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2022)(4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联通: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2022)(49页).pdf(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1前前言言二十世纪初,人们开始以量子为对象,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并逐步建立起量子力学理论体系。到了二十世纪中叶,随着量子科技的发展,现代光学、电子学和凝聚态物理等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了激光器、半导体、计算机等经典器件的问世,引发了第一次量子革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量子调控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可以对微观体系的量子态进行精确的观测与调控,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正在到来。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量子通信技术在实用化和工程化方面得到较快发展,网络建设规模和各类应用示范均处于全球领先
2、水平。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问题变得日益严峻,这些问题关乎个人利益、企业生存和国家安全。研究表明,量子通信技术是唯一被严格证明的、符合香农无条件安全特性的通信方式,在党政军、能源、金融、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中国联通与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创新联合会、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量子通信技术应用研究联合实验室(应用示范中心),坚持以全球化视角为引领,结合智能城市建设,积极开展产业合作、技术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全方位助力国家量子战略落地。本白皮书以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成果为基础,分析了量子安全通信发展机遇,研究了量子安全通信关键技术和产业标准规范,并从典量子安全
3、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2型行业应用角度,给出了基于端到端量子加密网络内生安全的解决方案,助力打造重点行业量子安全通信应用标杆,促进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支撑数字经济安全、快速发展。本白皮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创新联合会、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通问天量子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循态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帮助与指导,在此,向以上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3目录前言.1一、量子安全通信发展机遇.51.1 技术发展概述.51.2 国家政策支持.71.
4、3 应对安全挑战.111.3.1 数字化转型背景.111.3.2 敌手攻击风险.121.3.3 量子霸权威胁.131.3.4 云上数据安全.131.4 应用前景广阔.13二、关键技术研究进展.152.1 量子密钥分发 QKD.152.1.1 离散变量量子密钥分发.162.1.2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162.2 高速量子随机数发生器.172.3 量子密钥云平台.172.4 量子可信中继增强技术.182.5 量子加密路由组网技术.192.6 共纤传输技术.19三、产业化标准化进展.203.1 产业化路线.203.2 标准化路线.223.2.1 国际标准组织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223.2.2 我国
5、加速标准体系建设.243.3 与其他安全体系之间的关系.253.3.1 量子安全与 OSI 安全体系.253.3.2 量子安全与等级保护安全体系.263.3.3 量子安全与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27四、重点行业应用.284.1 行业方案.284.1.1 党政军.284.1.2 能源.294.1.3 金融.304.1.4 交通.314.1.5 工业互联网.334.1.6 医疗卫生.344.1.7 文化旅游.35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44.1.8 教育.374.1.9 电商物流.384.2 典型场景.394.2.1 无人机巡检.394.2.2 集群对讲.404.2.3 视频会议.414.2.4
6、车联网.424.2.5 量子密话.434.2.6 数据确权.444.2.7 数据隔离.45五、总结与展望.46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5一、一、量子量子安全安全通信通信发展机遇发展机遇1.1技术发展概述技术发展概述在量子通信技术发展方面,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上半叶,伟大的科学家们积极探索,对量子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量子假说,首次引入能量子的概念;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运用能量子概念使量子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1913 年,玻尔提出的原子理论为量子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1923 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
7、1926 年,薛定谔率先找到了描述粒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方程,也就是著名的薛定谔方程;1927 年,海森伯得出的测不准关系,以及玻尔提出的并协原理,对量子力学给出了进一步的阐释;1925 年到 1928 年,物理学界形成了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肩形成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量子力学理论的形成是物理学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它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特殊运动规律,有力地冲击了经典物理理论,使人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1984 年,两名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员提出了国际上第一个量子密钥分发协议 BB84 协议,正是这个协议的诞生,保密通信进入了量子时代。在密码安全技术发展方面,1917
8、年,G.Vernam 提出一次性密码(One Time Password,OTP)的思想,即对于明文采用一串与其等长的随机数密钥进行加密,接收方使用相同的随机数密钥进行解密,随机数密钥真正随机且只使用一次,OTP加密技术已经被证明是安全的。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6但在经典通信领域,其所需的密钥很难在不安全的信道上实现无条件安全分发,采用不安全的密钥来实施“一次一密”加密仍然是不安全的。后来,出现了公钥密码体制,接收方有一个公钥和一个私钥,接收方将公钥公开出去,发送方用公钥加密信息后发给接收方,接收方用私钥解密信息。公钥密码体制的优点是不需要经过安全的信道对外传递密钥,但它的安全性是基于难于
9、求解的数学难题,例如大数分解问题,相关资料表明,量子计算机的并行计算能力可以攻破RSA/DSA/ECDSA 等密码,现有公钥体系将面临巨大挑战。量子保密通信是量子信息领域中率先进入实用化的技术方向。量子保密通信基于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技术,结合适当的密钥管理、安全的密码算法和协议而形成的安全通信解决方案。近年来,量子安全通信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验,并向实用化发展。加拿大 Rubenok 小组从理论上解决了量子通信网络中的量子中继问题,证明了 QKD 是现实条件下保障通信保密的有效技术;T.Silva 小组在两段 8.5 公里的光纤链路上,使用弱
