 项。则每张有效证书可以提供工作时间为:13718160 日/177816 项=77.15 日/项 每年维护每张证书的工作日估算为 3 日。则各项认证人员满足的程度如下表:表 8 各领域人员与证书的匹配情况分析 认证领域 证
18、书数 所能提供的工作日数 对应的证书数量 所需要的工作日数 工作日满足数 质量管理体系 54392 4196342.8 811738 2435214 1761128.8 环境管理体系 35440 2734196 415364 1246092 148810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7289 2105346.4 368456 1105368 999978,4 11 认证领域 证书数 所能提供的工作日数 对应的证书数量 所需要的工作日数 工作日满足数 食品农产品管理体系 6068 468146.2 49589 148767 319379.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853 142958.95 3427
19、9 102837 40121.95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 1129 87102.4 17404 52212 3489.4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860 66349 30395 91185-24836 能源管理体系 1950 150442.5 12111 36333-20890.5 测量管理体系 3359 305436.85 6593 19779 285657.85 其他管理体系 7256 562886.4 51569 154707 408179.4 强制性产品 4833 372866 461229 1383687-1010821 自愿性产品 9208 710397.2 1049901 314970
20、3-2438705.8 服务认证 10553 814163.95 57680 173040 641123,95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认证领域注册认证人员是可以满足要求的,满足数为负数的认证领域注册认证人员数量不能满足要求。人数不满足数量较多的认证领域,应当针对具体领域具体分析,实际工作中是否存在使用不注册认证人员的情况,或要求的认证工作时间偏少等情况。在自愿性产品认证领域,一些自愿性产品认证数量大的外资认证机构在产品认证过程中大量使用未注册认证人员,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在强制性产品认证领域,有相当数量的自我声明被统计为认证证书,未实际产生工作时间。12 三、认证机构获得认可的基本情况 截至
21、2022 年底,认证机构数量为 1129 家,获得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为 286 家,占机构总量的 25.35%。其中,获得CNAS 认可资格的机构为 248 家,同时取得 CNAS 认可资格和国外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 67 家,仅持有国外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 38 家;截至 2022 年底,各机构共计颁发产品、管理体系、服务认证证书 336.63 万张,其中,取得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发放的有效证书 289.72 万张,占比 86.06%,其中带有认可标识认证证书 136.17 万张,占全国证书总量的40.45%,带有 CNAS 认可标识的证书 106.86 万张,带有境外国家或地区认可标识证书 29
22、.32 万张。国外(地区)认可机构在华开展认可活动的认可机构 31 家,主要覆盖领域集中在管理体系、自愿性产品认证以及服务认证。图 8 不同认证项目获中外认可证书分布情况 13 按认证机构颁发带有境外认可标识证书数量分布,境外认可机构开展活动较为靠前的是: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UKAS)、美国国际认可服务公司(IAS)、美国国家标准协会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ANAB)、大洋洲认可委员会(JAS-ANZ)、德国认可委员会(DAkkS)和荷兰认可理事会(RVA)、法国国家认可委员会(COFRAC)、加拿大标准委员会(SCC),占境外认可标识证书的 98%。表 9 颁发带有境外认可标识证书数量情况(前十
23、名)序号 缩写 认可机构名称 2021 证书量 2022 证书量 1 UKAS 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 114705 114426 2 IAS 美国国际认可服务 44830 67930 3 ANAB 美国国家认可委员会 41461 34935 4 JAS-ANZ 大洋洲认可委员会 20712 20950 5 DAkkS 德国认可委员会 17681 17908 6 SCC 加拿大标准委员会 11935 12166 7 DA 阿尔巴尼亚认可委员会 1495 7874 8 RvA 荷兰认可理事会 6028 7633 9 COFRAC 法国国家认可委员会 1877 2827 10 BMWFJ 欧洲认可合作
24、组织成员-奥地利 1400 1410 图 9 带有境外认可标识证书数量分布同比情况 14 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衡量认证机构服务能力的基本方法,通过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评审,证实认证机构是否具备开展合格评定服务能力。在认证机构资质审批对认证机构技术能力无法起到证实作用的情况下,实际上,没有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不具备开展认证活动的基本能力。在国际市场上,认证机构通过获得认可后才可能取得市场信任、开展认证工作;在我国,因为一些认证机构持有国家认监委颁发的资质批准证书,在未取得认可的情况下,仍然有取得信任、开展认证工作的空间。对未获得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情况进行分析,一是因为不认可可以降低成本、规避监管,不打算
25、取得认可资格;二是因为认证机构成立时间短,各方面资源有限,不具备获得认可的能力和条件。大量未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认证证书的存在,扰乱了认证市场,降低了认证证书含金量,损害了认证工作声誉。主要影响有如下方面:(一)大量未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在市场上开展认证工作,不执行认证基本规范流程、不具备认证结果控制的基本能力,直接造成认证质量低劣,认证结果不可信,认证证书形式真实、实质虚假。(二)大量未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在市场上开展认证工作,直接降低了认证机构运作成本,造成恶性低价竞争,对正常的认证市场秩序冲击极大。一些机构以 500 元左右的认15 证机构卖证,认证机构不支付审核人员劳务费用,审核过程外包,
26、认证全过程失控,导致认证乱象持续发生。(三)对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监管方法多、监管力度重,对未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监管方法少、监管力度轻,监管不一致。使一些认证机构认为不认可比认可好,可以规避监管。(四)在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中,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执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决策有力,监管力度大;国外认可机构正常评审流程以外,则基本没有后继监管。使一些认证机构认为国外认可比国内认可好,国外认可监管力度弱甚至不监管。一些国外认可机构在认可收费上明显低于 CNAS 收费水平,抢占认可市场,也成为认证机构为降低成本选择国外认可机构的重要原因。目前 ANAB、IAS、JAS-ANZ 的认可资格
27、受到新机构追捧也有该方面的考量。IAS认可资格成为长三角、珠三角新成立机构较为推崇的认可标识,带有 IAS 认可标识证书年增长超过 50%。(五)大量未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在市场上开展认证工作,在市场推广和宣传中,故意模糊认可与不认可的区别,大量未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在市场上开展认证工作,极大损害了踏实经营、遵章守纪、具备能力、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的权益,损害了认证工作的声誉,损害了认证认可工作的发展权益。机构认可问题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2023 年 9 月“全16 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查询界面,增加“具有CNAS 标识”查询栏目。同时,近 10 年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实施的认证证书转换
28、机构行业自律措施中,对于不带认可标识证书转换带有认可标识过程不设定限制条件,从市场角度切中机构的利益要害,进而从实施层面极大带动了认证机构获得认可资质的进程。从社会采信层面看,近年来认证服务招采进程中,对于机构是否获得认可考量的权重也在逐渐增大。四、认证质量评价结果及分析 本年度质量评价指标做了必要调整。包括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专职认证人员充分率、良好审核案例入围数量3个正向质量指标。抽查不合格率为负面警示,不再作为认证质量的评价指标,单独在报告第十部分进行说明。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即级别以上注册认证人员数与有效证书数的比值,在352家机构中,平均注册人员(有正式级别)人数172人,超过该行业平
29、均数的认证机构87家,颁发证书占比81.58%。行业内低于10名(含)注册人员(有正式级别)机构36家。该指标行业平均水平为认证人员数/认证证书数为2.03%,比值越高说明机构人力资源越充分,排名靠前。该指标过去几年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为2.01%,2020年为2.75%,2021年为3.08%。与前几年相比,今年统计17 范围收窄,但行业平均水平仍然低于往年,表明虽然注册认证人员向规模以上认证机构聚集,但统计范围内的352家机构整体的人力资源利用程度下降。同期,查看352家机构的中位数为3.18%,高于去年的同期水平,说明统计范围内的人员利用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成立较早的检测认证
30、复合体,认证业务不占主体,人员利用率较低。同时,结合获证组织数量和认证证书数量增长的趋势分析,获证组织的增长比证书的增长要迟缓很多,本次报告覆盖的机构多为综合类机构,同一组织的多领域证书结合审核更为普遍,使得人员和证书的比值进一步降低。专职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即级别以上专职注册认证人员数和有效证书数的比值。该指标行业平均水平为专职人员数/认证证书数为0.79%,相比较2019年的0.88%,2020年1.16%,2021年的1.00%,在今年统计范围收窄的情况下,行业平均水平仍然低于往年。中位数为1.47%,和注册人员充分率的情况基本相似。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与专职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两个指标充分反
31、应了认证机构人力资源的充分与否,且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人力资源的充分使用是认证质量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着认证机构的工作水平和认证结果的可信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反映相对优劣的对比参考。提高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和专职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可以增强认18 证机构的能力和竞争力,推动行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总体而言,虽然越来越多的机构重视注册认证人员的资源,且行业对于专业认证的需求逐渐增加,但行业对于人才的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良好认证审核案例入围体现了认证机构追求质量提升的意愿和能力,反映了认证机构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应对复杂的认证需求和挑战。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连续举办
32、14届良好认证审核案例评议交流活动,近5年共有54家认证机构的754个案例入围,良好认证审核案例的入围不仅是对认证机构工作的肯定,也是认证机构提升自身认证质量的动力。良好认证审核案例交流活动在机构和行业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技术研究氛围。通过持续引领、鼓励和正面引导,可以激发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促进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这有助于推动认证供给的稳步提升,并在认证行业中形成良性竞争与合作的态势。通过交流认证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认证成效,可以向社会展示认证认可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进而引导更多的认证机构,特别是近年来新批准的一些认证机构积极参与认证认可工作。认证质量评价结果领先的认证机构名单见
33、附件1。19 五、创新评价结果及分析 对创新的评价设定了认证类别(认证业务种类)数量、承担或参与政府部门(认证认可行业相关管理部门)的科研项目数量、主持/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或地方标准)数量、专利授权数量、核心期刊(认证认可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等5 个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今年重点对352 家机构取得高新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取得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创新能力反映了认证行业发展的潜力,是发现优秀认证机构的重要指标。2022 年度,评价对象范围做出调整,对 2017 年前成立的 352
34、家机构进行数据分析,认证类别(认证业务种类)针对所有认证机构进行评价,不同认证类别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表 10 认证机构认证类别分布情况 认证类别数量 2022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20 种以上 29 10-19 种之间 66 4-9 种之间 117 3 种以下 140 合计 352 20 图 10 认证机构按认证类别分布情况(家)图 11 认证机构按认证类别分布同比分析 一般来说,认证类别在 20 种以上的认证机构具备较强的认证领域开发能力;在 10-19 种之间的认证机构具备较强的跟随开发能力,在 4-9 种之间的认证机构具备较弱的跟随开发能力;在 3 种以下基本不具备认证领域开
35、发能力,这些机构一般是常规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和单一的产品认证机构。21 数据表明,2022 年认证类别在 20 种以上具备较强认证领域开发能力的认证机构为 29 家,比 2021 年增加 3 家;在10-19 种之间的 66 家;在 4-9 中之间 117 家;3 种以下的 140家。认证机构具备较强的跟随开发能力以上机构 95 家,约占 352 家机构的 27%,认证领域最多的机构达到 49 种。在开展自愿性认证的机构中,拥有不同认证规则数量所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表 11 认证机构认证规则数量分布情况 认证规则数量 2021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2022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100 种以
36、上 44 52 30-99 种之间 156 85 10-29 种之间 246 104 9 种以下 486 111 合计 932 352 图 12 认证机构按认证规则备案分布情况(家)22 图 13 认证机构按认证规则备案分布同比分析 截止 2022 年底,352 家机构备案认证规则 21763 种,拥有认证规则最多的机构为 1779 种。认证规则数量在 100 种以上,认证机构具备较强的认证项目研发能力;认证规则在30-99 种之间,认证机构具备跟随研发能力;认证规则在10-29 种之间,认证机构具备较弱的跟随研发能力;认证规则在 9 种以下的认证机构基本不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数据表明,拥有认
37、证规则 100 种以上的机构由 2021 年的 44 家,增加到 2022 年的 52 家;30-99 种之间的机构 85家。认证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认证机构数量 137 家,约占 352家机构的 39%,认证项目研发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在承担科研项目方面,352 家认证机构中有 21 家机构报送 2022 年承担或参与政府部门(认证认可行业相关管理部门)的科研项目数据,承担项目最多的 60 项。分布情况见下表:23 表 12 认证机构承担科研项目数量分布情况 承担科研项目数量 2021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2022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10 项以上 7 7 1-9 项之间 29 14 合计 36
38、 21 图 14 认证机构承担科研项目分布同比分析 在参与标准编制方面,主持/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认证机构 56 家,涉及标准 427 项。主持/参与标准数量最高为 38 项。分布情况见下表:表 13 认证机构主持/参与编制标准数量分布情况 主持/参与编制标准数量 2021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2022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10 项以上 26 17 1-9 项之间 86 39 合计 112 56 24 图 15 认证机构主持/参与标准数量分布同比分析 专利授权数量方面,拥有专利的认证机构 2022 年 106家,共计获得专利 11438,软件著作权 169 家,4988 件
39、,合计 185 家,16426 件,具体分布见下表:表 14 认证机构专利授权数量分布情况 专利授权数量 2021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2022 年认证机构数量(家)10 件以上 260 152 1-9 件之间 75 33 合计 335 185 由于 2022 年度采集的数据不是全量数据,数据较上年度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部分具有知识产权的检验检测机构集团化发展,开始从事认证你工作,这些机构持有一大部分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25 图 16 认证机构专利数量分布同比分析 期刊发表论文方面,共有 20 家认证机构报送了 2022 年核心期刊、认证认可专业期刊杂志(认证认可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数据,
40、共计 552 篇,论文数量超过 10 篇的认证机构共计 11 家,论文发表数量最多机构 180 篇。表 15 认证机构期刊论文数量分布情况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 2021 年机构数量(家)2022 年机构数量(家)10 篇以上 15 11 1-9 篇之间 25 9 合计 40 20 26 图 17 认证机构核心齐康数量分布同比分析 2022 年度,认证机构在创新方面取得较好成绩,352 家认证机构中,认证机构认证类别创新能力较强的 95 家,约占 352 家机构的 27%;认证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认证机构数量 137 家,约占 352 家机构的 39%,;在承担科研项目方面,21 家机构参与,约
41、占 352 家机构的 5.96%;在参与标准编制方面,主持/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认证机构 56 家,约占 352 家机构的 15.9%;拥有专利的认证机构 185 家,约占 352 家机构的 52.5%;期刊发表论文方面,共有 20 家认证机构报送了 2022 年核心期刊、认证认可专业期刊杂志(认证认可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约占 352 家机构的 5.6%。2022 年度 352 家机构中,部分机构取得高新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认定。带动行业27 创新能力提升,并在税收上取得了优惠及补贴
42、。图 18 创新类型认定情况分布 注:瞪羚企业指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很明显,创新仍然是认证机构持续追求的目标,相比认证作为高新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要求,认证机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需要继续努力。创新评价结果领先的认证机构排名见附件 2。六、社会责任评价结果及分析 在 352 家机构中,公益项目上报机构 21 家,公益项目公益项目投入总额从 0.28 万元到 1000.2 万元不等。所开展的公益项目主要涉及参与政府及社会,或自发组织的抗击疫情献爱心捐款捐物,抗洪救灾、乡村振兴捐助,助学捐款,驰援一线抗击疫情,从行业发展来看,认证机构通过小微企业管理提升、节
43、能诊断、减免认证费用、消费扶贫、捐书等28 有计划地结合行业技术服务特性,积极开展或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承担并履行社会责任,这是认证行业更好发挥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提升认证社会普遍认同感、信任度和满意度,促进社会有关各方采信认证结果的需要,是建立行业公信力的重要保障。但也应看到参与公益事业的机构占比仅为 5.96%,认证行业内的大部分机构还应努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认证行业高质量发展。社会责任评价结果领先的认证机构排名见附件 3。七、信誉评价结果及分析 信誉评价由认证证书转出率、注册认证人员转出率、市场监管(税务)系统内企业诚信评价信息 3 个指标进行评价。
44、在 352 家机构中,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发、服务认证证书总量在 500 张以上的机构共计 247 家,认证证书转出率情况如下:表 16 认证证书转出率分布 认证证书转出比例 2022 年机构数量(家)未发生 26 3%以下 69 3-5%之间 54 5-10%之间 62 10%以上 36 29 图 19.机构认证证书转出率占比 图 20 近三年机构认证证书转出率占比变化 2022 年证书转出总量为 73581 张,占证书总量 4.89%,认证证书转出比例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对比近三年证书转出率不同层次占比,2022 年未发生证书转出的比例与 2021 年基本持平,3%以下证书转出率与 2021
