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产业研究院:2023年全球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白皮书(5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瞻产业研究院:2023年全球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白皮书(58页).pdf(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海洋产业与海洋中心城市相辅相成目 录CONTENTS全球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及经验借鉴中国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现状中国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趋势与建议1.1 人类步入海洋经济时代1.2 什么是海洋经济?定义及分类1.3 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及功能1.4 海洋产业与海洋中心城市相辅相成海洋产业与海洋中心城市相辅相成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海洋不仅是未来能源、科技、原材料的源泉,还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点。海洋: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71%2023年全球三十佳城市区域分布圣地亚哥中国香港北京深圳上海杭州马德里伦敦墨尔本悉尼东京新加坡
2、多伦多柏林巴黎阿姆斯特丹曼彻斯特慕尼黑斯德哥尔摩温哥华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纽约波士顿华盛顿费城芝加哥蒙特利尔圣何塞1.1 人类步入海洋经济时代资料来源:Global Cities Index 2023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据世界银行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有约60%的经济体量来自于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从施罗德(Schroders)发布的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全球30个最佳城市大多是海洋城市,可见全球已进入海洋经济时代。1.2.1 什么是海洋经济?海洋经济的定义及分类资料来源: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21)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
3、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依据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21),将海洋经济活动划分为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务、海洋上游相关产业和海洋下游相关产业。海洋经济的分类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务海洋上游相关产业海洋下游相关产业1.2.2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核心层资料来源: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21)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涉海设备制造涉海材料制造海洋上游相关产业海洋经济核心层外围层支撑层海洋下游相关产业涉海产品再加工海洋产品批发与零售涉海经营服务海洋渔业沿海滩涂种植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4、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教育海洋科研教育海洋管理海洋社会团体、基金会与国际组织海洋技术服务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修复海洋地质勘查海洋公共管理服务根据海洋经济活动的性质,将海洋经济分为海洋经济核心层、海洋经济支持层、海洋经济外围层,分别对应5个产业类别。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核心层,包含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等15个产业。海洋产业1.2.3 海洋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及八大要素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发展海洋经济的底层逻辑是通过海洋进行人、物、资源、信息等要素的流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对要素流动便利性提
5、出了更高要求。成熟的海洋经济离不开八大要素,其中城市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牵引力。海洋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人物资源信息海洋经济发展的八大要素发达的港口航运优越的地理条件产业的聚集融合完善的创新体系宜人的居住环境完善的协调机制0103050702040608合理的分工协作强大的核心城市1.3.1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及特征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是由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带动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最早出现源于世界领先海事城市报告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指以海洋资源为基础、拥有领先的海洋核心竞争力,在一定区域内起着枢纽作用且对全球经济社会活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海
6、洋经济高度繁荣海洋科创水平先进海事资源储备丰富及利用率高海洋文化吸引力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特征航运海事金融和法律海事技术港口和物流吸引力和竞争力世界领先海事城市报告评选维度01020304051.3.2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五大功能定位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良好的港口条件和发达的港口物流网络是保持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港口与物流优势的重要基础,是港口航运枢纽功能得以正常运转的硬环境条件港口航运枢纽功能海洋创新和海事技术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海洋科技的创新程度和海事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的上限和潜力海洋科技创新功能海洋产业集聚主要体现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
7、业引导能力、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发展等方面海洋产业集聚功能海洋文化交流主要体现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对海洋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组织和推动能力、海洋文化的创作表现、海洋经济文化的协同发展等方面海洋文化交流功能海洋治理主要体现在海洋生态文明、城市宜居环境、海洋法律与公共保障系统等方面海洋治理供给功能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4 海洋产业的发展往往与海洋中心城市密不可分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作为综合概念,兼具海洋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特性,以海洋发展为核心功能的同时牵引海洋经济为特色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带动着整个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通过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来推动各类
