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月酝知风:价格战为“表”定价权切换为“里”-230315(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行业月酝知风:价格战为“表”定价权切换为“里”-230315(15页).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20232023年年0303月月1515日日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行业评级:汽车行业评级:汽车 强于大市(维持)强于大市(维持)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平安证券研究所汽车团队月酝知风月酝知风汽车行业汽车行业价格战为“表”,定价权切换为“里”价格战为“表”,定价权切换为“里”核心摘要核心摘要 价格战的直接原因是排放法规切换以及年初以来汽车需求疲弱价格战的直接原因是排放法规切换以及年初以来汽车需求疲弱。7月1日我国将正式实施国六B的排放法规,新的排放要求中新增了RDE测试的限制要求以及20万公里的耐久试验(目前RDE仅为监测要求,耐久性试验为16万公里),环保部暂未明确延迟执行,因此部分车企或存
2、在去库存需求。受购置税减半退出及新能源车购买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2023年初以来汽车消费需求不足。2023年1-2月我国汽车销量为362.5万台(同比下降15.2%),同期燃油乘用车销量仅219.3万台(同比下滑幅度超过25%)。深层原因: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被边缘化深层原因: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被边缘化,定价权切换至特斯拉与自主品牌龙头企业手中定价权切换至特斯拉与自主品牌龙头企业手中。1)合资车企所依赖的燃油车市场整体规模在快速萎缩,我国燃油乘用车销量从2017年到2022年减少了700万台左右。2)新能源领域合资品牌正被边缘化,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到27.8%,自主品牌的新
3、能源车渗透率达到40%50%,主流合资车企新能源车渗透率不足5%。3)旧有合资模式不能适应新发展形势。2018年我国汽车合资股比放开+鲇鱼特斯拉入华后,合资车企中外股东方核心诉求不一致,中方第一要务是发展自主新能源品牌,外方则谋求更高的本土控制权。合资车企缺乏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产品,且大多没有插混车型布局,过去树立的品牌价值无法迁移;2023年自主品牌加速铺设独立新能源销售渠道,合资车经销渠道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劣势将进一步凸显。投资建议:投资建议:尽管价格战短期影响车企利润尽管价格战短期影响车企利润,但更应关注价格战背后的深层原因及后续影响但更应关注价格战背后的深层原因及后续影响,近几年多个外资
4、品牌退出中国近几年多个外资品牌退出中国,预计后续还将有弱势品牌出清预计后续还将有弱势品牌出清,看好自主品牌份额继续大幅上升看好自主品牌份额继续大幅上升。2023年重点关注插混车战略转型坚决的车企,推荐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理想汽车、长城汽车。精选空气悬架、抬头显示、域控制器等渗透率技术低+发展空间大的优质赛道,推荐已于对应细分赛道进行精准卡位、前瞻布局的配件企业,推荐中鼎股份、华阳集团、华域汽车、福耀玻璃、德赛西威、经纬恒润。风风险提示:险提示:1)价格战造成车企盈利端承压;2)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3)燃油车降价冲击新能源车销售。nNrQXXeXfVdXoWeXyXbRdNaQpNqQmOtQj
5、MqQnOjMqRtN8OqQxONZoMoNwMrQoQCONTENTCONTENT目录目录汽车降价激战正酣,合资车企逐渐失去市场主导汽车降价激战正酣,合资车企逐渐失去市场主导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汽车降价激战正酣价格战表层原因:排放法规切换+需求不足深层原因: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被边缘化深层原因:合资车企经营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影响推演:弱势品牌出清,旧有合资模式或难以为继汽车降价激汽车降价激战战正酣正酣4 新能源龙头在新能源龙头在2023年率先启动价格战年率先启动价格战。2023年初特斯拉率先开启降价周期,在特斯拉的影响下,华为问界、小鹏等新能源车企纷纷跟进,比亚迪则将20
6、23款秦Plus DMi售价降低到10万元以内。受特斯拉、比亚迪两大新能源龙头在2023年的价格策略影响,大部分新能源车企在23年的新车定价较为保守,如理想推出Air版车型(无空气悬架)拉低售价区间,智己LS7起售价仅为30.98万元,明显低于此前上市的同级别车型。新能源车价格战蔓延到燃油车新能源车价格战蔓延到燃油车。此次价格战由新能源车企率先发动,最终波及到燃油车乃至整个汽车行业。3月6日,东风汽车旗下主机厂联合湖北省政府推出了购车补贴政策,优惠力度达数万元,其中东风雪铁龙C6优惠额度达到9万元,引发市场热议。随着东风汽车的降价,众多车企纷纷跟进降价,进而掀起了整个汽车行业的降价潮。价格战并
7、不会是长期现象价格战并不会是长期现象。我们判断大部分主流车企很大程度上属于被迫应战,而车企实现良性的持续经营需要正常的盈利水平,价格战显然不是任何一家希望可持续经营的车企用以维生的途径,我们认为价格战并不会是长期现象,例如大部分车企的价格优惠都是到3月31日截止:东风汽车的价格优惠截至到3月31日,政府补贴也仅限于湖北省;比亚迪针对宋Plus、海豹和宋Pro DMi车型推出的限时优惠的截止日期同样是到3月31日,长安深蓝针的优惠活动限量10000台,截止日期同样为3月31日。多重因素导致此次价格战多重因素导致此次价格战。表面上看,排放法规切换、23年年初汽车市场需求不足是造成此次价格战的直接诱