45、年相比显著降低,而5%-10%以及 10%以上两个层次的证书转出比例有所增加,其中 10%以上的层次被认为是特殊状态。247 家机构中共有 3630 家机构证书转出比例超过 10%,通常是机构的分支机构独立成立新的机构进行证书转换,以及认证机构受到行政处罚后向关联机构转移客户情况,这一层次的占比与 2021 年相比显著提高。虽然近三年机构的统计范围不一致,但通过对证书转出率不同层次占比的变化的分析亦可以反映出行业变化。总的来说,虽然认证证书转出比例总体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但部分机构证书转化率逐年上升,存在一定风险。级别以上注册审核员转出数量总计 3476 人次,认证人员转出比例为 5.74%,认
46、证机构人员正常有序流动,处于稳定的状态。证书数量大于 500 且认证人员数量超过 100 人的机构共计 125 家,级别以上注册审核员转出情况如下:表 17 级别以上注册审核员转出比例分布 级别以上注册审核员转出比例 2022 年机构数量(家)0-3%之间 34 3-5%之间 31 5-10%之间 38 10-20%之间 15 20%以上 7 31 图 21 级别以上注册审核员转出比例占比 图 22 近三年级别以上注册审核员转出占比变化 级别以上注册审核员是机构中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核心人才,他们的流动会给机构信誉带来一定影响。过度流失这一群体可能被外界解读为机构内部管理问题或者制度缺陷,
47、进而损害机构的信誉和声誉,这种负面的舆论和市场反应可能对机构的形象和品牌造成长期影响。虽然近三年机构的统计范围不一致,但通过对级别以上注册审核员转出占比变化的分析亦可以反映出行业变化。10%-20%及 20%32 以上两个层次的注册审核员转出比例与前两年基本持平,意味着行业人力资源市场总体上平稳有序。在 10%以下的转出比例有所波动属正常范围内,适度比例的级别以上注册审核员转出被认为是一种有益的策略,亦可以带来积极影响。本年度市场监管、税务系统内企业诚信评价指标做了必要调整,仅以税务评级作为考量指标。在 352 家认证机构中2022年税务评级为A级的认证机构数量为163家,2021-2022年
48、连续三年税务评级为 A 级的认证机构数量为 95 家。税务评级为 A 级可证明机构遵循最佳税务实践并具备良好的税务管理能力,有助于机构保持财务稳定,并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从而促进机构高质量发展。信誉评价结果领先的认证机构排名见附件 4。八、品牌评价结果及分析 品牌方面设定了市场占有率、境外认证证书数量、品牌价值信息等 3 个评价指标,其中市场占有率数据见本报告第一部分。从过去 5 年的认证机构评价结果看,境外证书的发放主要集中在头部机构,今年的评价基数发生调整后,对于整体呈现不会有大的变动,本年度累计发放境外证书 98010 张,接受评价的机构发放境外证书 97042 张。认证机构发放境外认证
49、证书数量规模情况见下表:33 表 18 认证机构发放境外认证证书数量规模情况 境外认证证书数量(张)2020 机构数量(家)2021 机构数量(家)2022 机构数量(家)1000 以上 8 7 9 100-1000 之间 20 24 19 10-100 之间 46 56 57 10 以下 88 101 65 图 23 认证机构发放境外认证证书数量近 3 年变化对比 境外认证证书数量主要是表征认证机构“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情况,从近几年统计的数据情况看,我国认证机构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境外认证证书数量不足总证书量的3%。2022 年统计的 352 家认证机构中共有 150 家机构发放了境外证
50、书,发放证书数量 97042 张,占境外发放证书量 98010张的 99%,相较去 2021 年有小幅提升,既有后疫情贸易便利化的改善因素,也有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服务贸易协定的推动。同时,我国工业体系不断完善,国产替代率增加,低压电器、汽车元器件等进口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机构的境外证书减少,侧面说明我国认证机构主要还是服务34 于我国的工业产品评价和进出口贸易,而成为国际品牌机构,服务全球贸易的能力和认可度仍有不足。从境外证书的发放地域看,和我国国际贸易、经济合作及外资投资情况高度契合,境外证书的地域分布情况见下图:图 24 境外认证证书地域分布后及与 2021 年度增长变化情况 除
51、台湾地区的证书数量继续下降明显外,墨西哥、马来西亚有小幅缩减,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境外证书数量均有小幅提升,德国、美国、日本、韩国证书增长量较为领先,但与 2019 年相比,只有东南亚的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的证书呈现增长趋势,其他均为 2020 之后逐年呈上升趋势,尚未恢复到 2019 年水平。35 图 25 境外认证证书地域分布后及与 2019 年度增长变化情况 从 2022 年的证书发放情况看,境外证书发放量仅占我国整体证书数量的 2.91%,占比较低。从境外证书的领域和类别看,主要集中在自愿性产品认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市场需求导向表征明显,一是境外企业为进入中国境内市场,依据我国国家标准
52、实施的产品认证,低压电器设备,信息技术设备、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锂电池等领域,多是强制性产品认证,由销售商代为申请;二是境外企业看中中国境内完整高效工业体系和生产加工制造能力,在华投资建厂或是以制造商身份委托加工,产品再销往其他国际市场,经贸过程中为满足境外的法律法规,欧盟标准、相关认证制度所有者要求实施的产品认证,家电及类似用途电器、信息技术和36 通信技术设备、基础制造业装配零部件、照明设备、低压电器成套设备等领域,以自愿性产品认证为主。从获证组织情况看,境外企业在华投资建厂和委托中国企业生产加工为主,制造商和生产厂均在境外的数量仍然较少。管理体系涉及的境外证书发放量仅2798张,占境外证
53、书发放量的2.85%,集中在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反观外资机构(含合资)在我国发放证书总量 555869 张,其中管理体系 203942 张,自愿性产品认证 348044 张。以上数据表明,境外证书发放数量与我国认证大国的地位仍不匹配与我国认证大国的地位仍不匹配,与我国目前推进与我国目前推进“一一带一路带一路”倡议的要求仍不适应倡议的要求仍不适应,中国的认证制度和认证模式中国的认证制度和认证模式国外的采信程度不高国外的采信程度不高,国内知名认国内知名认证机构和国际知名认证机构和国际知名认证机证机构的布局仍有距离构的布局仍有距离,标准标准、制度所有者制度所有者、联盟认证等融联盟认证等融合创合创
54、新和市场应用模式及场景仍有进步空间新和市场应用模式及场景仍有进步空间。境外认证证书数量直接与认证证书的采信程度和公信力有关,我国要建设认证强国,就必须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品牌价值信息以单张证书的平均收入和平均纳税额为基本数据,以 30 年时间为基数(按认证机构登记注册的时间,30 年系数设为 1;不足 30 年的每一年递减 0.01,如 29年取 0.99)、品牌价值=基数市场占有率单张证书平均纳税额单张证书平均收入。品牌价值信息属于相对比较性数据,根据测算结果,协会给出了排名靠前的认证机构名单。品牌评价结果领先的认证机构排名见附件 5。37 九、效益评价结果及分析 效益方面共设定了业务收入、
55、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认证业务人均收入 4 个评价指标。认证业务收入的数据已经在基本情况中进行了分析(见本报告第一部分)。在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认证机构人均收入 3 个评价指标中,包含认证机构的管理体系认证收入、产品认证收入、服务认证收入,综合类机构营业收入不再包括检测收入及其他类认证项目收入。单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单张证书平均收入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认证业务人均认证业务人均收入较低收入较低,往往往反映出认证机构品往反映出认证机构品牌竞争能力相对较弱牌竞争能力相对较弱,议议价空间小价空间小,常规管理体系占业务主体份额较大常规管理体
56、系占业务主体份额较大,同业竞争明同业竞争明显显,同时服同时服务认证领域的这一趋势也从数据中得以表征务认证领域的这一趋势也从数据中得以表征,服服务认证近务认证近 2 2 年增年增长速度有所减缓长速度有所减缓,单张证书的价格和利税单张证书的价格和利税额额仍持续下滑仍持续下滑,头部机构实施项目较少头部机构实施项目较少,主要集中在机构审批主要集中在机构审批制度改革后成立机构中制度改革后成立机构中;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单张证单张证书平均收入书平均收入、认证业务人均收入较高认证业务人均收入较高,往往反映出认证机构往往反映出认证机构服务方式多元化服务方式多元化,认证规则和认证技术储
57、备高认证规则和认证技术储备高,能更加贴近能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投入研发和后继收益产值高投入研发和后继收益产值高,收益渠道较多收益渠道较多,认认证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较强证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较强。同时同时,也直接反映一个认证机也直接反映一个认证机构的价格水平和营业模式构的价格水平和营业模式,近近 2 2 年服务政府年服务政府、区域品牌区域品牌、联联盟认证等项目在头盟认证等项目在头部机构增长迅速部机构增长迅速。38 证书数量超过 500 张的认证机构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的情况见下表:表 19 认证机构单张证书纳税规模情况 平均单张证书纳税额(元)2020 机构数量(家)2021 机构数量(家
58、)2022 参评机构数量(家)2000 以上 10 14 15 1000-2000 之间 12 20 14 500-1000 之间 36 42 26 300-500 之间 25 37 30 100-300 之间 66 65 69 100 以下 200 232 92 图 26 认证机构单张证书纳税贡献近三年比较分析 2022 年度对参评对象进行收紧,但高附加值高利税证书分布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说明整体的优质项目,高附加值项目主要集中在头部机构,从对比情况看,目前参评机构的分布情况与上两年全量数据的分布非常接近,只是在 100 以下有明显差异,进一步说明,从证书的分布、营业收入和利税等维度看,参评机
59、构的体量和数据基本能表征行业的正常水39 平,处于偏离数据较少。近年来国家推行“营改增”等税收政策改革调整,认证机构也收获改革红利,行业整体的纳税水平同比下降。同时,认证机构认定为高新企业后,税收优惠政策也得到体现,高新企业 2022 年为 237 家,2021 年为 184 家,2020 年 163 家,2019 年 125 家,另有瞪羚企、科技型中小企业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在创新部分进行了描述,行业整体提升和对于科技投入加大,认证产品和其他产业融合程度进一步完善,市场需求旺盛的环境下,认证制度的供给适配程度进一步提升。证书数量 500 张
60、以下的认证机构,一部分是因为主营业务不是认证,单张证书折算数据偏离过大,一部分规模体量过小,营收和利税过少,未列入排名。该数据属于相对性对比数据,但数额过低的认证机构往往和综合服务能力不强、收入渠道单一、价格水平低直接相关。2022 年度行业内累计证书数量超过 500 张的认证机构共 527 家(2021 年为 446 家,2020 年为 349 家,2019 年度为 281 家),本次参评机构证书量超过 500 张证书机构 246 家。证书数量超过 500 张认证机构单张证书平均收入情况见下表:40 表 20 认证机构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规模情况 单张证书平均收入(元)2020 机构数量(家)2
61、021 机构数量(家)2022 参评机构数量(家)30000 以上 10 12 13 20000-30000 之间 10 9 9 10000-20000 之间 35 35 28 6000-10000 之间 29 45 38 3000-6000 之间 64 92 61 1000-3000 之间 131 154 75 500-1000 之间 46 56 14 500 以下 24 43 8 图 27 认证机构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近三年比较分析 证书数量 500 张以下的认证机构,一部分是因为主营业务不是认证,单张证书折算数据偏离过大,一部分规模体量过小,营收过少,未列入排名。单张证书平均收入是判断认证机
62、构状况的重要指标,单张证书平均收入高,意味着综合服务能力强、认证供给贴近市场,技术储备充足,利润率高,41 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提升质量、研发创新,一般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单张证书平均收入低,则意味着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同质竞争导致利润率低,很难有资金可以用于提升质量、研发创新,经营风险增强。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过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过低低,则表征该认证机构属于恶性低价竞争的主要参与者则表征该认证机构属于恶性低价竞争的主要参与者,还还可以说明其经营方式的无序和散乱可以说明其经营方式的无序和散乱。实际上实际上,单张证书平均单张证书平均收入低于收入低于 30003000 元的认证机构元的认证机构,一般
63、仅靠分支机构一般仅靠分支机构(合作方合作方)运作认证过程运作认证过程,认证机构本身仅靠收取管理费作为主认证机构本身仅靠收取管理费作为主要收要收入入;认证机构不能控制认证过程的审核费认证机构不能控制认证过程的审核费(检查费检查费)等关键等关键费用费用,也就丧失了对认证过程的直接管理权也就丧失了对认证过程的直接管理权。价格是极其敏价格是极其敏感的市场因素感的市场因素,通过价格因素发通过价格因素发现运作方式不正常现运作方式不正常、问题多问题多发的认证机构发的认证机构,作为日常的监控重点作为日常的监控重点,是可行的监管方法是可行的监管方法。证书数量超过 500 张认证机构人均贡献情况见下表:表 21
64、认证机构人均贡献规模分布情况 认证机构人均贡献(万元)2020 机构数量(家)2021 机构数量(家)2022 机构数量(家)100 以上 12 11 18 50-100 之间 15 17 20 30-50 之间 22 12 16 10-30 之间 82 72 97 6-10 之间 55 71 44 3-6 之间 80 139 37 1-3 之间 64 75 13 1 以下 17 29 2 证书数量少于 500 张的认证机构未列入排名,部分新设立认证机构无此数据。认证机构人均贡献是一个相对性比较42 指标,主要表现认证机构的劳动生产率和服务价值议价能力、综合服务能力。认证业务人均贡献高,则意味
65、着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服务价值、议价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认证业务人均贡献低,则意味着有较低的劳动生产率、服务价值、议价能力,综合服务能力欠缺,认证业务人均贡献低于 10万元的认证机构,实际上处于经营不正常状态。同时数据分析发现,人均贡献受机构专、兼职的人员比例和使用频次影响较大,过多的运用兼职人员不利于队伍稳定和能力提升以及认证一致性的保持,同时也拉低了认证业务人均收入水平,本次参与评价机构发放证书量超过 500 张的 246 家机构中(全行业是 476 家),人均贡献超过 10 万元的机构 151 家,占机构总量的六分之一,发放证书占证书总量的四分之三。从实际数据看从实际数据看,行业整体状况
66、是证书集中度较高行业整体状况是证书集中度较高,说明大部说明大部分认证机构处于较分认证机构处于较好的水平好的水平。实际上实际上,一些总体收入较高的一些总体收入较高的认证机构对认证机构对成本控制更为宽松成本控制更为宽松,技术研发投入技术研发投入,团标转化利团标转化利用用,新认证产品开发和转化更为稳健新认证产品开发和转化更为稳健。同时同时,成立时间较早成立时间较早机构的专职率和人员转机构的专职率和人员转出情况占比出情况占比较少较少,保障行业的稳定和保障行业的稳定和认证本质属性发挥作用明显认证本质属性发挥作用明显,而新批准成立机构受品牌而新批准成立机构受品牌、粘粘度影响度影响,市场策略较为单一市场策略
67、较为单一,多以压低价格减少成本等手段多以压低价格减少成本等手段做原始的客户储备做原始的客户储备,尽管证书量不大尽管证书量不大,单张证书贡献和人均单张证书贡献和人均贡献均不大贡献均不大,而对于行业整体形象影响确较大而对于行业整体形象影响确较大,负面消息传负面消息传播影响社会采信方的采信播影响社会采信方的采信,间接影响到主流机构的正常议价间接影响到主流机构的正常议价43 空间和社会整体美誉度空间和社会整体美誉度。效益评价结果领先的认证机构排名见附件 6。十、机构行政处罚情况专项检查情况分析 该项分析对 2022 年底的 1128 家认证机构的全量数据进行分析,涵盖 2022 年底前信用系统中尚未进
68、行信用修复的处罚数据。2022 年累计行政处罚事项 39 项,累计罚款 251.75万元,罚没资金 58.83 万元,累计 310.58 万元,较上 3 个自然年度的机构数量和罚没情况均有增长。表 22 认证机构近四年受到行政处罚情况 年度 行政处罚事项(次)罚款金额(万元)没收金额(万元)罚没合计(万元)2019 年度 21 104.15 8.16 112.13 2020 年度 29 148.85 20.54 169.39 2021 年度 44 237.35 17.14 254.49 2022 年度 39 251.75 58.83 310.58 4 年来行政处罚累计涉及机构 111 家,行政
69、处罚事项133 次,其中出现罚没 3 次以上机构 3 家,2 次以上机构 16家。19 家机构累计发放证书 143514 张,占证书总量的 4.16%。19 家机构中,获得单一 CNAS 认可机构 4 家,发放证书 16628张,同时获得 CNAS 认可和国外认可资质 5 家,发放证书101399 张,未取得认可资质机构 10 家,发放证书 25487 张。从受处罚机构的证书和认证人员情况分析发现:一是涉及的机构证书增长和人员转入情况较为明显,说明这些机构的市场策略被合作方裹挟严重,尤其是撤销注销机构的原有44 项目流入,带来新的风险;二是新获得认可的机构认可业务范围少,通常集中在 17、18
70、、19、23、29、32 大类,市场开拓过程中以机构取得认可资质优势,快速转换未取得认可机构证书趋势明显,为抢占市场资源,采用降低成本方式连带引发新的风险,后继将成为关注重点。表 23.2022 年市场监管总局检查的 40 家认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结果 序号 认证机构批准号 认证机构名称 主要问题 一、涉嫌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 12 家认证机构(一)存在严重问题的 2 家认证机构 1 CNCA-R-2019-568 上海泽履认证服务有限公司(1)2 名审核员未参加多个远程审核项目,或未按审核计划实施远程审核,伪造认证审核档案;(2)篡改审核组不推荐通过认证结论并颁发认证证书,涉及 2 家
71、企业 6 张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1 名审核员参加了大量远程审核项目,但未能全程参加审核,严重减少审核时间;(4)多个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项目,两个阶段审核时间间隔不符合要求;(5)多个管理体系认证项目,审核组不具备专业技术领域能力。2 CNCA-R-2020-650 北京中证纵横认证有限公司 统一给审核员注册 QQ 号,安排他人冒名顶替 7 名认证人员实施远程审核,伪造审核资料,共涉及 292 家企业、352 张证书。(二)存在较严重问题的 10 家认证机构 1 CNCA-R-2017-333 广东中认联合认证有限公司(1)多个有机餐饮服务认证初次审查项目,未按认证规则要求对部分产品进
72、行检查;(2)1 个商品售后服务认证初次审查项目,审核组减少审核时间;(3)1 个售后服务认证初次审查项目,未45 序号 认证机构批准号 认证机构名称 主要问题 对认证范围覆盖的服务现场和分公司实施检查;(4)大量服务认证项目,违反规定要求安排非专职审查员担任审查组组长;(5)多个远程审核/审查项目,未按认证机构规定要求保留远程审核证据。2 CNCA-R-2017-351 浙江中航认证有限公司(1)1 个有机产品认证项目,现场检查未安排在申请认证产品易发质量安全风险的阶段;(2)1 个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现场审核未覆盖全部认证范围;(3)1 个售后服务认证项目,未按认证机构认证规则要求对服务
73、认证标准/规范进行服务管理评价。3 CNCA-R-2018-466 深圳市中鑫认证 检 测 有 限公司(1)1 个售后服务认证初次审查项目,未按认证机构认证规则要求对部分服务特性进行测评和服务等级评判;(2)1 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初次认证项目,产品安全性验证检测项目漏项;(3)1 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初次认证项目,未发现部分操作性前提方案控制问题;(4)1 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初次认证项目,未对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有效性进行验证即关闭不符合项;(5)多个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项目,未按期开展监督,也未对证书进行暂停或
74、者撤销处置。4 CNCA-R-2018-474 中诺认证有限公司 多个管理体系认证项目,未按期开展监督,也未对证书进行暂停或者撤销处置。5 CNCA-R-2019-483 中崮(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大量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项目,一阶段非现场审核时间不足。6 CNCA-R-2019-539 福建新启航认证有限公司(1)违反规定要求,安排实习审核员担任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审核组长,涉及1 家企业 2 张证书;(2)1 个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项目,初次认证和获证后第一次监督审核均未覆盖部分认证范围;(3)1 个服务认证初次认证项目,未按认证机构认证规则要求安排暗访,且遗漏了46 序号 认证机构批准号 认
75、证机构名称 主要问题 部分关键内容;(4)1 个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项目,未按期开展监督,也未对证书进行暂停或者撤销处置。7 CNCA-R-2019-542 上海磐正认证有限公司(1)多个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认证决定未对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相关内容进行评价;(2)多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认证决定未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相关内容进行评价;(3)多个高风险等级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违反认证机构规定要求实施了远程审核;(4)多个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未按认证机构规定要求补充现场审核;(5)大量诚信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未按认证机构规定要求实施一阶段审核。8 CNCA-R-2019-5