8、经济活动的进行,而海洋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经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密不可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海洋经济的牵引力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核心城市2.1 全球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情况2.2 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案例:新加坡2.3 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案例:伦敦2.4 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案例:纽约2.5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经验借鉴全球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情况及案例借鉴20世纪之前,人们对于海洋的利用着重于海洋交通运输。自1947年,世界海洋活动形式开始转变,而后海洋石油、天然气业迅速发展,并成为海洋经济产业的第一大产业。20世纪60年代,各国开始注重海洋开发,至1994年联合国海洋公约法的
9、生效标志着海洋时代的到来。2.1.1 全球海洋产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世纪初以前海洋交通运输为主人们对于海洋的认识与实践局限于海洋表面,即对于海洋的利用着重于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活动形式转变世界上第一座近海石油平台在墨西哥湾建成标志着海洋活动形式由以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渔业为主向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转变1947年各国注重海洋开发以临海国家为主的世界各国,开始将海洋开发定为基本国策,竞相制定海洋“开发规划”和战略计划”20世纪60年代1994年海洋时代到来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海洋公约法标志着国际海洋秩序的形成和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全面管理海洋时代的到来随着全球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沿海
10、国纷纷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由于各国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科技发展水平差异,全球140多个海洋国家和地区间海洋产业实力和发展特点不一。2.1.2 全球主要国家海洋经济规模情况及特点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英国海事局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美国着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业、海洋矿产业、船舶建造、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六大海洋产业。澳大利亚中国英国海洋产业产值注:由于各国和地区的对海洋产业和的统计划分各不相同,此处为各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4.324千亿美元(2021)1.16千亿英镑(2019)1.185千亿澳元(2021)9.46万亿元(2022
11、)海洋经济体量最大,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渔业是支柱产业。船舶研发与设计、航运保险与仲裁、船舶租赁与融资等服务性产业以及海上风电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教育业等新型海洋产业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传统海洋国家,海洋产业链条完善,海洋科技发达,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良好。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全球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据OECD海洋经济数据库测算,2010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出约为1.5万亿美元,约占世界总增加值的2.5%。据预测,2030年全球海洋经济将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海洋旅游业预计将占据最大的份额。2.1.3 全球海洋产业规模日益扩大资料来源:OECD海
12、洋经济2030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5320102030E2010-2030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出增加值及预测(单位:万亿美元)注:2023年海洋经济产出预测值按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2030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出增加值结构预测(单位:%)海洋旅游业,26%近海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生产,22%港口活动,16%其他,36%前文说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源自世界领先海事城市报告,2022年该报告也对世界范围内的知名海洋城市进行排名,包括五大评选指标的排名和总排名。世界领先海事城市报告对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也体现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竞争格局。2.1.3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竞争格局:2
13、022年排名情况资料来源:2022年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年世界领先海事城市报告评选指标及TOP5排名情况航运海事金融和法律海洋技术12345雅典新加坡东京上海汉堡纽约伦敦东京奥斯陆巴黎新加坡奥斯陆釜山伦敦上海港口和物流吸引力和竞争力总排名上海鹿特丹新加坡香港广州新加坡伦敦哥本哈根鹿特丹奥斯陆新加坡鹿特丹伦敦上海东京排名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将全球领先的现代海洋城市分为四个发展梯队。本白皮书选取位列第一梯队的伦敦、新加坡、东京、纽约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外案例进行经验借鉴分析。2.1.3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竞争格局:四个发展梯队资料来源:现代海洋城市报告(20
14、21)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现代海洋城市综合榜单第一梯队伦敦 新加坡 东京 纽约 上海 香港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第四梯队深圳 洛杉矶 汉堡 广州 休斯顿 奥斯陆鹿特丹 青岛 悉尼 釜山天津 大阪 斯德哥尔摩 安特卫普 厦门 哥本哈根 大连赫尔辛基 横滨 宁波-舟山 吉隆坡雅加达 温哥华 雅典曼谷 马尼拉 南通 福州 烟台 胡志明市连云港 温州 湛江 北海1824年英国宣布将新加坡辟为自由港,新加坡成为东南亚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20世纪50年代末新加坡实施“替代进口”工业化,但仍维持自由港地位不变。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新加坡推行“面向出口”工业化,带动海洋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构建海洋产业结构,建成了全球
15、第三大炼油中心、国际海事工业中心、国际海洋航运中心、国际海事金融和仲裁中心,由此确立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地位。新加坡是发达港口航运要素的典范,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基础,建成了连结东西、运转高效的枢纽港口,并且凭借其专业的航运服务能力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出了的健康、完善的航运生态圈,新加坡蝉联五次“世界领先海事城市”榜首,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二。2.2.1 新加坡发达港口航运要素的典范资料来源: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货物吞吐量(单位:亿吨)2015-2022年新加坡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情况20152