10、相干态和偏振编码对 MDI-QKD 协议进行原理性验证;Nicolas Gisin 小组进行了一项关于 MDI-QKD 实验工作,其传输距离成功达到了 307 公里;潘建伟小组通过研发高效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详细展示了能够抵抗所有针对探测器攻击的 MDI-QKD 实验;罗开广小组则通过 MDI-QKD 实验演示了一种可以抵抗所有探测器侧信道攻击的偏振编码方案。2018 年以来,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新记录。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实现了 25 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打破了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7先前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组 4 个量子接口之间纠缠的纪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国际
11、上首次实现 18 个光量子比特的纠缠,刷新了所有物理体系中最大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在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创造密集编码量子通信信道容量新纪录。另外,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生成真随机数,产生量子密钥,采取云服务方式通过经典网络分发到应用端,适用于有线网、移动网、物联网等各种经典网络环境,形式灵活多样、轻量优质,使得更多的用户享有高安全等级的服务。该两种方案都是基于量子科技的安全通信方案,即使面对量子计算的挑战也能得到安全保障。1.2国家政策支持国家政策支持世界各主要国家和组织均相继建成了各自的实地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比如,美国的伯特利量子通信网络(Battelle Qu
12、antum Network)、日本东京量子通信网络(Tokyo Network)、欧洲 SECOQC 量子通信网络以及中国京沪量子通信干线工程等。我国已多次举办研讨会、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并成立专业部门,促进我国量子技术发展。自 2006 年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开始,提出了重点研究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的载体、关联规律和调控原理。2013 年发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再次强调“为空间网络、光网络和量子网络研究提供必要的实验验证条件”。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82020 年 10 月 16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专题学习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并就
13、中国量子科技如何抢占国际制高点、构筑发展新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具体部署和要求。“十四五”规划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量子通信作为量子信息分支受到国家重点扶持,中央和地方均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加快布局量子通信产业,相关政策的发布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及应用落地。表 1-1 主要政策时间时间政策名称政策名称颁布部门颁布部门主要内容主要内容2006 年 2 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 术 发 展 规 划 纲 要(2006-2020 年)
14、国务院重点研究量子通信的载体和调控原理及方法,量子计算,电荷自旋相位轨道等关联规律以及新的量子调控方法,受限小量子体系的新量子效应,人工带隙材料的宏观量子效应,量子调控表征和测量的新原理和新技术基础等。2006 年 5 月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2011 年 7 月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
15、术发展规划科技部突破光子信息处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太赫兹通信、新型计算系统体系等重点技术2013 年 2 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建 设 中 长 期 规 划(20122030 年)国务院为突破未来网络基础理论和支撑新一代互联网实验,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主要包括:原创性网络设备系统,资源监控管理系统,涵盖云计算服务、物联网应用、空间信息网络仿真、网络信息安全、高性能集成电路验证以及量子通信网络等开放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9时间时间政策名称政策名称颁布部门颁布部门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式网络试验系统。2015 年 5 月中国制造 2025国务院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
16、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2015年10月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 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超前部署科研任务之(二)通信广播卫星科研任务:开展激光通信、量子通信、卫星信息安全抗干扰等先进技术研究与验证。2016 年 6 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加强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管理,积极建设“京沪干线”量子通信工
17、程,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在上海、合肥、芜湖等城市使用,促进量子通信技术在政府部门、军队和金融机构应用。2016年11月“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加强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布局太赫兹通信、可见光通信等技术研发,持续推动量子密钥技术应用2016年12月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挥互联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带动移动互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3D 打印、量子通信等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2017 年 1 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年版国家发改委包括信息安全咨询服务、信息
18、系统安全集成、网络安全维护服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咨询、攻击防护服务、加密保密服务、网络安全应急服务、安全测试服务,以及电子认证、信息安全认证、信息安全培训、电子取证、安全审计、数据备份及灾难恢复服务等。安全态势感知、预警,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咨询等面向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服务。2017 年 5 月“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奠定我国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国际竞争中的科技基础和优势方向。量子通信研究面向多用户联网的量子通信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率先突破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建设超远距离光纤量子通信网,开展星地量子通信系统研究,构建完整量子安全
