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电气-公司首次覆盖报告:人造负极行业龙头石墨一体化持续推进-230525(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科电气-公司首次覆盖报告:人造负极行业龙头石墨一体化持续推进-230525(25页).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Table_RightTitle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电力设备电力设备 Table_Title 人造负极行业龙头,石墨一体化持续推进人造负极行业龙头,石墨一体化持续推进 Table_StockRank 增持增持(首次)Table_StockName 中科电气(中科电气(300035)首次覆盖)首次覆盖 Table_ReportDate 2023 年 05 月 25 日 Table_Summary 报告关键要素报告关键要素:中科电气 2004 年成立于湖南岳阳,公司在 2017 年收购星城石墨,正式进军锂电负极行业,目前已建立湖南、贵州、四川三大锂电负极产业基地布局,且形成了“磁电装备”
2、和“锂电负极”双主营的业务格局。投资要点投资要点:需求端:负极行业快速增长,公司出货量有望受益。需求端:负极行业快速增长,公司出货量有望受益。据 EVTank 统计,2022 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 155.6 万吨,同比增长 71.9%;2022年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 143.3 万吨,同比增长 84.0%,中国负极材料产量全球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全球超过 90%的负极材料由中国生产。公司负极市场份额稳步增长,逐步进入行业第一梯队。2020 年国内负极材料市场 CR5 为 78%,中科电气行业市占率为 7%,位居行业第五;2021 年国内负极材料市场 CR5 为 59%,中科电气在行业市占
3、率为 7%。随着自身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与行业地位有所增强,未来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供给端:石墨化自供率与原料价格是公司盈利关键。供给端:石墨化自供率与原料价格是公司盈利关键。随着各负极企业扩充产能的逐渐释放,2023 年负极材料市场或将转向供给平衡甚至产能过剩。在人造负极制造成本中,石墨化成本占比 55%,是主要成本环节,为了降低自身生产成本、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公司积极扩产石墨化产能。根据公司年报数据,截至 22 年底公司共有石墨类负极材料年产能11.48 万吨,在建年产能 18.5 万吨。随着扩产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的石墨化自供率有望迎来大幅突破,预
4、计公司 2023-2024 年负极总产能有望达到 26.7/39.2 万吨,预计石墨化产能分别为 20.5/24.5 万吨,预计石墨化自供比例为 77%/63%,若产能顺利投产,公司产品将更具性价比,从而在市场中拥有更高的竞争力。公司重视研发投入,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前列。公司重视研发投入,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前列。公司研发投入率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18-21 年平均研发费用率达到 5.60%。2018-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5.88%/5.66%/6.37%/4.47%,截至 2022 年 6 月 30日,公司研发投入已达 5849.7 万元,同比增长 39.39%,各项研发项目有序开
5、展。公司自研的石墨粉体加工技术、热处理工艺和石墨复合技术业内领先,尤其是自行设计建造的新型艾奇逊石墨化炉,相较于传统石墨化加工产线,电耗成本更低、炉芯耗材费用更少、自动化程度更高,Table_ForecastSample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营业收入(百万元)5256.75 6102.48 8756.64 10524.49 增长比率(%)140 16 43 20 净利润(百万元)364.17 599.69 1030.70 1177.50 增长比率(%)0 65 72 14 每股收益(元)0.50 0.83 1.42 1.63 市盈率(倍)25.86 15.70 9.