16、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集装箱吞吐量(单位:万个标准箱)连续五次位列“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榜首新加坡产业的聚集融合是海洋经济的根本动力要素,新加坡通过构建高度发达的海洋产业集群、非常重视发展科技创新、发展服务海洋的高端服务业、提升城市海洋文化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典范。2.2.1 新加坡: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打造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高度发达的海洋产业集群构建了以航运为核心,融合修造船、石油勘探开采冶炼、航运金融保险等各种上下游产业的海洋产业集群。非常重视发展科技创新在国家层面实施了从海洋经济向知识海洋经济和智慧海洋经济转型的战略规划;建立了新加坡海事数据中心、圣
17、约翰岛国家海洋实验室等以打造世界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服务海洋的高端服务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发展海事仲裁、船舶登记、海洋金融等服务海洋发展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提升城市海洋文化新加坡将城市海洋文化的形象提升到战略高度,投入量大量资金,还通过立法等手段保留据海洋文化特色的建筑。2018年以来,新加坡相继出台海事与岸外工程产业转型蓝图、海洋运输业转型蓝图等规划,政策作为完善的协调机制要素推动了新加坡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2.2.1 政策推动新加坡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0-2025年海运业增加值增长20亿新元或年均增长2%-3%确保新加坡港口的容量和面向未来的能力,支持港口自
18、动化建设和技术采用,以提高港口的运营生产能力。在建的新加坡大士港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全自动集装箱码头,将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提升新加坡海事相关性和韧性新加坡政府已经建立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具有支持能力的海事创新生态系统。同时,新加坡政府还将深化海事研发能力,加强智慧港口、智慧航运、绿色科技等重点领域的研发转化。构建创新生态,积极开拓新的增长领域新加坡政府将利用其海外中心网络,提供海事集群基金等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建立海外创业能力。支持海事中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成长新加坡政府将支持业内现有劳动力进行技能升级,并更加重视自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性方面的技能发展。培养一支具备全球技能
19、并面向未来的劳动力队伍四项策略目标注:由于篇幅关系,文中四项策略的文字有所简化。海运业产业转型蓝图2025得益于海洋产业的聚集融合要素优势,伦敦是全球最主要的船舶经纪、海事法律、海事保险和航运金融服务集散地,同时也是包括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国际航运工会(ICS)在内的众多国际航运机构总部所在地,汇聚发达、专业的高端航运服务集群。2.2.2 伦敦航运服务之都伦敦资料来源:2022年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城市海事法律专家数量3城市海事保险保费金额2城市海事律师事务所数量2021年伦敦在全球海事服务中排名第一全球第一伦敦伦敦通过汇聚发达、专业的高端航
20、运服务集群从构建引领全球的海洋法律体系、打造国际海事金融中心、注重海洋海事教育三个方面着力打造伦敦特色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2.2 伦敦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打造资料来源:World Shipping Register HFW 伦敦国际承保协会(IUA)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03注重海洋海事教育02打造国际海事金融中心01构建引领全球的海洋法律体系伦敦拥有110余家涉海法律企业,16名海事专家。伦敦还引领了全球海事仲裁,据HFW统计2022年伦敦共处理了1907起海事仲裁案件,约占全球海事仲裁案件的85%。85%85%2022年全球海事仲裁案件伦敦占比伦敦打造了包含涉海信
21、贷、保险、基金、信托等的国际海事金融中心。2022年,伦敦市场所有海事保险保费总计51亿英镑(64亿美元),占全球海事保险保费比重18%。据World Shipping Register数据,截至2021年,伦敦拥有等近50家海洋教育高校及机构,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18%18%2022年全球海事保险保费伦敦占比2021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教育机构数量TOP50204060新加坡汉堡雅典鹿特丹伦敦发达的港口航运和完善的创新体系是纽约发展海洋经济的要素支撑。纽约位于美国东北部,濒临大西洋,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作为领先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纽约拥有美国第二大港口和世界一流海洋科研机构。2.2
22、.3 纽约:发达的港口航运和完善的创新体系纽约资料来源:劳氏日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纽约拥有发达的港口航运,纽约-新泽西港是美国第二大港口,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17拥有发达的港口航运纽约拥有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在内的世界一流海洋科研机构,还有科技成果转化的摇篮硅巷。完善的创新体系020040060080010001200西北海港联盟萨瓦纳港长滩港纽约与新泽西港洛杉矶港2022年美国前五大主要港口货柜吞吐量情况(单位:万标准箱)纽约在海洋金融和法律方面产业的聚集融合要素极为突出,纽约拥有发达的航运服务产业集群,业务涵盖航运金融、海事法律与仲裁、航运保险、船货代理、航运经纪服务等
23、,此外,是全球最大的涉海企业上市地,截至2021年底,有70余家海事企业在纽约上市,市值约为700亿美元。2.2.3 纽约:海洋金融和法律方面产业的聚集扩散极为突出资料来源:Whos Who;World Shipping Register;Bureau van Dijk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年全球海事上市公司市值及上市公司数量TOP5城市0102030405060708090020406080100纽约香港上海釜山东京注:气泡大小为上市公司数量。(单位:十亿美元)2021年全球海事法律专家和律所数量TOP5城市050100150鹿特丹巴拿马城雅典纽约伦敦05101520哥本哈根里约热内卢
24、悉尼纽约伦敦海事律师事务所海事法律专家纽约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完善的协调机制,国家层面政策确定海洋优先研究领域,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海洋科技为手段,不断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地方层面政策重视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和改善海洋环境,推动了纽约港口运输水平的提升和海洋生态的完整和可持续。2.2.3 纽约:完善的协调机制推动纽约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自1929年起,纽约区域规划协会(RPA)发布了四次区域规划,引领交通网络和港口的发展。2017年2017-2027年美国纽约州海洋行动计划提出4项目标:1)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2)以可持续且符合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方
25、式促进经济增长、沿海发展和人类对海洋的利用;3)提高海洋资源抵御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4)让公众积极参与决策和海洋管理。地方层面政策2004年美国海洋行动计划注重海洋科技教育2007年美国未来10年海洋科学路线图:海洋研究优先计划及实施战略重视自主创新和可持续2010年国家海洋政策提出海岸带和海洋空间规划2015年海洋变化:20152025海洋科学10年计划将海洋酸化、北极、墨西哥湾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列为重点研究方向国家层面政策通过确定海洋优先研究领域,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海洋科技为手段,不断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重视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和改善海洋环境,推动了纽约港口运输水平的提升和海洋生态的完整