19、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10时间时间政策名称政策名称颁布部门颁布部门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的空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体系,与经典通信网络实现无缝链接;2018 年 1 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务院优化国家科技计划基础研究支持体系,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实施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推动对其他重大基础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的前瞻部署。2018 年 7 月金融和重要领域密码应用与创新发展工作规划2018 年-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大力推动密码科技创新,加强密码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促进密码与量子技术、云计算、大数据
20、、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融合创新。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统筹规划长三角数据中心,推进区域信息枢纽港建设,实现数据中心和存算资源协同布局。加快量子通信产业发展,统筹布局和规划建设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实现与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无缝对接,开展量子通信应用试点。加强长三角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实现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互联互通。2020 年 3 月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科技部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 5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脑科学、工业互联网、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
21、科技项目的实施和支持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2021 年 3 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人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021年11月“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工信部将加大 6G、量子通信等网络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前瞻布局 6G、量子通信等新技术安全,并推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和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2021年
22、12月“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 央 网 络安 全 和 信息 化 委 员会要探索建立面向未来的量子信息设施和试验环境;加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关键前沿领域的战略研究布局和技术融通创新,加强 5G、量子技术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111.3应对应对安全安全挑战挑战1.3.1 数字化转型背景数字化转型背景1 1)政府数字化转型是全面推动政府整体智治的有效手段)政府数字化转型是全面推动政府整体智治的有效手段数字政府建设是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塑造政府公共服务理念、完善政府治理的全方位、系统性、协同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政府数字化转型是要
23、把整个政府运作模式进行创造性的数字化改造,注重业务流协同、数据流贯通、技术流集约,推动政府工作过程数字化和工作结果数字化,进而改变政府运作流程、治理方法甚至组织架构。2 2)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整体构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整体构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快速迈向数字社会。相对于以往,数字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包括技术、经济、思维、生存等各方面的跨越式巨变。农业社会生产要素是土地资源,生产方式为人工劳作;工业社会生产要素是矿藏与石油,生产方式为机械;数字时代生产要素是数据,生产方式为人工智能。这种不同以往的生产环境变化,促使全球各国在
24、调整自己的国家战略。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企业数字化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选择。在科技赋能上,随着工业化、信息化、互联网领域科技的发展积累,已经呈现出深度融合,并催生深刻化学反应的趋势。云计算、大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12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已逐渐成熟,并正以我们以往不可想象的手段,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启发我们以更大的想象力,来借助科技的力量,重新审视企业的发展。3 3)政企数字化转型面临重大信息安全挑战)政企数字化转型面临重大信息安全挑战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指将我们物理世界的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处理的“0”和“1”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19 世纪人类进
25、入电气时代一样影响深远。数字化是一柄双刃剑,在政企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生产力飞跃的同时,信息资产的迅速膨胀,网络连通的更加广泛,伴随而来的是以全新面貌出现的安全问题。1.3.2 敌手攻击风险敌手攻击风险数字经济时代,线上线下融合,病毒、木马、高级持续性攻击等网络威胁和风险从虚拟网络空间向现实物理世界蔓延扩散,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信息技术的革新导致“网络犯罪”更猛烈也更猖獗,因为其简便性,不受空间、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威胁的主要形式表现在越来越多的黑客实施“网络犯罪”时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产业链,他们拥有丰富的数据和情报,廉价的网络攻击资源,强大的网络攻
26、击武器,收集信息、挖掘漏洞、实施攻击、盗取数据、出售变现等一系列流程清晰明了,令受攻击者遭受损失且难以追查。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131.3.3 量子霸权威胁量子霸权威胁2019 年,IBM 公司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展出了最新的量子计算机模型,把量子计算成果引入大众视线;同年,谷歌在自然杂志上发文,宣告“量子霸权(Quantum Supremacy)”。这两件事对经典计算机和普通加密领域产生了巨大冲击,量子计算机拥有超大的存储能力和超强的运算能力,能以超过经典计算机指数级倍数的速度执行特定计算任务。这种量子优势将对我国各政企行业产生巨大威胁,传统信息安全手段和技术将被颠覆。1.3.