6、14 8.00 市净率(倍)1.93 1.75 1.47 1.24 数据来源:携宁科技云估值,万联证券研究所 Table_BaseData 基础数据基础数据 总 股 本(百 万 股)723.31 流 通A股(百 万 股)635.34 收 盘 价(元)12.91 总 市 值(亿 元)93.38 流 通A股 市 值(亿 元)82.02 Table_Chart 个股相对沪深个股相对沪深 300300 指数表现指数表现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聚源,万联证券研究所 Table_ReportList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 Table_Authors 分析师分析师:黄星黄星 执业证书编号:S02705220700
7、02 电话:13929126885 邮箱: -60%-50%-40%-30%-20%-10%0%10%20%30%中科电气沪深300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公司首次覆盖报告 公司研究公司研究 Table_Pagehead2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电力设备电力设备 第 2页 共 25页 在国内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同时公司还具备负极材料设计-施工-运行的一体化建设和运营能力,自行设计建设的贵州生产基地负极材料产线是业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产线之一。盈 利 预 测 与 投 资 建 议:盈 利 预 测 与 投 资 建 议:预 计 公 司 23-25 年 实 现 营
8、业 收 入61.02/87.57/105.24 亿,净利润 6.00/10.31/11.77 亿元,EPS 分别为0.83/1.42/1.63 元/股,基于公司在动力电池高端负极领域的龙头地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风险因素:风险因素:行业过度扩产导致短期产能过剩、产业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及委外加工价格变动、产品升级和新兴技术路线替代等。PZ8ZrZkZiYpNnPmR9P9R6MoMmMoMpMeRnNmRlOmOoQ9PnNzQNZsOqNMYqQpR 万联证券研究所第 3页 共 25页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电力设备电力设备$start$正文目
9、录正文目录 1 磁电装备行业龙头,锂电负极前列企业磁电装备行业龙头,锂电负极前列企业.5 1.1 磁电装备与锂电负极共同构成主营业务.5 1.2 公司产品结构多元化,围绕两大主营业务推陈出新.5 1.3 股权结构稳定,分散度较高.6 1.4 主营业务营收快速增长,负极占比不断提高.7 1.5 22 年负极产品库存攀升,存货计提对 23 年业绩带来一定影响.9 2 需求端:负极行业快速增长,公司出货量有望受益需求端:负极行业快速增长,公司出货量有望受益.11 2.1 负极材料应用广,人造石墨为主流.11 2.2 负极需求快速增长,公司位于行业前列.13 3 供给端:石墨化自供率与原料价格是公司盈
10、利关键供给端:石墨化自供率与原料价格是公司盈利关键.14 3.1 负极产能面临过剩,石墨化自供率是关键竞争力.14 3.2 上游焦类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生产成本有望降低.18 3.3 公司积极布局硅基负极,未来有望贡献新增长.19 4 重视研发投入,客户关系稳定重视研发投入,客户关系稳定.21 4.1 研发投入稳步增长,产品毛利高于同行.21 4.2 客户结构稳定,与大客户保持长期合作.22 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2 6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23 图表 1:公司历史沿革.5 图表 2:公司主要产品.6 图表 3:公司股权结构.7 图表 4:公司近几年营业收入.7 图表 5:
11、公司近几年归母净利润.7 图表 6:磁电装备所处行业上下游情况.8 图表 7:2019-2022 磁电设备产销情况(台).8 图表 8:公司营收结构.9 图表 9:2019-2022 锂电负极材料产销情况(吨;%).9 图表 10:2019-2022 锂电负极材料库存情况(吨;%).9 图表 11:近几年综合毛利率与净利率情况.10 图表 12:近几年公司费用率情况.10 图表 13:2018-2022 负极销售收入及增速(亿元,%).11 图表 14:2018-2021Q3 负极销售单价及毛利率(万元/吨,%).11 图表 15:锂电负极材料分类.11 图表 16:2016-2021 年中国
12、负极材料出货量及增长率.12 图表 17:2016-2022 年我国负极材料细分产品产量走势图.12 图表 18:2021 年负极材料市场格局.13 图表 19:2022 年负极材料市场格局.13 图表 20:公司与同业其他公司营收对比(亿元).14 图表 21:公司与同业其他公司营收增速对比(%).14 图表 22:2022 年负极材料投扩产情况.14 图表 23:人造石墨生产流程.16 图表 24:人造石墨负极成本占比(%).17 万联证券研究所第 4页 共 25页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电力设备电力设备 图表 25:石墨化价格(元/吨).17 图表 26