76、66 青岛标普检验认证有限公司(1)1 个管理体系认证项目,未按期开展监督,也未对证书进行暂停或者撤销处置;(2)1 个质量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未对认证范围覆盖的现场活动进行审核;(3)1 个商品售后服务认证初次审查项目,未按认证机构认证规则要求对部分服务特性进行测评。9 CNCA-R-2019-575 江苏中望加美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多个管理体系认证项目,未按期开展监督,也未对证书进行暂停或者撤销处置;(2)未及时对多张暂停期满证书进行处置。10 CNCA-RF-2020-90 广州大中认证有限公司(1)多个管理体系认证项目,未按期开展监督;(2)1 个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现场审核未覆
77、盖全部认证范围;(3)1 个建设施工领域质量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审核员无注册资格,现场审核未覆盖全部认证范围,企业未取得相关法定资质便已颁发认证证书。二、存在一般问题的 24 家认证机构(予以行政告诫或责令限期整改)(一)存在一般问题给予行政告诫的 5 家认证机构 1 CNCA-R-2019-543 中铖时代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多个管理体系认证信息上报不准确;(2)多个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未明47 序号 认证机构批准号 认证机构名称 主要问题(原名江苏汉尼科认证有限公司)确第一阶段审核日期;(3)1 个服务认证初次审查项目,安排审核时间不足。2 CNCA-R-2019-584 联标认证(
78、江苏)有限公司(1)未按规定要求备案商品售后服务评价认证规则的相关信息;(2)机构 3 名内审员未按计划实施内审,内审记录失实。3 CNCA-R-2019-588 中翔时代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大量管理体系认证项目,一阶段非现场审核时间不足。4 CNCA-R-2020-597 陕西建标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1)1 名认证决定人员未授权也不具备专业能力,2 名认证决定人员未签订聘用合同;(2)2 个管理体系认证项目涉及 4 张证书,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时未按规定开展认证决定。5 CNCA-R-2020-602 中 泰 威 认 证(上海)有限公司(1)1 个质量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审核组成员早退,
79、减少审核时间;(2)在不应开展远程审核的情形下,对多个认证项目采取远程审核方式。(二)存在一般问题书面要求限期整改的 19 家认证机构 1 CNCA-R-2002-068 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1)4 个管理体系认证项目,未及时将证书暂停信息上报;(2)1 个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项目,监督审核未对部分关键内容进行审核;2 CNCA-R-2002-083 福建东南标准认证中心有限公司(1)1 个服务认证初次认证项目,未按认证机构认证规则要求进行服务能力确认或验证;(2)1 个质量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现场审核未覆盖全部认证范围。3 CNCA-R-2005-124 中标研国联(北京)认证中心(1)对技
80、术专家管理不规范,评价能力证据不充分;(2)1 个质量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现场审核未覆盖全部认证范围。4 CNCA-R-2007-139 北京国诚京信检验认证有限公司(1)2 个管理体系认证项目初次认证项目,多处审核记录相似,不能真实、客观反映审核实际情况;(2)1 个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一阶段开展非现场审核理由不符合认证机构规定要求。5 CNCA-R-2017-303 北京圣慧认证服务有限公司(1)1 个质量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现场审核未覆盖全部认证范围;48 序号 认证机构批准号 认证机构名称 主要问题(2)认证机构制定的有关远程审核管理规定缺乏可操作性。6 CNCA-R-2017-
81、318 亿信标准认证集团有限公司(1)认证人员能力评价不符合要求或证据不充分;(2)1 个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在未对远程审核合理性及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情况下,实施了部分远程审核。7 CNCA-R-2018-408 天纺标检测认证 股 份 有 限公司(1)未提供维护公正性活动记录及公正性评价报告;(2)认证人员管理制度未有效运行,仅有的 3 名认证检查员注册资格已失效。8 CNCA-R-2018-459 中检博森认证(北京)有限公司(1)多个管理体系认证项目,未保留具有法律效力原件;(2)对部分管理体系认证人员的培训和能力评价管理不规范。9 CNCA-R-2019-547 上海创实认证有限公司
82、(1)1 个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未对部分关键过程审核;(2)多个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审核组在“认证人员现场审核网络签到监管系统”签到及上传照片不符合要求。10 CNCA-R-2019-571 青岛华中世纪认证有限公司 1 个服务认证初次认证项目,未按认证机构认证规则要求对部分服务特性进行测评。11 CNCA-R-2020-615 法平认证(上海)有限公司(1)多个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一阶段非现场审核理由不充分;(2)在不应开展远程审核的情形下,对 6个认证项目采取远程审核方式,且未按认证机构规定要求补充现场审核。12 CNCA-R-2020-622 三维认证(江苏)有限公司(1)1 个质
83、量管理体系认证项目,违反认证机构规定要求连续两次实施远程审核;(2)未按照规定及时报送两家分公司信息。13 CNCA-R-2020-627 竞信认证(北京)有限公司(1)对外公开文件未包括产品认证、服务认证及部分管理体系认证等认证制度相关信息;(2)机构2022 年内审未包括分支机构,也未覆盖产品认证、服务认证等认证制度。14 CNCA-R-2020-674 深圳华云检测认证有限公司(1)3 名审核员专业技术领域能力评价证据不充分;(2)5 个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项目,一阶段开展非现场审核理由不充分。49 序号 认证机构批准号 认证机构名称 主要问题 15 CNCA-R-2021-743 起点认证
84、(上海)有限公司(1)1 个质量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现场审核未覆盖全部认证范围;(2)2 名审核员专业技术领域能力评价证据不充分。16 CNCA-R-2021-744 北京标联众恒认证有限公司(1)未通过网站或其他形式对外公布有关产品认证规则、认证收费标准等信息。(2)未按照规定开展2021年内审和管理评审。17 CNCA-RF-2007-48 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1)3 个管理体系初次认证项目,信息上报错误;(2)1 个管理体系认证项目,未按规定报送认证监督审核信息。18 CNCA-RF-2003-28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1)4 个管理体系认证项目,信息变更未及时上
85、报;(2)1个管理体系认证项目,信息上报错误。19 CNCA-RF-2013-58 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1)机构地址信息变更,未及时办理 认证机构批准书变更手续;(2)多个产品认证信息未上报或上报信息不准确;(3)3 个产品认证项目,未保留具有法律效力原件,且认证记录未使用中文。三、运行良好的 4 家认证机构 1 CNCA-R-2002-013 浙江公信认证有限公司 2 CNCA-R-2015-206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3 CNCA-R-2016-222 国信认证无锡有限公司 4 CNCA-R-2020-683 中锦信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十一、基本结论 2022 年是疫情复
86、杂多变的一年,也是经济发展受到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一年,认证行业也同样面临了严峻的挑战,正常发展受到了较大冲击。进入 2023 年,在胜利走出疫情的同时,经济逐渐恢复,认证行业也转向了正常发展状态。50 回忆三年抗疫的不平凡历程,面对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前景,认证行业必将继续脚踏实地、守正创新、奋力开拓,开创高质量认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一)我国认证行业已经形成一批代表中国认证水平的主力军。这批认证机构经过 40 多年认证实践的磨砺,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创新能力、管理经验、工作机制、市场意识、骨干队伍,完全能够代表中国认证的水平,代表中国认证的形象。也在实践中引领了认证工作的发展方向
87、,始终坚持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为认证工作发展做出了贡献。(二)认证行业正在进入两极分化的时代。新进入的认证机构数量庞大、鱼龙混杂,竞争行为多元复杂。进入市场与退出市场的认证机构双向流动成为一种常态,总体上进入成本远远低于退出成本。受到行政处罚的认证机构数量明显增多,很多认证机构有其名无其实,认证机构之间的不正常关联关系较为复杂突出。这些现象对认证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损害了认证行业的整体形象。(三)认证行业发展方兴未艾,高质量发展对认证的需求依然旺盛。要尽快推进改革,畅通社会力量参与开发认证制度的渠道,建立认证制度所有者的基础性工作机制,大力增加认证供给,满足社会和市场对认证工作的旺盛需求。
88、认证制度开发由行政主导转向社会主导、市场主导,政府成为51 真正的引领者、规划者、监管者。通过丰富认证供给,促进认证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改变目前认证机构同质化发展的现状,畅通专业技术人员进入认证行业的渠道。(四)必须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以高质量认证服务高质量发展。认证行业必须信守认证公正性,始终如一地把工作质量放在首位,通过质量和实践打造中国认证的品牌。用公正性、质量、品牌赢得国内外市场的信任,降低我国企业进入国内国际市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在促进中国产品(服务)、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提升中国认证的价值,树立中国认证的品牌。(五)推动改革,充分利用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政府不再
89、为拟进入认证市场的主体背书,政府监管由管认证过程转向管认证结果,有效利用行政监管资源。使认证机构真正通过自身的技术、专业、业务能力积累取信市场、开拓市场,改变目前依靠行政批准资质开发市场的现状。要积极研究探索认证行业如何更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如何有效利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防止市场失灵,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切实地摸索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广大认证机构、认证人员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通过积极进取的姿态创造认证工作的发展空间,通过专业严谨的工作拓展认证服务社会经济的市场,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谱写新的辉煌!52 附件 1 认证质量评价结果(一)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 以后台大
90、数据为准,从 352 家认证机构中选择认证证书数量大于 500 张,运行满 3 年,未受行政处罚,“双随机、一公开”无严重、较严重问题的机构进行排序,行业平均水平为 2.03%。排名前 5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充分率高的排名靠前):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2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3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4 卓越新时代认证有限公司 5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6 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7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8 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 9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0 北京东方凯姆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11 北京中
91、水源禹认证有限公司 12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13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14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5 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 16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17 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8 重庆金质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53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9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20 东北认证有限公司 21 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22 浙江省环科环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3 北京华制认证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4 中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25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6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27 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8 四川三
92、峡认证有限公司 29 标准认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30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31 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 32 北京国标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33 盛唐认证南京有限责任公司 34 中海评认证有限公司 35 世财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36 北京航协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37 山东鲁源节能认证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38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39 华纳时代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40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41 洲检(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42 杭州中奥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43 中煤协联合认证(北京)中心 44 浙江公信认证有限公司 45 北京海航时代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6 三信国际检测认证有限
93、公司 47 山东诚标认证技术有限公司 48 山东正明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54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49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50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二)专职认证人员充分率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从 352 家认证机构中选择认证证书数量大于 500 张,运行满 3 年,未受行政处罚,“双随机、一公开”无严重、较严重问题的机构进行排序,行业平均水平为 0.79%。排名前 5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充分率高的排名靠前):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2 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3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5 标准认证服务(
94、上海)有限公司 6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7 北京东方凯姆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8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9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10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11 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12 浙江省环科环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3 北京中合金诺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4 北京华制认证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5 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 16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17 卓越新时代认证有限公司 18 广东泛标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19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55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2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 21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95、 22 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3 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4 新疆国浩质安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25 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 26 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27 北京华夏沃土技术有限公司 28 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29 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 30 杭州中奥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31 华测认证有限公司 32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33 苏州莱标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34 奥鹏认证有限公司 35 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6 北京中冷通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7 北京中再联合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38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9 世财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40