27、4 云上数据安全云上数据安全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将数据资源、存储设备和软件应用成功融合到一起,为众多用户解决了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问题。但近年来,不断发生的云数据泄露事件引起了用户的重视。云计算中所有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云端,并将计算结果通过网络回传给客户端,用户之间共享计算或存储资源,安全隔离不够或某些用户恶意攻击,从而造成数据保密、数据备份、数据共享等方面面临巨大的安全问题。1.4应用前景广阔应用前景广阔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高度,量子安全以其不可分割、不可克隆、一次一密等特性,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当前,无论在技术储备、基础设施、应用领域、国家政策上,量子安全通
28、信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14产业化发展箭在弦上。随着“量子卫星”、“京沪干线”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已跻身全球领先地位,率先实现了量子传送、加密和分发,理论实力、技术基础和产业应用世界领先。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凭借其信息论安全特性,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将被大范围推广及应用。同时,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生成真随机数,由云平台存储、分发密钥,通过一次一密或高频率更新的密钥进行加解密,保障数据安全,为用户提供灵活便捷、覆盖广泛的量子真随机加密通信,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商业价值。表 1-2 主要应用表业务名称业务名称产品组合产品组合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备注备注量子骨干网建设量子密钥分发 QKD(接收、
29、发送)、波分复用、安全中继、量子中继器、量子光交换机、量子安全加密路由器等“京沪干线”、“武合干线”、“京雄干线”、“宁苏干线”等项目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具有链路距离长、承载容量大、可靠性与健壮性要求高的需求特点量子城域网建设量子密钥分发 QKD(接收、发送)、波分复用、安全中继、量子中继器、量子光交换机、量子安全加密路由器等“广州量子城域网”、“合肥量子城域网”、“芜湖量子政务网”等项目城域网负责城市范围内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机构的连接,上联骨干网,下联局域网/用户区域,具有链路长度中等、业务容量较大、可拓展性要求高、组网拓扑复杂的需求特征量子局域网建设密钥云平台、密钥管理QKM、量子光交换机、
30、量子安全加密路由器、量子安全 IPSec VPN、量子安全 SSL VPN、量子 Q 盾、密钥充注等大型央企、集团公司、综合性企业、有竞争力/保密性企业等局域网建设局域网上联城域网,下联一个小区域(如一个企业的办公楼群)内多个用户终端的接入,具有距离要求不高、下联分支数量大、业务接入多元化等需求特征数字政务量子保密通信应用融合密钥云平台、密钥管理QKM、量子光交换机、量子安全加密路由器、量子安全 IPSec VPN、量子安全 SSL VPN、量子 Q 盾、省、市、区及各委办局数字政务量子保密通信应用融合项目用于保护政企专网基础设施及其服务的安全性,企业或政府机构通常要求通信服务提供高度的机密性
31、、完整性和真实性,需要强制性地采用专用的安全系统,结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15业务名称业务名称产品组合产品组合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备注备注密钥充注等合 QKD 的链路加密,可以与这些技术结合来满足政务网各站点之间信息加密需求。数字金融量子保密通信应用融合量子密钥分发 QKD(接收、发送)、波分复用、安全中继、量子中继器、量子光交换机、量子安全加密路由器等“京沪干线”金融应用示范接入、苏州量子保密金融专线解决量子密钥资源到移动终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及使用需求,保障移动终端和业务中心之间能够开展量子通信业务关键基础设施量子加密融合应用量子密钥分发 QKD(发送、接收)、量子 CPE 加密组件、量
32、子安全加密路由器、量子光交换机等国家电网下属灾备中心以及山东、安徽、浙江等省电力公司可用于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中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upervisory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数据通信安全性云和数据中心异地灾备量子加密融合应用量子密钥分发 QKD(发送、接收)、量子光交换机、量子安全加密路由器、波分复用、量子集控站等政务、金融、保险、证券、电商等行业客户关键数据异地灾备量子加密传输针对云和数据中心对海量数据存储安全、异地备份传输安全以及用户核心数据上云安全进行量子加密融合应用国家、省级、教育领域量子实验室建设密钥分配系统、红外单光子探测仪、高速激光