13、:公司产能明细.17 图表 27:人造石墨价格(元/吨).19 图表 28:针状焦均价(元/吨).19 图表 29:不同材料锂电负极应用领域.19 图表 30:各类负极材料对比.20 图表 31:中国复合硅基负极出货量及增速(万吨;%).20 图表 32:公司与同业其他公司毛利率对比(%).21 图表 33:公司与同业其他公司研发投入率对比(%).21 图表 34:公司分产品线营收预测.22 万联证券研究所第 5页 共 25页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电力设备电力设备 1 磁电装备行业龙头,锂电负极前列企业磁电装备行业龙头,锂电负极前列企业 1.1 磁电装备与锂
14、电负极共同构成主营业务磁电装备与锂电负极共同构成主营业务 于“电磁之都”快速崛起,在电磁行业保持领先。于“电磁之都”快速崛起,在电磁行业保持领先。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成立于湖南岳阳(中科电气、科美达、大力神等30余家超亿元资产企业所在地),2009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在电磁行业崛起时公司主要产品为电磁搅拌器(EMS),并致力于电磁冶金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不仅是亚洲最大电磁设备制造企业,而且是国内电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在国内电磁冶金行业处于龙头地位。积极布局锂电负极产业,形成“磁电装备积极布局锂电负极产业,形成“磁电装备+锂电负极”双主营业务格局。锂电负极”双主营业务格局。公司
15、在2017年收购星城石墨,正式进军锂电负极行业;在2018年收购贵州格瑞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延伸布局锂电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产能;在2019年参股石棉县集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在2022年与宁德时代合作对贵安新区中科星城增资,开展“年产 10 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产能。目前公司已实现湖南、贵州、四川三大锂电负极产业基地布局,且形成了“磁电装备”和“锂电负极”双主营的业务格局。图表1:公司历史沿革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万联证券研究所 1.2 公司产品结构多元化,围绕两大主营业务推陈出新公司产品结构多元化,围绕两大主营业务推陈出新 磁电设备方面,产品主要分为
16、电磁搅拌系统、感应加热系统和工业磁力搬运系统三大磁电设备方面,产品主要分为电磁搅拌系统、感应加热系统和工业磁力搬运系统三大类。类。电磁搅拌系统方面,公司推出板坯多模式弯月面电磁搅拌及控流系统,综合考虑市场上全部板坯结晶器区电磁装备,致力于减少表面和内部缺陷;还研发出方圆坯结晶器电磁搅拌器,可促进凝固前沿的熔蚀,降低过热度,进而改善铸坯质量。公司还开发出配套产品电磁搅拌远程监控操作系统和电磁搅拌专用变频电源等;感应加热 万联证券研究所第 6页 共 25页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电力设备电力设备 系统方面,公司自主研发出中间包电磁感应加热,能有效补偿中间包钢水的温
17、降并使其温度分布均匀,同时能有效提高中间包内钢水的清洁度,减少非金属夹杂物。公司还开发出连轧棒材在线加热系统,实现对中间坯整体或局部的温度进行精准控制;工业磁力搬运系统方面,公司主要生产起重电磁铁、电磁除铁器和电缆卷筒。锂电负极方面,公司产品主要为人造石墨负极、天然石墨负极和新型负极,主要应用锂电负极方面,公司产品主要为人造石墨负极、天然石墨负极和新型负极,主要应用于动力类、消费类、储能类锂离子电池等领域。于动力类、消费类、储能类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石墨化是人造石墨制备的关键环节,公司负极材料生产与石墨化一体化布局,设有中科星城湖南长沙宁乡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全资子公司贵州铜仁格瑞特锂离
18、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化一体化生产基地以及参股四川雅安集能新材料石墨化加工基地。图表2:公司主要产品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万联证券研究所 1.3 股权结构稳定,分散度较高股权结构稳定,分散度较高 公司股权结构相对稳定,实际控制人为余新、李爱武。公司股权结构相对稳定,实际控制人为余新、李爱武。根据公司2023年一季报披露,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五大股东及持股比例分别为:余新11.15%;建设银行-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行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92%;深圳前海凯博资本2.90%;李爱武2.59%;成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成都产投先进制造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2.54%。另外由于李爱武持有前海凯博