96、 上海禾邦认证有限公司 41 北京中水源禹认证有限公司 42 法标认证服务(成都)有限公司 43 世优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44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45 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46 北京华思联认证中心 47 中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48 深圳市南方认证有限公司 49 上海质量技术认证中心 56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50 劳盛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三)良好认证审核案例入围数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5 年累计数据作为计算依据,行业最优水平为入围 87 个良好认证案例。入围数量排名前 50 位(含并列 50 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入围数量多的排名靠前):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97、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3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5 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6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7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8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9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10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11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12 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13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14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16 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7 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8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9 卓越新时代认证有限公司
98、 20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1 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57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22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23 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有限公司 24 北京航协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25 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6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27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28 浙江公信认证有限公司 29 北京海德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30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31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2 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3 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4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35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6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3
99、7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38 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9 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40 泰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1 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 42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3 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44 江苏九州认证有限公司 45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46 北京埃尔维质量认证中心 47 北京泰瑞特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48 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49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50 中石化管理体系认证(青岛)有限公司 50 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 58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50 北京中水卓越认证有限公司 50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优克斯认证(杭州
100、)有限公司 3 项质量指标排名均进入前 50 名的认证机构有(排名不分先后):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2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3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4 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5 卓越新时代认证有限公司 6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7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8 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9 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 10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11 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2 项质量指标排名均进入前 50 名的认证机构有(排名不分先后):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北京东方凯姆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2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
101、司 3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4 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 5 北京航协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6 北京华制认证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7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8 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9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10 北京中水源禹认证有限公司 59 11 标准认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12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13 杭州中奥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14 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5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6 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 17 世财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18 浙江公信认证有限公司 19 浙江省环科环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0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102、院有限公司 21 中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22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3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60 附件 2 创新评价结果(一)业务种类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证书数量 500 张以上,证书数量与领域数量大于 1000:4,行业最优水平为 49 种,排名前 50 位(含并列第 50 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3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4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5 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6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7 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8 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9 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 10 上海天祥
103、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1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12 广东中认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13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14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5 华测认证有限公司 16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61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7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18 赛瑞认证有限公司 19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20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21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22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23 钛和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24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25 北京海德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26 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27 华信创(北京)认证中心
104、有限公司 28 中泰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29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30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31 华中国际认证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32 广汇联合(北京)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33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4 中企华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5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36 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 37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8 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9 电能(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0 中标联合(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41 亿盛认证有限公司 42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62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43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4 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 45
105、北京思坦达尔认证中心 46 凯新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47 中标华信(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8 盛唐认证南京有限责任公司 49 泰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50 亿信标准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50 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二)参与政府部门和认证行业及相关管理部门项目数 上报机构数量 21 家,证书总量大于 500 张,参与科研项目 186 项(剔除标准制修订等重复统计数据),最优水平为60 项,排名如下: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2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5 中标华信(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6 中
106、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7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8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9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63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0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11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12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13 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4 博纳认证有限公司 15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16 泰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7 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 18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19 卓越新时代认证有限公司 20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1 北京中水卓越认证有限公司 (三)主持/参与编制的国标、行标数 该项指标主要提取认证机构证书数量大于 50
107、0 张,主持/参与国标和行标数量和,团标只统计,未计入,行业最优水平为 38 项,排名如下: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2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5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6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7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64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8 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9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0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11 北京国体世纪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2 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13 泰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4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
108、公司 15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6 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 17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18 北京华安联合认证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19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0 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21 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22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23 上海添唯认证技术有限公司 24 中标合信(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25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26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7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28 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 29 电能(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0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1 北京航协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109、32 北京赛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3 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65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34 中正国际认证(深圳)有限公司 35 浙江公信认证有限公司 36 中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37 华测认证有限公司 38 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39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40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41 中标华信(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2 山东正明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43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44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5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46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7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48 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9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