26、和可持续。几十年来,东京一直是全球领先的航运中心城市。东京在海洋科研、船舶制造和航运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东京港是日本最大的港口,东京还注重海洋人才的培养,拥有众多海洋研究机构和大学,不仅有东京海洋大学,还有东京海洋研究所被称为“成为海洋科学家的必经之路”。2.2.4 东京:海洋科研、船舶制造和航运方面具影响力东京资料来源:劳氏日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东京拥有东京海洋大学、东京大学大气海洋研究所等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海洋科研东京有着位列全球前三的舰队规模和造船能力船舶制造东京港是日本最大的港口,2022年东京港的集装箱吞吐量44.3万标箱航运全球首个无人船舶导航系统启动验证测试2020.6全球
27、首艘全自动小型旅游船示范试验顺利完成2022.1九州北部大型高速沿海渡轮成功实现完全自主导航第三次、第四次船舶完全自主导航验证试验顺利完成2022.2第五次、第六次船舶完全自主导航示范试验顺利完成2022.3东京有着位列全球前三的舰队规模和造船能力,目前船舶工业中全自动船舶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目前,东京的非营利组织日本财团计划在2025年投入运营全自动船舶,到2040年将一半的日本船舶实现自动运行。据估计,待日本50%的船舶改装为全自动船舶将为日本经济贡献80亿美元。2.2.4 东京:全自动船舶技术处于全球领先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日本财团 MEGURI2040 全自动船舶计划2025
28、年2040年投入运营全自动船舶将一半的日本船舶实现自动运行近年来,东京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东京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竞争力。其中,国际都市战略从“促传播、强联通、速培育”三个角度提升东京的国际影响力。未来的东京战略则是针对四大方向提出了具体的永续城市发展战略。2.2.4 东京:政策推动东京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竞争力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东京2023年版未来的东京战略ONLINE MARKETING ADVANTAGES2022年国际都市战略提升传播力度:加快传播东京湾eSG项目;发布“全球金融城:东京倡议2.0”;增强城市文旅会展功能;提升东京产业的品牌力;扩大东京财团初创生态系统的国
29、际影响力拓宽培育广度:提升日本青年一代的英语水平和国际视野;构建日语教育体系加强联通深度:与海外城市创设“市长协商机制”;推进城市外交;设立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基金;支持东京企业海外扩张;超越传统框架的构造改革:地方政府构造改革等打造安全、安心的永续东京: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实现脱碳社会、发展多摩地域和岛屿部打造引领世界的都市:提升东京城市形象、产业结构转型并强调创新、提高城市机能包括完备的海陆空人流物流网络让人成为城市进步的源泉:重视人才培养,强化回流教育城市作为成熟海洋经济的重要牵引,离不开海洋经济其他七大发展要素的相辅相成。从全球领先的海洋城市新加坡、伦敦、纽约和东京海洋经济的发展经验来看,有
30、五大发展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2.5 全球领先的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经验总结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发达的航运和物流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使城市对外联系密切,要素流动便利。发展发达的航运和物流2完善的创新体系是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因此要注重技术创新,例如东京在探索全自动船舶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注重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3例如,东京拥有众多海洋研究机构和大学,其中东京海洋研究所被称为“成为海洋科学家的必经之路”。提升高端海洋服务业发展水平4例如,伦敦在海事仲裁、海事保险等高端海洋服务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注重海洋海事教育5从新加坡、纽约和东京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政策是海洋产业集聚发展
31、的可靠保障,是提升海洋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政策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3.1 中国海洋产业发展历程3.2 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现状3.3 中国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情况3.4 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代表城市的主要做法中国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以后,海洋产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随着海洋经济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海洋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3.1.1 中国海洋产业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漫长准备阶段1949197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海洋主要功能是政治和军事战略作用,海洋经济的发展以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为主。探索起步阶段19782002年改革开放推动了海洋经济
32、各产业孕育发展,使得海洋产业门类更为齐全。然而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海洋第二产业等发展较慢,且缺乏统一的海洋产业规划,各海洋产业独立发展,未能有效发挥产业间的协同促进作用。快速发展阶段20032011年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海洋经济初具规模,海洋经济发展的条件日益完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等产业规划文件发布,各沿海省份相继出台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并将各省的海洋经济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转型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将海洋经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次。为推进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
33、市,2018年中国批准了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近两年,我国海洋经济体量平稳增长,据自然资源部数据,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9.46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1.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7.8%,占比与2021年持平。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4.6:36.5:58.9,可见我国海洋经济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3.2.1 中国海洋经济体量平稳增长,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4-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结构(单位:%)-8%-6%-4%-2%0%2%4%6%8%10%12%0123456789102014201