19、资本40%股份,因而其个人实际持有公司股份为3.75%。万联证券研究所第 7页 共 25页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电力设备电力设备 图表3:公司股权结构 资料来源:iFind,万联证券研究所 1.4 主营业务营收快速增长,负极占比不断提高主营业务营收快速增长,负极占比不断提高 负极业务带来营收新增长点,近几年来公司业绩快速增长。负极业务带来营收新增长点,近几年来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公司布局锂电负极以前,营业收入及净利稳定,2013-2016年营收水平为1.6-2.6亿元,归母净利水平为0.2-0.7亿元。2017年公司收购星城石墨,锂电行业高景气使负极材料业务为
20、公司带来营收及净利增量,业绩快速增长。2017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21亿元快速增长至52.57 亿 元,涨 幅 突 破 10 倍,其 中 历 年 营 收 同 比 增 速 分 别 为158.3%/47.2%/50.0%/4.8%/125.3%/139.6%;归母净利润从0.47亿元增长至3.64亿元,增速方面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09.0%/174.5%/16.0%/8.3%/123.1%/-0.4%。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石墨化产能的逐渐释放,公司营收及净利润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图表4:公司近几年营业收入 图表5:公司近几年归母净利润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万联证券研究所
21、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万联证券研究所 2.071.671.634.216.199.299.7421.9452.57-19.3%-2.5%158.3%47.2%50.0%4.8%125.3%139.6%-0.4-0.200.20.40.60.811.21.41.61.80102030405060营业收入(亿元)YoY0.530.150.230.471.301.511.643.653.64-1-0.500.511.52011223344归母净利润(亿元)YoY 万联证券研究所第 8页 共 25页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电力设备电力设备 磁电装备行业龙头地位稳固。磁电
22、装备行业龙头地位稳固。磁电装备业务主要处于钢铁行业上游电磁冶金专用设备领域,公司龙头地位稳固。目前我国电磁冶金行业发展成熟,制造厂商众多,中、低端产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小;同时,下游钢铁行业去产能以及盈利能力降低,电磁冶金行业产能利用率下降,行业竞争程度高。公司凭借产品线的完整程度、产品技术领先程度、产品质量稳定性方面在行业内的明显优势,在电磁冶金专用设备的市占率超60%,稳居国内行业龙头地位。磁电装备产销稳中有增,为公司营收贡献增量。磁电装备产销稳中有增,为公司营收贡献增量。2018-2020年,公司磁电设备产销均维持在1300台左右,2021年公司磁电设备产销量分别为1934/18
23、09台,产销率达到93.5%。公司磁电设备产品定制化高,并采取“按订单生产、单套量身定制”的生产模式,保留一定库存。磁电设备贡献稳定营收,根据公司年报及iFind数据,2021年公司磁电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23.64%,其中电磁搅拌器营收1.66亿元,中间包营收0.58亿元,起重磁力设备营收0.39亿元;2022年公司磁电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11.58%,其中电磁搅拌器营收2.47亿元,中间包营收0.12亿元,起重磁力设备营收0.37亿元。此外公司还在积极加大产品研发和推广力度,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另有46项正在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
24、(其中含32项发明专利、1项国际专利),磁电设备业务未来营收确定性高,我们认为这将为公司业绩贡献稳定增量。图表6:磁电装备所处行业上下游情况 图表7:2019-2022 磁电设备产销情况(台)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万联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万联证券研究所 业务结构优化,负极营收占比提升显著。业务结构优化,负极营收占比提升显著。2018-2022负极营收占比分别为68%/76%/77%/86%/92%。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披露数据,22年全年负极板块业务收入达49.58亿元,营收占比高达92%,负极板块对公司总业绩的贡献作用不断增强。根据iFind数据,自2019年起,动力电池市场需求
25、愈发旺盛,公司积极扩充产能,当年实现石墨类负极材料业务营收7.04亿元,营收增速达到69%;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营收增速放缓,实现销售收入7.45亿元,同比增长6%;2021年下游需求回升,公司负极业务销售收入快速增长,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18.87亿元,同比增长153%;2022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旺盛、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数码市场的国产替代进程,1336126112501397134712771189131990.0%92.0%94.0%96.0%98.0%100.0%102.0%105011001150120012501300135014001450产量销量产销率12611