8、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合资车企在新能源车时代失去了市场主导地位,其价格体系正受到以特斯拉、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车型的巨大冲击。价价格格战表层原因:排战表层原因:排放法规切放法规切换换+需需求不求不足足资料来源:GB18352.6-2016,中汽协,平安证券研究所 排放法规切换造成车企存在去库存需求排放法规切换造成车企存在去库存需求。2023年7月1日,国六B标准将全面实施,对于在7月1日后无法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的新车将无法上牌上路。7月1日实施的国六B除了对排放限值相比国六A更加严格外,根据GB18352.6-2016中的要求,20232023年年7 7月月1 1日后上牌的新车需满足日后上牌的
9、新车需满足RDERDE测试测试(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的限值要求的限值要求,并同时满足并同时满足2020万公里的污染控制万公里的污染控制装置耐久性试验装置耐久性试验(而在而在7 7月月1 1日前日前,RDERDE测试仅作为监测要求测试仅作为监测要求,耐久性试验为耐久性试验为1616万公里万公里)。我们注意到目前车企的车辆环保信息中尽管宣称满足国六B的排放要求,但部分车型的RDE仅为监测报告,满足的耐久里程也仅为16万公里,或者这两项要求仅满足一项,类似的车型在7月1日后都将无法上牌,目前国家环保部门对新实施的国六目前国家环保部门对新实施的国六B B并未表态会延迟执行并未
10、表态会延迟执行,因此车企存在一定的降价去库存需求。年年初以来汽车消费需求较疲初以来汽车消费需求较疲弱弱。2023年初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和新能源车购置税补贴退出,导致对2023年初的汽车消费需求造成一定程度透支。标杆车企降价导致部分用户继续观望。2023年1-2月我国汽车销量为362.5万台,同比下降15.2%,1 1-2 2月燃油乘用车销量仅为月燃油乘用车销量仅为219219.3 3万台万台,同比同比下滑幅度超过下滑幅度超过2525%。0501001502002503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11月 12月2021年2022年2023年我国汽车月度销量我国汽车月度销量单
11、位:万台单位:万台深深层层原原因:合资品牌在因:合资品牌在新新能能源车领域被边缘化源车领域被边缘化6资料来源:中汽协,乘联会,平安证券研究所 新能源车渗新能源车渗透透率快速提高率快速提高,冲击燃油车定价体系冲击燃油车定价体系。据中汽协数据测算,2022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727.8 8%,受此影响传统燃油车乘用车从2017的2414万台下滑到2022年的1701万台,而这一下滑趋势仍在继续。合资品牌整体新能源渗透率低合资品牌整体新能源渗透率低,合资车在新能源车领域被边缘化合资车在新能源车领域被边缘化。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不足5%,作为对比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达到40%50%
12、,国内新能源车市场被自主品牌和特斯拉牢牢掌控,中美两大新能源车龙头特斯拉和比亚迪由于没有燃油车包袱,且市占率高,在新能源车定价上不受燃油车产品羁绊,引领了新能源车整体的定价权。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销量变化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台单位:万台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对比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对比0%5%10%15%20%25%3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燃油车新能源车新能源车渗透率(右轴)45.7%3.1%0%10%
13、20%30%40%50%60%2022.012022.022022.032022.042022.052022.062022.072022.082022.092022.102022.112022.122023.012023.02自主品牌主流合资品牌深层深层原原因:合资车企经因:合资车企经营营模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式难以适应新形势7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平安证券研究所 在在智智能新能新能能源车快速迭代源车快速迭代+合资股比放开的全新时合资股比放开的全新时代代,过去过去40年中外股比对半的汽车合资合年中外股比对半的汽车合资合作作模模式竞式竞争争力走弱力走弱。1 1、股权端:中外股东各自有了优先级更高的发
14、展战略股权端:中外股东各自有了优先级更高的发展战略,导致双方战略协同性显著降低导致双方战略协同性显著降低。我国2018年提出将逐步取消外资车企的股比限制,同年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上海,特斯拉100%控股,加之造车新势力渐成气候,合资车企中方股东致力于积极推进自主新能源车战略,如广汽的埃安品牌,上汽的智己、飞凡,长安的深蓝品牌等。外方则谋求更大的股比和控制权,并有在华独立发展新能源车业务的强烈诉求,如宝马取得华晨宝马75%的控股权,大众也实现了对两家新设立合资公司的控股(大众安徽则由大众集团控股75%,奥迪一汽新能源大众控股60%),福特则将中国的智能电动汽车研发和运营业务由福特电马赫公司负责(该
15、公司福特控股81.2%)。2 2、产品端:缺乏竞争力强劲的新能源车产品产品端:缺乏竞争力强劲的新能源车产品。2023年自主插混新车众多,将进一步侵蚀吞噬燃油车份额,而合资在插混车领域普遍准备不足。合资车企决策流程长,产品定义主要由外方掌控,导致了合资车企车型迭代速度慢。插混车是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最大的增量来源,绝大部分合资车企并没有有竞争力的插混技术及产品储备。自主车企摒弃油电同卖模式,全新插混车型将快速投放市场,加快侵占燃油车份额。在纯电市场,合资车企的纯电车型又受到特斯拉、造车新势力、自主高端纯电车等品牌的压制,过往建立起的品牌价值无法迁移到新能源时代。3 3、渠道端:渠道端:2023