34、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 2023H1总量(万亿元)增速(%)2014-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情况(单位:万亿元)注:1)2022年生产总值数据为初步核算数,其余为核实数;2)2019&2022年生产总值结构数据为初步核算数,其余为核实数。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三产业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国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3.85万亿元,比2021年下降0.5%。其中,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比大,分别为
35、34%和20%。从增速来看,海洋电力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海洋电力业增加值增速最快为20.9%。3.2.2 海洋新兴产业较快增长,海洋电力业增速最快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海洋旅游业,34%海洋交通运输业,20%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2022年全国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速情况(单位:%)2022年全国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单位:%)20.9-15-1
36、0-50510152025海洋旅游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盐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沿海滩涂种植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渔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电力业3.2.2 中国海洋产业产业链全景图谱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上游中游下游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淡化及利用海洋生物制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矿业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涉海设备制造涉海材料制造涉海产品再加工海洋产品批发与零售涉海经营服务中远海运重工中集来福士振华重工宝石机械武汉船用机械中国船舶第七二五所昊华科技万盛股份中浮新材料鞍山钢铁宝
37、钢股份中水渔业开创国际好当家海油工程中海油服中石油海洋工程中盐股份山东海化鲁银投资中国五矿金航集团泰鑫矿业中远海发上港集团招商轮船中青旅大连圣亚众信旅游中国船舶大船集团新扬子造船巴安水务双良节能上海电气鲁北化工鲁银投资金盛海洋海油工程中海油服振华重工华大海洋诚意药业山东达因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海洋水产加工业海洋工程装备业沿海滩涂种植业国联水产百洋股份好当家中远海运重工中集来福士振华重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中农海稻南泥湾集团我国沿海地区已形成三大海洋经济圈的区域格局,分别是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和南部海洋经济圈,“三圈”抱团发力,各展所长,绘就了我国海洋事业开放发展新蓝图。其中,南
38、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最高,南部北部经济圈产值差距超9500亿。3.2.3 中国海洋产业区域发展格局:三大海洋经济圈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图中为各海洋经济圈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2022年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暂未公布2022年数据。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35518亿元29000亿元25867亿元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亿元)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旅游业远洋渔业海洋文化产业水产品加工与养殖业北部海洋经济圈港口物流业海洋船舶业海水淡化业海水养殖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东部海洋经济圈海工装备业海上风电业港口物流业海洋服务业南部海洋经济圈优势产业2017年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
39、推进深圳、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随后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多个沿海城市提出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希望通过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带动海洋经济发展,进而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综合竞争力。3.3.1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成各大沿海城市共同战略目标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广州:2035年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上海: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岛:到2035年,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天津:2019年提出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大连:到2025年,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到2035年建成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舟山:到2025年,与宁波共建“全球海洋中
40、心城市”宁波:到2025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地位初步确立,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福州:2035年建成“海丝”沿线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厦门:2035年建成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3.3.2 全国各大沿海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城市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政策规划深圳建设具有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引领全球价值链、共塑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海洋城市发展典范。打造全球海洋经济引领者、全球海洋科创新标杆、全球海洋文明示范区和全球海洋协作主平台。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
41、0232035年)上海海洋资源管控科学有效、海洋生态空间品质不断提高、海洋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海洋灾害防御能力大幅增强、民生共享水平进一步改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稳步提升。上海市海洋“十四五”规划青岛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示范区和海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广州全力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成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涉海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南海综合开发先行区、海洋产业集群高地和海岸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厦门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湾区、国家海洋高端高新产业基地、国