110、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50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四)专利授权数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证书数量 500 张以上,以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合计,最优水平为 1387 件,排名如下: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66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3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4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6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7 亿信标准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8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9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0 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11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12 新世纪检验认
111、证有限责任公司 13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14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5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6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17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18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9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20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21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22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3 方圆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24 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5 北京兴国环球认证有限公司 26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7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28 中煤协联合认证(北京)中心 67 序号 认证机
112、构名称 29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30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31 北京国体世纪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2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33 电能(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4 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35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36 华测认证有限公司 37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38 北京航协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39 中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40 北京中水源禹认证有限公司 41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42 浙江因特康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43 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4 浙江全品认证有限公司 45 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4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
113、电视规划院 47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8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49 北京中物联联合认证中心 50 华纳时代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五)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 上报机构 21 家共计 552 篇,行业最优水平为 180 篇,排名如下:68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2 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3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4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5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6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7 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8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9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0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11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14、12 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 13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14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15 卓越新时代认证有限公司 16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17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8 泰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9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20 华纳时代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六)认证规则备案数 该项指标主要主要提取证书 500 张以上规模机构,证书数量与规程数量大于 100:3(剔除服务认证规则数量超过总69 规则 50%机构),行业最优水平为 1779 种,排名前 3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115、3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4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5 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6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7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8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9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0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 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12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3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14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5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16 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 17 广东中认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18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19 中标合信(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20 盛唐认证南京有限责任公
116、司 21 广汇联合(北京)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22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23 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 24 钛和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70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25 电能(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6 上海申西认证有限公司 27 北京泰瑞特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28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29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30 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1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32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3 中球联合国际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34 福建东南标准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5 泰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6 华测认证有限公司 37 北京国体世纪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17、 38 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9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40 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 41 劳盛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42 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3 华中国际认证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44 华鉴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45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46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47 中正国际认证(深圳)有限公司 48 中认认证有限公司 49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50 亿信标准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71 创新 5 项指标(业务种类、认证规则备案数合并处理)排名均进入前 50 名的认证机构有: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2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3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
118、限公司 4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5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创新 4 项指标(业务种类、认证规则备案数合并处理)排名均进入前 50 名的认证机构有: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2 泰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5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6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创新 3 项指标(业务种类、认证规则备案数合并处理)排名均进入前 50 名的认证机构有: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72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2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 广州赛宝认
119、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4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 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6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7 北京国体世纪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8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9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10 电能(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1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12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3 华测认证有限公司 14 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5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16 中标华信(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7 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 73 附件3 社会责任评价结果 上报机构21 家,参与有计划性、长期性的慈善协会、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60 项次。按公益项目
120、投入情况排名如下: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2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3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4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5 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 6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7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8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9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10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11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12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13 华中国际认证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14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5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16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74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7 北京东方纵
121、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8 卓越新时代认证有限公司 19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20 博纳认证有限公司 21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75 附件4 信誉评价结果(一)认证证书转出比例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从 352 家认证机构中选择认证证书数量大于 500 张,运行满 3 年且无行政处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无严重、较严重问题的机构进行排序。行业前 50 名排名如下表,这些认证机构总体上代表企业忠诚度高(转出比例低的排名靠前):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北京九鼎国联认证有限公司 2 国评认证(成都)有限公司 3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22、 5 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 6 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7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8 奥鹏认证有限公司 9 华赛天成管理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10 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11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12 鹰企认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13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14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15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16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17 江苏九州认证有限公司 76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8 深圳市南方认证有限公司 19 方圆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20 浙江省环科环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1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22 德世爱普认
123、证(上海)有限公司 23 北京华制认证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4 劳盛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25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26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7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8 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 29 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30 北京国诚京信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31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32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33 北京中水源禹认证有限公司 34 辽宁中建科环认证有限公司 35 广东中企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36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37 山东国鉴认证有限公司 38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39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40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4
124、1 东北认证有限公司 42 优克斯认证(杭州)有限公司 43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44 河北英博认证有限公司 45 广东中认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46 上海奥世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47 卓越新时代认证有限公司 77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48 辽宁恒威认证有限公司 49 山东世通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50 华测认证有限公司(二)注册认证人员转出比例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从 342 家认证机构中选择认证证书数量大于500 张且认证人员数量超过100人,运行满3 年且无行政处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无严重、较严重问题的机构进行排序。前 50 名排名如下表,这些认证机构总体上代表注册认证人员忠诚度