26、25019342083127711891809212488.0%90.0%92.0%94.0%96.0%98.0%100.0%102.0%104.0%050010001500200025002019202020212022产量销量产销率 万联证券研究所第 9页 共 25页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电力设备电力设备 石墨类负极材料实现营业收入48.27亿元,同比增长155.8%。图表8:公司营收结构 图表9:2019-2022 锂电负极材料产销情况(吨;%)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万联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万联证券研究所 1.5 22 年负极产品库存攀升,存
27、货计提对年负极产品库存攀升,存货计提对 23 年业绩带来一定影响年业绩带来一定影响 公司近年来锂电负极材料产销情况良好,库存量保持稳定。公司近年来锂电负极材料产销情况良好,库存量保持稳定。2019-2022年公司锂电负极材料产销率分别为97.64%/97.99%/100.29%/90.83%,产销情况良好;2021年随着下游需求旺盛带动负极出货量高增,公司锂电负极材料产销量均接近6万吨,创近几年新高,预计公司未来负极材料出货量将继续高速增长。公司负极材料库存维持稳定,2019-2021年均维持在1500-2100吨,库存销量比保持在3%-9%,适量库存有助于公司及时应对市场变化,保证对客户订单
28、的交付。2022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负极材料下游需求旺盛,公司向客户的交付量增加,同时公司新建产能释放以及预期下游客户未来需求扩大,备货库存相应增加。然而,受2022年四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化、2023年春节销售淡季以及去库存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下游新能源整车厂商以及锂离子电池厂商排产不积极,下单不活跃,负极材料市场需求放缓,导致公司被动积累库存,22年库存突破1.3万吨。23年Q1,公司消化高价库存、产品价格下降以及当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因素对今年上半年业绩将造成一定影响。图表10:2019-2022 锂电负极材料库存情况(吨;%)68%76%77%86%92%0%10%20%
29、30%40%50%60%70%80%90%100%20182019202020212022负极材料电磁搅拌器中间包起重磁力设备其他18168.95245205880512546917739.75240265897511396197.64%97.99%100.29%90.83%86.00%88.00%90.00%92.00%94.00%96.00%98.00%100.00%102.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2019202020212022产量销量产销率 万联证券研究所第 10页 共 25页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
30、究报告|电力设备电力设备 资料来源:华经情报,万联证券研究所 公司期间费用率控制有效,近年来管理费用率降幅较大。公司期间费用率控制有效,近年来管理费用率降幅较大。负极业务注入后规模效应带来期间费用总体下降明显,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均逐渐下降;2017年至2022年,公司财务费用率受收购业务影响较大,18年上升至7.6%,22年回落至2.8%;管理费用率控制有效,由17年的15.2%下降至22年的2.4%,降幅12.8pct,表明公司管理效率不断提升,降本增效显著。图表11:近几年综合毛利率与净利率情况 图表12:近几年公司费用率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万联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公司公
31、告,万联证券研究所 毛利有所下滑,产品性价比较高。毛利有所下滑,产品性价比较高。2018年至2021年Q3,公司负极材料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4.8%/38.9%/34.7%/27.02%,2020年毛利率下降主要原因为新冠疫情和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导致的下游需求抑制,并且负极材料业务成本承压,价格无法顺利传导;2021年毛利率下降主要受焦类原料和石墨化加工费用上涨的因素影响;2022年随着市场负极石墨扩充产能的逐步释放,使得行业供需紧张情况有所缓解,因而导致负极材料价格小幅调整。公司产品价格虽呈下降趋势,销售单价由2018年的4.01万元/吨降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3.03万元/每吨,但已具备性价