42、际滨海旅游名城、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海洋治理典范城市。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福州“海上福建”建设的排头兵;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引领区;“海丝”沿线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福州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宁波着力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推动高端港航物流服务业纵深突破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扩大海洋国际国内合作,积极参与海洋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打造卓越的海洋经济中心、特色鲜明的海洋科创中心、包容共享的海洋文化交流中心、风情独具的滨海旅游城市。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发展定位于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支撑引领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国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国家
43、海洋文化交流先行区、建设国家海洋绿色生态宜居示范区。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大连把大连建设成为中国北方海洋特色鲜明的开放创新之都、生态宜居的浪漫海湾名城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城市。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分别有三个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代表性城市,南部经济圈的深圳、东部经济圈的上海和北部海洋经济圈的青岛。其中,深圳和上海市我国最早确定的两座“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3.4.1 我国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代表城市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上海青岛深圳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深圳是我国最早确定的两座“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深圳海洋产业发展
44、迅速,2022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达3128亿元,占GDP比重9.7%,深圳涉海企业增加至近3万家,其中上市企业49家。深圳已初步形成了以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新兴产业占比已升至37%。3.4.2 深圳:形成了传统产业为支柱、新兴产业为支撑的格局2015-2022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情况(单位:亿元)1873 3128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15202020212022资料来源: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深圳市海洋产业格局传统产业为支柱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等新兴产业为支撑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
45、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金融业等37%深圳海洋产业是由创新引领发展的,2021年深圳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贡献率高达60%。近年来,深圳加快建设涉海创新载体,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及技术攻关,重点建设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吸引海洋产业人才聚集,鼓励多方开展自主创新,设立海洋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3.4.2 深圳:创新引领海洋产业发展资料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截至2023年H1深圳市涉海创新载体数量422480102030405060国家级涉海创新载体省级涉海创新载体市级涉海创新载体共74个涉海创新载体截至202
46、3年上半年,已建成涵盖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资源勘探和深海技术等重点领域的74个涉海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涉海创新载体建设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已写入深圳“十四五”规划。2023年,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深圳海洋博物馆一体建设加快。重点建设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2017年深圳设立了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基金。随后,深圳陆续设立了前海中船智慧海洋创新基金和深圳绿色航运基金等海洋专业基金。设立海洋产业基金,完善海洋金融体系从顶层设计来看,2023年5月印发的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设定2023-2035期间总目标,3个成“形阶段目标,六大策
47、略,多种保障等,推进建成具有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3.4.2 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圳方案”2025-2035年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目标9.7%10%13%到2025年到203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2022年六大海洋发展策略资料来源: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初步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高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中心、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高地2035年成为典型标杆,海洋综合实力及全球影响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准2050年01打通内外循环,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及高端服务中
48、心02引领绿色转型,促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03驱动创新发展,强化海洋科技人才战略力量加强04彰显海洋文化,营造多元活力的海洋城市生活05深化对外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06引导产业下海,加速培育和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作为我国最早确定的两座“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一,上海是唯一一个海洋生产总值近万亿的城市。据上海市海洋局数据,2022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达9792.4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中海洋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占比大,但未实现增长;海洋油气业增速最快,同比增长69%。3.4.3 上海:全国唯一海洋生产总值近万亿资料来源:上海市海洋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6-2022年上海市海洋生产总