125、高(转出比例低的排名靠前):序号 机构名称 1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 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3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5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 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7 北京中水源禹认证有限公司 8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9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0 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1 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 12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78 序号 机构名称 13 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14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5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16 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
126、司 17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18 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9 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 20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21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22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23 中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24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25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26 上海奥世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27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28 劳盛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29 优克斯认证(杭州)有限公司 30 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31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2 华纳时代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33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79 序号 机构名称 34 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
127、公司 35 山东世通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36 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7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38 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有限公司 39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0 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41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42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43 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4 广东中认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45 江苏九州认证有限公司 46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7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48 中海评认证有限公司 49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50 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三)诚信信息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从 352
128、家认证机构中选择认证证书数量大于500 张,税收连续3 年A 级,无负面消息。前50 名认证机构的排名情况如下表(排名不分先后):80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2 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 3 中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4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5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6 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7 泰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8 北京航协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9 华测认证有限公司 10 上海质量技术认证中心 11 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 12 北京泰瑞特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13 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14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15
129、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 16 福建东南标准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7 上海环科环境认证有限公司 18 北京国体世纪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9 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 20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 北京中冷通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81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22 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 23 辽宁方园有机食品认证有限公司 24 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5 北京新华节水认证有限公司 26 北京中水卓越认证有限公司 27 中标研国联(北京)认证中心 28 电能(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9 北京五洲天宇认证中心 30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1 华中国际认证检验集团
130、有限公司 32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33 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34 北京坤标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35 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36 中标华信(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7 嘉泰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38 中球联合国际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39 卓越新时代认证有限公司 40 北京寰宇九州认证有限公司 41 北京品保认证有限公司 82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42 北京海航时代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3 西南商检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44 上海沃众认证有限公司 45 广东中之鉴认证有限公司 46 鹰企认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47 劳盛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48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49
131、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50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3 项信誉指标排名均在前 5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 2 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 3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4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5 劳盛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6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7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8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3 2 项信誉指标排名均在前 5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4 北京
132、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 5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6 北京中水源禹认证有限公司 7 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8 广东中认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9 华测认证有限公司 10 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 11 江苏九州认证有限公司 12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13 山东世通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14 上海奥世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15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16 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17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18 鹰企认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19 优克斯认证(杭州)有限公司 84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20 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21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133、 22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23 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24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25 中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26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27 卓越新时代认证有限公司 85 附件5 品牌评价结果(一)市场占有率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包括管理体系认证、自愿性产品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服务认证、食品农产品认证,行业最好水平是707203 张证书,总证书量前50 名认证机构的排名情况如下表: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2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3 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4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5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6 德凯质量认证(上海)
134、有限公司 7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8 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9 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0 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1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12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13 北京海德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14 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86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5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17 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8 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9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20 中泰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21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22 北京中水卓越认证有限公司 23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4 上海
135、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 25 凯新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26 北京新纪源认证有限公司 27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8 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9 北京中润兴认证有限公司 30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1 华信创(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2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33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4 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5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87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36 艾西姆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37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8 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39 山东世通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40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41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36、 42 卡狄亚标准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43 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有限公司 44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45 北京中物联联合认证中心 46 广东中认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47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48 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 49 钛和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50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管理体系认证领域,行业最好水平是74487 张,前50 名认证机构的排名情况如下表: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2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88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3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4 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5 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6 北京世标
137、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7 北京海德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8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9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10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11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12 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3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14 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5 北京中水卓越认证有限公司 16 中泰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17 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 18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9 北京新纪源认证有限公司 20 北京中润兴认证有限公司 21 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2 凯新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23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89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24 华