32、比优势。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公司成本1563.5320571888133968.81%8.56%3.20%11.75%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2019202020212022库存量库存销量比41.41%43.77%48.74%37.70%38.02%39.74%37.08%28.61%19.50%24.28%8.57%13.95%11.29%21.05%16.27%16.82%16.65%6.81%0%10%20%30%40%50%60%综合毛利率净利率-5%0%
33、5%10%15%20%25%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 万联证券研究所第 11页 共 25页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电力设备电力设备 控制能力增强及技术工艺不断创新,负极产品毛利率有望回升。图表13:2018-2022 负极销售收入及增速(亿元,%)图表14:2018-2021Q3 负极销售单价及毛利率(万元/吨,%)资料来源:iFind,万联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2021年增发说明书,万联证券研究所 2 需求端:负极行业快速增长,公司出货量有望受益需求端:负极行业快速增长,公司出货量有望受益 2.1 负极材料应用广,人造石墨为主流负极材料应用广
34、,人造石墨为主流 负极材料一般分为碳系负极和非碳系负极,其中碳系负极可分为石墨、硬炭、软炭负极等,石墨又可分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炭微球;非碳系负极包括钛酸锂、锡类合金负极、硅类合金负极等。目前主流负极产品有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两大类,由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符合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对循环寿命、安全性等要求,因此人造石墨主要用于大容量的车用动力电池和倍率电池以及中高端电子产品锂离子电池,天然石墨则主要用于小型锂离子电池和一般用途的电子产品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主流负极材料的人造石墨产品将成为负极材料未来主要增长点。图表15:锂电负极材料分类 4.177.057.451
35、8.8742.2769.06%5.67%153.29%124.01%00.20.40.60.811.21.41.61.805101520253035404520182019202020212022销售收入YoY4.013.973.13.0334.80%38.92%34.66%27.02%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00.511.522.533.544.52018201920202021Q3销售单价毛利率 万联证券研究所第 12页 共 25页 Table_Pagehead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电力设备电力设备 资料来源:华
36、经情报,万联证券研究所 近几年,人造负极材料产量随着下游动力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而迅速提高。近几年,人造负极材料产量随着下游动力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而迅速提高。根据GGII统计,2022年全国人造石墨出货量为115万吨,占比84%;天然石墨产量为20.55万吨,占比15%;其他负极材料出货量为1.4万吨,占比1%,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稳步增长,人造石墨行业的出货量高增有望继续保持。图表16:2016-2021 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及增长率 图表17:2016-2022 年我国负极材料细分产品产量走势图 资料来源:华经情报,GGII,万联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华经情报,GGII,万联证
37、券研究所 负极材料碳材料石墨化碳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复合石墨中间相碳微球无定型碳硬碳软碳碳纳米新材料石墨烯非碳材料钛基材料钛酸锂锡基材料硅基材料氮化物00.20.40.60.811.2020406080100120140160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出货量(万吨)增长率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人造石墨:万吨天然石墨:万吨其他材料:万吨 万联证券研究所第 13页 共 25页 Table_Pagehead 证券
38、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电力设备电力设备 2.2 负极需求快速增长,公司位于行业前列负极需求快速增长,公司位于行业前列 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负极材料的需求也保持旺盛。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负极材料的需求也保持旺盛。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05.8万辆,同比增长96.9%,带动动力电池出货同比增长112%,而动力电池出货量的增长带动了负极材料的旺盛需求。据EVTank统计,2022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55.6万吨,同比增长71.9%;2022年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43.3万吨,同比增长84.0%,中国负极材料产量全球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全球超过90%