49、值情况(单位:亿元)103729792.4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注:1)2022年生产总值数据为初步核算数,其余年数据为核实数;2022年上海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单位:%)49%42%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渔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上海的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船舶工业领先全国,其中海洋交通运输能力乃至全球领先,据劳氏日报公布2022年全球五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上海以4730万标准箱排名全球第一。同时,作为全国唯一一
50、个集船舶海工研发、制造、验证试验和港机建造的城市,上海的海洋装备制造能力在国内前列。3.4.3 上海: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船舶工业领先全国资料来源:劳氏日报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年全球前五大集装箱港口排名及吞吐量情况(单位:万标准箱)4730 010002000300040005000青岛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新加坡港上海港上海海洋船舶和装备制造业代表产品及装备截至2023年10月已累计完工交付13艘全球最大24000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全球最大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天鲲号是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的自航式绞吸挖泥船天鲸号、天鲲号国产大型绞吸装备沪东中
51、华造船(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大型LNG运输船已实现第一代到第五代的快速迭代,并于2023年9月开发出世界最大LNG运输船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负责建造我国国产大型邮轮H1508船,正在争取年内交付。另外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也在开工建造我国第一艘大型邮轮H1508船根据上海市海洋“十四五”规划到“十四五”末,海洋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元左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稳步提升,并针对海洋经济提出了五个主要任务。3.4.3 上海:“十四五”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稳步提升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推进构建以新型海洋产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
52、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优化蓝色经济空间布局完善“两核一廊三带”的海洋产业空间布局,助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和能级提升。提升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协同推动涉海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拓展海洋开放合作领域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和研判能力加强市、区两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十四五”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目标0.981.5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万亿元)2022年“十四五”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主要任务0102030405青岛是我国北部海洋经济圈的代表性城市,2022年青岛市海
53、洋生产总值达5014.4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3.6%。青岛在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均有布局,在15个主要海洋产业中,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80%产业规模居山东前列,部分海洋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3.4.4 青岛:海洋产业结构比较均衡资料来源:青岛市海洋发展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5-2023年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情况(单位:亿元)5014.42479.4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中海油青岛海工完成我国最大规模海上岸电应用项目导管架
54、陆地建造工程,流花FPSO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已聚集了正大制药、东海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数百家,3个以海洋生物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还有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依托国信集团、山东海洋集团等重点企业深耕深远海,加快推进“国信2号”养殖工船、“深蓝2号”深远海网箱等重点项目打造深远海养殖中国样板。海洋渔业青岛市领先产业发展情况作为一流的海洋科研强市,青岛海洋科研教育和管理服务表现出众,2022年青岛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占全市海洋GDP的比重为21.3%。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
55、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创新策源地、海洋人才聚集地。目前,青岛集聚国家深海基地、崂山实验室等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57家,规上涉海企业2700余家,海洋人才约37万人。3.4.4 青岛海洋科研强市资料来源:青岛市海洋发展局 青岛市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海洋领域唯一国家实验室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占比21.3%全国涉海高端研发平台40%全国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50%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是“蛟龙号”的运行单位青岛代表性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即崂山实验室。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十四五”
56、期间,青岛出台了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海洋经济开放合作再上新台阶,海洋可持续发展潜力持续提高的总目标,力争到2035年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入世界城市体系前列。3.4.4 青岛:主要海洋产业优势突出,海洋产业结构比较均衡“十四五”时期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左右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到2035年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入世界城市体系前列 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打造海洋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激发海洋传统产业发展新动能 促进现代海洋服务业提质增效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