138、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5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26 华信创(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7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8 艾西姆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29 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30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31 山东世通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32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33 卡狄亚标准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34 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有限公司 35 北京中物联联合认证中心 36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37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38 中标华信(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9 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 40 北京思坦达尔认证中心 41 中标联合(北京)认证有限公
139、司 42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43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44 北京兴国环球认证有限公司 90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45 北京中交远航认证有限公司 46 华中国际认证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47 上海赛威认证有限公司 48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49 中标研国联(北京)认证中心 50 中球联合国际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二)境外证书数量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行业最好水平为37532 张,境外证书数量排名前5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表: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2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3 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 4 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5 中汽
140、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6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7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 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9 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10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11 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91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2 标准认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13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4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5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16 特思达(北京)纺织检定有限公司 17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18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19 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 20 劳盛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21 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
141、有限公司 22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23 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 24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5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26 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7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28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9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30 上海联广认证有限公司 31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32 赛瑞认证有限公司 33 上海凯瑞克质量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92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34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35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6 北京埃尔维质量认证中心 37 世优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38 中家院(北京)检
142、测认证有限公司 39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0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41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42 泰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3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4 华赛天成管理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45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46 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7 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 48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49 上海禾邦认证有限公司 50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三)品牌价值信息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按照 452 家认证机构中,证书数量超过500 张,年业务收入超过6000 万进行排名,前5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93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南德
143、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2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3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4 世优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5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6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7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8 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9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10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11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2 上海禾邦认证有限公司 13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14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15 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6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17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18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19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
144、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20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21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94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22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3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24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25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26 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7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8 华测认证有限公司 29 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0 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 31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2 北京航协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33 上海奥世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34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35 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36 北京东方纵横认
145、证中心有限公司 37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8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9 华赛天成管理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40 劳盛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41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42 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 95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43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44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5 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6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47 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48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49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50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 3 项(其中市场占有率的指标合并处理)指标排名均在前5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序
146、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2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3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4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5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6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7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8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9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6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0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1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12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3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4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15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6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17 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 18 北京东方
147、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9 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品牌2 项指标排名均在前5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2 劳盛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3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4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5 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6 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7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8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9 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10 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1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97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2 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13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4 兴原
148、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5 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6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7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18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19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20 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 21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22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23 上海禾邦认证有限公司 24 世优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25 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 26 华赛天成管理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98 附件6 效益评价结果(一)认证业务收入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证书总量 500 张以下不参加排名,排名前5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
149、(中国)有限公司 2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3 苏州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 4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5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6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7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8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9 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10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11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12 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3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14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15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99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6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17 世优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18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19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
150、限公司 20 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 21 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2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23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4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5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26 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7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8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29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0 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31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2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33 北京海德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34 必维欧亚电气技术咨询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35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00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51、36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37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38 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9 海恩斯坦纺织检验(上海)有限公司 40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1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42 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 43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4 上海禾邦认证有限公司 45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46 劳盛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47 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8 上海奥世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49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50 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二)单张证书纳税贡献率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证书总量 500 张以下不参加排名,排名前50 位的