16、2023年传统自主将快速铺设独立新能源车销售渠道年传统自主将快速铺设独立新能源车销售渠道,合资品牌的渠道劣势将凸显合资品牌的渠道劣势将凸显。2023年自主品牌将加快插混车型的渠道建设,2023年内长城、吉利、长安规划的新能源门店数量普遍将超过500家,预计到2023年底自主品牌的插混门店数量将超过2000家,而合资品牌依然依赖原有的燃油车渠道,在渠道变革方面远远落后于自主品牌。8资料来源:Wind、公司公告、天眼查、平安证券研究所时间时间主要事件主要事件1982年邓小平在中汽公司的报告上批示:“轿车可以合资”。1984年批准上海大众、北京吉普、广州标致成立。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定生产汽
美埃科技-公司研究报告-国内洁净设备龙头半导体国产替代助力公司加速成长-230208(34页).pdf
珀莱雅-公司研究报告-“平销”角度看珀莱雅坚持变革的强劲动力-230208(29页).pdf
启明医疗-港股公司研究报告-中国TAVR先驱者绘制结构心蓝图-230208(61页).pdf
腾远钴业-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技术领先一体化布局未来可期-230208(29页).pdf
天顺风能-公司深度报告:深耕风塔十余载快意雄风海上来-230131(45页).pdf
欣锐科技-公司深度报告:车载电源优质供应商高压化强者恒强-230208(29页).pdf
中国黄金-首次覆盖报告:央企背景黄金珠宝企业入局培育钻产业链-230208(31页).pdf
大丰实业-公司研究报告-乘疫后复苏东风开启大丰2.0时代-230208(23页).pdf
公牛集团-公司研究系列报告5:双翼拓展打造新兴成长曲线-230209(61页).pdf
平安银行-公司深度报告:把握财富良机零售新王崛起 -230208 (44页).pdf
圣农发展-公司公司深度分析:产业链一体化龙头生食+熟食双轮驱动-230208(20页).pdf
伊力特-公司研究报告-疆酒复苏改善可期-230208(26页).pdf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XR与数字孪生技术研究与实践(2022)(56页).pdf
中国石化:2021-2030中国快递业绿色包装碳减排潜力研究报告(40页).pdf
奇绩创坛2022年分享会:技术驱动的创新前沿-新环境下的创新创业机会(35页).pdf
58安居客:2022年6月全国二手房市场报告(22页).pdf
58安居客:2022年8月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报告(24页).pdf
物联云仓:2022年成渝城市群仓储市场分析报告(31页).pdf
智联招聘:2022雇佣关系趋势报告(40页).pdf
中国信通院:2022年算力时代网络运力研究报告(28页).pdf
巨量引擎:2022数字旅游项目报告-度假休闲篇(31页).pdf
Marktfeld: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KOM)资本部署战略分析报告(英文版)(10页).pdf
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KOM)2019财年年度报告(英文版)(290页).pdf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2018年年度报告(英文版)(140页).pdf
汽车之家研究院:2022一季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排行榜.pdf
汽车之家研究院:2022三季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排行榜.pdf
罗兰贝格:用户运营报告第三期:车企用户运营分阶段运营指南(2023)(23页).pdf
汽车行业:从日系摩企典范看自主品牌成长中大排摩托车赛道量价双击-230328(52页).pdf
汽车之家研究院:2022四季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排行榜(30页).pdf
特斯拉产业链行业深度: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国内机遇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30324(24页).pdf
汽车行业:预期修复行情逐步开启边际改善有望延续-230326(15页).pdf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零部件出海报告之一:零部件出海国内外共振打开新的成长空间-230326(18页).pdf
电通中国:高端车的新概念-揭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成功机会的购买行为(2023)(23页).pdf
汽车行业:EPS产品结构迭代带来价值增量线控转向应时而生-230322(39页).pdf
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连锁茶饮第一股(724页).pdf
线上健身第一股-keep招股说明书(463页).pdf
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33页).pdf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完整PDF.pdf
QuestMobile:2022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7页).pdf
Quest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30页).pdf
小红书:2023年度生活趋势报告(34页).pdf
町芒:2022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47页).pdf
QuestMobile:2021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0页).pdf
锐仕方达&薪智:2022年薪酬白皮书(105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