33、器等量子信息教育与科研仪器国家、省级、大学、重点实验室项目二、二、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关键技术研究进展2.1量子密钥分发量子密钥分发 QKD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量子通信技术是现阶段发展相对成熟并具备产业化潜力的典型技术,能够与现有的光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进行融合互补,打造服务多种行业,开放灵活、智能互联的量子生态体系。和现有的密码技术不同,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16使用量子态来编码信息,通过对量子态的制备、传输和检测实现安全分发量子随机数,其核心思想是利用非正交单量子态的不可克隆性来完成安全分发。所以量子密钥分发协议,指的是量子态编码、传输和测量方法的
34、规定。1984 年,物理学家 Bennett 和密码学家 Brassard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QKD 协议,也就是著名的 BB84协议。此后,物理学家和密码学家又相继提出了其他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如 E91、B92、BBM92、SARG04、COW、DPS、GG02、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MDI-QKD)等协议,而各种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又可以按照编码量子态的特点分为离散变量(DV)、连续变量(CV)等类别。2.1.1 离散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离散变量量子密钥分发DV-QKD 作为最早出现的密钥分发技术,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主要的量子密钥分发协议有BB
35、84协议、E91 协议和 B92 协议等。到目前为止,BB84 协议应用最广泛,该协议通过将信息调制到光子的偏振态上,并随机从四种偏振态中选择一种发送,实现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分发。另外,还存在其他一些改进协议,如六态协议、正交态协议等。2.1.2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2002 年,物理学家 Grosshans 和物理学家 Grangie 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基于相干态的 CV-QKD 方案,即 GGO2 协议,该协议使用弱相干态进行高斯调制实现量子密钥分发,使得之后可以完全使用标准化光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17通信器件实现量子密钥分发。随着 GGO2 协议的提出,各种改进性的
36、协议不断出现,如 no-switching 协议、四态调制协议、相干态双相位调制协议等。2.2高速量子随机数发生器高速量子随机数发生器量子随机数发生器是利用量子随机过程产生真随机数的一种装置,其随机性由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保证,传统的量子随机数发生器是根据光子经过分束器后的路径选择来生成随机数,其生成速率较低,无法满足行业应用的多元化需求。为了提高生成速率,后续相继出现多种改进型的高速量子随机数发生器。此外,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具备机架式、USB 型、板卡型等多种形态。在具体场景中,采用量子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真随机量子密钥结合对称加密模式进行加密,首先利用量子的物理特性解决了对称加密模式中密钥的安全
37、传输问题,保证了密钥不可被克隆、窃听、篡改,其次保留了对称加密方式的高效性特点。从而推动了高速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及量子密钥云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落地。2.3量子密钥云平台量子密钥云平台量子密钥云平台是融合 ICT 基础设施和量子随机数发生器、QKD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形成了基于量子安全的云底座。其基于量子安全云计算技术把各业务分散部署的计算、存储、网络等物理资源融合在一起,结合量子安全能力,实现统一的资源池化,统一为上层业务按需提供服务,提升整体资源利用率,为各类业务应用的数据安全保驾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18护航。量子密钥云平台可实现从基础软硬件到应用软件的整个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将量子安全能力赋
38、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以及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2.4量子可信中继增强技术量子可信中继增强技术由于光纤传输的信号损耗,量子密钥分发 QKD 产品通过光纤直接传输有一定的距离上限,而量子可信中继增强技术是量子保密通信的关键技术,可拓展量子通信应用范围。相邻的中继节点间进行量子密钥分发,从而通过各对相邻中继节点达成量子密钥加密传输。其中通过“一次一密”的加密传输方式,实现节点可信中继,保障量子密钥传输的安全。图 2-1 量子可信中继增强原理图量子可信中继安全的方案根据具体需求制定。对于安全等级较高的场景,可以把可信中继节点设在对应机房里,结合人员管理和技术手段来保障中继可信。对于通用场景应用,可以采用安