57、建设4.1 中国海洋产业发展趋势4.2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建议中国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趋势及建议01海洋经济总体发展加速向好,随着新兴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速,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增量提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02例如,“清洁能源+渔业”成为发展新趋势,沿海港口加快推进岸电系统建设,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启用等。海洋产业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发展03我国在海洋领域“卡脖子”技术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科技创新在海洋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创新驱动日益成海洋产业发展主要动力04三大海洋经济圈区域差距逐渐减小,海洋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将辐射区域海洋产业提质。海洋区域发展格局逐渐优化发
58、展趋势4.1 中国海洋产业发展趋势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其中产业集聚融合是海洋经济的根本动力,各地要扬优势补短板,重视海洋产业集聚融合;还要统筹海陆产业的联动,建立海陆复合型产业体系。4.2 建议一:重视海洋产业集聚融合,建立海陆复合型产业体系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各地优势海洋产业,扬优势补短板,重视海洋产业间的集聚融合。例如,可以通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牵引产业的培育壮大。重视海洋产业集聚融合 发展海洋经济不仅要重视海洋产业,还要统筹海陆产业的联动,建立复合型产业体系。例如,将海洋渔业和海洋金融业的联动。建立海陆复合型产业体系科研创新在海洋
59、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完善的创新体系决定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动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创新能力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4.2 建议二:重视科研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科研创新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决定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动力。借鉴新加坡和东京的经验,这些城市十分重视海洋科研创新,例如建立了新加坡海事数据中心、圣约翰岛国家海洋实验室等以打造世界海洋科技创新中心。重视科研创新能力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因此要打造海洋成果转化重大平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例如,对于青岛、天津等有科创资源聚集具一定成
60、果储备的城市更要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动成果转化海洋经济要素之一的完善创新体系离不开海洋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加强海洋学科和研究机构建设、培养海洋人才、积极引进海洋人才。4.2 建议三:加强海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引导学校、企业、海洋科创平台等多方积极引进海洋人才,招引顶尖专家,在政策上对海洋人才的招引给予奖补和倾斜。积极引进海洋人才加强海洋大学、海洋学科等科创平台建设,以打造国际一流海洋高校和研究机构、赶超国际顶尖海洋研究机构为目标。加强海洋学科和研究机构建设海洋人才队伍培养引导区域内和区域间的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强强联合培养海洋人才队伍,联合办学。政策作为完善的协调机
61、制要素表现形式,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各海洋城市的发展基础不同,各地要根据各地海洋产业发展基础给予符合当地海洋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持。4.2 建议四:符合地区海洋产业基础及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持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政策符合海洋产业发展基础符合当地海洋产业发展需要制定符合海洋产业发展基础的海洋产业政策,合理规划海洋三次产业比例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地区海洋产业发展需要,加大重点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含土地、资金等支持加大投入,政策引导金融、保险和社会资金投向海洋发展领域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因此要重视海洋
62、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和管控,支持海洋绿色低碳发展。4.2 建议五:重视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和管控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加强海洋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作,从近海到远洋,实现全域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加强海上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开展全面的海洋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摸清底数,加强信息共享,为提升海洋治理水平夯实基础海洋资源合理管控加快低碳能源增效替代,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探索海洋碳汇前沿领域海洋绿色低碳发展合理的分工协作是发展海洋经济八大要素之一,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下,各地应在竞争中加强合作,构建有效的城市网络,从而促进海洋城市合作网络
63、的国际化。4.2 建议六:在竞争中加强合作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例如,上海就提出要深化长三角区域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资源保护利用、海洋灾害防御等领域的战略合作;深圳提出要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加强深港合作。加强和国内沿海城市的合作例如,深圳提出全球海洋治理参与者的目标,通过国际合作,强化深圳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规则参与及制定能力。拓展国际海洋合作新领域,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快建成海洋合作治理先锋城市。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在竞争中加强合作海洋经济不仅要关注海洋还要强化其腹地的发展,特别是强化城市陆地和海洋的互动交融,打造面向未来的海洋文明典范。4.2 建议七:强化陆地和海
64、洋的互动交融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强化城海交融,优化海岸带空间与景观塑造,营造独特滨海城市风貌塑造海洋城市特色风貌打造海洋历史文化与延续海洋历史文脉的独特名片海洋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重大体育赛事牵引,丰富海洋文化公共活动,营造多彩海洋生活加强重大体育赛事牵引加速海洋文化艺术和商业融合,结合地域特色打造海洋文化艺术服务业。加速海洋文化艺术和商业融合前瞻产业研究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隶属于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于北京清华园,主要致力于为企业、政府、科研院所提供产业咨询、产业规划、产业升级转型咨询与解决方案。前瞻产业研究院前瞻产业研究院前瞻经济学人APP是依托前瞻产业研究院优势建立的产经数据+前沿科技的产经资讯聚合平台。主要针对各行业公司中高管、金融业工作者、经济学家、互联网科技行业等人群,提供全球产业热点、大数据分析、行研报告、项目投资剖析和智库、研究员文章。前瞻经济学人前瞻经济学人让你成为更懂趋势的人报告制作: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方式:400-068-7188更多报告:https:/主创人员:郑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