152、认证机构名单如下: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101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2 世优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3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4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5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6 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7 广东泛标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8 上海禾邦认证有限公司 9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10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11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12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13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14 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15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16 杭州锐德认
153、证技术有限公司 17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18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9 山东鲁源节能认证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20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21 标准认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102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22 上海开成认证有限公司 23 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4 重庆金质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25 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26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7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28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29 华测认证有限公司 30 卓越新时代认证有限公司 31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32 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 33 必维
154、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34 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3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36 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 37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38 浙江省环科环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9 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40 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41 北京中水源禹认证有限公司 42 泰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03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43 中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44 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 45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46 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7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8 中标合信(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49 法标认证服务(成都)有限公司 50 北京三
155、星九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三)单张证书收入贡献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证书总量 500 张以下不参加排名,排名前5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2 上海禾邦认证有限公司 3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4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5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6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7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8 标准认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104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9 北京军友诚信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10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11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12 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3 上海挪华
156、威认证有限公司 14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15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16 劳盛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17 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8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19 北京九鼎国联认证有限公司 20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21 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 22 杭州锐德认证技术有限公司 23 北京中油认证有限公司 24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25 卓越新时代认证有限公司 26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27 华测认证有限公司 28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29 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105 序号 认证机构
157、名称 30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3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32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3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 34 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5 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36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37 华赛天成管理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38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39 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40 上海奥世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41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42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43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4 上海联广认证有限公司 45 世财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46 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 4
158、7 中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48 浙江省环科环境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9 重庆金质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106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50 北京航协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四)业务人均贡献 以后台大数据为准,排名前5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2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3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4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5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6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7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8 劳盛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9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10 上海奥世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11
159、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2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3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4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15 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16 华测认证有限公司 107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7 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8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19 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20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21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22 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23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24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5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6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27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28 优
160、克斯认证(杭州)有限公司 29 钛和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30 北京埃尔维质量认证中心 31 赛瑞认证有限公司 32 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 33 北京泰瑞特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34 北京兴国环球认证有限公司 35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36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108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37 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 38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9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40 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41 兴原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43 中标研国联(北京)认证中心 44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5 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限
161、公司 46 北京中润兴认证有限公司 47 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8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49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50 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效益4 项指标排名均在前5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2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3 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4 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 109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5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6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7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8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9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10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1 上
162、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 效益3 项指标排名在前50 位的认证机构名单如下: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2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3 劳盛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4 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 5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6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7 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 8 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限公司 9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10 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 110 序号 认证机构名称 11 杭州汉德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12 上海禾邦认证有限公司 13 上海奥世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14 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
163、有限公司 15 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 16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17 华测认证有限公司 111 后 记 本报告是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编写,自 2017 年以来,报告较为全面的收录了认证机构工作的官方数据,连续多年综合客观反映我国认证机构总体发展水平和工作成效。数据来源包括认证机构业务数据、年报、财务报告基础信息,认证机构及认证认证人员失信信息,信用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税务总局纳税信用A 级纳税人名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查询结果,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获认可认证机构名录。通过质量、创新、信誉、社会责任、品牌、效益6个模块对认证机构
164、的经营发展轨迹进行分析,对认可情况和认证人员情况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尽努力挖掘认证机构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阐述观点和意见,为探索我国认证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我们高兴的看到我国认证机构数量和认证证书数量的快速增长,行业创新能力和机构的效益的稳步提升,高新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机构数量稳步增加。同时也看到近年来行政监管和专项技术检查反映的各项问题,希望认证机构的同仁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毅前行、传递信任,为我国认证认可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协会领导与认证机构领导多年来对该项工作非常重视,认为该项工作既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也为新的机构提供了晴雨表,为缩112 小行业差距,提升行业整体能力水平提出了较为清晰的路径。感谢编写组成员董德山、袁长忠、吕华、周妍等同志的辛勤付出,透过纷繁复杂的数据,灵动的呈现机构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取数规则建立表征关系,并对干扰数据和大的离散数据进行清洗,探寻表征数据背后的原因,得益于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深耕行业多年的经验,更有对行业发展的期许和对认证认可行业的热爱。尽管报告数据来源于客观数据,由于水平有限,难免存有疏漏和不足,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抄送:存档。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2023年11月1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