39、全技术手段保障无人值守中继节点的安全可信,如密钥落地即密技术、密钥分拆中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19继技术,中继密钥迭代变换技术等,从而避免中继节点造成的密钥泄露风险。综上所述,对于各类应用场景,量子可信中继增强技术都可以高效可靠的保障量子密钥安全。2.5量子加密路由组网技术量子加密路由组网技术量子加密路由组网技术是支撑量子通信网络灵活组网的关键。量子通信网络一般使用密钥生成速率、密钥缓存量和密钥中继消耗速率等参数描述链路的状态,并评价链路质量。所有链路的状态、连接关系、质量等构成一个动态的网络拓扑数据库。量子加密路由组网是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的融合组网,实现了路由交换与安全应用的无缝融合。该
40、技术支持在线获取量子密钥,支持完备的路由和 MPLS 业务特性,满足灵活组网和端到端服务保证的要求,满足量子广域网互联、VPN 网关、融合网关等多种应用场景的组网需求。对于大规模的量子通信网络,一般通过分域和分层管理来减低路由表维护的难度,提高路由收敛速度,从而实现灵活组网,提高网络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2.6共纤传输技术共纤传输技术在量子密钥分发 QKD 的场景应用中,需要一根单独的光纤传输量子信号,另一根独立的光纤传输同步信号,而目前的裸光缆资源相对紧张,在量子保密通信建设的现网没有多余裸光缆时,就需要新增光缆,将导致建设成本高、工程实施困难等难点。为此,探索量子信号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
销售易研究院:CRM国产化替代选型指南(2022)(52页).pdf
边缘计算产业联盟: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网络需求研究报告(2022)(73页).pdf
甲子光年:2022中国SCRM市场行业简析(MarTech系列微报告-客户关系篇)(12页).pdf
CCG报告:乌克兰危机不会终结全球化(2022)(37页).pdf
工信部:2022物联网示范项目优秀案例集(156页).pdf
清华大学:2022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课程高校调研报告(28页).pdf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2年山东省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据分析报告(29页).pdf
Gartner:2024年数据与分析百大预测报告(18页).pdf
SIPF: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状况蓝皮书—公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者保护状况评价报告(2022)(50页).pdf
SIPF: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状况蓝皮书—证券公司投资者保护状况评价报告(2022)(52页).pdf
SIPF: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状况蓝皮书—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制度评价报告(2022)(38页).pdf
NIFD:2022年Q1银行业运行报告(19页).pdf
万楼数据:写字楼需求市场-2022前三季度上海企业大数据报告(24页).pdf
2022印刷产业分析报告(27页).pdf
2022医疗服务产业分析报告(27页).pdf
远瞩咨询:2022年全球水电行业分析报告(28页).pdf
中欧商业在线:2022未来管理人才白皮书(24页).pdf
伟大航路:妙可蓝多是如何创建增长曲线的?(2022)(55页).pdf
云安全联盟:面向云客户的SaaS治理最佳实践(2022)(67页).pdf
艺恩:2022决胜“双11”抖音直播爆品指南(36页).pdf
智联招聘:职场新人的职业准备画像(2022)(30页).pdf
FreeWheel:2022年上半年美国视频市场报告(英文版)(16页).pdf
FreeWheel:2022年增量覆盖指南(英文版)(9页).pdf
AberdeenGroup:视觉参与-卓越客户体验的投资回报率(英文版)(5页).pdf
中国联通研究院:2021云时代量子通信技术白皮书(67页).pdf
中国联通:太赫兹通信技术白皮书(2020)(42页).pdf
中国联通:5G新通信技术白皮书(2022)(21页).pdf
中国联通研究院:中国联通天线技术白皮书(2022)(25页).pdf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5G校园专网应用白皮书(2022)(55页).pdf
中国联通:5G专网安全技术白皮书(2022)(26页).pdf
中国联通:数字城市安全白皮书(2022)(31页).pdf
中国联通:云原生安全实践白皮书(2022)(66页).pdf
中国联通:信创安全发展白皮书(2022)(33页).pdf
中国联通:2022高精度时间同步及定位技术应用白皮书(45页).pdf
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连锁茶饮第一股(724页).pdf
线上健身第一股-keep招股说明书(463页).pdf
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33页).pdf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完整PDF.pdf
QuestMobile:2022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7页).pdf
Quest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30页).pdf
町芒:2022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47页).pdf
小红书:2023年度生活趋势报告(34页).pdf
QuestMobile:2021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0页).pdf
锐仕方达&薪智:2022年薪酬白皮书(105页).pdf