39、的负极材料由中国生产。从竞争格局来看,从竞争格局来看,头部公司竞争力领先。头部公司竞争力领先。在国内负极材料领域,贝特瑞为全国天然石墨龙头,而国内人造石墨主要生产企业为璞泰来、杉杉股份、中科电气和翔丰华。2021-2022年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有所上升,一线负极企业份额逐渐增长。2021年国内负极材料市场CR3为41%,2022年国内负极材料市场CR3为53%,同比上升12pct,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旺盛,满产满销,大客户长协锁单,挤占二线及以下企业市场份额;头部企业成品新增产能加速,带动出货量上升。尽管一线负极材料企业市场份额逐渐增长,市场份额逐渐向头部一线企业集中,但并不凸显,市场整体仍有竞
40、争空间。截至2022年底,全国负极材料产能大于十万吨的企业有贝瑞特、上海杉杉、江西紫宸、中科星城(中科电气控股子公司)、广东凯金、尚太科技。未来随着新建产能的陆续释放以及整体负极市场的发展,其规模效应或将使得公司产品更具性价比,使得公司负极产品出货量、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图表18:2021 年负极材料市场格局 图表19:2022 年负极材料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华经情报,万联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鑫椤资讯,万联证券研究所 近年来公司负极市场份额稳步增长,逐步进入行业第一梯队。近年来公司负极市场份额稳步增长,逐步进入行业第一梯队。2020年国内负极材料市场CR5为78%,中科电气行业市占率为7
联合国召开的净零资产所有者联盟第一次进度报告(英文版)(67页).pdf
清科: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VCPE市场回顾(英文版)(10页).pdf
DNV:净零排放路径—全球能源转型展望2021(英文版)(93页).pdf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转变途径(英文版)(16页).pdf
Sensor Tower:2021年欧洲资产管理应用程序报告(英文版)(43页).pdf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2021年中国与全球粮食政策报告-重新思考后新冠病毒世界的农业粮食体系(英文版)(96页).pdf
百分点:2021年第三季度互联网金融行业舆情分析报告(28页).pdf
IMT:5G承载与数据中心光模块白皮书(51页).pdf
休闲旅游行业:旅游业的未来(28页).pdf
2021年璞泰来公司一体化布局与人造石墨负极行业研究报告(22页).pdf
中科电气-中科电气系列之一:首次覆盖一体化布局盈利提升产能扩张放量可期-220606(21页).pdf
负极材料行业首次覆盖报告: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一体化布局成为趋势-210826(34页).pdf
天赐材料-公司首次覆盖报告:一体化布局持续深入龙头穿越周期-220527(25页).pdf
中国铝业-公司首次覆盖报告:铝行业龙头一体化布局轻量化+光伏引领未来需求-230321(19页).pdf
中伟股份-公司首次覆盖深度报告:锂电前驱体全球龙头一体化协同效应显现-230317(25页).pdf
负极行业专题报告:工艺迭代是焦点一体化和连续石墨化有望拉开成本差距-210805(48页).pdf
晶澳科技-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光伏一体化组件龙头组件盈利能力行业领先-230327(25页).pdf
晶科能源-公司首次覆盖报告:一体化组件龙头引领TOPCON新时代-230313(40页).pdf
【公司研究】璞泰来-首次覆盖:锂电材料龙头打通产业纵向一体化-20200710[32页].pdf
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连锁茶饮第一股(724页).pdf
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33页).pdf
线上健身第一股-keep招股说明书(463页).pdf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完整PDF.pdf
QuestMobile:2022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7页).pdf
小红书:2023年度生活趋势报告(34页).pdf
Quest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30页).pdf
工业4.0俱乐部:ChatGPT认知白皮书(151页).pdf
町芒:2022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47页).pdf
哈尔滨工业大学:ChatGPT调研报告(94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